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48682A -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ap和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ap和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48682A
CN115348682A CN202211059439.2A CN202211059439A CN115348682A CN 115348682 A CN115348682 A CN 115348682A CN 202211059439 A CN202211059439 A CN 202211059439A CN 115348682 A CN115348682 A CN 115348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erminals
sending time
sending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94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健
李辉
姜哲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594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486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48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86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调度方法、AP和相关装置,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AP在确定接入的多个终端后,可以根据多个终端的个数、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和基准发送时间,确定分配给每个终端的发送时间,并向多个终端分别发送携带有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以使每个终端在接收到第一控制报文后,在相应的发送时间内发送上行数据。与相关技术相比,由于可以根据终端的实际链路带宽,结合理想环境下的基准发送时间确定分配给终端的发送时间,从而可以合理地分配终端的发送时间,以保证所有终端的性能,提高整体性能,同时由于不需要获取终端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量,从而可以减少报文交互量和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AP和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调度方法、AP和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技术可以支持上行调度,例如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可以实现调度终端发送上行数据。
现有的调度方式通常为,AP先向终端发送报文,以获取终端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量,然后根据终端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量大小排列优先级,分配不同的发送时间给终端,且当终端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量越大时,分配给该终端的发送时间就越多。
然而,现有的调度方式未考虑终端的距离以及终端的发送能力,简单的按需分配发送时间会降低整体的性能,并且会导致部分发送能力较差的终端的性能更差。比如有两个终端,一个距离近、协商速率高,一个距离远,协商速率低,当两个终端需要发送的数据量相同时,会分配给两个终端相同的发送时间,如此便不能保证距离远的终端的性能;当距离近的终端需要发送的数据量较大,距离远的终端需要发送的数据量较小时,会分配给距离近的终端较多的发送时间,如此就会使得距离远的终端的性能更差,因此只有当距离远的终端需要发送的数据量较大时,才有可能保证性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调度方法、AP和相关装置,可以解决因终端距离和终端的发送能力不同,按终端需要发送的数据量大小分配发送时间不合理而导致的整体性能下降,以及部分终端性能更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包括:
接入点AP确定接入的多个终端;
所述AP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个数、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和基准发送时间,确定分配给每个终端的发送时间,并向所述多个终端分别发送携带有所述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以使每个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报文后,在相应的发送时间内发送上行数据;所述基准发送时间是在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相同时,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个数确定的,且每个终端的基准发送时间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方法,接入点AP在确定接入的多个终端后,可以根据多个终端的个数、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和基准发送时间,确定分配给每个终端的发送时间,并向多个终端分别发送携带有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以使每个终端在接收到第一控制报文后,在相应的发送时间内发送上行数据。其中,基准发送时间是在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相同时,根据多个终端的个数确定的,且每个终端的基准发送时间相同。与相关技术相比,由于可以根据终端的链路带宽和基准发送时间确定分配给终端的发送时间,从而可以合理地分配发送时间,以保证所有终端的性能,提高整体性能,同时由于不需要获取终端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量,从而可以减少报文交互量和时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以下方式确定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
针对任意一个终端,所述AP分别获取所述任意一个终端的信号强度值、协商速率和信号干扰值;
所述AP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值、所述协商速率和所述信号干扰值,确定所述任意一个终端的链路带宽。
在该实施例中,针对任意一个终端,AP可以分别获取任意一个终端的信号强度值、协商速率和信号干扰值,并根据信号强度值、协商速率和信号干扰值,确定任意一个终端的链路带宽。从而可以根据终端的信号强度值、协商速率和信号干扰值,准确地确定出终端的实际链路带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AP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个数、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和基准发送时间,确定分配给每个终端的发送时间,包括:
针对任意一个终端,所述AP根据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确定所述多个终端中除所述任意一个终端之外的其他终端对应的第一总链路带宽;
所述AP根据所述第一总链路带宽和所述各个终端对应的链路带宽总和,确定带宽比;
所述AP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个数、所述带宽比和基准发送时间之积,确定分配给所述任意一个终端的发送时间。
在该实施例中,针对任意一个终端,AP可以根据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确定多个终端中除任意一个终端之外的其他终端对应的第一总链路带宽,并根据第一总链路带宽和各个终端对应的链路带宽总和,确定带宽比,进而根据多个终端的个数、带宽比和基准发送时间之积,确定分配给任意一个终端的发送时间。由于可以根据终端的实际链路带宽不同,动态调整分配给终端的发送时间,从而可以合理地为终端分配不同的发送时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AP向所述多个终端分别发送携带有所述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包括:
所述AP按照所述多个终端的接入时间顺序,向所述多个终端轮询发送携带有所述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
在该实施例中,AP可以按照多个终端的接入时间顺序,向多个终端轮询发送携带有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从而可以合理地将分配给终端的发送时间发送给每个终端,保证在同一时间段内只有一个终端可以发送上行数据,避免了终端间的冲突,提高了整体性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AP按照所述多个终端的接入时间顺序,向所述多个终端轮询发送携带有所述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包括:
所述AP按照所述多个终端的接入时间顺序,轮询所述多个终端,每轮询一个终端,执行下列过程:
对于轮询的第一个终端,所述AP向所述第一个终端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
对于轮询的非第一个终端,所述AP在所述非第一个终端的前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内接收到所述前一个终端发送的第二控制报文后,或者所述AP在所述非第一个终端的前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截止后,向所述非第一个终端发送携带有所述非第一个终端的后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其中轮询的相邻两个终端中,前一个终端的接入时间早于后一个终端的接入时间;所述第二控制报文用于通知已释放分配的发送时间。
在该实施例中,AP可以按照多个终端的接入时间顺序,轮询多个终端,且每轮询一个终端,就执行下列过程:对于轮询的第一个终端,AP向第一个终端发送携带有第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对于轮询的非第一个终端,AP在非第一个终端的前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内接收到前一个终端发送的第二控制报文后,或者AP在非第一个终端的前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截止后,向非第一个终端发送携带有非第一个终端的后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其中轮询的相邻两个终端中,前一个终端的接入时间早于后一个终端的接入时间,第二控制报文用于通知已释放分配的发送时间。从而可以保证在同一时间段内只有一个终端可以发送上行数据,避免了终端间的冲突,提高了整体性能,同时由于AP在接收到前一个终端发送的用于通知已释放分配的发送时间后,或者AP在前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截止后,就继续轮询后一个终端,从而可以减少AP的调度时间,提高AP的调度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调度装置,应用于接入点AP,包括:
终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接入的多个终端;
报文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个数、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和基准发送时间,确定分配给每个终端的发送时间,并向所述多个终端分别发送携带有所述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以使每个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报文后,在相应的发送时间内发送上行数据;所述基准发送时间是在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相同时,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个数确定的,且每个终端的基准发送时间相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带宽确定模块,用于:
针对任意一个终端,分别获取所述任意一个终端的信号强度值、协商速率和信号干扰值;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值、所述协商速率和所述信号干扰值,确定所述任意一个终端的链路带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报文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任意一个终端,根据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确定所述多个终端中除所述任意一个终端之外的其他终端对应的第一总链路带宽;
根据所述第一总链路带宽和所述各个终端对应的链路带宽总和,确定带宽比;
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个数、所述带宽比和基准发送时间之积,确定分配给所述任意一个终端的发送时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报文发送模块还用于:
按照所述多个终端的接入时间顺序,向所述多个终端轮询发送携带有所述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报文发送模块还用于:
按照所述多个终端的接入时间顺序,轮询所述多个终端,每轮询一个终端,执行下列过程:
对于轮询的第一个终端,向所述第一个终端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
对于轮询的非第一个终端,在所述非第一个终端的前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内接收到所述前一个终端发送的第二控制报文后,或者在所述非第一个终端的前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截止后,向所述非第一个终端发送携带有所述非第一个终端的后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其中轮询的相邻两个终端中,前一个终端的接入时间早于后一个终端的接入时间;所述第二控制报文用于通知已释放分配的发送时间。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入点AP,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的数据调度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的数据调度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调度系统,包括第三方面的接入点AP以及多个终端,所述终端,具体用于在接收到所述AP发送的第一控制报文后,在所述第一控制报文中携带的发送时间内发送上行数据。
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对应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调度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调度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终端的发送时间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P轮询多个终端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调度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P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文件中涉及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调度系统的架构示意图。示例性地,该数据调度系统可以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通信系统,例如Wi-Fi通信系统。
该数据调度系统包括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101和终端102。可选的,该数据调度系统还可以包括网关103,例如网关103可以是交换机。
其中,AP 101为提供无线接入服务及数据访问的无线设备,允许数据调度系统中的其它无线设备接入。终端102为接入AP101的无线终端,例如包括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智慧家庭(Smart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在数据调度系统中,1个AP可以接入多个终端。图1b中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调度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该数据调度系统中可以包括AP,AP下接入有终端1、终端2、……、终端n。
目前的Wi-Fi技术可以支持上行调度,即上行数据可以通过AP实现调度,从而实现AP调度终端什么时候发送上行数据,终端无需自己竞争机会。
现有的数据调度方法通常为,AP先向终端发送报文,以获取终端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量,然后根据终端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量大小排列优先级,分配不同的发送时间给终端,且当终端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量越大时,分配给该终端的发送时间就越多。然而,该数据调度方法未考虑终端的距离以及终端的发送能力,简单的按需分配发送时间会降低整体的性能,并且会导致部分发送能力较差的终端的性能更差。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调度方法、AP和相关装置,在确定接入的多个终端后,可以根据多个终端的个数、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和基准发送时间,确定分配给每个终端的发送时间,并向多个终端分别发送携带有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以使每个终端在接收到第一控制报文后,在相应的发送时间内发送上行数据。由于可以根据终端的链路带宽和基准发送时间确定分配给终端的发送时间,从而可以合理地分配发送时间,以保证所有终端的性能,提高整体性能,同时由于不需要获取终端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量,从而可以减少报文交互量和时间。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下文中所用的词语“示例性”的意思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阅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AP确定接入的多个终端。
一个AP下可以接入多个终端,在上行流量场景中,AP下接入的多个终端都需要发送上行数据给AP。
步骤S202,AP根据多个终端的个数、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和基准发送时间,确定分配给每个终端的发送时间,并向多个终端分别发送携带有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以使每个终端在接收到第一控制报文后,在相应的发送时间内发送上行数据。
其中,基准发送时间是在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相同时,根据多个终端的个数确定的,且每个终端的基准发送时间相同。
可选的,第一控制报文可以以action帧的形式进行实现。
多个终端在接入AP后,针对任意一个终端,AP可以获取该终端的信号强度值、协商速率和信号干扰值,并根据信号强度值、协商速率和信号干扰值,确定该终端的链路带宽。
不同的信号强度值对应有对协商速率造成的不同的损耗,也即不同信号强度值对应着不同的信号强度损耗值,不同的信道干扰值对应有对协商速率造成的不同的损耗,也即不同信道干扰值对应着不同的信道干扰损耗值。因此,可以基于终端当前的协商速率、信号强度值和信道干扰值来确定终端当前实际可用的链路带宽。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信号强度值和信号强度损耗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信道干扰值和信道干扰损耗值之间的对应关系预先存储在AP中,AP在获取到终端当前的信号强度值和信道干扰值后,通过查找对应关系就可以确定出相应的信号强度损耗值和信道干扰损耗值,并且,AP可以获取终端当前的协商速率,进而将协商速率乘以预设数值再减去信号强度损耗值和信道干扰损耗值就可以获得终端的链路带宽。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对于多种协商速率,每个协商速率下对应不同的信号强度区间和不同的信道干扰值区间,在多种组合下包括各自对应的链路带宽,也即每个协商速率对应任一信号强度区间和任一信道干扰值均对应一个链路带宽,不同组合下的链路带宽存储在AP中,AP可以获取当前的协商速率、信号强度值和信道干扰值,确定信号强度值所在的信号强度值区间以及信道干扰值所在的信道干扰值区间,进而查找到终端当前可用的链路带宽。
在理想无干扰环境下(每个终端的链路带宽相同),可以接入多个终端,平均分配发送时间,同时打上行流,手动调整发送时间,使的总的性能最佳,以此来确定当前终端个数下的基准发送时间。然后再增加终端个数,做相同的测试。比如2个终端时的基准发送时间为200ms,3个终端时的基准发送时间为150ms,4个终端时的基准发送时间为100ms。也就是说,在理想环境下,2个终端各发送200ms性能最优,3个终端各发送150ms最优,4个终端各发送100ms最优。
AP在确定接入的多个终端的个数、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以及基准发送时间后,可以根据多个终端的个数、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以及基准发送时间,来确定出分配给每个终端的发送时间。
在实际环境中,由于不同终端的链路带宽不同,所以分配给终端的发送时间也需要动态调整,才能使整个系统得到最优的性能。其原理是按照链路带宽的比重,在基准发送时间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减发送时间分配给终端,使得链路带宽较高的终端分配到较少的发送时间,链路带宽较低的终端分配到较多的发送时间。
具体地,针对多个终端中的任意一个终端,可以按照图3中示出的过程,根据多个终端的个数、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以及基准发送时间,来确定出分配给该终端的发送时间。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AP根据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确定多个终端中除该终端之外的其他终端对应的第一总链路带宽。
步骤S302,AP根据第一总链路带宽和各个终端对应的链路带宽总和,确定带宽比。
步骤S303,AP根据多个终端的个数、带宽比和基准发送时间之积,确定分配给该终端的发送时间。
例如,假设终端的个数为n,基准发送时间为t,终端1、终端2、……终端n的链路带宽分别为B1、B2、……Bn,则终端1的发送时间t1为:t1=t*n*(1-B1/(B1+B2+……Bn)),终端2的发送时间t2为:t2=t*n*(1-B2/(B1+B2+……Bn)),……,终端n的发送时间tn为:tn=t*n*(1-Bn/(B1+B2+……Bn))。
AP在确定出分配给每个终端的发送时间后,可以按照多个终端的接入时间顺序,向多个终端轮询发送携带有每个终端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以使每个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报文后,可以在相应的发送时间内发送上行数据。
具体地,AP可以按照多个终端的接入时间顺序,轮询多个终端,每轮询一个终端,就执行下列过程:
对于轮询的第一个终端,AP向第一个终端发送携带有第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
对于轮询的非第一个终端,AP在非第一个终端的前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内接收到前一个终端发送的第二控制报文后,或者AP在非第一个终端的前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截止后,向非第一个终端发送携带有非第一个终端的后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其中轮询的相邻两个终端中,前一个终端的接入时间早于后一个终端的接入时间,第二控制报文用于通知已释放分配的发送时间。
例如,当AP下接入的终端为终端A、终端B和终端C共3个终端,且终端A的接入时间早于终端B的接入时间,终端B的接入时间早于终端C的接入时间时,AP可以按照图4中示出的过程,按照终端A、终端B和终端C的接入时间顺序,向终端A、终端B和终端C轮询发送携带有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AP向终端A发送携带有终端A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
当终端A接收到AP发送的第一控制报文后,可以获取到第一控制报文中的终端A对应的发送时间,并在该发送时间内发送上行数据。
步骤S402,AP在终端A对应的发送时间内接收到终端A发送的第二控制报文后,或者在终端A对应的发送时间截止后,向终端B发送携带有终端B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
其中,第二控制报文用于通知已释放分配的发送时间。分配给终端的发送时间可以理解为一种发送资源,将发送时间分配给终端后,就相当于这个发送资源被该终端占用了,其他终端都不允许使用这个发送资源;终端向AP发送的第二控制报文,就相当于向AP提示该终端不再占用分配给它的发送资源了,AP可以将该发送资源继续分配给其他终端,从而保证在同一时间段内只有一个终端可以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
可选的,第二控制报文可以以action帧的形式进行实现。
如果AP在终端A对应的发送时间内接收到终端A发送的第二控制报文,则在接收到终端A发送的第二控制报文后,可以向终端B发送携带有终端B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
如果AP在终端A对应的发送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终端A发送的第二控制报文,则在终端A对应的发送时间截止后,可以向终端B发送携带有终端B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
例如,AP发送给终端A的控制报文中携带的终端A对应的发送时间为100ms,即AP分配给终端A的发送时间为100ms,当终端A接收到分配给其的100ms的发送时间后,终端A可以在该100ms内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假设终端A只用了10ms就完成了上行数据的发送,则终端A可以在10ms的时候就向AP发送第二控制报文,AP在接收到终端A发送的第二控制报文后,就可以继续向终端B发送携带有终端B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了,这样就可以减少AP的调度时间,提高AP的调度效率。假设终端A在100ms内没有完成上行数据的发送,且在100ms截止时也没有向AP发送第二控制报文,则AP可以在100ms截止后就向终端B发送携带有终端B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从而可以减少AP的等待时间,提高AP的调度效率。
当终端B接收到AP发送的第一控制报文后,可以获取到第一控制报文中的终端B对应的发送时间,并在该发送时间内发送上行数据。
步骤S403,AP在终端B对应的发送时间内接收到终端B发送的第二控制报文后,或者在终端B对应的发送时间截止后,向终端C发送携带有终端C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
如果AP在终端B对应的发送时间内接收到终端B发送的第二控制报文,则在接收到终端B发送的第二控制报文后,可以向终端C发送携带有终端C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
如果AP在终端B对应的发送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终端B发送的第二控制报文,则在终端B对应的发送时间截止后,可以向终端C发送携带有终端C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
当终端C接收到AP发送的第一控制报文后,可以获取到第一控制报文中的终端C对应的发送时间,并在该发送时间内发送上行数据。终端C在分配的发送时间内发送完上行数据后,可以向AP发送第二控制报文,以通知AP终端C已释放分配的发送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调度系统可以参阅图1b,如图1b所示,该数据调度系统中可以包括AP和多个终端。假设该数据调度系统中包括有1个AP以及终端A和终端B共2个终端,则该数据调度系统中的AP、终端A和终端B之间执行数据调度方法的交互流程图可以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AP创建服务集标识SSID,等待终端连接。
AP可以创建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等待终端连接。
步骤S502,终端A连接AP,缓存上行数据,等待发送。
终端A在连接AP后,未接收到AP发送的第一控制报文前,可以缓存上行数据,等待AP发送第一控制报文后,基于第一控制报文中携带的发送时间进行发送。
步骤S503,终端B连接AP,缓存上行数据,等待发送。
终端B在连接AP后,未接收到AP发送的第一控制报文前,可以缓存上行数据,等待AP发送第一控制报文后,基于第一控制报文中携带的发送时间进行发送。
步骤S504,AP确定接入终端A和终端B,并根据终端A和终端B的个数、终端A的链路带宽、终端B的链路带宽和基准发送时间,确定出分配给终端A的发送时间。
AP根据终端A和终端B的个数、终端A的链路带宽、终端B的链路带宽和基准发送时间,确定出分配给终端A的发送时间的具体过程可以参阅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505,AP向终端A发送携带有终端A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
终端A的接入时间早于终端B的接入时间,因此,AP可以先确定出分配给终端A的发送时间,并先向终端A发送携带有终端A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
步骤S506,终端A在终端A对应的发送时间内发送上行数据。
步骤S507,终端A向AP发送第二控制报文。
终端A向AP发送第二控制报文的情况包括:终端A在终端A对应的发送时间内发送上行数据完毕或者终端A对应的发送时间截止。
步骤S508,AP根据终端A和终端B的个数、终端A的链路带宽、终端B的链路带宽和基准发送时间,确定出分配给终端B的发送时间。
AP根据终端A和终端B的个数、终端A的链路带宽、终端B的链路带宽和基准发送时间,确定出分配给终端B的发送时间的具体过程可以参阅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509,AP向终端B发送携带有终端B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
如果AP在终端A对应的发送时间内接收到终端A发送的第二控制报文,则在接收到终端A发送的第二控制报文后,可以向终端B发送携带有终端B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
如果AP在终端A对应的发送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终端A发送的第二控制报文,则在终端A对应的发送时间截止后,可以向终端B发送携带有终端B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
步骤S510,终端B在终端B对应的发送时间内发送上行数据。
步骤S511,终端B向AP发送第二控制报文。
终端B向AP发送第二控制报文的情况包括:终端B在终端B对应的发送时间内发送上行数据完毕或者终端B对应的发送时间截止。
可选的,AP在确定接入终端A和终端B后,可以根据终端A和终端B的个数、终端A的链路带宽、终端B的链路带宽和基准发送时间,分别确定出分配给终端A和终端B的发送时间,然后根据终端A和终端B的接入时间顺序,依次轮询发送携带有发送时间的控制报文给终端A和终端B。
在数据调度系统中,AP可以统一管控接入的所有终端的发送时间,通过控制报文将发送时间分配给各个终端;终端在未接收到控制报文时,缓存数据,接收到控制报文后开始发送数据,发送结束或时间截止后回复控制报文;AP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控制报文后,以相同的方式将发送时间分配给下一个终端,依次轮询所有终端。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在确定接入的多个终端后,可以根据多个终端的个数、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和基准发送时间,确定分配给每个终端的发送时间,并向多个终端分别发送携带有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以使每个终端在接收到第一控制报文后,在相应的发送时间内发送上行数据。从而可以不需要终端反馈缓存数据量,减少报文交互量和时间,并且分配给终端的发送时间可以根据终端的实际链路带宽,结合理想环境下的最优发送时间确定,保证了发送时间的均匀分配以及发送时间的合理性。
与图2所示的数据调度方法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调度装置,该数据调度装置应用于AP中。由于该装置是本申请数据调度方法对应的装置,并且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数据调度装置包括终端确定模块601和报文发送模块602。
其中,终端确定模块601,用于确定接入的多个终端;
报文发送模块602,用于根据多个终端的个数、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和基准发送时间,确定分配给每个终端的发送时间,并向多个终端分别发送携带有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以使每个终端在接收到第一控制报文后,在相应的发送时间内发送上行数据;基准发送时间是在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相同时,根据多个终端的个数确定的,且每个终端的基准发送时间相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带宽确定模块701,用于:
针对任意一个终端,分别获取任意一个终端的信号强度值、协商速率和信号干扰值;
根据信号强度值、协商速率和信号干扰值,确定任意一个终端的链路带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报文发送模块602具体用于:
针对任意一个终端,根据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确定多个终端中除任意一个终端之外的其他终端对应的第一总链路带宽;
根据第一总链路带宽和各个终端对应的链路带宽总和,确定带宽比;
根据多个终端的个数、带宽比和基准发送时间之积,确定分配给任意一个终端的发送时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报文发送模块602还用于:
按照多个终端的接入时间顺序,向多个终端轮询发送携带有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报文发送模块602还用于:
按照多个终端的接入时间顺序,轮询多个终端,每轮询一个终端,执行下列过程:
对于轮询的第一个终端,向第一个终端发送携带有第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
对于轮询的非第一个终端,在非第一个终端的前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内接收到前一个终端发送的第二控制报文后,或者在非第一个终端的前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截止后,向非第一个终端发送携带有非第一个终端的后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其中轮询的相邻两个终端中,前一个终端的接入时间早于后一个终端的接入时间;第二控制报文用于通知已释放分配的发送时间。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AP。该AP可以用于进行数据调度。在该实施例中,AP的结构可以如图8所示,包括存储器801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2。
存储器801,用于存储处理器802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器801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以及运行即时通讯功能所需的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各种即时通讯信息和操作指令集等。
存储器801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801也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或者存储器801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801可以是上述存储器的组合。
处理器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为数字处理单元等等。处理器802,用于调用存储器801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数据调度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存储器801和处理器802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公开实施例在图8中以存储器801和处理器802之间通过总线803连接,总线803在图8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总线80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调度方法。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点AP确定接入的多个终端;
所述AP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个数、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和基准发送时间,确定分配给每个终端的发送时间,并向所述多个终端分别发送携带有所述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以使每个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报文后,在相应的发送时间内发送上行数据;所述基准发送时间是在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相同时,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个数确定的,且每个终端的基准发送时间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以下方式确定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
针对任意一个终端,所述AP分别获取所述任意一个终端的信号强度值、协商速率和信号干扰值;
所述AP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值、所述协商速率和所述信号干扰值,确定所述任意一个终端的链路带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个数、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和基准发送时间,确定分配给每个终端的发送时间,包括:
针对任意一个终端,所述AP根据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确定所述多个终端中除所述任意一个终端之外的其他终端对应的第一总链路带宽;
所述AP根据所述第一总链路带宽和所述各个终端对应的链路带宽总和,确定带宽比;
所述AP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个数、所述带宽比和基准发送时间之积,确定分配给所述任意一个终端的发送时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向所述多个终端分别发送携带有所述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包括:
所述AP按照所述多个终端的接入时间顺序,向所述多个终端轮询发送携带有所述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按照所述多个终端的接入时间顺序,向所述多个终端轮询发送携带有所述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包括:
所述AP按照所述多个终端的接入时间顺序,轮询所述多个终端,每轮询一个终端,执行下列过程:
对于轮询的第一个终端,所述AP向所述第一个终端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
对于轮询的非第一个终端,所述AP在所述非第一个终端的前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内接收到所述前一个终端发送的第二控制报文后,或者所述AP在所述非第一个终端的前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截止后,向所述非第一个终端发送携带有所述非第一个终端的后一个终端对应的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其中轮询的相邻两个终端中,前一个终端的接入时间早于后一个终端的接入时间;所述第二控制报文用于通知已释放分配的发送时间。
6.一种数据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入点AP,包括:
终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接入的多个终端;
报文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个数、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和基准发送时间,确定分配给每个终端的发送时间,并向所述多个终端分别发送携带有所述发送时间的第一控制报文,以使每个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报文后,在相应的发送时间内发送上行数据;所述基准发送时间是在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相同时,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个数确定的,且每个终端的基准发送时间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任意一个终端,根据各个终端的链路带宽,确定所述多个终端中除所述任意一个终端之外的其他终端对应的第一总链路带宽;
根据所述第一总链路带宽和所述各个终端对应的链路带宽总和,确定带宽比;
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个数、所述带宽比和基准发送时间之积,确定分配给所述终端的发送时间。
8.一种接入点AP,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数据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入点AP以及多个终端,所述终端,具体用于在接收到所述AP发送的第一控制报文后,在所述第一控制报文中携带的发送时间内发送上行数据。
CN202211059439.2A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ap和相关装置 Pending CN1153486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9439.2A CN115348682A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ap和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9439.2A CN115348682A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ap和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8682A true CN115348682A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56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9439.2A Pending CN115348682A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ap和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4868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57291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JP6438132B2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リソース測定方法、装置、及びデバイス
JP7230225B2 (ja) 伝送リソース検出方法、伝送リソース決定方法と通信機器
US1002829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ata transmission on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403722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6275865B2 (ja) マルチチャネルアクセス方法及び装置
JP2021501536A (ja) アップリンクデータパケット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およびユーザ端末
US7924864B2 (en) Terminal-based contention free low overhead access
CN109644502A (zh) 一种点到多点的信道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119324A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JP2000069548A (ja) 通信帯域割当方法
CN106162573B (zh) 一种集群组呼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14364042B (zh) 通信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348682A (zh)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ap和相关装置
US20230095005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lients of multiple co-hosted vaps
WO2023065328A1 (zh) 一种多连接场景下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JP6603389B2 (ja) リソース測定方法、データ送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9214743A1 (zh) 一种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9548146B (zh) 通讯方法及装置
JP2017517931A (ja) 情報伝送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13067685B (zh) 一种信息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2954744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JP6930792B2 (ja) 無線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チャネル割り当て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741534B (zh) 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JP7314400B2 (ja) 情報伝送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