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8076A - 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8076A
CN115278076A CN202210891498.XA CN202210891498A CN115278076A CN 115278076 A CN115278076 A CN 115278076A CN 202210891498 A CN202210891498 A CN 202210891498A CN 115278076 A CN115278076 A CN 1152780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n value
night
mode
day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914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78076B (zh
Inventor
孙成智
谢步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v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v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v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v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9149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80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8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80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780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80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64Circuits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该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包括:获取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参数;基于图像RGB分量均值,分别获取图像传感器夜晚模式均值、白天模式均值和白夜均值占比;确定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日夜模式;若日夜模式为白天模式,则根据白天模式均值和亮度均值,确定是否切换为开启红外灯的夜晚模式;若日夜模式为夜晚模式,则根据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夜均值占比,确定是否切换为关闭红外灯的白天模式,并且以上的数值均是在场景中进行采集并通过软件优化得到的,可以极大地改进现有情况中的各种误切换和切换不灵敏的现象,能实现动态和实时调整,能适用更多场景,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Description

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频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网络摄像机是一种结合传统摄像机与网络技术所产生的新一代摄像机,它可以将视频影像通过网络传至地球另一端,且远端的浏览者不需用任何专业软件,只要标准的网络浏览器即可监视其视频影像。
在视频监控领域,越来越多的安防设备采用可自动切换日夜模式的网络摄像机。日夜切换模式的目的在于夜晚或环境照度较低时,摄像机自动从日间模式切换为夜晚模式,并通过外部红外灯补光增加成像亮度,达到夜晚也能实现监控的目的;而在白天或是环境亮度较高时,则关闭红外灯,摄像机自动切换回日间模式。
目前,网络摄像机主要通过软光敏感知外界光线照度的强弱,而网络摄像机对外界光线照度进行分析确定时,常常会出现日夜模式误切或者切换不灵敏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以解决网络摄像机日夜模式误切或者切换不灵敏的问题。
一种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包括:
获取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参数,成像参数包括:图像RGB分量均值和亮度均值;
基于图像RGB分量均值,分别获取图像传感器在红外灯开启时的夜晚模式均值和红外灯关闭时的白天模式均值;
基于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天模式均值,获取白夜均值占比;
确定图像传感器的日夜模式;
若所述日夜模式为白天模式,则根据白天模式均值和亮度均值,确定是否切换为开启红外灯的夜晚模式;
若所述日夜模式为夜晚模式,则根据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夜均值占比,确定是否切换为关闭红外灯的白天模式。
一种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根据白天模式均值和亮度均值,确定是否切换为开启红外灯的夜晚模式,包括:
若白天模式均值小于白天模式阈值,且亮度均值小于亮度阈值,则白天模式切换至开启红外灯的夜晚模式;
若白天模式均值大于或等于白天模式阈值,或亮度均值大于或等于亮度阈值,则重复执行根据白天模式均值和亮度均值,确定是否切换为开启红外灯的夜晚模式的步骤。
一种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根据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夜均值占比,确定是否切换为关闭红外灯的白天模式,包括:
若夜晚模式均值大于夜晚模式阈值,且白夜均值占比小于占比阈值,则夜晚模式切换至关闭红外灯的白天模式;
若夜晚模式均值小于或等于夜晚模式阈值,或白夜均值占比大于或等于占比阈值,则返回若日夜模式为夜晚模式,则根据所述夜晚模式均值和所述白夜均值占比,确定是否切换为关闭红外灯的白天模式的步骤。
一种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在获取图像传感器的图像RGB分量均值和亮度均值之前,还包括:
获取图像RGB分量值,图像RGB分量值包括图像R分量、图像G分量和图像B分量;
将图像R分量去除高于R分量阈值的第一分量,形成纯净R分量;
将图像G分量去除高于G分量阈值的第二分量,形成纯净G分量;
将图像B分量去除高于B分量阈值的第三分量,形成纯净B分量;
结合R纯净分量、G纯净分量和B纯净分量,形成纯净RGB分量,用于后续生成图像RGB分量均值。
一种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成像参数还包括:曝光参数;
基于图像RGB分量均值,分别获取图像在红外灯开启时的夜晚模式均值和红外灯关闭时的白天模式均值,包括:
基于亮度均值和曝光参数的比值乘以白天模式均值系数,获取白天模式均值;
将图像RGB分量均值中的R分量均值乘以夜晚可见光分量均值,作为夜晚模式均值的分子,将曝光参数乘以白夜可见光分量均值,作为夜晚模式均值的分母;
将夜晚模式均值的分子除以夜晚模式均值的分母后乘以夜晚模式均值系数,作为夜晚模式均值。
一种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将图像RGB分量均值中的R分量均值乘以夜晚可见光分量均值,作为夜晚模式均值的分子,将曝光参数乘以白夜可见光分量均值,作为夜晚模式均值的分母,还包括:
获取夜晚R/G分量均值占比和仅有在红外灯照射下的R/G分量均值之差的绝对值作为第一绝对值;
获取夜晚B/G分量均值占比和仅有在红外灯照射下的B/G分量均值之差的绝对值作为第二绝对值;
基于第一绝对值和第二绝对值的和,得到夜晚可见光分量均值;
获取白天R/G分量均值占比和仅有在红外灯照射下的R/G分量均值之差的绝对值作为第三绝对值;
获取白天B/G分量均值占比和仅有在红外灯照射下的B/G分量均值之差的绝对值作为第四绝对值;
基于第三绝对值和第四绝对值的和,得到白夜可见光分量均值。
一种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获取图像传感器的传感器增益、曝光时间、图像RGB分量均值和亮度均值之前:
设置定时任务,定时任务包括捕获图像信息时间;
当系统当前时间满足捕获图像信息时间,对图像信息进行扫描,用以获取图像传感器的增益、曝光时间、图像RGB分量均值和亮度均值。
一种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装置,包括:
获取成像参数模块,用于获取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参数,成像参数包括:图像RGB分量均值和亮度均值;
获取图像均值模块,用于基于图像RGB分量均值,分别获取图像传感器在红外灯开启时的夜晚模式均值和红外灯关闭时的白天模式均值;
获取白夜均值占比模块,用于基于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天模式均值,获取白夜均值占比;
确定日夜模式模块,用于确定图像传感器的日夜模式;
获取夜晚模式模块,用于若日夜模式为白天模式,则根据白天模式均值和亮度均值,确定是否切换为开启红外灯的夜晚模式;
获取白天模式模块,用于若日夜模式为夜晚模式,则根据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夜均值占比,确定是否切换为关闭红外灯的白天模式。
一种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
上述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通过系统设定的白天模式均值和亮度均值来确定在白天模式下是否切换至夜晚模式,通过系统设定的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夜均值占比来确定是否在夜晚模式下是否切换至白天模式,并且以上的数值均是在场景中进行采集并通过软件优化得到的,可以极大地改进现有情况中的各种误切换和切换不灵敏的现象,并且白天模式均值、亮度均值、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夜均值占比能实现动态和实时调整,能适用更多场景,并基于特殊场景做特殊优化,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图3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图4绘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的第三流程图;
图5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6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可应用在如图1的应用环境中,该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应用在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系统中,该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系统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其中,客户端通过网络与服务器进行通信。客户端又称为用户端,是指与服务器相对应,为客户端提供本地服务的程序。进一步地,客户端为计算机端程序、智能设备的APP程序或嵌入其他APP的第三方小程序。该客户端可安装在但不限于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设备上。服务器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以该方法应用在图1中的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获取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参数,成像参数包括:图像RGB分量均值和亮度均值。
其中,图像RGB分量均值分为R(Red,红色)分量均值、G(Green,绿色)分量均值和B(Blue,蓝色)分量均值,亮度均值Avelum(Average lum,平均亮度)为从图像传感器中读取整个画面的平均亮度。
具体地,图像传感器的主控芯片通过传感器感光产生对应电压信号,再做数字转换、处理和输出,在实际场景中获取R分量均值、分量均值、B分量均值和亮度均值Avelum。
步骤S10作用在于,获取图像传感器的图像RGB各分量均值和亮度均值。
S20.基于图像RGB分量均值,分别获取图像传感器在红外灯开启时的夜晚模式均值和红外灯关闭时的白天模式均值。
其中,红外灯开启时的夜晚模式均值用AvgIR(Average Infrared,红外线平均值)表示,红外灯关闭时的白天模式均值用AvgDay(Average Day,平均白天)表示。
具体地,通过获取图像RGB分量均值中的各分量均值和分量均值,对各分量均值进行图像算法计算,形成并获取夜晚模式均值AvgIR和白天模式均值AvgDay的表达式,再通过夜晚模式均值AvgIR和确定白天模式均值AvgDay的表示式的具体数值来确定是否切换对应的模式。
步骤S20作用在于,获取白天模式均值和夜晚模式均值。
S30.基于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天模式均值,获取白夜均值占比。
具体地,白夜均值占比为夜晚模式均值AvgIR除以白天模式均值AvgDay所得到的。
S40.确定图像传感器的日夜模式。
具体地,日夜模式分为白天模式和夜晚模式,从图像传感器的工作日志读取图像传感器处于那种日夜模式的工作状态。
S50.若所述日夜模式为白天模式,则根据白天模式均值和亮度均值,确定是否切换为开启红外灯的夜晚模式。
其中,图像传感器通过比较白天模式均值和亮度均值来确定在系统为白天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切换至夜晚模式。
具体地,若图像传感器的日夜模式是白天模式时,根据系统设定的白天模式均值和亮度均值,当白天模式均值和亮度均值均小于对应的某个数值时,则系统从白天模式切换至夜晚模式,此时,开启红外灯,补光增加亮度,达到夜晚监控的目的,若当白天模式均值和亮度均值大于或者等于对应的某个数值时,则此时,光照亮度等数值较高,系统不会从白天模式切换至夜晚模式。
步骤S50作用在于,根据白天模式均值和亮度均值判断是否从白天模式切换开启红外灯的夜晚模式。
S60.若所述日夜模式为夜晚模式,则根据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夜均值占比,确定是否切换为关闭红外灯的白天模式。
其中,日夜模式通过比较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夜均值占比来确定在系统为夜晚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切换至白天模式。
具体地,若图像传感器的日夜模式是夜晚模式,根据系统设定的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夜均值占比,当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夜均值占比均大于对应的某个数值时,则系统从夜晚模式切换至白天模式,此时,在红外灯打开的情况下关闭红外灯发射器;若当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夜均值占比小于或者等于对应的某个数值时,则此时,光照亮度等数值较低,系统不会从夜晚模式切换至白天模式。
步骤S60作用在于,根据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夜均值占比,判断是否从夜晚模式切换为关闭红外灯的白天模式。
上述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通过系统设定的白天模式均值和亮度均值来确定在白天模式下是否切换至夜晚模式,通过系统设定的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夜均值占比来确定是否在夜晚模式下是否切换至白天模式,并且以上的数值均是在场景中进行采集并通过软件优化得到的,可以极大地改进现有情况中的各种误切换和切换不灵敏的现象,并且白天模式均值、亮度均值、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夜均值占比能实现动态和实时调整,能适用更多场景,能基于特殊场景做特殊优化,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30中,即根据白天模式均值和亮度均值,确定是否切换为开启红外灯的夜晚模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01.若白天模式均值小于白天模式阈值,且亮度均值小于亮度阈值,则白天模式切换至开启红外灯的夜晚模式。
S302.若白天模式均值大于或等于白天模式阈值,或亮度均值大于或等于亮度阈值,则重复执行根据白天模式均值和亮度均值,确定是否切换为开启红外灯的夜晚模式的步骤。
其中,根据场景设计的判断公式,结合多种使用场景的亮度值做依据,根据现场环境调试白天模式阈值和亮度阈值。
具体地,若日夜模式是白天模式,系统设定的白天模式阈值和亮度阈值,当白天模式均值小于对应的白天模式阈值和亮度均值小于对应的亮度阈值时,则系统从白天模式切换至夜晚模式,此时,开启红外灯,补光增加亮度,达到夜晚监控的目的;若当白天模式均值和亮度均值大于或者等于对应的某个数值时,则此时,光照亮度等数值较高,系统不会切换至夜晚模式,则重新获取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参数,重复进行操作。
步骤S301和S302作用在于,根据白天模式均值、亮度均值、白天模式阈值和亮度阈值,确定是否从白天模式切换至夜晚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40中,即根据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夜均值占比,确定是否切换为关闭红外灯的白天模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401.若夜晚模式均值大于夜晚模式阈值,且白夜均值占比小于占比阈值,则夜晚模式切换至关闭红外灯的白天模式。
S402.若夜晚模式均值小于或等于夜晚模式阈值,或白夜均值占比大于或等于占比阈值,则重复执行根据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夜均值占比,确定是否切换为关闭红外灯的白天模式的步骤。
其中,根据场景设计的判断公式,结合多种使用场景的亮度值做依据,根据现场环境调试夜晚模式阈值和占比阈值,白夜均值用AvgDay/AvgIR表示。
具体地,若日夜模式是夜晚模式,系统设定夜晚模式阈值和占比阈值,当夜晚模式均值大于对应的夜晚模式阈值和白夜均值AvgDay/AvgIR小于对应的占比阈值时,则系统从夜晚模式切换至白天模式,此时,关闭红外灯;若当夜晚模式均值小于或等于对应的夜晚模式阈值,或者白夜均值AvgDay/AvgIR占比大于或等于对应的占比阈值,则此时,光照亮度等数值较低,系统不会切换至白天模式,则重新获取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参数,重复进行操作。
步骤S401和S402作用在于,根据夜晚模式均值、白夜均值、夜晚模式阈值和占比阈值,确定是否从夜晚模式切换至白天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步骤S10之前,即在获取图像传感器的图像RGB分量均值和亮度均值之前,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取图像RGB分量值,图像RGB分量值包括图像R分量、图像G分量和图像B分量。
S102.将图像R分量去除高于R分量阈值的第一分量,形成纯净R分量。
S103.将图像G分量去除高于G分量阈值的第二分量,形成纯净G分量。
S104.将图像B分量去除高于B分量阈值的第三分量,形成纯净B分量。
S105.结合R纯净分量、G纯净分量和B纯净分量,形成纯净RGB分量,用于后续生成图像RGB分量均值。
其中,分别设定R分量阈值、G分量阈值和B分量阈值,RGB各分量均值AvgR、AvgG和AvgB分别为图像R分量、图像G分量和图像B分量去除高于对应的阈值后的均值。
具体地,系统内分别设定R分量阈值、G分量阈值和B分量阈值,根据实际场景获取图像RGB各分量值,系统通过算法去除高于阈值的第一分量、第二分量和第三分量,形成纯净R分量、纯净G分量和纯净B分量并记录于系统中,并根据对应的纯净R分量、纯净G分量和纯净B分量,生成对应的R分量均值、G分量均值和B分量均值。
步骤S101、S102、S103、S104和S105作用在于,对图像RGB分量值进行抽取提纯,用于后续得到图像RGB分量均值。
在一实施例中,成像参数还包括曝光参数。在步骤S20中,即基于图像RGB分量均值,分别获取图像在红外灯开启时的夜晚模式均值和红外灯关闭时的白天模式均值,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01.基于亮度均值和所述曝光参数的比值乘以白天模式均值系数,获取白天模式均值。
S202.将图像RGB分量均值中的R分量均值乘以夜晚可见光分量均值,作为夜晚模式均值的分子,将曝光参数乘以白夜可见光分量均值,作为夜晚模式均值的分母。
S203.将夜晚模式均值的分子除以夜晚模式均值的分母后乘以夜晚模式均值系数,作为夜晚模式均值。
其中,曝光参数用 Exposure(暴露)表示,白天模式均值系数为十万,夜晚可见光分量均值用N表示,白夜可见光分量均值用T表示,夜晚模式均值系数为一千。
具体地,获取图像传感器的增益与曝光时间,通过获取的增益与曝光时间的乘积得出曝光参数Exposure,亮度均值Avelum为从图像传感器中读取整个画面的平均亮度,则白天模式均值的表达公式为
AvgDay=(Avelum)/( Exposure)*1000*100;
获取夜晚可见光分量均值N和白夜可见光分量均值T,再结合R分量均值AvgG和曝光参数Exposure则夜晚模式均值的表达式为
AvgIR=(N*AvgG)/(T *Exposure)*1000。
步骤S201、S202和S103作用在于,获取白天模式均值和夜晚模式均值的具体表达式,基于这种算法,可以使系统处理的切换模式更精准。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202中,即将R分量均值乘以夜晚可见光分量均值,作为夜晚模式均值的分子,将曝光参数乘以白夜可见光分量均值,作为夜晚模式均值的分母,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021.获取夜晚R/G分量均值占比和仅有在红外灯照射下的R/G分量均值之差的绝对值作为第一绝对值,以及获取夜晚B/G分量均值占比和仅有在红外灯照射下的B/G分量均值之差的绝对值作为第二绝对值,将第一绝对值和第二绝对值的和作为夜晚可见光分量均值。
S2022.获取白天R/G分量均值占比和仅有在红外灯照射下的R/G分量均值之差的绝对值作为第三绝对值,以及获取白天B/G分量均值占比和仅有在红外灯照射下的B/G分量均值之差的绝对值作为第四绝对值,将第三绝对值和第四绝对值的和作为白夜可见光分量均值。
其中,夜晚R/G分量均值占比为在夜晚模式下的R/G分量均值,用AvgR/G表示,则AvgR/G= AvgR/AvgG,红外灯照射下的R/G分量均值为测试数据,则仅有在红外灯照射下的R/G分量均值用AvgR/G_IR表示,夜晚B/G分量均值占比为在夜晚模式下的B/G分量均值,用AvgB/G表示,则AvgB/G= AvgB/AvgG,仅有在红外灯照射下的B/G分量均值用AvgB/G_IR表示;白天R/G分量均值占比为在夜晚模式下的R/G分量均值,用AvgR/G_Day表示,白天B/G分量均值占比用AvgB/G_Day表示。
具体地,夜晚可见光分量均值N的表达式为
N=|AvgR/G - AvgR/G_IR|+| AvgB/G - AvgB/G_IR |;
白夜可见光分量均值T的表达式为
T=|AvgR/G_Day- AvgR/G_IR | + | AvgB/G_Day- AvgB/G_IR |;
则基于夜晚可见光分量均值N和白夜可见光分量均值T,可得夜晚模式均值的表达式为
AvgIR=(N*AvgG)/(T *Exposure)*1000
=((|AvgR/G-AvgR/G_IR|+|AvgB/G-AvgB/G_IR|)*AvgG)/((|AvgR/G_Day- AvgR/G_IR | + | AvgB/G_Day- AvgB/G_IR |)*Exposure)*1000;
步骤S2021和S2022作用在于,通过算法,得到夜晚可见光分量均值N的表达式和白夜可见光分量均值T的表达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步骤S10之前,即获取图像传感器的传感器增益、曝光时间、图像RGB分量均值和亮度均值之前,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6.设置定时任务,定时任务包括捕获图像信息时间。
S107.当系统当前时间满足捕获图像信息时间,对图像信息进行扫描,用以获取图像传感器的增益、曝光时间、图像RGB分量均值和亮度均值。
其中,图像信息包括图像传感器的增益、曝光时间、图像RGB分量均值和亮度均值。
具体地,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统计,定期对图像信息进行扫描并更新,获取白天模式均值AvgDay和夜晚模式均值AvgIR的表达式等所需要的基础数据,用于确定是否切换模式。
步骤S106和S107作用在于,定期对图像信息进行扫描,获取基础数据。
上述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通过系统设定的白天模式均值和亮度均值来确定在白天模式下是否切换至夜晚模式,通过系统设定的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夜均值占比来确定是否在夜晚模式下是否切换至白天模式,并且以上的数值均是在场景中进行采集并通过软件优化得到的,可以极大地改进现有情况中的各种误切换和切换不灵敏的现象,并且白天模式均值、亮度均值、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夜均值占比能实现动态和实时调整,能适用更多场景,并基于特殊场景做特殊优化,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装置,该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中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一一对应。如图5所示,该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装置包括获取成像参数模块10、获取图像均值模块20、获取白夜均值占比模块30、确定日夜模式模块40、获取夜晚模式模块50和获取白天模式模块60,各功能模块详细说明如下:
获取成像参数模块10,用于获取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参数,成像参数包括:图像RGB分量均值和亮度均值。
获取图像均值模块20,用于基于图像RGB分量均值,分别获取图像传感器在红外灯开启时的夜晚模式均值和红外灯关闭时的白天模式均值。
获取白夜均值占比模块30,用于基于所述夜晚模式均值和所述白天模式均值,获取白夜均值占比。
确定日夜模式模块40,用于确定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日夜模式。
获取夜晚模式模块50,用于若所述日夜模式为白天模式,则根据白天模式均值和亮度均值,确定是否切换为开启红外灯的夜晚模式。
获取白天模式模块60,用于若所述日夜模式为夜晚模式,则根据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夜均值占比,确定是否切换为关闭红外灯的白天模式。
关于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6所示。该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设备的数据库用于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相关的数据。该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例如图2。或者,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装置的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5所示模块10至模块60的功能。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例如图2。或者,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装置实施例中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装置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5所示模块10至模块60的功能。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 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参数,所述成像参数包括:图像RGB分量均值和亮度均值;
基于所述图像RGB分量均值,分别获取所述图像传感器在红外灯开启时的夜晚模式均值和红外灯关闭时的白天模式均值;
基于所述夜晚模式均值和所述白天模式均值,获取白夜均值占比;
确定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日夜模式;
若所述日夜模式为白天模式,则根据所述白天模式均值和所述亮度均值,确定是否切换为开启红外灯的夜晚模式;
若所述日夜模式为夜晚模式,则根据所述夜晚模式均值和所述白夜均值占比,确定是否切换为关闭红外灯的白天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白天模式均值和所述亮度均值,确定是否切换为开启红外灯的夜晚模式,包括:
若白天模式均值小于白天模式阈值,且亮度均值小于亮度阈值,则白天模式切换至开启红外灯的夜晚模式;
若白天模式均值大于或等于白天模式阈值,或亮度均值大于或等于亮度阈值,则返回所述若所述日夜模式为白天模式,则根据所述白天模式均值和所述亮度均值,确定是否切换为开启红外灯的夜晚模式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夜均值占比,确定是否切换为关闭红外灯的白天模式,包括:
若夜晚模式均值大于夜晚模式阈值,且白夜均值占比小于占比阈值,则夜晚模式切换至关闭红外灯的白天模式;
若夜晚模式均值小于或等于夜晚模式阈值,或白夜均值占比大于或等于占比阈值,则返回所述若所述日夜模式为夜晚模式,则根据所述夜晚模式均值和所述白夜均值占比,确定是否切换为关闭红外灯的白天模式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图像传感器的图像RGB分量均值和亮度均值之前,还包括:
获取图像RGB分量值,所述图像RGB分量值包括图像R分量、图像G分量和图像B分量;
将所述图像R分量去除高于R分量阈值的第一分量,形成纯净R分量;
将所述图像G分量去除高于G分量阈值的第二分量,形成纯净G分量;
将所述图像B分量去除高于B分量阈值的第三分量,形成纯净B分量;
结合所述纯净R分量、所述纯净G分量和所述纯净B分量,形成纯净RGB分量,用于后续生成所述图像RGB分量均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参数还包括:曝光参数;
所述基于所述图像RGB分量均值,分别获取图像在红外灯开启时的夜晚模式均值和红外灯关闭时的白天模式均值,包括:
基于所述亮度均值和所述曝光参数的比值乘以白天模式均值系数,获取所述白天模式均值;
将所述图像RGB分量均值中的R分量均值乘以夜晚可见光分量均值,作为所述夜晚模式均值的分子,将所述曝光参数乘以白夜可见光分量均值,作为所述夜晚模式均值的分母;
将所述夜晚模式均值的分子除以所述夜晚模式均值的分母后乘以夜晚模式均值系数,作为所述夜晚模式均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图像RGB分量均值中的R分量均值乘以夜晚可见光分量均值,作为所述夜晚模式均值的分子,将所述曝光参数乘以白夜可见光分量均值,作为所述夜晚模式均值的分母,还包括:
获取夜晚R/G分量均值占比和仅有在红外灯照射下的R/G分量均值之差的绝对值作为第一绝对值;
获取夜晚B/G分量均值占比和仅有在红外灯照射下的B/G分量均值之差的绝对值作为第二绝对值;
基于所述第一绝对值和所述第二绝对值的和,得到所述夜晚可见光分量均值;
获取白天R/G分量均值占比和仅有在红外灯照射下的R/G分量均值之差的绝对值作为第三绝对值;
获取白天B/G分量均值占比和仅有在红外灯照射下的B/G分量均值之差的绝对值作为第四绝对值;
基于所述第三绝对值和所述第四绝对值的和,得到所述白夜可见光分量均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图像传感器的传感器增益、曝光时间、图像RGB分量均值和亮度均值之前:
设置定时任务,所述定时任务包括捕获图像信息时间;
当系统当前时间满足所述捕获图像信息时间,对图像信息进行扫描,用以获取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增益、曝光时间、图像RGB分量均值和亮度均值。
8.一种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装置,包括:
获取成像参数模块,用于获取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参数,所述成像参数包括:图像RGB分量均值和亮度均值;
获取图像均值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图像RGB分量均值,分别获取图像传感器在红外灯开启时的夜晚模式均值和红外灯关闭时的白天模式均值;
获取白夜均值占比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夜晚模式均值和所述白天模式均值,获取白夜均值占比;
确定日夜模式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日夜模式;
获取夜晚模式模块,用于若所述日夜模式为白天模式,则根据所述白天模式均值和所述亮度均值,确定是否切换为开启红外灯的夜晚模式;
获取白天模式模块,用于若所述日夜模式为夜晚模式,则根据所述夜晚模式均值和白夜均值占比,确定是否切换为关闭红外灯的白天模式。
9.一种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
CN202210891498.XA 2022-07-27 2022-07-27 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52780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1498.XA CN115278076B (zh) 2022-07-27 2022-07-27 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1498.XA CN115278076B (zh) 2022-07-27 2022-07-27 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8076A true CN115278076A (zh) 2022-11-01
CN115278076B CN115278076B (zh) 2023-06-23

Family

ID=83771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91498.XA Active CN115278076B (zh) 2022-07-27 2022-07-27 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7807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0896A (zh) * 2014-12-25 2015-04-29 深圳市锐明视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日夜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JP2017063245A (ja) * 2015-09-24 2017-03-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N108429892A (zh) * 2018-05-10 2018-08-21 杭州雄迈集成电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gb传感器日夜模式自动切换方法
CN109495685A (zh) * 2018-12-07 2019-03-19 杭州登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日夜切换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479064A (zh) * 2020-04-16 2020-07-31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0896A (zh) * 2014-12-25 2015-04-29 深圳市锐明视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日夜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JP2017063245A (ja) * 2015-09-24 2017-03-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N108429892A (zh) * 2018-05-10 2018-08-21 杭州雄迈集成电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gb传感器日夜模式自动切换方法
CN109495685A (zh) * 2018-12-07 2019-03-19 杭州登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日夜切换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479064A (zh) * 2020-04-16 2020-07-31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透雾摄像机的日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8076B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5248B (zh) 图像采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81363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 exposure value detection for high dynamic range imaging
US2006001268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pturing images
US20210344826A1 (en)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2118388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804658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8322651B (zh) 拍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205126B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处理装置
US8471934B2 (en)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image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correction method
WO2022160895A1 (zh)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电子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339655A (zh) 图像捕捉装置、图像捕捉方法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US11367196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685748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27691B (zh) 图像拍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1368819B (zh) 光斑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0881108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10855958B (zh) 图像调节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0049240B (zh) 摄像头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595276A1 (en) Photographing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two cameras
CN108881876B (zh) 对图像进行白平衡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737797B (zh) 白平衡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278076B (zh) 智能切换日夜模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672829B (zh) 图像亮度的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2087569A (zh) 一种摄像机及摄像机启动方法、装置
CN105163040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