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9275B - 用于传输方案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于传输方案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9275B
CN111869275B CN201880091135.XA CN201880091135A CN111869275B CN 111869275 B CN111869275 B CN 111869275B CN 201880091135 A CN201880091135 A CN 201880091135A CN 111869275 B CN111869275 B CN 1118692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mmunication device
antenna
mod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11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9275A (zh
Inventor
骆喆
陶涛
刘建国
沈钢
王钧
武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869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9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92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92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50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at the moment of starting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ple access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ath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传输方案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果可以以全向模式通过天线实现发射功率,则通信设备可以以全向模式经由天线向另外的通信设备传输初始消息。如果不能以全向模式通过天线实现发射功率,则通信设备可以以定向模式经由天线向另外的通信设备传输初始消息。以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用于初始化连接的等待时间,并且同时可以确保成功的连接。

Description

用于传输方案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通信技术,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传输方案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在一些通信系统中,如果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发起与另外的通信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和/或另外的终端设备)的连接,则通信设备可以向另外的终端设备传输初始消息。通信设备经常可以使用定向天线来传输初始消息。然而,通信设备可能在一开始就没有选择最佳传输方向。将发射方向调节为最佳方向将花费很长时间。因此,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发明内容
总体上,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认证终端设备的方法以及对应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在第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通信设备处实现的用于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用于向另外的通信设备传输信号的第一功率;基于第一功率和阈值功率,从全向模式和定向模式中确定通信设备的天线的模式,阈值功率是针对天线的全向模式而预定义的;以及使用第一功率以所确定的模式经由天线向另外的通信设备传输信号。
在第二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天线;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耦合到至少一个处理器的存储器,存储器在其中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引起网络设备执行动作,该动作包括:确定用于向另外的通信设备传输信号的第一功率;基于第一功率和阈值功率,从全向模式和定向模式中确定通信设备的天线的模式,阈值功率是针对天线的全向模式而预定义的;以及使用第一功率以所确定的模式经由天线向另外的通信设备传输信号。
在第三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另一计算机可读介质。该另一计算机可读介质在其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由机器的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时引起机器实现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方法。
当结合以示例方式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原理的附图进行阅读时,根据对特定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也将很清楚。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一些示例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通信设备处实现的用于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A-3C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传输方案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传输方案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几个示例实施例来讨论本文中描述的主题。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仅出于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且因此实现本文中描述的主题的目的来讨论,而不是暗示对主题的范围的任何限制。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示例实施例。如本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和“该”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将进一步理解,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包括有”、“包含”和/或“包含有”指定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组的存在或增加。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以下”是指小于或等于。
还应当注意,在一些替代实现中,所提到的功能/动作可以不按图中指出的顺序发生。例如,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连续示出的两个功能或动作实际上可以同时执行,或者有时可以相反的顺序执行。
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通信网络”是指遵循任何合适的通信标准的网络,诸如长期演进(LTE)、高级LTE(LTE-A)、宽带码分多址(WCDMA)、高速分组访问(HSPA)等。此外,终端设备与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根据任何合适的世代通信协议来执行,包括但不限于第一代(1G)通信协议、第二代(2G)通信协议、2.5G通信协议、2.75G通信协议、第三代(3G)通信协议、第四代(4G)通信协议、4.5G通信协议、未来的第五代(5G)通信协议、和/或当前已知或将来要开发的任何其他协议。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中。考虑到通信的快速发展,当然还将存在可以体现本公开的未来类型的通信技术和系统。本公开的范围不应当仅限于上述系统。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通信设备”可以是指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术语“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通信系统中的基站(BS)、网关、管理实体和其他合适的设备。术语“基站”或“BS”表示节点B(NodeB或NB)、演进型NodeB(eNodeB或eNB)、远程无线电单元(RRU)、无线电报头(RH)、远程无线电头(RRH)、中继、低功率节点(例如,毫微微、微微等)。
术语“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UE)”和能够与网络设备通信的其他合适的终端设备。作为示例,“终端设备”可以是指终端、移动终端(MT)、订户站(SS)、便携式订户站、移动台(MS)或接入终端(AT)。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全向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全全向模式”和“半全向模式”。
如上所述,在一些通信系统中,通信设备可以向另外的通信设备传输初始消息以建立连接。例如,在新无线电(NR)系统中,网络设备在不同方向上广播与上行链路资源有关的信息。终端设备可以在基于广播信息的方向上传输初始消息。仅当初始消息在正确的方向上被传输时,网络设备才能接收到初始消息。由于网络设备周期性地广播该信息,因此终端设备可以相应地调节传输方向或发射功率。
在某些情况下,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能会执行非许可通信。在非许可通信中,由于先听后说(listen-before-talk,LBT)机制,网络设备可能无法周期性地传输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可能会花费很长时间来调节方向或功率,这极大地增加了连接等待时间。
为了至少部分解决上述和其他潜在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通信设备的天线的传输模式的解决方案。一般而言,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信设备可以基于发射功率来确定传输模式。如果发射功率不超过与全向模式相关联的阈值,则通信设备可能偏好全向模式。以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用于初始化连接的等待时间,并且同时可以确保成功的连接。
现在,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由于本公开超出了这些有限的实施例,因此本文中针对这些附图给出的详细描述是出于说明性目的。
图1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作为通信网络的一部分的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设备120和终端设备110-1、110-2、……、110-N(统称为“终端设备”110)。应当理解,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目出于说明的目的而给出,而没有提出任何限制。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任何合适数目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应当注意,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为了清楚而省略的其他元件。网络设备120可以与终端设备110通信。
通信系统100中的通信可以根据任何适当的通信协议来实现,包括但不限于第一代(1G)蜂窝通信协议、第二代(2G)蜂窝通信协议、第三代(3G)蜂窝通信协议、第四代(4G)蜂窝通信协议和第五代(5G)蜂窝通信协议等蜂窝通信协议、诸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等无线局域网通信协议、和/或当前已知或将来要开发的任何其他协议。此外,通信可以利用任何适当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地址(FDMA)、时分多地址(TDMA)、频分双工器(FDD)、时间划分双工器(TDD)、多输入多输出(MIMO)、正交频分多址(OFDMA)、和/或任何当前已知或将来要开发的技术。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通信设备处实现的用于通信的方法200的流程图。应当理解,方法200可以在终端设备110和/或网络设备120处实现。仅出于说明的目的,以下描述描述了在终端设备110处实现方法的实施例。
在框210处,终端设备110确定用于向另外的通信设备传输信号的功率(下文中称为“第一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另外的通信设备可以是另一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10-2。在其他实施例中,另外的通信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120。出于说明的目的,在以下描述中,另外的通信设备可以是指网络设备120。在示例实施例中,信号可以携带初始消息和/或前导码。
在示例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其自身与网络设备120之间的路径的损耗(下文中也称为“路径损耗”)来确定第一功率。例如,终端设备110可以根据传输环境来估计路径损耗。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将先前接收到的信号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以估计路径损耗。在其他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来自网络设备120的信号强度信息来确定第一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将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确定为用于传输的第一功率。在另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关于先前传输的信息来确定第一功率。例如,终端设备110可以在之前以特定功率水平传输信号,但是可能没有接收到指示传输成功的任何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110可以确定该特定功率不够强,并且因此增加功率。
在框220处,终端设备110基于第一功率和阈值功率来确定终端设备110的天线的模式。天线的模式可以包括全向模式和/或定向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支持多种传输模式,例如,全向模式和定向模式。
阈值功率是针对天线的全向模式而预定义的。例如,阈值功率可以是天线在全向模式下可以实现的最大功率。在另一实施例中,阈值功率可以是不会对通信系统100中的其他通信产生强烈干扰的全向模式的最大功率。如果阈值功率可以通过全向模式实现,则其通常也可以通过定向模式实现。阈值功率可以存储在终端设备110的本地存储装置中。阈值功率可以存储在可以由终端设备110访问的远程存储装置中。如上所述,全向模式可以包括全全向模式和半全向模式。例如,半全向模式可以具有小于360度但是大于定向模式的角度的天线角度,诸如120度。为了说明的目的,参考全全向模式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应当理解,实施例可以用全全向模式或半全向模式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第一功率低于阈值功率,则终端设备110可以将天线的模式确定为全向模式。也就是说,如果第一功率可以通过全向模式和定向模式两者来实现,则终端设备110偏好全向模式。以这种方式,终端设备不需要确定传输方向,从而减少了连接等待时间。
如果第一功率超过阈值功率,则终端设备110可以确定模式为定向模式。如上所述,如果第一功率超过阈值功率,则表示全向模式不能实现第一功率。也就是说,如果第一功率太高而不能通过全向模式实现,则终端设备110可以选择定向模式。以这种方式,终端设备110可以实现全向模式与定向模式之间的切换,从而成功地提高了连接到网络设备120的效率。
在框230处,终端设备110使用第一功率以所确定的模式经由天线传输信号。参考图3A-图3C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图3A-图3C是示出传输方案的示意图。
如果终端设备110确定模式为全向模式,则终端设备110可以使用第一功率以全向模式经由天线向网络设备120传输信号。如图3A所示,终端设备110以相同的功率(例如,第一功率)在所有方向上传输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终端设备110没有从网络设备120接收到反馈,则终端设备110可以将第一功率增加特定量至第二功率。在示例实施例中,反馈可以是确认(ACK)或否定确认(NACK)。应当理解,该示例被示出用于讨论而非限制。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反馈可以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120是否已经接收到信号的任何信息。该特定量可以是预定的并且存储在由终端设备110访问的存储装置中。终端设备110可以随机地确定第二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第二功率不超过阈值功率,则终端设备110可以使用第二功率以全向模式向网络设备120重传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第二功率超过阈值功率,则终端设备110可以使用第二功率以定向模式向网络设备120重传信号。
如果终端设备110确定模式为定向模式,则终端设备110可以确定用于传输信号的方向(下文中称为“第一方向”),并且在第一方向上以定向模式传输信号。该方向可以基于从网络设备120接收到的信号来确定。如图3B所示,终端设备120可以将方向3010确定为第一方向。
例如,网络设备120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上向终端设备110传输若干同步信号块(SS块)。SS块可以包括主同步信号(PSS)和/或辅同步信号(SSS)。备选地或另外地,SS块可以包括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SS块还可以包括物理广播信道(PRCH)。SS块对应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PRACH资源可以在SS块中携带的RMSI中指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从网络设备120接收一个或多个SS块。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不同的SS块来确定不同的方向。终端设备110还可以基于SS块来估计路径损耗。如果终端设备110接收到一个以上的SS块,则终端设备110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从中选择一个来确定方向。例如,终端设备110可以选择强度最强的SS块。终端设备110还可以选择路径损耗最小的SS块。
在示例实施例中,如果终端设备110没有从网络设备120接收到反馈,则终端设备110可以将第一功率增加到第三功率。如上所述,反馈可以是指示网络设备120已经接收到信号的任何合适的信息。终端设备110可以在不改变方向的情况下重传信号。也就是说,终端设备110可以使用第三功率在相同方向上重传信号。
备选地或另外地,如果终端设备110没有从网络设备120接收到反馈,则终端设备110可以确定用于重传信号的另一方向(称为“第二方向”)。如图3C所示,终端设备110可以将方向3020确定为第二方向。例如,终端设备110可以选择与用于确定第一方向的SS块不同的另外的SS块。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所接收到的SS块的信号强度来确定第二方向。应当理解,另外的SS块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选择。例如,另外的SS块可以具有第二最强强度。终端设备110可以使用第一功率或者不同于第一功率的另一合适的功率在第二方向上重传信号。
以这种方式,终端设备110可以从全向模式平稳地切换到定向模式,从而保证在高路径损耗条件下与网络设备120的连接。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果终端设备110与网络设备120之间的路径具有相对较低的损耗,则终端设备110可以经由处于全向模式的天线连接到网络设备120,由于调节了传输方向,这大大减少了等待时间。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果终端设备110和网络设备120之间的路径具有相对较高的损耗,则终端设备110可以以定向模式经由天线连接到网络设备120,这保证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成功连接。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传输方案的示意图。应当理解,图4所示的实施例仅出于说明的目的,而非旨在暗示任何限制。
终端设备110从网络设备120接收一个或多个SS块。这些SS块可以被表示为SS块-1、SS块-2、……、SS块-M,其中M是任何合适的整数。每个SS块对应于不同的PRACH资源。终端设备110可以从多个SS块中选择SS块-1。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SS块-1确定用于初始传输4010的第一功率为10dBm。在该示例中,用于天线的全向模式的阈值功率为20dBm。由于第一功率低于阈值功率,因此终端设备110使用与SS块-1相对应的PRACH以全向模式经由天线传输信号。也就是说,终端设备110对于所有方向以10dBm的功率水平传输信号。
如果终端设备110在预定时间段内接收到反馈,则终端设备110成功地连接到网络设备120。如果终端设备110没有接收到对初始传输4010的反馈,则终端设备110可以将功率从10dBm增加到15dBm。由于15dBm仍然低于阈值功率,因此终端设备110以15dBm的功率水平使用与SS块-1相对应的PRACH以全向模式经由天线执行重传4020。
如果终端设备110没有接收到对重传4020的反馈,则终端设备110可以选择SS块-2,并且以15dBm的功率水平使用与SS块-2相对应的PRACH以全向模式经由天线执行重传4030。在其他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使用与SS块-1相对应的PRACH以其他增加功率(例如,20dBm)来重传信号。
如果终端设备110仍然没有接收到对重传4030的反馈,则终端设备将功率从15dBm增加到20dBm,并且以20dBm的功率水平使用与SS块-2相对应的PRACH以全向模式经由天线执行重传4040。
初始传输4010以及重传4020、重传4030和重传4040以全向模式经由天线来执行。如果终端设备110仍然没有接收到对重传4040的反馈,则终端设备110还可以将功率从20dBm增加到25dBm。此时,功率25dBm超过阈值功率,并且终端设备110可以将天线从全向模式切换到定向模式。
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SS块-2来确定用于传输的第一方向,并且以25dBm的功率水平使用与SS块-2相对应的PRACH资源在第一方向上以定向模式经由天线执行重传4050。如果终端设备110仍然没有接收到对重传4050的反馈,则终端设备110可以将功率从25dBm增加到30dBm,并且以30dBm的功率水平使用与SS块-2相对应的PRACH资源在第二方向上以定向模式经由天线执行重传4060。
如果终端设备110仍然没有接收到对重传4060的反馈,则终端设备110可以选择SS块-3并且确定用于传输的第二方向。终端设备110以30dBm的功率水平使用与SS块-3相对应的PRACH资源在第二方向上以定向模式经由天线执行重传4070。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以30dBm的功率水平使用与SS块-2相对应的PRACH资源在第二方向上以定向模式经由天线执行重传4070。也就是说,终端设备110可以在不改变PRACH资源的情况下在第二方向上重传信号。
如果终端设备110仍然没有接收到对重传4070的反馈,则终端设备110可以将功率从30dBm增加到33dBm,并且确定用于传输的第三方向。终端设备110以33dBm的功率水平使用与SS块-3相对应的PRACH资源在第三方向上以定向模式经由天线执行信号的重传4080。
图5是适合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500的简化框图。设备500可以在终端设备110处实现。设备500也可以在网络设备120处实现。如图所示,设备11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0、耦合到(多个)处理器510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520、耦合到处理器510的一个或多个发射器和/或接收器(TX/RX)540。
处理器510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网络的任何类型,并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可以包括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中的一种或多种。设备500可以具有在时间上从属于与主处理器同步的时钟的多个处理器,诸如专用集成电路芯片。
存储器520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网络的任何类型,并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数据存储技术来实现,诸如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基于半导体的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和系统、光学存储设备和系统、固定存储器和可移动存储器。
存储器520存储程序530的至少一部分。TX/RX 540用于双向通信。TX/RX 540具有至少一个天线550以促进通信,但是实际上,在本申请中提到的接入节点可以具有多个天线。通信接口可以表示与其他网络元件通信所必需的任何接口。
假定程序530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在由相关联的处理器510执行时使得设备500能够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操作,如本文中参考图2至4讨论的。也就是说,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由可以由设备500的处理器510执行的计算机软件来实现,或者由硬件来实现,或者由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计算机程序代码或相关数据可以由任何合适的载体来携带,以使得设备、装置或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各种处理和操作。载体的示例包括信号、计算机可读介质等。
尽管本说明书包含很多特定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任何公开或所要求保护的范围的限制,而是对可能特定于特定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特征的描述。在本说明书中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以在单个实施例中组合实现。相反,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在多个实施例中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来实现。此外,尽管以上可以将特征描述为以某些组合起作用并且甚至最初如此要求保护,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从组合中去除所要求保护的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并且所要求保护的组合可以涉及子组合或子组合的变体。
类似地,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绘了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样的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顺序或以连续顺序执行,或者要求执行所有示出的操作以实现期望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此外,上述实施例中的各种系统组件的分离不应当被理解为在所有实施例中都需要这种分离,并且应当理解,所描述的程序组件和系统通常可以集成在单个软件产品中或者打包成多个软件产品。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鉴于前述描述,对本公开的前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各种修改、改编对于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很清楚。任何和所有修改仍将落入本公开的非限制性和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内。此外,受益于前述说明书和相关附图中呈现的教导,与本公开的这些实施例有关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想到本文中阐述的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
因此,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并且修改和其他实施例旨在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尽管本文中使用特定术语,但是它们仅在一般和描述性意义上使用,而不是出于限制的目的。

Claims (13)

1.一种在第一通信设备处实现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处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多个同步信号块;
基于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的所述多个同步信号块,为所述多个同步信号块中的每一个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
基于所述多个同步信号块中的一个的所确定的路径损耗确定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传输信号的第一功率;
基于所述第一功率和阈值功率,从全向模式和定向模式中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天线的模式,所述阈值功率是针对所述天线的所述全向模式而预定义的;以及
使用所述第一功率以所确定的所述模式经由所述天线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传输所述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天线的所述模式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功率低于所述阈值功率,确定所述天线的所述模式为所述全向模式;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一功率超过所述阈值功率,确定所述天线的所述模式为所述定向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未能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对所述信号的第一反馈,将所述第一功率增加到第二功率;以及
使用所述第二功率以所确定的所述模式经由所述天线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重传所述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以所确定的所述模式经由所述天线传输所述信号包括:
响应于所确定的所述模式是所述定向模式,基于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的第一同步信号,确定用于传输所述信号的第一方向;以及
使用所述第一功率以所述定向模式经由所述天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传输所述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未能接收到对所述信号的第二反馈,将所述第一功率增加到第三功率;以及
使用所述第三功率以所述定向模式通过所述天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传所述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未能接收到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传的所述信号的第三反馈,基于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的第二同步信号来确定第二方向;以及
使用所述第一功率以所述定向模式经由所述天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重传所述信号。
7.一种第一通信设备,包括:
天线;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在其中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执行动作,所述动作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处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多个同步信号(SS)块;
基于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的所述多个同步信号(SS)块,为所述多个同步信号(SS)块中的每一个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
基于所述多个同步信号(SS)块中的一个的所确定的路径损耗确定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传输信号的第一功率;
基于所述第一功率和阈值功率,从全向模式和定向模式中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天线的模式,所述阈值功率是针对所述天线的所述全向模式而预定义的;以及
使用所述第一功率以所确定的所述模式经由所述天线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传输所述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中确定所述天线的所述模式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功率低于所述阈值功率,确定所述天线的所述模式为所述全向模式;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一功率超过所述阈值功率,确定所述天线的所述模式为所述定向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动作还包括:
响应于未能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对所述信号的第一反馈,将所述第一功率增加到第二功率;以及
使用所述第二功率以所确定的所述模式经由所述天线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重传所述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中以所确定的所述模式经由所述天线传输所述信号包括:
响应于所确定的所述模式是所述定向模式,基于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的第一同步信号,确定用于重传所述信号的第一方向;以及
使用所述第一功率以所述定向模式经由所述天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传输所述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动作还包括:
响应于未能接收到对所述信号的第二反馈,将所述第一功率增加到第三功率;以及
使用所述第三功率以所述定向模式通过所述天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传所述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动作还包括:
响应于未能接收到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传的所述信号的第三反馈,基于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的第二同步信号来确定第二方向;以及
使用所述第一功率以所述定向模式经由所述天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重传所述信号。
13.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机器的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时引使所述机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80091135.XA 2018-03-14 2018-03-14 用于传输方案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ctive CN1118692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78955 WO2019173983A1 (en) 2018-03-14 2018-03-14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transmission sche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9275A CN111869275A (zh) 2020-10-30
CN111869275B true CN111869275B (zh) 2023-07-18

Family

ID=67907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1135.XA Active CN111869275B (zh) 2018-03-14 2018-03-14 用于传输方案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90340B2 (zh)
EP (1) EP3766292A4 (zh)
CN (1) CN111869275B (zh)
WO (1) WO201917398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66464B2 (en) * 2004-06-04 2008-04-2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ccess point operating with a smart antenna in a WLA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7697959B2 (en) 2006-10-10 2010-04-13 Intel Corporation Adaptive multiple-antenna systems with omni-directional and sector-directional antenna modes
US9179427B2 (en) * 2010-05-07 2015-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power dependent imbalance compensation for multi-antenna systems
US9699811B2 (en) 2012-07-12 2017-07-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with multiple antenna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225396B2 (en) * 2013-02-15 2015-12-29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nsmit 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50084829A1 (en) * 2013-09-20 2015-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for a wireless device
US10477538B2 (en) * 2014-03-19 2019-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hopping in device-to-device transmissions
CN103986508B (zh) * 2014-05-30 2017-08-01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KR102179044B1 (ko) * 2014-08-08 2020-11-1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수신 빔 이득 조정 장치 및 방법
KR102220286B1 (ko) * 2014-08-28 2021-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US10531488B2 (en) 2015-08-11 2020-01-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039062B2 (en) * 2016-04-01 2018-07-3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Uplink transmit power of a mobile controlled by base station based on difference between target and received quality
EP3261267A1 (en) * 2016-06-24 2017-12-27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tilizing ue (user equipment) beamform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960557A (zh) * 2017-02-22 2017-07-18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rssi的多天线自动切换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77880A1 (en) 2021-12-02
CN111869275A (zh) 2020-10-30
WO2019173983A1 (en) 2019-09-19
EP3766292A1 (en) 2021-01-20
US11490340B2 (en) 2022-11-01
EP3766292A4 (en) 2021-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57855B2 (ja) 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KR102156886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셀을 이용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4557006A (zh) 非地面网络类型的传输以及基于非地面网络类型的操作参数配置
CN109565731B (zh) 与波束成形有关的设备、方法、系统、程序和记录介质
CN110612709B (zh) 支持使用先说后听的多播/多用户传输的方法及相关网络节点
CN111656830A (zh) 具有多个波束操作的无线电网络中的寻呼机制
EP3753350B1 (en) Improved co-existence between fixed wireless access and short range devices in 802.11ay
US2020016987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5225131A (zh) 一种信号转发方法、中继设备及通信系统
JP2022542211A (ja) コンテンションウィンドウ調整のための方法、デバイス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1869275B (zh) 用于传输方案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737016B (zh) 用于wce模式的激活和去激活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703793B (zh) 用于早期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4092798A1 (en) Flexible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operation
CN111165038A (zh) 用于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的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WO2024014226A1 (en) Side information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ing configuration and transmissions of network controlled repeaters (ncr)
WO2024018849A1 (en)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beam indication of network-controlled repeater
WO2024018850A1 (en)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beam management of network-controlled repeater
WO2024014227A1 (e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forwarding timing and ssb transmission positions for network controlled repeaters (ncr)
WO2024014225A1 (e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ssb) transmissions with beam repetition for network controlled repeaters (ncr)
CN109479250A (zh) 发送上行链路的方法和设备
CN109792395B (zh) 用于广播信令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2970282B (zh) 用于harq过程配置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JP6249310B6 (ja) 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19200593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data transmission without rrc connec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