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63415B - 一种蒸箱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箱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63415B
CN115363415B CN202210993948.6A CN202210993948A CN115363415B CN 115363415 B CN115363415 B CN 115363415B CN 202210993948 A CN202210993948 A CN 202210993948A CN 115363415 B CN115363415 B CN 1153634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flow channel
injection port
baffle
coo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39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63415A (zh
Inventor
梅有恩
卢登
葛路
俞挺
陈安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939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634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63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3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63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3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4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2Time-controlled igniting mechanisms or alarm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8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for withdrawing or condensing cooking vapors from cooking utens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4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 A47J2027/043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箱及其控制方法,蒸箱包括:箱体,具有在前部敞口的烹饪腔室;门体,设于烹饪腔室的前部敞口处,并能打开或盖合该烹饪腔室的前部敞口;蒸汽外排装置,包括与烹饪腔室连通的蒸汽流道以及设置在该蒸汽流道中的送风组件,蒸汽流道在与烹饪腔室的顶部前侧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供蒸汽排出到外部的蒸汽出口;蒸汽流道至少局部为沿蒸汽排出方向口径逐渐缩小的收缩段,在收缩段处还开设有与烹饪腔室连通的引射口,该引射口处设有能打开或关闭该引射口的挡板组件。在原有的蒸汽流道上开设对应的引射口后,能够达到快速引射烹饪腔室内蒸汽的目的,不增加额外的抽蒸汽动力装置的基础上实现了烹饪腔室内部蒸汽快速外排,节省了用户的等待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蒸箱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箱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蒸箱作为一种重要的厨电产品,已经逐步走入广大家庭。蒸箱的蒸汽发生量是挑选蒸箱的重要指标。在烹饪结束后,人们常常想快速取出蒸箱内部食物,但由于蒸箱内部聚集了大量的蒸汽,短时间内很难快速排出。这时,用户一旦着急打开蒸箱,就会存在高温蒸汽烫伤的风险。目前,用户用蒸箱烹饪完后,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将食物取出,浪费了烹饪时间。现在,普遍采用的方法在蒸箱内部开孔,通过排气管以及排气风扇旋转形成压差引流到外部,加速内部蒸汽排出。
如申请号为CN201620769729.X(授权公告号为:CN20604434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能提前泄压的蒸箱,其包括内部蒸腔,该内部蒸腔的顶部设有出气装置,该出气装置的动力组件与蒸箱控制器连接;所述内部蒸腔的底部设有进风装置,该进风装置的进风口压板控制器也与蒸箱控制器连接。通过在内部蒸腔的底部设有进风装置,在内部蒸腔的顶部设有出气装置,使得蒸箱能主动将内部蒸腔内的蒸汽提前排出,蒸汽排出更彻底,开门时刻蒸汽明显减少,戴眼镜的使用者几乎不受影响;蒸汽排出更快速,对烹饪时间影响更短。
但,上述专利中的蒸箱在实际使用时还具有一定的不足,首先,该蒸箱是通过风扇旋转形成压差,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内部蒸汽排出,但是效率还不是很高,用户等待排气的时间仍较长。其次,该蒸箱仅是在烹饪过程结束前约30秒或20秒时进行提前泄压排气,没有考虑到在烹饪过程中(如中途添加待加热的食物)用户突然打开蒸箱门,如何避免产生的蒸汽窜出烫伤人,又可以维持蒸箱内部的温度,不至于快速降低,造成热量浪费。
故,现有蒸箱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外排蒸汽效率高的蒸箱。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在烹饪过程中因用户开门产生的蒸汽窜出烫伤人,又可以维持蒸箱内部的温度而不至于内部温度快速降低的蒸箱。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外排蒸汽效率高、且能有效避免在烹饪过程中因用户开门产生的蒸汽窜出烫伤人,又可以维持蒸箱内部的温度而不至于内部温度快速降低的蒸箱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蒸箱,包括:
箱体,具有在前部敞口的烹饪腔室;
门体,设于所述烹饪腔室的前部敞口处,并能打开或盖合该烹饪腔室的前部敞口;
蒸汽外排装置,包括与所述烹饪腔室连通的蒸汽流道以及设置在该蒸汽流道中的送风组件,所述蒸汽流道具有供蒸汽排出到外部的蒸汽出口;
所述蒸汽流道至少局部为沿蒸汽排出方向口径逐渐缩小的收缩段,在所述收缩段处还开设有与所述烹饪腔室连通的引射口,该引射口处设有能打开或关闭该引射口的挡板组件。
为了合理利用蒸箱箱体顶部的空间,又不至于蒸汽出口的设置明显增加整体的体积,所述的蒸汽出口布置在所述箱体上与所述烹饪腔室的顶部前侧相对应的位置,并为沿所述箱体的左右方向延伸布置的扁平口,所述引射口也沿所述箱体的左右方向延伸布置。引射口采用与蒸汽出口延伸方向一致的条形口,也保证了引射效果,能够使得蒸汽能尽可能被抽吸外排。
挡板组件可以采用以转动或直线滑动方式打开或关闭引射口的各种运动方式,挡板组件也可以是单个板体或多个板体配合的结构开闭上述引射口,所述引射口具有沿蒸汽排出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挡板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而转动连接在所述引射口的第一侧边处,所述第二挡板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而转动连接的所述引射口的第二侧边处,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在转动过程中能相互靠近并相抵从而共同关闭所述的引射口。
为了更好地引导蒸汽通过引射口外排,保证蒸汽的引射效果,在所述挡板组件打开所述引射口状态下,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均位于所述引射口所在平面背离所述蒸汽流道的一侧,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倾斜方向基本一致,并且两者之间限定出供烹饪腔室内蒸汽进入蒸汽流道中的引射流道。
蒸箱一般还具有烘烤模式(加湿烤、干烤等烹饪模式),为此,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烹饪腔室内的湿度的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蒸箱的控制器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湿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湿度信号来控制所述挡板组件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偏转角度,进而改变所述引射流道的大小。
根据湿度传感器测得的蒸箱内部湿度,控制挡板组件的转角大小(或联动控制排风扇转速),控制蒸箱内部湿度达到烹饪要求(例如加湿烤、干烤等烹饪要求),达到合理控湿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引射口处的蒸汽引射效果,满足蒸汽强排需求,所述蒸汽流道的内壁在与所述引射口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对应的位置均具有朝向蒸汽流道内部凸出的条状凸缘作为引射导流部。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引射口邻近于所述烹饪腔室的前部敞口布置,所述送风组件为能正反转的排风扇,所述蒸箱至少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挡板组件打开所述的引射口,所述排风扇正向转动,将所述烹饪腔室中的蒸汽沿所述的蒸汽流道经所述蒸汽出口排出,并通过所述引射口抽吸烹饪腔室内的蒸汽;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挡板组件打开所述的引射口,所述排风扇反向转动,以在所述门体被打开时,将从所述烹饪腔室的前部敞口处溢出的至少部分蒸汽经所述蒸汽出口吸入到所述蒸汽流道中以及将烹饪腔室内邻近前部敞口区域的至少部分蒸汽经所述引射口吸入到所述蒸汽流道中,并使蒸汽在所述蒸汽流道与所述烹饪腔室之间循环流动。
作为改进,所述蒸箱还具有第三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下,所述挡板组件关闭所述的引射口,所述排风扇停止工作。当蒸箱处于预热程序时,此时蒸箱需要积累蒸汽,无需开启排风扇以及打开引射口。
作为改进,所述蒸箱还具有第四工作模式,在所述第四工作模式下,所述挡板组件打开所述的引射口,并遮挡住所述蒸汽出口或所述蒸汽流道上位于所述引射口与所述蒸汽出口之间的一段,所述排风扇正向或反向转动,使蒸汽在所述蒸汽流道与所述烹饪腔室之间循环流动。
在蒸箱烹饪过程中,由于蒸汽发生器位于底部且面积较小,导致蒸汽很难到达蒸箱的四角附近,造成蒸箱内部蒸汽很大,边缘蒸汽小。如果烹饪食材较大,那么靠近内胆边缘的食材与中间食材熟度不一致,影响口感,开启上述的“蒸汽内循环模式”后将原先垂直方向运动的蒸汽增加水平运动,保证蒸箱内部蒸汽分布均匀。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蒸箱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蒸箱启动;
S2、进入所述的第三工作模式,开始蒸汽预热,在所述烹饪腔室内的蒸汽压力超过设定值时,通过自然压力进入蒸汽流道并经所述的蒸汽出口排出;
S3、蒸汽预热结束后,进入所述的第四工作模式,所述挡板组件打开所述的引射口,并遮挡住所述蒸汽出口或所述蒸汽流道上位于所述引射口与所述蒸汽出口之间的一段,所述排风扇反向转动,使蒸汽在所述蒸汽流道与所述烹饪腔室之间循环流动,并检测门体是否在烹饪过程中被打开,如果是,则进入S4,如果否,则继续该S3步骤;
S4、进入所述的第二工作模式,所述挡板组件打开所述的引射口,所述排风扇反向转动,将从所述烹饪腔室的前部敞口处溢出的至少部分蒸汽经所述蒸汽出口吸入到所述蒸汽流道中以及将烹饪腔室内邻近前部敞口区域的至少部分蒸汽经所述引射口吸入到所述蒸汽流道中,并使蒸汽在所述蒸汽流道与所述烹饪腔室之间循环流动,并检测门体是否在烹饪过程中被关闭,如果是,则返回S3步骤,如果否,则继续该S4步骤;
S5、在烹饪过程结束后,进入所述的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挡板组件打开所述的引射口,所述排风扇正向转动,将所述烹饪腔室中的蒸汽沿所述的蒸汽流道经所述蒸汽出口排出,并通过所述引射口抽吸烹饪腔室内的蒸汽,在该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设定时间后或检测到烹饪腔室内的湿度小于设定阈值时,蒸箱停机或进入待机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原有的蒸汽流道上开设对应的引射口后,能够达到快速引射烹饪腔室内蒸汽的目的,不增加额外的抽蒸汽动力装置的基础上实现了烹饪腔室内部蒸汽快速外排,节省了用户的等待时间。在优选方案中,作为送风组件的排风扇又能够反向抽蒸汽,避免门体打开后突然溢出的蒸汽烫伤人,又可以维持蒸箱内部的温度,满足了用户中途添加待加热食材的需要。也即,在蒸箱烹饪过程中,如果用户突然打开蒸箱门体时,排风扇反向转动,那么从烹饪腔室的前部敞口处溢出的至少部分蒸汽便能经蒸汽出口吸入到蒸汽流道中,同时烹饪腔室内邻近前部敞口区域的至少部分蒸汽也能经引射口吸入到蒸汽流道中,减少了门体在开启瞬间向外逃逸,避免蒸汽烫伤使用者。另一方面,在排风扇的反向抽吸作用下,蒸汽并不排放至外部,而是使蒸汽在蒸汽流道与烹饪腔室之间循环流动,由此,可以达到维持蒸箱内部的温度而不至于快速降低的目的,减少了热量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蒸箱的前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蒸箱的后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省去箱体顶部的侧板);
图3为图2中省去用于形成蒸汽流道的罩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挡板组件与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处的剖视图(挡板组件处于关闭引射口的状态);
图6为图5中挡板组件调整至第一状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挡板组件调整至第二状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挡板组件调整至第三状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蒸箱的沿前后方向剖切的竖向剖视图(蒸箱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或第五工作模式);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蒸箱的沿前后方向剖切的竖向剖视图(蒸箱处于第二工作模式);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蒸箱的沿前后方向剖切的竖向剖视图(蒸箱处于第三工作模式);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蒸箱的沿前后方向剖切的竖向剖视图(蒸箱处于第四工作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参见图1-图12,一种蒸箱,包括箱体10,箱体10中设置有烹饪腔室12、蒸汽发生器13以及水箱。蒸箱工作时,水箱中的水进入蒸汽发生器13中,进入蒸汽发生器13中的水被加热而产生蒸汽,蒸汽进入烹饪内胆中用于食物的烹饪。为了实现烤箱模式,箱体10内还设有烧烤发生装置,一般包括加热管以及热风机组件,热风机组件用于将经加热管加热后的热气循环,对烹饪腔室12内的食物进行烘烤。上述的蒸箱的“蒸汽烹饪”以及“烘烤烹饪”的工作过程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赘述。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腔室12的前部具有敞口,敞口处设有门体11。门体11的底部侧边通过铰链转动连接箱体10上,从而能够打开或关闭烹饪腔室12的前部敞口120。待烹饪的食物也是通过上述前部敞口120放置到烹饪腔室12中。
为了在烹饪过程中排出烹饪腔室12中顶部积聚的不新鲜蒸汽或者在烹饪结束中将烹饪腔室12中的蒸汽及时外排,本实施例的蒸箱还设有蒸汽外排装置,如图9所示。
蒸汽外排装置包括与烹饪腔室12连通的蒸汽流道20以及设置在该蒸汽流道20中的送风组件30,蒸汽流道20在与烹饪腔室12的顶部前侧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供蒸汽排出到外部的蒸汽出口22。本实施例的蒸汽流道20为扁平状,布置的烹饪腔室12的顶部,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具体地,蒸汽流道20是通过罩设在烹饪腔室12的顶部的外侧壁上的一个罩壳限定形成,其中,蒸汽流道20的后部通过排汽管14与烹饪腔室12的后侧相连。
送风组件30在蒸汽流道20的后侧布置。具体地,送风组件30可以选择为能够正反转的排风扇,其中,排风扇正转时,能够将蒸汽从烹饪箱体10内抽出,并经验蒸汽流道20送至蒸汽出口22,实现蒸汽外排;排风扇反向转动时,又可以反向抽吸蒸汽,减少或减缓门体11打开后外溢的蒸汽(具体在下文中说明)。
为了方便送风组件30的安装,蒸汽流道20后部的高度尺寸相对较大,而蒸汽流道20的前部(也即邻近于蒸汽出口22的区域)的尺寸沿蒸汽排出方向口径逐渐缩小,从而形成一个收缩段21。对应地,本实施例的蒸箱的蒸汽出口22为沿箱体10的左右方向延伸布置的扁平口,这种结构设计可以合理利用蒸箱箱体10顶部的空间,又不至于蒸汽出口22的设置明显增加蒸箱整体的体积(具体是蒸箱高度)。
在蒸汽流道20的收缩段21处还开设有与烹饪腔室12连通的引射口23,该引射口23处还设有能打开或关闭该引射口23的挡板组件40。在原有的蒸汽流道20上开设对应的引射口23后,在蒸汽外排过程中,收缩段21实现气流加速,能够达到快速引射烹饪腔室12内蒸汽的目的,无需增加额外的抽蒸汽动力装置的基础上实现了烹饪腔室12内部蒸汽快速外排,节省了用户的等待时间。
上述引射口23也沿箱体10的左右方向延伸布置。引射口23采用与蒸汽出口22延伸方向一致的条形口,保证了引射效果,能够使得蒸汽能尽可能套通过引射口23被抽吸外排。其中,引射口23具有沿蒸汽排出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邻近蒸汽出口22,第二侧边远离蒸汽出口22。挡板组件40包括固定架41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42和第二挡板43,固定架41为上下方向上贯通的框架结构,也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挡板42和第二挡板43分别通过第一转动轴421和第二转动轴431转动连接的固定架41的相对两侧,具体地,第一挡板42与固定架41的转动连接位置邻近于引射口23的第一侧边,第二挡板43与固定架41的转动连接位置邻近于引射口23的第二侧边。
参见图5,蒸汽流道20在与引射口23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对应的位置还具有朝向蒸汽流道20内部凸出的条状凸缘44作为引射导流部,具体地,固定架41的顶部侧边与蒸汽流道20的底壁平滑相接,条状凸缘44可以是设置在固定架41的顶部侧边处,相对整体流道的底壁凸出的高度可以是2~4mm。上述的条状凸缘44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增加引射口23处的负压,从而提高引射口23处的蒸汽引射效果,满足蒸汽强排需求。
结合图4,第一挡板42与第二挡板43的转动过程相互独立,分别由第一驱动机构50和第二驱动机构60驱动转动。在第一驱动机构50及第二驱动机构60的带动下,第一挡板42及第二挡板43的转动角度独立可调,其中,第一挡板42与第二挡板43能相互靠近(也即相对偏转)并相抵从而共同关闭引射口23。在挡板组件40打开引射口23时,两个挡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处于多个状态,比如,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挡板42与第二挡板43可以是位于引射口23所在平面背离蒸汽流道20的一侧,并且,第一挡板42与第二挡板43均自前而后向下倾斜,由此,两者之间限定出供烹饪腔室12内蒸汽进入蒸汽流道20中的引射流道24,详见图6。引射流道24内蒸汽流动方向与引射口23处蒸汽流道20中蒸汽排出的方向(向前排出)形成的夹角为锐角,这样能更好地引导蒸汽通过引射口23外排,保证蒸汽的引射效果。又如,在第二状态下,适用于通过引射口23反向抽吸蒸汽的模式,第一挡板42与第二挡板43均位于引射口23所在平面背离蒸汽流道20的一侧,第一挡板42与第二挡板43自前而后向下倾斜,并且两者之间同样也限定出一个引射流道24,该引射流道24内蒸汽流动方向与引射口23处蒸汽流道20中蒸汽流动的方向(向后移动)形成的夹角为锐角,详见图7。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42以及第二挡板43的宽度尺寸小于引射口23的宽度尺寸,这样,两个挡板均能够穿过引射口23而上下偏转。由此,挡板组件40可以处于第三状态,具体地,在第三状态下,第一挡板42在向上偏转至设定角度后,并与蒸汽流道20的上侧壁相抵,从而将蒸汽流道20上位于引射口23与蒸汽出口22之间的一段封堵住,使得蒸汽不能通过蒸汽出口22外排,详见图8。
继续参见图4,第一驱动机构50包括第一驱动电机51和第一皮带轮53传动组件。第一驱动电机51相对箱体10固定。第一皮带轮53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皮带52、第一皮带轮53和第二皮带轮54,第一传动皮带52绕制在第一皮带轮53与第二皮带轮54之间,其中,第一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与第一皮带轮53同轴连接,第二皮带轮54与第一转动轴421同轴连接。第一驱动电机51正反转动时,可通过第一皮带轮53传动组件带动第一挡板42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同样地,第二驱动机构60包括第二驱动电机61和第二皮带轮54传动组件。第二驱动电机61相对箱体10固定。第二皮带轮54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传动皮带62、第三皮带轮63和第四皮带轮64,第二传动皮带62绕制在第三皮带轮63与第四皮带轮64之间,其中,第二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与第三皮带轮63同轴连接,第四皮带轮64与第二转动轴431同轴连接。第二驱动电机61正反转动时,可通过第二皮带轮54传动组件带动第二挡板43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蒸箱还包括用于检测烹饪腔室12内的湿度的湿度传感器(未示出)。湿度传感器与上述的第一驱动机构50、第二驱动机构60以及蒸箱的控制器均电连接,控制器根据湿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湿度信号来控制挡板组件40的第一挡板42和第二挡板43的偏转角度,进而改变引射流道24的大小。也即,本实施例蒸箱可根据湿度传感器测得的蒸箱内部湿度,控制挡板组件40的转角大小(或联动控制排风扇转速),控制蒸箱内部湿度达到烹饪要求(例如加湿烤、干烤等烹饪要求),达到合理控湿目的。
本实施例中的蒸箱具有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第三工作模式、第四工作模式以及第五工作模式。
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挡板组件40打开引射口23,并调整至如上述的第一状态下的倾斜角度,排风扇正向转动,将烹饪腔室12中的蒸汽沿蒸汽流道20经蒸汽出口22排出,并通过引射口23抽吸烹饪腔室12内的蒸汽,实现蒸汽的强排,详见图9。
第二工作模式下,参见图10,挡板组件40打开引射口23,排风扇反向转动,以在门体11被打开时,将从烹饪腔室12的前部敞口120处溢出的至少部分蒸汽经蒸汽出口22吸入到蒸汽流道20中以及将烹饪腔室12内邻近前部敞口120区域的至少部分蒸汽经所述引射口23吸入到蒸汽流道20中,并使蒸汽在蒸汽流道20与烹饪腔室12之间循环流动。该第二工作模式下适用于烹饪过程中门体11被突然打开(或中途添加食物)的情况。对于常规的蒸箱而言,由于是在烹饪过程中,所以,在门体11被打开的瞬间,蒸箱内部的蒸汽会快速外溢,容易导致用户烫伤的情况发生。而对于本实施例的蒸箱,在检测到门体11打开的瞬间(可通过识别门体11启闭动作而触发的微动传感器来实现),第一驱动机构50及第二驱动机构60动作,挡板组件40会打开引射口23并调整至如图7所示的倾斜角度,排风扇反向转动,将从烹饪腔室12的前部敞口120处溢出的至少部分蒸汽经蒸汽出口22吸入到蒸汽流道20中,同时,由于邻近烹饪腔室12的前部敞口120的引射口23也处于开启状态,所以,烹饪腔室12内邻近前部敞口120区域的部分蒸汽(准备外溢的)也会经引射口23吸入到蒸汽流道20中,使得蒸汽在蒸汽流道20与烹饪腔室12之间实现“弱循环流动”,也即在该第二工作模式下,排风扇的转速相对较低,避免蒸汽循环过程中因速度过大而不能被“蒸汽出口22”或“引射口23”捕获,导致减缓蒸汽外溢的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在排风扇的反向抽吸作用下,蒸汽并不排放至外部,而是使蒸汽在蒸汽流道20与烹饪腔室12之间循环流动,由此,可以达到维持蒸箱内部的温度而不至于快速降低的目的,减少了热量的浪费,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中途添加待加热食物”的需求。
在第三工作模式下,参见图11,适用于蒸箱的预热状态,挡板组件40关闭引射口23,排风扇停止工作。当蒸箱处于预热程序时,此时蒸箱需要积累蒸汽,无需开启排风扇以及打开引射口23。
在第四工作模式下,参见图12,挡板组件40打开引射口23,并调整至如上述的第三状态所示的角度位置(详见图8),具体地,第一挡板42在向上偏转至设定角度后,并与蒸汽流道20的上侧壁相抵,从而将蒸汽流道20上位于引射口23与蒸汽出口22之间的一段封堵住,使得蒸汽不能通过蒸汽出口22外排,排风扇反向转动,使蒸汽在蒸汽流道20与烹饪腔室12之间循环流动。在蒸箱烹饪过程中,由于蒸汽发生器13位于底部且面积较小,导致蒸汽很难到达蒸箱的四角附近,造成蒸箱内部蒸汽很大,边缘蒸汽小。如果烹饪食材较大,那么靠近内胆边缘的食材与中间食材熟度不一致,影响口感,开启上述的“蒸汽内循环模式”后将原先垂直方向运动的蒸汽增加水平运动,保证蒸箱内部蒸汽分布均匀。
在第五工作模式下,蒸箱处于烘烤模式,控制器根据湿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湿度信号来控制挡板组件40的第一挡板42和第二挡板43的偏转角度,进而改变引射流道24的大小。其中,在烘烤模式下,当湿度传感器所检测的烹饪腔室12内的湿度大于设定阈值时,挡板组件40开启引射口23的开度可适当增大,而当湿度传感器所检测的烹饪腔室12内的湿度小于设定阈值时,挡板组件40开启引射口23的开度可适当减小。也即,本实施例蒸箱可根据湿度传感器测得的蒸箱内部湿度,控制挡板组件40的转角大小(或联动控制排风扇转速),控制蒸箱内部湿度达到烹饪要求(例如加湿烤、干烤等烹饪要求),达到合理控湿目的,该第五工作模式也可参见图9。
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蒸箱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蒸箱启动;
S2、进入如图11所示的第三工作模式,开始蒸汽预热,由于处于蒸汽预热阶段,此时,挡板组件40关闭引射口23,排风扇停止工作,在烹饪腔室12内的蒸汽压力超过设定值时,通过自然压力进入蒸汽流道20并经所述的蒸汽出口22排出,蒸汽预热一般在达到设定温度后结束;
S3、蒸汽预热结束后,(也可以是在蒸汽预热结束的设定时间后)进入如图12所示的第四工作模式,挡板组件40打开引射口23,其中,第一挡板42向上偏转遮挡住蒸汽流道20上位于引射口23与蒸汽出口22之间的一段,使得蒸汽不能通过蒸汽出口22外排,同时排风扇反向或正向转动,使蒸汽在蒸汽流道20与烹饪腔室12之间循环流动,保证蒸箱内部蒸汽分布更加均匀。在该第四工作模式,并同时检测门体11是否在烹饪过程中被打开(可通过识别门体11启闭动作而触发的微动传感器来实现),如果是,则进入S4,如果否,则继续该S3步骤;
S4、进入如图10所示的第二工作模式,挡板组件40打开引射口23,排风扇反向转动,将从烹饪腔室12的前部敞口120处溢出的至少部分蒸汽经蒸汽出口22吸入到蒸汽流道20中以及将烹饪腔室12内邻近前部敞口120区域的至少部分蒸汽经引射口23吸入到蒸汽流道20中,并使蒸汽在蒸汽流道20与烹饪腔室12之间循环流动,由此,可以在门体11打开的瞬间明显减缓或削弱蒸汽外溢的趋势,与此同时,蒸汽在蒸汽流道20与烹饪腔室12之间循环流动,也可以达到维持蒸箱内部的温度,而不至于温度快速降低的目的,减少了热量的浪费。在该第二工作模式,并同时检测门体11是否在烹饪过程中被关闭,如果是,则返回S3步骤,如果否,则继续该S4步骤。
S5、在烹饪过程结束后,进入如图9所示的第一工作模式下,也即进入蒸汽强制外排模式,挡板组件40打开引射口23,排风扇正向转动,将烹饪腔室12中的蒸汽沿蒸汽流道20经蒸汽出口22排出,并通过引射口23抽吸烹饪腔室12内的蒸汽,在该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设定时间后或检测到烹饪腔室12内的湿度小于设定阈值时,蒸箱停机或进入待机状态。

Claims (9)

1.一种蒸箱,包括:
箱体(10),具有在前部敞口(120)的烹饪腔室(12);
门体(11),设于所述烹饪腔室(12)的前部敞口(120)处,并能打开或盖合该烹饪腔室(12)的前部敞口(120);
蒸汽外排装置,包括与所述烹饪腔室(12)连通的蒸汽流道(20)以及设置在该蒸汽流道(20)中的送风组件(30),所述蒸汽流道(20)具有供蒸汽排出到外部的蒸汽出口(22);
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流道(20)至少局部为沿蒸汽排出方向口径逐渐缩小的收缩段(21),在所述收缩段(21)处还开设有与所述烹饪腔室(12)连通的引射口(23),该引射口(23)处设有能打开或关闭该引射口(23)的挡板组件(40);
所述引射口(23)具有沿蒸汽排出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挡板组件(4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42)和第二挡板(43),所述第一挡板(42)由第一驱动机构(50)驱动而转动连接在所述引射口(23)的第一侧边处,所述第二挡板(43)由第二驱动机构(60)驱动而转动连接的所述引射口(23)的第二侧边处,所述第一挡板(42)与第二挡板(43)在转动过程中能相互靠近并相抵从而共同关闭所述的引射口(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出口(22)布置在所述箱体(10)上与所述烹饪腔室(12)的顶部前侧相对应的位置,并为沿所述箱体(10)的左右方向延伸布置的扁平口,所述引射口(23)也沿所述箱体(10)的左右方向延伸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挡板组件(40)打开所述引射口(23)状态下,所述第一挡板(42)与第二挡板(43)均位于所述引射口(23)所在平面背离所述蒸汽流道(20)的一侧,所述第一挡板(42)与第二挡板(43)的倾斜方向基本一致,并且两者之间限定出供烹饪腔室(12)内的蒸汽进入蒸汽流道(20)中的引射流道(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烹饪腔室(12)内的湿度的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50)、第二驱动机构(60)以及蒸箱的控制器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湿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湿度信号来控制所述挡板组件(40)的第一挡板(42)和第二挡板(43)的偏转角度,进而改变所述引射流道(24)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流道(20)的内壁在与所述引射口(23)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具有朝向蒸汽流道(20)内部凸出的条状凸缘(44)作为引射导流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口(23)邻近于所述烹饪腔室(12)的前部敞口(120)布置,所述送风组件(30)为能正反转的排风扇,所述蒸箱至少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挡板组件(40)打开所述的引射口(23),所述排风扇正向转动,将所述烹饪腔室(12)中的蒸汽沿所述的蒸汽流道(20)经所述蒸汽出口(22)排出,并通过所述引射口(23)抽吸烹饪腔室(12)内的蒸汽;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挡板组件(40)打开所述的引射口(23),所述排风扇反向转动,以在所述门体(11)被打开时,将从所述烹饪腔室(12)的前部敞口(120)处溢出的至少部分蒸汽经所述蒸汽出口(22)吸入到所述蒸汽流道(20)中以及将烹饪腔室(12)内邻近前部敞口(120)区域的至少部分蒸汽经所述引射口(23)吸入到所述蒸汽流道(20)中,并使蒸汽在所述蒸汽流道(20)与所述烹饪腔室(12)之间循环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箱还具有第三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下,所述挡板组件(40)关闭所述的引射口(23),所述排风扇停止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箱还具有第四工作模式,在所述第四工作模式下,所述挡板组件(40)打开所述的引射口(23),并遮挡住所述蒸汽出口(22)或所述蒸汽流道(20)上位于所述引射口(23)与所述蒸汽出口(22)之间的一段,所述排风扇正向或反向转动,使蒸汽在所述蒸汽流道(20)与所述烹饪腔室(12)之间循环流动。
9.一种如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蒸箱启动;
S2、进入所述的第三工作模式,开始蒸汽预热,在所述烹饪腔室(12)内的蒸汽压力超过设定值时,通过自然压力进入蒸汽流道(20)并经所述的蒸汽出口(22)排出;
S3、蒸汽预热结束后,进入所述的第四工作模式,所述挡板组件(40)打开所述的引射口(23),并遮挡住所述蒸汽出口(22)或所述蒸汽流道(20)上位于所述引射口(23)与所述蒸汽出口(22)之间的一段,所述排风扇反向转动,使蒸汽在所述蒸汽流道(20)与所述烹饪腔室(12)之间循环流动,并检测门体(11)是否在烹饪过程中被打开,如果是,则进入S4,如果否,则继续该S3步骤;
S4、进入所述的第二工作模式,所述挡板组件(40)打开所述的引射口(23),所述排风扇反向转动,将从所述烹饪腔室(12)的前部敞口(120)处溢出的至少部分蒸汽经所述蒸汽出口(22)吸入到所述蒸汽流道(20)中以及将烹饪腔室(12)内邻近前部敞口(120)区域的至少部分蒸汽经所述引射口(23)吸入到所述蒸汽流道(20)中,并使蒸汽在所述蒸汽流道(20)与所述烹饪腔室(12)之间循环流动,并检测门体(11)是否在烹饪过程中被关闭,如果是,则返回S3步骤,如果否,则继续该S4步骤;
S5、在烹饪过程结束后,进入所述的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挡板组件(40)打开所述的引射口(23),所述排风扇正向转动,将所述烹饪腔室(12)中的蒸汽沿所述的蒸汽流道(20)经所述蒸汽出口(22)排出,并通过所述引射口(23)抽吸烹饪腔室(12)内的蒸汽,在该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设定时间后或检测到烹饪腔室(12)内的湿度小于设定阈值时,蒸箱停机或进入待机状态。
CN202210993948.6A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蒸箱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5363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3948.6A CN115363415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蒸箱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3948.6A CN115363415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蒸箱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63415A CN115363415A (zh) 2022-11-22
CN115363415B true CN115363415B (zh) 2023-06-20

Family

ID=84065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3948.6A Active CN115363415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蒸箱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6341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97016A1 (fr) * 2005-03-15 2006-09-21 Guangdong Ge Lan Shi Group Co. Ltd. Four a vapeur electrique et systeme de liberation rapide de la vapeur
CN202341815U (zh) * 2011-11-16 2012-07-2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蒸箱的蒸汽排出装置
CN113116127A (zh) * 2019-12-30 2021-07-1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44474A (en) * 1971-03-01 1973-07-10 Beatrice Foods Co Steam coo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3713664B2 (ja) * 2002-07-16 2005-11-09 有限会社ナカイ 電気加熱式の業務用スチーマー
CN105266607B (zh) * 2014-07-03 2017-12-05 樱花卫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可改变蒸汽喷出方向的电蒸箱风幕控制装置
CN207101111U (zh) * 2017-03-20 2018-03-16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蒸箱
CN209136185U (zh) * 2018-11-01 2019-07-23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蒸汽烹饪功能的烹饪电器
CN112902233B (zh) * 2021-01-25 2022-04-19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设备及集成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97016A1 (fr) * 2005-03-15 2006-09-21 Guangdong Ge Lan Shi Group Co. Ltd. Four a vapeur electrique et systeme de liberation rapide de la vapeur
CN202341815U (zh) * 2011-11-16 2012-07-2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蒸箱的蒸汽排出装置
CN113116127A (zh) * 2019-12-30 2021-07-1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63415A (zh)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52825C (en) Electric oven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KR100629336B1 (ko) 스팀 오븐의 증기 발생 장치
EP2003400A2 (en) Cooking apparatus with divider
US20220400896A1 (en) Air fryer
CN208755759U (zh) 一种空气炸烤箱
JP6898140B2 (ja) 加熱調理器
RU2395040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пищи
CN110916485A (zh) 蒸烤装置
JP4334201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14052108A (ja) 加熱調理器
CN115363415B (zh) 一种蒸箱及其控制方法
JP2856699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13854855A (zh) 空气炸锅烤箱
KR20070059394A (ko) 전기 오븐
CN111700487B (zh) 一种烹饪装置及其烹饪方法和具有该装置的集成灶
CN211795998U (zh) 利用热风进行烹饪的烹饪器具
KR101063336B1 (ko) 스팀 컨벡션 오븐
JP2006107807A (ja) 加熱調理器
CN113143039A (zh) 利用热风进行烹饪的烹饪器具
KR100676135B1 (ko) 이중 컨벡션팬이 구비된 가열조리기
KR100667203B1 (ko) 증기조리장치 및 그 히터 제어 방법
CN213216461U (zh) 一种避免蒸汽直冲的蒸制烹饪装置
CN220876579U (zh) 烹饪电器
CN217429810U (zh) 一种烤制烹饪设备
KR100820835B1 (ko) 조리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