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3739A - 用于供血和排血的系统及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供血和排血的系统及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3739A
CN115243739A CN202080097086.8A CN202080097086A CN115243739A CN 115243739 A CN115243739 A CN 115243739A CN 202080097086 A CN202080097086 A CN 202080097086A CN 115243739 A CN115243739 A CN 1152437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ular body
blood
terminal
proximal end
tub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70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H·希尔辛格
R·奥奇巴赫
B·施米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ee Life Medica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Free Life Medica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ee Life Medical GmbH filed Critical Free Life Medical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5243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37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1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66Cardiac o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e.g. heart-lung machines
    • A61M1/3667Cardiac o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e.g. heart-lung machines with assisted venous retu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025/0004Catheters; Hollow probes having two or more concentrically arranged tubes for forming a concentric catheter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025/0175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having telescopic features, interengaging nestable members movable in relations to one anothe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供血和排血的系统,特别用于执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用于供血和排血的系统的组装方法;以及用于插入患者血管的管状体,特别是输注套管。用于供血和排血的系统(1),特别用于执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包括第一管状体(10)和第二管状体(20)。在第一管状体(10)的近端(15)区域中,设置有用于将血液注入血管或从血管中排出的至少一个开口(8、18),并且在第二管状体(20)的近端区域中,设置有用于将血液从血管中排出或注入血管的至少一个开口(28、29)。第一管状体(10)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管状体(20)内轴向延伸。第一管状体(10)和第二管状体(20)可相对于彼此轴向移动。

Description

用于供血和排血的系统及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供血和排血的系统,特别是用于执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用于供血和排血的系统的组装方法;以及用于插入患者血管的管状体,特别是输注套管。
背景技术
为了缓解或绕过心脏,例如在心肺衰竭的情况下,可能需要通过机器为患者的血液充氧。这涉及氧合和从血液中去除二氧化碳,例如使用氧合器,如膜氧合器(ECMO装置)。为此目的,从患者体内取出耗氧血液,并将含氧血液供应回去。
已知的系统使用两种不同的进入身体的通道,如US8562519BB中所述。还已知的是例如EP3200859B1中所述的解决方案,其中使用单个进入身体的通道的系统来移除和返回血液。此外,参考出版物CN209270601U、US6287319B1、EP3277338B1、EP3446738、EP3581217、JP6553730B2、JP2019202159A2、US3144868、US4739768A、US5683640、US5833650A、US8550973、US8979742、US8992408、US9168334、US9168352BB、US10279101BB、US9446183、US9782534BB、US2005288632A1、US2011160762、US2013274711A1、US2019255245、US2019255245AA、WO0222200、WO16161114和WO1924152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进一步开发的用于供血和排血的系统、组装方法和进一步开发的插入血管的管状体。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以及根据附加权利要求的组装方法和管状体用于解决该任务。有利的构造来自从属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供血和排血的系统,特别是用于执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系统,用于解决该任务。该系统包括第一管状体和第二管状体,其中,在第一管状体的近端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血液注入血管或从血管中排出的开口,并且在第二管状体的近端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血液从血管中排出或注入血管的开口。第一管状体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管状体内轴向延伸。第一管状体和第二管状体可相对于彼此轴向移动。因此,可以对第一管状体的近端进行特别精确的定位。
相对轴向移位导致第一管状体的近端和第二管状体的近端之间的距离变化。仅第一管状体需要移位。因此,当插入整个系统时,无需移动第二管状体即可进行微调。这提高了系统能够适应患者解剖结构的精度。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系统的使用可以如下,其中第一管状体用作输注套管,第二管状体用作引流套管:导丝通过静脉(特别是股静脉)推进至心脏。与分配元件连接或可连接的第二管状体配备有所谓的导引器。导引器是插入第二管状体中的细长弹性元件,具有轴向纵向开口作为导丝的通道。然后,第二管状体与导引器一起通过导丝插入静脉。导引器与导丝一起轴向密封第二管状体,使得没有或很少血液到达第二管状体的远端。这样,第二管状体的近端定位在静脉中,尤其是股静脉中,或前进至下腔静脉。然后沿远侧方向拉出导丝,并然后沿远侧方向移除导引器。为了防止流入第二管状体的血液向远侧逸出,可以在第二管状体的远端和外部横向开口之间的区域中放置夹具,该夹具将该区域中的第二管状本体夹紧,即暂时将其流体封闭。现在,远端可以连接到连接构件和/或端子管路,其例如通向体外泵和/或氧合器。随后,将第一管状体推过密封装置,移除夹具,并使第一管状体沿轴向穿过第二管状体的近端方向从第二管状体的远端进一步移动,直到第一管状体从第二管状体向近侧突出。具体地,在穿过第二管状体到达目标区域之前,优选再次插入导丝,然后将第一管状体推过目标区域。具体地,第一管状体在与右心房的连接处前进到下腔静脉并定位在那里。具体地,由于精细定位,第一管状体具有弯曲的近端以向右心房释放血液。可替代地或补充地,近端可闭合并具有用于释放血液的横向开口。如果第一管状体近侧包括流动元件,则该流动元件可穿过右心室和/或穿过三尖瓣和/或肺动脉瓣。该方面构成可与本发明其他方面的特征组合的独立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系统的使用可以如下,其中第一管状体用作引流套管,第二管状体用作输柱套管:导丝通过动脉(特别是股动脉)推进。导引器从远端经由导丝推进到第二管状体中,该第二管状体连接到或可连接到分配元件。现在密封的第二管状体沿着股动脉中的导丝定位。向远侧移除导丝,并且也向远侧移除导引器。具体地,使用夹具临时密封第二管状体,直到插入第一管状体。第一管状体被推动通过密封装置以进行外部密封,然后被轴向推动通过第二管状体。可选地,可以使用导丝,第一管状体可插入导丝上。第一管状体的近端通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该方面构成可与本发明其他方面的特征组合的独立发明。
管状体的移动路径通常适应血管前进通过它时的路线。当第一管状体被推进通过第二管状体时,该部分内的两个管状体沿穿过身体组织的轴向上的公共中心线彼此基本同轴地延伸。中心线的走向与移动路径的走向相对应,通常不是直线,而是弯曲的。当第一管状体的近端位于目标区域(例如心脏)中时,执行第一管状体近端的精细定位。通过相对于第二管状体缓慢地轴向移动第一管状体来执行精细定位。优选地,在精细定位期间,第二管状体相对于目标区域保持静止,以便仅第一管状体轴向向前或向后移动,特别是用外科医生的手手动移动。因此,当来回移动第一管状体时,可以减少或完全避免第二管状体与周围组织的摩擦和碰撞的干扰影响。在进行了精细定位之后,第一管状体与第二管状体的相对位置被固定。这可以使用电缆扎带、软管夹或带有集成密封装置的固定装置来完成。
第二管状体被提供用于引流或输注,即,第二管状体被配置为携带流体。血液流经第二管状体近端区域中的开口、轴向流经第二管状体并分配或供应至其远端的第二端子管路。
第一管状体被提供用于输注或引流,即,第一管状体也被配置为携带流体。在输注套管的情况下,富氧血液轴向流过第一管状体,从其远端流向其近端,并穿过其横向开口和/或轴向开口进入载血体结构。
因此,第一管状体和第二管状体被配置为彼此独立地携带流体,每个管状体都具有单独的端子管路和至少一个单独的开口,用于向载血体结构中供应血液或将血液输送到载血体结构中。优选地,在引流过程中,通过端子管路从管状体远端分配的血液由体外泵吸入,由体外氧合器氧化,和/或通过另一管状体远端的另一端子管路供应,以通过近端的横向开口和/或轴向开口输注。
管状体是柔性细长中空体。柔性管状体允许在30cm、特别是10cm、特别优选至少5cm的长度上以与直轴向延伸成90°的角度进行弹性弯曲,而不会扭结。因此,弯曲均匀且稳定地进行,而管状体内部没有任何可见的横截面收缩。弹性材料,特别是生物相容性聚氨酯、PVC和/或硅树脂,用于生产管状体。所使用的弹性材料允许管状体在纵向上弹性拉伸至少3%。沿轴向螺旋延伸的丝可以作为丝加强件集成到管状体的壁中,特别是在第一管状体中,以这种方式还支持上述弹性拉伸和柔性弯曲。第一管状体具有足够的柔性,以适合于将其近端放置在与右心室连接处的下腔静脉中或经由股动脉推进到左心室中。具体而言,第一管状体和/或第二管状体可在插入患者体内期间由引入工具(如导丝)引导。为此,第一和/或第二管状体可另外配备有在管状体内壁和导丝外侧之间轴向和环形延伸的导引器。该系统同样可用于在进行热疗或低温治疗或用于实现常温治疗时对血液进行目标温度控制。该系统可用于灌注个体和/或缓解或绕过心脏。第一管状体和/或第二管状体优选配置成使得在使用时存在至少0.5L/min和/或最多6L/min的血液流速。该系统也可称为双腔导管。管状体也可称为套管或导管。两个管状体都是单独的载流管状体。
第一管状体限定用于供血或排血的第一优选圆柱形腔。优选地,在其近端处提供轴向开口和/或至少一个横向开口。具体地,第一空腔对应于第一管状体的整个内部。内径在该部分内是恒定的,并且优选地直到近端保持恒定。横截面始终垂直于相应元件或部分的纵向延伸方向。纵向延伸与轴向同义。
第二管状体在远端(优选轴向开口)和近端(优选轴向开口)之间延伸。具体地,第二管状体和/或第一管状体的两个轴向开口完全打开,尤其是开口直径对应于管状体在其主要长度或整个长度上的内径。第二管状体和/或第一管状体优选基本上具有管件的形状。第二管状体的内圆周与第一管状体的外圆周一起限定第二空腔。该第二空腔用于在从第二管状体的远端到其近端处的优选轴向开口的区域中从第二管状体的至少一个开口排出或供应血液。第二空腔沿着第一管状体在第二管状体内轴向延伸的部分延伸。第二空腔在轴向位置处的横截面积对应于第二管状体的内横截面积(由内圆周限定)减去第一管状体的总横截面积(由外圆周限定)。因此,第二空腔填充第二管状体的内部空间中未被第一管状体占据的部分。如果第一和第二管状体理想地同轴对齐,则第二空腔将具有环形横截面。
具体地,两个管状体具有相同的横截面形状,通常为圆形轮廓。两个管状体具有不同的直径。具体地,第一管状体的外径DA1小于第二管状体的内径D12和/或选择为使得内横截面积π*(D12/2)2是第一管状体的外横截面积(DA1/2)2的至少1.8倍,优选1.9倍,特别优选两倍,特别是减去第一管状体的壁横截面积,和/或最多2.3倍,优选2.2倍,特别优选2.1倍。具体地,第一空腔的横截面积基本上对应于第二空腔的横截面积,优选公差为±20%。因此能够实现第一管状体的近端的特别精确的定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管状体和/或第二管状体包括彼此连接的多个部件,特别是牢固地连接(即,不可非破坏性拆卸)。
在优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标称尺寸为26Fr(法语)的第二管状体的内径为7.7mm±10%,因此其内部横截面积为46.2mm2。标称尺寸为16Fr的相关第一管状体的外径为5.3mm±10%,因此其外部横截面积为22.3mm2。当第一管状体同轴布置在第二管状体中时,第二管状体内第二空腔的横截面积为23.8mm2
在另一个优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标称尺寸为30Fr的第二管状体的内径为9mm±10%,因此其内部横截面积为63.6mm2。标称尺寸为20Fr的相关第一管状体的外径为6.7mm±10%,因此其外部横截面积为34.9mm2。当第一管状体同轴布置在第二管状体中时,第二管状体内第二空腔的横截面积为28.7mm2
具体地,第一管状体和/或第二管状体的壁厚为至少0.3mm,优选至少0.4mm,和/或最多0.7mm,优选最多0.6mm。优选壁厚为0.5mm。具体地,第一管状体的内径为至少4.0mm。已经发现较小的内径不太适合上述用途。具体地,第一和/或第二管状体具有至少200mm、优选350mm和/或至多1000mm、尤其优选800mm的长度。
管状体的近端是在预期使用期间面向患者身体中心的端部。换言之,管状体的端部意味着被配置为插入血管。相反,管状体的远端是远离身体中心的端部,即任何管状体近端的相反端部,通常保持在患者身体外部。
在管状体的近端区域中,相对于管状体的总长度具有20%、尤其是10%的最大距离。
第一管状体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管状体内轴向延伸。换句话说,其在该部分中的纵轴平行于第二管状体的中心线或纵向延伸。“部分”是指管状体的轴向区域。两个管状体基本上同轴地设置在第一管状体在第二管状体内轴向延伸的部分中,其中与理想同轴布置的偏差也被覆盖,例如当第一管状体及其外周接触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二管状体的内周时。在轴向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第一管状体由第二管状体沿延伸方向引导。
在一种构造中,第二管状体在其近端区域内呈圆锥形,例如通过减小其外径。因此可以实现特别精确的定位。
第一管状体和/或第二管状体不具有可充气区域或气囊,因此不是气囊导管。第一管状体和第二管状体也不是注射器等中的中空针头。
在一种构造中,第一管状体突出超过第二管状体的近端和/或超出与第二管状体的近端相对的第二管状体的远端。因此能够实现特别精确的定位。通过在远端突出,端子管路可以附加地连接到第二管状体外部的第一管状体的远端,这也增加了管状体的可定位性。具体地,第二管状体比第一管状体短和/或第一管状体向近侧和远侧突出。
在一种构造中,至少一个用于将血液排出或注入的开口设置在第二管状体的壁(特别是外壁)上的第二管状体的近端区域中。换言之,第二管状体的材料具有横向开口。这样,血液从血管横向排出。这允许较低的血液流速,从而降低压力损失。具体地,围绕第二管状体的圆周设置有多个开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用于将血液排出的开口设置在第二管状体近端的端面上。具体来说,开口是环形的和/或在第二管状体的近端处由第一管状体的外圆周和第二管状体的内圆周限定。设置在端面上近端的开口允许血液轴向流入第二管状体。由此减少的摩擦力允许特别精确的定位。
在一种构造中,在近端的端面和/或第一管状体的壁上设置至少一个用于将血液注入或排出的开口。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管状体在近端轴向开口,特别是在管状体的整个内径上完全开口。上一段已经解释了由此产生的好处。在替代实施方式中,第一管状体在近端的端面上流体封闭。例如,壁部分径向延伸,阻挡近端的轴向通道。在该替代实施方式中,血液只能通过壁中的横向开口分配或移除。具体地,在该替代实施方式中,第一管状体的近端定位在与右心房连接处的下腔静脉中,用于释放血液以灌注右心房。这样,可以降低血管下游的流体压力,例如,可以避免头部方向上通过上腔静脉的射流。
在一种构造中,第二管状体的远端与连接构件流体连接或可连接,通过该连接构件,被引导通过第二管状体内的血液被引导至端子管路,其中第一管状体穿过连接构件并从连接构件向远侧突出。具体地,用于连接端子管路的连接构件的端子与第二管状体的纵向延伸呈大于30°的角度延伸。
流体连接或耦合意味着血液流可以按计划的方式在连接或耦合的部件之间流动。
在一种构造中,系统包括具有三个端子的连接构件。第一端子耦合或可耦合到第二管状体或流体连接到第二管状体的导管构件。第二端子与第二管状体的第二空腔流体连接,该空腔在第二管状体的内表面或内圆周与第一管状体的外表面或外圆周之间延伸。第三端子被配置为将第一管状体引出连接构件。具体而言,第三端子是出口,第一管状体可通过该出口从连接构件中通过和退出。
连接构件,也称为分配件或连接器,具有多个流体互连的端子。具体地,连接构件恰好具有三个端子。具体地,它是叉形件,优选Y形件,也可以做成T形件。
将第一端子耦合到第二管状体意味着将第一端子与第二管状体内表面进行特别紧密的机械连接。间接耦合也是可能的,其中第二管状体流体连接到导管构件,例如软管或管道,该导管构件又耦合到或可以耦合到第一端子。在第二管状体内部,第一管状体在预期使用期间设置在第一端子的区域中。因此,第一管状体延伸穿过第一端子而不直接连接到第一端子。第一端子通常在预期使用期间面向患者。
第二端子用于排血。这通过第二管状体从血管中排出,并通过第二管状体的第二空腔和第二端子从患者中引出。第三端子被配置为将第一管状体(特别是与第一管状体的近端相对的第一管状体的远端)引出连接构件。这意味着第一管状体从第三端子突出或可在第三端子处接近。这用于将第一管状体连接到外部装置,例如泵或氧合器,使得泵送和/或氧合的血液可以通过第一管状体返回给患者。第三端子还可以流体连接到第二管状体的第二空腔。第三端子还可以与第一管状体的外表面限定空间,该空间在操作期间充满血液,并且通过连接构件的第三端子上的密封装置或连接到第一管状体上的连接管路与第一管状体的外表面密封。
该实施方式允许容易且安全地接近第一管状体和第二管状体以供血和排血。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系统的定位可以这样进行,即第一管状体可以相对于连接构件移动,特别是在第三端子的区域内手动移动,这允许特别简单和精确的定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系统包括用于阻挡两个管状体的相对轴向位移的阻挡装置。阻挡装置可以是电缆扎带、软管夹或具有集成密封装置的固定装置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阻挡装置可以在第二管状体和/或密封装置上施加周向向内的径向力,特别是对着连接构件的第三端子的外圆周。
阻挡装置能够临时和/或可释放地将两个管状体彼此固定。可以执行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阻挡。阻挡使得手动轴向位移是不可能的,或者仅在过大的力下才可能。具体地,另一方面,可以手动释放阻挡。具体地,阻挡装置被配置为选择性阻挡,以便在需要时,用户使用固定装置阻挡。具体地,固定装置可手动操作以产生阻挡和/或释放阻挡。这使得能够进行特别精确的定位。
在一种构造中,系统包括用于对第一管状体进行外部密封的密封装置,特别是用于将第一管状体的外表面或外圆周与环境密封。第一管状体的外部密封意味着血液不能在第二管状体的远端处沿着第一管状体外部流出第二管状体的特定环形第二空腔,直到在其外表面处的远端,但是该血液流动被密封装置阻止。由于沿着第一管状体的外表面的血液流动被密封装置阻止,因此所有血液都从第二管状体端部的第二空腔的远端流向端子管路。具体而言,血液流由此从第二管状体的远端通过连接构件引导至端子管路。优选地,密封装置被配置成围绕第一管状体密封。具体地,密封装置包括弹性环或弹性管段,与第一管状体的外径相比,优选具有欠配合。优选地,欠配合为至少0.1mm和/或最多0.3mm。在使用中,第一管状体被密封装置和第二管状体远端之间的血液包围。密封装置相对于系统的区域、特别是相对于连接构件或相对于连接构件的连接管路密封第一管状体。密封用于防止血液逸出和空气进入。具体地,密封装置从第一管状体离开第二管状体的位置或从连接到第二管状体的构件向远侧设置。密封装置设置在在预期使用期间可从外部手动接近的位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密封装置直接连接到连接构件,特别是第三端子。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连接管路在密封装置和第二管状体的远端之间延伸,优选远端连接到密封装置,近端连接到连接构件的第三端子。密封装置然后从外部将第一管状体直接密封在连接管路上,和/或第一管状体完全轴向穿过连接管路。优选地,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密封装置是仅当第一管状体轴向穿过密封装置时才能够阻止第一管状体外部轴向血流的阀。
在一种构造中,阻挡装置和密封装置在公共固定装置中实现。替代地或另外地,阻挡装置和密封装置通过连接管路连接到连接构件。第一管状体轴向穿过整个连接管路。固定装置能够使第一管状体的外表面与连接管路密封,从而与流体连接到其上的连接构件和第二管状体的远端密封。来自第二管状体的第二空腔的血液,特别是排出的血液,一方面向远端流入连接管路,由于其远端的密封装置,连接管路代表血液流动的死端,并通过连接构件的y形分支流入端子管路。密封装置因此允许第一管状体以能够特别精确定位的方式从第二管状体的远端密封。
在一种构造中,第一管状体轴向穿过以下,特别是相邻的流体连接元件:密封装置、特别是密封装置与连接构件的第三端子之间的连接管路、第三端子和用于连接第二管状体的远端的连接构件的第一端子。
在一种构造中,提供了连接构件的第二端子,该端子相对于第一端子和第三端子成角度,特别是呈y形,和/或将第二管状体的远端流体连接到端子管路,特别是用于释放排出的血液或供应含氧血液。
在一种构造中,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手动操作密封和阻挡的执行构件。具体地,固定装置被配置为提供执行构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不同。在执行构件的第一位置,提供了密封(至少基本上且足以正确使用),但没有阻挡,从而可以执行第一管状体相对于第二管状体的轴向位移。密封所需的摩擦阻力不会阻挡,只要在正常的手力下相对轴向位移是可能的。在执行构件的第二位置提供密封和阻挡。固定装置可以提供具有作为操作的执行构件的螺钉的螺钉装置。执行构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对应于螺钉的不同位置。具体地,螺钉在第二位置比在第一位置拧得更远。
在一种构造中,第一管状体和/或第二管状体至少部分包括加强件,特别是钢丝加强件。优选地,第二管状体的远端和第二管状体的横向开口之间的第二管状体的区域(例如,具有至少2cm的长度)保持没有钢丝加强。这允许插入夹具,用于在该位置暂时流体闭合第二管状体。
在一种构造中,第一管状体在近端区域通过固定曲线倾斜,优选通过至少30°和/或最多90°的集成固定曲线。“固定曲线”指加强的弯曲部分。具体地,在这种构造中,第一管状体的近端位于与右心房连接处的下腔静脉中,并使用向其释放血液的曲线朝向右心房。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介于1°和90°之间、优选介于20°和65°之间、尤其优选介于30°和55°之间、特别是大约45°的曲线。该曲线在短轴向区域上延伸,该区域尤其短于5cm。该曲线优选地设置在第一管状体的近端区域中。管状体在曲线和近端之间的区域成角度和/或具有大约至少5cm和/或最多15cm的长度。具体地,相对于第一管状体的总长度,曲线设置在距近端5%至30%的距离处,例如10%至25%的距离,以及在一种构造中为15%至20%的距离。该实施方式使得第一管状体能够特别精确地定位在难以接近的身体区域中。
在一种构造中,第一管状体的近端部分由流动元件形成,该流动元件可使其在周围血流的方向上对齐自身并随血流移动。这样,可以特别精确地执行下游区域中的定位。例如,第二管状体可以定位在患者心脏的心房中,例如通过移植物定位器或如Seldinger技术中的导丝。第一管状体的近端随着血流流入肺动脉,从而可以实现精确定位。
在一种构造中,流动元件与第一管状体的相邻管状部分牢固连接,特别是通过材料粘结,优选通过粘合剂粘结。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相邻管状部分和流动元件一体生产,其中流动元件通过浸渍工艺生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流动元件的壁厚至少为0.005mm,优选为0.03mm,特别优选为0.08mm,和/或至多为0.15mm,优选至多为0.12mm。因此,可以实现精确定位的极高灵活性。
具体来说,流动元件具有柔性管段的形状,优选没有横向开口。流动元件可被血流压缩,并最大限度地膨胀成圆柱形。流动元件不是可膨胀球囊或球囊导管。与相邻管状部分相比,流动元件可以具有减小的外径和/或相同的内径。具体地,流动元件在纵向延伸(展开)状态下的长度至少为50mm,优选为100mm,和/或最多为250mm,优选为200mm,尤其优选为150mm。在插入期间,流动元件可通过移植定位器或导丝保持打开。当移植物定位器或导丝缩回并移除时,流动元件塌陷,并可随着患者自身的血流在血管中漂浮到目标区域,其中流动元件由于流出第一管状体的血流产生的灌注压力而延伸。例如,流动元件可以随着血流从右心房流入肺动脉而浮动,在肺动脉中由于灌注压力而延伸。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供血和排血的系统(特别是根据本发明开头所述方面的系统)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第一管状体沿近端方向轴向穿过第二管状体,使得第一管状体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管状体内轴向延伸,第一管状体在第二管状体的近端和远端突出,其中在第一管状体的近端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血液注入或排出的开口,并且在第二管状体的近端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之一个用于将血液排出或注入的开口。在一种构造中,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二管状体的远端连接到连接构件(特别是y形连接构件)的第一端子;
-尤其将一端连接到连接构件的第三端子并且另一端连接到用于第一管状体的密封装置的连接管路;
-使第一管状体穿过密封装置、连接构件的第一端子和第三端子,特别是也穿过连接管路;和/或
-将端子管路连接到第二端子,该第二端子相对于第一端子和第三端子成角度,特别是呈y形,用于将排出的血液从第二管状体排出或供应到第二管状体内。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用于插入患者血管的管状体,特别是输注套管。管状体的近端部分由流动元件形成,该流动元件适于使得流动元件能够在周围血流的方向上对齐自身并随着血流移动。管状体可以是根据上述本发明方面的第一管状体。结合在开头描述的本发明方面公开的所有构造和特征,例如关于管状体或流动元件的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发明的这方面。
结合在开头描述的本发明的方面公开的构造和特征也可以应用于本发明的这个方面。
附图说明
下面还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进一步示例性实施例。
附图示出了:
图1: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供血和排血的系统的侧视图;
图2:系统剖面图中的侧视图;
图3:根据本发明(特别是图1和图2)系统的细节透视图;
图4:根据本发明(特别是图1和图2)系统的细节截面图;
图5:第二管状体的实施例;
图6: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管状体的实施例;
图7: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管状体的另一实施例;
图8: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流动元件的管状体的实施例;
图9:系统另一构造中第二管状体的第一侧视图;
图10:第二管状体的第二侧视图;
图11:系统进一步构造的侧视图;和
图12:构造的透视图。
附图标号:1-系统;8-轴向开口;10-第一管状体;11-壁;12-内表面;13-外表面;14-第一空腔;15-近端;16-远端;17-端子区域;18-横向开口;19-曲线;20-第二管状体;21-壁;22-内表面;23-外表面;24-第二空腔;25-近端;26-远端;28-轴向开口;29-横向开口;30-连接构件;31-第一端子;32-第二端子;33-第三端子;35-入口开口;36-连接管路;37-端子管路;40-阻挡装置;41-密封装置;42-固定装置;43-执行构件;45-钢丝加强件;50-轴向位移;60-管状体;61-流动元件;70-侧开口;72-弯曲部;74-收缩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供血和排血的系统1。第一管状体10从其近端15(该近端15被配置为插入患者的血管中,并且可以可选地具有外部锥形端部)延伸至其远端16,远端16具有端子区域17,其具有扩大的直径以通过未示出的端子管路连接到氧合器和/或泵。具体地,在扩张的端子区域17和近端15或近端锥形端区域之间的内径和/或外径是恒定的。在所示实施例中,在第一管状体10的近端15的区域中设置有用于将血液注入血管的开口8,该开口设置在近端15处的端面上。可选地,在第一管状体10的壁中横向设置开口,此处未示出。在完全径向围绕第一管状体10的第二管状体20、连接构件30、连接管路36和固定装置42的区域中,第一管状体的轮廓由点划线表示。
第二管状体20在一部分内径向完全围绕第一管状体10,长度小于第一管状体的一半。第二管状体20从其近端25延伸到其连接到连接构件30的远端26。近端25被配置为插入患者的血管中,并用于排血。为此,第二管状体20具有设置在其近端25区域的壁21中的开口29和位于近端端面上的轴向开口28。轴向开口28是环形的,并在第一管状体10的外表面和第二管状体20的内表面之间延伸。第一管状体10从第二管状体20的近端25和远端26突出。连接管路36将连接构件30连接到固定装置42,如下面参考图2详细描述的。
根据本发明,第一管状体10和第二管状体20可在轴向上彼此相对移动,如轴向位移50的双箭头所示。在上部双箭头处,轴向位移50从第一管状体10的壁11和第二管状体20的近端25之间的相对移动中明显可见。在下部双箭头处,第一管状体10的远端区域17相对于固定装置42移动,其中在使用中,端子区域17由于其扩大的直径而始终保持远离固定装置42。第一管状体10的近端15和第二管状体20的近端25之间的距离在患者体内由于相对位移而改变,以允许近端15特别精确地定位在体内的目标区域中。如果第二管状体20不能在血管中进一步推进,例如由于血管因疾病而收缩,则第一管状体10仍然可以推进并精确定位。尽管为了清楚起见,管状体10、20以直线示出,但它们是柔性的,以便能够在患者血管内移动和定位。
具体地,图2以剖视图显示了图1的系统1。除上述之外,可以看出第一管状体10的内表面12限定了用于供血的第一空腔14。在第一管状体10的外表面13和第二管状体20的内表面22之间设置有用于排血的第二管状体内的第二空腔24。两个空腔14、24在此理想化表示中同轴延伸并且具有相似尺寸的横截面积。
第二管状体20优选地由多个部件组成,这些部件特别地结合在一起。设置在用于插入患者血管的圆柱形近端部分和连接构件30之间的远端部分具有比圆柱形部分更大且在远端方向上锥形加宽的外径。优选地,第一管状体10也类似地由优选地结合在一起的多个部件组成。位于连接构件30远端的第一管状体10的远端部分具有用于通过未示出的端子管路连接到氧合器和/或泵的端子区域17,该远端部分具有比圆柱形部分更大的外径,而且还沿远端方向呈锥形区域扩张。选择这些扩展的比例是为了实现美观的外观,从而提高系统的接受度。
在第二管状体20和连接管路36之间设置有y形连接构件30,其具有三个彼此流体连接的端子31、32、33。这将参考图4进行详细讨论。固定装置42连接到连接管路36,在一个部件中实现了阻挡装置40,用于阻挡两个管状体10、20以及密封装置41的相对轴向位移50,该密封装置41用于将第一管状体10的外表面13密封在连接管路36上并因此密封在第二管状体20的远端26上。通过阻挡,可以防止两个管状体10、20的不期望的相对移动。由于密封,连接构件30与连接管路36和固定装置42一起形成密封空间,该密封空间将第二空腔24与端子管路37流体连接,并允许第一管状体10密封通过该密封空间。第一管状体10可通过固定装置42以密封方式相对于固定装置42和密封空间移动。在密封空间的远侧外部,第一管状体10的远端16连接到泵的吸入侧的端子管路(未示出)。
固定装置42具有执行构件43,该执行构件43被设计为具有径向圆周抓握区域的螺钉元件。在拧开的第一位置,有足够的密封,但没有明显的阻挡。这允许执行轴向位移50以精确调整两个近端15、25之间的距离。在执行构件43的拧紧的第二位置中,发生阻挡并且密封力进一步增大。
图3详细显示了第一管状体10在第二管状体近端25上的突出。轴向位移50在此也用双箭头标记。还示出了位于壁21的第二管状体20的开口29和位于近端25的第二管状体的轴向开口28,它们是用于将血液排放到限定在第一管状体10的外表面13和第二管状体20的内表面22之间的第二空腔中的入口。如图5所示,选择由横向开口29形成的图案及其尺寸,以实现美观的外观,从而提高系统的接受度。
第二管状体20在其近端25的区域中呈锥形,从由线描绘的部分可以看出。这些特征和第一管状体10从第二管状体20的突出也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和可识别的美感印象,使人想起飞机发动机。
图4显示了图2中连接构件30的放大视图。连接构件30第一端子31连接到第二管状体20,使得第二管状体20的第二空腔24与连接构件30内部流体连接。第二端子32还与第二管状体的第二空腔24流体连通,使得用于排血的端子管路37可以连接到第二端子32,第二端子32可以流体连接到体外泵的抽吸侧。第三端子33用于将位于内部的第一管状体10从连接构件30中引出。位于第一管状体10中的第一空腔14也在连接构件30的区域中通过第一管状体10与第二管状体20的第二空腔24分离。另一方面,连接到第三端子33的连接管路36,与第二管状体20的第二空腔流体连接,使得在使用过程中也按预期填充血液,但形成了一种血液流动的死端,并且只能通过y形分支通过第二端子32排出。为了避免静止时的死体积,连接管路36短于端子31、33长度的3倍,连接管路36在端子31、33上滑动。连接构件30还具有入口开口35,该入口开口35使用用于添加药物和/或抽取血液的螺旋阀封闭。具体地,第三端子33与第一端子31同轴设置,使得第一管状体10不会因通过而弯曲或扭结。
图5示出了第二管状体20的一个实施例,该第二管状体20在近端25区域的壁21中设置有多个开口29,每个开口的直径小于第二管状体20外径的一半,优选小于四分之一。横向开口29设置在环形排中,每排具有两个或正好两个横向开口29和/或每排在圆周方向上偏移至多90°或正好90°,其中美学原因也在该图案的设计中发挥了作用。具体地,横向开口29仅设置在具有恒定内径的第二管状体20的近端圆柱形部分处,该部分直接轴向连接到特别是锥形的近端部分和具有特别是恒定内径的圆柱形远端部分。
图6和图7分别示出了第一管状体10,其可以是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部件。在近端15的区域中,在壁中设置横向开口18。此外,近端15本身是开口的,即被配置为轴向开口,该轴向开口通常与其他构造中的内径一样大。此外,可以看出,第一管状体10具有约45°的固定曲线19,使得第一管状体10在曲线19和远端15之间成角度,但在成角度的区域中仍然是柔性的,就像没有曲线的管状体10一样。与图6的实施例相反,图7的第一管状体10沿其大致整个延伸部分具有钢丝加强形式的加强件45,该加强件尤其由集成在壁中的螺旋形钢丝形成。具体地,仅具有横向开口18至近端15的区域在没有钢丝加强件45的情况下实现。具体地,图1至图4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管状体10也配备有钢丝加强件45。具体地,第二管状体的远侧邻近具有横向开口29的圆柱形部分的圆柱形部分也可以设置有钢丝加强件45。
图8示出了管状体60—特别是图1的第一管状体10的替代实施例—其近端部分由流动元件61形成,流动元件61可以沿周围血流的方向对齐自身并随血流移动。流动元件61具有与管状体60的相邻管状部件相同的内径和/或特别是不可拆卸地、优选实质性地连接到其上。流动元件61是薄壁的且可弯曲到这样的程度,即在插入到血管中之后,它与其中的血流一起沿下游移动或携带,并且以这种方式能够精确定位在血管中的具体位置。流动元件61形成管状体60的美观端部。虚线表示相邻管状部件的壁厚,该壁厚至少是流动元件61的壁厚的四倍,由于其厚度较小,流动元件的壁被显示为实线。相邻管状部件到流动元件61的锥形过渡减少了摩擦和碰撞,从而支持在目标区域中的精确定位。以波浪方式示出的流动元件61的延伸表示当排出的血液流过流动元件61并且轴向上的路线与流动路线相适应时的快照。
在用于供血和排血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管状体具有侧开口,第一管状体可以通过该侧开口离开第二管状体。换言之,第一管状体可以通过第二管状体的侧开口从第二管状体内引出。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出口不会穿过第二管状体近端的轴向开口。侧开口特别设计为细长孔。它可以在纵向上,即在其短边上,由半圆形边缘界定。它可以在横向上,即在其长边上,由直边界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状体被偏置。在空载状态下,偏置的管状体沿其纵轴或中心线呈曲线形状。空载状态是指管状体未因外部施加的外力或力矩而变形。例如,当管状体在水浴中自由浮动或保持在空气中时,管状体处于空载状态。当第一管状体的近端部分从第二管状体的侧开口退出并且退出的近端部分处于空载状态时,偏置的第一管状体近端部分沿其纵轴或中心线呈现弯曲形状,即它弯曲。偏置的第一管状体可使第一管状体的近端部分在离开侧开口之后对准并沿径向延伸远离第二管状体。这样,第一管状体的近端可以选择性地推进到位于第二管状体侧面的血管和/或空腔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状体被偏置,使得在空载状态下存在至少30°和/或最多270°的弯曲。至少30°的角度允许可靠地到达横向定位的空腔。最多270°的弯曲允许将第一管状体的近端插入横向弯曲的血管或空腔中,而不会明显损伤血管壁或组织。在空载状态下270°弯曲时,血管也不需要以相同方式弯曲。相反,通过提供与空载状态下的血管弯曲相比导致更大角度的偏置,当将第一管状体的近端部分插入弯曲的血管中时,可以增加其尺寸稳定性。具体而言,弯曲是在局部区域内引入的弯曲,以提供偏置的第一管状体。优选地,通过随后的塑性成形操作引入弯曲或在第一管状体的初始成形期间已经引入弯曲。具体地,通过施加外力或通过内部或外部引导,可以将弯曲弹性地引入到无弯曲的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角度最多为90°或介于45°和60°之间(在空载状态下)。当从侧开口观察时,通常在第一管状体和第二管状体的近端部分之间测量角度。第一管状体的近端跨越到第二管状体的从侧开口向近侧延伸的近端部分的角度。通常,第二管状体的近端部分从侧开口沿基本上直线向近端延伸。当第一管状部分的近端在穿过第二管状体到达侧开口时,角度为0°。0°的角度意味着第一管状体的近端与第二管状体同轴对齐。当第一管状体进一步推进时,偏置使第一管状体的近端横向离开侧开口,并与第二管状体的近端部分形成一个角度。当第一管状体在第二管状体中进一步推进时,角度根据施加到第一管状体的偏置量继续增大。例如,当第一管状体的近端达到所需位置时,在空载状态下,角度可能增加到270°。在使用中,即当第一管状体的近端未处于空载状态,而是沿血管移动时,角度可能不是空载状态下的270°,这取决于血管的曲率和阻力,但可能仅为80°,例如,由于外力的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管状体的近端部分在第一管状体的远端和弯曲之间具有与第一管状体基本上直的远端部分相同的取向。弯曲可以具有长度为至少20mm、优选至少25mm和/或最多80mm、优选最多60mm的弯曲区域(在离开第二管状体的侧开口之后处于空载状态)。具体来说,弯曲具有基本恒定的半径。弯曲的半径优选为至少25mm和/或至多60mm。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状体具有引入到第一管状体中的弯曲,使得第一管状体的近端部分在空载状态下弯曲至多360°或最多三圈360°。引入的弯曲可以延伸到第一管状体的整个近端部分上,其在使用中从侧开口引出并退出。对于某些应用,在插入从第二管状体横向延伸的特别弯曲的血管期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优化尺寸稳定性。
原则上,第一管状体可以被偏置,使得第一管状体在空载状态下从近端弯曲到远端。然而这增加了进入第二管状体时的摩擦阻力。在优选实施例中,在空载状态下导致(局部)弯曲或曲线的引入的弯曲区域限于第一管状体的区域,该区域尤其小于第一管状体总长度的三分之一。
具体地,第一管状体被偏置,使得在第一管状体和第二管状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期间,第一管状体的近端在第二管状体内向近侧移动并到达侧开口,第一管状体在进一步推进通过侧开口时离开第二管状体。近端方向上的移动是指从第二管状体的远端向近端的移动。例如,可通过管状体中的弯曲来实现偏置,该弯曲随后由例如直导丝或导引器强制成直线形状,或者通过在引导区域内由第二管状体引导而强制进入第二管状体内的路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状体是弹性的和/或柔性的,使得尽管其被直线导引器器、导丝和/或设置在其周围的第二管状体偏置,但第一管状体可以被制成基本上直的形状。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状体和/或第二管状体至少部分地具有加强件,特别是钢丝加强件。
在侧开口的情况下,第一管状体沿近端方向轴向移动通过已经设置在身体中的第二管状体,直到其近端到达侧开口。不执行直到第二管状体近端处的轴向开口的推进。然后可以移除位于第一管状体中的导引器或导丝,该导引器或导引丝将第一管状体保持为基本上直的形状或取向。通过移除导引器或导丝,第一管状体的近端部分的偏置现在从内部作用在第二管状体上。当第一管状体相对于第二管状体进一步推进时,第一管状体的近端由于偏置而自动移出第二管状体的侧开口。具体而言,第一管状体设置在第二管状体内部,使得弯曲点的方向指向侧开口的方向。
第二管状体的近端可具有轴向开口和/或一个或多个侧开口可设置在近端的区域中。此外,侧开口可以被配置为除了通过第一管状体之外,还为体液提供流动路径。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管状体的近端开口通常不是绝对必要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开口的长度为第二管状体直径的至少65%和/或最多100%,特别是至少80%和/或者最多95%。宽度垂直于第二管状体的中心线或纵向延伸测量。在一个实施例中,侧开口的宽度为第一管状体直径的至少102%和/或最多140%,特别是至少105%和/或最多130%,例如至少110%和/最多120%。例如,宽度可以是至少4mm和/或最多10mm,特别是至少6mm和/或至多8mm。这些尺寸已被证明是最佳的,因为两个管状体之间的相对移动非常容易,因此第一管状体可以非常容易地从第二管状体引出。这使得能够特别精确地定位第一管状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开口的长度至少为10mm,优选至少为20mm,和/或最多为60mm,优选最多为50mm。在一种构造中,侧开口的长度为30-40mm。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侧开口的长度比第二管状体的直径大至少1.5倍和/或至多8倍,特别是至少2.5倍和/或最多6倍,例如至少3倍和/或至多4倍。侧开口的长度沿第二管状体的纵向延伸方向测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开口的中心距第二管状体近端的距离比侧开口的长度大至少1.5倍和/或最多6倍,特别是至少2和/或至多4.5倍,例如至少2.2倍和/或至多3.5倍。这是一个最适合解剖结构的位置,进一步提高了插入的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管状体具有收缩部。具体地,收缩部设置在侧开口的区域中。例如,可以将其设置为使得侧开口的一部分位于收缩部的前面,而侧开口的另一部分位于该收缩部的后面。这进一步促进了第一管状体的引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开口的形状使得当通过侧开口引出第一管状体时,第二管状体通过侧开口泄漏。
与侧开口的上述尺寸一样,刻意接受一定量的泄漏,例如,当第一管状体用作输注套管而第二管状体用作引流套管时,血液可以通过该泄漏通过第一管状体和侧开口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二管状体内,因为认识到近端精确定位的优点大于不期望泄漏的缺点。
在一种构造中,从(包括)弯曲延伸到第一管状体近端的第一管状体的近端部分长于第二管状体的侧开口的纵向延伸,和/或长于在其侧开口和近端之间的第二管状体的近端部分。优选地,第一管状体的该近端部分为至少65mm和/或最多125mm长。优选地,侧开口距第二管状体近端的距离为至少60mm和/或最多120mm。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状体具有设有另一偏置的另一区域,该区域特别设置在偏置区域和第一管状体的近端之间。因此,在空载状态下,第二管状体沿其纵轴或中心线具有进一步弯曲,即第二弯曲。通常,该弯曲还使得第一管状体可以通过导丝和/或导引器直线对准。上述关于偏置的描述同样适用于进一步的偏置。该实施例有助于适应患者的解剖结构,从而有助于引入体内。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供血和排血的系统,特别是用于执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该系统包括第一管状体和第二管状体。第一管状体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管状体内轴向延伸。第二管状体包括侧开口,第一管状体可通过侧开口离开第二管状体。因此可以实现第一管状体的近端的精确定位。例如,第一管状体的近端可以非常精确地通过三尖瓣进入心脏的右心室,并且可选地进一步通过肺动脉瓣进入肺动脉并放置在那里,而第二管状体从下腔静脉延伸到上腔静脉或从下腔静脉向上腔静脉延伸,例如从上腔静脉吸血。具体地,在使用中,侧开口位于三尖瓣水平。上述实施例也描述了本发明这方面的优选实施例。其中描述的定义同样适用于本发明的这一方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状体和第二管状体可相对于彼此轴向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管状体的近端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血液注入血管或从血管排出的开口。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管状体的近端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血液排出血管或注入血管中的开口。
第一管状体的近端部分可以由流动元件形成,该流动元件能够在周围血流的方向上对齐自身并随着血流移动。例如,该流动元件可被引导通过三尖瓣,血流通过心房进入右心室。例如,流动元件可以在那里延伸(展开),即呈管状。
结合开头描述的本发明的方面公开的所有构造和特征也适用于本发明的这个方面。相反,此处描述的特征和构造也适用于上述本发明的方面。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用于供血和排血的系统的组装方法。这包括第一管状体和第二管状体之间的相对轴向运动,其中第一管状体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管状体内轴向延伸。在相对移动期间,第一管状体的近端在第二管状体内向近端移动并到达侧开口。第一管状体的近端通过侧开口离开第二管状体。具体地,借助于第一管状体的偏置来辅助或执行。具体地,第一管状体在退出之前具有基本上直的形状。这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管状体和/或第二管状体中的导引器和/或导丝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包括导引器和/或导丝的第一管状体和第二管状体之间进行相对运动。可以移除导引器和/或导丝以将第一管状体从直形变形为弯曲形状。具体地,移除导引器和/或导丝导致偏置的第一管状体的重新成形,从而导致第一管状体弯曲。特别是,当第一管状体的近端到达侧开口时,移除导引器和/或导丝。当系统插入患者体内时,第一管状体可以与第二管状体一起插入。替代地或补充地,它可以插入已经插入的第二管状体中。
结合开头描述的本发明的方面公开的所有构造和特征也适用于本发明的这个方面。
图9和图10示出了具有侧开口70的第二管状体20,用于从不同侧面横向引出第一管状体。侧开口70的长度L为35mm,宽度B为6.3mm或7.6mm。侧开口70设置为其中心与第二管状体20的近端25之间的距离A为90mm。侧孔70位于第二管状体内的收缩部74区域内。侧开口70的远端位于第二管状体20的直径D2为9mm或10.3mm的区域中,对应于27Fr或31Fr。侧开口70的近端位于第二管状体20的具有较小直径D1的区域中。这可以例如比D2小0.5-1.5mm。
第二管状体在其近端25处具有轴向开口28。在近端25的区域中,进一步设置横向开口29。右侧示出了具有第一端子31、第二端子32和第三端子33的连接构件30。
图11和图12示出了系统1的一个实施例。具体地,第二管状体20对应于图9和图10中所示的第二管状体20。第一管状体10通过侧开口70横向引出第二管状体20。因此,第一管状体10的近端15从第二管状体20的近端25横向设置。具体地,两个管状体可相对于彼此移动。
在空载状态下,第一管状体10具有半径为35mm的均匀弯曲部72。在弯曲部区域旁边,第一管状体10的直线部分沿近端方向设置。这与第二管状体20形成了81°的角度α。角度α在两个管状体10、20的靠近侧开口70的部分之间测量。
可以看到第一管状体10在连接构件30内部通过第一端子进入连接构件30,并且在远端方向上通过第三端子33穿过连接构件30。

Claims (15)

1.一种用于供血和排血的系统(1),特别用于执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包括第一管状体(10)和第二管状体(20);其中,在所述第一管状体(10)的近端(15)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血液注入血管或从血管中排出的开口(8、18),并且在所述第二管状体(20)的近端(25)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血液从血管中排出或注入血管的开口(28、29);其中,所述第一管状体(10)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二管状体(20)内轴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状体(10)和所述第二管状体(20)可相对于彼此轴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状体(10)突出超过所述第二管状体(20)的近端(2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状体(10)突出超过所述第二管状体(20)的远端(26),所述第二管状体(20)的远端(26)与所述第二管状体(20)的近端(25)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1),其特征在于,用于将血液排出或注入的至少一个开口(28、29)设置在所述第二管状体(20)的壁(21)上的第二管状体(20)近端(25)的区域中和/或所述第二管状体(20)的近端(25)的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状体(20)的远端(26)与连接构件(30)流体连接或可连接,通过所述连接构件(30),所述血液穿过所述第二管状体(20)被引导至端子管路(37);其中,所述第一管状体(10)穿过所述连接构件(30)并从所述连接构件(30)向远侧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1)包括用于阻挡两个管状体(10、20)的相对轴向位移(50)的阻挡装置(40)。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1)包括用于外部密封所述第一管状体(10)的密封装置(41)。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装置(40)和所述密封装置(41)在公共固定装置(42)中实现和/或通过连接管路(36)连接到所述连接构件(30)。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状体(10)轴向穿过以下流体连接元件:所述密封装置(41)、所述连接构件(30)的第三端子(33)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管状体(20)的远端(26)的连接构件(30)第一端子(3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1),其特征在于,提供所述连接构件(30)的第二端子(32),其相对于所述第一端子(31)和所述第三端子(33)成角度,特别是呈y形,和/或将所述第二管状体(20)的远端(26)流体连接到端子管路(37)。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状体(10)和/或所述第二管状体(20)至少部分地包括加强件,特别是钢丝加强件(45)。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状体(10)通过固定曲线(19)近侧流体闭合或成角度,优选通过至少30°和/或最多90°的集成固定曲线(19)。
13.一种用于供血和排血的系统(1)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第一管状体(10)沿近端方向轴向穿过第二管状体(20),使得所述第一管状体(10)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二管状体(20)内轴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一管状体(10)在所述第二管状体(20)的近端和远端(26)突出;其中,在所述第一管状体(10)的近端(15)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血液注入或排出的开口(8、18),并且在所述第二管状体(20)的近端(25)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血液排出或注入的开口(28、29)。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第二管状体(20)的远端(26)连接到特别是y形的连接构件(30)的第一端子(31);
-使所述第一管状体(10)穿过密封装置(41)以及连接构件(30)的第一端子(31)和第三端子(33);
-将端子管路(37)连接到第二端子(32),所述第二端子(32)相对于所述第一端子(31)和所述第三端子(33)成角度,特别是呈y形,用于从所述第二管状体(20)排血或向所述第二管状体(20)供血。
15.用于插入患者血管的管状体(60),特别是输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60)的近端部分由流动元件(61)形成,所述流动元件(61)能够在周围血流的方向上对齐自身并随着血流移动。
CN202080097086.8A 2020-02-25 2020-11-19 用于供血和排血的系统及组装方法 Pending CN1152437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0202401.4A DE102020202401A1 (de) 2020-02-25 2020-02-25 System zum Zuführen und Entnehmen von Blut nebst Montageverfahren
DE102020202401.4 2020-02-25
PCT/EP2020/082626 WO2021170267A1 (de) 2020-02-25 2020-11-19 System zum zuführen und entnehmen von blut nebst montageverfahre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3739A true CN115243739A (zh) 2022-10-25

Family

ID=73544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7086.8A Pending CN115243739A (zh) 2020-02-25 2020-11-19 用于供血和排血的系统及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110424A1 (zh)
CN (1) CN115243739A (zh)
DE (1) DE102020202401A1 (zh)
WO (1) WO20211702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11626A1 (de) 2022-05-10 2023-11-16 CardioSurge GmbH Doppellumenkanü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44868A (en) 1960-10-21 1964-08-18 Mario E Jascalevich Drainage and feeding cannulae
US4633711A (en) 1984-09-04 1987-01-06 The Babcock & Wilcox Company Local display technique for fiber optic illuminator/hood system
US4739768B2 (en) 1986-06-02 1995-10-24 Target Therapeutics Inc Catheter for guide-wire tracking
US5380276A (en) 1994-02-28 1995-01-10 The Kendall Company Dual lumen catheter and method of use
US5833650A (en) 1995-06-05 1998-11-10 Percusurge, Inc. Cathe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occluded vessels
US6908474B2 (en) 1998-05-13 2005-06-21 Gore Enterprise Holding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embolization during treatment of carotid artery disease
US6969379B1 (en) * 1998-08-27 2005-11-29 A-Med Systems, Inc. Intravascular cannul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use
US6287319B1 (en) 1999-03-30 2001-09-11 Amed Systems, Inc. Cannula with balloon tip
US6808508B1 (en) 2000-09-13 2004-10-26 Cardiacassist,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losed chest blood flow support
US7537580B2 (en) 2004-06-23 2009-05-26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Intravascular dilatation infusion catheter
EP3446738B1 (en) 2004-10-25 2020-04-08 Coloplast A/S Male telescope catheter
US8550973B2 (en) 2006-01-09 2013-10-08 Cardiacassist, Inc. Percutaneous right ventricular assist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562519B2 (en) 2009-12-31 2013-10-22 Cardiacassist, Inc. Pump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sting a patient's heart
US9168352B2 (en) 2011-12-19 2015-10-27 Cardiacassist, Inc. Dual lumen cannula
US8932270B2 (en) 2012-04-11 2015-01-13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Variable infusion length catheter and method
CN111714755B (zh) * 2013-07-18 2023-05-23 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 自扩张插管
EP3200859B1 (en) 2014-10-02 2019-11-20 CardiacAssist, Inc. Va ecmo with pulmonary artery ventilation
US10695473B2 (en) 2015-03-31 2020-06-30 Cardiacassist, Inc. Cannula system with sterile connector, blood pump, and patient harness
CN209270601U (zh) 2018-06-13 2019-08-20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可伸缩导管及应用其的介入治疗设备
EP3806926A4 (en) 2018-06-14 2022-03-16 CardiacAssist, Inc. DOUBLE Lumen CANNULA HAVING A FLEXIBLE DISTAL TIP
GB2575882B (en) * 2018-07-27 2022-04-06 Spectrum Medical Ltd Flow assist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10424A1 (de) 2023-01-04
DE102020202401A1 (de) 2021-08-26
WO2021170267A1 (de) 2021-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04499B2 (en) Catheter insertion apparatus
US5624413A (en) Method for inserting a multiple catheter assembly
EP0363886B1 (en) Blood perfusion system and tube means used therein
KR100946166B1 (ko) 치료제의 균일운송을 위한 카테터
EP0547463B1 (en) Catheter introducer assembly
US5843051A (en) Intravascular device for coronary heart treatment
EP1286709B1 (en) Multi-lumen biliary catheter with angled guidewire exit
US5718678A (en) Multi-lumen coaxial catheter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11738170B2 (en) Flushing stylet
US10058676B2 (en) Medical catheter having a design providing low recirculation and reversibility
EP2628499B1 (en) Drainage catheter
CN1893997B (zh) 抽吸导管
KR101166336B1 (ko) 치료제의 균일 운송을 위한 카테터
US9849229B2 (en) Split-tip catheter
WO2006090707A1 (ja) カテーテル
US20140194857A1 (en) Catheter with an enhanced pushability
US20090216174A1 (en) Double lumen dialysis catheter with closeable arterial distal port
EP1699518A1 (en) Catheter with centering wire
JP2017534326A (ja) 尿管カテーテルの送達のための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
CN115243739A (zh) 用于供血和排血的系统及组装方法
KR102311674B1 (ko) 수술 후 통증 완화를 위한 카테터 장치
KR20110106443A (ko) 치료제의 균일 운송을 위한 카테터
JP4558693B2 (ja) 吸引用カテーテル
KR100946165B1 (ko) 치료제의 균일 운송을 위한 카테터
KR100911833B1 (ko) 치료제의 균일 운송을 위한 카테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