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52374B - 车辆驾乘室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驾乘室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52374B
CN115352374B CN202211289940.8A CN202211289940A CN115352374B CN 115352374 B CN115352374 B CN 115352374B CN 202211289940 A CN202211289940 A CN 202211289940A CN 115352374 B CN115352374 B CN 1153523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sound absorber
cavities
absorb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8994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52374A (zh
Inventor
黄森
何海浪
王淼
李司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to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oto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oto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oto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8994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523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52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52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52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523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8Insulating elements, e.g. for sound insulation
    • B60R13/0815Acoustic or thermal insulation of passenger compartment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2Selection of materi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驾乘室及车辆,其中,车辆驾乘室具有驾乘空间,驾乘空间的至少一内侧面设置有吸声装置,包括:第一吸声体具有第一腔体和第一开孔,第一开孔和第一腔体连通;第二吸声体具有两个连通的第二腔体和第二开孔;第二开孔与两个第二腔体连通;第三吸声体具有三个连通的第三腔体和第三开孔,第三开孔与三个第三腔体连通;第四吸声体具有四个连通的第四腔体和第四开孔,第四开孔与四个第四腔体连通;第五吸声体具有五个连通的第五腔体和第五开孔,第五开孔与五个第五腔体连通;第六吸声体具有六个连通的第六腔体和第六开孔,第六开孔与六个第六腔体连通;第七吸声体具有七个连通的第七腔体和第七开孔。

Description

车辆驾乘室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驾乘室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大量机电设备、汽车、高铁、飞机等的速度大幅提升,由此导致的车辆与支撑面之间的噪声,车身与空气之间的摩擦导致的噪声等,会对车辆的驾乘人员造成严重的不适感,仅依赖驾乘室的封闭可以对大部分噪声进行降噪,但很多其他噪声如低频噪声等,驾乘室的封闭方式对这种噪声的降噪效果不明显。因此,目前噪声污染成为车辆生产中备受关注的焦点。噪声污染成为车辆驾乘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车辆驾乘室及车辆,以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驾乘室,具有驾乘空间,所述驾乘空间的至少一内侧面设置有吸声装置,所述吸声装置包括:第一吸声体、第二吸声体、第三吸声体、第四吸声体、第五吸声体、第六吸声体和第七吸声体;
所述第一吸声体具有第一腔体和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吸声体具有两个连通的第二腔体和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与两个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三吸声体具有三个连通的第三腔体和第三开孔,所述第三开孔与三个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四吸声体具有四个连通的第四腔体和第四开孔,所述第四开孔与四个所述第四腔体连通;所述第五吸声体具有五个连通的第五腔体和第五开孔,所述第五开孔与五个所述第五腔体连通;所述第六吸声体具有六个连通的第六腔体和第六开孔,所述第六开孔与六个所述第六腔体连通;所述第七吸声体具有七个连通的第七腔体和第七开孔;所述第七开孔与七个所述第七腔体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吸声体的吸声频率、所述第二吸声体的吸声频率、所述第三吸声体的吸声频率、所述第四吸声体的吸声频率、所述第五吸声体的吸声频率、所述第六吸声体的吸声频率和所述第七吸声体的吸声频率均不相同。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声装置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沿吸声体的深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吸声体、所述第三吸声体、所述第四吸声体、所述第五吸声体、所述第六吸声体和所述第七吸声体通过所述隔板将吸声体的内腔分隔成连通的腔体。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板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
所述固定部固定于吸声体的内腔;所述活动部可移动地设置于固定部,所述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移动的情况下,与所述隔板对应的两个连通腔体的连通面积调整。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声装置由一个第一吸声体、九个第二吸声体、五个第三吸声体、三个第四吸声体、两个第五吸声体、三个第六吸声体和一个第七吸声体连接形成长方体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所述第三开孔、所述第四开孔、所述第五开孔、所述第六开孔和所述第七开孔位于所述吸声装置的同侧;
所述吸声装置在第一方向具有27个腔体,所述吸声装置在第二方向具有3个腔体。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腔体的截面、所述第二腔体的截面、所述第三腔体的截面、所述第四腔体的截面、所述第五腔体的截面、所述第六腔体的截面和所述第七腔体的截面相同;所述第一腔体的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第一腔体的截面边长为10mm,所述第一腔体的深度为48 mm。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吸声体的吸声频率、所述第二吸声体的吸声频率、第三吸声体的吸声频率、第四吸声体的吸声频率、第五吸声体的吸声频率、第六吸声体的吸声频率和第七吸声体的吸声频率依次减小。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吸声体具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二吸声体的内腔而将所述第二吸声体的内腔分隔成两个所述第二腔体;
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吸声体的第一壁体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吸声体的第二壁体形成有第二距离;两个所述第二腔体在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二端处连通;所述第二开孔位于所述第二吸声体的第一壁体,所述第二吸声体的第一壁体和第二吸声体的第二壁体相对设置;
所述吸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吸声体,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吸声体内的第二隔板的深度不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吸声体的吸声频率不同。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吸声体具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位于所述第三吸声体的内腔而将所述第三吸声体的内腔分隔成三个所述第三腔体;
所述第三吸声体为长方体状结构,三个所述第三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或,所述第三吸声体为L状结构,三个所述第三腔体中的两个第三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三个所述第三腔体中的两个第三腔体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满足垂直条件;
所述吸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三吸声体,所述至少两个第三吸声体内的第三隔板的深度不同,所述至少两个第三吸声体的吸声频率不同;
所述第三开孔设置于所述第三吸声体的边缘位置的第三腔体处。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吸声体具有第四隔板,所述第四隔板位于所述第四吸声体的内腔而将所述第四吸声体的内腔分隔成四个所述第四腔体;
所述第四吸声体为L状结构,四个所述第四腔体中的三个第四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四个所述第四腔体中的两个第四腔体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满足垂直条件;
所述吸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四吸声体,所述至少两个第四吸声体内的第四隔板的深度不同,所述至少两个第四吸声体的吸声频率不同;
所述第四开孔设置于所述第四吸声体的边缘位置的第四腔体处。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五吸声体具有第五隔板,所述第五隔板位于所述第五吸声体的内腔而将所述第五吸声体的内腔分隔成五个所述第五腔体;
所述第五吸声体为L状结构,五个所述第五腔体中的两个第五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五个所述第五腔体中的另两个第五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五个所述第五腔体中的三个第五腔体沿第二方向设置;或,所述第五吸声体为L状结构,五个所述第五腔体中的三个第五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五个所述第五腔体中的三个第五腔体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满足垂直条件;
所述吸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五吸声体,所述至少两个第五吸声体内的第五隔板的深度不同,所述至少两个第五吸声体的吸声频率不同;
所述第五开孔设置于所述第五吸声体的边缘位置的第五腔体处。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六吸声体具有第六隔板,所述第六隔板位于所述第六吸声体的内腔而将所述第六吸声体的内腔分隔成六个所述第六腔体;
所述第六吸声体为L状结构,六个所述第六腔体中的四个第六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六个所述第六腔体中的三个第六腔体沿第二方向设置;或,所述第六腔体为Z型结构,六个所述第六腔体中的三个第六腔体在第一位置沿第一方向设置,六个所述第六腔体中的三个第六腔体沿第二方向设置,六个所述第六腔体中的两个第六腔体在第二位置沿第一方向设置;或,所述第六吸声体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第六吸声体在第一方向具有三个第六腔体,所述第六吸声体在第二方向具有两个第六腔体;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满足垂直条件;
所述吸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六吸声体,所述至少两个第六吸声体内的第六隔板的深度不同,所述至少两个第六吸声体的吸声频率不同;
所述第六开孔设置于所述第六吸声体的边缘位置的第六腔体处。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七吸声体具有第七隔板,所述第七隔板位于所述第七吸声体的内腔而将所述第七吸声体的内腔分隔成七个所述第七腔体;
所述第七吸声体为L状结构,七个所述第七腔体中的五个第七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七个所述第七腔体中的三个第七腔体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满足垂直条件;
所述第七开孔设置于所述第七吸声体的边缘位置的第七腔体处。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声装置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吸声装置在第一方向的长度为296.4mm,所述吸声装置在第二方向的长度为34.41mm,所述吸声装置在第三方向的长度为50mm,形成吸声装置的腔体的壁体厚度为1mm;
其中,所述吸声装置通过注塑方式加工成型。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声装置的吸声频率范围为300 Hz 至1000Hz。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置有所述的车辆驾乘室。
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驾乘室及车辆,通过在驾乘空间的内侧面上设置不同吸声频率的吸声体,使车辆驾乘室能够吸收更宽频率的声音,从而大大地提升了车辆驾乘室对较大范围频率的噪声的吸收,大大降低了车辆驾乘室中的噪声水平,提升了车辆驾乘室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吸声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吸声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不同视角图;
图4为图2的不同视角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吸声装置的第一吸声体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吸声装置的第二吸声体的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吸声装置的第三吸声体的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吸声装置的第四吸声体的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吸声装置的第五吸声体的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吸声装置的第六吸声体的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吸声装置的第七吸声体的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吸声装置的吸声曲线图。
附图标记:110、第一吸声体;111、第一开孔;120、第二吸声体;121、第二开孔;122、第二隔板;130、第三吸声体;131、第三开孔;132、第三隔板;140、第四吸声体;141、第四开孔;142、第四隔板;150、第五吸声体;151、第五开孔;152、第五隔板;160、第六吸声体;161、第六开孔;162、第六隔板;170、第七吸声体;171、第七开孔;172、第七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下结合图1至图12对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吸声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驾乘室,可以是商务车、货车或家庭用车等车辆的驾乘室,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驾乘室的吸声装置,该吸声装置作为整体可以安装于驾乘室的相应空间内的内侧壁上,驾乘室的地板如邻近发动机处,或安装于驾乘室的顶部等,以实现对噪声的抑制,为车辆驾乘室提供噪声更低的空间。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驾乘室中所安装的吸声装置包括:第一吸声体110、第二吸声体120、第三吸声体130、第四吸声体140、第五吸声体150、第六吸声体160和第七吸声体170;所述第一吸声体110具有第一腔体和第一开孔111,所述第一开孔111和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吸声体120具有两个连通的第二腔体和第二开孔121;所述第二开孔121与两个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三吸声体130具有三个连通的第三腔体和第三开孔133,所述第三开孔133与三个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四吸声体140具有四个连通的第四腔体和第四开孔141,所述第四开孔141与四个所述第四腔体连通;所述第五吸声体150具有五个连通的第五腔体和第五开孔151,所述第五开孔151与五个所述第五腔体连通;所述第六吸声体160具有六个连通的第六腔体和第六开孔161,所述第六开孔161与六个所述第六腔体连通;所述第七吸声体170具有七个连通的第七腔体和第七开孔171;所述第七开孔171与七个所述第七腔体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吸声体110的吸声频率、所述第二吸声体120的吸声频率、所述第三吸声体130的吸声频率、所述第四吸声体140的吸声频率、所述第五吸声体150的吸声频率、所述第六吸声体160的吸声频率和所述第七吸声体170的吸声频率均不相同;以便通过不同吸声频率的吸声体使吸声装置能够吸收更宽频率的声音,从而大大地提高吸声装置吸声频率的范围,能更好地抑制车辆驾乘室中的噪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吸声装置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吸声装置可以为长方体状结构,以便吸声装置的制造及安装。又例如,吸声装置也可以为正方体状结构。当然,吸声装置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
这里,吸声装置的吸声频率范围不作限定。例如,吸声装置的吸声频率范围为300Hz 至1000Hz,通过多个吸声体大大地增大吸声装置的吸声频率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吸声体110、第二吸声体120、第三吸声体130、第四吸声体140、第五吸声体150、第六吸声体160和第七吸声体170可以通过连接的方式形成一体式的吸声装置。这里,连接的方式不作限定。例如,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焊接,也可以粘接。当然,吸声装置也可以直接通过注塑方式加工成型,第一吸声体110、第二吸声体120、第三吸声体130、第四吸声体140、第五吸声体150、第六吸声体160和第七吸声体170可以为吸声装置的不同部分,以便于说明和区分。
这里,吸声装置的材料不作限定。例如,吸声装置的材料可以为金属,也可以为非金属。作为一示例,吸声装置的材料为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当然,吸声装置也可以包括多种材料。作为又一示例,吸声装置的材料可以为R4环氧树脂、ABS 树脂、有机玻璃和铝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这里是指吸声装置的不同区域使用不同材料,并不是指不同种材料的混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吸声体11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吸声体110可以为长方体状结构。又例如,第一吸声体110可以为正方体状结构。
这里,第一腔体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腔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形,以便第一吸声体110能够通过注塑方式加工成型,相较于3D打印(3DP)的方式能够降低第一吸声体110的制造成本。当然,第一吸声体110也可以通过3D打印(3DP)方式加工成型。又例如,第一腔体可以为正方体形。当然,第一腔体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此时,第一吸声体110可以通过3D打印(3DP)方式加工成型。
这里,第一开孔111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开孔111的截面可以为圆形,以便于第一开孔111的加工。又例如,第一开孔111的截面可以为三角形,也可以为矩形,还可以为正方形。
这里,第一开孔111的位置不作限定。例如,第一吸声体110为长方体状结构,第一吸声体110的截面为正方形,第一开孔111位于截面为正方形的壁体,以便声音通过开孔进入第一吸体能够具有较大的行程,从而提高第一吸声体110的吸声能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吸声体12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和图6所示,第二吸声体120可以为长方体状结构。又例如,第二吸声体120可以为正方体状结构。
这里,第二腔体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和图6所示,第二腔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形,以便第二吸声体120能够通过注塑方式加工成型,相较于3D打印(3DP)的方式能够降低第二吸声体120的制造成本。当然,第二吸声体120也可以通过3D打印(3DP)方式加工成型。又例如,第二腔体可以为正方体形。当然,第二腔体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此时,第二吸声体120可以通过3D打印(3DP)方式加工成型。
这里,两个连通的第二腔体的形状可以相同,如图1和图6所示,以便于加工。当然,两个连通的第二腔体的形状也可以不同。
这里,两个连通的第二腔体的形成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所述吸声装置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沿第二吸声体120的深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吸声体120通过所述隔板将吸声体的内腔分隔成两个连通的第二腔体。作为一示例,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吸声体120具有第二隔板122,所述第二隔板122位于所述第二吸声体120的内腔而将所述第二吸声体120的内腔分隔成两个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二隔板1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吸声体120的第一壁体连接,所述第二隔板12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吸声体120的第二壁体形成有第二距离;两个所述第二腔体在所述第二隔板122的第二端处连通;所述第二开孔121位于所述第一壁体,所述第二吸声体120的第一壁体和第二吸声体120的第二壁体相对设置。
第二隔板122在第二吸声体120的内腔内的设置深度不作限定。作为一示例,如图6所示,吸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吸声体120的情况下,至少两个第二吸声体120的形状相同,至少两个第二吸声体120内的第二隔板122的深度不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吸声体120的吸声频率不同,以便至少两个第二吸声体120能够吸收不同频率的声音。
两个连通的第二腔体的排布方式不作限定。作为一示例,如图2和图3所示,编号为X2,X3,X7,X10 ,X11,X12,X18和X21的第二吸声体120的两个连通的第二腔体以第一方向排布,编号为X22的第二吸声体120的两个连通的第二腔体以第二方向排布,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作限定。例如,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满足垂直条件,垂直条件是指垂直或大体垂直。作为一示例,第一方向可以为吸声装置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吸声装置的高度方向。
这里,第二开孔121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和图6所示,第二开孔121的截面可以为圆形,以便于第二开孔121的加工;吸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吸声体120的情况下,两个第二开孔121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一示例,如图3所示,编号为X10 和X11的第二吸声体120的第二开孔121的直径不同,以使不同直径的第二开孔121的第二吸声体120的吸声频率不同。又例如,第二开孔121的截面可以为三角形,也可以为矩形,还可以为正方形。
这里,第二开孔121的位置不作限定。例如,如图6所示,第二腔体为长方体状结构,第二腔体的截面为正方形,第二开孔121位于形成第二腔体的深度方向的壁体处,以便声音通过第二开孔121进入第二吸体能够具有较大的行程,从而提高第二吸声体120的吸声能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吸声体13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和图7所示,第三吸声体130可以为长方体状结构。又例如,第三吸声体130可以为正方体状结构。再例如,如图1和图7所示,第三吸声体130可以为不规则形状。
这里,第三腔体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和图7所示,第三腔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形,以便第三吸声体130能够通过注塑方式加工成型,相较于3D打印(3DP)的方式能够降低第三吸声体130的制造成本。当然,第三吸声体130也可以通过3D打印(3DP)方式加工成型。又例如,第三腔体可以为正方体形。当然,第三腔体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此时,第三吸声体130可以通过3D打印(3DP)方式加工成型。
这里,三个连通的第三腔体的形状可以相同,如图1和图7所示,以便于加工。当然,三个连通的第三腔体的形状也可以不同。
这里,三个连通的第三腔体的形成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所述吸声装置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沿第三吸声体130的深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三吸声体130通过所述隔板将吸声体的内腔分隔成三个连通的第三腔体。作为一示例,如图7所示,所述第三吸声体130具有第三隔板132,所述第三隔板132位于所述第三吸声体130的内腔而将所述第三吸声体130的内腔分隔成三个所述第三腔体;所述第三隔板13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吸声体130的第一壁体连接,所述第三隔板13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吸声体130的第二壁体形成有第三距离;三个所述第三腔体在所述第三隔板132的第二端处连通;所述第三开孔133位于所述第三吸声体130的第一壁体,所述第三吸声体130的第一壁体和第三吸声体130的第二壁体相对设置。
第三隔板132在第三吸声体130的内腔内的设置深度不作限定。作为一示例,如图7所示,吸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三吸声体130的情况下,至少两个第三吸声体130内的第三隔板132的深度不同,所述至少两个第三吸声体130的吸声频率不同,以便通过第三隔板132使至少两个第三吸声体130能够吸收不同频率的声音;这里,每个第三吸声体130内的第三隔板132的长度可以相同,以便每个第三吸声体130内的第三腔体相同。
三个连通的第三腔体的排布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三吸声体130为长方体状结构,三个所述第三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如图7中编号为X4的第三吸声体130。又例如,所述第三吸声体130为L状结构,三个所述第三腔体中的两个第三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三个所述第三腔体中的两个第三腔体沿第二方向设置,如图7中的编号为X5、X6、X9和X20的第三吸声体130。
这里,第三开孔133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和图7所示,第三开孔133的截面可以为圆形,以便于第三开孔133的加工;吸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三吸声体130的情况下,两个第三开孔133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一示例,如图3所示,编号为X5 和X6的第三开孔133的直径不同,以便不同直径的第三开孔133的第三吸声体130吸收不同频率的声音。又例如,第三开孔133的截面可以为三角形,也可以为矩形,还可以为正方形。
这里,第三开孔133的位置不作限定。例如,如图7所示,第三腔体为长方体状结构,第三腔体的截面为正方形,第三开孔133位于形成第三腔体的深度方向的壁体处,以便声音通过第三开孔133进入第三吸体能够具有较大的行程,从而提高第三吸声体130的吸声能力;所述第三开孔133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三吸声体130的边缘位置的第三腔体处,以增大声音通过第三开孔133进入第三吸体的行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四吸声体14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四吸声体140可以为长方体状结构。又例如,第四吸声体140可以为正方体状结构。再例如,如图1和图8所示,第四吸声体140为不规则形状。
这里,第四腔体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和图8所示,第四腔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形,以便第四吸声体140能够通过注塑方式加工成型,相较于3D打印(3DP)的方式能够降低第四吸声体140的制造成本。当然,第四吸声体140也可以通过3D打印(3DP)方式加工成型。又例如,第四腔体可以为正方体形。当然,第四腔体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此时,第四吸声体140可以通过3D打印(3DP)方式加工成型。
这里,四个连通的第四腔体的形状可以相同,如图1和图8所示,以便于加工。当然,四个连通的第四腔体的形状也可以不同。
这里,四个连通的第四腔体的形成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所述吸声装置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沿第四吸声体140的深度方向设置;所述第四吸声体140通过所述隔板将吸声体的内腔分隔成四个连通的第四腔体。作为一示例,如图8所示,所述第四吸声体140具有第四隔板142,所述第四隔板142位于所述第四吸声体140的内腔而将所述第四吸声体140的内腔分隔成四个所述第四腔体;所述第四隔板14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吸声体140的第一壁体连接,所述第四隔板14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吸声体140的第二壁体形成有第四距离;四个所述第四腔体在所述第四隔板142的第二端处连通;所述第四开孔141位于所述第四吸声体140的第一壁体,所述第四吸声体140的第一壁体和第四吸声体140的第二壁体相对设置。
第四隔板142在第四吸声体140的内腔内的设置深度不作限定。作为一示例,如图8所示,吸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四吸声体140的情况下,至少两个第四吸声体140的形状相同,至少两个第四吸声体140内的第四隔板142的深度不同,所述至少两个第四吸声体140的吸声频率不同,以便通过第四隔板142使至少两个第四吸声体140能够吸收不同频率的声音;这里,每个第四吸声体140内的第四隔板142的长度可以相同,以便每个第四吸声体140内的第四腔体相同。
四个连通的第四腔体的排布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四吸声体140为长方体状结构,四个所述第四腔体可以沿第一方向设置。又例如,所述第四吸声体140为L状结构,四个所述第四腔体中的三个第四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四个所述第四腔体中的两个第四腔体沿第二方向设置,如图8中的编号为X14、X15和X16的第四吸声体140。
这里,第四开孔141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和图8所示,第四开孔141的截面可以为圆形,以便于第四开孔141的加工;吸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四吸声体140的情况下,两个第四开孔141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一示例,如图3所示,编号为X14和X15的第四开孔141的直径不同,以便不同直径的第四开孔141的第四吸声体140吸收不同频率的声音。又例如,第四开孔141的截面可以为三角形,也可以为矩形,还可以为正方形。
这里,第四开孔141的位置不作限定。例如,如图8所示,第四腔体为长方体状结构,第四腔体的截面为正方形,第四开孔141位于形成第四腔体的深度方向的壁体处,以便声音通过第四开孔141进入第四吸体能够具有较大的行程,从而提高第四吸声体140的吸声能力;所述第四开孔141可以设置于所述第四吸声体140的边缘位置的第四腔体处,以增大声音通过第四开孔141进入第四吸体的行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五吸声体15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五吸声体150可以为长方体状结构。又例如,第五吸声体150可以为正方体状结构。再例如,如图1和图9所示,第五吸声体150为不规则形状。
这里,第五腔体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和图9所示,第五腔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形,以便第五吸声体150能够通过注塑方式加工成型,相较于3D打印(3DP)的方式能够降低第五吸声体150的制造成本。当然,第五吸声体150也可以通过3D打印(3DP)方式加工成型。又例如,第五腔体可以为正方体形。当然,第五腔体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此时,第五吸声体150可以通过3D打印(3DP)方式加工成型。
这里,五个连通的第五腔体的形状可以相同,如图1和图9所示,以便于加工。当然,五个连通的第五腔体的形状也可以不同。
这里,五个连通的第五腔体的形成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所述吸声装置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沿第五吸声体150的深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五吸声体150通过所述隔板将吸声体的内腔分隔成五个连通的第五腔体。作为一示例,如图9所示,所述第五吸声体150具有第五隔板152,所述第五隔板152位于所述第五吸声体150的内腔而将所述第五吸声体150的内腔分隔成五个所述第五腔体;所述第五隔板15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吸声体150的第一壁体连接,所述第五隔板15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吸声体150的第二壁体形成有第五距离;五个所述第五腔体在所述第五隔板152的第二端处连通;所述第五开孔151位于所述第五吸声体150的第一壁体,所述第五吸声体150的第一壁体和第五吸声体150的第二壁体相对设置。第五隔板152在第五吸声体150的内腔内的设置深度不作限定。作为一示例,如图9所示,吸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五吸声体150的情况下,至少两个第五吸声体150内的第五隔板152的深度不同,所述至少两个第五吸声体150的吸声频率不同,以便通过第五隔板152使至少两个第五吸声体150能够吸收不同频率的声音;这里,每个第五吸声体150内的第五隔板152的长度可以相同,以便每个第五吸声体150内的第五腔体相同。
五个连通的第五腔体的排布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五吸声体150为长方体状结构,五个所述第五腔体可以沿第一方向设置。又例如,所述第五吸声体150为L状结构,五个所述第五腔体中的两个第五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五个所述第五腔体中的另两个第五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五个所述第五腔体中的三个第五腔体沿第二方向设置,如图9所示,编号为X24的第五吸声体150。再例如,所述第五吸声体150为L状结构,五个所述第五腔体中的三个第五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五个所述第五腔体中的三个第五腔体沿第二方向设置;如图9所示,编号为X1的第五吸声体150。
这里,第五开孔151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和图9所示,第五开孔151的截面可以为圆形,以便于第五开孔151的加工;吸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五吸声体150的情况下,两个第五开孔151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五开孔151的直径不同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直径的第五开孔151能够增大第五吸声体150的吸声频率。又例如,第五开孔151的截面可以为三角形,也可以为矩形,还可以为正方形。
这里,第五开孔151的位置不作限定。例如,如图9所示,第五腔体为长方体状结构,第五腔体的截面为正方形,第五开孔151位于形成第五腔体的深度方向的壁体处,以便声音通过第五开孔151进入第五吸体能够具有较大的行程,从而提高第五吸声体150的吸声能力;所述第五开孔151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五吸声体150的边缘位置的第五腔体处,以增大声音通过第五开孔151进入第五吸体的行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六吸声体16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和图10所示,第六吸声体160可以为长方体状结构。又例如,第六吸声体160可以为正方体状结构。再例如,如图1和图10所示,第六吸声体160为不规则形状。
这里,第六腔体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和图10所示,第六腔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形,以便第六吸声体160能够通过注塑方式加工成型,相较于3D打印(3DP)的方式能够降低第六吸声体160的制造成本。当然,第六吸声体160也可以通过3D打印(3DP)方式加工成型。又例如,第六腔体可以为正方体形。当然,第六腔体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此时,第六吸声体160可以通过3D打印(3DP)方式加工成型。
这里,六个连通的第六腔体的形状可以相同,如图2和图10所示,以便于加工。当然,六个连通的第六腔体的形状也可以不同。
这里,六个连通的第六腔体的形成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所述吸声装置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沿第六吸声体160的深度方向设置;所述第六吸声体160通过所述隔板将吸声体的内腔分隔成六个连通的第六腔体。作为一示例,如图10所示,所述第六吸声体160具有第六隔板162,所述第六隔板162位于所述第六吸声体160的内腔而将所述第六吸声体160的内腔分隔成六个所述第六腔体;所述第六隔板16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吸声体160的第一壁体连接,所述第六隔板16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吸声体160的第二壁体形成有第六距离;六个所述第六腔体在所述第六隔板162的第二端处连通;所述第六开孔161位于所述第六吸声体160的第一壁体,所述第六吸声体160的第一壁体和第六吸声体160的第二壁体相对设置。第六隔板162在第六吸声体160的内腔内的设置深度不作限定。作为一示例,如图10所示,吸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六吸声体160的情况下,至少两个第六吸声体160内的第六隔板162的深度不同,所述至少两个第六吸声体160的吸声频率不同,以便通过第六隔板162使至少两个第六吸声体160能够吸收不同频率的声音;这里,每个第六吸声体160内的第六隔板162的长度可以相同,以便每个第六吸声体160内的第六腔体相同。
六个连通的第六腔体的排布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六吸声体160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第六吸声体160在第一方向具有三个第六腔体,所述第六吸声体160在第二方向具有两个第六腔体;如图10所示,编号为X23的第六吸声体160。又例如,所述第六吸声体160为L状结构,六个所述第六腔体中的四个第六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六个所述第六腔体中的三个第六腔体沿第二方向设置,如图10所示,编号为X8的第六吸声体160。再例如,六个所述第六腔体中的三个第六腔体在第一位置沿第一方向设置,六个所述第六腔体中的三个第六腔体沿第二方向设置,六个所述第六腔体中的两个第六腔体在第二位置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不同;如图10所示,编号为X13的第六吸声体160。
这里,第六开孔161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如图2和图10所示,第六开孔161的截面可以为圆形,以便于第六开孔161的加工;吸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六吸声体160的情况下,两个第六开孔161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六开孔161的直径不同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直径的第六开孔161的第六吸声体160能够吸收不同频率的声音。又例如,第六开孔161的截面可以为三角形,也可以为矩形,还可以为正方形。
这里,第六开孔161的位置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0所示,第六腔体为长方体状结构,第六腔体的截面为正方形,第六开孔161位于形成第六腔体的深度方向的壁体处,以便声音通过第六开孔161进入第六吸体能够具有较大的行程,从而提高第六吸声体160的吸声能力;所述第六开孔161可以设置于所述第六吸声体160的边缘位置的第六腔体处,以增大声音通过第六开孔161进入第六吸体的行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七吸声体17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七吸声体170可以为长方体状结构。又例如,如图2和图11所示,第七吸声体170为不规则形状。
这里,第七腔体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如图2和图11所示,第七腔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形,以便第七吸声体170能够通过注塑方式加工成型,相较于3D打印(3DP)的方式能够降低第七吸声体170的制造成本。当然,第七吸声体170也可以通过3D打印(3DP)方式加工成型。又例如,第七腔体可以为正方体形。当然,第七腔体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此时,第七吸声体170可以通过3D打印(3DP)方式加工成型。
这里,七个连通的第七腔体的形状可以相同,如图2和图11所示,以便于加工。当然,七个连通的第七腔体的形状也可以不同。
这里,七个连通的第七腔体的形成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所述吸声装置还可以包括:隔板,所述隔板沿第七吸声体170的深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七吸声体170通过所述隔板将吸声体的内腔分隔成七个连通的第七腔体。作为一示例,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七吸声体170具有第七隔板172,所述第七隔板172位于所述第七吸声体170的内腔而将所述第七吸声体170的内腔分隔成七个所述第七腔体;所述第七隔板17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吸声体170的第一壁体连接,所述第七隔板17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吸声体170的第二壁体形成有第七距离;七个所述第七腔体在所述第七隔板172的第二端处连通;所述第七开孔171位于所述第七吸声体170的第一壁体,所述第七吸声体170的第一壁体和第七吸声体170的第二壁体相对设置。第七隔板172在第七吸声体170的内腔内的设置深度不作限定。作为一示例,吸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七吸声体170的情况下,至少两个第七吸声体170内的第七隔板172的长度不同,所述至少两个第七吸声体170的吸声频率不同,以便通过第七隔板172使至少两个第七吸声体170能够吸收不同频率的声音;这里,每个第七吸声体170内的第七隔板172的长度可以相同,以便每个第七吸声体170内的第七腔体相同。
七个连通的第七腔体的排布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七吸声体170为长方体状结构。又例如,所述第七吸声体170为L状结构,七个所述第七腔体中的五个第七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七个所述第七腔体中的三个第七腔体沿第二方向设置;如图11所示,编号为X19的第七吸声体170。
这里,第七开孔171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如图2和图11所示,第七开孔171的截面可以为圆形,以便于第七开孔171的加工;吸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七吸声体170的情况下,两个第七开孔171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七开孔171的直径不同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直径的第七开孔171的第七吸声体170能够吸收不同频率的声音。又例如,第七开孔171的截面可以为三角形,也可以为矩形,还可以为正方形。
这里,第七开孔171的位置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1所示,第七腔体为长方体状结构,第七腔体的截面为正方形,第七开孔171位于形成第七腔体的深度方向的壁体处,以便声音通过第七开孔171进入第七吸体能够具有较大的行程,从而提高第七吸声体170的吸声能力;所述第七开孔171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七吸声体170的边缘位置的第七腔体处,以增大声音通过第七开孔171进入第七吸体的行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四腔体、第五腔体、第六腔体和第七腔体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四腔体、第五腔体、第六腔体和第七腔体的形状相同,由于第一吸声体110的腔体数量、第二吸声体120的腔体数量、第三吸声体130的腔体数量、第四吸声体140的腔体数量、第五吸声体150的腔体数量、第六吸声体160的腔体数量和第七吸声体170的腔体数量依次增多,所述第一吸声体110的吸声频率、所述第二吸声体120的吸声频率、第三吸声体130的吸声频率、第四吸声体140的吸声频率、第五吸声体150的吸声频率、第六吸声体160的吸声频率和第七吸声体170的吸声频率依次减小。
这里,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四腔体、第五腔体、第六腔体和第七腔体可以并列排布,第一开孔111、第二开孔121、第三开孔133、第四开孔141、第五开孔151、第六开孔161和第七开孔171可以位于吸声装置的同侧,以便声音从吸声装置的同侧进入多个腔体,提高吸声装置的吸声能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声装置还可以包括:隔板,所述隔板沿吸声体的深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吸声体120、所述第三吸声体130、所述第四吸声体140、所述第五吸声体150、所述第六吸声体160和所述第七吸声体170通过所述隔板将吸声体的内腔分隔成连通的腔体,以便通过隔板增大声音在腔体内的行程,调整吸声体的吸声频率。
在本实现方式中,隔板的结构不作限定。
例如,隔板可以为直板状结构,以便吸声装置加工。
又例如,所述隔板可以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吸声体的内腔;所述活动部可移动地设置于固定部,所述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移动的情况下,与所述隔板对应的两个连通腔体的连通面积调整,从而通过调整两个连通腔体的连通面积而调整连通腔体的吸声频率。
在本示例中,所述活动部可移动地设置于固定部的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固定部的中部具有滑槽,活动部的第一端插设于滑槽内,两个连通腔体在活动部的第二端处连通。又例如,吸声体的内腔具有滑轨,活动部的部分卡设于滑轨内,活动部能够沿滑轨移动,活动部的第一端贴设于固定部的一侧,两个连通腔体在活动部的第二端处连通。
在本示例中,控制活动部移动的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弹性件处于变形的状态,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还可以通过柔性件连接,柔性件用于保持活动部与固定部处于第一固定位置,柔性件的部分伸出吸声装置之外,通过操作柔性件的部分能够使柔性件与活动部和固定部中的至少一个断开连接,在柔性件与活动部和固定部中的至少一个断开连接的情况下,活动部在弹性件的恢复力作用下能够相对于固定部移动至第二固定位置,从而使两个连通腔体在活动部的第二端处连通面积调整。这里,弹性件可以为弹簧,柔性件可以为线绳,线绳的部分可以剪断。又例如,活动部可以通过电机驱动移动。
在本示例中,第二隔板122可以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活动部,第三隔板132可以包括第三固定部和第三活动部,第四隔板142可以包括第四固定部和第四活动部,第五隔板152可以包括第五固定部和第五活动部,第六隔板162可以包括第六固定部和第六活动部,第七隔板172可以包括第七固定部和第七活动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活动部、第三固定部和第三活动部、第四固定部和第四活动部、第五固定部和第五活动部、第六固定部和第六活动部和第七固定部和第七活动部与上述固定部和活动部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声装置由一个第一吸声体110、九个第二吸声体120、五个第三吸声体130、三个第四吸声体140、两个第五吸声体150、三个第六吸声体160和一个第七吸声体170连接形成长方体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开孔111、所述第二开孔121、所述第三开孔133、所述第四开孔141、所述第五开孔151、所述第六开孔161和所述第七开孔171位于所述吸声装置的同侧,以便通过设置多个吸声体提高吸声装置吸声能力。
在本实现方式中,吸声装置的尺寸不作限定。例如,所述吸声装置在第一方向的长度为296.4mm,第一方向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A向,所述吸声装置在第二方向的长度为34.41mm, 第二方向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B向,所述吸声装置在第三方向的长度为50mm,第三方向可以为如图4所示的C向,第三方向为吸声体的深度方向。
在本实现方式中,形成吸声装置的腔体的壁体厚度不作限定。例如,形成吸声装置的腔体的壁体厚度为1mm。
在本实现方式中,吸声体的排方式作限定。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吸声装置在第一方向具有27个腔体,所述吸声装置在第二方向具有3个腔体。
在本实现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吸声装置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沿吸声体的深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吸声体120、所述第三吸声体130、所述第四吸声体140、所述第五吸声体150、所述第六吸声体160和所述第七吸声体170通过所述隔板将吸声体的内腔分隔成连通的腔体。
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腔体的截面、所述第二腔体的截面、所述第三腔体的截面、所述第四腔体的截面、所述第五腔体的截面、所述第六腔体的截面和所述第七腔体的截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一示例,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腔体的截面、所述第二腔体的截面、所述第三腔体的截面、所述第四腔体的截面、所述第五腔体的截面、所述第六腔体的截面和所述第七腔体的截面相同,所述第一腔体的截面为正方形;在一应用中,所述第一腔体的截面边长为10mm,所述第一腔体的深度为48 mm。
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吸声装置可以通过注塑方式加工成型,以便降低吸声装置的加工成本。
在一应用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吸声装置由一个第一吸声体110、九个第二吸声体120、五个第三吸声体130、三个第四吸声体140、两个第五吸声体150、三个第六吸声体160和一个第七吸声体170连接形成长方体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开孔111、所述第二开孔121、所述第三开孔133、所述第四开孔141、所述第五开孔151、所述第六开孔161和所述第七开孔171位于所述吸声装置的同侧;所述吸声装置在第一方向具有27个腔体,所述吸声装置在第二方向具有3个腔体。所述吸声装置在第一方向的长度为296.4mm,所述吸声装置在第二方向的长度为34.41mm,所述吸声装置在第三方向的长度为50mm,形成吸声装置的腔体的壁体厚度为1mm,所述第一腔体的截面、所述第二腔体的截面、所述第三腔体的截面、所述第四腔体的截面、所述第五腔体的截面、所述第六腔体的截面和所述第七腔体的截面均为正方形,每个腔体的深度均为48 mm,X1第五吸声体150的第五隔板152的深度为35.5mm,第五开孔151的直径为4.45 mm;X2第二吸声体120的第二隔板122的深度为34mm,第二开孔121的直径为5mm;X3第二吸声体120的第二隔板122的深度为23.8mm,第二开孔121的直径为5.5mm;X4第三吸声体130的第三隔板132的深度为38.5mm,第三开孔133的直径为4.2mm;X5第三吸声体130的第三隔板132的深度为41.5mm,第三开孔133的直径为3.9mm;X6第三吸声体130的第三隔板132的深度为27.5mm,第三开孔133的直径为5.5mm;X7第二吸声体120的第二隔板122的深度为37mm,第二开孔121的直径为4.6mm;X8 第六吸声体160的第六隔板162的深度为41mm,第六开孔161的直径为3.5mm;X9 第三吸声体130的第三隔板132的深度为31.5mm,第三开孔133的直径为5mm;X10第二吸声体120的第二隔板122的深度为42mm,第二开孔121的直径为3.95mm;X11第二吸声体120的第二隔板122的深度为30mm,第二开孔121的直径为5.4mm;X12第二吸声体120的第二隔板122的深度为8.5mm,第二开孔121的直径为6mm;X13第六吸声体160的第六隔板162的深度为34mm,第六开孔161的直径为4mm;X14第四吸声体140的第四隔板142的深度为40mm,第四开孔141的直径为3.9mm;X15第四吸声体140的第四隔板142的深度为38mm,第四开孔141的直径为4.4mm;X16第四吸声体140的第四隔板142的深度为33mm,第四开孔141的直径为4.6mm;X17第一吸声体110,无隔板,第一开孔111的直径为4.6mm;X18第二吸声体120的第二隔板122的深度为18.8mm,第二开孔121的直径为5.7mm;X19第七吸声体170的第七隔板172的深度为40mm,第七开孔171的直径为3.8mm;X20第三吸声体130的第三隔板132的深度为35.5mm,第三开孔133的直径为4.6mm;X21第二吸声体120的第二隔板122的深度为13.5mm,第二开孔121的直径为5.8mm;X22第二吸声体120的第二隔板122的深度为41mm,第二开孔121的直径为4.4mm;X23第六吸声体160的第六隔板162的深度为13.5mm,第二开孔121的直径为3.7mm;X24第五吸声体150的第五隔板152的深度为39mm,第五开孔151的直径为4mm。
这里,图12为对应的吸声曲线图,所述吸声装置的吸声频率范围为300 Hz 至1000Hz。
这里,吸声装置的吸声系数
Figure 514177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893730DEST_PATH_IMAGE002
为相对声阻抗,
Figure 652608DEST_PATH_IMAGE003
Figure 421980DEST_PATH_IMAGE004
为单个吸声单元的声阻抗,N表示第几个吸声单元,M表示对应吸声单元的腔体个数,该超材料由24个吸声单元组成,每个吸声单元由1到7个不同插入深度的腔体组成。当第N个吸声单元腔体的个数为1时,
Figure 176179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
Figure 740015DEST_PATH_IMAGE006
Figure 314085DEST_PATH_IMAGE007
Figure 621569DEST_PATH_IMAGE008
Figure 702045DEST_PATH_IMAGE009
Figure 436783DEST_PATH_IMAGE010
为相对声阻;
Figure 248881DEST_PATH_IMAGE011
为角频率,
Figure 609324DEST_PATH_IMAGE012
为声音的频率;
Figure 823268DEST_PATH_IMAGE013
为相对声质量;
Figure 978175DEST_PATH_IMAGE014
Figure 277569DEST_PATH_IMAGE015
分别为声阻常数和声质量常数;
Figure 176124DEST_PATH_IMAGE016
为黏滞系数;
Figure 978995DEST_PATH_IMAGE017
为空气密度;
Figure 585030DEST_PATH_IMAGE018
Figure 106142DEST_PATH_IMAGE019
Figure 559120DEST_PATH_IMAGE020
分别为单元的穿孔率、穿孔直径和板厚度;
Figure 731344DEST_PATH_IMAGE021
为穿孔常数,可由下式计算:
Figure 244365DEST_PATH_IMAGE022
Figure 502040DEST_PATH_IMAGE023
Figure 493129DEST_PATH_IMAGE024
,D是腔体的深度,
Figure 850686DEST_PATH_IMAGE025
是空气的特性阻抗,
Figure 783876DEST_PATH_IMAGE026
为空气中的声速,cot()表示余切运算,j表示虚数;
当单个吸声体的个数超过1的情况下:
当第N个吸声单元腔体个数为两腔时:对应吸声单元的阻抗
Figure 14000DEST_PATH_IMAGE027
Figure 58048DEST_PATH_IMAGE028
,D1为等效深度,
Figure 690018DEST_PATH_IMAGE029
,A为单胞的边长,L1为该单胞插入腔的深度,
Figure 544841DEST_PATH_IMAGE030
当第N个吸声单元为三腔:
Figure 777108DEST_PATH_IMAGE031
Figure 375580DEST_PATH_IMAGE032
,D2为等效深度,
Figure 379833DEST_PATH_IMAGE033
,A为单胞的边长,L2为该单胞插入腔的深度;
以此类推,当第N个吸声单元有M腔时
Figure 405558DEST_PATH_IMAGE034
Figure 125121DEST_PATH_IMAGE035
Figure 261704DEST_PATH_IMAGE036
LM为第N个吸声单元由M个腔体的单胞插入腔的深度。
这里,如图12所示,通过对吸声装置的吸声系数测定,300-1000Hz的吸声系数平均值大于0.8,在此频段内具备优异的吸声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吸声装置包括:第一吸声体110、第二吸声体120、第三吸声体130、第四吸声体140、第五吸声体150、第六吸声体160和第七吸声体170;所述第一吸声体110具有第一腔体和第一开孔111,所述第一开孔111和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吸声体120具有两个连通的第二腔体和第二开孔121;所述第二开孔121与两个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三吸声体130具有三个连通的第三腔体和第三开孔133,所述第三开孔133与三个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四吸声体140具有四个连通的第四腔体和第四开孔141,所述第四开孔141与四个所述第四腔体连通;所述第五吸声体150具有五个连通的第五腔体和第五开孔151,所述第五开孔151与五个所述第五腔体连通;所述第六吸声体160具有六个连通的第六腔体和第六开孔161,所述第六开孔161与六个所述第六腔体连通;所述第七吸声体170具有七个连通的第七腔体和第七开孔171;所述第七开孔171与七个所述第七腔体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吸声体110的吸声频率、所述第二吸声体120的吸声频率、所述第三吸声体130的吸声频率、所述第四吸声体140的吸声频率、所述第五吸声体150的吸声频率、所述第六吸声体160的吸声频率和所述第七吸声体170的吸声频率均不相同;以便通过不同吸声频率的吸声体使吸声装置能够吸收更宽频率的声音,从而大大地提高吸声装置吸声频率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还记载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安装有前述的车辆驾乘室,该车辆驾乘室中设置有前述的吸声装置,通过该吸声装置,使车辆驾乘室具有更佳的驾乘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Claims (11)

1.一种车辆驾乘室,具有驾乘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驾乘空间的至少一内侧面设置有吸声装置,所述吸声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吸声体、第二吸声体、第三吸声体、至少两个第四吸声体、第五吸声体、第六吸声体和第七吸声体;
所述第一吸声体具有第一腔体和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吸声体具有两个连通的第二腔体和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与两个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三吸声体具有三个连通的第三腔体和第三开孔,所述第三开孔与三个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四吸声体具有四个连通的第四腔体和第四开孔,所述第四开孔与四个所述第四腔体连通;所述第五吸声体具有五个连通的第五腔体和第五开孔,所述第五开孔与五个所述第五腔体连通;所述第六吸声体具有六个连通的第六腔体和第六开孔,所述第六开孔与六个所述第六腔体连通;所述第七吸声体具有七个连通的第七腔体和第七开孔;所述第七开孔与七个所述第七腔体连通;所述第四吸声体具有第四隔板,所述第四隔板位于所述第四吸声体的内腔而将所述第四吸声体的内腔分隔成四个所述第四腔体;所述第四吸声体为L状结构,四个所述第四腔体中的三个第四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四个所述第四腔体中的两个第四腔体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满足垂直条件;所述至少两个第四吸声体内的第四隔板的深度不同,所述至少两个第四吸声体的吸声频率不同;所述第四开孔设置于所述第四吸声体的边缘位置的第四腔体处;
其中,所述第一吸声体的吸声频率、所述第二吸声体的吸声频率、所述第三吸声体的吸声频率、所述第四吸声体的吸声频率、所述第五吸声体的吸声频率、所述第六吸声体的吸声频率和所述第七吸声体的吸声频率均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驾乘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装置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沿吸声体的深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吸声体、所述第三吸声体、所述第四吸声体、所述第五吸声体、所述第六吸声体和所述第七吸声体通过所述隔板将吸声体的内腔分隔成连通的腔体;
所述隔板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
所述固定部固定于吸声体的内腔;所述活动部可移动地设置于固定部,所述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移动的情况下,与所述隔板对应的两个连通腔体的连通面积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驾乘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装置由一个第一吸声体、九个第二吸声体、五个第三吸声体、三个第四吸声体、两个第五吸声体、三个第六吸声体和一个第七吸声体连接形成长方体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所述第三开孔、所述第四开孔、所述第五开孔、所述第六开孔和所述第七开孔位于所述吸声装置的同侧;
所述吸声装置在第一方向具有27个腔体,所述吸声装置在第二方向具有3个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驾乘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截面、所述第二腔体的截面、所述第三腔体的截面、所述第四腔体的截面、所述第五腔体的截面、所述第六腔体的截面和所述第七腔体的截面相同;所述第一腔体的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第一腔体的截面边长为10mm,所述第一腔体的深度为48 mm;
所述第一吸声体的吸声频率、所述第二吸声体的吸声频率、第三吸声体的吸声频率、第四吸声体的吸声频率、第五吸声体的吸声频率、第六吸声体的吸声频率和第七吸声体的吸声频率依次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驾乘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声体具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二吸声体的内腔而将所述第二吸声体的内腔分隔成两个所述第二腔体;
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吸声体的第一壁体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吸声体的第二壁体形成有第二距离;两个所述第二腔体在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二端处连通;所述第二开孔位于所述第二吸声体的第一壁体,所述第二吸声体的第一壁体和第二吸声体的第二壁体相对设置;
所述吸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吸声体,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吸声体内的第二隔板的深度不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吸声体的吸声频率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驾乘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吸声体具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位于所述第三吸声体的内腔而将所述第三吸声体的内腔分隔成三个所述第三腔体;
所述第三吸声体为长方体状结构,三个所述第三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或,所述第三吸声体为L状结构,三个所述第三腔体中的两个第三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三个所述第三腔体中的两个第三腔体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满足垂直条件;
所述吸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三吸声体,所述至少两个第三吸声体内的第三隔板的深度不同,所述至少两个第三吸声体的吸声频率不同;
所述第三开孔设置于所述第三吸声体的边缘位置的第三腔体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驾乘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吸声体具有第五隔板,所述第五隔板位于所述第五吸声体的内腔而将所述第五吸声体的内腔分隔成五个所述第五腔体;
所述第五吸声体为L状结构,五个所述第五腔体中的两个第五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五个所述第五腔体中的另两个第五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五个所述第五腔体中的三个第五腔体沿第二方向设置;或,所述第五吸声体为L状结构,五个所述第五腔体中的三个第五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五个所述第五腔体中的三个第五腔体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满足垂直条件;
所述吸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五吸声体,所述至少两个第五吸声体内的第五隔板的深度不同,所述至少两个第五吸声体的吸声频率不同;
所述第五开孔设置于所述第五吸声体的边缘位置的第五腔体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驾乘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吸声体具有第六隔板,所述第六隔板位于所述第六吸声体的内腔而将所述第六吸声体的内腔分隔成六个所述第六腔体;
所述第六吸声体为L状结构,六个所述第六腔体中的四个第六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六个所述第六腔体中的三个第六腔体沿第二方向设置;或,所述第六腔体为Z型结构,六个所述第六腔体中的三个第六腔体在第一位置沿第一方向设置,六个所述第六腔体中的三个第六腔体沿第二方向设置,六个所述第六腔体中的两个第六腔体在第二位置沿第一方向设置;或,所述第六吸声体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第六吸声体在第一方向具有三个第六腔体,所述第六吸声体在第二方向具有两个第六腔体;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满足垂直条件;
所述吸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六吸声体,所述至少两个第六吸声体内的第六隔板的深度不同,所述至少两个第六吸声体的吸声频率不同;
所述第六开孔设置于所述第六吸声体的边缘位置的第六腔体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驾乘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吸声体具有第七隔板,所述第七隔板位于所述第七吸声体的内腔而将所述第七吸声体的内腔分隔成七个所述第七腔体;
所述第七吸声体为L状结构,七个所述第七腔体中的五个第七腔体沿第一方向设置,七个所述第七腔体中的三个第七腔体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满足垂直条件;
所述第七开孔设置于所述第七吸声体的边缘位置的第七腔体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驾乘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装置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吸声装置在第一方向的长度为296.4mm,所述吸声装置在第二方向的长度为34.41mm,所述吸声装置在第三方向的长度为50mm,形成吸声装置的腔体的壁体厚度为1mm;
其中,所述吸声装置通过注塑方式加工成型。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车辆驾乘室。
CN202211289940.8A 2022-10-21 2022-10-21 车辆驾乘室及车辆 Active CN1153523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89940.8A CN115352374B (zh) 2022-10-21 2022-10-21 车辆驾乘室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89940.8A CN115352374B (zh) 2022-10-21 2022-10-21 车辆驾乘室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52374A CN115352374A (zh) 2022-11-18
CN115352374B true CN115352374B (zh) 2023-01-17

Family

ID=84008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89940.8A Active CN115352374B (zh) 2022-10-21 2022-10-21 车辆驾乘室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523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75317B (zh) * 2023-01-03 2023-04-07 质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
CN117188637A (zh) * 2023-11-06 2023-12-08 迈默智塔(无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物的消声板
CN117211427A (zh) * 2023-11-09 2023-12-12 迈默智塔(无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物的宽幅消声装置及降噪板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96A (zh) * 1994-01-21 1995-09-27 美国3M公司 多孔声学衰减器
CN110517659A (zh) * 2019-08-20 2019-11-2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多单元耦合式微穿孔板低频宽带吸声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JP2020084631A (ja) * 2018-11-28 2020-06-04 株式会社セラ−ズ 吸音ルーバ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吸音構造
JP2020134926A (ja) * 2019-02-15 2020-08-31 旭化成ホームズ株式会社 吸音器、吸音器の調整方法、天井構造、及び建物
CN213366126U (zh) * 2020-11-17 2021-06-04 四川阿尔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吸声装置及车辆
CN113488013A (zh) * 2021-07-30 2021-10-08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宽频带折叠背腔微穿孔吸声结构
CN113593512A (zh) * 2021-07-08 2021-11-02 中南大学 多腔复合吸声结构
CN114802042A (zh) * 2022-06-23 2022-07-29 质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驾乘室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9998B (zh) * 2020-12-31 2022-04-22 南京大学 一种全频带超构吸声体
CN114802043B (zh) * 2022-06-27 2022-09-23 质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驾乘室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96A (zh) * 1994-01-21 1995-09-27 美国3M公司 多孔声学衰减器
JP2020084631A (ja) * 2018-11-28 2020-06-04 株式会社セラ−ズ 吸音ルーバ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吸音構造
JP2020134926A (ja) * 2019-02-15 2020-08-31 旭化成ホームズ株式会社 吸音器、吸音器の調整方法、天井構造、及び建物
CN110517659A (zh) * 2019-08-20 2019-11-2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多单元耦合式微穿孔板低频宽带吸声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213366126U (zh) * 2020-11-17 2021-06-04 四川阿尔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吸声装置及车辆
CN113593512A (zh) * 2021-07-08 2021-11-02 中南大学 多腔复合吸声结构
CN113488013A (zh) * 2021-07-30 2021-10-08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宽频带折叠背腔微穿孔吸声结构
CN114802042A (zh) * 2022-06-23 2022-07-29 质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驾乘室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52374A (zh) 2022-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52374B (zh) 车辆驾乘室及车辆
US9027982B2 (en) Vehicle door structure
US20050098379A1 (en) Noise absorbing structure and noise absorbing/insulating structure
CN115366815B (zh) 车辆驾乘室及车辆
JP2017220976A (ja) グロメ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グロメット
KR101499218B1 (ko) 저진동 특성을 가지는 자동차용 인터쿨러 파이프
CN104602933A (zh) 车辆用车门结构
JP2017105374A (ja) 車両用樹脂製外装品
CN111902268A (zh) 汽车用部件
CN115352373B (zh) 车辆驾乘室及车辆
JP3938265B2 (ja) 緩衝装置
US20230077204A1 (en) Metamaterial sound insulation device
JP6872924B2 (ja) 防音材
JP4747589B2 (ja) 吸音装置
CN117316136A (zh) 一种基于微穿孔薄膜与亥姆霍兹多腔耦合结构的吸声体
HU218513B (hu) Többrétegű építőelem
KR101585412B1 (ko) 종횡방향 에어 댐핑 마운트
JP7165285B2 (ja) 吸音カバー
CN112960040A (zh) 一种具有声学黑洞内腔的中空隔声汽车轮罩结构
EP1847419A1 (de) Schallisolierendes Bauteil für Kraftfahrzeuge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N110789466A (zh) 基于海螺仿生的梯度孔隙率微结构汽车内前围声学包结构
JPWO2021215516A5 (zh)
JP6092605B2 (ja) 吸音材及びこの吸音材を用いた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CN115675317B (zh) 一种车辆
JP2018002021A (ja) フェンダー用騒音低減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