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5163B - 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65163B CN115265163B CN202210896968.1A CN202210896968A CN115265163B CN 115265163 B CN115265163 B CN 115265163B CN 202210896968 A CN202210896968 A CN 202210896968A CN 115265163 B CN115265163 B CN 1152651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nt
- pipeline
- inlet end
- outlet end
- refrigerant pipe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0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9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5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05 air dry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356 contamin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03 re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1—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 F26B21/002—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heating the drying air indirectly, i.e. using a heat exchang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4—Nozzle assemblies; Air knives; Air distributors; Blow box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6—Controlling, e.g. regulating, parameters of gas supply
- F26B21/08—Humidity
- F26B21/086—Humidity by condensing the moisture in the drying medium, which may be recycled, e.g. using a heat pump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3/00—Heating arrangements
- F26B23/10—He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tubes or passages containing heated fluids, e.g. acting as radiative elements; Closed-loop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05—Treatment of dryer exhaust gas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属于热泵烘干系统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热泵烘干系统存在能源浪费,能耗高,初投资高的问题。预除湿器盘管、第一加热器盘管、烘干室加热器盘管、热回收器盘管、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构成制冷循环;或预除湿器盘管、第一加热器盘管、烘干室加热器盘管、换热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构成制冷循环。可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烘干效率;解决了传统高温空气烘干方法空气温度要求过高,导致热泵系统COP过低的难题;用一套制冷剂系统实现了预除湿功能和热能循环功能,降低运行能耗和初投资;减少热湿废气对大气的污染,保证空气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烘干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热泵烘干系统中,新鲜空气直接经过加热器加热成为高温空气后就通入了烘干室,高温空气在烘干室内与物料进行热质交换后,温度降低湿度提高,成为热湿废气。
首先,新鲜空气只经过加热处理就用来烘干物料,因高温空气的相对湿度较高,高温空气与物料间的水蒸气分压力差较低,造成烘干效率较低;其次,热湿废气中蕴含有大量的显热和水蒸气潜热,但现有的热泵烘干系统直接将热湿废气排至大气环境中,造成热湿废气中大量可利用的热量白白浪费掉,是能源浪费的表现;同时,加热器侧需要大量的热量对空气进行加热,因此现有的热泵烘干系统还存在着能耗高,运行成本高的情况;另外,因为预除湿器的蒸发温度低于热回收器的蒸发温度,就会存在预除湿器内的气态制冷剂温度、压力参数与热回收器内的气态制冷剂温度、压力参数不同的问题,若要在热泵烘干系统中同时实现预除湿功能和热能循环功能,就要增添制冷剂循环,这会造成系统体积增大,制冷剂充注量大,初投资增加的问题。
综上,现有的热泵烘干系统存在烘干效率低,能源浪费,能耗高,体积大,初投资和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为了解决现有的热泵烘干系统存在烘干效率低,能源浪费,能耗高,体积大,初投资和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包括第一调节阀、预除湿器箱体、预除湿器盘管、第一加热器箱体、第一加热器盘管、烘干室、烘干室加热器盘管、热回收器箱体、热回收器盘管、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气体管路、第二气体管路、第三气体管路、第四气体管路、第五气体管路、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十制冷剂管路、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第十四制冷剂管路和第十五制冷剂管路,
预除湿器箱体内部设置预除湿器盘管,第一加热器箱体内部设置第一加热器盘管,烘干室内部设置烘干室加热器盘管,热回收器箱体内部设置热回收器盘管,
第一气体管路的入口端用于通入新鲜空气,第一气体管路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箱体的空气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箱体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二气体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二气体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箱体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第一加热器箱体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三气体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三气体管路的出口端与烘干室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烘干室的空气出口端与第四气体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四气体管路的出口端与热回收器箱体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热回收器箱体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五气体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五气体管路的出口端用于排出干冷废气,
第一加热器盘管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和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
第五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节流阀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节流阀的出口端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盘管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盘管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二压缩机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压缩机的出口端与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
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二节流阀的入口端连接,第二节流阀的出口端与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回收器盘管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热回收器盘管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十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十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与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和第十四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
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烘干室加热器盘管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烘干室加热器盘管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调节阀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调节阀的出口端与第十五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五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盘管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包括第一调节阀、预除湿器箱体、预除湿器盘管、第一加热器箱体、第一加热器盘管、烘干室、烘干室加热器盘管、热回收器箱体、热回收器盘管、第二调节阀、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一压缩机、喷射器、第一气体管路、第二气体管路、第三气体管路、第四气体管路、第五气体管路、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九制冷剂管路、第十制冷剂管路、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第十四制冷剂管路、第十五制冷剂管路、第十六制冷剂管路、第十七制冷剂管路、第十八制冷剂管路和第十九制冷剂管路,
预除湿器箱体内部设置预除湿器盘管,第一加热器箱体内部设置第一加热器盘管,烘干室内部设置烘干室加热器盘管,热回收器箱体内部设置热回收器盘管,
第一气体管路的入口端用于通入新鲜空气,第一气体管路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箱体的空气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箱体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二气体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二气体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箱体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第一加热器箱体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三气体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三气体管路的出口端与烘干室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烘干室的空气出口端与第四气体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四气体管路的出口端与热回收器箱体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热回收器箱体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五气体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五气体管路的出口端用于排出干冷废气,
第一加热器盘管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和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
第五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节流阀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节流阀的出口端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盘管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盘管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引射流体入口端连接,所述喷射器的混合流体出口端与第十九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
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二节流阀的入口端连接,第二节流阀的出口端与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热回收器盘管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热回收器盘管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十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十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与第十六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十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和第十七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七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二调节阀的入口端连接,第二调节阀的出口端与第十八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十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工作流体入口端连接,
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和第十四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
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烘干室加热器盘管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烘干室加热器盘管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调节阀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调节阀的出口端与第十五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五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盘管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包括第一调节阀、预除湿器箱体、预除湿器盘管、第一加热器箱体、第一加热器盘管、烘干室、烘干室加热器盘管、喷淋室、喷淋装置、换热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水循环泵、第一气体管路、第二气体管路、第三气体管路、第四气体管路、第五气体管路、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第十四制冷剂管路、第十五制冷剂管路、第二十制冷剂管路、第二十一制冷剂管路、第一喷淋水管路、第二喷淋水管路和第三喷淋水管路,
预除湿器箱体内部设置预除湿器盘管,第一加热器箱体内部设置第一加热器盘管,烘干室内部设置烘干室加热器盘管,喷淋室内部设置喷淋装置,
第一气体管路的入口端用于通入新鲜空气,第一气体管路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箱体的空气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箱体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二气体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二气体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箱体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第一加热器箱体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三气体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三气体管路的出口端与烘干室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烘干室的空气出口端与第四气体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四气体管路的出口端与喷淋室的空气入口端连接,喷淋室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五气体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五气体管路的出口端用于排出干冷废气,
第一加热器盘管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和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
第五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节流阀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节流阀的出口端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盘管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盘管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二压缩机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压缩机的出口端与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
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二节流阀的入口端连接,第二节流阀的出口端与第二十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十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二十一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二十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与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和第十四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
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烘干室加热器盘管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烘干室加热器盘管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调节阀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调节阀的出口端与第十五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五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盘管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
喷淋室底部的喷淋水出口端与第一喷淋水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喷淋水管路的出口端与水循环泵的入口端连接,水循环泵的出口端与第二喷淋水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喷淋水管路的出口端与换热器的喷淋水入口端连接,换热器的喷淋水出口端与第三喷淋水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三喷淋水管路的出口端与喷淋装置的入口端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包括第一调节阀、预除湿器箱体、预除湿器盘管、第一加热器箱体、第一加热器盘管、烘干室、烘干室加热器盘管、喷淋室、喷淋装置、换热器、第二调节阀、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一压缩机、水循环泵、喷射器、第一气体管路、第二气体管路、第三气体管路、第四气体管路、第五气体管路、第一制冷剂管路、第二制冷剂管路、第三制冷剂管路、第四制冷剂管路、第五制冷剂管路、第六制冷剂管路、第七制冷剂管路、第八制冷剂管路、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第十四制冷剂管路、第十五制冷剂管路、第十六制冷剂管路、第十七制冷剂管路、第十八制冷剂管路、第十九制冷剂管路、第二十制冷剂管路、第二十一制冷剂管路、第一喷淋水管路、第二喷淋水管路和第三喷淋水管路,
预除湿器箱体内部设置预除湿器盘管,第一加热器箱体内部设置第一加热器盘管,烘干室内部设置烘干室加热器盘管,喷淋室内部设置喷淋装置,
第一气体管路的入口端用于通入新鲜空气,第一气体管路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箱体的空气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箱体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二气体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二气体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箱体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第一加热器箱体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三气体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三气体管路的出口端与烘干室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烘干室的空气出口端与第四气体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四气体管路的出口端与喷淋室的空气入口端连接,喷淋室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五气体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五气体管路的出口端用于排出干冷废气,
第一加热器盘管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五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和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
第五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节流阀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节流阀的出口端与第七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盘管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盘管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引射流体入口端连接,所述喷射器的混合流体出口端与第十九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
第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二节流阀的入口端连接,第二节流阀的出口端与第二十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十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二十一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九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二十一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二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与第十六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十六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和第十七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七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二调节阀的入口端连接,第二调节阀的出口端与第十八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十八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喷射器的工作流体入口端连接,
第十三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和第十四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
第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烘干室加热器盘管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烘干室加热器盘管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四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调节阀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调节阀的出口端与第十五制冷剂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五制冷剂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盘管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
喷淋室底部的喷淋水出口端与第一喷淋水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喷淋水管路的出口端与水循环泵的入口端连接,水循环泵的出口端与第二喷淋水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喷淋水管路的出口端与换热器的喷淋水入口端连接,换热器的喷淋水出口端与第三喷淋水管路的入口端连接,第三喷淋水管路的出口端与喷淋装置的入口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预除湿器盘管为翅片盘管。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方案一和方案二均为新鲜空气依次流经预除湿器箱体、第一加热器箱体、烘干室和热回收器箱体,第一压缩机内的高温气态制冷剂分别流入第一加热器盘管和烘干室加热器盘管,进行热交换形成高温液态制冷剂,第一加热器盘管和烘干室加热器盘管内的高温液态制冷剂汇合后又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高温液态制冷剂分别在经过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的节流降压过程后成为低温液态制冷剂,接着分别流入预除湿器盘管和热回收器盘管,进行热交换形成低温气态制冷剂,因预除湿器的蒸发温度低于热回收器盘管的蒸发温度,所以预除湿器内的低温气态制冷剂需要经过第二压缩机或喷射器提升压力至热回收器盘管内的低温气态制冷剂压力,随后压力相同的低温气态制冷剂一同汇合进入第一压缩机,经过第一压缩机的压缩加压作用形成高温气态制冷剂,构成制冷循环;
本发明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方案三和方案四均为新鲜空气依次流经预除湿器箱体、第一加热器箱体、烘干室和喷淋室,喷淋水对通过喷淋室的热湿废气进行冷却除湿处理后温度升高成为高温喷淋水,高温喷淋水进入水循环泵,经加压后进入换热器,在换热器内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温度降低成为低温喷淋水,低温喷淋水通过第三喷淋水管路进入喷淋装置,再对通过喷淋室的热湿废气进行冷却除湿的处理,构成喷淋水循环;第一压缩机内的高温气态制冷剂分别流入第一加热器盘管和烘干室加热器盘管,进行热交换形成高温液态制冷剂,第一加热器盘管和烘干室加热器盘管内的高温液态制冷剂汇合后又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高温液态制冷剂分别在经过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的节流降压过程后成为低温液态制冷剂,接着分别流入预除湿器盘管和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形成低温气态制冷剂,因预除湿器的蒸发温度低于换热器的蒸发温度,所以预除湿器内的低温气态制冷剂需要经过第二压缩机或喷射器提升压力至换热器内的低温气态制冷剂压力,随后压力相同的低温气态制冷剂一同汇合进入第一压缩机,经过第一压缩机的压缩加压作用形成高温气态制冷剂,构成制冷循环。
具有以下优点:
1、均对新鲜空气进行了预除湿处理,降低了干热空气的相对湿度,减小了烘干所需空气流量和风机电耗;增大了干热空气与物料间的水蒸气分压力差,提高了烘干效率;预除湿过程的热能被热泵回收提升温度之后用于空气再热或烘干加热,减少了能源消耗,降低了运行成本,实现了节能减排;
2、热回收器盘管对热湿废气进行冷却除湿全热回收的处理时,热湿废气中的热量传递给了热回收器盘管内的低温制冷剂并使之汽化成气态制冷剂,热回收器盘管内的低温气态制冷剂再经过第一压缩机的压缩加压成为高温气态制冷剂,高温气态制冷剂分别进入第一加热器盘管和烘干室加热器盘管放热,并对空气和物料进行加热,完成物料烘干过程,随着物料内水分的蒸发,这部分热量又进入到气体中形成热湿废气,在这样的“热湿废气全热回收-制冷剂汽化-气态制冷剂压缩-高温气态制冷剂放热-物料烘干过程-形成热湿废气”循环过程中实现了热能的循环利用,从而实现了大幅降低烘干能耗的目的;
3、通过采用部分两级压缩或增设喷射器的方法,在一套制冷剂循环系统内,同时满足了预除湿过程和热湿废气全热回收过程的制冷剂蒸发温度、压力参数要求,并将预除湿和全热回收的热量都用于烘干;
4、采用第一加热器盘管和烘干室加热器盘管并用的方法,第一加热器盘管再热空气保障传质的分压力差,烘干室加热器盘管直接加热物料,解决了传统高温空气烘干方法中空气温度要求过高,导致热泵系统COP过低的难题,更好地满足烘干的实际需求;
5、当热湿废气中污染物浓度较低时,适用于方案一和方案二,当热湿废气中污染物浓度较高时,适用于方案三和方案四。方案三和方案四采用喷淋室、喷淋装置、换热器和水循环泵代替热回收器箱体和热回收器盘管的方法,实现了对热湿废气的热回收,利用喷淋室还进一步除去了热湿废气中的污染物,保证了大气环境的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热泵烘干系统方案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热泵烘干系统方案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热泵烘干系统方案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热泵烘干系统方案四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调节阀;2、预除湿器箱体;2-1、预除湿器盘管;3、第一加热器箱体;3-1、第一加热器盘管;4、烘干室;4-1、烘干室加热器盘管;6、热回收器箱体;6-1、热回收器盘管;7、喷淋室;8、喷淋装置;9、换热器;10、第二调节阀;11、第一节流阀;12、第二节流阀;21、第一压缩机;22、第二压缩机;25、水循环泵;31、喷射器;51、第一气体管路;52、第二气体管路;53、第三气体管路;54、第四气体管路;55、第五气体管路;61、第一制冷剂管路;62、第二制冷剂管路;63、第三制冷剂管路;64、第四制冷剂管路;65、第五制冷剂管路;66、第六制冷剂管路;67、第七制冷剂管路;68、第八制冷剂管路;69、第九制冷剂管路;70、第十制冷剂管路;71、第十一制冷剂管路;72、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3、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4、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5、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6、第十六制冷剂管路;77、第十七制冷剂管路;78、第十八制冷剂管路;79、第十九制冷剂管路;80、第二十制冷剂管路;81、第二十一制冷剂管路;91、第一喷淋水管路;92、第二喷淋水管路;93、第三喷淋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案一:结合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包括第一调节阀1、预除湿器箱体2、预除湿器盘管2-1、第一加热器箱体3、第一加热器盘管3-1、烘干室4、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热回收器箱体6、热回收器盘管6-1、第一节流阀11、第二节流阀12、第一压缩机21、第二压缩机22、第一气体管路51、第二气体管路52、第三气体管路53、第四气体管路54、第五气体管路55、第一制冷剂管路61、第二制冷剂管路62、第三制冷剂管路63、第四制冷剂管路64、第五制冷剂管路65、第六制冷剂管路66、第七制冷剂管路67、第八制冷剂管路68、第九制冷剂管路69、第十制冷剂管路70、第十一制冷剂管路71、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和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
预除湿器箱体2内部设置预除湿器盘管2-1,第一加热器箱体3内部设置第一加热器盘管3-1,烘干室4内部设置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热回收器箱体6内部设置热回收器盘管6-1,
第一气体管路51的入口端用于通入新鲜空气,第一气体管路51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箱体2的空气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箱体2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二气体管路5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气体管路52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箱体3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第一加热器箱体3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三气体管路53的入口端连接,第三气体管路53的出口端与烘干室4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烘干室4的空气出口端与第四气体管路54的入口端连接,第四气体管路54的出口端与热回收器箱体6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热回收器箱体6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五气体管路55的入口端连接,第五气体管路55的出口端用于排出干冷废气,
第一加热器盘管3-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一制冷剂管路6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61的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63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二制冷剂管路6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62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五制冷剂管路65的入口端和第六制冷剂管路66的入口端连接,
第五制冷剂管路65的出口端与第一节流阀1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节流阀11的出口端与第七制冷剂管路67的入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67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盘管2-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盘管2-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八制冷剂管路68的入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68的出口端与第二压缩机2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压缩机22的出口端与第十一制冷剂管路71的入口端连接,
第六制冷剂管路66的出口端与第二节流阀1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节流阀12的出口端与第九制冷剂管路69的入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69的出口端与热回收器盘管6-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热回收器盘管6-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十制冷剂管路70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一制冷剂管路71的出口端与第十制冷剂管路70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2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21的出口端与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四制冷剂管路64的入口端和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的入口端连接,
第四制冷剂管路64的出口端与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63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的出口端与第一调节阀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调节阀1的出口端与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盘管3-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
工作原理:新鲜空气通过第一气体管路51进入预除湿器箱体2,放热给预除湿器盘管2-1内的制冷剂后温度和含湿量均降低成为干冷空气,干冷空气再通过第二气体管路52进入第一加热器箱体3,吸收第一加热器盘管3-1内的制冷剂的热量后温度升高成为干热空气,再通过第三气体管路53进入烘干室4,在烘干室4内与物料进行热质交换,同时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内的制冷剂对物料进行加热,为物料的烘干提供热量,物料含湿量降低,而干热空气含湿量增大,成为热湿废气,热湿废气通过第四气体管路54进入热回收器箱体6,放热给热回收器盘管6-1内的制冷剂后成为干冷废气,实现对热湿废气的热回收,干冷废气再通过第五气体管路55排至系统外部。
第一加热器盘管3-1内的高温气态制冷剂放热给通过第一加热器箱体3的干冷空气后成为高温液态制冷剂并进入第一制冷剂管路61,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内的高温气态制冷剂放热给烘干室4内的物料后成为高温液态制冷剂并进入第三制冷剂管路63,第一制冷剂管路61内的高温液态制冷剂与第三制冷剂管路63内的高温液态制冷剂汇合并入第二制冷剂管路62,随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高温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五制冷剂管路65进入第一节流阀11节流降压成为低温液态制冷剂,低温液态制冷剂再通过第七制冷剂管路67进入预除湿器盘管2-1,对通过预除湿器箱体2的新鲜空气进行预除湿处理后,成为低温气态制冷剂,再进入第八制冷剂管路68;另一部分高温液态制冷剂通过第六制冷剂管路66进入第二节流阀12节流降压成为低温液态制冷剂,低温液态制冷剂再通过第九制冷剂管路69进入热回收器盘管6-1,对通过热回收器箱体6的热湿废气进行冷却除湿的热回收处理后,成为低温气态制冷剂,再进入第十制冷剂管路70。第八制冷剂管路68内的低温气态制冷剂经过第二压缩机22的压缩加压作用,第十一制冷剂管路71内的气态制冷剂压力等于第十制冷剂管路70内的气态制冷剂压力,并一同汇合进入第一压缩机21,经第一压缩机21压缩加压后,低温气态制冷剂成为高温气态制冷剂,并进入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通过调节第一调节阀1的开度,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内的高温气态制冷剂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高温气态制冷剂进入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另一部分高温气态制冷剂进入第一加热器盘管3-1,构成制冷循环。
本方案利用预除湿器盘管2-1对新鲜空气进行预除湿处理,降低干热空气的相对湿度,减小了烘干所需空气流量和风机电耗,且增大了干热空气与物料间的水蒸气分压力差,提高了烘干效率;同时,预除湿过程的热能被热泵回收提升温度之后用于空气再热或烘干加热,减少了能源消耗;另外,利用热回收器盘管6-1对热湿废气进行冷却除湿全热回收的处理时,热湿废气中的热量传递给了热回收器盘管6-1内的低温制冷剂并使之汽化成气态制冷剂,热回收器盘管6-1内的低温气态制冷剂再经过第一压缩机21的压缩加压成为高温气态制冷剂,高温气态制冷剂分别进入第一加热器盘管3-1和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分别对空气和物料进行加热,完成物料烘干过程,随着物料内水分的蒸发,这部分热量又进入到气体中形成热湿废气,在这样的“热湿废气全热回收-制冷剂汽化-气态制冷剂压缩-高温气态制冷剂放热-物料烘干过程-形成热湿废气”循环过程中实现了热能的循环利用,从而实现了大幅降低烘干能耗的目的;对于预除湿器盘管2-1的蒸发温度低于热回收器盘管6-1的蒸发温度的问题,通过设置第二压缩机22来实现部分两级压缩,这样在一套制冷剂循环系统内,同时满足了预除湿过程和热湿废气全热回收过程的制冷剂蒸发温度、压力参数要求;最后,第一加热器盘管3-1再热空气保障传质的分压力差,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直接加热物料,采用第一加热器盘管3-1和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并用的方法,解决了传统高温空气烘干方法中空气温度要求过高,导致热泵系统COP过低的难题,更好地满足烘干的实际需求。
当热湿废气中污染物浓度较低时,适合采用本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案二:结合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包括第一调节阀1、预除湿器箱体2、预除湿器盘管2-1、第一加热器箱体3、第一加热器盘管3-1、烘干室4、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热回收器箱体6、热回收器盘管6-1、第二调节阀10、第一节流阀11、第二节流阀12、第一压缩机21、喷射器31、第一气体管路51、第二气体管路52、第三气体管路53、第四气体管路54、第五气体管路55、第一制冷剂管路61、第二制冷剂管路62、第三制冷剂管路63、第四制冷剂管路64、第五制冷剂管路65、第六制冷剂管路66、第七制冷剂管路67、第八制冷剂管路68、第九制冷剂管路69、第十制冷剂管路70、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第十六制冷剂管路76、第十七制冷剂管路77、第十八制冷剂管路78和第十九制冷剂管路79,
预除湿器箱体2内部设置预除湿器盘管2-1,第一加热器箱体3内部设置第一加热器盘管3-1,烘干室4内部设置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热回收器箱体6内部设置热回收器盘管6-1,
第一气体管路51的入口端用于通入新鲜空气,第一气体管路51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箱体2的空气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箱体2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二气体管路5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气体管路52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箱体3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第一加热器箱体3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三气体管路53的入口端连接,第三气体管路53的出口端与烘干室4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烘干室4的空气出口端与第四气体管路54的入口端连接,第四气体管路54的出口端与热回收器箱体6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热回收器箱体6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五气体管路55的入口端连接,第五气体管路55的出口端用于排出干冷废气,
第一加热器盘管3-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一制冷剂管路6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61的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63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二制冷剂管路6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62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五制冷剂管路65的入口端和第六制冷剂管路66的入口端连接,
第五制冷剂管路65的出口端与第一节流阀1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节流阀11的出口端与第七制冷剂管路67的入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67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盘管2-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盘管2-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八制冷剂管路68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八制冷剂管路68的出口端与喷射器31的引射流体入口端连接,所述喷射器31的混合流体出口端与第十九制冷剂管路79的入口端连接,
第六制冷剂管路66的出口端与第二节流阀1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节流阀12的出口端与第九制冷剂管路69的入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69的出口端与热回收器盘管6-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热回收器盘管6-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十制冷剂管路70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九制冷剂管路79的出口端与第十制冷剂管路70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2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21的出口端与第十六制冷剂管路76的入口端连接,第十六制冷剂管路76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的入口端和第十七制冷剂管路77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七制冷剂管路77的出口端与第二调节阀10的入口端连接,第二调节阀10的出口端与第十八制冷剂管路78的入口端连接,第十八制冷剂管路78的出口端与喷射器31的工作流体入口端连接,
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四制冷剂管路64的入口端和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的入口端连接,
第四制冷剂管路64的出口端与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63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的出口端与第一调节阀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调节阀1的出口端与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盘管3-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采用喷射器31代替第二压缩机22的方法,通过调节第二调节阀10的开度,将第一压缩机21出口的部分高压气态制冷剂通入喷射器31,用来引射第八制冷剂管路68内的低压气态制冷剂,使得第十九制冷剂管路79内的气态制冷剂压力等于第十制冷剂管路70内的气态制冷剂压力,这样气态制冷剂能顺利汇合进入第一压缩机21完成压缩加压过程后成为高温气态制冷剂,完成制冷剂循环。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喷射器31来保证第一压缩机21吸入的气态制冷剂为同一压力,同时满足了预除湿过程和热湿废气全热回收过程的制冷剂蒸发温度、压力参数要求,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另外,采用喷射器31使得系统能耗更小。其他运行过程和原理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当热湿废气中污染物浓度较低时,适合采用本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案三:结合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包括第一调节阀1、预除湿器箱体2、预除湿器盘管2-1、第一加热器箱体3、第一加热器盘管3-1、烘干室4、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喷淋室7、喷淋装置8、换热器9、第一节流阀11、第二节流阀12、第一压缩机21、第二压缩机22、水循环泵25、第一气体管路51、第二气体管路52、第三气体管路53、第四气体管路54、第五气体管路55、第一制冷剂管路61、第二制冷剂管路62、第三制冷剂管路63、第四制冷剂管路64、第五制冷剂管路65、第六制冷剂管路66、第七制冷剂管路67、第八制冷剂管路68、第十一制冷剂管路71、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第二十制冷剂管路80、第二十一制冷剂管路81、第一喷淋水管路91、第二喷淋水管路92和第三喷淋水管路93,
预除湿器箱体2内部设置预除湿器盘管2-1,第一加热器箱体3内部设置第一加热器盘管3-1,烘干室4内部设置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喷淋室7内部设置喷淋装置8,
第一气体管路51的入口端用于通入新鲜空气,第一气体管路51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箱体2的空气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箱体2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二气体管路5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气体管路52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箱体3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第一加热器箱体3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三气体管路53的入口端连接,第三气体管路53的出口端与烘干室4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烘干室4的空气出口端与第四气体管路54的入口端连接,第四气体管路54的出口端与喷淋室7的空气入口端连接,喷淋室7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五气体管路55的入口端连接,第五气体管路55的出口端用于排出干冷废气,
第一加热器盘管3-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一制冷剂管路6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61的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63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二制冷剂管路6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62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五制冷剂管路65的入口端和第六制冷剂管路66的入口端连接,
第五制冷剂管路65的出口端与第一节流阀1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节流阀11的出口端与第七制冷剂管路67的入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67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盘管2-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盘管2-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八制冷剂管路68的入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68的出口端与第二压缩机2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压缩机22的出口端与第十一制冷剂管路71的入口端连接,
第六制冷剂管路66的出口端与第二节流阀1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节流阀12的出口端与第二十制冷剂管路80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十制冷剂管路80的出口端与换热器9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换热器9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二十一制冷剂管路81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一制冷剂管路71的出口端与第二十一制冷剂管路81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2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21的出口端与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四制冷剂管路64的入口端和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的入口端连接,
第四制冷剂管路64的出口端与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63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的出口端与第一调节阀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调节阀1的出口端与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盘管3-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
喷淋室7底部的喷淋水出口端与第一喷淋水管路9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喷淋水管路91的出口端与水循环泵25的入口端连接,水循环泵25的出口端与第二喷淋水管路9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喷淋水管路92的出口端与换热器9的喷淋水入口端连接,换热器9的喷淋水出口端与第三喷淋水管路93的入口端连接,第三喷淋水管路93的出口端与喷淋装置8的入口端连接。
工作原理: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采用喷淋室7、喷淋装置8、换热器9和水循环泵25代替热回收器箱体6和热回收器盘管6-1的方法,实现对热湿废气的热回收。在喷淋室7内,低温喷淋水从喷淋装置8喷出,对通过喷淋室7的热湿废气进行冷却除湿后温度升高成为高温喷淋水,高温喷淋水通过第一喷淋水管路91进入水循环泵25,经加压后进入换热器9,与换热器9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温度降低成为低温喷淋水,再通过第三喷淋水管路93进入喷淋装置8,接着对通过喷淋室7的热湿废气进行热回收,完成喷淋水循环。
第六制冷剂管路66内的高温液体制冷剂通入第二节流阀12进行节流降压过程后成为低温液态制冷剂,低温液态制冷剂再通过第二十制冷剂管路80进入换热器9,在换热器9内吸收高温喷淋水的热量成为低温气态制冷剂,低温气态制冷剂进入第二十一制冷剂管路81,第二十一制冷剂管路81内的低温气态制冷剂与第十一制冷剂管路71内的低温气态制冷剂汇合后通过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进入第一压缩机21。
本实施方式采用喷淋室7、喷淋装置8、换热器9和水循环泵25代替热回收器箱体6和热回收器盘管6-1的方式实现了对热湿废气的热能循环利用,减少了能源消耗;预除湿器盘管2-1的蒸发温度比换热器9的蒸发温度低,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二压缩机22来保证第一压缩机21吸入的气态制冷剂为同一压力,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其他运行过程和原理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当热湿废气中污染物浓度较高时,适合采用本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案四:结合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包括第一调节阀1、预除湿器箱体2、预除湿器盘管2-1、第一加热器箱体3、第一加热器盘管3-1、烘干室4、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喷淋室7、喷淋装置8、换热器9、第二调节阀10、第一节流阀11、第二节流阀12、第一压缩机21、水循环泵25、喷射器31、第一气体管路51、第二气体管路52、第三气体管路53、第四气体管路54、第五气体管路55、第一制冷剂管路61、第二制冷剂管路62、第三制冷剂管路63、第四制冷剂管路64、第五制冷剂管路65、第六制冷剂管路66、第七制冷剂管路67、第八制冷剂管路68、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第十六制冷剂管路76、第十七制冷剂管路77、第十八制冷剂管路78、第十九制冷剂管路79、第二十制冷剂管路80、第二十一制冷剂管路81、第一喷淋水管路91、第二喷淋水管路92和第三喷淋水管路93,
预除湿器箱体2内部设置预除湿器盘管2-1,第一加热器箱体3内部设置第一加热器盘管3-1,烘干室4内部设置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喷淋室7内部设置喷淋装置8,
第一气体管路51的入口端用于通入新鲜空气,第一气体管路51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箱体2的空气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箱体2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二气体管路5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气体管路52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箱体3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第一加热器箱体3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三气体管路53的入口端连接,第三气体管路53的出口端与烘干室4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烘干室4的空气出口端与第四气体管路54的入口端连接,第四气体管路54的出口端与喷淋室7的空气入口端连接,喷淋室7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五气体管路55的入口端连接,第五气体管路55的出口端用于排出干冷废气,
第一加热器盘管3-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一制冷剂管路6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61的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63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二制冷剂管路6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62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五制冷剂管路65的入口端和第六制冷剂管路66的入口端连接,
第五制冷剂管路65的出口端与第一节流阀1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节流阀11的出口端与第七制冷剂管路67的入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67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盘管2-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盘管2-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八制冷剂管路68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八制冷剂管路68的出口端与喷射器31的引射流体入口端连接,所述喷射器31的混合流体出口端与第十九制冷剂管路79的入口端连接,
第六制冷剂管路66的出口端与第二节流阀1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节流阀12的出口端与第二十制冷剂管路80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十制冷剂管路80的出口端与换热器9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换热器9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二十一制冷剂管路81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九制冷剂管路79的出口端与第二十一制冷剂管路81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2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21的出口端与第十六制冷剂管路76的入口端连接,第十六制冷剂管路76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的入口端和第十七制冷剂管路77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七制冷剂管路77的出口端与第二调节阀10的入口端连接,第二调节阀10的出口端与第十八制冷剂管路78的入口端连接,第十八制冷剂管路78的出口端与喷射器31的工作流体入口端连接,
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四制冷剂管路64的入口端和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的入口端连接,
第四制冷剂管路64的出口端与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63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的出口端与第一调节阀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调节阀1的出口端与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盘管3-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
喷淋室7底部的喷淋水出口端与第一喷淋水管路9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喷淋水管路91的出口端与水循环泵25的入口端连接,水循环泵25的出口端与第二喷淋水管路9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喷淋水管路92的出口端与换热器9的喷淋水入口端连接,换热器9的喷淋水出口端与第三喷淋水管路93的入口端连接,第三喷淋水管路93的出口端与喷淋装置8的入口端连接。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的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采用喷射器31代替第二压缩机22的方法,通过调节第二调节阀10的开度,将第一压缩机21出口的部分高压气态制冷剂通入喷射器31,用来引射第八制冷剂管路68内的低压气态制冷剂,使得第十九制冷剂管路79内的气态制冷剂压力等于第二十一制冷剂管路81内的气态制冷剂压力,这样气态制冷剂能顺利汇合进入第一压缩机21完成压缩加压过程后成为高温气态制冷剂,完成制冷剂循环。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喷射器31来保证第一压缩机21吸入的气态制冷剂为同一压力,同时满足了预除湿过程和热湿废气全热回收过程的制冷剂蒸发温度、压力参数要求,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另外,采用喷射器31使得系统能耗更小。其他运行过程和原理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优选地,所述预除湿器盘管2-1还可是翅片盘管。
虽然本发明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发明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调节阀(1)、预除湿器箱体(2)、预除湿器盘管(2-1)、第一加热器箱体(3)、第一加热器盘管(3-1)、烘干室(4)、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热回收器箱体(6)、热回收器盘管(6-1)、第一节流阀(11)、第二节流阀(12)、第一压缩机(21)、第二压缩机(22)、第一气体管路(51)、第二气体管路(52)、第三气体管路(53)、第四气体管路(54)、第五气体管路(55)、第一制冷剂管路(61)、第二制冷剂管路(62)、第三制冷剂管路(63)、第四制冷剂管路(64)、第五制冷剂管路(65)、第六制冷剂管路(66)、第七制冷剂管路(67)、第八制冷剂管路(68)、第九制冷剂管路(69)、第十制冷剂管路(70)、第十一制冷剂管路(71)、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和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
预除湿器箱体(2)内部设置预除湿器盘管(2-1),第一加热器箱体(3)内部设置第一加热器盘管(3-1),烘干室(4)内部设置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热回收器箱体(6)内部设置热回收器盘管(6-1),
第一气体管路(51)的入口端用于通入新鲜空气,第一气体管路(51)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箱体(2)的空气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箱体(2)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二气体管路(5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气体管路(52)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箱体(3)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第一加热器箱体(3)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三气体管路(53)的入口端连接,第三气体管路(53)的出口端与烘干室(4)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烘干室(4)的空气出口端与第四气体管路(54)的入口端连接,第四气体管路(54)的出口端与热回收器箱体(6)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热回收器箱体(6)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五气体管路(55)的入口端连接,第五气体管路(55)的出口端用于排出干冷废气,
第一加热器盘管(3-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一制冷剂管路(6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61)的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63)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二制冷剂管路(6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62)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五制冷剂管路(65)的入口端和第六制冷剂管路(66)的入口端连接,
第五制冷剂管路(65)的出口端与第一节流阀(1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节流阀(11)的出口端与第七制冷剂管路(67)的入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67)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盘管(2-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盘管(2-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八制冷剂管路(68)的入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68)的出口端与第二压缩机(2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压缩机(22)的出口端与第十一制冷剂管路(71)的入口端连接,
第六制冷剂管路(66)的出口端与第二节流阀(1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节流阀(12)的出口端与第九制冷剂管路(69)的入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69)的出口端与热回收器盘管(6-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热回收器盘管(6-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十制冷剂管路(70)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一制冷剂管路(71)的出口端与第十制冷剂管路(70)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2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21)的出口端与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四制冷剂管路(64)的入口端和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的入口端连接,
第四制冷剂管路(64)的出口端与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63)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的出口端与第一调节阀(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调节阀(1)的出口端与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盘管(3-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
2.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调节阀(1)、预除湿器箱体(2)、预除湿器盘管(2-1)、第一加热器箱体(3)、第一加热器盘管(3-1)、烘干室(4)、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热回收器箱体(6)、热回收器盘管(6-1)、第二调节阀(10)、第一节流阀(11)、第二节流阀(12)、第一压缩机(21)、喷射器(31)、第一气体管路(51)、第二气体管路(52)、第三气体管路(53)、第四气体管路(54)、第五气体管路(55)、第一制冷剂管路(61)、第二制冷剂管路(62)、第三制冷剂管路(63)、第四制冷剂管路(64)、第五制冷剂管路(65)、第六制冷剂管路(66)、第七制冷剂管路(67)、第八制冷剂管路(68)、第九制冷剂管路(69)、第十制冷剂管路(70)、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第十六制冷剂管路(76)、第十七制冷剂管路(77)、第十八制冷剂管路(78)和第十九制冷剂管路(79),
预除湿器箱体(2)内部设置预除湿器盘管(2-1),第一加热器箱体(3)内部设置第一加热器盘管(3-1),烘干室(4)内部设置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热回收器箱体(6)内部设置热回收器盘管(6-1),
第一气体管路(51)的入口端用于通入新鲜空气,第一气体管路(51)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箱体(2)的空气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箱体(2)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二气体管路(5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气体管路(52)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箱体(3)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第一加热器箱体(3)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三气体管路(53)的入口端连接,第三气体管路(53)的出口端与烘干室(4)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烘干室(4)的空气出口端与第四气体管路(54)的入口端连接,第四气体管路(54)的出口端与热回收器箱体(6)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热回收器箱体(6)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五气体管路(55)的入口端连接,第五气体管路(55)的出口端用于排出干冷废气,
第一加热器盘管(3-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一制冷剂管路(6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61)的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63)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二制冷剂管路(6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62)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五制冷剂管路(65)的入口端和第六制冷剂管路(66)的入口端连接,
第五制冷剂管路(65)的出口端与第一节流阀(1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节流阀(11)的出口端与第七制冷剂管路(67)的入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67)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盘管(2-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盘管(2-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八制冷剂管路(68)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八制冷剂管路(68)的出口端与喷射器(31)的引射流体入口端连接,所述喷射器(31)的混合流体出口端与第十九制冷剂管路(79)的入口端连接,
第六制冷剂管路(66)的出口端与第二节流阀(1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节流阀(12)的出口端与第九制冷剂管路(69)的入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69)的出口端与热回收器盘管(6-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热回收器盘管(6-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十制冷剂管路(70)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九制冷剂管路(79)的出口端与第十制冷剂管路(70)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2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21)的出口端与第十六制冷剂管路(76)的入口端连接,第十六制冷剂管路(76)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的入口端和第十七制冷剂管路(77)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七制冷剂管路(77)的出口端与第二调节阀(10)的入口端连接,第二调节阀(10)的出口端与第十八制冷剂管路(78)的入口端连接,第十八制冷剂管路(78)的出口端与喷射器(31)的工作流体入口端连接,
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四制冷剂管路(64)的入口端和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的入口端连接,
第四制冷剂管路(64)的出口端与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63)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的出口端与第一调节阀(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调节阀(1)的出口端与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盘管(3-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
3.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调节阀(1)、预除湿器箱体(2)、预除湿器盘管(2-1)、第一加热器箱体(3)、第一加热器盘管(3-1)、烘干室(4)、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喷淋室(7)、喷淋装置(8)、换热器(9)、第一节流阀(11)、第二节流阀(12)、第一压缩机(21)、第二压缩机(22)、水循环泵(25)、第一气体管路(51)、第二气体管路(52)、第三气体管路(53)、第四气体管路(54)、第五气体管路(55)、第一制冷剂管路(61)、第二制冷剂管路(62)、第三制冷剂管路(63)、第四制冷剂管路(64)、第五制冷剂管路(65)、第六制冷剂管路(66)、第七制冷剂管路(67)、第八制冷剂管路(68)、第十一制冷剂管路(71)、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第二十制冷剂管路(80)、第二十一制冷剂管路(81)、第一喷淋水管路(91)、第二喷淋水管路(92)和第三喷淋水管路(93),
预除湿器箱体(2)内部设置预除湿器盘管(2-1),第一加热器箱体(3)内部设置第一加热器盘管(3-1),烘干室(4)内部设置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喷淋室(7)内部设置喷淋装置(8),
第一气体管路(51)的入口端用于通入新鲜空气,第一气体管路(51)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箱体(2)的空气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箱体(2)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二气体管路(5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气体管路(52)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箱体(3)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第一加热器箱体(3)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三气体管路(53)的入口端连接,第三气体管路(53)的出口端与烘干室(4)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烘干室(4)的空气出口端与第四气体管路(54)的入口端连接,第四气体管路(54)的出口端与喷淋室(7)的空气入口端连接,喷淋室(7)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五气体管路(55)的入口端连接,第五气体管路(55)的出口端用于排出干冷废气,
第一加热器盘管(3-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一制冷剂管路(6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61)的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63)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二制冷剂管路(6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62)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五制冷剂管路(65)的入口端和第六制冷剂管路(66)的入口端连接,
第五制冷剂管路(65)的出口端与第一节流阀(1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节流阀(11)的出口端与第七制冷剂管路(67)的入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67)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盘管(2-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盘管(2-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八制冷剂管路(68)的入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68)的出口端与第二压缩机(2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压缩机(22)的出口端与第十一制冷剂管路(71)的入口端连接,
第六制冷剂管路(66)的出口端与第二节流阀(1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节流阀(12)的出口端与第二十制冷剂管路(80)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十制冷剂管路(80)的出口端与换热器(9)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换热器(9)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二十一制冷剂管路(81)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一制冷剂管路(71)的出口端与第二十一制冷剂管路(81)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2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21)的出口端与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四制冷剂管路(64)的入口端和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的入口端连接,
第四制冷剂管路(64)的出口端与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63)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的出口端与第一调节阀(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调节阀(1)的出口端与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盘管(3-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
喷淋室(7)底部的喷淋水出口端与第一喷淋水管路(9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喷淋水管路(91)的出口端与水循环泵(25)的入口端连接,水循环泵(25)的出口端与第二喷淋水管路(9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喷淋水管路(92)的出口端与换热器(9)的喷淋水入口端连接,换热器(9)的喷淋水出口端与第三喷淋水管路(93)的入口端连接,第三喷淋水管路(93)的出口端与喷淋装置(8)的入口端连接。
4.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调节阀(1)、预除湿器箱体(2)、预除湿器盘管(2-1)、第一加热器箱体(3)、第一加热器盘管(3-1)、烘干室(4)、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喷淋室(7)、喷淋装置(8)、换热器(9)、第二调节阀(10)、第一节流阀(11)、第二节流阀(12)、第一压缩机(21)、水循环泵(25)、喷射器(31)、第一气体管路(51)、第二气体管路(52)、第三气体管路(53)、第四气体管路(54)、第五气体管路(55)、第一制冷剂管路(61)、第二制冷剂管路(62)、第三制冷剂管路(63)、第四制冷剂管路(64)、第五制冷剂管路(65)、第六制冷剂管路(66)、第七制冷剂管路(67)、第八制冷剂管路(68)、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第十六制冷剂管路(76)、第十七制冷剂管路(77)、第十八制冷剂管路(78)、第十九制冷剂管路(79)、第二十制冷剂管路(80)、第二十一制冷剂管路(81)、第一喷淋水管路(91)、第二喷淋水管路(92)和第三喷淋水管路(93),
预除湿器箱体(2)内部设置预除湿器盘管(2-1),第一加热器箱体(3)内部设置第一加热器盘管(3-1),烘干室(4)内部设置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喷淋室(7)内部设置喷淋装置(8),
第一气体管路(51)的入口端用于通入新鲜空气,第一气体管路(51)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箱体(2)的空气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箱体(2)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二气体管路(5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气体管路(52)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箱体(3)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第一加热器箱体(3)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三气体管路(53)的入口端连接,第三气体管路(53)的出口端与烘干室(4)的空气入口端连接,烘干室(4)的空气出口端与第四气体管路(54)的入口端连接,第四气体管路(54)的出口端与喷淋室(7)的空气入口端连接,喷淋室(7)的空气出口端与第五气体管路(55)的入口端连接,第五气体管路(55)的出口端用于排出干冷废气,
第一加热器盘管(3-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一制冷剂管路(6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61)的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63)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二制冷剂管路(6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62)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五制冷剂管路(65)的入口端和第六制冷剂管路(66)的入口端连接,
第五制冷剂管路(65)的出口端与第一节流阀(1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节流阀(11)的出口端与第七制冷剂管路(67)的入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67)的出口端与预除湿器盘管(2-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预除湿器盘管(2-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八制冷剂管路(68)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八制冷剂管路(68)的出口端与喷射器(31)的引射流体入口端连接,所述喷射器(31)的混合流体出口端与第十九制冷剂管路(79)的入口端连接,
第六制冷剂管路(66)的出口端与第二节流阀(1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节流阀(12)的出口端与第二十制冷剂管路(80)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十制冷剂管路(80)的出口端与换热器(9)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换热器(9)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二十一制冷剂管路(81)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九制冷剂管路(79)的出口端与第二十一制冷剂管路(81)的出口端汇合后与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二制冷剂管路(72)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2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压缩机(21)的出口端与第十六制冷剂管路(76)的入口端连接,第十六制冷剂管路(76)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的入口端和第十七制冷剂管路(77)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七制冷剂管路(77)的出口端与第二调节阀(10)的入口端连接,第二调节阀(10)的出口端与第十八制冷剂管路(78)的入口端连接,第十八制冷剂管路(78)的出口端与喷射器(31)的工作流体入口端连接,
第十三制冷剂管路(73)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四制冷剂管路(64)的入口端和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的入口端连接,
第四制冷剂管路(64)的出口端与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烘干室加热器盘管(4-1)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三制冷剂管路(63)的入口端连接,
第十四制冷剂管路(74)的出口端与第一调节阀(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调节阀(1)的出口端与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的入口端连接,第十五制冷剂管路(75)的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器盘管(3-1)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
喷淋室(7)底部的喷淋水出口端与第一喷淋水管路(91)的入口端连接,第一喷淋水管路(91)的出口端与水循环泵(25)的入口端连接,水循环泵(25)的出口端与第二喷淋水管路(92)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喷淋水管路(92)的出口端与换热器(9)的喷淋水入口端连接,换热器(9)的喷淋水出口端与第三喷淋水管路(93)的入口端连接,第三喷淋水管路(93)的出口端与喷淋装置(8)的入口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除湿器盘管(2-1)为翅片盘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96968.1A CN115265163B (zh) | 2022-07-28 | 2022-07-28 | 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96968.1A CN115265163B (zh) | 2022-07-28 | 2022-07-28 | 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65163A CN115265163A (zh) | 2022-11-01 |
CN115265163B true CN115265163B (zh) | 2023-11-07 |
Family
ID=83770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96968.1A Active CN115265163B (zh) | 2022-07-28 | 2022-07-28 | 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265163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96449A (ja) * | 2005-04-15 | 2006-11-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洗濯乾燥機 |
JP2008048811A (ja) * | 2006-08-23 | 2008-03-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衣類乾燥装置 |
CN101261024A (zh) * | 2008-04-18 | 2008-09-10 | 东南大学 | 热湿分段处理的空调机组装置及其空气处理方法 |
CN207544242U (zh) * | 2017-08-15 | 2018-06-29 | 浙江中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气能粮食烘干系统 |
BR102016004564A2 (pt) * | 2016-02-11 | 2018-12-04 | Universidade Federal Da Paraíba | configuração de uma bomba de calor aplicado a secagem de alimentos |
CN109708457A (zh) * | 2018-12-28 | 2019-05-03 | 扬州大学 | 一种基于非共沸混合工质实现双蒸发温度的闭式热泵烘干装置 |
CN114111313A (zh) * | 2021-11-25 | 2022-03-01 | 同济大学 | 融合压缩机驱动型拟环路热管的除湿烘干热泵系统 |
-
2022
- 2022-07-28 CN CN202210896968.1A patent/CN11526516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96449A (ja) * | 2005-04-15 | 2006-11-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洗濯乾燥機 |
JP2008048811A (ja) * | 2006-08-23 | 2008-03-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衣類乾燥装置 |
CN101261024A (zh) * | 2008-04-18 | 2008-09-10 | 东南大学 | 热湿分段处理的空调机组装置及其空气处理方法 |
BR102016004564A2 (pt) * | 2016-02-11 | 2018-12-04 | Universidade Federal Da Paraíba | configuração de uma bomba de calor aplicado a secagem de alimentos |
CN207544242U (zh) * | 2017-08-15 | 2018-06-29 | 浙江中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气能粮食烘干系统 |
CN109708457A (zh) * | 2018-12-28 | 2019-05-03 | 扬州大学 | 一种基于非共沸混合工质实现双蒸发温度的闭式热泵烘干装置 |
CN114111313A (zh) * | 2021-11-25 | 2022-03-01 | 同济大学 | 融合压缩机驱动型拟环路热管的除湿烘干热泵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65163A (zh) | 2022-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13637B (zh) | 一种工业烟气余热回收及除湿系统 | |
CN102506564B (zh) | 冷凝水余热一效闪蒸自然空气除湿预热干燥烘箱系统 | |
CN204830701U (zh) | 一种除湿型热泵干燥隧道房 | |
CN110319617A (zh) | 基于热源塔的燃气热泵装置 | |
CN106839494A (zh) | 热泵双热质耦合加湿脱湿蒸发系统及方法 | |
CN115265163B (zh) | 一种兼具预除湿与热能循环功能的热泵烘干系统 | |
CN114791134B (zh) | 一种回收显热且多方位节能型双转轮除湿机及除湿方法 | |
CN208635370U (zh) | 一种环保高效烟气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 |
CN208504787U (zh) | 消白烟高效烟气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 |
CN110345636A (zh) | 热回收式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循环系统及工作方法 | |
CN108518886B (zh) | 消白烟高效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 |
CN203595316U (zh) | 一种螺杆式全热回收风冷热泵空调机组 | |
CN201007541Y (zh) | 余热回收式恒温恒湿机组 | |
CN216049027U (zh) | 具有热回收及除湿功能的一体式热泵及其应用的烘干装置 | |
CN112432492B (zh) | 一种基于溴化锂低温药材干燥装置 | |
CN205279507U (zh) | 一种采暖高效烟气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 |
CN212457838U (zh) | 一体式内循环热泵烘干机 | |
CN108362034B (zh) | 一种环保高效烟气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 |
CN209801956U (zh) | 节能烘干设备 | |
CN108397931B (zh) | 一种环保高效节能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 |
CN209857546U (zh) | 一种除湿节能烘干设备 | |
CN209910354U (zh) | 一种燃气泵型干燥装置 | |
CN103411342B (zh) | 一种太阳能高效喷射制冷系统 | |
CN206831868U (zh) | 一种多功能冷热水空调机组 | |
CN208504788U (zh) | 一种环保高效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