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5131A - 一种信号转发方法、中继设备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转发方法、中继设备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25131A
CN115225131A CN202110414015.2A CN202110414015A CN115225131A CN 115225131 A CN115225131 A CN 115225131A CN 202110414015 A CN202110414015 A CN 202110414015A CN 115225131 A CN115225131 A CN 1152251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in
forwarding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ime do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140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凤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140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2513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5862 priority patent/WO2022218229A1/zh
Priority to EP22787455.9A priority patent/EP4311124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225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5131A/zh
Priority to US18/487,947 priority patent/US20240040467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04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wireless node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35Control of relay amplifier ga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42Selecting at relay station its transmit and receive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5Selecting relay station antenna mode, e.g. selecting omnidirectional -, directional beams, selecting polariz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转发方法、中继设备及通信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中继设备根据第一资源信息确定第一时域资源;根据转发增益与资源信息的关联关系确定第一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转发增益;资源信息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信号信息、信道信息、时域资源编号、回传波束信息以及接入波束信息;在第一时域资源采用第一转发增益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本申请中,中继设备根据不同的资源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对在第一时域资源的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转发,该方式可提升中继设备的覆盖增强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转发方法、中继设备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转发方法、中继设备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时,可通过增大传输带宽来满足用户对传输速率需求。为获取更大的传输带宽,无线通信系统可采用更高频段的频谱资源。虽然高频段可以提供丰富的频谱资源,但高频电磁波存在传播衰减大,绕射能力弱等缺点。因此,高频段部署的蜂窝通信系统很难实现区域的全覆盖。
为了解决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高频段的覆盖问题,引入了中继设备,通过中继设备放大、转发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信号,以解决高频段的覆盖问题。需要说明的是,中继设备在放大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的同时会放大干扰噪声。通常,中继设备接收到的上行信号功率较低,此时,若中继设备的放大增益较大时,放大噪声功率较大,易影响网络设备(对其他终端设备)的接收性能;若中继设备的放大增益较小时,上行信号放大不足,导致网络设备对待转发的终端设备的上行信号接收不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转发方法、中继设备及通信系统,以提升中继设备的上行转发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转发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中继设备,中继设备又称中继节点,在执行本申请的方法时,中继设备可根据第一资源信息确定第一时域资源;根据转发增益与资源信息的关联关系确定第一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转发增益;资源信息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信号信息、信道信息、时域资源编号、回传波束信息以及接入波束信息;在第一时域资源采用第一转发增益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资源信息可以为上述资源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时域资源可以为时隙、符号、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配置周期或子帧等。第一资源信息可包括时域资源或时间单元的标识,例如时隙编号,符号编号等;第一资源信息还可以包括信号或信道信息,例如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信号信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信道信息、PUCCH信道信息等。其中,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或宿主基站发送的广播或单播信令确定各个信道和信号(也即第一资源信息)所对应的时域资源。例如,中继设备通过读取广播信息(例如系统消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信息)确定PRACH信道(第一资源信息相当于PRACH信道信息)所占用时域资源,或中继设备通过读取单播信息(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信息)确定SRS信号(第一资源信息相当于SRS信号信息)所占用时域资源。
上述转发增益与资源信息的关联关系可以是宿主基站预先配置好的发送给中继设备,中继设备存储的;也可以是宿主基站在接收到某个指示信息后才发送给中继设备的。
此外,随着终端设备的位置的不断变化、发送信号占用资源信息的变化等情况的发生,宿主基站预先配置好的转发增益信息可能不能实时适用,宿主基站可在已经发送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后,更新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并将更新的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发送至中继设备;还可以在确定终端设备属性信息(位置、信号占用资源等)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并将更新的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发送至中继设备。另外,转发增益信息的配置规则可能还包括其他类型,在此不赘述,凡是上述几种配置规则或上述几种配置规则的结合的方式均适用于本申请。
还要说明的是,转发增益配置信息与资源信息(信号信息、信道信息、时域资源编号、回传波束信息以及接入波束信息等)存在关联关系,也即针对不同的资源信息或不同的资源信息的集合可以对应相同或不同的转发增益值。
另外,接收信号可能来自宿主基站,或终端设备,来自宿主基站的信号可以理解为下行信号,中继设备可在接收到下行信号后按照转发增益转发下行信号至终端设备,来自终端设备的信号可以理解上行信号,中继设备可在接收到上行信号后按转发增益转发上行信号至宿主基站。另外中继设备在未收到上行信号或下行信号的情况下,接收信号还可能仅为噪声信号,此时中继设备则按照转发增益对噪声信号进行转发。
本申请中,中继设备根据不同的资源信息配置对应的转发增益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可提升中继设备的覆盖增强能力。例如,当宿主基站调度近端用户时,指示中继设备采用较低的转发增益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从而避免放大噪声导致的干扰;当宿主基站接收公共信道时(例如PRACH),指示中继设备采用适中的转发增益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从而平衡直连和非直连用户的接入成功率。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接收来自宿主基站的转发增益配置信息;所述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转发增益与资源信息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不同的资源信息对应不同的转发增益。
本申请通过配置不同的资源信息与转发增益的关系指示中继设备执行转发的操作,可以提高中继设备的转发性能。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转发增益为绝对增益,或相对基准增益的偏移;其中,所述基准增益为以下信息中的一种:下行转发增益,或预设增益。
需要说明的是,若转发增益为绝对增益值,可以为放大电路的增益值,该转发增益可以为上行转发增益也可以为下行转发增益,在此仅以上行转发增益为例进行示意,例如,上行转发的增益信息为10dB,也即放大电路的增益值为10dB。若为相对增益值,可以为相对基准增益的偏移值(单位为分贝dB或线性倍数),例如,上行转发的增益为5dB,基准增益为30dB,那么上行转发的实际增益为35dB(30+5dB)。若上行转发增益为相对增益值,则基准增益可根据下行转发增益进行配置,例如,下行转发增益为20dB,那么可将基准增益设置为20dB;还可以根据宿主基站预定义的值进行设置,如预定义的值为30dB,则将基准增益设置为30dB。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可通过半静态信令指示。
需要说明的是,宿主基站通过半静态信令指示的转发增益的配置信息可以存储在中继设备中。其中,半静态信令可以为RRC信令,也可以为其他信令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可通过动态信令指示。
需要说明的是,动态信令的灵活性较强,可以灵活指示不同资源信息配置的转发增益,如: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或媒体接入控制元素(media 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指示资源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如,通过DCI指示时域资源的转发增益等,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半静态信令可指示信号或信道对应的转发增益,动态信令可指示除信号或信道以外的资源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例如,通过RRC信令指示PRACH对应的转发增益为X,通过DCI指示时域资源1(例如,时隙3,或者时隙3至时隙10)对应的转发增益为Y。在此仅示例性描述,并不具体限定,半静态信令和动态信令指示何种资源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不同的资源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不同,其中,信道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高于信号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例如,PRACH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高于SRS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增益配置信息和第二增益配置信息;其中,第一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半静态信令指示;第二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动态信令指示;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高于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配置半静态信令指示的转发增益信息的优先级高于动态信令指示的转发增益信息的优先级,可保证半静态信号的准确转发。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半静态信号的转发更重要,在进行上行转发时需要保证其质量,故而本静态信令指示的转发增益信息的优先级高于动态信令执行的转发增益信息的优先级。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转发增益包括第一增益值和第二增益值;第一增益值与第二增益值不同;第一增益值通过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确定;第二增益值通过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确定;中继设备可在第一时域资源采用第一增益值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若第一转发增益通过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确定,第二转发增益通过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确定,则在第二时域资源的第1个或前多个时间单元切换转发增益;或,若第一转发增益通过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确定,第二转发增益通过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确定,则在第一时域资源的最后1个或最后多个时间单元切换转发增益;其中,第二转发增益为中继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所采用的转发增益;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时域资源为相邻时域资源,且第二转发增益与第一转发增益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时间单元为连续的时间单元,时间单元可以为子帧,符号等本申请在此不具体限定。例如,第一时域资源包括多个时间单元,假定时间单元为符号,且第一时域资源包括14个符号(0~13),在切换转发增益时可在第一时域资源的第11~第13符号(第11~第13符号可以理解为最后多个时间单元)进行转发增益的切换。第二时域资源包括多个时间单元,假定时间单元为符号,且第二时域资源包括14个符号(0~13),在切换转发增益时可在第二时域资源的第1~第3符号(第1~第3符号可以理解为前多个时间单元)进行转发增益的切换。本申请在此仅作示例性说明,并不具体限定。
另外,中继设备可根据转发增益与资源信息的关联关系以及第二资源信息确定第二转发增益,以便中继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可采用第二转发增益进行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中继设备可上报放大噪声功率信息至宿主基站,以使宿主基站根据放大噪声功率信息确定转发增益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中继设备可接收来自宿主基站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中继设备在指定资源下测量放大噪声功率信息;指定资源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时域资源、频域资源以及接入波束;在指定资源下,测量放大噪声功率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中继设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
其中,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转发增益与资源信息的关联关系确定第一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转发增益;资源信息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信号信息、信道信息、时域资源编号、回传波束信息以及接入波束信息;收发单元,用于在第一时域资源采用第一转发增益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其中,第一时域资源由第一资源信息确定。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宿主基站的转发增益配置信息;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包括转发增益与资源信息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不同的资源信息对应不同的转发增益。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转发增益为绝对增益,或相对基准增益的偏移;其中,基准增益为以下信息中的一种:下行转发增益,或预设增益。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转发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半静态信令指示,或,转发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动态信令指示。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不同的资源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不同,其中,信道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高于信号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增益配置信息和第二增益配置信息;其中,第一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半静态信令指示;第二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动态信令指示;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高于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转发增益包括第一增益值和第二增益值;第一增益值与第二增益值不同;第一增益值通过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确定;第二增益值通过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确定;收发单元,具体用于:在第一时域资源采用第一增益值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若第一转发增益通过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确定,第二转发增益通过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确定,则在第二时域资源的第1个或前多个时间单元切换转发增益;或,若第一转发增益通过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确定,第二转发增益通过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确定,则在第一时域资源的最后1个或最后多个时间单元切换转发增益;其中,第二转发增益为中继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所采用的转发增益;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时域资源为相邻时域资源,且第二转发增益与第一转发增益不同。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收发单元,还用于:上报放大噪声功率信息至宿主基站,以使宿主基站根据放大噪声功率信息确定转发增益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宿主基站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中继设备在指定资源下测量放大噪声功率信息;指定资源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时域资源、频域资源以及接入波束;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指定资源下,测量放大噪声功率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宿主基站和中继设备;所述宿主基站用于确定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并将所述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中继设备;所述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转发增益与资源信息的关联关系;所述资源信息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信号信息、信道信息、时域资源编号、回传波束信息以及接入波束信息;所述中继设备用于根据所述转发增益与资源信息的关联关系确定第一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转发增益;所述资源信息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信号信息、信道信息、时域资源编号、回传波束信息以及接入波束信息;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采用所述第一转发增益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其中,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由所述第一资源信息确定。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不同的资源信息对应不同的转发增益。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转发增益为绝对增益,或相对基准增益的偏移;其中,基准增益为以下信息中的一种:下行转发增益,或预设增益。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转发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半静态信令指示,或,转发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动态信令指示。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不同的资源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不同,其中,信道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高于信号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增益配置信息和第二增益配置信息;其中,第一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半静态信令指示;第二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动态信令指示;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高于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转发增益包括第一增益值和第二增益值;第一增益值与第二增益值不同;第一增益值通过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确定;第二增益值通过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确定;中继设备,具体用于:在第一时域资源采用第一增益值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中继设备还用于:若第一转发增益通过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确定,第二转发增益通过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确定,则在第二时域资源的第1个或前多个时间单元切换转发增益;或,若第一转发增益通过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确定,第二转发增益通过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确定,则在第一时域资源的最后1个或最后多个时间单元切换转发增益;其中,第二转发增益为中继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所采用的转发增益;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时域资源为相邻时域资源,且第二转发增益与第一转发增益不同。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中继设备,还用于:上报放大噪声功率信息至宿主基站,以使宿主基站根据放大噪声功率信息确定转发增益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中继设备,还用于:接收来自宿主基站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中继设备在指定资源下测量放大噪声功率信息;指定资源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时域资源、频域资源以及接入波束;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指定资源下,测量放大噪声功率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当该装置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实施例的方法。该存储器可以位于处理器中,也可以为与处理器通过相互独立的芯片来实现,本申请在此不具体限定。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各实施例的设备。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程序或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各实施例的设备。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各实施例的设备。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七方面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请参照上述第一方面中相应可能设计方案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说明,本申请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设备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增益冲突的示意图;
图5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增益切换的示意图;
图5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增益切换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装置实施例或系统实施例中。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示出了可应用于本申请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在该通信系统中包括:终端设备、宿主基站以及中继设备。在该通信系统中,并不限定终端设备、宿主基站以及中继设备的数量。其中,中继设备可将来自宿主基站的下行信号放大,并将放大后的下行信号转发至终端设备,也可将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信号放大,并将放大的上行信号转发至宿主基站。
其中,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如,车载设备等、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如,视频监控设备等、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如,智能家电(音箱、电视机、电冰箱等)等。
而如上介绍的各种终端设备,如果位于车辆上(例如放置在车辆内或安装在车辆内),都可以认为是车载终端设备,车载终端设备例如也称为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
宿主基站可以为与终端设备以及中继设备通信的设备。宿主基站可以是中继站或接入点。宿主基站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B)。宿主基站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宿主基站还可以是未来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网络中的基站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宿主基站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或车载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
中继设备为一种具有转发功能的设备,可以为如上述宿主基站或者终端设备中的一种,也可以是一种独立的设备形态,还可以是一种车载设备、或者设置在移动物体上的装置。中继设备的名称可以是中继节点(RN),中继发送接收点(rTRP),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节点(node)等,直放站(repeater),智能直放站(smart repeater)等;中继节点的上级节点可以是gNB(包括gNB-DU,gNB-CU等),也可以是另一个中继节点。此外,本申请的中继节点还可以为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surface,IRS)等射频信号反射或折射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中继设备可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图2仅以两个天线面板(假定一个天线面板设置2根天线)的中继设备进行示意。其中,中继设备的一个天线面板朝向宿主基站,用于接收宿主基站的下行信号或者向宿主基站转发上行信号;另一个天线面板朝向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或者向终端设备转发下行信号。中继设备与宿主基站之间的链路称为回传链路(也可能被称为前传链路),中继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被称为接入链路。
还要说明的是,中继设备可通过不用的波束(Beam)传输上行信号或下行信号。波束可以是宽波束,或者窄波束,或者其他类型波束。不同的波束可以认为是不同的资源。通过不同的波束可以发送相同的信息或者不同的信息。可选的,可以将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通信特征的多个波束视为是一类波束。在本申请中,中继设备的波束可以分为回传波束和接入波束。中继设备的回传波束用于转发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信号至宿主基站,中继设备的接入波束用于从终端设备接收上行信号。其中,波束可以对应时间资源,和/或,空间资源,和/或,频域资源。可选地,波束还可以与参考信号资源(例如,波束赋形的参考信号资源),或者波束赋形信息对应。此外,波束还可以与宿主基站的参考信号资源关联的信息对应,其中参考信号可以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signal,CSI-RS),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块(synchronous signal block,SSB)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相位跟踪信号(phase tracking referencesignal,PTRS)跟踪信号(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TRS)等,参考信号资源关联的信息可以是参考信号资源标识,或者准共址(quasi-collocation,QCL)信息(特别是type D类型的QCL)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其它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本申请所述的5G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和/或独立组网(standalone,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通信系统还可以是PLMN网络、设备到设备D2D网络、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IoT网络或者其他网络。
在本申请的方案可以适用的通信系统中,中继设备可接收到的上行信号不仅包括有用-设备更好地接收有用信息,若将上行信号放大过小,网络设备则不能接收到上行信号中的有用信息。为了让中继设备对接收信号转发时,采用恰当的值(也即增益)进行放大,提高接收信号的转发性能,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信号转发方法。
接下来参阅图3来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转发方法,该信号转发方法,主要是通过中继设备、宿主基站的交互来实现。在实际执行时,可能涉及多个中继设备、宿主基站、终端设备,不一一示意,在此以一个中继设备、一个宿主基站为例进行示意。可执行如下:
301,中继设备根据第一资源信息确定第一时域资源。
302,中继设备根据转发增益与资源信息的关联关系确定第一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转发增益;资源信息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信号信息、信道信息、时域资源编号、回传波束信息以及接入波束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资源信息可以为上述资源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时域资源可以为时隙、符号、TDD配置周期或子帧等。第一资源信息可包括时域资源或时间单元的标识,例如时隙编号,符号编号等;第一资源信息还可以包括信号或信道信息,例如SRS信号信息,PRACH信道信息、PUCCH信道信息等。其中,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或宿主基站发送的广播或单播信令确定各个信道和信号(也即第一资源信息)所对应的时域资源。例如,中继设备通过读取广播信息(例如SIB信息)确定PRACH信道(第一资源信息相当于PRACH信道信息)所占用时域资源,或中继设备通过读取单播信息(例如RRC信息)确定SRS信号(第一资源信息相当于SRS信号信息)所占用时域资源。
303,在第一时域资源采用第一转发增益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中继设备可接收来自宿主基站的转发增益配置信息;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包括转发增益与资源信息的关联关系。也即该转发增益信息可以是宿主基站预先配置好的,宿主基站配置好后则将该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发送给中继设备;也可以是宿主基站在接收到某个指示信息后才发送的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另外,还要说明的是,该转发增益信息可以为上行转发增益信息也就可以为下行转发增益信息,本申请在此并不具体限定,下文仅仅以转发增益信息为上行转发增益信息为例进行示意性描述。
此外,随着终端设备的位置的不断变化、发送信号占用资源信息的变化等情况的发生,宿主基站预先配置好的上行转发增益信息可能不能实时适用,宿主基站可在已经发送上行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后,更新上行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并将更新的上行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发送至中继设备;还可以在确定终端设备属性信息(位置、信号占用资源等)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上行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并将更新的上行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发送至中继设备。另外,上行转发增益信息的配置规则可能还包括其他类型,在此不赘述,凡是上述几种配置规则或上述几种配置规则的结合的方式均适用于本申请。
另外,接收信号可能来自宿主基站,或终端设备,来自宿主基站的信号可以理解为下行信号,中继设备可在接收到下行信号后按照转发增益转发下行信号至终端设备,来自终端设备的信号可以理解上行信号,中继设备可在接收到上行信号后按转发增益转发上行信号至宿主基站。另外中继设备在未收到上行信号或下行信号的情况下,接收信号还可能仅为干扰或噪声信号,此时中继设备则按照转发增益对干扰或噪声信号进行转发。
还要说明的是,上行转发增益配置信息与多种资源信息(信号信息、信道信息、时域资源编号、回传波束信息以及接入波束信息等)相关联,也即针对不同的资源信息或不同的资源信息的集合可以对应相同或不同的上行转发增益值。具体执行时,可分如下几种情况:
在介绍本申请的上行转发增益配置信息的配置情况之前,先简要说明一下,中继设备以及宿主基站的工作机制,假定在时域资源1,中继设备需要对接收信号进行上行转发(无论是有用信号还是干扰噪声信号),中继设备可先确定与该时域资源关联第一资源信息,之后根据该第一资源信息以及转发增益和资源信息的关联关系确定上行转发增益的增益值。若该上行转发增益的增益值为A,无论中继设备在时域资源1是否接收到上行信号,都按照A进行上行转发操作,也即中继设备实际工作时未接收到上行信号,中继设备仍需将放大噪声与干扰信号等进行转发;中继设备实际工作时接收到上行信号,中继设备可转发上行信号、噪声以及干扰;若第一时域资源下存在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信号,那么则根据上行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对上行信号、噪声以及干扰信息进行转发或放大。
情况1、上行转发增益配置信息相同
宿主基站不区分资源信息,配置相同的上行转发增益信息,如:上行转发增益的增益值均为A,中继设备则在开启上行转发的时域资源均按照增益值A对接收信号执行上行转发操作。
情况2、针对信号或信道配置不同的上行转发增益
宿主基站可为中继设备的特定信道或信号配置或指示转发增益信息,即不同的上行信道或信号可以被配置或指示不同的转发增益信息。其中,上行信道可包括PRA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等,信号可包括:SRS,在实际应用时,并不限定信道和信号的类型。其中,PRACH可以为特定的一个或多个RACH occasion,或者为关联至特定的一个或多个SSB的一个或多个RACH occasion。其中,特定RACH occasion或SSB信息可以是宿主基站为中继设备配置或指示的,例如,宿主基站为中继设备指示RACH occasion索引或SSB索引;或者,特定的SSB或RACH occasion可以为中继设备接入宿主基站所使用的SSB或RACHoccasion;SRS可以为特定的一个或多个SRS资源,该一个或多个SRS资源信息,可以由宿主基站为中继设备指示,例如资源编号。宿主基站配置与信号或信道相关的上行转发增益信息后,将上行转发的增益信息发送给中继设备,中继设备基于此进行上行转发操作。
示例性地,当PRACH信道被配置了转发增益信息时,中继设备可执行以下操作:
1.根据宿主基站发送的广播或单播信息,确定一个或多个PRACH信道(也即第一资源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也即第一时域资源)。
2.在确定的一个或多个PRACH资源根据所配置的上行转发增益信息进行上行转发。
上行转发的增益信息如表1所示,中继设备确定第一资源信息为PRACH,通过查询表1,可知信道PRACH对应的上行转发的增益信息为A1,那么中继设备则按照增益A1在PRACH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对来自该时域资源的接收信号进行上行转发。中继设备确定第一资源信息为SRS,通过查询表1,SRS对应的上行转发的增益信息为C1,中继设备按照增益C1在SRS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对来自该时域资源的接收信号进行上行转发。当然,在实际应用时,可能仅仅应用下述表格中的一行或多行,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表1
信号信息/信道信息 上行转发的增益
PRACH 增益值为A1
PUCCH 增益值为B1
SRS 增益值为C1
….
应理解,相同信道或信号的不同分量也可以被配置或指示不同的上行转发增益信息。示例性的,不同的RACH occasion可以被配置不同的上行转发增益信息,或者,不同的SRS资源可以被配置不同的上行转发增益信息。如表2所示,PRACH#K1对应的上行转发的增益信息为A11,中继设备在确定第一资源信息为PRACH#K1时,可按照增益A11在PRACH#K1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对来自该时域资源的接收信号进行上行转发;PRACH#K2对应的上行转发的增益信息为A11,中继设备在确定第一资源信息为PRACH#K2可按照增益A12在PRACH#K2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对来自该时域资源的接收信号进行上行转发。当然,在实际应用时,可能仅仅应用下述表格中的一行或多行,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表2
信号信息/信道信息 上行转发的增益
PRACH#k1 增益值为A11
PRACH#k2 增益值为A12
….
情况3、针对时域资源配置不同的上行转发增益
宿主基站为特定时域资源配置上行转发的增益信息。其中,特定的时域资源可以为特定的时隙,子帧,符号集合或符号等。可选的,特定时域资源可以为一个周期性的时域资源,例如,每20个时隙中的第5个时隙;或者每20个时隙中的第5个时隙中的上行符号;亦或者第2个子帧或第2个符号。可选的,特定的时域资源可以是中继节点收到配置或指示信息之后的第n个时间单元,例如时隙,上行时隙,符号等。本申请在此不具体限定特定时域资源具体是指那个资源。宿主基站配置与时域资源相关的上行转发增益信息后,将上行转发的增益信息发送给中继设备,中继设备基于此进行上行转发操作。上行转发的增益信息如表3所示,在第5个时隙,按照增益A2对接收信号执行上行转发操作;在第13个符号,按照增益B2对接收信号执行上行转发操作。当然,在实际应用时,可能仅仅应用下述表格中的一行或多行,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特定情况下,宿主基站配置的上行转发增益信息的时域资源包括下行子资源或灵活子资源,例如,被配置上行转发增益信息的时隙包含多个下行符号和多个灵活符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继设备在下行符号和灵活符号忽略上行转发增益信息;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继设备在下行符号忽略上行转发增益信息,在灵活符号采用被配置的增益信息进行上行转发。
表3
Figure BDA0003025152000000101
Figure BDA0003025152000000111
情况4、针对回传波束配置不同的上行转发增益
宿主基站针对不同回传波束配置不同的上行转发增益信息。宿主基站配置了上行转发增益信息后,将上行转发的增益信息发送给中继设备,中继设备基于此进行上行转发操作。上行转发的增益信息如表4所示,采用回传波束1时,按照增益A3对接收信号执行上行转发操作;采用回传波束2时,按照增益B3对接收信号执行上行转发操作。当然,在实际应用时,可能仅仅应用下述表格中的一行或多行,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协议中,回传波束信息可以为中继节点与宿主基站通信的传输配置信息(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or information,TCI)信息,QCL信息,空间关系信息(spatial relation)等;或者,回传波束信息可以为中继节点与宿主基站之间信道或信号信息,例如,SSB索引,CSI-RS标识(例如资源ID),SRS标识(例如资源ID)等。
表4
回传波束信息 上行转发的增益
回传波束1 增益值为A3
回传波束2 增益值为B3
回传波束3 增益值为C3
….
情况5、针对接入波束配置不同的上行转发增益
宿主基站针对不同接入波束配置不同的上行转发增益信息。宿主基站配置上行转发增益信息后,将上行转发的增益信息发送给中继设备,中继设备基于此进行上行转发操作。上行转发的增益信息如表5所示,采用接入波束1时,按照增益A4对接收信号执行上行转发操作;采用接入波束2时,按照增益B4对接收信号执行上行转发操作。当然,在实际应用时,可能仅仅应用下述表格中的一行或多行,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接入波束信息可以由接入波束编号,接入波束组编号,参考信号标识等信息指示。其中,参考信号标识包括SSB索引,CSI-RS标识(例如资源ID),SRS标识(例如资源ID)等。
表5
接入波束信息 上行转发的增益
接入波束1 增益值为A4
接入波束2 增益值为B4
接入波束3 增益值为C4
….
情况6、针对不同的资源信息的组合配置不同的上行转发增益
需要说明的是,宿主基站可根据资源信息的不同组合配置上行转发增益信息,例如,根据时域资源以及信道信息配置上行转发增益信息;根据信道以及接入波束配置上行转发增益信;根据时域资源以及回传波束配置上行转发增益信息,等包括多种不同资源信息的组合,在此不一一说明,凡是根据资源信息组合的方式配置上行转发增益信息的情况均使用与本申请。表6以组合为信号或信道类型、信道/信号标识、回传波束以及接入波束配置上行转发增益信息来说明,在信道为PRACH信道标识为#k1,回传波束为Spatialrelation#n1,接入波束为Beam#l1时,中继设备按照增益X对接收信号执行上行转发操作;在信号为SRS,信号标识为#m1,回传波束为Spatial relation#n3,接入波束为Beam#l3时,中继设备按照增益Z对接收信号执行上行转发操作。当然,在实际应用时,可能仅仅应用下述表格中的一行或多行,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表6
Figure BDA000302515200000012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表格可以表示宿主基站为不同上行信道配置不同的回传波束信息,接入波束信息配置上行转发增益信息。在实际应用时,宿主基站也可以仅配置回传波束信息、接入波束信息中的一种,甚至还可以配置其他信息,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宿主基站为PRACH信道信道标识#k2(例如RACH occasion#k2),配置回传波束Spatial relation#n2,配置接入波束Beam#l2,并且配上行转发增益为增益Y。相应地,当中继设备进行上行转发时,可参照RACH occasion#k2的配置信息,选择回传波束Spatialrelation#n2,接入波束Beam#l2,按照增益Y对接收信号执行上行转发操作。在此仅示例性说明,不一一示意。下面以宿主基站可根据时域资源以及回传波束配置上行转发增益信息为例说明,表7以组合为时域资源、回传波束以及接入波束配置上行转发增益信息来说明,在第5个时隙,回传波束为Spatial relation#n1,接入波束为Beam#l1,中继设备按照增益X对接收信号执行上行转发操作。当然,在实际应用时,可能仅仅应用下述表格中的一行或多行,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表7
Figure BDA0003025152000000122
Figure BDA000302515200000013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表格可以表示宿主基站为不同上行时域资源配置不同的回传波束信息,接入波束信息,以及配置上行转发增益信息。在实际应用时,宿主基站也可以仅配置回传波束信息、接入波束信息中的一种,甚至还可以配置其他信息,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宿主基站为第13个符号,配置回传波束Spatial relation#n2,配置接入波束Beam#l2,并且配置的上行转发增益为增益Y。相应地,当中继设备进行上行转发时,可参照第13个符号的配置信息,选择回传波束Spatial relation#n2,接入波束Beam#l2,按照增益Y对接收信号执行上行转发操作。在此仅示例性说明,不一一示意。
在上述不同的情况中,根据不同的资源信息配置不同的上行转发增益,以便宿主基站调度远端用户时,指示中继设备采用较高上行转发增益进行转发,从而提升中继设备的覆盖增强能力;当宿主基站调度近端用户时,指示中继设备采用较低的上行转发增益进行转发,从而避免放大噪声导致的干扰;当宿主基站接收公共信道时(例如PRACH),指示中继设备采用适当的转发增益进行转发,从而平衡直连和非直连用户的接入成功率。其中,直连用户是指直接连接宿主基站的用户,而非直连用户是通过中继设备接入宿主基站的用户。具体地,较大放大增益(也即转发增益)可提升非直连用户的接入概率,但较高放大增益引入的额外放大噪声可能干扰直连用户的上行信号,从而降低直连用户的接入概率。较低的放大增益可以避免或减弱放大噪声与干扰对直接用户的影响,但是较低放大增益对非直连用户的覆盖提升较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说的用户是指终端设备。
本申请通过配置不同的资源信息与上行转发增益的关系,来指示中继设备执行上行转发的操作,可以提高中继设备的上行转发性能。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宿主基站所指示或配置的转发增益可以为绝对增益值,也可以为相对增益值,本申请在此并不具体限定上行转发增益到底为绝对增益值,还是相对增益值。若为绝对增益值,可以为放大电路的增益值(单位为分贝dB或线性倍数),其中,线性倍数是指对功率的线性放大倍数或者对幅度的线性放大倍数。例如,上行转发的增益信息为10dB,也即放大电路的增益值为10dB。若为相对增益值,可以为相对基准增益的偏移值(单位为分贝dB或线性倍数),例如,上行转发的增益为5dB,基准增益为30dB,那么上行转发的实际增益为35dB(30+5dB)。
需要说明的是,若上行转发增益为相对增益值,则基准增益可根据下行转发增益进行配置,例如,下行转发增益为20dB,那么可将基准增益设置为20dB;还可以根据宿主基站预定义的值进行设置,如预定义的值为30dB,则将基准增益设置为30dB。还要说明的是,针对不同的资源信息或不同资源信息的组合,基准增益的值可以不同,例如,针对时域资源,基准增益为A;针对回传波束,基准增益为B;针对接入波束,基准增益为C;针对时域资源1,接入波束,基准增益为D。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宿主基站可通过不同的方式指示中继设备执行上行转发操作,如下:
方式1、宿主基站为中继设备配置了上行转发增益的信息,但宿主基站指示中继设备不进行上行转发操作,也即无论中继设备是否接收到上行信号均不执行上行转发操作。
方式2、宿主基站周期性地指示中继设备执行上行转发操作,例如,宿主基站指示中继设备每10个时隙执行一次上行转发操作。
方式3、在上行转发增益包括最大转发增益时,宿主基站指示中继设备按照最大转发增益对接收信号执行上行转发操作,例如,中继设备的最大上行转发增益为50dB,中继设备按照50dB的增益值对接收信号执行上行转发操作。
方式4、宿主基站指示中继设备执行上行转发操作采用的转发配置信息如,上行放大功率、接入波束、回传波束等。例如,宿主基站指示中继设备按照功率1执行上行转发操作;宿主基站按照接入波束1执行上行转发操作;宿主基站指示中继设备按照功率1,接入波束1,回传波束2执行上行转发操作。凡是指示转发配置信息的操作均适用于本申请,在此不一一示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宿主基站可通过信令来指示转发增益的配置信息,可通过如下信令进行指示,具体如下:
信令1:半静态信令
需要说明的是,宿主基站通过半静态信令指示的上行转发增益的配置信息可以存储在中继设备中。其中,半静态信令可以为RRC信令,也可以为其他信令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半静态信令可以指示如上述不同情况下配置的多种上行转发增益,可以如上述表1-表7示出的任一表格所示的资源信息与上行转发增益的配置信息,也可以是其他上行转发增益的配置信息本申请在此不具体限定。
信令2:动态信令
需要说明的是,动态信令的灵活性较强,可以灵活指示不同资源信息配置的上行转发增益,如:通过DCI或MAC CE,指示所有资源信息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通过DCI指示时域资源的上行转发增益等,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动态信令可以指示如上述不同情况下配置的上行转发增益,可以如上述表1-表7中的一行任意一行所示的上行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如,动态信令指示中继设备在进行上行转发时按照在时域资源2的第13个符号下,选择回传波束Spatial relation#n2,接入波束Beam#l2,按照增益Y执行上行转发操作。动态信令还可能指示其他上行转发增益信息本申请在此不具体限定,另外,宿主基站通过动态信令指示中继设备进行一次上行转发操作后,还可以通过新的动态信令指示其他上行转发操作,每次指示中继设备可采用相同或不同的增益值进行上行转发操作,本申请在此不具体限定。
另外,半静态信令和动态信令可联合配置或指示上行转发增益信息,如:半静态信令配置信号或信道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动态信令指示除信号或信道以外的资源信息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例如,通过RRC信令指示PRACH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为X,通过DCI指示时域资源1(例如,时隙3,或者时隙3至时隙10)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为Y。在此仅示例性描述,并不具体限定,半静态信令和动态信令指示何种资源信息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
本申请中,宿主基站可以通过半静态配置信令,和/或,动态信令指示中继设备的上行转发增益。宿主基站可以根据中继设备转发信道或信号的特征,为中继设备设置恰当的转发增益,以保证在中继设备上行覆盖提升能力与噪声干扰放大效应之间的平衡。
由于上行转发增益的配置信息可以通过半静态信令或动态信令来配置或指示,针对同一资源信息可能被配置或指示不同的上行转发增益,如图4所示,时隙1包括PRACH信道(例如一个RACH occasion),宿主基站在通过半静态信令配置该PRACH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为A,宿主基站又通过动态信令指示时隙1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为B,那么在时隙1中则存在两种可以执行上行转发操作的增益值,分别为A和B,此时则会存在增益冲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本申请考虑到增益冲突的存在,根据同一资源信息对应不同的上行增益的情况规定了优先级,中继设备可依照优先级顺序执行上行转发操作。其中,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增益配置信息和第二增益配置信息;其中,第一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半静态信令指示;第二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动态信令指示;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高于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本申请在实施时,在执行303时,第一转发增益包括第一增益值和第二增益值;第一增益值与第二增益值不同;第一增益值通过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确定;第二增益值通过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确定,那么中继设备可在第一时域资源采用第一增益值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在这里,假设半静态指示的转发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更高的原因是为了保证直接和非直连用户的顺利接入。
在本申请实施例设置上行转发增益优先级的前提情况下,出现图4所示增益冲突时,考虑到半静态信令指示的上行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值为A,中继设备则按照增益A对接收信号进行上行转发。另外,优先级的设置同样适用于其他资源信息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在此不一一说明,仅以回传波束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进行示例性描述,例如,半静态信令指示回传波束1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为X,动态信令指示回传波束1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为Y,由于半静态信令指示的转发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高于动态信令指示的转发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中继设备可按照增益X对接收信号进行上行转发。
还要说明的是,增益冲突也可能发生在采用相同信令指示的上行转发增益信息中,不同的资源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不同,其中,信道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高于信号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示例性地,上述图4中时隙1通过半静态信令指示PRACH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为A,通过半静态信令指示的SRS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为B,假定PRACH的优先级高于SRS,那么中继设备则可按照上行转发增益A对接收信号进行上行转发。示例性地,上述图4中时隙1通过动态信令指示PUCCH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为A,通过动态信令指示的SRS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为B,假定SRS的优先级高于PUCCH,那么中继设备则可按照上行转发增益B对接收信号进行上行转发。此外,半静态信令指示的上行转发增益的优先级顺序或动态信令指示的上行转发增益的优先级顺序,在此不具体限定,宿主基站和中继设备可协议约定好各资源信息在同一时域资源的优先级。
为了避免增益冲突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还可限定宿主基站针对同一时域资源,或时间单元配置相同的上行转发增益。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中,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时域资源为相邻的时域资源,但是第一时域资源被配置或指示的转发增益为第一转发增益,第二时域资源被配置或指示的转发增益为第二转发增益(中继设备可根据转发增益与资源信息的关联关系以及第二资源信息确定第二转发增益,之后中继设备可在第二时域资源采用第二转发增益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且第二转发增益与第一转发增益不同。若第一转发增益通过第一增益配置信息(也即半静态信令指示的转发增益信息)确定,第二转发增益通过第二增益配置信息(也即动态信令指示的转发增益信息)确定,则在第二时域资源的第1个或前多个时间单元切换转发增益;或,若第一转发增益通过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确定,第二转发增益通过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确定,则在第一时域资源的最后1个或最后多个时间单元切换转发增益。
为了更好第说明如何切换转发增益,通过图5A和图5B示意。图5A示意了本申请可能应用的一种增益切换的场景示意图,其中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时域资源为相邻的时域资源,第一时域资源的第13个符号与第二时域资源的第0个符号相邻,若第一时域资源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为增益1,第二时域资源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为增益2。若增益1是通过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确定,增益2是通过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确定,由于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高于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可在第二时域资源的第0个和第1个符号执行增益切换的操作,也即将增益2逐渐切换为增益1。图5B示意了本申请可能应用的一种增益切换的场景示意图,若增益1是通过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确定,增益2是通过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确定,由于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高于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可在第一时域资源的第12个和第13个符号执行增益切换的操作,也即将增益1逐渐切换为增益2如图5B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图5A和图5B仅做示意性说明,中继设备实际执行增益切换时,可按照线性函数进行增益切换,也可以根据实际器件能力进行增益切换,本申请在此不具体限定。
还要说明的是,增益切换也可能发生在采用相同信令指示的上行转发增益信息中,示例性地,上述图5A中第一时域资源通过半静态信令指示PRACH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为A,第二时域资源通过半静态信令指示的SRS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为B,假定PRACH的优先级高于SRS,那么中继设备则可在第二时域资源的第0个和第1个符号执行增益切换的操作。示例性地,上述图5A中第一时域资源通过动态信令指示PUCCH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为A,第二时域资源通过动态信令指示的SRS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为B,假定SRS的优先级高于PUCCH,那么中继设备则可在第二时域资源的第0个和第1个符号执行增益切换的操作。此外,半静态信令指示的上行转发增益的优先级顺序或动态信令指示的上行转发增益的优先级顺序,在此不具体限定,宿主基站和中继设备可协议约定好各资源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还可限定在连续的时域资源不执行增益切换的操作,如在连续的时域资源具有不同的上行转发增益的情况下,中继设备按照最高优先级的上行转发增益执行上行转发操作,也即第一时域资源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为增益1,第二时域资源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为增益2,在增益2对应的转发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高于增益1对应的转发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的情况下,中继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和第二时域资源均按照增益2对接收信号进行上行转发。另外,为了避免增益切换的情况发生,协议可规定宿主基站在连续的时域资源不指示不同的上行转发增益。
需要说明的是,中继设备可在不执行上行转发操作的资源信息下执行上行电路的增益调节,其中不执行上行转发的操作的资源信息包括:下行转发资源、静默资源以及保护间隔等。其中,下行转发资源是中继设备执行下行转发的资源,静默资源是中继设备不进行上行转发和下行转发的资源,保护间隔是中继设备进行上下行转发切换的间隔。中继设备在不进行上行转发的资源进行增益调节可避免增益调节对上行信号质量的破坏。
上文介绍了宿主基站为中继设备配置与资源信息相关的上行转发增益,中继设备根据当前资源信息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执行上行转发操作,但是宿主基站具体如何确定不同的资源信息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上文并未说明,接下来说明,宿主基站如何配置上行转发增益。需要说明的是上行放大噪声的性能是宿主基站确定上行转发增益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针对不同资源信息下的放大噪声宿主基站可适应性配置不同的上行转发增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中继设备可以向宿主基站上报放大噪声的功率信息,可选的,中继设备还可以在宿主基站指示的资源下对放大噪声功率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放大噪声功率上报给宿主基站,该指定的指定资源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时域资源、频域资源以及接入波束,例如,宿主基站指示中继设备在时域资源1下对放大噪声功率进行测量,获取测量结果,并将测量结果反馈给宿主基站。在此仅做示例性说明,并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中继设备可上报放大噪声功率信息或者放大噪声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ffective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EIRP)信息,其中,放大噪声功率信息中包括中继设备的回传阵列增益,而EIRP信息中不包括中继设备的回传阵列增益。中继设备上报的放大噪声信息(功率或EIRP)可以是全部带宽的放大噪声信息,也可以是部分带宽的放大噪声信息,例如一个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一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一个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等。
另外,中继设备上报的放大噪声信息可以是绝对的功率值(单位为dBm),也可以是相对的功率值(单位为dB)。当上报相对的功率值时,需要考虑参考功率值。示例性地,参考功率值可以为中继设备控制链路的发送功率,还可以是理论热噪声功率值。
还要说明的是,中继设备上报放大噪声功率信息时,需要基于一定的上行放大增益(下文均以该增益为参考增益来说明)进行。该参考增益的信息可以由通信协议规定,也可以由宿主基站直接指示,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可选的,为了使宿主基站配置的上行转发增益信息更加准确,中继设备可上报多个基于参考增益的放大噪声功率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继设备上报的噪声功率信息是基于特定接入波束的,即宿主基站可能指示中继设备上报基于一个或多个接入波束的放大噪声功率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继设备还可直接上报上行转发通道的噪声系数(noise figure)给宿主基站,宿主基站可基于该噪声系数确定放大噪声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继设备还可以直接上报未放大的噪声功率,之后宿主基站通过未放大噪声功率和上行转发增益确定放大噪声功率。未放大噪声功率的上报方式与放大噪声功率相似,包括是否考虑回传阵列增益、上报带宽、上报绝对功率值还是相对功率值等。
宿主基站获取了中继设备的放大噪声功率信息后,可以更恰当地配置中继设备的上行转发增益,从而获取到更好的上行转发性能。
此外,中继设备还可以像宿主基站上报其上行放大能力信息,示例性地,上行放大能力信息包括中继设备进行上行放大的最大增益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放大能力信息与回传波束信息或接入波束信息绑定,即中继设备上报关联于不同回传波束信息或接入波束信息的上行放大能力信息或最大增益信息。示例性地,如表8所示,中继设备上报回传波束1支持的上行转发的最大增益为A3;中继设备上报回传波束2支持的上行转发的最大增益为B3,在此仅做示意性描述,不一一示意。
表8
回传波束信息 上行转发的最大增益
回传波束1 增益值为A3
回传波束2 增益值为B3
回传波束3 增益值为C3
….
如表9所示,中继设备上报接入波束1支持的上行转发的最大增益为A4;中继设备上报回传波束2支持的上行转发的最大增益为B4,在此仅做示意性描述,不一一示意。
表9
接入波束信息 上行转发的最大增益
接入波束1 增益值为A4
接入波束2 增益值为B4
接入波束3 增益值为C4
….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中继设备还可上报关联不同回传波束与接入波束组合下的上行放大能力信息或最大增益信息。例如,中继设备在{回传波束信息X,接入波束Y}组合下的最大增益为A5。
需要说明的是,中继设备上报上行放大能力信息后,宿主基站可根据中继设备的上行放大能力为结合资源信息配置不同的上行转发增益信息,宿主基站参考中继设备的上行放大能力信息配置上行转发增益信息,更加适配中继设备的设备参数。
基于同样的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设备如图6所示,包括收发单元61和处理单元62。在实际应用时,收发单元可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接收单元可用于实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功能,接收单元可用以实现方法实施例中的接收功能,方法实施例中其他的功能可通过处理单元来实现。如,接收单元可用于接收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发送单元可将中继设备转发后的信号(如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信号,和/或,噪声信号)发送至宿主基站。接收单元可通过数据处理芯片中的输出接口来实现,发送单元可通过数据处理芯片的输入接口来实现,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处理单元62,用于根据转发增益与资源信息的关联关系确定第一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转发增益;所述资源信息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信号信息、信道信息、时域资源编号、回传波束信息以及接入波束信息;收发单元61,用于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采用所述第一转发增益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其中,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由所述第一资源信息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根据不同的资源信息配置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进行转发操作,可提升中继设备的覆盖增强能力。例如,当宿主基站调度近端用户时,指示中继设备采用较低的转发增益进行转发,从而避免放大噪声导致的干扰;当宿主基站接收公共信道时(例如PRACH),指示中继设备采用适中的转发增益进行转发,从而平衡直连和非直连用户的接入成功率。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收发单元61,还用于:接收来自宿主基站的转发增益配置信息;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包括转发增益与资源信息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不同的资源信息对应不同的转发增益。
本申请通过配置不同的资源信息与转发增益的关系,来指示中继设备执行转发的操作,可以提高中继设备的转发性能。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转发增益为绝对增益,或相对基准增益的偏移;其中,基准增益为以下信息中的一种:下行转发增益,或预设增益。
需要说明的是,若为绝对增益值,可以为放大电路的增益值,例如,上行转发的增益信息为10dB,也即放大电路的增益值为10dB。若为相对增益值,可以为相对基准增益的偏移值(单位为分贝dB或线性倍数),例如,上行转发的增益为5dB,基准增益为30dB,那么上行转发的实际增益为35dB。若上行转发增益为相对增益值,则基准增益可根据下行转发增益进行配置,例如,下行转发增益为20dB,那么可将基准增益设置为20dB;还可以根据宿主基站预定义的值进行设置,如预定义的值为30dB,则将基准增益设置为30dB。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转发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半静态信令指示。
需要说明的是,宿主基站通过半静态信令指示的转发增益的配置信息可以存储在中继设备的存储器中。其中,半静态信令可以为RRC信令,也可以为其他信令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转发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动态信令指示。
需要说明的是,动态信令的灵活性较强,可以灵活指示不同资源信息配置的转发增益,如:通过DCI或MAC CE,指示所有资源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通过DCI指示时域资源的转发增益等,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半静态信令可指示信号或信道对应的转发增益,动态信令可指示除信号或信道以外的资源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例如,通过RRC信令指示PRACH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为X,通过DCI指示时域资源1(例如,时隙3,或者时隙3至时隙10)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为Y。在此仅示例性描述,并不具体限定,半静态信令和动态信令指示何种资源信息对应的上行转发增益。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不同的资源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不同,其中,信道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高于信号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例如,PRACH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高于SRS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增益配置信息和第二增益配置信息;其中,第一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半静态信令指示;第二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动态信令指示;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高于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配置半静态信令指示的转发增益信息的优先级高于动态信令指示的转发增益信息的优先级,可保证半静态信号的准确转发。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半静态信号的转发更重要,在进行上行转发时需要保证其质量,故而本静态信令指示的转发增益信息的优先级高于动态信令执行的转发增益信息的优先级。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转发增益包括第一增益值和第二增益值;第一增益值与第二增益值不同;第一增益值通过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确定;第二增益值通过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确定;收发单元61,具体用于:在第一时域资源采用第一增益值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处理单元62还用于:若第一转发增益通过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确定,第二转发增益通过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确定,则在第二时域资源的第1个或前多个时间单元切换转发增益;或,若第一转发增益通过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确定,第二转发增益通过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确定,则在第一时域资源的最后1个或最后多个时间单元切换转发增益;其中,第二转发增益为中继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所采用的转发增益;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时域资源为相邻时域资源,且第二转发增益与第一转发增益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时间单元为连续的时间单元,时间单元可以为子帧,符号等本申请在此不具体限定。例如,第一时域资源包括多个时间单元,假定时间单元为符号,且第一时域资源包括14个符号(0~13),在切换转发增益时可在第一时域资源的第11~第13符号(第11~第13符号可以理解为最后1个或最后多个时间单元)进行转发增益的切换。第二时域资源包括多个时间单元,假定时间单元为符号,且第二时域资源包括14个符号(0~13),在切换转发增益时可在第二时域资源的第1~第3符号(第1~第3符号可以理解为第1个或前多个时间单元)进行转发增益的切换。本申请在此仅作示例性说明,并不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收发单元61,还用于上报放大噪声功率信息至宿主基站,以使宿主基站根据放大噪声功率信息确定转发增益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收发单元61,还用于接收来自宿主基站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中继设备在指定资源下测量放大噪声功率信息;指定资源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时域资源、频域资源以及接入波束;处理单元62,还用于在指定资源下,测量放大噪声功率信息。
基于相同的构思,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700。示例性地,通信装置700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在该通信装置通过芯片来实现时,芯片的输入端口可以作为接收器,芯片的输出端口可以作为发送器。
通信装置7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10,通信装置7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7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720和处理器710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710可能和存储器720协同操作。处理器710可能执行存储器720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720可集成于处理器710中。
通信装置700中还可以包括收发器730,通信装置700可以通过收发器730和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收发器730可以是电路、总线、收发器或者其它任意可以用于进行信互的装置。该收发器730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接收器可用于实现方法实施例中接收功能,发送单元可用以实现方法实施例中的发送功能,方法实施例中其他的功能可通过处理器来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通信装置700可以应用于前述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前述的中继设备,还可以是前述的宿主基站。存储器720保存实施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中继设备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程序指令和/或数据。所述处理器710可执行所述存储器72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完成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收发器730、处理器710以及存储器720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7中以存储器720、处理器710以及收发器730之间通过总线连接,总线在图7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施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还可以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施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宿主基站和中继设备;宿主基站用于确定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并将所述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中继设备;所述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转发增益与资源信息的关联关系;所述中继设备用于根据所述转发增益与资源信息的关联关系确定第一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转发增益;所述资源信息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信号信息、信道信息、时域资源编号、回传波束信息以及接入波束信息;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采用所述第一转发增益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其中,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由所述第一资源信息确定。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安全检测方法执行的方法被实施。该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Claims (20)

1.一种信号转发方法,应用于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转发增益与资源信息的关联关系确定第一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转发增益;所述资源信息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信号信息、信道信息、时域资源编号、回传波束信息以及接入波束信息;
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采用所述第一转发增益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其中,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由所述第一资源信息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来自宿主基站的转发增益配置信息;所述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转发增益与所述资源信息的关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半静态信令指示,或,所述转发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动态信令指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的所述资源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不同,其中,所述信道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高于所述信号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
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增益配置信息和第二增益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半静态信令指示;所述第二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动态信令指示;所述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发增益包括第一增益值和第二增益值;所述第一增益值与所述第二增益值不同;所述第一增益值通过所述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增益值通过所述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采用所述第一转发增益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采用所述第一增益值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转发增益通过所述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确定,第二转发增益通过所述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确定,则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第1个或前多个时间单元切换转发增益;或,
若所述第一转发增益通过所述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转发增益通过所述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确定,则在第一时域资源的最后1个或最后多个时间单元切换转发增益;
其中,所述第二转发增益为所述中继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所采用的转发增益;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相邻时域资源,且所述第二转发增益与所述第一转发增益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报放大噪声功率信息至所述宿主基站,以使所述宿主基站根据所述放大噪声功率信息确定所述转发增益配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宿主基站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在指定资源下测量所述放大噪声功率信息;所述指定资源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时域资源、频域资源以及接入波束;
在所述指定资源下,测量所述放大噪声功率信息。
10.一种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转发增益与资源信息的关联关系确定第一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转发增益;所述资源信息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信号信息、信道信息、时域资源编号、回传波束信息以及接入波束信息;
收发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采用所述第一转发增益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其中,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由所述第一资源信息确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来自宿主基站的转发增益配置信息;所述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转发增益与所述资源信息的关联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半静态信令指示,或,所述转发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动态信令指示。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不同的所述资源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不同,其中,所述信道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高于所述信号信息对应的转发增益的优先级。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增益配置信息和第二增益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半静态信令指示;所述第二增益配置信息通过动态信令指示;所述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的优先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发增益包括第一增益值和第二增益值;所述第一增益值与所述第二增益值不同;所述第一增益值通过所述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增益值通过所述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确定;所述收发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采用所述第一增益值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转发增益通过所述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确定,第二转发增益通过所述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确定,则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第1个或前多个时间单元切换转发增益;或,
若所述第一转发增益通过所述第二增益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转发增益通过所述第一增益配置信息确定,则在第一时域资源的最后1个或最后多个时间单元切换转发增益;
其中,所述第二转发增益为所述中继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对接收信号进行转发所采用的转发增益;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相邻时域资源,且所述第二转发增益与所述第一转发增益不同。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宿主基站和如权利要求10-16所述的中继设备;
所述宿主基站用于确定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并将所述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中继设备;所述转发增益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转发增益与资源信息的关联关系。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以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包含计算机程序或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414015.2A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信号转发方法、中继设备及通信系统 Pending CN1152251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4015.2A CN115225131A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信号转发方法、中继设备及通信系统
PCT/CN2022/085862 WO2022218229A1 (zh) 2021-04-16 2022-04-08 一种信号转发方法、中继设备及通信系统
EP22787455.9A EP4311124A1 (en) 2021-04-16 2022-04-08 Signal forwarding method, relay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8/487,947 US20240040467A1 (en) 2021-04-16 2023-10-16 Signal forwarding method, relay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4015.2A CN115225131A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信号转发方法、中继设备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5131A true CN115225131A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04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14015.2A Pending CN115225131A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信号转发方法、中继设备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40467A1 (zh)
EP (1) EP4311124A1 (zh)
CN (1) CN115225131A (zh)
WO (1) WO202221822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68658A (zh) * 2023-03-24 2023-10-10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的方法和装置
WO2024065819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799B (zh) * 2007-09-25 2012-10-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数据中继方法及中继站
US20100105316A1 (en) * 2008-10-23 2010-04-29 Newtel Technology Inc.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relay system and method
FR2959895B1 (fr) * 2010-05-07 2012-08-03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Reseau cooperatif a strategie de demande de retransmission adaptative
US8638835B2 (en) * 2011-12-06 2014-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repeater implementing multi-parameter gain management
CN110350948B (zh) * 2018-04-03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lc系统的中继传输配置方法、中继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5819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868658A (zh) * 2023-03-24 2023-10-10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11124A1 (en) 2024-01-24
WO2022218229A1 (zh) 2022-10-20
US20240040467A1 (en) 2024-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88030A1 (en)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processor
US20220302975A1 (en) Adaptive numerology for beamforming training
US10595279B2 (e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US20240040467A1 (en) Signal forwarding method, relay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5028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WO202114275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US20230066850A1 (en)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serving node, terminal and medium
US20230261724A1 (en) Beam indication method, device,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CN109257818B (zh) 参考信号配置、发送方法、基站、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397930B2 (en) Resource and power allocation indication in beam-based access system
CN11678112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US113504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ons in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within a radio device
US20230047985A1 (en) Uplink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189879B (zh) 一种智能中继器的下行波束训练指示方法及装置
WO2023092426A1 (zh) 转发器、网络设备及其通信方法
CN111869275B (zh) 用于传输方案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402198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020822A1 (zh)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92513A1 (zh) 信号发送方法、信息发送方法以及装置
CN117812706A (zh) 一种信号转发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7676549A (zh) 一种能力上报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KR20220118925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7426135A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6981067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6390256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