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8514A - 背光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8514A
CN115248514A CN202110467225.8A CN202110467225A CN115248514A CN 115248514 A CN115248514 A CN 115248514A CN 202110467225 A CN202110467225 A CN 202110467225A CN 115248514 A CN115248514 A CN 115248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nversion
conversion layer
red light
layer
green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672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清男
林彦妮
刘明达
简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etron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wan 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672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85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8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85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背光模块及包括此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其中背光模块包括光源组件、导光元件、红光转换层及绿光转换层。导光元件、红光转换层及绿光转换层配置于光源组件提供的光束的传递路径。红光转换层包括多个红光转换单元,各红光转换单元包括红光量子点、包覆红光量子点的第一保护层及配置于第一保护层的外表面的多个第一疏水端。绿光转换层包括多个绿光转换单元,各绿光转换单元包括绿光量子点、包覆绿光量子点的第二保护层及配置于第二保护层的外表面的多个第二疏水端。第一保护层及第二保护层的厚度分别大于红光量子点及绿光量子点的直径。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可使量子点转换层避免边缘失效、简化制程并改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背光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学模块以及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 于一种背光模块以及包括此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的能力,所以显示面板必须依赖背光 模块提供背光源进而显示影像。早期的背光源为冷阴极荧光灯管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通常只能展现美国 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标准色域的70%左右色彩品质。改为白光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源后,在色彩部分的 改善幅度也有限。
在目前的趋势中,提升背光源的色彩品质是强化液晶显像技 术的目标之一,而量子点技术刚好符合此需求的基本概念。详细 而言,量子点技术利用蓝光发光二极管光源照射直径不同的绿色 量子点和红色量子点的方式分别激发出红光和绿光,达到全彩显 示所需要的红光,绿光和蓝光三原色。并且,以高度效率来分解 光线,进而达到高色度再现性,大幅提升其色域,让液晶显示的 色彩更加鲜明。
在现有技术架构中,各国大厂的量子点薄膜采用三明治式的 多层复合结构,例如是做成上下两张阻隔膜(Barrier film)保护 量子点,其制作方法是先利用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按照一定 比例与胶混合,得到一个量子点涂布胶。再透过涂布设备将胶涂 布于两片阻隔膜中间。当蓝光LED照射到量子点薄膜中的量子点 粒子会形成面发光体色彩薄膜,最后透过滤光片等成像系统和驱 动系统形成影像。
“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在“背 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技术领域 中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 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 题,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 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以及显示装置,可使量子点转换层 避免产生边缘失效、简化制程、节省成本、薄型化以及改善散热 效果。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 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 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光源组件、导光元件、红光转换层以及绿光 转换层。光源组件用以提供光束。导光元件配置于光束的传递路 径。光源组件配置于导光元件的侧面。红光转换层配置于光束的 传递路径,红光转换层包括多个红光转换单元,各多个红光转换 单元包括红光量子点、第一保护层以及多个第一疏水端。第一保 护层包覆红光量子点。多个第一疏水端配置于第一保护层的外表 面。绿光转换层配置于光束的传递路径,绿光转换层包括多个绿 光转换单元,各多个绿光转换单元包括绿光量子点、第二保护层 以及多个第二疏水端。第二保护层包覆绿光量子点。多个第二疏 水端配置于第二保护层的外表面。其中,第一保护层的厚度大于 红光量子点的直径,且第二保护层的厚度大于绿光量子点的直径。
为达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另提 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块以及显示模块。背光模块包括光 源组件、导光元件、红光转换层以及绿光转换层。光源组件用以 提供光束。导光元件配置于光束的传递路径。光源组件配置于导 光元件的侧面。红光转换层配置于光束的传递路径,红光转换层 包括多个红光转换单元,各多个红光转换单元包括红光量子点、 第一保护层以及多个第一疏水端。第一保护层包覆红光量子点。 多个第一疏水端配置于第一保护层的外表面。绿光转换层配置于 光束的传递路径,绿光转换层包括多个绿光转换单元,各多个绿 光转换单元包括绿光量子点、第二保护层以及多个第二疏水端。 第二保护层包覆绿光量子点。多个第二疏水端配置于第二保护层 的外表面。显示模块配置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其中,第一保 护层的厚度大于红光量子点的直径,且第二保护层的厚度大于绿 光量子点的直径。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 效。在本发明的背光模块以及显示装置中,红、绿光转换层分别 包括多个红、绿光转换单元,且各个红、绿光转换单元分别包括 红、绿光量子点、可阻绝水气与空气的第一、二保护层以及可阻 绝水气的多个第一、二疏水端。因此,光束借由红光转换层以及 绿光转换层转换波长而不需额外配置阻隔膜。如此一来,相较于 传统配置阻隔膜的作法,还可避免产生边缘失效而进一步提升保 护效果。此外,省略配置阻隔膜还可简化制程、节省成本以及薄 型化,并且能改善散热效果。更进一步地,导光元件可因而采用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等制作材料的导光板,而不需使用 阻水性较佳的玻璃导光板。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 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红光转换层或绿光转换层的示意 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红光转换单元或绿光转换单元的示 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 合参考附图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 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 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 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包括背光模块100以及显示模块 50。其中,背光模块100用以提供照明光束L2。显示模块50配 置于照明光束L2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将照明光束L2转换为影像 光束L3,使得使用者可观赏到影像画面。
显示模块50例如为光学膜片、液晶层及/或透光基板的组合, 用以整合背光模块100所提供照明光束L2以形成显示画面。本发 明并不限定投影装置10中显示模块50的种类或形态,其详细结 构及实施方式可以由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获致足够的教示、 建议与实施说明,因此不再赘述。
背光模块100包括光源组件110、导光元件120、红光转换层 130以及绿光转换层140。光源组件110例如是蓝光发光二极管, 提供蓝色的光束L1。导光元件120配置于光束L1的传递路径上, 且导光元件120具有相对的顶面S1、底面S2以及连接顶面S1与 底面S2之间的侧面S3。光源组件110配置于导光元件120的侧 面S3,使光束L1由导光元件120的侧面S3进入,并在内部产生 反射,最后由顶面S1朝显示模块50的方向出光。在本实施例中, 背光模块100还可包括反射层150,位于导光元件120的底面S2 的一侧。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红光转换层或绿光转换层的示意 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红光转换单元或绿光转换单元的示 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3。需说明的是,图2所绘示的内容可同 时显示红光转换层130以及绿光转换层140的大致结构,但不等 同于两者实际尺寸及整体形状相同。同理,图3所绘示的内容可 同时显示红光转换单元132以及绿光转换单元142的大致结构, 但不等同于两者实际尺寸及整体形状相同。红光转换层130以及 绿光转换层140皆配置于光束L1的传递路径上,且红光转换层 130与绿光转换层140具有间隔。换句话说,红光转换层130与 绿光转换层140为独立结构。举例而言,同时参考图1,在本实 施例中,红光转换层130配置于导光元件120的顶面S1,且为整 面涂布形成,而绿光转换层140则配置于导光元件120的底面S2, 且为呈点状分布的图案化层,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红光转换层130包括多个红光转换单元132,各个红光转换 单元132包括红光量子点200R、第一保护层210R以及多个第一 疏水端220R。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红光转换层130包括第 一胶体134,且多个红光转换单元132分布于第一胶体134。第一 胶体134例如包括环氧硅、硅胶或压克力。值得一提的是,第一 胶体134外并未有额外配置阻隔膜,因此第一胶体134即为红光 转换层130的最外层。换句话说,红光转换层130的表面不具有 阻隔膜。
详细而言,红光量子点200R为发光核心,例如是使用硒化镉 (Cadmium selenide,CdSe)作为发光材料,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红光量子点200R的直径约为4至6纳米。第一保护层210R包覆 红光量子点200R,用以作为红光量子点200R的外壳,具有保护 红光量子点200R以阻绝水气与空气的功能。
第一保护层210R的材料例如包括氧化硅(例如:二氧化硅 (Silicon dioxide,SiO2))、硫化镉(Cadmium sulfide,CdS)或 硒化锌(Zinc selenide,ZnSe)等,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值得一 提的是,第一保护层210R的厚度大于红光量子点200R的直径。 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借由第一保护层210R的配置,红光量 子点200R与第一保护层210R组合(或红光转换单元132)的直 径可达大于15纳米。在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直径可达20纳米,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多个第一疏水端220R配置于第一保护层210R的外表面。在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疏水端220R例如包括聚硅烷聚合物疏水官 能基。因此,可进一步提升红光转换单元132的疏水效果,从而 保护位于内部的红光量子点200R。
同理,绿光转换层140包括多个绿光转换单元142,各个绿 光转换单元142包括绿光量子点200G、第二保护层210G以及多 个第二疏水端220G。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绿光转换层140 包括第二胶体144,且多个绿光转换单元142分布于第二胶体144。 第二胶体144例如包括环氧硅、硅胶或压克力。值得一提的是, 第二胶体144外并未有额外配置阻隔膜,因此第二胶体144即为 绿光转换层140的最外层。换句话说,绿光转换层140的表面不 具有阻隔膜。此外,绿光量子点200G的直径约为2至4纳米。第 二保护层210G包覆绿光量子点200G,用以作为绿光量子点200G 的外壳,具有保护绿光量子点200G以阻绝水气与空气的功能。并 且,第二保护层210G的厚度大于绿光量子点200G的直径。其中, 绿光量子点200G、第二保护层210G以及多个第二疏水端220G 的实施方式类似于红光量子点200R、第一保护层210R以及多个 第一疏水端220R的实施方式,故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当光束L1传递至导光元件120的顶面S1以及底面S2 时,可借由红光转换层130以及绿光转换层140转换波长。并且, 由于红光量子点200R以及绿光量子点200G外分别有可阻绝水气 与空气的第一保护层210R以及第二保护层210G,以及可阻绝水 气的第一疏水端220R以及第二疏水端220G,使得红光转换层130 以及绿光转换层140的表面不需额外配置阻隔膜。如此一来,相 较于传统配置阻隔膜的作法,还可避免产生边缘失效而进一步提 升保护效果。此外,省略配置阻隔膜还可简化制程、节省成本以 及薄型化,并且能改善散热效果。更进一步地,导光元件120可 因而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 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等制作材料的导光板,而不需 使用阻水性较佳的玻璃导光板。
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红光转换层130还包括多个第 一扩散粒子136,分布于第一胶体134中。绿光转换层140还包 括多个第二扩散粒子146,分布于第二胶体144中。如此一来, 可进一步使传递至第一胶体134或第二胶体144内的光束L1获得 扩散作用,从而均匀化背光模块100所提供的照明光束L2。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4。 图4所显示的显示装置10A类似于图1所显示的显示装置10。两 者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00A的红光转换层 130A为呈点状分布的图案化层,且改配置于导光元件120的底面 S2。而绿光转换层140A则为整面涂布形成,且改配置于导光元 件120的顶面S1。因此,当光束L1传递至导光元件120的顶面 S1以及底面S2时,可借由红光转换层130A以及绿光转换层140A 转换波长。并且,红光转换层130A以及绿光转换层140A的表面 不需额外配置阻隔膜,相较于传统配置阻隔膜的作法,可避免产 生边缘失效、简化制程、节省成本、薄型化以及改善散热效果。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5。 图5所显示的显示装置10B类似于图4所显示的显示装置10。两 者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00B的红光转换层 130A(呈点状分布的图案化层)改配置于导光元件120的顶面S1。 而绿光转换层140A(整面涂布形成)改配置于导光元件120的底面 S2。因此,当光束L1传递至导光元件120的顶面S1以及底面S2 时,可借由红光转换层130A以及绿光转换层140A转换波长。并且,红光转换层130A以及绿光转换层140A的表面不需额外配置 阻隔膜,相较于传统配置阻隔膜的作法,可避免产生边缘失效、 简化制程、节省成本、薄型化以及改善散热效果。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6。 图6所显示的显示装置10C类似于图1所显示的显示装置10。两 者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00C的红光转换层130(整面涂布形成)改配置于导光元件120的底面S2。而绿光转换 层140(呈点状分布的图案化层)则改配置于导光元件120的顶面 S1。因此,当光束L1传递至导光元件120的顶面S1以及底面S2 时,可借由红光转换层130以及绿光转换层140转换波长。并且,红光转换层130以及绿光转换层140的表面不需额外配置阻隔膜, 相较于传统配置阻隔膜的作法,可避免产生边缘失效、简化制程、 节省成本、薄型化以及改善散热效果。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7。 图7所显示的显示装置10D类似于图1所显示的显示装置10。两 者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00D的红光转换层 130B以及绿光转换层140B改配置于反射层150,且红光转换层 130B以及绿光转换层140B为点状分布于反射层150上的图案化 层。具体而言,点状的红光转换层130B以及点状绿光转换层140B 可交错分布。因此,当光束L1传递至反射层150时,可借由红光转换层130B以及绿光转换层140B转换波长。并且,红光转换层 130B以及绿光转换层140B的表面不需额外配置阻隔膜,相较于 传统配置阻隔膜的作法,可避免产生边缘失效、简化制程、节省 成本、薄型化以及改善散热效果。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背光模块以及显示装置中,红、绿光 转换层分别包括多个红、绿光转换单元,且各个红、绿光转换单 元分别包括红、绿光量子点、可阻绝水气与空气的第一、二保护 层以及可阻绝水气的多个第一、二疏水端。因此,光束借由红光 转换层以及绿光转换层转换波长而不需额外配置阻隔膜。如此一 来,相较于传统配置阻隔膜的作法,还可避免产生边缘失效而进 一步提升保护效果。此外,省略配置阻隔膜还可简化制程、节省 成本以及薄型化,并且能改善散热效果。更进一步地,导光元件 可因而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等制作材料的导光板, 而不需使用阻水性较佳的玻璃导光板。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 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发明内容所 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揭露的全 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 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 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 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 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10B,10C,10D:显示装置
50:显示模块
100,100A,100B,100C,100D:背光模块
110:光源组件
120:导光元件
130,130A,130B:红光转换层
132:红光转换单元
134:第一胶体
136:第一扩散粒子
140,140A,140B:绿光转换层
142:绿光转换单元
144:第二胶体
146:第二扩散粒子
150:反射层
200G:绿光量子点
200R:红光量子点
210G:第二保护层
210R:第一保护层
220G:第二疏水端
220R:第一疏水端
L1:光束
L2:照明光束
L3:影像光束
S1:顶面
S2:底面
S3:侧面。

Claims (20)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光源组件、导光元件、红光转换层及绿光转换层,其中:
所述光源组件用以提供光束;
所述导光元件配置于所述光束的传递路径,所述光源组件配置于所述导光元件的侧面;
所述红光转换层配置于所述光束的传递路径,所述红光转换层包括多个红光转换单元,各所述多个红光转换单元包括红光量子点、第一保护层以及多个第一疏水端,其中:
所述第一保护层包覆所述红光量子点;以及
所述多个第一疏水端配置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外表面;以及
所述绿光转换层配置于所述光束的传递路径,所述绿光转换层包括多个绿光转换单元,各所述多个绿光转换单元包括绿光量子点、第二保护层以及多个第二疏水端,其中:
所述第二保护层包覆所述绿光量子点;以及
所述多个第二疏水端配置于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外表面,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红光量子点的直径,且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绿光量子点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多个红光转换单元以及各所述多个绿光转换单元的直径皆大于15纳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包括氧化硅、硫化镉或硒化锌,且所述第二保护层包括氧化硅、硫化镉或硒化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疏水端包括聚硅烷聚合物疏水官能基,且所述多个第二疏水端包括聚硅烷聚合物疏水官能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转换层包括第一胶体,所述多个红光转换单元分布于所述第一胶体,所述绿光转换层包括第二胶体,所述多个绿光转换单元分布于所述第二胶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体包括环氧硅、硅胶或压克力,且所述第二胶体包括环氧硅、硅胶或压克力。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转换层还包括多个第一扩散粒子,其分布于所述第一胶体,所述绿光转换层还包括多个第二扩散粒子,其分布于所述第二胶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转换层的表面及所述绿光转换层的表面皆不具有阻隔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转换层与所述绿光转换层具有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转换层以及所述绿光转换层的至少其中之一为呈点状分布的图案化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转换层以及所述绿光转换层的其中之一配置于所述导光元件的顶面以及底面的其中之一,所述红光转换层以及所述绿光转换层的其中另一者配置于所述导光元件的所述顶面以及所述底面的其中另一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还包括反射层,其位于所述导光元件的底面的一侧,其中所述红光转换层以及所述绿光转换层为点状分布于所述反射层上的图案化层。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块以及显示模块,其中:
所述背光模块用以提供照明光束,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光源组件、导光元件、红光转换层及绿光转换层,其中:
所述光源组件用以提供光束;
所述导光元件配置于所述光束的传递路径,所述光源组件配置于所述导光元件的侧面;
所述红光转换层配置于所述光束的传递路径,所述红光转换层包括多个红光转换单元,各所述多个红光转换单元包括红光量子点、第一保护层以及多个第一疏水端,其中:
所述第一保护层包覆所述红光量子点;以及
所述多个第一疏水端配置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外表面;以及
所述绿光转换层配置于所述光束的传递路径,所述绿光转换层包括多个绿光转换单元,各所述多个绿光转换单元包括绿光量子点、第二保护层以及多个第二疏水端,其中:
所述第二保护层包覆所述绿光量子点;以及
所述多个第二疏水端配置于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外表面;以及
所述显示模块配置于所述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红光量子点的直径,且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绿光量子点的直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多个红光转换单元以及各所述多个绿光转换单元的直径皆大于15纳米。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疏水端包括聚硅烷聚合物疏水官能基,且所述多个第二疏水端包括聚硅烷聚合物疏水官能基。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转换层包括第一胶体,所述多个红光转换单元分布于所述第一胶体,所述绿光转换层包括第二胶体,所述多个绿光转换单元分布于所述第二胶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转换层的表面及所述绿光转换层的表面皆不具有阻隔膜。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转换层以及所述绿光转换层的至少其中之一为呈点状分布的图案化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转换层以及所述绿光转换层的其中之一配置于所述导光元件的顶面以及底面的其中之一,所述红光转换层以及所述绿光转换层的其中另一者配置于所述导光元件的所述顶面以及所述底面的其中另一者。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还包括反射层,其位于所述导光元件的底面的一侧,所述红光转换层以及所述绿光转换层为点状分布于所述反射层上的图案化层。
CN202110467225.8A 2021-04-28 2021-04-28 背光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2485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7225.8A CN115248514A (zh) 2021-04-28 2021-04-28 背光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7225.8A CN115248514A (zh) 2021-04-28 2021-04-28 背光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8514A true CN115248514A (zh) 2022-10-28

Family

ID=83697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67225.8A Pending CN115248514A (zh) 2021-04-28 2021-04-28 背光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8514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1623A (zh) * 2003-12-22 2009-04-29 爱默蕾大学 生物共轭的纳米结构、其制造方法、和其使用方法
CN105090808A (zh) * 2014-05-13 2015-11-25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5446003A (zh) * 2015-12-01 2016-03-30 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5785642A (zh) * 2015-01-13 2016-07-2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6773320A (zh) * 2016-11-04 2017-05-3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光学增强单元及光学增强单元的制造方法
US20170162756A1 (en) * 2015-12-02 2017-06-08 Nanosys, Inc. Quantum Dot Based Color Conversion Layer in Display Devices
CN108303823A (zh) * 2018-01-25 2018-07-20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807616A (zh) * 2017-04-26 2018-11-13 陈学仕 光扩散量子点纳米结构及发光二极管芯片
CN208672975U (zh) * 2018-07-18 2019-03-29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1623A (zh) * 2003-12-22 2009-04-29 爱默蕾大学 生物共轭的纳米结构、其制造方法、和其使用方法
CN105090808A (zh) * 2014-05-13 2015-11-25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5785642A (zh) * 2015-01-13 2016-07-2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5446003A (zh) * 2015-12-01 2016-03-30 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170162756A1 (en) * 2015-12-02 2017-06-08 Nanosys, Inc. Quantum Dot Based Color Conversion Layer in Display Devices
CN106773320A (zh) * 2016-11-04 2017-05-3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光学增强单元及光学增强单元的制造方法
CN108807616A (zh) * 2017-04-26 2018-11-13 陈学仕 光扩散量子点纳米结构及发光二极管芯片
CN108303823A (zh) * 2018-01-25 2018-07-20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8672975U (zh) * 2018-07-18 2019-03-29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98263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unit
US9146419B1 (en) Quantum rod based color pixel backlight for LCD
CN110858599B (zh) 像素阵列封装结构及显示面板
JP6575100B2 (ja) 導光部材、面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KR102312522B1 (ko) 표시 장치
US8459855B2 (en) UV LED based color pixel backlight incorporating quantum dots for increasing color gamut of LCD
CN102866535B (zh) 包括光转换层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器件
KR101659357B1 (ko) 발광소자패키지
US20090080215A1 (en) UV based color pixel backligh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201241536A (en) Optica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8496367B2 (en) Suppression of color mixing in UV LED based color pixel backligh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180095329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KR10174262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20090162667A1 (en) Lighting device having backlighting, illumination and display applications
CN113325628A (zh) 一种高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11524463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0877316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7270384B2 (ja) 表示装置
JP2012155999A (ja) 照明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1008862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855991B1 (ko) 표시장치
KR10229892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TW201910885A (zh) 液晶顯示裝置
CN113504669A (zh) 混合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KR102353715B1 (ko) 양자점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605

Address after: No. 11, Lixing Road, Hsinchu Science Industrial Park, Hsinchu, Taiwan, China, China

Applicant after: Coretronic Corp.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TaiWan, China

Address before: Taiwan County, Hsinchu, China Hukou Feng Village Road, No. 5 Culture

Applicant before: Taiwan you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TaiWan, Chin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