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84547A - 用于保险杠注塑件内分型结构的成型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保险杠注塑件内分型结构的成型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84547A CN115284547A CN202211036400.9A CN202211036400A CN115284547A CN 115284547 A CN115284547 A CN 115284547A CN 202211036400 A CN202211036400 A CN 202211036400A CN 115284547 A CN115284547 A CN 1152845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mper
- boundary
- area
- injection molded
- mo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602—Mould construction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3—Moulds having transversely, e.g. radially, movable mould parts
- B29C45/332—Mountings or guides therefor; Driv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保险杠注塑件内分型结构的成型确定方法,本发明的主要设计构思在于,以保险杠注塑件的结构断面为基础,结合预设偏置距离、倾斜角度、安全余量等参数确定出与保险杠出模相关的大盖帽、拉块、推块、大斜顶等区域的空间位置范围,且各区域在确定过程中相互关联、递进式设置,因而便于快速确认具有倒扣结构的保险杠注塑件的成型可行性,且利于成型风险的规避,可以有效提升加工效率和准确性,为产品开发初期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并利于产品设计合理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保险杠注塑件内分型结构的成型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车身注塑件成型时如果是满足出模角度要求,则无需考虑成型的可行性问题,可直接出模实现;而在注塑件产品设计过程中,考虑装配、搭接等周边环境时,往往需要在注塑件上增加倒扣式结构实现与周边环境的匹配搭接,若注塑件在成型时在出模方向存在倒扣结构,则倒扣处的结构无法直接出模,需借助模具上的特殊结构实现。
车身注塑件上的倒扣结构,一般可分为保险杠内分型结构和狗窝式结构,本发明关注在其中的保险杠内分型结构:考虑到与周边件的匹配搭接状态,保险杠边缘(如后保险杠轮胎侧和车身侧围侧)一般需形成内分型结构,且分型线全部隐藏在保险杠边缘处(R角以下位置),外观不可见,这里所述的保险杠的内分型结构即是在保险杠注塑件成型时强制变形出模的倒扣结构,以图1示出的某后保险杠注塑件的局部示意图为例,假设在正常直接出模时,边缘分型线应为所示的分型线a处,而实际为了隐藏分型线,后保险杠边缘的分型线会被调整至所示的分型线b的位置,并且如图示意的,翻边具有较大的倒扣结构,正常直接出模也是难以实现的。
前述可直接出模的注塑件,可在软件中进行直接测量,从而确认成型出模的可行性;而在进行注塑件成型确认时,存在倒扣结构的位置则无法直接通过软件测量直接确认其可行性,然而,本行业内又无合理且便于实施的确定注塑件倒扣结构成型其可行性的方案。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保险杠注塑件内分型结构的成型确定方法,以解决前述提及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保险杠注塑件内分型结构的成型确定方法,其中包括:
预先构造保险杠注塑件的结构断面;
基于所述结构断面,确定模具成型时大斜顶与大盖帽的分界点;
根据所述分界点,形成大盖帽区域;
基于所述结构断面,确定保险杠拉块区域;
基于所述结构断面以及所述拉块区域,确定保险杠推块区域;
基于所述结构断面、所述推块区域以及所述大盖帽区域,确定大斜顶区域。
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具成型时大斜顶与大盖帽的分界点包括:从所述结构断面上表征保险杆边缘处,向内侧沿着与出模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置第一预设距离,并平行于出模方向延伸至保险杠的本体且相交于一点,得到所述分界点。
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分界点,形成大盖帽区域包括:以所述分界点为基准,沿着与出模方向垂直的方向呈第一预设角度,构造大盖帽边界线。
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保险杠拉块区域包括:
从所述结构断面上表征保险杆边缘处,向保险杠内侧沿着与出模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置第二预设距离,获得拉块第一边界的第一下顶点;
利用保险杠边缘处的最外侧点以及所述第一下顶点,构造拉块第二边界;
以所述第一下顶点为基准,构造与出模方向呈第二预设角度的直线,得到所述拉块第一边界;
在所述大盖帽边界线的下方预设间距处做平行线,所述平行线的两端分别与保险杠以及所述拉块第一边界相交,得到拉块第三边界。
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保险杠推块区域包括:
以保险杠边缘的分型线为基准,向外延伸出与出模方向平行的直线,得到推块第一边界;
以所述第一下顶点为基准,构造与所述推块第一边界平行的直线,得到推块第二边界。
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大斜顶区域包括:
以所述推块第二边界为基准,向保险杠内侧沿着与出模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置第三预设距离,确定大斜顶第一边界的第二下顶点;
以所述第二下顶点为基准,沿着与出模方向呈第三预设角度向所述大盖帽区域做直线,得到所述大斜顶第一边界;
基于所述第二下顶点向所述推块第二边界做垂线,得到大斜顶第二边界;
以所述大斜顶第二边界的两端点为基准,分别对向偏置第四预设距离,得到大斜顶的斜顶杆的两个边界顶点,其中所述第三预设距离与所述四预设距离关联设置。
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大盖帽区域以及大斜顶区域之后,设定大盖帽与大斜顶之间的最小料厚。
本发明的主要设计构思在于,以保险杠注塑件的结构断面为基础,结合预设偏置距离、倾斜角度、安全余量等参数确定出与保险杠出模相关的大盖帽、拉块、推块、大斜顶等区域的空间位置范围,且各区域在确定过程中相互关联、递进式设置,因而便于快速确认具有倒扣结构的保险杠注塑件的成型可行性,且利于成型风险的规避,可以有效提升加工效率和准确性,为产品开发初期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并利于产品设计合理化。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其中:
图1为后保险杠注塑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保险杠注塑件内分型结构的成型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险杠注塑件内分型结构设计及校核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保险杠注塑件内分型结构的成型确定方法的实施例,具体来说,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包括:
步骤S1、预先构造保险杠注塑件的结构断面;
步骤S2、基于所述结构断面,确定模具成型时大斜顶与大盖帽的分界点;
这里需先说明,所称大斜顶与大盖帽为行业内对保险杆注塑件特定部位及成型所用特定模具的习惯称呼(下述拉块、推块类似),二者分别为完整的名称,不能孤立看待其中的“大”字,即二者名称中的“大”仅为一种称呼而非标准。具体来说,可以从所述结构断面上表征保险杆边缘处,向内侧沿着与出模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置第一预设距离(如至少3mm,优选3mm~5mm,从而可以留出大盖帽运动过程中的安全间隙),并平行于出模方向延伸至保险杠的本体且相交于一点,即得到所述分界点。这里需补充说明,图3非严格按照比例关系绘制,仅作为示意性说明之用。
步骤S3、根据所述分界点,形成大盖帽区域;
具体地,以所述分界点为基准,沿着与出模方向垂直的方向呈第一预设角度(如至少3°,以确保大斜顶在与出模方向垂直的方向能直接运动),构造大盖帽(与大斜顶)边界线,基于所述大盖帽边界线便分割出大盖帽区域。
步骤S4、基于所述结构断面,确定保险杠拉块区域;
在实际操作中,可从所述结构断面上表征保险杆边缘处,向保险杠内侧沿着与出模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置第二预设距离(如至少20mm,也即是表征保险杠封胶面最小宽度),获得拉块第一边界的第一下顶点;接着,利用保险杠边缘处的最外侧点(倒扣结构的边缘处)以及所述第一下顶点,构造拉块第二边界(由两点形成直线);然后以所述第一下顶点为基准,构造与出模方向呈第二预设角度(如12°拉块动力杆运动的最大角度)的直线,得到所述拉块第一边界;接着,在所述大盖帽边界线的下方预设间距(如至少30mm,可以保证大斜顶的强度,也即是符合大斜顶最小厚度要求)处做平行线,所述平行线的两端分别与保险杠以及所述拉块第一边界相交,得到拉块第三边界,而由拉块第一边界、拉块第二边界以及拉杆第三边界便可以确定出拉块区域。
需指出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当拉块第一边界符合设定边长时(如至少50mm,可满足拉块动力杆直径≥30mm,且在拉块动力杆上下两侧的安全余量≥10mm),则该结构即可行。
步骤S5、基于所述结构断面以及所述拉块区域,确定保险杠推块区域;
结合前文所述,以保险杠边缘的分型线为基准,向外延伸出与出模方向平行的直线,得到推块第一边界;接着,以所述第一下顶点为基准,构造与所述推块第一边界平行的直线,得到推块第二边界,由推块第一边界、推块第二边界以及前述拉块第二边界便可以获得推块区域。
步骤S6、基于所述结构断面、所述推块区域以及所述大盖帽区域,确定大斜顶区域;
具体地,以所述推块第二边界为基准,向保险杠内侧沿着与出模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置第三预设距离(如至少70mm,其中包括大斜顶的斜顶杆直径以及两侧的安全余量),确定出大斜顶第一边界的第二下顶点;接着,以所述第二下顶点为基准,沿着与出模方向呈第三预设角度(如至少12°,优选15°~20°,也即是大斜顶背面的倾斜角度)向所述大盖帽区域做直线,得到所述大斜顶第一边界;基于所述第二下顶点向所述推块第二边界做垂线,得到大斜顶第二边界;以所述大斜顶第二边界的两端点为基准,分别对向偏置第四预设距离(如至少10mm,作为安全余量),得到大斜顶的斜顶杆的两个边界顶点,这里需指出的是,为确保大斜顶运动的稳定性,所述第三预设距离与所述四预设距离需关联设计,以确保大斜顶的斜顶杆的直径(也即是上述两个边界顶点的间距)需符合预设直径(如至少50mm);此外还可以补充的是,所述斜顶杆的倾斜角度可以相对出模方向呈10°~12°。结合前文所述,拉块与大斜顶此二者配合面的角度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一致。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补充的是,可以沿着所述大盖帽边界线的方向,设置大斜顶与大盖帽的避让量,也即是大盖帽与大斜顶之间的设计间隙,该设计间隙能够确保大斜顶具有足够的运动空间,具体的避让量尺寸可以基于保险杠的倒扣量予以确定,具体地,如:避让量=倒扣量+安全余量+制造公差。
最后还可以补充的是,在确定大盖帽区域以及大斜顶区域之后,可以设定大盖帽最小厚度,也即是大盖帽与大斜顶之间的最小料厚(可取保险杠的大盖帽内侧至所述大盖帽边界线的延长线的间距),按照既定的强度要求,例如,该最小料厚值至少为30mm。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主要设计构思在于,以保险杠注塑件的结构断面为基础,结合预设偏置距离、倾斜角度、安全余量等参数确定出与保险杠出模相关的大盖帽、拉块、推块、大斜顶等区域的空间位置范围,且各区域在确定过程中相互关联、递进式设置,因而便于快速确认具有倒扣结构的保险杠注塑件的成型可行性,且利于成型风险的规避,可以有效提升加工效率和准确性,为产品开发初期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并利于产品设计合理化。
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但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需要言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及其优选方式所涉及的技术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不改变本发明的设计思路以及技术效果的前提下,合理地组合搭配成多种等效方案;因此,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保险杠注塑件内分型结构的成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先构造保险杠注塑件的结构断面;
基于所述结构断面,确定模具成型时大斜顶与大盖帽的分界点;
根据所述分界点,形成大盖帽区域;
基于所述结构断面,确定保险杠拉块区域;
基于所述结构断面以及所述拉块区域,确定保险杠推块区域;
基于所述结构断面、所述推块区域以及所述大盖帽区域,确定大斜顶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保险杠注塑件内分型结构的成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具成型时大斜顶与大盖帽的分界点包括:从所述结构断面上表征保险杆边缘处,向内侧沿着与出模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置第一预设距离,并平行于出模方向延伸至保险杠的本体且相交于一点,得到所述分界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保险杠注塑件内分型结构的成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分界点,形成大盖帽区域包括:以所述分界点为基准,沿着与出模方向垂直的方向呈第一预设角度,构造大盖帽边界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保险杠注塑件内分型结构的成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保险杠拉块区域包括:
从所述结构断面上表征保险杆边缘处,向保险杠内侧沿着与出模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置第二预设距离,获得拉块第一边界的第一下顶点;
利用保险杠边缘处的最外侧点以及所述第一下顶点,构造拉块第二边界;
以所述第一下顶点为基准,构造与出模方向呈第二预设角度的直线,得到所述拉块第一边界;
在所述大盖帽边界线的下方预设间距处做平行线,所述平行线的两端分别与保险杠以及所述拉块第一边界相交,得到拉块第三边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保险杠注塑件内分型结构的成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保险杠推块区域包括:
以保险杠边缘的分型线为基准,向外延伸出与出模方向平行的直线,得到推块第一边界;
以所述第一下顶点为基准,构造与所述推块第一边界平行的直线,得到推块第二边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保险杠注塑件内分型结构的成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大斜顶区域包括:
以所述推块第二边界为基准,向保险杠内侧沿着与出模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置第三预设距离,确定大斜顶第一边界的第二下顶点;
以所述第二下顶点为基准,沿着与出模方向呈第三预设角度向所述大盖帽区域做直线,得到所述大斜顶第一边界;
基于所述第二下顶点向所述推块第二边界做垂线,得到大斜顶第二边界;
以所述大斜顶第二边界的两端点为基准,分别对向偏置第四预设距离,得到大斜顶的斜顶杆的两个边界顶点,其中所述第三预设距离与所述四预设距离关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保险杠注塑件内分型结构的成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大盖帽区域以及大斜顶区域之后,设定大盖帽与大斜顶之间的最小料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36400.9A CN115284547B (zh) | 2022-08-28 | 2022-08-28 | 用于保险杠注塑件内分型结构的成型确定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36400.9A CN115284547B (zh) | 2022-08-28 | 2022-08-28 | 用于保险杠注塑件内分型结构的成型确定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84547A true CN115284547A (zh) | 2022-11-04 |
CN115284547B CN115284547B (zh) | 2025-04-22 |
Family
ID=83831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036400.9A Active CN115284547B (zh) | 2022-08-28 | 2022-08-28 | 用于保险杠注塑件内分型结构的成型确定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284547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242004A1 (en) * | 2011-03-25 | 2012-09-27 | Honda Motor Co., Ltd. | Hidden parting line mold and hidden parting line molding technique using associated part removal device |
CN203460404U (zh) * | 2013-06-27 | 2014-03-05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保险杠内分型模具保护机构 |
CN208006168U (zh) * | 2018-01-08 | 2018-10-26 | 浙江三雷模塑有限公司 | 具有拼接式斜顶脱模的汽车后保险杠注塑模具 |
-
2022
- 2022-08-28 CN CN202211036400.9A patent/CN11528454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242004A1 (en) * | 2011-03-25 | 2012-09-27 | Honda Motor Co., Ltd. | Hidden parting line mold and hidden parting line molding technique using associated part removal device |
CN203460404U (zh) * | 2013-06-27 | 2014-03-05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保险杠内分型模具保护机构 |
CN208006168U (zh) * | 2018-01-08 | 2018-10-26 | 浙江三雷模塑有限公司 | 具有拼接式斜顶脱模的汽车后保险杠注塑模具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褚建忠: "基于内分型结构的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具设计",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no. 4, 20 August 2021 (2021-08-20), pages 55 - 59 * |
陆兵: "汽车保险杠模具标准化设计软件的研发", 《计算机与现代化》, no. 9, 4 November 2014 (2014-11-04), pages 103 - 106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84547B (zh) | 2025-04-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751037U (zh) | 一种冲压拉延成型模具 | |
CN101450363A (zh) | 一种车辆外板件的成型方法 | |
CN115284547A (zh) | 用于保险杠注塑件内分型结构的成型确定方法 | |
CN203711641U (zh) | 拉延造型防起皱结构 | |
CN209794422U (zh) | 一种内分型保险杠模具 | |
CN205816685U (zh) | 阀体锻造模具 | |
CN201913153U (zh) | 适用于圆拉方的拉深凹模结构 | |
CN208543804U (zh) | 一种汽车座椅吹塑模具 | |
CN111745078A (zh) | 一种大波幅波瓣混合器波瓣的成形方法 | |
CN207983946U (zh) | 一种小角度复合胎侧压力分配式预口型 | |
CN110154283A (zh) | 一种前缘襟翼蒙皮的分体组合式成形模具及其成形方法 | |
CN205997285U (zh) | 一种模具排气结构 | |
CN105618671A (zh) | 一种砂型自定位模板 | |
CN203945588U (zh) | 适用于生产环形减震器的模具 | |
CN212097451U (zh) | 两复合轮胎胎侧压出口型装置 | |
CN209208695U (zh) | 一种驾驶员安全气囊及其罩盖 | |
CN115284565B (zh) | 用于车用注塑件的倒扣式安装结构成型空间确定方法 | |
CN202213622U (zh) | 一种具有翻边的零件 | |
CN205816554U (zh) | 拉延模具 | |
JP4808816B1 (ja) | ガラスびんの製造方法 | |
CN107138613A (zh) | 一种汽车顶盖天窗冲压模具 | |
CN206266418U (zh) | 一种可在玻璃制品内表面形成装饰结构的模具结构 | |
CN210733084U (zh) | 一种汽车b柱内饰板下壳成型模具中的模仁结构 | |
CN218803402U (zh) | 一种应用于s型变截面结构进气道的成型模具 | |
CN206912046U (zh) | 一种用于生产后门内板的模具及后门内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