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49977U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49977U
CN205749977U CN201620688168.0U CN201620688168U CN205749977U CN 205749977 U CN205749977 U CN 205749977U CN 201620688168 U CN201620688168 U CN 201620688168U CN 205749977 U CN205749977 U CN 205749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backlight module
dark slide
collim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881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鑫
杜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881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49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49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4997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遮光板和准直光源,其中,遮光板位于导光板和准直光源之间,导光板包括:透明主体和形成于透明主体上的若干个扩散网点,遮光板上形成有透光区域和若干个遮光区域,遮光区域与导光板上的扩散网点一一对应,准直光源用于生成准直光线,并使得准直光线垂直照射至遮光板。在本实用新型中,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遮光板与导光板的相对位置,以使得遮光板上遮光区域与导光板上对应的扩散网点正对或错位,从而实现防窥显示模式和普通显示模式的切换。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便携显示装置越来越普及,例如人们在坐车或等车的过程中,通常都在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阅读、学习或进行短信交流,但是由于车上人多,自己手机或平板电脑上显示的内容可能会被邻近者窥视到,信息可能会被泄露出去,导致自己的隐私得不到保护,给用户带来不便。目前市场上通常都是通过在显示装置上贴制防窥片保护自己的隐私。
虽然这种贴制防窥片的方式能够起到很好的防窥效果,但是其灵活性不高。一旦用户希望正常观看显示装置,则需要将防窥片揭下来,而在下一次需要进行防窥时,则又需要重新贴制防窥片。
由上述内容可见,提供一种便于显示装置在正常显示模式和防窥模式进行切换的防窥技术,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工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遮光板和准直光源,所述遮光板位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准直光源之间;
所述导光板包括:透明主体和形成于透明主体上的若干个扩散网点;
所述遮光板上形成有透光区域和若干个遮光区域,所述遮光区域与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扩散网点对应;
所述准直光源用于生成准直光线,并使得所述准直光线垂直照射至所述遮光板。
可选地,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遮光板和/或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遮光板和/或所述导光板进行运动,以使得所述遮光区域与对应的扩散网点正对或错位。
可选地,所述遮光板包括:
透明衬底和形成于所述透明衬底上的若干个遮光图形,所述遮光图形位于所述遮光区域内。
可选地,所述遮光图形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可选地,所述透明衬底的材料为玻璃。
可选地,相邻扩散网点之间形成有准直光出射区域,所述准直光出射区域的宽度与所述遮光区域的宽度相等。
可选地,所述准直光源包括:若干个激光器。
可选地,所述准直光源包括:若干个具有准直透镜的LED灯。
可选地,所述透明主体的材料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玻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其中,该背光模组采用上述的背光模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的工作方法,其中,所述背光模组采用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的工作方法包括:
在进入防窥显示模式时,将所述遮光板上的遮光区域与到导光板上对应的扩散网点正对,所述准直光源生成准直光线并垂直照射至所述遮光板,所述准直光线依次穿过所述透光区域和位于扩散网点之间的准直光出射区域;
在进入普通显示模式时,将所述遮光板上的遮光区域与到导光板上对应的扩散网点错位,所述准直光源生成准直光线并垂直照射至所述遮光板,所述准直光线穿过所述透光区域并射向扩散网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遮光板和准直光源,其中,遮光板位于导光板和准直光源之间,导光板包括:透明主体和形成于透明主体上的若干个扩散网点,遮光板上形成有透光区域和若干个遮光区域,遮光区域与导光板上的扩散网点一一对应,准直光源用于生成准直光线,并使得准直光线垂直照射至遮光板。在本实用新型中,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遮光板与导光板的相对位置,以使得遮光板上遮光区域与导光板上对应的扩散网点正对或错位,从而实现防窥显示模式和普通显示模式的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遮光板的俯视图;
图3a为图1所示背光模组在防窥显示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1所示背光模组在普通显示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工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工作方法和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遮光板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遮光板2和准直光源3,其中,遮光板2位于导光板1和准直光源3之间,导光板1包括:透明主体11和形成于透明主体11上的若干个扩散网点12,遮光板2上形成有透光区域4和若干个遮光区域5,遮光区域5与导光板1上的扩散网点12对应,准直光源3用于生成准直光线,并使得准直光线垂直照射至遮光板2。
其中,准直光源3具体可以为激光器、具有准直透镜的LED灯等能够产生准直光线的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中,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遮光板2与导光板1的相对位置,以使得遮光板2上遮光区域5与导光板1上对应的扩散网点12正对或错位,从而实现防窥显示模式和普通显示模式的切换。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在防窥显示模式和普通显示模式时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3a为图1所示背光模组在防窥显示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在进入防窥显示模式时,用户可对遮光板2和/或导光板1进行沿X方向进行移动,并使得遮光板2上的遮光区域5与到导光板1上对应的扩散网点12正对,此时准直光源3生成准直光线并垂直照射至遮光板2。在遮光板2上的遮光区域5的遮挡作用下,没有光线能射至导光板1上的扩散网点12,因此准直光线依次穿过透光区域4和位于扩散网点12之间的准直光出射区域,并垂直射向显示面板(未示出)。此时,用户仅能从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观看到显示面板上所显示的内容,从而达到防窥显示的效果。
图3b为图1所示背光模组在普通显示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b所示,在进入普通显示模式时,用户可对遮光板2和/或导光板1进行沿X方向进行移动,并使得遮光板2上的遮光区域5与到导光板1上对应的扩散网点12错位,此时准直光源3生成准直光线并垂直照射至遮光板2。由于遮光板2上的遮光区域5无法遮挡导光板1上的扩散网点12,因此准直光线穿过所述透光区域4并射向扩散网点12。在扩散网点12的扩散作用下,准直光线的传播方向变为向四周扩散(构成面光源),并从多个方向射向显示面板。此时,用户可以从多个方向上观看到显示面板上所显示的内容,从而达到正常显示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中的透明主体11的材料可以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玻璃。可通过印刷法(printing)、化学蚀刻法(Etching)、精密机械刻画法(V-cut)、光微影法(Stamper)、内部扩散法等方法,以在透明主体11上形成扩散网点12。
可选地,遮光板2包括:透明衬底21和形成于透明衬底21上的若干个遮光图形22,遮光图形22位于遮光区域5内用于与扩散网点12进行对应,此时透明衬底21上未覆盖遮光图形22的区域为透光区域4。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打印、印刷、掩膜(mask)构图等构图方式以在透明衬底21上形成遮光图形22。
可选地,透明衬底21的材料为玻璃,遮光图形22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此时遮光图形22可通过mask构图工艺进行制备。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遮光图形22位于透明衬底21朝向导光板1的一侧的情况仅起到示例性作用,其不会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产生限制。在本实用新型中,遮光图形22也可位于透明衬底21被向导光板1的一侧,或位于透明衬底21内。此外,附图中遮光图形22为矩形的情况仅起到示例性作用,其不会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产生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仅需满足遮光图形22在与对应的扩散网点12正对时其在导光板1上的投影能完全覆盖扩散网点12即可。
为提高背光模组的机动性和可操作性,该背光模组中还设置有驱动单元6,驱动单元6与遮光板2和导光板1中的至少一者连接,用于驱动遮光板2和/或导光板1进行运动,以使得遮光上的遮光区域5与导光板1上对应的扩散网点12正对或错位,从而实现背光模组在防窥显示模式和普通显示模式之间进行自动切换。在实际应用中,可在显示装置上设置一按钮,该按钮与驱动单元6连接,用户可通过该按钮来控制驱动单元6进行相应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仅示例性的给出了驱动单元6仅与遮光板2连接的情况,对于驱动单元6仅与导光板1连接以及驱动单元6与遮光板2和导光板1均连接的情况未给出相应附图。
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显示装置在普通显示模式时的显示效果,可将遮光板2上遮光区域5的宽度设置的与位于相邻扩散网点12之间的准直光出射区域的宽度相等。当遮光区域5与扩散网点12错位后,遮光区域5可完全遮挡住位于相邻扩散网点12之间的准直光出射区域,此时通过遮光板2上的透光区域4的全部准直光线全部射向导光板1中的扩散网点12,而不会从准直光出射区域射出,此时从导光板1出光面射向显示面板的光是均匀的,从而能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遮光板和准直光源,其中,遮光板位于导光板和准直光源之间,导光板包括:透明主体和形成于透明主体上的若干个扩散网点,遮光板上形成有透光区域和若干个遮光区域,遮光区域与导光板上的扩散网点一一对应,准直光源用于生成准直光线,并使得准直光线垂直照射至遮光板。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遮光板与导光板的相对位置,以使得遮光板上遮光区域与导光板上对应的扩散网点正对或错位,从而实现防窥显示模式和普通显示模式的切换。
实施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7和背光模组(由导光板1、遮光板2和准直光源3构成),其中背光模组位于显示面板的背面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该背光模组采用上述实施例一中的背光模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遮光板和准直光源,其中,遮光板位于导光板和准直光源之间,导光板包括:透明主体和形成于透明主体上的若干个扩散网点,遮光板上形成有透光区域和若干个遮光区域,遮光区域与导光板上的扩散网点一一对应,准直光源用于生成准直光线,并使得准直光线垂直照射至遮光板。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遮光板与导光板的相对位置,以使得遮光板上遮光区域与导光板上对应的扩散网点正对或错位,从而实现防窥显示模式和普通显示模式的切换。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工作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其中该背光模组采用上述实施例一中的背光模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描述,该背光模组的工作方法包括:
步骤S1、在进入防窥显示模式时,将遮光板上的遮光区域与到导光板上对应的扩散网点正对,准直光源生成准直光线并垂直照射至遮光板,准直光线依次穿过透光区域和位于扩散网点之间的准直光出射区域。
步骤S2、在进入普通显示模式时,将遮光板上的遮光区域与到导光板上对应的扩散网点错位,准直光源生成准直光线并垂直照射至遮光板,准直光线穿过透光区域并射向扩散网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可先于步骤S2执行(参见图5),或者步骤S2先于步骤S 1执行(未给出相应附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的工作方法,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遮光板和准直光源,其中,遮光板位于导光板和准直光源之间,导光板包括:透明主体和形成于透明主体上的若干个扩散网点,遮光板上形成有透光区域和若干个遮光区域,遮光区域与导光板上的扩散网点一一对应,准直光源用于生成准直光线,并使得准直光线垂直照射至遮光板。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遮光板与导光板的相对位置,以使得遮光板上遮光区域与导光板上对应的扩散网点正对或错位,从而实现防窥显示模式和普通显示模式的切换。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遮光板和准直光源,所述遮光板位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准直光源之间;
所述导光板包括:透明主体和形成于透明主体上的若干个扩散网点;
所述遮光板上形成有透光区域和若干个遮光区域,所述遮光区域与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扩散网点对应;
所述准直光源用于生成准直光线,并使得所述准直光线垂直照射至所述遮光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遮光板和/或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遮光板和/或所述导光板进行运动,以使得所述遮光区域与对应的扩散网点正对或错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包括:
透明衬底和形成于所述透明衬底上的若干个遮光图形,所述遮光图形位于所述遮光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图形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衬底的材料为玻璃。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扩散网点之间形成有准直光出射区域,所述准直光出射区域的宽度与所述遮光区域的宽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光源包括:若干个激光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光源包括:若干个具有准直透镜的LED灯。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主体的材料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玻璃。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620688168.0U 2016-06-30 2016-06-30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749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88168.0U CN205749977U (zh) 2016-06-30 2016-06-30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88168.0U CN205749977U (zh) 2016-06-30 2016-06-30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49977U true CN205749977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80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88168.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749977U (zh) 2016-06-30 2016-06-30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49977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1636A (zh) * 2016-06-30 2016-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工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6838849A (zh) * 2017-02-23 2017-06-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准直光源组件、显示装置及制造准直光源组件的方法
CN109188769A (zh) * 2018-09-30 2019-01-11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240537A (zh) * 2022-08-17 2022-10-25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5291432A (zh) * 2022-08-17 2022-11-0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1636A (zh) * 2016-06-30 2016-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工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18001006A1 (zh) * 2016-06-30 2018-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操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5911636B (zh) * 2016-06-30 2018-10-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工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US10288232B2 (en) 2016-06-30 2019-05-1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838849A (zh) * 2017-02-23 2017-06-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准直光源组件、显示装置及制造准直光源组件的方法
CN106838849B (zh) * 2017-02-23 2019-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准直光源组件、显示装置及制造准直光源组件的方法
CN109188769A (zh) * 2018-09-30 2019-01-11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188769B (zh) * 2018-09-30 2021-08-17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240537A (zh) * 2022-08-17 2022-10-25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5291432A (zh) * 2022-08-17 2022-11-0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49977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KR100840449B1 (ko) 출사광의 확산각의 범위를 바꾸는 것이 가능한 면광원 및그것을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0470361C (zh) 照明装置和投影型显示装置
CN203658705U (zh) 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2608768A (zh) 基于led的双面光栅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EP1411732A3 (en) Display systems using organic laser light sources
KR100843097B1 (ko) 투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JP7005297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Miyazaki et al. Multi-user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based on direction-controlled illumination using a slanted cylindrical lens array
JP2005003990A (ja) 画像表示装置
CN105911636B (zh) 背光模组及其工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JP2008512709A (ja) 画像の3次元表示と2次元表示を選択して行う組立物
CN102841446B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5425471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9801837A (zh) 驱动背板的激光退火工艺及掩膜版
JP2008185730A (ja) 露光方法、露光装置、及び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用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TWM615225U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N213601464U (zh) 一种基于光场投屏的波动光学教学装置
US20070085981A1 (en) Assemblies and methods for displaying an image
MARKET ID informationdisplay
JP2006319623A (ja) 携帯電子機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システム
JPS5862625A (ja) 表示装置
CN100357804C (zh) 视角可切换的光学显示装置
Arnold et al. Autocalibration for Creating 2D/3D Displays on Complex Geometric Surfaces
JPH06300929A (ja) 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02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