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2548A - 文件保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文件保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2548A
CN113282548A CN202110553052.1A CN202110553052A CN113282548A CN 113282548 A CN113282548 A CN 113282548A CN 202110553052 A CN202110553052 A CN 202110553052A CN 113282548 A CN113282548 A CN 113282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e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onic equipment
opening
display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530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飘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5305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25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2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254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0708 priority patent/WO2022242281A1/zh
Priority to US18/512,882 priority patent/US20240086360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1File system administration, e.g. details of archiving or snapshots
    • G06F16/113Details of arch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6File or folder operations, e.g. details of user interfa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fil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1File system administration, e.g. details of archiving or snapshots
    • G06F16/119Details of migration of fil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6File or folder operations, e.g. details of user interfa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file systems
    • G06F16/168Details of user interfa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file systems, e.g. browsing and visualisation, 2d or 3d GU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10Text processing
    • G06F40/166Editing, e.g. inserting or dele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文件保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当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响应于文件打开操作,在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其中,第一文件为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对应的文件,响应于文件编辑操作,在第一电子设备对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第二文件,将第二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以指示第二电子设备将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第一文件。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第一电子设备编辑后的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先保存到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从而实现第一电子设备任意目录下的文件跨端编辑保存回第二电子设备,提升文件跨端保存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文件保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文件保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功能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之一。目前,智能手机在进行文档编辑、图文编辑、音视频编辑等时都需要使用智能手机的软件,但是,由于智能手机的性能和硬件限制,导致文档编辑、图文编辑、音视频编辑等都十分不方便,造成用户的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文件保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文件保存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响应于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其中,所述第一文件为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对应的文件;响应于文件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第二文件;将所述第二文件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文件保存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文件,其中,所述第二文件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文件编辑操作对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所述第一文件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响应于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所述第一文件为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对应的文件;将所述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将保存在公共目录的所述第二文件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文件保存装置,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文件显示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响应于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其中,所述第一文件为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对应的文件;第二文件获得模块,用于响应于文件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第二文件;第二文件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文件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文件保存装置,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第二文件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文件,其中,所述第二文件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文件编辑操作对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所述第一文件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响应于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所述第一文件为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对应的文件;第二文件保存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第二文件替换模块,用于将保存在公共目录的所述第二文件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耦接到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在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然后对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第二文件,将第二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以在第二电子设备将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第一文件,以通过将第一电子设备编辑后的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先保存到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的方式,避免文件读写权限无法获取的问题,实现第一电子设备任意目录下的文件跨端编辑保存回第二电子设备,提升文件跨端保存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了示出了可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时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种界面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三种界面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第四种界面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又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五种界面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又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又又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五种界面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交互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第六种界面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本申请又又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交互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子设备的界面示意图;
图21示出了本申请又又又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23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2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用于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文件保存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2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保存或者携带实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文件保存方法的程序代码的存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目前,智能手机在进行word、excel等文档编辑、图文编辑、音视频编辑等时都需要使用智能手机的软件,但手机智能手机自身的性能和硬件的限制,导致文档编辑、图文编辑、音视频编辑等都十分不方便,造成用户的体验不佳。而如果想要将智能手机中的文件在电脑打开并处理,则需要先将手机中的文件传输到电脑。其中,当智能手机和电脑没有联网时,则需要先通过数据线连接智能手机和电脑,然后将智能手机中的文件拷贝到电脑,在电脑编辑完成后再拷贝回智能手机。其中,当智能手机和电脑联网时,则可以将智能手机的文件上传至中转平台,再由电脑从中转平台下载文件进行编辑,在编辑完成后再上传至中转平台,智能手机再从中转平台下载编辑后的文件。因此,这种文件在智能手机和电脑之间进行跨端传输的方式十分不方便,造成用户的体验不佳。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并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通过将第一电子设备编辑后的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先保存到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的方式,避免文件读写权限无法获取的问题,实现第一电子设备任意目录下的文件跨端编辑保存回第二电子设备,提升文件跨端保存的成功率。其中,具体的文件保存方法在后续的实施例中进行详细的说明。
下面将针对可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应用环境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可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场景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100以及第二电子设备200。第一电子设备100可以为如图1中所示的电脑,当然,第一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为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例如,智能电视、平板电脑等,在此不做限定。第二电子设备200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设备。在该应用场景中,第二电子设备200可以作为显示界面提供设备,将显示界面投屏到第一电子设备100进行显示。当然,第二电子设备200还可以将音频内容传输至第一电子设备100进行播放,将文件传输至第一电子设备100打开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100与第二电子设备200可以进行通信,以完成数据交互。例如,第一电子设备100与第二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蓝牙、Zigbee、WebRTC、WiFi直连等通信方式,建立端到端的网络连接(即P2P网络连接),并通过建立的网络连接进行通信。可选地,第一电子设备100和第二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无线投屏协议建立连接,并通过WLAN传输数据。当然,第一电子设备100与第二电子设备200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不做限定。
在一些场景中,第一电子设备100可以为大屏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智能电脑等),用户可以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小屏设备上的显示界面投屏至大屏设备进行显示,从而提升用户查看显示界面时的体验。另外,第一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对第二电子设备200投屏的显示界面进行操作,以对第二电子设备200投屏的显示界面进行处理,例如,第一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对第二电子设备200投屏的显示界面中的文件打开,以对所打开的文件进行编辑及保存处理。
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时序图。该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文件保存系统,下面将针对图2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所述文件保存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响应于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其中,所述第一文件为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对应的文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跨屏互联软件进行WiFi直连,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后,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投屏数据,该投屏数据包括实时视频流,即,该投屏数据包括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当其显示界面为桌面时,则投屏数据为第二电子设备的桌面,当其显示界面为应用页面时,则投屏数据为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页面,当然,当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发生变化时,则投屏数据可以对应发生变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投屏数据,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的屏幕上生成协同窗口,该协同窗口用于显示第二电子设备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投屏界面,即,该协同窗口用于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
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界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A上投屏显示有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B。其中,该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B可以投屏显示于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A上的固定位置(不可移动),可以投屏显示于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A上的动态位置(可移动)。
作为一种方式,第一电子设备在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操作第二电子设备以对显示界面进行处理,例如,用户可以操作第二电子设备控制显示界面变化(如退出应用页面进入桌面)、可以操作第二电子设备打开显示界面中的某个文件、也可以操作第二电子设备关闭显示界面中的某个文件等,在此不做限定,此时,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的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同步更新。
作为又一种方式,第一电子设备在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操作第一电子设备以对显示界面进行处理,例如,用户可以操作第一电子设备控制显示界面变化(如退出应用页面进入桌面)、可以操作第一电子设备打开显示界面中的某个文件、也可以操作第一电子设备关闭显示界面中的某个文件等,在此不做限定。
当然,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在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投屏显示的过程中,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也可以发生变化,例如,也可以从桌面切换为应用页面,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可以为文件管理界面,则该显示界面中显示有文件对应的文件路径。其中,该显示界面中显示的文件路径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该显示界面中显示的文件路径为一个时,则该显示界面中显示的文件路径为第一文件对应的文件路径,当该显示界面中显示的文件路径为多个时,则该显示界面中显示的多个文件路径包括第一文件对应的文件路径和其他文件对应的文件路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在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的过程中,可以对针对显示界面操作进行检测,当检测到针对显示界面的文件打开操作时,则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其中,在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是指利用第一电子设备本地的软件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例如,当第一文件为word文件时,则可以利用第一电子设备本地的word查看软件打开并显示该第一文件,当第一文件为excel文件时,则可以利用第一电子设备本地的word查看软件打开并显示该第一文件。
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种界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A上投屏显示有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B,当检测到针对显示界面的文件打开操作时,则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C。
作为一种方式,当第一电子设备为台式电脑时,则文件打开操作可以由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外设触发,例如,可以由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鼠标触发。具体地,当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若检测到鼠标点击显示界面中第一文件对应的文件路径,则可以响应该点击操作,在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
作为又一种方式,当第一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时,则文件打开操作可以由用户直接触发,例如,可以由用户手指点击触发。具体地,当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若检测到用户点击显示界面中第一文件对应的文件路径,则可以响应该点击操作,在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
步骤S120:响应于文件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第二文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在显示第一文件的过程中,可以对针对该第一文件的操作进行检测,当检测到针对该第一文件的文件编辑操作时,则可以响应于该文件编辑操作,在第一电子设备对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第二文件。其中,对第一文件进行编辑可以包括对第一文件进行内容删减、对第一文件进行内容添加、对第一文件进行内容修改等,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130:将所述第二文件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在获得第二文件后,可以将第二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例如,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通过WLAN将第二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作为一种方式,第一电子设备在获得第二文件后,可以直接将第二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作为又一种方式,第一电子设备在获得第二文件达到预设时长后,可以将第二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作为再一种方式,第一电子设备在获得第二文件后,可以响应于文件保存操作,将第二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三种界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A上投屏显示有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B,第一电子设备在将第二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过程中,还可以显示发送进度条D,以展示第二文件的发送进度。
步骤S140: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文件后,可以先将第二文件保存在其公共目录,在保存完成后再从公共目录将第二文件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第一文件。其中,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私有目录和公共目录,私有目录的访问需要权要,公共目录的访问不需要权限,因此,第二电子设备通过先将第二文件保存到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的方式,可以避免文件读写权要无法获取的问题,实现可以将任意目录下的文件跨端保存回第二电子设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互联中控Synergy和文件管理器FileManager,则第一电子设备在获得第二文件后,可以将第二文件通过智能互联框架ICDF定义的服务传递给Synergy,Synergy将第二文件保存在公共目录下,然后Synergy通知FileManager执行文件迁移,则FileManager可以将保存在公共目录下的第二文件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第一文件。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通过将第一电子设备编辑后的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先保存到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的方式,避免文件读写权限无法获取的问题,实现第一电子设备任意目录下的文件跨端编辑保存回第二电子设备,提升文件跨端保存的成功率。
请参阅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下面将针对图6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所述文件保存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响应于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其中,所述第一文件为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对应的文件。
步骤S220:响应于文件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第二文件。
步骤S230:将所述第二文件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
其中,步骤S210-步骤S23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0-步骤S140,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通过将第一电子设备编辑后的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先保存到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的方式,避免文件读写权限无法获取的问题,实现第一电子设备任意目录下的文件跨端编辑保存回第二电子设备,提升文件跨端保存的成功率。
请参阅图7,图7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下面将针对图7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所述文件保存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0: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响应于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其中,所述第一文件为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对应的文件。
步骤S320:响应于文件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第二文件。
其中,步骤S310-步骤S32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0-步骤S12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30:响应于文件保存操作,将所述第二文件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在获得第二文件后,可以对针对该第二文件的操作进行检测,当检测到针对该第二文件的文件保存操作时,则可以响应于该文件保存操作,将第二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其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响应于文件保存操作,将第二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且不在本地保存第二文件,以减少对第一电子设备的存储空间的占用。
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相较于图6所示的文件保存方法,本实施例还在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文件保存操作时,再将第二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可以避免文件的误传以及误保存。
请参阅图8,图8示出了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下面将针对图8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所述文件保存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0: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响应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的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所述第一文件,其中,所述第一文件为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对应的文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在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的过程中,可以对针对显示界面的操作进行检测,当检测到针对显示界面的文件打开操作时,可以判断文件打开操作是由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还是由第二电子设备检测到,其中,当确定文件打开操作是由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时,表征文件打开操作是在第一电子设备触发,则可以响应于该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的文件打开操作,在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从而通过检测文件打开操作的触发侧的方式,确定文件的打开侧,可以有效提升文件打开并显示的效率和合理性。
步骤S420:响应于文件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第二文件。
步骤S430:将所述第二文件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
其中,步骤S420-步骤S43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20-步骤S140,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相较于图6所示的文件保存方法,本实施例还在由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文件打开操作时,在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从而通过检测文件打开操作的触发侧的方式,确定文件的打开侧,避免了用户手动选择打开侧,可以有效提升文件打开并显示的效率和合理性。
请参阅图9,图9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下面将针对图9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所述文件保存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0: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响应于所述文件打开操作,获取所述第一文件的文件格式,其中,所述第一文件为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对应的文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在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的过程中,可以对针对显示界面操作进行检测,当检测到针对显示界面的文件打开操作时,可以获取第一文件的文件格式。作为一种方式,当检测到针对显示界面的文件打开操作时,可以获取第一文件的后缀,基于第一文件的后缀,获取第一文件的文件格式。
步骤S520:当所述文件格式满足预设文件格式时,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所述第一文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预先设置并存储有预设文件格式,该预设文件格式用于作为第一文件的文件格式的判断依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文件的文件格式后,可以将第一文件的文件格式与预设文件格式进行比较,以判断第一文件的文件格式是否满足预设文件格式,获得判断结果。其中,当判断结果表征第一文件的文件格式满足预设文件格式时,可以认为该第一文件不是病毒文件,则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当判断结果表征第一文件的文件格式不满足预设文件格式时,可以认为该第一文件是疑似病毒文件,则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不打开该第一文件。
作为一种方式,该预设文件格式可以包括图片对应的格式、视频对应的格式、音频对应的格式、压缩包对应的格式、文档对应的格式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检测到针对显示界面的文件打开操作时,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显示预设文件格式,并供用户从预设文件格式中选择其中一个格式打开第一文件,若第一文件的文件格式不满足预设文件格式时,则无法打开第一文件。
请参阅图10,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第四种界面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A上投屏显示有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B,当检测到针对显示界面的文件打开操作时,则可以在显示界面内弹出显示预设文件格式(如音频、视频、图片、文档)以供用户选择,另外,还可以显示取消按钮,则在显示界面中取消显示预设文件格式。
步骤S530:响应于文件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第二文件。
步骤S540:将所述第二文件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
其中,步骤S530-步骤S54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20-步骤S140,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相较于图6所示的文件保存方法,本实施例还在第一文件的文件格式满足预设文件格式时,才执行在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可以提升第一电子设备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11,图11示出了本申请又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下面将针对图11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所述文件保存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0: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响应于所述文件打开操作,获取所述第一文件的加载时长,其中,所述第一文件为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对应的文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在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的过程中,可以对针对显示界面操作进行检测,当检测到针对显示界面的文件打开操作时,可以获取第一文件的加载时长。
作为一种方式,当检测到针对显示界面的文件打开操作时,可以获取第一文件的文件大小,根据第一文件的文件大小,确定第一文件的加载时长。
作为又一种方式,当检测到针对显示界面的打开操作时,可以获取第一文件的文件大小以及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性能,根据第一文件的文件大小和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性能,确定第一文件的加载时长。
作为再一种方式,当检测到针对显示界面的打开操作时,可以获取第一文件的文件大小、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性能以及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器负载率,根据第一文件的文件大小、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性能以及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器负载率,确定第一文件的加载时长。
步骤S620:当所述加载时长大于预设加载时长时,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显示加载进度条,并在所述第一文件加载完成时打开并显示所述第一文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预先设置并存储有预设加载时长,该预设加载时长用于作为第一文件的加载时长的判断依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文件的加载时长后,可以将第一文件的加载时长与预设加载时长进行比较,以判断第一文件的加载时长是否大于预设加载时长,获得判断结果。其中,当判断结果表征第一文件的加载时长大于预设加载时长时,表征该第一文件的加载需要等待,则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加载进度条,并在第一文件加载完成时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当判断结果表征第一文件的加载时长不大于预设加载时长时,表征该第一文件的加载不需要等待,则可以不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加载进度条,直接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
作为一种方式,该预设加载时长可以包括1s、2s等,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12,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五种界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A上投屏显示有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B,当第一文件的加载时长大于预设加载时长时,则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加载进度条E。
步骤S630:响应于文件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第二文件。
步骤S640:将所述第二文件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
其中,步骤S630-步骤S64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20-步骤S140,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又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相较于图6所示的文件保存方法,本实施例还在第一文件的加载时长大于预设加载时长时,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加载进度条,以避免用户等待文件加载过程中的不确定感,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13,图13示出了本申请又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下面将针对图13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所述文件保存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10: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响应于所述文件打开操作,发送文件打开事件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文件打开事件携带有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文件为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对应的文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互联中控Synergy、用户返控通道UICB、文件管理器FileManager,第二电子设备将显示界面投屏显示于第一电子设备后,当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文件打开操作时,则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发送携带有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的文件打开事件至第二电子设备。其中,该标识信息可以包括物理地址、身份信息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文件打开操作时,可以响应于文件打开操作,生成文件打开事件,然后将文件打开事件注入第二电子设备的系统,并将文件打开事件转化为第二电子设备的文件打开事件。
步骤S720: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基于所述文件打开事件返回的文件打开指令和所述第一文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文件打开事件后,可以基于该文件打开事件生成文件打开指令和第一文件,并将文件打开指令和第一文件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相应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该文件打开事件和第一文件。
作为一种方式,第二电子设备的FileManager在接收到文件打开事件时,可以将第一文件分享给Synergy,Synergy通过智能互联框架ICDF将第一文件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同时,Synergy还可以将文件打开指令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相应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接收该文件打开事件和第一文件。
作为又一种方式,第二电子设备的FileManager在接收到文件打开事件时,可以判断该文件打开事件是否由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若是由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则可以将第一文件分享给Synergy,Synergy通过智能互联框架ICDF将第一文件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同时,Synergy还可以将文件打开指令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相应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接收该文件打开事件和第一文件。
作为在一种方式,第二电子设备的FileManager在接收到文件打开事件时,可以判断该文件打开事件指示的第一文件的文件格式是否满足预设文件格式,若判断到第一文件的文件格式满足预设文件格式时,则可以将第一文件分享给Synergy,Synergy通过智能互联框架ICDF将第一文件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同时,Synergy还可以将文件打开指令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相应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接收该文件打开事件和第一文件。
步骤S730:响应于所述文件打开指令,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所述第一文件。
步骤S740:响应于文件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第二文件。
步骤S750:将所述第二文件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
其中,步骤S730-步骤S75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0-步骤S140,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又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相较于图6所示的文件保存方法,本实施例还在检测到文件打开操作时,发送文件打开事件至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基于文件打开事件返回的文件打开指令和第一文件,从而提升文件的跨端获取和打开显示。
请参阅图14,图14示出了本申请又又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下面将针对图14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所述文件保存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10: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响应于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其中,所述第一文件为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对应的文件。
步骤S820:响应于文件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第二文件。
步骤S830:将所述第二文件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
其中,步骤S810-步骤S83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0-步骤S14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840:当所述第二文件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保存失败或所述第二文件发生异常时,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备份所述第二文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在将第二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后,可以对第二文件的状态进行监测。作为一种方式,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保持连接,第一电子设备在将第二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后,可以监测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消息,其中,当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第一消息时,可以认为第二文件成功保存至第二电子设备;当第二电子返回第二消息时,可以认为第二文件保存失败;当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第三消息时,可以认为该第二文件成功保存至第二电子设备但发生异常(如发生打开异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二文件在第二电子设备保存失败,或者第二文件在第二电子设备保存成功但发生异常时,则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备份第二文件,以避免第二文件的丢失。
步骤S850: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目标控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电子设备备份第二文件后,则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目标控件,其中,该目标控件可以用于提示第二文件已在第一电子设备备份。例如,在第一电子设备备份第二文件后,则可以弹出显示目标控件。
请参阅图15,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五种界面示意图。如图15所示,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A上投屏显示有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B,当第二文件在第二电子设备保存失败,或者第二文件在第二电子设备保存成功但发生异常时,则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目标控件F。
步骤S860:当检测到作用于所述目标控件的触控操作时,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跳转至所述第二文件所备份的文件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在显示目标控件的过程中,可以对针对该目标控件的触控操作进行检测,其中,当检测到作用于该目标控件的触控操作时,则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跳转至第二文件所备份的文件夹,即,该目标控件可以理解为进入第二文件所备份的文件夹的入口,当检测到作用于该入口的触控操作时,则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该第二文件所备份的文件夹,以满足用户可以快速定位所备份的第二文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在显示目标控件的过程中,若显示时长达到指定时长时始终没有检测到作用于目标控件的触控操作,则可以删除该目标控件。另外,在删除该目标控件前的预设时间段内,还可以输出提示音以提示用户。
请参阅图16和图17,图1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交互示意图,图1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第六种界面示意图。如图16所示,第一电子设备在显示目标控件F的过程中,当检测到作用于目标控件F的触控操作时,则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跳转至第二文件所备份的文件夹G(图17)。
本申请又又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相较于图6所示的文件保存方法,本实施例还在第二文件在第二电子设备保存失败或第二文件发生异常时,在第一电子设备备份第二文件以避免第二文件的丢失,另外,显示定位第二文件保存位置的目标控件,以提高用户查找第二文件的效率。
请参阅图18,图18示出了本申请又又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下面将针对图18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所述文件保存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910: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文件,其中,所述第二文件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文件编辑操作对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所述第一文件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响应于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所述第一文件为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对应的文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在显示至少包括第一文件对应的文件路径的显示界面的过程中,可以对针对显示界面的操作进行检测,当检测到针对显示界面的文件打开操作时,可以判断文件打开操作是由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还是由第二电子设备检测到,其中,当确定文件打开操作是由第二电子设备检测到时,表征文件打开操作是在第二电子设备触发,则可以响应于该第二电子设备检测到的文件打开操作,在第二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从而通过检测文件打开操作的触发侧的方式,确定文件的打开侧,可以有效提升文件打开并显示的效率和合理性。
请参阅图19和图20,图1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交互示意图,图2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子设备的界面示意图。如图19所示,第二电子设备显示有显示界面B,当第二电子设备检测到针对该显示界面的文件打开操作时,则可以在第二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二文件C(图20)。
步骤S920:将所述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
步骤S930:将保存在公共目录的所述第二文件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
其中,步骤S910-步骤S93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0-步骤S140,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又又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通过将第一电子设备编辑后的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先保存到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的方式,避免文件读写权限无法获取的问题,实现第一电子设备任意目录下的文件跨端编辑保存回第二电子设备,提升文件跨端保存的成功率。
请参阅图21,图21示出了本申请又又又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下面将针对图21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所述文件保存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0: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文件,其中,所述第二文件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文件编辑操作对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所述第一文件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响应于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所述第一文件为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对应的文件。
步骤S1020:将所述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
其中,步骤S1010-步骤S102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0-步骤S14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1030: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文件对应的文件大小,作为第一大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发送第二文件给第二电子设备,还可以发送第二文件对应的文件大小给第二电子设备,相应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文件对应的文件大小,作为第一大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发送第二文件给第二电子设备,还可以发送第二文件对应的文件大小和文件保存指令给第二电子设备,相应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文件保存指令和第二文件对应的文件大小,作为第一大小。
步骤S1040:获取保存至所述公共目录的第二文件的文件大小,作为第二大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在将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后,可以获取保存至公共目录的文件大小,作为第二大小。作为一种方式,第二电子设备在将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后,可以获取保存至公共目录的第二文件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基于该存储空间确定保存至公共目录的第二文件的文件大小,作为第二大小。
步骤S1050:当所述第一大小与所述第二大小一致时,将保存在公共目录的所述第二文件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在获取第一大小和第二大小后,可以将第一大小和第二大小进行比较,以判断第一大小和第二大小进行比较,以判断第一大小和第二大小是否一致,其中,当第一大小和第二大小一致时,表征该第二文件在公共目录保存正常,则可以将保存在公共目录的第二文件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第一文件,当第一大小和第二大小不一致时,表征该第二文件在公共目录保存异常,则可以请求第一电子设备重新发送第二文件。
本申请又又又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相较于图18所示的文件保存方法,在保存至第二电子设备的公共目录的第二文件的文件大小和第一电子设备发发送的第二文件的文件大小一致,即确定文件保存未丢失时,再将保存至公共目录的第二文件迁移至原目录,以确定文件跨端保存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22,图2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装置的模块框图。该文件保存装置300应用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下面将针对图22所示的框图进行阐述,所述文件保存装置300包括:第一文件显示模块310、第二文件获得模块320以及第二文件发送模块330,其中:
第一文件显示模块310,用于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响应于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其中,所述第一文件为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对应的文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文件显示模块310包括:第一第一文件显示子模块,其中
第一第一文件显示子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的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所述第一文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文件显示模块310包括:文件格式获取子模块和第二第一文件显示子模块,其中:
文件格式获取子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文件打开操作,获取所述第一文件的文件格式。
第二第一文件显示子模块,用于当所述文件格式满足预设文件格式时,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所述第一文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文件显示模块310包括:加载时长获取子模块和第三第一文件显示子模块,其中:
加载时长获取子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文件打开操作,获取所述第一文件的加载时长。
第三第一文件显示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加载时长大于预设加载时长时,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显示加载进度条,并在所述第一文件加载完成时打开并显示所述第一文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文件显示模块310包括:文件打开事件发送子模块、文件打开指令接收子模块以及第四第一文件显示子模块,其中:
文件打开事件发送子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文件打开操作,发送文件打开事件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文件打开事件携带有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文件打开事件发送子模块包括:文件打开事件生成单元和文件打开事件发送单元,其中:
文件打开事件生成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文件打开操作,生成文件打开事件。
文件打开事件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文件打开事件注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系统,并将所述文件打开事件转化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文件打开事件。
文件打开指令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基于所述文件打开事件返回的文件打开指令和所述第一文件。
第四第一文件显示子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文件打开指令,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所述第一文件。
第二文件获得模块320,用于响应于文件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第二文件。
第二文件发送模块330,用于将所述第二文件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文件发送模块330包括:第二文件发送子模块,其中:
第二文件发送子模块,用于响应于文件保存操作,将所述第二文件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文件保存装置300还包括:第二文件备份模块,其中:
第二文件备份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文件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保存失败或所述第二文件发生异常时,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备份所述第二文件。
进一步地,所述文件保存装置300还包括:目标控件显示模块和文件夹跳转模块,其中:
目标控件显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目标控件。
文件夹跳转模块,用于当检测到作用于所述目标控件的触控操作时,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跳转至所述第二文件所备份的文件夹。
请参阅图23,图23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装置的模块框图。该文件保存装置400应用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下面将针对图23所示的框图进行阐述,所述文件保存装置400包括:第二文件接收模块410、第二文件保存模块420以及第二文件替换模块430,其中:
第二文件接收模块410,用于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文件,其中,所述第二文件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文件编辑操作对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所述第一文件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响应于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所述第一文件为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对应的文件。
第二文件保存模块420,用于将所述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
第二文件替换模块430,用于将保存在公共目录的所述第二文件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文件替换模块430包括:第二大小获取子模块和第二文件替换子模块,其中:
第二大小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保存至所述公共目录的第二文件的文件大小,作为第二大小。
第二文件替换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大小与所述第二大小一致时,将保存在公共目录的所述第二文件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
进一步地,所述文件保存装置400还包括:
第一大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文件对应的文件大小,作为第一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文件保存装置400还包括:显示界面显示模块和文件打开模块,其中:
显示界面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所述显示界面中至少包括所述第一文件对应的文件路径。
文件打开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检测到的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所述第一文件。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模块相互之间的耦合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形式的耦合。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请参阅图24,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500的结构框图。其中,该电子设备500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为第二电子设备200,在此不做限定。该电子设备5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能够运行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510、存储器520以及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520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0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前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其中,处理器5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处理器5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5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2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5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待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51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5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存储器5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5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电子设备500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电话本、音视频数据、聊天记录数据)等。
请参阅图24,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该计算机可读介质600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00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00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00具有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610的存储空间。这些程序代码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读出或者写入到这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程序代码610可以例如以适当形式进行压缩。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保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在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然后对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第二文件,将第二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以在第二电子设备将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第一文件,以通过将第一电子设备编辑后的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先保存到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的方式,避免文件读写权限无法获取的问题,实现第一电子设备任意目录下的文件跨端编辑保存回第二电子设备,提升文件跨端保存的成功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文件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响应于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其中,所述第一文件为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对应的文件;
响应于文件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第二文件;
将所述第二文件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文件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响应于文件保存操作,将所述第二文件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的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所述第一文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包括:
响应于所述文件打开操作,获取所述第一文件的文件格式;
当所述文件格式满足预设文件格式时,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所述第一文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包括:
响应于所述文件打开操作,获取所述第一文件的加载时长;
当所述加载时长大于预设加载时长时,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显示加载进度条,并在所述第一文件加载完成时打开并显示所述第一文件。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包括:
响应于所述文件打开操作,发送文件打开事件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文件打开事件携带有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基于所述文件打开事件返回的文件打开指令和所述第一文件;
响应于所述文件打开指令,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所述第一文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文件打开操作,发送文件打开事件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响应于所述文件打开操作,生成文件打开事件;
将所述文件打开事件注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系统,并将所述文件打开事件转化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文件打开事件。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文件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文件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保存失败或所述第二文件发生异常时,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备份所述第二文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目标控件;
当检测到作用于所述目标控件的触控操作时,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跳转至所述第二文件所备份的文件夹。
10.一种文件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文件,其中,所述第二文件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文件编辑操作对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所述第一文件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响应于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所述第一文件为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对应的文件;
将所述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
将保存在公共目录的所述第二文件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保存在公共目录的所述第二文件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文件对应的文件大小,作为第一大小;
所述将保存在公共目录的所述第二文件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包括:
获取保存至所述公共目录的第二文件的文件大小,作为第二大小;
当所述第一大小与所述第二大小一致时,将保存在公共目录的所述第二文件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显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所述显示界面中至少包括所述第一文件对应的文件路径;
响应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检测到的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所述第一文件。
13.一种文件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文件显示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响应于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第一文件,其中,所述第一文件为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对应的文件;
第二文件获得模块,用于响应于文件编辑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第二文件;
第二文件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文件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后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
14.一种文件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文件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文件,其中,所述第二文件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文件编辑操作对第一文件进行编辑获得,所述第一文件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投屏显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时,响应于文件打开操作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打开并显示,所述第一文件为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文件路径对应的文件;
第二文件保存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文件保存至公共目录;
第二文件替换模块,用于将保存在公共目录的所述第二文件迁移至原目录以替换所述第一文件。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耦接到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或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或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553052.1A 2021-05-20 2021-05-20 文件保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2825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3052.1A CN113282548A (zh) 2021-05-20 2021-05-20 文件保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CT/CN2022/080708 WO2022242281A1 (zh) 2021-05-20 2022-03-14 文件保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US18/512,882 US20240086360A1 (en) 2021-05-20 2023-11-17 File sav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3052.1A CN113282548A (zh) 2021-05-20 2021-05-20 文件保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2548A true CN113282548A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80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53052.1A Pending CN113282548A (zh) 2021-05-20 2021-05-20 文件保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86360A1 (zh)
CN (1) CN113282548A (zh)
WO (1) WO202224228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2652A (zh) * 2021-10-15 2022-01-28 珠海金山办公软件有限公司 跨终端文件同步方法及装置
WO2022242281A1 (zh) * 2021-05-20 2022-1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文件保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4186B (zh) * 2011-11-18 2015-02-2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可協同複數個行動裝置進行協同編輯的電子裝置與方法
JP6375705B2 (ja) * 2014-01-17 2018-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618971B (zh) * 2019-09-12 2022-09-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327769B (zh) * 2020-02-25 2022-04-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多屏互动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3918104A (zh) * 2020-07-07 2022-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CN113282548A (zh) * 2021-05-20 2021-08-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文件保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2281A1 (zh) * 2021-05-20 2022-1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文件保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992652A (zh) * 2021-10-15 2022-01-28 珠海金山办公软件有限公司 跨终端文件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13992652B (zh) * 2021-10-15 2024-03-15 珠海金山办公软件有限公司 跨终端文件同步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42281A1 (zh) 2022-11-24
US20240086360A1 (en) 2024-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92220B1 (en) Real-time sharing during a phone call
AU2013345759B2 (en)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program
CN112367543B (zh) 显示设备、移动终端、投屏方法及投屏系统
EP3230942A1 (en) Multi-endpoint actionable notifications
CN112055072B (zh) 云端音频输入方法、装置、云系统、电子设备与存储介质
KR20170059474A (ko) 다수의 디바이스 상에 컴퓨팅 환경의 제시
CN113497945A (zh) 基于云手机的直播和配置方法以及相关装置和系统
US20240089529A1 (en) Content collabor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2242281A1 (zh) 文件保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556588B (zh) 反向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80865A (zh) 多媒体数据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5022284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ile during video call in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088671A1 (zh) 一种端能力的调用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901695B (zh) 视频内容截取方法、装置和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486921B (zh) 一种文件同步方法、显示设备及移动终端
KR102116996B1 (ko) 전자기기 원격제어 시스템 및 이의 운용방법
CN114339966B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界面控制方法、装置、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14915810B (zh) 一种媒资推送方法及智能终端
AU2022309659A1 (en) Video play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782100A (zh) 背景图片的预览实现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150058398A1 (en)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enriching a call
CN114915818B (zh) 一种媒资推送方法及智能终端
CN114860370B (zh) 一种显示设备、服务器及软件开发工具包切换方法
CN116668582B (zh) 音频文件分享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328272B (zh) 应用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