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9697A - 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9697A
CN115249697A CN202110457447.1A CN202110457447A CN115249697A CN 115249697 A CN115249697 A CN 115249697A CN 202110457447 A CN202110457447 A CN 202110457447A CN 115249697 A CN115249697 A CN 1152496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display panel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574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5744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9697A/zh
Priority to US18/263,356 priority patent/US20240304763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43270 priority patent/WO202222767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9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96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6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 H01L33/28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 and Group VI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6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 H01L25/167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compris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 e.g. LED, photodi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6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1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e.g. binder
    • H01L33/502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2Encapsulations
    • H01L33/56Materials, e.g. epoxy or silicone res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发光结构,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光转换层,所述光转换层用于将其他光线转变红色光线,发光结构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上,所述发光结构发出白光。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光转换层,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的显色指数,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的性能。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发光二极管光效的逐步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目前,白光发光二极管器件是通过将红绿蓝三色材料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达到发白光的目的。红绿蓝三色材料经过溶液加工、旋涂或喷墨印刷成膜后集成到发光二极管器件中可以作为有效的激子辐射复合中心。
白光发光二极管器件工作时需要注入电子和空穴,最简单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器件由阴极、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和阳极组成。在白光发光二极管器件中,发光层夹设于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之间,当正向偏压加到发光二极管器件两端时,电子和空穴分别通过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进入发光层;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中复合发光。
但是,目前白光发光二极管器件的显色指数低,使得颜色的还原度低。
因此,目前急需一种具有高显色指数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器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白色显示面板显色指数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光转换层,所述光转换层用于将其他光线转变红色光线;以及
发光结构,所述发光结构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上,所述发光结构发出白光。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衬底和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晶体管层,所述光转换层中掺杂有红色发光颗粒,所述光转换层设置于所述晶体管层与所述发光结构之间。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转换层中红色发光颗粒的掺杂浓度为5%-35%。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色发光颗粒为壳层包覆核层的结构。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核层的材料包括CdSe、CdZnSe、InP和ZnSe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层的材料包括CdS和ZnS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衬底,所述发光结构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光转换层设置于所述衬底远离所述发光结构的一侧。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光转换层远离所述发光结构的一侧。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转换层的厚度为50纳米-3000纳米。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色发光颗粒的粒径为7纳米-8纳米。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转换层的材料选自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硅树脂和环氧树脂。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单元、蓝色发光单元和绿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各不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发光结构,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光转换层,所述光转换层用于将其他光线转变红色光线,所述发光结构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上,所述发光结构发出白光。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光转换层,进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色指数,进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包括阵列基板100和发光结构200。
阵列基板100包括衬底110和设置在衬底110上的晶体管层120,其中,阵列基板100包括光转换层130。光转换层130用于将其他光线转换红色光线。光转换层130中掺杂有红色发光颗粒131。具体的,光转换层130设置于晶体管层120远离衬底110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衬底110可以为刚性衬底或柔性衬底。刚性衬底可以为玻璃衬底。柔性衬底可以为聚酰亚胺衬底。
在一实施例中,光转换层130的厚度W1为50纳米-3000纳米。
在一实施例中,光转换层130的厚度W1为50纳米-3000纳米,具体的,光转换层130的厚度W1可以为50纳米、60纳米、200纳米、400纳米、900纳米、1600纳米、1800纳米、2000纳米、2200纳米、2400纳米、2600纳米或3000纳米等。在本实施例中,光转换层130的厚度W1为200纳米。
在本申请中,将光转换层130的厚度W1设置为50纳米-3000纳米,提高了光转换层130光转换效果。若将光转换层130的厚度W1设置为小于50纳米,会使得光转换层130的光转换效率降低,影响显示面板10的显色指数。若将光转换层130的厚度W1设置为大于3000纳米,会把红色以外的光线全部转换层红色,使得显示面板10无法发出白光。
在一实施例中,光转换层130的材料选自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硅树脂和环氧树脂。在本实施例中,光转换层130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本申请中,采用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硅树脂和环氧树脂形成光转换层130,使得光转换层130作为白色显示面板10的有机平坦层,具有平坦化的作用,可以平坦白色显示面板10中的膜层结构,避免白色显示面板中结构在后续制程或使用中,受到损伤。
在一实施例中,光转换层130中红色发光颗粒131的掺杂浓度为5%-35%。具体的,光转换层130中红色发光颗粒131的掺杂浓度可以为5%、7%、10%、14%、18%、20%、25%、28%、30%、32%或35%等。在本实施例中,光转换层130中红色发光颗粒131的掺杂浓度为26%。
在本申请中,将光转换层130中的红色发光颗粒131的掺杂浓度设置为5%-35%,提高显示面板10的显色指数。若将光转换层130中的红色发光颗粒131的掺杂浓度设置为小于5%,需要将光转换层130设置的足够厚,才能保证显示面板10显色指数,使得器件的膜层厚度增大,不利于实现轻薄化设计。若将光转换层130中的红色发光颗粒131的掺杂浓度设置为大于35%,因红色发光颗粒浓度大,使得红色发光颗粒131与其中的有机物发生相分离,才能保证显示面板10显色指数。
相分离是指:当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变化时,多组元体系有时会分离成具有不同组分和结构的几个相。
在一实施例中,红色发光颗粒131的粒径为7纳米-8纳米。具体的,红色发光颗粒131的粒径可以为7纳米、7.2纳米、7.3纳米、7.4纳米、7.5纳米、7.6纳米或8纳米等。在本实施例中,红色发光颗粒131的粒径为7.5纳米。
在一实施例中,红色发光颗粒131为壳层包覆核层的核壳结构。壳层的带隙大于核层的带隙。
在一实施例中,核层的材料选自InP、ZnSe、CdSe和CdZnSe。壳层的材料选自CdS和ZnS。在本实施例中,核层为InP,壳层为CdS和ZnS。
在本申请中,核层的材料选自InP、CdZnSe、CdSe和ZnSe,壳层的材料选自CdS和ZnS,且,将红色发光颗粒131的粒径设置为7纳米-8纳米,使得红色发光颗粒发出红色光线。
在本申请中,将红色发光颗粒131采用壳层包覆核层的结构,因壳层的带隙大于核层的带隙,使得光转换层130扩展了光子收集光谱的范围的同时,避免核层的缺陷对光转换层130发光的影响,并且,可以通过调节壳层的厚度,避免核层的耦合特性受到影响,进而提高白色显示面板10显示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红色发光颗粒131的光致发光波长为600纳米-630纳米。
在一实施例中,红色发光颗粒131的光致发光的半峰宽为40纳米-90纳米。具体的,红色发光颗粒131的光致发光的半峰宽可以为40纳米、56纳米、68纳米、79纳米、83纳米或90纳米等。在本实施例中,红色发光颗粒131的光致发光的半峰宽80纳米。
半峰宽指色谱峰高一半处的峰宽度,即通过峰高的中点作平行于峰底的直线,此直线与峰两侧相交两点之间的距离。
在本申请中,选择光谱连续且半峰宽较宽的光谱,即,红色发光颗粒131的光致发光的半峰宽为40纳米-90纳米,从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的显色指数,进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性能。
光致发光机理是量子点受到外界光线的照射,从而量子点获得能量,产生激发导致发光。
在本申请中,在光转换层130中掺杂有红色发光颗粒131,且光转换层130可以作为阵列基板100的有机平坦层,使得光转换层130具有平坦作用的同时,具有光转换效果,进而提高了光转换层130的转换效果,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的显色指数,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的性能。
显色指数是指待测光源与标准光源相比较,待测光源对物体颜色外貌所产生的效果,即,颜色的逼真程度。显色指数越高表明在光源下物体颜色越接近物体的真实颜色。
发光结构200设置于阵列基板100上,发光结构200发出白光。具体的,发光结构200设置于光转换层130远离衬底110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结构200包括第一电极层210。第一电极层210可以为阳极或阴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210为阳极。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210材料包括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锌铝氧化物和铟镓锌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210材料为铟锌氧化物。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210的厚度H1为50纳米-1000纳米。具体的,第一电极层210的厚度H1可以为50纳米、400纳米、650纳米、800纳米或1000纳米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210的厚度H1为500纳米。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结构200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单元220、第二发光单元230和第三发光单元240,第一发光单元220、第二发光单元230和第三发光单元240包括绿色发光单元、蓝色发光单元和红色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220、第二发光单元230和第三发光单元240的发光颜色各不相同。
第一发光单元220、第二发光单元230和第三发光单元240组合可以发出白光。
第一发光单元22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第一电极层210的第一空穴注入层221、第一空穴传输层222、第一发光层223和第一电子传输层224。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空穴注入层221材料包括聚苯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和聚噻吩。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空穴注入层221材料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空穴注入层221的厚度Y1为50纳米-500纳米。具体的,第一空穴注入层221的厚度Y1可以为50纳米、100纳米、190纳米、280纳米、350纳米、450纳米、490纳米或500纳米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空穴注入层221的厚度Y1为400纳米。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空穴传输层222材料包括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聚(N,N′-双(4-丁基苯基)-N,N′-双(苯基)-联苯胺)、聚(9,9-二辛基芴-co-N-(4-丁基苯基)二苯胺)聚乙烯咔唑和4,4′-二(9-咔唑)联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空穴传输层222材料为4,4′-二(9-咔唑)联苯中。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空穴传输层222的厚度D1为15纳米-40纳米。具体的,第一空穴传输层222的厚度D1可以为15纳米、18纳米、30纳米、33纳米、36纳米或40纳米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空穴传输层222的厚度D1为19纳米。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层223包括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和蓝色发光层中的一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层223为蓝色发光层,即,第一发光单元220为蓝色发光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层223材料为壳层包覆核层的核壳结构。壳层的带隙大于核层的带隙。
在一实施例中,核层材料包括CdZnSe、ZnSe、InP和CdSe中的一种。壳层材料包括ZnS和CdS中的至少一种。在本实施例中,核层材料为ZnSe。壳层材料为CdS。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层223材料的粒径为1纳米-2纳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层223材料的粒径为2纳米。
在本申请中,采用ZnSe为核层材料,CdS为壳层材料,并将第一发光层223材料的粒径设置为1纳米-2纳米,使得第一发光层223发出蓝色光线。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层223的光致发光波长为465纳米-480纳米。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层223的厚度T1为10纳米-40纳米。具体的,第一发光层223的厚度T1可以为11纳米、12纳米、18纳米、20纳米、28纳米、34纳米、36纳米或40纳米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层223的厚度T1为34纳米。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子传输层224材料选自ZnO、Zny1Mgy2O、Znx1Alx2O和Zna1Mga2Lia3O,其中,y1+y2=1,x1+x2=1,a1+a2+a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传输层224材料为Zn0.95Mg0.05O。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子传输层224材料可以为Zn0.98Al0.02O、Zn0.9Mg0.05Li0.05O、Zn0.9Mg0.1O或Zn0.88Mg0.12O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子传输层224的厚度h1为20纳米-60纳米。具体的,第一电子传输层224的厚度h1可以为21纳米、22纳米、30纳米、38纳米、45纳米、48纳米、58纳米或60纳米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传输层224的厚度h1为45纳米。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还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300。第一透明导电层300设置于第一电子传输层224远离衬底110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导电层300材料选自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锌铝氧化物和铟镓锌氧化物。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导电层300材料为铟镓锌氧化物。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导电层300的厚度R1为50纳米-1000纳米。具体的,第一透明导电层300的厚度R1可以为60纳米、600纳米、800纳米、950纳米或1000纳米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导电层300的厚度R1为600纳米。
第二发光单元23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第一透明导电层300的第二空穴注入层231、第二空穴传输层232、第二发光层233和第二电子传输层234。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空穴注入层231材料选自聚苯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和聚噻吩。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空穴注入层231材料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空穴注入层231的厚度Y2为15纳米-50纳米。具体的,第二空穴注入层231的厚度Y2可以为15纳米、18纳米、30纳米、36纳米、38纳米、46纳米、48纳米或50纳米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空穴注入层231的厚度Y2为48纳米。
第一电子传输层224、第一透明导电层300和第二空穴注入层231组成发光结构200的第一电荷层400,第一电荷层400用于提供发光结构200所需的电子和空穴。
在本申请中,第一电荷层400采用第一电子传输层224、第一透明导电层300和第二空穴注入层231构成,因第一透明导电层300属于n型半导体,第二空穴注入层231属于p型,两者接触形成p-n结,在第一透明导电层300的导带等于或者小于第二空穴注入层231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HOMO)能级条件下,当施加外加电场时,在p-n结处产生电子和空穴,电子会通过第一透明导电层300注入到发光单元,而空穴也注入到另一发光单元,即,第一电荷层400可以产生足够多的电子和空穴,进而避免因显示面板10的发光层叠层设置,而造成能量转移的问题,进而避免白色显示面板10出现显示不均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空穴传输层232材料为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聚(N,N′-双(4-丁基苯基)-N,N′-双(苯基)-联苯胺)、聚(9,9-二辛基芴-co-N-(4-丁基苯基)二苯胺)聚乙烯咔唑和4,4′-二(9-咔唑)联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空穴传输层232材料为聚乙烯咔唑。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空穴传输层232的厚度D2为15纳米-40纳米。具体的,第二空穴传输层232的厚度D2可以为15纳米、18纳米、30纳米、33纳米、36纳米或40纳米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空穴传输层232厚度D2为20纳米。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层233材料为壳层包覆核层的核壳结构。核层材料包括CdZnSe、ZnSe、InP和CdSe中的一种。壳层材料包括CdS和ZnS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在本实施例中,核层材料为CdZnSe。壳层材料为CdS。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层233包括绿色发光层、红色发光层和蓝色发光层中的一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层233为绿色发光层,即,第二发光单元230为绿色发光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层233材料的粒径为3纳米-6纳米。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层233材料的粒径为4纳米。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层233材料的光致发光波长为535纳米-555纳米。
在本申请中,采用CdZnSe为核层材料,CdS为壳层材料,并将第二发光层233材料的粒径设置为3纳米-6纳米,使得第二发光层233发出绿色光线。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层233的厚度T2为10纳米-40纳米。具体的,第二发光层233的厚度T2可以为10纳米、18纳米、30纳米、36纳米、38纳米、38纳米或40纳米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层233的厚度T2为20纳米。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子传输层234材料选自ZnO、Zny1Mgy2O、Znx1Alx2O和Zna1Mga2Lia3O,其中,y1+y2=1,x1+x2=1,a1+a2+a3=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子传输层234材料为Zn0.95Mg0.05O。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子传输层234材料可以为Zn0.98Al0.02O、Zn0.9Mg0.05Li0.05O、Zn0.9Mg0.1O或Zn0.88Mg0.12O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子传输层234的厚度h2为20纳米-60纳米。具体的,第二电子传输层234的厚度h2可以为21纳米、22纳米、30纳米、38纳米、45纳米、48纳米、58纳米或60纳米。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子传输层234的厚度h2为38纳米。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还包括第二透明导电层500。第二透明导电层500设置在第二电子传输层234远离衬底110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透明导电层500材料选自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锌铝氧化物和铟镓锌氧化物。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明导电层500材料为铟锌氧化物。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透明导电层500的厚度R2为50纳米-1000纳米。具体的,第二透明导电层500的厚度R2可以为60纳米、600纳米、800纳米、950纳米或1000纳米。第二透明导电层500的厚度R2为500纳米。
第三发光单元24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第二透明导电层500上的第三空穴注入层241、第三空穴传输层242、第三发光层243和第三电子传输层244。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空穴注入层241材料选自聚苯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和聚噻吩。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空穴注入层241材料为聚噻吩。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空穴注入层241的厚度Y3为15纳米-50纳米。具体的,第三空穴注入层241的厚度Y3可以为15纳米、18纳米、30纳米、36纳米、38纳米、46纳米、48纳米或50纳米。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空穴注入层241的厚度Y3为45纳米。
第二电子传输层234、第二透明导电层500和第三空穴注入层241组成发光结构200的第二电荷层600。第二电荷层600用于提供发光结构200所需的电子和空穴。
在本申请中,第二电荷层600采用第二电子传输层234、第二透明导电层500和第三空穴注入层241构成,因第二透明导电层500属于n型半导体,第三空穴注入层241属于p型,两者接触形成p-n结,在第二透明导电层500的导带等于或者小于第三空穴注入层241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HOMO)能级条件下,当施加外加电场时,在p-n结处产生电子和空穴,电子会通过第二透明导电层500注入到发光单元,而空穴也注入到另一发光单元,即,第二电荷层600可以产生足够多的电子和空穴,进而避免因显示面板10的发光层叠层设置,而造成能量转移的问题,进而避免白色显示面板10出现显示不均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空穴传输层242材料包括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聚(N,N′-双(4-丁基苯基)-N,N′-双(苯基)-联苯胺)、聚(9,9-二辛基芴-co-N-(4-丁基苯基)二苯胺)聚乙烯咔唑和4,4′-二(9-咔唑)联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空穴传输层242材料为聚(N,N′-双(4-丁基苯基)-N,N′-双(苯基)-联苯胺)。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空穴传输层242厚度的D3为15纳米-40纳米。具体的,第三空穴传输层242的厚度D3可以为15纳米、18纳米、30纳米、33纳米、36纳米或40纳米。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空穴传输层242的厚度D3为18纳米。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发光层243材料为壳层包覆核层的核壳结构。核层材料包括CdZnSe、ZnSe、InP和CdSe中的一种。壳层材料包括CdS和ZnS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在本实施例中,核层材料为ZnSe。壳层材料为CdS和ZnS。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发光层243包括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和蓝色发光层中的一种。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发光层243为红色发光层。即,第三发光单元240为红色发光单元。
在本申请中,将蓝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和红色发光单元堆叠形成发光结构200,从而使得显示面板10发出白光。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发光层243材料的粒径为7纳米-8纳米。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发光层243材料的粒径为8纳米。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发光层243材料的光致发光波长为615纳米-625纳米。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发光层243的厚度T3为10纳米-40纳米。具体的,第三发光层243的厚度T3可以为10纳米、18纳米、30纳米、36纳米、38纳米、46纳米或40纳米。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发光层243的厚度T3为22纳米。
在本申请中,采用ZnSe为核层材料,CdS和ZnS为壳层材料,并将第三发光层243材料的粒径设置为7纳米-8纳米,使得第三发光层243发出红色光线。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电子传输层244材料选自ZnO、Zny1Mgy2O、Znx1Alx2O和Zna1Mga2Lia3O,其中,y1+y2=1,x1+x2=1,a1+a2+a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电子传输层244材料为Zn0.85Mg0.05Li0.1O。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电子传输层244材料可以为Zn0.98Al0.02O、Zn0.9Mg0.05Li0.05O、Zn0.9Mg0.1O或Zn0.88Mg0.12O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电子传输层244的厚度h3为20纳米-60纳米。具体的,第三电子传输层244的厚度h3可以为21纳米、22纳米、30纳米、38纳米、45纳米、48纳米、58纳米或60纳米。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电子传输层244的厚度h3为30纳米。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结构200还包括第二电极层250。第二电极层250设置于第三电子传输层244远离衬底110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250的材料包括金、银、铝及其合金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250材料为金。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250的厚度H2为80纳米-500纳米。具体的,第二电极层250的厚度H2可以为90纳米、200纳米、340纳米、460纳米或500纳米。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250的厚度H2为400纳米。第二电极层250为阳极或阴极,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250为阴极。
在本申请中,显示面板10可以为白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白色显示面板10可以为光致发光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10包括阵列基板100和发光结构200,所述阵列基板100包括衬底110和设置在所述衬底110上的晶体管层120,其中,所述阵列基板100包括光转换层130,光转换层130中掺杂有红色发光颗粒131,所述发光结构200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100上,所述发光结构200发出白光。在本申请中,通过在光转换层130中掺杂有红色发光颗粒131,使得光转换层130可以作为白色显示面板10的有机平坦层,又可以用于将其他光线转换为红色光线,增加了红色光线比例,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的显色指数,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的性能。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种结构和第一种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
光转换层130设置于衬底110远离发光结构200的一侧。光转换层130的材料选自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硅树脂和环氧树脂。在本实施例中,光转换层130的材料为聚酰亚胺。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还包括有机平坦层140。有机平坦层140设置于晶体管层120和发光结构200之间。有机平坦层140用于平坦晶体管层120中的膜层,避免后续制程或使用中,晶体管层120中的膜层受到损坏或损伤,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的性能。
在本申请中,将光转换层130设置在衬底110远离发光结构200的一侧,使得光转换层130可以做显示面板10的缓冲层的同时,具有光转换效果,使得缓冲层具有光转换作用,进而保护显示面板10中的膜层以及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的显色指数,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的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还包括保护层。保护层设置于光转换层130远离发光结构200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保护层包括一有机保护层和一无机保护层。有机保护层材料选自聚碳酸酯、聚酰亚胺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无机保护层材料选自二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
在本申请中,在光转换层130远离衬底110的一侧设置保护层,避免了外部环境对光转换层130的影响,外部环境如湿度、氧气、光照或臭氧等,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显色指数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的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保护层可以由多层有机保护层和多层无机保护层交替形成。在申请中,将保护层采用多层有机保护层和多层无机保护层构成,进一步避免外部环境对光转换层130的影响,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显色指数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的性能。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种结构和第一种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
采用红色发光颗粒131材料形成光转换层130。光转换层130中不含有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硅树脂和环氧树脂等材料。白色显示面板10还包括有机平坦层140。光转换层130设置于有机平坦层140和第一电极层210之间,或者,光转换层130设置于晶体管层120和有机平坦层14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只画出一些红色发光颗粒131,只是简单的示意图,但并不意味着光转换层130还含有其他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有机平坦层140选自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硅树脂和环氧树脂。
在一实施例中,光转换层130的厚度W1为20纳米-200纳米。具体的,光转换层130的厚度W1为25纳米、50纳米、90纳米、160纳米、180纳米和190纳米等。
在本申请中,将光转换层130的厚度W1设置为20纳米-200纳米,提高了光转换层130的转换效率,且不影响白色显示面板10的显示性能。若将光转换层130的厚度W1设置为小于20纳米,光转换层130因太薄,使得光转换层130的光转换效率低,影响白色显示面板10的显色指数。若将光转换层130的厚度W1设置为大于200纳米,光转换层130会将其他光线全部转换层红色光线,进而无法形成白色光线,进而影响白色显示面板10的性能。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通过采用红色发光颗粒131材料形成光转换层130,使得光转换层130只具有光转换的作用,另设置一层有机平坦层使其具有平坦化作用平坦阵列基板100的中的其它结构,提高了光转换层130的光转换作用,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的显色指数。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第四种结构和第二种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
采用红色发光颗粒131材料形成光转换层130。光转换层130中不含有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硅树脂和环氧树脂等材料。光转换层130设置于衬底110远离发光结构200的一侧。
在本申请中,将光转换层130设置在衬底110远离发光结构200的一侧,光转换层130只采用红色发光颗粒131形成,即使得光转换层130只具有光转换作用,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的显色指数,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的显示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只画出一些红色发光颗粒131,只是简单的示意图,但并不意味着光转换层130还含有其他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光转换层130的厚度W1为20纳米-200纳米。具体的,光转换层130的厚度W1为25纳米、50纳米、90纳米、160纳米、180纳米和190纳米等。
在本申请中,将光转换层130的厚度W1设置为20纳米-200纳米,提高了光转换层130的转换效率,且不影响白色显示面板10的显示性能。若将光转换层130的厚度W1设置为小于20纳米,光转换层130因太薄,使得光转换层130的光转换效率低,影响白色显示面板10的显色指数。若将光转换层130的厚度W1设置为大于200纳米,光转换层130会将其他光线全部转换层红色光线,进而无法形成白色光线,进而影响白色显示面板10的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白色显示面板10还包括有机平坦层140。有机平坦层140设置于晶体管层120和第一电极层210之间。有机平坦层140用于平坦晶体管层120中的膜层,避免后续制程或使用中,晶体管层120中的膜层受到损坏或损伤,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的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有机平坦层140选自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硅树脂和环氧树脂。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还包括保护层。保护层设置于光转换层130远离发光结构200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保护层包括一有机保护层和一无机保护层。有机保护层材料选自聚碳酸酯、聚酰亚胺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无机保护层材料选自二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
在本申请中,在光转换层130远离衬底110的一侧设置保护层,避免了外部环境对光转换层130的影响,外部环境如湿度、氧气、光照或臭氧等,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显色指数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的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保护层可以由多层有机保护层和多层无机保护层交替形成。在申请中,将保护层采用多层有机保护层和多层无机保护层构成,进一步避免外部环境对光转换层130的影响,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显色指数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的性能。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通过采用红色发光颗粒131材料形成光转换层130,使得光转换层130只具有光转换的作用,另设置一层有机平坦层使其具有平坦化作用平坦阵列基板100的中的其它结构,提高了光转换层130的光转换作用,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的显色指数。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包括阵列基板100和发光结构200,阵列基板100包括光转换层130,光转换层130用于将其他光线转换为红色光线,发光结构200设置于阵列基板100上,发光结构200发出白光。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光转换层130,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的显色指数,进而提高了白色显示面板10的性能。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光转换层,所述光转换层用于将其他光线转变红色光线;以及
发光结构,所述发光结构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上,所述发光结构发出白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衬底和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晶体管层,所述光转换层中掺杂有红色发光颗粒,所述光转换层设置于所述晶体管与所述发光结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转换层中红色发光颗粒的掺杂浓度为5%-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发光颗粒为壳层包覆核层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层的材料包括CdSe、CdZnSe、InP和ZnSe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层的材料包括CdS和ZnS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衬底,所述发光结构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光转换层设置于所述衬底远离所述发光结构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光转换层远离所述发光结构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转换层的厚度为50纳米-3000纳米。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发光颗粒的粒径为7纳米-8纳米。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转换层的材料选自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硅树脂和环氧树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单元、蓝色发光单元和绿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各不相同。
CN202110457447.1A 2021-04-27 2021-04-27 显示面板 Pending CN1152496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7447.1A CN115249697A (zh) 2021-04-27 2021-04-27 显示面板
US18/263,356 US20240304763A1 (en) 2021-04-27 2021-12-30 Display panel
PCT/CN2021/143270 WO2022227675A1 (zh) 2021-04-27 2021-12-30 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7447.1A CN115249697A (zh) 2021-04-27 2021-04-27 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9697A true CN115249697A (zh) 2022-10-28

Family

ID=83697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57447.1A Pending CN115249697A (zh) 2021-04-27 2021-04-27 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304763A1 (zh)
CN (1) CN115249697A (zh)
WO (1) WO202222767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45096B1 (en) * 2008-10-28 2018-10-1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Stacked white oled having separate red, green and blue sub-elements
CN101710608B (zh) * 2009-12-01 2012-08-08 中山大学 一种顶发射有机白光器件
CN102637808A (zh) * 2011-09-30 2012-08-15 深圳市灏天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白光led封装结构
CN104576936A (zh) * 2013-10-16 2015-04-29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45993B (zh) * 2018-11-19 2020-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照明装置
CN110120458A (zh) * 2019-05-23 2019-08-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和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304763A1 (en) 2024-09-12
WO2022227675A1 (zh) 2022-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54434B1 (ko) 공진 에너지 전달에 기초한 양자 도트 led 설계
KR101658691B1 (ko) 안정적이고 모든 용액에 처리 가능한 양자점 발광 다이오드
US7564067B2 (en) Device having spacers
CN108878667B (zh) 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WO2009104406A1 (ja) 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22529544A (ja) 発光構造、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CN115249697A (zh) 显示面板
JP5118504B2 (ja) 発光素子
CN115249727A (zh) 显示面板
Ayoub et al. Metal oxides in quantum-dot-based LE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Kovác et al. Advanced light emitting devices for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CN115249776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12089437B2 (en) Flexible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O2024125109A1 (zh) 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30096576A1 (en) Quantum dot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CN116261346A (zh) 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JP5118503B2 (ja) 発光素子
CN116410751A (zh) 量子点、量子点组合物、发光二极管及显示装置
CN116426271A (zh) 量子点、量子点组合物、发光二极管及显示装置
CN118119240A (zh) 量子点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JP2009200251A (ja) 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118284244A (zh) 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CN115960601A (zh) 一种量子点发光层及其制备方法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器件
CN113130785A (zh) 量子点薄膜、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