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5168A - 一种iq失衡校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iq失衡校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25168A
CN115225168A CN202210837472.7A CN202210837472A CN115225168A CN 115225168 A CN115225168 A CN 115225168A CN 202210837472 A CN202210837472 A CN 202210837472A CN 115225168 A CN115225168 A CN 1152251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baseband data
signal
tone signal
base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374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超群
刘二晓
王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3747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251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25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51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1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for calibration; for correcting measur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IQ失衡校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上述随机接入方法,应用于无线收发组件,包括:产生第一单音信号,将所述第一单音信号转换为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发射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获取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一基带数据和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二基带数据;根据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根据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对所述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或所述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本申请提供的IQ失衡校准方法可以实现自校准,在非业务状态下根据校准系数自动进行补偿,提高校准效率和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IQ失衡校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Q失衡校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的接收机中,IQ失衡(imbalance)为同相(In-phase)接收通路的信号与正交相(Quadrature-phase)接收通路的信号之间的增益和相位失配(mismatch)。IQ失衡会产生镜像产物,影响接收机的吞吐率、解调性能等。
目前,针对接收机的IQ失衡,通常在出厂前,借助仪表向接收机发送单音信号,通过校准算法估计出接收机的IQ两路信号的增益失配值和相位失配值,之后根据失配值对接收机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然而,该方式占用时间成本和仪表成本,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Q失衡校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针对IQ失衡,可以使得电子设备或无线收发组件实现自校准,降低IQ失衡对电子设备通信性能的影响,提高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IQ失衡校准方法,应用于无线收发组件,方法包括:
产生第一单音信号,将所述第一单音信号转换为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发射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
发射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之后,获取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一基带数据和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二基带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根据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对所述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或所述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在不需要外部发射机或仪表的情况下,实现IQ失衡的自校准,节省校准时间,提高校准效率。而且,完成自校准之后可以自动打开补偿功能,以保证接收机的通信性能。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小于校准带宽的一半,所述校准频率为所述无线收发组件对接收信号下变频时所使用的频率,所述校准带宽为所述无线收发组件对下变频后的接收信号滤波时所使用的滤波器的带宽。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一单音信号转换为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包括:
利用第一本地频率将所述第一单音信号上变频为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所述第一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大于校准带宽的一半,所述第一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为所述第一本地频率减去所述第一单音信号的频率。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包括第一增益失配校准系数,所述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第一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所述第一增益失配校准系数,以及所述第一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包括第二增益失配校准系数,所述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第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所述发射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之后,包括:
发射第二射频单音信号,所述第二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所述校准频率之差小于所述校准带宽的一半,且与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不同;
所述获取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一基带数据和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二基带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以及获取所述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和所述第二基带数据,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所述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所述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第一幅度差值和第一相位差值;
根据所述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所述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所述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第二幅度差值和第二相位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幅度差值和所述第二幅度差值计算第二增益失配校准系数,以及根据所述第一相位差值和所述第二相位差值计算第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所述校准频率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射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包括:
产生第二单音信号,利用第三本地频率将所述第二单音信号上变频为所述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发射所述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其中,
所述第二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与所述校准频率之差大于所述校准带宽的一半,所述第二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为所述第三本地频率减去所述第二单音信号的频率。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对所述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或所述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之前,包括:
发射第一验证信号,以及根据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所述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对所述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或所述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获取补偿后所述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三基带数据,以及补偿后所述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四基带数据;
根据所述第三基带数据和第四基带数据,计算镜像抑制比IRR;
当所述IRR大于第二阈值,保存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所述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三基带数据和第四基带数据,计算镜像抑制比IRR,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基带数据和第四基带数据,计算所述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所述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幅度差值和相位差值;
根据所述幅度差值和相位差值,计算所述IRR。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当前环境参数,所述当前环境参数包括温度、驻波比、邻道泄漏比、杂散辐射、接收灵敏度、杂散响应、回波损耗、衰减系数中的一种;
若所述当前环境参数满足预设条件,进入所述产生第一单音信号的步骤。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
所述当前环境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
所述当前环境参数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
所述当前环境参数与历史环境参数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阈值,所述历史环境参数为所述无线收发组件在产生所述第一单音信号之后,且在计算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之前获取的环境参数。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射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包括:
使用第一功率范围内每个目标功率分别发射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
发射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之后,获取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一基带数据和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二基带数据,包括:
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目标功率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目标功率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分别计算每个所述目标功率对应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一基带数据和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二基带数据,包括:
使用第一带宽值范围内每个目标带宽值作为所述校准带宽的带宽值;
根据每个目标带宽值对应的校准带宽,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目标带宽值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目标带宽值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分别计算每个所述目标带宽值对应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一基带数据和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二基带数据,包括:
使用第一校准频率值范围内每个目标频率值作为所述校准频率的频率值;
根据每个目标频率值对应的校准频率,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目标频率值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目标频率值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分别计算每个所述目标频率值对应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收发组件,包括:
信号发生模块,用于产生第一单音信号;
第一发射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单音信号转换为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发射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发射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之后,获取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一基带数据和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二基带数据;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补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对所述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或所述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小于校准带宽的一半,所述校准频率为所述无线收发组件对接收信号下变频时所使用的频率,所述校准带宽为所述无线收发组件对下变频后的接收信号滤波时所使用的滤波器的带宽。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发射模块,包括:
第一发射单元,用于利用第一本地频率将所述第一单音信号上变频为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所述第一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大于校准带宽的一半,所述第一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为所述第一本地频率减去所述第一单音信号的频率。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包括第一增益失配校准系数,所述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第一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所述第一增益失配校准系数,以及所述第一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包括第二增益失配校准系数,所述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第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发射模块,用于所述发射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之后,发射第二射频单音信号,所述第二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所述校准频率之差小于所述校准带宽的一半,且与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不同;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以及获取所述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
所述第一计算模块,还包括: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所述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所述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第一幅度差值和第一相位差值;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所述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所述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第二幅度差值和第二相位差值;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幅度差值和所述第二幅度差值计算第二增益失配校准系数,以及根据所述第一相位差值和所述第二相位差值计算第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所述校准频率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发射模块,包括:
第二发射单元,用于产生第二单音信号,利用第三本地频率将所述第二单音信号上变频为所述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发射所述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其中,
所述第二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与所述校准频率之差大于所述校准带宽的一半,所述第二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为所述第三本地频率减去所述第二单音信号的频率。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三发射模块,用于所述根据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对所述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或所述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之前,发射第一验证信号,以及根据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所述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对所述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或所述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补偿后所述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三基带数据,以及补偿后所述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四基带数据;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基带数据和第四基带数据,计算镜像抑制比IRR;
存储模块,用于当所述IRR大于第二阈值,保存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所述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包括:
第五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基带数据和第四基带数据,计算所述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所述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幅度差值和相位差值;
第六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幅度差值和相位差值,计算所述IRR。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环境参数,所述当前环境参数包括温度、驻波比、邻道泄漏比、杂散辐射、接收灵敏度、杂散响应、回波损耗、衰减系数中的一种;
触发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环境参数满足预设条件,进入所述产生第一单音信号的步骤。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
所述当前环境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
所述当前环境参数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
所述当前环境参数与历史环境参数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阈值,所述历史环境参数为所述电子设备在产生所述第一单音信号之后,且在计算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之前获取的环境参数。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发射模块,还用于:
使用第一功率范围内每个目标功率分别发射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还用于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目标功率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
所述第一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目标功率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分别计算每个所述目标功率对应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还用于:
使用第一带宽值范围内每个目标带宽值作为所述校准带宽的带宽值;
根据每个目标带宽值对应的校准带宽,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目标带宽值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
所述第一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目标带宽值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分别计算每个所述目标带宽值对应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还用于:
使用第一校准频率值范围内每个目标频率值作为所述校准频率的频率值;
根据每个目标频率值对应的校准频率,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目标频率值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
所述第一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目标频率值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分别计算每个所述目标频率值对应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包括:通信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信息;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系统的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运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八方面与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或者第三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技术方案一致,各方面及对应的可行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相似,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射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射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像信号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Q失衡校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情形一下第一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信号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情形二下第一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信号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情形三下第一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信号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情形四下第一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信号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IQ失衡校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IQ失衡校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IQ失衡校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次发送验证信号的流程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IQ失衡校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说明书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其中,需要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部分技术术语进行说明。
基带信号(Baseband Signal):发射机发出的没有经过调制(进行频谱搬移)的原始信号。基带信号可以承载有用信息。基带信号的频率在零频附近。基带信号可以分为模拟基带信号和数字基带信号。
放大器(Amplifier):用于信号幅度的放大。示例性的,在接收机架构中,放大器可以是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
混频器(Mixer):用于信号的上变频(Up Conversion,UC)或下变频(DownConversion,DC),在数学表示上,为信号与本地振荡器(Local Oscillator,LO)产生的正弦信号/余弦信号之间的乘积。LO产生的正弦信号/余弦信号可以称为本地振荡信号,或者本地信号,或者本地载波,或者载波。
为表述方便,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使用RX LO表示接收机本地振荡器,可以使用TX LO表示发射机本地振荡器。
需要说明,在一些情况下,RX LO与TX LO可以为同一个LO,在另一些情况下,RX LO与TX LO可以分别为不同的LO,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上变频可以是将基带信号的频率搬移到高频附近。例如,在发射机中,基带信号经过混频器后,基带信号与TX LO产生的本地信号相乘,可以将基带信号的频率搬移到本地信号的本地频率附近,进而转换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信号,射频信号的频率为基带信号的频率与本地频率之和。
示例性的,下变频可以是将射频信号的频率搬移到零频附近。例如,射频信号经过混频器后,即射频信号与RX LO产生的本地信号相乘,可以将射频信号的频率搬移到零频附近,进而转换为基带信号,基带信号的频率为射频信号的频率与RX LO的本地频率之差。
IQ信号:IQ信号可以表示为彼此正交的两个信号,其中I信号表示同相信号,Q信号表示正交相信号。
在发射机中可以采用IQ调制得到IQ信号。示例性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得到IQ信号:
参见图1,在发射机中可以将基带信号分为两路,两路信号I(t)和Q(t)分别进行混频,之后经过加法器求和,可以得到I(t)和Q(t)之和信号S(t),其中,两路各自对应的混频器所使用的载波彼此正交,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S(t)=I(t)cos2πftxt-Q(t)sin2πftxt (1)
其中,cos2πftxt为TX LO产生的本地信号的数学表达式,sin2πftxt为TX LO产生的本地信号经过90°移相后的数学表达式,ftx为TX LO的本地频率。
需要说明,I(t)与Q(t)可以相同。
在一些情况下,图1所示的IQ调制过程可以简化为图2所示的IQ调制示意图。如图2所示,基带信号可以表示为I(t)+jQ(t),TX LO产生的本地信号的数学表达式可以为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141
进而:
S(t)=(I(t)+jQ(t))(cos2πftxt+j sin2πftxt)
=I(t)cos2πftxt-Q(t)sin2πftxt+j(I(t)sin2πftxt+Q(t)cos2πftxt) (2)
公式(2)取实部后,可以得到公式(1)。
滤波器(Filter):对特定频率范围外的信号进行滤除。滤波器可以包括模拟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模拟滤波器用于对模拟信号进行滤波。数字滤波器用于对离散信号进行处理。
示例性的,滤波器可以是模拟基带(Analog Baseband,ABB)滤波器。在发射机中,ABB滤波器可以对模拟基带信号进行滤波,之后进行上变频,得到射频信号。在接收机中,射频信号经过下变频之后,可以经由ABB滤波器滤波,得到模拟基带信号。
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可以将离散的数字信号转换为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
示例性的,在发射机中,DAC可以对数字基带信号进行转换,得到模拟基带信号。
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可以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
示例性的,在接收机中,ADC可以对得到的模拟基带信号进行转换,得到数字基带信号。
接收机:用于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以零中频接收机为例,说明接收机的基本结构,以及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的原理。
参见图3,零中频接收机可以包括:放大器301、第一混频器302、第二混频器303、第一滤波器304、第二滤波器305、第一ADC306、第二ADC307。
如图3所示,在放大器301之后,接收通路分为I接收通路和Q接收通路。I接收通路的射频信号经过第一混频器302完成下变频,以及通过第一滤波器304之后,转换为模拟基带信号I(t),I(t)可以通过第一ADC306转换为数字基带信号I(n)。Q接收通路的射频信号经过第二混频器303下变频,以及通过第二滤波器305之后,转换为模拟基带信号Q(t),其中,第二混频器303的载波与第一混频器302的本地信号正交,Q(t)可以通过第二ADC307转换为数字基带信号Q(n)。
IQ失衡:在零中频接收机的架构中,受混频器、滤波器等影响,I接收通路的信号与Q接收通路的信号之间幅度和相位不完全一致,存在幅度差和相位差,进而造成I接收通路的信号与Q接收通路的信号之间增益失配和相位失配,产生镜像信号。
在频谱中,镜像信号的频率与基带信号的频率相对于直流信号的频率对称分布。示例性的,镜像信号如图4所示,射频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后,其频率为f0,若IQ失衡,镜像信号将在-f0处出现。
镜像抑制比(Image Reject Ratio,IRR):参见图4,IRR可以是基带信号与镜像信号之间的功率差,或者幅度差。IRR可以用于衡量接收机的IQ失衡,若IRR大于阈值,可以确定该接收机的IQ失衡不严重。
单音信号:单音信号为频率仅有一个的信号,例如正弦波信号、余弦波信号,用数学公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151
sin2πft,或者ej2πft,其中α为单音信号的幅度,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152
为单音信号的相位,f为单音信号的频率。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Q失衡校准方法可以适用于无线收发组件,无线收发组件可以包括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和处理芯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芯片与基带芯片集成,或者三者集成,例如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Q失衡校准方法还可以适用于芯片系统和电子设备500。电子设备500可以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装置,例如终端、基站、数据传输装置、遥控装置、测控装置等。
下面示例性的介绍电子设备500的结构,参见图5,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发射机510、接收机520、天线530。
发射机510可以包括基带模块、滤波器和变频器。基带模块用于产生基带信号。基带信号经过滤波器、混频器处理之后,转换为射频信号,射频信号可以通过天线530发射。
接收机520可以包括混频器、滤波器、ADC,比如图3中的混频器、滤波器、ADC等,接收机520可以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解调、滤波等处理,进而得到基带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电子设备5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500的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比图5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所做出的改进,先对已有的相关技术中的解决方案进行简单阐述。基于上述对电子设备500和IQ失衡的描述,电子设备500在出厂之前可以对接收机520进行测试,若IRR低于阈值,需要对接收机520进行校准,通常在常温下,利用仪表产生单音信号,之后接收机520接收单音信号,在I接收通路获取基带信号,以及在Q接收通路获取基带信号,通过IQ两路接收的基带信号以及校准算法,分别计算出接收机520中IQ两路的增益失配值和相位失配值,补偿在接收机520的基带信号上,可以改善接收信号的IRR。
然而,借助仪表产生的单音信号对电子设备500进行校准,需要占用时间成本和仪表成本,效率低下。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解决方法,相比于已有解决方案,可以不依赖仪表,不占用工厂校准时间、场地等资源,电子设备500可以针对IQ失衡进行自校准,提高校准效率和用户使用体验。
下面以电子设备500为手机610,结合两个应用场景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解决方案进行初步介绍:
示例性应用场景一:
参见图6,手机610可以通过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与基站620通信。RAT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术、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技术、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技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或新空口(NewRadio,NR)技术,或者是其他演进的通信技术等。
手机610可以在开机之后进入校准流程,或者手机610可以在非业务态进入校准流程。示例性的,非业务态可以是手机610开机后在空闲模式中的Idle状态,此时手机610驻留在基站620的小区(Cell)内,读取系统消息、监听寻呼信息等。手机610的校准流程,包括:
手机610产生单音信号,之后将单音信号转换为射频单音信号,通过天线530发射。在发射机510发射射频单音信号的过程中,部分射频单音信号可以泄漏到手机610的接收通路,接收机520接收到泄漏的射频单音信号之后,将射频单音转换为IQ两路基带信号,手机610可以通过抓取I接收通路的基带数据和Q接收通路的基带数据,计算得到校准系数,以及将校准系数补偿在I接收通路和/或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上,完成校准。通过该方式,手机610可以自校准,无需借助仪表,以及占用工厂校准时间,提高校准效率。
示例性应用场景二:
在手机610计算得到校准系数之后,手机610可以在检测到环境参数发生变化时,再次进入校准流程。环境参数可以包括温度、器件的性能参数等。可以理解,当手机610的温度变化,或者器件老化,均可能导致接收机520的性能发生变化,比如接收机520中的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等器件的工作参数发生变化,进而使得根据校准系数补偿后IQ两路基带信号可能再次IQ失衡。而当检测到环境参数发生变化后,手机610再次进入校准流程,可以更好地保证校准效果。此外,手机610在开机状态或者工作状态,均可以跟踪检测手机610的器件状态,保证校准系数的补偿效果。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电子设备500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终端、车载终端设备、无人驾驶中的终端、辅助驾驶中的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电子设备500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车载终端、工业控制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机器终端、UE代理或UE装置等。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500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500还可以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系统中的终端设备,IoT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将物品通过通信技术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人机互连,物物互连的智能化网络。本申请的终端设备500还可以是作为一个或多个部件或者单元而内置于车辆的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车辆通过内置的所述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可以实施本申请的方法。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车联网,例如车辆外联(Vehicle To Everything,V2X)、车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Vehicle,LTE-V)、车到车(Vehicle-To-Vehicle,V2V)等。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电子设备500还可以是其他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装置,例如基站620。基站620可以是微基站(Micro Site)、皮基站(Pico Site)、飞基站(FEMTO Site)等。基站620也可以称为接入网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基站620例如可以是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还可以是家庭基站(Home Evolved NodeB)、基带单元(Base BandUnit,BBU),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基站620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例如可以是NR中的gNB。
下面以校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500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校准方法的流程进行具体阐述。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Q失衡校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校准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电子设备500,包括:
步骤701,电子设备500产生第一单音信号,将第一单音信号转换为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发射第一射频单音信号。
可选地,第一单音信号为单音信号。单音信号可以是包括一个频率的正弦信号sin2πf0t,可以是包括一个频率余弦信号cos2πf0t,还可以是两者的叠加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01
f0为单音信号的频率。单音信号还可以是包括一个频率的其他形式的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单音信号可以是模拟信号,电子设备500可以对第一单音信号进行滤波,发射滤波后的第一单音信号。例如,电子设备500可以通过混频器将滤波后的第一单音信号上变频为第一射频单音信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单音信号可以是数字信号,电子设备500对第一单音信号进行数字/模拟转换,可以发射转换后的第一单音信号。
下面以第一单音信号为数字信号,以及结合图3,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500的发射机510和接收机520的结构。
参见图8,电子设备500的发射机510包括:单音信号生成模块801和发射模拟前端(TX Analog Front-End,TX AFE)802。
单音信号生成模块801,用于产生单音信号,例如第一单音信号。需要说明,单音信号生成模块801产生的单音信号可以为低频的数字信号,此处的低频可以是指单音信号的频率位于零频附近,例如单音信号的频率与零频之间的差值小于10MHz、20MHz、100MHz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发射模拟前端802,包括DAC8021、第三滤波器8022、第三混频器8023。
DAC8021,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例如,DAC8021可以将第一单音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第三滤波器8022,用于对转换后的第一单音信号进行滤波,去除无用成分。
第三混频器8023,用于对滤波后的第一单音信号进行上变频,转换为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第三混频器8023的输入包括第一单音信号和TX LO传输的本地信号,第三混频器8023的输出为第一射频单音信号。
为表述方便,发射第一射频单音信号时,使用第一本地信号表示TX LO传输的本地信号,第一本地信号的频率为第一本地频率,进而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为第一单音信号的频率与第一本地频率之和。
需要说明,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可以通过射频通路,最终经由天线530发射。再次参见图8,在射频通路上,可以包括开关(Switch)803,或者双工器(Duplexer),或者开关803和双工器。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经过开关803和双工器时,会有部分第一射频单音信号泄漏到接收机520中,进而接收机可以接收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
再次参见图8,电子设备500的接收机520可以包括放大器301和接收模拟前端(RXAnalog Front-End,RX AFE)804。接收模拟前端804可以包括第一混频器302、第二混频器303、第一滤波器304、第二滤波器305、第一ADC306和第二ADC308。
接收模拟前端804内接收通路可以包括I接收通路和Q接收通路,其中第一混频器302、第一滤波器304、第一ADC306设置在I接收通路,第二混频器304、第二滤波器305、第二ADC307设置在Q接收通路。
可以理解,第一射频单音信号通过第一混频器302、第一滤波器304、第一ADC306之后,转换为数字基带信号I(n)。相应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通过Q接收通路之后,转换为数字基带信号Q(n)。
需要说明,图8所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500的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比图8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此外,图8所示的零中频接收机结构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外差式接收机、超外差式接收机、近零中频接收机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702,电子设备500发送第一射频单音信号之后,获取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一基带数据和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二基带数据。
可选地,第一基带数据可以是I接收通路传输的数字基带信号I(n)的数据。例如,第一基带数据可以是一段时间内I接收通路传输的所有数据。或者,第一基带数据可以是I接收通路传输的一段数据长度内的数据。或者,第一基带数据可以是一段时间内或一段数据长度内,I接收通路传输的所有数据,或者该所有数据中的N个采样值,其中N为正整数。本申请实施例不对N的具体数值进行限定。同样,本申请实施例不对上述一段时间或一段数据长度的具体数值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第二基带数据可以是Q接收通路传输的数字基带信号Q(n)的数据。例如,第二基带数据可以是一段时间内Q接收通路传输的所有数据。或者,第二基带数据可以是Q接收通路传输的一段数据长度内的所有数据。或者,第二基带数据可以是一段时间内或一段数据长度内,Q接收通路传输的所有数据,或者该所有数据中的N个采样值。
步骤703,电子设备500根据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可选地,电子设备500可以根据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获取关于I(n)的统计数据、Q(n)的统计数据以及I(n)与Q(n)乘积的统计数据。电子设备500可以根据上述统计数据,计算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增益失配值和相位失配值,进而可以计算需要补偿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为便于理解步骤703中的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的技术方案,下面介绍对应的数学模型。
参见图8,由于增益失配值和相位失配值,体现的是I接收通路信号与Q接收通路信号两者之间的差值,由此可以将增益失配值和相位失配值均放在其中一路,以方便处理。以将增益失配值和相位失配值均放在Q接收通路为例,I接收通路是正常的信号,增益失配和相位失配都体现在Q接收通路,I接收通路和Q接收通路的IQ失衡关系,如下式所示:
I’(f)=I(f)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31
其中,I(f)表示I接收通路接收的第一射频单音信号,Q(f)表示Q接收通路接收的第一射频单音信号,f表示频率。I’(f)表示经过第一混频器302下变频以及第一滤波器304滤波之后的基带信号,Q’(f)表示经过第二混频器303下变频以及第二滤波器305滤波之后的基带信号。ε表示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幅度差,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32
表示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可以理解,接收机520内的放大器301、混频器、滤波器等器件对I、Q两路信号的响应是频率相关的,不同频率的信号造成的增益失配和相位失配是不同的,由此公式(3)表示为ε和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33
关于频率f变化。
可选地,电子设备500通过获取I接收通路中传输的第一基带数据,以及Q接收通路中传输的第二基带数据,可以计算得到ε和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34
进而通过ε可以得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通过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35
可以计算得到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步骤704,电子设备500根据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对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或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可以理解,由于ε和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41
为IQ两个接收通路之间基带信号的差值,电子设备500可以将ε和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42
全部补偿在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或者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上,或者电子设备500将ε和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43
分为两部分,分别补偿在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上。
下面以电子设备500将ε和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44
全部补偿在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为例,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500的补偿方式。
参见图9,电子设备500的可以在Q接收通路的第二ADC307之后依次设置第一乘法器901和第一加法器902,在第一加法器902与I接收通路之间设置第二乘法器903。其中,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可以为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45
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可以为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46
进而可以将第一乘法器901的系数设置为G,第二乘法器903的系数设置为P,进而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Q’(f)经过补偿后为:
Q’(f)=Q’(f)G+I’(f)P=Q(f) (4)
需要说明,上述图9所示的补偿方式仅是示例性说明,通过以上示例性说明可以容易地得到将第一乘法器901、第二乘法器903设置于I接收通路上,实现将ε和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47
全部补偿在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技术方案。此外,通过图9所示的补偿方式也可以容易地得到将ε和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48
分别补偿在I接收通路和Q接收通路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在不需要外部发射机或仪表的情况下,电子设备500可以在第一开机后实现IQ失衡的自校准,节省校准时间,提高校准效率。而且,电子设备500完成自校准之后可以自动打开补偿功能,以保证电子设备500接收机520的性能。
需要说明,IQ失衡与频率相关,在不同的频率下,IQ两路信号之间的幅度差和相位差不同,需要平衡不同频率处的校准结果,基于此,在图7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需要由电子设备500的接收机520内的器件所使用的参数决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小于校准带宽的一半。
需要说明,校准频率为电子设备500对接收信号下变频时所使用的频率。示例性的,参见图8和图9,校准频率可以为RX LO传输的本地信号的频率。校准频率可以位于电子设备500的工作频段内。校准带宽为电子设备500对下变频后的接收信号滤波时所使用的滤波器的带宽。示例性的,参见图8和图9,校准带宽可以为第一滤波器304或第二滤波器305的带宽。第一滤波器304或第二滤波器305的带宽可以是5MHz、10MHz、50MHz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以电子设备500采用5G无线接入技术,且工作频段为N41为例,N41的频率范围为2496~2690MHz,电子设备500可以在2496~2690MHz内选择其中一个频率作为校准频率。若校准频率为2546MHz,校准带宽为50MHz,以及若想要满足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小于校准带宽的一半,则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应位于(2521MHz,2571MHz)区间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校准方法,电子设备500发射机510发射的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由接收机520中混频器和滤波器所使用的参数所决定,进而可以获取特定频率范围内的校准参数。
应理解,由于发射机520的器件的性能与频率相关,即使在相同的校准频率下,不同的校准带宽,也会导致IQ两路信号之间的幅度差和相位差不同,为提高校准性能,可以将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设置在特定的范围,例如可以参阅下述实施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可选地,第一阈值可以大于等于校准带宽的五分之一,例如第一阈值可以是校准带宽的四分之一,或者第一阈值可以是校准带宽的三分之一。通过方式,可以避免下变频后的基带信号的频率过于靠近零频,以避免降低校准效果。
为避免电子设备500的发射通路的不理想特性对校准产生影响,可以对第一本地频率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参阅如下实施例。
图7中步骤701的将第一单音信号转换为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包括:
利用第一本地频率将第一单音信号上变频为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第一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大于校准带宽的一半,第一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为第一本地频率减去第一单音信号的频率。
可以理解,在校准带宽较大时,当下变频后的基带信号的频率过于靠近零频,此频率处基带信号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无法准确表示校准带宽边缘处频率的IQ失衡。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校准方法,可以避免由于发射通路的不理想特性产生的镜像频率,进而提高IQ失衡校准性能。
为表述方便,以fTX LO表示第一本地频率,以fTone表示第一单音信号的频率,以fTX Tone表示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以fIm Tone表示第一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其中,fTX Tone=fTX LO+fTone,fIm Tone=fTX LO-fTone,以RX Offset表示fTX Tone-fRX LO
参见图10,fRX LO为2546MHz,且BW=20MHz,需要fTX Tone与fRX LO之差小于BW的一半,即RX Ton Offset的取值范围在(-10MHz,10MHz)内,对应的fTX Tone的频率范围在(2536MHz,2556MHz)内。
假设RX Ton Offset=-8MHz,则fTX Tone=2538MHz。fIm Tone需要落在(2536MHz,2556MHz)之外,对应的fTX LO和fTone可以存在多种情形,具体如下:
情形一:如图10所示,第一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fIm Tone可以位于带宽的左侧,即fIm Tone<2536MHz,对应的fTX LO-fTone<2536MHz。考虑到fTX LO+fTone=2538MHz,则fTX LO<2537MHz。fTX LO可以设置为2536MHz、2534MHz、2531MHz等等,比如fTX LO=2534MHz,则fTone=fTX Tone-fTX LO=4MHz,进而fIm Tone=fTX LO-fTone=2530MHz,fIm Tone落在(2536MHz,2556MHz)之外。
情形二:如图11所示,第一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fIm Tone可以位于带宽的右侧,即fIm Tone>2556MHz,对应的fTX LO-fTone>2556MHz。考虑到fTX LO+fTone=2538MHz,则fTX LO>2547MHz。fTX LO可以设置为2548MHz、2550MHz、2554MHz等等,比如fTX LO=2550MHz,则fTone=fTX Tone-fTX LO=-12MHz,进而fIm Tone=fTX LO-fTone=2562MHz,fIm Tone落在(2536MHz,2556MHz)之外。
假设RX Ton Offset=8MHz,则fTX Tone=2554MHz。fIm Tone需要落在(2536MHz,2556MHz)之外,对应的fTX LO和fTone可以存在多种情形,具体如下:
情形三:如图12所示,第一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fIm Tone可以位于带宽的右侧,即fIm Tone>2556MHz,对应的fTX LO-fTone>2556MHz。考虑到fTX LO+fTone=2554MHz,则fTX LO>2555MHz。fTX LO可以设置为2556MHz、2558MHz、2561MHz等等,比如fTX LO=2558MHz,则fTone=fTX Tone-fTX LO=-4MHz,进而fIm Tone=fTX LO-fTone=2562MHz,fIm Tone落在(2536MHz,2556MHz)之外。
情形四:如图13所示,第一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fIm Tone可以位于带宽的左侧,即fIm Tone<2536MHz,对应的fTX LO-fTone<2536MHz。考虑到fTX LO+fTone=2554MHz,则fTX LO<2545MHz。fTX LO可以设置为2544MHz、2542MHz、2538MHz等等,比如fTX LO=2542MHz,则fTone=fTX Tone-fTX LO=12MHz,进而fIm Tone=fTX LO-fTone=2530MHz,fIm Tone落在(2536MHz,2556MHz)之外。
通过上述示例,在情形一和情形二中,在校准带宽内,可以保证接收通路上存在-8MHz干净无干扰的频带,在情形三和情形四中,在校准带宽内,可以保证接收通路存在8MHz干净无干扰的频带。
下面对步骤703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进行进一步说明。
考虑到在相同的校准频率下,当校准带宽较小时,例如校准带宽小于50MHz的情况下,电子设备500部分器件对IQ失衡造成的影响可以是频率无关,例如图8和图9中的第一混频器302和第二混频器303,在该情况下,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的计算可以参见图14所示的实施例。
如图14所示,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可以包括第一增益失配校准系数,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可以包括第一相位失配校准系数,步骤703的根据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
步骤1401,电子设备500根据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第一增益失配校准系数,以及第一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下面以增益失配值和相位失配值均放在Q路,结合上述公式(3)具体阐述计算过程。
公式(3)可以采用矩阵表示,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81
对公式(5)中的矩阵求逆可以得到: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82
其中,式(6)中的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83
式(6)中的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84
即G为第一增益失配校准系数,P为第一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可以基于信号的统计特性求解G和P,示例如下:
结合公式(3),可以得到: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85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91
由于I接收通路和Q接收通路的统计功率相等,即E{I2(n)}=E{Q2(n)},且未经过RXLO的I(n)和Q(n)彼此正交,即E{I(n)Q(n)}=0,由此公式(7)可以简化为:
E{Q’2(n)}=(1+ε)2E{I2(n)}=(1+ε)2E{I’2(n)} (8)
进而,根据公式(8)可以得到: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92
根据I’2(n)与Q’2(n)的统计特性,可以得到: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93
根据公式(10),可以得到: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94
根据公式(11),可以得到G的计算公式(12)和P的计算公式(13),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95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296
可以理解,由于第一基带数据可以是I接收通路传输的数字基带信号I(n)的数据,第二基带数据可以是Q接收通路传输的数字基带信号Q(n)的数据,由此通过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可以得到E{I’2(n)}、E{Q’2(n)}和E{I’(n)Q’(n)},进而可以通过公式(12)和公式(13),计算得到第一增益失配校准系数G,以及第一相位失配校准系数P。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校准方法,可以通过公式(12)和(13),计算当校准带宽较小时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图7所示的步骤704,电子设备500根据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对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或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可以包括:
步骤1402,电子设备500根据第一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第一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对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或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应理解,图14所示的实施例可以采用图9所示实施例中描述的补偿方式对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以完成校准。
需要说明,考虑到当校准带宽较大时,例如校准带宽大于50MHz的情况下,电子设备500的接收520的相关器件对IQ失衡造成的影响可以是频率相关的,例如图8和图9中的第一滤波器304和第二滤波器305,而且第一滤波器304与第二滤波器305之间的相频响应不完全相同,在该情况下,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的计算可以参见图15所示的实施例。
如图15所示,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包括第二增益失配校准系数,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第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图7所示的步骤701中,发射第一射频单音信号之后,包括:
步骤1501,电子设备500发射第二射频单音信号。
可选地,第二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不同。
可选地,第二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小于校准带宽的一半。例如,以图10所示的情形一为例,第二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可以在(2536MHz,2538MHz)范围内,或者第二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可以在(2538MHz,2546MHz)范围内。又例如,以图12所示的情形三为例,第二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可以在(2554MHz,2556MHz)范围内,或者第二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可以在(2546MHz,2554MHz)范围内。
图7所示的步骤702中,获取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一基带数据和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二基带数据,包括:
步骤1502,电子设备500获取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以及获取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
需要说明,由于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在前,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在后,因此电子设备500的接收机520先接收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之后接收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
图7所示的步骤703中,根据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
步骤1503,电子设备500根据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第一幅度差值和第一相位差值。
步骤1504,电子设备500根据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第二幅度差值和第二相位差值。
可以理解,可以利用公式(12)和(13)计算得到IQ两路基带信号之间的幅度差值ε和相位差值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311
由此可以计算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IQ两路基带信号之间的第一幅度差值和第一相位差值,以及计算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IQ两路基带信号之间的第二幅度差值和第二相位差值。
步骤1505,电子设备500根据第一幅度差值和第二幅度差值计算第二增益失配校准系数,以及根据第一相位差值和第二相位差值计算第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可选地,电子设备500根据第一幅度差值和第二幅度差值计算第二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包括:
步骤1505-1,电子设备500根据第一幅度差值和第二幅度差值进行拟合,计算校准带宽范围内每个频率下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幅度差值。
可选地,电子设备500可以采用多项式插值法进行拟合。多项式插值法例如可以是拉格朗日插值法、牛顿插值法等。
需要说明,电子设备500还可以采用其他插值方法进行拟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校准带宽范围内每个频率下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幅度差值可以用函数ε=HG(fBW)表示,其中fBW的取值为校准带宽范围内。
步骤1505-2,电子设备500根据校准带宽范围内每个频率下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幅度差值,计算校准带宽范围内每个频率下的第一增益失配校准系数。
以增益失配值放在Q路为例,说明计算校准带宽范围内每个频率下的第一增益失配校准系数的实施方式。
示例性的,根据公式(12),可以得到第一增益失配校准系数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321
相应地,校准带宽范围内每个频率下的第一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可以用函数表示为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322
步骤1505-3,电子设备500根据校准带宽范围内每个频率下的第一增益失配校准系数,进行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IFT)得到第一频率响应函数。
可选地,电子设备500还可以通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IFFT)得到第一频率响应函数。
可选地,第一频率响应函数为第二增益失配校准系数。
步骤1505-4,电子设备500根据第一相位差值和第二相位差值进行拟合,计算校准带宽范围内每个频率下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值。
示例性的,校准带宽范围内每个频率下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值可以用函数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331
表示,其中fBW的取值为校准带宽范围内。
步骤1505-5,电子设备500根据校准带宽范围内每个频率下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值,计算校准带宽范围内每个频率下的第一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以相位失配值均在Q路为例,说明计算校准带宽范围内每个频率下的第一相位失配校准系数的实施方式。
示例性的,根据公式(13),可以得到第一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332
相应地,校准带宽范围内每个频率下的第一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可以用函数表示为P(fBW)=arcsin[HP(fBW)]。
步骤1505-6,电子设备500根据校准带宽范围内每个频率下的第一相位失配校准系数,进行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IFT)得到第二频率响应函数。
可选地,电子设备500可以通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IFFT)得到第二频率响应函数。
可选地,第二频率响应函数为第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图7所示的步骤704,电子设备500根据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对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或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可以包括:
步骤1506,电子设备500根据第二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第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对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或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下面以电子设备500将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全部补偿在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为例,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500的补偿方式。
参见图16,电子设备500的可以在Q接收通路的第二ADC307之后设置第四滤波器1601,在I接收通路的第一ADC306之后设置延时器1602。其中,第四滤波器1601可以为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滤波器(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
可选地,第四滤波器1601可以由第一FIR和第二FIR在时域上卷积得到,其中第一FIR的脉冲响应系数为第二增益失配校准系数,第二FIR的脉冲响应系数为第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可选地,延时器1602用于补偿第四滤波器1601的时延。
可选地,延时器1602补偿的时延值可以是第四滤波器1601采样周期的整数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可以包括第一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第二增益失配校准系数,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可以包括第一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和第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在该实施方式下,电子设备500可以根据第一增益失配校准系数、第二增益失配校准系数、第一相位失配校准系数、第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对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或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示例性的,电子设备100还可以根据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以及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求解公式(12)中的G和公式(13)中的P。
下面以电子设备500将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全部补偿在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为例,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500的补偿方式。
参见图17,在图16所示的补偿方式的基础上,可以与图9所示的补偿方式结合,电子设备500的可以在Q接收通路的第四滤波器1601之后设置第一乘法器901,在第一加法器902与I接收通路之间设置第二乘法器903。其中,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可以为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351
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可以为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352
进而可以将第一乘法器901的系数设置为G,第二乘法器903的系数设置为P。
需要说明,上述图9、图16、图17所示的补偿方式仅是示例性说明,通过以上示例性说明可以容易地得到将相关的补偿器件设置于I接收通路上,实现将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全部补偿在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技术方案。此外,通过图9、图16、图17所示的补偿方式也可以容易地得到,将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分别补偿在I接收通路和Q接收通路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图15至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为避免电子设备500的发射通路的不理想特性对校准产生影响,可以对第二射频信号进行设置。
可选地,第二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示例性的,第一阈值可以大于等于校准带宽的五分之一,例如第一阈值可以是校准带宽的四分之一,或者第一阈值可以是校准带宽的三分之一。通过该方式,可以避免下变频后的基带信号的频率过于靠近零频,避免对校准效果产生影响。
可选地,第二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可以位于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校准频率之间。
示例性的,步骤1501的发射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包括:
产生第二单音信号,利用第三本地频率将第二单音信号上变频为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发射第二射频单音信号。
可选地,第三本地频率可以与第一本地频率相同。通过该方式,电子设备500可以通过调节第二单音信号的频率,以改变第二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本地频率可以与第一本地频率不同,而第一单音信号与第二单音信号的频率相同。通过该方式,电子设备500可以通过调节TX LO的频率,以改变第二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
可选地,第二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大于校准带宽的一半,第二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为第三本地频率减去第二单音信号的频率。该实施方式可以参阅图10至图13所对应的情形一~四,在此不再赘述。通过该方式,使得第二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信号落在校准带宽外,可以避免由于发射通路不理想特性带来的影响。
可以理解,电子设备500在发射第二射频单音信号之后,可以继续发射第三射频单音信号,或者第四射频单音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500校准时发射射频单音信号的次数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500可以按照等频率间隔的方式发射多个射频单音信号。例如第一射频单音信号与第二射频单音信号之间的频率间隔为第一间隔值,第三射频单音信号与第二射频单音信号之间的频率间隔为第一间隔值。
可选地,第一频率可以是校准带宽的十分之一,或者第一频率可以是校准带宽的五分之一,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间隔值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500可以按照时间单元调度执行上述图7至图17任一实施例提供的IQ失衡校准流程的步骤。
可选地,时间单元可以是时隙(Slot)、子帧(Sub Frame)、帧(Frame)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再次参见图8和图9,电子设备500的接收通路上设置有放大器301,放大器301不同的放大增益,会对第一混频器302和第二混频器303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需要在放大器301不同增益档位下,进行校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500可以使用图7~图17任一所示的IQ失衡校准方法,计算放大器301不同增益档位下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500可以使用图7~图17任一所示的IQ失衡校准方法,计算第一功率范围内每个目标功率下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示例如下:
步骤701中的发射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可以包括:
使用第一功率范围内每个目标功率分别发射第一射频单音信号。
可选地,第一功率范围可以根据发射机510性能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目标功率还可以为第二射频单音信号的功率。
步骤702的发射第一射频单音信号之后,获取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一基带数据和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二基带数据,包括:
分别获取每个目标功率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
步骤703的根据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
根据每个目标功率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分别计算每个目标功率对应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可以理解,虽然射频单音信号通过双工器、开关等器件泄漏到接收通路造成的衰减,或者射频单音信号到达接收通路的衰减在不同的频段不同,但是该衰减是可以测量的固定值,因此通过调整不同的发射功率,可以使得进入接收通路的信号增益有所不同,从而涵盖放大器301不同增益档位的特性。而且,通过调节发射功率模拟放大器301不同增益档位的方式,可以避免IQ两个接收通路上传输的单音信号出现过小或者过饱和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IQ失衡校准方法,可以得到在同一个校准频率和校准带宽下,不同发射功率下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应理解,在相同的校准频率下,相同的目标功率下,不同校准带宽下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的方式中,电子设备500可以使用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一个提供的IQ失衡校准方法,计算第一带宽值范围内每个目标带宽值下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目标带宽值为校准带宽的带宽值。示例如下:
步骤702的获取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一基带数据和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二基带数据,包括:
使用第一带宽值范围内每个目标带宽值作为校准带宽的带宽值。
根据每个目标带宽值对应的校准带宽,分别获取每个目标带宽值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
步骤703的根据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
根据每个目标带宽值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分别计算每个目标带宽值对应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通过该实施方式,可以得到同一校准频率下,不同校准带宽下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而且,还可以得到同一校准频率下,不同校准带宽下每个目标功率下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可选地,第一带宽值范围可以是5MHz~100MHz,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目标带宽值可以是5MHz、20MHz、50MHz、60MHz等,本申请不对目标带宽值的具体数值做限定。
可以理解,由于IQ失衡与频率相关,不同的校准频率下,即使相同的校准带宽和目标功率,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也不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500可以使用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一个提供的IQ失衡校准方法,计算第一校准频率值范围内每个目标频率值下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目标频率值为校准频率的频率值。通过该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不同校准频率下,不同校准带宽下,以及不同目标功率下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示例如下:
步骤702的获取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一基带数据和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二基带数据,包括:
使用第一校准频率值范围内每个目标频率值作为校准频率的频率值;
根据每个目标频率值对应的校准频率,分别获取每个目标频率值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
步骤703的根据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
根据每个目标频率值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分别计算每个目标频率值对应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可选地,第一校准频率值范围可以是电子设备500的工作频段,例如电子设备500的工作频段为N41,第一校准频率值范围为2496~2690MHz,目标频率值可以是2496MHz、2546MHz、2596MHz、2646MHz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校准频率值范围内两个相邻的目标频率值的间隔可以是信道带宽(Channel Bandwidth,CBW)的一半。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IQ失衡校准方法,电子设备500可以得到不同校准频率、不同校准带宽、不同增益档位下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如表1所示。
为了便于理解,使用A1~L1表示不同增益档位、校准频率、校准带宽下对应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使用A2~L2表示不同增益档位、校准频率、校准带宽下对应的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表1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391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401
需要说明,表1仅是示例性说明不同校准频率、校准带宽、增益档位下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的对应关系,在实践中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增益档位、校准频率或校准带宽,表1不构成对电子设备500进行IQ失衡校准时的具体限定。
在电子设备500计算得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之后,可以对得到的校准系数进行验证,如图18所示,在步骤704的根据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对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或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之前,可以包括:
步骤1801,电子设备500发射第一验证信号,以及根据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对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或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可选地,第一验证信号可以是射频单音信号。
可选地,电子设备500可以将第一验证单音信号上变频为第一验证信号。
可选地,发射第一验证信号的流程可以与上述实施例提供发射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流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电子设备500可以根据增益档位、校准频率、校准带宽对相应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依次验证。
示例性的,可以按照表1所示的顺序,首先验证增益档位为1,以及校准频率为2496MHz下,校准带宽为20MHz下的校准系数A1和A2,之后验证增益档位为1,以及校准频率为2496MHz下,校准带宽为50MHz下校准系数B1和B2,以此类推,依次进行验证。
可以理解,电子设备500还可以选择任意一个增益档位、校准频率、校准带宽下的校准系数进行验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1802,电子设备500获取补偿后所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三基带数据,以及补偿后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四基带数据。
可选地,该步骤可以参阅步骤702,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803,电子设备500根据第三基带数据和第四基带数据,计算镜像抑制比IRR。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500可以采用频域的方法,计算IRR。示例性的,电子设备500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以将第三基带数据和第四基带数据转换频域,之后电子设备500可以根据采样率、FFT点数和发送第一验证信号的第一验证单音信号的频率,计算出第一验证单音信号的幅度和第一验证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位置的幅度,进而计算出第一验证单音信号的IRR。
步骤1804,当IRR大于第二阈值,电子设备500保存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二阈值的具体数值做限定。
为提高电子设备500计算IRR的效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在时域计算IRR的方法,图18所述的步骤1803,可以包括:
步骤1803-1,电子设备500根据第三基带数据和第四基带数据,计算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幅度差值和相位差值;
步骤1803-2,电子设备500根据幅度差值和相位差值,计算IRR。
为便于理解,先介绍相关数学原理。假设电子设备500补偿之后接收的信号获取的接收信号x(n)=I(n)+jQ(n),通过第三基带数据和第四基带数据可以计算得到IQ两路的统计平均值E{I2}、E{Q2}和E{IQ},根据公式(12)可以得到幅度差值ε与增益失配校准系数G的关系,进而可以得到IQ两路的增益失配值delta_gain_meas,如式(14)所示: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421
根据公式(13)可以得到相位差值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422
与增益失配校准系数P的关系,进而可以相位失配值delta_phase_meas,如式(15)所示: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423
根据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424
可以得到:
Figure BDA0003749234240000425
进而可以求出时域上的IRR计算公式(18),如下所示:
IRRmeas=-10*log10(delta_phase_meas2+elision_meas2) (18)
其中,elision_meas可以用于表示IQ两路信号的幅度差值ε。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时域计算IRR,相对于在频域计算IRR,可以减少时间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校准带宽较小时,电子设备500可以发送第一验证信号进行验证。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校准带宽较大时,例如校准带宽大于或等于50MHz,电子设备500可以发送多个验证信号的方式验证电子设备500计算得到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示例性的,如图19所示,电子设备500发送多个验证信号的流程如下:
步骤1901,电子设备500发送第一验证信号,第一验证信号的频率减去校准频率为第一频率值。
可选地,第一频率值可以是校准带宽的0.4倍,或者第一频率值可以是校准带宽的0.45倍等。通过该方式,可以验证校准系数在校准带宽边缘处补偿效果的好坏。
步骤1902,电子设备500计算第一验证信号对应的IRR。
步骤1903,电子设备500判断第一验证信号对应的IRR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是,执行步骤1904;若否,进入步骤701,重新计算该校准频率、校准带宽以及增益档位下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步骤1904,电子设备500发送第二验证信号,校准频率减去第二验证信号的频率为第一频率值。
通过该方式,可以验证校准系数在校准带宽另一侧边缘处补偿效果的好坏。
步骤1905,电子设备500计算第二验证信号对应的IRR。
步骤1906,电子设备500判断第二验证信号对应的IRR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是,执行步骤1907;若否,进入步骤701,重新计算该校准频率、校准带宽以及增益档位下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步骤1907,电子设备500发送第三验证信号,第三验证信号的频率减去校准频率为第二频率值。
可选地,第二频率值可以是校准带宽的0.1倍,或者第二频率值可以是校准带宽的0.5倍,或者第二频率值可以是校准带宽的0.15倍等。通过该设置方式,可以验证校准系数在校准带宽中心处补偿效果的好坏。
步骤1908,电子设备500计算第三验证信号对应的IRR。
步骤1909,电子设备500判断第三验证信号对应的IRR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是,执行步骤1910;若否,进入步骤701,重新计算该校准频率、校准带宽以及增益档位下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步骤1910,电子设备500发送第四验证信号,校准频率减去第四验证信号的频率为第二频率值。
通过该方式,可以验证校准系数在校准带宽中心处补偿效果的好坏。
步骤1911,电子设备500计算第四验证信号对应的IRR。
步骤1912,电子设备500判断第四验证信号对应的IRR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则保存;若否,进入步骤701,重新计算该校准频率、校准带宽以及增益档位下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应理解,当第一验证信号至第四验证信号下的IRR均大于第二阈值,电子设备500保存该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为提高电子设备500根据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的补偿效果,可以采用图20所示的实施方式,如图20所示,图7至图19任一所示的IQ失衡校准方法,还包括:
步骤2001,电子设备500获取当前环境参数。
可选地,当前环境参数包括温度、驻波比、邻道泄漏比、杂散辐射、接收灵敏度、杂散响应、回波损耗、衰减系数中的一种。
步骤2002,若当前环境参数满足预设条件,进入产生第一单音信号的步骤,即步骤701。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IQ失衡校准方法,可以在电子设备500校准之后,可以检测外界条件的变化,例如温度,当温度变化较大时,可以在电子设备500的非业务态自动触发校准流程,以保证补偿的效果。而且,电子设备500还可以追踪电子设备500内部器件的老化,当通信性能指标,比如驻波比、邻道泄漏比、杂散辐射等指标恶化时,可以再次触发校准流程,以提高补偿效果。
可选地,预设条件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
条件一:当前环境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
可选地,第三阈值可以是电子设备500设定的温度值,例如射频电路或芯片的温度阈值。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三阈值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定。通过该方式,可以在电子设备500工作时间过长或功耗较大,导致温度过高影响器件工作性能的情况下,重新进入步骤701,计算校准系数,以更好地保证补偿效果。
条件二:当前环境参数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
可选地,第四阈值可以是电子设备500内部射频电路或芯片的低温阈值,或者是电子设备500内部影响通信性能部件的低温阈值,本申请实施例对第四阈值的具体数值不做具体限定。
条件三:当前环境参数与历史环境参数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阈值,历史环境参数为电子设备500在产生第一单音信号之后,且在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之前获取的环境参数。
可选地,历史环境参数可以是在步骤701与步骤703之间获取的环境参数。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图21为本发明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电子设备500包括:第一发射模块2101、第一获取模块2102、第一计算模块2103和补偿模块2104。
第一发射模块2101,用于产生第一单音信号,将第一单音信号转换为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发射第一射频单音信号。
可选地,第一发射模块201可以包括信号发生单元。信号发生单元用于产生第一单音信号。
第一获取模块2102,用于获取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一基带数据和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二基带数据。
第一计算模块2103,用于根据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补偿模块2104,用于根据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对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或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小于校准带宽的一半,校准频率为电子设备对接收信号下变频时所使用的频率,校准带宽为电子设备对下变频后的接收信号滤波时所使用的滤波器的带宽。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发射模块2101,包括:
第一发射单元,用于利用第一本地频率将第一单音信号上变频为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第一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大于校准带宽的一半,第一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为第一本地频率减去第一单音信号的频率。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包括第一增益失配校准系数,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第一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可选地,第一计算模块2103,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第一增益失配校准系数,以及第一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包括第二增益失配校准系数,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第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可选地,电子设备500,还包括:
第二发射模块,用于发射第一射频单音信号之后,发射第二射频单音信号,第二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小于校准带宽的一半,且与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不同。
可选地,第一获取模块2102,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以及获取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
可选地,第一计算模块2103,还包括: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第一幅度差值和第一相位差值;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第二幅度差值和第二相位差值;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幅度差值和第二幅度差值计算第二增益失配校准系数,以及根据第一相位差值和第二相位差值计算第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发射模块,包括:
第二发射单元,用于产生第二单音信号,利用第三本地频率将第二单音信号上变频为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发射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其中,
第二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大于校准带宽的一半,第二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为第三本地频率减去第二单音信号的频率。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500,还包括:
第三发射模块,用于根据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对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或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之前,发射第一验证信号,以及根据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对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或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补偿后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三基带数据,以及补偿后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四基带数据;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第三基带数据和第四基带数据,计算镜像抑制比IRR;
存储模块,用于当IRR大于第二阈值,保存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计算模块,包括:
第五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三基带数据和第四基带数据,计算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幅度差值和相位差值;
第六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幅度差值和相位差值,计算IRR。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500,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环境参数,当前环境参数包括温度、驻波比、邻道泄漏比、杂散辐射、接收灵敏度、杂散响应、回波损耗、衰减系数中的一种;
触发模块,用于若当前环境参数满足预设条件,进入产生第一单音信号的步骤。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
当前环境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
当前环境参数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
当前环境参数与历史环境参数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阈值,历史环境参数为电子设备在产生第一单音信号之后,且在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之前获取的环境参数。
图2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500可用于执行本说明书图7至图20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进一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Q失衡校准方法可以通过以下装置来执行:芯片或者芯片模组。关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各个设备、产品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其可以是软件模块/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模块/单元,或者也可以部分是软件模块/单元,部分是硬件模块/单元。例如,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芯片的各个设备、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内部集成的处理器。不同的模块/单元可以位于芯片模组的同一组件(例如芯片、电路模块等)或者不同组件中,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模组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终端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模块/单元可以位于终端内同一组件(例如,芯片、电路模块等)或者不同组件中,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终端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包括:通信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信息;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系统的设备执行如本说明书图7至图20所示实施例提供的IQ失衡校准方法。
图22是本说明书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5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2所示,上述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上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调用上述计算机程序能够执行本说明书图7至图20所示实施例提供的IQ失衡校准方法。
其中,上述电子设备500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电子设备,本实施例对上述电子设备500的形式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图22以智能手机作为例示出了电子设备5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2所示,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5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
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申请图3~图10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电子设备5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5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5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5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5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电子设备5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电子设备500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5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电子设备5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电子设备500的接触和分离。电子设备5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1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195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所述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电子设备500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500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电子设备500中,不能和电子设备500分离。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500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500执行如图7~图20任一实施例所示方法中电子设备500执行的步骤。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单元”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形式实现,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单元”可以是实现上述功能的软件程序、硬件电路或二者结合。所述硬件电路可能包括应用特有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
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任一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9)

1.一种IQ失衡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收发组件,包括:
产生第一单音信号,将所述第一单音信号转换为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发射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
发射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之后,获取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一基带数据和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二基带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根据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对所述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或所述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小于校准带宽的一半,所述校准频率为所述无线收发组件对接收信号下变频时所使用的频率,所述校准带宽为所述无线收发组件对下变频后的接收信号滤波时所使用的滤波器的带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单音信号转换为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包括:
利用第一本地频率将所述第一单音信号上变频为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所述第一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大于校准带宽的一半,所述第一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为所述第一本地频率减去所述第一单音信号的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包括第一增益失配校准系数,所述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第一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所述第一增益失配校准系数,以及所述第一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包括第二增益失配校准系数,所述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第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所述发射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之后,包括:
发射第二射频单音信号,所述第二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所述校准频率之差小于所述校准带宽的一半,且与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不同;
所述获取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一基带数据和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二基带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以及获取所述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和所述第二基带数据,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所述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所述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第一幅度差值和第一相位差值;
根据所述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所述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所述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第二幅度差值和第二相位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幅度差值和所述第二幅度差值计算第二增益失配校准系数,以及根据所述第一相位差值和所述第二相位差值计算第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射频单音信号的频率与所述校准频率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包括:
产生第二单音信号,利用第三本地频率将所述第二单音信号上变频为所述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发射所述第二射频单音信号,其中,
所述第二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与所述校准频率之差大于所述校准带宽的一半,所述第二单音信号对应的镜像频率为所述第三本地频率减去所述第二单音信号的频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对所述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或所述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之前,包括:
发射第一验证信号,以及根据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所述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对所述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或所述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获取补偿后所述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三基带数据,以及补偿后所述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四基带数据;
根据所述第三基带数据和第四基带数据,计算镜像抑制比IRR;
当所述IRR大于第二阈值,保存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所述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三基带数据和第四基带数据,计算镜像抑制比IRR,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基带数据和第四基带数据,计算所述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与所述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幅度差值和相位差值;
根据所述幅度差值和相位差值,计算所述IRR。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当前环境参数,所述当前环境参数包括温度、驻波比、邻道泄漏比、杂散辐射、接收灵敏度、杂散响应、回波损耗、衰减系数中的一种;
若所述当前环境参数满足预设条件,进入所述产生第一单音信号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
所述当前环境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
所述当前环境参数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
所述当前环境参数与历史环境参数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阈值,所述历史环境参数为所述无线收发组件在产生所述第一单音信号之后,且在计算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之前获取的环境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包括:
使用第一功率范围内每个目标功率分别发射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
发射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之后,获取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一基带数据和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二基带数据,包括:
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目标功率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目标功率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分别计算每个所述目标功率对应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一基带数据和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二基带数据,包括:
使用第一带宽值范围内每个目标带宽值作为所述校准带宽的带宽值;
根据每个目标带宽值对应的校准带宽,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目标带宽值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目标带宽值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分别计算每个所述目标带宽值对应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一基带数据和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二基带数据,包括:
使用第一校准频率值范围内每个目标频率值作为所述校准频率的频率值;
根据每个目标频率值对应的校准频率,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目标频率值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目标频率值对应的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分别计算每个所述目标频率值对应的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16.一种无线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发生模块,用于产生第一单音信号;
第一发射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单音信号转换为第一射频单音信号,发射所述第一射频单音信号;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I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一基带数据和Q接收通路传输的第二基带数据;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和第二基带数据,计算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
补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增益失配校准系数和相位失配校准系数,对所述I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和/或所述Q接收通路的基带信号进行补偿。
17.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信息;
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系统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837472.7A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iq失衡校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2251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7472.7A CN115225168A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iq失衡校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7472.7A CN115225168A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iq失衡校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5168A true CN115225168A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11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37472.7A Pending CN115225168A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iq失衡校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25168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1797A (zh) * 2020-01-14 2020-05-29 安徽大学 接收机补偿方法及其补偿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2291173A (zh) * 2020-10-21 2021-01-29 锐迪科创微电子(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iq不平衡系数获取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42876A (zh) * 2021-11-22 2022-03-04 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频收发联调iq不平衡的校正方法
CN114726455A (zh) * 2022-03-28 2022-07-0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自校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1797A (zh) * 2020-01-14 2020-05-29 安徽大学 接收机补偿方法及其补偿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2291173A (zh) * 2020-10-21 2021-01-29 锐迪科创微电子(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iq不平衡系数获取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42876A (zh) * 2021-11-22 2022-03-04 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频收发联调iq不平衡的校正方法
CN114726455A (zh) * 2022-03-28 2022-07-0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自校准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红举;: "窄带零中频接收机IQ不平衡校准技术研究", 现代导航, no. 02, 15 April 2018 (2018-04-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90856B2 (en) Method for suppressing transmission noise comprised in received downlink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US9621337B2 (en) Adaptive I/O mismatch calibration
US8135055B2 (en) I/Q calibration of transmit and receive paths in OFDM FDD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843321B (zh) Iq不平衡补偿装置及方法
US8175549B2 (en) Closed loop transmitter IQ calibration
TWI536779B (zh) 校正傳送器/接收器的第一、第二訊號路徑之間的不匹配的校正方法與校正裝置
CN103684486B (zh) 多模无线接入技术装置内的干扰消除
JP2015149765A (ja) 無線通信装置のアンテナをチューニング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EP2590333B1 (en) Method for correcting receiver in TDD system and devices associated therewith
JP2003509944A (ja) ダイレクトコンバージョン送受信機の干渉を補償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US20150138995A1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hase noise cancellation
US916058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and compensating for in-phase and quadrature (IQ) mismatch in a receiver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EP1798924B1 (en) Signal generating unit and signal receiving unit
CN105379130B (zh) 与无线电信号的接收有关的方法和设备
US10972140B2 (en) Adjusting parameters of a receiver system
CN110061759B (zh) 一种电磁频谱伞罩射频域自干扰抑制方法及系统
WO2014141646A1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CN115225168A (zh) 一种iq失衡校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Ratni et al. Broadband digital direct down conversion receiver suitable for software defined radio
JP2008278120A (ja) トランシーバー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無線システム
CN113079117B (zh) 一种接收链路iq失配估计的方法及装置
JP2019205159A (ja) 無線周波数トランシーバ
EP4199365A1 (en) Digital-to-time converter (dtc) non-linearity predistortion
US20180234194A1 (en) Homodyne receiver calibration
CN116260535A (zh) 用在wlan中的探测接收器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