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8104A - 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8104A
CN113918104A CN202010648535.5A CN202010648535A CN113918104A CN 113918104 A CN113918104 A CN 113918104A CN 202010648535 A CN202010648535 A CN 202010648535A CN 113918104 A CN113918104 A CN 113918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e
mobile phone
user
interface
portable comp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485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国卿
李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4853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18104A/zh
Priority to CN202111070378.5A priority patent/CN113946302B/zh
Priority to CN202211453817.5A priority patent/CN116027997A/zh
Priority to EP21838439.4A priority patent/EP4167072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03515 priority patent/WO2022007678A1/zh
Priority to US18/004,635 priority patent/US20230273902A1/en
Priority to JP2023501315A priority patent/JP2023534182A/ja
Publication of CN113918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81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7Details of further file system functions
    • G06F16/176Support for shared access to files; File sharing suppo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8File system types
    • G06F16/182Distributed fil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23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 G06F3/1431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using a single graphics controll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2Event management; Broadcasting; Multicasting; Not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3User-generated data transfer, e.g. clipboards, dynamic data exchange [DDE], 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 [O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1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wherein the services involve a main real-time session and one or more additional parallel real-time or time sensitive sessions, e.g. white board sharing or spawning of a subconference
    • H04L65/4015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wherein the services involve a main real-time session and one or more additional parallel real-time or time sensitive sessions, e.g. white board sharing or spawning of a subconference where at least one of the additional parallel sessions is real time or time sensitive, e.g. white board sharing, collaboration or spawning of a subcon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00
    • G06F2209/5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54
    • G06F2209/545Gui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23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5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involving copying of the display data of a local workstation or window to a remote workstation or window so that an actual copy of the data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n two or more displays, e.g. teledispla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54/00Aspects of interface with display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及设备。第一设备显示第一界面并将第一界面投屏在第二设备的第二界面上,第一界面上包含至少一个文件图标,第二界面上包括第一界面,至少一个文件图标对应的文件保存于第一设备。第一设备检测到作用于文件图标的操作。当文件图标是显示在第一界面上的图标时,第一设备调用第一应用打开文件;当文件图标是显示在第二界面上的图标时,第一设备将文件的元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文件的元数据用于在第二设备上打开文件。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在投屏过程中根据用户的操作确定用户当前的关注焦点,从而选择相应的设备打开文件,更有利于用户的观看,避免用户的过多操作步骤。

Description

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一个用户拥有多个智能终端的场景越来越多,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AD)、或个人计算机(PC)等设备。多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给用户带来了较好的体验。
目前,为了提高用户的体验,提供了多屏协同功能(或者,称为多设备协同功能)。在多屏协同功能下,一个设备上的文件可以在另一个设备上打开。例如手机和PC进行多屏协同,则在PC的显示屏上会显示手机的显示界面,在PC上显示的手机的显示界面也可理解为投屏界面。用户在PC的投屏界面上操作,例如用户选择打开文件A,则PC可以打开文件A。或者,用户在手机上操作,例如用户选择打开文件B,同样的,PC可以打开文件B,而手机上并不会打开文件B。PC相对于手机来说显示屏的面积更大,用户在PC上观看该文件,可以提升用户的观看效果。
可以看到,在多屏协同场景下,无论用户在参与多屏协同的哪个设备上操作,结果都是在其中一个设备上进行响应。例如在手机和PC进行多屏协同时,用户无论在手机还是在PC上操作以打开一个文件,结果都是在PC上打开该文件,在手机上不会打开。但如果用户实际是希望在手机上观看,按照目前的方式是无法实现的,用户只能退出多屏协同模式,才能正常在手机上打开并观看相应内容,而这个过程需要多个步骤的操作,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及设备,用于简化打开文件的流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过预设方式进入多屏协同模式;所述第一设备显示第一界面并将所述第一界面投屏在第二设备的第二界面上,所述第一界面上包含至少一个文件图标,所述第二界面上包括第一界面,所述至少一个文件图标对应的文件保存于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作用于所述文件图标的操作;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操作作用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屏或第二设备的显示屏;当所述操作作用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屏时,所述第一设备调用第一应用打开所述文件;当所述操作作用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显示屏时,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文件的元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所述文件的元数据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上打开所述文件。
该方法可由第一设备执行,第一设备例如为移动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PAD)或便携计算机等;或者,第一设备也可以是位置固定的设备,例如位置相对固定的台式计算机等。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投屏,如果按照目前的方式,则用户在第一设备上操作以打开相应文件,该文件都应该在第二设备上打开。但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第一设备检测到用户的操作作用于第一设备的显示屏,则第一设备能够在本地打开文件,不会在第二设备上打开文件。如果用户的操作作用于第一设备的显示屏,表明用户当前可能在使用第一设备,在第一设备上打开该文件,显然更方便用户的观看。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式,由于文件能够在第一设备上打开,因此用户无需退出多屏协同模式,自然也无需执行多个步骤,简化了文件的打开流程,也减少了设备的响应次数,有助于减小设备的功耗。而且如果第一设备确定用户的操作作用于第二设备的显示屏,则也能够在第二设备上打开文件。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根据用户的操作确定用户当前的关注焦点,从而选择相应的设备打开文件,更有利于用户的观看,避免用户的过多操作步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更新文件,所述更新文件为更新后的所述第一文件;
所述第一设备用所述更新文件更新本地存储的所述文件。
如果文件在第二设备上打开,则用户可以在第二设备上对该文件进行编辑操作,例如用户可以修改该文件。用户在对该文件进行编辑操作后,可以在第二设备上存储修改后的文件,修改后的文件例如称为更新文件。则第二设备可将更新文件发送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可以用该更新文件更新第一设备所存储的原文件,从而实现该文件的更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作用于所述文件图标的操作,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事件信息,所述事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且所述事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如果用户的操作是作用于第一设备的显示屏,则第一设备能够直接采集用户的操作,或者说,第一设备能够捕捉用户的操作事件,因此,如果第一设备能够采集用户的操作,就能确定该操作作用于第一设备的显示屏。而如果用户的操作作用于第二设备的显示屏,则第一设备无法直接采集用户的操作,但第二设备可以采集用户的操作,或者说,第二设备能够捕捉用户的操作事件,得到该操作事件对应的事件信息,且第二设备能够将该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设备。该事件信息可指示该操作,或者说,该事件信息可描述该操作。该事件信息可包括第二设备的标识,以指示该事件信息对应的操作是作用于第二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操作作用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显示屏,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操作作用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显示屏。
例如,该事件信息可包括第二设备的标识,从而第一设备获得该事件信息,就能确定该操作作用于第二设备的显示屏。可选的,该事件信息还可以包括该操作在第二设备显示的第一界面内的相对位置坐标等信息,从而第一设备能够确定用户的操作所对应的文件。通过这种方式,第一设备能够确定用户的操作焦点,从而选择用于打开文件的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文件的元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将所述文件的元数据同步到(或,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
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都可以设置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例如可用于管理文件,则通过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能够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间同步与文件相关的一些信息,因此第一设备可以通过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来同步文件的元数据。当然,第一设备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将文件的元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具体的不做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设备调用第一应用以打开所述文件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选项,所述一个或多个选项用于确定打开所述文件的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用于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选项中的第一选项的操作,所述第一选项对应所述第一应用。
也就是说,即使第一设备确定用户的操作是作用于第一设备的显示屏,第一设备依然能够输出提示信息,以供用户选择究竟在哪个设备上打开文件,如果用户选择在第一设备上打开文件,则根据用户的选择在第一设备上打开文件。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打开文件的设备更为符合用户的需求,更有利于用户的观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当所述操作作用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屏时,所述第一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选项,所述一个或多个选项用于确定打开所述文件的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用于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选项中的第二选项的操作,所述第二选项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设备上打开所述文件;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文件的元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所述文件的元数据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上打开所述文件。
即使第一设备确定用户的操作是作用于第一设备的显示屏,第一设备依然能够输出提示信息,以供用户选择究竟在哪个设备上打开文件,如果用户选择在第二设备上打开文件,则根据用户的选择在第二设备上打开文件。例如,有时用户虽然是在第一设备上操作,但实际上是希望在第二设备上将相应的文件展示给其他用户观看,如果是这种场景,则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用户就可以选择在便携计算机上打开,从而完成展示过程。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用户提供了选择机会,更便于用户选择合适的设备打开相应的文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文件的元数据包括所述文件在所述第一设备中的存储路径信息。
文件的元数据可包括该文件在第一设备中的存储路径信息,从而第二设备在获得文件的元数据后,能够根据该存储路径信息从第一设备中获得该文件,以在第二设备本地打开该文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文件的元数据还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所述文件的类型信息,所述文件的大小信息,或,所述文件的名称。
文件的元数据除了包括文件在第一设备中的存储路径信息外,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例如文件的类型信息,或文件的大小信息等,以使得第二设备能够获得该文件的更多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第二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过预设方式进入多屏协同模式;所述第一设备显示第一界面并将所述第一界面投屏在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界面上,所述第一界面上包含至少一个文件图标,所述第二界面上包括所述第一界面,所述至少一个文件图标对应的文件保存于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作用于所述文件图标的操作;当所述文件图标是显示在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一界面上的图标时,所述第一设备调用第一应用打开所述文件;当所述文件图标是显示在所述第二界面上的图标时,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文件的元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所述文件的元数据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上打开所述文件。
该方法可由第一设备执行,第一设备例如为移动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或便携计算机等;或者,第一设备也可以是位置固定的设备,例如位置相对固定的台式计算机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更新文件,所述更新文件为更新后的所述文件;
所述第一设备用所述更新文件更新本地存储的所述文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作用于所述文件图标的操作,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事件信息,所述事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且所述事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设备上检测到所述操作产生的事件信息。
其中,第一设备在第一设备上检测到该操作产生的事件信息,可以理解为,第一设备在第一设备上检测到该操作,并获得该操作对应的事件信息,因此可以认为是第一设备在第一设备上检测到了该操作产生的事件信息;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设备在第一设备上检测到了该操作对应的事件信息。即,前一种理解是第一设备检测到了该操作,并获得了事件信息,后一种理解是第一设备检测到了事件信息,该事件信息对应于该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文件图标是显示在所述第二界面上的图标,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文件图标是显示在所述第二界面上的图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文件的元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将所述文件的元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设备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设备调用第一应用以打开所述文件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选项,所述一个或多个选项用于确定打开所述文件的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用于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选项中的第一选项的操作,所述第一选项对应所述第一应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文件图标是显示在所述第一界面上的图标时,所述第一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选项,所述一个或多个选项用于确定打开所述文件的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用于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选项中的第二选项的操作,所述第二选项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设备上打开所述文件;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文件的元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所述文件的元数据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上打开所述文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文件的元数据包括所述文件在所述第一设备中的存储路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文件的元数据还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所述文件的类型信息,所述文件的大小信息,或,所述文件的名称。
关于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考对于第一方面或相应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的介绍。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者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者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方法的模块/单元,或者,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者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方法的模块/单元。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或包括第四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第一方面或各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二设备,或为第二方面或各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二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根据用户的操作确定用户当前的关注焦点,从而选择相应的设备打开文件,更有利于用户的观看,避免用户的过多操作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目前在多屏协同模式下打开文件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的桌面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用手机碰一碰便携计算机的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进入多屏协同模式后,便携计算机上显示手机镜像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在便携计算机上显示的投屏界面202上进行第一操作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便携计算机上打开文件3的一种示意图;
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便携计算机上打开文件3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4D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便携计算机上打开文件3的又一种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在手机100上进行第二操作的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100上打开文件3的一种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多屏协同模式下打开文件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100上显示提示信息的一种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对提示信息所包括的选项进行操作的一种示意图;
图7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100上显示提示信息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7D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对提示信息所包括的选项进行操作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打开文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本申请涉及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为能够实现某项或多项特定功能的软件程序。通常,电子设备中可以安装多个应用程序。例如,相机应用、短信应用、彩信应用、图像应用、各种邮箱应用、微信(WeChat)、WhatsApp Messenger、连我(Line)、照片分享(instagram)或Kakao Talk等。下文中提到的应用程序,可以是电子设备出厂时已安装的应用程序,也可以是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从网络下载或从其他电子设备获取的应用程序(例如,其它电子设备发送的应用程序)。
本申请涉及的文件,例如为多媒体文件,例如图像文件、视频文件或音频文件;或者,也可以是文字类文件,例如微软(Microsoft)工作(office)文件,例如word文件、excel文件、或powerpoint文件等;或者,还可以是画图类应用所对应的图片文件,例如Microsoftoffice visio文件或photoshop文件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以及,除非有相反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大小、内容、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等。例如,第二文件和第二文件,只是为了区分不同的文件,而并不是表示这两个文件的大小、内容、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等的不同。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在电子设备中,以下介绍电子设备、用于这样的电子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和用于使用这样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是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手机、PAD、便携计算机、具备无线通讯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或智能头盔等)、或车载设备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搭载
Figure BDA0002574038680000071
或者其它操作系统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也可以不是便携式设备,例如也可以是能够采集图像,并运行图像压缩算法压缩图像的台式计算机,例如PC。
示例性地,图1给出了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应理解,图示电子设备100仅是一个范例,并且电子设备1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下面结合图1对电子设备100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存储器中直接调用,从而可避免重复存取,可减少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可提高系统的效率。
处理器110可以运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打开文件的方法。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管家软件,管家软件可以是软件模块,该软件模块可以运行在处理器110上,该软件模块可以理解为计算机程序。又例如,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投屏软件,投屏软件可以是软件模块,该软件模块可以运行在处理器110上,该软件模块可以理解为计算机程序。其中,管家软件和投屏软件可以是同一软件模块,或者,管家软件和投屏软件也可以是不同的软件模块。另外,管家软件可以是单独运行的软件,或者也可以是系统软件的一部分;同理,投屏软件可以是单独运行的软件,或者也可以是系统软件的一部分。当处理器110集成不同的器件,比如集成CPU和GPU时,CPU和GPU可以配合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部分算法由CPU执行,另一部分算法由GPU执行,以得到较快的处理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比如,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circuit 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电子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电子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通过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或者说实现采集图像的功能。
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93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ISP还可以对图像的噪点,亮度,肤色进行算法优化。ISP还可以对拍摄场景的曝光,色温等参数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193中。
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1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除了可以处理数字图像信号,还可以处理其他数字信号。例如,当电子设备100在频点选择时,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对频点能量进行傅里叶变换等。
视频编解码器用于对数字视频压缩或解压缩。电子设备100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视频编解码器。这样,电子设备100可以播放或录制多种编码格式的视频,例如:动态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1,MPEG2,MPEG3,MPEG4等。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图片,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电子设备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与电子设备100的接触和分离。
可以理解的是,图1所示的部件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手机还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此外,图1中的部件之间的组合/连接关系也是可以调整修改的。
本申请提供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例如可实现为电子设备100,或者也可以是设置在电子设备100中的芯片或其他功能部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设备也可以称为第一装置),或者第一设备也可以有其他的实现形式。第二设备例如可实现为电子设备100,或者也可以是设置在电子设备100中的芯片或其他功能部件(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设备也可以称为第二装置),或者第二设备也可以有其他的实现形式。其中,图1所示的麦克风170C,摄像头193,指纹传感器180H,触摸传感器180K,或骨传导传感器180M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申请中均可以采集用户的操作。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提供一些外设输入设备来采集用户的操作,例如电子设备100与一些外设输入设备连接,这些外设输入设备能够采集用户的操作。外设输入设备例如包括键盘或鼠标等。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多屏协同系统,该多屏协同系统可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当然,该多屏协同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设备,例如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设备也可以进行多屏协同。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以两个设备之间的多屏协同过程为例。
目前,在多屏协同(或者,称为多设备协同)场景下,无论用户在参与多屏协同的哪个设备上操作,结果都是在其中一个设备上进行响应。例如在手机和PC进行多屏协同时,用户无论在手机还是在PC上操作以打开一个文件,结果都是在PC上打开该文件,在手机上不会打开。但如果用户实际是希望在手机上观看,按照目前的方式是无法实现的,用户只能退出多屏协同模式,才能正常在手机上打开并观看相应内容,而这个过程需要多个步骤的操作,较为繁琐。
例如,一个用户使用手机操作,对于手机中的某个文件,需要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上打开文件,以供使用PC的用户观看,这样就不必两个用户同时观看手机,PC的显示屏较大,也能带来较好的观看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和PC就可以进入多屏协同模式,手机可在多屏协同模式下打开文件,该文件就会显示在PC上。可参考图2,为在多屏协同模式下打开文件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2中的1,表示用户点击手机显示屏上显示的文件,手机上安装的手机助手(或者,称为手机PC助手)获得用户的点击操作信息,并进行点击响应。或者,图2中的1,表示用户点击PC的显示屏上的手机的投屏界面中显示的文件,PC上安装的PC管家获得用户的点击操作信息,并进行点击响应。
图2中的2,表示PC上安装的PC管家将获得的用户的点击操作信息发送给手机助手。
图2中的3,表示手机将进行文件打开截断处理。这是因为,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手机确定用户进行了用于打开手机上的文件的操作,则手机会响应该操作,并打开相应的文件。但在多屏协同模式下,只能由PC来打开该文件,手机端不会打开,因此手机需要对原本需要进行的打开该文件的操作进行截断。
图2中的4,表示手机获取该文件的路径。这里所述的该文件的路径,是指该文件的绝对路径,即,该文件在手机中的存储路径。
图2中的5,表示手机助手将在手机中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ming distributedfile system,MDFS)中创建软链接,该软链接指向一个存储路径,该存储路径为该文件在手机中的存储路径,例如该文件在手机的安全数码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SD)中的存储路径或该文件的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等。另外,该软链接还与该文件的元数据相关联,该文件的元数据例如包括该文件的存储路径,当然还可能包括该文件的其他内容,例如该文件的类型信息等。
图2中的6,表示手机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将该文件的元数据同步到PC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
图2中的7,表示手机助手获得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中创建的软链接的路径。
图2中的8,表示手机助手将手机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中创建的软链接的路径发送给PC管家。另外,手机助手也能够获得该文件的元数据,例如该文件的类型信息等,手机助手也可以将获得的该文件的元数据发送给PC管家。
图2中的9和10,表示PC管家根据该文件的类型信息等,调用能够打开该文件的应用,另外,PC管家也将软链接的路径发给该应用。图2以该应用是Microsoft office应用为例,在图2中表示为“办公应用”。
图2中的11,表示office应用根据该软链接的路径,打开该软链接。
图2中的12,表示PC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根据该软链接对应的元数据(例如根据元数据所包括的该文件的存储路径),到手机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中请求获得该文件。
图2中的13,表示手机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读取该软链接实际指向的文件。另外,手机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将读取的文件发送给PC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从而PC端的office应用能够打开该文件。
根据如上流程可以看到,目前在多屏协同(或者,称为多设备协同)场景下,无论用户在参与多屏协同的哪个设备上操作,结果都是在其中一个设备上进行响应。例如在手机和PC进行多屏协同时,用户无论在手机还是在PC上操作以打开一个文件,结果都是在PC上打开该文件,在手机上不会打开。但如果用户实际是希望在手机上观看,按照目前的方式是无法实现的,用户只能退出多屏协同模式,才能正常在手机上打开并观看相应内容,而这个过程需要多个步骤的操作,较为繁琐。
鉴于此,在本申请中,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确定用户的操作焦点,或者说确定用户究竟希望在哪个设备上观看,从而根据用户的意图来选择相应的设备进行响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响应结果符合用户的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在手机和PC进行多屏协同时,用户如果在手机上操作以打开一个文件,则该文件可以在手机上打开,或者用户如果在PC上操作以打开一个文件,该文件可以在PC端打开,可见,用户无需退出多屏协同模式也能在手机上打开并观看相应内容,简化了用户的操作过程,设备也无需响应多次,有助于节省设备的功耗。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要进行多屏协同。为了便于理解,在下文的介绍过程中,以第一设备是手机、第二设备是便携计算机为例,手机的结构例如为图1所示的结构,在此意义上来说,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也可以称为手机100。另外,第一设备要实现多屏协同功能,例如可通过第一设备内安装的第一管家软件来实现,第二设备要实现多屏协同,可通过第二设备内安装的第二管家软件来实现。根据前文的介绍可知,第一管家软件可以是在第一设备中单独运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也可以是第一设备的系统软件的一部分。第二管家软件可以是在第二设备中单独运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也可以是第二设备的系统软件的一部分。另外,“投屏软件”也可以有其他名称,例如也可以称为“投屏应用(APP)”等。其中,第一设备如果是手机100,那么第一管家软件也可以称为手机助手等。应理解:管家软件也可以称作其他名称,“管家”这个词本身没有特定含义,并不是说管家软件一定要管理该管家软件所在的设备内的其他软件。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软件模块与应用(APP)可以是同种概念,例如手机助手是软件模块,也是应用,因此,“软件”,也可以替换为“应用(APP)”,例如“管家软件”也可以称为“管家应用”,还有“投屏软件”,也可以称为“投屏应用”。或者,应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但不能认为软件模块本身就是应用。例如,管家软件是一个软件模块,但不是独立的应用,可认为管家软件是设置在相应的应用(例如管家应用)中的软件模块,或者也可以是设置在系统软件中的软件模块;同理,投屏软件是一个软件模块,但不是独立的应用,可认为投屏软件是设置在相应的应用(例如投屏应用)中的软件模块,或者也可以是设置在系统软件中的软件模块。其中,“应用”,是指用户可以直观调用的,例如在手机的显示界面上显示的“短信”、“应用市场”等图标,都代表相应的应用。在下文的介绍过程中,以软件模块与应用是同种概念为例。
图3A示出了手机100的一GUI,该GUI为手机的桌面201。用户希望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进行多屏协同,则用户需要使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都进入多屏协同模式。要使得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进入多屏协同模式,可以通过预设方式,预设方式可以包括多种操作方式。例如参考图3B,用户可手持手机100碰一碰便携计算机,例如碰一碰便携计算机的NFC区域,则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可建立NFC连接,且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均进入多屏协同模式,则预设方式就是“碰一碰”的方式。即,用户只需进行一个操作(碰一碰操作),就既能在两个设备之间建立连接,又能使得两个设备进入多屏协同模式。其中,图3B主要是示意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碰一碰的过程,因此并未详细画出手机100的显示界面。
或者,用户可开启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的蓝牙功能,例如手机100在开启蓝牙功能后会扫描周围的蓝牙设备,如果扫描到便携计算机,则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可建立蓝牙连接,且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均进入多屏协同模式,则预设方式就是用户开启蓝牙功能的方式,或者是手机100扫描便携计算机的方式。即,用户只需进行一个操作(开启蓝牙功能的操作),就既能在两个设备之间建立连接,又能使得两个设备进入多屏协同模式。或者,用户开启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的蓝牙功能,例如手机100在开启蓝牙功能后会扫描周围的蓝牙设备,如果扫描到便携计算机,则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可建立蓝牙连接。在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建立蓝牙连接后,用户再进行相应操作,使得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进入多屏协同模式。例如便携计算机安装了第二投屏软件,手机100安装了第一投屏软件,用户所进行的操作,例如为使用第一投屏软件扫描第二投屏软件提供的二维码的操作,而用户进行该操作,就视为预设方式。即,用户需要进行至少两个操作,分别使得两个设备建立连接以及进入多屏协同模式。
或者,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也可以通过Wi-Fi或其他方式建立连接,并进入多屏协同模式。
或者,便携计算机安装了第二投屏软件,手机100安装了第一投屏软件,第一投屏软件和第二投屏软件可以是两种不同投屏软件,或者也可以是同一种投屏软件,只是安装在不同的设备上。根据前文的介绍可知,第一投屏软件可以是在手机100中单独运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也可以是手机100的系统软件的一部分。第二投屏软件可以是在便携计算机中单独运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也可以是便携计算机的系统软件的一部分。应理解的是,“投屏软件”也可以有其他名称,例如可以称为“投屏应用”等。另外,投屏软件和管家软件可以是同一软件模块,例如,第一投屏软件和第一管家软件可以是同一软件模块,第二投屏软件和第二管家软件可以是同一软件模块;或者,投屏软件和管家软件可以是不同的软件模块,例如,第一投屏软件和第一管家软件可以是不同的软件模块,第二投屏软件和第二管家软件可以是不同的软件模块。例如,第一投屏软件是手机100的系统软件的一部分,而第一管家软件是在手机100中单独运行的软件模块,不属于系统软件,则认为第一投屏软件和第一管家软件是不同的软件模块;又例如,第一投屏软件和第一管家软件都是在手机100中单独运行的软件模块,但二者是不同的软件模块,也认为第一投屏软件和第一管家软件是不同的软件模块,等等。用户可在便携计算机上打开第二投屏软件,以及在手机100上也打开第一投屏软件,便携计算机上的第二投屏软件可以提供二维码,用户可以用手机100通过手机100上的第一投屏软件扫描便携计算机的第二投屏软件提供的二维码,从而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可以建立连接以及均进入多屏协同模式,或者,用户通过手机100上的第一投屏软件扫描便携计算机的第二投屏软件提供的二维码的操作只用于两个设备进入多屏协同模式,而这两个设备在此之前已建立了连接,例如建立了蓝牙连接或Wi-Fi连接等。
或者,用户可以在便携计算机的第二投屏软件和手机100的第一投屏软件上登录同一账户,例如在便携计算机的第二投屏软件和手机100的第一投屏软件上输入相同的账号和密码,这样无需扫描二维码也能使得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可以建立连接以及进入多屏协同模式,则预设方式就是用户在便携计算机的第二投屏软件和手机100的第一投屏软件上输入相同的账号和密码的操作的方式。或者,用户在便携计算机的第二投屏软件和手机100的第一投屏软件上输入相同的账号和密码的操作只用于两个设备进入多屏协同模式,而这两个设备在此之前已建立了连接,例如建立了蓝牙连接或Wi-Fi连接等。
其中,如果手机100安装了第一投屏软件,则第一管家软件能够捕捉用户针对第一投屏软件所进行的操作,以及第一管家软件能够将来自便携计算机(或者说,来自第二管家软件)的指令发送给第一投屏软件;同理,如果便携计算机安装了第二投屏软件,则第二管家软件能够捕捉用户针对第二投屏软件所进行的操作,以及第二管家软件能够将来自手机100(或者说,来自第一管家软件)的指令发送给第二投屏软件。
或者,用户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使得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均进入多屏协同模式,具体方式不做限制。
另外可参考图3C,在进入多屏协同模式后,便携计算机的显示屏上会显示手机100的当前的显示界面202,该显示界面202也可以称为投屏界面202或者录屏界面202,投屏界面202是手机100的显示界面的镜像,在便携计算机上显示的投屏界面202与手机100的显示界面是同源的,即,都源于手机100。例如,手机100将手机的显示界面的信息发送给便携计算机,从而便携计算机可按照与手机100的显示屏相同大小的比例显示该投屏界面202。在便携计算机显示投屏界面202后,用户也可以对投屏界面202进行放大或缩小等操作,以改变投屏界面202的面积,或者用户还可以对投屏界面202进行拖拽等操作,以改变投屏界面202在便携计算机的显示屏上的位置。
在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均进入多屏协同模式后,按照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用户可以选择在便携计算机侧观看手机上的内容,便携计算机的显示屏的尺寸较大,通过大屏观看能够为用户带来较好的观看体验;或者,用户也可以选择在手机侧观看手机上的内容,手机更便于携带,可满足用户随时观看的需求。下面介绍如何实现选择设备进行观看。
例如,用户在便携计算机上显示的投屏界面202上进行了第一操作,第一操作例如为触摸操作,可参考图4A,第一操作为用户用手指触摸投屏界面202上的“文件3”这一文件图标的操作,这表示用户想要打开文件3。便携计算机的显示屏上的触摸传感器可采集(或,捕捉)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或者说,便携计算机的显示屏上的触摸传感器可捕捉用户的第一操作,并获得第一操作对应的事件信息,该事件信息可指示第一操作。因为第一操作所针对的区域是投屏界面202,因此触摸传感器可将采集的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二管家软件。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例如包括便携计算机的标识,可选的,还可以包括第一操作的位置信息等。第一操作的位置信息例如为第一操作在投屏界面202内的相对位置信息,这样,即使投屏界面202在便携计算机的显示屏上的位置不同,而第一操作的相对位置信息是不变的。对于手机100来说,根据手机100的显示屏194与投屏界面202的面积转换比例,以及第一操作的相对位置信息,就可以确定第一操作所对应的文件。
或者,第一操作也可以是声控操作、手势操作、或在便携计算机的显示屏上进行按压的操作等其他操作,则便携计算机内采集第一操作的传感器也会有所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一操作的类型不做限制。
第二管家软件将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管家软件,发送方式取决于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方式,例如NFC或蓝牙或Wi-Fi或移动网络等。第一管家软件接收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后,由于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包括便携计算机的标识,因此第一管家软件确定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对应于便携计算机,即,确定第一操作是在便携计算机上进行的操作,或者说,确定第一操作对应的文件图标(例如,“文件3”这一文件图标)位于便携计算机的显示界面上。那么,第一管家软件可以确定第一操作对应的文件的存储路径,例如,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包括第一操作在投屏界面202内的相对位置信息,则第一管家软件根据投屏界面202和手机100的显示屏194之间的面积转换比例,以及第一操作的相对位置信息,可以确定第一操作所对应的文件,例如文件3,从而第一管家软件可以确定文件3的存储路径。第一管家软件可以在手机100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中创建该文件对应的软链接,该软链接指向该文件的存储路径,例如该软链接指向该文件在手机的SD卡中的存储路径或该文件的URL等。另外,该软链接还与该文件的元数据相关联。手机100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可以将第一操作所对应的文件的元数据同步到便携计算机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
一个文件的元数据,也可以称为该文件的描述信息等,一个文件的元数据例如包括该文件的存储路径,除此之外,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如下的一项或多项:该文件的名称,该文件的类型信息,或,该文件的大小信息。例如,一个文件的元数据可包括该文件的存储路径信息;或者,一个文件的元数据可包括该文件的类型信息和该文件的存储路径信息;或者,一个文件的元数据可包括该文件的大小信息、该文件的名称和该文件的存储路径信息,等等。一个文件的存储路径信息所指示的存储路径,可以是指该文件在手机100中的存储路径。在如上的示例中,第一操作对应的文件为文件3,则手机100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可将文件3的元数据同步到便携计算机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
第一管家软件可获得手机100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中创建的软链接的路径,第一管家软件可将该软链接的路径发送给第二管家软件。另外,第一管家软件也能够获得该文件的元数据,例如该文件的类型信息等,第一管家软件也可以将获得的该文件的元数据发送给第二管家软件。
第二管家软件根据该文件的类型信息等,确定并调用能够打开该文件的应用,例如第二管家软件确定第二应用能够打开该文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软件”和“应用”这两个名词可互换,则“第二应用”也可以称为“第二软件”;或者,如果“软件”和“应用”不是同一层级的概念,不能互换,则可认为第二应用内设置了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例如,文件3的类型信息指示文件3的类型为图像类型,则第二管家软件可确定图像应用能够打开文件3;又例如,文件3的类型信息指示文件3的类型为Microsoft Word文档,则第二管家软件可确定Microsoft office word应用能够打开文件3。另外,第二管家软件也将该软链接的路径发送给第二应用。
第二应用根据该软链接的路径,打开该软链接。则,便携计算机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该软链接对应的元数据,从手机100中获取文件3,对此可以理解为,从手机100中获取文件3的数据。例如,便携计算机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该软链接对应的元数据所包括的文件3的存储路径信息,从手机100中获取文件3。从而,第二应用就能够打开文件3。
可参考图4B,为便携计算机上打开了文件3的示意图,图4B中的界面203即表示便携计算机上打开的文件3的界面,图4B以文件3是word文件为例。在便携计算机上打开文件后,用户可调整界面203的大小,如图4B中界面203和投屏界面202可一起显示。或者,界面203也可以覆盖投屏界面202,如图4C所示。或者,用户可以将投屏界面202设置为“始终显示在最顶层”,则投屏界面202的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也可能位于界面203内,如图4D所示。
在这种方式下,在便携计算机上打开了文件3,则在手机100上不会打开文件3。
另外,便携计算机还可将文件3的数据存储在便携计算机中,例如便携计算机可通过第二应用可将文件3的数据存储在便携计算机的本地文件系统中,例如可作为临时文件来存储。
用户可在便携计算机上通过第二应用观看文件3,用户也可以在便携计算机上通过第二应用对文件3进行编辑操作,例如可在文件3中删除内容、增加内容或修改内容等。用户在对文件3操作完毕后,可以保存文件3,则便携计算机可以更新存储的文件3的数据,得到文件3的更新数据。文件3的更新数据可以理解为是更新后的文件3,相当于,便携计算机是用文件3的更新数据覆盖了便携计算机存储的文件3的原数据。便携计算机可以将文件3的更新数据发送给手机100,例如,便携计算机可通过便携计算机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将第二文件同步给手机100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则手机100可以用文件3的更新数据覆盖手机100的本地文件系统所存储的文件3的原数据,这样就实现了文件3的更新。其中,便携计算机可以在用户每次更新文件3后都将文件3的更新数据发送给手机100,以使得文件3在手机侧能够得到及时更新;或者,便携计算机也可以在用户关闭文件3后再将文件3的更新数据发送给手机100,以减少发送更新数据的次数,节省传输开销。另外,便携计算机在将文件3的更新数据发送给手机100后,便携计算机可以删除存储的文件3的更新数据,例如可删除该临时文件,以释放存储空间。
如上介绍的是在进入多屏协同模式后,用户在便携计算机上进行操作的过程。或者,在进入多屏协同模式后,用户也可能会继续在手机100上进行操作。例如用户可能处于移动状态,在移动过程中观看手机100更为方便,或者用户距离便携计算机较远,用户就近观看手机100更为便利。下面介绍用户在手机上操作的情况下设备如何响应。
例如,用户在手机100上进行了第二操作(或者,也可以称为第一操作),第二操作例如为触摸操作,可参考图5A,第二操作为用户用手指触摸手机的显示界面上的“文件3”这一文件图标的操作,这表示用户想要打开文件3。手机100的显示屏194上的触摸传感器180K可采集(或者,检测)第二操作的事件信息,或者说,手机100的显示屏194上的触摸传感器180K可捕捉第二操作,并获得第二操作的事件信息,第二操作的事件信息可指示第二操作。触摸传感器180K可将采集的第二操作的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管家软件。第二操作的事件信息例如包括手机100的标识,可选的,还可以包括第二操作的位置信息等。第二操作的位置信息例如为第二操作在显示屏194内的绝对位置信息。
第一管家软件获得第二操作的事件信息后,由于第二操作的事件信息包括手机100的标识,例如来自触摸传感器180K,因此第一管家软件可确定第二操作的事件信息对应于手机100,即,确定第二操作是在手机100上进行的操作,或者说,确定第二操作对应的文件图标(例如,“文件3”这一文件图标)位于手机100的显示界面上。那么,第一管家软件可以根据第二操作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二操作所对应的文件,例如文件3,第一管家软件可以再根据文件3的类型确定能够打开文件3的应用,例如第一应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软件”和“应用”这两个名词可互换,则“第一应用”也可以称为“第一软件”;或者,如果“软件”和“应用”不是同一层级的概念,不能互换,则可认为第一应用内设置了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其中,前文所述的第二应用和这里的第一应用可以是同一种应用,例如均为Microsoftoffice word应用,只是因为安装在不同的设备中,所以名称不同;或者,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也可以是不同的应用,例如第一应用为Microsoft office word应用,第二应用为WPSoffice word应用,但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都能打开同种类型的文件。
接着,第一管家软件可以通过第一应用在手机100上打开手机100的本地文件系统中存储的文件3,可参考图5B,为手机100上打开了文件3的示意图,图5B中的界面204即表示手机100的显示屏194上打开的文件3的界面。在手机100上打开文件后,用户可调整界面204的大小。
在这种方式下,在手机100上打开了文件3,则在便携计算机上不会打开文件3。
用户可在手机100上通过第一应用观看文件3,用户也可以在手机100上通过第一应用对文件3进行编辑操作,例如可在文件3中删除内容、增加内容或修改内容等。用户在对文件3操作完毕后,可以保存文件3,则手机100可以更新手机100的本地文件系统中所存储的文件3的数据。
可参考图6,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如上所提供的方法后,在多屏协同模式下打开文件的过程的一种示意图。
图6中的1,表示用户点击手机100的显示界面上显示的文件,手机100上安装的第一管家软件(例如,图6中的手机助手)获得用户的点击操作信息,并进行点击响应。或者,图6中的1,表示用户点击便携计算机显示屏上的手机的投屏界面202中显示的文件,便携计算机上安装的第二管家软件(例如,图6中的PC管家)获得用户的点击操作信息,并进行点击响应。
图6中的2,表示第二管家软件将获得的用户的点击操作信息发送给第一管家软件。
图6中的3,表示第一管家软件进行焦点判断,即判断用户的操作焦点位于哪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例如第一管家软件可根据点击响应的参数确定用户的焦点。例如,如果是第二管家软件发来的点击操作信息,则第一管家软件在进行点击响应时,可将点击响应的参数的取值设置为第一值,而如果是手机100内的传感器(例如触摸传感器180K等)发来的点击操作信息,则第一管家软件在进行点击响应时,可将点击响应的参数的取值设置为第二值。这样第一管家软件在进行焦点判断时,根据点击操作的参数的不同取值就可以确定用户的操作究竟针对哪个设备,或者说,能够确定用户的操作焦点位于哪个设备。
图6中的4,就表示第一管家软件根据焦点判断的结果,会进行不同的处理。
如果第一管家软件确定用户的操作焦点位于便携计算机,则第一管家软件可进行文件打开截断处理。这是因为,用户的操作焦点位于便携计算机,因此文件需要在便携计算机上打开,手机100上不打开该文件,因此手机100需要对原本需要进行的打开该文件的操作进行截断。
图6中的5,表示第一管家软件获取该文件的路径。这里所述的该文件的路径,是指该文件的绝对路径,即,该文件在手机100中的存储路径。
图6中的6,表示第一管家软件将在手机中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中创建软链接,该软链接指向第一存储路径,第一存储路径为该文件在手机中的存储路径,例如该文件在手机的SD中的存储路径或该文件的URL等。另外,该软链接还与该文件的元数据相关联,该文件的元数据例如包括该文件的存储路径,可选的,还可以包括该文件的类型信息等。
图6中的7,表示手机100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将该文件的元数据同步到便携计算机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
图6中的8,表示第一管家软件获得手机100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中创建的该软链接的路径。
图6中的9,表示第一管家软件将手机100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中创建的该软链接的路径发送给第二管家软件。另外,第一管家软件也能够获得该文件的元数据,例如该文件的类型信息等,第一管家软件也可以将获得的该文件的元数据发送给第二管家软件。
图6中的10和11,表示第二管家软件根据该文件的类型信息等,调用能够打开该文件的应用,另外,第二管家软件也将软链接的路径发给该应用。图6以该应用是Microsoftoffice应用为例。
图6中的12,表示office应用根据该软链接的路径,打开该软链接。
图6中的13,表示便携计算机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根据该软链接对应的元数据(例如根据元数据所包括的该文件的存储路径),到手机100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中请求获得该文件。
图6中的14,表示手机100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读取该软链接实际指向的文件,例如手机100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从手机100的本地文件系统中读取该文件。另外,手机100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还将读取的文件发送给便携计算机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从而便携计算机端的office应用能够打开该文件。另外,便携计算机还可将文件3的数据存储在便携计算机中,例如便携计算机可通过第二应用可将文件3的数据存储在便携计算机的本地文件系统中,例如可作为临时文件来存储,用户可以通过便携计算机端的第二应用对文件3进行修改、删除内容或增加内容等操作,则便携计算机的本地文件系统存储的该临时文件可以得到更新。在更新后,便携计算机可将更新的文件发送给手机100,使得手机100能够根据该更新的文件更新手机100的本地文件系统中存储的原文件。
图6中的5~14介绍的都是在便携计算机上打开文件的操作。或者,如果第一管家软件确定用户的操作焦点位于手机100,那么手机100可以调用能够打开该文件的应用,例如第一应用,接着可参考图6中的15,第一应用根据该文件在手机100的本地文件系统中的存储路径打开该文件。
针对第一设备里的同一个文件,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后,在第一设备上操作和在第一设备镜像到第二设备上的协同窗口(例如投屏界面202)内操作,最终的体验效果是不一样的,即使在多屏协同场景下,第一设备也可以根据用户当前的焦点(例如用户的操作所针对的设备),智能地选择通过其中一个设备去打开-编辑-保存相应的文件,用户无需离开或者切换当前聚焦的屏幕,就能够完成办公等需求,以给予用户更佳的预览和编辑体验。
在前面介绍的方式中,如果用户在手机100上进行了操作,则手机100就会打开相应的文件。接下来再介绍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如果用户在手机100上进行了操作,手机100可以为用户提供选项,由用户选择是在手机100上打开对应的文件还是在便携计算机上打开对应的文件。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最终打开文件的设备更为符合用户的需求。
例如,用户在手机100上进行了第二操作,第二操作例如为触摸操作,第二操作用于打开第一文件。可继续参考图5A,第二操作为用户用手指触摸手机的显示界面上的“文件3”这一文件图标的操作,这表示用户想要打开文件3。手机100的显示屏194上的触摸传感器180K可捕捉第二操作,并获得第二操作的事件信息,触摸传感器180K可将第二操作的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管家软件。第二操作的事件信息例如包括手机100的标识,可选的,还可以包括第二操作的位置信息等。第二操作的位置信息例如为第二操作在显示屏194内的绝对位置信息。应理解:本文所涉及的触摸操作可以被悬浮操作,语音指令等替换。本文中以触摸操作为例进行说明,但这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第一管家软件获得第二操作的事件信息后,由于第二操作的事件信息包括手机100的标识,因此第一管家软件可确定第二操作的事件信息对应于手机100,即,确定第二操作是在手机100上发生的操作,或者说,确定第二操作对应的文件图标(例如,“文件3”这一文件图标)位于手机100的显示界面上。那么,第一管家软件可以通过显示屏194输出提示信息205,该提示信息205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选项,该提示信息205可用于确定打开文件3的设备。例如可参考图7A,为手机100的显示屏194上显示的一种提示信息205的示意图。该提示信息205以包括4个选项为例,其中的一个选项为“电脑端应用”,这表示在协同设备(例如便携计算机)上打开文件3,剩余的3个选项分别为“1”、“2”和“3”,分别代表应用1、应用2和应用3,这3个应用都是手机100上的应用,也都是能够打开文件3的应用。其中,手机100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应用能打开第一文件,如果手机100上只有一个应用能打开第一文件,则提示信息205除了显示“电脑端应用”这个选项外只显示另一个选项即可;或者,如果手机100上有多个应用能打开第一文件,则提示信息205除了显示“电脑端应用”这个选项之外,可显示能够打开第一文件的全部应用对应的选项或部分应用对应的选项。如果用户选择了“电脑端应用”,则表明用户选择在协同设备上打开第一文件,而用户选择了除“电脑端应用”之外的其他的任意一个应用,则表明用户选择在手机100上通过该应用打开第一文件。
可参考图7B,例如用户用手指触摸了提示信息205包括的“电脑端应用”这一选项,这表明用户选择了“电脑端应用”,则手机100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可以将第一操作所对应的第一文件的元数据同步到便携计算机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关于文件的元数据,可参考前文的介绍。以及在便携计算机获得第一文件的元数据后的操作过程,也可参考前文对于在便携计算机上打开文件3的过程的介绍。
可选的,在图7A或图7B中,手机100输出的提示信息205可以不包括便携计算机上的具体选项,即,用户无法根据手机100输出的提示信息205选择便携计算机上的具体的应用。例如图7A或图7B中,如果用户要选择在便携计算机上打开,则可以选择“电脑端应用”这个选项,而该选项本身只对应便携计算机,并不对应便携计算机上的具体的应用。如果用户选择在便携计算机上打开,便携计算机再根据第一文件的类型选择相应的应用打开第一文件。或者还有一种方式,手机100所输出的提示信息205也可以包括便携计算机上的选项。例如可参考图7C,为手机100的显示屏194上显示的另一种提示信息205的示意图。该提示信息205以包括5个选项为例,这5个选项分别为“1”、“2”、“3”、“4”和“5”,分别表示应用1、应用2、应用3、应用4和应用5。其中的应用4和应用5是便携计算机上的应用,也都是能够打开文件3的应用,这表示在协同设备(例如便携计算机)上打开文件3;应用1、应用2和应用3都是手机100上的应用,也都是能够打开文件3的应用。在图7B中,“4”和“5”的显示字体较大较粗,表示应用4和应用5是便携计算机上的应用,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提示方式来表示相应的应用是便携计算机上的应用,例如可显示提示文字等。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选择在便携计算机上究竟通过哪种应用来打开第一文件,使得用户的观看体验更好。
或者,可参考图7D,例如用户用手指触摸了“1”这一选项,这表明用户选择了在手机100上通过“1”对应的应用1打开第一文件,则第一管家软件可以调用“1”对应的应用1打开文件3。在第一管家软件调用“1”对应的应用1打开文件3之后的操作过程,也可参考前文对于在手机100上打开文件3的过程的介绍。
例如,有时用户虽然是在手机100上操作,但实际上是希望在便携计算机上将相应的文件展示给其他用户观看,如果是这种场景,则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用户就可以选择在便携计算机上打开,从而完成展示过程。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用户提供了选择机会,更便于用户选择合适的设备打开相应的文件。
在多屏协同模式下,第二设备上显示的协同窗口是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的镜像,所以按照现有的方式,用户无论在第一设备还是在第二设备的协同窗口内操作,操作过程都是同源的,最终也都会在第二设备上真正响应用户的操作。而本申请实施例是通过技术实现,打破了这种“同源”的壁垒,第一设备会增加判断机制,针对同一个文件,如果用户在不同的设备上进行操作,则可能会通过不同的设备来打开该文件,从而产生了区别于当前技术的差异化体验,能够给予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而且用户也不需要在退出多屏协同模式后才能在第一设备上打开相应的文件,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步骤,也减少了设备的响应过程,有助于节省设备的功耗。
结合上述实施例及相关附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多屏协同场景中。示例性的,该方法涉及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考图1。下面请参考图8,介绍该方法的流程。为了更便于理解,在下文的介绍过程中,以第一设备是手机100,第二设备是便携计算机为例。
S801、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通过预设方式进入多屏协同模式。例如,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只要建立连接就会进入多屏协同模式,那么S801也可以替换为,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建立连接。或者,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需要先建立连接,之后用户再进行相应的操作,使得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进入多屏协同模式,那么在S801之前,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需要先建立连接。
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要进入多屏协同模式,可以有多种操作方式。例如用户可手持手机100碰一碰便携计算机,二者可建立NFC连接,并进入多屏协同模式,则预设方式就是“碰一碰”的方式;或者预设方式也可以是其他方式,具体内容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在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进入多屏协同模式后,便携计算机的显示屏上会显示第一界面,第一界面是手机100的显示界面的镜像。对此可以理解为,手机100显示第一界面,便携计算机显示第二界面,手机100可将第一界面投屏在便携计算机的显示屏,或者说投屏在第二界面上,则在投屏后,第二界面包括第一界面。第一界面可包含至少一个文件图标,其中的每个文件图标对应一个文件,至少一个文件图标就对应至少一个文件,至少一个文件保存在手机100中。例如一种第一界面为图3C所示的投屏界面202,其中的“文件1”、“文件2”、“文件3”,就表示3个文件图标,这3个文件图标对应3个文件,分别为文件1、文件2和文件3。
关于S801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802、用户在便携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便携计算机采集用户的操作,并获得该操作对应的事件信息。例如将该操作称为第一操作,便携计算机可捕捉第一操作,并获得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第一操作可以作用于文件图标,例如将该文件图标称为第一文件图标,第一文件图标可以属于所述的至少一个文件图标,即,用户是在便携计算机显示的第二界面内包括的第一界面内的第一文件图标上进行的第一操作。其中,第一文件图标对应一个文件,例如将该文件称为第一文件。关于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的介绍,可参考前文相关内容。
例如第一操作为触摸操作,对此的示例可参考图4A。或者第一操作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操作,例如手势操作或声控操作或悬浮操作等。用户进行第一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打开第一文件,因此第一操作是用于打开第一文件的操作。
关于S802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803、便携计算机将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发送给手机100,手机100接收来自便携计算机的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手机100接收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也可以相当于手机100检测到作用于第一文件图标的操作。
例如,便携计算机内的传感器(例如触摸传感器或其他传感器)采集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将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发送给便携计算机内安装的第二管家软件。第二管家软件可将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发送给手机100内安装的第一管家软件,则第一管家软件接收来自第二管家软件的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第一管家软件接收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也可以相当于第一管家软件检测到作用于第一文件图标的操作。
关于S803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804、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对应于便携计算机。或者说,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作用于便携计算机。或者说,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或,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作用于便携计算机的显示屏。或者说,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对应的文件图标位于便携计算机的显示界面上。其中,第一操作对应于便携计算机是指,第一操作是在便携计算机上进行的操作。
例如,第一管家软件接收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后,由于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包括第二设备的标识,因此第一管家软件确定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对应于便携计算机,即,确定第一操作是在便携计算机上进行的操作,或者说,确定第一操作对应的文件图标位于便携计算机的显示界面上。例如,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表明第一操作是触摸操作,第一管家软件可确定第一操作是在便携计算机的显示屏上进行的操作,或者说,确定第一操作对应的文件图标位于便携计算机的显示界面上。
关于S804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805、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对应的文件为第一文件,或者说,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对应的第一文件的存储路径,或者说,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对应于第一文件。
例如,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包括第一操作在第一界面内的相对位置信息,则第一管家软件根据第一界面和手机100的显示屏194之间的面积转换比例,以及第一操作的相对位置信息,可以确定第一操作所对应的文件,例如为第一文件,第一文件例如为前文所述的文件3。另外,第一管家软件可以确定第一文件的存储路径,且,第一管家软件在手机100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中创建第一文件对应的软链接,该软链接指向第一文件的存储路径,例如该软链接指向第一文件在手机的SD卡中的存储路径或该文件的URL等。另外,该软链接还与第一文件的元数据相关联。
关于S805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806、手机100将第一文件的元数据发送给便携计算机,便携计算机接收来自手机100的第一文件的元数据。
第一文件的元数据例如包括如下的一项或多项:第一文件的名称,第一文件的类型信息,第一文件的大小信息,或,第一文件的存储路径信息。关于第一文件的元数据的更多介绍,可参考前文。
例如,手机100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可以将第一操作所对应的文件的元数据同步(或,发送)到便携计算机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
关于S806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807、便携计算机根据第一文件的元数据确定用于打开第一文件的应用,例如称为第二应用。
第一管家软件可获得手机100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中创建的软链接的路径,第一管家软件可将该软链接的路径发送给第二管家软件。另外,第一管家软件也能够获得该文件的元数据,例如该文件的类型信息等,第一管家软件也可以将获得的该文件的元数据发送给第二管家软件。第二管家软件根据该文件的类型信息等,确定并调用能够打开该文件的应用,例如第二管家软件确定第二应用能够打开该文件。
关于S807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808、便携计算机调用第二应用,以打开第一文件。
根据第一文件的元数据,从手机100中获取第一文件,即,获取第一文件的数据。
便携计算机调用第二应用,第二应用根据该软链接的路径,打开该软链接。则,便携计算机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该软链接对应的元数据,从手机100中获取第一文件,对此可以理解为,从手机100中获取第一文件的数据。例如,便携计算机端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该软链接对应的元数据所包括的第一文件的存储路径信息,从手机100中获取第一文件。从而,第二应用就能够打开第一文件。另外,便携计算机还可将第一文件的数据存储在便携计算机中,例如便携计算机可通过第二应用可将第一文件的数据存储在便携计算机的本地文件系统中,例如可作为临时文件来存储。
关于第二管家软件打开第一文件的示例,可参考图4B~图4D中的任一个附图。
关于S808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809、用户在便携计算机上编辑第一文件,并保存编辑后的第一文件。编辑后的第一文件例如称为第二文件,或者也可以称为更新文件等,对于该文件的名称不做限制。
用户可在便携计算机上观看第一文件,也可以在便携计算机上对第一文件进行编辑操作,例如可在第一文件中删除内容、增加内容或修改内容等。用户在对第一文件操作完毕后,可以保存第一文件,则便携计算机可以更新所存储的第一文件,或者说更新第一文件的数据,得到第一文件的更新数据,第一文件的更新数据可以理解为是更新后的第一文件,也就是第二文件。
关于S809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810、便携计算机将第二文件发送给手机100,手机100接收来自便携计算机的第二文件。
便携计算机可以将第二文件发送给手机100,例如便携计算机可通过便携计算机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将第二文件同步给手机100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从而手机100可以用第二文件覆盖手机的本地文件系统所存储的第一文件,这样就实现了第一文件的更新。其中,便携计算机可以在用户每次更新第一文件后都将得到的第二文件发送给手机100,以使得第一文件在手机侧能够得到及时更新;或者,便携计算机也可以在用户关闭第一文件后再将得到的第二文件发送给手机100,以减少发送更新数据的次数,节省传输开销。
另外,便携计算机在将第二文件发送给手机100后,便携计算机可以删除存储的第二文件,以释放存储空间。
关于S810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811、用户在手机100上进行操作,手机100采集用户的操作,并获得该操作对应的事件信息,或者说,手机100检测到该操作对应的事件信息。例如将该操作称为第一操作,手机100可捕捉第一操作,并获得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第一操作可以作用于文件图标,例如将该文件图标称为第一文件图标,第一文件图标可以属于所述的至少一个文件图标,即,用户是在手机100上显示的第一界面内的第一文件图标上进行的第一操作。其中,第一文件图标对应一个文件,例如将该文件称为第一文件。
手机100采集(或,检测)用户的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也就相当于手机100检测到作用于第一文件图标的第一操作。
例如第一操作为触摸操作,对此的示例可参考图5A。或者第一操作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操作,例如手势操作或声控操作或悬浮操作等。用户进行第一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打开第一文件,因此第一操作是用于打开第一文件的操作。
关于S811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812、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对应于手机100。或者说,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作用于手机100。或者说,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或,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作用于手机100的显示屏。或者说,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对应的文件图标位于手机100的显示界面上。其中,第一操作对应于手机100是指,第一操作是在手机100上进行的操作。
例如,第一管家软件获得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后,由于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包括手机100的标识,因此第一管家软件可确定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对应于手机100,即,确定第二操作是在手机100上进行的操作,或者说,确定第二操作对应的文件图标位于手机100的显示界面上。例如,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表明第一操作是触摸操作,第一管家软件可确定该触摸操作是在手机100的显示屏上进行的操作,或者说,确定该触摸操作对应的文件图标位于手机100的显示界面上。
关于S812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813、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对应的文件为第一文件,或者说,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对应的第一文件的存储路径,或者说,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对应于第一文件。
例如,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包括第一操作在手机的显示界面内的绝对位置信息,则第一管家软件根据第一操作的位置信息,可以确定第一操作所对应的文件,例如为第一文件,或者说,第一管家软件可确定第一文件的存储路径,第一文件例如为前文所述的文件3。
关于S813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814、手机100调用第一应用,以打开第一文件。
例如,第一管家软件可以根据第一文件的类型确定能够打开第一文件的应用,例如第一应用。
关于S814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815、用户在手机100上编辑第一文件,并保存编辑后的第一文件。编辑后的第一文件例如称为第二文件。
关于S815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用户可在手机100上观看第一文件,也可以在手机100上对第一文件进行编辑操作,例如可在第一文件中删除内容、增加内容或修改内容等。用户在对第一文件操作完毕后,可以保存第一文件,则手机100可以更新内存中所存储的第一文件,或者说更新第一文件的数据,得到第一文件的更新数据,第一文件的更新数据可以理解为是更新后的第一文件,也就是第二文件。
其中,S802~S810和S811~S815是两种并列的方案,可能并不会同时发生。例如用户在进行操作时,如果选择了在便携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则可执行S802~S810,而如果用户选择了在手机100上进行操作,则可执行S811~S815。
针对第一设备里的同一个文件,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后,在手机100上操作和在手机100镜像到便携计算机上的协同窗口(例如投屏界面202)内操作,最终的体验效果是不一样的,即使在多屏协同场景下,手机100也可以根据用户当前的焦点(例如用户的操作所针对的设备),智能地选择通过其中一个设备(例如手机100或便携计算机)去打开-编辑-保存相应的文件,用户无需离开或者切换当前聚焦的屏幕,就能够完成办公等需求,以给予用户更佳的预览和编辑体验。
在第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中,如果用户在手机100上进行了操作,则手机100就会打开相应的文件。接下来,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第二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如果用户在手机100上进行了操作,手机100可以为用户提供选项,由用户选择是在手机100上打开对应的文件还是在便携计算机上打开对应的文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多屏协同场景中。示例性的,该方法涉及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考图1。下面请参考图9,介绍该方法的流程。为了更便于理解,在下文的介绍过程中,以第一设备是手机100,第二设备是便携计算机为例。
S901、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通过预设方式进入多屏协同模式。
关于S901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801,或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902、用户在便携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便携计算机采集用户的操作,并获得该操作对应的事件信息。例如将该操作称为第一操作,便携计算机可捕捉第一操作,并获得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第一操作可以作用于文件图标,例如将该文件图标称为第一文件图标,第一文件图标可以属于所述的至少一个文件图标,即,用户是在便携计算机显示的第二界面内包括的第一界面内的第一文件图标上进行的第一操作。其中,第一文件图标对应一个文件,例如将该文件称为第一文件。
关于S902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802,或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903、便携计算机将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发送给手机100,手机100接收来自便携计算机的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手机100接收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也可以相当于手机100检测到作用于第一文件图标的操作。
关于S903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803,或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904、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对应于便携计算机。或者说,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作用于便携计算机。或者说,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或,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作用于便携计算机的显示屏。或者说,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对应的文件图标位于便携计算机的显示界面上。其中,第一操作对应于便携计算机是指,第一操作是在便携计算机上进行的操作。
关于S904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804,或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905、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对应的文件为第一文件,或者说,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对应的第一文件的存储路径,或者说,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的对应于第一文件。
关于S905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805,或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906、手机100将第一文件的元数据发送给便携计算机,便携计算机接收来自手机100的第一文件的元数据。
关于S906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806,或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907、便携计算机根据第一文件的元数据确定用于打开第一文件的应用,例如称为第二应用。
关于S907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807,或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908、便携计算机调用第二应用,以打开第一文件。
关于S908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808,或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909、用户在便携计算机上编辑第一文件,并保存编辑后的第一文件。编辑后的第一文件例如称为第二文件,或者也可以称为更新文件等,对于该文件的名称不做限制。
关于S909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809,或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910、便携计算机将第二文件发送给手机100,手机100接收来自便携计算机的第二文件。
关于S910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810,或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911、用户在手机100上进行操作,手机100采集用户的操作信息,并获得该操作对应的事件信息,或者说,手机100检测到该操作对应的事件信息。例如将该操作称为第一操作,手机100可捕捉第一操作,并获得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第一操作可以作用于文件图标,例如将该文件图标称为第一文件图标,第一文件图标可以属于所述的至少一个文件图标,即,用户是在手机100上显示的第一界面内的第一文件图标上进行的第一操作。其中,第一文件图标对应一个文件,例如将该文件称为第一文件。
手机100采集(或,检测)用户的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也就相当于手机100检测到作用于第一文件图标的第一操作。
关于S911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811,或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912、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对应于手机100。或者说,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作用于手机100。或者说,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或,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作用于手机100的显示屏。或者说,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对应的文件图标位于手机100的显示界面上。
关于S912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812,或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913、手机100输出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确定打开第一文件的设备。
例如,手机100可通过显示屏194输出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选项,所述一个或多个选项可用于确定打开第一文件的设备。该提示信息的示例可参考图7A或图7B。
关于S913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914、用户选择了该一个或多个选项中的第一选项,手机100检测到用于选择第一选项的操作。
例如可继续参考图7D,用户用手指触摸了“1”这一选项,则触摸传感器180K可检测到该操作,并可以采集该操作的事件信息,在采集该操作的事件信息后,触摸传感器180K可将该操作的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管家软件。第一管家软件接收来自触摸传感器180K的该操作的事件信息后,确定用户选择了在手机100上通过“1”对应的应用1打开第一文件。
第一选项例如对应第一应用,第一应用例如安装在手机100中。
关于S914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915、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对应的文件为第一文件,或者说,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的事件信息对应的第一文件的存储路径,或者说,手机100确定第一操作对应于第一文件。
关于S915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813,或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916、手机100调用第一应用,以打开第一文件。
关于S916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814,或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917、用户在手机100上编辑第一文件,并保存编辑后的第一文件。编辑后的第一文件例如称为第二文件。
关于S917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815,或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S918、用户选择了提示信息包括的一个或多个选项中的第二选项,手机100检测到用于选择第二选项的操作。
例如可继续参考图7B,用户用手指触摸了“电脑端应用”这一选项,则触摸传感器180K可检测到该操作,并可以采集该操作的事件信息,在采集该操作的事件信息后,触摸传感器180K可将该操作的事件信息发送给第一管家软件。第一管家软件接收来自触摸传感器180K的该操作的事件信息后,确定用户选择了在便携计算机上打开第一文件。
关于S918的更多内容,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在执行S918之后,可继续执行S906~S910,不再多赘述。
其中,S902~S910和S911~S918及之后的步骤是两种并列的方案,可能并不会同时发生。例如用户在进行操作时,如果选择了在便携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则可执行S902~S910,而如果用户选择了在手机100上进行操作,则可执行S911~S918及之后的步骤。另外,S914~S917和S918及之后的步骤,也是两种并列的方案,可能并不会同时发生。例如用户在根据提示信息进行操作时,如果选择了在便携计算机上打开第一文件,则可执行S918及之后的步骤,而如果用户选择了在手机100上打开第一文件,则可执行S914~S917。
例如,有时用户虽然是在手机100上操作,但实际上是希望在便携计算机上将相应的文件展示给其他用户观看,如果是这种场景,则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用户就可以选择在便携计算机上打开,从而完成展示过程。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用户提供了选择机会,更便于用户选择合适的设备打开相应的文件。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从手机100和便携计算机作为执行主体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功能,移动设备(例如手机100或便携计算机等)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例如为手机(例如手机100)、或Pad、或便携计算机等。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触摸屏1001,其中,所述触摸屏1001包括触敏表面1006和显示屏1007;应用程序1008;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02;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003,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1004;上述各器件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1005连接。所述显示屏1007可以用于显示电子设备中的某个文件的内容;或者所述显示屏1007还可以用于显示电子设备的桌面;或者所述显示屏1007可以用于显示一个图像等等。
其中,当存储器1003中存储的一个或多个程序1004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02执行时,电子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或图9所示的实施例或其他相应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获取单元和第二获取单元可以是同一个单元,也不同的单元。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结合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实施例中所用,根据上下文,术语“当…时”可以被解释为意思是“如果…”或“在…后”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根据上下文,短语“在确定…时”或“如果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为意思是“如果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设备。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等。
为了解释的目的,前面的描述是通过参考具体实施例来进行描述的。然而,上面的示例性的讨论并非意图是详尽的,也并非意图要将本申请限制到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根据以上教导内容,很多修改形式和变型形式都是可能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充分阐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以由此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充分利用具有适合于所构想的特定用途的各种修改的本申请以及各种实施例。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从终端设备作为执行主体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功能,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Claims (11)

1.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过预设方式进入多屏协同模式;
所述第一设备显示第一界面并将所述第一界面投屏在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界面上,所述第一界面上包含至少一个文件图标,所述第二界面上包括所述第一界面,所述至少一个文件图标对应的文件保存于所述第一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作用于所述文件图标的操作;
当所述文件图标是显示在所述第一界面上的图标时,所述第一设备调用第一应用打开所述文件;
当所述文件图标是显示在所述第二界面上的图标时,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文件的元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所述文件的元数据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上打开所述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更新文件,所述更新文件为更新后的所述文件;
所述第一设备用所述更新文件更新本地存储的所述文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作用于所述文件图标的操作,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事件信息,所述事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操作,且所述事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设备上检测到所述操作产生的事件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文件图标是显示在所述第二界面上的图标,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文件图标是显示在所述第二界面上的图标。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文件的元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将所述文件的元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的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调用第一应用以打开所述文件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选项,所述一个或多个选项用于确定打开所述文件的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用于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选项中的第一选项的操作,所述第一选项对应所述第一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文件图标是显示在所述第一界面上的图标时,所述第一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选项,所述一个或多个选项用于确定打开所述文件的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用于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选项中的第二选项的操作,所述第二选项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设备上打开所述文件;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文件的元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所述文件的元数据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上打开所述文件。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的元数据包括所述文件在所述第一设备中的存储路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的元数据还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所述文件的类型信息,所述文件的大小信息,或,所述文件的名称。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648535.5A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Pending CN1139181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48535.5A CN113918104A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CN202111070378.5A CN113946302B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CN202211453817.5A CN116027997A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EP21838439.4A EP4167072A4 (en) 2020-07-07 2021-06-30 FILE OPENING METHOD AND DEVICE
PCT/CN2021/103515 WO2022007678A1 (zh) 2020-07-07 2021-06-30 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US18/004,635 US20230273902A1 (en) 2020-07-07 2021-06-30 File Opening Method and Device
JP2023501315A JP2023534182A (ja) 2020-07-07 2021-06-30 ファイルを開く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48535.5A CN113918104A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0378.5A Division CN113946302B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CN202211453817.5A Division CN116027997A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8104A true CN113918104A (zh) 2022-01-11

Family

ID=7923157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53817.5A Pending CN116027997A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CN202111070378.5A Active CN113946302B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CN202010648535.5A Pending CN113918104A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53817.5A Pending CN116027997A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CN202111070378.5A Active CN113946302B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73902A1 (zh)
EP (1) EP4167072A4 (zh)
JP (1) JP2023534182A (zh)
CN (3) CN116027997A (zh)
WO (1) WO20220076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2548A (zh) * 2021-05-20 2021-08-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文件保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579237A (zh) * 2022-02-28 2022-06-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资源对象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05048B2 (en) * 2010-11-05 2013-12-10 Bluespac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multimedia contents in realtime fashion
CN102810102A (zh) * 2011-06-03 2012-12-05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共享操作的方法
US10291721B2 (en) * 2011-07-15 2019-05-14 Vmware, Inc. Remote document signing
US9250928B2 (en) * 2011-10-18 2016-02-02 Mcafee, Inc. Cooperative mobile analytics
US20150319200A1 (en) * 2014-05-02 2015-11-05 Voxypad Inc. Natural User Interface for Remote Communication: An Interactive Collaboration System that allows Co-drawing Pad, Co-browsing/sharing Web/Document Files Using Session Initial Protocol (SIP)/Short Message Peer-to-Peer Protocol (SMPP) to Wake Up Remote Devices
US9811241B2 (en) * 2014-09-17 2017-11-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hared inter-operational control among multiple computing devices
CN104506650B (zh) * 2015-01-04 2018-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协同控制方法、用户设备以及通信系统
US20160371048A1 (en) * 2015-06-16 2016-12-22 T1V, Inc. Remote gesture control, input monitor, system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WO2017019292A1 (en) * 2015-07-24 2017-02-02 Coscreen, Inc. Frictionless interface for virtual collabor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loud computing
CN106294843B (zh) * 2016-08-19 2019-10-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查看方法、电子设备及文件查看装置
CN109739450B (zh) * 2018-04-08 2020-03-27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09669657B (zh) * 2018-12-26 2023-06-02 亮风台(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进行远程文档协作的方法与设备
CN110618971B (zh) * 2019-09-12 2022-09-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158543B (zh) * 2019-12-24 2023-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处理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1327769B (zh) * 2020-02-25 2022-04-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多屏互动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67072A1 (en) 2023-04-19
JP2023534182A (ja) 2023-08-08
US20230273902A1 (en) 2023-08-31
EP4167072A4 (en) 2023-12-20
WO2022007678A1 (zh) 2022-01-13
CN116027997A (zh) 2023-04-28
CN113946302A (zh) 2022-01-18
CN113946302B (zh) 202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60842B (zh) 一种播放多媒体数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669242B2 (en) Screenshot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766066B (zh) 一种消息处理的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US20220276680A1 (en) Video Call Display Method Applied to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12291764B (zh) 一种内容接续系统
WO2021078284A1 (zh) 一种内容接续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394895B (zh) 画面跨设备显示方法与装置、电子设备
CN112449099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云服务器
EP3982239A1 (en) Input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527174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2078295A1 (zh) 一种设备推荐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30208790A1 (en) Content shar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2130788A (zh) 一种内容分享方法及其装置
CN114554000B (zh) 摄像头调用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46302B (zh) 一种打开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WO2023273543A1 (zh) 一种文件夹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5268737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697960B (zh) 一种连接外部摄像头的方法及系统
WO2023093778A1 (zh) 一种截屏方法及相关装置
EP4239464A1 (en) Method for invoking capabilities of other device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EP4235389A1 (en) Screen proj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15344168A (zh) 消息展示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785340A (zh) 一种卡片分享的方法及装置
CN115291780A (zh) 一种辅助输入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5686401A (zh) 一种投屏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