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86012B - 一种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及反应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及反应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86012B
CN115286012B CN202210889819.2A CN202210889819A CN115286012B CN 115286012 B CN115286012 B CN 115286012B CN 202210889819 A CN202210889819 A CN 202210889819A CN 115286012 B CN115286012 B CN 1152860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tower
interface generator
reaction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898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86012A (zh
Inventor
张志炳
李磊
孙海宁
周政
丁方园
秦慧敏
朱清东
吕权
李夏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stitute of Microinterf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Microinterf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Microinterf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Microinterf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8981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8601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8419 priority patent/WO202402090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286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6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86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60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DCOMPOUNDS OF ALKALI METALS, i.e. LITHIUM, SODIUM, POTASSIUM, RUBIDIUM, CAESIUM, OR FRANCIUM
    • C01D7/00Carbonates of sodium, potassium or alkali metals in general
    • C01D7/18Preparation by the ammonia-soda proc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41Feedstock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及反应方法,该反应系统包括:碳化塔、反应结晶塔和第一微界面机组;所述碳化塔底部设置有物料出口,所述物料出口与所述反应结晶塔相连;所述第一微界面机组包括第一微界面发生器和第二微界面发生器,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碳化塔内液面的下方,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的上方,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与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间设置有连接管。本发明的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原料的反应效率及二氧化碳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二氧化碳的输入压力,进而有效节约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及反应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纯碱制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及反应方法。
背景技术
“侯氏制碱法1.0”化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化学反应步骤:
(1)NH3+H2O+CO2=NH4HCO3
(2)NH4HCO3+NaCl=NH4Cl+NaHCO3
(3)2NaHCO3=Na2CO3+CO2↑+H2O(热分解)
上述三个反应步骤中,(1)、(2)两个反应步骤在碳化反应器(俗称碳化塔)中进行,而步骤(3)则在煅烧炉中进行。相对于“索尔维制碱法”而言,“侯氏制碱法1.0”是把氨厂和碱厂联建联产,由氨厂向碱厂提供反应所需要的氨和二氧化碳原料,反应不仅产出目标产物Na2CO3的前体化合物NaHCO3,同时产出氯化铵可回收作为化工产品或化肥使用,而非“索尔维制碱法”工艺中产出的大量固废CaCl2,从而提高了原子经济性和生产过程价值得到大幅提升。
然而,在全球节能减碳、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下,“侯氏制碱法1.0”正面临下列问题:
第一,原料方面,“侯氏制碱法1.0”中的合成氨原料主要来自煤制合成氨,暂称其为“灰氨”,其生产过程所用的各种能源大多也是化石能源,而非可再生绿色能源;“侯氏制碱法1.0”中的原料CO2是来自于合成氨造气和变换工段得到的高浓度CO2(浓度85%-90%),而非其它生产过程释放的低浓度烟道气CO2。前者用于“侯氏制碱法1.0”生产过程,其全过程的综合碳平衡仍然是高碳生产过程。
第二,工艺操作方面,碳化反应器(碳化塔)约28米高,其中的液位高度约24-26米左右。为了提高反应效率,作为原料的CO2必须从塔的底部位置加入并进行分布后,自下而上鼓泡上升与自上而下的液相中的氨水发生反应。因此,即使碳化塔顶为常压操作,相应的CO2压缩机配置出口压力至少应为0.45MPaG左右,这无疑需要消耗较高的电功率;根据反应方程式(1),为了使反应较快进行,并使其中的NH3尽可能被反应转化,一般在工艺配料让CO2适当过量。由于“侯氏制碱法1.0”碳化塔的反应效率较低,CO2气泡自下而上单程至顶难以彻底反应完全,最终就会在碳化塔顶部聚集并夹杂部分氨气一起排出碳化塔外。而目前的工艺并未回收此部分CO2并使其再循环利用,而是进入后处理系统处理后排空进入大气,这造成了原料CO2的浪费。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该反应系统将微界面技术结合到纯碱制备工艺中,有效提高了原料的反应效率及二氧化碳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了二氧化碳的输入压力,降低了能耗。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反应系统的反应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能够有效提高二氧化碳的反应效率和利用率,同时减少了反应所需能耗。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包括:碳化塔、反应结晶塔和第一微界面机组;所述碳化塔底部设置有物料出口,所述物料出口与所述反应结晶塔相连;
所述第一微界面机组包括第一微界面发生器和第二微界面发生器,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碳化塔内液面的下方,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的上方,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与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连接有氨气管路和二氧化碳管路,氨气和二氧化碳在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中分散破碎成微米级气泡后,进入所述碳化塔中;
所述碳化塔内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多层折流板,多层所述折流板交错设置且多层所述折流板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的下方。
现有技术中,采用“侯氏制碱法”制备纯碱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为保证反应效率,CO2压缩机配置出口压力至少应为0.45MPaG左右,这需要消耗较高的电功率;
2、碳化塔中各原料反应效率较低,CO2气泡自下而上单程至顶难以彻底反应完全,最终就会在碳化塔顶部聚集并夹杂部分氨气一起排出碳化塔外,造成了原料的浪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该反应系统通过在碳化塔后设置一个反应结晶塔,能够使反应在碳化塔中进一步进行,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和反应效率;通过设置第一微界面机组,能够将原料分散破碎成微米级别的微气泡,从而提高了气液两相间的传质面积,提高了反应效率和原料转化率。
优选的,所述折流板沿远离所述碳化塔侧壁方向倾斜向下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折流板与所述碳化塔侧壁间的倾斜角为30-60°。设置折流板是为了通过折流板的阻隔作用延长反应原料在碳化塔内的停留时间,而之所以要将折流板与碳化塔侧壁间的角度设置为30-60°,是因为角度过大会给反应原料造成过大的阻力,影响原料液体的流动,角度过小则无法起到延长反应路径的效果,只有在30-60°之间才能够保证最佳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折流板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折流板沿周向在所述碳化塔的外壁上呈等角度分布。
优选的,三个所述折流板中位于最上方的所述折流板倾斜角度为35°,位于中部的所述折流板倾斜角度为45°,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折流板倾斜角度为55°。这样设置能够使阻力呈梯度增加,进一步延长其流动路径,进而有助于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优选的,所述碳化塔外设置有强化管路,所述强化管路的入口与所述碳化塔侧壁相连,出口与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相连。强化管路的入口应连接在碳化塔的中上部。通过设置强化管路,能够使碳化塔内部的反应原料形成外循环,延长其反应路径,同时由于强化管路将碳化塔内的物料不断抽吸,能够在塔内产生负压区,利用负压将塔顶未反应的气体吸入塔内液体中继续反应,从而实现了塔内液面上层的气体循环利用。
优选的,多个所述折流板上方均设置有清洗管路,所述清洗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清洗出口和第二清洗出口,所述第一清洗出口朝向所述折流板,所述第二清洗出口朝向所述碳化塔的侧壁,所述清洗管路的进口与所述强化管路相连。设置清洗管路能够不断地对折流板板面及碳化塔的内壁进行清洗,防止原料的附着。
优选的,所述清洗管路与所述折流板平行;优选的,所述碳化塔内设置有防堵喷头,所述防堵喷头进口与所述强化管路相连,出口朝向所述物料出口。设置防堵喷头能够对物料出口进行冲洗,防止其堵塞。
优选的,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位于所述碳化塔顶部,所述碳化塔与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间设置有气体管路,所述碳化塔内液面上方的气体经所述气体管路进入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中。反应时,塔顶未反应的气体经气体管路卷吸进入第二微界面发生器中,经第二微界面发生器分散破碎后返回塔内继续反应,提高了气体的转化率。
优选的,所述反应结晶塔内设置有第二微界面机组,所述第二微界面机组与所述二氧化碳管路相连。通过在反应结晶塔内设置第二微界面机组,能够使二氧化碳以微米级气泡尺度进入塔内与氯化钠溶液进行深度反应,有利于提高原料反应效率。
优选的,所述反应结晶塔内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微界面机组的上方。通过设置搅拌器,能够增加塔内溶液的返混程度,使得反应效率提升。
优选的,所述第二微界面机组包括第三微界面发生器和第四微界面发生器,所述第三微界面发生器与所述第四微界面发生器出口相对。
优选的,所述第三微界面发生器与所述第四微界面发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反应结晶塔内相对的侧壁上,所述搅拌器沿水平方向位于所述第三微界面发生器与所述第四微界面发生器之间。
本发明的反应系统主要包括两个反应段,分别为碳化塔的第一反应段和反应结晶塔的第二反应段,传统碳化塔的反应结晶段是集成在碳化塔中的,本发明则是将反应结晶塔单独设置,同时在反应结晶塔内通入二氧化碳,有效促进了整体反应的进行及原料的利用率。
本发明中,碳化塔内设置有第一微界面机组,该微界面机组是由第一微界面发生器和第二微界面发生器组合而成,两个微界面采用上下方位进行布置,并通过连接管进行连接;其中,第一微界面发生器主要对通入碳化塔内的二氧化碳和氨气进行分散破碎,通过将输送进入塔内的气体的压力能或者循环液的动能转变为气泡表面能并传递给氨气以及二氧化碳,使得氨气以及二氧化碳破碎形成微米级气泡与塔内氯化钠溶液进行反应,提高了气液两相间的传质面积,使得在预设的条件范围内强化反应的传质速率并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以及利用率;第二微界面发生器的作用则是对溢散到塔顶的未反应气体进行卷吸,将其重新分散破碎后通过连接管返回塔内继续反应,提高原料的转化率;第二微界面发生器的微气泡经连接管进入第一微界面发生器后还能够再次分散,提高其在液体原料中分布的均匀度。另外,连接管的设置还能够对第二微界面发生器起到支撑作用,提高整体结构强度。
碳化塔内还设置有折流板,本发明的折流板为多层,最好为三层,且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三层折流板的倾斜角度依次增大,这样能够利用其对反应物料的阻挡作用延长其在塔内的停留时间,进而提高其转化率。同时,折流板位置需要设置在第一微界面机组的下方,这是因为主要的反应区实际上就是在第一微界面机组下方,此时微气泡从第一微界面机组的第二微界面发生器中流出,与水进行反应,同时在折流板的作用下延长其反应时间,有助于原料的充分反应。
本发明的反应结晶塔内设置有第二微界面机组,该微界面机组由第三微界面发生器和第四微界面发生器组成,两个微界面发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反应结晶塔内相对的侧壁上且出口相对,这样能够在两个微界面发生器间形成碰撞流,提高分散效率;反应结晶塔内还设置有搅拌器,搅拌器能够与第二微界面机组配合,对微气泡进行搅拌,提高其在塔内液体中分散的均匀度,进一步提高反应效果,可见,本发明通过对微界面发生器的位置、数量等进行特定的设计,并使其与搅拌器相结合,提高了其本身的应用效果。
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采用的微界面发生器在本发明人在先专利中已有体现,如申请号CN201610641119.6、CN201610641251.7、CN201710766435.0、CN106187660、CN105903425A、CN109437390A、CN205833127U及CN207581700U的专利。在先专利CN201610641119.6中详细介绍了微米气泡发生器(即微界面发生器)的具体产品结构和工作原理,该申请文件中记载了“微米气泡发生器包括本体和二次破碎件、本体内具有空腔,本体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进口,空腔的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敞开,其中空腔的横截面积从空腔的中部向空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减小;二次破碎件设在空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处,二次破碎件的一部分设在空腔内,二次破碎件与空腔两端敞开的通孔之间形成一个环形通道。微米气泡发生器还包括进气管和进液管。”从该申请文件中公开的具体结构可以知晓其具体工作原理为:液体通过进液管切向进入微米气泡发生器内,超高速旋转并切割气体,使气体气泡破碎成微米级别的微气泡,从而提高液相与气相之间的传质面积,而且该专利中的微米气泡发生器属于气动式微界面发生器。
另外,在先专利201610641251.7中有记载一次气泡破碎器具有循环液进口、循环气进口和气液混合物出口,二次气泡破碎器则是将进料口与气液混合物出口连通,说明气泡破碎器都是需要气液混合进入,另外从后面的附图中可知,一次气泡破碎器主要是利用循环液作为动力,所以其实一次气泡破碎器属于液动式微界面发生器,二次气泡破碎器是将气液混合物同时通入到椭圆形的旋转球中进行旋转,从而在旋转的过程中实现气泡破碎,所以二次气泡破碎器实际上是属于气液联动式微界面发生器。其实,无论是液动式微界面发生器,还是气液联动式微界面发生器,都属于微界面发生器的一种具体形式,然而本发明所采用的微界面发生器并不局限于上述几种形式,在先专利中所记载的气泡破碎器的具体结构只是本发明微界面发生器可采用的其中一种形式而已。
此外,在先专利201710766435.0中记载到“气泡破碎器的原理就是高速射流以达到气体相互碰撞”,并且也阐述了其可以用于微界面强化反应器,验证本身气泡破碎器与微界面发生器之间的关联性;而且在先专利CN106187660中对于气泡破碎器的具体结构也有相关的记载,具体见说明书中第[0031]-[0041]段,以及附图部分,其对气泡破碎器S-2的具体工作原理有详细的阐述,气泡破碎器顶部是液相进口,侧面是气相进口,通过从顶部进来的液相提供卷吸动力,从而达到粉碎成超细气泡的效果,附图中也可见气泡破碎器呈锥形的结构,上部的直径比下部的直径要大,也是为了液相能够更好的提供卷吸动力。
由于在先专利申请的初期,微界面发生器才刚研发出来,所以早期命名为微米气泡发生器(CN201610641119.6)、气泡破碎器(201710766435.0)等,随着不断技术改进,后期更名为微界面发生器,现在本发明中的微界面发生器相当于之前的微米气泡发生器、气泡破碎器等,只是名称不一样。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微界面发生器属于现有技术。
优选的,所述反应结晶塔外侧设置有返混管路;所述返混管路的进口与所述反应结晶塔的侧壁相连,出口与所述反应结晶塔的底部相连。设置返混管路能够增加塔内反应液的返混程度,防止塔底结晶堵塞,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以及利用率。
优选的,还包括过滤器、煅烧塔和母液储罐;所述反应结晶塔与所述过滤器相连,所述反应结晶塔的反应产物经所述过滤器过滤后,液相进入所述母液储罐中,固相进入所述煅烧塔中;所述煅烧塔底部设置有产物输送机。
优选的,所述碳化塔顶部设置有用于投加氯化钠溶液的原料投加管路和尾气洗涤塔,所述原料投加管路中的氯化钠溶液经所述尾气洗涤塔送入所述碳化塔中。
优选的,所述氨气管路连接有氨气制备单元;所述氨气制备单元包括空气分离器、氢气合成器和氨合成器,所述空气分离器和所述氢气合成器均与所述氨合成器相连。
优选的,所述二氧化碳管路连接有二氧化碳储罐,所述二氧化碳储罐连接有用于提供二氧化碳的烟道气单元。该烟道气单元可为IGCC烟气,实际使用时,可将蒸汽轮机或燃气轮机的尾气经脱硫脱氮后输入二氧化碳储罐中。
优选的,所述氢气合成器与所述二氧化碳储罐相连。
优选的,所述煅烧塔的尾气出口连接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液相出口与所述尾气洗涤塔相连,所述冷凝器的气相出口与所述二氧化碳储罐相连。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方法,应用上述的反应系统制备纯碱。
优选的,所述反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氨气和二氧化碳经微界面分散破碎成微米级别的微气泡后与水混合反应生成碳酸氢铵;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得到纯碱。
优选的,所述二氧化碳的输送压力为0.03-0.18MPaG。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反应系统通过设置碳化塔和反应结晶塔,并在其内分别设置第一微界面机组和第二微界面机组,有效提高了反应效率和原料的转化率;
(2)本发明将传统的碳化反应工艺改成微界面强化碳化工艺(简称MIR-H)之后,CO2就可以从微界面强化碳化塔顶部进入,再通过微界面乳化之后直接送至碳化塔的底部,这样,不仅可将CO2的输送压力从0.45-0.46MPaG降至0.18MPaG以内,而且原本从反应器底部进入的仅为单程反应的CO2,可变为双程反应,在相同反应条件下,提高了CO2的转化率和利用率;
(3)本发明的反应原料低碳环保,其中氨原料可采用绿氨或蓝氨,CO2采用70%或以下的低浓度CO2为原料,如采用IGCC烟气的CO2作为碳源,也可将来自煅烧炉的浓度为75-80%的回收CO2与烟气的低浓度CO2混合形成50-75%的CO2为碳源。这样,本发明生产过程就变成了负碳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反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碳化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俯视方向下碳化塔内折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反应结晶塔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碳化塔; 101-物料出口;
102-防堵喷头; 103-折流板;
104-清洗管路; 1041-第二清洗出口;
1042-第一清洗出口; 105-第一微界面发生器;
106-连接管; 107-第二微界面发生器;
108-气体管路; 20-反应结晶塔;
201-第三微界面发生器; 202-第四微界面发生器;
203-搅拌器; 204-返混管路;
30-尾气洗涤塔; 40-原料投加管路;
50-强化管路; 60-氨气管路;
70-二氧化碳管路; 80-冷凝器;
90-过滤器; 100-母液储罐;
110-煅烧塔; 120-产物输送机;
130-高温气体通道; 140-二氧化碳储罐;
150-燃气轮机; 160-蒸汽轮机;
170-氢气合成器; 180-氨合成器;
190-空气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加清晰的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阐述,下面以具体实施例的形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包括:碳化塔10、反应结晶塔20和第一微界面机组;碳化塔10底部设置有物料出口101,物料出口101与反应结晶塔20相连;
如图2所示,第一微界面机组包括第一微界面发生器105和第二微界面发生器107,第一微界面发生器105设置在碳化塔10内液面的下方,第二微界面发生器107设置在第一微界面发生器105的上方,第二微界面发生器107与第一微界面发生器105间设置有连接管106;第一微界面发生器105连接有氨气管路60和二氧化碳管路70,氨气和二氧化碳在第一微界面发生器105中分散破碎成微米级气泡后,进入碳化塔10中。
本实施例中,第二微界面发生器107位于碳化塔10顶部,碳化塔10与第二微界面发生器107间设置有气体管路108,碳化塔10内液面上方的气体经气体管路108进入第二微界面发生器107中。反应时,塔顶未反应的气体经气体管路108卷吸进入第二微界面发生器107中,经第二微界面发生器107分散破碎后返回塔内继续反应,提高了气体的转化率。
碳化塔10外设置有强化管路50,强化管路50的入口与碳化塔10侧壁相连,出口与第二微界面发生器107相连。强化管路50的入口应连接在碳化塔10的中上部。通过设置强化管路50,能够使碳化塔10内部的反应原料形成外循环,延长其反应路径,同时由于强化管路50将碳化塔10内的物料不断抽吸,能够在塔内产生负压区,利用负压将塔顶未反应的气体吸入塔内液体中继续反应,从而实现了塔内液面上层的气体循环利用。
碳化塔10顶部设置有用于投加氯化钠溶液的原料投加管路40和尾气洗涤塔30,原料投加管路40中的氯化钠溶液经尾气洗涤塔30送入碳化塔10中。
继续参阅图2,碳化塔10内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多层折流板103,多层折流板103交错设置且多层折流板103均设置在第一微界面发生器105的下方。多个折流板103上方均设置有清洗管路104,清洗管路104上设置有第一清洗出口1042和第二清洗出口1041,第一清洗出口1042朝向折流板103,第二清洗出口1041朝向碳化塔10的侧壁,清洗管路104的进口与强化管路50相连。
具体的,折流板103沿远离碳化塔10侧壁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清洗管路104与折流板103平行。折流板103与碳化塔10侧壁间的倾斜角可设置为30-60°。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折流板103数量为三个,三个折流板103沿周向在碳化塔10的外壁上呈等角度分布。三个折流板103中位于最上方的折流板103倾斜角度为35°,位于中部的折流板103倾斜角度为45°,位于最下方的折流板103倾斜角度为55°。这样设置能够使阻力呈梯度增加,进一步延长其流动路径,进而有助于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为防止物料出口101堵塞,在碳化塔10内设置有防堵喷头102,防堵喷头102进口与强化管路50相连,出口朝向物料出口101。
如图4所示,反应结晶塔20内设置有第二微界面机组,第二微界面机组与二氧化碳管路70相连。通过在反应结晶塔20内设置第二微界面机组,能够使二氧化碳以微米级气泡尺度进入塔内与氯化钠溶液进行深度反应,有利于提高原料反应效率。
反应结晶塔20内还设置有搅拌器203,搅拌器203设置在第二微界面机组的上方。通过设置搅拌器203,能够增加塔内溶液的返混程度,使得反应效率提升。
其中,第二微界面机组包括第三微界面发生器201和第四微界面发生器202,第三微界面发生器201与第四微界面发生器202出口相对。
具体的,第三微界面发生器201与第四微界面发生器202分别设置在反应结晶塔20内相对的侧壁上,搅拌器203沿水平方向位于第三微界面发生器201与第四微界面发生器202之间。
反应结晶塔20外侧还设置有返混管路204;返混管路204的进口与反应结晶塔20的侧壁相连,出口与反应结晶塔20的底部相连。使用时,返混管路204能够增加塔内反应液的返混程度,防止塔底结晶堵塞,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以及利用率。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反应系统还包括过滤器90、煅烧塔110和母液储罐100;反应结晶塔20与过滤器90相连,反应结晶塔20的反应产物经过滤器90过滤后,液相进入母液储罐100中,固相进入煅烧塔110中;煅烧塔110底部设置有产物输送机120。煅烧塔110侧壁连接有用于为煅烧塔110提供高温二氧化碳的高温气体通道130。
其中,过滤器90中设置有用于分离固液的过滤介质,过滤介质上方设置有用于将滤渣输出的螺杆输送机。
本实施例中,氨气管路60连接有氨气制备单元;氨气制备单元包括空气分离器190、氢气合成器170和氨合成器180,空气分离器190和氢气合成器170均与氨合成器180相连。氢气合成器170还与二氧化碳储罐140相连。其中,氢气合成器170中采用天然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输入到二氧化碳储罐140中,生成的氢气进入氨合成器180与空气分离器190分离出的氮气生成氨气。氢气合成气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氢气的分离方法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膜分离法。
二氧化碳管路70连接有二氧化碳储罐140,二氧化碳储罐140连接有用于提供二氧化碳的烟道气单元。该烟道气单元可为IGCC烟气,实际使用时,可将蒸汽轮机160或燃气轮机150的尾气经脱硫脱氮后输入二氧化碳储罐140中。当使用来自蒸汽轮机160的二氧化碳时,可将其与氢气合成器170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混合以使二氧化碳浓度达标;当使用来自燃气轮机150的二氧化碳时,由于其本身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可直接使用。
本实施例中,煅烧塔110的尾气出口连接有冷凝器80,冷凝器80的液相出口与尾气洗涤塔30相连,冷凝器80的气相出口与二氧化碳储罐140相连。
本实施例的反应系统反应方法如下:氨气和二氧化碳经微界面分散破碎成微米级别的微气泡后在碳化塔10中与水混合反应生成碳酸氢铵;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粗产物进入反应结晶塔20中,二氧化碳通过第二微界面机组进料,与粗产物中未反应的原料继续反应,反应产物进入过滤器90中过滤,液体进入母液储罐100,而后通过传统分离得到氯化铵产物(具体可通过向母液中投加氯化钠,从而析出氯化铵,剩余的氯化钠溶液可作为反应原料重复利用);滤渣进入煅烧塔110中,其中的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得到纯碱,并经产物输送机120输出,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则通过冷凝器80冷凝分离,分离得到的水通过尾气洗涤塔30送入碳化塔10中,分离出的二氧化碳则送入二氧化碳储罐140中。
实施例2
本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仅在于碳化塔中折流板的倾斜角度均为45°。
实施例3
本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仅在于不设置第二微界面发生器。
实施例4
本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仅在于碳化塔中折流板的倾斜角度均为10°。
比较例1
本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仅在于碳化塔中不设置折流板。
实验例1
分别采用实施例1-4和比较例1的反应系统生产纯碱,具体实验条件如下:氯化钠溶液进入反应器,进料量1.08m3/h,温度38~42℃,压力0.4MPaG。含75%~85%CO2的进气在塔上部进入微界面机组,进料量约21Nm3/h,温度30~50℃,压力0.08MPaG,碳化塔内反应温度为50℃。
对反应结晶塔输出的产物中碳酸氢钠生产强度以及尾气洗涤塔排出的尾气中CO2浓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
表1测试结果
现有技术中采用“侯氏制碱法”制备纯碱时,碳酸氢钠生产强度通常为58.3kg/m3·h左右,其尾气中CO2浓度一般为8-20%,吨产物电耗为12.19kW·h/t。从表1中可以看出,与现有碳化塔相比较,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碳酸氢钠生产强度明显增长,且实施例1的碳酸氢钠生产强度更是增长了20%,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反应系统尾气CO2浓度均低于5%,相比于现有技术降低了37.5-75%,且由于本实施例的二氧化碳输入压力仅需0.08MPaG,相比于现有技术每吨产物电耗也降低了33.3-11.2%。
将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4以及比较例1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实施例1的各测试结果参数均为最优,说明采用实施例1的折板布置方式时能够达到最优的反应效果;实施例4与比较例1的实验效果相差不大,说明在折流板倾斜角度过小时其基本无法起到延长反应路径的效果。
将实施例1与实施例3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实施例1的尾气CO2浓度明显低于实施例3,说明实施例1通过设置第二微界面发生器实现了对CO2的捕集,提高了CO2的转化率。
总之,与现有技术的相比,本发明的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原料的反应效率及二氧化碳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二氧化碳的输入压力,进而有效节约能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碳化塔、反应结晶塔和第一微界面机组;所述碳化塔底部设置有物料出口,所述物料出口与所述反应结晶塔相连;
所述第一微界面机组包括第一微界面发生器和第二微界面发生器,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碳化塔内液面的下方,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的上方,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与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连接有氨气管路和二氧化碳管路,氨气和二氧化碳在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中分散破碎成微米级气泡后,进入所述碳化塔中;
所述碳化塔内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多层折流板,多层所述折流板交错设置且多层所述折流板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的下方;
所述折流板沿远离所述碳化塔侧壁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所述折流板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折流板沿周向在所述碳化塔的外壁上呈等角度分布;三个所述折流板中位于最上方的所述折流板倾斜角度为35°,位于中部的所述折流板倾斜角度为45°,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折流板倾斜角度为55°;
所述碳化塔外设置有强化管路,所述强化管路的入口与所述碳化塔侧壁相连,出口与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相连;
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位于所述碳化塔顶部,所述碳化塔与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间设置有气体管路,所述碳化塔内液面上方的气体经所述气体管路进入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折流板上方均设置有清洗管路,所述清洗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清洗出口和第二清洗出口,所述第一清洗出口朝向所述折流板,所述第二清洗出口朝向所述碳化塔的侧壁,所述清洗管路的进口与所述强化管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管路与所述折流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塔内设置有防堵喷头,所述防堵喷头进口与所述强化管路相连,出口朝向所述物料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结晶塔内设置有第二微界面机组,所述第二微界面机组与所述二氧化碳管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结晶塔内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微界面机组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界面机组包括第三微界面发生器和第四微界面发生器,所述第三微界面发生器与所述第四微界面发生器出口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微界面发生器与所述第四微界面发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反应结晶塔内相对的侧壁上,所述搅拌器沿水平方向位于所述第三微界面发生器与所述第四微界面发生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结晶塔外侧设置有返混管路;所述返混管路的进口与所述反应结晶塔的侧壁相连,出口与所述反应结晶塔的底部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器、煅烧塔和母液储罐;所述反应结晶塔与所述过滤器相连,所述反应结晶塔的反应产物经所述过滤器过滤后,液相进入所述母液储罐中,固相进入所述煅烧塔中;所述煅烧塔底部设置有产物输送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塔顶部设置有用于投加氯化钠溶液的原料投加管路和尾气洗涤塔,所述原料投加管路中的氯化钠溶液经所述尾气洗涤塔送入所述碳化塔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气管路连接有氨气制备单元;所述氨气制备单元包括空气分离器、氢气合成器和氨合成器,所述空气分离器和所述氢气合成器均与所述氨合成器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管路连接有二氧化碳储罐,所述二氧化碳储罐连接有用于提供二氧化碳的烟道气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合成器与所述二氧化碳储罐相连。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塔的尾气出口连接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液相出口与所述尾气洗涤塔相连,所述冷凝器的气相出口与所述二氧化碳储罐相连。
16.一种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反应系统制备纯碱。
CN202210889819.2A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及反应方法 Active CN1152860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9819.2A CN115286012B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及反应方法
PCT/CN2022/108419 WO2024020906A1 (zh) 2022-07-27 2022-07-28 一种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及反应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9819.2A CN115286012B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及反应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6012A CN115286012A (zh) 2022-11-04
CN115286012B true CN115286012B (zh) 2023-10-31

Family

ID=83824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89819.2A Active CN115286012B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及反应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86012B (zh)
WO (1) WO2024020906A1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6416A (en) * 1976-03-30 1978-01-03 Vadim Ivanovich Panov Carbonating tower for producing sodium bicarbonate magma
CN1166452A (zh) * 1997-05-08 1997-12-03 喻中甫 催化循环法生产碳酸氢钠及其多相反应塔装置
CN202099076U (zh) * 2011-04-29 2012-01-04 湖北德高镁业有限公司 用于白云石灰乳液碳酸化的反应器
CN104061580A (zh) * 2014-06-16 2014-09-24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处理烟气脱硫带液的氨法脱硫装置及其工艺
CN105731497A (zh) * 2014-12-06 2016-07-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酸性气生产碳酸氢钠的方法及装置
EP3384973A1 (en) * 2017-02-21 2018-10-10 CIECH R&D Sp. z o.o. Process of recovering carbon dioxide for enriching the gas streams used for producing sodium carbonate and sodium hydrogen carbonate by solvay process
CN211099019U (zh) * 2019-10-16 2020-07-28 深圳诚立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循环物料的硅胶反应釜
CN112044390A (zh) * 2020-08-25 2020-12-08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环状碳酸酯的制备系统及方法
CN212237227U (zh) * 2020-05-06 2020-12-29 常熟美特钙业有限公司 一种碳化塔消除颗粒物排放的装置
CN112573543A (zh) * 2020-11-18 2021-03-30 安徽德邦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料平衡的氨碱法纯碱生产工艺优化系统
CN112774592A (zh) * 2020-12-28 2021-05-11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粗对苯二甲酸加氢精制的微界面反应系统及方法
CN113666395A (zh) * 2021-09-01 2021-11-19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微界面强化联合制碱的装置及生产方法
CN114471404A (zh) * 2022-01-19 2022-05-13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偏苯三甲酸的微界面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45785B1 (ko) * 2007-05-29 2008-07-11 (주)지앤지코리아 미세기포 발생장치 및 미세기포 발생방법
US8678354B2 (en) * 2010-04-02 2014-03-25 William B Kerfoot Nano-bubble generator and treatments
CN212818998U (zh) * 2020-04-29 2021-03-30 山东海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回收脱硫烟气制备纯碱的生产系统
CN113663635B (zh) * 2021-09-10 2022-09-0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强化碳化反应传质速率的气液传质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6416A (en) * 1976-03-30 1978-01-03 Vadim Ivanovich Panov Carbonating tower for producing sodium bicarbonate magma
CN1166452A (zh) * 1997-05-08 1997-12-03 喻中甫 催化循环法生产碳酸氢钠及其多相反应塔装置
CN202099076U (zh) * 2011-04-29 2012-01-04 湖北德高镁业有限公司 用于白云石灰乳液碳酸化的反应器
CN104061580A (zh) * 2014-06-16 2014-09-24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处理烟气脱硫带液的氨法脱硫装置及其工艺
CN105731497A (zh) * 2014-12-06 2016-07-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酸性气生产碳酸氢钠的方法及装置
EP3384973A1 (en) * 2017-02-21 2018-10-10 CIECH R&D Sp. z o.o. Process of recovering carbon dioxide for enriching the gas streams used for producing sodium carbonate and sodium hydrogen carbonate by solvay process
CN211099019U (zh) * 2019-10-16 2020-07-28 深圳诚立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循环物料的硅胶反应釜
CN212237227U (zh) * 2020-05-06 2020-12-29 常熟美特钙业有限公司 一种碳化塔消除颗粒物排放的装置
CN112044390A (zh) * 2020-08-25 2020-12-08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环状碳酸酯的制备系统及方法
CN112573543A (zh) * 2020-11-18 2021-03-30 安徽德邦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料平衡的氨碱法纯碱生产工艺优化系统
CN112774592A (zh) * 2020-12-28 2021-05-11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粗对苯二甲酸加氢精制的微界面反应系统及方法
CN113666395A (zh) * 2021-09-01 2021-11-19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微界面强化联合制碱的装置及生产方法
CN114471404A (zh) * 2022-01-19 2022-05-13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偏苯三甲酸的微界面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H.Perry等.PERRY化学工程手册 第六版.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第第六版版),18-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20906A1 (zh) 2024-02-01
CN115286012A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66395B (zh) 一种微界面强化联合制碱的装置及生产方法
CN110255585A (zh) 一种制备亚硫酸盐的装置及方法
JP2012206872A (ja) 炭酸水素ナトリウ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システム
CN104826463B (zh) 一种酸性气生产硫氢化钠工艺及装置
CN110813027A (zh) 一种从气流中去除二氧化碳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60223B (zh) 一种煤气脱硫装置及其方法
CN113499739A (zh) 一种即时脱水的dmc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
CN115286012B (zh) 一种用于制备纯碱的反应系统及反应方法
CN213446254U (zh) 一种氯化钙制备硫酸钙及回收盐酸的系统
CN116351233A (zh) 一种耦合氨水固碳的脱硫石膏钙资源化利用系统及工艺
CN114950116A (zh) 氨钙脱硫再生循环氨副产活性钙的方法和系统
CN105060263B (zh) 一种中和反应系统
CN104826464B (zh) 一种新型酸性气处理工艺方法及装置
CN101450279B (zh) 作为脱硫装置的鼓泡塔及其用途
CN108640090B (zh) 一种碳热还原so2制备硫磺的装置及方法
CN209923272U (zh) 一种氨法煤气脱硫系统
CN220460691U (zh) 一种湿法磷酸用脱砷系统
CN209771799U (zh) 一种pvc废碱及气烧窑废气的综合回用系统
CN217312720U (zh) 氨钙脱硫再生循环氨副产活性钙的系统
CN217555964U (zh) 一种碱渣废液预处理装置
CN110590509A (zh) 二氧化碳循环分解焦化粗酚联产脱硫剂生产方法
CN214914835U (zh) 一种烟气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系统
CN213294705U (zh) 一种生产焦亚硫酸钠的系统
CN116920775A (zh) 一种湿法磷酸用脱砷系统及方法
CN217939708U (zh) 磺化尾气钙化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