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0253A - 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系统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系统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0253A
CN115270253A CN202210852275.2A CN202210852275A CN115270253A CN 115270253 A CN115270253 A CN 115270253A CN 202210852275 A CN202210852275 A CN 202210852275A CN 115270253 A CN115270253 A CN 115270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ement
plate
area
reinforcing
steel ba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522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70253B (zh
Inventor
方长建
周盟
邓小龙
赖逸峰
赵一静
唐军
杨金旺
谢伟
王波
白蜀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5227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02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0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0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70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02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20Drawing from basic elements, e.g. lines or circles
    • G06T11/206Drawing of charts or graph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60Editing figures and text; Combining figures or tex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系统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工程板配筋图的配筋形式、以及所述配筋形式所对应的配筋信息;根据所述配筋信息计算出对应的布置配筋面积;获取所述配筋信息所对应的计算书中的计算配筋面积;将所述布置配筋面积与设计配筋面积显示在所述板配筋图中。该方法可将板钢筋配筋值的布置配筋面积与计算书的计算配筋面积,同时显示在图面上,人机交互友好;其中,根据配筋信息计算出对应的布置配筋面积,可避免人工换算导致的错误。该方法有助于实现配筋的合规性检查,并进一步提升设计师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系统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结构施工技术领域,涉及应用于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智能设计,特别涉及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板配筋施工图的钢筋配筋文字,是与图纸说明结合来说明施工时应该如何进行钢筋布置的信息。板配筋计算书的文字,是一个每延米需要布置多少钢筋面积的数字信息。在配筋设计时,设计师需要对照着计算软件提供的板配筋计算书进行楼板配筋设计,将钢筋面积翻译成配筋施工中的钢筋直径与钢筋间距。在配筋检查与校对时,需要结合图纸说明,将板钢筋文字信息人为翻译计算成每延米需要布置多少钢筋面积的数字信息,再与计算书提供的每延米需要布置多少钢筋面积的数字信息进行对比。若施工图的钢筋面积大于计算书的钢筋面积,则满足配筋设计要求,否则不满足设计要求。
现有方法核对板钢筋时,由于依赖人工不断手动计算,不能直观地对比配筋面积值与计算面积值大小。而且在工程项目中,往往存在成百上千的楼板钢筋,在人工校核时,需要对每根钢筋进行钢筋面积换算并核对计算书,存在出错的可能性,容易出现疏漏,造成工程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系统及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配筋设计时需要核实施工图的钢筋面积与计算书的钢筋面积的合规性问题以及因人工疏漏计算造成工程隐患的问题,该方法可实现配筋的合规性检查,并进一步提升设计师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包括:
S10、获取目标工程板配筋图的配筋形式、以及所述配筋形式所对应的配筋信息;
S20、根据所述配筋信息计算出对应的布置配筋面积;
S30、获取所述配筋信息所对应的计算书中的计算配筋面积;
S40、将所述布置配筋面积与设计配筋面积显示在所述板配筋图中。
进一步地,所述S40步骤包括:
当所述布置配筋面积大于等于所述计算配筋面积时,采用第一预设方式显示;当所述布置配筋面积小于所述计算配筋面积时,采用第二预设方式显示;所述第一预设方式与所述第二预设方式的表现形式不同;所述表现形式包括:不同的颜色、形状和/或亮度。
进一步地,当所述配筋形式为分离式配筋时,所述板配筋图包括板顶钢筋和板底钢筋;所述S20步骤包括:
遍历所述板顶钢筋和板底钢筋;
若所述板顶钢筋和板底钢筋存在注明钢筋配筋值,则根据配筋面积公式,计算出布置配筋面积;所述钢筋配筋值包括:钢筋直径和相邻两根钢筋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S20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板顶钢筋和板底钢筋中未有注明钢筋配筋值,则根据字符中附注的钢筋直径与相邻两根钢筋间距,通过所述配筋面积公式,计算出布置配筋面积。
进一步地,当所述配筋形式为双层双向配筋时,所述板配筋图包括板上部通长钢筋和板下部通长钢筋、所述板上部通长钢筋和板下部通长钢筋分别各自对应的附加钢筋;
所述S20步骤包括:
遍历所述板上部通长钢筋和板下部通长钢筋、以及各自对应的附加钢筋;
若存在注明钢筋配筋值,则根据配筋面积公式,计算出板上部和板下部的配筋面积,计算出对应的附加钢筋的配筋面积;所述钢筋配筋值包括:钢筋直径和相邻两根钢筋间距;
将所述板上部的配筋面积与板上部附加钢筋的配筋面积相加,作为板上部的布置配筋面积;
将所述板下部的配筋面积与板下部附加钢筋的配筋面积相加,作为板下部的布置配筋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S20步骤还包括:
若未有注明钢筋配筋值,则根据字符中附注的钢筋直径与相邻两根钢筋间距,则根据配筋面积公式,计算出板上部和板下部的配筋面积,计算出对应的附加钢筋的配筋面积;所述钢筋配筋值包括:钢筋直径和相邻两根钢筋间距;
将所述板上部的配筋面积与板上部附加钢筋的配筋面积相加,作为板上部的布置配筋面积;
将所述板下部的配筋面积与板下部附加钢筋的配筋面积相加,作为板下部的布置配筋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S20步骤还包括:
若存在钢筋简写字符,则通过配筋替换表,查找出对应的钢筋直径与相邻两根钢筋间距,则根据配筋面积公式,计算出板上部和板下部的配筋面积,计算出对应的附加钢筋的配筋面积;所述钢筋配筋值包括:钢筋直径和相邻两根钢筋间距;
将所述板上部的配筋面积与板上部附加钢筋的配筋面积相加,作为板上部的布置配筋面积;
将所述板下部的配筋面积与板下部附加钢筋的配筋面积相加,作为板下部的布置配筋面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工程板配筋图的配筋形式、以及所述配筋形式所对应的配筋信息;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筋信息计算出对应的布置配筋面积;
显示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配筋信息所对应的计算书中的计算配筋面积;将所述布置配筋面积与设计配筋面积显示在所述板配筋图中。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将板钢筋配筋值的布置配筋面积与计算书的计算配筋面积,同时显示在图面上,人机交互友好,避免人工换算导致的错误。
2.图纸说明与局部配筋标记都采用了参数化技术,按传统的文字说明难以提取出说明中的配筋信息,现在可以直接分析图纸说明与标记中的配筋信息。
3.双层双向配筋时,结合图纸说明分析出附加钢筋+通常筋的配筋面积,过去即使想到要同时呈现配筋面积,也很难考虑图纸说明,仅能计算出附加钢筋面积。该方法可实现配筋的合规性检查,并进一步提升设计师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2a为分离式配筋时注明钢筋配筋的示意图;
图2b为分离式配筋时未注明钢筋配筋的示意图;
图2c为图2b的附注说明示意图;
图3为标注为钢筋字符的配筋示意图;
图4a为标注为简写字母的配筋示意图;
图4b为标注为配筋替换表示意图;
图5a为局部双层双向配筋区域示意图;
图5b为局部双层双向配筋区域的附加配筋示意图;
图6为板配筋图纸说明文字示意图;
图7为程序对图6所读取到的属性示意图;
图8为局部双层双向配筋标记示意图;
图9为程序对图8所读取到的属性示意图;
图10为板顶钢筋最后的显示效果图;
图11为水平方向板底钢筋最后的显示效果图;
图12为双层双向配筋的板配筋图显示附加钢筋值的示意图;
图13为双层双向配筋的板配筋图显示字母简写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提供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系统及介质,其中,参照图1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0、获取目标工程板配筋图的配筋形式、以及所述配筋形式所对应的配筋信息;
S20、根据所述配筋信息计算出对应的布置配筋面积;
S30、获取所述配筋信息所对应的计算书中的计算配筋面积;
S40、将所述布置配筋面积与设计配筋面积显示在所述板配筋图中。
其中,S40步骤包括:
当布置配筋面积大于等于计算配筋面积时,采用第一预设方式显示;当布置配筋面积小于计算配筋面积时,采用第二预设方式显示;第一预设方式与第二预设方式的表现形式不同;该表现形式包括:不同的颜色、形状和/或亮度。可结合上述三种表现形式的任两种或全部三种,进行配合显示,以方便提醒设计人员,该配筋设计是否满足要求。
该方法可有助于实现配筋的合规性检查,并进一步提升设计师的工作效率;并且将板钢筋配筋值的布置配筋面积与计算书的计算配筋面积,同时显示在图面上,人机交互友好,可避免人工换算导致的错误。
在一个实施例中,配筋形式为分离式配筋时,板配筋图包括板顶钢筋和板底钢筋;如图2a所示,若已注明钢筋配筋,对钢筋配筋面积进行换算:本发明所涉及到的配筋面积公式:S=π*d*d*1000/(4*s)
其中,d表示钢筋直径,单位mm;s表示相邻两根钢筋间距,单位mm。
10*10*3.14*1000/(200*2*2)=392.5>max(371,226)=371,满足配筋要求。
如图2b所示,若未注明钢筋配筋,需要结合图纸说明(如图2c所示)对钢筋配筋面积进行换算:
8*8*3.14*1000/(200*2*2)=251.2>max(226,226)=226,满足配筋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全楼双层双向配筋附加钢筋:
需要结合图纸说明(如图2c所示)先计算双层双向通长钢筋配筋面积:
8*8*3.14*1000/(200*2*2)=251.2
再计算附加钢筋面积:
a.对于标注为钢筋字符的配筋,直接计算对应的配筋面积即可:如图3所示,计算面积:8*8*3.14*1000/(400*2*2)=125.6
通长钢筋面积加上附加钢筋面积,再与计算值进行对比判断:
251.2+125.6=376.8>max(284,284)=284,满足配筋要求。
b.对于标注为简写字母的配筋,如图4a所示;需要查询配筋替换表,如图4b所示,再计算配筋面积:8*8*3.14*1000/(400*2*2)=125.6
通长钢筋面积加上附加钢筋面积,再与计算值进行对比判断:
251.2+125.6=376.8>max(226,372)=372,满足配筋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局部双层双向配筋区域:
需要结合区域标注先计算双层双向通长钢筋配筋面积:如图5a所示:
8*8*3.14*1000/(150*2*2)=334.9
再计算附加钢筋面积,如图5b所示:
8*8*3.14*1000/(300*2*2)=167.5
通长钢筋面积加上附加钢筋面积,再与计算值进行对比判断:
334.9+167.5=502.4>max(226,372)=372,满足配筋要求。
下面通过三部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1.存储介质及计算公式:
如图6所示,板配筋图纸说明是一个具有参数化信息的说明,程序可以直接读取到默认配筋相关参数信息:配筋形式、默认板顶筋、默认板底筋。此处,如图7所示,默认板顶筋、默认板底筋是开放给用户修改的参数,配筋形式是只面向计算机读写的参数,为一个String型参数,内容注明了“双层双向”或“分离式”。
如图8所示,局部双层双向配筋标记是一个具有参数化信息的标记,程序可以直接读取到默认配筋信息:上部钢筋直径、上部钢筋间距、下部钢筋直径、下部钢筋间距。所读取到的信息如图9所示,上部钢筋直径10mm、上部钢筋间距200mm、下部钢筋直径10mm、下部钢筋间距200mm。
2.分析局部双层双向区域,剩下的区域即为全楼配筋区域。
读取局部双层双向配筋标记,按钢筋面积公式分别计算出上部通长钢筋面积与下部通长钢筋面积。
遍历区域内的板顶附加钢筋:
根据钢筋配筋计算附加钢筋的配筋面积:
若附加钢筋字符注明了钢筋直径与钢筋间距信息,直接计算即可;
若附加钢筋字符为简写字符,未注明钢筋直径与钢筋间距信息,需要对照图纸中的配筋替换表,如图4b所示,翻译出钢筋直径与钢筋间距信息,再进行计算
分析配筋面积,即附加钢筋面积+上部钢筋面积;
将分析得到的配筋面积显示在附加钢筋上。
遍历区域内的板底附加钢筋:
同理,再分析出板底钢筋配筋面积,将分析得到的配筋面积显示在附加钢筋上。
3.分析全楼配筋区域
读取图纸说明,分析出当前楼板配筋形式为双层双向配筋或分离式配筋。
a.若为双层双向配筋,按钢筋面积公式分别计算出上部通长钢筋面积与下部通长钢筋面积,与局部双层双向相同的方法计算出钢筋配筋面积,并标记在板钢筋上。
b.若为分离式配筋,按钢筋面积公式分别计算出上部默认钢筋面积与下部默认钢筋面积;
遍历区域内的板顶钢筋:
根据钢筋配筋计算配筋面积:
若未标记钢筋字符,则按附注说明的默认配筋面积作为配筋面积;
若附加钢筋字符注明了钢筋直径与钢筋间距信息,直接计算即可;
若附加钢筋字符为简写字符,未注明钢筋直径与钢筋间距信息,需要对照图纸中的配筋替换表,翻译出钢筋直径与钢筋间距信息,再进行计算。
将计算得到的配筋面积显示在板顶钢筋上。
遍历区域内的板底钢筋:
同理求得板底钢筋面积,显示在板底钢筋上。
4.显示钢筋计算书:直观效果是钢筋配筋、配筋面积、计算书面积同时出现在图面上,人机交互十分友好,配筋值和计算值一目了然,不需要人工进行换算。
如图10所示,为板顶钢筋,配筋图的布置配筋面积为392,计算书的计算配筋面积为372与226,很直观看出满足要求。按传统方法需要换算10@200,通过计算才知道10@200为392。
同理,如图11所示,水平方向板底钢筋为335,很容易看出满足水平方向的计算值319。
如图12所示,当双层双向配筋时,不仅需要换算钢筋配筋的面积,还要加上通长钢筋的面积,通过直观地显示配筋面积,有效避免了人工换算错误的可能性。如图13所示,当钢筋为字母简写时,可以直观看出配筋面积,不需要一些列换算。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系统,参照图14所示,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工程板配筋图的配筋形式、以及所述配筋形式所对应的配筋信息;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筋信息计算出对应的布置配筋面积;
显示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配筋信息所对应的计算书中的计算配筋面积;将所述布置配筋面积与设计配筋面积显示在所述板配筋图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包括:
S10、获取目标工程板配筋图的配筋形式、以及所述配筋形式所对应的配筋信息;
S20、根据所述配筋信息计算出对应的布置配筋面积;
S30、获取所述配筋信息所对应的计算书中的计算配筋面积;
S40、将所述布置配筋面积与设计配筋面积显示在所述板配筋图中。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0、获取目标工程板配筋图的配筋形式、以及所述配筋形式所对应的配筋信息;
S20、根据所述配筋信息计算出对应的布置配筋面积;
S30、获取所述配筋信息所对应的计算书中的计算配筋面积;
S40、将所述布置配筋面积与设计配筋面积显示在所述板配筋图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0步骤包括:
当所述布置配筋面积大于等于所述计算配筋面积时,采用第一预设方式显示;当所述布置配筋面积小于所述计算配筋面积时,采用第二预设方式显示;所述第一预设方式与所述第二预设方式的表现形式不同;所述表现形式包括:不同的颜色、形状和/或亮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配筋形式为分离式配筋时,所述板配筋图包括板顶钢筋和板底钢筋;所述S20步骤包括:
遍历所述板顶钢筋和板底钢筋;
若所述板顶钢筋和板底钢筋存在注明钢筋配筋值,则根据配筋面积公式,计算出布置配筋面积;所述钢筋配筋值包括:钢筋直径和相邻两根钢筋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板顶钢筋和板底钢筋中未有注明钢筋配筋值,则根据字符中附注的钢筋直径与相邻两根钢筋间距,通过所述配筋面积公式,计算出布置配筋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配筋形式为双层双向配筋时,所述板配筋图包括板上部通长钢筋和板下部通长钢筋、所述板上部通长钢筋和板下部通长钢筋分别各自对应的附加钢筋;
所述S20步骤包括:
遍历所述板上部通长钢筋和板下部通长钢筋、以及各自对应的附加钢筋;
若存在注明钢筋配筋值,则根据配筋面积公式,计算出板上部和板下部的配筋面积,计算出对应的附加钢筋的配筋面积;所述钢筋配筋值包括:钢筋直径和相邻两根钢筋间距;
将所述板上部的配筋面积与板上部附加钢筋的配筋面积相加,作为板上部的布置配筋面积;
将所述板下部的配筋面积与板下部附加钢筋的配筋面积相加,作为板下部的布置配筋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步骤还包括:
若未有注明钢筋配筋值,则根据字符中附注的钢筋直径与相邻两根钢筋间距,则根据配筋面积公式,计算出板上部和板下部的配筋面积,计算出对应的附加钢筋的配筋面积;所述钢筋配筋值包括:钢筋直径和相邻两根钢筋间距;
将所述板上部的配筋面积与板上部附加钢筋的配筋面积相加,作为板上部的布置配筋面积;
将所述板下部的配筋面积与板下部附加钢筋的配筋面积相加,作为板下部的布置配筋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步骤还包括:
若存在钢筋简写字符,则通过配筋替换表,查找出对应的钢筋直径与相邻两根钢筋间距,则根据配筋面积公式,计算出板上部和板下部的配筋面积,计算出对应的附加钢筋的配筋面积;所述钢筋配筋值包括:钢筋直径和相邻两根钢筋间距;
将所述板上部的配筋面积与板上部附加钢筋的配筋面积相加,作为板上部的布置配筋面积;
将所述板下部的配筋面积与板下部附加钢筋的配筋面积相加,作为板下部的布置配筋面积。
8.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工程板配筋图的配筋形式、以及所述配筋形式所对应的配筋信息;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筋信息计算出对应的布置配筋面积;
显示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配筋信息所对应的计算书中的计算配筋面积;将所述布置配筋面积与设计配筋面积显示在所述板配筋图中。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
CN202210852275.2A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系统及介质 Active CN1152702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2275.2A CN115270253B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系统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2275.2A CN115270253B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系统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0253A true CN115270253A (zh) 2022-11-01
CN115270253B CN115270253B (zh) 2023-06-02

Family

ID=83767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52275.2A Active CN115270253B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系统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7025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38631A2 (en) * 2003-10-16 2005-04-28 Precision Dynamic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orizing transactions
US20090064619A1 (en) * 2006-03-03 2009-03-12 Hugh Gordon Bowerman Building Construction With Lost Shuttering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JP2015061961A (ja) * 2013-09-21 2015-04-02 株式会社安藤・間 扁平梁の曲げ耐力算定方法及び扁平梁の配筋構造
CN105863257A (zh) * 2016-02-05 2016-08-17 宇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板梁分离式高支模连支架搭设方法
CN107169230A (zh) * 2017-06-09 2017-09-15 深圳市斯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配筋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44193A (zh) * 2022-04-11 2022-05-06 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间距审核方法及相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38631A2 (en) * 2003-10-16 2005-04-28 Precision Dynamic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orizing transactions
US20090064619A1 (en) * 2006-03-03 2009-03-12 Hugh Gordon Bowerman Building Construction With Lost Shuttering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JP2015061961A (ja) * 2013-09-21 2015-04-02 株式会社安藤・間 扁平梁の曲げ耐力算定方法及び扁平梁の配筋構造
CN105863257A (zh) * 2016-02-05 2016-08-17 宇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板梁分离式高支模连支架搭设方法
CN107169230A (zh) * 2017-06-09 2017-09-15 深圳市斯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配筋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44193A (zh) * 2022-04-11 2022-05-06 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间距审核方法及相关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RK HAYNES等: "Prestressing Steel Reinforcement Wire Measurement Protocol" *
赵国鹏;马迎;: "某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加层及加固设计"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0253B (zh) 202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21783B2 (en) Visualizing content positioning within a document using layers
US20100274536A1 (en) Layout design support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CN102693334B (zh) 基于cad电子图纸的动态构件识别方法
CN108986638A (zh) 一种海图专题图快速制图的方法
CN115238343B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基坑支护智能施工方法
CN115525955A (zh) 一种特种结构数字化设计产品的智能化生成方法
CN115270253A (zh) 一种板配筋合规性判断及显示方法、系统及介质
US20090172524A1 (en) Methods involving text attribute recognition
CN111507609A (zh) 物料清单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574275A (zh) 一种复杂电子装备部组件接口信息图形化显示方法
JP4902567B2 (ja) 作業手順書作成システム、及び、作業手順書作成プログラム
US20110078643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layout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16029018A (zh) 一种基于bim的室内装饰设计及动态优化方法
TWI676932B (zh) 電子設備的輸入方法及系統
US20090172526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involving object attribute recognition
Herrero-Garcia Whole-building life cycle assessment: comparison of available tools
JP2021140593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280840B2 (en) Figure display device, figure display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a figure display program
KR20110037015A (ko) 연속지적도 오류 발견 프로그램 및 그 방법
CN105447279A (zh) 几何产品智能公差规范设计方法和可视化公差标注系统
JP2005012916A (ja) 電力系統監視制御システム
CN116188629B (zh) 生成装修图纸引注的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7316138A (zh) 自定义项目合规性检测方法及其系统
JP2001202392A (ja) Cadシステム
CN115221841A (zh) 一种基于web的工程符号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