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1041A - 一种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1041A
CN115261041A CN202211008135.3A CN202211008135A CN115261041A CN 115261041 A CN115261041 A CN 115261041A CN 202211008135 A CN202211008135 A CN 202211008135A CN 115261041 A CN115261041 A CN 1152610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yrolysis
biomass
carbon
furnace
b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081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61041B (zh
Inventor
金付强
陈雷
华栋梁
伊晓路
司洪宇
孙来芝
刘鹏
杨双霞
谢新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21100813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610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61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1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61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10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B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PRODUCTION OF GAS, COKE, TAR, OR SIMILAR MATERIALS
    • C10B53/00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solid raw materials or solid raw materials in special form
    • C10B53/02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solid raw materials or solid raw materials in special form of cellulose-containing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B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PRODUCTION OF GAS, COKE, TAR, OR SIMILAR MATERIALS
    • C10B57/00Other carbonising or coking processes; Features of 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processes in gener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B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PRODUCTION OF GAS, COKE, TAR, OR SIMILAR MATERIALS
    • C10B57/00Other carbonising or coking processes; Features of 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processes in general
    • C10B57/02Multi-step carbonising or coking proce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10Biofuels, e.g. bio-diese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和方法。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包括:用于生物质热解的热解炉、用于生物质烘焙的烘焙炉、氧化管和出碳管;所述热解炉出料口同时与氧化管和出炭管相连,所述氧化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烘焙炉相连;所述热解炉将生物质热解为热解碳和热解气,部分热解碳经所述出碳管排出,另一部分热解碳和热解气经所述氧化管进入烘焙炉。通过本发明的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解决了现有生物质与煤、生物炭与煤的共气化技术存在系统稳定性低、耦合过程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目前,煤炭资源和生物质资源都很丰富,将其中一部分转化为油气产品有益于缓解能源消费形势。生物质液化技术是能够实现此目的的一种重要途径,包括直接液化技术和间接液化技术,其中间接液化技术是先将煤和生物质等原料进行定向气化得到合成气,然后再合成烃类燃料、醇类燃料和化学品。其中气化单元是间接液化技术的关键环节,它是指煤和生物质等原料在特定的设备内,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使有机质与气化剂(如蒸汽/空气或氧气等)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为含有CO、H2、CH4等可燃气体和CO2、N2等非可燃气体的过程。
将农林废弃生物质与煤共气化,不仅能部分替代煤炭节约化石能源,还可有效解决农林废弃生物质单独气化存在的规模小、转化效率低、二次污染严重、设备运转率低等问题;有研究表明生物质与煤共气化能够解决生物质气化引起的焦油、团聚和结渣问题;掺混少量的生物质能够改善煤气化时熔渣的黏温特性,可使操作温度下限降,并且液态排渣效果良好。因此生物质与煤共气化是一种清洁、低碳、高效的煤炭转化利用技术,对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煤与生物质共气化制备合成气系统实现了煤、木质纤维素及城市生活垃圾的共气化。但生物质与煤共气化时产物组成会发生变化,并且会生成一定量的焦油,对煤气化原有工艺过程的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这些原因阻碍了生物质与煤共气化的规模化发展。
将生物质制备成生物质炭,则大大提高了其能量密度和应用范围,是生物质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生物炭具有和煤炭相似的H/C、O/C和热值,具有理想的燃料特性,若在煤中掺混少量的生物质炭,可以在不改变甚至改善煤气化特性的前提下高效利用生物质资源。目前也公开了一些煤气化与生物质低温炭化耦合系统,能够实现高碳飞灰的循环气化。然而该过程中生物质炭化与煤气化两个过程的耦合复杂,存在影响整个系统稳定性的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和方法,以解决现有生物质与煤、生物炭与煤的共气化技术存在系统稳定性低、耦合过程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包括:用于生物质热解的热解炉、用于生物质烘焙的烘焙炉、氧化管和出碳管;所述热解炉出料口同时与氧化管和出炭管相连,所述氧化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烘焙炉相连;所述热解炉将生物质热解为热解碳和热解气,部分热解碳经所述出碳管排出,另一部分热解碳和热解气经所述氧化管进入烘焙炉。
本发明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氧化管和出炭管的连接处设有活动挡板,活动挡板上设有延伸出的调节杆,通过调节杆调节热解炭经过氧化管和出炭管的出料速度。
本发明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绞龙输送机,所述烘焙炉具有出料口,所述热解炉具有热解料斗,烘焙炉的出料口连接绞龙输送机的入口,绞龙输送机的出口连接热解炉的热解料斗。
本发明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烘焙炉设置有用于进料的烘焙料斗。
本发明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旋风分离器和冷凝塔,所述烘焙炉还具有排气口,烘焙炉的排气口依次连接旋风分离器和冷凝塔。
本发明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炭管外层设有换热器,换热器的进口与风机相连,换热器的出口与氧化管相连。
本发明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热解炉、烘焙炉、氧化管和出碳管外层均设置有保温层。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方法,将生物质热解成热解碳和热解气,一部分热解碳排出,另一部分热解碳和热解气进行烘焙得到烘焙碳和烘焙气,其中热解气和烘焙气中的高沸点组分进行循环热解。
本发明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进行烘焙的热解碳与排出的热解碳的比例为1:4~4:1。
本发明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进行烘焙的热解碳与排出的热解碳的比例为3:2。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发明的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将生物质热解产生的气相产物被分离出去,减少了对下一步与煤共气化反应过程的影响,生物质制成生物炭后再与煤进行共气化,耦合工艺操作更加稳定、灵活。
2、本发明通过烘焙炉、绞龙输送机以及热解炉的连接,使生物质热解产生的高沸点组分在烘焙炉中冷凝并被固体物料携带着进入热解炉进行循环热解,避免了管道的堵塞。并且较难处理的高沸点组分吸附在质量远大于其本身质量的热解炭中,这部分热解炭也会对管道壁进行冲刷,进一步避免了管道堵塞状况的发生。
3、高沸点组分通过循环热解被转化成为生物炭和小分子组分,因此高沸点组分只作为中间产物而不进入最终的产物中。从烘焙炉中出来的气体不含有高沸点组分,经冷凝、静置分层后成为高品质的生物油和木醋液,更加适用于医药化工、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行业。
4、本发明中一定量的空气连续进入换热器,升温后的空气从换热器排出并进入氧化管与热解气和热解炭进行氧化反应。在热解炉中生成的高沸点组分一部分在氧化管得到氧化成为小分子,由于反应放热使物料温度上升,这部分能量用于之后的烘焙过程,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而且生物质原料与从热解炉来的物料进行直接换热,换热效率较高,并且氧化管中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也得到充分的利用。
5、本发明的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具有耦合过程简单、系统稳定性高、不产生高沸点焦油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发明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所得液相产物的气相色谱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所得液相产物的气相色谱图;
图4是对比例2的系统示意图;
图5是本对比例2的生物质热解所得液相产物的气相色谱图;
图6为对比例2的系统连续长时间运行后在靠近热解炉处的热解气出口管道的堵塞状况示意图;
图中:1、热解料斗;2、热解炉;3、氧化管;4、烘焙料斗;5、烘焙炉;6、旋风分离器;7、冷凝塔;8、绞龙输送机;9、出炭管;10、换热器;11、风机;12、储炭斗;13、调节杆;14、活动挡板。
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发明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发明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术语解释部分:本发明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术语在本发明的具体含义。
为了解决现有生物质与煤、生物炭与煤的共气化技术存在系统稳定性低、耦合过程复杂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生物质热解的热解炉2、用于生物质烘焙的烘焙炉5、氧化管3和出碳管;所述热解炉2出料口同时与氧化管3和出炭管9相连,所述氧化管3的另一端与所述烘焙炉5相连;所述热解炉2将生物质热解为热解碳和热解气,部分热解碳经所述出碳管排出,另一部分热解碳和热解气经所述氧化管3进入烘焙炉5。
由于气相产物的存在会影响煤单独气化时的产物组成,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需要调整原有的煤气化工艺,但这必然带来系统的不稳定性。基于此,本发明的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将生物质热解产生的气相产物被分离出去,减少了对下一步与煤共气化反应过程的影响,生物质制成生物炭后再与煤进行共气化,耦合工艺操作更加稳定、灵活。
生物质的生产存在季节性特点,不能稳定供给。在有生物质原料的季节可以很方便的切换为生物质与煤共气化工艺,而在没有生物质原料的季节又可以很方便的切换为单独的煤气化工艺,克服了生物质的生产存在季节性限制而导致的原料不能稳定供给的缺点。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还包括绞龙输送机8,所述烘焙炉5具有出料口,所述热解炉2具有热解料斗1,烘焙炉5的出料口连接绞龙输送机8的入口,绞龙输送机8的出口连接热解炉2的热解料斗1。
由于高沸点产物冷凝后会附着在管道壁上,进而粘附炭颗粒,长时间的积累导致管道堵塞。基于此,本发明通过烘焙炉、绞龙输送机以及热解炉的连接,使生物质热解产生的高沸点组分在烘焙炉中冷凝并被固体物料携带着进入热解炉进行循环热解,避免了管道的堵塞。并且较难处理的高沸点组分吸附在质量远大于其本身质量的热解炭中,这部分热解炭也会对管道壁进行冲刷,进一步避免了管道堵塞状况的发生。
高沸点组分通过循环热解被转化成为生物炭和小分子组分,因此高沸点组分只作为中间产物而不进入最终的产物中。从烘焙炉中出来的气体不含有高沸点组分,经冷凝、静置分层后成为高品质的生物油和木醋液,更加适用于医药化工、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行业。
进一步地,所述出炭管9外层设有换热器10,换热器10的进口与风机11相连,换热器10的出口与氧化管3的相连。
一定量的空气连续进入换热器,升温后的空气从换热器排出并进入氧化管与热解气和热解炭进行氧化反应。在热解炉中生成的高沸点组分(以及一些难热解的组分)一部分在氧化管得到氧化成为小分子,由于反应放热使物料温度上升,这部分能量用于之后的烘焙过程,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而且生物质原料与从热解炉来的物料进行直接换热,换热效率较高,并且氧化管中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也得到充分的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烘焙炉设置有用于进料的烘焙料斗。在烘焙炉设置用于进料的烘焙料斗目的在于,停止从热解料斗进料后,生物质从烘焙料斗进料,在烘焙炉进行烘焙,并利用热解产物的热量,同时热解气部分冷凝后吸附在固体物料上,而未冷凝的去冷凝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物质从热解料斗1连续进入热解炉2进行热解成为热解炭和热解气,一部分热解炭经出炭管9进入储炭斗12,经储炭斗12出料绞龙排出后去共气化单元,或者去储存单元;热解气和另一部分热解炭经氧化管3进入烘焙炉5,通过调节调节杆13来调节热解炭经过氧化管3和出炭管9的出料速度。
停止从热解料斗1的进料并启动生物质从烘焙料斗4连续进料。
一定量的空气从风机11连续进入换热器10,升温后的空气从换热器10排出并从氧化管3的中部或中后部进入氧化管3与热解气和热解炭进行氧化反应,反应过程放热使物料温度上升。由于从氧化管靠前的位置通入氧气会影响热解碳的排出,因此将空气从氧化管的中部或中后部位置通入氧化管,在氧化管完成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供下一步烘焙使用。
生物质与来自氧化管3的热解气和热解炭进行直接换热,从而得到烘焙炭和烘焙气,过程中热解气和烘焙气中的高沸点组分冷凝后吸附在固体物料中;固体物料携带着冷凝后高沸点组分一起从烘焙炉5排出后依次经绞龙输送机8和热解料斗1连续进入热解炉2进行热解,成为热解炭和热解气。气相物料从烘焙炉5排出后依次进入旋风分离器6和冷凝塔7,在冷凝塔7底部得到液相产物,静置分层后得到木醋液和生物油,在冷凝塔7顶部排出的气体作为燃气利用。
通过调节调节杆13来调节热解炭经过氧化管3和出炭管9的出料速度之比为1:4~4:1。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包括用于生物质热解的热解炉2和用于生物质烘焙的烘焙炉5,其中热解炉2设有热解料斗1,热解炉2出料口同时与氧化管3和出炭管9相连,氧化管3的另一端与烘焙炉5相连,出炭管9的另一端与储炭斗12上部相连,储炭斗12下部有出料绞龙。
烘焙炉5设有烘焙料斗4,末端设有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与旋风分离器6和绞龙输送机8采用管道连接,旋风分离器6的出口与冷凝塔7相连,绞龙输送机8的出口与热解料斗1采用管道连接。
出炭管9外层设有换热器10,换热器10的进口与风机11相连,换热器10的出口与氧化管3的中部相连。
在氧化管3和出炭管9的连接处设有活动挡板14,活动挡板14上设有延伸至出炭管9外的调节杆13。
所述热解炉2为螺旋推进式热解炉,内径80mm,长3000mm,采用电阻丝(额定功率3.5kW)加热,采用温控器控温,外层设有保温层。
氧化管3内径50mm,长1000mm,外层设有保温层。
出炭管9内径50mm,长1000mm,外层设有保温层。
烘焙炉5内径80mm,长3000mm,外层设有保温层。
绞龙输送机8内径50mm,长2500mm,外层设有保温层。
旋风分离器6外部设有伴热带和保温层。
冷凝塔7为玻璃材质制作,内径40mm,高2500mm,内部装填直径和高都为10mm的不锈钢θ网环填料,精馏段和提馏段的填料高度分别为1200mm和800mm,冷凝塔7外部设有玻璃夹套。
实施例2
采用实施例1所述系统的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进行冷态实验,以长度小于1~5mm的杂木(含水量为5.0wt%)为原料,以3.0kg/h的速度从热解料斗1连续进入热解炉2,通过调节调节杆13来调节热解炭经过氧化管3和出炭管9的出料速度之比为3:2。
热解炉2温度控制在600℃,以如上所述的生物质原料和进料速度从热解料斗1进料于热解炉2中,从热解炉2排出的一部分热解炭经出炭管9进入储炭斗12,经储炭斗12出料绞龙排出后去共气化单元,或者去储存单元;从热解炉2排出的热解气和另一部分热解炭经氧化管3进入烘焙炉5,进料30分钟后停止从热解料斗1的进料并启动生物质从烘焙料斗4连续进料,仍然采用如上所述的生物质原料和进料速度;空气以20L/min的速度从风机11连续进入换热器10,升温后的空气从换热器10排出并从氧化管3的中部进入氧化管3与热解气和热解炭进行氧化反应,反应过程放热使物料温度上升至608℃。
生物质与来自氧化管3的热解气和热解炭进行直接换热,从而得到烘焙炭和烘焙气,过程中热解气和烘焙气中的高沸点组分(例如苯并芘等)冷凝后吸附在固体物料(包括热解炭、原料和冷凝后的高沸点组分)中;固体物料携带着冷凝后高沸点组分一起从烘焙炉5排出,此处测试物料温度为240℃,之后依次经绞龙输送机8和热解料斗1连续进入热解炉2进行热解,成为热解炭和热解气。
旋风分离器6采用伴热带加热,温度控制在240℃;气相物料从烘焙炉5排出后依次进入旋风分离器6和冷凝塔7,采用通过冷凝塔7的夹套的自来水作为冷却介质,在冷凝塔7底部得到液相产物,静置分层后得到木醋液和生物油,在冷凝塔7顶部排出的气体作为燃气利用。
自生物质从烘焙料斗4连续进料5.0h后,储炭斗12收集热解炭4.82kg,冷凝塔7底部得到液相产物5.10kg,氧化管3和出炭管9均未出现堵塞现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液相产物,得到的色谱图和产物组成分别见图2和表1,可以看出液相产物中不含有高沸点组分。
表1本发明实施例2所得液相产物的化学组成
Figure BDA0003809766800000121
Figure BDA000380976680000013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
首先进行冷态实验,原料以3.0kg/h的速度从热解料斗1连续进入热解炉2,通过调节调节杆13来调节热解炭经过氧化管3和出炭管9的出料速度之比为1:1。
空气以20L/min的速度从风机11连续进入换热器10,升温后的空气从换热器10排出并从氧化管3的中部进入氧化管3与热解气和热解炭进行氧化反应,反应过程放热使物料温度上升至610℃;
固体物料携带着冷凝后高沸点组分一起从烘焙炉5排出,此处测试物料温度为220℃,之后依次经绞龙输送机8和热解料斗1连续进入热解炉2进行热解,成为热解炭和热解气;
自生物质从烘焙料斗4连续进料5.0h后,储炭斗12收集热解炭4.95kg,冷凝塔7底部得到液相产物5.10kg,氧化管3和出炭管9均未出现堵塞现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液相产物,得到的色谱图和产物组成分别见图3和表2,可以看出液相产物中不含有高沸点组分。
表2本发明实施例3所得液相产物的化学组成
Figure BDA0003809766800000132
Figure BDA000380976680000014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
通过调节调节杆13来调节热解炭经过氧化管3和出炭管9的出料速度之比为4:1,自生物质从烘焙料斗4连续进料5.0h后,储炭斗12收集热解炭4.27kg,冷凝塔7底部得到液相产物4.15kg,氧化管3和出炭管9均未出现堵塞现象。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
通过调节调节杆13来调节热解炭经过氧化管3和出炭管9的出料速度之比为1:4,自生物质从烘焙料斗4连续进料5.0h后,储炭斗12收集热解炭5.32kg,冷凝塔7底部得到液相产物4.84kg,氧化管3和出炭管9均未出现堵塞现象。
对比例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
通过调节调节杆13来调节热解炭经过氧化管3和出炭管9的出料速度之比为1:10,自生物质从烘焙料斗4连续进料5.0h后,储炭斗12收集热解炭5.32kg,冷凝塔7底部得到液相产物4.84kg,发现出炭管9未出现堵塞现象,而氧化管3出现了部分堵塞现象。
实施例3、4、5中,热解炭经过氧化管3和出炭管9的出料速度之比分别为1:1、4:1、1:4,实验系统都能够长时间连续稳定运行,这是由于当所述出料速度之比较大时,热解产生的的高沸点组分吸附在质量远大于其本身质量的热解炭中,即便是有少量冷凝物附着在管道壁上也会由于大量热解炭对管道壁的冲刷作用而被热解炭带走,从而避免了管道堵塞状况;而对比例1中当所述出料速度之比为1:10时氧化管3会出现部分堵塞现象,这是由于当所述出料速度之比较小时,热解产生的的高沸点组分会冷凝后附着在管道壁上、进而粘附炭颗粒、长时间积累而导致的管道堵塞状况,而少量热解炭对管道壁的冲刷作用不足以将附着在管道壁上的高沸点组分冷凝物带走。
对比例2
采用如图4所示的生物质热解系统,包括用于生物质热解的热解炉2、旋风分离器6、冷凝塔7和储炭斗12,其中热解炉2设有热解料斗1,末端设有排气口和出料口,排气口依次与旋风分离器6和冷凝塔7相连,出料口经出炭管9与储炭斗12相连,储炭斗12下部有出料绞龙。
所述热解炉2为螺旋推进式热解炉,内径80mm,长3000mm,采用电阻丝(额定功率3.5kW)加热,采用温控器控温,外层设有保温层。
旋风分离器6外部设有伴热带和保温层;出炭管9外层设有换热器10,换热器10的进口与风机11相连,换热器10的出口与氧化管3的中部相连。
出炭管9内径50mm,长500mm,外层设有保温层。
冷凝塔7为玻璃材质制作,内径40mm,高2500mm,内部装填直径和高都为10mm的不锈钢θ网环填料,精馏段和提馏段的填料高度分别为1200mm和800mm,冷凝塔7外部设有玻璃夹套。
采用上述系统进行生物质热解,以长度小于1~5mm的杂木(含水量为5.0wt%)为原料,以3.0kg/h的速度从热解料斗1进料于热解炉2中,从热解炉2排出的热解炭经出炭管9进入储炭斗12,经储炭斗12出料绞龙排出后去共气化单元,或者去储存单元;旋风分离器6采用伴热带加热,温度控制在240℃;从热解炉2排出的热解气依次进入旋风分离器6和冷凝塔7,采用通过冷凝塔7的夹套的自来水作为冷却介质,在冷凝塔7底部得到液相产物,静置分层后得到木醋液和生物油,在冷凝塔7顶部排出的气体作为燃气利用。
系统连续运行5.0h,储炭斗12收集热解炭4.60kg,冷凝塔7底部得到液相产物5.25kg,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液相产物,得到的色谱图和产物组成分别见图5和表3,可以看出液相产物中含有高沸点组分;图6显示了采用本对比例的系统连续运行30h后在靠近热解炉处的热解气出口管道的堵塞状况(已经清理出一些堵塞物)。可以看出几乎完全堵塞,导致当时所产热解气的量大幅减小,而进料口出现大量返烟现象,导致实验无法继续进行。
表3对比例2所得液相产物的化学组成
Figure BDA0003809766800000171
Figure BDA0003809766800000181
Figure BDA0003809766800000191
对比实施例2和对比例2表明,采用本发明的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和方法,生物质热解产生的高沸点组分在烘焙炉中冷凝并被固体物料携带着进入热解炉进行循环热解,避免了因高沸点产物冷凝后附着在管道中而出现的管道堵塞状况。
并且采用本发明的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高沸点组分只作为中间产物而不进入最终的产物中,即较难处理的高沸点组分被转化成为生物炭和小分子组分。从烘焙炉中出来的气体不含有高沸点组分,经冷凝、静置分层后成为高品质的生物油和木醋液,更加适用于医药化工、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行业,具有较好的商业应用前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生物质热解的热解炉、用于生物质烘焙的烘焙炉、氧化管和出碳管;
所述热解炉出料口同时与氧化管和出炭管相连,所述氧化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烘焙炉相连;
所述热解炉将生物质热解为热解碳和热解气,部分热解碳经所述出碳管排出,另一部分热解碳和热解气经所述氧化管进入烘焙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管和出炭管的连接处设有活动挡板,活动挡板上设有延伸出的调节杆,通过调节杆调节热解炭经过氧化管和出炭管的出料速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绞龙输送机,所述烘焙炉具有出料口,所述热解炉具有热解料斗,烘焙炉的出料口连接绞龙输送机的入口,绞龙输送机的出口连接热解炉的热解料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焙炉设置有用于进料的烘焙料斗。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风分离器和冷凝塔,所述烘焙炉还具有排气口,烘焙炉的排气口依次连接旋风分离器和冷凝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炭管外层设有换热器,换热器的进口与风机相连,换热器的出口与氧化管相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炉、烘焙炉、氧化管和出碳管外层均设置有保温层。
8.一种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生物质热解成热解碳和热解气,一部分热解碳排出,另一部分热解碳和热解气进行烘焙得到烘焙碳和烘焙气,其中热解气和烘焙气中的高沸点组分进行循环热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烘焙的热解碳与排出的热解碳的比例为1:4~4: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烘焙的热解碳与排出的热解碳的比例为3:2。
CN202211008135.3A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152610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8135.3A CN115261041B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8135.3A CN115261041B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1041A true CN115261041A (zh) 2022-11-01
CN115261041B CN115261041B (zh) 2024-01-30

Family

ID=83752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08135.3A Active CN115261041B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6104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810001822B1 (ko) * 1980-03-11 1981-11-16 김동문 중질목타아르(重質木 tar)가 부생(副生)하는 초미분, 세분 및 미분목탄의 제조방법
CN1710023A (zh) * 2005-06-16 2005-12-21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一种低焦油生物质气化方法和装置
JP2010242035A (ja) * 2009-04-10 2010-10-28 Jfe Steel Corp バイオマス炭の製造方法
CN107586550A (zh) * 2017-10-10 2018-01-1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有机物自清洁气化‑热解耦合活化制备高品质热解气和活性炭的装置及方法
CN108531220A (zh) * 2017-03-02 2018-09-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微波热解高产气的系统和方法
CN209456367U (zh) * 2018-11-02 2019-10-01 武汉博立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WO2021063961A1 (en) * 2019-09-30 2021-04-08 Reoil Sp. Z O.O. Install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oil, gas and char for a coal black from elastomers, especially rubber waste,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pyrolysis
WO2021213595A1 (en) * 2020-04-22 2021-10-28 Danmarks Tekniske Universitet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ducing gas from biomas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810001822B1 (ko) * 1980-03-11 1981-11-16 김동문 중질목타아르(重質木 tar)가 부생(副生)하는 초미분, 세분 및 미분목탄의 제조방법
CN1710023A (zh) * 2005-06-16 2005-12-21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一种低焦油生物质气化方法和装置
JP2010242035A (ja) * 2009-04-10 2010-10-28 Jfe Steel Corp バイオマス炭の製造方法
CN108531220A (zh) * 2017-03-02 2018-09-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微波热解高产气的系统和方法
CN107586550A (zh) * 2017-10-10 2018-01-1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有机物自清洁气化‑热解耦合活化制备高品质热解气和活性炭的装置及方法
CN209456367U (zh) * 2018-11-02 2019-10-01 武汉博立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WO2021063961A1 (en) * 2019-09-30 2021-04-08 Reoil Sp. Z O.O. Install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oil, gas and char for a coal black from elastomers, especially rubber waste,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pyrolysis
WO2021213595A1 (en) * 2020-04-22 2021-10-28 Danmarks Tekniske Universitet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ducing gas from biomas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1041B (zh) 202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59497B1 (ko) 농임산폐기물의 유동층 열분해 및 가스화 장치와 그 방법
CN100575455C (zh) 生物质深度脱水炭化连续处理工艺及其设备
CN201593035U (zh) 一种利用生物质螺旋干馏裂解制取燃气的装置
CN105586095B (zh) 一种生物质微波热解气化反应装置
CN102559220B (zh) 精确控制的生物质燃气、生物质炭制备系统
CN101818080A (zh) 一种通过热解将生物质制造合成气的工艺方法及系统
CN101544901A (zh) 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18418A (zh) 一种玉米秸秆低温炭化制备生物质炭燃料的方法
CN102031133B (zh) 生物质快速裂解生产生物燃油的装置
CN103695014A (zh) 一种稻壳生产甲醇生物质油的方法
CN104910937A (zh) 多功能分段式生物质热解装置
CN106190416A (zh) 一种生物质炭燃料
CN202193756U (zh) 生物质微波裂解循环综合处理设备
CN100357396C (zh) 汽爆秸秆发酵剩余物热解制备液体燃料的方法及装置
CN204727845U (zh) 一种多功能分段式生物质热解装置
CN101445737A (zh) 内燃加热旋转锥式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
CN101139526A (zh) 一种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456781B (zh) 一种炭/油/气联产的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CN201915072U (zh) 一种新型煤气酚水处理装置
CN206127211U (zh) 一种生物质连续热解炭化装置
CN108342211A (zh) 一种新型生物质热解综合利用工艺以及系统
CN218910235U (zh) 一种内部供热的立式渐变螺旋热解系统
CN101613613B (zh) 秸秆快速热裂解过程的高效热能利用方法
CN115287088B (zh) 一种生物质热解气化并实现产物分离的装置
CN115261041B (zh) 一种生物质连续烘焙-热解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