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3168A - 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3168A
CN115243168A CN202210577944.XA CN202210577944A CN115243168A CN 115243168 A CN115243168 A CN 115243168A CN 202210577944 A CN202210577944 A CN 202210577944A CN 115243168 A CN115243168 A CN 1152431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strate
conductive layer
base material
s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79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43168B (zh
Inventor
匡正
毛峻伟
胡亚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ear Acoustic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ear Acoustic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ear Acoustic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ear Acoustic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723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80812A/zh
Priority to CN202210577944.XA priority patent/CN115243168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10577944.X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52431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3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316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3236 priority patent/WO2023226762A1/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3241 priority patent/WO202322676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43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31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包括:将第二基材层的下端面和第三基材层的上端面相贴合;在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层之间形成发声层,第一基材和发声层的部分结构构成发声层的振动层,第二基材层、第三基材层与发声层的另一部分结构构成发声层的非振动层;将振动层和非振动层进行边框贴合。本发明将静电式超声换能器与触控屏相结合,使显示装置一边可以屏幕定向发声,一边可以触控,两边互不干扰,在实现屏幕定向发声,收听私密且避免对周边人员的干扰的同时,又使其具有了触控功能,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屏幕定向发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显示器件的超薄、窄边框、甚至全屏设计,留给发声装置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传统的发声装置体积较大,安装位置受到限制,在新一代的显示器件中很难有合适的位置和空间。因此,需要重新设计能够适应当前显示器件的需求的发声装置。
一些显示器件的生产厂商设计了以屏幕来进行发声的方式,屏幕发声技术作为一种表面音频技术,为多媒体视听设备音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目前,将显示器件与屏幕发声装置相结合的透明式屏幕定向扬声器正在研制中,利用屏幕自身振动作为扬声器,节约了传统扬声器的共振腔空间,同时定向传播特性满足了个人电子设备的隐私性要求和公众设备的互不干扰性要求。
触摸面板能够识别通过人手或单独的输入单元输入的触摸点,并传送与之对应的信息到上方的显示设备。根据触摸面板的接触感测方法,将触摸面板分成电阻型、电容型和红外感测型。由于电容型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容易并且传感力强,因此目前得到广泛关注。
如何将屏幕定向发声与触控功能相结合,使显示器可以集成屏幕定向发声、显示及触控等多功能于一体,且两种功能互不干扰,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同时实现触控功能和屏幕定向发声功能的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所述触控发声显示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材、发声层、第二基材层和第三基材层,所述发声层位于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层之间,且与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层配合形成相间隔设置的发声区和非发声区,所述第二基材层和第三基材层配合形成相间隔设置的触控区和非触控区,所述发声区和所述触控区相错位设置,所述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包括:
S1,将第二基材层的下端面和第三基材层的上端面相贴合;
S2,在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层之间形成所述发声层,所述第一基材和发声层的部分结构构成发声层的振动层,所述第二基材层、第三基材层与所述发声层的另一部分结构构成发声层的非振动层;
S3,将所述振动层和所述非振动层进行边框贴合。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材层包括第二基材和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三基材层包括第三基材和第四导电层,所述S1包括:在所述第二基材的下端面上部分形成第三导电层,并在第三基材的上端面上部分形成第四导电层,之后将第二基材的下端面与第三基材的上端面进行全贴合。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电层的制备工艺包括:在第二基材的下端面上先一整面镀一层导电层,然后将第二基材的右边一半的导电层刻蚀掉,保留左边一半的导电层作为第三导电层;所述第四导电层的制备工艺包括:在第三基材的下端面上先一整面镀一层导电层,然后将第三基材的右边一半的导电层刻蚀掉,保留左边一半的导电层作为第四导电层。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发声层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微结构,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发声区且形成于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相对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发声区且形成于第二基材与第一基材相对的上端面上,所述微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用于提供发声层振动发声所需的空气间隙,所述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进行边框贴合;
所述S2中,所述发声层的制备工艺包括:在第一基材的下端面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在第二基材的上端面上形成与所述第一电极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材的下端面上或者所述第二基材的上端面上形成所述微结构,将所述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进行边框贴合。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形成于发声区,或者所述发声区和非发声区均形成所述微结构。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一边缘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位于发声区且形成于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相对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一边缘导电层至少形成于第一导电层的边缘;
第一电极的制备工艺包括:在第一基材的下表面部分形成第一导电层,在第一导电层的边缘形成第一边缘导电层;
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制备工艺包括:在第一基材的下端面上先一整面镀一层导电层,然后将第一基材的左边一半的导电层刻蚀掉,保留右边一半的导电层作为所述第一导电层。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导电层和第二边缘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位于发声区且形成于第二基材与第一基材相对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边缘导电层至少形成于第二导电层的边缘;
第二电极的制备工艺包括:在第二基材的上端面部分形成第二导电层,在第二导电层的边缘形成第二边缘导电层;
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制备工艺包括:在第二基材的上端面上先一整面镀一层导电层,然后将第二基材的左边一半的导电层刻蚀掉,保留右边一半的导电层作为所述第二导电层。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发声层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层和第一边缘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形成于第二基材与第一基材相对的上端面上且至少覆盖住所述第二导电层和第二边缘导电层,所述第一边缘绝缘层形成于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相对的下端面上且至少覆盖住所述第一边缘导电层;
所述绝缘层的制备工艺包括:在第一边缘导电层上形成所述第一边缘绝缘层,在第二基材的上端面上整面形成所述第一绝缘层。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所述第一基材、第一导电层和第一边缘导电层构成发声层的振动层,所述第二基材、第二导电层、第二边缘导电层、第一绝缘层和微结构构成发声层的非振动层,所述振动层和所述非振动层进行边框贴合。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采用10欧姆以下的导电材料,所述第三导电层和第四导电层采用100欧姆~150欧姆以下的导电材料。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材和第三基材贴合时以及所述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贴合时,采用加热张紧工艺或者治具张紧工艺进行张紧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静电式超声换能器与触控屏相结合,使显示装置一边可以屏幕定向发声,一边可以触控,两边互不干扰,在实现屏幕定向发声,收听私密且避免对周边人员的干扰的同时,又使其具有了触控功能,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可用于汽车。
2、本发明通过用三个基材层,并结合相应的制备工艺以及不同的材料参数的配合,使得形成的显示装置在1KHz可听声声压级可达到70~80db。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声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制备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触控发声显示装置(具有一个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分区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触控发声显示装置(具有两个拼接的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分区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第一基材,2、发声层,21、第一电极,211、第一导电层,212、第一边缘导电层,22、第二电极,221、第二导电层,222、第二边缘导电层,23、微结构,24、绝缘层,241、第一绝缘层,242、第一边缘绝缘层,3、第二基材层,31、第二基材,32、第三导电层,4、第三基材层,41、第三基材,42、第四导电层,5、边缘固定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本发明所揭示的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通过将静电式超声换能器与触控屏相结合,使显示装置一边可以屏幕定向发声,一边可以触控,两边互不干扰,在实现屏幕定向发声,收听私密且避免对周边人员的干扰的同时,又使其具有了触控功能,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如可用于汽车。
在介绍制备工艺之前,先对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具体结构做下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材1、发声层2、第二基材层3和第三基材层4,且第一基材1、发声层2、第二基材层3和第三基材层4配合形成一边为发声单元,一边为触控单元,实现显示屏在能显示的同时也可以定向发声,且两者互不干扰。
具体地,第一基材1位于最上层,可选用触控领域常用的PET材质,也可选CPI(透明聚酰亚胺薄膜)/PI(聚酰亚胺薄膜)/UTG(Ultra-Thin Glass:超薄玻璃),第一基材1的厚度越低,发声效率越高。优选厚度可采用6um~50um,常用厚度为6um、12um、23um或50um。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发声层2位于第一基材1和第二基材层3之间,其具体包括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微结构23和绝缘层24,其中,第一电极21包括第一导电层211和第一边缘导电层212,第一导电层211形成于第一基材1与第二基材层3相对的下端面上,具体占第一基材1下端面的一部分,如占第一基材1下端面的右边一半,也就是说,第一基材1的下端面的左边一半不设置导电层,右边一半则形成第一导电层211。制备时,可以先在第一基材1的下端面上先一整面镀一层导电层,然后将第一基材1的左边一半的导电层刻蚀掉,保留右边一半的导电层作为第一导电层21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211不限于占第一基材1的一半布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一导电层211在第一基材1上的分布区域大小。
第一边缘导电层212至少形成于第一导电层211的边缘,也就是说,其可以只围绕第一导电层211的外边缘(可以除与左边无导电层的一边相邻的那一边缘)一圈设置第一边缘导电层212。当然也可以沿着第一基材1下端面的外边缘一圈都设置第一边缘导电层212。其中,第一基材1、第一导电层211和第一边缘导电层212构成发声层2的振动层。
第二电极22包括第二导电层221和第二边缘导电层222,第二导电层221形成于第二基材层3与第一基材1相对的上端面上,具体占第二基材层3上端面的一部分,如占第二基材层3上端面的右边一半,也就是说,第二基材层3的上端面的左边一半不设置导电层,右边一半则形成第二导电层221。制备时,可以先在第二基材层3的下端面上先一整面镀一层导电层,然后将第二基材层3的左边一半的导电层刻蚀掉,保留右边一半的导电层作为第二导电层22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层221不限于占第二基材层3上端面的一半布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二导电层221在第二基材层3上的分布区域大小。
第二边缘导电层222至少形成于第二导电层221的边缘,也就是说,其可以只围绕第二导电层221的外边缘(可以除与左边无导电层的一边相邻的那一边缘)一圈设置第二边缘导电层222。当然也可以沿着第二基材层3上端面的外边缘一圈都设置第二边缘导电层222。
绝缘层24具体包括第一绝缘层241和第一边缘绝缘层242,其中,第一绝缘层241形成于第二基材层3与第一基材1相对的上端面上且至少覆盖住第二导电层221和第二边缘导电层222,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241整面覆盖住第二基材层3的上端面及第二导电层221。第一边缘绝缘层242形成于第一基材1与第二基材层3相对的下端面上且至少覆盖住第一边缘导电层212。本实施例中,第一边缘绝缘层242沿着第一边缘导电层212设置且覆盖住第一边缘导电层212。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层也可以有其他替换结构,如也可以在第一基材1的下端面和第二基材层3的上端面均整面设置绝缘层,或者在第二基材层3的上端面也只做覆盖住第一边缘导电层242的边缘绝缘层等等,只要能实现第一导电层211和第二导电层221之间的绝缘即可。实施时,第一绝缘层241的高度可为5~15um。
微结构23设置于第一导电层211和第二导电层221之间,其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材1的下端面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材层3的上端面上,具体设置于第一绝缘层241的上端面上。优选设置有第一绝缘层241的上端面上。实施时,微结构23可以只设置于第一绝缘层241的右边一半,也可以在第一绝缘层241(除边框边缘处)的上端面上均设置微结构23。实施时,微结构23的高度可为12um~18um,大小为80~100um。
第二基材层3包括第二基材31和第三导电层32,其中,第三导电层32形成于第二基材31与第三基材层4相对的下端面上,具体占第二基材31下端面的一部分,如占第二基材31下端面的左边一半,也就是说,第二基材31的下端面的右边一半不设置导电层,左边一半则形成第三导电层32。制备时,可以先在第二基材31的下端面上先一整面镀一层导电层,然后将第二基材31的右边一半的导电层刻蚀掉,保留左边一半的导电层作为第三导电层3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导电层32不限于占第二基材31的一半布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三导电层32在第二基材31上的分布区域大小。
第三基材层4包括第三基材41和第四导电层42,其中,第四导电层42形成于第三基材41与第二基材31相对的上端面上,具体占第三基材41上端面的一部分,如占第三基材41上端面的左边一半,也就是说,第三基材41的上端面的右边一半不设置导电层,左边一半则形成第四导电层42。同样的,制备时,可以先在第三基材41的下端面上先一整面镀一层导电层,然后将第三基材41的右边一半的导电层刻蚀掉,保留左边一半的导电层作为第四导电层4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导电层42不限于占第三基材41的一半布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四导电层42在第三基材41上的分布区域大小。
第二基材层3的下端面和第三基材层4的上端面之间做贴合,具体采用胶粘贴合,为了保证厚度最低,同时减少因第二基材31的第三导电层43和第三基材41的第四导电层42之间的高度差造成的贴合气泡,一般可使用厚度为23um以上的胶体贴合,胶体可选用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双面胶)胶或者OCR(Optical Clear Resin,液体光学胶)胶。
其中,上述第二基材31、第二导电层221、第二边缘导电层222、第一绝缘层241、微结构23构成发声层2的非振动层。发声层2的振动层和非振动层之间采用边框贴合,具体是指第一基材1的下端面与第一绝缘层241的上端面之间进行边框贴合,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241的外边缘上设置有边缘固定区5,边缘固定区5具体包括位于外侧的定区(图未示)和位于内侧的非定区(图未示),其中,定区可采用双面胶,非定区可采用硅胶或者UV胶等。
实施时,上述第一导电层211和第二导电层221可优选为超导材料,方阻越低越有利于发声效率提高,优选10欧姆以下导电材料。第三导电层32和第四导电层42可采用方阻为100欧姆~150欧姆以下的导电材料,一般采用方阻为150欧姆或者为100欧姆的导电材料。
另外,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基材1、发声层2和第二基材31配合形成相间隔设置的发声区和非发声区,本实施例中,即左边一半是非发声区(即不发声),右边一半是发声区。第二基材层3和第三基材层4配合形成相间隔设置的触控区和非触控区(即不可触控),本实施例中,即左边一半是触控区,右边一半是非触控区。也就是说,触控区位于左边,发声区位于右边,这样整体形成的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左边一半为有效触控部分,右边一半为有效发声部分,两部分在左右方向是相错位设置的,可以实现两部分功能相独立且互不干扰。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基材1采用厚度为23um的PET材质,匹配方阻为10欧姆的第一导电层211和第二导电层221,高度为12um~18um、80um~100um的微结构23,及高度为5um~15um的第一绝缘层241,在1kHz处声压可达到70~80db。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基材31的上表面增加盖板(图未示),在盖板的上表面上形成第二导电层221,又或者将第二导电层221单独做在一个独立的基材的上端面上,然后再将增加的基材与第二基材31的上表面贴合。
如图4所示,本发明所揭示的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二基材层的下端面和第三基材层的上端面相贴合。
具体地,在第二基材31的下端面上部分形成第三导电层32,并在第三基材41的上端面上部分形成第四导电层42,之后将第二基材31的下端面与第三基材41的上端面进行贴合。
更具体地,可以先在第二基材31的下端面上先一整面镀一层导电层,然后将第二基材31的右边一半的导电层刻蚀掉,保留左边一半的导电层作为第三导电层32。同样的,可以先在第三基材41的下端面上先一整面镀一层导电层,然后将第三基材41的右边一半的导电层刻蚀掉,保留左边一半的导电层作为第四导电层42。之后再将第二基材层3的下端面和第三基材层4的上端面之间采用OCA胶或者OCR胶做整面贴合。
S2,在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层之间形成发声层,第一基材和发声层的部分结构构成发声层的振动层,第二基材层、第三基材层与发声层的另一部分结构构成发声层的非振动层。
具体地,先在第二基材41的上端面上部分形成第二导电层221,在第二导电层221的边缘形成第二边缘导电层222,之后在第二基材31的上端面上形成第一绝缘层241,之后在第一绝缘层241上形成微结构23,所述第二基材31、第二导电层221、第二边缘导电层222、第一绝缘层241和微结构23构成发声层2的非振动层。
实施时,可以先在第二基材层3的下端面上先一整面镀一层导电层,然后将第二基材层3的左边一半的导电层刻蚀掉,保留右边一半的导电层作为第二导电层221。之后在第二基材层3上端面的外边缘一圈做第二边缘导电层222。之后在第二基材31的上端面的整面上形成覆盖住第二基材31的上端面和第二边缘导电层222的第一绝缘层241,之后再在第一绝缘层241除外边缘部分形成微结构23。
在第一基材1的下表面上部分形成第一导电层211,在第一导电层211的边缘形成第一边缘导电层222,在第一边缘导电层222上形成第一边缘绝缘层242。
实施时,先在第一基材1的下端面上先一整面镀一层导电层,然后将第一基材1的左边一半的导电层刻蚀掉,保留右边一半的导电层作为第一导电层211。之后沿着第一基材1下端面的外边缘一圈都设置第一边缘导电层212。所述第一基材1、第一导电层211和第一边缘导电层212构成发声层2的振动层。
S3,将所述振动层和所述非振动层进行边框贴合。
具体地,将第一基材1的下端面与第二基材31的上端面进行边框贴合。实施时,先在第一绝缘层241的最外边缘贴一圈双面胶,用于将第一基材1和第二基材31先位置固定,再在双面胶的内侧再注入一圈硅胶或者UV胶,用于进一步将第一基材1和第二基材31进一步固定住。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触控发声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触控发声显示单元,一个显示单元可以一半触控,一半发声。也可以包括多个拼接的上述触控发声显示单元,拼接后可以形成多个触控区和多个发声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个数和拼接方式。如当该单元用于汽车上时,可以在主驾设置一个触控发声显示单元,也可以在副驾和后排座位各设置一个显示单元,实现每个座位都可以实现触控和发声。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将静电式超声换能器与触控屏相结合,使显示装置一边可以屏幕定向发声,一边可以触控,两边互不干扰,在实现屏幕定向发声,收听私密且避免对周边人员的干扰的同时,又使其具有了触控功能,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可用于汽车。3、本发明通过用三个基材层,并结合相应的制备工艺以及不同的材料参数的配合,使得形成的显示装置在1KHz可听声声压级可达到70~80db。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发声显示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材、发声层、第二基材层和第三基材层,所述发声层位于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层之间,且与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层配合形成相间隔设置的发声区和非发声区,所述第二基材层和第三基材层配合形成相间隔设置的触控区和非触控区,所述发声区和所述触控区相错位设置,所述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包括:
S1,将第二基材层的下端面和第三基材层的上端面相贴合;
S2,在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层之间形成所述发声层,所述第一基材和发声层的部分结构构成发声层的振动层,所述第二基材层、第三基材层与所述发声层的另一部分结构构成发声层的非振动层;
S3,将所述振动层和所述非振动层进行边框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材层包括第二基材和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三导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材与第三基材层相对的下端面上且位于触控区;所述第三基材层包括第三基材和第四导电层,所述第四导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三基材与所述第二基材相对的上端面上且位于触控区;所述S1包括:在所述第二基材的下端面上部分形成第三导电层,并在第三基材的上端面上部分形成第四导电层,之后将第二基材的下端面与第三基材的上端面进行全贴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电层的制备工艺包括:在第二基材的下端面上先一整面镀一层导电层,然后将第二基材的右边一半的导电层刻蚀掉,保留左边一半的导电层作为第三导电层;所述第四导电层的制备工艺包括:在第三基材的下端面上先一整面镀一层导电层,然后将第三基材的右边一半的导电层刻蚀掉,保留左边一半的导电层作为第四导电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层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微结构,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发声区且形成于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相对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发声区且形成于第二基材与第一基材相对的上端面上,所述微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用于提供发声层振动发声所需的空气间隙,所述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进行边框贴合;
所述S2中,所述发声层的制备工艺包括:在第一基材的下端面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在第二基材的上端面上形成与所述第一电极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材的下端面上或者所述第二基材的上端面上形成所述微结构,将所述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层进行边框贴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形成于发声区,或者所述发声区和非发声区均形成所述微结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一边缘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位于发声区且形成于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相对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一边缘导电层至少形成于第一导电层的边缘;
第一电极的制备工艺包括:在第一基材的下表面部分形成第一导电层,在第一导电层的边缘形成第一边缘导电层;
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制备工艺包括:在第一基材的下端面上先一整面镀一层导电层,然后将第一基材的左边一半的导电层刻蚀掉,保留右边一半的导电层作为所述第一导电层。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导电层和第二边缘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位于发声区且形成于第二基材层与第一基材相对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边缘导电层至少形成于第二导电层的边缘;
第二电极的制备工艺包括:在第二基材的上端面部分形成第二导电层,在第二导电层的边缘形成第二边缘导电层;
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制备工艺包括:在第二基材的上端面上先一整面镀一层导电层,然后将第二基材的左边一半的导电层刻蚀掉,保留右边一半的导电层作为所述第二导电层。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层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层和第一边缘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形成于第二基材与第一基材相对的上端面上且至少覆盖住所述第二导电层和第二边缘导电层,所述第一边缘绝缘层形成于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相对的下端面上且至少覆盖住所述第一边缘导电层;
所述绝缘层的制备工艺包括:在第一边缘导电层上形成所述第一边缘绝缘层,在第二基材的上端面上整面形成所述第一绝缘层。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所述第一基材、第一导电层和第一边缘导电层构成发声层的振动层,所述第二基材、第二导电层、第二边缘导电层、第一绝缘层和微结构构成发声层的非振动层,所述振动层和所述非振动层进行边框贴合。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材和第三基材贴合时以及所述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贴合时,采用加热张紧工艺或者治具张紧工艺进行张紧贴合。
CN202210577944.XA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 Active CN1152431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2366.4A CN116980812A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及装置
CN202210577944.XA CN115243168B (zh) 2022-05-25 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
PCT/CN2023/093236 WO2023226762A1 (zh) 2022-05-25 2023-05-10 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
PCT/CN2023/093241 WO2023226764A1 (zh) 2022-05-25 2023-05-10 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7944.XA CN115243168B (zh) 2022-05-25 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72366.4A Division CN116980812A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3168A true CN115243168A (zh) 2022-10-25
CN115243168B CN115243168B (zh) 2024-06-07

Family

ID=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30726A (zh) * 2023-03-29 2023-04-28 苏州清听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边框显示定向发声屏及其张紧贴合工艺
WO2023226762A1 (zh) * 2022-05-25 2023-11-30 苏州清听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23415A (ko) * 2011-08-29 2013-03-08 조동혁 스마트폰과 연결하여 스마트폰에서 실행되는 프로그램을 표시하는 외부 모니터 장치와 외부 모니터 연결기능을 갖는 스마트폰 및 운영체계 혹은 프로그램
CN110267182A (zh) * 2019-06-17 2019-09-2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发声显示装置
KR20200019812A (ko) * 2018-08-14 2020-02-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음향 발생 장치,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CN113703614A (zh) * 2021-08-30 2021-11-26 苏州清听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向超声触控装置
CN215420759U (zh) * 2021-07-20 2022-01-04 苏州清听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向发声的显示装置
WO2022045397A1 (ko) * 2020-08-27 2022-03-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4242761A (zh) * 2021-12-21 2022-03-25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23415A (ko) * 2011-08-29 2013-03-08 조동혁 스마트폰과 연결하여 스마트폰에서 실행되는 프로그램을 표시하는 외부 모니터 장치와 외부 모니터 연결기능을 갖는 스마트폰 및 운영체계 혹은 프로그램
KR20200019812A (ko) * 2018-08-14 2020-02-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음향 발생 장치,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CN110267182A (zh) * 2019-06-17 2019-09-2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发声显示装置
WO2022045397A1 (ko) * 2020-08-27 2022-03-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5420759U (zh) * 2021-07-20 2022-01-04 苏州清听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向发声的显示装置
CN113703614A (zh) * 2021-08-30 2021-11-26 苏州清听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向超声触控装置
CN114242761A (zh) * 2021-12-21 2022-03-25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6762A1 (zh) * 2022-05-25 2023-11-30 苏州清听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
WO2023226764A1 (zh) * 2022-05-25 2023-11-30 苏州清听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及装置
CN116030726A (zh) * 2023-03-29 2023-04-28 苏州清听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边框显示定向发声屏及其张紧贴合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26762A1 (zh) 2023-11-30
CN116980812A (zh) 2023-10-31
WO2023226764A1 (zh) 2023-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220596B (zh) 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及装置
CN115220594A (zh) 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及装置
CN115220595B (zh) 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
CN113703614B (zh) 一种定向超声触控装置
KR101146530B1 (ko) 스피커 겸용 터치 패널
WO2020259302A1 (zh) 超声波传感器模组、显示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086830B (zh) 一种定向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4335079A (zh) 一种曲面定向超声装置
CN102637086A (zh) 触控面板
CN115036348B (zh) 一种定向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5243171A (zh) 一种高效的双声道定向发声超声屏及其制作工艺
CN115243168B (zh) 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
CN115243168A (zh) 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的制备工艺
CN101651915B (zh) 电子装置及其电声换能器
CN107409260A (zh) 超声波模式下的电动换能器
WO2023226763A1 (zh) 一种触控发声显示单元及装置
CN216336594U (zh) 一种发声装置
CN113691926B (zh) 一种发声层张紧工艺
JP2004096225A (ja) 圧電発音素子
CN116939472B (zh) 一种定向发声屏的制作工艺
CN116030726B (zh) 一种无边框显示定向发声屏及其张紧贴合工艺
CN117395580B (zh) 一种高效且指向可偏转的定向发声屏
CN115086844A (zh) 一种发声层的间隔结构、发声层及显示装置
CN201726529U (zh) 车载触控式喇叭
CN116320938B (zh) 一种静电薄膜超声换能器及其制作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