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50370A - 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及其雾化方法、气溶胶发生组件、气溶胶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及其雾化方法、气溶胶发生组件、气溶胶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50370A
CN115350370A CN202210989154.2A CN202210989154A CN115350370A CN 115350370 A CN115350370 A CN 115350370A CN 202210989154 A CN202210989154 A CN 202210989154A CN 115350370 A CN115350370 A CN 1153503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sol
aerosol generating
heat
heat source
generat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891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zhou Jiuy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zhou Jiuy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zhou Jiuy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zhou Jiuy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8915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503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50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503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61M11/04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operated by the vapour pressure of the liquid to be sprayed or atomised
    • A61M11/041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operated by the vapour pressure of the liquid to be sprayed or atomised using heaters
    • A61M11/042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operated by the vapour pressure of the liquid to be sprayed or atomised using heaters electric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6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related to heating or coo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6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related to heating or cooling
    • A61M2205/368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related to heating or cooling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IR wa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75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filt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及其雾化方法、气溶胶发生组件、气溶胶发生器。上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包括隔离件以及热源;隔离件具有容置腔,容置腔用于收容气溶胶发生介质;热源位于容置腔外,热源用于将热量传递至容置腔内,以对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加热并产生气溶胶。气溶胶发生介质位于隔离件的容置腔内,热源位于容置腔外,避免了热源与气溶胶发生介质的接触,在热源为容置腔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提供产生气溶胶的热量情况下,气溶胶发生介质保持与热源不接触,使得气溶胶发生介质在加热时不会有热源上加热分解的其他物质混入,从而使得所产生气溶胶的成分纯净,有效的提高了气溶胶的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及其雾化方法、气溶胶发生组 件、气溶胶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和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及其雾化方法、气溶胶发生组件、气溶胶发生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医疗雾化器的快速发展,电子医疗雾化器在社会上的销量也逐年递增。品质好、品牌好的电子医疗雾化器,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占据了很大市场份额。在实际雾化过程中,采用对雾化介质的加热方式,实现对雾化介质的雾化,即产生所需的雾化气溶胶。
然而,对于传统的电子医疗雾化器,基本是采用发热件直接与雾化介质接触的方式,来实现对雾化介质的雾化,容易导致发热件对雾化介质的污染,从而容易导致所产生的雾化气溶胶的使用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有效提高所产生的气溶胶的使用安全性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及其雾化方法、气溶胶发生组件、气溶胶发生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包括:隔离件以及热源;所述隔离件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收容气溶胶发生介质;所述热源位于所述容置腔外,所述热源用于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容置腔内,以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加热并产生气溶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件具有气溶胶外放结构,所述容置腔用于通过所述气溶胶外放结构外放气溶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外放结构具有气溶胶释放通道及给气通道,所述气溶胶释放通道及所述给气通道分别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给气通道用于与定量给气结构连接,以向所述容置腔补充气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外放结构为单向外放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外放结构为开设有小于300μm的孔的气溶胶单向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外放结构包括滤芯,所述滤芯用于对所述气溶胶进行过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外放结构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滤芯连接,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滤芯用于共同过滤所述气溶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源与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通过所述隔离件相互隔绝,且所述热源与所述隔离件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源通过对所述隔离件进行加热,所述隔离件用于将吸收来自所述热源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至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源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热源与所述隔离件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源的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隔离件的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源缠绕于所述隔离件的外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件具有增热凹槽,所述热源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增热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源为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磁线圈,所述隔离件的材质为金属,所述隔离件穿设于所述电磁线圈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源为红外热管,所述红外热管用于向所述隔离件传递红外热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还包括金属导热片,所述金属导热片与所述隔离件连接,所述热源为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磁线圈,所述金属导热片穿设于所述电磁线圈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热片贴设于所述隔离件的外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热片的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隔离件的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源为电磁金属片,所述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还包括与外部电源连接的辅助线圈,所述辅助线圈与所述隔离件连接,所述电磁金属片穿设于所述辅助线圈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线圈的至少部分环绕设置于所述隔离件的外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线圈的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隔离件的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源为第一发热线圈,所述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还包括第二发热线圈,所述第二发热线圈与所述隔离件连接,所述第二发热线圈与所述第一发热线圈相互套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热线圈环绕设置于所述隔离件的外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热线圈的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隔离件的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件具有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用于所述气溶胶导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件包括相互连接的隔离容置部以及单向半透膜,所述隔离容置部内收容有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所述单向半透膜开设有单向半透孔,所述单向半透孔与所述隔离容置部的内部连通,用于所述气溶胶导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件还包括阻隔密封膜,所述阻隔密封膜位于所述单向半透膜背离所述隔离容置部的一侧,所述阻隔密封膜用于封堵所述单向半透孔。
一种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雾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启动热源,以将热量传递至隔离件;
对所述隔离件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加热,以得到气溶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隔离件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加热,以得到气溶胶,包括:
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受热膨胀,以得到所述气溶胶;
将所述气溶胶通过所述隔离件的单向半透孔溢出。
一种气溶胶发生组件,包括安装壳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所述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部分内嵌于所述安装壳上,以使隔离件内产生的气溶胶受热溢出。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包括呼吸罩以及上述的气溶胶发生组件,所述呼吸罩与所述安装壳连接,所述呼吸罩用于将所述气溶胶导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气溶胶发生介质位于隔离件的容置腔内,热源位于容置腔外,即热源与气溶胶发生介质保持相对隔绝,避免了热源与气溶胶发生介质的接触,在热源为容置腔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提供产生气溶胶的热量情况下,气溶胶发生介质保持与热源不接触,使得气溶胶发生介质在加热时不会有热源上加热分解的其他物质混入,从而使得所产生气溶胶的成分纯净,有效的提高了气溶胶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另一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再一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又一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又一剖视图;
图7为图1所示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又一剖视图;
图8为图1所示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又一剖视图;
图9为图1所示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又一剖视图;
图10为图1所示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又一剖视图;
图11为图1所示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又一剖视图;
图12为图1所示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又一剖视图;
图13为图1所示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又一剖视图;
图14为图1所示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又一剖视图;
图15为图1所示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又一剖视图;
图16为一实施例中雾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17为另一实施例中雾化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包括隔离件以及热源。所述隔离件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收容气溶胶发生介质。所述热源位于所述容置腔外,所述热源用于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容置腔内,以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加热并产生气溶胶。气溶胶发生介质位于隔离件的容置腔内,热源位于容置腔外,即热源与气溶胶发生介质保持相对隔绝,避免了热源与气溶胶发生介质的接触,在热源为容置腔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提供产生气溶胶的热量情况下,气溶胶发生介质保持与热源不接触,使得气溶胶发生介质在加热时不会有热源上加热分解的其他物质混入,从而使得所产生气溶胶的成分纯净,有效的提高了气溶胶的使用安全性。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一实施例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10包括隔离件100以及热源200。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隔离件100具有容置腔102,所述容置腔102用于收容气溶胶发生介质。所述热源200位于所述容置腔102外,所述热源200用于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容置腔102内,以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加热并产生气溶胶。
在本实施例中,气溶胶发生介质位于隔离件100的容置腔102内,热源200位于容置腔102外,即热源200与气溶胶发生介质保持相对隔绝,避免了热源200与气溶胶发生介质的接触,在热源200为容置腔102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提供产生气溶胶的热量情况下,气溶胶发生介质保持与热源200不接触,使得气溶胶发生介质在加热时不会有热源200上加热分解的其他物质混入,从而使得所产生气溶胶的成分纯净,有效的提高了气溶胶的使用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件100具有气溶胶外放结构,所述容置腔102用于通过所述气溶胶外放结构外放气溶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外放结构为所述隔离件100的气溶胶导出装置,所述气溶胶外放结构对所述容置腔102内的气溶胶进行外放,在所述热源200的加热作用下,所述容置腔102内的压强增大,即所述容置腔102内产生较大的热压,使得所述气溶胶在热压的作用下通过所述气溶胶外放结构导出。这样,在所述气溶胶外放结构的向外导出的作用下,所述容置腔102内的气溶胶可直接向外部释放。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源200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加热,以产生所述气溶胶。
进一步地,所述气溶胶外放结构具有气溶胶释放通道及给气通道,所述气溶胶释放通道及所述给气通道分别与所述容置腔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外放结构具有气溶胶释放通道,所述气溶胶释放通道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气溶胶释放通道作为所述容置腔内产生的气溶胶的向外释放的气道,所述气溶胶释放通道将所述气溶胶向外部导出,便于对所述气溶胶的对外释放。所述气溶胶外放结构还具有给气通道,所述给气通道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给气通道作为向所述容置腔内补充气体的气道,即所述给气通道用于补充所述容置腔内因所述气溶胶释放后的气压,使得所述容置腔保持稳定向外释放所述气溶胶,从而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所述容置腔的内外始终存在气压差,便于持续且自动向外释放所述气溶胶。
更进一步地,所述给气通道用于与定量给气结构连接,以向所述容置腔补充气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给气通道开设于所述气溶胶外放结构上,所述给气通道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给气通道作为向所述容置腔内补充气体的气道。所述定量给气结构与所述给气通道连通,所述定量给气结构通过所述给气通道向所述容置腔内补充气体,即所述定量给气结构通过所述给气通道补充所述容置腔内因所述气溶胶释放后的气压,使得所述容置腔保持稳定向外释放所述气溶胶,从而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所述容置腔的内外始终存在气压差,便于持续且自动向外释放所述气溶胶。而且,所述定量给气结构是对所述容置腔进行定量的补气,使得所述容置腔内的气溶胶释放量也保持在一定量,实现了所述气溶胶释放的定量控制,从而使得所述气溶胶的释放量可控性提高。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外放结构为单向外放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外放结构具有单向释放功能,即所述单向外放结构。所述单向外放结构作为所述气溶胶外放结构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单向外放结构对所述容置腔内的气溶胶进行单向导通,以使的所述容置腔内的气溶胶通过所述单向外放结构进行单一方向的释放,即所述容置腔内的气溶胶在释放的过程中只进行一个方向的运动,也即所述气溶胶只进行由所述容置腔的内部向外部单一方向的运动。这样,在所述单向外放结构的单向释放下,所述气溶胶进行相同且单一方向的释放,使得所述气溶胶的释放稳定,避免了外部空气进入所述容置腔的情况,有效的提高了所述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气溶胶的释放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外放结构为开设有小于300μm的孔的气溶胶单向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外放结构为有孔的气溶胶单向膜,所述气溶胶单向膜的所述孔用于透过所述气溶胶,所述气溶胶单向膜的所述孔作为所述气溶胶通过所述气溶胶单向膜的通道,即所述气溶胶通过所述气溶胶单向膜的所述孔由所述容置腔内向外导出,而所述气溶胶单向膜还将未雾化的气溶胶发生介质以及雾化后形成的残留体阻挡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气溶胶单向膜的所述孔的孔径介于所述气溶胶的分子直径与所述残留体的直径之间,才能实现对所述气溶胶的透过和对所述残留体的阻挡。将所述气溶胶单向膜的所述孔的孔径设置为小于300μm,使得所述气溶胶单向膜的所述孔的孔径缩小,以使所述气溶胶单向膜的所述孔在透过所述气溶胶的同时,还能将直径较大的残留体截留在所述容置腔内,有效的提高了所述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所产的气溶胶的纯净度,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所述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使用安全性。
又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单向外放结构包括滤芯300,所述滤芯300用于对所述气溶胶进行过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外放结构具有单向释放功能,所述单向外放结构作为所述气溶胶外放结构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单向外放结构对所述容置腔102内的气溶胶进行单向导通,以使的所述容置腔102内的气溶胶通过所述单向外放结构进行单一方向的释放,即所述容置腔102内的气溶胶在释放的过程中只进行一个方向的运动,也即所述气溶胶只进行由所述容置腔102的内部向外部单一方向的运动。其中,所述单向外放结构中包含有滤芯300,所述滤芯300作为所述单向外放结构中的预先过滤部件,所述滤芯300对所述气溶胶进行提前过滤,即所述滤芯300对所述气溶胶中的大颗粒物质进行滤除,以使得所述气溶胶保持纯净,有效的提高了所述气溶胶的使用安全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芯300位于所述容置腔102。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单向外放结构还包括安装架400,所述安装架400与所述滤芯300连接,所述安装架400与所述滤芯300用于共同过滤所述气溶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400作为所述滤芯300的固定装置,即所述滤芯300通过所述安装架400固定在所述容置腔102内,所述滤芯300对所述气溶胶进行过滤,而所述安装架400将所述滤芯300稳定安装在所述容置腔102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400与所述滤芯300共同组成过滤结构,即所述安装架400以及所述滤芯300均具有过滤孔,而且,所述安装架400的过滤孔以及所述滤芯300的过滤孔相互错位设置,以形成直径更小的过滤孔,进一步提高了对所述气溶胶的过滤性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400还可以为气溶胶单向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芯300包括:纤维团、活性炭、高分子材料、金属泡沫、金属编织网和有孔陶瓷中至少一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滤芯300位于所述气溶胶单向膜与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之间,所述滤芯300对所述气溶胶进行过滤处理。所述气溶胶为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在经过雾化后形成的气雾,所述气溶胶作为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雾化产物之一,所述滤芯300对所述气溶胶中混有的其他物质进行过滤。所述滤芯300作为对所述气溶胶的预先过滤部件,即所述滤芯300对所述气溶胶中的其他直径较大的物质进行提前过滤,以降低对所述气溶胶单向膜的孔径的要求,同样能实现对气溶胶以及残留体的分开过滤,使得所述滤芯300将所述残留体阻挡在所述容置腔102内,而能将所述气溶胶透过,并最终让所述气溶胶通过所述气溶胶单向膜的所述孔。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芯300为两个或者多个有孔结构体形成,例如,所述滤芯300为纤维团和金属泡沫的结合体,借助于纤维团与金属泡沫自身的小孔径的特点,对所述气溶胶进行两级过滤;又如,所述过滤透过体300为纤维团和活性炭的结合体,借助于纤维团与活性炭自身的小孔径的特点,对所述气溶胶进行两级过滤;又如,所述过滤透过体300为纤维团和高分子材料的结合体,借助于纤维团与高分子材料自身的小孔径的特点,对所述气溶胶进行两级过滤;又如,所述滤芯300为纤维团和金属编织网的结合体,借助于纤维团与金属编织网自身的小孔径的特点,对所述气溶胶进行两级过滤;又如,所述滤芯300为纤维团和有孔陶瓷的结合体,借助于纤维团与有孔陶瓷自身的小孔径的特点,对所述气溶胶进行两级过滤;又如,所述滤芯300为金属泡沫和金属编织网的结合体,借助于金属泡沫与金属编织网自身的小孔径的特点,对所述气溶胶进行两级过滤;又如,所述滤芯300为金属泡沫和有孔陶瓷的结合体,借助于金属泡沫与有孔陶瓷自身的小孔径的特点,对所述气溶胶进行两级过滤;又如,所述滤芯300为金属编织网和有孔陶瓷的结合体,借助于金属编织网与有孔陶瓷自身的小孔径的特点,对所述气溶胶进行两级过滤;又如,所述滤芯300为纤维团、金属泡沫以及金属编织网的结合体,借助于纤维团、金属泡沫以及金属编织网自身的小孔径的特点,对所述气溶胶进行三级过滤;又如,所述滤芯300为纤维团、金属泡沫以及有孔陶瓷的结合体,借助于纤维团、金属泡沫以及有孔陶瓷自身的小孔径的特点,对所述气溶胶进行三级过滤;又如,所述滤芯300为金属泡沫、金属编织网以及有孔陶瓷的结合体,借助于金属泡沫、金属编织网以及有孔陶瓷自身的小孔径的特点,对所述气溶胶进行三级过滤;又如,所述滤芯300为纤维团、金属泡沫、金属编织网以及有孔陶瓷的结合体,借助于纤维团、金属泡沫、金属编织网以及有孔陶瓷自身的小孔径的特点,对所述气溶胶进行四级过滤,以提高所述滤芯300对所述气溶胶的过滤能力。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纤维团、活性炭、高分子材料、金属泡沫、金属编织网和有孔陶瓷中的至少两个结合形成所述滤芯300,而且,上述至少两种结构之间的结合,将各自的孔隙进行错位设置,使得所述滤芯300的过滤孔径有效的减小,以进一步提高所述滤芯300对所述气溶胶的过滤能力。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单向膜为有孔金属片、网状体或有孔状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单向膜具有所述孔,例如,所述气溶胶单向膜为网状体或有孔状体,借助于网状体或有孔状体的网孔,对所述气溶胶进行透过,而且,所述网状体或有孔状体与所述滤芯300结合使用,在所述滤芯300的过滤作用下,使得经过所述网状体或有孔状体的气溶胶更加纯净,从而使得所述雾化介质容置件只将所述气溶胶透出;又如,所述气溶胶单向膜为有孔金属片,所述有孔金属片的孔与所述滤芯300的孔结合,具体地,所述有孔金属片的孔与所述滤芯300的孔存在相互错位,使得所述有孔金属片与所述滤芯300形成的结合体的孔径减小,以形成只通过所述气溶胶的孔径,即形成所述气溶胶单向膜上的所述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热源200与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通过所述隔离件100相互隔绝,且所述热源与所述隔离件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源200作为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的热能来源,即所述热源200为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提供热量,以便于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雾化以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作为所述气溶胶的雾化产生原料,通过所述热源200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以将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中的分子受热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所述气溶胶。而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与所述热源200之间相互隔绝,即所述隔离件100将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与所述热源200分隔,避免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与所述热源200的接触,从而避免所述热源200在受热后产生的料渣与所述气溶胶混合,有效的提高了所述气溶胶的使用安全性。其中,所述热源与所述隔离件间隔设置,可实现所述热源与所述隔离件的非接触,即所述热源与所述隔离件的悬空或有间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热源200通过对所述隔离件100进行加热,所述隔离件100用于将吸收来自所述热源200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至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件100中收容有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即所述隔离件100的容置腔102内收容有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也即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储存于所述隔离件100中。所述隔离件100用于吸收来自所述热源200的热量,使得所述隔离件100的内部温度上升,便于对所述容置腔102内的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热源200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热源200与所述隔离件100抵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源200为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的热能来源,即所述热源200为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提供热量,以便于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雾化以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作为所述气溶胶的雾化产生原料,通过所述热源200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以将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中的分子受热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热源200在通电的情况下产热,所述热源200与所述隔离件100抵接,使得所述热源200与所述隔离件10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使得所述热源200与所述隔离件100之间的热传导速率提高,便于将所述热源200所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所述隔离件100上,从而便于将所述隔离件100的容置腔102内的温度快速提升,进而便于提高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热源200的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隔离件100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源200为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的热能来源,即所述热源200为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提供热量,以便于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雾化以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作为所述气溶胶的雾化产生原料,通过所述热源200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以将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中的分子受热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所述气溶胶。将所述热源200的至少部分嵌置于所述隔离件100的侧壁内,使得所述热源200的发热部分与所述隔离件100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大,而且,所述热源200的内嵌方式,使得所述热源200与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之间的距离减少,从而使得所述热源200与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之间的热传导距离缩短,便于将所述热源200上所产生的热量更加快速地传导至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以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快速低温雾化。
又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热源200缠绕于所述隔离件100的外壁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源200为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的热能来源,即所述热源200为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提供热量,以便于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雾化以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作为所述气溶胶的雾化产生原料,通过所述热源200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以将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中的分子受热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所述气溶胶。将所述热源200与所述隔离件100进行缠绕设置,具体地,所述热源200为发热丝结构,通过将发热丝沿着所述隔离件100的外壁表面进行缠绕,使得所述热源200与所述隔离件100的表面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大,同样可以实现提高所述热源200与所述隔离件100之间的热传导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隔离件100具有增热凹槽104,所述热源20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增热凹槽104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源200为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的热能来源,即所述热源200为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提供热量,以便于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雾化以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作为所述气溶胶的雾化产生原料,通过所述热源200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以将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中的分子受热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所述气溶胶。在所述隔离件100上开设所述增热凹槽104,使得所述隔离件100的表面呈现凹陷结构,所述热源20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增热凹槽104内,即所述热源200通过所述增热凹槽104与所述隔离件100进行卡套连接,也即所述热源200卡设于所述增热凹槽104内。这样,所述增热凹槽104的凹陷结构,提高了所述热源200与所述隔离件100之间的表面接触面积,有效的提高了所述热源200与所述隔离件100之间的热传导速率,而且,所述增热凹槽104是向所述隔离件100的内部内陷,使得所述热源200与所述容置腔102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之间的热传导距离减小,从而使得所述热源200与所述隔离件100之间的热传导速率进一步增大,进而使得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效率提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所述热源200为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磁线圈,所述隔离件100的材质为金属,所述隔离件100穿设于所述电磁线圈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源200为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的热能来源,即所述热源200为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提供热量,以便于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雾化以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作为所述气溶胶的雾化产生原料,通过所述热源200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以将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中的分子受热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热源200为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在通电后产生交变的电磁场,所述隔离件100的材质为金属,使得所述隔离件100内的电子在交变的电磁场下产生涡流效应,从而使得所述隔离件100上快速产生所需要的热量,即使得所述隔离件100的温度上升,便于通过电磁场的涡流产生热量,从而便于对所述隔离件100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所述热源200为红外热管,所述红外热管用于向所述隔离件100传递红外热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源200为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的热能来源,即所述热源200为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提供热量,以便于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雾化以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作为所述气溶胶的雾化产生原料,通过所述热源200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以将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中的分子受热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热源200为红外热管,所述热源200用于产生红外热能,所述热源200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至所述隔离件100上,使得所述隔离件100接收到所述热源200辐射出来的红外热量,便于对所述隔离件100进行热量聚集,从而便于通过所述隔离件100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所述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10还包括金属导热片500,所述金属导热片500与所述隔离件100连接,所述热源200为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磁线圈,所述金属导热片500穿设于所述电磁线圈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源200为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的热能来源,即所述热源200为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提供热量,以便于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雾化以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作为所述气溶胶的雾化产生原料,通过所述热源200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以将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中的分子受热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金属导热片500作为所述隔离件100的延伸部分,具体地,所述金属导热片500与所述隔离件100的外壁连接。所述金属导热片500穿设于所述电磁线圈内,在所述电磁线圈通电的情况下,所述电磁线圈产生交变的电磁场,以对所述金属导热片500进行电磁热能转换,使得所述金属导热片500上产生涡流,从而使得所述金属导热片500上快速产生热量,进而使得通过所述金属导热片500将热量传递至所述隔离件100,便于对所述容置腔102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所述金属导热片500贴设于所述隔离件100的外壁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源200为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的热能来源,即所述热源200为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提供热量,以便于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雾化以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作为所述气溶胶的雾化产生原料,通过所述热源200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以将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中的分子受热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所述气溶胶。将所述金属导热片500贴设于所述隔离件100的外壁,使得所述金属导热片500与所述隔离件100之间的热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使得所述金属导热片500与所述隔离件100之间的热传导速率增大,进而使得所述金属导热片500与所述隔离件100之间的热传导效率提升,便于对所述容置腔102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快速低温雾化。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所述金属导热片500的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隔离件100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源200为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的热能来源,即所述热源200为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提供热量,以便于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雾化以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作为所述气溶胶的雾化产生原料,通过所述热源200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以将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中的分子受热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所述气溶胶。将所述金属导热片500的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隔离件100的侧壁,一方面,所述金属导热片500与所述隔离件100之间的热接触面积增大,另一方面,所述金属导热片500与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之间的距离减少,使得所述金属导热片500与所述隔离件100之间的热传导速率增大,从而使得所述金属导热片500与所述隔离件100之间的热传导效率提升,便于对所述容置腔102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快速低温雾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热源200为电磁金属片,所述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还包括与外部电源连接的辅助线圈600,所述辅助线圈600与所述隔离件100连接,所述电磁金属片穿设于所述辅助线圈600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源200为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的热能来源,即所述热源200为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提供热量,以便于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雾化以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作为所述气溶胶的雾化产生原料,通过所述热源200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以将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中的分子受热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热源200作为单独的电磁金属片穿设于所述隔离件100上的辅助线圈600内,具体地,所述辅助线圈600位于所述隔离件100上,在所述辅助线圈600通电的情况下,在所述电磁金属片上产生涡流,使得所述电磁金属片上快速产生热量,便于所述电磁金属片通过热辐射传导至所述隔离件100上,从而便于对所述隔离件100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2,所述辅助线圈600的至少部分环绕设置于所述隔离件100的外壁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源200为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的热能来源,即所述热源200为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提供热量,以便于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雾化以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作为所述气溶胶的雾化产生原料,通过所述热源200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以将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中的分子受热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辅助线圈600的至少部分缠绕在所述隔离件100的外壁上,具体地,所述辅助线圈600全部缠绕于所述隔离件100的外壁,所述电磁金属片穿设于所述隔离件100上的增热凹槽104内,实现所述电磁金属片与所述辅助线圈600的相互穿设,使得所述电磁金属片产生热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所述辅助线圈600的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隔离件100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源200为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的热能来源,即所述热源200为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提供热量,以便于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雾化以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作为所述气溶胶的雾化产生原料,通过所述热源200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以将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中的分子受热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辅助线圈600的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隔离件100的外壁上,具体地,当所述辅助线圈600的部分内置于所述隔离件100的外壁,所述电磁金属片还是穿设于所述隔离件100上的增热凹槽104内,以实现所述电磁金属片与所述辅助线圈600的相互穿设,使得所述电磁金属片产生热量,并对所述隔离件100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所述热源200为第一发热线圈210,所述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还包括第二发热线圈700,所述第二发热线圈700与所述隔离件100连接,所述第二发热线圈700与所述第一发热线圈210相互套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源200为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的热能来源,即所述热源200为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提供热量,以便于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雾化以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作为所述气溶胶的雾化产生原料,通过所述热源200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以将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中的分子受热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热源200为第一发热线圈210,在所述第一发热线圈210通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发热线圈210上产生的交变磁场传递至所述第二发热线圈700,使得所述第二发热线圈700感应出对应的交变磁场,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发热线圈700上产生感应电流,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发热线圈700发热,便于对所述隔离件100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4,所述第二发热线圈700环绕设置于所述隔离件100的外壁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源200为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的热能来源,即所述热源200为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提供热量,以便于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雾化以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作为所述气溶胶的雾化产生原料,通过所述热源200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以将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中的分子受热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第二发热线圈700环绕于所述隔离件100的外壁上,使得所述第二发热线圈700与所述隔离件10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发热线圈700与所述隔离件100之间的热传递速率提升,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发热线圈700与所述隔离件100之间的热传递效率增大,便于对所述隔离件100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快速低温雾化。
又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5,所述第二发热线圈700的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隔离件100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源200为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的热能来源,即所述热源200为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提供热量,以便于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雾化以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作为所述气溶胶的雾化产生原料,通过所述热源200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以将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中的分子受热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所述气溶胶。将所述第二发热线圈700的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隔离件100的侧壁,一方面,所述第二发热线圈700与所述隔离件100之间的热接触面积增大,另一方面,所述第二发热线圈700与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之间的距离减少,使得所述第二发热线圈700与所述隔离件100之间的热传导速率增大,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发热线圈700与所述隔离件100之间的热传导效率提升,便于对所述容置腔102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快速低温雾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件具有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用于所述气溶胶导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气通道为单向通道,所述容置腔受热后内部的压强增大,使得所述隔离件的内部压强大于外部压强,便于将所述容置腔内的气溶胶单向导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所述隔离件100包括相互连接的隔离容置部110以及单向半透膜120,所述隔离容置部110内收容有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所述单向半透膜120开设有单向半透孔122,所述单向半透孔122与所述隔离容置部110的内部连通,用于所述气溶胶导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容置部110用于容置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所述隔离容置部110作为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收容部分,便于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收集放置。所述单向半透膜120用于封住所述隔离容置部110的开口,所述单向半透膜120具有对所述气溶胶的单向导通功能,便于将所述隔离件100内的气溶胶单向导出。其中,所述单向半透孔的孔径为50μm至300μm,附图中所述单向半透孔的孔径大小是为了便于观看,并非实际比例尺寸,仅是为了展示而相应扩大。此外,本发明中的低温雾化为相对于常规雾化温度而言的,低温雾化的温度为50℃至150℃,而常规雾化温度均大于200℃。当然,采用本发明的低温雾化技术方案也可以用于执行常规雾化操作,但针对本低温雾化技术方案,相对于常规雾化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件100还包括阻隔密封膜130,所述阻隔密封膜130位于所述单向半透膜120背离所述隔离容置部110的一侧,所述阻隔密封膜130用于封堵所述单向半透孔1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隔密封膜130用于密封所述单向半透膜120,对所述单向半透膜120的单向半透孔122进行封堵,在未使用的情况下,所述阻隔密封膜130对所述单向半透膜120进行密封,以减少所述气溶胶通过所述单向半透膜120向外释放的情况;而在需要使用的情况下,直接去除所述阻隔密封膜130即可将所述单向半透膜120的单向半透孔122打开,使得所述隔离件100内的气溶胶通过所述单向半透膜120向外释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雾化方法,请参阅图17,所述方法包括:S100:启动热源,以将热量传递至隔离件;S200:对所述隔离件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加热,以得到气溶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源为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的热能来源,即所述热源为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提供热量,以便于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雾化以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作为所述气溶胶的雾化产生原料,通过所述热源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以将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中的分子受热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所述气溶胶。
进一步地,所述对所述隔离件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加热,以得到气溶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请参阅图17,S210: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受热膨胀,以得到所述气溶胶;S220:将所述气溶胶通过所述隔离件的单向半透孔溢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源为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的热能来源,即所述热源为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提供热量,以便于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雾化以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作为所述气溶胶的雾化产生原料,通过所述热源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的低温雾化,以将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中的分子受热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所述气溶胶。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在所述热源所产生的热量的作用过下受热膨胀,以加速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内的分子运动,使得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中的粒子发生能量跃迁,便于将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内的分子热熔并激发出来,从而得到所述气溶胶。在对所述隔离件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低温雾化后,所述容置腔内填充有所述气溶胶,在所述隔离件受热后,所述容置腔内的压强增大,使得所述容置腔的内压大于外部压强,便于将所述容置腔内的气溶胶通过所述单向半透孔向外释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组件。所述气溶胶发生组件包括安装壳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所述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部分内嵌于所述安装壳上,以使隔离件内产生的气溶胶受热溢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包括隔离件以及热源;所述隔离件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收容气溶胶发生介质;所述热源位于所述容置腔外,所述热源用于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容置腔内,以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加热并产生气溶胶。气溶胶发生介质位于隔离件的容置腔内,热源位于容置腔外,即热源与气溶胶发生介质保持相对隔绝,避免了热源与气溶胶发生介质的接触,在热源为容置腔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提供产生气溶胶的热量情况下,气溶胶发生介质保持与热源不接触,使得气溶胶发生介质在加热时不会有热源上加热分解的其他物质混入,从而使得所产生气溶胶的成分纯净,有效的提高了气溶胶的使用安全性。所述安装壳作为所述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外壳,便于将所述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固定安装。所述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隔离件的开口与外部连通,便于将所述气溶胶向外释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器。所述气溶胶发生器包括呼吸罩以及上述实施例的气溶胶发生组件,所述呼吸罩与所述安装壳连接,所述呼吸罩用于将所述气溶胶导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发生组件包括安装壳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所述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部分内嵌于所述安装壳上,以使隔离件内产生的气溶胶受热溢出。所述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包括隔离件以及热源;所述隔离件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收容气溶胶发生介质;所述热源位于所述容置腔外,所述热源用于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容置腔内,以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加热并产生气溶胶。气溶胶发生介质位于隔离件的容置腔内,热源位于容置腔外,即热源与气溶胶发生介质保持相对隔绝,避免了热源与气溶胶发生介质的接触,在热源为容置腔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提供产生气溶胶的热量情况下,气溶胶发生介质保持与热源不接触,使得气溶胶发生介质在加热时不会有热源上加热分解的其他物质混入,从而使得所产生气溶胶的成分纯净,有效的提高了气溶胶的使用安全性。所述呼吸罩与所述安装壳连接,使得所述呼吸罩与所述隔离件的出气口对应,便于将所述隔离件内的气溶胶导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32)

1.一种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收容气溶胶发生介质;
热源,所述热源位于所述容置腔外,所述热源用于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容置腔内,以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加热并产生气溶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具有气溶胶外放结构,所述容置腔用于通过所述气溶胶外放结构外放气溶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外放结构具有气溶胶释放通道及给气通道,所述气溶胶释放通道及所述给气通道分别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气通道用于与定量给气结构连接,以向所述容置腔补充气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外放结构为单向外放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外放结构为开设有小于300μm的孔的气溶胶单向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外放结构包括滤芯,所述滤芯用于对所述气溶胶进行过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外放结构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滤芯连接,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滤芯用于共同过滤所述气溶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与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通过所述隔离件相互隔绝,且所述热源与所述隔离件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通过对所述隔离件进行加热,所述隔离件用于将吸收来自所述热源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至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热源与所述隔离件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的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隔离件的侧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缠绕于所述隔离件的外壁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具有增热凹槽,所述热源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增热凹槽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为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磁线圈,所述隔离件的材质为金属,所述隔离件穿设于所述电磁线圈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为红外热管,所述红外热管用于向所述隔离件传递红外热能。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还包括金属导热片,所述金属导热片与所述隔离件连接,所述热源为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磁线圈,所述金属导热片穿设于所述电磁线圈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热片贴设于所述隔离件的外壁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热片的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隔离件的侧壁。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为电磁金属片,所述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还包括与外部电源连接的辅助线圈,所述辅助线圈与所述隔离件连接,所述电磁金属片穿设于所述辅助线圈内。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线圈的至少部分环绕设置于所述隔离件的外壁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线圈的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隔离件的侧壁。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为第一发热线圈,所述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还包括第二发热线圈,所述第二发热线圈与所述隔离件连接,所述第二发热线圈与所述第一发热线圈相互套设。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线圈环绕设置于所述隔离件的外壁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线圈的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隔离件的侧壁。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具有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用于所述气溶胶导出。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包括相互连接的隔离容置部以及单向半透膜,所述隔离容置部内收容有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所述单向半透膜开设有单向半透孔,所述单向半透孔与所述隔离容置部的内部连通,用于所述气溶胶导出。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还包括阻隔密封膜,所述阻隔密封膜位于所述单向半透膜背离所述隔离容置部的一侧,所述阻隔密封膜用于封堵所述单向半透孔。
29.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雾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启动热源,以将热量传递至隔离件;
对所述隔离件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加热,以得到气溶胶。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雾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隔离件内的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加热,以得到气溶胶,包括:
对所述气溶胶发生介质进行受热膨胀,以得到所述气溶胶;
将所述气溶胶通过所述隔离件的单向半透孔溢出。
31.一种气溶胶发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所述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的部分内嵌于所述安装壳上,以使隔离件内产生的气溶胶受热溢出。
32.一种气溶胶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呼吸罩以及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气溶胶发生组件,所述呼吸罩与所述安装壳连接,所述呼吸罩用于将所述气溶胶导出。
CN202210989154.2A 2022-08-17 2022-08-17 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及其雾化方法、气溶胶发生组件、气溶胶发生器 Pending CN1153503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9154.2A CN115350370A (zh) 2022-08-17 2022-08-17 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及其雾化方法、气溶胶发生组件、气溶胶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9154.2A CN115350370A (zh) 2022-08-17 2022-08-17 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及其雾化方法、气溶胶发生组件、气溶胶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50370A true CN115350370A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02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89154.2A Pending CN115350370A (zh) 2022-08-17 2022-08-17 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及其雾化方法、气溶胶发生组件、气溶胶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5037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38611A1 (en) * 2014-08-13 2017-08-24 Batmark Limited Aerosol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 utilizing a flavoring reservoir
WO2021034004A1 (en) * 2019-08-16 2021-02-25 Kt&G Corporation Aerosol generating article,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and aerosol generating system
CN113598419A (zh) * 2021-07-15 2021-11-05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基质结构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KR20220068871A (ko) * 2020-11-19 2022-05-26 주식회사 케이티앤지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CN216875045U (zh) * 2021-12-18 2022-07-05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38611A1 (en) * 2014-08-13 2017-08-24 Batmark Limited Aerosol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 utilizing a flavoring reservoir
WO2021034004A1 (en) * 2019-08-16 2021-02-25 Kt&G Corporation Aerosol generating article,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and aerosol generating system
KR20220068871A (ko) * 2020-11-19 2022-05-26 주식회사 케이티앤지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CN113598419A (zh) * 2021-07-15 2021-11-05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基质结构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6875045U (zh) * 2021-12-18 2022-07-05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87024B1 (en) Aerosol generator, detachable atomiz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same
RU2755613C1 (ru) Электр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аэрозоля
KR101898022B1 (ko) 에어로졸-형성 부재
JP5792177B2 (ja) 使い捨てバイオリアクター凝縮バッグおよびフィルターヒーター
CN109380766B (zh)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0584208B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A2632209C (en) Advanced capillary force vaporizers
JP2019527049A (ja) モジュール化されたヴェポライザー
CN212464883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906845U (zh) 一种雾化仓及电子烟
CN114794583A (zh) 发热模块、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115350370A (zh) 非接触式直热气溶胶发生结构及其雾化方法、气溶胶发生组件、气溶胶发生器
WO2022179538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0538917U (zh) 冷却构件及其低温烟具
JP2007314402A (ja) 水素製造方法および水素製造装置
EP2020162A2 (en) Microwave hea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volatiles from adsorbent materials
WO2023109356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和发热体
EP341543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uel vaporising in catalytic fuel tank inerting
CN202128923U (zh) 一种带超声雾化及温度控制的液体蒸发装置
CN109561737A (zh) 一种加热模组及用于加热可抽吸材料的设备
CN216776111U (zh) 双发气雾发生装置和电子雾化器
CN214552392U (zh) 一种二氧化碳捕集转化燃料装置
CN218831965U (zh) 一种电子烟用发热体
CN215336390U (zh) 一种更加环保的催化燃烧炉
CN218043796U (zh) 发热模块、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