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6837A - 一种用于跑鞋鞋底的支撑件、跑鞋鞋底及跑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跑鞋鞋底的支撑件、跑鞋鞋底及跑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6837A
CN115336837A CN202211088302.XA CN202211088302A CN115336837A CN 115336837 A CN115336837 A CN 115336837A CN 202211088302 A CN202211088302 A CN 202211088302A CN 115336837 A CN115336837 A CN 115336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running shoe
insole
support
shoe s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883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渊博
苏加明
叶福泉
刘超
郑志艺
曾全寿
焦提成
朱家孝
姚浩
黄守东
董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ta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ta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ta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ta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8830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368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36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68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37Sole and heel un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1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A43B13/125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idsole or middle layer
    • A43B13/127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idsole or middle layer the midsole being multi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1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 A43B13/185Elasticated plates sandwiched between two interlocking components, e.g. thrus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7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features of the material, e.g. foam, non liquid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5/00Footwear for sporting purposes
    • A43B5/06Running shoes; Track sho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7/00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 A43B7/14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 A43B7/140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 A43B7/141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under the foot
    • A43B7/142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under the foot situated under the ball of the foot, i.e. the joint between the first metatarsal and first phalan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7/00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 A43B7/14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 A43B7/140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 A43B7/147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upport
    • A43B7/149Pads, e.g. protruding on the foot-facing surfac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跑鞋鞋底的支撑件、跑鞋鞋底及跑鞋,支撑件包括本体和两个支撑片,本体沿其宽度方向向上凸出形成开口向下的凹槽,两个支撑片分别自凹槽的两个槽壁的自由端相向地向内延伸,两个支撑片被配置为在本体受压时靠近凹槽的槽底。跑鞋鞋底包括上层中底、下层中底和上述支撑件,下层中底沿前后方向插入凹槽,且凹槽的槽底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上层中底和下层中底相贴合,凹槽的两个槽壁分别与下层中底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形成间隙,支撑片位于下层中底的下方并与下层中底之间形成间隙。跑鞋采用上述跑鞋鞋底。本发明的支撑件、跑鞋鞋底及跑鞋,可实现更低的冲击力和更大的回弹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跑鞋鞋底的支撑件、跑鞋鞋底及跑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跑鞋鞋底的支撑件、跑鞋鞋底及跑鞋。
背景技术
马拉松是一项长距离的跑步运动,一双合适的跑鞋能够降低跑步对足部的损伤和提升跑步成绩。为了兼顾鞋底的回弹性能和支撑性能,市面上有一类鞋底,在中底中加入了支撑件,支撑件例如可以采用碳纤维支撑件,碳纤维支撑件通常是采用多层碳纤维压制而成,其硬度大于中底,具有一定的刚度,以抵抗鞋底的弯曲形变,而弯曲形变之后又能快速回弹。现有的这种跑鞋鞋底,碳纤维板的设置,虽然能够提升鞋底的支撑性能,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鞋底的弹性和缓震性能,无法满足跑者对跑鞋舒适度、缓震与回弹性的需求,且运动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跑鞋鞋底的支撑件、跑鞋鞋底及跑鞋,可实现更低的冲击力、更大的回弹性、更小的跑步力量损失和更高的运动效率。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一,一种用于跑鞋鞋底的支撑件,其由碳纤维一体铺设而成,所述支撑件包括本体和两个支撑片,所述本体沿其宽度方向向上凸出形成开口向下的凹槽,两个支撑片分别自凹槽的两个槽壁的自由端相向地向内延伸,两个支撑片被配置为在所述本体受压时靠近凹槽的槽底。
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二中,所述凹槽的宽度向下先增大后减小。
基于技术方案二,还设有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三中,所述凹槽的槽壁为弧形。
技术方案四,一种跑鞋鞋底,其由前至后依次形成前掌部、足弓部和后跟部,其特征是,包括相互贴合的上层中底和下层中底以及如技术方案一至三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件,所述下层中底沿前后方向插入所述凹槽,且所述凹槽的槽底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上层中底和下层中底相贴合,所述凹槽的两个槽壁分别与下层中底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支撑片位于下层中底的下方并与下层中底之间形成间隙。
基于技术方案四,还设有技术方案五,技术方案五中,所述支撑件对应于鞋底的前掌部设置。
基于技术方案五,还设有技术方案六,技术方案六中,所述支撑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支撑件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均与鞋底的前掌部相对应。
基于技术方案六,还设有技术方案七,技术方案七中,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件对应于趾跖关节区域设置。
基于技术方案七,还设有技术方案八,技术方案八中,所述上层中底的底面设有适于容置各支撑件的限位槽,各限位槽沿前后方向间隔布设,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凹槽的槽底壁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凹槽的槽底壁贴合于所述限位槽的槽底。
基于技术方案八,还设有技术方案九,技术方案九中,所述上层中底沿其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向下凹陷形成适于容置足部的凹陷区。
技术方案十,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跑鞋,其特征是,其采用技术方案四至九中任一项所述的跑鞋鞋底。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技术方案一中,本体受压时,主要是指受到向下的压力,两个支撑片被配置为在本体受压时靠近凹槽的槽底,也即本体受压时本体会在上下方向产生形变;此外,支撑片的位置设置使得支撑片相对于本体先着地,支撑片着地时由于其刚性较大在与地面接触时会产生较大的回弹,如此,支撑件用于跑鞋鞋底时,在运动的过程中,支撑件受压形变,而在随后的蹬地过程中,支撑件可产生向上的回弹力,其中,支撑片和本体形成多层次的回弹力,从而实现了更佳的能量传递效率、更低的冲击力、更好的回弹性和更小的跑步力量损失,从而提升运动效率,且缓震性能佳;此外,碳纤维铺设而成的支撑件可改善鞋底的弯折刚度,从而减小鞋底弯折时间,在启动与跑步过程中更为迅速和安全。
2、技术方案二中,凹槽的槽底壁可支撑脚部,凹槽的宽度向下先增大后减小,有利于将槽底壁的压力传递至槽壁的自由端,从而实现本体受压时凹槽槽壁的自由端靠近凹槽的槽底,也即实现支撑片在本体受压时靠近凹槽的槽底;此外,槽壁的结构还使得本体可与跑鞋鞋底的内侧和外侧形成一定的间隙,有利于实现本体的形变。
3、技术方案三中,凹槽的槽壁为弧形,更为美观,且使得支撑件不易于断裂。
4、技术方案四中,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跑鞋鞋底,凹槽的两个槽壁分别与下层中底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形成间隙,保证了本体上下方向的形变,支撑片位于下层中底的下方并与下层中底之间形成间隙,使得支撑片可在本体受压时向上运动,且保证了支撑片先触地,可避免脚部的整个前掌全部着地,能量损耗更小,从而使得跑鞋鞋底具有与上述相同的技术优势。
5、技术方案五中,在前掌先落地的跑步姿态中,支撑件对应于鞋底的前掌部设置,可避免脚部的整个前掌全部着地,能量损耗更小,跑步的步态一般是外腰先触地,触地后压下踩实,再过渡到内腰,再由脚趾发力离地,因此跑步时外侧的支撑片先着地,可以为脚外腰提供更好的支撑性,随后的脚触地过程中,脚会压住本体,本体和外侧的支撑片的高低落差可以使得凹槽下压回弹,过渡到内腰时,脚趾发力离地的过程中,本体和内侧的支撑片再次使得凹槽下压回弹,如此,使得前掌在蹬地和离地的过程中本体产生两次回弹,从而提高了鞋底的回弹性。
6、技术方案六中,支撑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支撑件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均与鞋底的前掌部相对应,相比于一整个较长的支撑件,多个支撑件更容易发生形变,从而具有更好的回弹性。
7、技术方案七中,由于跑步时主要发力点为趾跖关节区域,支撑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件对应于趾跖关节区域设置,可使得本体能最大限度地感受到跑步时的压力,从而最大限度地产生回弹性。
8、技术方案八中,凹槽的槽底壁贴合于限位槽的槽底,保证了支撑件与地面的相互作用,且保证了支撑件相对于中底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限位。
9、技术方案九中,由于支撑件的结构,脚的两侧容易相对中间部分悬空,在跑步过程中容易向内扭转或向外扭转,上层中底且沿其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向下凹陷形成适于容置足部的凹陷区,有效地包裹了足部,避免了脚在运动过程中扭伤。
10、技术方案十中,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跑鞋,其采用上述鞋底,具有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跑鞋鞋底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跑鞋鞋底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跑鞋鞋底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跑鞋鞋底的分解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跑鞋鞋底与脚骨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支撑件10;本体11;凹槽111;支撑片12;上层中底20;限位槽21;凹陷区22;下层中底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1示出了一种用于跑鞋鞋底的支撑件10,其由碳纤维一体铺设而成,支撑件10包括本体11和两个支撑片12,本体11沿其宽度方向向上凸出形成开口向下的凹槽111,两个支撑片12分别自凹槽111的两个槽壁的自由端相向地向内延伸,两个支撑片12被配置为在本体11受压时靠近凹槽111的槽底。
其中,凹槽111的槽底壁可支撑脚部,凹槽111的宽度向下先增大后减小,有利于将槽底壁的压力传递至槽壁的自由端,从而实现本体11受压时凹槽111槽壁的自由端靠近凹槽111的槽底,也即实现支撑片12在本体11受压时靠近凹槽111的槽底;此外,槽壁的结构还使得本体11可与跑鞋鞋底的内侧和外侧形成一定的间隙,有利于实现本体11的形变。
本实施中优选地,凹槽111的槽壁为弧形,更为美观,且使得支撑件10不易于断裂。
本体11受压时,主要是指受到向下的压力,两个支撑片12被配置为在本体11受压时靠近凹槽111的槽底,也即本体11受压时本体11会在上下方向产生形变;此外,支撑片12的位置设置使得支撑片12相对于本体11先着地,支撑片12着地时由于其刚性较大在与地面接触时会产生较大的回弹,如此,支撑件10用于跑鞋鞋底时,在运动的过程中,支撑件10受压形变,而在随后的蹬地过程中,支撑件10可产生向上的回弹力,其中,支撑片12和本体11形成多层次的回弹力,从而实现了更佳的能量传递效率、更低的冲击力、更好的回弹性和更小的跑步力量损失,从而提升运动效率,且缓震性能佳。
本发明中,支撑件10制作时,将多层碳纤维带或交织碳纤维带预浸渍在如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的粘合剂树脂,该粘合剂树脂可以将多层碳纤维带粘合在一起。支撑件10由自动纤维放置过程形成,如纤维放置头可以在0°方向中行进以在0°方向上沉积碳纤维带使得碳纤维带的取向为0°,在其他取向度上,则使纤维放置头改变行进方向即可,此部分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各层碳纤维带放置后热压即可得到支撑件10。碳纤维铺设而成的支撑件10可改善鞋底的弯折刚度,从而减小鞋底弯折时间,在启动与跑步过程中更为迅速和安全。
实施例2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跑鞋鞋底,其由前至后形成前掌部、足弓部和后跟部,参见图2-6,包括相互贴合的上层中底20和下层中底30以及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支撑件10,下层中底30沿前后方向插入凹槽111,且槽底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上层中底20和下层中底30相贴合,凹槽111的两个槽壁分别与下层中底30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形成间隙,支撑片12位于下层中底30的下方并与下层中底30之间形成间隙。
凹槽111的两个槽壁分别与下层中底30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形成间隙,保证了本体11上下方向的形变,支撑片12位于下层中底30的下方并与下层中底30之间形成间隙,使得支撑片12可在本体11受压时向上运动,且保证了支撑片12先触地,可避免脚部的整个前掌全部着地,能量损耗更小,从而使得跑鞋鞋底具有与上述相同的技术优势。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参见图6,支撑件10对应于鞋底的前掌部设置,在前掌先落地的跑步姿态中,支撑件10对应于鞋底的前掌部设置,可避免脚部的整个前掌全部着地,能量损耗更小,跑步的步态一般是外腰先触地,触地后压下踩实,再过渡到内腰,再由脚趾发力离地,因此跑步时外侧的支撑片12先着地,可以为脚外腰提供更好的支撑性,随后的脚触地过程中,脚会压住本体11,本体11和外侧的支撑片12的高低落差可以使得凹槽111下压回弹,过渡到内腰时,脚趾发力离地的过程中,本体11和内侧的支撑片12再次使得凹槽111下压回弹,如此,使得前掌在蹬地和离地的过程中本体11产生两次回弹,从而提高了鞋底的回弹性。但应理解,对于后跟先落地的跑步姿态,支撑件10也可对于于鞋底的后跟部设置。
本实施例优选地中,支撑件1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支撑件10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均与鞋底的前掌部相对应,相比于一整个较长的支撑件10,多个支撑件10更容易发生形变,从而具有更好的回弹性。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0为两个,参见图6,两个支撑件10对应于趾跖关节区域设置,由于跑步时主要发力点为趾跖关节区域,两个支撑件10对应于趾跖关节区域设置,可使得本体11能最大限度地感受到跑步时的压力,从而最大限度地产生回弹性。
具体地,中底包括上层中底20和下层中底30,上层中底20的底面设有适于容置各支撑件10的限位槽21,各限位槽21沿前后方向间隔布设,限位槽21与凹槽111的槽底壁的形状相适配,凹槽111的槽底壁贴合于限位槽21的槽底,保证了支撑件10与地面的相互作用,且保证了支撑件10相对于中底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限位。
由于支撑件10的结构,脚的两侧容易相对中间部分悬空,在跑步过程中容易向内扭转或向外扭转,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上层中底20且沿其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向下凹陷形成适于容置足部的凹陷区22,有效地包裹了足部,避免了脚在运动过程中扭伤;大底的设置使得鞋底可具有更多的耐磨防滑等功能。
应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下层中底30的上表面开设限位槽21,其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技术效果。
优选地,上层中底20采用第一材质制成,下层中底30采用第二材质制成,第一材质与第二材质具有不同的弹性性能,上层中底20、下层中底30为EVA或聚氨酯材料。上层中底20和下层中底30为图4-5中所示的两个独立结构。
实施例3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跑鞋,其采用实施例2中的跑鞋鞋底,具有与实施例2的跑鞋鞋底相同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发明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发明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发明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跑鞋鞋底的支撑件(10),其由碳纤维一体铺设而成,其特征是,所述支撑件(10)包括本体(11)和两个支撑片(12),所述本体(11)沿其宽度方向向上凸出形成开口向下的凹槽(111),两个支撑片(12)分别自凹槽(111)的两个槽壁的自由端相向地向内延伸,两个支撑片(12)被配置为在所述本体(11)受压时靠近凹槽(111)的槽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跑鞋鞋底的支撑件(10),其特征是,所述凹槽(111)的宽度向下先增大后减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跑鞋鞋底的支撑件(10),其特征是,所述凹槽(111)的槽壁为弧形。
4.一种跑鞋鞋底,其由前至后依次形成前掌部、足弓部和后跟部,其特征是,包括相互贴合的上层中底(20)和下层中底(30)以及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件(10),所述下层中底(30)沿前后方向插入所述凹槽(111),且所述凹槽(111)的槽底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上层中底(20)和下层中底(30)相贴合,所述凹槽(111)的两个槽壁分别与下层中底(30)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支撑片(12)位于下层中底(30)的下方并与下层中底(30)之间形成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跑鞋鞋底,其特征是,所述支撑件(10)对应于鞋底的前掌部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跑鞋鞋底,其特征是,所述支撑件(1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支撑件(10)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均与鞋底的前掌部相对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跑鞋鞋底,其特征是,所述支撑件(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件(10)对应于趾跖关节区域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跑鞋鞋底,其特征是,所述上层中底(20)的底面设有适于容置各支撑件(10)的限位槽(21),各限位槽(21)沿前后方向间隔布设,所述限位槽(21)与所述凹槽(111)的槽底壁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凹槽(111)的槽底壁贴合于所述限位槽(21)的槽底。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跑鞋鞋底,其特征是,所述上层中底(20)沿其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向下凹陷形成适于容置足部的凹陷区(22)。
10.一种跑鞋,其特征是,其采用权利要求4-9中任一项所述的跑鞋鞋底。
CN202211088302.XA 2022-09-07 2022-09-07 一种用于跑鞋鞋底的支撑件、跑鞋鞋底及跑鞋 Pending CN1153368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88302.XA CN115336837A (zh) 2022-09-07 2022-09-07 一种用于跑鞋鞋底的支撑件、跑鞋鞋底及跑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88302.XA CN115336837A (zh) 2022-09-07 2022-09-07 一种用于跑鞋鞋底的支撑件、跑鞋鞋底及跑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6837A true CN115336837A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55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88302.XA Pending CN115336837A (zh) 2022-09-07 2022-09-07 一种用于跑鞋鞋底的支撑件、跑鞋鞋底及跑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3683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44766B1 (en) Sole structure with bottom-loaded compression
JP3947658B2 (ja) スポーツ用シューズのミッドソール構造
CN104602559A (zh) 鞋类物品及其部分
KR100641278B1 (ko) 기능성 인솔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1505626A (zh) 用于鞋子的鞋底组件的中足部结构
CN201278864Y (zh) 一种带减震鞋垫的鞋底
WO201113368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oning footwear
WO2010003414A1 (en) Sole for a shoe, in particular for a running shoe
US9241533B2 (en) Footwear including heel spring support members
CN114668226A (zh) 一种用于鞋底的碳纤维构件、鞋底和鞋
KR102272670B1 (ko) 지압기능이 구비된 신발
CN218245940U (zh) 一种用于跑鞋鞋底的支撑件、跑鞋鞋底及跑鞋
CN115336837A (zh) 一种用于跑鞋鞋底的支撑件、跑鞋鞋底及跑鞋
JP7324892B2 (ja) ソール要素
CN218245919U (zh) 一种用于运动鞋鞋底的碳板、运动鞋鞋底及运动鞋
KR100882849B1 (ko) 마사이워킹 신발
EP4221532A1 (en) A metatarsal guard
CN217958987U (zh) 一种用于运动鞋鞋底的支撑件、运动鞋鞋底及运动鞋
CN218245925U (zh) 一种用于运动鞋鞋底的支撑件、运动鞋鞋底及运动鞋
CN115281418A (zh) 一种用于运动鞋鞋底的碳板、运动鞋鞋底及运动鞋
CN217851605U (zh) 一种用于鞋底的碳纤维构件、鞋底和鞋
CN218245939U (zh) 一种用于跑鞋鞋底的支撑板、跑鞋鞋底及跑鞋
CN218832117U (zh) 鞋垫足弓结构
CN115336836A (zh) 一种用于跑鞋鞋底的支撑板、跑鞋鞋底及跑鞋
CN115088911A (zh) 一种用于运动鞋鞋底的支撑件、运动鞋鞋底及运动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