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33733B - 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33733B
CN115233733B CN202211063194.0A CN202211063194A CN115233733B CN 115233733 B CN115233733 B CN 115233733B CN 202211063194 A CN202211063194 A CN 202211063194A CN 115233733 B CN115233733 B CN 1152337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underground
steel pipe
thick
ste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631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33733A (zh
Inventor
叶家成
温喜廉
刘三玲
陈广浩
梁嘉韵
岑积强
张超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earl River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earl River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earl River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earl River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6319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337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33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33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33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337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6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of joints in foundation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地连墙的上方路面开挖探沟;步骤二、设计接驳通道;步骤三、沿设计路线在路面朝地连墙进行钻孔,在孔内安装钢管桩;步骤四、在钢管桩的外侧进行旋喷桩浇灌加固;步骤五、开挖地连墙上方的软土地基,并搭设构建基坑支护;步骤六、对地连墙进行切割开挖作业;步骤七、在两侧的旋喷桩位置砌筑防水保护墙;步骤八、对打通的地连墙通道进行混凝土主体结构浇筑作业,直至完成浇筑。本申请具有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对地铁站正常运营的影响,改变作业空间狭小的常规模式,提高施工的安全系数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不断更新调整,存在有原轨道线网与新规划轨道线网换乘要求。
然而核心城区内过往规划并不完善,旧式的、既有的地铁站少有预留足够的作业空间来与新建的地下商业体接驳。因此,该类项目施工中,往往面临着作业空间狭小、施工危险系数大、需在不影响地铁站正常运营的前提下破除地下连续墙、接驳通道防水要求高等一系列的施工重点难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新建地下商业体与既有地铁站台连通接驳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施工重难点,本申请提供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地连墙的上方路面开挖探沟,探明地连墙的结构分布;
步骤二、根据探明的所述地连墙的结构分布在路面设计接驳通道,并标出设计路线;
步骤三、沿设计路线在路面朝所述地连墙进行钻孔,并在孔内安装钢管桩;
步骤四、沿所述钢管桩的外侧进双管旋喷注浆作业,在所述钢管桩的外侧进行旋喷桩浇灌加固;
步骤五、开挖所述地连墙上方的软土地基,并采用型钢配合所述旋喷桩搭设构建基坑支护;
步骤六、对所述地连墙进行切割开挖作业,打通新旧建筑主体间所述地连墙,进行接驳;
步骤七、在两侧的所述旋喷桩位置砌筑防水保护墙;
步骤八、对打通的地连墙通道进行混凝土主体结构浇筑作业,直至完成浇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路面挖设探沟,建筑基坑支护的方式,对地连墙进行打通作业,能够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对地铁站正常运营的影响,并通过改变主施工方向,由现有的左右打通改成自上而下的方式,有利于改变作业空间狭小的常规模式,提高施工的安全系数。
可选的,在所述步骤三及步骤四中,在钻孔的过程中,先使用钻头对软土以及所述地连墙进行钻孔作业,完成时,再使用扩孔钻孔对软土进行扩孔,使得软土层的孔洞半径大于所述地连墙处的孔洞半径,然后再在软土层与所述地连墙的连接处安装缓冲套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套环的设置,能够对地连墙与软土层的连接处进行缓冲,使得旋喷桩整体结构更加。
可选的,在步骤四及步骤五中,在所述旋喷桩浇灌完成时,在所述旋喷桩体外侧设置自动化测斜管,并安装基坑自动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基坑支护周边的软土变形情况。
可选的,步骤六中,在开挖时,先沿设计路线对地连墙进行开孔抽芯作业,沿设计路线挖设引导孔,然后使用切割设备沿两侧的引导孔路径,对所述地连墙进行分块切割搬运作业,逐步打通地连墙通道。
可选的,步骤七中,对于防水保护墙的构建,分成多段进行,并在防水保护墙的内侧粘接固定防水卷材,在粘接前,对防水保护墙的待粘接面进行凿毛处理,然后再使用密封材料进行粘接。
可选的,步骤七中,多段所述防水保护墙之间设置沉降变形缝,并在所述沉降变形缝之间埋设止水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降变形缝的设置,能够减少防水保护墙之间沉降不均匀而造成的墙体开裂的问题。
可选的,步骤七中,当所述保护墙与所述地连墙之间的连接处产生冷缝时,对冷缝先进行清洗处理,待干燥后对内部埋设止水条,并重新使用混凝土进行填充补缝。
可选的,步骤六中,对于地连墙顶面的切割块,在基坑支护处通过小型起吊装置进行起吊搬运;对于地连墙两侧的切割块,通过运输叉车进行搬运,通过多处位置的共同施工,加快对地连墙进行切割的效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方面同步进行的切割作业,提高对地连墙进行打通的作业效率。
可选的,步骤三中,所述钢管桩的底部安装有平底盘,平底盘的底面设置有粗糙面,在安装时,预先向孔内使用丝网包裹的混凝土浆,并使用吊机吊设安装所述钢管桩,在钢管桩放置到预定位置时,通过上下移动以及转动的方式,对混凝土浆进行找平,最后在水平度检测合格时,使用木板在路面位置对所述钢管桩进行固定,直至混凝土浆凝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平底盘的底面设置粗糙面,能够增加平底盘与混凝土浆粘合的稳定性,同时,粗糙面也能够对丝网进行摩擦,从而能对丝网进行刺破,便于混凝土浆流出,省去额外使用工具对丝网进行破除的工作有利于钢管桩的固定安装。
可选的,步骤六中,切割设备采用金刚石链绳对所述地连墙进行切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金刚石链绳对地连墙进行切割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从而有利于改善施工环境。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采用路面挖设探沟,建筑基坑支护的方式,对地连墙进行打通作业,能够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对地铁站正常运营的影响,并通过改变主施工方向,由现有的左右打通改成自上而下的方式,有利于改变作业空间狭小的常规模式,提高施工的安全系数;
2.缓冲套环的设置,能够对地连墙与软土层的连接处进行缓冲,使得旋喷桩整体结构更加;
3.沉降变形缝的设置,能够减少防水保护墙之间沉降不均匀而造成的墙体开裂的问题;
4.在平底盘的底面设置粗糙面,能够增加平底盘与混凝土浆粘合的稳定性,同时,粗糙面也能够对丝网进行摩擦,从而能对丝网进行刺破,便于混凝土浆流出,省去额外使用工具对丝网进行破除的工作有利于钢管桩的固定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3中方式一的施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钢管桩;2、缓冲套环;3、软土;4、地连墙;5、丝网;6、平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参照图1,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4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地连墙4的上方路面开挖探沟,探明地连墙4的结构分布。
具体的,在前期首先对施工场地进行围设准备,然后通过开挖多个探沟的方式,对地下地连墙4的整体宽度结构以及长度的延展方向进行探明,以方便确定最终的开挖地点。
步骤二、根据探明的地连墙4的结构分布在路面设计接驳通道,并标出设计路线。
步骤三、沿设计路线在路面朝地连墙4进行钻孔,并在孔内安装钢管桩1。
具体的,在钻孔的过程中,先使用钻头对软土3以及地连墙4进行钻孔作业。在钻孔完成时,再使用扩孔钻孔对软土3进行扩孔,使得软土3层的孔洞半径大于地连墙4处的孔洞半径。
由于在进行旋喷桩浇灌作业的过程中,需要连续对地连墙4以及软体结构都进行旋喷桩浇灌,然而在实际作业时,考虑到软土3的硬度与地连墙4的硬度不同的问题,因此在旋喷的过程中,实际上对软土3与地连墙4的旋喷作用效果并不相同,同样的喷力在软土3处所得的旋喷桩的半径要大于在地连墙4内的钻孔内所得的旋喷桩的半径。从而实际在旋喷完成时,由于软土3层处的旋喷桩与地连墙4处的旋喷桩半径的不一致,从而容易在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造成旋喷桩断裂的问题。所以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解决。
参照图2,方式一、在挖孔完毕后,在软土3层与地连墙4的连接处安装缓冲套环2。缓冲套环2具体卡接在软土3与地连墙4的连接处,整体呈下方开口小于上方开口的结构设置,并沿底部朝顶部呈径向扩大的设置。因此在旋喷过程中,能够在连接处形成一个半径逐步增大的圆柱状结构,解决应力集中的问题。
方式二、在挖孔完毕后,沿钻孔的方向插设半径一直的直筒模具,并在软土3与直筒的间隙之中填充碎石对直筒模具进行固定,最后在直筒内进行旋喷安装,使得整体的旋喷桩的半径一直,解决应力集中的问题。
方式三、在挖孔完毕后,先进行后续步骤,最后在基坑支护安装完毕时,对旋喷桩的连接处通过切割设备打磨的方式,对应力集中处进行打磨修整,使得整体沿长度方向呈流线型设置,从而解决应力集中的问题。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钢管桩1的底部安装有平底盘6,平底盘6的底面设置有粗糙面,在安装时,预先向孔内使用丝网5包裹的混凝土浆,并使用吊机吊设安装钢管桩1,在钢管桩1放置到预定位置时,通过上下移动以及转动的方式,对混凝土浆进行找平,最后在水平度检测合格时,使用木板在路面位置对钢管桩1进行固定,直至混凝土浆凝固。
在安装钢管桩1时,预先将丝网5包裹的混凝土将放入钻孔内,然后再安装钢管桩1,接着使用平底盘6的粗糙面对丝网5表面进行破除,使得混凝土浆流出,最后在通过固定找平,完成钢管桩1的安装。能够省去额外使用工具对丝网5进行破除的工作有利于钢管桩1的固定安装。
步骤四、沿钢管桩1的外侧进双管旋喷注浆作业,在钢管桩1的外侧进行旋喷桩浇灌加固。
具体的,在旋喷桩浇灌完成时,在旋喷桩体外侧设置自动化测斜管,并安装基坑自动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基坑支护周边的软土3变形情况。从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鞥狗通过基坑自动检测装置,对基坑支护周边的软土3进行实时检测,以便于在软土3变形情况较为严重时及时发现,并对变形的软土3进行挖出、转移、固化软土3的处理方式,提高软土3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步骤五、开挖地连墙4上方的软土3地基,并采用型钢配合旋喷桩搭设构建基坑支护。具体的,在完成前置工作之后,通过挖设构件基坑支护的方式,对软土3进行固定,使得需要挖出的地连墙4结构露出,从而能够进行后续的打通接驳工作。
步骤六、对地连墙4进行切割开挖作业,打通新旧建筑主体间地连墙4,进行接驳。
具体的,在开挖时,先沿设计路线对地连墙4进行开孔抽芯作业,沿设计路线挖设引导孔,然后使用切割设备沿两侧的引导孔路径,对地连墙4进行分块切割搬运作业,逐步打通地连墙4通道。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切割设备采用金刚石链绳对地连墙4进行切割。采用金刚石链绳对地连墙4进行切割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从而有利于改善施工环境。
对于地连墙4顶面的切割块,在基坑支护处通过小型起吊装置进行起吊搬运;对于地连墙4两侧的切割块,通过运输叉车进行搬运,通过多处位置的共同施工,加快对地连墙4进行切割的效率。
步骤七、在两侧的旋喷桩位置砌筑防水保护墙。
对于防水保护墙的构建,在本实施例中分成多段进行,并在防水保护墙的内侧粘接固定防水卷材。具体的,在粘接前,对防水保护墙的待粘接面进行凿毛处理,然后再使用密封材料进行粘接。
进一步,在多段防水保护墙之间设置沉降变形缝,并在沉降变形缝之间埋设止水带。沉降变形缝的设置,能够改善防水保护墙之间沉降不均匀而造成的墙体开裂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沉降变形缝之间填充液芯纤维的方式,提高沉降变形缝之间的密封性。在沉降变形缝结构开裂时,液芯纤维能够流出修复液对沉降变形缝进行重新修复,从而提高沉降变形缝的密封性,有利于防水。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沉降变形缝处粘贴钢板加固的方式,对连接处进行补强,从而能够预防沉降变形缝处开裂的情况的发生。
此外,当保护墙与地连墙4之间的连接处产生冷缝时,对冷缝先进行清洗处理,待干燥后对内部埋设止水条,并重新使用混凝土进行填充补缝。
步骤八、对打通的地连墙4通道进行混凝土主体结构浇筑作业,直至完成浇筑。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地连墙(4)的上方路面开挖探沟,探明地连墙(4)的结构分布;
步骤二、根据探明的所述地连墙(4)的结构分布在路面设计接驳通道,并标出设计路线;
步骤三、沿设计路线在路面朝所述地连墙(4)进行钻孔,并在孔内安装钢管桩(1);
步骤四、沿所述钢管桩(1)的外侧进双管旋喷注浆作业,在所述钢管桩(1)的外侧进行旋喷桩浇灌加固;
步骤五、开挖所述地连墙(4)上方的软土(3)地基,并采用型钢配合所述旋喷桩搭设构建基坑支护;
步骤六、对所述地连墙(4)进行切割开挖作业,打通新旧建筑主体间所述地连墙(4),进行接驳;
步骤七、在两侧的所述旋喷桩位置砌筑防水保护墙;
步骤八、对打通的地连墙(4)通道进行混凝土主体结构浇筑作业,直至完成浇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三及步骤四中,在钻孔的过程中,先使用钻头对软土(3)以及所述地连墙(4)进行钻孔作业,完成时,再使用扩孔钻孔对软土(3)进行扩孔,使得软土(3)层的孔洞半径大于所述地连墙(4)处的孔洞半径,然后再在软土(3)层与所述地连墙(4)的连接处安装缓冲套环(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及步骤五中,在所述旋喷桩浇灌完成时,在所述旋喷桩体外侧设置自动化测斜管,并安装基坑自动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基坑支护周边的软土(3)变形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在开挖时,先沿设计路线对地连墙(4)进行开孔抽芯作业,沿设计路线挖设引导孔,然后使用切割设备沿两侧的引导孔路径,对所述地连墙(4)进行分块切割搬运作业,逐步打通地连墙(4)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七中,对于防水保护墙的构建,分成多段进行,并在防水保护墙的内侧粘接固定防水卷材,在粘接前,对防水保护墙的待粘接面进行凿毛处理,然后再使用密封材料进行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七中,多段所述防水保护墙之间设置沉降变形缝,并在所述沉降变形缝之间埋设止水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七中,当所述保护墙与所述地连墙(4)之间的连接处产生冷缝时,对冷缝先进行清洗处理,待干燥后对内部埋设止水条,并重新使用混凝土进行填充补缝。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对于地连墙(4)顶面的切割块,在基坑支护处通过小型起吊装置进行起吊搬运;对于地连墙(4)两侧的切割块,通过运输叉车进行搬运,通过多处位置的共同施工,加快对地连墙(4)进行切割的效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钢管桩(1)的底部安装有平底盘(6),平底盘(6)的底面设置有粗糙面,在安装时,预先向孔内使用丝网(5)包裹的混凝土浆,并使用吊机吊设安装所述钢管桩(1),在钢管桩(1)放置到预定位置时,通过上下移动以及转动的方式,对混凝土浆进行找平,最后在水平度检测合格时,使用木板在路面位置对所述钢管桩(1)进行固定,直至混凝土浆凝固。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切割设备采用金刚石链绳对所述地连墙(4)进行切割。
CN202211063194.0A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 Active CN1152337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63194.0A CN115233733B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63194.0A CN115233733B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33733A CN115233733A (zh) 2022-10-25
CN115233733B true CN115233733B (zh) 2023-06-06

Family

ID=83681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63194.0A Active CN115233733B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3373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25597B1 (ko) * 2018-02-06 2019-02-20 주식회사 유탑엔지니어링건축사사무소 지하연속벽 그라우팅 차수공법
CN110486019B (zh) * 2019-07-22 2020-11-06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新旧建筑之间增设地下连通道的暗挖施工方法
CN111594181B (zh) * 2020-05-07 2021-12-10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新增暗挖通道与既有站厅层连通接驳施工方法
CN111706350B (zh) * 2020-05-07 2022-03-25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建换乘厅与既有隧道连通的接驳侧墙破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33733A (zh) 202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54177B (zh) 一种超长小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CN1837506B (zh) 一种在运营中的隧道上方开挖箱形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9723443B (zh) 隧道施工方法
AU2021106928A4 (en)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excavation of deep pit with triaxial mixing pile waterstop curtains and rotary bored cast-in-place pile supports
CN110397079B (zh) 海相富水岩溶地层明挖车站施工工艺
CN111535308B (zh) 一种全长钢套管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11455977A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CN113622961A (zh) 一种长输热网蒸汽管大管径长距离顶管施工方法
CN210263062U (zh) 坑底浅覆土地铁隧道基坑土方开挖抗浮施工结构
CN115233733B (zh) 一种狭小空间下穿越厚重地连墙的地下结构接驳方法
CN114837209A (zh) 岩溶发育地区深厚砂层大直径桩基施工方法
CN113529830B (zh) 浅埋隧道邻近建筑隔离-托换组合加固构造及其施工工艺
CN114657974A (zh) 一种在复杂地质情况下灌注桩快速接桩方法
CN114635450A (zh) 盖挖车站永久钢管结构柱施工工法
CN113404043A (zh) 一种适用于溶洞地质的全回转全套管钻机施工方法
CN112282022A (zh) 一种已有道路快速施工雨污水检查井的方法
CN111335315A (zh) 破除地下障碍桩的方法
CN110144903A (zh) 一种基坑支护遇防空洞的施工工法
CN114382158B (zh) 一种透气井施工方法
CN111287763B (zh) 一种防止地铁盾构隧道长期沉降的控制方法
CN114809106B (zh) 一种既有隧道的组合式保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1677025B (zh) 地下通道修复方法
CN110847234B (zh) 管廊保护预应力梁及施工方法
CN211472579U (zh) 管廊保护预应力梁
CN117366337A (zh) 一种旧管道拆除的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