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4846A - 湿度调节装置、空调 - Google Patents

湿度调节装置、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4846A
CN115264846A CN202210763266.6A CN202210763266A CN115264846A CN 115264846 A CN115264846 A CN 115264846A CN 202210763266 A CN202210763266 A CN 202210763266A CN 115264846 A CN115264846 A CN 1152648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moisture absorption
air outlet
flow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32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超
闫文明
刘伟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326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648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64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484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7655 priority patent/WO2024001232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2003/14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湿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吸湿转轮和加热部。第一流道具有第一进风端和第一出风端,第一进风端和第一出风端均连通室外环境;第二流道具有第二进风端和第二出风端,第二进风端连通室外环境,第二出风端连通室内环境;吸湿转轮可转动的设置,且吸湿转轮部分位于第一流道内,其余部分位于第二流道内;加热部固定设置于第二流道内;其中,第二流道的第二进风端和第二出风端位于吸湿转轮轴向上的同一侧,加热部与第二进风端和第二出风端相对设置,位于吸湿转轮轴向上的另一侧。在本申请中,能够提高空调的功能多样性,提高加湿效果,从而提高空调的送风舒适性。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

Description

湿度调节装置、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度调节装置、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空调器大都具有除湿功能,而在寒冷干燥的秋冬季节空调运行在制热模式时需要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以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因此需要在空调上配备加湿模块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
相关技术中存在一种用于湿度调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道,一端与室内连通,另一端与室外连通;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并排设置;吸湿转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部分;第一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内;第二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内,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的一个向室内输送气流,另一个向室外排出气流,通过切换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可进行加湿或除湿。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吸湿转盘的吸湿量存在局限性,利用吸湿气流和加湿气流均单次穿过吸湿转盘的方式进行加湿时,吸湿转盘的吸湿量不佳,导致加湿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湿度调节装置、空调,以提高空调的功能多样性,提高加湿效果,从而提高空调的送风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湿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吸湿转轮和加热部。第一流道具有第一进风端和第一出风端,第一进风端和第一出风端均连通室外环境;第二流道具有第二进风端和第二出风端,第二进风端连通室外环境,第二出风端连通室内环境;吸湿转轮可转动的设置,且吸湿转轮部分位于第一流道内,其余部分位于第二流道内;加热部固定设置于第二流道内;其中,第二流道的第二进风端和第二出风端位于吸湿转轮轴向上的同一侧,加热部与第二进风端和第二出风端相对设置,位于吸湿转轮轴向上的另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和上述实施例的湿度调节装置。室内机具有回风口;上述实施例的湿度调节装置设置于室外机一侧,第二流道的第二出风端连通回风口。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湿度调节装置、空调,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常温的气流在流经吸湿转轮时气流中的水分会被吸收,而经过加热后的气流流经吸收水分的吸湿转轮时会将吸湿转轮内的水分释放到气流中,利用吸湿转轮的这种特性,将吸湿转轮可转动的设置,并且部分位于第一流道内,其余部分位于第二流道内,室外的吸湿空气从第一进风端流入第一流道内,并从第一出风端再次流出至室外环境中,第一流道内流通的气流在穿过吸湿转轮位于第一流道内的部分时,气流中的水分被吸收,吸湿转轮持续转动,将吸收水分的部分转动至第二流道内,室外的加湿气流从第二进风端流入第二流道内,并从第二出风端吹出至室内环境中,由于第二进风端与第二出风端均处于吸湿转轮轴向上的同一侧,加热部位于吸湿转轮轴向上的另一侧,因此室外的加湿气流在通过第二进风端流入第二流道内时,先穿过吸湿转轮被吸收水分,然后流经加热部被加热为热气流,被加热的气流再次穿过吸湿转轮使吸湿转轮吸收的水分释放到热气流中,并随着热气流从第二出风端流出至室内环境完成加湿,通过吸湿转轮的持续转动进行吸收室外环境中的水分释放到室内环境中的无水加湿过程,而且利用引入室外的加湿气流两次穿过吸湿转轮的方式,提高了吸湿转轮的吸湿量,从而提高加湿效果,将该湿度调节装置安装在室外机侧使用,第二流道的第二出风端吹出的加湿气流直接吹入室内机的回风口内,换热后从室内机吹出至室内环境中,对室内环境进行温湿双控,使该空调在制热时兼具无水加湿的功能,提高了该空调的功能多样性,从而提高送风舒适性,满足用户的需求。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湿度调节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罩壳与吸湿转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湿度调节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湿度调节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量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湿度调节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第一流道;110、第一进风端;120、第一出风端;200、第二流道;210、第二进风端;220、第二出风端;300、吸湿转轮;400、加热部;410、安装框;411、流通口;420、电热丝;430、风量调节部;431、安装轨道;432、第一调节板;433、第二调节板;434、第一电机;435、第二电机;500、罩壳;510、环形部;511、隔断板;520、半圆形部;530、隔板组件;531、轴向支座;532、第一隔板;532-1、第一段;532-2;第二段;533、第二隔板;534、环形安装架;535、环形齿条;536、电机支撑座;537、驱动电机;538、电机罩;600、第一风道;601、进风口;602、第一风机;610、第一流通部;620、第一集风罩;700、第二风道;701、第二风机;702、出风软管;710、第二流通部;720、第二集风罩;800、壳体;810、排风口;820、吸风口;830、开口;900、室外机;901、机壳;902、盖板;903、安装口;910、室内机;911、回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湿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流道100、第二流道200、吸湿转轮300和加热部400。第一流道100具有第一进风端110和第一出风端120,第一进风端110和第一出风端120均连通室外环境;第二流道200具有第二进风端210和第二出风端220,第二进风端210连通室外环境,第二出风端220连通室内环境;吸湿转轮300可转动的设置,且吸湿转轮300部分位于第一流道100内,其余部分位于第二流道200内;加热部400固定设置于第二流道200内;其中,第二流道200的第二进风端210和第二出风端220位于吸湿转轮300轴向上的同一侧,加热部400与第二进风端210和第二出风端220相对设置,位于吸湿转轮300轴向上的另一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湿度调节装置,将吸湿转轮300可转动的设置,并且部分位于第一流道100内,其余部分位于第二流道200内,室外的吸湿空气从第一进风端110流入第一流道100内,并从第一出风端120再次流出至室外环境中,第一流道100内流通的气流在穿过吸湿转轮300位于第一流道100内的部分时,气流中的水分被吸收,吸湿转轮300持续转动,将吸收水分的部分转动至第二流道200内,室外的加湿气流从第二进风端210流入第二流道200内,并从第二出风端220吹出至室内环境中,由于第二进风端210与第二出风端220均处于吸湿转轮300轴向上的同一侧,加热部400位于吸湿转轮300轴向上的另一侧,因此室外的加湿气流在通过第二进风端210流入第二流道200内时,先穿过吸湿转轮300被吸收水分,然后流经加热部400被加热为热气流,被加热的气流再次穿过吸湿转轮300使吸湿转轮300吸收的水分释放到热气流中,并随着热气流从第二出风端220流出至室内环境完成加湿,通过吸湿转轮300的持续转动进行吸收室外环境中的水分释放到室内环境中的无水加湿过程,而且利用引入室外的加湿气流两次穿过吸湿转轮300的方式,提高了吸湿转轮300的吸湿量,从而提高加湿效果。
可选地,吸湿转轮300包括:骨架和吸湿材料。骨架为圆盘形;吸湿材料填充在骨架内。这样,能够增强吸湿转轮300的强度,将吸湿材料填充在骨架内,在气流穿过骨架时气流中的水分被填充在骨架内的吸湿材料吸收,或吸湿材料中的吸收的水分释放带气流中,从而更好地吸湿室外环境的水分来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
具体的,骨架由玻璃纤维或陶瓷纤维材料制成。这样,在保障骨架强度的同时降低吸湿转轮300的重量,便于吸湿转轮300的安装和驱动。
具体的,吸湿材料包括:硅胶、MOF、分子筛中的一个或多个。这样,上述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可在常温下高效的吸收气流中的水分,且在加热情况下可高效地释放水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湿度调节装置还包括:罩壳500。罩壳500内部限定出第一流道100和第二流道200,吸湿转轮300可转动的设置于罩壳500内。这样,利用罩壳500来限定出第一流道100和第二流道200,将吸湿转轮300转动安装在罩壳500内,提高了吸湿转轮300的转动稳定性,从而提高加湿的稳定性。
可选地,罩壳500包括:环形部510和半圆形部520。吸湿转轮300可转动的安装于环形部510内,且吸湿转轮300的轴线与环形部510的轴线重合;半圆形部520罩设于环形部510的上端面,且半圆形部520的圆心位于环形部510的轴线上,半圆形部520与环形部510连通,第一流道100由环形部510的内部限定出,第二流道200由环形部510和半圆形部520的内部共同限定出。这样,将罩壳500分为环形部510和半圆形部520,环形部510能够更好地适配于吸湿转轮300的安装,利用环形部510和半圆形部520配合限定出第二流道200,使第二流道200中的气流在第一次穿过吸湿转轮300后被加热,在半圆形部520内流动再次穿过吸湿转轮300使水分释放到气流中,加湿的气流在被加热前能够被吸湿转轮300吸湿,提高了吸湿转轮300的吸湿量,从而提高加湿效果。
具体的,加热部400固定设置于半圆形部520内。这样,由于吸湿转轮300安装于环形部510内,半圆形部520罩设于环形部510的上端面,因此半圆形部520位于吸湿转轮300轴向上的上端面,由于第二进风端210和第二出风端220位于吸湿转轮300轴向上的同一侧,气流沿吸湿转轮300的轴向上穿过吸湿转轮300,将加热部400固定设置在半圆形部520内,使第二流道200内的加湿气流在第一次穿过吸湿转轮300后能够在半圆形部520内流通,在半圆形部520内流通被加热后再次穿过吸湿转轮300从第二出风端220流出,合理设置加热部400的位置。
具体的,加热部400将半圆形部520的内部均分为两个气流腔。这样,使半圆形部520内的进风量与出风量相匹配,从而使第二流道200的进风量与出风量相匹配,由于穿过吸湿转轮300被吸湿后的气流能够穿过加热部400被加热,通过加热部400将半圆形部520的内部均分,能够提高加湿气流的加热效果。
具体的,吸湿转轮300封堵环形部510的过流面。这样,使第一流道100和第二流道200内流通的气流均能完全穿过吸湿转轮300被吸湿或加湿,提高了吸湿量和加湿量,从而提高加湿效果。
可选地,环形部510内侧的上部区域设有隔断板511,隔断板511沿环形部510的径向上设置,且穿过环形部510的轴心,隔断板51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环形部510相对的内环壁上,吸湿转轮300安装于隔断板511的下侧,第一流道100位于隔断板511的一侧,第二流道200位于隔断板511的另一侧。这样,为保障吸湿转轮300的转动稳定性,在吸湿转轮300安装后在其上端面与环形部510之间还存在预留空间,为避免第一流道100和第二流道200内的气流互相串流,在环形部510内设置隔断板511,将环形部510内部的上部区域均分为两部分,使第一流道100和第二流道200内的气流在穿过吸湿转轮300后不会发生串流,保障第一流道100内的吸湿和第二流道200内的吸湿、加湿正常进行。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罩壳500沿吸湿转轮300轴向上的下端设有隔板组件530,隔板组件530将罩壳500的下端面分隔为第一进风端110、第二进风端210与第二出风端220。这样,通过在罩壳500的下端设置隔板组件530,在罩壳500的下端面分隔出第一进风端110、第二进风端210和第二出风端220,避免第一流道100的进风、第二流道200的进风和出风之间互相干扰,而且由于加热部400与第二进风端210和第二出风端220相对设置在吸湿转轮300轴向上的上端,通过第二进风端210流入的加湿气流向上穿过吸湿转轮300,然后流经加热部400被加热后向下再次穿过吸湿转轮300从第二出风端220流出,被加热后的加湿气流在流经吸湿转轮300时会使吸湿转轮300吸收的水分释放到气流中形成湿空气,湿空气的重力相对较大,在重力的作用下更好地下沉到第二出风端220吹出,提高了加湿效果。
具体的,吸湿转轮300安装于隔断板511和隔板组件530之间,隔断板511位于吸湿转轮300的上端面,隔板组件530位于吸湿转轮300的下端面。这样,通过罩壳500内壁、隔断板511和隔板组件530之间共同分隔出第一流道100和第二流道200,避免第一流道100和第二流道200内的气流在穿过吸湿转轮300时发生串流,提高了加湿和吸湿的稳定性。
具体的,隔板组件530设置于环形部510的下端面,在环形部510的下端面分隔出第一进风端110、第二进风端210与第二出风端220。这样,由于罩壳500由环形部510和半圆形部520组成,吸湿转轮300安装在环形部510内,加热部400安装在半圆形部520内,因此将隔板组件530设置在环形部510的下端面,使第一进风端110、第二进风端210的进风气流能够穿过吸湿转轮300流通,而第二流道200内的气流在第一次穿过吸湿转轮300流入半圆形部520内时能够被加热部400加热,加热后的气流能够再次穿过吸湿转轮300从第二出风端220流出。
可选地,隔板组件530包括:轴向支座531、第一隔板532和第二隔板533。轴向支座531设置于罩壳500的下端面,且位于吸湿转轮300的轴线上;第一隔板532分为第一段532-1和第二段532-2,第一段532-1和第二段532-2分别设置于轴向支座531的两侧外壁,且第一段532-1和第二段532-2位于同一直线上,分别连接罩壳500下端相对的两侧内壁;第二隔板533设置于轴向支座531的外壁,且与第一隔板532相互垂直设置,第二隔板533的一端连接轴向支座531的外壁,另一端连接罩壳500下端的内壁。这样,利用轴向支座531能够对吸湿转轮300的安装进行支撑,利用第一隔板532的第一段532-1和第二段532-2与轴向支座531配合在罩壳500的下端面分隔出第一流道100的进风区域和第二流道200的进出风区域,利用与第一隔板532垂直设置的第二隔板533将第二流道200的进出风区域又分隔出第二进风端210和第二出风端220,使第一流道100的进风和第二流道200进出风之间互不干扰,提高了吸湿和加湿的稳定性,而且由于轴向支座531位于吸湿转轮300的轴线上,通过第一隔板532与轴向支座531的配合将罩壳500的下端面均分,第一流道100的进风区域与第二流道200的进出风区域各占罩壳500下端面面积的二分之一,而第二隔板533又将第二流道200的进出风区域均分为第二进风端210和第二出风端220,因此穿过吸湿转轮300的吸湿气流为第一流道100的第一进风端110和第二流道200的第二进风端210流入的气流,吸湿转轮300的吸湿区域面积为加湿区域面积的三倍,从而提高了吸湿量,进而提高了加湿效果。
具体的,第一隔板532与隔断板511平行设置,且沿竖直方向上处于同一竖直面内;第二隔板533与加热部400平行设置,且沿竖直方向上处于同一竖直面内。这样,利用第一隔板532、隔断板511以及罩壳500内壁配合更好的限定出第一流道100和第二流道200,避免第一流道100和第二流道200内流通的气流串流,而且将第二隔板533与加热部400平行设置,将第二流道200分为进风出风两部分,均穿过吸湿转轮300,从第二进风端210流入的气流在第一次穿过吸湿转轮300时流入加热部400的一侧区域,然后穿过加热部400被加热后流入加热部400的另一侧区域,被加热的气流再次穿过吸湿转轮300从第二出风端220吹出。
可选地,罩壳500内设有活动的环形安装架534,环形安装架534可转动的设置于轴向支座531的上侧,吸湿转轮300固定设置于环形安装架534内。这样,通过设置环形安装架534来对吸湿转轮300进行固定安装,通过轴向支座531来对环形安装架534进行支撑,驱动环形安装架534在轴向支座531上持续转动,从而带动吸湿转轮300在罩壳500内持续转动,使吸湿转轮300的吸湿区域和加湿区域不断切换,吸收室外环境中的水分释放到室内环境进行加湿,提高了吸湿转轮300的转动稳定性。
具体的,环形安装架534设置在环形部510内,轴向支座531位于环形部510的下端面。这样,由于吸湿转轮300安装在环形部510内,因此将轴向支座531设置在环形部510的下端面,环形安装架534设置在轴向支座531的上侧,便于对吸湿转轮300的安装和支撑。
可选地,环形安装架534的外周壁设有环形齿条535,环形部510的外周壁设有电机支撑座536,驱动电机537设置于电机支撑座536上,驱动电机537的输出端与环形齿条535啮合连接。这样,采用驱动电机537的输出端与环形齿条535啮合的驱动方式来驱动环形安装架534转动,从而驱动吸湿转轮300转动,能够提高吸湿转轮300的转动稳定性。
可选地,环形部510的外周壁还设有电机罩538,驱动电机537位于电机罩538内,电机罩538与电机支撑座536之间通过螺钉连接。这样,利用电机罩538与电机支撑座536的配合对驱动电机537形成支撑和保护,避免驱动电机537暴露于空气中。
可选地,第一出风端120设置于罩壳500沿吸湿转轮300轴向上的上端面。这样,由于第一进风端110设置于罩壳500沿吸湿转轮300轴向上的下端面,为保障吸湿气流在第一流道100内的流动通畅性,将第一出风端120设置在罩壳500的上端面,从第一进风端110流入第一流道100内的气流能够竖直穿过吸湿转轮300后从第一出风端120流出,气流无需改变流向,流动通畅性较好。
具体的,第一出风端120设置在环形部510的上端面。这样,由于第一流道100由环形部510限定出,将第一出风端120设置在环形部510的上端面,第一流道100内流通的吸湿气流在穿过吸湿转轮300被吸湿后从环形部510的上端面吹出,避免第一流道100内吹出的气流对半圆形部520内的加湿气流造成影响。
结合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部400包括:安装框410和电热丝420。安装框410固定设置于第二流道200内,且封堵第二流道200的过流面,安装框410内侧具有流通口411;电热丝420设置于流通口411内。这样,通过安装框410封堵第二流道200的过流面,使第二流道200内流通的气流需要穿过安装框410内侧的流通口411流通,从而充分与流通口411内的电热丝420接触,提高气流的加热效果,加热后的气流再次穿过吸湿转轮300使吸湿转轮300吸收的水分释放到气流中,进而提高加湿效果。
具体的,安装框410固定设置在半圆形部520内,且安装框410沿吸湿转轮300的径向设置,安装框410与第二隔板533处于同一竖直面内。这样,使从第二进风端210流入的气流在穿过吸湿转轮300后到达安装框410的一侧,气流在第二流道200内流通需要穿过安装框410的流通口411到达安装框410的另一侧,从而利用安装框410内的电热丝420对气流进行加湿。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安装框410的背风侧设有风量调节部430,能够调节安装框410的过风量。这样,可根据加湿需求来调节风量调节部430的开启状态,从而调节安装框410的过风量,更好地满足加湿需求。
可选地,风量调节部430包括:安装轨道431、第一调节板432和第二调节板433。安装轨道431具有两条,且两条安装轨道431分别设置于安装框410背风侧的上下口沿处,第一调节板432和第二调节板433均滑动设置于两条安装轨道431之间,第一调节板432和第二调节板433被限定在两条安装轨道431之间对向或背向滑动,以调节安装框410的过风量。这样,通过在安装框410背风侧的上下口沿处分别设置一个安装轨道431,在两个安装轨道431内设置可滑动的第一调节板432和第二调节板433,通过第一调节板432和第二调节板433的对向或背向滑动来调节安装框410的过风量,从而根据加湿需求精准的对安装框410的过风量进行调节。
具体的,在驱动第一调节板432和第二调节板433对向滑动的情况下,安装框410的过风量逐渐减小;在驱动第一调节板432和第二调节板433背向滑动的情况下,安装框410的过风量逐渐增大。这样,在室外环境中的空气较为干燥时,若保持安装框410的原有过风量,可能导致加湿风量较大,吸湿转轮300中吸收的水分无法满足当前的加湿风量,导致加湿效果不佳,吹入室内的气流湿度较低的情况发生,因此驱动第一调节板432和第二调节板433对向滑动,减少安装框410的过风量,即减少加湿风量,提高用户的加湿体验。在室外环境中的空气湿度较佳时,吸湿转轮300充分吸收了室外空气中的水分,能够满足较大的加湿风量,因此驱动第一调节板432和第二调节板433背向滑动,使安装框410的过风量相对增大,提高加湿风量,吸湿转轮300吸收的水分释放至大量的加湿气流中,随着加湿气流吹入室内,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加湿需求。
可选地,位于下方的安装轨道431的下侧设有第一电机434和第二电机435,第一调节板432和第二调节板433的下侧边沿均设有齿条,第一电机434的输出端穿过安装轨道431与第一调节板432的齿条啮合连接,第二电机435的输出端穿过安装轨道431与第二调节板433的齿条啮合连接。这样,利用第一电机434来驱动第一调节板432滑动,第二电机435来驱动第二调节板433滑动,从而更精准的根据加湿需求对安装框410的过风量进行调节。
结合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湿度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风道600和第二风道700。第一风道600设置于第一流道100的一侧,且第一风道600的出风端与第一进风端110连通,第一风道600的进风端设有进风口601,进风口601连通室外环境,第一风道600内设有第一风机602;第二风道700设置于第二流道200的一侧,且第二风道700的进风端与第二出风端220连通,第二风道700的出风端连通室内环境,第二风道700内设有第二风机701。这样,通过设置第一风道600和第二风道700分别与第一流道100和第二流道200连通,室外环境中的吸湿气流通过第一风道600的进风口601流入第一风道600内,然后从第一进风端110流入第一流道100内,流入第一流道100内的吸湿气流穿过吸湿转轮300,气流中的水分被吸湿转轮300吸附,被吸湿后的气流通过第一出风端120再次流入室外环境中,通过第一风机602来提供第一流道100内吸湿气流流通所需的负压,室外环境中的加湿气流通过第二进风端210流入第二流道200内,流入第二流道200内的加湿气流在流经加热部400时被加热,加热后的气流穿过吸湿转轮300会使其吸收的水分释放到气流中,携带水分的湿气流通过第二出风端220流入第二流道200内,然后通过第二流道200吹出室内环境中,利用第二风机701来提供第二流道200内加湿气流流通所需的负压,第一风道600和第二风道700的设置便于吸湿气流和加湿气流的流通,使携带水分的加湿气流更通畅地流入室内环境中用于加湿。
可选地,第一风道600和第二风道700均设置在罩壳500的环形部510下侧,且第一风道600和第二风道700对称分布于第一隔板532的两侧。这样,由于第一隔板532将环形部510的下端面均分为第一流道100的进风区域和第二流道200的进出风区域,因此将第一风道600和第二风道700均设置在环形部510下侧,且对称分布在第一隔板532的两侧,便于第一风道600和第二风道700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流道100和第二流道200连通。
可选地,第一风机602和第二风机701均为离心风机。
具体的,第一风道600包括:第一流通部610和第一集风罩620。第一流通部610设置于第一集风罩620下侧,且与第一集风罩620连通,第一流通部610的出风端与第一进风端110连通,进风口601与第一集风罩620连通,第一风机602设置于第一流通部610内,且第一风机602的进风端朝向第一集风罩620设置。这样,由于第一风机602为离心风机,其进风端在轴向,出风端在径向,为减小第一风机602安装所占用的空间,将第一风道600分为第一流通部610和第一集风罩620,将第一风机602安装在第一流通部610内,第一风机602轴向上的进风端朝向第一集风罩620设置,在第一风机602运转时产生的负压作用于第一集风罩620内,从而通过第一集风罩620吸入室外环境中的气流进入第一流通部610内,采用将第一风机602安装在第一流通部610内的方式,能够缩小第一风机602轴向上的占用空间,从而减小该湿度调节装置沿第一风机602轴向上的厚度。
具体的,第二风道700包括:第二流通部710和第二集风罩720。第二流通部710设置于第二集风罩720下侧,且与第二集风罩720连通,第二流通部710的进风端与第二出风端220连通,第二集风罩720的出风端连通室内环境,第二风机701设置于第二集风罩720内,且第二风机701的进风端朝向第二流通部710设置。这样,由于第二风机701也为离心风机,为减小第二风机701在安装时所占用的空间,将第二风道700分为第二流通部710和第二集风罩720,而且由于第二风道700为出风通道,因此将第二风机701安装在第二集风罩720内,使第二风机701轴向上的进风端朝向第二流通部710设置,第二风机701运转时产生的负压作用于第二流通部710,从而吸入从第二出风端220流出的湿气流,在第二风机701的作用下第二流通部710内的湿气流流入第二集风罩720内,然后通过第二集风罩720吹入室内环境中,采用将第二风机701安装在第二集风罩720内的方式,能够缩小第二风机701轴向上的占用空间,从而减小该湿度调节装置沿第二风机701轴向上的厚度。
具体的,第一风机602和第二风机701的轴线均与罩壳500的环形部510的轴线平行。
可选地,第二风道700的出风端设有出风软管702,出风软管702连通室内环境。这样,出风软管702具有弹性和延展性,能够适应不同地安装环境,便于将第二风道700的出风端吹出的湿气流输送到室内环境中。
具体的,出风软管702与第二集风罩720的出风端连通。
结合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湿度调节装置还包括:壳体800。罩壳500、第一风道600和第二风道700均设置于壳体800内,第一风道600的进风口601设置于壳体800的左侧壁,出风软管702设置于壳体800的右侧壁,第二风道700的出风端穿过壳体800的右侧壁与出风软管702连通,壳体800的后侧壁设有与第一出风端120对应的排风口810以及与第二进风端210对应的吸风口820。这样,壳体800的设置便于该湿度调节装置的安装和使用,通过壳体800对罩壳500、第一风道600和第二风道700形成保护,避免罩壳500、第一风道600和第二风道700暴露于室外环境中,室外环境中的吸湿气流通过进风口601流入第一风道600内,然后进入第一流道100被吸湿,吸湿后的气流通过第一出风端120流出然后通过排风口810再次流出至室外环境中,第二流道200的第二进风端210通过吸风口820从室外环境中吸入加湿气流,加湿后的湿气流从第二出风端220流入第二风道700内,然后通过第二风道700的出风端流出至出风软管702内,最终通过出风软管702流入室内环境中。
结合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空调,包括:室外机900、室内机910和上述实施例的湿度调节装置。室内机910具有回风口911;上述实施例的湿度调节装置设置于室外机900一侧,第二流道200的第二出风端220连通回风口911。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将上述实施例的湿度调节装置安装在室外机900侧使用,第二流道200的第二出风端220吹出的加湿气流直接吹入室内机910的回风口911内,换热后从室内机910吹出至室内环境中,对室内环境进行温湿双控,使该空调在制热时兼具无水加湿的功能,提高了该空调的功能多样性,从而提高送风舒适性,满足用户的需求。
可选地,壳体800设置于室外机900的外侧,第二流道200的第二出风端220与第二风道700的进风端连通,第二风道700的出风端通过出风软管702连通室内机910的回风口911。这样,将湿度调节装置的壳体800设置在室外机900的外侧,室外环境中的加湿气流通过第二进风端210流入第二流道200内,完成加湿后从第二出风端220流入第二风道700内,然后通过第二风道700的出风端流入出风软管702,最终通过出风软管702吹向室内机910的回风口911。
结合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900包括:机壳901和盖板902。机壳901的上端具有安装口903,上述实施例的湿度调节装置的壳体可拆卸的设置于机壳901上端的安装口903处,壳体上端具有开口830,盖板902可拆卸的设置于开口830处,能够将开口830封闭。这样,在上述实施例的湿度调节装置与室外机900进行装配时,可将上述实施例的湿度调节装置的壳体与室外机900的机壳901进行装配,通过壳体对室外机900的机壳901上端的安装口903进行封堵,室外机900的盖板902安装在壳体上端的开口830将其封闭,上述实施例的湿度调节装置的壳体在生产时无需进行封堵,节约了成本,在无需在室外机900侧装配上述实施例的湿度调节装置时,可将上述实施例的湿度调节装置拆卸,通过盖板902将机壳901上端的安装口903封闭,该空调的使用灵活性更高。
可以理解的,壳体的下端面与机壳901的安装口903之间、盖板902与壳体的开口830之间均通过螺钉进行可拆卸连接,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湿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流道(100),具有第一进风端(110)和第一出风端(120),所述第一进风端(110)和所述第一出风端(120)均连通室外环境;
第二流道(200),具有第二进风端(210)和第二出风端(220),所述第二进风端(210)连通所述室外环境,所述第二出风端(220)连通室内环境;
吸湿转轮(300),可转动的设置,且所述吸湿转轮(300)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流道(100)内,其余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流道(200)内;
加热部(40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流道(200)内;
其中,所述第二流道(200)的所述第二进风端(210)和所述第二出风端(220)位于所述吸湿转轮(300)轴向上的同一侧,所述加热部(400)与所述第二进风端(210)和所述第二出风端(220)相对设置,位于所述吸湿转轮(300)轴向上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罩壳(500),内部限定出所述第一流道(100)和所述第二流道(200),所述吸湿转轮(300)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罩壳(50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500)沿所述吸湿转轮(300)轴向上的下端设有隔板组件(530),所述隔板组件(530)将所述罩壳(500)的下端面分隔为所述第一进风端(110)、所述第二进风端(210)与所述第二出风端(2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530)包括:
轴向支座(531),设置于所述罩壳(500)的下端面,且位于所述吸湿转轮(300)的轴线上;
第一隔板(532),分为第一段(532-1)和第二段(532-2),所述第一段(532-1)和所述第二段(532-2)分别设置于所述轴向支座(531)的两侧外壁,且所述第一段(532-1)和所述第二段(532-2)位于同一直线上,分别连接所述罩壳(500)下端相对的两侧内壁;
第二隔板(533),设置于所述轴向支座(531)的外壁,且与所述第一隔板(532)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隔板(533)的一端连接所述轴向支座(531)的外壁,另一端连接所述罩壳(500)下端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湿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500)内设有活动的环形安装架(534),所述环形安装架(534)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轴向支座(531)的上侧,所述吸湿转轮(300)固定设置于所述环形安装架(534)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端(120)设置于所述罩壳(500)沿所述吸湿转轮(300)轴向上的上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湿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400)包括:
安装框(41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流道(200)内,且封堵所述第二流道(200)的过流面,所述安装框(410)内侧具有流通口(411);
电热丝(420),设置于所述流通口(41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湿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风道(600),设置于所述第一流道(100)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风道(600)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一进风端(110)连通,所述第一风道(600)的进风端设有进风口(601),所述进风口(601)连通所述室外环境,所述第一风道(600)内设有第一风机(602);
第二风道(700),设置于所述第二流道(200)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风道(700)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二出风端(220)连通,所述第二风道(700)的出风端连通所述室内环境,所述第二风道(700)内设有第二风机(7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湿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700)的出风端设有出风软管(702),所述出风软管(702)连通所述室内环境。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机(900);
室内机(910),具有回风口(911);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湿度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外机(900)一侧,所述第二流道(200)的所述第二出风端(220)连通所述回风口(911)。
CN202210763266.6A 2022-06-30 2022-06-30 湿度调节装置、空调 Pending CN1152648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3266.6A CN115264846A (zh) 2022-06-30 2022-06-30 湿度调节装置、空调
PCT/CN2023/077655 WO2024001232A1 (zh) 2022-06-30 2023-02-22 湿度调节装置、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3266.6A CN115264846A (zh) 2022-06-30 2022-06-30 湿度调节装置、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4846A true CN115264846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63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3266.6A Pending CN115264846A (zh) 2022-06-30 2022-06-30 湿度调节装置、空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64846A (zh)
WO (1) WO202400123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1232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湿度调节装置、空调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53375B1 (ko) * 2008-05-02 2008-08-21 씨에이엔지니어링(주) 이동 가능한 건식 회전형 제습기
CN101852467A (zh) * 2009-03-31 2010-10-06 海尔集团公司 无水加湿空调
CN203231433U (zh) * 2013-04-15 2013-10-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加湿空调室外机
CN106765570A (zh) * 2016-12-16 2017-05-31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实现加湿的方法
CN113531675A (zh) * 2021-06-30 2021-10-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外机、空调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3966A (ja) * 2000-01-13 2001-07-17 Daikin Ind Ltd 調湿システム
KR101452420B1 (ko) * 2008-05-22 2014-10-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111928353A (zh) * 2020-07-20 2020-11-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湿度调节的装置
CN115264846A (zh) * 2022-06-30 2022-11-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湿度调节装置、空调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53375B1 (ko) * 2008-05-02 2008-08-21 씨에이엔지니어링(주) 이동 가능한 건식 회전형 제습기
CN101852467A (zh) * 2009-03-31 2010-10-06 海尔集团公司 无水加湿空调
CN203231433U (zh) * 2013-04-15 2013-10-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加湿空调室外机
CN106765570A (zh) * 2016-12-16 2017-05-31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实现加湿的方法
CN113531675A (zh) * 2021-06-30 2021-10-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外机、空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1232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湿度调节装置、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1232A1 (zh) 2024-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32007U (zh) 用于调湿的装置
CN108954619B (zh) 桌面空调
CN115264846A (zh) 湿度调节装置、空调
CN108087985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KR20210051675A (ko) 창문형 열교환 환기장치
CN113418242A (zh) 无水加湿装置、空调器
CN215892599U (zh) 调湿机
CN115899864A (zh) 无水加湿模块和空调
CN115614854A (zh) 调湿机
CN216132009U (zh) 用于除湿的装置
CN108006837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5560409A (zh) 无水加湿模块和空调
CN115899866A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115751500A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115751503A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16132013U (zh) 用于湿度调节的装置
CN111928356A (zh) 用于湿度调节的装置
CN111928353A (zh) 用于湿度调节的装置
CN111928357A (zh) 用于湿度调节的装置
CN215892591U (zh) 湿度调节装置
CN215336793U (zh) 用于调湿的装置
CN212431156U (zh) 用于湿度调节的装置
CN212720060U (zh) 用于湿度调节的装置
CN216769595U (zh) 无水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WO2024083207A1 (zh) 无水加湿模块和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