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7617B - 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方向判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方向判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7617B
CN115267617B CN202210924883.XA CN202210924883A CN115267617B CN 115267617 B CN115267617 B CN 115267617B CN 202210924883 A CN202210924883 A CN 202210924883A CN 115267617 B CN115267617 B CN 1152676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target
target capacitor
capacitor
lea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248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67617A (zh
Inventor
王德全
王志雄
罗志刚
盛雄飞
江奕
姚中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zhongyua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zhongyua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zhongyua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zhongyua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248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676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67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7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67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7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64Testing of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解电容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方向判定方法,包括如下方法:S001,将数量为M的目标电容器按照预设排列顺序姿态进行排列;S002,将目标电容器按照预设排列顺序姿态依次进行第一次漏电阻检测、放电、第二次漏电阻检测;其中,第一次漏电阻检测得到第一漏电阻,第二次漏电阻检测得到第二漏电阻,预设排列顺序姿态包括两种不同姿态;针对同一目标电容器,两种姿态对应的极性判断结果相反;S003,对与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目标电容器摆放姿势不同的目标电容器进行标记;S004,对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目标电容器进行极性确定。

Description

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方向判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解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方向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铝电解电容是由铝圆筒做负极,里面装有液体电解质,插入一片弯曲的铝带做正极制成。还需要经过直流电压处理,使正极片上形成一层氧化膜做介质。它的特点是容量大,但是漏电大,稳定性差,有正负极性,适宜用于电源滤波或者低频电路中。
一般来说,作为产品的铝电解电容一般能够通过其CP线的长短或者套管上的负极标识来方便用户的区分,避免用户弄反极性,因为一旦弄反,在使用当中容易发生爆炸和且无法正常使用,还可能会对相关电路产生损坏。
所以,在出厂前需对铝电解电容的正负极进行准确的判断,然后采用印制有正负极标识的套管作为包装,进行正负极的指示;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其CP线长短是相同的,也没有套管负极标识,因此需要利用万用表以人工的方式对铝电解电容的正负极进行检测。
具体的,采用万用表对铝电解电容的极性进行判断时,可先将万用表调至电阻档,比如R*100或R*1K挡,当铝电解电容的正极接电源正极(电阻挡时的黑表笔),铝电解电容的负极接电源负极(电阻挡时的红表笔)时,漏电阻较大,反之漏电阻较小。因此在测量时,先假定铝电解电容某极为“+”极,让其与万用表的黑表笔相接,另一电极与万用表的红表笔相接,记下表针停止的刻度,然后将铝电解电容的两极进行短路放电,对调两只表笔,重新进行测量。两次测量中,表针显示阻值大的那次测量,黑表笔接的就是电解电容的正极。
可以看出,如此检测效率低下,需要频繁的进行电极连接,面对大批次的铝电解电容极性检测工作时需要大量人工,容易出错,且一旦出错后果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方向判定方法,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提升极性判定的效率和准确度,节约了人力物力的极性方向判定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方向判定方法,包括如下方法:
S001,将数量为M的目标电容器按照预设排列顺序姿态进行排列;
S002,将所述目标电容器按照所述预设排列顺序姿态依次进行第一次漏电阻检测、放电、第二次漏电阻检测;
其中,第一次漏电阻检测得到第一漏电阻,第二次漏电阻检测得到第二漏电阻,所述预设排列顺序姿态包括两种不同姿态;针对同一所述目标电容器,两种姿态对应的极性判断结果相反;
S003,对与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所述目标电容器摆放姿势不同的所述目标电容器进行标记;
S004,对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所述目标电容器进行极性确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若需要对一批数量为M的目标电容器进行极性检测,可先按照预设排列顺序姿态对这些目标电容器进行排列放置,在输送过程中,可通过实质相同的第一电阻检测器和第二电阻检测器分别对这些目标电容器进行逐个的漏电阻检测;
电阻检测器可基于万用表进行设计,一般都有两个检测端,一个为电源正端,一个为电源负端,以第一电阻检测器为例,其只需保证在检测时能够将电源正端和电源负端分别与目标电容器的第一极和第二极连接;
具体的,在本发明中可将第一电阻检测器和第二电阻检测器各自的检测端设置为静态的、固定的,因此随着目标电容器的输送,目标电容器的两极可依次与第一电阻检测器和第二电阻检测各自的检测端进行接触连接;
若第一电阻检测器的电源正端与目标电容器的第一极连接,其电源负端与目标电容器的第二极连接,则第二电阻检测器的电源负端与目标电容器的第一极连接,其电源正端与目标电容器的第二极连接;
如此可得到第一漏电阻和第二漏电阻的大小比较结果,若第一个进行检测的目标电容器,其第一漏电阻大于第二漏电阻,则后续任何检测结果为第二漏电阻大于第一漏电阻的目标电容器,其摆放姿态必然和第一个进行检测的目标电容器相反,随后进行标记,当后续所有的该批次电容器都已经检测完毕,则可对第一个进行检测的目标电容器进行极性的确定,此时可根据预设排列顺序姿态对该批次所有经过标记的电容器进行姿态调整,从而能够统一的进行套筒包装的安装,大幅提升极性判定的效率和准确度,节约了人力物力。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001包括:
所述将数量为M的目标电容器按照预设排列顺序姿态的方法包括:
将所述目标电容器在输送路径上等距设置;
将所述目标电容器的姿态调整一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等距设置且姿态一致的目标电容器,其两极的位置变化更有规律可循,因此也更容易对第一电阻检测器和第二电阻检测器及其检测端的形状和位置进行设置,来使得目标电容器的两极能够准确的与第一电阻检测器和第二电阻检测器的检测端进行接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002包括:
针对一个所述目标电容器:
S0021,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器检测所述目标电容器的第一漏电阻,同时获取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器的第一显示图片;
S0022,通过所述第二电阻检测器检测所述目标电容器的第二漏电阻,同时获取所述第二电阻检测器的第二显示图片;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图片包括表示所述第一漏电阻的第一示意曲线,所述第二显示图片包括表示所述第二漏电阻的第二示意曲线;
S0023,通过所述第一显示图片和所述第二显示图片比较所述第一漏电阻和所述第二漏电阻的大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将第一电阻检测器和第二电阻检测器设置为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实时显示的器件,然后由工作人员获取第一显示图片和第二显示图片进行观察,便可得到第一漏电阻和第二漏电阻的大小区别,相较于现有的万用表测量法明显更加直观且易于辨别,万用表检测时还需要等待其指针静止,很显然本发明更加高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0023包括:
S0231,将所述第一示意曲线和所述第二示意曲线设置为不同颜色;
S0231,将所述第一显示图片和所述第二显示图片进行合并,得到显示图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示意曲线和第二示意曲线合并为一张显示图片,由一张显示图片同时表达颜色不同的第一示意曲线和第二示意曲线,更加直观,且不容易出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0023还包括:
根据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所述目标电容器的检测结果选取对应的判别模块;
将所述显示图片发送至所述判别模块中;
根据所述判别模块的输出结果确定对应的所述目标电容器姿势是否与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所述目标电容器相同;
其中,所述判别模块为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若输出结果为异常,则说明该目标电容器与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所述目标电容器的姿势不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判别模块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采用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由于显示图片中包含颜色不同的第一示意曲线和第二示意曲线,因此可利用判别模块对显示图片进行高速的辨别,以此来替代人工,在面对有大批量且高效率要求的电容极性判断时,拥有更好的表现;
另外,由于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目标电容器不一定都有相同的姿态,在本发明中存在两种,且两种姿态正好相反,因此后续目标电容器的姿态判定也是相反的,所以可以根据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目标电容器的检测结果,对判别模块进行调整,避免出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003包括:
当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所述目标电容器的所述第二漏电阻大于所述第一漏电阻时,若第n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所述目标电容器的所述第二漏电阻小于所述第一漏电阻,则对该第n个所述目标电容器添加一类标记;
当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所述目标电容器的所述第二漏电阻小于所述第一漏电阻时,若第n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所述目标电容器的所述第二漏电阻大于所述第一漏电阻,则对该第n个所述目标电容器添加二类标记;其中,1<n≤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类标记为一类喷漆,所述二类标记为二类喷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用不同颜色的喷漆对不同批次的目标电容器进行标记,同一批次对应一种喷漆,更加清晰,不易出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若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器的第一正端与所述目标电容器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器的第一负端与所述目标电容器的第二极连接,则所述第二电阻检测器的第一正端与所述目标电容器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检测器的第二负端与所述目标电容器的第一极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若需要对一批数量为M的目标电容器进行极性检测,可先按照预设排列顺序姿态对这些目标电容器进行排列放置,在输送过程中,通过实质相同的第一电阻检测器和第二电阻检测器分别对这些目标电容器进行逐个的漏电阻检测;若第一电阻检测器的电源正端与目标电容器的第一极连接,其电源负端与目标电容器的第二极连接,则第二电阻检测器的电源负端与目标电容器的第一极连接,其电源正端与目标电容器的第二极连接;如此可得到第一漏电阻和第二漏电阻的大小比较结果,若第一个进行检测的目标电容器,其第一漏电阻大于第二漏电阻,则后续任何检测结果为第二漏电阻大于第一漏电阻的目标电容器,其摆放姿态必然和第一个进行检测的目标电容器相反,随后进行标记,当后续所有的该批次电容器都已经检测完毕,则可对第一个进行检测的目标电容器进行极性的确定,此时可根据预设排列顺序姿态对该批次所有经过标记的电容器进行姿态调整,从而能够统一的进行套筒包装的安装,大幅提升极性判定的效率和准确度,节约了人力物力;
(2)等距设置且姿态一致的目标电容器,其两极的位置变化更有规律可循,因此也更容易对第一电阻检测器和第二电阻检测器及其检测端的形状和位置进行设置,来使得目标电容器的两极能够准确的与第一电阻检测器和第二电阻检测器的检测端进行接触;
(3)可将第一电阻检测器和第二电阻检测器设置为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实时显示的器件,然后由工作人员获取第一显示图片和第二显示图片进行观察,便可得到第一漏电阻和第二漏电阻的大小区别,相较于现有的万用表测量法明显更加直观且易于辨别,万用表检测时还需要等待其指针静止,很显然本发明更加高效;
(4)将第一示意曲线和第二示意曲线合并为一张显示图片,由一张显示图片同时表达颜色不同的第一示意曲线和第二示意曲线,更加直观,且不容易出错;
(5)判别模块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基于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构成,由于显示图片中包含颜色不同的第一示意曲线和第二示意曲线,因此可利用判别模块对显示图片进行高速的辨别,以此来替代人工,在面对有大批量且高效率要求的电容极性判断时,拥有更好的表现;另外,由于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目标电容器不一定都有相同的姿态,在本发明中存在两种,且两种姿态正好相反,因此后续目标电容器的姿态判定也是相反的,所以可以根据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目标电容器的检测结果,对判别模块进行调整,避免出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极性方向判定方法的原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方向判定方法,包括如下方法:
S001,将数量为M的目标电容器按照预设排列顺序姿态进行排列;
S002,将所述目标电容器按照所述预设排列顺序姿态依次进行第一次漏电阻检测、放电、第二次漏电阻检测;
其中,第一次漏电阻检测得到第一漏电阻,第二次漏电阻检测得到第二漏电阻,所述预设排列顺序姿态包括两种不同姿态;针对同一所述目标电容器,两种姿态对应的极性判断结果相反;
S003,对与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目标电容器摆放姿势不同的目标电容器进行标记;
S004,对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目标电容器进行极性确定。
具体的,S002,将目标电容器按照预设排列顺序姿态依次输送至第一电阻检测器和第二电阻检测器处进行漏电阻检测;
其中,第一电阻检测器和第二电阻检测器分别显示与目标电容器对应的第一漏电阻和第二漏电阻,所述目标电容器在经所述第二电阻检测器进行漏电阻检测前,还需要进行放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若需要对一批数量为M的目标电容器进行极性检测,可先按照预设排列顺序姿态对这些目标电容器进行排列放置,在输送过程中,通过实质相同的第一电阻检测器和第二电阻检测器分别对这些目标电容器进行逐个的漏电阻检测;
电阻检测器,可基于万用表进行设计,一般都有两个检测端,一个为电源正端,一个为电源负端,其在检测时需要将电源正端和电源负端分别与目标电容器的第一极和第二极连接,然后对检测的电阻结果进行显示;
具体的,在本发明中第一电阻检测器和第二电阻检测器结构完全相同,且各自的两检测端为固定的,区别仅在于第二电阻检测器的两检测端与第一电阻检测器的两检测端极性相反,由于目标电容器的电极只有两个,意味着目标电容器的摆放姿态不同,其两电极与电阻检测器的两检测端的连接方式不同,然后便可借助电阻检测的结果进行区分。
随着目标电容器的输送,目标电容器的两极可依次与第一电阻检测器和第二电阻检测各自的检测端进行接触连接;另外,放电的执行,可通过在目标电容器的输送运动路径上设置一个导电块,导电块位于第一电阻检测器和第二电阻检测器之间,使得目标电容器的两极在运动过程中与该导电块同时接触,比如导电块从目标电容器的两极中间穿过,实现放电;上述方法均可通过现有技术轻松实现,再此不在赘述。
在检测时,若第一电阻检测器的电源正端与目标电容器的第一极连接,其电源负端与目标电容器的第二极连接,则第二电阻检测器的电源负端与目标电容器的第一极连接,其电源正端与目标电容器的第二极连接;
如此可得到第一漏电阻和第二漏电阻的大小比较结果,若第一个进行检测的目标电容器,其第一漏电阻大于第二漏电阻,则后续任何检测结果为第二漏电阻大于第一漏电阻的目标电容器,其摆放姿态必然和第一个进行检测的目标电容器相反,随后进行标记,当后续所有的该批次电容器都已经检测完毕,则可对第一个进行检测的目标电容器进行极性的确定,此时可根据预设排列顺序姿态对该批次所有经过标记的电容器进行姿态调整,从而能够统一的进行套筒包装的安装,大幅提升极性判定的效率和准确度,节约了人力物力。
总之,本发明采用的原理就是,在对该批次所有的目标电容器的姿态、排列以及输送方向都确定且知晓,而且电阻检测器的的检测端位置也固定的情况下,当在对第一个目标电容器进行极性确定后,将后续所有与第一个目标电容器的检测结果不同的目标电容器都进行姿态调整且调整为与第一个目标电容器姿态一致时,便可统一的对该批次所有的目标电容器进行统一包装,充分提升效率,减少出错可能。
具体的,以其中一个电阻检测器为例,可通过将第一电阻检测器的两个检测端均分别设置为两个相互平行的电极板,并在两电极板上分别开设与目标电容器的两极的运动方向一致的沟槽,只要目标电容器在运动的过程中,其两极能够分别进入对应的沟槽,便可与第一电阻检测器的检测端建立连接,与采用万用表使使用黑笔和红笔分别与目标电容器的两极进行连接的原理相同,能够达到实现电阻检测的目的即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001包括:
将数量为M的目标电容器按照预设排列顺序姿态的方法包括:
将目标电容器在输送路径上等距设置;
将目标电容器的姿态调整一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等距设置且姿态一致的目标电容器,其两极的位置变化更有规律可循,因此也更容易对第一电阻检测器和第二电阻检测器及其检测端的形状和位置进行设置,来使得目标电容器的两极能够准确的与第一电阻检测器和第二电阻检测器的检测端进行接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002包括:
针对一个目标电容器:
S0021,通过第一电阻检测器检测目标电容器的第一漏电阻,同时获取第一电阻检测器的第一显示图片;
S0022,通过第二电阻检测器检测目标电容器的第二漏电阻,同时获取第二电阻检测器的第二显示图片;
其中,第一显示图片包括表示第一漏电阻的第一示意曲线,第二显示图片包括表示第二漏电阻的第二示意曲线;
S0023,通过第一显示图片和第二显示图片比较第一漏电阻和第二漏电阻的大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将第一电阻检测器和第二电阻检测器设置为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实时显示的器件,然后由工作人员获取第一显示图片和第二显示图片进行观察,便可得到第一漏电阻和第二漏电阻的大小区别,相较于现有的万用表测量法明显更加直观且易于辨别,万用表检测时还需要等待其指针静止,很显然本发明更加高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0023包括:
S0231,将第一示意曲线和第二示意曲线设置为不同颜色;
S0231,将第一显示图片和第二显示图片进行合并,得到显示图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示意曲线和第二示意曲线合并为一张显示图片,由一张显示图片同时表达颜色不同的第一示意曲线和第二示意曲线,更加直观,且不容易出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0023还包括:
根据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目标电容器的检测结果选取对应的判别模块;
将显示图片发送至判别模块中;
根据判别模块的输出结果确定对应的目标电容器姿势是否与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目标电容器相同;
其中,所述判别模块为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若输出结果为异常,则说明该目标电容器与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目标电容器的姿势不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判别模块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基于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构成,由于显示图片中包含颜色不同的第一示意曲线和第二示意曲线,因此可利用判别模块对显示图片进行高速的辨别,以此来替代人工,在面对有大批量且高效率要求的电容极性判断时,拥有更好的表现;
另外,由于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目标电容器不一定都有相同的姿态,在本发明中存在两种,且两种姿态正好相反,因此后续目标电容器的姿态判定也是相反的,所以可以根据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目标电容器的检测结果,对判别模块进行调整,避免出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003包括:
当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目标电容器的第二漏电阻大于第一漏电阻时,若第n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目标电容器的第二漏电阻小于第一漏电阻,则对该第n个目标电容器添加一类标记;
当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目标电容器的第二漏电阻小于第一漏电阻时,若第n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目标电容器的第二漏电阻大于第一漏电阻,则对该第n个目标电容器添加二类标记;其中,1<n≤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一类标记为一类喷漆,二类标记为二类喷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用不同颜色的喷漆对不同批次的目标电容器进行标记,同一批次对应一种喷漆,更加清晰,不易出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若第一电阻检测器的第一正端与目标电容器的第一极连接,第一电阻检测器的第一负端与目标电容器的第二极连接,则第二电阻检测器的第一正端与目标电容器的第二极连接,第二电阻检测器的第二负端与目标电容器的第一极连接。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方向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方法:
S001,将数量为M的目标电容器按照预设排列顺序姿态进行排列;
S002,将所述目标电容器按照所述预设排列顺序姿态依次进行第一次漏电阻检测、放电、第二次漏电阻检测;
其中,第一次漏电阻检测得到第一漏电阻,第二次漏电阻检测得到第二漏电阻,所述预设排列顺序姿态包括两种不同姿态;针对同一所述目标电容器,两种姿态对应的极性判断结果相反;
S003,对与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所述目标电容器摆放姿势不同的所述目标电容器进行标记;
S004,对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所述目标电容器进行极性确定;
所述步骤S002包括:
针对一个所述目标电容器:
S0021,通过第一电阻检测器检测所述目标电容器的第一漏电阻,同时获取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器的第一显示图片;
S0022,通过第二电阻检测器检测所述目标电容器的第二漏电阻,同时获取所述第二电阻检测器的第二显示图片;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图片包括表示所述第一漏电阻的第一示意曲线,所述第二显示图片包括表示所述第二漏电阻的第二示意曲线;
S0023,通过所述第一显示图片和所述第二显示图片比较所述第一漏电阻和所述第二漏电阻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方向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01包括:
所述将数量为M的目标电容器按照预设排列顺序姿态的方法包括:
将所述目标电容器在输送路径上等距设置;
将所述目标电容器的姿态调整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方向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023包括:
S0231,将所述第一示意曲线和所述第二示意曲线设置为不同颜色;
S0231,将所述第一显示图片和所述第二显示图片进行合并,得到显示图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方向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023还包括:
根据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所述目标电容器的检测结果选取对应的判别模块;
将所述显示图片发送至所述判别模块中;
根据所述判别模块的输出结果确定对应的所述目标电容器姿势是否与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所述目标电容器相同;
其中,所述判别模块为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若输出结果为异常,则说明该目标电容器与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所述目标电容器的姿势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方向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03包括:
当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所述目标电容器的所述第二漏电阻大于所述第一漏电阻时,若第n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所述目标电容器的所述第二漏电阻小于所述第一漏电阻,则对该第n个所述目标电容器添加一类标记;
当第一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所述目标电容器的所述第二漏电阻小于所述第一漏电阻时,若第n个进行漏电阻检测的所述目标电容器的所述第二漏电阻大于所述第一漏电阻,则对该第n个所述目标电容器添加二类标记;其中,
Figure QLYQS_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方向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类标记为一类喷漆,所述二类标记为二类喷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方向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器的第一正端与所述目标电容器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器的第一负端与所述目标电容器的第二极连接,则所述第二电阻检测器的第一正端与所述目标电容器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检测器的第二负端与所述目标电容器的第一极连接。
CN202210924883.XA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方向判定方法 Active CN1152676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4883.XA CN115267617B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方向判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4883.XA CN115267617B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方向判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7617A CN115267617A (zh) 2022-11-01
CN115267617B true CN115267617B (zh) 2023-06-20

Family

ID=83747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24883.XA Active CN115267617B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方向判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6761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58517B1 (de) * 1986-08-01 1992-04-0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Erkennung der Polarität gepolter Kondensatoren
JP2657279B2 (ja) * 1989-02-08 1997-09-24 桑野電機株式会社 電解コンデンサの極性判別方法
JP3325869B2 (ja) * 2000-01-24 2002-09-17 アデックス株式会社 有極電解コンデンサ極性判定装置
CN201477159U (zh) * 2009-06-29 2010-05-19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院 电解电容极性识别器
KR101287679B1 (ko) * 2010-10-25 2013-07-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유극성 콘덴서의 극성 판별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특성 선별 시스템
CN209946357U (zh) * 2019-04-23 2020-01-14 湖州一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铝电解电容器带线产品极性判别仪
CN111505431A (zh) * 2020-06-16 2020-08-07 东莞市仟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电容器的检测设备
CN112378908A (zh) * 2020-11-09 2021-02-19 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极性安装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4638792A (zh) * 2022-03-03 2022-06-17 浙江达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插件电路板电解电容极性缺陷检测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7617A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5001B (zh) 一种快速检测电池剩余使用次数的方法
US20230387484A1 (en) Battery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6405424B (zh) 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的计量方法和装置
CN202196158U (zh) 电池电压电流校准系统
CN107621608B (zh) 一种2v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极板硫酸盐化检测方法
CN110207913A (zh) 电池包的密封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汽车
CN115267617B (zh) 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方向判定方法
CN1679199A (zh) 检验二次电池前驱体的方法和装置以及采用该检验方法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CN108196204A (zh) 一种快速检测锂离子电池自放电一致性的方法及测试装置
CN106289020B (zh) 一种检测锂离子电池极耳弯折的方法
CN109269967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壳体腐蚀的测试方法
CN107290672A (zh) 一种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检测电池间铜排松动的方法
CN113654493A (zh) 一种叠片软包锂电池质量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0133528A (zh) 一种在线自学习锂电池的内阻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09683091A (zh) 电池的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和系统及电池性能评估方法
CN104698253A (zh) 一种锂电池开路电压的测定方法
CN204422654U (zh) 金属化薄膜表面电阻检测头
CN112964994A (zh) 一种电池最大电流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6526497A (zh) 快速检测锂锰软包装电池内腐蚀隐患点的装置及方法
CN106532166A (zh) 一种锂电池配组方法
CN208012706U (zh) 电极式液位检测电路
CN107332512B (zh) 一种太阳电池组件测试装置以及方法
CN103837829B (zh) 一种智能补偿两线式动力锂离子电池测量系统
CN206878775U (zh) 一种太阳电池组件测试装置
CN205958684U (zh) 一种剩余电流线圈断线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