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6914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6914B
CN110086914B CN201910366664.2A CN201910366664A CN110086914B CN 110086914 B CN110086914 B CN 110086914B CN 201910366664 A CN201910366664 A CN 201910366664A CN 110086914 B CN110086914 B CN 1100869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ain display
extended
display part
display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666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86914A (zh
Inventor
李佳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6666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869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86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6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86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69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模组和承载件,柔性显示屏模组设有主显示部和与主显示部一体设置的扩展显示部,承载件固定连接并承载主显示部,扩展显示部可卷曲并叠合于主显示部靠近承载件一侧,或相对主显示部展开。扩展显示部可卷曲并叠合于主显示部靠近承载件一侧,可以节省柔性显示屏模组占用的空间,提高电子设备的便携性;扩展显示部也可相对主显示部展开,扩展显示部可以作为主显示部的扩充,从而增加显示面积,提高用户体验;并且,可以调节扩展显示部相对主显示部展开的距离,使得扩展显示部与主显示部组成的显示结构具有更优的长宽比。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通常设置有显示屏,从而可以通过显示屏显示视频、图片或文字等图像,大屏手机十分受欢迎。但智能手机的显示屏尺寸过大不便于收纳,不利于随身携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模组和承载件,所述柔性显示屏模组设有主显示部和与所述主显示部一体设置的扩展显示部,所述承载件固定连接并承载所述主显示部,所述扩展显示部可卷曲并叠合于所述主显示部靠近所述承载件一侧,或相对所述主显示部展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屏模组设有主显示部和固定连接所述主显示部的扩展显示部,所述承载件对所述主显示部进行承载,使得所述主显示部保持展平状态,所述主显示部可以作为基础显示屏,所述扩展显示部可卷曲并叠合于所述主显示部靠近所述承载件一侧,可以节省所述柔性显示屏模组占用的空间,提高电子设备的便携性;所述扩展显示部也可相对所述主显示部展开,所述扩展显示部可以作为所述主显示部的扩充,从而增加显示面积,提高用户体验;并且,可以调节所述扩展显示部相对所述主显示部展开的距离,使得扩展显示部与主显示部组成的显示结构具有更优的长宽比,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一;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8是图7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二;
图10是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三;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七;
图12是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四;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折叠过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八;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九。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柔性显示屏模组10和承载件20,所述柔性显示屏模组10设有主显示部11和与所述主显示部11一体设置的扩展显示部12,所述承载件20固定连接并承载所述主显示部11,所述扩展显示部12可卷曲并叠合于所述主显示部11靠近所述承载件20一侧,或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展开。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或可穿戴智能设备。
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屏模组10设有主显示部11和固定连接所述主显示部11的扩展显示部12,所述承载件20对所述主显示部11进行承载,使得所述主显示部11保持展平状态,所述主显示部11可以作为基础显示屏,所述扩展显示部12可卷曲并叠合于所述主显示部11靠近所述承载件20一侧,可以节省所述柔性显示屏模组10占用的空间,提高电子设备100的便携性;所述扩展显示部12也可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展开,所述扩展显示部12可以作为所述主显示部11的扩充,从而增加显示面积,提高用户体验;并且,可以调节所述扩展显示部12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展开的距离,使得扩展显示部12与主显示部11组成的显示结构具有更优的长宽比,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为了便于描述,以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视角为参照进行定义,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方向。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Y方向,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方向。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件20设有边框21。所述边框21固定于所述主显示部11的周侧,则所述边框21可以保护所述主显示部11的边缘。所述边框21大致呈矩形。所述边框21包括第一侧臂211和相对所述第一侧臂211设置的第二侧臂212,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侧臂213。所述第一侧臂211和所述第二侧臂212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三侧臂213。所述第一侧臂211和所述第二侧臂212均沿平行Y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侧臂211和所述第二侧臂212均为长臂;两个所述第三侧臂213均沿平行X方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三侧臂213均为短臂60。所述第一侧臂211、所述第二侧臂212和两个所述第三侧臂213围合于所述主显示部11的周侧。
所述承载件20还设有承载板22。所述承载板22大致呈矩形板状。所述承载板22固定于所述边框21的内侧,即所述承载板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臂211、所述第二侧臂212和两个所述第三侧臂213。所述承载板22固定连接并承载所述主显示部11。所述主显示部11大致呈矩形。所述主显示部11与所述承载板22层叠设置。所述主显示部11可以通过胶水粘结、焊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22。所述扩展显示部12大致呈矩形,所述扩展显示部12连接于所述主显示部11靠近所述第一侧臂211一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扩展显示部12连接于所述主显示部11靠近所述第三侧臂213一侧。
所述柔性显示屏模组10具有柔性,所述主显示部11和所述扩展显示部12一体设置,则所述主显示部11和所述扩展显示部12均具有柔性,从而所述扩展显示部12可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折叠,且所述扩展显示部12可以卷曲或展平,而所述主显示部11可以作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基础显示屏,则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以有两种使用模式。在第一种使用模式(小屏模式)中,通过所述扩展显示部12可卷曲并叠合于所述主显示部11靠近所述承载件20一侧,实现所述扩展显示部12隐藏,则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所述主显示部11显示画面,可以满足基本的显示需求。常规技术中,通过将柔性显示屏模组10对折(可以是内折或外折)来改变柔性显示屏的显示面积,但柔性显示屏模组10对折后导致折叠设备的厚度明显增加,而在第一使用模式中,所述扩展显示部12通过卷曲方式叠合于所述主显示部11一侧,卷曲后的所述扩展显示部12占用的空间小,对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厚度尺寸影响小,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并且可以避免扩展显示部12受到外物划伤。在第二使用模式(大屏模式)中,将所述扩展显示部12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展开,则所述扩展显示部12可以作为所述主显示部11的扩充,可以调节所述扩展显示部12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展开的距离,使得扩展显示部12与主显示部11组成的大屏结构具有更优的长宽比,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4,进一步地,所述主显示部11具有第一显示区111,所述扩展显示部12具有连接所述第一显示区111的第二显示区121,所述第一显示区111和所述第二显示区121构成第三显示区112,所述第三显示区112的显示面积等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11的显示面积与所述第二显示区121的显示面积之和。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显示部11在所述第一显示区111显示画面。所述扩展显示部12在所述第二显示区121显示画面。所述第一显示区111邻接所述第二显示区121,所述第一显示区111和所述第二显示区121拼接形成所述第三显示区112,即所述第一显示区111与所述第二显示区121无缝连接,一体程度高,避免所述第一显示区111和所述第二显示区121之间形成隔断而影响外观。所述柔性显示屏可以在展平状态下利用所述第三显示区112显示画面,所述第三显示区112的显示面积等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11的显示面积和所述第二显示区121的显示面积之和,从而所述电子设备100通过所述第三显示区112显示画面,可以实现大屏显示功能,提高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显示区11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边113,所述第二显示区12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边124,两个所述第二侧边124分别邻近两个所述第一侧边113,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边113相平齐。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显示区111还具有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侧边113的第三侧边114。所述第三侧边114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11远离所述第二显示区121一侧。所述第三侧边114平行于所述第一侧臂211长度方向,即平行于Y方向。所述第二显示区121还具有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侧边124的第四侧边125。所述第四侧边125与所述第三侧边114相对设置,所述第四侧边125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121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区111一侧。所述第四侧边125平行于所述第三侧边114。
常规技术中,通过将柔性显示屏模组10对折(可以是内折或外折)来改变柔性显示屏模组10的显示面积,使得所述柔性显示屏模组10具有大屏和小屏两种使用模式,柔性显示屏模组10在小屏模式下的显示区比例为常用比例(4:3或16:9或18:9等),而柔性显示屏模组10在大屏模式下的宽度或长度增加接近一倍,导致柔性显示屏模组10的显示区比例与常用比例(4:3或16:9或18:9等)相差甚远。
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一侧边113均平行于X方向,两个所述第一侧边113分别邻近两个所述第三侧臂213。两个所述第二侧边124均平行于X方向,两个所述第二侧边124分别邻近两个所述第一侧边113。通过两个所述第二侧边124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边113相平齐,使得所述第三显示区112为矩形显示区,且所述第三显示区112的X方向尺寸等于所述第一侧边113和所述第二侧边124的长度之和,所述第三显示区112的Y方向尺寸等于所述第三侧边114的长度,从而所述第三显示区112的X方向尺寸增加,有利于优化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区的长宽比,实现更优的显示比例。例如,所述电子设备100在第一使用模式(小屏模式)下,所述扩展显示部12卷曲地叠合于所述主显示部11靠近所述承载件20一侧,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简洁,所述电子设备100通过所述主显示部11显示画面,所述主显示部11的显示区比例可以为4:3或16:9等;所述电子设备100在第二使用模式(大屏模式)下,可将所述扩展显示部12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展开,所述扩展显示部12可以作为所述主显示部11的扩充,并调节所述扩展显示部12在X方向上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展开的距离,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00在展开状态下的显示区比例可以达到16:9或16:10或其他合适的比例。从而所述电子设备100在小屏模式和大屏模式均可以实现合适的显示比例,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显示屏模组10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扩展显示部12,两个所述扩展显示部12分别固定于所述主显示部11的相对两侧。
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扩展显示部12均与所述主显示部11一体设置。两个所述扩展显示部12分别靠近所述第一侧臂211和所述第二侧臂212设置。每一所述扩展显示部12的两个第二侧边124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边113相平齐。所述电子设备100在第一使用模式(小屏模式)下,两个所述扩展显示部12均卷曲地叠合于所述主显示部11靠近所述承载件20一侧;所述电子设备100在第二使用模式(大屏模式)下,两个所述扩展显示部12分别展开于所述主显示部11的相对两侧,从而明显增加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区面积,并将显示区的长宽比例优化至16:9或16:10或其他合适的比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扩展显示部12分别靠近两个所述第三侧臂213设置。
两个所述扩展显示部12可以在所述主显示部11相对两侧扩展显示区域,进一步增加显示面积,并且可以实现多种显示区比例,即所述主显示部11单独显示画面的状态,所述主显示部11具有第一显示比例;单独一个所述扩展显示部12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展开的状态,一个所述扩展显示部12和所述主显示部11组成的显示结构具有第二显示比例;两个所述扩展显示部12均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展开的状态,两个所述扩展显示部12和所述主显示部11组成的显示结构具有第三显示比例。
请参阅图5和图6,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边框21内侧形成收容空间214,当所述扩展显示部12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叠合,所述扩展显示部12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214。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空间214形成于所述第一侧臂211、所述第二侧臂212和两个所述第三侧臂213之间。所述收容空间214可以用于收容功能组件215,所述功能组件215可以包括发声器、摄像头模组,电路板、电池和天线等功能器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收容空间214还可为所述扩展显示部12提供排布空间。所述扩展显示部12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叠合的状态,所述扩展显示部12卷曲地收容于所述边框21的收容空间214内,卷曲状态的扩展显示部12大致呈筒状,占用空间小,有利于节省所述扩展显示部12占用所述收容空间214的尺寸,从而便于排布其他器件;并且,所述边框21可以保护位于所述收容空间214内的扩展显示部12,避免所述扩展显示部12与外部摩擦而划伤。
请参阅图5和图6,进一步地,所述边框21在外侧壁开设连通所述收容空间214的第一缺口216,所述扩展显示部12经所述第一缺口216伸入所述收容空间214内。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缺口216形成于所述第一侧臂211。所述第一缺口216为矩形缺口,所述第一缺口216沿所述第一侧臂211的长度方向延伸,即沿Y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缺口216贯穿所述第一侧臂211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从而所述第一缺口216可以为所述扩展显示部12提供进出所述收容空间214的通道。所述扩展显示部12可经所述第一缺口216穿过所述边框21的侧部(即所述第一侧臂211)进入到所述收容空间214中,使得所述扩展显示部12不必绕过所述边框21再伸入所述收容空间214内;所述扩展显示部12可以在所述边框21的侧部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伸出或收缩,便于操作。
请参阅图7和图8,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固定连接所述扩展显示部12的盖板30。所述盖板30与所述第一缺口216相适配。所述扩展显示部12经所述第一缺口216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214,所述盖板30盖设于所述第一缺口216,从而保护所述扩展显示部12,并阻挡外部杂质经所述第一缺口216进入所述收容空间214,有利于保障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密封性能。所述盖板30可供人手操控,可以利用所述盖板30将所述扩展显示部12从所述边框21的侧部拉出,从而带动所述扩展显示部12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展开。
所述边框21具有邻接所述主显示部11的第一边缘217和相对所述第一边缘217设置的第二边缘218。所述第一边缘217和所述第二边缘218的相对方向大致平行于Z方向。
请参阅图6和图8,一种实施方式中,部分所述第一边缘217朝所述第二边缘218凹陷形成所述第一缺口216。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缺口216设置于所述边框21邻近所述主显示部11一侧,则所述第一缺口216与所述主显示部11相邻近。所述扩展显示部12连接于所述主显示部11靠近所述第一缺口216一侧。当所述扩展显示部12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叠合,所述扩展显示部12可以经所述第一缺口216完全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214内,且所述盖板30盖设于所述第一缺口216,使得所述扩展显示部12完全隐藏于所述边框21内部。所述第一缺口216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臂211上,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缺口216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三侧臂213上。
请参阅图9,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部分所述第二边缘218朝所述第一边缘217凹陷形成所述第一缺口216。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缺口216设置于所述边框21远离所述主显示部11一侧,则所述第一缺口216与所述主显示部11相隔离。所述扩展显示部12连接于所述主显示部11靠近所述第一缺口216一侧。当所述扩展显示部12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叠合,部分所述扩展显示部12可以经所述第一缺口216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214内,且部分所述扩展显示部12覆盖所述边框21在所述第一边缘217至所述第一缺口216的部分,从而实现所述扩展显示部12部分隐藏于所述收容空间214内,所述扩展显示部12覆盖在所述边框21的部分仍然可以提供辅助显示功能。
请参阅图10,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缺口216由所述第一边缘217延伸至所述第二边缘218。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臂21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短臂60。两个所述短臂60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三侧臂213。两个所述短臂60相隔离,使得两个所述短臂60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缺口216。由于所述第一缺口216由所述第一边缘217延伸至所述第二边缘218,所述第一缺口216对应的开口面积足够大,便于所述扩展显示部12穿过所述第一缺口216进入所述收容空间214,有利于避免所述扩展显示部12与所述边框21摩擦而划伤。
请参阅图6和图8,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22对应所述第一缺口216处形成第二缺口221,所述扩展显示部12可穿过所述第一缺口216和所述第二缺口221,以伸入所述收容空间214。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缺口221形成于所述承载板22邻近所述第一边缘217一侧,由于所述第一缺口216形成于所述边框21靠近第一边缘217处,则所述第一缺口216与所述第二缺口221相邻近。所述第二缺口221连通所述收容空间214。所述第二缺口221为矩形缺口。所述第二缺口221沿所述第一侧臂211的长度方向延伸,即沿Y方向延伸。所述扩展显示部12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折弯后可以经所述第一缺口216及所述第二缺口221伸入所述收容空间214内,从而所述第二缺口221可以拓宽所述扩展显示部12进出所述收容空间214的通道;并且,所述主显示部11可遮盖所述第二缺口221,使得所述第二缺口221隐藏于所述主显示部11的背侧,从而所述第二缺口221不会对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外观造成影响,则所述第二缺口221对应的开口面积可以明显大于所述第一缺口216对应的开口面积,有利于避免所述第一缺口216对应的开口面积过大而影响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外观。
请参阅图11,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臂211远离所述第二侧臂212一侧设有凹槽219,当所述扩展显示部12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叠合,所述扩展显示部12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凹槽219。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219为矩形凹槽219。所述凹槽219沿所述第一侧臂211的长度方向延伸,即所述凹槽219的延伸方向平行于Y方向。所述凹槽219位于所述第一侧臂211背离所述收容空间214一侧。所述凹槽219可以为所述扩展显示部12提供收纳空间,从而可以节省所述扩展显示部12占用所述收容空间214的尺寸,所述第一侧臂211也可以将所述扩展显示部12与位于所述收容空间214内的器件隔离开,避免相互影响,有利于保证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可靠性。所述凹槽219形成于所述第一侧臂211背离所述主显示部11一侧。所述凹槽219贯穿所述第一边缘217,且所述凹槽219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边缘218相隔离,所述凹槽219可以为所述扩展显示部12提供较大的收纳空间,有利于增加所述扩展显示部12的尺寸,进而增加所述柔性显示屏模组10的显示面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219位于所述第一边缘217和所述第二边缘218之间,所述凹槽219与所述第一边缘217及所述第二边缘218相隔离。
请参阅图12和图13,进一步地,所述扩展显示部12设有第一部分122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部分122的第二部分123,所述主显示部11、所述第一部分122和所述第二部分123依次连接,当所述扩展显示部12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叠合,所述第一部分122与所述第二部分123相折叠,且所述第一部分122和所述第二部分123均呈卷曲状。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122和所述第二部分123一体设置,所述第一部分122和所述第二部分123均具有柔性,则所述第一部分122可以相对所述第二部分123折叠,且所述第一部分122和所述第二部分123均可以卷曲。所述第一部分122和所述第二部分123均大致呈矩形,所述第一部分122和所述第二部分123拼接构成所述扩展显示部12。所述第一部分122远离所述第二部分123一侧连接所述主显示部11,所述第二部分123远离所述第一部分122一侧连接所述盖板30。当所述扩展显示部12叠合于所述主显示部11靠近所述承载件20一侧时,所述第一部分122相对所述第二部分123折叠,即所述扩展显示部12对折,且所述第一部分122和所述第二部分123共同卷曲,使得对折后的扩展显示部12卷绕呈筒状,其中所述扩展显示部12对折后展开的长度减少,有利于实现大尺寸的扩展显示部12的卷曲过程,便于实现所述电子设备100在大屏和小屏之间的切换。
请参阅图14和图15,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连接所述承载件20和所述扩展显示部12的推动机构40,所述推动机构40为可伸缩结构,所述推动机构40可相对所述承载件20收缩或展开,以带动所述扩展显示部12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叠合或展开。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动机构40包括对折组件41和伸缩组件42。所述对折组件41包括第一挠性件411和第二挠性件412。所述第一挠性件411和所述第二挠性件412分别固定于所述扩展显示部12,且邻近两个所述第二侧边124。所述第一挠性件411呈长条状,所述第一挠性件411固定于所述扩展显示部12的第一部分122,所述第一挠性件411可随所述第一部分122卷曲变形;所述第二挠性件412呈长条状,所述第二挠性件412固定于所述扩展显示部12的第二部分123,所述第二挠性件412可随所述第二部分123卷曲变形。所述伸缩组件42包括第一伸缩杆421421和相对所述第一伸缩杆421设置的第二伸缩杆422。所述第一伸缩杆421一端滑动连接所述承载件20,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挠性件412。所述第二伸缩杆422一端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板22,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挠性件411。所述扩展显示部12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展开后,所述第一伸缩杆421可相对所述承载件20滑动收缩预设距离,以经所述第二挠性件412带动所述第二部分123与所述第一部分122对折;所述第一部分122与所述第二部分123对折的状态,所述第一挠性件411与所述第二挠性件412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伸缩杆422可相对所述承载件20滑动收缩,以带动所述第一挠性件411和所述第二挠性件412卷曲,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部分122和第二部分123卷曲并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叠合,所述第二伸缩杆42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伸缩杆421的长度,有利于降低损坏风险。所述第一挠性件411和所述第二挠性件412可以为铰链,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挠性件411和所述第二挠性件412也可以是柔性件。
一种实施方式中,用户可以通过手动方式操控所述推动机构40相对所述边框21展开或收缩,则不需设置驱动结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动机构40还包括驱动组件43,所述驱动组件43驱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421和所述第二伸缩杆422,以分别驱动所述第一伸缩杆421和所述第二伸缩杆422分别相对所述承载件20伸缩。
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件20的传感器50,所述传感器50用于检测所述扩展显示部12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展开的距离。所述传感器50可以是霍尔传感器50、光学距离传感器50、超声波传感器50或红外线传感器50等。所述传感器50可以检测所述扩展显示部12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展开的距离,进而确定所述扩展显示部12是否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1展开或叠合至预设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屏模组设有主显示部和固定连接所述主显示部的扩展显示部,所述承载件对所述主显示部进行承载,使得所述主显示部保持展平状态,所述主显示部可以作为基础显示屏,所述扩展显示部可卷曲并叠合于所述主显示部靠近所述承载件一侧,可以节省所述柔性显示屏模组占用的空间,提高电子设备的便携性;所述扩展显示部也可相对所述主显示部展开,所述扩展显示部可以作为所述主显示部的扩充,从而增加显示面积,提高用户体验;并且,可以调节所述扩展显示部相对所述主显示部展开的距离,使得扩展显示部与主显示部组成的显示结构具有更优的长宽比,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该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防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模组和承载件,所述柔性显示屏模组设有主显示部和与所述主显示部一体设置的扩展显示部,所述承载件设有边框,所述边框固定于所述主显示部的周侧,所述边框内侧形成收容空间,所述边框在外侧壁开设连通所述收容空间的第一缺口,所述扩展显示部设有固定连接所述主显示部的第一部分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折叠后可经所述第一缺口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以卷曲并叠合于所述主显示部靠近所述边框一侧,或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伸出所述收容空间后相对所述主显示部展开,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的盖板,当所述扩展显示部经所述第一缺口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设有边框,所述边框包括第一侧臂和相对所述第一侧臂设置的第三侧臂,所述第一侧臂和所述第三侧臂固定连接所述主显示部,所述第一侧臂远离所述第三侧臂一侧设有凹槽,当所述扩展显示部相对所述主显示部叠合,所述扩展显示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具有邻接所述主显示部的第一边缘和相对所述第一边缘设置的第二边缘,部分所述第一边缘朝所述第二边缘凹陷形成所述第一缺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还设有承载板,所承载板固定于所述边框的内侧,所述承载板承载所述主显示部,所述承载板对应所述第一缺口处形成第二缺口,所述扩展显示部可穿过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以伸入所述收容空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具有邻接所述主显示部的第一边缘和相对所述第一边缘设置的第二边缘,部分所述第二边缘朝所述第一边缘凹陷形成所述第一缺口。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连接所述承载件和所述扩展显示部的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为可伸缩结构,所述推动机构可相对所述承载件收缩或展开,以带动所述扩展显示部相对所述主显示部叠合或展开。
7.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显示部具有第一显示区,所述扩展显示部具有连接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构成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三显示区的显示面积等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显示面积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显示面积之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边,所述第二显示区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边,两个所述第二侧边分别邻近两个所述第一侧边,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边相平齐。
9.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模组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扩展显示部,两个所述扩展显示部分别固定于所述主显示部的相对两侧。
10.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件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扩展显示部相对所述主显示部展开的距离。
CN201910366664.2A 2019-04-30 2019-04-30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0869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6664.2A CN110086914B (zh) 2019-04-30 2019-04-30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6664.2A CN110086914B (zh) 2019-04-30 2019-04-30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6914A CN110086914A (zh) 2019-08-02
CN110086914B true CN110086914B (zh) 2021-01-12

Family

ID=67418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6664.2A Active CN110086914B (zh) 2019-04-30 2019-04-30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869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6231B (zh) * 2020-05-11 2021-06-2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多形态收纳的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40276B (zh) * 2020-05-11 2022-08-1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控制方法
CN111833749B (zh) * 2020-07-13 2022-1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4283690B (zh) * 2021-12-31 2023-07-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87951A1 (ja) * 2012-12-05 2014-06-12 Saito Takashi 表示装置
CN106713554A (zh) * 2017-02-23 2017-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06991921A (zh) * 2017-03-22 2017-07-2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8040154A (zh) * 2018-01-31 2018-05-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屏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87951A1 (ja) * 2012-12-05 2014-06-12 Saito Takashi 表示装置
CN106713554A (zh) * 2017-02-23 2017-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06991921A (zh) * 2017-03-22 2017-07-2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8040154A (zh) * 2018-01-31 2018-05-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屏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6914A (zh) 2019-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86914B (zh) 电子设备
US1158625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flexible display structures
US878700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t least one extendable display section
CN110868486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799010B (zh) 可卷曲的显示装置
US10806025B2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8369075B2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1708403B (zh) 显示装置
US20140347806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EP3462624B1 (en) Clam-shell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multiple screens and control thereof
US20120033353A1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11714455B2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of display device
US9582031B2 (en) Mobile device
CN105723818A (zh) 具有柔性屏幕的电子装置
US1179294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flexible display
CN111179762A (zh) 一种折叠显示装置
CN104680940A (zh) 一种折叠式显示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678970A (zh) 用户接口
US11863694B2 (en) Mobile terminal
US2022024855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KR20130095084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0120182B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10728912A (zh)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22039411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0725499B1 (en)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