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83A - 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造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组件 - Google Patents

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造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83A
CN1152783A CN96112784A CN96112784A CN1152783A CN 1152783 A CN1152783 A CN 1152783A CN 96112784 A CN96112784 A CN 96112784A CN 96112784 A CN96112784 A CN 96112784A CN 1152783 A CN1152783 A CN 11527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clear reactor
well
mentioned
reactor shell
d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12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谷川宽
及川忠彰
松蒲忠
知念政通
后田孝一
吉田直人
牧田辰雄
前泽澄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Abstract

在核电站的建设方面,堆内构造物用设置在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内的核反应堆防护墙、管线、电缆盘、空调导管、管线环绕结构、架台等构成,在制造厂或工地装配场把上述堆内构造物及上部干井套筒组成一体,然后进行如下作业:在穿过上部干井套筒的贯穿部分进行管线对合,以及在上部干井内构造物和上部干井间进行连接施工,在这些作业完成之后,即对每一个单件进行管线坡口对合、管线焊接、管线设定后的无损检测,然后用大型起重机,把一体化的该组件搬进建筑物内进行安装。

Description

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造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组件
本发明涉及建造核电站的技术领域。
在改良沸水反应堆核电(下面只称之为ABWR)站的建设中,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特征的钢筋混凝土制反应堆外壳(下面只称之为RCCV)内,对于将安设在上部干井内的圆筒形核反应堆防护墙、管线、阀、支架、电缆盘、空调导管、装置、架台等机械、管线,事先在工地装配场就地把它们组装在一起使之成为组件,再用移动式大型履带起重机把它们搬进有反应堆外壳的房屋内安装,然后设定与RCCV贯穿部分(RCCV管线贯穿部分)的连接管线,其中RCCV贯穿部分附属于RCCV干井套筒。
这时,将RCCV贯穿连接管线搬进组件内暂时悬吊或放置起为,然后对设置在已搬入的上部干井套筒上的RCCV贯穿部分和每一个单件进行管线坡口对合、焊接、管线设定,之后再进行无损检验。然后在组件吊入后的设定操作中,需要切断与RCCV贯穿部分干涉的配置钢筋,以及为了避免与RCCV建筑施工时脚手架的干涉,还需要切断接触RCCV连接壁部的RCCV贯穿部分。
由于上部干井组件和上部干井套筒是分别搬运的,所以和设置在上部干井套筒上的RCCV贯穿部分相接的连接导管,不得不在干井组件吊装完毕后才开始设定。
将RCCV贯穿连接部分的管线套筒、阀搬进组件内暂时悬吊或放置起来,当安装贯通已经搬入的上部干井导筒所附属的RCCV贯穿部分的配管时,进行每个单件的管线坡口对合、焊接、管线设定,之后作无损检验,然后进行设定操作。
接着切断干涉RCCV贯穿部分的配置钢筋以及接触RCCV连接壁的RCCV贯穿部分,其中切断后者旨在避免RCCV建筑施工时与脚手架的干涉。
这样一来,管线连接工期长、上述各操作集中在狭小的房屋内、而且不得不进行带有危险的高空作业,因此,从操作安全性和工作效率方面来看,不能说该施工方法是最好的。
因经,能够提高核电站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建造操作安全性及工作效率的组件和建造方法,是人们迫切期待的。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能提高核电站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建造操作安全性和工作效率的组件。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该组件的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造方法,在本方法中使用上述组件以提高建造操作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的第一个目的,第一装置是:用于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造方法的组件,该组件包括:组装成圆筒形的混凝土制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套筒和配置在上述套筒内侧、位于核反应堆安全壳上部干井内的结构组件。
为同一个目的的第二装置是:用于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造方法的组件,对于在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内的构造物之一即管线和圆筒形的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套筒,把上述管线装配在上述套筒的管线贯穿部分上,该管线和套筒一体化。
为同一个目的的第三装置是:用于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造方法的组件,对于各自相关的安装位置上设置的、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内的构造物和圆筒形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套筒,通过上述构造物内的管线把它们安装在上述套筒的管线贯通部分上,使上述构造物和套筒一体化。
为同一个目的的第四装置是:用于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造方法的组件,包括:圆筒形核反应堆防护墙、安装在上述核反应堆防护墙上的管道环绕结构、配置在上述管道环绕结构周围的圆筒形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套筒、核反应堆外壳内的机械、管线,其中核反应堆外壳内的机械、管线由上述管道环绕结构支撑并处于相互关联的最终安装位置,一部分上述导管装配在上述套筒的管线贯通部分上。
为同一个目的的第五装置是:用于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造方法的组件,在第一装置至第四装置的任一装置中,组件具有配置钢筋,该配置钢筋为沿圆筒形套筒外围构筑核反应堆外壳钢筋混凝土墙壁的要素。
为同一个目的的第六装置是:用于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造方法的组件,在第五装置的基础上,再在圆筒形套筒的外围设置多根向外侧伸出的横梁,组件具有与这些横梁交叉配置的配置钢筋,该配置钢筋为沿圆筒形套筒外围构筑核反应堆外壳钢筋混凝土墙壁的要素。
为同一个目的的第七装置是如第一装置至第六装置的任一装置,该组件的特征在于:上述套筒与存在于该套筒内侧的结构组件的构成部件相卡合。
为同一个目的的第八装置是如第七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组件的构成部件为管道环绕结构,采用多根从圆筒形核反应堆外壳干井套筒上伸向内侧的械梁,夹住上述管道环绕结构的构成部件,使上述套筒和上述管道环绕结构能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自由移动地卡合。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的第一种方法是:反应堆安全壳上部干井建设方法对于第一装置至第八装置中的任一装置所述的用于上述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造方法的组件。在工厂或核反应堆外壳建设现场的工地装配场或在这两个地方进行装配,然后在上述核反应堆外壳建设现场就地把上述组件一并吊起来,悬吊并降落在先行建设的核反应堆外壳下部干井的上方进行安装。
为了同样的目的第二种方法是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建设方法对于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上述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造方法的组件,在工厂或核反应堆外壳建设现场的工地装配场或这两个地方,把隔膜板梁和隔膜板配置钢筋组装起来,从而使上述组件大型化,然后在上述反应堆外壳建设现场就地把上述大型化的组件一并吊起来,悬吊并降落在先行建设的反应堆外壳下部干井的上方进行安装。
为了同样的目的的第三种方法如同第一和第二种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所述的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组装配置钢筋使组件大型化后,以上述每一根配置钢筋为悬吊点吊起该组件,其中配置钢筋又成为沿圆筒形套筒外围构筑的核反应堆外壳钢筋混凝土墙壁的一部分。
为了同样的目的的第四种方法为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建设方法:所述组件包括: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内的结构、圆筒形上述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套筒、构成上述核反应堆外壳的要素即配置钢筋、多根从上述套筒上向其内侧和外侧伸出来的横梁,对于上述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内的结构即管道环绕结构,用上述内侧的多根横梁把它夹起来,并使之能够沿上述圆筒形套筒的径向自由移动,对于上述的配置钢筋,让它与上述外侧的多根横梁相交叉,沿上述套筒配置,以构成组件;然后把上述组件吊起来,悬吊并降落在先行建设的反应堆外壳下部干井的上方,之后,在上述套筒外侧浇注混凝土,并把上述外侧横梁和配置钢筋埋设在上述混凝土中。
为了同样的目的第五种方法如同第一至第四种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所述,为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吊起装配完毕的组件之前,先洗净构成组件的管线或/及进行耐压试验。
图1为核反应堆建筑物的纵向剖面图,它描绘了核反应堆建筑物内的上部干井和上部干井套筒的位置。
图2表示用以前的施工方法建造的上部干井组件的鸟瞰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上部干井组件的鸟瞰图。
图4表示按本发明的其它实例建造的上部干井组件的鸟瞰图。
图5为纵向剖面图,它表示图4的组件吊装完毕后,管道环绕结构、一部分管线、上部干井套筒及RCCV配置钢筋的配置情况。
图6为立面图,它表示本发明中图4所示的组件搬入核反应堆建筑物内时的吊装情况。
图7为立面图,它表示通过设定图6所示的起吊辅助钓梁吊装组件时钢丝索的悬挂情况。
图8为上部干井组件的放大平面图,它表示没有把管线固定在套筒一侧时的情况。
图9为图8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3所示组件的平面图。
图11为图10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应用本发明建造的ABWR厂,在核反应堆建筑物2的中央有钢筋混凝土制反应堆外壳10(RCCV)。
核反应堆外壳10是一个直径约29m的圆筒形构造物,在它的中央,设置有搭载核反应堆压力容器3(下面只称之为RPV)的RPV基座7。
在RPV基座7的上方,设置有圆筒形的核反应堆防护墙4,该防护墙4可以把RPV3包住。
为了能够充分抵抗高压和振动,包括地板和墙壁在内,整个RCCV10均采用很厚的钢筋混凝土来建造。
RCCV10外墙以隔膜板11为分界,可分为下部湿井8、下部干井9和上部干井1。
使上部干井1内的构造物及上部干井套筒6成为一体的组件,以隔膜板11为基准,设置在隔膜板11的上方,其中上部干井1是利用本发明建造安装的。
完成的反应堆建筑物2中的上部干井1和上部干井套筒6的配置位置如图1所示。
下面就用于上部干井1建造的超大型组件加以说明,在上部干井1的建造中,采用了本发明的技术。
图2为鸟瞰图,它表示把上部干井套筒6组合至组件上之前的情况。
如图2所示,将安装在管线环绕结构5上的上部干井内的制品即多根管线12、空调导管14和其它机械制品群(构造物),固定在工厂完工时的安装位置(最终安装位置)上,以便使制品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不会移动,这样制得的组件被看作是机械、管线组件。
作为上述多根管线12的一部分,包含在连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3的主蒸汽管线和进水管线,组件吊装完毕后,在与核反应堆压力容器3相连接的关系方面,整个管线只有接近核反应堆压力容器3的那部分安装在临时位置上,这一点是与其它部分不同的,其它部分被固定在最终安装位置上,这一部分管线成为组件的一部分。
上述机械·管线组件的管线环绕结构5被固定在位于圆筒形核反应堆防护墙4外围的工厂完工时的安装位置上,此时,一部分管线被安装在核反应堆防护墙4的管线贯穿部分。
然后,在管线环绕结构5的周围,把分成几个部分的上部干并套筒6设定为圆筒形。
为了让主蒸汽管线等一部分管线12贯穿上部干井套筒6,在该干井套筒6上附设有RCCV贯穿部分16。上述一部分管线12以最终安装状态的配置形式安装在该RCCV贯穿部分16上,一体化成为一个组件。
这样一来,组件的主要构成成分有:核反应堆防护墙4和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1内的机械、管线、管线环绕结构5、套筒6、配置钢筋15等。
其中,核反应堆防护墙4为二重钢板圆筒结构,浇注混凝土后使用,而其中浇注混凝土的工作,既可以在组件安装之前进行,也可以在组件安装之后进行,组件安装时,需把它吊到安装位置。
组件的安装,是在管线12贯穿RCCV贯穿部分16的状态下进行的。
这样一来,上部干井1内的构造物和上部干井套筒6一并成为组件,该组件如图3所示。
进一步说,在需要提高工作效率的情况下,在兼具RCCV10内壁侧混凝土模板功能的钢制构件即上部干井套筒6的外围,配备呈圆筒形的上述内壁的配置钢筋15。
编入配置钢筋15并一体化得到的组件如图4所示。
此外,如果需要更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则可在此基础上,把上部干井1内的管线环绕结构5与混在隔膜板11内的钢筋或/和梁接起来,也可以编入构成隔膜板11的必需品并一体化制得组件。
纵横编制的配置钢筋15被挂在多根横梁17a上,其中横梁又固定在上部干井套筒6上,这样可以减少上部干井套筒6和配置钢筋15的相对位移。
上部干井套筒6上的多根固定在上部干井套筒6内侧的横梁17b,夹在管道环绕结构5的结构梁或支柱上,以便使上部干井套筒6和管道环绕结构5的相对位置关系不会有大的移动。
可以认为:上述的上部干井套筒6、管线环绕结构5和配置钢筋15的最终安装位置关系是有条不紊的。
吊装完毕后,表示组件中的上部干井套筒6、管道环绕结构5、配置钢筋15和主要管道之间关系的剖面图如图5所示。
多根横梁17b,一端固定在套筒6上,另一端从上下及水平方向挟住管道环绕结构5的构成部分支柱和水平横梁。
因此,圆筒形套筒6可沿其径向无约束地移动,但在其它方向上,受到管道环绕结构5的束缚而维持相对的位置关系。
因此,在完成核反应堆压力容器3与组件的安装后,既使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位移,管道环绕结构5和套筒6之间也不会在半径方向上互相干涉。
为了避免其它方向的干扰,在核反应堆建筑物2内的规定位置安装好组件之后,可撤去多根横梁17b。
多根横梁17b的另一端,也可以固定在管道环绕结构5上构成组件,但在核反应堆建筑物2内的规定位置安装好组件之后,为避免管道环绕结构5和套筒6之间的干扰事故发生,必须撤去多根横梁17b。
在核反应堆建筑物2内的规定位置安装好组件之后,另外的多根横梁17a与配置钢筋15一起,被埋入在套筒6外侧绕注的混凝土内,这样,套筒被当作上述混凝土的固定器加以利用。
其次,隔膜板11内的钢筋混凝土,在浇注混凝土时,混凝土本身是流体,加之完全不能承受载荷,混凝土本身的重量又很大,所以,主要由混凝土构成的隔膜板11那部分的平坦地面,对压缩载荷和弯曲载荷而言,都是很脆的。
因此,通常的方法是待混凝土固化具有一定强度之后,再把组件搬进去。
但是,为了缩短建设工期,由于设置了本发明组件内的核反应堆防护墙4、隔膜板11下的核反应堆防护墙4及RPV基座7,因而对组件的重量而言,它们能够承受某种程度的载荷,加之它们立足于RCCV10最下面的底部井事先强化支撑材料,所以,不待混凝土固化至具有一定强度,就能把上部干井组件吊进去。
如果使用编入配置钢筋15的组件,则设有必要把设定配置钢筋的脚手架设置在套筒的附近,因而可省去两项操作:一量在组件吊装完毕后的设定操作中,切断架在RCCV贯穿部分16上的配置钢筋15;二是在RCCV10的施工中,为了避免建筑方面的脚手架的干涉,切断接触RCCV10连接壁的RCCV贯穿部分16。
在这样的状态下,使用移动式大型履带起重机把组件搬入核反应堆建筑物2内,设定RCCV10周围的配置钢筋15以及RCCV10外侧的配置钢筋,然后浇注、整定混凝土,其中RCCV10周围的配置钢筋15在上部干井套筒6和RCCV10外壁之间。
另一方面,图6表示使用移动式大型履带起重机18吊装组件的情况,组件将搬至核反应堆建筑物2内的上部干井1的位置上。
为了上部干井1超大型组件吊装的顺利进行,需确保管道环绕结构5具有刚性,由于核反应堆防护墙4非常重,所以直到吊装前夕,才把核能防护墙连到组件上。
管道环绕结构5很难支撑核反应堆防护墙4的重量。
另外,由于上部干井套筒6非常薄,容易产生变形或弯曲,所以,为均匀分散加到核反应堆防护墙4和上部干井套筒6上的载荷,需设多个悬吊点。
基于上述考虑,用起重机把组件搬到核反应堆建筑物2内的下部干井上面时,其吊装方法如下:
即从起重机的挂钓出发,用钢丝索19a吊着起吊辅助钩梁20,用另外的钢丝索19a吊着大型起吊辅助钩梁23。
其次,象图7所示的那样,把钢丝索19b斜拉在管道环绕结构5和起吊辅助钩梁20之间以及核反应堆防护墙4和起吊辅助钩梁20之间。
再者,从起吊辅助钩梁23出发,把钢丝索19c铅直拉在套筒6和配置钢筋15上。
这样拉上钢丝索后,用起重机吊起组件,此时,由于套筒6和配置钢筋15是用垂直的钢丝索19c悬吊的,所以,即使套筒6和配置钢筋15的强度不怎么大,也能不松驰不变形地把组件吊起来。
另外,虽然管道环绕结构5和核反应堆防护墙4是用斜拉的钢丝索19b悬吊的,但由于强度高,与套筒6和配置钢筋15相比,它们也难以挠曲。
由于悬吊点分散在整个组件上,所以吊装组件时,不会有大的集中载荷加到构成组件的一部分制品上。
图8是连接在上部干井1内的核反应堆防护墙4、管线12、阀13、空调导管14、管道环绕结构5、架台21等制品的平面图,图9是它的详图。
该图为一施工图,在核反应堆系统的管线12中,在上部干井套筒6上设置有RCCV贯穿部分16,当组件被搬入建筑物内之后,解除临时设置在当初组件上的管线的临时状态,然后把与上部干井套筒6相连的连接管线22正式连接在上述RCCV贯穿部分16内。
图10为一平面图,表示在本发明的组件工地装配阶段,RCCV连接管线22即被正式安装在组件上的情况,图11是它的详图。
在上述干井1内,在管线12的支架或管线12发生故障而处于非常状态的情况下,为防止管线12之间的分散·接触而设置的管线环绕结构5,正如图8或图10所表示的那样,它的主要钢材是以水平或垂直状态配置的,作为基本结构,配置有在水平方向从环状梁向其中心放射的横梁。
这种呈放射状的横梁的顶端焊接在核反应堆防护墙4的圆筒形外壁,在呈多边形的管道环绕结构5的四周,到处设置有构造物,这些构造物均能编入上部干井1内,一体化而成为组件。由于在组件吊装前,RCCV连接管线22得以正式安装,因而在组件现场装配阶段,管线12的先行耐压试验、清洗操作、无损检测均能协调进行,而在以前的施工方法中,无损检测是在组件吊装完毕后,继管线12坡口对合、管线12的焊接、设定等操作后进行的,因此,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安全、高效、合理。
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明,可提供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安装建造方法的组件,由于能够把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及构成其内部的构造物一并搬到安装位置,能够大度降低安装工时数,并且减少高空作业的工作量,所以对核反应堆外壳上部的建造而言,能够提高操作安全性和缩短工期。
根据权利要求2的发明,可提供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建造方法的组件,由于已经以组件的状态安装好了管线和套筒,因而可省略在高空进行的这种安装作业,就地进行建设作业,可提高安全性和缩短工期。
根据权利要求3的发明,可提供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建造方法的组件,由于能够把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及构成其内部的构造物一并搬到安装位置,搬入时各制品之间相互处在最终安装位置上,因而在位置关系的设定方面是不费事的,而由于已经以组件的状态安装好了管线和套筒,因而可大幅度省略在高空进行的安装作业,就地进行建设作业,可提高安全性,更进一步缩短工期。
根据权利要求4的发明,可提供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建造方法的组件,固定圆筒形的核反应堆防护墙和管道环绕结构而构成了一个坚固的架台,它可使反应堆外壳内的许多机械·管线得到支持,能够增加一并吊到安装位置的机械和管线的数量从而提高建设作业的效率,已经呈组件状态的机械和管线处在最终安装位置上,而且管线和套筒也已安装好了,因而可在幅度省略在高空进行的安装作业,就地进行建设作业,可提高安全性,更进一步缩短工期。
根据权利要求5的发明,可提供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建造方法的组件,加上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的任一项发明产生的效果,由于外壳的钢筋也装配进组件,能够与干井内的机械管线和套筒一起搬到安装位置,所以没有了编织上述配置钢筋的高空作业,而且也不需要为这种作业配置的脚手架,因此,没有了装配撤去脚手架以及避免脚手架和吊入组件间相互干涉这类费事的作业,从而缩短了建设工期,提高了建设作业的安全性。
根据权利要求6的发明,加上由权利要求5的发明产生的效果,即使把组件吊到安装位置。也由于配置钢筋被横梁挂住,它的位置不会有大的移动,因而能够安全迅速地进行安装作业。
根据权利要求7的发明,由于组件内套筒的位置受到约束而阻止了它的移动,因而能够安全迅速地进行安装作业。
根据权利要求8的发明,加上由权利要求7的发明产生的效果,由于圆筒形套筒能够沿径向移动,因而在核电站建成后,允许由热膨胀系数不同和核反应堆外壳内压变化而引起的套筒变化,从而能够抑制与邻接机械的干涉事故的发生。
根据权利要求9的发明,可提供一种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造方法,由于能够把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及构成其内部的制品一并搬到安装位置,能够大幅度降低安装工时数,减少高空作业的工作量,所以对核反应堆外壳的上部建造而言,能够提高操作安全性和缩短工期。
根据权利要求10的发明,可提供一种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造方法,加上与权利要求7的发明一样的效果,由于隔膜板的建设构件也能同时搬入安装,因而对核反应堆外壳的上部建造而言,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操作安全性的缩短工期。
根据权利要求11的发明,可提供一种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造方法,加上权利要求7至权利要求9中的任一项发明产生的效果,由于连构成核反应堆外壳壁的配置钢筋也能随组件同时吊到安装位置,因而对核反应堆外壳上部的建造而言,能够更进一步提高操作安全性和缩短工期。
根据权利要求12的发明,可知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套筒及该套筒外侧的配置钢筋通过各横梁直接或间接地与套筒内侧的组件部分相连,因此,构成组件的各部分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易发生紊乱,建设作业安全、高效,与此同时,套筒外侧的横梁被当作套筒外侧混凝土墙的固定器加以利用,可减少浪费。
根据权利要求13的发明,加上权利要求9或权利要求12的发明所产生的效果,管线的清洗或试验不必在搭有脚手架的不稳定的高空进行,因而能够安全地完成管线的清洗和试验操作。

Claims (13)

1.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建造方法中的组件,包括:组装成圆筒形的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套筒和配置在上述套筒内侧、位于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内的结构组件。
2.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建造方法中的组件,对于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内的构造物之一即管线和圆筒形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套筒,把上述管线安装在上述套筒的管线贯穿部分,使上述管线和圆筒成为一体。
3.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建造方法中的组件,对于放置在彼此相关的安装位置上、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内的构造物和圆筒形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套筒,通过上述构造物内的管线安装在上述套筒的管线贯穿部分上,使上述构造物和套筒成为一体。
4.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建造方法中的组件,包括:圆筒形核反应堆防护墙、安装在上述核反应堆防护墙上的管道环绕结构、配置在该管道环绕结构周围的圆筒形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套筒、由上述管道环绕结构支撑并处在最终安装位置关系的核反应堆外壳内的机械、管线,其中的一部分管线安装在上述套筒的管线贯穿部分上。
5.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建造方法中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配置钢筋,该配置钢筋为构筑核反应堆外壳钢筋混凝土墙的要素,其中的钢筋混凝土墙是沿圆筒形套筒外围构筑的。
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建造方法中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圆筒形套筒外围设置有多根向外伸出的横梁,并且包括与这些横梁交叉配置的配置钢筋,该配置钢筋为构筑核反应堆外壳钢筋混凝土墙的要素,其中的钢筋混凝土墙是沿圆筒形套筒外围构筑的。
7.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建造方法中的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套筒与存在于上述套筒内侧的结构组件的构成部件卡合。
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核反应堆外壳土部干井建造方法中的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结构组件的构成部件为管道环绕结构,用从圆筒形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套筒向内侧伸出的多根横梁,夹住上述管道环绕结构的构成部件,使上述套筒和上述管道环绕结构能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自由移动地卡合。
9.一种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设方法,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并用于上述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设方法中的组件,在工厂或反应堆外壳建设现场的工地装配厂或在这两个地方进行装配,然后在上述核反应堆外壳建设现场就地把上述组件一并吊起来,悬吊降落在先行建设的反应堆外壳下部干井的上方进行安装。
10.一种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设方法,对于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的、并用于上述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设方法中的组件,在工厂或反应堆外壳建设现场的工地装配场或在这两个地方,把隔膜板梁和隔膜板配置钢筋组装在该组件中从而使上述组件大型化,然后在上述核反应堆外壳建设现场就地把上述大型化的组件一并吊起来,悬吊并降落在先行建设的反应堆外壳下部干井的上方进行安装。
11.一种如权利要求9至权利要求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装入配置钢筋使组件大型化后,以上述每一根配置钢筋为悬吊点吊起该组件,其中配置钢筋为核反应堆外壳钢筋混凝土墙的一部分,该钢筋混凝土墙是沿圆筒形套筒外围构筑的。
12.一种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设方法,该组件包括: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内的结构、上述圆筒形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套筒、配置钢筋即构成上述核反应堆外壳壁的要素、多根从上述套筒上向其内侧和外侧伸出来的横梁,对于上述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内的结构即管道环绕结构,用上述内侧的多根横梁把它夹起来,并使其能够沿上述圆筒形套筒的半径方向自由移动,对于上述配置钢筋,则使之与上述外侧的多根横梁相交叉地沿上述套筒配置,以构成该组件;然后把上述组件吊起来,悬吊并降落先行建设的反应堆外壳下部干井的上方;之后在上述套筒外侧浇注混凝土,并把上述外侧横梁和上述配置钢筋埋设在混凝土中。
13.一种如权利要求9至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吊起装配完毕的组件之前,先洗净构成上述组件的管线或/及进行耐压试验。
CN96112784A 1995-10-18 1996-10-18 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造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组件 Pending CN11527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970395A JP3283735B2 (ja) 1995-10-18 1995-10-18 原子炉格納容器上部ドライウェルの建設方法及びその建設方法に用いるモジュール
JP269703/95 1995-10-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83A true CN1152783A (zh) 1997-06-25

Family

ID=17476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12784A Pending CN1152783A (zh) 1995-10-18 1996-10-18 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造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83735B2 (zh)
CN (1) CN1152783A (zh)
TW (1) TW33283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6925B (zh) * 2007-09-27 2012-06-20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 用于核电站核岛的模块化建造方法
CN101752017B (zh) * 2007-09-27 2012-07-18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 用于核电站核岛的模块化建造方法
CN104619469A (zh) * 2012-07-13 2015-05-13 阿雷瓦核废料回收公司 用于操作容纳有物体的壳体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42639B2 (ja) * 2011-09-12 2014-12-17 日立Geニュークリア・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Rccv全天候シールドを用いるrccvライナ建設工法
CN104180967B (zh) * 2013-05-28 2017-02-08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一种堆外组件实验段
CN103790384A (zh) * 2014-02-21 2014-05-14 国核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岛辅助厂房主蒸汽管道贯穿件钢筋模块化绑扎方法
CN114482562B (zh) * 2022-01-06 2023-04-18 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核化工贮存井预埋件安装方法
CN115417290A (zh) * 2022-07-19 2022-12-02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钢衬里模块施工方法、吊装工装及限位工装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6925B (zh) * 2007-09-27 2012-06-20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 用于核电站核岛的模块化建造方法
CN101752017B (zh) * 2007-09-27 2012-07-18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 用于核电站核岛的模块化建造方法
CN104619469A (zh) * 2012-07-13 2015-05-13 阿雷瓦核废料回收公司 用于操作容纳有物体的壳体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09113667A (ja) 1997-05-02
JP3283735B2 (ja) 2002-05-20
TW332836B (en) 1998-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6410A (zh) 混凝土筒仓的顶板模板支撑平台的安装和拆卸方法
CN1152783A (zh) 核反应堆外壳上部干井的建造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组件
CN206692235U (zh) 一种钢结构穹顶起吊安装装置
CN106836836B (zh) 一种燃煤发电厂烟气脱硫塔改造二次液压顶升安装方法
CN200971603Y (zh) 三角形型钢悬挑脚手架
CN1118607C (zh) 安装粘性减震壁的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01362953Y (zh) 浇注混凝土筒仓顶板的施工平台
CN102393003A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
KR101696876B1 (ko) 원전구조물 해체용 건식 와이어쏘를 이용한 절단시스템과 이의 절단 및 해체공법
KR101696878B1 (ko) 원전구조물 해체용 건식 와이어쏘를 이용한 절단시스템과 이의 절단 및 해체공법
CN102817467B (zh) 钢结构高空安装操作平台
CN110616706A (zh) 一种大直径桩基钢筋孔内分层绑扎施工方法
CN1096085C (zh) 带有可移动导杆的核反应堆加料机
KR20150120779A (ko) 철골 일방향 수평구조 프레임용 브라켓
CN214743783U (zh) 建筑用减振降噪竖直泵管架
CN2381689Y (zh) 一种钢结构房屋建筑的钢架结构
CN1163912C (zh) 原子反应堆存储容器内下部构造物建设方法及模块构造物
CN213011597U (zh) 一种alc板安装机具
CN209797332U (zh) 复杂空间重型管道设备吊装系统
CN107268447A (zh) 一种整体安拆式放射型轮状钢护筒内置接高施工平台
CN209989816U (zh) 一种打桩稳桩平台装置的顶紧机构
CN106149682A (zh) 一种灌注桩基双排钢筋笼结构
CN208885596U (zh) 一种大型立式泵轴支撑工具
CN1182940A (zh) 建设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基座的方法及其使用的复合体
CN205858576U (zh) 塔筒单元、塔筒及风力发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