CN115372694A - 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72694A
CN115372694A CN202210997493.5A CN202210997493A CN115372694A CN 115372694 A CN115372694 A CN 115372694A CN 202210997493 A CN202210997493 A CN 202210997493A CN 115372694 A CN115372694 A CN 115372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distribution system
power
power consumption
power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74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慧琴
杜峰
谭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Ltd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Ltd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Ltd China filed Critical Siemens Ltd China
Priority to CN20221099749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726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72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269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1077 priority patent/WO2024037351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1/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electric power or power factor
    • G01R21/06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electric power or power factor by measuring current and volt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测量装置测量的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以及测量装置测量的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确定配电系统的总实际功耗数据;根据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和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对配电系统进行潮流计算,确定配电系统的总理论功耗数据;根据总实际功耗数据和总理论功耗数据,确定配电系统的功耗偏差;基于功耗偏差,确定配电系统中是否存在非技术损失。该方法可以便于确定配电系统是否存在非技术损失。

Description

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配电系统中,非技术损失(Non-technical loss,简称NTL)是导致配电系统财务损失、电网稳定性和维护成本的关键问题,例如配电系统中的常见的非技术损失可以是配电系统中出现窃电行为。因此,如何确定配电系统中是否存在非技术损失以降低配电系统的财务损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其中,配电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用电单元、至少一个电源和至少一个测量装置,各用电单元均分别与各电源相连接,用电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负载,各负载均分别与各电源相连接,且每个负载和每个电源分别与一个测量装置相连接,不同的负载和不同的电源分别与不同的测量装置相连接,测量装置用于测量与其连接的负载或电源的电路参数,该方法包括:
根据测量装置测量的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以及测量装置测量的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确定配电系统的总实际功耗数据;
根据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和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对配电系统进行潮流计算,确定配电系统的总理论功耗数据;
根据总实际功耗数据和总理论功耗数据,确定配电系统的功耗偏差;
基于功耗偏差,确定配电系统中是否存在非技术损失。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可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项的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对应的操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项的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有形地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并且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项的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由于可以根据测量装置测量的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以及测量装置测量的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确定配电系统的总实际功耗数据,再根据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和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对配电系统进行潮流计算,确定配电系统的总理论功耗数据,再根据总实际功耗数据和总理论功耗数据,确定配电系统的功耗偏差,最后能基于功耗偏差确定配电系统中是否存在非技术损失,因此能够可靠地确定配电系统中是否存在非技术损失,从而可以便于工作人员进一步基于检测的结果来对配电系统进行及时的排查和处理,以降低非技术损失对配电系统的影响,降低配电系统的财产损失。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申请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申请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配电系统的一个可选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步骤S102的一个可选的子步骤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配电系统的可选的电路拓扑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的另一个可选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步骤S105中的“根据电路拓扑图,将非技术损失定位到电路拓扑图上的至少一个节点”的一个可选的子步骤流程图。
图7示出了在图4的电路拓扑图中添加虚拟负载后重建的电路拓扑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步骤S1053的一个可选的子步骤流程图。
图9示出了图4中的电路拓扑图的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分配不同的颜色标识后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200、配电系统;201、电源;202、用电单元;203、负载;204、测量装置;301、第一节点;302、第二节点;303、第三节点;304、线路;305、可疑节点;306、虚拟负载;1000、电子设备;1002、处理器;1004、通信接口;1006、存储器;1008、通信总线;1010、程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图。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方面,参照图1中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其中,配电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用电单元、至少一个电源和至少一个测量装置,各用电单元均分别与各电源相连接,用电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负载,各负载均分别与各电源相连接,且每个负载和每个电源分别与一个测量装置相连接,不同的负载和不同的电源分别与不同的测量装置相连接,测量装置用于测量与其连接的负载或电源的电路参数,该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骤S101、S102、S103和S104:
步骤S101:根据测量装置测量的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以及测量装置测量的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确定配电系统的总实际功耗数据;
步骤S102:根据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和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对配电系统进行潮流计算,确定配电系统的总理论功耗数据;
步骤S103:根据总实际功耗数据和总理论功耗数据,确定配电系统的功耗偏差;
步骤S104:基于功耗偏差,确定配电系统中是否存在非技术损失。
通过本申请中的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由于可以根据测量装置测量的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以及测量装置测量的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确定配电系统的总实际功耗数据,再根据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和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对配电系统进行潮流计算,确定配电系统的总理论功耗数据,再根据总实际功耗数据和总理论功耗数据,确定配电系统的功耗偏差,最后能基于功耗偏差确定配电系统中是否存在非技术损失,因此能够可靠地确定配电系统中是否存在非技术损失,从而可以便于工作人员进一步基于检测的结果来对配电系统进行及时排查和处理,以降低非技术损失对配电系统的影响,降低配电系统的财产损失。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配电系统的一个可选的示意图。参照图2先对本申请中的配电系统200进行说明,本申请中不限制配电系统200的类型,其可以是一栋工厂楼房的配电系统、一个工厂的配电系统、一栋居民楼的配电系统、或者也可以是一个居民小区的配电系统等等。
本申请中的电源201例如可以是向配电系统200输入电能的电网,例如,电源201的种类可以包括向配电系统200输入电能的火电电网、向配电系统200输入电能的水电电网、向配电系统200输入电能的太阳能电网、向配电系统200输入电能的核电电网等等,其他种类的电源201在此不再进行赘述。便于理解地,以该配电系统200为一栋工厂楼房的配电系统进行示意性说明,则存在多个电源201(例如分别为上述的火电电网、太阳能电网等)时,每个电源201可以独立或者组合为该工厂楼房的用电设备进行供电。
本申请中的负载203可以是配电系统中使用电能的一个或多个用电设备的集合。各负载203均分别与各电源201相连接,以从各电源201获取电能进行使用。便于理解地,仍以该配电系统200为一栋工厂楼房的配电系统进行示意性说明,则负载203可以是该工厂楼房的一个车间内的所有用电设备(例如用电的生产设备、制冷设备等)的集合。
本申请中的用电单元202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负载203的集合。各用电单元202均分别与各电源201相连接,以从各电源201获取电能进行使用。便于理解地,仍以该配电系统200为一栋工厂楼房的配电系统进行示意性说明,则用电单元202可以对应于该工厂楼房的一个楼层,该一个楼层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车间,用电单元2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车间内的所有用电设备(例如用电的生产设备、制冷设备等)的集合。每个用电单元202包括的负载203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申请中的测量装置204可以是能够用于测量电路参数的设备,电路参数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值、电压值等。测量装置204例如可以是电表、具备测量电路参数功能的其他装置(例如具备测量电路参数功能的断路器、具备测量电路参数功能的电机保护器等)。便于理解地,以测量装置204是电表、该配电系统200为一栋工厂楼房的配电系统进行示意性说明,则与电源201相连接的测量装置204可以是测量该电源201的电路参数的总电表,能够测量该电源201使用时的电路参数(例如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值、电压值等),而与负载203相连接的测量装置204可以是测量该负载203的电路参数的电表,能够测量该负载203从各电源201的电能使用时的电路参数(例如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值、电压值等)。
应理解,上述以配电系统200为一栋工厂楼房的配电系统进行说明的示例,其仅作为示例,而非对本申请的任何限制,对应于配电系统为一个居民楼的配电系统而言,负载203则可以是一户房屋的所有用电设备的集合,其余可以以此类推不再赘述。本申请下文中为便于理解,在举例时均参照图2以配电系统200为一栋工厂楼房的配电系统进行说明。
下面再对本申请的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可以由一个能够进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设备执行,该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CPU、MCU、PLC等,或者,该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也可以基于云系统、边缘计算系统等进行执行和数据处理,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进行任何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针对的非技术损失,主要是指配电系统中出现窃电行为。
S101:根据测量装置测量的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以及测量装置测量的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确定配电系统的总实际功耗数据。
本申请中,配电系统200的总实际功耗数据等于各电源201的有功功率之和减去各负载203的有功功率之和,即:
Figure BDA0003806199050000051
其中,Ptotal_loss用于表征配电系统200的总实际功耗数据,
Figure BDA0003806199050000052
用于表征各电源201的有功功率之和、
Figure BDA0003806199050000053
用于表征各负载203的有功功率之和。
其中,N是指配电系统200中的电源201的个数,对应于图2的示例,则N=2;而M则是指配电系统200中的负载203的个数,对应于图2的示例,则M=7。
前面提到测量装置204(例如为电表)测量的与其连接的负载或电源的电路参数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电压等,因此在本申请的步骤S101中,可以从与每个电源201连接的测量装置204测量的电路参数中直接确定每个电源201的有功功率,再将各电源201的有功功率相加,计算得到各电源201的有功功率之和
Figure BDA0003806199050000054
同理,可以从与每个负载203连接的测量装置204测量的电路参数中直接确定每个负载203的有功功率,再将负载203的有功功率相加,计算得到各负载203的有功功率之和
Figure BDA0003806199050000055
从而按照上面的计算公式得到配电系统200的总实际功耗数据Ptotal_loss
理想情况下,若配电系统200中未发生非技术损失,则配电系统200的总实际功耗数据Ptotal_loss可以表征配电系统200中的各电源201在进行电能传输时的传输线路上的功率损耗(即传输线路上的电阻消耗的功率)大小,该功率损耗一般是不可避免的,且该功率损耗越大,则配电系统200的总实际功耗数据Ptotal_loss越大。
步骤S102:根据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和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对配电系统进行潮流计算,确定配电系统的总理论功耗数据。
本申请中潮流计算的方式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的方式,在此不进行限制。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步骤S102的一个可选的子步骤流程图。参照图3中的流程图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102具体包括步骤S1021~步骤S1024:
步骤S1021:确定配电系统的电路拓扑图,其中,电路拓扑图用于指示配电系统的电路连接关系,电路拓扑图包括多个节点,多个节点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节点301、至少一个第二节点302和至少一个第三节点303,每个用电单元分别连接在一个第一节点301,各测量装置分别对应于一个第三节点303,每个负载通过与其相连接的测量装置连接在一个第二节点302,每个电源通过与其相连接的测量装置连接在一个第一节点301,每彼此连接的两个节点之间形成一条线路304。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配电系统的可选的电路拓扑图,该电路拓扑图是基于图2中示例的配电系统所确定的电路拓扑图,为简化计算,在电路拓扑图中本申请中的各测量装置204后面连接的电源201或负载203均省略,仅用各测量装置204分别对应一个第三节点303,可以理解,第三节点303处的电路参数即该第三节点303所对应的测量装置204所测量的电源201或负载203的电路参数。在图4示出的示例中,最左侧和最右侧的第三节点303对应于测量各电源201的电路参数的测量装置204,而中间的7个第三节点303对应于测量各负载203的电路参数的测量装置204,应理解,图4仅作为示例,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任何限制。
参照图4所示,每彼此连接的两个节点之间形成一条线路304,如图4中,线路304的类型可以包括:一个第一节点301与一个第二节点302之间形成的线路304、两个第一节点301之间形成的线路304、两个第二节点302之间形成的线路304、一个第三节点303和一个第一节点301之间形成的线路304、一个第二节点302和一个第三节点303形成的线路304。各线路304对应于实际配电系统200中,即各电源201进行电能传输时的各段传输线路(可以理解,该传输线路上并非完全只是导线,其也可以存在一些设备,但这些设备并不属于负载203的一部分,因此将这些设备视为传输线路的一部分,将这些设备的电阻视为传输线路的一部分电阻)。
步骤S1022:根据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和电路拓扑图进行潮流计算,以确定流过每条线路的电流值。
具体地,可以通过每个第三节点303处的电路参数(即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电路参数可以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压值、电流值等)以及电路拓扑图进行潮流计算,可以计算得到每个第一节点301处的电压值、每个第二节点302处的电压值、和流过每条线路的电流值。
潮流计算时一般需要用到传输线路的电阻值和阻抗值,对于一个确定的配电系统来说,每段电能传输的传输线路上的电阻值和阻抗值一般为定值,可以被提前测量,在进行潮流计算时若用到每条线路304上的电阻值和阻抗值可以依需要获取。按照电路拓扑图进行潮流计算的方式确定电流值的方式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步骤S1023:确定电路拓扑图上每条线路上的电阻值,根据每条线路上的电阻值以及流过该线路的电流值,确定该线路的理论功耗数据。
如前述,对于一个确定的配电系统来说,每段电能传输的传输线路上的电阻值可以被提前测量,在进行潮流计算时若用到每条线路304上的电阻值可以依需要获取。
可选地,可以依据以下公式来计算线路的理论功耗数据:
Figure BDA0003806199050000071
其中,Pj用于表征电路拓扑图上的第j条线路的理论功耗数据,Ij用于表征流过第j条线路的电流值,Rj用于表征第j条线路上的电阻值。
通过上述计算出的线路的理论功耗数据,可以表征该线路所对应的一段用于传输电能的传输线路上的电阻的理论上的功耗。
步骤S1024:根据每条线路的理论功耗数据,确定配电系统的总理论功耗数据。
具体地,可以将每条线路的理论功耗数据相加,得到配电系统的总理论功耗数据。具体地,可按照如下公式计算配电系统的总理论功耗数据Ptechnical_loss
Figure BDA0003806199050000072
本申请中通过步骤S1021~S1024的方式计算配电系统的总理论功耗数据,计算速度更快,且更准确,计算精度高,便于后续步骤中利用总理论功耗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
步骤S103:根据总实际功耗数据和总理论功耗数据,确定配电系统的功耗偏差。
本申请中可通过前述的总实际功耗数据Ptotal_loss和总理论功耗数据Ptechnical_loss相减,得到配电系统的功耗偏差PNTL,也即:
PNTL=Ptotal_loss-Ptechnical_loss
步骤S104:基于功耗偏差,确定配电系统中是否存在非技术损失。
本申请中非技术损失可以是配电系统200中出现窃电行为。
本申请中通过分析功耗偏差,确定配电系统中是否存在非技术损失,这是由于当存在非技术损失时,功耗偏差PNTL将满足一个预定的条件,因此本申请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精准地确定配电系统中是否存在非技术损失,从而可以便于工作人员进一步基于检测的结果来对配电系统进行及时排查和处理,以降低非技术损失对配电系统的影响,降低配电系统的财产损失。
例如,可以是在功耗偏差处于一个特定的数值范围内时,确定配电系统200中存在非技术损失,而在功耗偏差不处于该特定的数值范围内时确定配电系统200中不存在非技术损失。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104具体包括:若功耗偏差大于预定偏差阈值,则确定配电系统中存在非技术损失。
本申请中,预定偏差阈值可以依据实际的配电系统200进行合理设置。
本申请中,当功耗偏差PNTL大于预定偏差阈值时,说明该配电系统200的总实际功耗数据Ptotal_loss和总理论功耗数据Ptechnical_loss相差过大,足以认为该配电系统200中存在额外的功率消耗未被测量装置204实际测量到,而在非技术损失(例如配电系统200中出现窃电行为)中,会导致这样的情况出现,因此本申请通过确定功耗偏差与预定偏差阈值,可以精准地确定配电系统中是否存在非技术损失。
对应地,本申请中,若功耗偏差小于预定偏差阈值,则确定配电系统中不存在非技术损失。
下面对“配电系统200中出现窃电行为”这种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基于功耗偏差来确定其存在的合理性进行简单解释。
在配电系统200中出现窃电行为时,则至少一个负载203中的至少一个用电设备在与各电源201形成连接以从各电源201获取电能时,测量装置204不能测得该用电设备的有功功率,或者测量装置204因人为导致测得负载203的有功功率的数值不准,这使得测量装置204测得的该负载203的有功功率与相比要小,使得前述的各负载203的有功功率之和
Figure BDA0003806199050000081
未发生窃电行为时的值相比要小;而在存在窃电行为时,测量装置204测量的各电源201的有功功率之和
Figure BDA0003806199050000091
与正常值相符,使得配电系统200的总实际功耗数据Ptotal_loss相比未发生窃电行为时的值变大;而通过潮流计算计算得到的配电系统的总理论功耗偏差Ptechnical_loss不变;因此总实际功耗数据Ptotal_loss变大,而总理论功耗偏差Ptechnical_loss不变,使得配电系统的功耗偏差PNTL相对未发生窃电行为时的值要大,因此通过功耗偏差PNTL可以用于精确地确定该配电系统200中是否出现窃电行为。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的另一个可选的流程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为使对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的效果更好,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105:
步骤S105:若确定配电系统中存在非技术损失,则根据电路拓扑图,将非技术损失定位到电路拓扑图上的至少一个节点。
本申请中在确定配电系统中存在非技术损失后,根据电路拓扑图将非技术损失定位到电路拓扑图上的至少一个节点,可以便于工作人员基于该电路拓扑图上的至少一个节点及时针对性地对各节点所对应的用电单元和负载等进行排查,以对非技术损失进行针对性和及时的处理,从而尽量降低非技术损失对配电系统的不良影响。
可选地,本申请可以是将非技术损失定位到电路拓扑图上的至少一个第一节点或者至少一个第二节点,由于在电路拓扑图中,每个负载203通过测量装置204连接在第二节点,因此无需将非技术损失定位到第三节点即可完成对非技术损失的定位,并且节省计算量。
本申请中,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6的流程图所示,步骤S105中的“根据电路拓扑图,将非技术损失定位到电路拓扑图上的至少一个节点”具体包括步骤S1051~步骤S1055:
步骤S1051:以电路拓扑图上的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的其中一个作为存在非技术损失的可疑节点,并在可疑节点添加至少一个虚拟负载。
本步骤S1051可称为添加步骤。本申请中,在可疑节点添加的虚拟负载,可直接连接在该可疑节点上,并与该可疑节点形成一条线路(例如将之称为虚拟线路),该虚拟线路上具有预设的电阻值和阻抗值,以便于后续其他步骤中进行计算。
在开始计算时,可以随机选取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中的任一个作为存在非技术损失的可疑节点,只需后续步骤S1054将其他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分别重复计算即可。
步骤S1052:基于至少一个虚拟负载,重建电路拓扑图。
本步骤S1052可称为添加步骤。示例地,图7示出了在图4的电路拓扑图中添加虚拟负载后重建的电路拓扑图。在图7中,在电路拓扑图中的一个第一节点301作为可疑节点305,并在该可疑节点305上添加虚拟负载306,并得到重建的电路拓扑图。
步骤S1053:根据重建的电路拓扑图、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以及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确定可疑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
本步骤S1053可称为确定步骤。本申请中的确定步骤中通过确定可疑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便于后续根据该概率来定位非技术损失定位。
本申请中不限制S1053的具体实现。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步骤S1053的一个可选的子步骤流程图,参照图8的流程图所示,步骤S1053具体包括步骤S10531~步骤S10535。
步骤S10531:确定在预定时间段内的A组电路参数,其中,A组电路参数分别为预定时间段内的A个不同时刻下由各测量装置测量的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以及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其中A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本申请的A的取值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进行限制。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A的取值可以基于各个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确定。前面已进行说明,测量装置用于测量与其连接的负载或电源的电路参数,其可以是电表或具备测量电路参数功能的其他装置,对于不同的测量装置而言,其测量精度可能不同,因此本申请A的取值可以基于各个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确定,可以降低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不同导致的数据误差,更能提高计算的可疑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的精准度。
例如,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可以体现为测量电路参数的测量值和实际值的大小差异,以测量的电流值为准,测量值可以位于实际值的加减预设值的范围内,例如实际值为10A,而测量值在9.95A~10.05A,则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可以是0.5%。当然这仅是一个示例,并非是对本实施例中的限制。
可选地,可以是在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较高时,选择较小的A的值,在保证计算精准度的前提下来减小后续的计算量,而在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较低时,选择较大的A的值,来尽量降低误差提高计算精准度。
A组电路参数中的每组电路参数均可以是测量装置历史测量的数据,在测量装置测量后可以将之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例如磁盘、硬盘等)或者数据库中,在进行计算时可以直接按照需要获取。
本申请中,预定时间段可以依据需要选择,例如可以是步骤S10531开始计算的前1小时、3小时、10小时之内,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取值。A个不同时刻可以是间隔相同的时间,也可以是间隔不同的时间。
示例地,以A的值为4、A个不同时刻为间隔相同的时间、预设时间为步骤S10531开始计算的前1小时进行简单举例,参照图7所示,配电系统的电路拓扑图例如包括10测量装置204,则4组电路参数可以分别是前15分钟时刻、前30分钟时刻、前45分钟时刻、前1小时时刻的由该10个测量装置204分别测量的电路参数。对于每一个测量装置204在一个时刻测量的电路参数,该电路参数均包括该测量装置204在该时刻测量的电源201或者负载203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压值、电流值等。
在实际计算时,A可以取20、30、50、100等。本申请下文中以A为30进行举例。
步骤S10532:对于A组电路参数中的每组电路参数,基于该组电路参数和该重建的电路拓扑图进行潮流计算,确定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中与该可疑节点相邻连接的节点的电压值、以及所述虚拟负载的功耗数据。
对于A组电路参数的其中一组电路参数而言,其包括所有的测量装置在同一时刻测量的电源的电路参数或者负载的电路参数(例如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压值、电流值等),通过潮流计算的方式可以计算出各第一节点301和各第二节点302中与该可疑节点305相邻连接的节点的电压值、流过每条线路304的电流值、和流入该虚拟负载的电流值等。
再通过该虚拟负载的电压值和流过该虚拟负载的电流值可以计算出该时刻下的虚拟负载的有功功率,并将虚拟负载的有功功率作为虚拟负载的功耗数据。
示例地,以图7所示可疑节点上添加的虚拟负载306进行举例,该虚拟负载306连接的可疑节点305与一个测量电源201的电路参数的测量装置204对应的第三节点303相邻连接、与一个第一节点301相邻连接、还与一个第二节点302相邻连接(为便于理解,图7中将可疑节点305相邻连接的各节点用虚线框出)。该第三节点303、第一节点301、第二节点302的电压值均可通过潮流计算的方式直接计算得出。当然,这仅作为便于理解的示例,而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任何限制。按照电路拓扑图进行潮流计算的方式确定节点的电压的方式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步骤S10533:确定各第一节点、各第二节点和各第三节点中与该可疑节点相邻连接的至少两个节点,分别根据该至少两个节点中的每个节点的电压值计算该可疑节点的第一电压值,确定各第一电压值中的最大电压值和最小电压值,计算最大电压值与最小电压值之间的差值得到该组电路参数所对应的最大电压差数据,计算A组电路参数分别所对应的最大电压差数据的平均值以得到平均电压差数据。
可选地,,可以是确定各第一节点、各第二节点和各第三节点中与该可疑节点相邻连接的所有节点,分别根据所有节点中的每个节点的电压值计算该可疑节点的第一电压值,确定各第一电压值中的最大电压值和最小电压值,计算最大电压值与最小电压值之间的差值得到该组电路参数所对应的最大电压差数据,对于A组电路参数计算出A个最大电压差数据,再将A个最大电压差数据求取平均值,得到平均电压差数据
Figure BDA0003806199050000121
示例地,参照图7中虚线框中框出的可疑节点305以及与其相邻连接的第三节点303、第一节点301、第二节点302进行举例,在进行步骤S10533时,以A组(例如取A=30)电路参数中的第1组进行计算。例如将该可疑节点305的第一电压值记为V0,将该第三节点303的电压值记为V1,将该第一节点301的电压值记为V2,将该第二节点302的电压值记为V3;将流过该第三节点303与该可疑节点305之间的线路304的电流记为I1且电流流向为第三节点303流向可疑节点305,该线路304上的阻抗值记为Z1,则依据电路理论中的欧姆定律,通过该与可疑节点305相邻连接的第三节点303的电压值V1可计算出第一电压值V0=V1-I1*Z1;将流过该可疑节点305与该第一节点301之间的线路304的电流记为I2且电流流向为可疑节点305流向第一节点301,该线路304上的阻抗值记为Z2,则依据电路理论中的欧姆定律,通过该与可疑节点305相邻连接的第一节点301的电压值V2可计算出第一电压值V0=V2+I2*Z2;将流过该可疑节点305与该第二节点302之间的线路304的电流记为I3且电流流向为可疑节点305流向第二节点302,该线路304上的阻抗值记为Z3,则依据电路理论中的欧姆定律,通过该与可疑节点305相邻连接的第二节点302的电压值V3可计算出第一电压值V0=V3+I3*Z3。这三个第一电压值V0的数值可能不同,从三个第一电压值V0中确定最大电压值和最小电压值,再计算最大电压值与最小电压值之间的差值得到该第1组电路参数所对应的最大电压差数据;再分别对第2组~第30组电路参数,计算出各组电路参数所对应的最大电压差数据,之后再对30个最大电压差数据计算平均值,得到平均电压差数据
Figure BDA0003806199050000122
这示例中,Z1、Z2、Z3在计算时可以依需要获取(参见步骤S1022中说明),I1、I2、I3通过步骤S10523中的潮流计算可以得到。当然,这仅作为便于理解的示例,而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任何限制。
步骤S10534:对于A组电路参数中的每组电路参数,基于该组电路参数以及虚拟负载的功耗数据,以确定该重建的电路拓扑图的功耗偏差数据,计算A组电路参数分别所对应的功耗偏差数据的平均值以得到平均功耗偏差数据。
可选地,可以参照如下公式计算一组电路参数所对应的功耗偏差数据ΔP:
Figure BDA0003806199050000123
其中,
Figure BDA0003806199050000124
用于表征各电源201的有功功率之和、
Figure BDA0003806199050000125
用于表征各负载203的有功功率之和,可以参照前述步骤S101的相关部分理解此式,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Figure BDA0003806199050000131
用于表征重构的电路拓扑图上除虚拟负载与可疑节点之间形成的线路以外的其他线路的总理论功耗数据,可以参照前述步骤S1024的相关部分理解此式,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Idl用于表征流入虚拟负载的电流值,Idl可在前述步骤S10532中计算得到;Rdl用于表征虚拟负载与可疑节点之间形成的线路上的电阻值,如前述步骤S1051中所述,Rdl为预设的定值;
Figure BDA0003806199050000132
用于表征虚拟负载与可疑节点之间形成的线路的理论功耗数据;Pdl用于表征该虚拟负载的功耗数据,Pdl可在前述步骤S10532中计算得到。
对于A组电路参数的每一组电路参数,均分别计算所对应的功耗偏差数据ΔP,共得到A个功耗偏差数据ΔP,再将A个功耗偏差数据ΔP求取平均值,得到平均功耗偏差数据
Figure BDA0003806199050000133
步骤S10535:根据平均电压差数据以及平均功耗偏差数据,确定可疑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
可选地,可以将平均电压差数据
Figure BDA0003806199050000134
以及平均功耗数据
Figure BDA0003806199050000135
按照预定的公式进行计算,并使计算结果的值域位于0~1之间,并将之确定为可疑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例如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将两者用加权计算的方式进行归一化处理,或者也可以用计算两者的余弦距离,将之作为可疑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
本申请中通过上述步骤S10531~S10535的方式,对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时刻的多组电路参数进行计算,并利用计算得到的平均电压差数据以及平均功耗偏差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能够精准客观地确定该可疑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在后续步骤S104按照相同方式计算出配电系统的电路拓扑图上的所有第一节点和所有第二节点各自相对应的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后,可以便于实现对非技术损失的定位。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10535具体包括:以第一公式计算可疑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其中,第一公式包括:
Figure BDA0003806199050000136
其中,prob用于表征可疑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
Figure BDA0003806199050000137
用于表征所述平均电压差数据,
Figure BDA0003806199050000138
用于表征所述平均功耗偏差数据。
本申请通过该第一公式,可以精准计算出可疑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prob,可以依据该可疑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prob进行非技术损失的定位。
步骤S1054:对于其他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分别重复执行上述步骤S1051、步骤S1052、步骤S1053,以确定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
本步骤S1054可称为循环步骤。本申请中通过该循环步骤,计算得到配电系统200的电路拓扑图上的所有第一节点301和所有第二节点302各自相对应的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
步骤S1055:根据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将非技术损失定位到电路拓扑图上的至少一个第一节点或至少一个第二节点。
本步骤S1055可称为定位步骤。可选地,在该定位步骤中,可以根据各第一节点301和各第二节点302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的大小,将非技术损失定位到电路拓扑图上的至少一个第一节点301或至少一个第二节点302。例如可选地,可以是将概率大于概率阈值的节点作为存在非技术损失的节点,以完成对非技术损失的定位。
例如,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将该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进行排序,例如可以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将概率大小处于前a%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确定为存在非技术损失的节点,以完成对非技术损失的定位。a可以依据实际配电系统的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是1、5、10、20、30等。
显然,本申请中通过步骤S1051~步骤S1055可以精准地将非技术损失定位到电路拓扑图上的至少一个第一节点或至少一个第二节点,可以便于工作人员基于该电路拓扑图上的至少一个第一节点或至少一个第二节点及时针对性地对各节点所对应的用电单元和负载等进行排查,以对非技术损失进行针对性和及时的处理,从而尽量降低非技术损失对配电系统的不良影响。
便于理解地,仍以该配电系统200为一个工厂楼房的配电系统进行示意性说明,在将非技术损失定位到电路拓扑图上的至少一个第一节点或至少一个第二节点后,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地基于该结果排查该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所对应的用电单元(相当于定位到楼层)或负载(相当于定位到车间),从而对非技术损失进行针对性和及时的处理,从而尽量降低非技术损失对配电系统的不良影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的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还包括:基于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的大小,为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分配不同的标识。
本申请中通过基于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的大小,为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分配不同的标识可以使得电路拓扑图上各节点是否存在非技术损失的结果更加清晰,便于使工作人员进行知悉,以便于基于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的标识及时针对性地对各节点所对应的用电单元和负载等进行排查,以对非技术损失进行针对性和及时的处理,从而尽量降低非技术损失对配电系统的不良影响。
本申请中的标识可以是文字标识、字母标识、数字标识、颜色标识等等,本申请中不进行限制,只要能够满足需要即可。具体地,文字标识,即在电路拓扑图的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上标识文字,例如可以是按照不同概率范围,分别标识为“高、中、低”等;字母标识,即在电路拓扑图的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上标识字母,例如可以是按照不同概率范围,分别标识为“A、B、C”等;数字标识,即在电路拓扑图的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上标识数字,例如可以是按照不同概率范围,分别标识为“1、2、3”等;颜色标识,即在电路拓扑图的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上标识不同的颜色,例如可以是按照不同概率范围,分别标识为“红色、黄色、绿色”等。
示例地,参照图9所示,图9示出了图4中的电路拓扑图的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分配不同的颜色标识后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以不同填充代表不同颜色。
例如,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prob的大小位于前20%的各第一节点301和各第二节点302调整为第一颜色(例如红色),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prob的大小位于前20%~前50%的各第一节点301和各第二节点302调整为第二颜色(例如黄色),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prob的大小位于后50%之内的各第一节点301和各第二节点302调整为第三颜色(例如绿色),应理解,这些仅作为示例而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任何限制。通过分配不同的颜色标识,对工作人员来说可视化效果更好,能够更容易地使工作人员知晓不同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可能性,以便于工作人员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和排查,降低非技术损失对配电系统的不良影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确定了配电系统中存在非技术损失后,可以向工作人员的终端设备发送报警信息,以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处理。当然在将非技术损失定位到电路拓扑图上的至少一个节点后,也可以向工作人员的终端设备发送报警信息,提示工作人员对该节点相对应的用电单元或负载进行排查和处理。发送报警信息例如可以是通过消息或者电子邮件,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是手机、电脑、PAD等。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内容仅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的一些示例性解释,并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何限制。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由于可以根据测量装置测量的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以及测量装置测量的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确定配电系统的总实际功耗数据,再根据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和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对配电系统进行潮流计算,确定配电系统的总理论功耗数据,再根据总实际功耗数据和总理论功耗数据,确定配电系统的功耗偏差,最后能基于功耗偏差确定配电系统中是否存在非技术损失,因此能够可靠地确定配电系统中是否存在非技术损失,从而可以便于工作人员进一步基于检测的结果来对配电系统进行及时排查和处理,以降低非技术损失对配电系统的影响,降低配电系统的财产损失。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该电子设备1000的具体实现做限定,作为示例性地,参照图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processor)1002、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1004、存储器(memory)1006、以及通信总线1008。其中:
处理器1002、通信接口1004、以及存储器1006通过通信总线1008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1004,用于与其它电子设备或服务器进行通信。
处理器1002,用于执行程序1010,具体可以执行前述任一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
具体地,程序1010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1002可能是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智能设备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以及一个或多个ASIC。
存储器1006,用于存放程序1010。存储器1006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程序1010具体可以用于使得处理器1002执行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
程序1010中各步骤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前述任一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步骤和单元中对应的描述,在此不赘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设备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使一机器执行如本文所述的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的指令。具体地,可以提供配有存储介质的系统或者装置,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着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代码,且使该系统或者装置的计算机(或CPU或MPU)读出并执行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
在这种情况下,从存储介质读取的程序代码本身可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任何一项实施例的功能,因此程序代码和存储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构成了本申请的一部分。
用于提供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实施例包括软盘、硬盘、磁光盘、光盘(如CD-ROM、CD-R、CD-RW、DVD-ROM、DVD-RAM、DVD-RW、DVD+RW)、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和ROM。可选择地,可以由通信网络从服务器计算机上下载程序代码。
此外,应该清楚的是,不仅可以通过执行计算机所读出的程序代码,而且可以通过基于程序代码的指令使计算机上操作的操作系统等来完成部分或者全部的实际操作,从而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实施例的功能。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将由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写到插入计算机内的扩展板中所设置的存储器中或者写到与计算机相连接的扩展模块中设置的存储器中,随后基于程序代码的指令使安装在扩展板或者扩展模块上的CPU等来执行部分和全部实际操作,从而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的功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有形地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并且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应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各方案具有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本申请的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其与前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和有益效果基本类似,因此在此描述的较为简略,可以依据前述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的实施例进行理解。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申请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需要注意,本申请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类似于“第一”、“第二”的表述可修饰各种部件而与顺序和/或重要性无关,但是这些表述不限制相应部件。以上表述仅配置为将部件与其它部件区分开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其中,配电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用电单元、至少一个电源和至少一个测量装置,各用电单元均分别与各电源相连接,所述用电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负载,各负载均分别与各电源相连接,且每个负载和每个电源分别与一个测量装置相连接,不同的负载和不同的电源分别与不同的测量装置相连接,所述测量装置用于测量与其连接的负载或电源的电路参数,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测量装置测量的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以及测量装置测量的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确定配电系统的总实际功耗数据;
根据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和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对所述配电系统进行潮流计算,确定所述配电系统的总理论功耗数据;
根据所述总实际功耗数据和所述总理论功耗数据,确定所述配电系统的功耗偏差;
基于所述功耗偏差,确定所述配电系统中是否存在非技术损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和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对所述配电系统进行潮流计算,确定所述配电系统的总理论功耗数据,包括:
确定配电系统的电路拓扑图,其中,所述电路拓扑图用于指示配电系统的电路连接关系,所述电路拓扑图包括多个节点,所述多个节点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节点、至少一个第二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三节点,每个用电单元分别连接在一个第一节点,各测量装置分别对应于一个第三节点,每个负载通过与其相连接的测量装置连接在一个第二节点,每个电源通过与其相连接的测量装置连接在一个第一节点,每彼此连接的两个节点之间形成一条线路;
根据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和所述电路拓扑图进行潮流计算,以确定流过每条线路的电流值;
确定所述电路拓扑图上每条线路上的电阻值,根据每条线路上的电阻值以及流过该线路的电流值,确定该线路的理论功耗数据;
根据每条线路的理论功耗数据,确定所述配电系统的总理论功耗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功耗偏差,确定所述配电系统中是否存在非技术损失,包括:
若所述功耗偏差大于预定偏差阈值,则确定所述配电系统中存在非技术损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配电系统中存在非技术损失,则根据所述电路拓扑图,将所述非技术损失定位到所述电路拓扑图上的至少一个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路拓扑图,将所述非技术损失定位到所述电路拓扑图上的至少一个节点,包括:
添加步骤:以电路拓扑图上的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的其中一个作为存在非技术损失的可疑节点,并在所述可疑节点添加至少一个虚拟负载;
重建步骤:基于所述至少一个虚拟负载,重建所述电路拓扑图;
确定步骤:根据重建的电路拓扑图、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以及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确定所述可疑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
循环步骤:对于其他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分别重复执行上述添加步骤、重建步骤、确定步骤,以确定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
定位步骤:根据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将所述非技术损失定位到所述电路拓扑图上的至少一个第一节点或至少一个第二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步骤具体包括:
确定在预定时间段内的A组电路参数,其中,所述A组电路参数分别为所述预定时间段内的A个不同时刻下由各测量装置测量的每个电源的电路参数以及每个负载的电路参数,其中A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对于A组电路参数中的每组电路参数,基于该组电路参数和该重建的电路拓扑图进行潮流计算,确定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中与该可疑节点相邻连接的节点的电压值、以及所述虚拟负载的功耗数据;
确定各第一节点、各第二节点和各第三节点中与该可疑节点相邻连接的至少两个节点,分别根据该至少两个节点中的每个节点的电压值计算该可疑节点的第一电压值,确定各第一电压值中的最大电压值和最小电压值,计算所述最大电压值与所述最小电压值之间的差值得到该组电路参数所对应的最大电压差数据,计算A组电路参数分别所对应的最大电压差数据的平均值以得到平均电压差数据;
对于A组电路参数中的每组电路参数,基于该组电路参数以及所述虚拟负载的功耗数据,以确定该重建的电路拓扑图的功耗偏差数据,计算A组电路参数分别所对应的功耗偏差数据的平均值以得到平均功耗偏差数据;
根据所述平均电压差数据以及平均功耗偏差数据,确定可疑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平均电压差数据以及平均功耗偏差数据,确定可疑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包括:
以第一公式计算可疑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其中,所述第一公式包括:
Figure FDA0003806199040000031
其中,prob用于表征可疑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
Figure FDA0003806199040000032
用于表征所述平均电压差数据,
Figure FDA0003806199040000033
用于表征所述平均功耗偏差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的取值基于各个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存在非技术损失的概率的大小,为各第一节点和各第二节点分配不同的标识。
10.一种电子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1002)、通信接口(1004)、存储器(1006)和通信总线(1008),所述处理器(1002)、所述通信接口(1004)和所述存储器(1006)通过所述通信总线(1008)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1006)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1002)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对应的操作。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有形地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并且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997493.5A 2022-08-19 2022-08-19 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3726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7493.5A CN115372694A (zh) 2022-08-19 2022-08-19 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3/111077 WO2024037351A1 (zh) 2022-08-19 2023-08-03 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7493.5A CN115372694A (zh) 2022-08-19 2022-08-19 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2694A true CN115372694A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65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7493.5A Pending CN115372694A (zh) 2022-08-19 2022-08-19 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72694A (zh)
WO (1) WO202403735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7351A1 (zh) * 2022-08-19 2024-02-22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19477B2 (ja) * 1998-03-11 2005-11-24 富士電機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放射状配電系統における潮流計算方法
CN102280874A (zh) * 2010-06-10 2011-12-14 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台区线损率检测系统
US9945889B2 (en) * 2013-02-19 2018-04-17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ethod for detecting power theft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US9536198B2 (en) * 2013-11-22 2017-01-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Non-technical loss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CN103995162B (zh) * 2014-05-26 2016-10-05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基于高级量测体系的配电网大用户实时防窃电方法
US9799083B2 (en) * 2014-10-28 2017-10-24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orrelating consumption and voltage data to identify line loss in an electric grid
CN105468820B (zh) * 2015-11-13 2017-09-01 国家电网公司 配电网线损异动实时识别方法
CN106066423A (zh) * 2016-05-25 2016-11-02 上海博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损耗分配嫌疑分析的反窃电分析方法
CN107666149B (zh) * 2017-10-23 2019-12-17 珠海许继芝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中压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
CN109116072B (zh) * 2018-06-29 2021-04-16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窃电分析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0187239B (zh) * 2019-06-17 2021-07-20 邓宏伟 一种基于直算法的低压配电网线损和偷漏电点的计算方法
CN110635471B (zh) * 2019-08-02 2023-06-16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同时段功率和电量的台区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CN110880760A (zh) * 2019-11-29 2020-03-13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葫芦岛供电公司 一种低压配电网线损与无功补偿协同优化方法
CN112649642A (zh) * 2020-12-14 2021-04-1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一种窃电位置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372694A (zh) * 2022-08-19 2022-11-22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7351A1 (zh) * 2022-08-19 2024-02-22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37351A1 (zh) 2024-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1381B (zh) 一种基于影响增量的状态枚举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其装置
CN100438251C (zh) 一种大型电力系统脆弱线路辨识的方法
CN106643765A (zh) 一种采集异常维修时长计算方法
CN112684400B (zh) 小电量台区的电能表运行误差数据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4977483B (zh) 一种智能电网调控控制设备故障诊断系统
CN114915546B (zh) 一种停电用户定位方法、装置、设备、介质
WO2024037351A1 (zh) 配电系统的非技术损失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545479A (zh) 一种配电网重要节点或重要线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719062A (zh) 一种考虑两重故障概率特性的电网风险及薄弱环节评估方法
CN104570976A (zh) 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3641667B (zh) 一种分布式大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异常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3391256B (zh) 一种现场作业终端的电能表计量故障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5027088A (zh) 系统分析设备和系统分析方法
CN117152925B (zh) 基于大数据的电力通信数据处理系统
Dzafic et al. Fault location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using cumulative approach
CN117031201A (zh) 一种配电网多场景拓扑异常识别方法及系统
JP2016161302A (ja) 事故点標定装置及び方法、電力系統監視システム、設備計画支援システム
CN117195451A (zh) 一种基于图论的桥梁监测数据修复方法
CN117034194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核电仪表设备运维管理系统、方法及设备
CN116014709A (zh) 一种台区线损分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71971A (zh) 一种配电台区拓扑网络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3658017A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群组测试的智能电网窃电检测方法及系统
Panigrahi et al. Vulnerability analysis of weighted Indian power grid network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 theory
CN112749465A (zh) 用于检测窃电的方法、处理器、存储介质及检测系统
CN114124966B (zh) 一种台区线损分析推送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