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6202A - 一种光伏储能供电电路、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储能供电电路、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6202A
CN115276202A CN202210922391.7A CN202210922391A CN115276202A CN 115276202 A CN115276202 A CN 115276202A CN 202210922391 A CN202210922391 A CN 202210922391A CN 115276202 A CN115276202 A CN 1152762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power supply
voltage
photovoltaic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223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焕基
林晖
宋爱
孙磊
梁尚
孟凡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09223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62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6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62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 H02P27/0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P27/08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with pulse width modulation
    • H02P27/085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with pulse width modulation wherein the PWM mode is adapted on the running conditions of the motor, e.g. the switching frequenc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伏储能供电电路、方法以及存储介质,该光伏储能供电电路在光伏组件输出供电电压时,通过升压电路将光伏组件输出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给供电电路,以驱动用电设备工作,在光伏组件停止输出供电电压时,储能模块输出储能电压到升压单元,通过该升压单元将储能电压升压后传输到用电设备,进而实现对升压单元的复用,避免了在光伏组件不工作时升压电路的闲置,提升了电路的利用率;此外,通过对升压单元的复用,避免了为储能模块单独设置一个升压单元,节约了系统资源,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储能供电电路、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伏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储能供电电路、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光伏发电也成为比较成熟的产业,光伏发电的应用也愈发广泛,例如,通过光伏组件进行光伏发电为空调设备供电;但是,相关技术中,光伏组件在特定场合(如夜间,雨天)下并不会工作,进而导致与光伏组件中能够工作的电路是闲置的,导致光伏发电的电路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储能供电电路、方法以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光伏发电的电路利用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储能供电电路,所述光伏储能供电电路包括:光伏组件、升压单元、储能模块,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与升压单元,且所述升压单元与用电设备电连接,其中: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输出供电电压到所述升压单元,所述升压单元将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到用电设备,以驱动所述用电设备工作;在所述光伏组件停止输出供电电压时,所述储能模块输出储能电压到所述升压单元,所述升压单元将储能电压升压后传输到所述用电设备,以驱动所述用电设备工作。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光伏储能供电电路还包括:升降压单元;所述光伏组件通的输出端输出供电电压到所述升降压单元,所述升降压单元将供电电压降压后传输到所述储能模块。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升降压单元包括:第一电感、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电感、第一开关管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组成子降压单元,所述子降压单元用于将供电电压降压后传输到所述储能模块。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一开关管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还用于组成子升压单元,所述子升压单元用于将所述储能模块输出的储能电压升压后传输到所述升压单元。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升压单元由第三开关管、第二电感以及二极管组成,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三开关管用于对所述光伏组件输出的供电电压升压,并将升压后的供电电压传输到所述用电设备;所述二极管用于防止供电电压回流。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光伏储能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源开关、第二电源开关;所述第一电源开关设置在所述升压单元和所述光伏组件之间,所述第二电源开关设置在所述用电设备和恒能电源之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储能供电方法,所述光伏储能供电方法应用于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储能供电电路,所述光伏储能供电方法,包括:当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不低于供电阈值时,通过升压单元将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进行升压,并将升压后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到用电设备,以驱动所述用电设备工作;当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低于供电阈值时,控制所述光伏组件停止输出光电电压,并控制储能模块输出储能电压到所述升压单元,所述升压单元将储能电压升压后传输到所述用电设备,以驱动所述用电设备工作。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光伏储能供电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不低于供电储能阈值时,通过升降压单元将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降压后传输到所述储能模块。
在一些示例中,控制储能模块输出储能电压到所述升压单元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储能模块输出的储能电压是否低于所述供电阈值,当所述储能模块输出的储能电压低于所述供电阈值时,通过恒能电源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供电,并通过所述恒能电源对所述储能模块进行充电。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光伏储能供电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光伏储能供电电路包括:光伏组件、升压单元、储能模块,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与升压单元,且所述升压单元与用电设备电连接,其中: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输出供电电压到所述升压单元,所述升压单元将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到用电设备,以驱动所述用电设备工作;在所述光伏组件停止输出供电电压时,所述储能模块输出储能电压到所述升压单元,所述升压单元将储能电压升压后传输到所述用电设备,以驱动所述用电设备工作。在光伏组件输出供电电压时,通过升压电路将光伏组件输出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给供电电路,以驱动用电设备工作,在光伏组件停止输出供电电压时,储能模块输出储能电压到升压单元,通过该升压单元将储能电压升压后传输到用电设备,进而实现对升压单元的复用,避免了在光伏组件不工作时升压电路的闲置,提升了电路的利用率;此外,通过对升压单元的复用,避免了为储能模块单独设置一个升压单元,节约了系统资源,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储能供电电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可选的光伏储能供电电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升降压单元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升压单元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可选的光伏储能供电电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可选的光伏储能供电电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储能供电方法的基本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储能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光伏组件;2、升压单元;3、储能模块;4、用电设备;5、升降压单元;6、恒能电源;51、第一开关管;52、第二开关管;L1、第一电感;C1、第一电容;21、第三开关管;22、二极管;L2、第二电感;C2、第二电容;K1、第一电源开关;K2、第二电源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光伏发电的电路利用率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光伏储能供电电路,如图1所示,所述光伏储能供电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光伏组件1、升压单元2、储能模块3,所述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与升压单元2,且所述升压单元2与用电设备4电连接,其中:所述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供电电压到所述升压单元2,所述升压单元2将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到用电设备4,以驱动所述用电设备4工作;在所述光伏组件1停止输出供电电压时,所述储能模块3输出储能电压到所述升压单元2,所述升压单元2将储能电压升压后传输到所述用电设备4,以驱动所述用电设备4工作。
能够理解的是,其中在光伏组件1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本实施例并不限制光伏组件1的材质、光电转换效率以及发电功率,其中,上述光伏组件1的材质、光电转换效率以及发电功率可以由相关人员根据用电设备4的供电需求而设置;同样的,本实施例并不限制储能模块3的材质、储能容量以及放电功率等,储能模块3的材质、储能容量以及放电功率能够由相关人员根据用电设备4的供电需求而设置;
承接上例,升压单元2能够将光伏组件1输出的供电电压转换为标准电压,该升压单元2同样能够将储能模块3输出的储能电压升压为标准电压;能够理解的是,该标准电压可以是国家实施并设定的标准电压,该标准电压也可以是相关人员根据用电设备4需要的电压设置的一个标准电压;在一些示例中,在光伏组件1输出供电电压时,储能模块3停止输出储能电压;在光伏组件1停止输出供电电压时,储能模块3能够输出储能电压。例如,在中午,光伏组件1能够吸收阳光,并输出供电电压,则此时储能模块3停止输出储能电压;在夜间,光伏组件1无法吸收到阳光导致无法输出供电电压,则此时,储能模块3能够根据用电设备4的需求输出储能电压。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储能供电电路,在光伏组件1输出供电电压时,通过升压电路将光伏组件1输出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给供电电路,以驱动用电设备4工作,在光伏组件1停止输出供电电压时,储能模块3输出储能电压到升压单元2,通过该升压单元2将储能电压升压后传输到用电设备4,进而实现对升压单元2的复用,避免了在光伏组件1不工作时升压电路的闲置,提升了电路的利用率;此外,通过对升压单元2的复用,避免了为储能模块3单独设置一个升压单元2,节约了系统资源,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光伏储能供电电路还包括:升降压单元5;所述光伏组件1通的输出端输出供电电压到所述升降压单元5,所述升降压单元5将供电电压降压后传输到所述储能模块3。其中,如图2所示,光伏组件1与升降压单元5连接,升降压单元5与储能模块3连接;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供电电压,通过升降压单元5对储能模块3进行储能,实现了对光伏组件1的复用,通过光伏组件1为储能模块进行储能避免了为储能模块3单独设置电源;能够理解的是,储能模块3的储能速度与接收到的电压相关,若接收到的电压过大,则会导致储能模块3损坏,因此,需要通过升降压单元5将光伏组件1输出的供电电压降压到储能模块3能够接收的电压,也即,本实施例并不限制升降压单元5的降低效率,可以由相关人员根据储能模块3的储能效率设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升降压单元5包括:第一电感L1、第一开关管51以及第二开关管52,所述第一电感L1、第一开关管51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52组成子降压单元,所述子降压单元用于将供电电压降压后传输到所述储能模块3。其中,第一开关管51和第二开关管52根据需求导通,如图3所示,光伏组件1输出的电流经过第一电容C1转换为供电电压,然后控制第一开关管51的导通和截止,并保持第二开关管52关断,实现对供电电压的降压,并传输给储能模块3对储能模块3进行储能。
承接上例,能够理解的是,第一开关管51和第二开关管52的控制端与处理器连接,处理器控制第一开关管51的导通和关断并保持第二开关管52的关断,实现对供电电压的降压。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升压单元2由第三开关管21、第二电感L2以及二极管22组成,所述第二电感L2和所述第三开关管21用于对所述光伏组件1输出的供电电压升压,并将升压后的供电电压传输到所述用电设备4;所述二极管22用于防止供电电压回流。其中如图4所示,光伏组件1通过第一电容C1将直流电转换为供电电压,然后通过控制升压单元2的第三开关管21的导通与截止,实现对供电电压的升压,同时通过二极管22防止回流电,以将该供电电压升高至第二电容C2两端电压,为用电设备4供电;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电感L1、所述第一开关管51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52还用于组成子升压单元,所述子升压单元用于将所述储能模块输出的储能电压升压后传输到所述升压单元。则此时,如图5所示,储能模块3通过升降压单元5与升压单元2连接;具体的,在光伏组件1停止输出供电电压时,所述储能模块3输出储能电压,储能电压经过升降压单元5中的子升压单元进行升压后,输出到该升压单元2。实现了对第一电感L1、所述第一开关管51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52的复用,避免了单独设置用于组成子升压单元的,节约了系统资源。
承接上例,具体的,储能模块3输出储能电压,然后通过控制子升压单元的第二开关管52的导通和截止,并保持第一开关管51的关断,实现对储能电压的升压,将该储能电压升高至第一电容C1两端电压,然后将升高完成的电压传输到升压电路。
承接上例,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光伏储能供电电路还包括:逆变器,升压单元2将供电电压升压升高至第二电容C2两端电压后,通过该逆变器为用电设备4供电,其中,逆变器用于将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本实施例并不限制逆变器的型号或是功率,可以由相关人员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置。
应该理解的是,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升降压单元5中包括:第一开关管51、第二开关管52以及第一电感L1,在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供电电压时,所述第一电感L1、第一开关管51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52组成子降压单元,所述子降压单元用于将供电电压降压后传输到所述储能模块3,具体的,当光伏充足,光伏组件1输出的供电电压能满足用电设备4且有剩余给储能模块3充电时,升降压单元处于降压模式,处理器产生PWM波形控制第一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并保持第二开关管52的关断,实现对供电电压的降压;在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停止输出供电电压时,其中第一电感L1、所述第二开关管52以及所述第一开关管51组成子升压单元,控制子升压单元的第二开关管52的导通和截止,并保持第一开关管51的关断,实现对储能电压的升压。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光伏储能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源开关K1、第二电源开关K2;所述第一电源开关K1设置在所述升压单元2和所述光伏组件1之间,所述第二电源开关K2设置在所述用电设备4和恒能电源6之间。能够理解的是,恒能电源6用于输出稳定的电源,驱动用电设备4;在一些示例中,在第一电源开关K1打开时,则第二电源开关K2必然截止;在第二电源开关K2打开时,则第一电源开关K1必然截止;例如,在中午,光伏组件1能够输出供电电压时,则第一电源开关K1打开,第二电源截止;再例如,在夜间,光伏组件1停止输出供电电压时,且储能电路也无法提供储能电压时,第一电源开关K1截止,第二电源开关K2导通,以使得恒能电源6输出稳定的电源,驱动用电设备4,进而保障了能够持续驱动用电设备4,避免了光伏组件1和储能模块3无法输出驱动用电设备4的电压时,导致用电设备4停止工作的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储能供电电路包括:光伏组件1、升压单元2、储能模块3,所述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与升压单元2,且所述升压单元2与用电设备4电连接,其中:所述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供电电压到所述升压单元2,所述升压单元2将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到用电设备4,以驱动所述用电设备4工作;在所述光伏组件1停止输出供电电压时,所述储能模块3输出储能电压到所述升压单元2,所述升压单元2将储能电压升压后传输到所述用电设备4,以驱动所述用电设备4工作。在光伏组件1输出供电电压时,通过升压电路将光伏组件1输出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给供电电路,以驱动用电设备4工作,在光伏组件1停止输出供电电压时,储能模块3输出储能电压到升压单元2,通过该升压单元2将储能电压升压后传输到用电设备4,进而实现对升压单元2的复用,避免了在光伏组件1不工作时升压电路的闲置,提升了电路的利用率;此外,通过对升压单元2的复用,避免了为储能模块3单独设置一个升压单元2,节约了系统资源,提升了用户体验。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储能供电方法,所述光伏储能供电方法应用于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储能供电电路,如图7所示,所述光伏储能供电方法,包括:
S101、当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不低于供电阈值时,通过升压单元2将所述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进行升压,并将升压后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到用电设备4,以驱动所述用电设备4工作;
S102、当所述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低于供电阈值时,控制所述光伏组件1停止输出光电电压,并控制储能模块3输出储能电压到所述升压单元2,所述升压单元2将储能电压升压后传输到所述用电设备4,以驱动所述用电设备4工作。
应当理解的是,光伏组件1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本实施例并不限制光伏组件1的材质、光电转换效率以及发电功率,其中,上述光伏组件1的材质、光电转换效率以及发电功率可以由相关人员根据用电设备4的供电需求而设置;同样的,本实施例并不限制储能模块3的材质、储能容量以及放电功率等,储能模块3的材质、储能容量以及放电功率能够由相关人员根据用电设备4的供电需求而设置;
承接上例,升压单元2能够将光伏组件1输出的供电电压转换为标准电压,该升压单元2同样能够将储能模块3输出的储能电压升压为标准电压;能够理解的是,该标准电压可以是国家实施并设定的标准电压,该标准电压也可以是相关人员根据用电设备4需要的电压设置的一个标准电压;在一些示例中,在光伏组件1输出供电电压时,储能模块3停止输出储能电压;在光伏组件1停止输出供电电压时,储能模块3能够输出储能电压。例如,在中午,光伏组件1能够吸收阳光,并输出供电电压,则此时储能模块3停止输出储能电压;在夜间,光伏组件1无法吸收到阳光导致无法输出供电电压,则此时,储能模块3能够输出储能电压。
承接上例,具体的,例如,光伏组件1与升压单元2连接,储能模块3通过升降压电路与升压单元2连接,其中,升降压单元5包括第一电感L1、所述第一开关管51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52,第一电感L1、所述第一开关管51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52还用于组成子升压单元,所述子升压单元用于将所述储能模块输出的储能电压升压后传输到所述升压单元。则此时,如储能模块3通过升降压单元5与升压单元2连接;具体的,在光伏组件1停止输出供电电压时,所述储能模块3输出储能电压,储能电压经过升降压单元5中的子升压单元进行升压后,输出到该升压单元2。
承接上例,具体的,储能模块3输出储能电压,然后通过控制子升压单元的第二开关管52的导通和截止,并保持第一开关管51的导通,实现对储能电压的升压,将该储能电压升高至第一电容C1两端电压,然后将升高完成的电压传输到升压电路,使得储能模块3输出储能电压到升压单元2,以驱动用电设备4发光。
其中,供电阈值是由相关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的一个阈值,当阳光大时,则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则高,能够满足用电设备4的用电需求;当阳光小时,则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则低,则无法满足用电设备4的用电需求;因此,在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不低于供电阈值时,通过升压单元2将所述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进行升压,并将升压后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到用电设备4,以驱动所述用电设备4工作,实现了通过光伏组件1驱动用电设备4;当所述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低于供电阈值时,控制所述光伏组件1停止输出光电电压,避免光伏组件1输出的供电电压无法正常驱动用电设备4,造成用电设备4的损坏,并控制储能模块3输出储能电压到所述升压单元2,所述升压单元2将储能电压升压后传输到所述用电设备4,以驱动所述用电设备4工作,进而实现了对升压单元2的复用避免了在光伏组件1不工作时升压电路的闲置,提升了电路的利用率;此外,通过对升压单元2的复用,避免了为储能模块3单独设置一个升压单元2,节约了系统资源,提升了用户体验;
能够理解的是,在光伏组件1输出供电电压,储能模块3停止输出储能电压。
所述光伏储能供电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不低于供电储能阈值时,通过升降压单元5将所述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降压后传输到所述储能模块3。能够理解的是,当阳光大时,则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则高,能够满足用电设备4的用电需求,且此时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还能存在剩余,为了避免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浪费,当所述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不低于供电储能阈值时,通过升降压单元5将所述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降压后传输到所述储能模块3,进而实现了对储能模块3进行充电,避免了单独为储能模块3设置充电电源,进而节约了系统资源;
承接上例,具体的,例如,所述升降压单元5包括:第一电感L1、第一开关管51以及第二开关管52,所述第一电感L1、第一开关管51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52组成子降压单元,所述子降压单元用于将供电电压降压后传输到所述储能模块3,在日间,光伏组件1能够吸收阳光,并输出供电电压,该供电电压不低于供电储能阈值时,则此时控制第一开关管51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52的导通与截止,通过子降压单元将所述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降压后传输到所述储能模块3,对储能模块3进行储能;在夜间,光伏组件1无法吸收到阳光导致无法输出供电电压,则此时,则此时控制第一开关管51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52截止,停止通过子降压单元将所述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降压后传输到所述储能模块3,对储能模块3进行储能。
能够理解的是,其中,供电储能阈值是由相关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的一个阈值,且供电储能阈值不低于供电阈值,也即供电储能阈值大于或等于供电阈值。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控制储能模块3输出储能电压到所述升压单元2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储能模块3输出的储能电压是否低于所述供电阈值,当所述储能模块3输出的储能电压低于所述供电阈值时,通过恒能电源6对所述用电设备4进行供电,并通过所述恒能电源6对所述储能模块3进行充电。应当理解的是,当储能模块3输出的储能电压低于所述供电阈值时,则该储能电压无法正常驱动用电设备4,容易造成用电设备4的损坏,因此,此时则控制储能模块3停止输出储能电压,避免造成用电设备4的损坏,能够理解的是,恒能电源6用于输出稳定的电源,驱动用电设备4;光伏储能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源开关K1、第二电源开关K2;所述第一电源开关K1设置在所述升压单元2和所述光伏组件1之间,所述第二电源开关K2设置在所述用电设备4和恒能电源6之间,在一些示例中,在第一电源开关K1打开时,则第二电源开关K2必然截止;在第二电源开关K2打开时,则第一电源开关K1必然截止;例如,在中午,光伏组件1能够输出供电电压时,则第一电源开关K1打开,第二电源截止;再例如,在夜间,光伏组件1停止输出供电电压时,且储能电路也无法提供储能电压时,第一电源开关K1截止,第二电源开关K2导通,以使得恒能电源6输出稳定的电源,驱动用电设备4,进而保障了能够持续驱动用电设备4,避免了光伏组件1和储能模块3无法输出驱动用电设备4的电压时,导致用电设备4停止工作的问题。能够理解的是,在一些示例中,当第二电源开关K2导通,恒能电源6输出稳定的电源,驱动用电设备4时,恒能电源6同样通过子降压单元对储能模块3进行充电储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储能供电方法,包括:当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不低于供电阈值时,通过升压单元2将所述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进行升压,并将升压后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到用电设备4,以驱动所述用电设备4工作;当所述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低于供电阈值时,控制所述光伏组件1停止输出光电电压,并控制储能模块3输出储能电压到所述升压单元2,所述升压单元2将储能电压升压后传输到所述用电设备4,以驱动所述用电设备4工作;在光伏组件1停止输出供电电压时,储能模块3输出储能电压到升压单元2,通过该升压单元2将储能电压升压后传输到用电设备4,进而实现对升压单元2的复用,避免了在光伏组件1不工作时升压电路的闲置,提升了电路的利用率;此外,通过对升压单元2的复用,避免了为储能模块3单独设置一个升压单元2,节约了系统资源,提升了用户体验。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更为具体的示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本示例提供一种光伏储能供电电路,如图8所示,其中,该电路包括:升压单元2、储能模块3、升降压单元5,所述升降压单元5包括:子升压单元、子降压单元,用电设备4为空调、恒能电源6为市电;
当白天光伏充足的情况下,光伏组件1为空调机组供电,为储能电池模块充电,光伏组件1在第一电容C1两端产生大约200V的电压,然后通过升压单元2将电压升高至电容C2两端电压(母线电压380V),为空调机组供电;同时光伏组件1通过升降压单元5为储能电池充电;
在夜间,光伏组件1不工作的的时候,储能模块3为空调机组供电,储能模块3先通过升降压单元5中的子升压单元升压将储能电池的低压(大约48V)升高至电容C1两端电压(大约200V),再通过升压单元2将大约200V电压升高至第二电容C2两端电压(母线电压380V),为空调机组供电。
采用该电路复用结构可以将夜间光伏组件1不工作时闲置的升压单元2用于将储能模块3的低电压(大约48V)进行两级升压至为空调供电的母线电压,这种电路复用结构可以降低升降压单元5中关键元器件(第一开关管51,第二开关管52,第一电感L1)的选型要求,不仅增加了电路的利用率,也降低了电路元器件的成本。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伏储能供电方法,其包括:
步骤1:检测光伏组件1产生的最大功率是否大于空调机组运行所需的最大功率;
步骤2:如果满足步骤1的条件,控制升压单元2对光伏组件1产生的供电电压进行升压至母线电压提供给空调机组;
步骤3:如果不满足步骤1的条件,检测光伏组件1产生的最大功率低于空调机组运行所需的最大功率时,闭合第二电源开关K2通过采用市电为空调机组供电,同时控制第一开关管51导通,以为储能电池模块进行充电。
步骤4:如果检测到光伏组件1产生的最大功率为零时(夜间光伏不工作),控制第二开关管52、第一开关管51以及第三开关管21的导通与截止对储能模块3输出的电压进行两级升压为空调机组供电。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11、通信接口112、存储器113和通信总线114,其中,处理器111,通信接口112,存储器113通过通信总线11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11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11,用于执行存储器11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制作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制作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伏储能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储能供电电路包括:光伏组件、升压单元、储能模块,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与升压单元,且所述升压单元与用电设备电连接,其中:
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输出供电电压到所述升压单元,所述升压单元将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到用电设备,以驱动所述用电设备工作;
在所述光伏组件停止输出供电电压时,所述储能模块输出储能电压到所述升压单元,所述升压单元将储能电压升压后传输到所述用电设备,以驱动所述用电设备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储能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储能供电电路还包括:升降压单元;
所述光伏组件通的输出端输出供电电压到所述升降压单元,所述升降压单元将供电电压降压后传输到所述储能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储能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压单元包括:第一电感、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一开关管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组成子降压单元,所述子降压单元用于将供电电压降压后传输到所述储能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储能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一开关管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还用于组成子升压单元,所述子升压单元用于将所述储能模块输出的储能电压升压后传输到所述升压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储能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单元由第三开关管、第二电感以及二极管组成,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三开关管用于对所述光伏组件输出的供电电压升压,并将升压后的供电电压传输到所述用电设备;所述二极管用于防止供电电压回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储能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储能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源开关、第二电源开关;所述第一电源开关设置在所述升压单元和所述光伏组件之间,所述第二电源开关设置在所述用电设备和恒能电源之间。
7.一种光伏储能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储能供电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储能供电电路,所述光伏储能供电方法,包括:
当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不低于供电阈值时,通过升压单元将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进行升压,并将升压后的供电电压升压后传输到用电设备,以驱动所述用电设备工作;
当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低于供电阈值时,控制所述光伏组件停止输出光电电压,并控制储能模块输出储能电压到所述升压单元,所述升压单元将储能电压升压后传输到所述用电设备,以驱动所述用电设备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储能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储能供电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不低于供电储能阈值时,通过升降压单元将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输出的供电电压降压后传输到所述储能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储能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储能模块输出储能电压到所述升压单元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储能模块输出的储能电压是否低于所述供电阈值,当所述储能模块输出的储能电压低于所述供电阈值时,通过恒能电源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供电,并通过所述恒能电源对所述储能模块进行充电。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储能供电方法的步骤。
CN202210922391.7A 2022-08-02 2022-08-02 一种光伏储能供电电路、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2762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2391.7A CN115276202A (zh) 2022-08-02 2022-08-02 一种光伏储能供电电路、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2391.7A CN115276202A (zh) 2022-08-02 2022-08-02 一种光伏储能供电电路、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6202A true CN115276202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46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22391.7A Pending CN115276202A (zh) 2022-08-02 2022-08-02 一种光伏储能供电电路、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7620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4722A (zh) * 2023-11-16 2023-12-19 深圳市国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开关控制保护电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4722A (zh) * 2023-11-16 2023-12-19 深圳市国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开关控制保护电路
CN117254722B (zh) * 2023-11-16 2024-02-23 深圳市国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开关控制保护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81596B2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5290349B2 (ja) 直流給電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2882370A (zh) 双向双输入buck直流变换器及其功率分配方法
JP2013138530A (ja) 太陽電池発電システム
CN102904302A (zh) 高效率的太阳能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CN103312168A (zh) 双向双输入zeta直流变换器及其功率分配方法
CN103501020A (zh) 市电网络和光伏组件组成的复合电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69157A (zh) 双向双输入sepic直流变换器及其功率分配方法
CN110970928A (zh) 一种光伏与市电同时互补供电的储能离网逆变器及控制方法
CN104767469A (zh) 一种光伏照明控制系统
CN116247778A (zh) 供电电路的控制方法及储能设备
CN110138217B (zh) 一种三端口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123449A (zh) 一种独立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及能量管理方法
CN115276202A (zh) 一种光伏储能供电电路、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1376855A (zh) 汽车智能电源管理系统
CN103390999A (zh) 双向双输入buckboost直流变换器及其功率分配方法
CN218183067U (zh) 一种具有mppt与ups功能的太阳能供电装置
CN103401419A (zh) 双向双输入buck/buckboost直流变换器及其功率分配方法
CN215071777U (zh) 智慧路灯
CN215344059U (zh) 一种太阳能储能供电电路
CN103312160A (zh) 双向双输入cuck/sepic直流变换器及其功率分配方法
CN202948398U (zh) 一种计算机内嵌式智能自保护供电模块
CN201976017U (zh) 一种pfc自供电电路
CN107298025B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再生能量管理系统
CN220440418U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及其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