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0537A -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0537A
CN115240537A CN202210989969.0A CN202210989969A CN115240537A CN 115240537 A CN115240537 A CN 115240537A CN 202210989969 A CN202210989969 A CN 202210989969A CN 115240537 A CN115240537 A CN 1152405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ep
proof
light source
controll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899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业
李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8996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05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0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05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显示设备。其中,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光源,背板包括底壁,光源设于背板的底壁上,光源间隔设有多个,相邻两个光源之间设有隔光墙;背光模组还包括防窥调控层、电动驱动组件以及控制器,防窥调控层设于光源背离背板的底壁一侧,防窥调控层具有交替分布的穿透扩散区和透明区;电动驱动组件传动连接防窥调控层,以驱动防窥调控层在穿透扩散区至透明区的方向上往复运动,并使穿透扩散区正对光源或者使透明区正对光源;电动驱动组件和光源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以控制电动驱动组件的启闭以及光源的亮灭状态。本发明技术方案不仅能实现全面防窥的效果,而且还能够实现局部防窥的效果。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以及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电子产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在公共场所中,用户在使用显示设备时,不希望其他人能够窥视到自己的显示设备的屏幕,因此具有防窥功能的显示设备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
但是,传统的具有防窥功能的显示设备,通常使用防窥膜或者电控液晶膜来实现,如此则将大部分非准直光浪费掉了,使得光源的利用率低。并且,传统的防窥显示器只能实现整体防窥与整体不防窥两种模式的切换,不能实现局部画面的动态防窥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背光模组,旨在解决传统的显示设备无法进行局部防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光源,所述背板包括底壁,所述光源设于所述背板的底壁上,所述光源间隔设有多个,相邻两个所述光源之间设有隔光墙;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防窥调控层、电动驱动组件以及控制器,所述防窥调控层设于所述光源背离所述背板的底壁一侧,所述防窥调控层具有交替分布的穿透扩散区和透明区;所述电动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防窥调控层,以驱动所述防窥调控层在所述穿透扩散区至所述透明区的方向上往复运动,并使所述穿透扩散区正对所述光源或者使所述透明区正对所述光源;所述电动驱动组件和所述光源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电动驱动组件的启闭以及所述光源的亮灭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会聚透镜层,所述会聚透镜层设于所述光源与所述防窥调控层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窥调控层包括:
调控层本体,所述调控层本体具有交替分布的穿透扩散区和透明区;和
加固框,所述加固框连接于所述调控层本体的周缘,并传动连接所述电动驱动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动驱动组件包括:
伺服马达,所述伺服马达设于所述背板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和
曲柄连杆机构,所述曲柄连杆机构一端与所述伺服马达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防窥调控层传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与所述电动驱动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防窥调控层相对的两侧,且所述背板还包括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侧壁,复位弹性件连接于所述背板的侧壁。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所述背光模组为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防窥信号和亮度信号;
根据所述防窥信号和所述亮度信号,控制所述防窥调控层水平运动,且控制所述光源的亮灭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防窥信号和所述亮度信号,控制所述防窥调控层水平运动,且控制所述光源的闪烁状态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防窥信号为全部不防窥信号时,控制所述防窥调控层运动至所述穿透扩散区正对光源,并控制所述光源处于常亮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防窥信号和所述亮度信号,控制所述防窥调控层水平运动,且控制所述光源的闪烁状态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防窥信号为全防窥信号时,控制所述防窥调控层运动至所述透明区正对光源,并控制所述光源处于常亮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防窥信号和所述亮度信号,控制所述防窥调控层水平运动,且控制所述光源的闪烁状态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防窥信号为局部防窥信号时,控制所述防窥调控层往复运动;
控制对应防窥区域的所述光源在正对所述透明区时点亮,且所述光源在正对所述穿透扩散区时熄灭;
控制对应非防窥区域的所述光源处于常亮状态;或者控制对应所述非防窥区域的所述光源在正对所述透明区时熄灭,且所述光源在正对所述穿透扩散区时点亮或者常亮。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防窥调控层背离所述光源的一侧。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电动驱动组件传动连接防窥调控层,则可实现电动驱动防窥调控层运动的效果。另外,通过电动驱动组件和光源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则控制器可控制电动驱动组件的启闭以及光源的亮灭状态。当控制器控制电动驱动组件开启,并通过电动驱动组件驱动防窥调控层运动。并且,在处于局部防窥模式时,电动驱动组件驱动防窥调控层往复移动,从而避免通过人工手动操纵防窥调控层往复移动。
当需要局部防窥时,电动驱动组件驱动防窥调控层往复运动,并且在防窥调控层往复运动过程中,当防窥调控层穿透扩散区对应光源时,在对应非防窥区的光源受控制器控制而被点亮,从而实现非防窥区的广视角的效果,用户能看到该非防窥区的显示画面;而在对应防窥区域的光源受控制器控制而熄灭,避免从防窥区域射出扩散光,从而实现较佳的防窥效果。在防窥调控层往复运动过程中,当防窥调控层的透明区对应光源时,在对应非防窥区的光源受控制器控制而被熄灭或点亮,而在对应防窥区域的光源受控制器控制而点亮。如此高频往复运动,则在防窥区域,始终不会出现扩散光,因而用户难以观察到显示画面;而在非防窥区具有扩散光,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在大视角下观察到显示画面。当该背光模组需要全部不防窥(即全部广视角)时,电动驱动组件驱动防窥调控层运动至使其穿透扩散区对应光源,并同时控制所有光源点亮,从而实现广视角的效果;若需要全部防窥,则电动驱动组件驱动防窥调控层运动至使其透明区对应光源,并同时控制所有光源点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中防窥调控层运动过程中,其与光源的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光源位于防窥调控层下方);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处于非防窥模式时,其与光源的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光源位于防窥调控层下方);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的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显示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背光模组 110 背板
120 光源 130 隔光墙
140 防窥调控层 141 调控层本体
1411 穿透扩散区 1412 透明区
142 加固框 150 电动驱动组件
151 伺服马达 152 曲柄连杆机构
1521 曲柄本体 1522 连杆本体
160 会聚透镜层 170 弹性复位件
20 显示面板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1、图2以及图7,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10和光源120,背板110包括底壁,光源120设于背板110的底壁上,光源120间隔设有多个,相邻两个光源120之间设有隔光墙130;背光模组还包括防窥调控层140、电动驱动组件150以及控制器,防窥调控层140设于光源120背离背板110的底壁一侧,防窥调控层140具有交替分布的穿透扩散区1411和透明区1412;电动驱动组件150传动连接防窥调控层140,以驱动防窥调控层140在穿透扩散区1411至透明区1412的方向上往复运动,并使穿透扩散区1411正对光源120或者使透明区1412正对光源120;电动驱动组件150和光源120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以控制电动驱动组件150的启闭以及光源120的亮灭状态。
光源120间隔设有多个,则多个光源120可为整个背光模组的出光面提供光线。通过在相邻两个光源120之间设置隔光墙130,则可以对光源120的出光角度进行束缚,从而当用户希望背光模组处于防窥模式时,能够避免光线扩散而使得出光角度较大导致难以实现较佳的防窥效果。本发明中背光模组还包括防窥调控层140,防窥调控层140具有交替分布的穿透扩散区1411和透明区1412,则当穿透扩散区1411对准光源120时,光源120发出的光线能够穿过穿透扩散区1411,并经穿透扩散区1411对光线角度进行扩散,从而增大可视视角,便于实现广视角模式。当透明区1412对准光源120时,光源120发出的光线无法进行扩散,继而使得可是视角较小,用户仅能在该视角内观看到屏幕画面,而超出该视角范围后,则无法观看到屏幕画面,从而实现了较佳的防窥效果。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的背光模组还包括电动驱动组件150,通过将该电动驱动组件150驱动连接防窥调控层140,则避免人工驱动防窥调控层140运动,进而使得其穿透扩散区1411正对光源120,并且当光源120处于点亮的状态时,能够实现广视角的模式;或者使得透明区1412正对光源120,光源120处于点亮的状态时,光线通过透明区1412时扩散角度较小,因此仍然可以实现防窥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透明区1412与穿透扩散区1411均匀交替分布,则当电动驱动组件150驱动防窥调控层140整体移动时,可使得背光模组整体实现防窥效果。本发明中的背光模组通过防窥调控层140的往复移动以及对光源120的亮灭状态的控制,还可实现局部防窥的效果。具体地,为了阐述方便,以下将多个光源120中对应防窥区域的光源120定义为第一光源120、将多个光源120中对应非防窥区域的光源120定义为第二光源120。控制器可控制电动驱动组件150往复驱动防窥调控层140移动,且当防窥调控层140运动至一部分透明区1412正对第一光源120、另一部分透明区1412正对第二光源120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光源120点亮,并控制第二光源120熄灭或点亮;当防窥调控层140运动至其一部分穿透扩散区1411正对第一光源120、另一部分穿透扩散区1411正对第二光源120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光源120熄灭,并控制第二光源120点亮。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防窥区域实现防窥的效果、且非防窥区实现广视角的效果。另外,相对于传统的防窥膜,本发明中的防窥调控层140在处于防窥模式和广视角模式下均不会对非准直光线进行吸收,而是将所有光线的射出角度会聚到较小的角度,从而提高了光源120的利用率,并使得用户在该角度内能够观看到显示画面,且显示画面亮度较大。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电动驱动组件150传动连接防窥调控层140,则可实现电动驱动防窥调控层140运动的效果。另外,通过电动驱动组件150和光源120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则控制器可控制电动驱动组件150的启闭以及光源120的亮灭状态。当控制器控制电动驱动组件150开启,并通过电动驱动组件150驱动防窥调控层140运动。并且,在处于局部防窥模式时,电动驱动组件150驱动防窥调控层140往复移动,从而避免通过人工手动操纵防窥调控层140往复移动。
当需要局部防窥时,电动驱动组件150驱动防窥调控层140往复运动,并且在防窥调控层140往复运动过程中,当防窥调控层140穿透扩散区1411对应光源120时,在对应非防窥区的光源120受控制器控制而被点亮,从而实现非防窥区的广视角的效果,用户能看到该非防窥区的显示画面;而在对应防窥区域的光源120受控制器控制而熄灭,避免从防窥区域射出扩散光,从而实现较佳的防窥效果。在防窥调控层140往复运动过程中,当防窥调控层140的透明区1412对应光源120时,在对应非防窥区的光源120受控制器控制而被熄灭或点亮,而在对应防窥区域的光源120受控制器控制而点亮。如此高频往复运动,则在防窥区域,始终不会出现扩散光,因而用户难以观察到显示画面;而在非防窥区具有扩散光,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在大视角下观察到显示画面。当该背光模组需要全部不防窥(即全部广视角)时,电动驱动组件150驱动防窥调控层140运动至使其穿透扩散区1411对应光源120,并同时控制所有光源120点亮,从而实现广视角的效果;若需要全部防窥,则电动驱动组件150驱动防窥调控层140运动至使其透明区1412对应光源120,并同时控制所有光源120点亮。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背光模组还包括会聚透镜层160,会聚透镜层160设于光源120与防窥调控层140之间。
通过设置会聚透镜层160,则使得光源120发出的光线在经过会聚透镜层160后会发生会聚,进而进一步减小观看视角,从而当防窥调控层140的透明区1412正对光源120时,使得更多的区域具有防窥效果,提高了防窥的范围和防窥效果。并且,通过设置会聚透镜层160,使得光线会聚到较小的角度,避免过多的非准直光被吸收,因此本实施例中的会聚透镜层160可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提高了显示画面的显示亮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会聚透镜层160后,并不会对广视角的实现造成影响。具体地,当光源120发出的光线通过会聚透镜层160会聚后,若穿透扩散区1411对准光源120,则经过会聚透镜层160会聚后的光线还可在穿透扩散区1411的扩散作用下实现增大可视视角的效果,从而进一步使得该背光模组具有广视角的模式。
具体地,定义背板110的底壁至防窥调控层140的方向为高度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墙的顶部可高于光源120的顶部设置,从而对光源120的光线的扩散具有一定的束缚作用。基于此,会聚透镜层160可被支撑于隔离墙背离背板110的底壁的一侧,从而使得会聚透镜层160具有稳定的安装效果。进一步地,防窥调节层可被会聚透镜层160支撑,从而还可实现防窥调节层的稳定安装效果。
为了能够在驱动整个防窥调整层运动时,所有的穿透扩散区1411均能对准光源120,则可将每相邻两个光源120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穿透扩散区1411之间的距离相等或者大致相等,且这些光源120的排布方式与穿透扩散区1411的排布方式一致。同时,为了能够使得有的透明区1412均能对准光源120,则可将每相邻两个光源120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透明区1412之间的距离相等或者大致相等,且这些光源120的排布方式与透明区1412的排布方式一致。例如,穿透扩散区1411和透明区1412呈矩阵方式交错排布,即穿透扩散区1411与透明区1412在行方向和列方向均交错设置。或者穿透扩散区1411与透明区1412仅在行方向交错排布;或者穿透扩散区1411与透明区1412仅在列方向交错排布。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充分利用防窥调整层的空间,本实施例中,穿透扩散区1411和透明区1412均为正方形;或者,穿透扩散区1411和透明区1412均为正六边形。
通过将穿透扩散区1411和透明区1412均设置为正方形或者正六边形,则便于将穿透扩散区1411和透明区1412沿矩阵方式交错排布,并能覆盖将整层防窥调整层的所有区域,从而便于在切换成广视角模式后,实现较佳的广视角效果;还便于在切换成防窥模式后,实现较佳的防窥效果。并且,如此设置,还便于确定相邻两个光源120之间的间距,使得防窥调节层在移动一定的步距后能够保证所有的穿透扩散区1411全部对准光源120或者保证所有的透明区1412全部对准光源120,避免出现部分光源120对准穿透扩散区1411,而另一部分光源120对准透明区1412而导致出现难以控制形成全部防窥或者全部不防窥的情况。另外,通过将穿透扩散区1411和透明区1412均设置为正六边形,则光源120可按正六边形方式排布,从而使得混光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如图1或图2所示,防窥调控层140包括调控层本体141和加固框142,调控层本体141具有交替分布的穿透扩散区1411和透明区1412;加固框142连接于调控层本体141的周缘,并传动连接电动驱动组件150。
调控层本体141用以调整光线的出光角度,从而实现广视角模式或者防窥模式。通过将加固框142连接于调控层本体141的周缘,并传动连接电动驱动组件150,则一方面使得加固框142对调控层本体141具有较佳的支撑效果,提高了防窥调控层140的连接强度,并防止防窥调控层140弯曲变形;另一方面还使得加固框142为防窥调节层与电动驱动组件150的连接提供了连接基础,便于电动驱动组件150通过与加固框142连接,从而实现电动驱动组件150与防窥调控层140的连接效果。
具体地,如图1或图2所示,电动驱动组件150包括伺服马达151和曲柄连杆机构152,伺服马达151设于背板110并与控制器电连接;曲柄连杆机构152一端与伺服马达151传动连接,另一端与防窥调控层140传动连接。
通过设置伺服马达151,则控制器可与伺服马达151电连接,从而控制伺服马达151启动、关闭,还可以控制伺服马达151的转动步距,从而通过曲柄连杆机构152控制防窥调控层140的运动步距。防窥调控层140通过将曲柄连杆机构152传动连接于伺服马达151,则使得该传动机构较为简单,成本更低。
具体地,如图2所示,曲柄连杆机构152包括曲柄本体1521和连杆本体1522,曲柄本体1521传动连接于伺服马达151,连杆本体1522一端铰接于曲柄,另一端传动连接于防窥调控层140。为了保证连杆本体1522能够驱动防窥调控层140在水平面上直线往复运动,背板110上可设有滑槽,连杆本体1522滑动设于滑槽内,则在伺服马达151和曲柄本体1521的驱动下,连杆本体1522在滑槽内往复滑动,进而带动防窥调控层140在水平面内直线往复运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伺服马达151还可以通过齿轮齿条组件传动连接防窥调控层140。
进一步地,如图1或图2所示,背光模组还包括弹性复位件170,弹性复位件170与电动驱动组件150分别连接于防窥调控层140相对的两侧,且背板110还包括与底壁连接的侧壁,复位弹性件连接于背板110的侧壁。
通过在防窥调控层140背离电动驱动组件150的一侧设置弹性复位件170,则用户通过电动驱动组件150驱动防窥调控层140朝远离弹性复位件170的方向运动时,弹性复位件170被拉伸,并对防窥调控层140的运动起到较好的缓冲效果,避免防窥调控层140被驱动的力度过大而出现其运动距离超出预定距离的情况。而当用户松开电动驱动组件150后,弹性复位件170恢复形变并带动防窥调控层140回到初始位置,避免人工将防窥调控层140复位的动作。
进一步地,弹性复位件170也可间隔设有两个。基于上述滑动部、第一铰接段均设有两个时,两个弹性复位件170可分别与两个滑动部相对设置。具体地,弹性复位件170可以为弹簧或者弹性绳等。
进一步地,背板110还可设有导向槽,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弹性复位件170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弹性复位件170设于导向槽内。如此设置,则导向槽对弹性复位件170的伸缩方向进一步进行导向,进而实现对防窥调控层140运动具有良好的导向效果,避免在广视角模式与防窥模式下切换时出现防窥调控层140扭转变形的情况。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弹性复位件170的固有频率影响防窥调控层140的切换状态(即穿透扩散区1411对准光源120的状态与透明区1412对准光源120的状态之间的切换),也可不设置弹性复位件170,而是防窥调控层140相对的两侧均设置电动驱动组件150,从而通过两侧的电动驱动组件150同步驱动防窥调控层140运动,避免因弹性复位件170回弹不及时而造成防窥调控层140出现抖动的情况。
另外,防窥调控层140也可设置为硬质平板状,从而避免容易出现波纹皱的形变而影响光学效果。
实施例二: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该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中的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中的背光模组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请结合参照图3至图6,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防窥信号和亮度信号;
步骤S2:根据所述防窥信号和所述亮度信号,控制所述防窥调控层140水平运动,且控制所述光源120的亮灭状态。
具体地,防窥信号具体可以包括全部防窥信号、局部防窥信号或者全部不防窥信号。亮度信号具体可以为光源120的亮灭状态,例如可以为光源120的常亮状态和光源120的闪烁状态。
若控制器的获取模块获取到防窥信号为全部防窥信号时,则控制器的控制逻辑单元根据该全部防窥信号控制电动驱动组件150启动并通过电动驱动组件150驱动防窥调控层140水平运动,从而使得防窥调控层140的所有透明区1412对准光源120,同时通过控制逻辑单元控制光源120处于常亮状态。由于透明区1412对准光源120,则通过该透明区1412的光线不会进行扩散,因此使得通过透明区1412的出光角度仍然较小,从而使得该出光角度以外的角度观看不到显示画面,实现防窥效果。
若控制器的获取模块获取到防窥信号为全部不防窥信号时,则控制器的控制逻辑单元根据该全部不防窥信号控制电动驱动组件150启动并通过电动驱动组件150驱动防窥调控层140水平运动,从而使得防窥调控层140的所有穿透扩散区1411对准光源120,同时通过控制逻辑单元控制光源120处于常亮状态。由于穿透扩散区1411对准光源120,则通过该穿透扩散区1411的光线会进一步进行扩散,因此可实现较大的出光角度,从而实现广视角的效果。
若控制器的获取模块获取到防窥信号为局部防窥信号时,控制器的控制逻辑单元根据该局部信号控制电动驱动组件150往复运动,继而驱动防窥调控层140水平往复抖动,并且防窥调控层140在往复抖动过程中,当透明区1412对应光源120时,控制对应防窥区域的光源120处于点亮状态,而对应非防窥区域的光源120处于熄灭状态或者点亮状态;当穿透扩散区1411对应光源120时,控制对应防窥区域的光源120处于熄灭状态,而对应非防窥的区域的光源120处于点亮状态。如此通过控制防窥调控层140往复抖动,一方面能够避免透明区1412始终对准光源120而使得非防窥区域无法实现广视角模式;另一方面避免穿透扩散区1411始终对准光源120,从而使得防窥区域无法实现防窥效果。并且,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防窥区域始终不存在扩散光,从而实现防窥区域的较佳防窥效果,同时保证非防窥区域具有扩散光,以使得对应非防窥区时,用户能够在较大视角内观看到显示画面。
本发明通过同时控制防窥调控层140运动以及控制光源120的亮灭效果,能够实现全部防窥效果、全部不防窥效果以及局部防窥三种模式的效果。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根据所述防窥信号和所述亮度信号,控制所述防窥调控层140水平运动,且控制所述光源120的闪烁状态的步骤包括:
步骤S21:当获取到所述防窥信号为全部不防窥信号时,控制所述防窥调控层140运动至所述穿透扩散区1411正对光源120,并控制所述光源120处于常亮状态。
防窥信号为全部不防窥信号时,则需要所有的区域均需要实现广视角的效果。当控制器的获取单元获取到防窥信号为全部不防窥信号时,控制器的控制逻辑单元控制电动驱动组件150启动,继而通过电控驱动组件驱动防窥调控层140运动,当防窥调控层140的穿透扩散区1411正对光源120时,则控制逻辑单元控制电动驱动组件150停机,从而使得防窥调控层140的穿透扩散区1411一直保持在正对光源120的位置。进一步地,通过控制逻辑单元控制光源120处于常亮状态,进而使得光源120一直提供光线,且光线能够一直通过穿透扩散区1411进行扩散,实现广视角的可视效果。
如图5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根据所述防窥信号和所述亮度信号,控制所述防窥调控层140水平运动,且控制所述光源120的闪烁状态的步骤包括:
步骤S22:当获取到所述防窥信号为全防窥信号时,控制所述防窥调控层140运动至所述透明区1412正对光源120,并控制所述光源120处于常亮、常灭或者闪烁状态。
防窥信号为全部防窥信号时,则需要所有的区域均需要实现防窥的效果。当控制器的获取单元获取到防窥信号为全部防窥信号时,控制器的控制逻辑单元控制电动驱动组件150启动,继而通过电控驱动组件驱动防窥调控层140运动,当防窥调控层140的透明区1412正对光源120时,则控制逻辑单元控制电动驱动组件150停机,从而使得防窥调控层140的透明区1412一直保持在正对光源120的位置。进一步地,通过控制逻辑单元控制光源120处于常亮状态、常灭状态或者闪烁状态,进而使得即使光源120能提供光线,但该光线能够一直通过透明区1412进行较小角度地发散,从而实现在该较小的角度以外的区域能够实现防窥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全部防窥”是指对应全部区域均只能在较小的特定角度内观看到画面,而在该角度以外的角度无法观看到显示画面。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根据所述防窥信号和所述亮度信号,控制所述防窥调控层140水平运动,且控制所述光源120的闪烁状态的步骤包括:
步骤S23:当获取到所述防窥信号为局部防窥信号时,控制所述防窥调控层140往复运动;
步骤S24:控制对应防窥区域的所述光源120在正对所述透明区1412时点亮,且所述光源120在正对所述穿透扩散区1411时熄灭;
步骤S25:控制对应非防窥区域的所述光源120处于常亮状态;或者控制对应所述非防窥区域的所述光源120在正对所述透明区1412时熄灭或者点亮,且所述光源120在正对所述穿透扩散区1411时点亮。
防窥信号为局部防窥信号时,则需要防窥的区域实现防窥的效果,而无需防窥的区域显示广视角的效果。当控制器的获取单元获取到防窥信号为局部防窥信号时,控制器的控制逻辑单元控制电动驱动组件150启动,继而通过电控驱动组件驱动防窥调控层140进行往复运动。在防窥调控层140往复运动过程中,防窥调控层140的透明区1412和穿透扩散区1411交替性地对准光源120。同时,控制逻辑单元还控制对应防窥区域的光源120和对应非防窥区域的光源120均以一定频率进行闪烁,且对应防窥区域的光源120和对应非防窥区域的光源120的闪烁状态相反。具体地,对应防窥区域的光源120在透明区1412对应光源120时点亮,而在穿透扩散区1411对应光源120时熄灭;对应非防窥区域的光源120在透明区1412对应光源120时熄灭,而在穿透扩散区1411对应光源120时点亮,或者非防窥区域的光源120无论对应透明区1412还是穿透扩散区1411均保持常亮的状态。如此设置,则使得防窥区始终没有扩散光,从而无法在大视角下看到显示画面,而非防窥区具有扩散光,从而实现广视角的观看效果。
实施例三: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如图7所示,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显示面板20设于防窥调控层140背离光源120的一侧。
通过将显示面板20设于防窥调控层140背离光源120的一侧,则通过背光模组的光源120在通过防窥调控层140时能够调节出光角度,继而影响显示面板20背离背光模组的一侧的用户的观看角度。具体地,当防窥调控层140的穿透扩散区1411对准光源120时,用户从显示面板20背离背光模组的一侧观看显示画面时,可以从任意角度观看;当防窥调控层140的透明区1412对准光源120时,该背光模组实现防窥效果,则用户从显示面板20背离背光模组的一侧无法观看到显示画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光源,所述背板包括底壁,所述光源设于所述背板的底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间隔设有多个,相邻两个所述光源之间设有隔光墙;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防窥调控层,所述防窥调控层设于所述光源背离所述背板的底壁一侧,所述防窥调控层具有交替分布的穿透扩散区和透明区;
电动驱动组件,所述电动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防窥调控层,以驱动所述防窥调控层在所述穿透扩散区至所述透明区的方向上往复运动,并使所述穿透扩散区正对所述光源或者使所述透明区正对所述光源;以及
控制器,所述电动驱动组件和所述光源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电动驱动组件的启闭以及所述光源的亮灭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会聚透镜层,所述会聚透镜层设于所述光源与所述防窥调控层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调控层包括:
调控层本体,所述调控层本体具有交替分布的穿透扩散区和透明区;和
加固框,所述加固框连接于所述调控层本体的周缘,并传动连接所述电动驱动组件。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驱动组件包括:
伺服马达,所述伺服马达设于所述背板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和
曲柄连杆机构,所述曲柄连杆机构一端与所述伺服马达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防窥调控层传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与所述电动驱动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防窥调控层相对的两侧,且所述背板还包括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侧壁,弹性复位件连接于所述背板的侧壁。
6.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为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防窥信号和亮度信号;
根据所述防窥信号和所述亮度信号,控制所述防窥调控层水平运动,且控制所述光源的亮灭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防窥信号和所述亮度信号,控制所述防窥调控层水平运动,且控制所述光源的闪烁状态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防窥信号为全部不防窥信号时,控制所述防窥调控层运动至所述穿透扩散区正对光源,并控制所述光源处于常亮状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防窥信号和所述亮度信号,控制所述防窥调控层水平运动,且控制所述光源的闪烁状态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防窥信号为全防窥信号时,控制所述防窥调控层运动至所述透明区正对光源,并控制所述光源处于常亮状态。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防窥信号和所述亮度信号,控制所述防窥调控层水平运动,且控制所述光源的闪烁状态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防窥信号为局部防窥信号时,控制所述防窥调控层往复运动;
控制对应防窥区域的所述光源在正对所述透明区时点亮,且所述光源在正对所述穿透扩散区时熄灭;
控制对应非防窥区域的所述光源处于常亮状态;或者控制对应所述非防窥区域的所述光源在正对所述透明区时熄灭,且所述光源在正对所述穿透扩散区时点亮或者常亮。
10.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防窥调控层背离所述光源的一侧。
CN202210989969.0A 2022-08-17 2022-08-17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52405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9969.0A CN115240537A (zh) 2022-08-17 2022-08-17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9969.0A CN115240537A (zh) 2022-08-17 2022-08-17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0537A true CN115240537A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80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89969.0A Pending CN115240537A (zh) 2022-08-17 2022-08-17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0537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1584A (zh) * 2008-04-14 2009-10-21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542975A (zh) * 2011-10-24 2012-07-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防窥方法
CN205749977U (zh) * 2016-06-30 2016-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6647038A (zh) * 2016-12-30 2017-05-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块
CN107479126A (zh) * 2017-08-24 2017-1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88769A (zh) * 2018-09-30 2019-01-11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4587961U (zh) * 2021-04-01 2021-11-02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CN114035340A (zh) * 2021-11-30 2022-0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模组、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4185206A (zh) * 2021-11-29 2022-03-15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防窥功能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1584A (zh) * 2008-04-14 2009-10-21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542975A (zh) * 2011-10-24 2012-07-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防窥方法
CN205749977U (zh) * 2016-06-30 2016-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6647038A (zh) * 2016-12-30 2017-05-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块
CN107479126A (zh) * 2017-08-24 2017-1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88769A (zh) * 2018-09-30 2019-01-11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4587961U (zh) * 2021-04-01 2021-11-02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CN114185206A (zh) * 2021-11-29 2022-03-15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防窥功能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14035340A (zh) * 2021-11-30 2022-0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模组、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5799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백라이트유니트 구조
KR100572649B1 (ko) 조명 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US8026997B2 (en) Area active backlight with steerable light source
KR100750306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28965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스캐닝 백라이트 구동 방법
JP200305056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238503B (zh) 包括扫描背光源的液晶显示器
KR102224096B1 (ko) 표시장치
CN110557473A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US5187510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for projection systems
JPS62111233A (ja) ビユ−フアインダ−
US20190171045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160147108A (ko) 표시장치
US7982822B2 (en) Area active backlight with steerable light source
CN115240537A (zh)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显示设备
US11656520B2 (en) Displayed light-adjustment device
JP402905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10025724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9375438B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5291432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WO2013153974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00953616Y (zh) 一种护眼型电视机
JP4586541B2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液晶テレビジョン装置
CN10956021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H02216189A (ja) 液晶表示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