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03096A - 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及超充充电枪 - Google Patents

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及超充充电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03096A
CN115303096A CN202211241756.6A CN202211241756A CN115303096A CN 115303096 A CN115303096 A CN 115303096A CN 202211241756 A CN202211241756 A CN 202211241756A CN 115303096 A CN115303096 A CN 1153030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section
charging
liquid
grou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417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03096B (zh
Inventor
梁翔飞
白海涛
沈小波
邢庆
陈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ancheng Wan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ancheng Wan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ancheng Wan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ancheng Wan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4175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030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03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03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03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030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2Cooling of charging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级充电站充电枪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及超充充电枪。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包括:进液口、冷却流道以及出液口;其中,所述冷却流道为多组;其中,所述多组冷却流道的流道截面面积的总和等于所述进液口的流道截面面积;所述冷却流道包括变径段、电芯冷却段、回流段以及端子冷却段;其中,所述变径段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接,所述变径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芯冷却段连接;其中,多组冷却流道用于沿充电端子的充电电芯周向围合布置。通过将由进液口一端流入的冷却液从多组冷却流道中流动,使冷却液在冷却流道中快速的流动,以提高冷却液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及超充充电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级充电站充电枪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及超充充电枪。
背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主选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市场上的占比逐渐增大。但是与传统的燃油车加注燃油作为燃油车储能的方式相比,大部分新能源汽车采用充电的方式作为储能所需要的充电时间都较长;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慢的问题,现有技术中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是建立超级充电站,超级充电站相比于常规的充电站充电的功率更高,可以在短时间内为新能源汽车充更多的电,减少充电等待的时间。
相应的,超级充电站的充电功率提高以后连接新能源汽车与充电站之间的充电电缆需要承受较大的充电功率,使得充电电缆的电芯产生大量的热量。在采用超级充电站进行充电过程中需要对充电电缆内部进行散热处理,以防止由于充电电缆自身温度过高而发生事故。
现有技术中通过随充电电缆内部铺设的冷流管对充电电缆进行降温,并在充电枪的充电端子处重点布置冷却腔对主要发热的电芯进行包裹,以对充电端子处所主要发热的位置进行冷却降温。
为了对主要发热电芯进行包裹,在充电端子处的冷却腔的冷却液流通截面大于进液管和出液管的冷却液流通截面,使得冷却液在冷却腔中的流速缓慢,而部分的冷却液占据了冷却腔中与充电端子的接触表面,隔离了低温的冷却液对充电端子进行降温,造成冷却液在充电端子处的冷却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液口、冷却流道以及出液口;
其中,所述冷却流道为多组;
其中,所述多组冷却流道的流道截面面积的总和等于所述进液口的流道截面面积;
所述冷却流道包括变径段、电芯冷却段、回流段以及端子冷却段;
其中,所述变径段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接,所述变径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芯冷却段连接;
其中,多组冷却流道用于沿充电端子的充电电芯周向围合布置;
其中,所述端子冷却段设置于所述电芯冷却段的远离多组冷却流道的围合布置中心的一端,且所述端子冷却段的一端与所述回流段连接,所述端子冷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接;
所述回流段远离所述端子冷却段的一端与所述电芯冷却段连接,所述回流段设置于远离所述进液口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冷却段具有扁平流道口;
所述扁平流道口的宽度和厚度比大于3:1;
其中,所述电芯冷却段的厚度方向朝向多组冷却流道的围合布置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冷却段具有扁平流道口;
所述扁平流道口的宽度和厚度比大于3:1;
其中,所述端子冷却段的厚度方向朝向多组冷却流道的围合布置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冷却段包括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以及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
其中,所述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与所述变径段连接,所述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与所述回流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距离多组冷却流道的围合布置中心的距离L1大于所述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距离多组冷却流道的围合布置中心的距离L2;
其中,所述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与所述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之间通过倾斜过渡区过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在多组冷却流道的围合布置中心的周向范围小于所述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在多组冷却流道的围合布置中心的周向范围;
且,所述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回流段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弧形弯折流道;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电芯冷却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端子冷却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方向均朝向所述进液口一端。
进一步地,相邻冷却流道之间具有固定间隙;
所述端子冷却段包括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以及第二电芯固定段降温区;
所述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在所述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沿多组冷却流道的围合布置中心周向同一区域延伸布置;
所述第二电芯固定段降温区在所述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沿多组冷却流道的围合布置中心周向的固定间隙区域外侧延伸布置;
所述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与所述回流段连接,所述第二电芯固定段降温区与所述出液口连接;
所述端子冷却段还包括周向移位连接区,所述周向移位连接区连接所述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以及所述第二电芯固定段降温区。
进一步地,液冷装置还包括导热限位环,所述导热限位环设置于多组冷却流道的围合布置中心位置外侧;且,
所述导热限位环周向开设有多组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卡设多组冷却流道的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
所述导热限位环采用导热绝缘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与所述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之间具有安装间隙;
液冷装置还包括卡位环;
所述卡位环包括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
其中,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在所述卡位环的周向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卡位环的内径等于所述多组冷却流道的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的围合外径;
其中,所述卡位环的外径等于所述多组冷却流道的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的围合内径;
其中,所述卡位环可穿设安装于所述安装间隙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连接处分别设置有插接头和插接槽,所述插接头和所述插接槽中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还包括分流板;
其中,所述分流板由所述进液口的侧壁向进液口的中部延伸;
其中,相邻两组分流板与进液口的侧壁之间形成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的数量与所述冷却管道的数量相同;
所述变径段的一端与所述分流通道的截面形状相同,并与分流通道连接;
所述变径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芯冷却段的截面形状相同,并与电芯冷却段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超充充电枪,包括上述的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还包括:充电端子、充电电芯、信号传输电芯以及充电枪壳体;
其中,所述充电电芯及所述信号传输电芯固定连接在所述充电端子中,所述充电端子与所述充电枪壳体固定配合;
其中,所述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设置于所述充电电芯的周向;且,
所述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包裹于所述充电端子中。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至少为两组;
所述出液口至少为两组;
至少两组进液口与出液口分别连接多组冷却流道;
至少两组进液口分别设置于至少两组充电电芯的周向;
至少两组出液口分别设置于至少两组充电电芯的周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提供一种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用于安装在超级充电站的充电端子中,通过将由进液口一端流入的冷却液从多组冷却流道中流动,而多组流道的流道截面面积的总和等于进液口的流道截面面积,使冷却液在冷却流道中快速的流动,避免出现流动缓慢的冷却液在冷却流道的表面停留而阻隔低温冷却液与冷却流道侧壁之间的热交换,以提高冷却液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多组冷却流道的围合设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单组冷却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多组冷却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导热限位环与冷却流道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两组充电电芯时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在充电端子上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回流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导热限位环的和卡位环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卡位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分流板的设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超充充电枪及充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超充充电枪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进液口1、分流板11、分流通道12;
冷却流道2、变径段21、电芯冷却段22、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221、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22、倾斜过渡区223、回流段23、第一开口231、第二开口232、弧形弯折流道233、固定间隙24、端子冷却段25、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51、第二电芯固定段降温区252、周向移位连接区253、安装间隙26;
导热限位环3、卡槽31;
卡位环4、第一半环41、第二半环42、插接头43、插接槽44;
出液口5;
充电端子61、充电电芯62、信号传输电芯63、充电枪壳体64、接触孔65、分流管6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1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超级充电站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液口1、冷却流道2以及出液口5;
其中,所述冷却流道2为多组;
其中,所述多组冷却流道2的流道截面面积的总和等于所述进液口1的流道截面面积;
所述冷却流道2包括变径段21、电芯冷却段22、回流段23以及端子冷却段25;
其中,所述变径段21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1连接,所述变径段2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芯冷却段22连接;
其中,多组冷却流道2用于沿充电端子61的充电电芯62周向围合布置;
其中,所述端子冷却段25设置于所述电芯冷却段22的远离多组冷却流道2的围合布置中心的一端,且所述端子冷却段25的一端与所述回流段23连接,所述端子冷却段25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5连接。
所述回流段远离所述端子冷却段的一端与所述电芯冷却段连接,所述回流段设置于远离所述进液口的一端。
现有的充电端子降温技术中,为了对主要发热电芯进行包裹,在充电端子处的冷却腔的冷却液流通截面大于进液管和出液管的冷却液流通截面,使得冷却液在冷却腔中的流速缓慢,而部分的冷却液占据了冷却腔中与充电端子的接触表面,隔离了低温的冷却液对充电端子进行降温,造成冷却液在充电端子处的冷却效率降低。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多组冷却流沿着充电端子61的充电电芯62周向围合布置,对充电过程中作为主要发热源的充电电芯62进行降温,多组与进液口1连接的冷却流道2的流道截面面积的总和等于所述进液口1的流道截面面积,使冷却液在冷却流道2中快速的流动,低温冷却液在于冷却流道2侧壁之间进行热交换温度升高后就流走,不会在冷却流道2中停留形成高温的冷却液,阻挡低温冷却液的热交换。
冷却液沿着变径段21从进液口1中流入电芯冷却段22,靠近充电电芯62的电芯冷却段22于充电电芯62处进行热交换,以对充电电芯62进行降温。冷却液由电芯冷却段22流到回流段23段后,沿着回流段23回流,回流段23设置于充电端子61与汽车上的充电座连接的末端,流到充电端子61末端再回流的冷却液对充电端子61进行整体的降温。
冷却液由回流段23流向端子冷却段25,由端子冷却段25回流到出液口5处,并在端子冷却段25中对充电端子61远离充电电芯62的位置进行降温。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进液口1中流入的冷却液分流到多组冷却流道2中的方式,提高了冷却液的流动速度,且避免冷却液在死角处停留提高冷区液的热交换效率。
实施例2:
参照图1、图2,进一步地,所述电芯冷却段22具有扁平流道口;
所述扁平流道口的宽度和厚度比大于3:1;
其中,所述电芯冷却段22的厚度方向朝向多组冷却流道2的围合布置中心。
扁平的流道口可增加冷却与充电电芯62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扁平的流道口中所流动的冷却液厚度降低,位于冷却流道2中间的冷却液距离冷却流道2表面的距离近,使位于扁平的冷却流道2中的冷却液都能够与充电端子61之间进行有效的热交换。
避免出现流道过厚,热交换仅停留在冷却流道2的表面,而冷却流道2中间的冷却液的热交换被阻挡,不能对低温的冷却液进行有效的利用,出现流道中间的低温冷却液回流的现象。
多组冷却流道2的围合布置中心为充电电芯62的设置方向,电芯冷却段22的厚度方向朝向充电电芯62方向,则扁平的电芯冷却段22的宽度方向对充电电芯62的周向进行包裹,提高对充电电芯62的包裹面积,对充电电芯62的周向进行降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扁平的电芯冷却段22为圆弧形的截面,宽度方向较长的表面均为圆弧形,且圆弧形的开口方向朝向充点电芯的一侧,对充电电芯62进行包裹,保持电芯冷却段22与电芯表面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3:
参照图1、图2,进一步地,所述端子冷却段25具有扁平流道口;
所述扁平流道口的宽度和厚度比大于3:1;
其中,所述端子冷却段25的厚度方向朝向多组冷却流道2的围合布置中心。
扁平的流道口可增加冷却与充电端子61的接触面积,并且扁平的流道口中所流动的冷却液厚度降低,位于冷却流道2中间的冷却液距离冷却流道2表面的距离近,使位于扁平的冷却流道2中的冷却液都能够与充电端子61之间进行有效的热交换。
避免出现流道过厚,热交换仅停留在冷却流道2的表面,而冷却流道2中间的冷却液的热交换被阻挡,不能对低温的冷却液进行有效的利用,出现流道中间的低温冷却液回流的现象。
多组冷却流道2的围合布置中心为充电电芯62的设置方向,端子冷却段25的厚度方向朝向充电电芯62方向,则扁平的端子冷却段25的宽度方向沿充电电芯62的周向环形布置,对充电端子61的周向进行降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扁平的端子冷却段25为圆弧形的截面,宽度方向较长的表面均为圆弧形,且圆弧形的开口方向朝向充点电芯的一侧,使得端子冷却段25在充电端子61的周向具有更宽的布置范围,增加充电端子61中的冷却区域范围。
实施例4:
参照图2,进一步地,所述电芯冷却段22包括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221以及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22;
其中,所述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与所述变径段连接,所述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与所述回流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22距离多组冷却流道2的围合布置中心的距离L1大于所述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221距离多组冷却流道2的围合布置中心的距离L2;
其中,所述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221与所述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22之间通过倾斜过渡区223过渡连接。
充电电芯62的一端与充电线缆连接并固定在充电端子61中,而充电电芯62的另一端暴露在充电端子61末端的接触孔65中,用于与汽车充电座上的接触电极片接触后电连接,在进行充电时充电端子61上的热源主要由充电电芯62处产生。
本实施例中,电芯冷却段22通过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221对充电电芯62的固定部位进行降温,通过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22对充电电芯62与接触电极片接触时进行降温;
距离L1大于距离L2,可将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22埋设在接触孔65的侧壁中,在充电端子61插入到充电枪的充电座上后,对充电时充电电芯62和接触电机片所缠身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对充电时的电芯接触区域进行降温。
倾斜过渡区223过渡连接距电芯不同距离的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221和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22,倾斜连接的倾斜过渡区223减少冷却液在流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使冷却液在电芯冷却段22快速的流动。
实施例5:
参照图2-图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221在多组冷却流道2的围合布置中心的周向范围小于所述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22在多组冷却流道2的围合布置中心的周向范围;
且,所述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22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22的厚度。
电芯固定段降温区距离电芯更近,更小的周向范围可以使相邻冷却流道2的电芯固定段降温区之间留有间隙,便于在固定时将液冷装置固定在充电端子61中。
而距离充电电芯62越近,则充电端子61所附近的热量越高,增加电芯固定段降温区,充电端子61的高温进行热交换。
电芯接触段降温区距离充电端子61较远,降低电芯接触段降温区的厚度增加其周向的范围,可对电芯接触段周向的热量进行交换。且电芯接触段降温区和电芯固定段降温区的流道面积相同,使冷却液在电芯接触段降温区和电芯固定段降温区保持相同的流动速度。
实施例6:
参照图2、图5,进一步地,所述回流段23具有第一开口231、第二开口232以及弧形弯折流道233;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231与所述电芯冷却段22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开口232与所述端子冷却段25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231和所述第二开口232的开口方向均朝向所述进液口1一端。
通过回流段23可改变冷却液的流动方向,由电芯冷却段22到端子冷却段25,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产生180°改变,将流动到充电端子61末端的冷却液导回出液口5中。
通过弧形弯折流道233使冷却液在回流时沿着圆弧形弯折的方向流动,圆弧形弯折处对冷却液进行引导流动,减少冷却液换向流动过程中的阻力。
实施例7:
参照图2-图5,进一步地,相邻冷却流道2之间具有固定间隙24;
所述端子冷却段包括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51以及第二电芯固定段降温区252;
所述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51在所述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22沿多组冷却流道2的围合布置中心周向同一区域延伸布置;
所述第二电芯固定段降温区252在所述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222沿多组冷却流道2的围合布置中心周向的固定间隙24区域外侧延伸布置;
所述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与所述回流段连接,所述第二电芯固定段降温区与所述出液口连接;
所述端子冷却段25还包括周向移位连接区253,所述周向移位连接区253连接所述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51以及所述第二电芯固定段降温区252。
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51在从回流段23向出液口5的一端移动时,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51与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22从安装后的充电电芯62周向的同一方向延伸,由于充电端子61上充电电芯62与信号传输电芯63周围开设有用于与汽车上的充电座相连接的接触孔65,在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22和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51安装在充电电芯62的接触口周围时,充电电芯62的接触口周向的部分区域与相邻的信号传输电芯63接触口距离近,使得这一侧的充电电芯62的接触口不能布置冷流管道,将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51与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22布置在同一周向位置上,可增加单组冷却流道2在冷却充电电芯62周向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方式中,同一充电电芯62周向的不同冷却留到的周向范围不同,可根据充电电芯62接触口的周向端子厚度进行调节。
相邻冷却流道2之间的第二电芯接触固定段之间的固定间隙24处用于使相邻的冷却流道2进行固定时,充电电芯62周围的充电端子61材料对冷却流道2进行包裹固定。
通过设置在固定间隙24外侧的第二电芯固定段降温区252可对固定间隙24处进行换热,实现对电芯固定段周向的全包裹,提高对电芯固定段的散热能力,以及对第二电芯固定段降温区252中的液体进行再次的利用。
周向移位连接区253连接转动至固定间隙24外侧的第二芯片固定段降温区和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22外侧的第二芯片接触段降温区。
周向位移连接区在充电电芯62外侧倾斜,对冷却液进行倾斜导流,减少冷却液流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
实施例8:
参照图4、图7,进一步地,液冷装置还包括导热限位环3,所述导热限位环3设置于多组冷却流道2的围合布置中心位置外侧;且,
所述导热限位环3周向开设有多组卡槽31,所述卡槽31用于卡设多组冷却流道2的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22;
所述导热限位环3采用导热绝缘材料制成。
充电端子61一般采用绝缘的塑料对电芯进行包裹,以形成可插接在汽车充电座中的充电端子61,充电电芯62周围所包括的材料有限,本发明所提供的多流道液冷装置可通过注塑的形式封装于充电端子61中,以提高安装多流道液冷装置的使用强度。
而在充电端子61中,电芯接触段周围开设了接触孔65,使得接触孔65的部分侧壁较薄,在将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22以及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51放到接触孔65侧壁的模具位置时,可能会出现冷却流道2歪斜,而导致注塑时冷却流道2露出注塑成型的充电端子61表面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通过导热限位环3设置在多组流道中间的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22之间,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22卡设在导热限位环3周围的卡槽31中,对相应的冷却流道2进行限位,限制冷却流道2歪斜。
导热限位环3的内径设置为对接触孔65注塑成型的模具的直径,在对充电端子61注塑成型时首先将多流道液冷装置及导热限位环3一起放置到模具中,通过导热限位环3限制多流道液冷装置在成型模具中的位置。使注塑成型后的多流道液冷装置完全包裹在充电端子61中。
导热绝缘材料包括耐高温且绝缘性能好的塑料、相交或是陶瓷等材料。
实施例9:
参照图4、图7、图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22与所述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51之间具有安装间隙26;
液冷装置还包括卡位环4;
所述卡位环4包括第一半环41和第二半环42;
其中,所述第一半环41和所述第二半环42在所述卡位环4的周向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卡位环4的内径等于所述多组冷却流道2的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22的围合外径;
其中,所述卡位环4的外径等于所述多组冷却流道2的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251的围合内径;
其中,所述卡位环4可穿设安装于所述安装间隙26中。
在对充电端子61进行注塑成型时,注塑材料灌入安装间隙26中,将相互接触的电芯冷却段22和端子冷却段25进行固定,并消除电芯冷却段22和端子冷区段之间可能出现的接触间隙,也即消除注塑后充电端子61中出现间隙,提高充电端子61的强度。
由于导热限位环3是直接放置在冷却流道2之间的,从回流段23一端放入,在放置以及移动的过程中导热限位环3可能从冷却流道2中掉落。本实施例中卡位环4的内径小于导热限位环3的外径,可与导热限位环3的外环抵接,对导热限位环3进行卡位。
通过卡位环4插接在安装间隙26中,由卡位环4限制导热限位环3脱离多组冷却流道2的中间位置。
卡位环4为两半式结构,在将卡位环4放入安装间隙26时,首先将第一办环和第二半环42分别从相邻的冷区流道之间插入安装间隙26内,然后再将第一半环41和第二半环42连接,组成完整的卡位环4。
实施例10:
参照图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环41和所述第二半环42连接处分别设置有插接头43和插接槽44,所述插接头43和所述插接槽44中插接配合。
通过插接头43和插接槽44的连接,在第一半环41和第二半环42放入安装间隙26中后,可将第一半环41和第二半环42相互抵接靠拢,完成连接,在安装间隙26中形成完整的卡位环4。
实施例11:
参照图9,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1还包括分流板11;
其中,所述分流板由所述进液口1的侧壁向进液口1的中部延伸;
其中,相邻两组分流板与进液口1的侧壁之间形成分流通道12,所述分流通道12的数量与所述冷却管道的数量相同;
所述变径段21的一端与所述分流通道12的截面形状相同,并与分流通道12连接;
所述变径段2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芯冷却段22的截面形状相同,并与电芯冷却段22连接。
通过分流板11将进液口1中的冷却液分为几份,然后再流动到冷流管道中,分流板11将冷却液从进液口1的中间到进液口1的侧壁上进行分流,将靠近侧壁处温度较高的冷却液和靠近进液口1中心的温度较低的冷却液平均的分到分流管66道中,保持流入多组冷流管道中的冷却液温度相同,避免出现多组冷却流道2中温度出现差异,而造成不同的冷却流道2冷却液温度差异较大的情况。
实施例12:
参照图10、图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超充充电枪,包括上述的超级充电站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还包括:充电端子61、充电电芯62、信号传输电芯63以及充电枪壳体64;
其中,所述充电电芯62及所述信号传输电芯63固定连接在所述充电端子61中,所述充电端子61与所述充电枪壳体64固定配合;
其中,所述超级充电站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设置于所述充电电芯62的周向;且,所述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包裹于所述充电端子61中。
超级充电站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通过注塑的方式包裹在充电端子61中,进液口1连接充电电缆中的进液管,出液口5连接充电电缆中的回液管,在使用充电枪进行充电时,冷却从进液管流入到超级充电站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中,再从回液管中流出,对充电端子61进行降温。
实施例13:
参照图10、图11,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1至少为两组;
所述出液口5至少为两组;
至少两组进液口1与出液口5分别连接多组冷却流道2,
至少两组进液口分别设置于至少两组充电电芯62的周向;
至少两组出液口分别设置于至少两组充电电芯的周向。
至少两组进液口1通过分流管66连接于冷却液进液管,至少两组出液口5通过分流管66连接于冷却液回液管。冷区液进液管和冷却液回液管为超充充电桩中与液体冷却装置连接的管道,用于将冷却液送入到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冷却装置中,以及将冷却液从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冷却装置中引回到液体冷却装置。
超级充电站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对每一根充电电芯62进行单独的包裹,对每一根作为发热源的充电端子61单独进行降温,提高对充电端子61的降温效率。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中心”、“顶”、“底”、“顶部”、“底部”、“内”、“外”、“内侧”、“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中,“里侧”是指内部或围起来的区域或空间。“外围”是指某特定部件或特定区域的周围的区域。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以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组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和“~”表示的是两个数值之同的范围,并且该范围包括端点。例如:“A-B”表示大于或等于A,且小于或等于B的范围。“A~B''表示大于或等于A,且小于或等于B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液口、冷却流道以及出液口;
其中,所述冷却流道为多组;
其中,所述多组冷却流道的流道截面面积的总和等于所述进液口的流道截面面积;
所述冷却流道包括变径段、电芯冷却段、回流段以及端子冷却段;
其中,所述变径段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接,所述变径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芯冷却段连接;
其中,多组冷却流道用于沿充电端子的充电电芯周向围合布置;
其中,所述端子冷却段设置于所述电芯冷却段的远离多组冷却流道的围合布置中心的一端,且所述端子冷却段的一端与所述回流段连接,所述端子冷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接;
所述回流段远离所述端子冷却段的一端与所述电芯冷却段连接,所述回流段设置于远离所述进液口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芯冷却段具有扁平流道口;
所述扁平流道口的宽度和厚度比大于3:1;
其中,所述电芯冷却段的厚度方向朝向多组冷却流道的围合布置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冷却段具有扁平流道口;
所述扁平流道口的宽度和厚度比大于3:1;
其中,所述端子冷却段的厚度方向朝向多组冷却流道的围合布置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芯冷却段包括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以及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
其中,所述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与所述变径段连接,所述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与所述回流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距离多组冷却流道的围合布置中心的距离L1大于所述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距离多组冷却流道的围合布置中心的距离L2;其中,所述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与所述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之间通过倾斜过渡区过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在多组冷却流道的围合布置中心的周向范围小于所述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在多组冷却流道的围合布置中心的周向范围;
且,所述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流段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弧形弯折流道;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电芯冷却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端子冷却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方向均朝向所述进液口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邻冷却流道之间具有固定间隙;
所述端子冷却段包括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以及第二电芯固定段降温区;
所述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在所述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沿多组冷却流道的围合布置中心周向同一区域延伸布置;
所述第二电芯固定段降温区在所述第一电芯固定段降温区沿多组冷却流道的围合布置中心周向的固定间隙区域外侧延伸布置;
所述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与所述回流段连接,所述第二电芯固定段降温区与所述出液口连接;
所述端子冷却段还包括周向移位连接区,所述周向移位连接区连接所述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以及所述第二电芯固定段降温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液冷装置还包括导热限位环,所述导热限位环设置于多组冷却流道的围合布置中心位置外侧;且,
所述导热限位环周向开设有多组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卡设多组冷却流道的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
所述导热限位环采用导热绝缘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与所述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之间具有安装间隙;
液冷装置还包括卡位环;
所述卡位环包括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
其中,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在所述卡位环的周向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卡位环的内径等于所述多组冷却流道的第一电芯接触段降温区的围合外径;
其中,所述卡位环的外径等于所述多组冷却流道的第二电芯接触段降温区的围合内径;
其中,所述卡位环可穿设安装于所述安装间隙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连接处分别设置有插接头和插接槽,所述插接头和所述插接槽中插接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液口还包括分流板;
其中,所述分流板由所述进液口的侧壁向进液口的中部延伸;
其中,相邻两组分流板与进液口的侧壁之间形成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的数量与所述冷却管道的数量相同;
所述变径段的一端与所述分流通道的截面形状相同,并与分流通道连接;
所述变径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芯冷却段的截面形状相同,并与电芯冷却段连接。
12.一种超充充电枪,包括权利要求1-11所述的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充电端子、充电电芯、信号传输电芯以及充电枪壳体;
其中,所述充电电芯及所述信号传输电芯固定连接在所述充电端子中,所述充电端子与所述充电枪壳体固定配合;
其中,所述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设置于所述充电电芯的周向;且,
所述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包裹于所述充电端子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超充充电枪,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液口至少为两组;
所述出液口至少为两组;
至少两组进液口与出液口分别连接多组冷却流道;
至少两组进液口分别设置于至少两组充电电芯的周向;
至少两组出液口分别设置于至少两组充电电芯的周向。
CN202211241756.6A 2022-10-11 2022-10-11 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及超充充电枪 Active CN1153030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1756.6A CN115303096B (zh) 2022-10-11 2022-10-11 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及超充充电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1756.6A CN115303096B (zh) 2022-10-11 2022-10-11 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及超充充电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03096A true CN115303096A (zh) 2022-11-08
CN115303096B CN115303096B (zh) 2023-01-06

Family

ID=83868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41756.6A Active CN115303096B (zh) 2022-10-11 2022-10-11 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及超充充电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03096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7166A (zh) * 2016-11-22 2017-01-25 飞洲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辆的整体冷却充电装置
CN206758686U (zh) * 2017-04-06 2017-12-15 乐视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充电枪
CN107487215A (zh) * 2017-08-02 2017-12-19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枪
CN109075498A (zh) * 2016-04-21 2018-12-21 菲尼克斯电动交通有限公司 具有经冷却的接触元件的插式连接器部件
CN109689424A (zh) * 2016-09-16 2019-04-26 菲尼克斯电动交通有限公司 用于为电动车辆充电且具有经冷却的接触元件的插式连接器部件
CN110416777A (zh) * 2019-07-23 2019-11-05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充电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CN111105899A (zh) * 2020-01-09 2020-05-05 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欧洲标准直流充电枪液冷电缆
CN111106488A (zh) * 2020-01-20 2020-05-05 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液冷充电插座用液冷导电插孔
DE102020101258A1 (de) * 2020-01-21 2021-07-22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Gekühltes Steckverbinderelement
CN114554797A (zh) * 2022-02-24 2022-05-27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充电插头冷却结构及充电连接器
CN217099685U (zh) * 2022-02-23 2022-08-02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连接装置及充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5498A (zh) * 2016-04-21 2018-12-21 菲尼克斯电动交通有限公司 具有经冷却的接触元件的插式连接器部件
CN109689424A (zh) * 2016-09-16 2019-04-26 菲尼克斯电动交通有限公司 用于为电动车辆充电且具有经冷却的接触元件的插式连接器部件
CN106347166A (zh) * 2016-11-22 2017-01-25 飞洲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辆的整体冷却充电装置
CN206758686U (zh) * 2017-04-06 2017-12-15 乐视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充电枪
CN107487215A (zh) * 2017-08-02 2017-12-19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枪
CN110416777A (zh) * 2019-07-23 2019-11-05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充电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CN111105899A (zh) * 2020-01-09 2020-05-05 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欧洲标准直流充电枪液冷电缆
CN111106488A (zh) * 2020-01-20 2020-05-05 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液冷充电插座用液冷导电插孔
DE102020101258A1 (de) * 2020-01-21 2021-07-22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Gekühltes Steckverbinderelement
CN217099685U (zh) * 2022-02-23 2022-08-02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连接装置及充电连接器
CN114554797A (zh) * 2022-02-24 2022-05-27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充电插头冷却结构及充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03096B (zh) 2023-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9007B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液冷板
WO2022121487A1 (zh) 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CN211980692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以及车辆
CN210327236U (zh)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冷却结构
CN210805262U (zh) 一种高载流快速充电用电缆
CN115303096B (zh) 超充充电端子多流道液冷装置及超充充电枪
CN213906448U (zh) 一种一体式冷却水道及电动车辆
CN114006079A (zh) 一种风冷电池系统
CN219892253U (zh) 电池包
CN218731306U (zh) 液冷管、液冷系统及电池模组
CN217655950U (zh)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及车辆
CN218896702U (zh) 电池包的冷板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CN111785884A (zh) 一种壳体及电池包
CN115179794B (zh) 一种用于液冷降温的二次降温装置及超充充电枪
CN210182435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9801005U (zh) 换热装置及电池包
CN219998318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7607587U (zh) 油冷电机的转子、油冷电机和车辆
CN115312255B (zh) 液冷管道二次降温装置及超充充电电缆自适应降温系统
CN217562674U (zh) 一种大功率金属空气电池
CN219086081U (zh) 液冷侧板及电池模组
CN217985856U (zh) 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
CN219998371U (zh) 一种液冷电池的下箱体及其与电池模组的装配总成
CN219144282U (zh) 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
CN217009312U (zh) 一种电池模组总成、电池包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