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4060A -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4060A
CN115334060A CN202110449956.XA CN202110449956A CN115334060A CN 115334060 A CN115334060 A CN 115334060A CN 202110449956 A CN202110449956 A CN 202110449956A CN 115334060 A CN115334060 A CN 115334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module
data transmission
communication
media data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995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4995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34060A/zh
Priority to KR1020227035694A priority patent/KR20220154205A/ko
Priority to EP22794475.8A priority patent/EP4141644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83948 priority patent/WO2022228002A1/zh
Priority to AU2022267510A priority patent/AU2022267510A1/en
Priority to JP2022567492A priority patent/JP2023526910A/ja
Priority to US17/977,142 priority patent/US20230051697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334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40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75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 H04L65/765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intermedi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68Electrical coup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003Details of a display terminal, the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trol arrangement of the display terminal and to the interfaces thereto
    • G09G5/006Details of the interface to the display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5014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using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 or bootstrap protocol [BOO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89In-session procedures by adding media; by removing med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6Special purpose or proprietary protocols or archite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06F13/4027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bus brid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0042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10Use of a protocol of communication by packets in interfaces along the display data pipeli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设备,通过数据传输设备中设置支持相同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使得数据传输设备在电子设备和交互平板之间传输媒体数据时,可以由电子设备控制第一通信模块以第一通信协议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媒体数据后,第二通信模块可以直接以第一通信协议将媒体数据发送至交互平板,从而减少了数据传输设备对媒体数据传输时的时间以及对媒体数据进行协议转换时出错的可能,进而提高了数据传输设备在传输媒体数据时的传输效率与传输质量。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帮助人们在会议中交流,传统技术提供了很多技术方案。例如将演示文稿投影到幕布上展示分享、远程即时通信以及大屏幕触控平板提供书写画布等,还有一种方式是使用数据传输设备,数据传输设备通过连接线与用户的电子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电脑和手机等)连接,并将用户的电子设备中的媒体数据(包括显示画面数据和音频数据)传输到会议室中的交互平板上进行展示。
现有技术中,由于交互平板通常安装在会议室的墙体上不便于移动,同时数据传输设备的体积设计的越来越小方便携带,因此数据传输设备可以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等有线方式与电子设备连接,并通过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简称: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方式与交互平板连接。用户在使用数据传输设备时,将数据传输设备通过连接线与电子设备连接后,电子设备可以将媒体数据通过USB连接线发送给数据传输设备,随后数据传输设备再通过Wi-Fi等无线通信方式将媒体数据发送给交互平板,完成整个媒体数据传输的过程。
但是采用现有技术,由于数据传输设备通过USB连接线接收媒体数据、又通过Wi-Fi方式发送媒体数据,使得数据传输设备在传输媒体数据时还需要对媒体数据所支持的协议格式进行转换,既增加了媒体数据传输时的时间、又增加了对媒体数据转换时出错的可能,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设备在传输媒体数据时的传输效率与传输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传输设备在传输媒体数据时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应用于数据传输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均以第一通信协议传输数据;所述方法包括:第一通信模块获取来自电子设备的媒体数据;第一通信模块以第一通信协议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媒体数据;第二通信模块接收媒体数据,并以第一通信协议向交互平板发送媒体数据。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包括:USB网卡,其中,USB网卡通过USB连接线与电子设备连接;第一通信模块获取来自电子设备的媒体数据,包括:USB网卡通过USB连接线接收电子设备发送的媒体数据。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协议包括:以太网通信协议;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之间建立桥接或者网络地址转换NAT的通信连接关系。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用于向数据传输设备发送媒体数据,使得数据传输设备将媒体数据传输至交互平板,数据传输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均以第一通信协议传输数据;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电子设备与数据传输设备的第一通信模块连接;控制第一通信模块以第一通信协议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媒体数据,以使第二通信模块以第一通信协议向交互平板发送媒体数据。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包括:USB网卡,其中,电子设备通过USB连接线与USB网卡连接;确定电子设备与数据传输设备的第一通信模块连接,包括:通过USB枚举方式,检测到电子设备通过USB连接线与数据传输设备的USB网卡连接。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控制第一通信模块以第一通信协议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媒体数据,包括:通过USB连接线,向第一通信模块发送媒体数据,并控制第一通信模块以第一通信协议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媒体数据。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协议包括:以太网通信协议。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数据传输设备的第一通信模块连接之后,还包括:控制第一通信模块向交互平板发送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通过第一通信模块接收交互平板为电子设备分配的IP地址,其中,IP地址用于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以所述以太网通信协议传输数据。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可用于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该数据传输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其中,第一通信模块用于获取来自电子设备的媒体数据,并以第一通信协议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媒体数据;第二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媒体数据,并以第一通信协议向交互平板发送媒体数据。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包括:USB网卡,其中,USB网卡通过USB连接线与电子设备连接;第一通信模块具体用于,USB网卡通过USB连接线接收电子设备发送的媒体数据。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协议包括:以太网通信协议;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之间建立桥接或者网络地址转换NAT的通信连接关系。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用于执行如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该电子设备包括:通信接口和处理模块;其中,通信接口,用于与数据传输设备的第一通信模块通信;处理模块,用于确定通信接口与数据传输设备的第一通信模块连接,并通过通信接口控制第一通信模块以第一通信协议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媒体数据,以使第二通信模块以第一通信协议向交互平板发送媒体数据。
在本申请第四方面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包括:USB网卡,其中,电子设备通过USB连接线与USB网卡连接;处理模块具体用于,通过USB枚举方式,检测到电子设备通过USB连接线与数据传输设备的USB网卡连接。
在本申请第四方面一实施例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通过USB连接线,向第一通信模块发送媒体数据,并控制第一通信模块以第一通信协议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媒体数据。
在本申请第四方面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协议包括:以太网通信协议。
在本申请第四方面一实施例中,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交互平板发送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并通过所述通信接口接收交互平板为电子设备分配的IP地址,其中,IP地址用于电子设备以以太网通信协议传输数据。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如本申请第四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和如本申请第三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设备;例如,电子设备可用于,连接数据传输设备的第一通信模块,并控制第一通信模块以第一通信协议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媒体数据;数据传输设备可用于,通过第二通信模块以第一通信协议向交互平板发送媒体数据。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设备,在电子设备通过数据传输设备向交互平板发送媒体数据时,由于电子设备能够直接控制数据传输设备内的第一通信模块发出第一通信协议的媒体数据,并由第二通信模块能够继续以第一通信协议向交互平板发送媒体数据,使得数据传输设备在对每一次所传输的媒体数据的整个过程中,都不需要对媒体数据进行协议的转换,从而减少了数据传输设备对媒体数据传输时的时间,降低了数据传输设备在每一次传输媒体数据时的时延,进而提高了数据传输设备在传输媒体数据时的传输效率;同时,由于数据传输设备省去了协议转换的步骤,也能够减少了对媒体数据进行协议转换时出错的可能,进而提高了数据传输设备对传输媒体数据的传输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所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正式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之前,先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所应用的场景以及一些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介绍。
图1为本申请所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其中,以用户需要会议上分享电子设备1中演示文稿的场景作为示例,由于电子设备1屏幕大小的限制,用户可以将电子设备1使用连接线2与数据传输设备3连接后,通过数据传输设备3将电子设备1的显示界面中所显示的演示文稿的画面传输到挂设在墙体上的交互平板4进行显示。
其中,电子设备1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机或者工作站等具有显示界面的设备;数据传输设备3又可称为投屏设备、投屏器、无线投屏器、传屏器或者无线传屏器等,交互平板4(interactive white board)又可被称为交互智能平板、智能交互平板、智能交互白板、大屏幕平板等。数据传输设备3与交互平板4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简称:Wi-Fi)、蓝牙或者其他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等。交互平板4能够配合数据传输设备3共同实现电子设备1中演示文稿的分享。在一些实施例中,交互平板4还能够单独实现远程即时通信以及通过可触控面板提供书写画布等功能。在一些实现中,数据传输设备3与交互平板4可以由同一家生产厂商提供,用户可以同时购买数据传输设备3和交互平板4,并将交互平板4安装到会议室墙体上后,使用数据传输设备3将电子设备1的显示界面上的画面传输到会议平板4显示。
电子设备1与数据传输设备3之间能够进行数据通信,例如电子设备1与数据传输设备3之间可以设置连接线2以通过有线通信方式相互连接。连接线2可以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连接线、高清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Multimedia Interface,简称:HDMI)连接线或者网线等。在一种实施例中,USB连接线可以是USB Type-C连接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线2可以与数据传输设备3分体式设置,连接线2可以由数据传输设备3的厂商提供、或者由用户单独购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线2可以和数据传输设备3一体化设置,即连接线2和数据传输设备3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设备,此时连接线2可以视视为是数据传输设备3的一部分,这样用户在将数据传输设备3连接电子设备1时,可以省略了数据传输设备3与连接线2的一端进行连接的步骤,只需要将电子设备1与连接线的另一端进行连接,从而提高了效率,也能够避免因为找不到连接线2而导致数据传输设备3无法连接电子设备1的情形。
而在如图1所示的场景中,由于交互平板4通常安装在会议室的墙体上不便于移动,同时数据传输设备3的体积设计的越来越小方便携带,因此数据传输设备3通常是通过USB连接线2等有线方式与电子设备1连接,并通过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方式与交互平板4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为一种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的数据传输设备3包括:USB通信接口31、处理器32和Wi-Fi通信模块,则用户在使用如图2所示的数据传输设备3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场景中,实现投屏功能时,整体流程可参照图3所示。
图3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参照图2所示。具体地,当用户使用数据传输设备3进行投屏时,首先在S10中通过USB连接线2将电子设备1与数据传输设备3的USB通信接口31连接,随后,对于数据传输设备3,在S10中可以通过USB枚举的方式,检测到USB通信接口31通过USB连接线2与电子设备1连接之后,在S20中通过Wi-Fi通信模块33建立与交互平板4之间的Wi-Fi连接关系。则当数据传输设备3与电子设备1的有线连接关系、与交互平板4的无线连接关系均建立好之后,在S30中电子设备1可以将媒体数据(包括电子设备1当前的显示画面数据和音频数据等)以USB协议,通过USB连接线2发送给数据传输设备3,相应地对于数据传输设备3的处理器32,通过USB通信接口31接收到电子设备1发送的媒体数据。由于处理器32此时接收到的媒体数据是支持USB协议,无法通过Wi-Fi通信模块所支持的以太网协议进行传输,因此,处理器32需要通过S40,将媒体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使得支持USB协议的媒体数据转换为支持以太网协议的媒体数据。最终,处理器32将支持以太网协议的媒体数据发送到Wi-Fi通信模块33,由Wi-Fi通信模块33在S50中以以太网协议向交互平板4发送媒体数据,则交互平板4在接收到媒体数据后,可以在进行解码渲染等处理后,显示/播放媒体数据。
综上,在如图3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中,数据传输设备在电子设备和交互平板之间传输媒体数据时,由于与电子设备和交互平板分别连接的连接方式不同,使得数据传输设备在接收电子设备发送的数据、和向交互平板发送的数据所支持的通信协议不同,从而导致了数据传输设备在实现投屏功能时还需要对媒体数据所支持的协议格式进行转换,这个步骤既增加了数据传输设备对媒体数据传输时的时间、又增加了对媒体数据进行协议转换时出错的可能,进而降低了数据传输设备在传输媒体数据时的传输效率与传输质量。
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设备,通过数据传输设备中提供的支持相同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分别连接电子设备和交互平板,使得数据传输设备在电子设备和交互平板之间传输媒体数据时,可以由电子设备控制第一通信模块以第一通信协议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媒体数据后,使得第二通信模块可以直接以第一通信协议将媒体数据发送至交互平板,而在这个过程中数据传输设备并不需要对媒体数据进行协议转换等处理,从而减少了数据传输设备对媒体数据传输时的时间以及对媒体数据进行协议转换时出错的可能,进而提高了数据传输设备在传输媒体数据时的传输效率与传输质量。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3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场景中,并且数据传输设备中至少包括两个通信模块,记为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其中,数据传输设备3通过第一通信模块连接电子设备1、通过第二通信模连接交互平板4。同时,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之间支持相同的通信协议,记为第一通信协议,也就是说,电子设备能够以第一通信协议向第一通信模块发送数据,第二通信模块能够以第一通信协议向交互平板发送数据。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设备可以应用在如图1所示的场景中,作为数据传输设备3,通过连接线2与电子设备1连接,并可用于将电子设备1的媒体数据传输至交互平板4。
在如图4所示的示例中,第一通信模块可以是USB通信模块34,第二通信模块可以是Wi-Fi通信模块33。其中,USB通信模块34具体可以是USB网卡,所述USB网卡可以通过在数据传输设备3内设置的硬件实体模块实现,或者,USB网卡可以通过在数据传输设备3内处理器32中运行的软件程序实现,使得USB通信模块34能够通过USB接口实现以太网通信协议传输数据。则在数据传输设备3中,USB通信模块34还连接USB通信接口31,并依次通过USB通信接口31、连接线2连接电子设备1。USB通信模块34和Wi-Fi通信模块均支持相同的以太网通信协议,因此,电子设备1能够将以太网协议的媒体数据发送到USB通信模块34,Wi-Fi通信模块33也能够向交互平板4发送以太网协议的媒体数据。
更为具体地,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场景中,由电子设备1、交互平板4以及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设备3实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101、电子设备1与数据传输设备3中的USB通信模块34通过USB连接线2和USB通信接口31连接,并通过USB连接线和USB通信接口31建立电子设备1与USB通信模块34之间的通信连接关系,记为第一连接关系。
其中,在S101中,用户可以使用USB连接线2将电子设备1与数据传输设备3连接,具体可以将USB连接线2的一端与电子设备1内的USB通信接口连接,并将USB连接线2的另一端与数据传输设备3的USB通信接口31连接,随后,对于电子设备1,可以由电子设备1的处理器等处理模块通过USB枚举的方式,读取到电子设备1的USB通信接口与数据传输设备3的USB通信模块34连接,同时,由于数据传输设备3的USB通信接口31还连接USB通信模块34,电子设备1还可以在USB枚举时,读取到USB接口与USB通信模块34连接,进而后续可以使用USB通信模块34进行通信。则电子设备1还可以通过USB连接线2对USB通信模块34进行初始化等操作,使得电子设备1与USB通信模块34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关系,记为第一连接关系,通过该第一连接关系,电子设备可以使用该USB通信模块34进行通信。本实施例中对与建立第一连接关系的具体实现不做限定,可参照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连接USB网卡时,电子设备和USB网卡之间建立连接使得电子设备能够使用USB网卡的过程。
例如,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对于S101中的过程,可以理解为电子设备1连接USB通信模块34(USB网卡),并进一步使用该USB网卡的过程。则当电子设备1使用USB通信模块34进行通信时,二者之间的底层数据传输可以以USB协议进行,而在电子设备1通过USB连接线2连接数据传输设备3之后,电子设备1通过USB连接线2、USB通信接口31连接了USB通信模块34,此时,“相当于”给电子设备1安装了一个USB网卡,使得USB通信模块34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的一部分进行工作,并使得安装了该USB网卡后的电子设备1’可以通过USB网卡传输以太网协议的数据。即图中以虚线框出的电子设备1’,在该电子设备1’内,连接线2、USB通信接口31和USB通信模块34可以“视为”一个整体的通信模块11’,电子设备1’能够通过该通信模块11’以以太网协议传输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通过虚线来表示虚拟的电子设备1’和通信模块11’只是逻辑上的虚拟包含关系,在实体结构上USB通信接口31和USB通信模块34还是设置在数据传输设备3内。
S102、数据传输设备3中的Wi-Fi通信模块33与交互平板4建立连接关系,记为第三连接关系。
其中,Wi-Fi通信模块33具体可以与交互平板4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建立Wi-Fi连接关系,并S102之后继续保持所建立的Wi-Fi连接关系,本实施例中对于建立Wi-Fi连接关系的具体过程不做限定,可以由处理器32控制Wi-Fi通信模块33执行。
S103、通过桥接或者网络地址转换NAT的方式,建立USB通信模块34和Wi-Fi通信模块33之间的第二连接关系。
其中,由于USB通信模块34和Wi-Fi通信模块33均支持以太网协议,因此可以将USB通信模块34的网口和Wi-Fi通信模块33的网口之间,建立桥接或者NAT连接关系,使得USB通信模块34和Wi-Fi通信模块33之间通过所建立的连接关系传输以太网协议的数据。
例如,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经过S103,数据传输设备3内的USB通信模块34和Wi-Fi通信模块33之间建立了第二连接关系,该第二连接关系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实现,因此在图6中通过二者之间的虚线连接线标识第二连接关系。
S104、电子设备1通过控制USB通信模块34向交互平板4发送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简称:DHCP)请求。
其中,当电子设备1与USB通信模块34连接之后,电子设备1为了可以使用USB通信模块34进行以太网协议的通信,可以通过向交互平板4发送DHCP请求的方式,请求交互平板4为电子设备1分配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简称:IP地址)。在一种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可以具体通过连接线2和USB通信接口31控制USB通信模块34向交互平板4发送DHCP请求,或者控制USB通信模块34通过桥接的Wi-Fi通信模块33向交互平板4发送DHCP请求。
S105、交互平板4为电子设备1分配IP地址,并向电子设备1发送IP地址。
其中,交互平板4在接收到电子设备发送的DHCP请求后,为电子设备1分配IP地址,并将IP地址发送给电子设备1。则对于电子设备1,在接收到交互平板4发送的IP地址后,就可以执行后续S106-S108中通过以太网协议向交互平板4发送数据的流程。
S106、电子设备1具体通过与USB通信模块34之间的第一连接关系,通过控制USB通信模块34,将媒体数据以太网协议将媒体数据发送给Wi-Fi通信模块33。而在S106中,电子设备1可以将媒体数据通过USB连接线2发送给USB通信模块34,对应地,USB通信模块34接收电子设备1发送的媒体数据,此时,电子设备1相当于使用USB通信模块34作为USB网卡作为输出媒体数据的接口,在电子设备1和USB通信模块34之间的底层协议仍然采用USB协议,使得电子设备1通过USB连接线2以USB协议,将媒体数据发送到USB通信模块34,并控制USB通信模块以以太网协议将媒体数据发送给Wi-Fi通信模块33。
S107、USB通信模块34,具体通过与Wi-Fi通信模块33之间的第二连接关系,在电子设备1的控制下通过以太网协议,直接将其S106中接收到的媒体数据转发给Wi-Fi通信模块33,在S107中,应用层面上USB通信模块34相当于作为电子设备1的网卡,直接将电子设备1的媒体数据以太网协议将媒体数据发送给Wi-Fi通信模块33,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对所传输的媒体数据的协议格式进行修改。对应地,Wi-Fi通信模块33通过以太网协议接收USB通信模块34发送的媒体数据。
S108、Wi-Fi通信模块33通过与交互平板4之间的第三连接关系,继续通过以太网协议,向交互平板4直接转发发送媒体数据。在S108中,Wi-Fi通信模块33也没有对所传输的媒体数据的协议格式进行修改,相当于Wi-Fi通信模块33在USB通信模块34和交互平板4之间起到了中继的作用。则对于交互屏4在接收到媒体数据后,可以直接对媒体数据进行解码渲染等处理并进行显示/播放。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通过数据传输设备中提供均支持以太网协议的USB通信模块和Wi-Fi通信模块,并在USB通信模块连接电子设备后,使得电子设备能够使用USB通信模块以以太网协议将媒体数据传输到Wi-Fi通信模块,再由Wi-Fi通信模块以以太网协议将媒体数据发送到交互平板进行投屏显示,由于电子设备能够直接控制USB通信模块发出以太网协议的媒体数据,因此数据传输设备在对每一次所传输的媒体数据的整个过程中,都不需要对媒体数据进行如图2-图3所示实施例中USB协议到以太网协议的转换,从而与图2-图3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减少了数据传输设备对媒体数据传输时的时间,降低了数据传输设备在每一次传输媒体数据时的时延,进而提高了数据传输设备在传输媒体数据时的传输效率;同时,由于数据传输设备省去了协议转换的步骤,也能够减少了对媒体数据进行协议转换时出错的可能,进而提高了数据传输设备对传输媒体数据的传输质量;此外,本实施例中提供在数据传输设备中加入USB通信模块的架构简单、易于实现,可以灵活地通过硬件或者软件形式实现,经过一次配置之后,可以在后续每一次传输媒体数据时使用。
此外,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使用数据传输设备3中USB通信模块34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当电子设备1内设置有USB网卡时,数据传输设备3中也可以不设置USB通信模块34,而是使用电子设备1内的USB网卡直接作为本实施例中的USB通信模块34,与数据传输设备3内的Wi-Fi通信模块通过桥接/NAT的方式建立第二连接关系后,直接由电子设备1控USB通信模块通过第二连接关系和第三连接关系,以以太网协议向交互平板传输媒体数据,其具体实现与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在前述实施例中,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了介绍,而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功能,作为执行主体的电子设备以及数据传输设备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例如,如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一通信模块可用于获取来自电子设备的媒体数据,并以第一通信协议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媒体数据,第二通信模块可用于接收媒体数据,并以第一通信协议向交互平板发送媒体数据等。具体可参照图5所示的实施例,不再赘述。
又例如,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电子设备执行的数据传输方法,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通信接口和处理模块。通信接口可以是USB通信接口,可用于通过USB连接线与数据传输设备的第一通信模块连接;处理模块可以是CPU等处理器,则当电子设备的通信接口通过USB连接线与数据传输设备的第一通信模块连接,处理模块可用于确定通信接口与数据传输设备的第一通信模块连接,并通过通信接口控制第一通信模块以第一通信协议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媒体数据,以使第二通信模块以第一通信协议向交互平板发送媒体数据。具体可参照图5所示的实施例,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确定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为由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本申请前述实施例中任一由电子设备执行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指令。
本申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为由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本申请前述实施例中任一由数据传输设备执行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指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使得服务器执行如本申请前述实施例中任一由电子设备执行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指令;或者,计算机程序使得服务器执行如本申请前述实施例中任一由数据传输设备执行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运行指令的芯片,所述芯片用于执行如本申请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由电子设备所执行的方法;或者,所述芯片用于执行如本申请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由数据传输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所述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所述存储介质读取所述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如本申请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由电子设备所执行的数据传输方法;或者,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如本申请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由数据传输设备所执行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传输设备,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均以第一通信协议传输数据;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获取来自电子设备的媒体数据;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以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发送所述媒体数据;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接收所述媒体数据,并以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向交互平板发送所述媒体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包括:USB网卡,其中,所述USB网卡通过USB连接线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获取来自电子设备的媒体数据,包括:
所述USB网卡通过所述USB连接线接收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媒体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包括:以太网通信协议;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之间建立桥接或者网络地址转换NAT的通信连接关系。
4.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用于向数据传输设备发送媒体数据,使得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将所述媒体数据传输至交互平板,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均以第一通信协议传输数据;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数据传输设备的第一通信模块连接;
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以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发送所述媒体数据,以使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以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向所述交互平板发送所述媒体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包括:USB网卡,其中,所述电子设备通过USB连接线与所述USB网卡连接;
所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数据传输设备的第一通信模块连接,包括:
通过USB枚举方式,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通过USB连接线与所述数据传输设备的USB网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以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发送所述媒体数据,包括:
通过所述USB连接线,向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发送所述媒体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以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发送所述媒体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包括:以太网通信协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数据传输设备的第一通信模块连接之后,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向所述交互平板发送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接收所述交互平板为所述电子设备分配的IP地址,其中,所述IP地址用于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以所述以太网通信协议传输数据。
9.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获取来自电子设备的媒体数据,并以第一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发送所述媒体数据;
第二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媒体数据,并以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向交互平板发送所述媒体数据。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接口,用于与数据传输设备的第一通信模块通信;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通信接口与所述数据传输设备的第一通信模块连接,并通过所述通信接口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以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媒体数据,以使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以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向交互平板发送所述媒体数据。
11.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设备和数据传输设备;
其中,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均以第一通信协议传输数据;
所述电子设备用于,连接所述数据传输设备的第一通信模块,并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以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发送媒体数据;
所述数据传输设备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以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向交互平板发送所述媒体数据。
CN202110449956.XA 2021-04-25 2021-04-25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设备 Pending CN1153340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9956.XA CN115334060A (zh) 2021-04-25 2021-04-25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设备
KR1020227035694A KR20220154205A (ko) 2021-04-25 2022-03-30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데이터 전송 장치
EP22794475.8A EP4141644A4 (en) 2021-04-25 2022-03-30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PCT/CN2022/083948 WO2022228002A1 (zh) 2021-04-25 2022-03-30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设备
AU2022267510A AU2022267510A1 (en) 2021-04-25 2022-03-30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JP2022567492A JP2023526910A (ja) 2021-04-25 2022-03-30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データ伝送デバイス
US17/977,142 US20230051697A1 (en) 2021-04-25 2022-10-31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9956.XA CN115334060A (zh) 2021-04-25 2021-04-25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4060A true CN115334060A (zh) 2022-11-11

Family

ID=83846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9956.XA Pending CN115334060A (zh) 2021-04-25 2021-04-25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51697A1 (zh)
EP (1) EP4141644A4 (zh)
JP (1) JP2023526910A (zh)
KR (1) KR20220154205A (zh)
CN (1) CN115334060A (zh)
AU (1) AU2022267510A1 (zh)
WO (1) WO2022228002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19909A1 (en) * 2008-06-19 2009-12-24 Aten International Co., Ltd. Data Transfer Systems, Switche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the Same
US20150312275A1 (en) * 2014-04-29 2015-10-29 Dell Products L.P. Single-step custom configuration of a cloud client device
CN107113617A (zh) * 2014-12-30 2017-08-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以太网为连接的住宅建筑提供LTE语音、互联网和eMBMS服务的机制
CN107454058A (zh) * 2017-06-29 2017-12-08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1641431A (zh) * 2019-11-08 2020-09-08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设备
US20200301647A1 (en) * 2019-03-20 2020-09-24 Ricoh Company,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20200357359A1 (en) * 2018-03-19 2020-11-12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N112042183A (zh) * 2018-03-19 2020-12-0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系统、工具和外围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8636B (zh) * 2012-10-29 2018-10-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全双工差分对的usb接口上的以太网
US10691398B2 (en) * 2014-09-30 2020-06-23 Accenture Global Services Limited Connected classroom
JP2020197865A (ja) * 2019-05-31 2020-1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597473A (zh) * 2019-07-30 2019-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方法与电子设备
CN111182342A (zh) * 2019-12-24 2020-05-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dlna的媒体数据播放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787377B (zh) * 2020-08-19 2022-06-28 青岛海信传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投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19909A1 (en) * 2008-06-19 2009-12-24 Aten International Co., Ltd. Data Transfer Systems, Switche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the Same
US20150312275A1 (en) * 2014-04-29 2015-10-29 Dell Products L.P. Single-step custom configuration of a cloud client device
CN107113617A (zh) * 2014-12-30 2017-08-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以太网为连接的住宅建筑提供LTE语音、互联网和eMBMS服务的机制
CN107454058A (zh) * 2017-06-29 2017-12-08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US20200357359A1 (en) * 2018-03-19 2020-11-12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N112042183A (zh) * 2018-03-19 2020-12-0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系统、工具和外围设备
US20200301647A1 (en) * 2019-03-20 2020-09-24 Ricoh Company,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CN111641431A (zh) * 2019-11-08 2020-09-08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41644A4 (en) 2023-11-15
AU2022267510A1 (en) 2023-11-23
KR20220154205A (ko) 2022-11-21
WO2022228002A1 (zh) 2022-11-03
JP2023526910A (ja) 2023-06-26
EP4141644A1 (en) 2023-03-01
US20230051697A1 (en) 2023-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5576B (zh) 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0949158B2 (en) Screenshot method and apparatus
TWI703497B (zh) 應用程式的處理方法和裝置
WO2020221190A1 (zh) 小程序状态同步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235081B (zh) 多屏互动方法及装置
US11528156B2 (en) Secondary-stream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isplay method for use in conference, conference system, and peripheral device
US8713336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display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952975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cognizing external devi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214932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a for inter-mini program platform communication
WO2019134306A1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55304B (zh) 远程数据的同步方法、装置、服务器、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238404A1 (zh) 数据卡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110179462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and integrated circuit
WO2021088671A1 (zh) 一种端能力的调用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3103599A1 (zh) 投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116571B (zh) 行动装置桥接平台
CN113282548A (zh) 文件保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533406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设备
CN109819277B (zh) 一种4k视频播放方法及装置
CN112748893A (zh) 无线投屏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13243467A (ja) 中継装置選択装置、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中継装置選択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CN112261096B (zh) 物联网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物联网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65683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JP2019536173A (ja)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のリソース使用量の削減
WO2019127475A1 (zh) 虚拟sim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