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50537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50537A
CN115250537A CN202110654668.8A CN202110654668A CN115250537A CN 115250537 A CN115250537 A CN 115250537A CN 202110654668 A CN202110654668 A CN 202110654668A CN 115250537 A CN115250537 A CN 1152505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le
qos
qos flow
flow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46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辉
窦凤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EP2278391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4307664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83757 priority patent/WO202221384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250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50537A/zh
Priority to US18/478,669 priority patent/US20240031298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接收第一业务流;通过至少两个QoS流发送所述第一业务流。将应用对应的第一业务流通过至少两个QoS流传输,例如不同的QoS流可传输不同重要程度的数据包。这样能够对不同重要程度的数据包进行分别控制,例如优先保证更为重要的数据包发送,提高这些数据包的传输可靠性,保证用户的业务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在2021年04月09日提交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110383278.1、申请名称为“一种通信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XR)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可穿戴设备产生的一个真实与虚拟组合、可人机交互的环境,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等多种形式的统称。XR通过视觉交互技术融合,可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无缝转换的“沉浸感”体验。
XR业务通常是通过“帧”的形式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间传输的,每帧代表一幅静止的图像,一帧可通过多个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包传输。不同帧的重要性可能不同,例如I帧的重要性高于P帧。如何在传输过程中考虑到不同帧的重要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用于在传输过程中对于不同重要程度的数据包进行分别控制。
第一方面,提供第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由终端设备执行,或由包括终端设备的更大设备执行,或由芯片系统或其他功能模块执行,该芯片系统或功能模块能够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或者,该方法也可由网络设备执行,或由芯片系统或其他功能模块执行,该芯片系统或功能模块能够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示例性地,所述网络设备为核心网设备,例如UPF。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业务流;通过至少两个QoS流发送所述第一业务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将应用对应的第一业务流通过至少两个QoS流传输,例如不同的QoS流可传输不同重要程度的数据包。这样能够对不同重要程度的数据包进行分别控制,例如优先保证更为重要的数据包发送,提高这些数据包的传输可靠性,保证用户的业务体验。且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只需传输一个业务流,例如发送端或接收端为应用服务器,则对于应用服务器的工作方式的改动较小,使得应用服务器可尽量按照现有的协议工作,能够更好地与现有的协议兼容,且也更有利于推广商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业务流对应第一数据包。接收第一业务流,包括: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通过至少两个QoS流发送所述第一业务流,包括: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规则,所述第一规则为QoS规则或数据包检测规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包映射到所述第一规则所指示的、且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重要程度相匹配的QoS流进行发送,所述QoS流是所述至少两个QoS流中的一个。数据包对应的映射规则为第一规则,第一规则可指示至少两个QoS流。也就是说,该数据包的接收端与发送端之间可传输第一业务流,通过第一规则可为第一业务流映射至少两个QoS流,例如不同的QoS流可传输不同重要程度的数据包。从而既能够对不同重要程度的数据包进行分别控制,例如优先保证更为重要的数据包发送,保证用户的业务体验,而且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只需传输一个业务流,例如发送端或接收端为服务器,则对于服务器的工作方式的改动较小,使得服务器可尽量按照现有的协议工作。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QoS流包括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所述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通过不同QoS流传输不同重要程度的数据包,从而能够实现对于不同重要程度的数据包的分别控制。例如在网络质量下降时,如果要丢弃数据包,则可以丢弃重要程度较低的数据包,而尽量保证重要程度较高的数据包的正常传输,以减小接收端无法正常输出的概率,提高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规则指示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所述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例如,第一规则的数量为1,这一个第一规则可指示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则无需为不同的QoS流分别建立相应的规则,能够减少所维护的规则的数量,节省存储空间,且简化数据包与规则进行匹配的过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规则的第一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规则的第二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二QoS流。例如第一字段为第一规则中的原始字段,第二字段为第一规则中的新定义字段。也就是说,原始字段指示重要程度较高的QoS流,新增字段指示重要程度较低的QoS流,从而通过第一规则中的字段就能确定与QoS流匹配的重要程度,以将数据包映射到对应的QoS流。或者,第一字段也可以是第一规则中的新定义字段,第二字段是第一规则中的原始字段,或者,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均为第一规则中的原始字段或新定义字段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规则为所述QoS规则,所述QoS规则包括第一QoS规则和第二QoS规则,所述第一QoS规则指示所述至少两个QoS流中的第一QoS流,所述第二QoS规则指示所述至少两个QoS流中的第二QoS流;或,所述第一规则为所述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数据包检测规则包括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和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所述至少两个QoS流中的第一QoS流,所述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所述至少两个QoS流中的第二QoS流。例如UE使用第一规则,则第一规则例如为QoS规则,如果UPF使用第一规则,则第一规则例如为数据包检测规则。第一规则可包括两个规则,相当于为不同的QoS流分别设置相应的规则,则对于规则的格式的改动较小,使得规则的格式能够更好地与现有的协议兼容。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规则为所述QoS规则,所述第一QoS规则的优先级与所述第二QoS规则的优先级相同;或,所述第一规则为所述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的优先级与所述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的优先级相同。UE或UPF在将一个数据包的IP五元组与规则进行匹配时,一般是按照规则的优先级进行依次匹配。例如一个数据包的IP五元组既能匹配第一规则也能匹配第二规则,而该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低,应该映射到第二QoS流传输。但例如第一规则的优先级高于第二规则的优先级,则UE或UPF可能先确定该数据包与第一规则相匹配,此时并未确定该数据包与第二规则也匹配,则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虽然该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与第一规则指示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不匹配,但由于此时只匹配到第一规则,则UE或UPF还是将该数据包映射到第一QoS流传输,这样可能导致数据包传输混乱;另一种情况是,因为该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与第一规则指示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不匹配,则UE或UPF可能认为传输出错,则可能丢弃该数据包,这又可能导致丢包。鉴于此,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第一规则的优先级与第二规则的优先级可以相同,这样UE或UPF在将一个数据包与规则相匹配时,可一并匹配出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从而可以将该数据包映射到合适的QoS流。
第二方面,提供第二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由网络设备执行,或由芯片系统或其他功能模块执行,该芯片系统或功能模块能够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示例性地,所述网络设备为核心网设备,例如SMF。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确定关联的QoS流,所述关联的QoS流用于传输对应于一个应用的业务流;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新建QoS流,所述新建的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或者,所述新建的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用于指示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描述信息;或者,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描述信息,以及包括所述至少一个QoS流的标识。如果关联的QoS流均为本次新建的QoS流,则第一请求消息可包括新建的QoS流的描述信息。或者,如果关联的QoS流除了本次新建的QoS流外还包括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则第一请求消息除了包括新建的QoS流的描述信息外还可包括至少一个QoS流的标识,使得SMF能够明确新建的QoS流究竟与哪些QoS流是关联的QoS流,无需SMF来为新建的QoS流选择关联哪些已建立的QoS流,简化了SMF的工作。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描述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所述新建的QoS流的5QI,所述新建的QoS流的GFBR,所述新建的QoS流的MFBR,或,所述新建的QoS流的平均窗。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至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且不为第二QoS流设置对应的规则,其中,所述第一规则的第一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QoS规则的第二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二QoS流,所述第一QoS流和所述第二QoS流属于所述新建的QoS流,所述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所述第一规则为QoS规则或数据包检测规则。如果新建的QoS流的数量大于1,那么可以为新建的QoS流设置一个规则,无需为每个QoS流分别设置对应的规则,这样能够减少所设置的规则的数量,节省存储空间,且简化数据包与规则进行匹配的过程。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至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且删除第二规则中对应于所述应用(或,所述第一业务流)的QoS映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QoS流是所述新建的QoS流,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第二QoS流,所述第二QoS流属于所述至少一个QoS流,所述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其中,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或者,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由于第二QoS流是已建立的QoS流,则第二QoS流可能已有对应的规则,例如称为第二规则。如果第二QoS流原本就用于传输第一应用(或,第一业务流),则第二规则可能包括对应于第一应用(或,第一业务流)的映射信息(或者称为匹配信息),对应于第一应用(或,第一业务流)的映射信息例如包括第一应用(或,第一业务流)的IP五元组等信息。而第一应用(或,第一业务流)之前使用第二规则传输时,对应的IP五元组与使用第一规则传输时对应的IP五元组可能是不同的,因此,SMF可删除第二规则包括的对应于第一应用(或,第一业务流)的映射信息。后续如果有对应于第一应用(或,第一业务流)的数据包,UE或UPF可根据该数据包的IP五元组确定该数据包对应第一规则,以及根据SMF存储的关联关系确定该数据包还对应第二规则指示的第二QoS流,无需根据第二规则包括的IP五元组进行匹配,以减少匹配失败的情况。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保存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第二QoS流的关联关系,以将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第二QoS流相关联。因为第二QoS流是已建立的QoS流,那么SMF可保存第一QoS流与第二QoS流的关联关系,以明确第一QoS流与第二QoS流是关联的QoS流。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至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不为第二QoS流设置对应的规则,且更新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更新的所述第一规则包括第二字段,所述第二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二QoS流,其中,所述第二QoS流是所述新建的QoS流,所述第一QoS流属于所述至少一个QoS流,所述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所述第一规则为QoS规则或数据包检测规则。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为新建的QoS流设置规则,而是令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指示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即可。这样能够减少所设置的规则的数量,节省存储空间,而且可以简化数据包与规则的匹配过程。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至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以及第二QoS流对应的第二规则,所述第一规则指示第一类业务,所述第二规则指示第二类业务,所述第一类业务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类业务的重要程度,其中,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或者,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分别为各个QoS流设置对应的规则,从而一个规则指示一个QoS流,这样的规则与现有的协议所定义的规则的格式更为接近,使得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更好地与现有的协议兼容。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至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且更新第二QoS流对应的第二规则,所述第一规则指示第一类业务,更新的所述第二规则指示第二类业务,所述第一QoS流是所述新建的QoS流,所述第二QoS流属于所述至少一个QoS流;或,设置第二QoS流对应的第二规则,且更新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更新的所述第一规则指示第一类业务,所述第二规则指示第二类业务,所述第二QoS流是所述新建的QoS流,所述第一QoS流属于所述至少一个QoS流。其中,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或者,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一类业务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类业务的重要程度。如果新建的QoS流的数量为1,则除了为新建的QoS流设置规则外,还可更新已有的QoS流的规则,使得相应的规则能够指示所指示的QoS流的重要程度,这样UE或UPF就能够根据数据包的重要程度将数据包映射到合适的QoS流。
关于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部分可选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考对于第一方面或相应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的介绍。
第三方面,提供第三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由网络设备执行,或由芯片系统或其他功能模块执行,该芯片系统或功能模块能够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示例性地,所述网络设备为核心网设备,例如AMF。该方法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建立支持关联的QoS流的会话;根据所述请求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选择SMF,所述SMF支持关联的QoS流。
关于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各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考对于第一方面或相应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的介绍,和/或参考对于第二方面或相应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的介绍。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意一方面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通信装置具备上述终端设备的功能。所述通信装置例如为终端设备,或为终端设备中的功能模块,例如基带装置或芯片系统等。或者,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意一方面所述的网络设备。所述通信装置具备上述网络设备的功能。所述通信装置例如为网络设备,或为网络设备中的功能模块,例如基带装置或芯片系统等。所述网络设备例如为UPF、SMF或AMF等。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基带装置和射频装置。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有时也称为处理模块)和收发单元(有时也称为收发模块)。收发单元能够实现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在收发单元实现发送功能时,可称为发送单元(有时也称为发送模块),在收发单元实现接收功能时,可称为接收单元(有时也称为接收模块)。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可以是同一个功能模块,该功能模块称为收发单元,该功能模块能实现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或者,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可以是不同的功能模块,收发单元是对这些功能模块的统称。
例如,所述收发单元(或,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业务流;所述收发单元(或,所述发送单元),用于通过至少两个QoS流发送所述第一业务流。
又例如,所述收发单元(或,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业务流;所述收发单元(或,所述发送单元),用于通过至少两个QoS流发送所述第一业务流。
又例如,所述收发单元(或,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确定关联的QoS流,所述关联的QoS流用于传输对应于一个应用的业务流;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新建QoS流,所述新建的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或者,所述新建的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
再例如,所述收发单元(或,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终端设备接收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建立支持关联的QoS流的会话;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请求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选择SMF,所述SMF支持关联的QoS流。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与所述存储单元耦合,并执行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程序或指令,使能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意一方面所述的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功能。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例如包括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会话管理功能网元和第一网元。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例如为AMF,会话管理功能网元例如为SMF,第一网元例如为UE或UPF等。其中,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用于从终端设备接收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建立支持关联的QoS流的会话,以及,根据所述请求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选择会话管理功能网元,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支持关联的QoS流;会话管理功能网元,用于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确定关联的QoS流,所述关联的QoS流用于传输对应于一个应用的业务流,以及,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新建QoS流,所述新建的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或者,所述新建的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第一网元,用于接收第一业务流,并通过至少两个QoS流发送所述第一业务流,所述至少两个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关于第五方面的技术效果,可参考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技术效果的介绍。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装置,包含用于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介绍的方法的单元。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其被运行时,使得上述各方面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P帧与I帧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传输方式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QoS规则的示意图;
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QoS规则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示意性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或概念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是固定设备,移动设备、手持设备(例如手机)、穿戴设备、车载设备,或内置于上述设备中的无线装置(例如,通信模块,调制解调器,或芯片系统等)。所述终端设备用于连接人,物,机器等,可广泛用于各种场景,例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场景:蜂窝通信、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D2D)、车到一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机器到机器/机器类通信(machine-to-machine/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2M/MTC)、物联网(internet ofthings,IoT)、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无人驾驶(self driving)、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智能电网(smart grid)、智能家具、智能办公、智能穿戴、智能交通,智慧城市(smart city)、无人机、机器人等场景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有时可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接入站、UE站、远方站、无线通信设备、或用户装置等等。为描述方便,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终端设备以UE为例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例如包括接入网设备,和/或核心网设备。所述接入网设备为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用于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通信。所述接入网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上述通信系统中的基站(BTS,Node B,eNodeB/eNB,或gNodeB/gNB)、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后续演进的基站,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等。所述基站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小站,中继站等。多个基站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同一种接入技术的网络,也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不同接入技术的网络。基站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共站或非共站的传输接收点。网络设备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网络设备还可以是服务器或可穿戴设备等。例如,车到一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技术中的网络设备可以为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RSU)。以下对接入网设备以为基站为例进行说明。基站可以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中继站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可以与不同接入技术中的多个基站进行通信。所述核心网设备用于实现移动管理,数据处理,会话管理,策略和计费等功能。不同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实现核心网功能的设备名称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以5G系统为例,所述核心网设备包括:访问和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management function,SMF)、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或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功能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网络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XR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可穿戴设备产生的一个真实与虚拟组合、可人机交互的环境,是AR、VR、MR等多种形式的统称。XR通过视觉交互技术融合,可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无缝转换的“沉浸感”体验。XR业务通常是通过“帧”的形式在网络和终端设备间进行发送的,每帧代表一幅静止的图像。而在实际压缩时,会采取各种算法减少数据的容量。例如,I帧表示关键帧,可以理解为这一帧画面的完整保留,解码时只需要本帧数据就可以完成(因为包含完整画面);P帧表示的是这一帧跟之前的一个关键帧(例如I帧)的差别,解码时需要用之前缓存的画面叠加上本帧定义的差别,生成最终画面。实际传输过程中,每个帧的大小和画面的大小和质量(例如,1080P,720P等)有关,通常每个帧需要通过多个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包进行传输,例如,I帧需要通过100个IP包传输,P帧通过40个IP包传输。
相对而言,I帧的重要性比P帧的重要性高,因为当部分P帧传输失败时,通常仅影响该P帧的显示,用户的体验是短暂的卡顿;但是,如果I帧传输失败,会使后续的P帧都无法解析,用户的体验是较长时间的卡顿。以图1为例,P0是对I帧有较大修改的P帧,P1是在I帧或P0帧的基础上进行较小修改的帧,P2是对前一帧(I帧,P0帧或P1帧)有较小修改的P帧。若P1帧或P2帧丢失,则仅影响本帧的显示,影响较小,而如果I帧或P0帧丢失,则会影响后面几帧的显示,影响较大。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名词的数目,除非特别说明,表示“单数名词或复数名词”,即"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大小、内容、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等。例如,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可以是同一个QoS流,也可以是不同的QoS流,且,这种名称也并不是表示这两个QoS流对应的业务流、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等的不同。另外,本申请所介绍的各个实施例中对于步骤的编号,只是为了区分不同的步骤,并不用于限定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例如,步骤S301可以发生在步骤S302之前,或者可能发生在S302之后,或者也可能与S302同时发生。
下面以5G系统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所在5G系统中可能应用的网络架构,或者说是本申请实施例在5G系统中的应用场景。5G通信系统架构分为接入网和核心网两部分。接入网用于实现无线接入有关的功能,接入网包含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接入网和非(non)-3GPP的接入网。核心网与接入网连接,用于实现用户控制管理有关的功能。
请参考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该网络架构例如为5G网络的服务化架构。该5G网络包括(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设备、UPF、AMF、SMF、认证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网络切片选择功能(network slice selection function,NSSF)、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function,NEF)、网络功能存储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 Repository Function,NRF)、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management,UDM)、统一数据存储库(unified data repository,UDR)、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或者计费功能(charging function,CHF)等。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是示例性给出了5G网络中网元或实体的一些举例,该5G网络还可以包括网络数据分析功能(network data analytics function,NWDAF)等一些图2未示意出的网元或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如图2所示,终端设备通过(R)AN设备接入5G网络,终端设备通过N1接口(简称N1)与AMF通信;(R)AN设备通过N2接口(简称N2)与AMF通信;(R)AN设备通过N3接口(简称N3)与UPF通信;SMF通过N4接口(简称N4)与UP通信,UPF通过N6接口(简称N6)接入DN。此外,图2所示的AUSF、AMF、SMF、NSSF、NEF、NRF、PCF、UDM、UDR、CHF或者AF等控制面功能采用服务化接口进行交互。比如,AUSF对外提供的服务化接口为Nausf;AMF对外提供的服务化接口为Namf;SMF对外提供的服务化接口为Nsmf;NSSF对外提供的服务化接口为Nnssf;NEF对外提供的服务化接口为Nnef;NRF对外提供的服务化接口为Nnrf;PCF对外提供的服务化接口为Npcf;UDM对外提供的服务化接口为Nudm;UDR对外提供的服务化接口为Nudr;CHF对外提供的服务化接口为Nchf;AF对外提供的服务化接口为Naf。相关功能描述以及接口描述可以参考23501标准中的5G系统架构(5G system architecture)图,在此不予赘述。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对应的附图中,凡是可选的步骤均用虚线表示。为方便说明,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都是以应用在5G系统为例,例如应用于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那么,在后文的各个实施例中,均以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为AMF网元、会话管理功能网元为SMF网元、策略控制功能网元为PCF网元、用户面功能网元为UPF网元为例进行说明。进一步地,将AMF网元简称为AMF,SMF网元简称为SMF,PCF网元简称为PCF,UPF网元简称为UPF。即,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描述的AMF均可替换为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PCF均可替换为策略控制功能网元,SMF均可替换为会话管理功能网元,UPF均可替换为用户面功能网元。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5G系统以外的其他通信系统,不限定。另外,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服务器例如为能够提供UE所需的应用的应用服务器,例如XR服务器等;或者,该服务器也可以是连接在核心网设备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中间服务器,例如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服务器或多媒体资源处理器(multimedia resource function processor,MRFP)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请参见图3,为该方法的流程图。
S301、接收(或者,获得)第一业务流(traffic flow)。第一业务流为第一应用的业务流,第一业务流的数量例如为1,即,第一业务流是一个业务流。第一应用可对应一个或多个业务流,第一业务流是其中的一个业务流。例如第一应用为视频应用,用户在UE上调用视频应用后,可能会进一步打开该视频应用中的某部电影,则该电影对应的业务流例如为第一业务流,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应用对应多个业务流,第一业务流是其中的一个。
例如,接收第一业务流可通过接收第一业务流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来体现,在如下介绍中以接收第一数据包为例,第一数据包是第一业务流对应的一个数据包。
如果第一数据包是下行数据包,则S301可由UPF执行。例如,服务器发送第一业务流,UPF从服务器接收第一业务流,就视为UPF获得了第一业务流。
或者,如果第一数据包是上行数据包,则S301可由UE执行。例如,UE的应用层(例如UE的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或UE中安装的用于提供第一应用的应用(APP)等)向UE的调制解调器(modem)发送第一业务流,UE的modem从UE的应用层接收第一业务流,就视为UE接收(或者,获得)了第一业务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应用来说,UE与服务器之间可以传输一个业务流,例如UE与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连接来传输该业务流,该连接为传输层的连接,例如为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连接、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protocol,UDP)连接,快速UDP网络连接(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s,QUIC)或者安全可靠传输(secure reliable transport,SRT)连接等。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介绍过程中,以该连接是TCP连接为例。例如第一数据包就是第一应用的数据包,也就是对应于第一业务流的数据包。对于下行传输来说,服务器可通过该TCP连接在第一业务流发送第一数据包,对于上行传输来说,服务器可通过该TCP连接在第一业务流接收第一数据包。
S302、通过至少两个QoS流发送第一业务流。
虽然第一应用的数据包对应一个业务流(第一业务流),但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至少两个QoS流传输第一业务流,例如不同的QoS流可传输不同重要程度的数据包。这样能够对业务流进行控制,例如优先保证更为重要的数据包发送,提高这些数据包的传输可靠性,保证用户的业务体验。且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只需传输一个业务流,例如发送端或接收端为应用服务器,则对于应用服务器的工作方式的改动较小,使得应用服务器可尽量按照现有的协议工作,能够更好地与现有的协议兼容。
以第一业务流的第一数据包为例,介绍通过至少两个QoS流发送第一数据包的方式。例如,通过至少两个QoS流发送第一数据包,可通过S3021和S3022实现。
S3021、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规则。第一规则可指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QoS流,或者说,第一规则可用于确定将第一数据包映射到哪个QoS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虽然UE与服务器之间只是传输了一个业务流(第一业务流),但UPF与UE之间可通过关联的QoS流来传输第一业务流的数据包。可参考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传输方式示意图。在图4A中,服务器与UE之间只是建立了一个TCP连接,因此服务器到UPF之间只有一个承载,第一应用的数据包(或者说,第一业务流)会通过该承载传输。但UPF与UE之间有两个QoS流,这两个QoS流例如为关联的QoS流,该关联的QoS流传输一个业务流的数据包。在这种方式下服务器依然只需传输一个业务流,对服务器的工作方式的改动较小;而UPF与UE之间可以利用多个QoS流来传输该业务流的数据包,不同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可以不同,例如图4A中,第一QoS流传输较为重要的数据包,例如I帧和/或P0帧对应的数据包,而第二QoS流传输重要性较低的数据包,例如P1帧和/或P2帧对应的数据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按照数据包的重要程度对数据包进行分别控制。例如在出现网络拥塞或接入网设备资源不足等情况时,可丢弃用于传输重要程度较低的数据包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而对于用于传输重要性较高的数据包的QoS流所传输的数据包可尽量不丢弃,从而减小重要性较高的数据包的丢包率,以减少随机丢包对于接收端的输出的影响,也能提高用户体验。其中,所谓关联的QoS流,也可称为第一类QoS流,或者也可以有其他名称,名称并不构成对于特征本身的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以“关联的QoS流”这种名称为例来描述。关联的QoS流可理解为用于传输同一个应用的数据包的QoS流,或者理解为,用于传输同一个业务流的数据包的QoS流。例如第一业务流通过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传输,则这两个QoS流就是关联的QoS流。
例如,第一规则可指示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例如第一规则的第一字段指示第一QoS流,第一规则的第二字段指示第二QoS流,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例如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于I帧或P0帧,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于P1帧或P2帧。通过第一规则可指示用于传输第一业务流的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则根据第一规则就可确定将第一数据包映射到第一QoS流或第二QoS流。根据第一数据包的传输方向的不同,第一规则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方式,下面举例介绍。
1、如果第一数据包是下行数据包,则S3021可由UPF执行。此时,第一规则例如为数据包检测规则。
UPF可预先获得数据包检测规则,例如数据包检测规则的一种实现方式为包检测规则(packet detection rule,PDR)。例如数据包检测规则可由SMF或其他网元生成,以SMF生成为例,在生成后,SMF可将数据包检测规则发送给UPF,则UPF就获得了数据包检测规则。
以数据包检测规则是PDR为例。PDR可包括如下字段中的一种或多种:PDR标识(例如PDR ID),优先级(precedence),包检测信息(packet detection information,PDI),转发类规则(forward action rule,FAQ)ID,统计上报规则(usage reporting rule,URR)ID,或,QoS执行规则(qos enforcement rule,QER)ID。
其中,PDI可用于确定数据包是否适用该数据包检测规则,例如PDI包括源接口(source interface)信息、local F-TEDI(全量隧道端点标识(full qualified tunnelendpoint ID))、UE的IP地址(UE IP address)、或包过滤器(packet filter)等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数据包的包头可包括IP五元组,UPF将数据包的IP五元组与数据包检测规则的PDI包括的信息进行比对,如果二者一致,则该数据包适用该数据包检测规则,否则该数据包不适用该数据包检测规则。一个数据包的IP五元组例如包括该数据包的源IP地址、源端口号、目标IP地址、目标端口号、以及使用的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protocol,UDP)或TCP)等。例如,第一数据包是下行数据包,则第一数据包的IP五元组包括的源IP地址为服务器的IP地址,源端口号为服务器的端口号,目标IP地址为UE的IP地址,目标端口号为UE的端口号;又例如,第一数据包是上行数据包,则第一数据包的IP五元组包括的源IP地址为UE的IP地址,源端口号为UE的端口号,目标IP地址为服务器的IP地址,目标端口号为服务器的端口号。
FAR可包含应用操作(apply action)指定数据包适用的动作,FAR包括的转发参数(forwarding parameter)可指定用户面转发用到的指令。
URR可指示测量网络资源所使用的计费方式(流量或时长等)。
QER可包括QoS流的标识,例如QoS流标识(QoS flow identifier,QFI)。也就是说,能够适用于该数据包检测规则的数据包,会被UPF映射到QER包括的QoS流的标识对应的QoS流传输。例如,QER除了包括QFI之外,还可包括precedence,最大比特速率(maximumbitrate),或保证比特速率(guaranteed bitrate)等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包检测规则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下面举例介绍。
作为数据包检测规则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数据包检测规则的数量为1,且该数据包检测规则可指示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例如为关联的QoS流,例如第一业务流通过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传输。当然,如果关联的QoS流除了包括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外还包括其他QoS流(例如,第一业务流除了通过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外还通过其他QoS流传输,则关联的QoS流除了包括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外还包括其他QoS流),则也可通过该数据包检测规则一并指示,指示方式都是类似的。例如该数据包检测规则为PDR,该PDR所包括的QER原本只是包括一个QFI,现在要令该QER包括多个QFI,一种方式为在该QER中定义新的比特(bit)或者字段,通过新定义的比特或字段来承载其他的QFI。或者,另一种方式为在该PDR中定义新的比特或者字段,该新定义的比特或字段与QER不同,通过新定义的比特或字段来承载其他的QFI。例如,该PDR的第一字段指示第一QoS流,该PDR的第二字段指示第一QoS流,第一字段例如为原始字段,第二字段例如为新定义的字段(或,比特),或者,第二字段例如为原始字段,第一字段例如为新定义的字段(或,比特)。
可选的,如果QFI是通过新定义的比特或字段承载,则可以隐式指示该QFI对应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低,而如果QFI是通过原始字段承载,则隐式指示该QFI对应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高,通过这种方式,UPF就能根据数据包的重要程度将数据包映射到与该重要程度匹配的QoS流。或者,该数据包检测规则还可包括第一重要程度指示,该第一重要程度指示可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或者,该第一重要程度指示可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高,且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低;或者,该第一重要程度指示可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于I帧和/或P0帧,且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于P1帧和/或P2帧,或者,该第一重要程度指示还可以有其他指示方式。通过该第一重要程度指示,UPF也能根据数据包的重要程度将数据包映射到与该重要程度匹配的QoS流。另外,如果该数据包检测规则包括该第一重要程度指示,则通过新定义的比特或字段承载的QFI对应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低,通过原始字段承载的QFI对应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高;或者,通过新定义的比特或字段承载的QFI对应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高,通过原始字段承载的QFI对应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低。
例如,第一业务流对应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可能不同。以XR应用为例,XR应用的部分或全部数据包例如通过第一业务流传输,第一业务流既传输重要程度较高的数据包(例如I帧和/或P0帧对应的数据包),也传输重要程度较低的数据包(例如P1帧和/或P2帧对应的数据包)。那么,UPF可将重要程度较高的数据包通过第一QoS流传输,将重要程度较低的数据包通过第二QoS流传输。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传输同一个业务流的数据包,则可认为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是关联的QoS流。相应的,数据包检测规则可指示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例如数据包检测规则为PDR,PDR包括的QER包括第一QoS流的QFI,以及包括第二QoS流的QFI。这样,UPF在接收一个数据包后,可根据该数据包的IP五元组确定该数据包是否适用该数据包检测规则,如果适用,则可将该数据包映射到第一QoS流或第二QoS流传输。
也就是说,在这种方式下改进了数据包检测规则,一个数据包检测规则原本指示一个QoS流,而本申请实施例由于存在关联的QoS流,关联的QoS流传输同一个业务流的数据包,则该数据包检测规则可指示关联的QoS流,关联的QoS流例如包括至少两个QoS流。对于同一个业务流的数据包来说,携带的IP五元组可能是相同的,因此这些数据包可以适用同一个数据包检测规则,这样无需为同一个业务流的数据包设置多个数据包检测规则,能够简化设置数据包检测规则的过程,也减少UPF所维护的信息量。
作为数据包检测规则的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数据包检测规则可包括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和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关联的QoS流中的第一QoS流,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关联的QoS流中的第二QoS流,这是以关联的QoS流包括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为例。可选的,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除了指示第一QoS流之外,还可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或者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的帧类型(或者说,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的业务),例如指示第一类业务,第一类业务的重要程度较高。以第一应用是XR应用为例,例如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为高重要程度,或者,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可指示I帧和/或P0帧(指示I帧和/或P0帧,可视为指示帧类型,也可视为指示第一类业务)等。对于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来说实现方式也是类似的,可选的,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除了指示第二QoS流之外,还可指示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或者指示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的帧类型(或者说,指示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的业务),例如指示第二类业务,第二类业务的重要程度较高。以第一应用是XR应用为例,例如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为低重要程度,或者,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可指示P1帧和/或P2帧(指示P1帧和/或P2帧,可视为指示帧类型,也可视为指示第二类业务)等。
除了所指示的QoS流不同(如果指示业务流的重要程度,则指示的业务流的重要程度不同)之外,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和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所包括的其他参数可以相同(例如所包括的PDI等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例如,第一业务流对应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可能不同。以XR应用为例,XR应用的部分或全部数据包例如通过第一业务流传输,第一业务流既传输重要程度较高的数据包(例如I帧和/或P0帧对应的数据包),也传输重要程度较低的数据包(例如P1帧和/或P2帧对应的数据包)。那么,UPF可将重要程度较高的数据包通过第一QoS流传输,将重要程度较低的数据包通过第二QoS流传输,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就是关联的QoS流。相应的,数据包检测规则可包括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和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第一QoS流,例如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为第一PDR,第一PDR包括的QER包括第一QoS流的QFI;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第二QoS流,例如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为第二PDR,第二PDR包括的QER包括第二QoS流的QFI。这样,UPF在接收一个数据包后,可根据该数据包的IP五元组确定该数据包所适用的数据包检测规则,例如该数据包既可适用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也可适用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则UPF可从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和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中进一步确定该数据包所适用的数据包检测规则(例如根据该数据包的重要程度确定该数据包所适用的数据包检测规则),并将该数据包映射到该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的QoS流,该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的QoS流为第一QoS流或第二QoS流。
另外,UPF在将一个数据包的IP五元组与数据包检测规则进行匹配时,一般是按照数据包检测规则的优先级进行依次匹配。例如一个数据包的IP五元组既能匹配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也能匹配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而该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低,应该映射到第二QoS流传输。但例如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的优先级高于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的优先级,则UPF可能先确定该数据包与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相匹配,则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虽然该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与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不匹配,但由于此时只匹配到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则UPF还是将该数据包映射到第一QoS流传输,这样可能导致数据包传输混乱;另一种情况是,因为该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与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不匹配,则UPF可能认为传输出错,则可能丢弃该数据包,这又可能导致丢包。鉴于此,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出,如果数据包检测规则采用这种实现方式,则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的优先级与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的优先级可以相同。这样UPF在将一个数据包与数据包检测规则相匹配时,可一并匹配出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和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从而可以将该数据包映射到合适的QoS流。
在这种方式下,不同的QoS流对应不同的数据包检测规则,对于数据包检测规则的改动较小,更有助于与已有技术兼容。
2、如果第一数据包是上行数据包,则S302可由UE执行。此时,第一规则例如为QoS规则(QoS rule)。
UE可预先获得QoS规则,例如QoS规则可由SMF或其他网元生成,以SMF生成为例,在生成后,SMF可将QoS规则发送给UE,则UE就获得了QoS规则。
例如,QoS规则可包括字段a、字段b、字段c、字段d、以及字段e。其中,字段a可包括指示信息1,指示信息1可指示该QoS规则是否是缺省(default)的QoS规则(an indicationof whether the QoS ruleis the default QoS rule)。字段b可包括该QoS rule的标识,例如该QoS rule的QoS规则标识(QoS rule identifier,QRI)。字段c可包括QFI,也就是该QoS rule对应的QoS流的标识。字段d是可选(optional)字段,可包括包过滤集(a set ofpacket filters),例如UE接收一个数据包后,可将该数据包的IP五元组与字段d所包括的包过滤集相匹配,以确定该数据包是否适用该QoS规则,如果该数据包的IP五元组与字段d所包括的包过滤集匹配成功,则该数据包可适用该QoS规则,否则该数据包不适用该QoS规则。字段e包括优先级取值(precedence value),指示该QoS规则的优先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QoS规则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下面举例介绍。
作为QoS规则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QoS规则的数量为1,且该QoS规则可指示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例如为关联的QoS流,例如第一业务流通过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传输。当然,如果关联的QoS流除了包括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外还包括其他QoS流(例如,第一业务流除了通过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外还通过其他QoS流传输,则关联的QoS流除了包括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外还包括其他QoS流),则也可通过该QoS规则一并指示,指示方式都是类似的。例如,在该QoS规则中定义新的字段,该字段可承载QFI,新定义的字段与字段c是不同的字段,新定义的字段例如表示为字段f;或者,也可以在该QoS规则的字段c中新定义比特,该新定义的比特可承载QFI。例如,该QoS规则的第一字段指示第一QoS流(例如第一字段承载第一QoS流的QFI),该QoS规则的第二字段指示第二QoS流(例如第二字段承载第二QoS流的QFI),第一字段例如为原始字段(例如字段c),第二字段例如为新定义的字段,或者,第二字段例如为原始字段,第一字段例如为新定义的字段(或,比特)。
可参考图4B,为QoS规则的一种示例。该QoS规则包括字段a、字段b、字段c、字段d、字段e,以及,还包括新增的字段f。例如字段c包括第一QoS流的QFI(即,图4B中的QFI 1),即,该QoS规则指示第一QoS流。字段f例如包括第二QoS流的QFI(即,图4B中的QFI 2),可见,通过新增字段f,使得该QoS规则能够指示两个QoS规则。关于其他字段所承载的内容,可参考前文的介绍。图4B是以该QoS规则的原始字段指示第一QoS流、新定义的字段指示第二QoS流为例。
可选的,如果QFI通过新定义的比特或字段承载,则可以隐式指示该QFI对应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低,而如果QFI通过原始字段承载,则隐式指示该QFI对应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高,通过这种方式,UE就能根据数据包的重要程度将数据包映射到与该重要程度匹配的QoS流。或者,该QoS规则还可包括第一重要程度指示,该第一重要程度指示可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或者,该第一重要程度指示可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高,例如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是重要数据,且,该第一重要程度指示还可指示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低,例如指示第二QoS流传输的是普通数据;或者,该第一重要程度指示可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于I帧和/或P0帧,且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于P1帧和/或P2帧,或者,该第一重要程度指示还可以有其他指示方式。通过该第一重要程度指示,UE也能根据数据包的重要程度将数据包映射到与该重要程度匹配的QoS流。另外,如果该QoS规则包括该第一重要程度指示,则通过新定义的比特或字段承载的QFI对应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低,通过原始字段承载的QFI对应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高;或者,通过新定义的比特或字段承载的QFI对应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高,通过原始字段承载的QFI对应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低。
例如,第一业务流对应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可能不同。以XR应用为例,XR应用的部分或全部数据包例如通过第一业务流传输,第一业务流既传输重要程度较高的数据包(例如I帧和/或P0帧对应的数据包),也传输重要程度较低的数据包(例如P1帧和/或P2帧对应的数据包)。那么,UPF可将重要程度较高的数据包通过第一QoS流传输,将重要程度较低的数据包通过第二QoS流传输。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传输同一个业务流的数据包,则可认为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是关联的QoS流。相应的,QoS规则可指示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例如在该QoS规则中新增字段f,该QoS规则的字段c承载第一QoS流的QFI,该QoS规则的字段f承载第二QoS流的QFI;或者,该QoS规则的字段c承载第二QoS流的QFI,该QoS规则的字段f承载第一QoS流的QFI。这样,UE在接收一个数据包后,可根据该数据包的IP五元组确定该数据包是否适用该QoS规则,如果适用,则可将该数据包映射到第一QoS流或第二QoS流传输。
也就是说,在这种方式下改进了QoS规则,一个QoS规则原本指示一个QoS流,而本申请实施例由于存在关联的QoS流,关联的QoS流传输同一个业务流的数据包,则该数据包检测规则可指示关联的QoS流,关联的QoS流例如包括至少两个QoS流。对于同一个业务流的数据包来说,携带的IP五元组可能是相同的,因此这些数据包可以适用同一个QoS规则,这样无需为同一个业务流的数据包设置多个QoS规则,能够简化设置QoS规则的过程,也减少UPF所维护的信息量。
作为QoS规则的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QoS规则可包括第一QoS规则和第二QoS规则,第一QoS规则指示关联的QoS流中的第一QoS流,第二QoS规则指示关联的QoS流中的第二QoS流,这是以关联的QoS流包括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为例。除了所指示的QoS流不同之外,第一QoS规则和第二QoS规则所包括的其他参数可以相同(例如第一QoS规则和第二QoS规则所包括的包过滤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例如,第一QoS规则除了指示第一QoS流之外,还可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或者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的帧类型(或者说,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的业务)。以第一应用是XR应用为例,例如第一QoS规则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为高重要程度,或者,第一QoS规则可指示I帧和/或P0帧(指示I帧和/或P0帧,可视为指示帧类型,也可视为指示第一类业务)。对于第二QoS规则来说实现方式也是类似的,可选的,第二QoS规则除了指示第二QoS流之外,还可指示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或者指示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的帧类型(或者说,指示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的业务),例如指示第二类业务,第二类业务的重要程度较高。以第一应用是XR应用为例,例如第二QoS规则指示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为低重要程度,或者,第二QoS规则可指示P1帧和/或P2帧(指示P1帧和/或P2帧,可视为指示帧类型,也可视为指示第二类业务)等。
可参考图4C,为QoS规则的一种示例,该QoS规则例如为第一QoS规则,第二QoS规则的实现方式也是类似的。第一QoS规则例如包括字段a、字段b、字段c、字段d、字段e,以及,还包括新增的字段f,字段f可指示第一QoS规则所指示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或者指示第一QoS规则所指示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的帧类型。例如字段c包括第一QoS流的QFI(图4C中的QFI 1),即,该QoS规则指示第一QoS流,字段f指示I帧和P0帧。关于其他字段所承载的内容,可参考前文的介绍。
例如,第一业务流对应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可能不同。以XR应用为例,XR应用的部分或全部数据包例如通过第一业务流传输,第一业务流既传输重要程度较高的数据包(例如I帧和/或P0帧对应的数据包),也传输重要程度较低的数据包(例如P1帧和/或P2帧对应的数据包)。那么,UPF可将重要程度较高的数据包通过第一QoS流传输,将重要程度较低的数据包通过第二QoS流传输,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就是关联的QoS流。相应的,QoS规则可包括第一QoS规则和第二QoS规则,第一QoS规则指示第一QoS流,例如第一QoS规则的字段c承载第一QoS流的QFI;第二QoS规则指示第二QoS流,例如第二QoS规则的字段c承载第二QoS流的QFI。可见,由于一个QoS规则指示一个QoS流,则可以无需在该QoS规则里新增字段。这样,UE在获得一个数据包后,可根据该数据包的IP五元组确定该数据包所适用的QoS规则,例如该数据包既可适用第一QoS规则也可适用第二QoS规则,则UE可从第一QoS规则和第二QoS规则中进一步确定该数据包所适用的QoS规则(例如根据该数据包的重要程度确定该数据包所适用的QoS规则),并将该数据包映射到该QoS规则指示的QoS流,该QoS规则指示的QoS流为第一QoS流或第二QoS流。
另外,UE在将一个数据包的IP五元组与QoS规则进行匹配时,一般是按照QoS规则的优先级进行依次匹配。例如一个数据包的IP五元组既能匹配第一QoS规则也能匹配第二QoS规则,而该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低,应该映射到第二QoS流传输。但例如第一QoS规则的优先级高于第二QoS规则的优先级,则UE可能先确定该数据包与第一QoS规则相匹配,则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虽然该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与第一QoS规则指示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不匹配,但由于此时只匹配到第一QoS规则,则UE还是将该数据包映射到第一QoS流传输,这样可能导致数据包传输混乱;另一种情况是,因为该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与第一QoS规则指示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不匹配,则UE可能认为传输出错,则可能丢弃该数据包,这又可能导致丢包。鉴于此,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出,如果QoS规则采用这种实现方式,则第一QoS规则的优先级与第二QoS规则的优先级可以相同。这样UE在将一个数据包与QoS规则相匹配时,可一并匹配出第一QoS规则和第二QoS规则,从而可以将该数据包映射到合适的QoS流。
在这种方式下,不同的QoS流对应不同的QoS规则,对于QoS规则的改动较小,更有助于与已有技术兼容。
S3022、将第一数据包映射到第一规则所指示的、且与第一数据包的重要程度相匹配的QoS流进行传输。
1、如果第一数据包是下行数据包,则S3022可由UPF执行。
UPF可以解析数据包,以确定该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例如数据包的包头可包括用于指示该数据包的重要程度的信息。以该数据包是XR应用的数据包为例,该数据包的包头可指示该数据包所对应的帧,例如指示该数据包对应I帧、P0帧、P1帧或P2帧等。那么UPF确定了该数据包对应的帧,也就是确定了该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例如该数据包对应I帧或P0帧,则UPF确定该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高,而如果该数据包对应P1帧或P2帧,则UPF确定该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低。
例如,数据包检测规则的数量为1,该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且UPF确定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高,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低。那么,如果UPF根据第一数据包的IP五元组确定第一数据包适用该数据包检测规则,且确定第一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高,则将第一数据包映射到第一QoS流,而如果确定第一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低,则将第一数据包映射到第二QoS流。
又例如,数据包检测规则包括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和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第一QoS流,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第二QoS流,且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了第一类业务,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了第二类业务,第一业务的重要程度较高,第二业务的重要程度较低。那么,如果UPF根据第一数据包的IP五元组确定第一数据包与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和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匹配,且确定第一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高,则确定第一数据包适用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从而UPF可将第一数据包映射到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的第一QoS流;而如果UPF根据第一数据包的IP五元组确定第一数据包与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和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匹配,且确定第一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低,从而UPF可将第一数据包映射到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的第二QoS流。
2、如果第一数据包是上行数据包,则S3022可由UE执行。
UE的modem可以解析数据包,以确定该数据包的重要程度,关于这部分内容可参考前文。
例如,QoS规则的数量为1,该QoS规则指示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高,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低。那么,如果UE根据第一数据包的IP五元组确定第一数据包适用该QoS规则,且确定第一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高,则将第一数据包映射到第一QoS流,而如果确定第一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低,则将第一数据包映射到第二QoS流。
又例如,QoS规则包括第一QoS规则和第二QoS规则,第一QoS规则指示第一QoS流,第二QoS规则指示第二QoS流,且第一QoS规则指示第一类业务,第二QoS规则指示第二类业务,第一业务的重要程度较高,第二业务的重要程度较低。那么,如果UE根据第一数据包的IP五元组确定第一数据包与第一QoS规则和第二QoS规则匹配,且确定第一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高,则确定第一数据包适用第一QoS规则,那么UE可将第一数据包映射到第一QoS规则指示的第一QoS流;而如果UE根据第一数据包的IP五元组确定第一数据包与第一QoS规则和第二QoS规则匹配,且确定第一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低,则确定第一数据包适用第二QoS规则,那么UE可将第一数据包映射到第二QoS规则指示的第二QoS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将应用对应的第一业务流通过至少两个QoS流传输,例如不同的QoS流可传输不同重要程度的数据包。从而能够对业务流进行控制,例如优先保证更为重要的数据包发送,提高这些数据包的传输可靠性,保证用户的业务体验,且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只需传输一个业务流,例如发送端或接收端为应用服务器,则对于应用服务器的工作方式的改动较小,使得应用服务器可尽量按照现有的协议工作,能够更好地与现有的协议兼容。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提到了,UPF与UE之间可通过关联的QoS流来传输同一个业务流的数据包,关联的QoS流可包括至少两个QoS流。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通信方法,该方法介绍如何建立关联的QoS流。其中,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关联的QoS流可采用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方法来建立,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可结合应用;或者,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关联的QoS流也可以不采用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方法来建立,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建立关联的QoS流,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也可以不结合,而是彼此独立应用。请参考图5,为该方法的流程图。
S501、UE启动第一应用,或者说,UE调用第一应用。例如S501具体为,UE调用第一应用中的子应用。第一应用例如为游戏类应用、视频类应用或购物类应用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以第一应用是视频类应用为例,S501例如为,UE进一步打开了该视频类应用中的链接,例如打开了该视频应用中的某部电影。
例如UE通过第一应用对应的会话提供的数据通道与提供第一应用的服务器建立套接字(socket)连接,并进行应用层媒体协商过程,例如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transfer protocol,HTTP)协议协商第一应用的媒体流格式等。其中,以5G系统为例,则第一应用对应的会话例如为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而如果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应用于其他系统,则该会话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会话。本申请实施例以该会话是PDU会话为例。
S502、UE向SMF发送请求消息1,相应的,SMF从UE接收请求消息1。请求消息1又可称为第一请求消息。
第一请求消息可包括需求信息,该需求信息可指示关联的QoS流的QoS需求,或者,该需求信息可指示关联的QoS流所传输的业务流的需求。可选的,第一请求消息还可包括第一应用相关的IP五元组信息等。
例如,UE可根据关联规则,确定第一应用需使用关联的QoS流传输。关联规则为建立关联的QoS流的规则,建立关联的QoS流的规则可指示允许建立关联的QoS流的业务流的信息,例如UE根据关联规则可确定哪些数据能够使用关联的QoS流。例如,允许建立关联的QoS流的业务流的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该业务流对应的应用的信息,该业务流的IP地址,该业务流的会话接入的网络切片的标识,该业务流的传输带宽,该业务流的时延需求,该业务流的媒体编码格式,该业务流的媒体类型,或,该业务流的业务类型(例如该业务流为XR应用对应的业务)。例如,建立关联的QoS流的规则指示允许建立关联的QoS流的业务流对应的应用的信息,该规则指示的应用的信息包括第一应用的信息,则UE根据第一应用的信息(例如第一应用的标识),确定第一应用使用关联的QoS流传输;又例如,建立关联的QoS流的规则指示允许建立关联的QoS流的业务流的业务类型,该规则指示的业务类型包括第一应用的业务流的业务类型(例如XR应用对应的业务),则UE根据第一应用的业务流的业务类型确定第一应用使用关联的QoS流传输;再例如,建立关联的QoS流的规则指示允许建立关联的QoS流的业务流的传输带宽,该规则指示的传输带宽包括第一应用的业务流的传输带宽,则UE根据第一应用的业务流的传输带宽确定第一应用使用关联的QoS流传输。
关联规则也称为关联的QoS流规则(correlated qos flow rule,CQF rule),或者还可以有其他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关于关联规则的更多内容,例如UE获得关联规则的过程等,将在后文的其他实施例中介绍。
UE可向SMF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例如为PDU会话修改请求(PDUsession modification request),或者第一请求消息也可以通过其他消息实现。例如,UE可向AMF发送第一请求消息,AMF再将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给SMF,从而UE相当于向SMF发送了第一请求消息,而SMF也相当于从UE接收了第一请求消息。如果UE确定第一应用使用关联的QoS流传输,则第一请求消息可请求确定关联的QoS流。关联的QoS流可包括至少两个QoS流,关联的QoS流可传输对应于一个应用的业务流,或者,关联的QoS流可传输同一个业务流。
关联的QoS流包括至少两个QoS流,这至少两个QoS流可以都是新建的,或者,也可以新建至少两个QoS流中的部分QoS流,而对于至少两个QoS流中剩余的QoS流,可使用之前已建立的QoS流,这样可以简化建立QoS流的过程,节省建立QoS流所带来的开销。可选的,建立关联的QoS流的规则(或者说关联规则)还可指示新建的QoS流的数量。例如,关联规则指示新建(或者说,建立)QoS流,且指示了新建的QoS流的数量,这新建的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是关联的QoS流,或者,新建的QoS流是关联的QoS流(新建的QoS流的数量大于1)。例如,如果指示新建一个QoS流,则相当于隐含指示该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是关联的QoS流;或者,如果指示新建多个QoS流,则这多个QoS流是关联的QoS流,或者,这多个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是关联的QoS流。例如,关联规则指示为应用1新建2个QoS流,或者指示为应用1的第一业务流新建2个QoS流,则这2个QoS流为关联的QoS流,或者,这2个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是关联的QoS流;又例如,关联规则指示为应用2新建1个QoS流,或者指示为应用2的第一业务流新建1个QoS流,则该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是关联的QoS流。
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指示新建的QoS流的数量,也可以不指示新建的QoS流的数量。例如,如果关联规则指示新建的QoS流的数量,则可选的,第一请求消息也可指示新建的QoS流的数量。例如,关联规则指示为第一应用新建2个QoS流,或指示为第一应用的第一业务流新建2个QoS流,则第一请求消息可指示新建2个QoS流。相当于UE可通过第一请求消息指示新建的QoS流的数量,无需SMF确定,简化SMF的工作。而如果关联规则不指示新建的QoS流的数量,则第一请求消息可以不指示新建的QoS流的数量,或者,虽然关联规则指示了新建的QoS流的数量,但第一请求消息也可以不指示新建的QoS流的数量。
如果第一请求消息不指示新建的QoS流的数量,则第一请求消息所包括的需求信息可指示关联的QoS流所传输的业务流的需求。例如该需求信息指示需要关联的QoS流所传输的业务流(例如第一业务流)为4K视频或1080P视频等,SMF可根据该需求信息确定需要为该业务流新建多少个QoS流。
如果第一请求消息指示了新建的QoS流的数量,则第一请求消息所包括的需求信息也可称为QoS需求信息,该QoS需求信息可指示新建的QoS流的QoS需求。
例如,第一请求消息指示新建1个QoS流,则该QoS需求信息可包括该新建的QoS流的描述信息(QoS flow descriptions),以及还可包括至少一个QoS流的QFI,至少一个QoS流与该QoS流是关联的QoS流,且至少一个QoS流是已建立的QoS流,相当于该QoS需求信息可指示将新建的QoS流与哪些QoS流关联。其中,至少一个QoS流可以原本就用于传输第一应用(或者,第一业务流),例如之前已经为第一应用(或者,第一业务流)建立了QoS流,则可利用这些QoS流来继续传输第一应用(或者,第一业务流);或者,至少一个QoS流原本并不用于传输第一应用(或者,第一业务流),而是用于传输其他应用(或者,其他业务流,其他业务流可包括第一应用除了第一业务流外的业务流和/或其他应用的业务流),但现在利用至少一个QoS流来传输第一应用(或者,第一业务流)。
又例如,第一请求消息指示新建2个QoS流,则该QoS需求信息可包括该新建的2个QoS流的描述信息,以及还可包括至少一个QoS流的QFI,至少一个QoS流与新建的2个QoS流是关联的QoS流,且至少一个QoS流是已建立的QoS流,相当于该QoS需求信息可指示将新建的QoS流与哪些QoS流关联。或者,如果新建的QoS流与已建立的QoS流并不关联,而是新建的QoS流彼此关联,那么该QoS需求信息可包括新建的两个QoS流的描述信息,或者包括新建的两个QoS流的5G QoS标识(5G QoS identifier,5QI),该5QI可对应两套QoS参数。可选的,第一请求消息还可包括关联指示,该关联指示可指示新建的2个QoS流是关联的QoS流。或者,如果第一请求消息指示新建多个QoS流,则隐含指示这多个QoS流是关联的QoS流,则第一请求消息可不必再包含关联指示。
可选的,一个QoS流的描述信息例如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该QoS流的5QI,该QoS流的保证流比特速率(guaranteed flow bit rate,GFBR),该QoS流的最大流比特速率(maximum flow bit rate,MFBR),或,该QoS流的平均窗(averaging window)。
S503、服务器向SMF发送请求消息2,相应的,SMF从服务器接收请求消息2。请求消息2又可称为第三请求消息。
其中,S502与S503是两个并列的步骤,在一次执行流程中只需执行其中一个步骤,究竟执行哪个步骤,例如由UE与服务器协商,或者通过协议规定等。S502与S503彼此可视为是可选的步骤,但在图5中将S503用虚线表示。
第三请求消息可包括需求信息,该需求信息可指示关联的QoS流所传输的业务流的需求。例如该需求信息指示需要关联的QoS流所传输的业务流为4K视频或1080P视频等,SMF可根据该需求信息确定需要为该业务流新建多少个QoS流。可选的,第三请求消息还可包括第一应用相关的IP五元组信息等。
第三请求消息例如为会话管理(session management,SM)策略相关的修改请求,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消息。例如,服务器可向PCF发送第三请求消息,PCF再将第三请求消息发送给SMF,从而服务器相当于向SMF发送了第三请求消息,而SMF也相当于从服务器接收了第三请求消息。如果服务器确定第一应用使用关联的QoS流传输,则第三请求消息可请求确定关联的QoS流。关联的QoS流可包括至少两个QoS流,关联的QoS流可传输对应于一个应用的业务流,或者,关联的QoS流可传输同一个业务流。
S504、SMF根据需求信息发起一个或多个QoS流的建立过程。如果SMF发起一个QoS流的建立过程,则该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是关联的QoS流;或者,如果SMF发起多个QoS流的建立过程,则这多个QoS流是关联的QoS流,或者,这多个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是关联的QoS流。
例如SMF接收的是第一请求消息,则可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的需求信息发起一个或多个QoS流的建立过程;或者,SMF接收的是第三请求消息,则可根据第三请求消息包括的需求信息发起一个或多个QoS流的建立过程。
如果SMF接收的是第一请求消息,在S502中介绍了,第一请求消息还可指示新建的QoS流的数量,则无需SMF确定新建的QoS流的数量,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的指示新建相应数量的QoS流即可。且如果新建的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是关联的QoS流,则第一请求消息所包括的QoS需求信息还可包括至少一个QoS流的QFI,相当于UE都已确定了哪些QoS流是关联的QoS流,无需SMF确定。
或者,如果SMF接收的是第三请求消息,或者,如果第一请求消息并不指示新建的QoS流的数量,则SMF可根据所接收的需求信息确定新建的QoS流的数量,以及还可确定是否将新建的QoS流与已建立的QoS流关联,如果需要关联,则还可确定具体关联哪些QoS流。例如,SMF确定需要将新建的QoS流与已建立的QoS流关联。各个QoS流都有对应的等级,则SMF可根据已建立的QoS流的等级来确定将新建的QoS流与已建立的哪些QoS流关联。例如SMF新建的QoS流用于传输重要程度较高的数据包,那么与新建的QoS流关联的QoS流可能就用于传输重要程度较低的数据包,则SMF可在已建立的QoS流中选择等级较低的QoS流与该新建的QoS流关联;或者,SMF新建的QoS流用于传输重要程度较低的业务流,那么与新建的QoS流关联的QoS流可能就用于传输重要程度较高的数据包,则SMF可在已建立的QoS流中选择等级较高的QoS流与该新建的QoS流关联。其中,SMF所选择的与该新建的QoS流关联的QoS流,可能是原本就用于传输第一应用(或者,第一业务流)的QoS流,或者也可能是原本并不用于传输第一应用(或者,第一业务流)的QoS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MF发起QoS流的建立过程,可能有多种情况,下面举例介绍。
1、第一种情况,SMF发起多个QoS流的建立过程,即,SMF新建多个QoS流。本申请实施例以SMF新建2个QoS流为例,如果SMF需要新建更多QoS流,则方式也是类似的。在下面的介绍过程中,以新建的QoS流彼此关联、且不与已建立的QoS流关联为例。如果新建的QoS流与已建立的QoS流关联,则可参考后文中对于SMF发起1个QoS流的建立过程的介绍,方法是类似的。
例如SMF发起新建的两个QoS流为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在第一种情况下,SMF可设置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且不为第二QoS流设置对应的规则。例如第一规则包括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第一字段可指示第一QoS流,第二字段可指示第二QoS流。第一字段为原始字段,第二字段为新定义字段,或者,第一字段为新定义字段,第二字段为原始字段。另外,第一规则所包括的packet filter的内容例如为第一请求消息或第三请求消息所包括的第一应用的IP五元组等信息。也就是说,SMF设置一个规则即可,该规则可指示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无需为不同的QoS流分别设置对应的规则,能够减少所设置的规则的数量。
这里所述的规则例如为图3所示的实施例所述的QoS规则或数据包检测规则。例如第一规则为QoS规则,QoS规则中的原始字段例如为QoS规则中的字段c,新定义字段例如为QoS规则中的字段f。也就是说,QoS规则原本并不包括字段f,因此一个QoS规则指示一个QoS流。而本申请实施例要使得该QoS规则指示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则可在QoS规则中新定义字段f,从而通过字段c和字段f可指示两个QoS流。例如该QoS规则的字段c指示第一QoS流,字段f指示第二QoS流,也就是说,原始字段指示重要程度较高的QoS流,新定义字段指示重要程度较低的QoS流,从而UE通过QoS规则中的字段就能确定与QoS流匹配的重要程度,以将数据包映射到对应的QoS流。或者,该QoS规则也可包括第一重要程度指示,以指示该QoS规则对应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UE通过该第一重要程度指示也能将数据包映射到对应的QoS流。关于该部分内容可参考图3所示的实施例。
又例如,第一规则为数据包检测规则,该数据包检测规则例如为PDR。PDR中的原始字段例如为PDR包括的PDI里原本承载QFI的字段,PDR中的新定义字段例如为该PDR包括的PDI里新增的用于承载QFI的字段(或者比特)。也就是说,PDI所包括的比特可能原本只是承载一个QFI,而本申请实施例要使得该PDR指示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则可在PDR中新定义字段(或者新定义比特),从而通过原始字段(或,比特)与新定义字段(或,比特)可指示两个QoS流。例如,原始字段(或,比特)指示重要程度较高的QoS流,新定义字段(或,比特)指示重要程度较低的QoS流,从而UPF通过PDR中的字段(或,比特)就能确定与QoS流匹配的重要程度,以将数据包映射到对应的QoS流。或者,该数据包检测规则也可包括第一重要程度指示,以指示该数据包检测规则对应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UPF通过该第一重要程度指示也能将数据包映射到对应的QoS流。关于该部分内容可参考图3所示的实施例。
2、第二种情况,SMF发起1个QoS流的建立过程,即,SMF新建一个QoS流,例如该QoS流为第一QoS流。
SMF将第一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进行关联,例如SMF可存储第一QoS流的QFI与至少一个QoS流的QFI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将第一QoS流与至少一个QoS流关联。以至少一个QoS流的数量是1为例,该QoS流例如称为第二QoS流。例如SMF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第二QoS流,或者SMF也可自行确定第二QoS流。例如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
SMF为第一QoS流设置第一规则,第一规则所包括的packet filter的内容例如为第一请求消息或第三请求消息所包括的第一应用的IP五元组等信息。另外,由于第二QoS流是已建立的QoS流,则第二QoS流可能已有对应的规则,例如称为第二规则。如果第二QoS流原本就用于传输第一应用(或者,第一业务流),则第二规则可能包括对应于第一应用(或者,第一业务流)的映射信息(或者称为匹配信息),对应于第一应用(或者,第一业务流)的映射信息例如包括第一应用(或者,第一业务流)的IP五元组等信息。而第一应用(或者,第一业务流)之前使用第二规则传输时,对应的IP五元组与使用第一规则传输时对应的IP五元组可能是不同的,因此,SMF可删除第二规则包括的对应于第一应用(或者,第一业务流)的映射信息。后续如果有对应于第一应用(或者,第一业务流)的数据包,UE或UPF可根据该数据包的IP五元组确定该数据包对应第一规则,以及根据SMF存储的关联关系确定该数据包还对应第二规则指示的第二QoS流,无需根据第二规则包括的IP五元组进行匹配,以减少匹配失败的情况。另外在这种情况下,UE是将该数据包的IP五元组与第一规则匹配成功,而并未与第二规则匹配,可以认为隐含指示了,第一规则指示的第一QoS流匹配的是重要程度较高的业务流,第二规则指示的第二QoS流匹配的是重要程度较低的业务流,从而UE能够将数据包映射到合适的QoS流。或者,也可以不存在这种隐含指示关系,例如SMF还在第一规则和/或第二规则中添加第一重要程度指示,第一重要程度指示可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或者,该第一重要程度指示可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高,且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低;或者,该第一重要程度指示可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于I帧和/或P0帧,且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于P1帧和/或P2帧,或者,该第一重要程度指示还可以有其他指示方式。从而UE根据第一重要程度指示,也能将数据包映射到合适的QoS流。关于这些内容,也可参考图3所示的实施例。这里所述的规则例如为QoS规则,或者是数据包检测规则。
以所述规则是QoS规则为例。例如SMF新建了第一QoS流,且确定第一QoS流与已建立的第二QoS流是关联的QoS流。第二QoS流对应第二QoS规则,第二QoS规则原本包括2个packet filter,分别是packet filter-1(IP 1,IP 1’,Port 1,Port 1’,UDP),packetfilter-2(IP 2,IP 2’,Port 2,Port 2’,UDP),其中,packet filter-1对应于第一应用(或者,第一业务流)。SMF为第一QoS流设置第一规则,第一规则例如包括packet filter-3(IP1,IP 1’,Port 1,Port1’,UDP)。则SMF可删除第二规则中的packet filter-1,在后续有上行数据包时,UE可根据packet filter-3将该数据包映射到第一QoS流或第二QoS流,而无需将该数据包的IP五元组与第二规则中的packet filter匹配。
当然,如果第二规则原本并不用于传输第一应用(或者,第一业务流),则第二规则可能并不包括与第一应用(或者,第一业务流)对应的映射信息,则SMF也就不必进行删除操作。
3、第三种情况,SMF发起1个QoS流的建立过程,即,SMF新建一个QoS流,例如该QoS流为第二QoS流。SMF将第二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进行关联,例如SMF可存储第二QoS流的QFI与至少一个QoS流的QFI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将第二QoS流与至少一个QoS流关联。以至少一个QoS流的数量是1为例,该QoS流例如称为第一QoS流。例如SMF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第一QoS流,或者SMF也可自行确定第一QoS流。例如第一QoS流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SMF可不必为第二QoS流设置对应的规则,而是使得第二QoS流利用第一QoS流的规则,例如称为第一规则。为了使得第一规则能够指示第二QoS流,SMF可更新第一规则,例如更新后的第一规则包括新定义字段(或,比特)。从而,第一规则的第一字段可指示第一QoS流,第一规则的第二字段可指示第二QoS流。第一字段为原始字段(或,比特),第二字段为新定义字段(或,比特),或,第二字段为原始字段(或,比特),第一字段为新定义字段(或,比特)。可理解为,更新前的第一规则和更新后的第一规则都包括原始字段,更新后的第一规则除了包括原始字段外还包括新定义字段。通过这种方式,无需设置新的规则,而是在改进原规则后使得原规则能够指示关联的QoS流,能够减少所设置的规则的数量。这里所述的规则例如为QoS规则或数据包检测规则。
例如,通过原始字段指示第一QoS流,通过新定义字段指示第二QoS流,可认为隐含指示了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高,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低。
例如,第一规则为QoS规则,QoS规则中的原始字段例如为QoS规则中的字段c,新增字段例如为QoS规则中的字段f。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要使得该QoS规则指示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则可在该QoS规则中新增字段f。例如字段c指示第一QoS流,字段f指示第二QoS流,从而该QoS规则可指示两个QoS流。通过原始字段指示重要程度较高的QoS流,新增字段指示重要程度较低的QoS流的方式,使得UE通过QoS规则中的字段就能确定与QoS流匹配的重要程度,以将数据包映射到对应的QoS流。
又例如,第一规则为数据包检测规则,该数据包检测规则例如为PDR。PDR中的原始字段例如为PDR包括的PDI里原本承载QFI的字段,PDR中的新增字段例如为该PDR包括的PDI里新增的用于承载QFI的字段(或者比特)。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要使得该PDR指示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则可在PDR中新增字段(或者说新增比特)。PDI中的原始比特可指示第一QoS流,PDI中的新增比特可指示第二QoS流,从而该PDR可指示两个QoS流。通过原始字段指示重要程度较高的QoS流,新增字段指示重要程度较低的QoS流的方式,使得UPF通过PDR中的字段就能确定与QoS流匹配的重要程度,以将数据包映射到对应的QoS流。
或者,也可以不存在这种隐含指示关系,例如SMF还在第一规则中添加第一重要程度指示,第一重要程度指示可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或者,该第一重要程度指示可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高,且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较低;或者,该第一重要程度指示可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于I帧和/或P0帧,且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于P1帧和/或P2帧,或者,该第一重要程度指示还可以有其他指示方式。从而UE根据第一重要程度指示,也能将数据包映射到合适的QoS流。关于这些内容,也可参考图3所示的实施例。
如上三种情况只是示例,并不是对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限制。例如,如果SMF发起一个QoS流的建立过程,且新建的QoS流为第一QoS流,则也可以使用第三种情况所介绍的方法;如果SMF发起一个QoS流的建立过程,且新建的QoS流为第二QoS流,则也可以使用第二种情况所介绍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在如上的三种设置规则的过程中,SMF是尽量为关联的QoS流设置同一个规则,这样能够减少所设置的规则的数量。或者,SMF还可以采用另外的设置方式,例如SMF为每个QoS流分别设置规则,这样可以减少规则之间的混淆,使得规则更为清晰。在这种设置方式下,SMF为QoS流设置规则也可能有多种情况,下面举例介绍。
1、第一种情况,SMF发起多个QoS流的建立过程,即,SMF新建多个QoS流。本申请实施例以SMF新建2个QoS流为例,如果SMF需要新建更多QoS流,则方式也是类似的。
例如SMF发起新建的两个QoS流为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第一业务,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第二业务(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均对应第一业务流),第一业务的重要程度高于第二业务的重要程度。在第一种情况下,SMF可设置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且设置第二QoS流设置对应的第二规则。第一规则指示第一QoS流,第二规则指示第二QoS流。第一规则包括的packet filter与第二规则包括的packetfilter的内容例如为第一请求消息或第三请求消息所包括的第一应用的IP五元组等信息,也就是说,第一规则所包括的packet filter与第二规则包括的packet filter可以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指示QoS流,可能都是通过原始字段指示(例如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均为QoS规则,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都通过字段c指示QoS流),无需在规则中新定义字段来指示QoS流,因此无法通过原始字段和新定义字段的方式来隐式指示QoS流与业务流的重要程度的匹配关系。为此,可选的,SMF还是可在第一规则中设置新定义字段,例如称为字段f,此时字段f用于指示第一规则所指示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或者,指示第一规则所指示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的帧类型(或者说,指示第一规则所指示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的业务)。例如第一规则的字段f指示第一类业务,第二规则的字段f指示第二类业务,第一类业务的重要程度较高,第二类业务流的重要程度较低。以第一应用是XR应用为例,例如第一规则的字段f可指示第一QoS流对应的帧,例如指示I帧和/或P0帧,或者指示P1帧和/或P2帧等。则通过第一规则的字段f就能确定第一QoS流所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对于第二规则,SMF也可采用类似的设置方式。则UE或UPF接收一个数据包后,如果确定该数据包匹配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则根据该数据包的重要程度就能确定是将该数据包映射到第一QoS流还是第二QoS流。其中,第一规则例如为第一QoS规则,第二规则例如为第二QoS规则,或者,第一规则例如为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第二规则例如为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
另外,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介绍了,UE或UPF在将一个数据包的IP五元组与规则进行匹配时,一般是按照规则的优先级进行依次匹配。例如一个数据包的IP五元组既能匹配第一规则也能匹配第二规则,而按照该数据包的重要程度应该映射到第二QoS流传输。但例如第一规则的优先级高于第二规则的优先级,则UPF可能先确定该数据包与第一规则相匹配,此时并未确定该数据包与第二规则也匹配,则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虽然该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与第一规则指示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不匹配,但由于此时只匹配到第一规则,则UPF还是将该数据包映射到第一QoS流传输,这样可能导致数据包传输混乱;另一种情况是,因为该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与第一规则指示的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不匹配,则UPF可能认为传输出错,则可能丢弃该数据包,这又可能导致丢包。鉴于此,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第一规则的优先级与第二规则的优先级可以相同,例如SMF为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设置相同的优先级。这样UPF在将一个数据包与规则相匹配时,可一并匹配出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从而可以将该数据包映射到合适的QoS流。
2、第二种情况,SMF发起1个QoS流的建立过程,即,SMF新建1个QoS流,例如该QoS流为第一QoS流。SMF将第一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进行关联,例如SMF可存储第一QoS流的QFI与至少一个QoS流的QFI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将第一QoS流与至少一个QoS流关联。以至少一个QoS流的数量是1为例,该QoS流例如称为第二QoS流。例如SMF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第二QoS流,或者SMF也可自行确定第二QoS流。例如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
在第二种情况下,SMF可设置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第一规则指示第一QoS流,第一规则包括的packet filter的内容例如为第一请求消息或第三请求消息所包括的第一应用的IP五元组等信息。另外,第一规则可包括新定义的字段,例如字段f,字段f可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或者,字段f可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的帧类型(或者说,指示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的业务)。例如字段f指示第一类业务,第一类业务为重要程度较高的业务。
另外,第二QoS流是已建立的QoS流,则第二QoS流对应的规则可能已存在,无需再设置,例如第二QoS流对应第二规则。则SMF还可更新第二规则。例如,SMF在第二规则中新定义字段f,第二规则中的字段f可指示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或者,字段f可指示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的帧类型(或者说,指示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应的业务)。例如字段f指示第二类业务,第二类业务为重要程度较低的业务流,例如第一类业务的重要程度高于第二类业务。可选的,如果第二规则原本并不用于传输第一应用(或者,第一业务流),则第二规则可能并不包括第一应用(或者,第一业务流)的IP五元组等信息,则SMF可在第二规则的packet filter内添加第一请求消息或第三请求消息所包括的第一应用(或者,第一业务流)的IP五元组等信息。或者,UE或UPF如果确定某个数据包与第一规则相匹配,则根据第一QoS流与第二QoS流的关联关系就能确定第二规则,则无需再通过匹配IP五元组确定第二规则,因此SMF也可不必在第二规则的packet filter内添加第一请求消息或第三请求消息所包括的第一应用的IP五元组等信息,简化第二规则的内容。
以第一应用是XR应用为例,例如第一规则的字段f可指示第一QoS流对应的帧,例如指示I帧和/或P0帧,第二规则的字段f可指示第二QoS流对应的帧,例如指示P1帧和/或P2帧等。例如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是数据包检测规则,则UPF接收一个数据包后,如果该数据包匹配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则根据该数据包的重要程度就能确定是将该数据包映射到第一QoS流还是第二QoS流。
可选的,与前述理由类似,第一规则与第二规则的优先级可以相同。
2、第三种情况,SMF发起1个QoS流的建立过程,即,SMF新建1个QoS流,例如该QoS流为第二QoS流。SMF将第二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进行关联,例如SMF可存储第二QoS流的QFI与至少一个QoS流的QFI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将第二QoS流与至少一个QoS流关联。以至少一个QoS流的数量是1为例,该QoS流例如称为第一QoS流。例如SMF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确定第一QoS流,或者SMF也可自行确定第一QoS流。例如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
在第二种情况下,SMF可设置第二QoS流对应的第二规则,并更新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设置第二规则的方式,以及更新第一规则的方式等,与如上第二种情况是类似的,不多赘述。
可选的,与前述理由类似,第一规则与第二规则的优先级可以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无需将第一应用的业务流分为两个业务流,而是传输第一业务流即可,对于服务器的工作方式的改动较小,使得服务器的工作方式能够更好地与现有的协议兼容。而且服务器与UPF之间是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互联网传输数据一般没有QoS保障。如果由服务器将一个业务流分为多个业务流,例如分为2个业务流,那么2个业务流的数据包分别进行路由传输,很可能P帧对应的数据包会比I帧对应的数据包先到达UPF,那么UPF可能先发送P帧对应的数据包,后发送I帧对应的数据包。对于接收端(例如UE)来说会输出P帧对应的数据包,而由于I帧对应的数据包尚未接收,因此P帧对应的数据包的输出是无意义的,这样会导致输出混乱。而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通过一个业务流来传输数据包,由UPF将数据包映射到2个QoS流传输,通过QoS流传输数据包是有QoS保障的,例如I帧对应的数据包会先于P帧对应的数据包到达接收端,从而接收端可以按照顺序正常输出数据包,减少了输出混乱的概率。另外,RAN侧可能网络波动会比较大,而服务器对于RAN侧的波动的感知较慢,如果由服务器将业务流分为多个业务流传输,则在RAN侧网络波动时,服务器可能无法及时进行分流比例的调整(例如,应尽量减少P帧对应的业务流的输出比例,或者说,减少P帧对应的数据包的输出量,以减小丢包量)。而UPF距离RAN更近,可以更快地感知到RAN侧的网络波动情况,从而UPF可以及时地进行分流比例的调整,以减小丢包量。
S505、AMF通过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第一消息,相应的,UE接收第一消息。例如第一消息为N1消息,或者也可以是其他消息,图5中以第一消息是N1消息为例。其中,如果执行了S502,则可执行S505。因为在S502中UE发送了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例如为PDU会话修改请求,而具体是否修改PDU会话是由SMF决定,因此AMF可通过第一消息向UE指示是否修改该PDU会话。
S506、SMF向UPF发送所确定的数据包检测规则,相应的,UPF从SMF接收数据包检测规则。例如该数据包检测规则包括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和/或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或者该数据包检测规则的数量为1,可参考前文介绍。其中,SMF在S504中可确定数据包检测规则和/或QoS规则。如果SMF确定了数据包检测规则,则可执行S506。
S507、SMF向UE发送所确定的QoS规则,相应的,UE从SMF接收QoS规则。例如该QoS规则包括第一QoS规则和/或第二QoS规则,或者该QoS规则的数量为1,可参考前文介绍。SMF在S504中可确定数据包检测规则和/或QoS规则。如果SMF确定了QoS规则,则可执行S507。
其中,S501、S502(或S503)、S505~S507均为可选的步骤。或者,图5所示的实施例是可选的实施例,因此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均为可选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建立关联的QoS流的方法,从而可以保证接入网设备在网络拥塞或资源不足时能够优先丢弃重要程度较低的数据包,减小对用户的影响。本申请实施例可设置关联的QoS流对应的QoS规则和/或数据包检测规则,从而通过相应的规则可指示关联的QoS流,使得UE或UPF能够将同一个业务流的数据包映射到不同的QoS流,以实现对同一个业务流的不同重要程度的数据包的可靠性控制。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提到了关联规则,接下来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通信方法,在该方法中介绍获得关联规则的方式。可参考图6,为该方法的流程图。可理解的是,本申请前述的实施例所应用的关联规则,可以是图6所示的实施例所述的关联规则,或者,本申请前述的实施例所应用的关联规则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生成的关联规则,也就是说,图6所示的实施例可与图3和/或图5所示的实施例结合应用,或者也可以不与前述实施例结合,而是单独应用。
S601、UE确定第一应用对应的PDU会话的参数。
例如,UE存储了UE路由选择规则(UE route selection policy,URSP),URSP例如来自PCF或其他网元。URSP包括不同的应用对应的PDU会话的参数,一个应用的PDU会话的参数例如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该PDU会话的数据网络名称(data network name,DNN),该PDU会话的网络切片标识,或,PDU会话类型(PDU session type)。从而UE可根据该URSP确定第一应用对应的PDU会话的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可改进URSP,例如该URSP可包括第一应用对应的特殊类型信息,该特殊类型信息可指示第一应用对应的PDU会话为特殊类型,例如该特殊类型为通过关联的QoS流传输的类型,例如将该特殊类型表示为关联的QoS流(correlated QoS flow,CQF)类型。或者该特殊类型也可以有其他表述方式,只要该特殊类型指示第一应用的数据包通过至少两个QoS流传输即可。
S602、UE向AMF发送上行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消息,相应的,AMF从UE接收该上行NAS消息。该上行NAS消息可包括请求信息,该请求信息可请求建立支持关联的QoS流的PDU会话。例如该请求消息通过该上行NAS消息的请求类型(request type)字段承载。或者,UE也可通过其他消息向AMF发送该请求信息。
可选的,该上行NAS消息还可包括PDU会话建立请求消息,该PDU会话建立请求消息例如包括指示信息2,指示信息2也可称为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可指示该UE支持关联的QoS流。例如,第一指示信息除了指示该UE支持关联的QoS流外,还可指示UE支持选择性丢包和/或UE支持半持续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能力。选择性丢包是指当出现接入网设备无法及时发送数据包的场景,例如网络拥塞,接入网设备可以丢弃重要程度较低的数据包,例如丢弃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半持续调度是指接入网设备接收到UE申请资源的请求后,接入网设备将在一段时间内,周期性地为该UE分配资源,由此可以减少UE请求资源的次数,减少业务处理时延。
S603、AMF根据该请求信息,为该UE选择SMF。其中,所选择的SMF支持关联的QoS流。
上行NAS消息包括的请求信息请求建立支持关联的QoS流的PDU会话,那么AMF就需要为该UE选择能够支持关联的QoS流的SMF。例如,AMF可以从能够选择的SMF中选择能够支持关联的QoS流的SMF。如果有多个SMF都能支持关联的SMF,则AMF可以从中选择负载最少的SMF,或者可以从中随机选择等,对于选择方式不做限制。
S604、AMF向SMF发送PDU会话建立请求消息,相应的,SMF从AMF接收PDU会话建立请求消息。该PDU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可以是S602的上行NAS消息中包括的,AMF将上行NAS消息包括的PDU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发送给SMF。该SMF是AMF在S603中所选择的SMF。
S605、SMF向PCF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相应的,PCF从SMF接收第二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可请求该UE的策略和计费(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PCC)规则。
如果PDU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则可选的,第二请求消息包括指示信息3,也可称为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可指示建立支持关联的QoS流的PDU会话。
S606、PCF向SMF发送PCC规则,相应的,SMF从PCF接收该PCC规则。
PCF接收第二请求消息后,可根据运营商策略信息和/或该UE的签约信息等,确定该UE是否允许使用支持关联的QoS流的PDU会话。
如果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则可选的,该PCC规则可包括指示信息5,也可称为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可指示允许建立支持关联的QoS流的PDU会话,或指示不允许建立支持关联的QoS流的PDU会话。或者,如果该PCC规则包括第三指示信息,则指示允许建立支持关联的QoS流的PDU会话,而如果该PCC规则不包括第三指示信息,则指示不允许建立支持关联的QoS流的PDU会话。或者,如果PCF向SMF发送了PCC规则,表明允许建立支持关联的QoS流的PDU会话,而如果PCF未向SMF发送PCC规则,表明不允许建立支持关联的QoS流的PDU会话。
如果该PCC规则指示允许建立支持关联的QoS流的PDU会话,则可选的,该PCC规则还可指示该PDU会话的信息,例如指示关联的QoS流中需新建的QoS流的数量,例如该数量为1或2等。
S607、SMF确定关联规则。例如,SMF可根据PCC规则生成该关联规则。关于关联规则的介绍,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
S608、SMF向AMF发送关联规则,相应的,AMF从SMF接收关联规则。
例如,SMF向AMF发送PDU会话接受(PDU session accept)消息,例如称为第一PDU会话接受消息,在第一PDU会话接受消息中可包括关联规则。可选的,SMF还可向AMF发送PDU会话接受指示,该PDU会话接受指示例如指示支持关联的QoS流的PDU会话已建立。则AMF可将该PDU会话标记为CQF PDU会话(可理解为,AMF将该PDU会话记录为支持关联的QoS流的会话),也就是说,AMF可确定该PDU会话支持关联的QoS流。
S609、AMF向UE发送关联规则,相应的,UE从AMF接收关联规则。
例如,AMF可向UE发送PDU会话接受消息,例如称为第二PDU会话接受消息,在第二PDU会话接受消息中可包括关联规则。例如AMF可将第二PDU会话接受消息携带在N2消息中,AMF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该N2消息。接入网设备接收该N2消息后,可向UE发送接入网消息(AN message),在该接入网消息中可包括第二PDU会话接受消息。或者,也可由SMF将关联规则发送给UE。
其中,S601、S604~S609均为可选的步骤。或者,图6所示的实施例为可选的实施例,因此图6所示的实施例包括的各个步骤均为可选的步骤。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过程,就建立了第一应用对应的PDU会话,且该PDU会话能够支持关联的QoS流,使得第一应用的业务得以传输。而且UE也获得了关联规则,从而UE可以向SMF请求建立关联的QoS流。
例如,第一应用为XR应用。用户通过XR客户端启动了XR应用,则XR客户端(即,UE)与服务器之间建立会话(例如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建立相应的QoS流(例如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从而开始传输数据包,则用户可以观看XR视频。其中,服务器只需传输一个业务流,该业务流通过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传输,例如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能网络质量下降,例如网络出现拥塞的情况,由于同一个业务流的数据包通过两个QoS流来传输,则接入网设备可尽量丢弃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以减小丢包对于接收端的影响。那么,即使网络质量下降,XR客户端可能依然能够接收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对于用户来说,可能会出现画面质量不佳的情况,例如画面不够清晰等,但是用户还是能够观看画面,不至于出现画面不连续或卡顿等情况。在网络恢复后,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都可正常传输数据包,则画面的质量会转好,用户体验会更好。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网络质量下降时,可能画面效果不够好,但可以尽量保证用户能够实现连续观看,减少卡顿等情况的出现。
基于前述的方法实施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例如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或者,称为通信单元),处理单元可用于实现图3所示的实施例、图5所示的实施例或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UE的处理功能,收发单元可用于实现图3所示的实施例、图5所示的实施例或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UE的全部收发功能或部分收发功能。或者,处理单元可用于实现图3所示的实施例、图5所示的实施例或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网络设备所实现的处理功能,收发单元可用于实现图3所示的实施例、图5所示的实施例或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网络设备的全部收发功能或部分收发功能。所述网络设备例如为AMF、UPF或SMF等。
可选的,处理单元和/或收发单元可通过虚拟模块实现,例如处理单元可通过软件功能单元或虚拟装置实现,收发单元可通过软件功能单元或虚拟装置实现。或者,处理单元和/或收发单元也可通过实体装置(例如电路系统和/或处理器等)实现。对于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通过实体装置实现的情况,下面进行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为描述方便,称为UE)可用于前述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用以实现图3所示的实施例、图5所示的实施例或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终端设备功能的相应的手段(means)、单元和/或电路。例如,终端设备,包括收发模块,用以支持终端设备实现收发功能,和,处理模块,用以支持终端设备对信号进行处理。
图7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设备700可适用于图2所示的架构中。为了便于说明,图7仅示出了终端设备700的主要部件。如图7所示,终端设备70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设备700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控制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麦克风,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以终端设备700是手机为例,当终端设备700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700时,控制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7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7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700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7中的处理器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终端设备700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700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700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视为终端设备700的收发单元710,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700的处理单元720。如图7所示,终端设备700包括收发单元710和处理单元720。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71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71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71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示例性的,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如图8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置示意图,该装置800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者是设置在网络设备内的电路系统(例如芯片系统)。该网络设备可用于前述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用以实现图3所示的实施例、图5所示的实施例或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例如网络设备的功能的手段(means)、单元和/或电路。例如,网络设备包括收发模块,用以支持网络设备实现收发功能,和,处理模块,用以支持网络设备对信号进行处理。该网络设备例如为前述实施例中的AMF、SMF或UPF等。
该装置8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1,通信线路802,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80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装置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803。因为存储器803不是必须包括的功能模块,而只是可选包括的功能模块,因此在图8中用虚线框表示。
处理器801可以包括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8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8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有线接入网等。
存储器8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803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802与处理器801相连接。或者,存储器803也可以和处理器801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8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8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801用于执行存储器8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8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8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装置8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8中的处理器801和处理器1208。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当图8所示的装置为芯片时,例如是策略控制功能网元的芯片,或会话管理功能网元的芯片,或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的芯片,或接入网网元的芯片,或终端设备的芯片,则该芯片包括处理器801(还可以包括处理器808)、通信线路802、存储器803和通信接口804。具体地,通信接口804可以是输入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存储器803可以是寄存器、缓存等。处理器801和处理器808可以是一个通用的CPU,微处理器,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紧凑型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通用串行总线闪存盘(universal serial bus flash disk)、移动硬盘、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另外,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或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RAM,DR RAM)。
实施例1.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业务流;
通过至少两个QoS流发送所述第一业务流。
实施例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业务流对应第一数据包,
接收第一业务流,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
通过至少两个QoS流发送所述第一业务流,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规则,所述第一规则为QoS规则或数据包检测规则;
将所述第一数据包映射到所述第一规则所指示的、且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重要程度相匹配的QoS流进行发送,所述QoS流是所述至少两个QoS流中的一个。
实施例3.根据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所述至少两个QoS流包括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所述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
实施例4.根据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规则指示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所述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
实施例5.根据权利要求实施例4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规则的第一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规则的第二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二QoS流。
实施例6.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
所述第一规则为所述QoS规则,所述QoS规则包括第一QoS规则和第二QoS规则,所述第一QoS规则指示所述至少两个QoS流中的第一QoS流,所述第二QoS规则指示所述至少两个QoS流中的第二QoS流;或,
所述第一规则为所述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数据包检测规则包括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和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所述至少两个QoS流中的第一QoS流,所述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所述至少两个QoS流中的第二QoS流。
实施例7.根据实施例6所述的方法,
所述第一规则为所述QoS规则,所述第一QoS规则的优先级与所述第二QoS规则的优先级相同;或,
所述第一规则为所述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的优先级与所述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的优先级相同。
实施例8.根据实施例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规则。
实施例9.根据实施例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SMF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确定关联的QoS流,所述关联的QoS流用于传输对应于一个应用的业务流。
实施例10.根据实施例9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用于指示新建的QoS流的数量,所述新建的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或者,所述新建的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
实施例11.根据实施例9或10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关联规则,所述关联规则用于指示允许建立所述关联的QoS流的业务流的信息。
实施例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所述业务流的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IP地址,网络切片的标识,传输带宽,时延需求,媒体编码格式,媒体类型,或,业务类型。
实施例13.根据实施例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支持关联的QoS流。
实施例14.根据实施例13所述的方法,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在会话建立请求消息中,所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包括在上行NAS消息中。
实施例15.根据实施例13或14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如所述终端设备支持选择性丢包和/或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半持续调度。
实施例16.根据实施例14所述的方法,所述上行NAS消息还包括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建立支持关联的QoS流的会话。
实施例17.根据实施例13~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URSP确定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URSP用于指示应用的会话类型为支持关联的QoS流。
实施例18.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确定关联的QoS流,所述关联的QoS流用于传输对应于一个应用的业务流;
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新建QoS流,所述新建的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或者,所述新建的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
实施例19.根据实施例18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用于指示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
实施例20.根据实施例18或19所述的方法,
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描述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描述信息,以及包括所述至少一个QoS流的标识。
实施例21.根据实施例20所述的方法,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描述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所述新建的QoS流的5QI,所述新建的QoS流的GFBR,所述新建的QoS流的MFBR,或,所述新建的QoS流的平均窗。
实施例22.根据实施例18~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且不为第二QoS流设置对应的规则,其中,所述第一规则的第一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QoS规则的第二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二QoS流,所述第一QoS流和所述第二QoS流属于所述新建的QoS流,所述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所述第一规则为QoS规则或数据包检测规则。
实施例23.根据实施例18~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且删除第二规则中对应于所述应用的QoS映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QoS流是所述新建的QoS流,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第二QoS流,所述第二QoS流属于所述至少一个QoS流,所述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
其中,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或者,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
实施例24.根据实施例23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保存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第二QoS流的关联关系,以将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第二QoS流相关联。
实施例25.根据实施例18~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不为第二QoS流设置对应的规则,且更新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更新的所述第一规则包括第二字段,所述第二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二QoS流,其中,所述第二QoS流是所述新建的QoS流,所述第一QoS流属于所述至少一个QoS流,所述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所述第一规则为QoS规则或数据包检测规则。
实施例26.根据实施例18~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以及第二QoS流对应的第二规则,所述第一规则指示第一类业务,所述第二规则指示第二类业务,所述第一类业务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类业务的重要程度,其中,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或者,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
实施例27.根据实施例18~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且更新第二QoS流对应的第二规则,所述第一规则指示第一类业务,更新的所述第二规则指示第二类业务,所述第一QoS流是所述新建的QoS流,所述第二QoS流属于所述至少一个QoS流;或,
设置第二QoS流对应的第二规则,且更新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更新的所述第一规则指示第一类业务,所述第二规则指示第二类业务,所述第二QoS流是所述新建的QoS流,所述第一QoS流属于所述至少一个QoS流;
其中,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或者,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一类业务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类业务的重要程度。
实施例28.根据实施例27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规则的优先级与所述第二规则的优先级相同。
29.根据实施例18~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PCF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终端设备的PCC规则,所述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建立支持关联的QoS流的会话,所述关联的QoS流用于传输对应于一个应用的业务流;
从PCF接收所述PCC规则,所述PCC规则用于指示是否允许建立支持关联的QoS流的会话。
实施例30.根据实施例29所述的方法,在所述PCC规则用于指示允许建立关联的QoS流的会话的情况下,所述PCC规则还用于指示允许建立的QoS流的数量。
实施例31.根据实施例29或30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关联规则,所述关联规则用于指示允许建立所述关联的QoS流的业务流的信息。
实施例32.根据实施例31所述的方法,所述业务流的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IP地址,网络切片的标识,传输带宽,时延需求,媒体编码格式,媒体类型,或,业务类型。
实施例33.根据实施例31或3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AMF发送所述关联规则;和/或,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关联规则。
实施例34.根据权利要求29~3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AMF接收会话建立请求消息,所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关联的QoS流。
实施例35.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从终端设备接收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建立支持关联的QoS流的会话;
根据所述请求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选择SMF,所述SMF支持关联的QoS流。
实施例36.根据实施例36所述的方法,所述请求信息携带于上行NAS消息中。
实施例37.根据实施例36所述的方法,所述上行NAS消息还包括会话建立请求消息,所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关联的QoS流。
实施例38.根据实施例37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选择性丢包和/或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半持续调度。
实施例39.根据实施例37或38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SMF发送所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
实施例40.根据实施例39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SMF接收会话接受指示,所述会话接受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支持关联的QoS流的会话已建立;
将所述会话记录为支持关联的QoS流的会话。
实施例41.根据实施例39或40所述的方法,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SMF接收关联规则,所述关联规则用于指示允许建立所述关联的QoS流的业务流的信息。
实施例42.根据实施例41所述的方法,所述业务流的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IP地址,网络切片的标识,传输带宽,时延需求,媒体编码格式,媒体类型,或,业务类型。
实施例43.根据实施例41或4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关联规则。
实施例44.根据实施例41或4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确定关联的QoS流,所述关联的QoS流用于传输对应于一个应用的业务流;
向SMF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实施例45.根据实施例44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用于指示新建的QoS流的数量,所述新建的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或者,所述新建的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
实施例46.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接收单元接收第一业务流;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发送单元发送至少两个QoS流发送所述第一业务流。
实施例47.根据实施例46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业务流对应第一数据包,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按照如下方式通过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第一业务流:通过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按照如下方式通过所述发送单元通过至少两个QoS流发送所述第一业务流: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规则,所述第一规则为QoS规则或数据包检测规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包映射到所述第一规则所指示的、且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重要程度相匹配的QoS流,以通过所述发送单元进行发送,所述QoS流是所述至少两个QoS流中的一个。
实施例48.根据实施例46或实施例47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至少两个QoS流包括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所述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
实施例49.根据实施例48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规则指示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所述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
实施例50.根据权利要求实施例49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规则的第一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规则的第二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二QoS流。
实施例51.根据实施例47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第一规则为所述QoS规则,所述QoS规则包括第一QoS规则和第二QoS规则,所述第一QoS规则指示所述至少两个QoS流中的第一QoS流,所述第二QoS规则指示所述至少两个QoS流中的第二QoS流;或,
所述第一规则为所述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数据包检测规则包括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和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所述至少两个QoS流中的第一QoS流,所述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所述至少两个QoS流中的第二QoS流。
实施例52.根据实施例51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第一规则为所述QoS规则,所述第一QoS规则的优先级与所述第二QoS规则的优先级相同;或,
所述第一规则为所述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的优先级与所述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的优先级相同。
实施例53.根据实施例47~5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第一规则。
实施例54.根据实施例46~5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发送单元向SMF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确定关联的QoS流,所述关联的QoS流用于传输对应于一个应用的业务流。
实施例55.根据实施例54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用于指示新建的QoS流的数量,所述新建的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或者,所述新建的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
实施例56.根据实施例54或55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关联规则,所述关联规则用于指示允许建立所述关联的QoS流的业务流的信息。
实施例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业务流的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IP地址,网络切片的标识,传输带宽,时延需求,媒体编码格式,媒体类型,或,业务类型。
实施例58.根据实施例46~5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支持关联的QoS流。
实施例59.根据实施例58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在会话建立请求消息中,所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包括在上行NAS消息中。
实施例60.根据实施例58或59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如所述终端设备支持选择性丢包和/或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半持续调度。
实施例61.根据实施例59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上行NAS消息还包括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建立支持关联的QoS流的会话。
实施例62.根据实施例58~61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URSP确定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URSP用于指示应用的会话类型为支持关联的QoS流。
实施例63.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确定关联的QoS流,所述关联的QoS流用于传输对应于一个应用的业务流(或者,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接收单元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确定关联的QoS流,所述关联的QoS流用于传输对应于一个应用的业务流);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新建QoS流,所述新建的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或者,所述新建的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
实施例64.根据实施例63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用于指示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
实施例65.根据实施例63或64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描述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描述信息,以及包括所述至少一个QoS流的标识。
实施例66.根据实施例65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描述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所述新建的QoS流的5QI,所述新建的QoS流的GFBR,所述新建的QoS流的MFBR,或,所述新建的QoS流的平均窗。
实施例67.根据实施例63~6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在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设置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且不为第二QoS流设置对应的规则,其中,所述第一规则的第一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QoS规则的第二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二QoS流,所述第一QoS流和所述第二QoS流属于所述新建的QoS流,所述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所述第一规则为QoS规则或数据包检测规则。
实施例68.根据实施例63~6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在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设置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且删除第二规则中对应于所述应用的QoS映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QoS流是所述新建的QoS流,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第二QoS流,所述第二QoS流属于所述至少一个QoS流,所述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
其中,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或者,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
实施例69.根据实施例68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保存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第二QoS流的关联关系,以将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第二QoS流相关联。
实施例70.根据实施例63~6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在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不为第二QoS流设置对应的规则,且更新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更新的所述第一规则包括第二字段,所述第二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二QoS流,其中,所述第二QoS流是所述新建的QoS流,所述第一QoS流属于所述至少一个QoS流,所述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所述第一规则为QoS规则或数据包检测规则。
实施例71.根据实施例63~6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在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设置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以及第二QoS流对应的第二规则,所述第一规则指示第一类业务,所述第二规则指示第二类业务,所述第一类业务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类业务的重要程度,其中,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或者,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
实施例72.根据实施例63~6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在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设置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且更新第二QoS流对应的第二规则,所述第一规则指示第一类业务,更新的所述第二规则指示第二类业务,所述第一QoS流是所述新建的QoS流,所述第二QoS流属于所述至少一个QoS流;或,
设置第二QoS流对应的第二规则,且更新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更新的所述第一规则指示第一类业务,所述第二规则指示第二类业务,所述第二QoS流是所述新建的QoS流,所述第一QoS流属于所述至少一个QoS流;
其中,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或者,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一类业务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类业务的重要程度。
实施例73.根据实施例72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规则的优先级与所述第二规则的优先级相同。
实施例74.根据实施例63~7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PCF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或,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发送单元向PCF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终端设备的PCC规则,所述第二请求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建立支持关联的QoS流的会话,所述关联的QoS流用于传输对应于一个应用的业务流;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PCF接收所述PCC规则(或,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接收单元从PCF接收所述PCC规则),所述PCC规则用于指示是否允许建立支持关联的QoS流的会话。
实施例75.根据实施例74所述的通信装置,在所述PCC规则用于指示允许建立关联的QoS流的会话的情况下,所述PCC规则还用于指示允许建立的QoS流的数量。
实施例76.根据实施例74或75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关联规则,所述关联规则用于指示允许建立所述关联的QoS流的业务流的信息。
实施例77.根据实施例76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业务流的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IP地址,网络切片的标识,传输带宽,时延需求,媒体编码格式,媒体类型,或,业务类型。
实施例78.根据实施例76或77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AMF发送所述关联规则(或,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发送单元向AMF发送所述关联规则);和/或,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关联规则(或,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关联规则)。
实施例79.根据权利要求74~7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AMF接收会话建立请求消息(或,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接收单元从AMF接收会话建立请求消息),所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关联的QoS流。
实施例80.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终端设备接收请求信息(或,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接收单元从终端设备接收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建立支持关联的QoS流的会话;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请求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选择SMF,所述SMF支持关联的QoS流。
实施例81.根据实施例80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请求信息携带于上行NAS消息中。
实施例82.根据实施例81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上行NAS消息还包括会话建立请求消息,所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关联的QoS流。
实施例83.根据实施例82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选择性丢包和/或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半持续调度。
实施例84.根据实施例82或83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SMF发送所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或,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SMF发送所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
实施例85.根据实施例84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SMF接收会话接受指示(或,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接收单元从所述SMF接收会话接受指示),所述会话接受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支持关联的QoS流的会话已建立;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会话记录为支持关联的QoS流的会话。
实施例86.根据实施例84或85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SMF接收关联规则(或,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接收单元从所述SMF接收关联规则),所述关联规则用于指示允许建立所述关联的QoS流的业务流的信息。
实施例87.根据实施例86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业务流的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IP地址,网络切片的标识,传输带宽,时延需求,媒体编码格式,媒体类型,或,业务类型。
实施例88.根据实施例86或87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关联规则(或,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关联规则)。
实施例89.根据实施例86或87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或,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接收单元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确定关联的QoS流,所述关联的QoS流用于传输对应于一个应用的业务流;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SMF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或,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发送单元向SMF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实施例90.根据实施例89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用于指示新建的QoS流的数量,所述新建的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或者,所述新建的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
实施例91.一种装置,包含用于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介绍的方法的单元。

Claims (31)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业务流;
通过至少两个服务质量QoS流发送所述第一业务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流对应第一数据包,
接收第一业务流,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
通过至少两个QoS流发送所述第一业务流,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规则,所述第一规则为QoS规则或数据包检测规则;
将所述第一数据包映射到所述第一规则所指示的、且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重要程度相匹配的QoS流进行发送,所述QoS流是所述至少两个QoS流中的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QoS流包括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所述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规则指示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所述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规则的第一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规则的第二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二QoS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规则为所述QoS规则,所述QoS规则包括第一QoS规则和第二QoS规则,所述第一QoS规则指示所述至少两个QoS流中的第一QoS流,所述第二QoS规则指示所述至少两个QoS流中的第二QoS流;或,
所述第一规则为所述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数据包检测规则包括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和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所述至少两个QoS流中的第一QoS流,所述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指示所述至少两个QoS流中的第二QoS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规则为所述QoS规则,所述第一QoS规则的优先级与所述第二QoS规则的优先级相同;或,
所述第一规则为所述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的优先级与所述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的优先级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规则。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会话管理功能SMF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确定关联的QoS流,所述关联的QoS流用于传输对应于一个应用的业务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用于指示新建的QoS流的数量,所述新建的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或者,所述新建的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关联规则,所述关联规则用于指示允许建立所述关联的QoS流的业务流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流的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互联网协议IP地址,网络切片的标识,传输带宽,时延需求,媒体编码格式,媒体类型,或,业务类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支持关联的QoS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在会话建立请求消息中,所述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包括在上行非接入层NAS消息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选择性丢包和/或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半持续调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NAS消息还包括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建立支持关联的QoS流的会话。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用户设备路由选择规则URSP确定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URSP用于指示应用的会话类型为支持关联的QoS流。
1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确定关联的服务质量QoS流,所述关联的QoS流用于传输对应于一个应用的业务流;
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新建QoS流,所述新建的QoS流与已建立的至少一个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或者,所述新建的QoS流是所述关联的QoS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用于指示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描述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描述信息,以及包括所述至少一个QoS流的标识。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描述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所述新建的QoS流的5G服务质量标识5QI,所述新建的QoS流的保证流比特速率GFBR,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最大流比特速率MFBR,或,所述新建的QoS流的平均窗。
22.根据权利要求18~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且不为第二QoS流设置对应的规则,其中,所述第一规则的第一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QoS规则的第二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二QoS流,所述第一QoS流和所述第二QoS流属于所述新建的QoS流,所述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所述第一规则为QoS规则或数据包检测规则。
23.根据权利要求18~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且删除第二规则中对应于所述应用的QoS映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QoS流是所述新建的QoS流,所述第二QoS规则对应第二QoS流,所述第二QoS流属于所述至少一个QoS流,所述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
其中,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或者,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保存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第二QoS流的关联关系,以将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第二QoS流相关联。
25.根据权利要求18~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不为第二QoS流设置对应的规则,且更新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更新的所述第一规则包括第二字段,所述第二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二QoS流,其中,所述第二QoS流是所述新建的QoS流,所述第一QoS流属于所述至少一个QoS流,所述第一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QoS流传输的数据包的重要程度,所述第一规则为QoS规则或数据包检测规则。
26.根据权利要求18~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以及第二QoS流对应的第二规则,所述第一规则指示第一类业务,所述第二规则指示第二类业务,所述第一类业务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类业务的重要程度,其中,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或者,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
27.根据权利要求18~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新建的QoS流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且更新第二QoS流对应的第二规则,所述第一规则指示第一类业务,更新的所述第二规则指示第二类业务,所述第一QoS流是所述新建的QoS流,所述第二QoS流属于所述至少一个QoS流;或,
设置第二QoS流对应的第二规则,且更新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规则,更新的所述第一规则指示第一类业务,所述第二规则指示第二类业务,所述第二QoS流是所述新建的QoS流,所述第一QoS流属于所述至少一个QoS流;
其中,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一QoS规则,或者,所述第一规则为第一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二规则为第二数据包检测规则;所述第一类业务的重要程度高于所述第二类业务的重要程度。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规则的优先级与所述第二规则的优先级相同。
2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通信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8~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1.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读取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执行如权利要求18~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654668.8A 2021-04-09 2021-06-11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Pending CN1152505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2783915.6A EP4307664A1 (en) 2021-04-09 2022-03-29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PCT/CN2022/083757 WO2022213848A1 (zh) 2021-04-09 2022-03-29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US18/478,669 US20240031298A1 (en) 2021-04-09 2023-09-29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3278 2021-04-09
CN2021103832781 2021-04-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50537A true CN115250537A (zh) 2022-10-28

Family

ID=83696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4668.8A Pending CN115250537A (zh) 2021-04-09 2021-06-11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5053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87009A (zh) * 2023-09-06 2023-10-13 湖南智警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5g网络的端云一体视频结构化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87009A (zh) * 2023-09-06 2023-10-13 湖南智警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5g网络的端云一体视频结构化方法及系统
CN116887009B (zh) * 2023-09-06 2023-12-12 湖南智警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5g网络的端云一体视频结构化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201677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2423340B (zh) 一种用户面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JP7477661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21197269A1 (zh) 一种临近服务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4531429A (zh) 用于传输媒体流的数据包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201236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250537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23207970A1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3284551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3088009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EP430766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525050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2135329B (zh) 参数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437399A (zh) 媒体报文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EP4311298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24060991A1 (zh) 一种多路径的数据流引流方法及装置
WO2023185608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1212999A1 (zh) 媒体报文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3185402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15138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与装置
WO2022056863A1 (zh)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24032434A1 (zh) 业务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55692A1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WO2023185598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23750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