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7693A - 液冷板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液冷板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7693A
CN115297693A CN202211024316.5A CN202211024316A CN115297693A CN 115297693 A CN115297693 A CN 115297693A CN 202211024316 A CN202211024316 A CN 202211024316A CN 115297693 A CN115297693 A CN 1152976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eakage
plate
proof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243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97693B (zh
Inventor
朱黎
周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2431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976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97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7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976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76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72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expand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for removing gas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液冷板和电子设备,该液冷板包括冷却主体、防漏壳体、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冷却主体包括底板和盖设在底板上的盖板,底板上与盖板对应的区域开设有流道,流道和盖板围成供冷却液流动的冷却空间,盖板上开设有与冷却空间相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底板的至少部分区域与防漏壳体围成防漏腔体,盖板和冷却空间均位于防漏腔体内;进液管道的一端与进液口连通,出液管道的一端与出液口连通,进液管道的另一端和出液管道的另一端均穿过防漏壳体并位于防漏壳体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能够降低冷却液落在液冷板附近的电子器件上的几率,提高液冷板的防漏液性能。

Description

液冷板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板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运算能力和工作效率越来越高,而支持电子设备工作的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大,因此越来越高的热流密度设计对液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传统的风冷已经不能解决某些智能网卡,显卡的散热,液冷板式散热也将会成为未来几年主流趋势。
相关技术中的液冷板包括底板、盖板和液体管道,底板的一侧与待散热件安装,盖板盖设在底板上,并与底板之间形成供冷却液流动的冷却空间,液体管路穿过盖板并与冷却空间连通,冷却液通过液体管路流入和流出冷却空间,以实现为待散热件散热。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液冷板发生泄漏时,泄漏的冷却液容易落在液冷板附近的电子器件上,从而导致该电子器件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板和电子设备,用于解决液冷板发生泄漏时,泄漏的冷却液容易落在液冷板附近的电子器件上,从而导致该电子器件的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冷板,其包括冷却主体、防漏壳体、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
冷却主体包括底板和盖设在底板上的盖板,底板上与盖板对应的区域开设有流道,流道和盖板围成供冷却液流动的冷却空间,盖板上开设有与冷却空间相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底板的至少部分区域与防漏壳体围成防漏腔体,盖板和冷却空间均位于防漏腔体内;
进液管道的一端与进液口连通,出液管道的一端与出液口连通,进液管道的另一端和出液管道的另一端均穿过防漏壳体并位于防漏壳体外。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板包括支架和基板;
防漏壳体设置于支架上;支架上与防漏腔体对应的区域开设有阶梯孔,阶梯孔与防漏腔体连通,阶梯孔的阶梯面背向防漏腔体;
基板上开设有流道,盖板盖设在基板上,且盖板和基板均位于阶梯孔内,基板与阶梯面紧固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板朝向阶梯面的一侧和阶梯面中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围设于盖板的外周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密封件与盖板的外周侧具有第一间隙,盖板的外周侧与阶梯孔的内周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相通,第二间隙与防漏腔体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均位于防漏腔体内,进液接头的一端与进液口连接,进液接头的另一端穿设在进液管道内,以使进液管道和进液口通过进液接头连通;
出液接头的一端与出液口连接,出液接头的另一端穿设在出液管道内,以使出液管道和出液口通过出液接头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密封件;
防漏壳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进液管道的一端和出液管道的一端均穿过第一通孔并位于防漏壳体外,第二密封件设置于第一通孔的内周壁上,以使进液管道的外周壁和出液管道的外周壁均与第一通孔的内周壁通过第二密封件密封接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传感器;
传感器包括相互连接的感应段和传输段,感应段位于防漏腔体内,感应段与防漏壳体的内周壁和底板均接触;
防漏壳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传输段穿过第二通孔并位于防漏壳体外,传输段用于与信号处理装置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三密封件;
第三密封件位于第二通孔的内周壁上,以使传感段与第二通孔通过第三密封件密封接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漏壳体包括防漏侧板和盖设于防漏侧板上的防漏顶板;
防漏侧板围设于底板上,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开设于防漏侧板上;
防漏顶板朝向防漏腔体的一侧,或者防漏侧板上与防漏顶板接触的部分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第四密封件;
防漏侧板与底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发热元件,以及如上述的液冷板;
液冷板的底板背向液冷板的冷却空间的一侧与发热元件接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板和电子设备,该液冷板包括冷却主体、防漏壳体、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冷却主体的底板和盖板围成供冷却液流动的冷却空间,通过将冷却空间设置于底板与防漏壳体围成的防漏腔体内,并将进液管道的一端与盖板上的进液口连通,出液管道的一端与盖板上的出液口连通,进液管道的另一端和出液管道的另一端均穿过防漏壳体并位于防漏壳体外,使得液冷板的冷却主体泄露的冷却液落在防漏腔体内,从而降低了冷却液落在液冷板附近的电子器件上的几率,提高液冷板的防漏液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液冷板的防漏腔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在A-A处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在A-A处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液冷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图3中B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2中C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冷却主体;
110-底板;120-盖板;130-流道;140-进液口;150-出液口;160-第一密封件;170-第一安装孔;180-第一紧固件;
111-支架;112-基板;113-阶梯孔;114-阶梯面;115-第二安装孔;116-第二紧固件;117-贯穿孔;121-第一间隙;122-第二间隙;
200-防漏壳体;
210-防漏腔体;220-第一通孔;230-第二通孔;240-防漏侧板;250-防漏顶板;260-第四密封件;270-第三安装孔;280-第三紧固件;221-第二密封件;231-第三密封件;
300-进液管道;400-出液管道;500-进液接头;600-出液接头;
700-传感器;
710-感应段;720-传输段。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相关技术中的液冷板包括底板、盖板和液体管道,底板的一侧与待散热件安装,盖板盖设在底板上,并与底板之间形成供冷却液流动的冷却空间,液体管路穿过盖板并与冷却空间连通,冷却液通过液体管路流入和流出冷却空间,以实现为待散热件散热。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液冷板发生泄漏时,泄漏的冷却液容易落在液冷板附近的电子器件上,从而导致该电子器件的损坏。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相关技术中的液冷板直接裸露在外部环境中,一般情况下冷却空间内的冷却液会通过盖板与底板之间的接缝处渗出,或者通过盖板上的液体管路与盖板之间的连接处渗出,从上述两个地方渗出的冷却液会直接落在液冷板附近的电子器件上,高精密度的电子器件以及与电子器件相连的电路容易收到冷却液的影响,从而导致电子器件发生故障,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板和电子设备,该液冷板包括冷却主体、防漏壳体、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冷却主体的底板和盖板围成供冷却液流动的冷却空间,通过将冷却空间设置于底板与防漏壳体围成的防漏腔体内,并将进液管道的一端与盖板上的进液口连通,出液管道的一端与盖板上的出液口连通,进液管道的另一端和出液管道的另一端均穿过防漏壳体并位于防漏壳体外,使得液冷板的冷却主体泄露的冷却液落在防漏腔体内,从而降低了冷却液落在液冷板附近的电子器件上的几率。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冷板,该液冷板可以包括冷却主体100、防漏壳体200、进液管道300和出液管道400;冷却主体100可以包括底板110和盖设在底板110上的盖板120,底板110上与盖板120对应的区域开设有流道130,流道130和盖板120围成供冷却液流动的冷却空间,盖板120上开设有与冷却空间相通的进液口140和出液口150;底板110的至少部分区域与防漏壳体200围成防漏腔体210,盖板120和冷却空间均位于防漏腔体210内;进液管道300的一端与进液口140连通,出液管道400的一端与出液口150连通,进液管道300的另一端和出液管道400的另一端均穿过防漏壳体200并位于防漏壳体200外。
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液冷板可以用于为电子设备中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液冷板可以直接固定在发热元件的表面上,或者在液冷板与发热元件之间涂覆散热膏以提高导热能力。其中,液冷板可以包括作为主要散热装置的冷板主体,冷板主体的底板110与发热元件接触,底板110上相对的另一面与盖板120之间形成的冷却空间为主要散热区域,冷却液能够通过进液管道300和盖板120上的进液口140流入冷却空间内的流道130中,并带走发热元件传递至底板110上的热量,然后通过出液口150以及与出液口150连接的出液管道400流出冷却空间,从而实现对发热元件实施散热。
参考图1至图5,可以理解的是,盖板120与底板110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进液管道300与进液口140之间可以通过紧固件进行紧固连接,同理,出液管道400与出液口150之间也可以通过紧固件进行紧固连接。底板11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70,液冷板还可以具有多个第一紧固件180,每一个第一紧固件180与一个第一安装孔170对应设置,以使冷板主体和发热元件之间的连接通过第一紧固件180和第一安装孔170的连接来实现。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第一紧固件180可以是螺栓或者螺钉,第一安装孔170可以设置在底板110上靠近边缘处的位置。
参考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漏壳体200可以为具有一开口的壳体,将防漏壳体200罩设在底板110上的冷却空间所在位置上,并与底板110形成一防漏腔体210,以使冷却空间和盖板120均位于该防漏腔体210内。当冷却空间内的冷却液从盖板120与底板110之间的连接处泄漏至冷却空间外时,该泄漏的冷却液会落入防漏腔体210内,从而能够避免冷却液直接落在液冷板附件的电子器件上,提高了液冷板的防漏液性能以及液冷板的使用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防漏壳体200与底板110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例如在将盖板120盖设在底板110上之后,再将防漏壳体200罩设在盖板120与底板110形成的冷却空间上。防漏壳体200罩设在底板110上所形成的防漏腔体210可以为一密封腔体,从而使得冷却空间中的冷却液泄漏时,能够暂时用于储存泄露的冷却液,防止冷却液直接落在液冷板附近的电子器件上,且能够为液冷板的维修和更换争取更多时间。
继续参考图2和图4,在具体实现时,由于进液管道300与盖板120上的进液口140的连接处位于防漏腔体210内,且出液管道400和盖板120上的出液口150的连接处也位于防漏腔体210内,若进液管道300和进液口140的连接处或者出液管道400和出液口150的连接处发生冷却液的泄露,从该两个连接处泄漏的冷却液会落在防漏腔体210内,从而能够避免泄漏的冷却液落在发热元件或者液冷板附近的电子器件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液冷板的使用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板,该液冷板可以包括冷却主体100、防漏壳体200、进液管道300和出液管道400,冷却主体100的底板110和盖板120围成供冷却液流动的冷却空间,通过将冷却空间设置于底板110与防漏壳体200围成的防漏腔体210内,并将进液管道300的一端与盖板120上的进液口140连通,出液管道400的一端与盖板120上的出液口150连通,进液管道300的另一端和出液管道400的另一端均穿过防漏壳体200并位于防漏壳体200外,使得液冷板的冷却主体100泄露的冷却液落在防漏腔体210内,从而降低了冷却液落在液冷板附近的电子器件上的几率,提高液冷板的防漏液性能。
参考图3和图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底板110可以包括支架111和基板112。防漏壳体200设置于支架111上;支架111上与防漏腔体210对应的区域开设有阶梯孔113,阶梯孔113与防漏腔体210连通,阶梯孔113的阶梯面114背向防漏腔体210。基板112上开设有流道130,盖板120盖设在基板112上,且盖板120和基板112均位于阶梯孔113内,基板112与阶梯面114紧固连接。
参考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与防漏腔体210对应的支架111上开设有阶梯孔113,该阶梯孔113可以是由支架111背向防漏腔体210的一侧向防漏腔体210的方向开设而成,以使阶梯孔113的阶梯面114背向防漏腔体210。该阶梯孔113主要用于安装基板112和盖板120,基板112与阶梯面114紧固连接,盖板120与基板112形成的冷却空间朝向防漏腔体210并位于阶梯孔113内。
参考图3至图5,可以理解的是,阶梯孔113可以为贯穿支架111厚度的连通孔,以使支架111的外部与防漏腔体210连通,使盖板120上的进液口140和出液口150位于防漏腔体210内,从而能够使进液口140与进液管道300的连接处,以及出液口150与出液管道400的连接处位于防漏腔体210内。通过将阶梯孔113设置为连通孔能够降低液冷板的整体重量,且能够降低液冷板的材料使用量,从而降低液冷板的制备成本。阶梯孔113还可以为非贯穿式的结构,例如阶梯孔113的底部位于支架111内,此时需要在阶梯孔113的底部开设多个贯穿孔117,以使阶梯孔113通过贯穿孔117与防漏腔体210连通,该贯穿孔117的尺寸至少可以使进液管道300和进液口140连接,以及使出液管道400与出液口150连接,并能够使盖板120与基板112之间的连接处泄露的冷却液流入防漏腔体210内,且能够使进液管道300与进液口140的连接处,以及出液管道400和出液口150的连接处泄露的冷却液流入防漏腔体210内。
参考图3和图4,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将底板110设置为支架111和基板112两部分结构,能够使基板112和支架111进行单独设计制造。例如,支架111可以采用铝或者铝合金制成,基板112则可以采用铜材制成,铜制的基板112相对于铝合金具有更好的热传导能力,从而在液冷板用于散热需求较大的发热元件时,能够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而支架111采用铝或者铝合金能够降低液冷板的整体重量,并且由于铝合金的价格相对于铜便宜,从而能够降低液冷板的生产成本。
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冷板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二紧固件116,基板11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15,第二紧固件116与第二安装孔115一一对应设置,第二紧固件116穿过第二安装孔115,以将基板112与阶梯面114进行紧固连接。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紧固件116可以为螺钉或者螺栓。
参考图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基板112朝向阶梯面114的一侧和阶梯面114中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160,第一密封件160围设于盖板120的外周侧。
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60可以固定在基板112朝向阶梯面114的一侧,也可以固定在阶梯面114上需要与基板112接触的位置,从而能够使基板112与阶梯面114之间通过密封件密封接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阶梯孔113的内周壁具有用于容置第一密封件160的容纳槽,该容纳槽可以与阶梯孔113连通,位于容纳槽内的第一密封件160与基板112朝向防漏腔体210的一侧抵接。由于该第一密封件160围设于盖板120的外周侧,从而能够防止盖板120与基板112之间连接处泄露的冷却液通过基板112与阶梯孔113之间的连接处进一步泄漏至液冷板外,从而提高了液冷板的防漏液性能。
参考图5,在具体实现时,第一密封件160可以为一体结构且呈环形。第一密封件160是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例如柔性的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DieneMonomer,EPDM)或者丁腈橡胶(Nitrile Butadiene Rubber,NBR)。
参考图3和图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密封件160与盖板120的外周侧具有第一间隙121,盖板120的外周侧与阶梯孔113的内周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122,第一间隙121与第二间隙122相通,第二间隙122与防漏腔体210连通。
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密封件160与盖板120的外周侧之间形成第一间隙121,能够使盖板120与基板112之间的连接处位于第一间隙121中,盖板120与基板112之间的连接处发生泄漏时,从该连接处泄露的冷却液会被密封在该第一间隙121处,避免冷却液从基板112与阶梯面114之间的连接处进一步泄漏至液冷板的外部。通过在盖板120的外周壁与阶梯孔113的内周壁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22,以使盖板120的外周壁与阶梯孔113的内周壁之间形成间隙接触,且该第二间隙122与第一间隙121和防漏腔体210均连通,从而能够使盖板120与基板112之间的连接处泄露的冷却液通过第一间隙121和第二间隙122流入防漏腔体210内,从而提高了液冷板的防泄漏性能。
参考图2至图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进液接头500和出液接头600,进液接头500和出液接头600均位于防漏腔体210内,进液接头500的一端与进液口140连接,进液接头500的另一端穿设在进液管道300内,以使进液管道300和进液口140通过进液接头500连通。出液接头600的一端与出液口150连接,出液接头600的另一端穿设在出液管道400内,以使出液管道400和出液口150通过出液接头600连通。
参考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进液管道300和进液口140之间设置进液接头500,能够提高进液管道300与进液口14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过在出液管道400和出液接口之间设置出液接头600,能够提高出液管道400和出液口15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液管道300与进液接头500之间可以采用过盈配合,使进液接头500的部分插入进液管道300内。同理,出液管道400与出液接头600之间可以采用过盈配合,使出液接头600的部分插入出液管道400内。可以理解的是,进液接头500与进液管道300的接口,以及出液接头600与出液管道400的接口均可以位于防漏腔体210内,以使该两个接口处发生泄漏使,冷却液能够落在防漏腔体210内。
参考图3至图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液冷板还可以包括第二密封件221。防漏壳体20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20,进液管道300的一端和出液管道400的一端均穿过第一通孔220并位于防漏壳体200外,第二密封件221设置于第一通孔220的内周壁上,以使进液管道300的外周壁和出液管道400的外周壁均与第一通孔220的内周壁通过第二密封件221密封接触,从而能够避免防漏腔体210内泄露的冷却液通过第一通孔220与进液管道300和出液管道400之间的连接处渗出。
参考图3、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防漏壳体200上可以具有一个第一通孔220或者两个第一通孔220。若防漏壳体200上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220,进液管道300和出液管道400均通过该一个第一通孔220穿出,且此时第二密封件221也具有一个,该第二密封件221设置于第一通孔220的内周壁上,以使进液管道300和出液管道400的外周壁与第一通孔220的内周壁通过第二密封件221密封连接。若防漏壳体200上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220时,每个第一通孔220的内周壁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二密封件221,进液管道300从其中一个第一通孔220中穿出,出液管道400从其中另一个第一通孔220中穿出。其中一个第一密封件160用于进液管道300和与进液管道300对应的第一通孔220的密封连接,其中另一个第一密封件160用于出液管道400和与出液管道400对应的第一通孔220的密封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密封件221,能够提高进液管道300和出液管道400与第一通孔220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提高防漏腔体210的密封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制备第二密封件221的材料可以采用与第一密封件160相同的材料,例如柔性的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EPDM)或者丁腈橡胶(Nitrile Butadiene Rubber,NBR)。
参考图2、图5和图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液冷板还可以包括传感器700。传感器700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感应段710和传输段720,感应段710位于防漏腔体210内,感应段710与防漏壳体200的内周壁和底板110均接触。防漏壳体200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30,传输段720穿过第二通孔230并位于防漏壳体200外,传输段720用于与信号处理装置(图中未示出)连接。
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700用于感应监测泄漏至防漏腔体210内的冷却液,传感器700的传输段720与信号处理装置连接,该信号处理装置能够在获得防漏腔体210内具有冷却液的信号时,向用户发出冷却主体100漏液的提醒信息或者警报,从而能够使用户在冷却液泄露的较短时间内获得冷却液泄露的信息,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提高了液冷板的实用性。
参考图2,通过将传感器700的感应段710分别与防漏壳体200的内周壁和底板110进行接触,能够使感应段710更好地感应防漏腔体210内各位置处泄露的冷却液,从而能够提高传感器700对防漏腔体210内泄露的冷却液的检测精度。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传感器700可以为绳式传感器,从而能够使传感器700的感应段710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可调节性,以使感应段710能够贴敷于防漏壳体200的内周壁或者底板110上,提高了传感器700的可调节性。
参考图5和图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第三密封件231。第三密封件231位于第二通孔230的内周壁上,以使传感段与第二通孔230通过第三密封件231密封接触。
通过在第二通孔230的内周壁上设置第三密封件231,以使传感器700的传输段720的外周壁与第二通孔230的内周壁通过第三密封件231密封连接,防止泄漏至防漏腔体210内的冷却液通过传感器700于第二通孔230之间的连接处渗出至液冷板外。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传感器700的传输段720包括两段,第二通孔230为两个,每一传输段720穿过通过一个第二通孔230位于防漏壳体200外。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密封件231可以采用与第一密封件160和第二密封件221相同的材料制成,例如柔性的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EPDM)或者丁腈橡胶(Nitrile Butadiene Rubber,NBR)。
参考图2和图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防漏壳体200可以包括防漏侧板240和盖设于防漏侧板240上的防漏顶板250。防漏侧板240围设于底板110上,第一通孔220和第二通孔230均开设于防漏侧板240上。防漏顶板250朝向防漏腔体210的一侧,或者防漏侧板240上与防漏顶板250接触的部分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第四密封件260。防漏侧板240与底板110为一体成型结构。
参考图2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若防漏壳体200由防漏侧板240和防漏顶板250两部分组成,且防漏侧板240与防漏顶板250之间为非一体式结构时,防漏侧板240与底板110之间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从而能够防止泄露至防漏腔体210内的冷却液进一步通过防漏侧板240与底板110之间的连接处渗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底板110包括支架111和基板112时,防漏侧板240与支架111为一体成型结构(参见图3所示)。
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防漏顶板250与防漏侧板240的接触的部分设置第四密封件260,能够提高防漏顶板250与防漏侧板240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能够提高防漏腔体210的密封性能,避免泄漏至防漏腔体210内的冷却液从防漏顶板250与防漏侧板240之间的连接处渗出。可以理解的是,第四密封件260可以采用与第一密封件160相同的材料制成,例如柔性的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EPDM)或者丁腈橡胶(Nitrile Butadiene Rubber,NBR)。
参考图1和图5,在具体实现时,液冷板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三紧固件280,且顶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安装孔270,第三紧固件280与第三安装孔270一一对应设置,从而使防漏顶板250与防漏侧板240之间的连接通过第三紧固件280和第三安装孔270之间的紧固连接实现。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三紧固件280可以为螺钉或者螺栓。
需要说明的是,防漏顶板250可以为透明材料制成,从而能够通过防漏顶板250观察防漏腔体210内的情况。例如,当冷却主体100发生泄漏时,可以通过透明的防漏顶板250观察泄漏至防漏腔体210内的冷却液的量。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漏顶板250可以采用透明的有机玻璃制成。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可以包括发热元件,以及如上述的液冷板。液冷板的底板110背向液冷板的冷却空间的一侧与发热元件接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将上述的液冷板设置在发热元件上,能够提高液冷板的防泄漏能力,从而能够降低泄露的冷却液直接落在发热元件或者液冷板附近的其他电子器件上,降低发热元件或者电子器件的因冷却液导致的故障,提高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发热元件可以为芯片、电容、电感等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的元件。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在具体实现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一般而言,应当至少部分地由语境下的使用来理解术语。例如,至少部分地根据语境,文中使用的术语“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于描述单数的意义的任何特征、结构或特性,或者可以用于描述复数的意义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的组合。类似地,至少部分地根据语境,还可以将诸如“一”或“所述”的术语理解为传达单数用法或者传达复数用法。
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公开中的“在……上”、“在……以上”和“在……之上”,以使得“在……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以上”或者“在……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此外,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以下”、“下方”、“以上”、“上方”等,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如图所示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除了附图所示的取向之外的处于使用或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装置可以具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他取向上),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可以同样被相应地解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主体、防漏壳体、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
所述冷却主体包括底板和盖设在所述底板上的盖板,所述底板上与所述盖板对应的区域开设有流道,所述流道和所述盖板围成供冷却液流动的冷却空间,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冷却空间相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所述底板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所述防漏壳体围成防漏腔体,所述盖板和所述冷却空间均位于所述防漏腔体内;
所述进液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出液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进液管道的另一端和所述出液管道的另一端均穿过所述防漏壳体并位于所述防漏壳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支架和基板;
所述防漏壳体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上与所述防漏腔体对应的区域开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与所述防漏腔体连通,所述阶梯孔的阶梯面背向所述防漏腔体;
所述基板上开设有所述流道,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基板上,且所述盖板和所述基板均位于所述阶梯孔内,所述基板与所述阶梯面紧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阶梯面的一侧和所述阶梯面中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围设于所述盖板的外周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盖板的外周侧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盖板的外周侧与所述阶梯孔的内周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相通,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防漏腔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均位于所述防漏腔体内,所述进液接头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接,所述进液接头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进液管道内,以使所述进液管道和所述进液口通过所述进液接头连通;
所述出液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接,所述出液接头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出液管道内,以使所述出液管道和所述出液口通过所述出液接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件;
所述防漏壳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进液管道的一端和所述出液管道的一端均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位于所述防漏壳体外,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周壁上,以使所述进液管道的外周壁和所述出液管道的外周壁均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周壁通过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
所述传感器包括相互连接的感应段和传输段,所述感应段位于所述防漏腔体内,所述感应段与所述防漏壳体的内周壁和所述底板均接触;
所述防漏壳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传输段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位于所述防漏壳体外,所述传输段用于与信号处理装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密封件;
所述第三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周壁上,以使所述传感段与所述第二通孔通过所述第三密封件密封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7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壳体包括防漏侧板和盖设于所述防漏侧板上的防漏顶板;
所述防漏侧板围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开设于所述防漏侧板上;
所述防漏顶板朝向所述防漏腔体的一侧,或者所述防漏侧板上与所述防漏顶板接触的部分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第四密封件;
所述防漏侧板与所述底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元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
所述液冷板的底板背向所述液冷板的冷却空间的一侧与所述发热元件接触。
CN202211024316.5A 2022-08-24 2022-08-24 液冷板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2976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4316.5A CN115297693B (zh) 2022-08-24 2022-08-24 液冷板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4316.5A CN115297693B (zh) 2022-08-24 2022-08-24 液冷板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7693A true CN115297693A (zh) 2022-11-04
CN115297693B CN115297693B (zh) 2024-08-27

Family

ID=83831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24316.5A Active CN115297693B (zh) 2022-08-24 2022-08-24 液冷板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9769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0450A (zh) * 2023-10-25 2023-11-28 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液冷板组件、服务器和数据中心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7731A (zh) * 2017-09-29 2018-04-06 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端子和充电枪
CN110160712A (zh) * 2019-06-03 2019-08-23 浙江泰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电池包内冷却液泄露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及电动汽车
CN209594183U (zh) * 2019-01-17 2019-11-05 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器壳体与水冷板的密封防漏结构
CN210692627U (zh) * 2019-10-28 2020-06-05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集成式壳体及包含其的液冷电池包
US20200340767A1 (en) * 2019-04-25 2020-10-29 Coolit Systems, Inc. Cooling module with leak detector and related systems
CN112201887A (zh) * 2020-09-09 2021-01-08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管路外置的电池包冷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7731A (zh) * 2017-09-29 2018-04-06 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端子和充电枪
CN209594183U (zh) * 2019-01-17 2019-11-05 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器壳体与水冷板的密封防漏结构
US20200340767A1 (en) * 2019-04-25 2020-10-29 Coolit Systems, Inc. Cooling module with leak detector and related systems
CN110160712A (zh) * 2019-06-03 2019-08-23 浙江泰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电池包内冷却液泄露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及电动汽车
CN210692627U (zh) * 2019-10-28 2020-06-05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集成式壳体及包含其的液冷电池包
CN112201887A (zh) * 2020-09-09 2021-01-08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管路外置的电池包冷却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0450A (zh) * 2023-10-25 2023-11-28 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液冷板组件、服务器和数据中心
CN117130450B (zh) * 2023-10-25 2024-02-09 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液冷板组件、服务器和数据中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7693B (zh) 202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31779B2 (en) Cooling module with leak detector and related systems
EP0246657B1 (en)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oling module having coolant leakage prevention device
CN115297693A (zh) 液冷板和电子设备
US5537291A (en) Cooling device for integrated circuit element
CN113884622A (zh) 一种矿用传感器敏感元件防护气室结构
JP2024506076A (ja) 液冷装置及び機器
CN112469236A (zh) 槽体及其转接模组
WO2023246229A1 (zh) 一种液冷装置
CN214623562U (zh) 液冷装置及设备
CN211982303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5469722A (zh) 服务器
CN218603830U (zh) 散热装置及设备
CN217591401U (zh) 一种芯片浸没式水冷板结构
CN220853648U (zh) 一种检测模块以及流体输送装置
CN220627004U (zh) 一种计算机散热冷排
US20230015460A1 (en) Electric circuit device
CN214662765U (zh) 一种降低旋转头设置高度的接头
CN217884248U (zh) 机箱及电子设备
CN211178838U (zh) 一种防水型压力传感器
CN215939342U (zh) 一种矿用传感器敏感元件防护气室结构
CN219303716U (zh) 集成式管路结构及冷却系统
TWI815651B (zh) 具有防水卸壓結構之電子裝置機殼
WO2022095211A1 (zh) 电路板组件及电源装置
CN220960123U (zh) 传感器及电子设备
EP3943904A2 (en) Pressure sensor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