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35340A - 背光源模组、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源模组、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35340A
CN114035340A CN202111446759.9A CN202111446759A CN114035340A CN 114035340 A CN114035340 A CN 114035340A CN 202111446759 A CN202111446759 A CN 202111446759A CN 114035340 A CN114035340 A CN 114035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ew
frame
backlight
imag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467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勇乐
马青
韩锐
崔栋
张志鹏
翟跃
李文洋
冷寿阳
迟卫宁
朱媛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4675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353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35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53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33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directional light or back-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开一种背光源模组,包括:动态发光单元阵列、准直膜、动态狭缝光栅和透镜阵列;动态发光单元阵列配置为根据显示模式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以及为视图对应的图像帧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准直膜配置为使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准直入射至光栅;光栅配置为根据显示模式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根据视图确定光栅的参数,利用光栅的屏障遮挡发光单元的发光面,控制发光单元发出的光透过光栅后相对于透镜的位置和光束宽度;透镜阵列配置为对透过光栅后的光束进行折射以产生指向视图对应的目标方向的背光;显示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单视图模式、双视图模式和多视图模式。本文能实现多种显示模式下的一种或多种方向的定向背光。

Description

背光源模组、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模组、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双视显示技术可以采用光栅将显示器同时显示的两幅图像分别向显示器前的不同方向显示。
一些立体显示器通过光栅分别照亮显示面板的奇偶像素阵列或遮盖对应的奇偶像素阵列,以实现在左右不同角度分别看到奇数像素阵列和偶数像素阵列,从而实现双视显示。
但是,由于显示面板的奇偶像素列分别同时显示不同的画面,因此双视显示时图像分辨率是正常显示图像的一半。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模组,包括:动态发光单元阵列、准直膜、动态狭缝光栅和透镜阵列;所述动态发光单元阵列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所述透镜阵列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透镜;
所述动态发光单元阵列,配置为根据显示模式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以及为视图对应的图像帧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
所述准直膜,配置为使得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准直入射至所述动态狭缝光栅;
所述动态狭缝光栅,配置为根据显示模式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根据视图确定动态狭缝光栅的参数,利用所述动态狭缝光栅的屏障遮挡发光单元的发光面,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透过所述动态狭缝光栅后相对于透镜的位置和光束宽度;
所述透镜阵列,配置为对透过所述动态狭缝光栅后的光束进行折射以产生指向视图对应的目标方向的背光;
其中,所述显示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单视图模式、双视图模式和多视图模式。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
所述背光源模组,配置为根据显示模式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为视图对应的图像帧提供对应指向的背光;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为根据显示模式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提供与所述视图匹配的图像帧;
其中,所述显示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单视图模式、双视图模式和多视图模式。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的驱动方法,包括:
根据显示模式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根据视图确定动态狭缝光栅的参数以及为所述视图对应的图像帧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
动态发光单元阵列按照当前帧对应的视图进行发光,准直膜使得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准直入射至所述动态狭缝光栅,动态狭缝光栅利用所述动态狭缝光栅的屏障遮挡发光单元的发光面,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透过所述动态狭缝光栅后相对于透镜的位置和光束宽度,透镜阵列对透过所述动态狭缝光栅后的光束进行折射以产生指向视图对应的目标方向的背光,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与所述视图匹配的图像帧;
其中,所述显示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单视图模式、双视图模式和多视图模式。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模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在单视图模式下提供单一指向的背光,在双视图模式或多视图模式下提供多种指向的背光,因此能够实现多种显示模式下的一种或多种方向的定向背光。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5-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视图模式的示意图;
图5-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视图模式的示意图;
图5-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视图模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朗伯光源发出的光透过准直膜材、液晶光栅和透镜阵列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定宽度的光束穿过菲涅尔透镜的光路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双视图定向显示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双视图定向显示时驱动信号的时序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四视图显示模式下透镜和发光单元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注意,实施方式可以以多个不同形式来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个事实,就是方式和内容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及其范围的条件下被变换为各种各样的形式。因此,本公开不应该被解释为仅限定在下面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中。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说明书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词是为了避免构成要素的混同而设置,而不是为了在数量方面上进行限定的。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件间接相连,或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模组,包括:动态发光单元阵列10、准直膜20、动态狭缝光栅30和透镜阵列40;所述动态发光单元阵列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所述透镜阵列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透镜;
所述动态发光单元阵列,配置为根据显示模式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以及为视图对应的图像帧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
所述准直膜,配置为使得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准直入射至所述动态狭缝光栅;
所述动态狭缝光栅,配置为根据显示模式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根据视图确定动态狭缝光栅的参数,利用所述动态狭缝光栅的屏障遮挡发光单元的发光面,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透过所述动态狭缝光栅后相对于透镜的位置和光束宽度;
所述透镜阵列,配置为对透过所述动态狭缝光栅后的光束进行折射以产生指向视图对应的目标方向的背光;
其中,所述显示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单视图模式、双视图模式和多视图模式。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包括动态发光单元阵列、准直膜、动态狭缝光栅和透镜阵列,所述动态发光单元阵列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所述透镜阵列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透镜;所述动态发光单元阵列配置为根据显示模式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以及为视图对应的图像帧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所述准直膜配置为使得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准直入射至所述动态狭缝光栅;所述动态狭缝光栅配置为根据显示模式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根据视图确定动态狭缝光栅的参数,利用所述动态狭缝光栅的屏障遮挡发光单元的发光面,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透过所述动态狭缝光栅后相对于透镜的位置和光束宽度;所述透镜阵列配置为对透过所述动态狭缝光栅后的光束进行折射以产生指向视图对应的目标方向的背光。上述背光源模组在单视图模式下提供单一指向的背光,在双视图模式或多视图模式下提供多种指向的背光,因此能够实现多种显示模式下的一种或多种方向的定向背光。
单视图模式包括单一视图。双视图模式包括左视图和右视图,双视图模式可以用于立体显示(3D显示)。多视图模式包括多种视图,比如四视图模式通常包括:左视图、右视图、前视图和后视图。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态狭缝光栅的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狭缝宽度、狭缝长度、屏障宽度和屏障长度。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发光二极管LED、Mini-LED或Micro-LED。从字面意思来看,Mini-LED可以理解为更小的发光二极管,又被称为“亚毫米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是“微米发光二极管”。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态狭缝光栅包括:液晶狭缝光栅。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态狭缝光栅,配置为采用以下方式确定动态狭缝光栅的参数:通过控制液晶狭缝光栅的加电区域和不加电区域的位置调整液晶狭缝光栅的透光区和不透光区;其中,所述透光区对应于液晶狭缝光栅的狭缝,所述不透光区对应于液晶狭缝光栅的屏障。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背光源模组还包括:吸光膜50;所述吸光膜设置在所述动态发光单元阵列远离动态狭缝光栅的一侧,用于吸收入射至所述吸光膜的光,从而减少入射至所述动态狭缝光栅的反射光。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在任意一种显示模式下,一帧图像对应于一种视图。由于一帧图像对应于一种视图,因此每一帧图像的分辨率不会下降。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显示模式为单视图模式时,每一帧图像对应于同一种视图,每一帧图像的背光指向相同;当所述显示模式为双视图模式时,左视图对应于奇数帧的图像,右视图对应于偶数帧的图像,奇数帧的背光指向与偶数帧的背光指向不同;当所述显示模式为K视图模式时,K种视图分别对应于K帧图像,K帧图像的背光指向不同;K大于或等于4。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在任意一种显示模式下,为不同种视图对应的图像帧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不同或部分相同。比如,在双视图模式下,为左视图对应的奇数帧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与为右视图对应的偶数帧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二者不相同或部分相同。在多视图模式下,用于不同视图的发光单元可以完全不同,或者部分相同。双视图模式/多视图模式下,不同视图整帧交替/轮流显示,结合指向性背光,可以实现任意视角显示,并且显示画面的分辨率不会下降。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态发光单元阵列,配置为采用以下方式确定为视图对应的图像帧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当所述显示模式为单视图模式时,对任意一帧图像帧,将所有发光单元设置为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态发光单元阵列,配置为采用以下方式确定为视图对应的图像帧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当所述显示模式为双视图模式时,如果当前帧显示的是左视图对应的图像,则将奇数列发光单元设置为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将偶数列发光单元设置为不发光的发光单元,如果当前帧显示的是右视图对应的图像,则将偶数列发光单元设置为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将奇数列发光单元设置为不发光的发光单元。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态发光单元阵列,配置为采用以下方式确定为视图对应的图像帧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当所述显示模式为四视图模式时,如果当前帧显示的是左视图对应的图像,则将奇数列发光单元设置为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将偶数列发光单元设置为不发光的发光单元,如果当前帧显示的是右视图对应的图像,则将偶数列发光单元设置为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将奇数列发光单元设置为不发光的发光单元;如果当前帧显示的是前视图对应的图像,则将奇数行发光单元设置为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将偶数行发光单元设置为不发光的发光单元,如果当前帧显示的是后视图对应的图像,则将偶数行发光单元设置为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将奇数行发光单元设置为不发光的发光单元。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态发光单元阵列,配置为采用以下方式确定为视图对应的图像帧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当所述显示模式为K视图模式时,将所有的发光单元分成K组,第i组发光单元用于为第i种视图提供背光,1≤i≤K;如果当前帧显示的是第i种视图对应的图像,则将第i组发光单元设置为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将其余组的发光单元设置为不发光的发光单元;K大于或等于2;其中,任意两组发光单元可以包括完全不同的发光单元或者包括部分相同的发光单元。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透镜包括:菲涅尔透镜或柱透镜。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显示模式包括K视图模式时,单个透镜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覆盖K个发光单元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其中,K大于或等于2;所述第一平面是平行于所述透镜的焦平面的平面。通过点亮透镜下方不同位置的发光单元可以实现背光的指向性,并可以同时获得较窄的视角。
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模组100和液晶显示面板200;
所述背光源模组,配置为根据显示模式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为视图对应的图像帧提供对应指向的背光;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为根据显示模式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提供与所述视图匹配的图像帧;
其中,所述显示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单视图模式、双视图模式和多视图模式。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源模组配置为根据显示模式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为视图对应的图像帧提供对应指向的背光;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为根据显示模式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提供与所述视图匹配的图像帧。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背光指向与视图对应的图像帧同步设置,能够实现多种显示模式下一种或多种视图的呈现。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在任意一种显示模式下,一帧图像对应于一种视图。由于一帧图像对应于一种视图,因此每一帧图像的分辨率不会下降。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显示模式为单视图模式时,每一帧图像对应于同一种视图,每一帧图像的背光指向相同;当所述显示模式为双视图模式时,左视图对应于奇数帧的图像,右视图对应于偶数帧的图像,奇数帧的背光指向与偶数帧的背光指向不同;当所述显示模式为K视图模式时,K种视图分别对应于K帧图像,K帧图像的背光指向不同;K大于或等于4。双视图模式/多视图模式下,不同视图整帧交替/轮流显示,结合指向性背光,可以实现任意视角显示,并且显示画面的分辨率不会下降。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源模组,配置为采用以下方式为视图对应的图像帧提供对应指向的背光:如果下一帧图像与上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不同,则在图像帧切换为下一帧前,关闭上一帧图像对应的背光,开启下一帧图像对应的背光。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果单视图模式时液晶显示面板的屏幕刷新率为f1,则双视图模式时屏幕刷新率为2*f1,K视图模式时屏幕刷新率为K*f1;K大于或等于4。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单视图模式时屏幕刷新率f1大于或等于60赫兹。
如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的驱动方法,包括:
步骤S10,根据显示模式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根据视图确定动态狭缝光栅的参数以及为所述视图对应的图像帧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
步骤S20,动态发光单元阵列按照当前帧对应的视图进行发光,准直膜使得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准直入射至所述动态狭缝光栅,动态狭缝光栅利用所述动态狭缝光栅的屏障遮挡发光单元的发光面,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透过所述动态狭缝光栅后相对于透镜的位置和光束宽度,透镜阵列对透过所述动态狭缝光栅后的光束进行折射以产生指向视图对应的目标方向的背光,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与所述视图匹配的图像帧;
其中,所述显示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单视图模式、双视图模式和多视图模式。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驱动方法,根据显示模式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根据视图确定动态狭缝光栅的参数以及为所述视图对应的图像帧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动态发光单元阵列按照当前帧对应的视图进行发光,准直膜使得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准直入射至所述动态狭缝光栅,动态狭缝光栅利用所述动态狭缝光栅的屏障遮挡发光单元的发光面,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透过所述动态狭缝光栅后相对于透镜的位置和光束宽度,透镜阵列对透过所述动态狭缝光栅后的光束进行折射以产生指向视图对应的目标方向的背光,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与所述视图匹配的图像帧。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驱动方法通过背光指向与视图对应的图像帧同步设置,能够实现多种显示模式下一种或多种视图的呈现。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在任意一种显示模式下,一帧图像对应于一种视图。由于一帧图像对应于一种视图,因此每一帧图像的分辨率不会下降。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态发光单元阵列按照当前帧对应的视图进行发光,包括:如果下一帧图像与上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不同,则在图像帧切换为下一帧前,关闭上一帧图像对应的背光,开启下一帧图像对应的背光。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显示模式为单视图模式时,每一帧图像对应于同一种视图,每一帧图像的背光指向相同;当所述显示模式为双视图模式时,左视图对应于奇数帧的图像,右视图对应于偶数帧的图像,奇数帧的背光指向与偶数帧的背光指向不同;当所述显示模式为K视图模式时,K种视图分别对应于K帧图像,K帧图像的背光指向不同;K大于或等于4。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果单视图模式时液晶显示面板的屏幕刷新率为f1,则双视图模式时屏幕刷新率为2*f1,K视图模式时屏幕刷新率为K*f1;K大于或等于4。
通过菲涅尔透镜/柱透镜将动态发光单元阵列发出的光折射向特定的角度实现指向性背光,通过高刷新率的显示屏以及高响应速度的动态发光单元阵列的快速切换来实现不同视角不同视图的切换。可以通过点亮透镜阵列下方不同位置的发光单元来实现背光的指向性,并可以同时获得较窄的视角。
图5-1为单视图模式下单视角定向显示示意图,通过调整动态发光单元阵列中发光单元的亮灭位置和动态狭缝光栅,利用透镜阵列折射的原理来调节背光的方向,可以实现单视角定向背光,此技术可以配合眼球追踪实现定向显示。
图5-2为双视图模式下双视角定向显示示意图,通过调整动态发光单元阵列中发光单元的亮灭位置和动态狭缝光栅,利用透镜阵列折射的原理来实现左右角度的指向性背光,可以满足双视图的防窥需求。
图5-3为多视图模式下多视角定向显示示意图,通过调整动态发光单元阵列中发光单元的亮灭位置和动态狭缝光栅,利用透镜折射的原理调节多方向指向式背光,在屏幕刷新率满足的情况下可在四周任意角度显示不同视图。
一般来说单个LED的发光模型为朗伯模型,利用遮挡朗伯光源局部光束的方法可以获得指向特定角度的光束,用LED(Mini-LED,或Micro-LED)阵列作为背光源,用液晶光栅屏障来遮挡所有发光单元的部分光束时,可以形成一个大面积特定角度光束,这个光束可以用来做背光源。结合LED(Mini-LED,或Micro-LED)高响应速度和液晶的高刷新率,单视图模式、双视图/3D显示模式、多视图模式等显示功能可以被实现。
图6示出了朗伯光源发出的光透过准直膜材、液晶光栅和透镜阵列的示意图。朗伯光源透过准直膜材后获得较窄的发射角并通过液晶光栅屏障滤掉杂散光,其中角度α以内的为较弱的杂散光,角度β以内的光被光栅屏障遮挡,也就是说两侧α+β角度以内的光都损失掉了,所以可以通过准直膜材来尽量地减小α+β角度以内的能量。
图7示出了一定宽度的光束穿过菲涅尔透镜的光路示意图。一定宽度的光束穿过菲涅尔透镜后获得了γ1、γ2的偏转角度,这个角度的光经过距离D后均匀地照亮整个屏幕,背光穿过屏幕后继续保持固定的发射角度和范围,在远场形成以中心角为γ1或γ2的视角范围。要想完全照亮显示屏幕,显示屏与液晶光栅的距离D需要满足以下公式(1)
Figure BDA0003384136730000111
其中F为透镜焦距,n是光栅屏障的宽度,m是光栅狭缝的宽度,m+n等于一个光栅常数,透镜宽度与一个光栅常数相等。在完全照亮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匹配液晶光栅开口率、透镜焦距等来实现均匀照亮屏幕并保持背光的指向性。
指向背光的指向角γ可以根据下述公式(2)计算:
Figure BDA0003384136730000112
其中,F为透镜焦距,X为发光单元距透镜中心的距离。
以双视显示模式为例,当发光单元(朗伯光源)的发光角度为120°,朗伯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准直膜材可以缩小发光角度,然后中心较为准直的光束透过液晶光栅,透过液晶光栅后经上方的柱透镜/菲涅尔透镜折射后方向产生偏折。通过仿真运算模拟左视图和右视图的背光的指向,可以看到左右两个光束在远场产生了两个小于15°的视角。
图8为双视图定向显示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双视图模式下,某一方向需要显示的画面和背光同时点亮,在切换到下一个方向时,关掉前一方向的画面和背光,打开下一方向的画面和背光,通过高速切换实现多方位角显示。图9为双视显示模式下的驱动信号时序图,LED灯A和B交替亮灭,显示屏在对应的背光开启的同时开启相应的画面。利用时序的不同在两个不同方向(左视图和右视图)依次显示不同画面,为保证视频能正常观看,每个视图的周期至多为8ms。通过光栅屏障在不同时刻遮挡对应奇数列或偶数列的LED灯从而获得特定角度的背光。
以双视图模式为例,如图8所示,动态发光单元阵列(比如Mini-LED)发出的光经准直膜材后以较小的发散角度入射动态LCD光栅屏障(无彩膜CF),经过动态LCD光栅屏障后光栅屏障滤掉较大角度的杂散光,使小角度中心较强光束穿过,光束打在菲涅尔透镜/柱透镜阵列之后通过折射的原理使光束发生偏转,大量发光单元发出的同一角度的光经一段距离后混合均匀形成背光源,照亮LCD显示屏幕(显示LCD),穿过LCD显示屏幕的光继续以固定角度出射形成特定视角。
多视图模式下的指向背光与单视图模式或双视图模式的定向显示原理一致。利用时序的不同在多个(比如四个)不同方向(比如左、右、前、后)依次显示不同画面,为保证视频能正常观看,每个视图的周期至多为4ms。通过光栅屏障在不同时刻遮挡对应奇偶列或行的LED从而获得特定角度的背光。分别点亮对应位置的LED灯,能够依次得到四种视图下的定向背光。
当所述显示模式包括K视图模式时,单个透镜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覆盖K个发光单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其中,K大于或等于4。通过点亮透镜下方不同位置的发光单元可以实现背光的指向性,并可以同时获得较窄的视角。图10为四视图显示模式下透镜和发光单元的位置关系。如图10所示,单个菲涅尔透镜下方有四个发光单元,指向背光的角度可以通过点亮不同位置的发光单元来实现。当单个菲涅尔透镜下方有更多发光单元时,通过不同的背光方向可以实现更多视角。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模组。
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虽然本申请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申请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背光源模组,包括:动态发光单元阵列、准直膜、动态狭缝光栅和透镜阵列;所述动态发光单元阵列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所述透镜阵列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透镜;
所述动态发光单元阵列,配置为根据显示模式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以及为视图对应的图像帧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
所述准直膜,配置为使得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准直入射至所述动态狭缝光栅;
所述动态狭缝光栅,配置为根据显示模式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根据视图确定动态狭缝光栅的参数,利用所述动态狭缝光栅的屏障遮挡发光单元的发光面,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透过所述动态狭缝光栅后相对于透镜的位置和光束宽度;
所述透镜阵列,配置为对透过所述动态狭缝光栅后的光束进行折射以产生指向视图对应的目标方向的背光;
其中,所述显示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单视图模式、双视图模式和多视图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发光二极管LED、Mini-LED或Micro-LED。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态狭缝光栅包括:液晶狭缝光栅;
所述动态狭缝光栅的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狭缝宽度、狭缝长度、屏障宽度和屏障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
在任意一种显示模式下,一帧图像对应于一种视图;
当所述显示模式为单视图模式时,每一帧图像对应于同一种视图,每一帧图像的背光指向相同;当所述显示模式为双视图模式时,左视图对应于奇数帧的图像,右视图对应于偶数帧的图像,奇数帧的背光指向与偶数帧的背光指向不同;当所述显示模式为K视图模式时,K种视图分别对应于K帧图像,K帧图像的背光指向不同;K大于或等于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
在任意一种显示模式下,为不同种视图对应的图像帧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不同或部分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源模组还包括:吸光膜;所述吸光膜设置在所述动态发光单元阵列远离动态狭缝光栅的一侧,用于吸收入射至所述吸光膜的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包括:菲涅尔透镜或柱透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显示模式包括K视图模式时,单个透镜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覆盖K个发光单元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其中,K大于或等于2;所述第一平面是平行于所述透镜的焦平面的平面。
9.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
所述背光源模组,配置为根据显示模式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为视图对应的图像帧提供对应指向的背光;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为根据显示模式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提供与所述视图匹配的图像帧;
其中,所述显示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单视图模式、双视图模式和多视图模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源模组,配置为采用以下方式为视图对应的图像帧提供对应指向的背光:如果下一帧图像与上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不同,则在图像帧切换为下一帧前,关闭上一帧图像对应的背光,开启下一帧图像对应的背光。
11.一种显示模组的驱动方法,包括:
根据显示模式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视图,根据视图确定动态狭缝光栅的参数以及为所述视图对应的图像帧提供背光的发光单元;
动态发光单元阵列按照当前帧对应的视图进行发光,准直膜使得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准直入射至所述动态狭缝光栅,动态狭缝光栅利用所述动态狭缝光栅的屏障遮挡发光单元的发光面,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透过所述动态狭缝光栅后相对于透镜的位置和光束宽度,透镜阵列对透过所述动态狭缝光栅后的光束进行折射以产生指向视图对应的目标方向的背光,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与所述视图匹配的图像帧;
其中,所述显示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单视图模式、双视图模式和多视图模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任意一种显示模式下,一帧图像对应于一种视图;
当所述显示模式为单视图模式时,每一帧图像对应于同一种视图,每一帧图像的背光指向相同;当所述显示模式为双视图模式时,左视图对应于奇数帧的图像,右视图对应于偶数帧的图像,奇数帧的背光指向与偶数帧的背光指向不同;当所述显示模式为K视图模式时,K种视图分别对应于K帧图像,K帧图像的背光指向不同;K大于或等于4。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单视图模式时液晶显示面板的屏幕刷新率为f1,则双视图模式时液晶显示面板的屏幕刷新率为2*f1,K视图模式时液晶显示面板的屏幕刷新率为K*f1;K大于或等于4。
14.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9-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111446759.9A 2021-11-30 2021-11-30 背光源模组、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0353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6759.9A CN114035340A (zh) 2021-11-30 2021-11-30 背光源模组、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6759.9A CN114035340A (zh) 2021-11-30 2021-11-30 背光源模组、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5340A true CN114035340A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39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46759.9A Pending CN114035340A (zh) 2021-11-30 2021-11-30 背光源模组、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3534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5298A (zh) * 2022-04-28 2022-07-29 浙江大学 一种用于裸眼三维显示的波导型高均匀度定向背光系统
CN115202067A (zh) * 2022-07-29 2022-10-1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显示系统和显示装置
CN115240537A (zh) * 2022-08-17 2022-10-25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显示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3841A (zh) * 2009-12-31 2011-09-14 美国博通公司 一种具有一个视平面的显示系统及显示方法
KR20110121765A (ko) * 2010-05-03 2011-11-09 엠진 (주) 3d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3365868U (zh) * 2013-05-31 2013-12-25 易志根 一种液晶光栅及具有该液晶光栅的显示系统
KR20150002327A (ko) * 2013-06-28 2015-01-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무안경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 방법
CN114035339A (zh) * 2021-11-30 2022-0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模组、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3841A (zh) * 2009-12-31 2011-09-14 美国博通公司 一种具有一个视平面的显示系统及显示方法
KR20110121765A (ko) * 2010-05-03 2011-11-09 엠진 (주) 3d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3365868U (zh) * 2013-05-31 2013-12-25 易志根 一种液晶光栅及具有该液晶光栅的显示系统
KR20150002327A (ko) * 2013-06-28 2015-01-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무안경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 방법
CN114035339A (zh) * 2021-11-30 2022-0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模组、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5298A (zh) * 2022-04-28 2022-07-29 浙江大学 一种用于裸眼三维显示的波导型高均匀度定向背光系统
CN115202067A (zh) * 2022-07-29 2022-10-1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显示系统和显示装置
CN115202067B (zh) * 2022-07-29 2024-02-0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显示系统和显示装置
CN115240537A (zh) * 2022-08-17 2022-10-25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及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64139B1 (ko) 3차원 영상 표시방법 및 장치
TWI545348B (zh) 多畫面顯示裝置
CN114035340A (zh) 背光源模组、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US8587641B2 (e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system
KR0145558B1 (ko) 3차원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5606455A (e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with high power efficiency
US7646451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U200533229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3D images
US5410345A (en) Stroboscopic illumination system for video displays
US908119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5392140A (en) Optical device with two lens arrays with the second array pitch an integral multiple of the first array pitch
US20030025995A1 (en) Autostereoscopie
CN102272665A (zh) 用于2d/3d自动立体多视角显示器的背光系统
US20110216407A1 (en) Lighting device for a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CN104487877A (zh) 定向显示设备
US5774262A (en) Optical system for the two- and three-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WO1994006249A1 (en) Stroboscopic illumination system for video displays
EP2218261A1 (e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JP2000092520A (ja)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KR102598842B1 (ko) 3d 디스플레이 장치
RU274698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с управлением направлением выхода, задняя подсветка для так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 способ направления света
US9400415B2 (en) Image display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15981026B (zh) 一种无串扰光栅立体显示器
US9491444B2 (en) Auto-multiscopic 3D display system
US2022019958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of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