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11925A - 内窥镜手术器械及用于其的近端输送装置和远端操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手术器械及用于其的近端输送装置和远端操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11925A
CN115211925A CN202210756314.9A CN202210756314A CN115211925A CN 115211925 A CN115211925 A CN 115211925A CN 202210756314 A CN202210756314 A CN 202210756314A CN 115211925 A CN115211925 A CN 1152119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tion
wire
control
surgical instrument
control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563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志
范茗侨
李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 Tech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 Tech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 Tech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 Tech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5631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119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11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19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clamps or clips
    • A61B17/128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clamps or clip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内窥镜手术器械、近端输送装置和远端操作装置。内窥镜手术器械的远端操作装置包括驱动线、驱动线套管和连接在二者远端的操作部件。驱动线和驱动线套管的近端各设置有驱动线端接部和驱动线套管端接部。内窥镜手术器械的近端输送装置包括控制线、控制线套管和连接在二者近端的手柄。控制线和控制线套管的远端各设置有控制线端接部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驱动线套管和控制线套管通过驱动线套管端接部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可拆卸地连接。驱动线和控制线通过驱动线端接部和控制线端接部可拆卸地连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远端操作装置和近端输送装置可分离设计,实现了远端操作装置的重复装载,且近端输送装置可重复多次使用,减少了材料浪费。

Description

内窥镜手术器械及用于其的近端输送装置和远端操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内窥镜手术器械、用于内窥镜手术器械的近端输送装置和用于内窥镜手术器械的远端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组织夹闭装置是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常用于对患者体内的创面进行止血,例如对消化道的创面止血。组织夹闭装置属于物理止血,通过夹片之间的闭合力,将创口周围的组织及出血血管夹闭并固定,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夹片之间的闭合力造成所夹组织阻断血供,使得粘膜组织坏死而脱落。
目前组织夹闭装置多为一次性使用。拆开包装并取出后,组织夹闭装置被用于创面的止血缝合等操作。在使用之后,组织夹闭装置被丢弃。大部分止血夹在夹完组织(创口)后,夹持部件与输送装置分离。夹持部件由于夹住了创面会滞留在人体,然后输送装置被移出体外。因为输送装置的远端和人体接触,故当输送装置被移出体外后,即被丢弃处理。被丢弃的输送装置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或者对其它患者造成二次感染。另外,被处理掉的输送装置也造成了材料的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因此,需要改进的内窥镜手术器械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内窥镜手术器械及用于其的近端输送装置和远端操作装置,来至少缓解或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内窥镜手术器械,包括:近端输送装置和远端操作装置。所述远端操作装置包括驱动线、套设在所述驱动线外部的驱动线套管以及连接在所述驱动线和所述驱动线套管二者的远端的操作部件,所述驱动线的近端设置有驱动线端接部,所述驱动线套管的近端设置有驱动线套管端接部。所述近端输送装置包括控制线、套设在所述控制线外部的控制线套管以及连接在所述控制线和所述控制线套管二者的近端的手柄,所述控制线的远端设置有控制线端接部,所述控制线套管的远端设置有控制线套管端接部。所述驱动线套管和所述控制线套管配置成通过所述驱动线套管端接部和所述控制线套管端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以形成输送管,并且所述驱动线和所述控制线配置成通过所述驱动线端接部和所述控制线端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使得所述手柄能够控制所述控制线和所述驱动线相对于所述输送管的运动,从而控制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驱动线端接部和所述驱动线套管端接部分别与所述控制线端接部和所述控制线套管端接部连接时,所述驱动线端接部与所述控制线端接部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控制线套管内。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能够控制所述控制线相对于所述控制线套管移动,使得所述控制线端接部能够在位于所述控制线套管内的回退位置和伸出所述控制线套管的伸出位置之间移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端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所述驱动线端接部保持从所述驱动线套管的近端伸出。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驱动线端接部与所述控制线端接部形成可拆卸连接时,所述驱动线端接部和所述控制线端接部在所述控制线的轴向和周向上不相对移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管的内径设置为使得彼此连接的所述驱动线端接部和所述控制线端接部在所述输送管内径向和轴向上都不能分离。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线端接部和所述控制线端接部包括能够彼此配合以限制所述驱动线端接部和所述控制线端接部之间的轴向相对移动的轴向限位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线端接部的轴向限位部在相同径向方向上设置有第一凸台和第一凹槽,并且所述控制线端接部的轴向限位部在相同径向方向上设置有第二凹槽和第二凸台,用于沿径向分别与所述驱动线端接部的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一凹槽配合,以形成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线端接部的轴向限位部具有朝向径向方向的第一配合表面,所述控制线端接部的轴向限位部具有朝向径向方向的第二配合表面,所述第一配合表面和所述第二配合表面中的一者上形成有凹部,另一者上形成有凸起,所述第一配合表面和所述第二配合表面沿径向贴合在一起,使得所述凸起配合在所述凹部中,以形成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线套管端接部和所述控制线套管端接部通过螺纹彼此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线套管端接部和所述控制线套管端接部中的一个为包括弹性变形部的变形端接部,另一个为包括挤压部的挤压端接部,所述变形端接部与所述挤压端接部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在所述挤压部的作用下的弹性变形而形成和脱离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形端接部与所述挤压端接部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在径向上的弹性变形而形成和脱离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变形部为沿所述变形端接部的周向布置的至少一个弹性接片,所述弹性接片径向向内或向外偏置,所述挤压端接部形成有接片收纳部。当所述变形端接部与所述挤压端接部沿轴向彼此压接时,所述弹性接片首先在所述挤压部的挤压下径向向外或向内发生弹性变形,然后进入所述接片收纳部并至少部分地恢复所述弹性变形,从而所述变形端接部与所述挤压端接部之间形成连接。当所述变形端接部与所述挤压端接部沿轴向彼此远离时,所述弹性接片首先在所述挤压部的挤压下径向向外或向内发生弹性变形,然后从所述接片收纳部脱离,从而所述变形端接部与所述挤压端接部之间脱离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片收纳部为所述挤压端接部的周向布置的至少一个表面凹部或者切口。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挤压部形成在所述挤压端接部的末端并具有圆环形状。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接片具有第一抵接表面和第二抵接表面,分别用于沿轴向的不同方向与所述挤压部抵接,以在与所述挤压部抵接时引导所述弹性接片发生径向上的弹性变形。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接片形成为沿轴向伸出的悬臂。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形端接部与所述挤压端接部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在周向上的弹性变形而形成和脱离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挤压部为沿所述挤压端接部的周向布置并在径向上伸出的至少一个凸部。所述变形端接部具有筒形本体,所述筒形本体上形成有向所述变形端接部的末端开放的导向槽和与所述导向槽连通的限位开口,并且所述导向槽的两侧形成有轴向延伸的狭缝,从而在所述导向槽与所述狭缝之间形成所述弹性变形部,所述弹性变形部能够在周向上弹性变形以扩大所述导向槽,从而允许所述挤压部沿所述导向槽进入所述限位开口以及从所述限位开口沿所述导向槽离开所述变形端接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线套管端接部和所述控制线套管端接部中的一个为插头端接部,另一个为插口端接部,所述插头端接部包括沿周向布置且径向向外突伸的外凸部,所述插口端接部包括沿周向布置且径向向内突伸的内凸部、沿周向与所述内凸部交替布置的缺口部以及沿轴向与所述内凸部和所述缺口部间隔设置的内凸缘。所述外凸部配置成能够经由所述缺口部进入所述插口端接部,并且当所述外凸部相对于所述内凸部沿周向旋转预设角度时,所述内凸部配置成在轴向上将所述外凸部限制在所述内凸部和所述内凸缘之间。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口端接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凸部和所述内凸缘之间的弹性元件和支撑部,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内凸缘之间,用于经由所述支撑部向进入所述插口端接部的所述外凸部施加轴向向外的推力。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部件与所述驱动线和所述驱动线套管二者的远端形成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部件为组织夹持部件。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内窥镜手术器械的近端输送装置,包括:控制线、套设在所述控制线外部的控制线套管以及连接在所述控制线和所述控制线套管二者的近端的手柄,其中,所述控制线的远端设置有控制线端接部,所述控制线套管的远端设置有控制线套管端接部,所述控制线端接部和所述控制线套管端接部配置成与由所述近端输送装置输送的远端操作装置的近端形成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能够控制所述控制线相对于所述控制线套管移动,使得所述控制线端接部能够在位于所述控制线套管内的回退位置和伸出所述控制线套管的伸出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内窥镜手术器械的远端操作装置,包括:驱动线、套设在所述驱动线外部的驱动线套管以及连接在所述驱动线和所述驱动线套管二者的远端的操作部件,其中,所述驱动线的近端设置有驱动线端接部,所述驱动线套管的近端设置有驱动线套管端接部,所述驱动线端接部和所述驱动线套管端接部配置成与用于输送所述远端操作装置的近端输送装置的远端形成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端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所述驱动线端接部保持从所述驱动线套管的近端伸出。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上文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的近端输送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上文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的远端操作装置。
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可以实现下述有益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重复装载释放装置的止血夹,通过将远端操作装置和近端输送装置进行可分离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远端操作装置无法重复装载的问题,同时近端输送装置可以重复多次使用,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窥镜手术器械的结构示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窥镜手术器械的结构示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端接部和控制线端接部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的结构示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驱动线端接部、控制线端接部和控制线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驱动线端接部、控制线端接部和控制线的沿轴向的剖面结构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驱动线端接部、控制线端接部和控制线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驱动线端接部、控制线端接部和控制线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输送管的结构示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套管端接部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的变形端接部和挤压端接部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套管端接部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的变形端接部和挤压端接部的沿轴向的剖面结构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套管、驱动线套管端接部、控制线套管端接部和控制线套管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套管、驱动线套管端接部、控制线套管端接部和控制线套管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套管端接部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的变形端接部和挤压端接部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套管端接部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套管、驱动线套管端接部、控制线套管端接部和控制线套管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套管、驱动线套管端接部、控制线套管端接部和控制线套管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口端接部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口端接部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19是已知的内窥镜手术器械进入人体环境的示意图;并且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窥镜手术器械进入人体环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中心”、“纵向”、“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部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水平”、“竖直”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例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近端是指内窥镜手术器械的靠近操作者的一端,并且远端是指与近端相对的一端,例如靠近位于体内的诸如组织的待操作对象的一端。此外,轴向是指内窥镜手术器械的控制线的纵轴延伸方向,径向是指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并且周向是指沿环绕轴向的圆周方向。除非另有说明,部件的远端都是指部件的靠近体内一侧的一端,并且近端都是指部件的靠近体外一侧的一端。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文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和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窥镜手术器械1的结构示图。图1和图2不同之处在于,图1示出了驱动线210的驱动线端接部215和控制线110的控制线端接部115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而图2示出了驱动线套管220的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和控制线套管120的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结合图1和图2,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窥镜手术器械1。内窥镜手术器械1整体上包括近端输送装置10和远端操作装置20。
远端操作装置20包括驱动线210、套设在驱动线210外部的驱动线套管220以及连接在驱动线210和驱动线套管220二者的远端的操作部件230,驱动线210的近端设置有驱动线端接部215,驱动线套管220的近端设置有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
近端输送装置10包括控制线110、套设在控制线110外部的控制线套管120以及连接在控制线110和控制线套管120二者的近端的手柄130,控制线110的远端设置有控制线端接部115,控制线套管120的远端设置有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
驱动线210和控制线110配置成通过驱动线端接部215和控制线端接部115可拆卸地连接,使得手柄130能够控制控制线110和驱动线210相对于输送管30(见图8)的运动,从而控制操作部件230的操作。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驱动线端接部215和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分别与控制线端接部115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连接时,驱动线端接部215与控制线端接部115的连接位置可以位于控制线套管120内。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手柄130能够控制控制线110相对于控制线套管120移动,使得控制线端接部115能够在位于控制线套管120内的回退位置和伸出控制线套管120的伸出位置之间移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远端操作装置20可以构造为使得驱动线端接部215保持从驱动线套管220的近端伸出。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驱动线端接部215与控制线端接部115形成可拆卸连接时,驱动线端接部215和控制线端接部115在控制线110的轴向和周向上不相对移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输送管30的内径可以设置为使得彼此连接的驱动线端接部215和控制线端接部115在输送管30内径向和轴向上都不能分离。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端接部215和控制线端接部115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的结构示图。
结合图3描述驱动线端接部215和控制线端接部115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驱动线端接部215和控制线端接部115可以包括能够彼此配合以限制驱动线端接部215和控制线端接部115之间的轴向相对移动的轴向限位部40。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210、驱动线端接部215、控制线端接部115和控制线110的立体结构视图,并且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210、驱动线端接部215、控制线端接部115和控制线110的沿轴向的剖面结构视图。
结合图4和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端接部215和控制线端接部115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的一种情形。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驱动线端接部215和控制线端接部115的轴向限位部40采用相互配合的凸台和凹槽。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驱动线端接部215的轴向限位部40可以在相同径向方向上设置有第一凸台410和第一凹槽411,并且控制线端接部115的轴向限位部40可以在相同径向方向上设置有第二凹槽421和第二凸台420,用于沿径向分别与驱动线端接部215的第一凸台410和第一凹槽411配合,以形成可拆卸连接。
图6和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210、驱动线端接部215、控制线端接部115和控制线110的立体结构视图。图6和图7不同之处在于,图7的视图相对于图6的视图沿周向旋转了90度。
结合图6和图7描述驱动线端接部215和控制线端接部115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的另一种情形,即,轴向限位部40采用相互配合的设有凸起的表面和设有凹部的表面。
驱动线210、驱动线端接部215、控制线端接部115和控制线110的沿轴向的剖面结构视图。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驱动线端接部215的轴向限位部40可以具有朝向径向方向的第一配合表面413,控制线端接部115的轴向限位部40可以具有朝向径向方向的第二配合表面423,第一配合表面413和第二配合表面423中的一者上可以形成有凹部40R,另一者上可以形成有凸起40P,第一配合表面413和第二配合表面423可以沿径向贴合在一起,使得凸起40P配合在凹部40R中,以形成可拆卸连接。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输送管的结构示图。
结合图8描述输送管30的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驱动线套管220和控制线套管120配置成通过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可拆卸地连接,以形成输送管30。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的变形端接部51和挤压端接部52的立体结构视图,并且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的变形端接部51和挤压端接部52的沿轴向的剖面结构视图。
结合图9和图10描述变形端接部51和挤压端接部52的第一种情形。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中的一个可以为包括弹性变形部510的变形端接部51,另一个可以为包括挤压部520的挤压端接部52,变形端接部51与挤压端接部52可以通过弹性变形部510在挤压部520的作用下的弹性变形而形成和脱离可拆卸连接。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变形端接部51与挤压端接部52可以通过弹性变形部510在径向上的弹性变形而形成和脱离可拆卸连接。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弹性变形部510可以为沿变形端接部51的周向布置的至少一个弹性接片511,弹性接片511可以径向向内或向外偏置,挤压端接部52可以形成有接片收纳部521。当变形端接部51与挤压端接部52沿轴向彼此压接时,弹性接片511可以首先在挤压部520的挤压下径向向外或向内发生弹性变形,然后进入接片收纳部521并至少部分地恢复弹性变形,从而变形端接部51与挤压端接部52之间形成连接。当变形端接部51与挤压端接部52沿轴向彼此远离时,弹性接片511可以首先在挤压部520的挤压下径向向外或向内发生弹性变形,然后从接片收纳部521脱离,从而变形端接部51与挤压端接部52之间脱离连接。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接片收纳部521可以为挤压端接部52的周向布置的至少一个表面凹部或者切口。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挤压部520可以形成在挤压端接部52的末端并且可以具有圆环形状。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弹性接片511可以具有第一抵接表面511F和第二抵接表面511B,分别用于沿轴向的不同方向与挤压部520抵接,以在与挤压部520抵接时引导弹性接片511发生径向上的弹性变形。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弹性接片511可以形成为沿轴向伸出的悬臂。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变形端接部51可以与挤压端接部52通过弹性变形部510在周向上的弹性变形而形成和脱离可拆卸连接。
图11和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套管220、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和控制线套管120的立体结构视图。图11和图12不同之处在于,图12的视图相对于图11的视图沿周向旋转了90度。
结合图11和图12描述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之间的配合以及驱动线210和控制线110之间的配合。
在图11和图12中,以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为变形端接部51,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为挤压端接部52为例。然而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可以为挤压端接部52,并且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可以为变形端接部51。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的变形端接部51和挤压端接部52的立体结构视图。
结合图13描述变形端接部51和挤压端接部52的第二种情形。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挤压部520可以为沿挤压端接部52的周向布置并在径向上伸出的至少一个凸部52X。变形端接部51可以具有筒形本体51B,筒形本体51B上可以形成有向变形端接部51的末端开放的导向槽51G和与导向槽51G连通的限位开口51H,并且导向槽51G的两侧可以形成有轴向延伸的狭缝51S,从而在导向槽51G与狭缝51S之间形成弹性变形部510。弹性变形部510能够在周向上弹性变形以扩大导向槽51G,从而允许挤压部520沿导向槽51G进入限位开口51H以及从限位开口51H沿导向槽51G离开变形端接部51。
在上文中结合图9至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之间的一种可拆卸连接方式。在上文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之间通过变形端接部51和挤压端接部52形成连接。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的立体结构视图。
结合图14描述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之间的另一可拆卸连接方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形成连接。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可以通过螺纹彼此连接。
图15和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线套管220、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和控制线套管120的立体结构视图。图15和图16不同之处在于,图15是从内窥镜手术器械1的近端侧观察的示图,而图16是从内窥镜手术器械1的远端侧观察的示图。
图17和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口端接部62的立体结构视图。图17的(A)、(B)示出了插口端接部62的内凸部62A、缺口部62B和内凸缘62C,并且分别为从内窥镜手术器械1的远端侧和近端侧观察的示图。图17的(C)还示出了插口端接部62的支撑部62E。图18的(A)、(B)、(C)示出了插口端接部62的弹性元件62D和支撑部62E,其中(A)为弹性元件62D和支撑部62E的爆炸图,(B)和(C)为弹性元件62D和支撑部62E的组装状态图并且分别为从内窥镜手术器械1的远端侧和近端侧观察的示图。
结合图15、图16、图17和图18描述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之间的又一种可拆卸连接方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之间通过插头端接部61和插口端接部62形成连接。
结合图15、图16、图17和图18描述插头端接部61和插口端接部62的一种情形。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中的一个可以为插头端接部61,另一个可以为插口端接部62。如图15和图16所示,插头端接部61可以包括沿周向布置且径向向外突伸的外凸部61X。插口端接部62可以包括沿周向布置且径向向内突伸的内凸部62A、沿周向与内凸部62A交替布置的缺口部62B以及沿轴向与内凸部62A和缺口部62B间隔设置的内凸缘62C,见图17的(A)。外凸部61X可以配置成能够经由缺口部62B进入插口端接部62。当外凸部61X相对于内凸部62A沿周向旋转预设角度时,内凸部62A可以配置成在轴向上将外凸部61X限制在内凸部62A和内凸缘62C之间。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插口端接部62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内凸部62A和内凸缘62C之间的弹性元件62D和支撑部62E,弹性元件62D可以设置在支撑部62E和内凸缘62C之间,用于经由支撑部62E向进入插口端接部62的外凸部61X施加轴向向外的推力。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操作部件230可以与驱动线210和驱动线套管220二者的远端形成可拆卸连接。操作部件230可以为组织夹持部件,例如止血夹。
以操作部件230为诸如止血夹的组织夹持部件为例,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窥镜手术器械1的使用和操作。如上文所描述,内窥镜手术器械1包括远端操作装置20和近端输送装置10,远端操作装置20包括驱动线210、驱动线套管220和操作部件230(即,止血夹)。近端输送装置10包括控制线110、控制线套管120和手柄130。此外,操作部件230(即,止血夹)可以包括夹子、夹座和销轴。
在从包装袋中取出内窥镜手术器械1之前,远端操作装置20和近端输送装置10为单独包装。从包装袋中分别取出远端操作装置20和近端输送装置10。将近端输送装置10中的手柄130往远端推,使近端输送装置10中的控制线110远端露出控制线套管120。然后将控制线110远端和驱动线210近端进行配合性对接,并往近端拉动手柄130,使控制线套管120远端和驱动线套管220近端相靠近(即,使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和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相靠近),并进行配合性对接,至此完成远端操作装置20和近端输送装置10的连接,内窥镜手术器械1完成组装。
按照止血夹一般操作方法,通过控制手柄130移动,实现夹子张开闭合。当夹子移动至目标位置时,张开夹子至最大,然后对准要夹取的目标物,闭合夹子,并继续往近端拉动手柄130,实现操作部件230与驱动线套管220分离,从而完成整个止血动作。
在止血动作完成之后,将止血夹从内窥镜中移出,将驱动线套管220近端和近端输送装置10远端进行拆分,然后再将驱动线210近端和控制线110远端进行拆分,从而实现远端操作装置20(此时不含操作部件230)和近端输送装置10的拆分。此时远端操作装置20可作为废弃物丢弃,而近端输送装置10可以再次配合另一个新的远端操作装置20进行使用。
在结合上述各实施例描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1中,远端操作装置20与近端输送装置10的连接包含外部的控制线套管120远端和驱动线套管220之间的连接,以及内部的控制线110和驱动线210之间的连接。这两种连接均为可分离连接,并且可以经过多次的分离与连接。诸如组织夹持部的操作部件230包括至少具有两个可张开闭合的夹子和夹座。夹座主要用于容纳夹子及实现夹子开闭。释放后,组织夹持部将滞留在人体内部。驱动线套管220用于连接诸如组织夹持部的操作部件230和近端输送装置10,驱动线套管220和组织夹持部组成远端操作装置20,远端操作装置20为一次性使用,并且与近端输送装置10是可分离连接。驱动线210的远端和夹子的近端连接,驱动线210的近端和控制线110的远端连接,该连接均为可分离连接。
近端输送装置10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输送管30分为近端和远端,位于输送管30近端的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通过控制线套管120与手柄130相连,位于输送管30远端的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通过可与驱动线套管220形成分离地连接。控制线110用于连接驱动线210,并通过驱动线210控制夹子张开及闭合。控制线110具有扭矩传递功能,以实现夹子的360度旋转定位。手柄130用于连接控制线110,并且对控制线110施加力从而实现夹子的张开与闭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远端操作装置20和近端输送装置10是可分离连接。远端操作装置20是一次性使用的,并且近端输送装置10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此外,远端操作装置20和近端输送装置10连接简单、可靠,拆卸方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内窥镜手术器械1的近端输送装置10,包括:控制线110、套设在控制线110外部的控制线套管120以及连接在控制线110和控制线套管120二者的近端的手柄130。控制线110的远端设置有控制线端接部115,控制线套管120的远端设置有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控制线端接部115和控制线套管端接部125配置成与由近端输送装置10输送的远端操作装置20的近端形成可拆卸连接。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手柄130能够控制控制线110相对于控制线套管120移动,使得控制线端接部115能够在位于控制线套管120内的回退位置和伸出控制线套管120的伸出位置之间移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内窥镜手术器械1的远端操作装置20,包括:驱动线210、套设在驱动线210外部的驱动线套管220以及连接在驱动线210和驱动线套管220二者的远端的操作部件230。驱动线210的近端设置有驱动线端接部215,驱动线套管220的近端设置有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驱动线端接部215和驱动线套管端接部225配置成与用于输送远端操作装置20的近端输送装置10的远端形成可拆卸连接。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远端操作装置20可以构造为使得驱动线端接部215保持从驱动线套管220的近端伸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在上述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1的近端输送装置10。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在上述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1的远端操作装置20。
图19是已知的内窥镜手术器械1'进入人体环境的示意图,并且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窥镜手术器械1进入人体环境的示意图。
如图19所示,内窥镜手术器械1'包括远端操作装置20'和近端输送装置10'。在使用过程中,内窥镜手术器械1'的远端通过内窥镜钳道1N'进入人体环境。内窥镜手术器械1'实际伸出内窥镜的区域1F'例如包括远端操作装置20'的操作部件以及部分的驱动线套管,特别是驱动线套管的远端部分。在组织夹闭装置被用于创面的止血缝合等操作之后,组织夹闭装置被丢弃。组织夹持部件与近端输送装置10'分离。组织夹持部件由于夹住了创面会滞留在人体,然后近端输送装置10'被移出体外。因为近端输送装置10'和远端操作装置20'彼此固定连接,且远端操作装置20'的远端和人体接触。因此当远端操作装置20'(此时不包括组织夹持部件)和近端输送装置10'被移出体外后,即被丢弃处理。被丢弃的远端操作装置20'和近端输送装置10'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或者对其它患者造成二次感染。另外,被处理掉的近端输送装置10'也造成了材料的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如图20所示并且结合图1至图18的上述各实施例所描述,内窥镜手术器械1包括远端操作装置20和近端输送装置1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远端操作装置20和近端输送装置10是可分离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内窥镜手术器械1的远端通过内窥镜钳道1N进入人体环境。内窥镜手术器械1的实际伸出内窥镜的区域1F例如包括远端操作装置20的操作部件230以及部分的驱动线套管220,特别是驱动线套管220的远端部分(见图2)。
如上文所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窥镜手术器械1,远端操作装置20和近端输送装置10是可分离连接的。组织夹持部件和与近端输送装置10远端(与人体接触部分)设置成一个独立模块(例如可以称为释放单元),该模块是单独存在的,并且和近端输送装置10近端(不与人体接触部分)是可分离连接,并且是可重复装载的。即一个近端输送装置10近端可以依次连接配合多个释放单元。当释放单元中的组织夹持部件被释放后,仍可以使用原有的近端输送装置10近端,再装载另一个释放单元并完成释放。这样可以重复多次利用一个近端输送装置10近端,因为近端输送装置10近端在实际使用中不会和人体直接接触,故其不会携带污染源,所以多次重复使用不会对人体、环境造成伤害。同时也节约了材料的成本,对患者而言,也缓解了其经济压力。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29)

1.一种内窥镜手术器械,包括:近端输送装置和远端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远端操作装置包括驱动线、套设在所述驱动线外部的驱动线套管以及连接在所述驱动线和所述驱动线套管二者的远端的操作部件,所述驱动线的近端设置有驱动线端接部,所述驱动线套管的近端设置有驱动线套管端接部;
所述近端输送装置包括控制线、套设在所述控制线外部的控制线套管以及连接在所述控制线和所述控制线套管二者的近端的手柄,所述控制线的远端设置有控制线端接部,所述控制线套管的远端设置有控制线套管端接部;并且
所述驱动线套管和所述控制线套管配置成通过所述驱动线套管端接部和所述控制线套管端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以形成输送管,并且所述驱动线和所述控制线配置成通过所述驱动线端接部和所述控制线端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使得所述手柄能够控制所述控制线和所述驱动线相对于所述输送管的运动,从而控制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其中,当所述驱动线端接部和所述驱动线套管端接部分别与所述控制线端接部和所述控制线套管端接部连接时,所述驱动线端接部与所述控制线端接部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控制线套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其中,所述手柄能够控制所述控制线相对于所述控制线套管移动,使得所述控制线端接部能够在位于所述控制线套管内的回退位置和伸出所述控制线套管的伸出位置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其中,所述远端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所述驱动线端接部保持从所述驱动线套管的近端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其中,当所述驱动线端接部与所述控制线端接部形成可拆卸连接时,所述驱动线端接部和所述控制线端接部在所述控制线的轴向和周向上不相对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其中,所述输送管的内径设置为使得彼此连接的所述驱动线端接部和所述控制线端接部在所述输送管内径向和轴向上都不能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其中,所述驱动线端接部和所述控制线端接部包括能够彼此配合以限制所述驱动线端接部和所述控制线端接部之间的轴向相对移动的轴向限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其中,所述驱动线端接部的轴向限位部在相同径向方向上设置有第一凸台和第一凹槽,并且所述控制线端接部的轴向限位部在相同径向方向上设置有第二凹槽和第二凸台,用于沿径向分别与所述驱动线端接部的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一凹槽配合,以形成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其中,所述驱动线端接部的轴向限位部具有朝向径向方向的第一配合表面,所述控制线端接部的轴向限位部具有朝向径向方向的第二配合表面,所述第一配合表面和所述第二配合表面中的一者上形成有凹部,另一者上形成有凸起,所述第一配合表面和所述第二配合表面沿径向贴合在一起,使得所述凸起配合在所述凹部中,以形成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其中,所述驱动线套管端接部和所述控制线套管端接部通过螺纹彼此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其中,所述驱动线套管端接部和所述控制线套管端接部中的一个为包括弹性变形部的变形端接部,另一个为包括挤压部的挤压端接部,所述变形端接部与所述挤压端接部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在所述挤压部的作用下的弹性变形而形成和脱离可拆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其中,所述变形端接部与所述挤压端接部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在径向上的弹性变形而形成和脱离可拆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其中,所述弹性变形部为沿所述变形端接部的周向布置的至少一个弹性接片,所述弹性接片径向向内或向外偏置,所述挤压端接部形成有接片收纳部,其中,
当所述变形端接部与所述挤压端接部沿轴向彼此压接时,所述弹性接片首先在所述挤压部的挤压下径向向外或向内发生弹性变形,然后进入所述接片收纳部并至少部分地恢复所述弹性变形,从而所述变形端接部与所述挤压端接部之间形成连接;并且
当所述变形端接部与所述挤压端接部沿轴向彼此远离时,所述弹性接片首先在所述挤压部的挤压下径向向外或向内发生弹性变形,然后从所述接片收纳部脱离,从而所述变形端接部与所述挤压端接部之间脱离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其中,所述接片收纳部为所述挤压端接部的周向布置的至少一个表面凹部或者切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其中,所述挤压部形成在所述挤压端接部的末端并具有圆环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其中,所述弹性接片具有第一抵接表面和第二抵接表面,分别用于沿轴向的不同方向与所述挤压部抵接,以在与所述挤压部抵接时引导所述弹性接片发生径向上的弹性变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其中,所述弹性接片形成为沿轴向伸出的悬臂。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其中,所述变形端接部与所述挤压端接部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在周向上的弹性变形而形成和脱离可拆卸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其中,所述挤压部为沿所述挤压端接部的周向布置并在径向上伸出的至少一个凸部,并且
所述变形端接部具有筒形本体,所述筒形本体上形成有向所述变形端接部的末端开放的导向槽和与所述导向槽连通的限位开口,并且所述导向槽的两侧形成有轴向延伸的狭缝,从而在所述导向槽与所述狭缝之间形成所述弹性变形部,所述弹性变形部能够在周向上弹性变形以扩大所述导向槽,从而允许所述挤压部沿所述导向槽进入所述限位开口以及从所述限位开口沿所述导向槽离开所述变形端接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其中,所述驱动线套管端接部和所述控制线套管端接部中的一个为插头端接部,另一个为插口端接部,所述插头端接部包括沿周向布置且径向向外突伸的外凸部,所述插口端接部包括沿周向布置且径向向内突伸的内凸部、沿周向与所述内凸部交替布置的缺口部以及沿轴向与所述内凸部和所述缺口部间隔设置的内凸缘,并且
所述外凸部配置成能够经由所述缺口部进入所述插口端接部,并且当所述外凸部相对于所述内凸部沿周向旋转预设角度时,所述内凸部配置成在轴向上将所述外凸部限制在所述内凸部和所述内凸缘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其中,所述插口端接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凸部和所述内凸缘之间的弹性元件和支撑部,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内凸缘之间,用于经由所述支撑部向进入所述插口端接部的所述外凸部施加轴向向外的推力。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其中,所述操作部件与所述驱动线和所述驱动线套管二者的远端形成可拆卸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其中,所述操作部件为组织夹持部件。
24.一种用于内窥镜手术器械的近端输送装置,包括:控制线、套设在所述控制线外部的控制线套管以及连接在所述控制线和所述控制线套管二者的近端的手柄,其中,
所述控制线的远端设置有控制线端接部,所述控制线套管的远端设置有控制线套管端接部,所述控制线端接部和所述控制线套管端接部配置成与由所述近端输送装置输送的远端操作装置的近端形成可拆卸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于内窥镜手术器械的近端输送装置,其中,所述手柄能够控制所述控制线相对于所述控制线套管移动,使得所述控制线端接部能够在位于所述控制线套管内的回退位置和伸出所述控制线套管的伸出位置之间移动。
26.一种用于内窥镜手术器械的远端操作装置,包括:驱动线、套设在所述驱动线外部的驱动线套管以及连接在所述驱动线和所述驱动线套管二者的远端的操作部件,其中,
所述驱动线的近端设置有驱动线端接部,所述驱动线套管的近端设置有驱动线套管端接部,所述驱动线端接部和所述驱动线套管端接部配置成与用于输送所述远端操作装置的近端输送装置的远端形成可拆卸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用于内窥镜手术器械的远端操作装置,其中,所述远端操作装置构造为使得所述驱动线端接部保持从所述驱动线套管的近端伸出。
28.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的近端输送装置。
29.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手术器械的远端操作装置。
CN202210756314.9A 2022-06-29 2022-06-29 内窥镜手术器械及用于其的近端输送装置和远端操作装置 Pending CN1152119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6314.9A CN115211925A (zh) 2022-06-29 2022-06-29 内窥镜手术器械及用于其的近端输送装置和远端操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6314.9A CN115211925A (zh) 2022-06-29 2022-06-29 内窥镜手术器械及用于其的近端输送装置和远端操作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1925A true CN115211925A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10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56314.9A Pending CN115211925A (zh) 2022-06-29 2022-06-29 内窥镜手术器械及用于其的近端输送装置和远端操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1192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1195B2 (en) Sterile interface for articulated surgical instruments
US20160113649A1 (en) Adapter with fire rod j-hook lockout
CN108784768B (zh) 外科手术装置的旋转组件
EP2429373B1 (en) Adaptor for an endoscope
US9974540B2 (en) Adapter direct drive twist-lock retention mechanism
US20160113655A1 (en) Reposable multiplatform endoscopic surgical clip applier
US20150150574A1 (en) Adapter direct drive push button retention mechanism
CN105962985A (zh) 内窥镜可回收手术施夹器
US10918402B2 (en) Medical device handles and related methods
KR20100110801A (ko) 수술 기구
US20220167990A1 (en) Medical instrument for tissue hemostasis or closure
CN218739048U (zh) 内窥镜手术器械及用于其的近端输送装置和远端操作装置
CN115211925A (zh) 内窥镜手术器械及用于其的近端输送装置和远端操作装置
US20180014717A1 (en) Adaptor for Multiple Types of Endoscope
CN214414866U (zh) 内窥镜用多发处理装置
CN110742670A (zh) 止血夹
EP4376737A2 (en) Handheld gynecological device, handle and rod member
US20240008899A1 (en) Handheld gynecological device
CN117940077A (zh) 夹子器械
JP2024501112A (ja) 近位側で切り取り可能なカテーテルのためのカテーテルアダプタシステム
CN117177701A (zh) 模块化医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5444487A (zh) 止血器械末端及通用止血器械及腔镜手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