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48495A - 蓝牙耳机 - Google Patents

蓝牙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48495A
CN115348495A CN202110519183.8A CN202110519183A CN115348495A CN 115348495 A CN115348495 A CN 115348495A CN 202110519183 A CN202110519183 A CN 202110519183A CN 115348495 A CN115348495 A CN 115348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bluetooth headset
main antenna
touch sensor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191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崇文
尤佳庆
任二贝
徐灏文
刘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1918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4849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3846 priority patent/WO202223736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348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84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蓝牙耳机,涉及通讯设备领域,能够有效利用蓝牙耳机的内部空间,并降低产品小型化对天线性能的影响。蓝牙耳机,包括耳塞部和耳柄部;耳柄部包括与耳塞部相接的拐角部、及与拐角部连接的耳柄杆,耳柄杆内部设有电池;蓝牙耳机包括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包括馈电部分和连接馈电部分的第一延伸部分;馈电部分设置于拐角部,第一延伸部分延伸至耳柄杆;馈电部分设置有馈电电极,第一延伸部分的第一侧设置有主天线,第一延伸部分的第二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触摸感应器;其中第一延伸部分的第一侧朝向电池,第一延伸部分的第二侧朝向所述耳柄杆的内壁,馈电电极与主天线耦合。

Description

蓝牙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蓝牙耳机因其便捷和小巧等优点,深受用户的喜爱,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然而,传统蓝牙耳机中,天线自身的天线性能不佳,且为了满足布局紧凑的诉求,不易实现无天线净空区或者小天线无净空区的需求,导致天线的天线性能下降。
基于芯片、蓝牙技术的发展,真无线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eo,TWS)蓝牙耳机没有传统的物理线材,左右2个耳机通过蓝牙组成立体声系统,手机连接一个作为接收端的耳机即可,此接收端会把立体声信号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分到作为另一个接收端的耳机,从而组成立体声系统。TWS耳机因其便捷和小巧等优点,深受用户的喜爱,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TWS蓝牙耳机体积小但是器件多,产品内部空间紧张,如何有效利用TWS耳机的内部空间,以降低产品小型化对天线性能的影响成为当前的一项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蓝牙耳机,能够有效利用蓝牙耳机的内部空间,并降低产品小型化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蓝牙耳机。该蓝牙耳机,包括耳塞部和耳柄部;所述耳柄部包括与所述耳塞部相接的拐角部、及与所述拐角部连接的耳柄杆,所述耳柄杆内部设有电池;所述蓝牙耳机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馈电部分和连接所述馈电部分的第一延伸部分;所述馈电部分设置于所述拐角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延伸至所述耳柄杆;所述馈电部分设置有馈电电极,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的第一侧设置有主天线,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的第二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触摸感应器;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的第一侧朝向所述电池,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的第二侧朝向所述耳柄杆的内壁,所述馈电电极与所述主天线耦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将触摸感应器与主天线分别设置于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延伸部分的两侧,在空间上实现了两者复用同一空间,节约了蓝牙耳机的内部空间。此外,将触摸感应器设置在靠近耳柄杆的内壁的一侧,将主天线设置在靠近电池的一侧,避免了天线将触摸感应器遮挡,从而保证了触摸感应器的正常使用,另外,合理设置触摸感应器的位置,可以保证天线的净空区域,这样在有效利用蓝牙耳机的内部空间的同时,最大化的降低了产品小型化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耳塞部设置有触控电路,所述触摸感应器通过低通高阻元件与所述触控电路耦合。在将触摸感应器和主天线设置在第一延伸部分的两侧时,由于触摸感应器和主天线之间仅间隔第一延伸部分的厚度,因此,触摸感应器处于主天线的高频信号辐射场时,会在触摸感应器产生高频的谐振电流从而在触摸感应器形成带内杂波。为避免上述问题,耳塞部设置有触控电路,触摸感应器通过低通高阻元件与触控电路耦合。其中该低通高阻元件可以为扼流(choke)器件,例如扼流电感或磁珠。这样,低通高阻元件可以阻断触摸感应器上的高频的谐振电流,同时,保证触摸感应器在被人体触摸时生成的低频信号能够通过通低通高阻元件传输至触控电路。这样,触摸感应器仅相当于主天线上方悬浮的走线,能最大化消除对主天线净空的影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避免主天线的高频信号通过接地走线耦合至低通高阻元件(当然在采用多个触摸感应器时,也可以是其他触摸感应器耦合的低通高阻元件)、或者低通高阻元件与触摸感应器之间的走线、或者触摸感应器,导致触摸感应器和/或上述走线内形成带内杂波,故,低通高阻元件、所述低通高阻元件与所述触摸感应器之间的走线、以及所述触摸感应器,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接地走线的距离大于第一阈值。例如,第一阈值为1μm。这样,将低通高阻元件、低通高阻元件与触摸感应器之间的走线、以及触摸感应器,与柔性电路板上的接地走线形成有效的隔离,尽量降低主天线的高频信号通过接地走线耦合至低通高阻元件、或者低通高阻元件与触摸感应器之间的走线、或者触摸感应器。其中,接地走线与公共参考地连接,公共参考地指蓝牙耳机内部各个部件的接地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连接所述馈电部分的第二延伸部分,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上设置有寄生天线,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延伸至所述耳塞部,所述馈电部分设置有接地走线,所述寄生天线与所述接地走线耦合。主天线与寄生天线可以在蓝牙耳机上形成不同模式的天线,例如平衡(balance)天线或非平衡(unbalance)天线,在一些示例中也将平衡天线称作差模(differential mode,DM)天线、将非平衡天线称作共模(common mode,CM)天线。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在形成平衡天线时,射频电路向主天线与寄生天线60中提供的电流方向不相同,例如:主天线中的第一电流的流向为自与馈电电极连接的一端至远离馈电电极的另一端,寄生天线中的第二电流的流向为自远离接地走线的一端至与接地走线耦合的一端。在形成非平衡天线时,射频电路向主天线与寄生天线中的电流方向相同,例如:主天线中的第一电流的流向为自与馈电电极连接的一端至远离馈电电极的另一端,寄生天线中的第二电流的流向为自与接地走线耦合的一端至远离接地走线的一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调节寄生天线上实际的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寄生天线通过电感与接地走线耦合。其中,通过调节电感的电感值,相当于调节寄生天线上实际的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连接所述馈电部分的第三延伸部分,所述第三延伸部分延伸至所述耳塞部,所述第三延伸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PCB;其中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延伸至两个所述PCB之间,或者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延伸至所述至少一个PCB远离所述拐角部的一侧。为了节省空间,可以将第三延伸部分延伸至两个PCB之间。此外,由于PCB以及设置在PCB上的部件含有导电材料,例如金属成分,为了避免对寄生天线的影响,第二延伸部分延伸至至少一个PCB远离拐角部的一侧(即PCB靠近扬声器组件的一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确保触摸感应器和主天线的有效隔离,尽量降低主天线的高频信号耦合至触摸感应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12mm。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摸感应器包括触摸电极;至少一个所述触摸感应器的触摸电极在所述主天线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主天线的区域内;为了确保主天线的净空,所述至少一个所述触摸感应器的触摸电极的总面积小于所述主天线的面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连接所述馈电部分的第四延伸部分,其中所述第四延伸部分延伸至所述耳柄杆;所述第四延伸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与所述电池之间;所述电池与所述第四延伸部分上的电源线耦合。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天线的电长度为1/2。当上述的蓝牙耳机的天线仅包含上述的主天线时,该主天线构成单极子偏馈天线,其中,主天线的电长度大致为1/2,其中电长度指在主天线上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与所传输的电磁波波长之比。以主天线与寄生天线所传输的电磁波波长为蓝牙频段为例,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大致为”的意思是,主天线上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近似等于蓝牙频段的电磁波波长的二分之一,即主天线上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与蓝牙频段的电磁波波长的二分之一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匹配电路的调节使得电长度等于二分之一,但主天线上实际的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不一定精确等于二分之一。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天线与所述寄生天线的电长度之和为1/2。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天线的电长度为1/4,所述寄生天线的电长度为1/4。主天线与寄生天线的电长度之和大致为1/2;例如,主天线40的电长度大致为1/4,寄生天线的电长度大致为1/4。以主天线与寄生天线所传输的电磁波波长为蓝牙频段为例,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大致为”的意思是,主天线上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与寄生天线上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之和近似等于蓝牙频段的电磁波波长的二分之一,或者,主天线上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近似等于蓝牙频段的电磁波波长的四分之一并且寄生天线上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近似等于蓝牙频段的电磁波波长的四分之一。即主天线上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与寄生天线上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之和与蓝牙频段的电磁波波长的二分之一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或者,主天线上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与蓝牙频段的电磁波波长的四分之一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并且寄生天线上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与蓝牙频段的电磁波波长的四分之一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匹配电路的调节使得电长度等于二分之一,但主天线上实际的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与寄生天线上实际的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之和不一定精确等于二分之一。主天线上实际的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与寄生天线上实际的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蓝牙耳机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图4所示的柔性电路板在E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延伸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感应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寄生天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四延伸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对蓝牙耳机的天线的辐射参数的仿真曲线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对蓝牙耳机的天线工作在2.44GHz共模状态下主天线和寄生天线的电流方向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对蓝牙耳机的天线工作在2.44GHz差模状态下主天线和寄生天线的电流方向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对蓝牙耳机的天线的辐射参数的仿真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科技术语都具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b和c,其中a、b和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次序进行限定。
此外,本申请中,“上”、“下”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的天线(主天线和寄生天线)可以工作在蓝牙频段,其中蓝牙波段的频段范围为2402MHz~2480MHz。
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蓝牙耳机100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在XYZ构成的三维坐标系空间中对各个结构示意图中所描述的结构的位置关系进行关联说明,例如在图1中,Y方向为纵向、X方向为横向,Z方向为垂直于XY平面的方向)。通常,蓝牙耳机100具有耳塞部1和耳柄部2。耳柄部2包括与耳塞部1连接的拐角部21、及与拐角部21连接的耳柄杆22。耳柄部2的拐角部21、耳柄杆22依次排布于纵向(Y方向)。耳塞部1用于部分嵌入用户人体的耳部。用户佩戴蓝牙耳机100时,耳塞部1部分嵌入用户耳部,耳柄部2位于用户耳部外侧并接触用户耳部。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2是图1所示蓝牙耳机100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蓝牙耳机100包括外壳10。外壳10用于收容蓝牙耳机100的其他部件,以固定并保护其他部件。外壳10包括主壳体101、底部壳体102以及侧部壳体103。主壳体101部分位于蓝牙耳机100的耳柄部2、部分位于蓝牙耳机100的耳塞部1。主壳体101于蓝牙耳机100的耳柄杆22远离拐角部2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开口1011,于蓝牙耳机100的耳塞部1形成有第二开口1012。蓝牙耳机100的其他部件可以自第一开口1011或第二开口1012装入主壳体101内部。例如可以通过第二开口1012将扬声器组件80安装于主壳体101的耳塞部1的内部,将电池30通过第一开口1011安装于主壳体101的耳柄杆22内部,当然,还可以有其他需要设置于主壳体101内部的部件,例如:柔性电路板20、一块或多块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70(701、702)、以及PCB70上的芯片200(例如处理器、音频解码器、射频电路、充电电路、触控电路等)、话筒模组90、天线(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的主天线40和寄生天线60)、触摸感应器(图4中的触摸感应器50)等。底部壳体102位于蓝牙耳机100的耳柄杆22远离拐角部21的一端并固定连接主壳体101,底部壳体102安装于第一开口1011。侧部壳体103位于蓝牙耳机100的耳塞部1并固定连接主壳体101,侧部壳体103安装于第二开口1012。其中,底部壳体102与主壳体101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例如扣合连接、螺纹连接等),以便于蓝牙耳机100后续进行维修或维护。其他实施方式中,底部壳体102与主壳体101之间的连接也可以为不可拆卸连接(例如胶接),以降低底部壳体102意外脱落的风险,使得蓝牙耳机100的可靠性更高。侧部壳体103与主壳体101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例如扣合连接、螺纹连接等),以便于蓝牙耳机100后续进行维修或维护。其他实施例中,侧部壳体103与主壳体101之间的连接也可以为不可拆卸连接(例如胶接),以降低侧部壳体103意外脱落的风险,使得蓝牙耳机100的可靠性更高。其中,侧部壳体103设有一个或多个出音孔1031,使得外壳10内部的声音能够经出音孔1031传输至外壳10外部。本申请不对出音孔1031的形状、位置、数量等作严格限定。
以上介绍了一种典型的蓝牙耳机100的结构,当然上述方式的蓝牙耳机100的结构并不是唯一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作出其他的结构设计。
参照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其中图3提供了蓝牙耳机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提供了柔性电路板20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蓝牙耳机100包括柔性电路板20,柔性电路板20包括馈电部分201和连接馈电部分201的第一延伸部分202;馈电部分201设置于拐角部21,第一延伸部分202延伸至耳柄杆22。
馈电部分201设置有馈电电极2011,第一延伸部分202的第一侧设置有主天线40,第一延伸部分202的第二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触摸感应器50(其中图4中以三个触摸感应器501、502、503)为例;结合图6所示,第一延伸部分202的第一侧朝向电池30,第一延伸部分202的第二侧朝向耳柄杆22的内壁,馈电电极2011与主天线40耦合。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图6所示,主天线40沿第一延伸部分202的延伸方向铺设在第一延伸部分202的第一侧,至少一个触摸感应器50沿第一延伸部分202的延伸方向依次铺设在第一延伸部分202的第二侧。这样,蓝牙耳机100的射频电路可以通过馈电电极2011向主天线40输出发射信号,发射信号在主天线形成谐振辐射至周围的空间,当然主天线40也可以接受空间传输的射频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传输至射频电路,从而实现信号的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电路也称作收发机。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第一延伸部分202的第二侧仅设置一个触摸感应器50,此时用户对触摸感应器50的操作可以是单击、多击或长按操作,其中,与触摸感应器50耦合的触控电路可以根据触摸感应器50传输的触摸信号,确定用户对触摸感应器50发生触摸操作,并且根据触摸感应器50产生的电信号确定触摸的频率、时长、强度等参数,从而确定相应的操作类型,经处理器判断并执行操作类型相应的操作。此外,在第一延伸部分202的第二侧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触摸感应器50(例如501、502、503)时,此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触摸感应器50的操作可以是滑动操作,例如,当用户通过手指依次划过触摸感应器501、触摸感应器502、以及触摸感应器503时,触摸感应器50耦合的触控电路可以根据触摸感应器501、触摸感应器502、以及触摸感应器503依次输出触摸信号的时间先后,确定用户手指滑动的方向,从而确定相应的操作类型,经处理器判断并执行操作类型相应的操作。例如当手指沿Y方向向上依次划过触摸感应器501、触摸感应器502、以及触摸感应器503时,处理器根据触控电路检测的触摸信号确定用户手指为向上滑动,则控制增加音量;或者当手指沿Y方向向下依次划过触摸感应器503、触摸感应器502、以及触摸感应器501时,处理器根据触控电路检测的触摸信号确定用户手指为向下滑动,则控制降低音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将触摸感应器50与主天线40分别设置于柔性电路板20的第一延伸部分202的两侧,在空间上实现了两者复用同一空间,节约了蓝牙耳机的内部空间。此外,将触摸感应器50设置在靠近耳柄杆22的内壁的一侧,将主天线40设置在靠近电池的一侧,避免了主天线40将触摸感应器50遮挡,从而保证了触摸感应器50的正常使用,另外,合理设置触摸感应器50的位置,可以保证主天线40的净空区域,这样在有效利用蓝牙耳机的内部空间的同时,最大化的降低了产品小型化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在将触摸感应器50和主天线40设置在第一延伸部分202的两侧时,由于触摸感应器50和主天线40之间仅间隔第一延伸部分202的厚度,因此,触摸感应器处于主天线的高频信号辐射场时,会在触摸感应器产生高频的谐振电流从而在触摸感应器形成带内杂波。为避免上述问题,结合图5、图7所示,其中图5为图4中E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耳塞部1设置有触控电路,触摸感应器50(图7中501)通过低通高阻元件2013与触控电路耦合。其中该低通高阻元件2013可以为扼流(choke)器件,例如扼流电感或磁珠。这样,低通高阻元件2013可以阻断触摸感应器上的高频的谐振电流,同时,保证触摸感应器50在被人体触摸时生成的低频信号能够通过低通高阻元件2013传输至触控电路。这样,触摸感应器50仅相当于主天线40上方悬浮的走线,能最大化消除对主天线40净空的影响。结合图4、图5所示,触摸感应器501通过走线L1连接低通高阻元件2013、触摸感应器502通过走线L2连接低通高阻元件(图中未给出标记)和触摸感应器502通过走线L3连接低通高阻元件(图中未给出标记)。此外,为了确保触摸感应器50和主天线40的有效隔离,尽量降低主天线40的高频信号耦合至触摸感应器50,参照图6所示,柔性电路板20的厚度H大于或等于0.12mm。
为了避免主天线40的高频信号通过接地走线GND耦合至低通高阻元件2013(当然在采用多个触摸感应器时,也可以是其他触摸感应器耦合的低通高阻元件)、或者低通高阻元件2013与触摸感应器501之间的走线L1(当然也可以是走线L2或走线L3)、或者触摸感应器50(501、502、503),导致触摸感应器和/或上述走线内形成带内杂波,故,低通高阻元件、低通高阻元件与触摸感应器之间的走线(L1、L2和L3)、以及触摸感应器50(501、502、503),与柔性电路板20上的接地走线GND的距离大于第一阈值。例如,第一阈值为1μm,其中低通高阻元件、低通高阻元件与触摸感应器之间的走线(L1、L2和L3)、以及触摸感应器50(501、502、503),与柔性电路板20上的接地走线GND的距离是指在结构上低通高阻元件、低通高阻元件与触摸感应器之间的走线(L1、L2和L3)、以及触摸感应器50(501、502、503),与柔性电路板20上的接地走线GND间隔的距离(例如在结构上低通高阻元件、低通高阻元件与触摸感应器之间的走线(L1、L2和L3)、以及触摸感应器50(501、502、503),与柔性电路板20上的接地走线GND之间存在的缝隙的尺寸)。这样,将低通高阻元件、低通高阻元件与触摸感应器之间的走线、以及触摸感应器,与柔性电路板上的接地走线GND形成有效的隔离,尽量降低主天线40的高频信号通过接地走线GND耦合至低通高阻元件、或者低通高阻元件与触摸感应器之间的走线、或者触摸感应器。其中,接地走线GND与公共参考地连接,公共参考地指蓝牙耳机内部各个部件的接地端。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和图7所示,触摸感应器50(501、502、503)包括触摸电极;即触摸感应器50采用板状的触摸电极,为了尽量节约空间,至少一个触摸感应器50的触摸电极在主天线40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主天线40的区域内。此时,为了确保主天线40的净空,至少一个触摸感应器的触摸电极的总面积小于主天线的面积。其中,为了确保主天线40的净空并确保触摸感应器的灵敏度,至少一个触摸感应器的触摸电极的总面积为主天线的面积的20%到80%。其中,在实际应用中,在保证确保主天线40的净空的情况下,为保证触摸感应器的灵敏度,至少一个触摸感应器的触摸电极的总面积与主天线的面积比例越大越好。
其中,当上述的蓝牙耳机的天线仅包含上述的主天线40时,该主天线40构成单极子偏馈天线,其中,主天线40的电长度大致为1/2,其中电长度指在主天线40上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与所传输的电磁波波长之比。以主天线40与寄生天线60所传输的电磁波波长为蓝牙频段为例,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大致为”的意思是,主天线40上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近似等于蓝牙频段的电磁波波长的二分之一,即主天线40上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与蓝牙频段的电磁波波长的二分之一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匹配电路的调节使得电长度等于二分之一,但主天线40上实际的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不一定精确等于二分之一。
参照图4、图5、图8所示,柔性电路板20还包括连接馈电部分201的第二延伸部分203,第二延伸部分203上设置有寄生天线60,第二延伸部分203延伸至耳塞部1,馈电部分201设置有接地走线GND,寄生天线60与接地走线GND耦合。其中,寄生天线60沿第二延伸部分203的延伸方向铺设,并且寄生天线60通过接地走线GND连接至射频电路。这样,配合主天线50,主天线50与寄生天线60可以在蓝牙耳机上形成不同模式的天线,例如平衡(balance)天线或非平衡(unbalance)天线,在一些示例中也将平衡天线称作差模(differentialmode,DM)天线、将非平衡天线称作共模(common mode,CM)天线。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在形成平衡天线时,射频电路向主天线40与寄生天线60中提供的电流方向不相同,例如:主天线40中的第一电流的流向为自与馈电电极连接的一端至远离馈电电极的另一端,寄生天线60中的第二电流的流向为自远离接地走线GND的一端至与接地走线GND耦合的一端。在形成非平衡天线时,射频电路向主天线40与寄生天线60中的电流方向相同,例如:主天线50中的第一电流的流向为自与馈电电极连接的一端至远离馈电电极的另一端,寄生天线60中的第二电流的流向为自与接地走线GND耦合的一端至远离接地走线GND的一端。
示例的,主天线40与寄生天线60的电长度之和大致为1/2;例如,主天线40的电长度大致为1/4,寄生天线60的电长度大致为1/4。以主天线40与寄生天线60所传输的电磁波波长为蓝牙频段为例,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大致为”的意思是,主天线40上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与寄生天线60上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之和近似等于蓝牙频段的电磁波波长的二分之一,或者,主天线40上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近似等于蓝牙频段的电磁波波长的四分之一并且寄生天线60上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近似等于蓝牙频段的电磁波波长的四分之一。即主天线40上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与寄生天线60上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之和与蓝牙频段的电磁波波长的二分之一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或者,主天线40上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与蓝牙频段的电磁波波长的四分之一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并且寄生天线60上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与蓝牙频段的电磁波波长的四分之一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匹配电路的调节使得电长度等于二分之一,但主天线40上实际的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与寄生天线60上实际的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之和不一定精确等于二分之一。主天线40上实际的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与寄生天线60上实际的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在一些示例中,为了调节寄生天线60上实际的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寄生天线60通过电感2012与接地走线GND耦合。其中,通过调节电感2012的电感值,相当于调节寄生天线60上实际的电流流过的物理长度。
参照图3、图4、图5、图9所示,柔性电路板20还包括连接馈电部分201的第三延伸部分204,第三延伸部分204延伸至耳塞部1,第三延伸部分20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PCB70(701、702);其中第二延伸部分203延伸至两个PCB之间(如图3所示),或者第二延伸部分延伸至至少一个PCB远离拐角部的一侧(如图9所示)。其中,第三延伸部分204可以在耳塞部1形成一个或多个弯折结构,PCB可以连接在弯折结构处。第三延伸部分204具体用于向PCB传输信号。其中,图3以及图9中示出了两个PCB701、PCB702。可以理解的是,PCB701、PCB702用于布件,例如:可以将包含上述的触控电路、射频电路、音频解码器等功能电路的一个或多个芯片分别设置在PCB701、PCB702,一种示例是,可以将芯片200(例如蓝牙耳机的处理器)设置在PCB701上。其中,为了节省空间,可以将第三延伸部分204延伸至两个PCB701与PCB702之间(如图3所示)。此外,由于PCB70以及设置在PCB70上的部件含有导电材料,例如金属成分,为了避免对寄生天线60的影响,第二延伸部分203延伸至至少一个PCB70远离拐角部的一侧(即PCB701靠近扬声器组件80的一侧,如图9所示)。
参照图3、图4、图10所示,柔性电路板20包括连接馈电部分201的第四延伸部分205,其中第四延伸部分205延伸至耳柄杆22;第四延伸部分205设置于第一延伸部分202与电池30之间;电池30与第四延伸部分205上的电源线耦合。具体的,如图10所示,第四延伸部分205在耳柄杆22内存在一处或多处弯折,其中电池30的连接端子301与第四延伸部分205上设置连接有电源线的电极(电极2051、2052,其中电极2051和电极2052分别正电极和负电极)耦合。电池30设于耳柄杆22内部,电池30通过电源线耦合芯片200。电池30用于为蓝牙耳机100提供电能。本实施例中,电池30呈条状,以更好地容纳于主壳体101内。其他实施例中,电池30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此时,电池30的连接端子301朝向主壳体101的第一开口1011处设置,电池30的连接端子301与第四延伸部分205的连接结构位于靠近第一开口1011处的位置,因此有利于后续对电池30的维修操作。其他实施例中,电池30的连接端子301也可以朝向拐角部21设置。其中,蓝牙耳机100还可以包括话筒模组90。话筒模组90位于耳柄杆22远离拐角部21的一端(如图3所示话筒模组90可以位于电池30远离馈电部分201的一侧,具体设置在第四延伸部分205的弯折处)或者位于PCB70上。话筒模组90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话筒模组90相对电池30更靠近底部壳体102。此时,用户佩戴蓝牙耳机100时,用户发出的声音信号能够质量更好地、速度更快地被话筒模组90接收,从而保证蓝牙耳机100的收音质量和效率。同样的,也更有利于后续对话筒模组90的维修操作。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蓝牙耳机在耳柄杆21上安装的部件,第四延伸部分205还可以设置有为这些部件提供信号的其他信号线路,例如连接话筒模组90的信号线路。
以下具体对图4示出的柔性电路板安装至主壳体形成如图3所示的结构的具体说明如下:如上所述,柔性电路板20包括馈电部分201、与馈电部分201连接的第一延伸部分202、第二延伸部分203、第三延伸部分204、以及第四延伸部分205;其中,按照安装要求,第一延伸部分202延伸至耳柄杆22,第二延伸部分203延伸至耳塞部1,第三延伸部分204延伸至耳塞部1,第四延伸部分延伸至耳柄杆22。则首先,馈电部分201、第一延伸部分202、第二延伸部分203、第三延伸部分204、以及第四延伸部分205可以一体成型。其他实施例中,馈电部分201、第一延伸部分202、第二延伸部分203、第三延伸部分204、以及第四延伸部分205也可以通过组装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柔性电路板2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补强板(图中未示出)。一个或多个补强板设于柔性电路板20的补强区域处。柔性电路板20的补强区域主要为柔性电路板20中需要与其他部件连接的区域,或者用于承载其他部件的区域。其次,根据柔性电路板制图工艺,当馈电部分201、第一延伸部分202、第二延伸部分203、第三延伸部分204、以及第四延伸部分205一体成型时,需要对馈电部分201、第一延伸部分202、第二延伸部分203、第三延伸部分204、以及第四延伸部分205各部分进行弯折,以适应主壳体的安装形状,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可以沿第一延伸部分202与馈电部分201的连接处沿平行于第一延伸部分202延伸方向的轴线A将第一延伸部分202向平面内(沿Z方向向内)侧弯折90°,然后沿第一延伸部分202与馈电部分201的连接处沿垂直于第一延伸部分202延伸方向的轴线D沿Y方向向下弯折90°;可以沿第四延伸部分205与馈电部分201的连接处沿平行于第四延伸部分205延伸方向的轴线B将第四延伸部分205向平面内(沿Z方向向内)侧弯折90°,然后沿第四延伸部分205与馈电部分201的连接处沿垂直于第四延伸部分205延伸方向的轴线C沿Y方向向下弯折90°;可以沿第二延伸部分203与馈电部分201的连接处沿平行于第一延伸部分202延伸方向的轴线A将第二延伸部分203向平面内(沿Z方向向内)侧弯折90°;其中,对于第三延伸部分204,具体需要根据与其连接的PCB的数量和形状弯折成适合安装于耳塞部1的形状,此处不再赘述,最终形成如图3所示的柔性电路板20的安装结构。
参照图11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分别对蓝牙耳机仅包含主天线(情况一),以及同时包含主天线和寄生天线(情况二)的两种情况下,对天线的辐射参数进行了仿真测试如下:其中图11中示出了曲线一为情况一下天线的总效率(total efficiency(tot.eff)=辐射功率/输入功率);曲线二为情况二下天线的总效率;曲线三为情况一下天线的辐射效率(radiation efficiency(rad.eff)=辐射功率/(输入功率—天线损耗));曲线四为情况二下天线的辐射效率;曲线五为情况一下天线的损耗效率;曲线六为情况二下天线的损耗效率。其中,可以看出,情况一下存在一种模态(主天线的工作在共模模态,即曲线一、曲线三、曲线五的拐点),其中该模态下的总效率、辐射效率最佳位置(损耗最低)在2.4GHz-2.5GHz之间。情况二下存在两种模态(主天线工作在共模模态,即曲线二、曲线四、曲线六的在2.4GHz-2.5GHz之间的拐点;寄生天线的差模模态即曲线二、曲线四、曲线六的2.2GHz-2.3GHz之间的拐点)。其中,对蓝牙波段的频率点2.4GHz、2.44GHz、以及2.48GHz的总效率采样,可以看出情况一下,天线的总效率分别为-13.154dB、-11.445GHz以及-11.436GHz;情况二下,天线的总效率分别为-12.027dB、-11.49GHz以及-11.408GHz;明显情况二下天线总效率更高。此外,结合辐射效率曲线以及损耗曲线可以看出,在蓝牙波段,情况二下的辐射效率更高,损耗效率更低,并且,情况二下有效增加了天线的使用带宽。
参照图12、图1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包含主天线和寄生天线(情况二)的情况下,天线工作在2.44GHz下差模状态(DM,图13)和共模状态(CM,图12),主天线和寄生天线的电流方向进行了仿真。如图12所示,射频电路向主天线40与寄生天线60中的电流方向相同,例如:主天线中的第一电流的流向为自与馈电电极连接的一端至远离馈电电极的另一端,寄生天线中的第二电流的流向为自与接地走线GND耦合的一端至远离接地走线GND的一端;如图13所示,主天线中的第一电流的流向为自与馈电电极连接的一端至远离馈电电极的另一端,寄生天线中的第二电流的流向为自远离接地走线GND的一端至与接地走线GND耦合的一端。结合图14所示,其中曲线七示出了共模状态下天线的总效率,曲线八示出了差模状态下天线的总效率;曲线九示出了共模状态下天线的损耗效率,曲线十示出了差模状态下天线的损耗效率。其中,对蓝牙波段的频率点2.4GHz、2.44GHz、以及2.48GHz的总效率采样,可以看出共模状态下,天线的总效率分别为-13.593dB、-12.76GHz以及-12.562GHz;情况二下,天线的总效率分别为-12.027dB、-11.49GHz以及-11.408GHz;明显差模状态下具有更高的总效率。并且结合曲线九和曲线十,可以看出在蓝牙波段,在差模状态下具有更低的损耗效率。即在差模状态下具有更好的天线性能。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塞部和耳柄部;所述耳柄部包括与所述耳塞部相接的拐角部、及与所述拐角部连接的耳柄杆,所述耳柄杆内部设有电池;
所述蓝牙耳机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馈电部分和连接所述馈电部分的第一延伸部分;所述馈电部分设置于所述拐角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延伸至所述耳柄杆;
所述馈电部分设置有馈电电极,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的第一侧设置有主天线,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的第二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触摸感应器;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的第一侧朝向所述电池,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的第二侧朝向所述耳柄杆的内壁,所述馈电电极与所述主天线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塞部设置有触控电路,所述触摸感应器通过低通高阻元件与所述触控电路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通高阻元件包括扼流电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通高阻元件、所述低通高阻元件与所述触摸感应器之间的走线、以及所述触摸感应器,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接地走线的距离大于第一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为1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连接所述馈电部分的第二延伸部分,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上设置有寄生天线,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延伸至所述耳塞部,所述馈电部分设置有接地走线,所述寄生天线与所述接地走线耦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天线通过电感与所述接地走线耦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连接所述馈电部分的第三延伸部分,所述第三延伸部分延伸至所述耳塞部,所述第三延伸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PCB;其中,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延伸至两个所述PCB之间,或者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延伸至所述至少一个PCB远离所述拐角部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12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感应器包括触摸电极;
至少一个所述触摸感应器的触摸电极在所述主天线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主天线的区域内;
所述至少一个所述触摸感应器的触摸电极的总面积小于所述主天线的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连接所述馈电部分的第四延伸部分,其中,所述第四延伸部分延伸至所述耳柄杆;所述第四延伸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与所述电池之间;
所述电池与所述第四延伸部分上的电源线耦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天线的电长度为1/2。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天线与所述寄生天线的电长度之和为1/2。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天线的电长度为1/4,所述寄生天线的电长度为1/4。
CN202110519183.8A 2021-05-12 2021-05-12 蓝牙耳机 Pending CN1153484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9183.8A CN115348495A (zh) 2021-05-12 2021-05-12 蓝牙耳机
PCT/CN2022/083846 WO2022237364A1 (zh) 2021-05-12 2022-03-29 蓝牙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9183.8A CN115348495A (zh) 2021-05-12 2021-05-12 蓝牙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8495A true CN115348495A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77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19183.8A Pending CN115348495A (zh) 2021-05-12 2021-05-12 蓝牙耳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48495A (zh)
WO (1) WO202223736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314520A1 (en) * 2019-03-27 2020-10-01 Daniel Rhondeau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n earpiece
CN210272654U (zh) * 2019-07-18 2020-04-07 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结构和耳机
CN114824737A (zh) * 2019-09-17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
CN112582779B (zh) * 2019-09-30 2022-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蓝牙无线耳机
CN112510357B (zh) * 2020-11-25 2024-01-1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及无线耳机
CN112738679A (zh) * 2020-12-24 2021-04-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收发装置、电子设备、穿戴设备以及无线耳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37364A1 (zh) 2022-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02737B1 (en) A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prising an antenna
US7652628B2 (en) Antenna for use in earphone and earphone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US7342539B2 (en) Wideband loop antenna
CN106887671B (zh) 移动装置
EP2083472B1 (en) Antenna isolation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9373883B2 (en) Antenna device for portable terminal
US7551142B1 (en) Hybrid antennas with directly fed antenna slots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AU2011201169B2 (en) Antennas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US7688267B2 (en) Broadband antenna with coupled feed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TWI518984B (zh) 用於電子裝置之同軸纜線天線模組
JP2013507837A (ja) 電子装置に設けられたアンテナ間に高度な分離を実現する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JPWO2005062416A1 (ja) 携帯無線機
EP2266163B1 (en) Antenna arrangement
US20050176390A1 (en) Slotted multiple band antenna
JP2023500104A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EP1416585B1 (en) Wideband loop antenna
CN113542973A (zh) 具有天线的听力设备
JP2002152353A (ja) 携帯端末機
JP4379004B2 (ja) 通信アダプタおよび携帯型電子機器
CN115348495A (zh) 蓝牙耳机
CN115377663A (zh) 无线耳机
TWI514673B (zh) 無線通訊裝置
CN217011144U (zh) 无线耳机
EP2151890A1 (en)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a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prising such an antenna arrangement
CN116417782A (zh) 一种无线耳机及终端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