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7890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7890A
CN115277890A CN202110476858.5A CN202110476858A CN115277890A CN 115277890 A CN115277890 A CN 115277890A CN 202110476858 A CN202110476858 A CN 202110476858A CN 115277890 A CN115277890 A CN 1152778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display module
flexible display
electronic devic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768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符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7685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78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7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78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组件、伸缩组件、柔性显示模组和遮挡件。伸缩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连接于壳组件且伸缩组件能够相对壳组件在收拢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切换,伸展状态时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宽度大于收拢状态时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宽度。柔性显示模组连接于第一端,且至少部分柔性显示模组在伸缩组件的状态切换过程中进出壳组件,遮挡件连接于第一端,且至少部分遮挡件在伸缩组件的状态切换过程中进出壳组件,以在伸展状态时伸展至壳组件外并遮挡伸缩组件的背向柔性显示模组的一侧。上述电子设备具备相对较好的便携性及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尺寸一般相对固定。采用大尺寸的显示屏的电子设备的便携性不佳,采用小尺寸的显示屏的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受限,电子设备难以在便携性与使用体验两方面取得平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使电子设备具备相对较好的便携性及使用体验。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组件;
伸缩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壳组件且所述伸缩组件能够相对所述壳组件在收拢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切换;伸展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宽度大于收拢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宽度;
柔性显示模组,连接于所述第一端,且至少部分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在所述伸缩组件的状态切换过程中进出所述壳组件;及
遮挡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端,且至少部分所述遮挡件在所述伸缩组件的状态切换过程中进出所述壳组件,以在伸展状态时伸展至所述壳组件外并遮挡所述伸缩组件的背向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一侧。
上述电子设备,伸缩组件能够在收拢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切换,且至少部分柔性显示模组在伸缩组件的状态切换过程中进出壳组件。在伸展状态时,柔性显示模组可展开于伸缩组件外,电子设备可以获得相对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升使用体验;在展开于伸缩组件的柔性显示模组收回壳组件后,电子设备可以获得相对较小的外形尺寸以具备相对较好的便携性。由于遮挡件连接于伸缩组件的第一端,且至少部分遮挡件在伸缩组件的状态切换过程中进出壳组件,并在展开状态时伸展至壳组件外以遮挡伸缩组件的背向柔性显示模组的一侧,遮挡件可以防止伸缩组件从背向柔性显示模组的一侧暴露于外界,以保护伸缩组件并防止液体、灰尘等异物轻易进入伸缩组件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其中伸缩组件处于收拢状态;
图2为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其中伸缩组件处于收拢状态与伸展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
图3为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其中伸缩组件处于伸展状态;
图4为图3所示电子设备拆除柔性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平面a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3所示电子设备在平面c处的剖视图;
图7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在平面b处的剖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拆除柔性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图9为图3所示电子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电子设备拆除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拆除部分结构后的示意图,其中伸缩组件处于伸展状态和合拢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
图12为图4所示电子设备的D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4所示电子设备拆除部分结构后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拆除部分结构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电子设备 10、壳组件 10a、过渡弧面
11、后盖 12、中框 121、侧板
123、承板 125、初级齿条 127、隔板
13、滚轮 14、卷轴 15、辅助轴
20、柔性显示模组 20a、固定端 20b、自由端
30、伸缩组件 30a、第一端 30b、第二端
30c、支撑侧 30d、背侧 31、支撑架
31a、容置槽 31b、滑槽 31c、导向条
311、第一级支撑架 312、第二级支撑架 313、第三级支撑架
314、第四级支撑架 315、第五级支撑架 316、第六级支撑架
32、传动齿条 33、传动带 34、传动齿轮
40、电路板 50、电池 60、磁吸件
70、驱动机构 71、第一驱动器 72、第一带轮
73、第二带轮 74、第一驱动带 75、连接块
76、第二驱动带 77、第二驱动器 80、遮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以下任意一种或者数种连接方式连接的能够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
(1)经由有线线路连接方式,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
(2)经由无线接口方式,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
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电子设备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子装置:
(1)卫星电话或蜂窝电话;
(2)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
(3)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
(4)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
(5)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等。
请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包括壳组件10、柔性显示模组20和伸缩组件30。壳组件10为中空结构,柔性显示模组20、伸缩组件30等均可设置在壳组件10。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电路板40和电池50(参考图14),电路板40和电池50均可以设置于壳组件10。电路板40可以集成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器、电源管理模块、存储单元和基带芯片等。柔性显示模组20与处理器通信连接,电池50能够为柔性显示模组20及电路板40上的电子元器件供电。当然,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模组(未图示),摄像头模组与电路板40通信连接,电池50能够为摄像头模组供电。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或者其它便携式电子设备100。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伸缩组件30能够相对壳组件10在收拢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切换。柔性显示模组2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伸缩组件30,另一端可相对壳组件10移动以进出壳组件10,以在伸缩组件30伸缩的过程中适应性地改变展开于伸缩组件30的柔性显示模组20的面积。
在收拢状态时,一部分柔性显示模组20绕过壳组件10的一端并容纳于壳组件10内,以使部分柔性显示模组20隐藏于壳组件10内,隐藏于壳组件10内的部分柔性显示模组20可不用于显示。收拢状态的电子设备100具有相对较小的显示面积及外形尺寸,具有相对较好的便携性。例如,在收拢状态时,暴露于壳组件10外的柔性显示模组20的尺寸可以接近6英寸,即接近常见的智能手机的显示屏的尺寸,从而提升使用的便利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收拢状态时暴露于壳组件10外的柔性显示模组20的尺寸可以小于或者大于6英寸。
在伸展状态时,至少部分收纳于壳组件10内的柔性显示模组20伸出壳组件10外并被撑开至伸缩组件30。电子设备100可以获得相对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使用体验。例如,在伸展状态时,暴露于壳组件10外的柔性显示模组20的面积可以接近10英寸,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游戏、视频体验。
在本实施方式中,伸缩组件30处于伸展状态时,电子设备100的整机宽度大于收拢状态的长度,以使暴露的柔性屏模组20的宽度尺寸可变。换言之,电子设备100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可变。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伸缩组件30处于伸展状态时,电子设备100的整机长度大于收拢状态的长度,以使暴露的柔性屏模组20的长度尺寸可变。换言之,电子设备100在长度方向的尺寸可变。
参阅图4,伸缩组件3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30a和第二端30b,以及位于第一端30a和第二端30b之间的支撑侧30c和背侧30d,支撑侧30c和背侧30d相对设置。第二端30b连接于壳组件10且伸展状态时第一端30a与第二端30b之间的宽度大于收拢状态时第一端30a与第二端30b之间的宽度。同时结合图5,柔性显示模组20具有相对设置的固定端20a和自由端20b,固定端20a连接于第一端30a并位于支撑侧30c。例如,固定端20a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或者卡接或者粘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一端30a,以实现固定端20a与第一端30a的位置的相对固定。在收拢状态时,自由端20b绕过壳组件10的远离第一端30a的一端并容纳于壳组件10内,电子设备100具有相对较小的显示面积及外形尺寸,具有相对较好的便携性。同时结合图6,在伸展状态时,第一端30a与壳组件10之间的伸缩组件30悬置于壳组件10外,且收纳于壳组件10内的至少部分自由端20b展开于支撑侧30c,电子设备100可以获得相对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以展开状态作为参考,可以更清楚地第一端30a和第二端30b的位置。以图6为例,伸缩组件30的伸缩方向即是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当伸缩组件30处于伸展状态时,伸缩组件30的伸缩方向的最左端即是第二端30b,伸缩组件30的伸缩方向的最右端即是第一端30a。同时结合图7,在伸缩组件30相对壳组件10伸缩的过程中,第一端30a与壳组件10之间的距离可变,柔性显示模组20的固定端20a可随第一端30a相对壳组件10移动。进一步,在收拢状态时,伸缩组件30的第一端30a抵靠于壳组件10的一端,且第一端30a的外周表面可以与壳组件10的外周表面平齐,以使收拢状态的壳组件10具有相对较高的外观整体性。
进一步,壳组件10可以包括后盖11,在收拢状态时后盖11覆盖柔性显示模组20的自由端20b。后盖11可以设置透光区域,在收拢状态时收容于壳组件10的那部分柔性显示模组20也可以用于显示,以使用户能够从透光区域查看柔性显示模组20显示的信息,进而拓展电子设备100的使用场景。例如,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无需设置前置摄像头,采用后置式的摄像头模组即可实现自拍、视频通话等功能。透光区域可以由透明玻璃构成,亦可以是后盖11的开孔形成。伸缩组件30相对壳组件10运动至伸展状态后,收容于壳组件10的至少部分柔性显示模组20暴露。暴露的柔性显示模组20可用于显示,以使得电子设备100具有相对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阅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壳组件10的远离第一端30a的一端大致呈半圆柱状且包括过渡弧面10a,自由端20b与固定端20a之间的柔性显示模组20贴合于过渡弧面10a并与过渡弧面10a滑动配合。在伸缩组件30从收拢状态切换至伸展状态的过程中,过渡弧面10a可以引导柔性显示模组20变形并展开于支撑侧30c。过渡弧面10a可以将柔性显示模组20的弯曲半径限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避免弯曲半径过小造成柔性显示模组20的损伤。当然,过渡弧面10a也可以避免柔性显示模组20弯曲半径过大造成电子设备100厚度过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组件10包括中框12,过渡弧面10a直接成型于中框12表面。中框12为主要的承载部件,可提供足够的结构刚性以供其他零部件的安装。例如,中框12可以为铝合金材质或者镁合金材质。后盖11设于中框12的背向支撑侧30c的一侧并与中框12固定连接。进一步,壳组件10包括转动连接于中框12的滚轮13,滚轮13暴露于壳组件10的远离第一端30a的一端并与过渡弧面10a相切。在自由端20b相对壳组件10伸缩的过程中,自由端20b与固定端20a之间的柔性显示模组20贴合于滚轮13并驱使滚轮13转动。进一步,过渡弧面10a处可以设置两组以上的滚轮13。以两组滚轮13为例,其中一组滚轮13可以沿壳组件10的长度方向(即垂直于伸缩组件30的伸缩方向)布置于靠近支撑侧30c的一侧,另一组滚轮13同样可以沿壳组件10的长度方向布置,并分布于靠近后盖11的一侧。在柔性显示模组20相对壳组件10伸缩的过程中,滚轮13与柔性显示模组20之间的摩擦力为滚动摩擦,因而可以减小柔性显示模组20在中框12的运动阻力并减小柔性显示模组20的磨损。
进一步,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固定连接于中框12的磁吸件60,磁吸件60暴露于过渡弧面10a且其暴露于过渡弧面10a的表面可以与过渡弧面10a平齐。在伸缩组件30伸缩的过程中,固定端20a和自由端20b之间的柔性显示模组20可以吸合于磁吸件60,以使柔性显示模组20的背面可靠地贴紧过渡弧面10a,避免柔性显示模组20的显示面在进出壳组件10的过程中与壳组件10刮擦而产生划伤等问题。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过渡弧面10a处的磁吸件60不是必须的,例如可通过其他结构对柔性显示模组20的自由端20b施加拉伸力,以使得固定端20a与自由端20b之间的柔性显示模组20可靠地贴紧过渡弧面10a。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中框12的远离第一端30a的一端可以安装可转动的引导件(未图示)以用于牵引柔性显示模组20的移动,以减小柔性显示模组20在进出壳组件10的过程中所受阻力。在一实施例中,引导件呈圆柱状且为带有凸齿的转轴结构,柔性显示模组20通过啮合等方式与引导件相联动。伸缩组件30相对壳组件10运动时,通过引导件带动啮合于引导件上的部分柔性显示模组20移动并展开或收回壳组件10内。在另一实施例中,引导件可为不附带齿的圆轴。在伸缩组件30由收拢状态切换至伸展状态的过程中,即在逐步展开柔性显示模组20的过程中,引导件可随柔性显示模组20的移动而转动,通过引导件将贴合于引导件表面的部分柔性显示模组20撑开,以使更多的柔性显示模组20暴露于壳组件10的支撑侧30c,并处于平展状态,以减小柔性显示模组20在展开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并减小伸缩组件30的磨损。
在伸缩组件30从伸展状态切换至收拢状态的过程中,柔性显示模组20可通过引导件带动收回,即使得展开于支撑侧30c的那部分柔性显示模组20收回壳组件10内。进一步,参考图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驱动机构70,驱动机构70设置在壳组件10内,驱动机构70可与伸缩组件30相联动,以驱使伸缩组件30在伸展状态和收拢状态之间切换,进而带动柔性显示模组20展开或收回。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70可以缺省,用户可通过手动方式驱使伸缩组件30在伸展状态和收拢状态之间切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伸展状态和收拢状态可理解为伸缩组件30相对壳组件10运动的两个极限位置。在伸展状态时,伸缩组件30的第一端30a相对壳组件10运动至距离最大的位置,柔性显示模组20的显示面积达到最大,正常情况下,第一端30a不能再相对壳组件10继续向外远离。在收拢状态时,伸缩组件30的第一端30a可抵靠于壳组件10,柔性显示模组20的显示面积达到最小,正常情况下,第一端30a不能再相对壳组件10继续向过渡弧面10a所在端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在伸展状态和收拢状态之间,伸缩组件30还可以具有多个中间位置,以使柔性显示模组20可以对应具有多个不同的显示面积。
参阅图9和图10,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遮挡件80,遮挡件8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端30a并位于背侧30d。在收拢状态时,遮挡件80的另一端收纳于壳组件10内(可参考图5)。在伸缩组件30从收拢状态向伸展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收纳于壳组件10内的遮挡件80随伸缩组件30伸展至壳组件10外并遮挡背侧30d。在伸缩组件30相对壳组件10运动以在伸展状态和收拢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遮挡件80可以遮挡伸缩组件30的背侧30d,以防止液体、灰尘等异物轻易进入伸缩组件30及壳组件10内,从而可以对伸缩组件30及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器件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且遮挡件80还可以起到装饰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遮挡件80包括柔性膜(未图示),且在收拢状态时,远离第一端30a的遮挡件80卷绕于壳组件10内以减小遮挡件80在收拢状态时占用的空间。遮挡件80还可以包括多层层叠设置于柔性膜的强化层以提升遮挡件80的结构强度及疲劳寿命。例如,遮挡件8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支撑层、PI(Polyimide,聚酰亚胺)膜层及柔性膜,相邻两层之间可以设置黏胶层以形成固定连接。其中,支撑层可以为薄钢片,且薄钢片可以包括连接于第一端30a的平板状部分(即形状固定不变的部分)及沿伸缩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条状部分(即可变形部分),以使遮挡件80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且多个条状部分能够卷绕于壳组件10内。
进一步,结合图7,壳组件10可以包括卷轴14和辅助轴15,卷轴14转动连接于中框12以用于卷绕遮挡件80,辅助轴15沿伸缩组件30的伸缩方向设置于卷轴14与第一端30a之间,远离第一端30a的遮挡件80绕过辅助轴15并连接至卷轴14。辅助轴15可对遮挡件80的伸展和收拢起到导向作用,其作用与前文所述过渡弧面10a(或滚轮13)及引导件的作用类似,此处不再赘述。辅助轴15可以转动连接于中框12,以在遮挡件80的伸缩过程中相对壳组件10转动,以减小遮挡件80与辅助轴15之间的摩擦阻力。卷轴14可被驱动机构70带动,以在伸缩组件30的伸缩过程中与柔性显示模组20同步伸展或收拢,以避免伸缩组件30对遮挡件80的拉扯。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卷轴14可以套设扭簧,以通过扭簧提供回复力以供遮挡件80缩回壳组件10内并卷绕至卷轴14。
进一步,伸缩组件30的背侧30d也可以设置磁吸件60,磁吸件60可以为薄片状的磁铁,在伸展状态时,伸出壳组件10的遮挡件80吸合于磁吸件60。磁吸件60可以使得遮挡件80可靠地贴合于伸缩组件30的背侧30d,以防止伸缩组件30在伸缩过程中遮挡件80出现褶皱而出现运动不畅的问题。
参考图11,伸缩组件30包括至少两级支撑架31,相邻两级支撑架31滑动连接以使伸缩组件30能够逐级向壳组件10外伸展或逐级向壳组件10收拢,全部支撑架31的背向背侧30d的一侧构成支撑侧30c。参考图8,在收拢状态时,全部支撑架31于伸缩组件30的伸缩方向依次嵌合;参考图11,在伸展状态时,全部支撑架31首尾依次连接。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伸缩组件30包括六级支撑架31。在第一端30a指向壳组件10的方向上,第六级支撑架316、第五级支撑架315、第四级支撑架314、第三级支撑架313、第二级支撑架312、第一级支撑架311依次排布。其中,第一级支撑架311至第五级支撑架315大致呈方波形,全部支撑架31的背向背侧30d的一侧形成局部镂空的支撑面。
具体地,参考图1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邻两级支撑架31中,远离第一端30a的支撑架31设有容置槽31a,容置槽31a用于在收拢状态时收纳相邻的支撑架31。例如,第五级支撑架315的容置槽31a可用于在合拢状态时收纳第六级支撑架316,第四级支撑架314的容置槽31a可用于在收拢状态时收纳第五级支撑架315,以此类推。
柔性显示模组20可以采用类似于遮挡件80的层级结构,即柔性显示模组2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柔性屏、PI膜层及支撑层,相邻两层之间可以设置黏胶层以实现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柔性显示模组20具有相对较好的结构刚性且能够绕过壳组件10的一端并收纳至壳组件10内。支撑层同样可以为薄钢片,且薄钢片可以包括连接于第一端30a的平板状部分(即形状固定不变的部分)及沿伸缩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条状部分(即可变形部分),以使柔性显示模组20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且多个条状部分能够卷绕于壳组件10内。伸缩组件30在伸展状态时,这种结构的柔性显示模组20在伸缩组件30的镂空位置也能保持一定的结构刚性以保持柔性显示模组20的平整性,并方便用户的触摸操作。
进一步,继续参阅图12,对于相邻的两级支撑架31,每级支撑架31的容置槽31a可以呈沉槽状且容置槽31a的槽底镂空以使支撑架31具有较轻的质量,以节省材料成本。每级容置槽31a的侧壁开设有与该级容置槽31a连通的滑槽31b,邻级的支撑架31的边缘凸设有导向条31c,导向条31c穿设于滑槽31b并与滑槽31b滑动配合。例如,第五级支撑架315的容置槽31a呈沉槽状且容置槽31a的相对的两侧壁开设有滑槽31b,第六级支撑架316的相对的两边缘凸设有导向条31c,导向条31c可以视为第六级支撑架316的一部分,导向条31c可滑动地设于滑槽31b内。第四级支撑架314与第五级支撑架315的滑动配合结构可参考上述设置,其他的相邻两级的滑动配合结构亦可参考上述设置,此处不再赘述。上述结构既能实现相邻两级支撑架31的滑动配合,又能防止下一级支撑架31在滑动过程中轻易脱出上一级支撑架31,从而可以提升伸缩组件30的工作可靠性。
第一级支撑架311与中框12的滑动配合结构也可参考上述结构设置。例如,参考图11,中框12可以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21以及连接于两个侧板121之间的承板123。卷轴14、辅助轴15转动连接于侧板121。侧板121可以设置沿伸缩方向延伸的滑槽31b,在垂直于伸缩方向的方向上,第一级支撑架311的相对的两边缘可以设置导向条31c并用于与侧板121的滑槽31b滑动配合,以实现第一级支撑架311与中框12的相对滑动,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考图8,在收拢状态时,第一级支撑架311运动至壳组件10的远离第一端30a的位置,第二级支撑架312至第六级支撑架316逐级嵌入上一级支撑架31内,从而实现收拢状态下的伸缩组件30的宽度与壳组件10的宽度相当,此时全部支撑架31的背向背侧30d的一侧形成较为完整的支撑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级支撑架31相对相邻的支撑架31伸出的长度可以相等,从而可使得伸展状态的伸缩组件30的第一端30a与壳组件10之间具有相对较大的宽度,以使展开于支撑侧30c的柔性显示模组20具备相对较大的显示面积。可以理解的是,在伸缩组件30具有一级支撑架31的情况下,要保证合拢状态时支撑架31的宽度尺寸与壳组件10尺寸相当,伸展状态的伸缩组件30相比收拢状态可实现约两倍于壳组件10宽度的尺寸变化。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采用两级以上的支撑架31的情况下,伸展状态的伸缩组件30相比收拢状态可实现大于两倍于壳组件10宽度的尺寸变化。例如,在本申请采用六级支撑架31的实施方式中,伸展状态的伸缩组件30相比收拢状态可实现约3.5倍于壳组件10宽度的尺寸变化,也即伸展状态下展开于支撑侧30c的柔性显示模组20的显示面积可以约为收拢状态的柔性显示模组20的显示面积的3.5倍。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上述结构设置可以实现柔性显示模组20的显示区域的任意大小切换,可以在伸缩组件30的伸缩过程中实现地图、画报等显示画面的自动伸缩,从而提升使用体验。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全部支撑架31的背向背侧30d的一侧平齐设置,平齐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共面设置,即各级支撑架31的背向背侧30d的端面在考虑工程误差的情况下可以视为位于同一几何平面上,从而可以实现柔性显示模组20平整地支撑于壳组件10的支撑侧30c。进一步,电子设备100的支撑侧30c也可以设置磁吸件60。例如,第一级支撑架311至第五级支撑架315的支撑侧30c均可以开设凹槽以用于安装磁吸件60,在伸展状态时,展开至支撑侧30c的柔性显示模组20吸合于磁吸件60。这种结构可以实现伸展状态的柔性显示模组20在支撑侧30c的平整展开,且可以在伸缩组件30的伸缩过程中防止柔性显示模组20轻易产生褶皱而导致柔性显示模组20的运动不畅。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级支撑架311至第五级支撑架315不必每级都设置用于吸附柔性显示模组20的磁吸件60。例如,第一级支撑架311、第三级支撑架313、第五级支撑架315可以设置用于吸合柔性显示模组20的磁吸件60,但第二级支撑架312、第四级支撑架314无需设置用于吸合柔性显示模组20的磁吸件60。
当然,伸缩组件30在收拢状态时,暴露于壳组件10外的柔性显示模组20也可以与支撑侧30c的磁吸件60相吸合。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级支撑架311至第五级支撑架315在伸缩过程中与柔性显示模组20的背面滑动配合,第六级支撑架316则与柔性显示模组20的固定端20a固定连接。因此伸缩组件30在收拢状态时,通过磁吸件60可使得柔性显示模组20可靠地贴合伸缩组件30的支撑侧30c,从而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级支撑架311至第五级支撑架315的背侧30d均可以开设凹槽以用于安装磁吸件60,在伸展状态时,展开至背侧30d的遮挡件80吸合于背侧30d的磁吸件60。当然,第一级支撑架311至第五级支撑架315不必每级都设置用于吸附遮挡件80的磁吸件60。例如,第一级支撑架311、第三级支撑架313、第五级支撑架315的背侧30d可以设置用于吸合遮挡件80的磁吸件60,但第二级支撑架312、第四级支撑架314的背侧30d无需设置用于吸合遮挡件80的磁吸件60。进一步,伸缩组件30在收拢状态时,第一端30a与第二端30b之间的遮挡件80也可以与背侧30d的磁吸件60相吸合。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级支撑架311至第五级支撑架315在伸缩过程中与遮挡件80滑动配合,第六级支撑架316则与遮挡件80的一端固定连接。因此伸缩组件30在收拢状态时,通过背侧30d的磁吸件60可使得遮挡件80可靠地贴合伸缩组件30的背侧30d,以保持背侧30d的遮挡件80的平整状态。
进一步,参考图13,伸缩组件30包括传动齿条32、传动带33和传动齿轮34,相邻两级支撑架31中的一者连接有传动带33和传动齿轮34,另一者连接有传动齿条32,传动齿轮34转动连接于支撑架31且与传动带33同步运动,传动齿条32啮合于传动齿轮34。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传动带33采用了同步齿形带,即传动带33是通过带与两个齿轮相啮合来实现动力的传递的。每一支撑架31连接有传动带33和传动齿条32中的一者,且传动带33与传动齿条32沿伸缩组件30的伸缩方向交替设置于支撑架31。在相邻两级支撑架31中,传动带33能够被驱使运动,并通过传动齿轮34带动相邻的传动齿条32移动,以实现相邻两级支撑架31的收拢和伸展。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级支撑架311设有传动带33,传动带33的靠近第三级支撑架313的一端处设有传动齿轮34,传动齿轮34与传动带33在该端处的带轮同轴设置以实现同步转动。第二级支撑架312(图13中被拆除)设有与传动齿轮34啮合的传动齿条32,传动齿条32具有双排齿结构。在垂直于伸缩组件30的伸缩方向上,两排齿分别对应位于传动齿条32的相对的两侧。齿条的其中一侧与上一级的支撑架31上的传动齿轮34啮合传动,齿条的相对的另一侧与下一级的支撑架31上的传动齿轮34啮合传动,下一级的传动齿轮34与该级的传动带33同步转动,同步带又可通过另一端传动齿轮34将动力传递至下一级的支撑架31,以此类推。
在电子设备100包括连接于壳组件10的驱动机构70的实施方式中,壳组件10包括设于中框12的初级齿条125,初级齿条125可以是承板123的一部分,第二端30b处的传动齿轮34与初级齿条125啮合。驱动机构70与第二端30b相联动且用于驱使第二端30b所在的支撑架31沿伸缩方向移动,初级齿条125驱使第二端30b处的传动齿轮34转动并带动传动带33运动。在收拢状态时,第二端30b处的传动齿轮34位于初级齿条125的远离第一端30a的一端。在伸展状态时,第二端30b处的传动齿轮34位于初级齿条125的靠近第一端30a的一端。
以收拢状态作为初始状态,第二端30b处的传动齿轮34位于初级齿条125的远离第一端30a的一端,驱动机构70驱使第二端30b所在的支撑架31沿伸缩方向向壳组件10外移动时,初级齿条125带动第一级支撑架311的远离第一端30a的传动齿轮34转动,该传动齿轮34带动第一级支撑架311上的传动带33运动,从而带动第一级支撑架311的靠近第一端30a的传动齿轮34转动;第一级支撑架311的靠近第一端30a的传动齿轮34进而带动第二级支撑架312上的传动齿条32向壳组件10外移动,即使得第二级支撑架312向远离第一级支撑架311的方向伸展;第二级支撑架312上的传动齿条32又可带动第三级支撑架313的靠近第二端30b的传动齿轮34转动,并使得第三级支撑架313向远离第二端30b的方向伸展,并带动设于第三级支撑架313上的传动带33运动,以通过设于第三级支撑架313的靠近第一端30a的传动齿轮34将动力传递至第四级支撑架314上的传动齿条32,并使得第四级支撑架314向远离第二端30b的方向伸展;第四级支撑架314再通过传动齿条32将动力传递至第五级支撑架315上的传动齿轮34,进而推动第五级支撑架315向远离第二端30b的方向伸展;第五级支撑架315上的传动带33再通过设于第五级支撑架315的传动齿轮34将动力传递至设于第六级支撑架316的传动齿条32,以使第六级支撑架316向远离第二端30b的方向伸展。以上过程即实现了六级支撑架31的逐级向外伸展,且六级支撑架31的向外伸展时同时进行的,也即当第一级支撑架311向远离壳组件10的方向伸展时,第二级支撑架312至第六级支撑架316同步向外伸展,各级支撑架31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认为不存在时间差。
在伸缩组件30从伸展状态向收拢状态切换的过程中,只需驱使第一级支撑架311的第二端30b向远离第一端30a的方向移动,即可通过初级齿条125与第二端30b处的传动齿轮34的啮合传动将动力依次传递至第二级支撑架312至第六级支撑架316,并使得六级支撑架31逐级收拢至壳组件10。上述伸缩组件30的收拢过程可视为伸展过程的逆过程,其传动原理参考上述对伸展过程的描述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参阅图13和图14,驱动机构70可以包括第一驱动器71、第一带轮72、第二带轮73、第一驱动带74及连接块75。第一驱动器71可以为步进电机或伺服减速电机,且第一驱动器71连接于中框12例如中框12的侧板121。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带74也采用了同步齿形带,即第一驱动带74通过与第一带轮72、第二带轮73相啮合来实现动力的传递。第一带轮72和第二带轮73间隔设置且均转动连接于中框12的侧板121,且第一带轮72与第一驱动器71的输出轴相联动。例如,第一驱动器71的输出轴可以通过中间齿轮或齿轮组将扭矩传递至第一带轮72,进而驱使第一带轮72转动。第一驱动带74绕设于第一带轮72与第二带轮73,连接块75固定连接于第二端30b所在的支撑架31,且连接块75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带74并被第一带轮72和第二带轮73限定移动范围。
具体地,第一带轮72与第二带轮73之间的第一驱动带74的长度与第二端30b处的传动齿轮34在初级齿条125上的直线移动距离可以相等。伸缩组件30处于收拢状态时,连接块75位于第一带轮72处,如图14所示;当第一驱动带74驱使连接块75从第一带轮72移动至第二带轮73时,如图13所示,第二端30b处的传动齿轮34从初级齿条125的远离第一端30a的一端移动至靠近第一端30a的相对另一端,第一驱动器71的动力即可传递至伸缩组件30并实现伸缩组件30的逐级伸展,以带动收纳于壳组件10内的柔性显示模组20展开至支撑侧30c。伸缩组件30处于伸展状态时,第二端30b处的传动齿轮34从初级齿条125的靠近第一端30a的一端移动至远离第一端30a的相对另一端,第一驱动器71的动力同样可传递至伸缩组件30并实现伸缩组件30的逐级收拢,以带动展开于支撑侧30c的柔性显示模组20逐步收回壳组件10内。
当然,通过第一带轮72、第二带轮73及第一驱动带74与连接块75的配合,还可以实现伸缩组件30在伸展状态和收拢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的可靠定位,以使柔性显示模组20对应具有中间状态的显示面积,从而拓展电子设备100的使用场景。
参考图14,驱动机构70还可包括设于中框12的第二驱动带76,第一驱动器71的输出轴与第二驱动带76相联动。例如,第二驱动带76可通过带轮实现与第一驱动器71的输出轴的联动,用于驱使第二驱动带76运动的带轮同样可以转动连接于中框12的侧板121。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带76也采用了同步齿形带,即第二驱动带76是通过与齿轮相啮合来实现动力的传递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器71通过多级齿轮组即可将动力同步传递至第一驱动带74和第二驱动带76,以使得第一驱动带74和第二驱动带76同步运动。
再结合图5和图6,柔性显示模组20的自由端20b与第二驱动带76固定连接。在收拢状态时,自由端20b与固定端20a之间的至少部分柔性显示模组20贴合于第二驱动带76并沿第二驱动带76延伸。在伸缩组件30从收拢状态向伸展状态切换的过程中,至少部分柔性显示模组20脱离第二驱动带76并向自由端20b伸展。
进一步,伸缩组件30在收拢状态时,自由端20b与固定端20a之间的至少部分柔性显示模组20绕设于第二驱动带76。例如,在收拢状态时,柔性显示模组20的自由端20b位于第二驱动带76的背向支撑侧30c的一侧,并沿顺时针方向绕设至第二驱动带76的朝向后盖11的一侧,再延伸至壳组件10的过渡弧面10a或引导件处,从而使得第二驱动带76的背向支撑侧30c的一侧具有至少两段柔性显示模组20,以减小柔性显示模组20在收拢状态的占用空间,并使得柔性显示模组20具有相对较大的长度以适应伸缩组件30的伸展。
进一步,继续参阅图13和图14,壳组件10可以包括连接于中框12的隔板127,隔板127覆盖第二驱动带76,且将自由端20b和遮挡件80分别隔离于隔板127的相背的两侧。隔板127可以沿垂直于伸缩方向的方向延伸,以用于隔断遮挡件80和第二驱动带76上的柔性显示模组20,以避免柔性显示模组20与遮挡件80的运动产生干涉,从而对柔性显示模组20及遮挡件80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在垂直于伸缩组件30的伸缩方向上,第二驱动带76可以间隔设置至少两条以提升柔性显示模组20运动的平稳性,防止柔性显示模组20在进出壳组件10的过程中产生偏斜。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带76间隔设置有三条,相邻两条第二驱动带76之间的距离近似相等,相邻两条第二驱动带76之间可以覆盖罩壳以与第二驱动带76共同围合形成电池仓,电子设备100的电池50可以容置于电池仓并穿设于至少一条第二驱动带76所围设的空间内(可结合图6)。这种结构可以充分利用第二驱动带76所围设的空间,以提升电子设备100内部元器件的布局紧凑性。当然,电子设备100的电路板40可以和电池50并列穿设于第二驱动带76所围设的空间内,以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100内部元器件的布局紧凑性。
进一步,参考图14,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第二驱动器77,第二驱动器77可以为步进电机伺服减速电机,第二驱动器77连接于中框12,且第二驱动器77的输出轴与卷轴14(参考图7)相联动,以驱使远离第一端30a的遮挡件80卷绕于卷轴14或从卷轴14脱离。第二驱动器77的输出轴与卷轴14的联动可通过齿轮或者齿轮组来实现,也可以将第二驱动器77的输出轴直接连接于卷轴14。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器71可通过第一驱动带74驱使伸缩组件30在收拢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切换,且通过第二驱动带76驱使柔性显示模组20的自由端20b沿第二驱动带76的绕设方向运动。第二驱动器77通过卷轴14驱使遮挡件80的远离第一端30a的一端卷绕于卷轴14或从卷轴14脱离。只需实现第一驱动器71与第二驱动器77的速度匹配,即可实现伸缩组件30、柔性显示模组20及遮挡件80的同步伸展或收拢,以避免伸缩组件30在伸展过程中对柔性显示模组20和遮挡件80产生大的拉伸力,并避免伸缩组件30在收拢过程中对柔性显示模组20和遮挡件80产生大的推力,从而可以保证伸缩组件30、柔性显示模组20及遮挡件80的顺利工作并提升工作的可靠性。
在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驱动器71和第二驱动器77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器71可以驱使第一驱动带74和第二驱动带76做匀速运动,以实现伸缩组件30的匀速伸展与收拢,并实现柔性显示模组20的匀速展开与收回。由于遮挡件80的功能在于遮挡背侧30d,遮挡件80对于拉伸应力的敏感性显著低于柔性显示模组20的柔性屏,因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伸缩组件30向壳组件10外伸展的过程中,第二驱动器77可以驱使卷轴14作匀减速运动,以通过伸缩组件30的第一端30a和卷轴14对第一端30a和第二端30b之间的那部分遮挡件80施加适宜的拉伸力,以保持伸缩组件30的背侧30d的遮挡件80的平整性及与伸缩组件30贴合的紧密性。在伸缩组件30向壳组件10收拢的过程中,第二驱动器77可以驱使卷轴14作匀加速运动,以通过卷轴14对第一端30a和第二端30b之间的那部分遮挡件80施加适宜的拉伸力,以保持伸缩组件30背侧30d的遮挡件80的平整性及与伸缩组件30贴合的紧密性,避免遮挡件80因重力作用或伸缩组件30的推力作用而局部脱离伸缩组件30的背侧30d,造成伸缩组件30的合拢产生卡滞。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驱动器77可以省略,第一驱动器71的输出轴也可通过连接于第一驱动器71输出轴的多级齿轮组实现与卷轴14的联动,以省去第二驱动器77并简化驱动机构70的控制方案,以通过一个驱动器实现伸缩组件30、柔性显示模组20及遮挡件80的同步运动。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卷轴14可以通过扭簧使得遮挡件80内始终存在适宜的拉伸应力,以保证伸缩组件30的背侧30d的遮挡件80的平整性,并保证伸缩组件30伸缩运动的顺畅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伸缩组件30由伸展状态切换至收拢状态的过程中,第一驱动器71及第二驱动带76的配合可以对自由端20b施加适宜的拉伸力,利用中框12的过渡弧面10a及滚轮13(或引导件)对柔性显示模组20的抵持作用,可以使得自由端20b与固定端20a之间的柔性显示模组20承受拉伸力,进而使得柔性显示模组20平整地收回壳组件10内,即第二驱动带76带动柔性显示模组20复位。第二驱动带76也可用于在柔性显示模组20伸出壳组件10的过程中对自由端20b和固定端20a之间的柔性显示模组20施加拉伸力,以使得柔性显示模组20能够平整地展开至支撑侧30c。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带76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替代。例如,以柔性显示模组20的自由端20b可以连接弹性绳的一端,弹性绳的另一端连接于壳组件10,以在伸缩组件30伸缩的过程中利用弹性绳对柔性显示模组20施加拉伸力,从而实现柔性显示模组20的平整展开或收回。又如,第二驱动带76可以采用类似于卷轴14的结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组件;
伸缩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壳组件且所述伸缩组件能够相对所述壳组件在收拢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切换;伸展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宽度大于收拢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宽度;
柔性显示模组,连接于所述第一端,且至少部分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在所述伸缩组件的状态切换过程中进出所述壳组件;及
遮挡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端,且至少部分所述遮挡件在所述伸缩组件的状态切换过程中进出所述壳组件,以在伸展状态时伸展至所述壳组件外并遮挡所述伸缩组件的背向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收拢状态时,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所述遮挡件卷绕于所述壳组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组件包括中框、卷轴和辅助轴,所述卷轴转动连接于所述中框以用于卷绕所述遮挡件,所述辅助轴沿所述伸缩组件的伸缩方向设置于所述卷轴与所述第一端之间,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所述遮挡件绕过所述辅助轴并连接至所述卷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于所述伸缩机构的磁吸件,在伸展状态时,伸出所述壳组件的所述遮挡件吸合于所述磁吸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至少两级支撑架,相邻两级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以使所述伸缩组件能够逐级向所述壳组件外伸展或逐级向所述壳组件收拢;在收拢状态时,全部所述支撑架于所述伸缩组件的伸缩方向依次嵌合,在伸展状态时,全部所述支撑架首尾依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支撑架的背向所述遮挡件的一侧平齐设置,且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于所述遮挡件的磁吸件,在伸展状态时,展开至所述伸缩组件外的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吸合于所述磁吸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两级所述支撑架中,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所述支撑架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在收拢状态时收纳邻级的所述支撑架,所述容置槽呈沉槽状且所述容置槽的槽底镂空;所述容置槽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滑槽,邻级的所述支撑架的边缘凸设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穿设于所述滑槽并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传动齿条、传动带和传动齿轮,相邻两级所述支撑架中的一者连接有所述传动带和传动齿轮,另一者连接有所述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且与所述传动带同步运动,所述传动齿条啮合于所述传动齿轮;每一所述支撑架连接有所述传动带和所述传动齿条中的一者,且所述传动带与所述传动齿条沿所述伸缩组件的伸缩方向交替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在相邻两级所述支撑架中,所述传动带能够被驱使运动,并通过所述传动齿轮带动相邻的所述传动齿条移动,以实现相邻两级所述支撑架的收拢和伸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连接于所述壳组件的驱动机构,所述壳组件包括中框及设于所述中框的初级齿条,所述第二端处的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初级齿条啮合;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端相联动且用于驱使所述第二端所在的所述支撑架沿伸缩方向移动,所述初级齿条驱使所述第二端处的所述传动齿轮转动并带动所述传动带运动;在收拢状态时,所述第二端处的所述传动齿轮位于所述初级齿条的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端;在伸展状态时,所述第二端处的所述传动齿轮位于所述初级齿条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一驱动带及连接块,所述第一驱动器连接于所述中框,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间隔设置且均转动连接于所述中框,且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出轴相联动,所述第一驱动带绕设于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端所在的所述支撑架,且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带并被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限定移动范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具有相对设置的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在收拢状态时,所述自由端容纳于所述壳组件内;在伸展状态时,收纳于所述壳组件内的至少部分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展开于所述伸缩组件外;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连接于所述壳组件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带,所述第一驱动器连接于所述壳组件且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驱动带相联动,所述自由端与所述第二驱动带固定连接;在收拢状态时,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固定端之间的至少部分所述柔性显示模组贴合于所述第二驱动带并沿所述第二驱动带延伸;在所述伸缩组件从收拢状态向伸展状态切换的过程中,至少部分所述柔性显示模组脱离所述第二驱动带并向所述固定端伸展。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收拢状态时,所述自由端绕设于所述第二驱动带;所述壳组件包括中框及连接于所述中框的隔板,所述隔板覆盖所述第二驱动带,且将所述自由端和所述遮挡件分别隔离于所述隔板的相背的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伸缩组件的伸缩方向上,所述第二驱动带间隔设置至少两条,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池,所述电池穿设于所述第二驱动带所围设的空间内,所述电池用于为所述驱动机构及所述柔性显示模组供电。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组件包括中框和卷轴,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带、所述卷轴及所述第二端均设于所述中框,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端相联动,以驱使所述伸缩组件在收拢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出轴与所述卷轴相联动以驱使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所述遮挡件卷绕于所述卷轴或从所述卷轴脱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具有过渡弧面,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固定端之间的所述柔性显示模组贴合于所述过渡弧面并与所述过渡弧面滑动配合;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中框的磁吸件,所述壳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中框的滚轮,所述滚轮暴露于所述中框的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端并与所述过渡弧面相切,所述磁吸件暴露于所述过渡弧面;在所述自由端相对所述壳组件伸缩的过程中,所述自由端贴合于所述滚轮并驱使所述滚轮转动,且所述磁吸件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相吸合。
CN202110476858.5A 2021-04-29 2021-04-29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2778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6858.5A CN115277890A (zh) 2021-04-29 2021-04-29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6858.5A CN115277890A (zh) 2021-04-29 2021-04-29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7890A true CN115277890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45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76858.5A Pending CN115277890A (zh) 2021-04-29 2021-04-29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778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33748B (zh) 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EP402437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2866451B (zh) 电子设备及驱动机构
CN110782783B (zh) 显示装置
CN110728912B (zh)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035080B (zh) 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KR100818170B1 (ko) 두루마리형 유연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개인휴대정보단말기
EP3599533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thereof
CN111583797B (zh) 折叠屏组合件和电子设备
CN111833749B (zh) 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3037898B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037892B (zh) 电子设备
CN111179762A (zh) 一种折叠显示装置
CN110086914B (zh) 电子设备
CN114285924A (zh)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3132512A (zh) 具有卷曲屏的电子设备
CN215265374U (zh) 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3242345A (zh) 电子装置
CN113838367A (zh) 电子设备
CN115277890A (zh) 电子设备
CN115662292A (zh) 支撑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12983941B (zh) 支撑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4338879A (zh) 电子设备
CN113347294A (zh) 电子设备及其联动机构
CN113067928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