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2794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2794A
CN115332794A CN202211051629.XA CN202211051629A CN115332794A CN 115332794 A CN115332794 A CN 115332794A CN 202211051629 A CN202211051629 A CN 202211051629A CN 115332794 A CN115332794 A CN 115332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edge
sub
region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16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建基
潘浩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5162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327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32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279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5001 priority patent/WO2024046235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4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using equipment having another main function to serve additionally as an antenna, e.g. means for giving an antenna an aesthetic aspe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006Particular feeding system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天线的馈电端激励所述第一天线产生的第一电流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天线的馈电端激励所述第二天线产生的第二电流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折叠型电子设备是通过机械铰链将多块电子屏幕连接在一起,折叠型电子设备在日常使用中,有展开和折叠两种状态,使用者可以同时获得两种截然不同的使用体验,折叠型电子设备在为使用者带来便利的同时,折叠型电子设备的天线系统的设计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在一些场景下,折叠型电子设备的两个屏幕由一整块柔性屏覆盖,折叠型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覆盖于电子设备的两个屏幕的柔性屏处于弯折状态,处于弯折状态的柔性屏的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层之间会构成一个腔体,该腔体的谐振频率正好在电子设备天线系统的工作频段之内,从而对天线可工作的频段构成能量损耗,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形态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及终端设备,能够解决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较差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天线的馈电端激励第一天线产生的第一电流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天线的馈电端激励第二天线产生的第二电流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天线的馈电端激励所述第一天线产生的第一电流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天线的馈电端激励所述第二天线产生的第二电流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如此,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电流方向相反,经谐振腔接收到的激励信号是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矢量和,由于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方向相反,所电流会相互抵消,减弱其对天线的影响。进一步,通过设置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可以构成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天线,提升电子设备的整机的通信性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和图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TO杂波电流的分布示意图;
图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金属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7至图10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如上所述,折叠型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电子设备两个屏幕折叠后,电子设备的两个屏幕的电磁场耦合较强,两个屏幕的ITO层之间会构成一个腔体,激励ITO的腔模式,该腔体的谐振频率正好在电子设备的天线系统的工作频段之内,在原天线的频带内引入杂波,从而对天线可工作的频段构成能量损耗,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较差。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折叠式电子设备,如折叠屏手机等。该电子设备10包括:第一天线101和第二天线102。在电子设备的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天线101的馈电端激励第一天线101产生的第一电流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二天线102的馈电端激励第二天线102产生的第二电流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
也就是说,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处于折叠状态时形成的谐振腔接收到的激励信号为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矢量和。
具体来讲,对于折叠型电子设备而言,其具有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其中,第一机身可以为主机身,第二机身可以为副机身,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可以通过转轴、铰链等连接部件连接,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可以通过该连接部件进行转动,从而改变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之间的夹角,进一步使得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如图2所示的,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机身103和第二机身104处于同一个水平面,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如图3所示的,第一机身103和第二机身104之间可以互相贴合。其中,第一机身103和第二机身104均包括显示模组,对于显示模组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屏、ITO层和金属中框等,第一机身103和第二机身104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机身103和第二机身104的两个显示模组的ITO层之间会构成一个谐振腔,该谐振腔的谐振频率可能正好处于电子设备的工作频段内,电子设备第一机身103和第二机身104的两个ITO层构成的谐振腔无法将能量辐射出去,从而造成能量损耗,电子设备的天线的性能较差。
经过对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的两个ITO层形成的谐振腔所形成的ITO的杂波进行分析发现,对于ITO的0.7GHZ的杂波的电磁场的分布,可以等效看成基础模式TE101模,对于1.0GHZ可以等效看成TE102模,如图4和图5所示的ITO杂波电流的分布可以发现,ITO杂波电流的电流零点(电场强点),主要分布在远离连接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的铰链的边缘区域,在靠近电子设备的第一机身、第二机身的转轴部分的区域比较难以激励ITO杂波。其中,图4和图5中的虚线代表开路,图4所示为0.7GHZ的杂波的电磁场的分布,图5所示为1GHZ的杂波的电磁场的分布。
通过上述的分析,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天线,两个天线可以设置在第一机身远离转轴的金属中框的中间位置,或者设置在第二机身远离转轴的金属中框的中间位置,或者第一天线101设置在第一机身,第二天线102设置在第二机身。第二机身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下,减弱电子设备的两个机身的ITO层形成的腔体杂波的影响,通过共模差模的理论,使得第一天线101的馈电端激励出第一天线101产生的电流的方向与第二天线102的馈电端激励出第二天线102产生的电流的方向相反,ITO腔体接收到的激励信号为第一天线101的电流与第二天线102的电流的矢量和,使得ITO腔体上耦合的电磁场矢量相消,减弱ITO腔模的影响。
金属中框为支撑于ITO层之下的金属支架,如图6所示的,该金属中框105可以为设置在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四周的金属边,可以将该金属中框的至少部分作为第一天线101和第二天线102。馈电端指的是天线的信号输入通路,第一天线101的馈电端指的是第一天线101的信号输入通路,第二天线102的馈电端指的是第二天线102的信号输入通路。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天线的馈电端激励所述第一天线产生的第一电流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天线的馈电端激励所述第二天线产生的第二电流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如此,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电流方向相反,经谐振腔接收到的激励信号是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矢量和,由于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方向相反,所电流会相互抵消,减弱其对天线的影响。进一步,通过设置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可以构成MIMO天线,提升电子设备的整机的通信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101和第二天线102均设置于第一机身的第一边缘区域或第二机身的第二边缘区域。第一天线101的馈电端设置在第一边缘区域的第一位置,第二天线102的馈电端设置在第一边缘区域的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不同。或者,第一天线101的馈电端设置在第二边缘区域的第三位置,第二天线102的馈电端设置在第二边缘区域的第四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不同。
具体来讲,第一边缘区域可以为第一机身的外周区域,第二边缘区域可以为第二机身的外周区域。例如,如图6所示的,该外周区域即为金属中框所在的位置。
其中,第一机身与第二机身通过连接部件连接,第一边缘区域为与连接部件相对且远离连接部件的区域,第二边缘区域为与连接部件相对且远离连接部件的区域,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的,第一边缘区域和第二边缘区域可以为远离连接部件且与连接部件相对的金属边框的中间位置。其中,第一天线101记为ANT1,第二天线102为ANT2,连接部件可以为转轴,在第一天线101和第二天线102设置在第一机身的第一边缘区域或者第一天线101和第二天线102设置在第二机身的第二边缘区域时,第一天线101为图7中的efg段,第二天线102为图7中的cba段,第一天线101ANT1的馈电端(Feed1)即为图7中e所在的位置,该e位置即为上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第一天线101ANT1的馈电端(Feed1)激励第一天线101产生的电流为I1,其激励产生的电流所辐射的枝节为efg,即第一天线101ANT1的馈电端(Feed1)激励产生的电流I1的方向是由e至g,第二天线102ANT2的馈电端(Feed2)即为图7中c所在的位置,该c位置即为上述的第二位置和第四位置,第二天线102ANT2的馈电端(Feed2)激励第二天线102产生的电流为I2,其激励产生的电流所辐射的枝节为cba,即第二天线102ANT2的馈电端(Feed2)激励产生的电流I2的方向是由c至a。可以看出,第二天线102ANT2产生的电流I2=-第一天线101ANT1产生的电流I1,对于ITO谐振腔而言,其接收到的激励信号等效为I,其为第一天线101ANT1产生的第一电流和第二天线102ANT2产生的第二电流的矢量和。
进一步,为了能最大程度上减弱ITO谐振腔对天线的能量造成影响,ITO谐振腔接收到的电流矢量和为零时,能够保证ITO谐振腔对天线的能量造成的影响最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幅值相等,即按照上述的描述,电流I1和电流I2的矢量和为零,即I=I1+I2=0。如此,通过将第一天线101和第二天线102设置在远离连接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的转轴且与转轴相对的区域,使得ITO谐振腔接收到的电流矢量叠加后相消,减弱ITO谐振腔对天线的频段造成的影响,提升天线的性能。
更为具体的,如图7所示的,上述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可以关于第一边缘区域的第五位置对称,或者,上述的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可以关于第二边缘区域的第六位置对称,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即为上述的d点所在的位置,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关于第五位置对称时,上述的bc段=ef段,且ab段=fg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天线101设置于第一机身的第三边缘区域,第二天线102设置于第二机身的第四边缘区域。第一天线101和第二天线102均包括第一机身的至少部分金属中框。或者,第一天线101和第二天线102均包括第二机身的至少部分金属中框。或在,第一天线101包括第一机身的至少部分金属中框,第二天线102包括第二机身的至少部分金属中框。
具体来讲,第一天线101和第二天线102可以分别设置于不同的机身,第三边缘区域可以为第一机身如图6所示的金属中框所在的位置,第四边缘区域可以为第二机身如图6所示的金属中框所在的位置。为了保证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天线101和第二天线102之间具有一定的隔离度,避免天线之间的工作性能受到影响,提高天线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电子设备的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邻接位置和第二邻接位置不相对,也就是说,在电子设备的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邻接位置和第二邻接位置是错开的,从而避免第一邻接位置和第二邻接位置之间的距离过近而影响天线的工作性能。
为了保证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天线101和第二天线102之间的隔离度达到最大,第二天线102的馈电端可以设置在第一机身的左上角的顶点,第一天线101的馈电端设置在第二机身的右下角的顶点,如此,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天线101的馈电端和第二天线102的馈电端之间的物理距离最大,从而保证第一天线101和第二天线102之间的隔离度达到最优,避免互相影响,进一步提升了天线的工作性能。具体来讲,第一天线101包括第一子天线和第二子天线,第三边缘区域包括第一边缘子区域和第二边缘子区域,第一边缘子区域和第二边缘子区域相邻接。第一子天线设置于第一边缘子区域,第二子天线设置于第二边缘子区域,第一天线101的馈电端设置于第一边缘子区域和第二边缘子区域的第一邻接位置。第二天线102包括第三子天线和第四子天线,第四边缘区域包括第三边缘子区域和第四边缘子区域,第三边缘子区域和第四边缘子区域相邻接,第三子天线设置于第三边缘子区域,第四子天线设置于第四边缘子区域,第二天线102的馈电端设置于第三边缘子区域与第四边缘子区域的第二邻接位置。
具体的,如图8所示的,第一天线101位于第一机身的右下角的部分,第一天线101由第一机身的下部分的短边和右侧的长边组成,其包括abcd段,第一天线101的馈电端(Feed)103为ab段(第一子天线)和cd段(第二子天线)的交点b(第一邻接位置)所在的位置,第一天线101的馈电端所激励的电流I1的方向由b至d的方向。其中,第一天线101由102abcd段的金属中框构成,其形式为T天线,主要激励bc段的monopole态,在第一天线101工作时,主要靠上述的bc段枝节辐射,此时第一天线101产生的第一电流I1主要集中在bc段。
如图9所示的,第二天线102位于第二机身的左上角的部分,第二天线102由第二机身的上部分的短边和左侧的长边组成,其包括efgh段,第二天线102的馈电端为ef段(第三子天线)和fh段(第四子天线)的交点f(第二邻接位置)所在的位置,第二天线102的馈电端所激励的第二天线102产生的电流I2的方向由f至h,其与第一天线101的馈电端所激励产生的电流I1的方向相反。其中,第二天线102由上述的结构efgh段的金属中框构成,其天线形式也为T天线,主要激励fg的monopole态,当第二天线102工作时,主要靠fg枝节辐射,此时第二电流I2主要集中在fg段。
进一步,为了能最大程度上减弱ITO谐振腔对天线的能量造成影响,ITO谐振腔接收到的电流矢量和为零时,能够保证ITO谐振腔对天线的能量造成的影响最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幅值相等,即按照上述的描述,电流I1和电流I2的矢量和为零,即I=I1+I2=0。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第一天线101的馈电端所激励出的电流和第二天线102的馈电端所激励出的电流反向,下面结合图10对上述实施例作出进一步的说明,请参见图10,电子设备处于折叠态时,电子设备的两个ITO层对折形成一个单端短路、三端开路的谐振腔,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天线101的馈电端所激励出的电流和第二天线102的馈电端所激励出的电流等幅反向,对于ITO谐振腔而言,其等效耦合电流I=I1+I2=0。此时,ITO腔模杂波影响减弱。
进一步,第一天线101和第二天线102均为倒F型(Inverted-F Antenna,IFA)天线,对于IFA天线而言,可以激励半波模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
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天线的馈电端激励所述第一天线产生的第一电流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天线的馈电端激励所述第二天线产生的第二电流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机身的第一边缘区域或所述第二机身的第二边缘区域;
所述第一天线的馈电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边缘区域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天线的馈电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边缘区域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不同;
或者,所述第一天线的馈电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边缘区域的第三位置,所述第二天线的馈电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边缘区域的第四位置,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关于所述第一边缘区域的第五位置对称,或者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第四位置关于所述第二边缘区域的第六位置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身与所述第二机身通过连接部件连接,所述第一边缘区域为与所述连接部件相对且远离所述连接部件的区域,所述第二边缘区域为与所述连接部件相对且远离所述连接部件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设置于所述第一机身的第三边缘区域,所述第二天线设置于所述第二机身的第四边缘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包括第一子天线和第二子天线,所述第三边缘区域包括第一边缘子区域和第二边缘子区域,所述第一边缘子区域和所述第二边缘子区域相邻接;
所述第一子天线设置于所述第一边缘子区域,所述第二子天线设置于所述第二边缘子区域,所述第一天线的馈电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边缘子区域和所述第二边缘子区域的第一邻接位置;
所述第二天线包括第三子天线和第四子天线,所述第四边缘区域包括第三边缘子区域和第四边缘子区域,所述第三边缘子区域和所述第四边缘子区域相邻接;
所述第三子天线设置于所述第三边缘子区域,所述第四子天线设置于所述第四边缘子区域,所述第二天线的馈电端设置于所述第三边缘子区域与所述第四边缘子区域的第二邻接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机身和所述第二机身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邻接位置与所述第二邻接位置不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和所述第二电流的幅值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均为IFA天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均包括所述第一机身的至少部分金属中框;
或者,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均包括所述第二机身的至少部分金属中框;
或者,所述第一天线包括所述第一机身的至少部分金属中框,所述第二天线包括所述第二机身的至少部分金属中框。
CN202211051629.XA 2022-08-31 2022-08-31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3327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1629.XA CN115332794A (zh) 2022-08-31 2022-08-31 电子设备
PCT/CN2023/115001 WO2024046235A1 (zh) 2022-08-31 2023-08-25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1629.XA CN115332794A (zh) 2022-08-31 2022-08-31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2794A true CN115332794A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28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1629.XA Pending CN115332794A (zh) 2022-08-31 2022-08-3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32794A (zh)
WO (1) WO202404623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6235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53455A (ja) * 2011-05-31 2012-12-20 Toshiba Corp 情報端末装置
CN112751160B (zh) * 2019-10-31 2021-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KR20220052663A (ko) * 2020-10-21 2022-04-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CN114447603A (zh) * 2020-11-02 2022-05-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CN114614237A (zh) * 2020-12-09 2022-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4696093A (zh) * 2020-12-30 2022-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332794A (zh) * 2022-08-31 2022-1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6235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46235A1 (zh) 2024-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67815B1 (en) Antenna for device, and foldable device
JP4437475B2 (ja) 折り返しダイポールアンテナ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タグ
CN100420092C (zh) 具有寄生耦合器的多单元天线
JP4724084B2 (ja) 携帯無線装置
US10530043B2 (en) Antenna and mobile terminal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1109547A (ja) マルチ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携帯機器
JP2008072382A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装置
US10177463B2 (en) Antenna syste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2736404B (zh) 电子设备
JP2007243455A (ja) 無線受信用小型携帯端末装置
CN115332794A (zh) 电子设备
EP2733783B1 (en) Multi-antenna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EP4113746A1 (en) Antenna and terminal
CN103703611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JP2009302663A (ja) 携帯無線機
JP2000252737A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無線機
CN115224467B (zh) 包括天线的可折叠电子设备
JP2012244188A (ja) マルチバンド対応のマルチ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通信機器
CN112952345B (zh) 电子设备
WO2010137205A1 (ja) 携帯無線機
CN103107415A (zh) 天线模块
EP2683032B1 (en) A device having a quadrature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ntenna
EP4148904A1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P4167377A1 (en) Antenna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1359768A (zh) 缝隙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