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09009B - 一种电子设备及摄像头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及摄像头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9009B
CN115209009B CN202110528687.6A CN202110528687A CN115209009B CN 115209009 B CN115209009 B CN 115209009B CN 202110528687 A CN202110528687 A CN 202110528687A CN 115209009 B CN115209009 B CN 1152090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camera
push rod
camera carrier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286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09009A (zh
Inventor
郭超凡
沈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EP227839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4300938A4/en
Priority to JP2023561851A priority patent/JP2024513933A/ja
Priority to US18/284,760 priority patent/US20240171664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83537 priority patent/WO202221384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209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90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09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90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电子设备及摄像头组件。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智能电视、笔记本电脑或显示器的升降式摄像头的具体功能实现,包括与摄像头载体传动连接的传动推杆,该传动推杆具有可调节工作姿态的传动部,当传动推杆相对于摄像头载体产生倾斜趋势时,通过传动端与传动面压抵的传动部可相对于传动推杆的本体改变工作姿态,且传动端与传动面之间保持线接触。由此,针对该倾斜现象具备自适应能力,可规避摄像头载体随之产生倾斜的趋势,避免出现卡滞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及摄像头组件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4月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0379750.4、申请名称为“一种升降式摄像头及电子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摄像头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进步,市面上采用升降式摄像头的大屏电子设备已成为一种设计趋势。例如但不限于智能电视、笔记本电脑和显示器等电子设备上。
现有技术中,升降式摄像头大多采用单边驱动设计,受单边驱动受力特点的限制,摄像头容易在偏载的作用下倾斜,升降动作存在卡滞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摄像头组件,通过结构优化能够有效规避摄像头升降过程中出现的卡滞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摄像头组件包括摄像头载体和传动机构;其中,摄像头载体的本体上设置有摄像头模组,在摄像头载体与电子设备壳体之间具有滑动适配副,以沿第一方向带动所述摄像头模组相对于电子设备本体在内收工作位和外伸工作位之间位移切换;其中,传动机构包括与摄像头载体传动连接的传动推杆,该传动推杆的本体沿第二方向设置,且其第一端可传动连接于致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其第二端具有自本体延伸形成的传动部,以提供摄像头模组升降动作的动力传递;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构成的平面内,该传动部可相对于传动推杆的本体调节工作姿态;摄像头载体上设置有在第一方向上与该传动部的传动端相抵的传动面,并配置为:传动推杆相对于摄像头载体产生倾斜趋势时,通过传动端与传动面压抵的该传动部可相对于传动推杆的本体在该平面内改变工作姿态,且传动部的传动端与传动面之间保持线接触。如此设置,当传动推杆相对于摄像头载体偏离理想设计位置时,例如但不限于受加工误差、装配误差以及适配件磨损影响而产生的倾斜,基于滑动适配副对摄像头载体的约束作用,传动面可压抵该传动部相对于传动推杆的本体改变工作姿态,具有针对该倾斜现象的自适应能力;并且保持线接触的传动端与传动面,使得摄像头载体在该自适应过程中的受力得以有效控制,可规避摄像头载体随之产生倾斜的趋势,确保其沿第一方向顺畅切换工作位的作动性能,避免出现卡滞。
基于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传动部可具体为自本体延伸形成的弹性臂,该弹性臂的活动端形成与传动面相适配的传动端,并配置为:在传动面的压抵作用下,弹性臂可相对于传动推杆的本体在该平面内产生形变,以改变工作姿态。具有结构简单、可靠的特点。
示例性的,该弹性臂的受压形变区域,可以形成在弹性臂的与传动推杆本体相连的位置,也可以形成在弹性臂的延伸端部区域,或者,还可以为整体弹性臂均可受压形变。
基于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摄像头载体上设置有反驱传动面,相应地,在传动推杆的本体中段具有在第一方向上与该反驱传动面相对设置的反驱适配部,并配置为:常态下,反驱传动面与反驱适配部间具有预定距离,这样,在传动推杆推动摄像头载体伸出或收回操作过程中,基于该预定距离的设定,反驱传动面与反驱适配部之间处于分离状态,不会产生动作干涉;反驱力作用下,弹性臂受传动面的压抵形变后,反驱传动面与反驱适配部压抵,以推动传动推杆位移。也就是说,反驱动操作摄像头载体时,传动部先行在传动面的压抵作用下改变工作姿态,直至反驱传动面压抵传动推杆上的反驱适配部,进一步通过反驱适配部推动传动推杆,这里,施加于传动推杆的反驱力作用于其本体中段位置处,也即反驱适配部距离致动部件较近,反驱力矩较小。施加较小的反驱力即可完成相应操作,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
示例性的,反驱适配部配置为间隔设置在传动推杆上的至少两个凸筋,通过两个受力点传递反驱作用力,可避免传动推杆受力偏载。
基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传动推杆的第二端还可以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与摄像头载体间配置有在第三方向上的限位副,构件间组装后保持传动推杆与摄像头载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弹性臂的活动端与摄像头载体的传动面之间始终保持压抵适配关系,确保相应操作的作动性能;同时,该连接部与摄像头载体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弹性连接,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这样,施加反驱作用力时,连接部所在位置处不受反驱力的影响,可避免反驱力过大导致传动推杆与关联构件受损的情况发生。
基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连接部和摄像头载体,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凸柱、另一者设置有凹部;该凸柱沿第三方向延伸形成并置于凹部中,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套,以构建连接部与摄像头载体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弹性连接。在满足弹性连接的基础上,结构合理可靠,可快速实现拆装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弹性套的外周表面与凹部的侧壁之间可具有径向间隙;如此设置,反驱作用力下,该径向间隙提供了位移冗余空间,也即,第一弹性套在凸柱与凹部间径向相对位移的初始阶段不会受力,能够有效规避反驱力过大导致构件受损的情形。
示例性的,可在连接部上开设有台阶孔,该台阶孔的大尺寸孔段形成与凸柱相适配的凹部,凸柱形成于摄像头载体上,利用螺纹紧固件穿过台阶孔的小尺寸孔段与凸柱连接,由此,构建连接部与摄像头载体间在第三方向上的限位副。
基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传动部的传动端相抵于传动面的中部位置,中部位置与摄像头载体沿第一方向的对称中心线重合。也就是说,在传动推杆推动摄像头载体升降过程中,传动端与传动面保持线接触的区域重合于摄像头载体沿第一方向的对称中心,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偏载影响作动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在沿第三方向形成的投影面内,与传动面之间保持线接触的传动端可以配置为外凸弧状。
基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传动部和传动面相应设置为两组;在第一方向上,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相对于传动推杆的本体对称设置,相应地,第一传动面位于第一传动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以通过传动推杆带动摄像头模组切换至外伸工作位;第二传动面位于第二传动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以通过传动推杆带动摄像头模组切换至内收工作位。这样,可分别达成双向切换工作位的控制。
基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反驱适配部和反驱传动面相应设置为两组;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反驱适配部和第二反驱适配部相对于传动推杆的本体对称设置,相应地,第一反驱传动面位于第一反驱适配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以通过位于内收工作位的摄像头载体推动传动推杆;第二反驱传动面位于第二反驱适配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以通过位于外伸工作位的摄像头载体推动传动推杆。这样,可分别达成双向反驱操作的功能。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在摄像头载体上可开设有沿第二方向设置的传动槽,其两侧槽壁的中部区域分别形成第一传动面和第二传动面,其两侧槽壁近致动部件的旁侧区域分别形成第一反驱传动面和第二反驱传动面。这样,常态驱动及反驱动操作的工作面均位于传动槽的槽壁上,且传动推杆第二端的部分本体置于该传动槽中,整体结构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在合理控制制造及装配成本的基础上,符合产品轻薄化的设计趋势。
基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在摄像头载体与电子设备壳体之间具有缓冲适配副,并配置为:摄像头载体位移切换至外伸工作位的临界位置处时,该缓冲适配副产生缓冲阻尼。这样,沿第一方向驱动摄像头载体临近外伸工作位时,基于缓冲阻尼的作用可规避切换到位时产生瞬时冲击,从而避免摄像头到位时的抖动;另外,基于该缓冲适配副,摄像头载体在外伸工作状态下始终受缓冲阻尼的作用,相当于在其与电子设备壳体之间构建柔性连接关系,可进一步避免使用状态下震动引起视频画面抖动问题,例如但不限于,电子设备应用于低音互动场景下共振产生的影响。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电子设备壳体具有沿第三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安装柱,该第一安装柱上套设有第二弹性套,相应地,摄像头载体具有向旁侧延伸形成的适配体,该适配体具有与第二弹性套压抵适配的斜面,以构建缓冲适配副;并配置为:摄像头载体自临界位置至外伸工作位的切换过程中,该第二弹性套的受压形变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变化。这样,随着摄像头模组逐渐到达外伸工作位的过程中,受压形变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变化,使得该缓冲阻尼逐渐提高,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弹性套的内壁设置有周向均布的多个弹性齿,相邻弹性齿间具有齿隙。如此设置,当摄像头载体旁侧的适配体斜面压抵第二弹性套的过程中,其内侧齿隙提供了形变冗余空间,可进一步增强缓冲阻尼的能力。
示例性的,该第二弹性套和适配体可相应设置为两组,对称设置在摄像头载体的两侧,缓冲定位过程中可避免摄像头载体产生偏载。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摄像头载体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安装柱,该第二安装柱上套设有第三弹性套,相应地,电子设备壳体上开设适配孔,该适配孔的孔缘具有与第三弹性套压抵适配的倒角,以构建缓冲适配副。同样,随着摄像头模组逐渐到达外伸工作位的过程中,该缓冲阻尼得以逐渐提高,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实施方式:第三弹性套的压抵侧具有倒角。同样地,可在第三弹性套压抵适配孔时,第三弹性套的压抵侧倒角提供了形变冗余空间,可进一步增强缓冲阻尼的能力。
示例性的,第三弹性套和适配孔相应设置为两组,对称设置在摄像头载体的两侧。可避免摄像头载体在缓冲定位过程中产生偏载。
基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实施方式:摄像头模组嵌装固定在摄像头载体内,且摄像头模组的视角前倾设置。如此设置,相比于平视配置摄像头的传统方案,本实施方式充分利用了上部可视视角范围,减少视角上半部分区域浪费,由此提高了视角利用率;在摄像头模组配置不变的基础上,达成了摄像头的大视角功能,无需增加摄像头配置成本,即可满足近距离下覆盖全身的应用互动和交互。同时,使用时不需要手动调节获得摄像头大视角,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实施方式:摄像头载体的通过口处封固有玻璃盖板,通过口内侧具有安装凹部,部分摄像头模组卡装在安装凹部中,且安装凹部的底面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平面间具有夹角,安装凹部与玻璃盖板之间的部分摄像头模组的外周套装设置有仿形密封硅胶,这样,摄像头模组由安装凹部与仿形密封硅胶共同限位约束;该仿形密封硅胶的第一端与玻璃盖板之间形成第一环形密封,其第二端与安装凹部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密封,由此构建摄像头模组的密封,整体上具有良好密封和可靠限位。
基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实施方式:摄像头载体与电子设备壳体之间的滑动适配副,包括两组平行的沿第一方向滑动适配的滑轨和滑槽,这样,在工作位切换过程中,摄像头载体可保持沿第一方向的位移精度,避免卡滞现象。
在一些实际应用中,滑轨可设置在电子设备壳体上,相应地,滑槽设置在摄像头载体上;或者,滑轨可设置在摄像头载体上,相应地,滑槽设置在电子设备壳体上。
示例性地,滑轨设置在电子设备壳体上时,滑轨可采用POM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滑动适配自润滑能力。
示例性地,滑轨设置在摄像头载体上时,摄像头载体可根据产品功能需要采用分体式,包括固定连接的摄像头固定座和设置有滑轨的滑轨基体,该滑轨基体可采用POM材料制成,用于安装摄像头模组的摄像头固定座可采用金属等材料制成。
基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七种实施方式:传动机构还包括丝杆丝母传动副,其丝母固定设置在传动推杆的第一端,其丝杆的两端枢接于固定支座;致动部件可以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杆传动连接。结构简单可靠,并可获得工作位切换的控制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包括摄像头载体和传动机构,其摄像头载体的本体上设置有摄像头模组,摄像头载体与摄像头组件壳体之间具有滑动适配副,以沿第一方向带动摄像头模组相对于摄像头组件壳体在内收工作位和外伸工作位之间位移切换;其传动机构包括与摄像头载体传动连接的传动推杆,该传动推杆的本体沿第二方向设置,且其第一端可传动连接于致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其第二端具有自本体延伸形成的传动部;摄像头载体上设置有传动面,该传动面在第一方向上与传动部的传动端相抵;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构成的平面内,传动部可相对于传动推杆的本体改变工作姿态,且传动端与传动面之间保持线接触。如此设置,当传动推杆相对于摄像头载体偏离理想设计位置时,基于滑动适配副对摄像头载体的约束作用,传动面可压抵该传动部相对于传动推杆的本体改变工作姿态,具有针对该倾斜现象的自适应能力;并且保持线接触的传动端与传动面,使得摄像头载体在该自适应过程中的受力得以有效控制,可规避摄像头载体随之产生倾斜的趋势,确保其沿第一方向顺畅切换工作位的作动性能,避免出现卡滞。
基于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传动部可具体为自本体延伸形成的弹性臂,该弹性臂的活动端形成与传动面相适配的传动端,并配置为:在传动面的压抵作用下,弹性臂可相对于传动推杆的本体在该平面内产生形变,以改变工作姿态。结构简单、可靠。
基于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摄像头载体上设置有反驱传动面,相应地,在传动推杆的本体中段具有在第一方向上与该反驱传动面相对设置的反驱适配部,并配置为:常态下,反驱传动面与反驱适配部间具有预定距离,这样,在传动推杆推动摄像头载体伸出或收回操作过程中,基于该预定距离的设定,反驱传动面与反驱适配部之间处于分离状态,不会产生动作干涉;反驱力作用下,弹性臂受传动面的压抵形变后,反驱传动面与反驱适配部压抵,以推动传动推杆位移。也就是说,反驱动操作摄像头载体时,传动部先行在传动面的压抵作用下改变工作姿态,直至反驱传动面压抵传动推杆上的反驱适配部,进一步通过反驱适配部推动传动推杆,这里,施加于传动推杆的反驱力作用于其本体中段位置处,也即反驱适配部距离致动部件较近,反驱力矩较小。施加较小的反驱力即可完成相应操作,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
基于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传动推杆的第二端还可以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与摄像头载体间配置有在第三方向上的限位副,构件间组装后保持传动推杆与摄像头载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弹性臂的活动端与摄像头载体的传动面之间始终保持压抵适配关系,确保相应操作的作动性能;同时,该连接部与摄像头载体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弹性连接,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这样,施加反驱作用力时,连接部所在位置处不受反驱力的影响,可避免反驱力过大导致传动推杆与关联构件受损的情况发生。
基于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连接部和所述摄像头载体,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凸柱、另一者设置有凹部;所述凸柱沿第三方向延伸形成并置于所述凹部中,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套,以构建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摄像头载体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弹性连接。在满足弹性连接的基础上,结构合理可靠,可快速实现拆装操作。
基于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传动部和传动面相应设置为两组;在第一方向上,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相对于传动推杆的本体对称设置,相应地,第一传动面位于第一传动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以通过传动推杆带动摄像头模组切换至外伸工作位;第二传动面位于第二传动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以通过传动推杆带动摄像头模组切换至内收工作位。这样,可分别达成双向切换工作位的控制。
基于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反驱适配部和反驱传动面相应设置为两组;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反驱适配部和第二反驱适配部相对于传动推杆的本体对称设置,相应地,第一反驱传动面位于第一反驱适配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以通过位于内收工作位的摄像头载体推动传动推杆;第二反驱传动面位于第二反驱适配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以通过位于外伸工作位的摄像头载体推动传动推杆。这样,可分别达成双向反驱操作的功能。
基于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在摄像头载体上可开设有沿第二方向设置的传动槽,其两侧槽壁的中部区域分别形成第一传动面和第二传动面,其两侧槽壁近致动部件的旁侧区域分别形成第一反驱传动面和第二反驱传动面。这样,常态驱动及反驱动操作的工作面均位于传动槽的槽壁上,且传动推杆第二端的部分本体置于该传动槽中,整体结构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在合理控制制造及装配成本的基础上,符合产品轻薄化的设计趋势。
基于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摄像头模组嵌装固定在摄像头载体内,且摄像头模组的视角前倾设置。如此设置,相比于平视配置摄像头的传统方案,本实施方式充分利用了上部可视视角范围,减少视角上半部分区域浪费,由此提高了视角利用率;在摄像头模组配置不变的基础上,达成了摄像头的大视角功能,无需增加摄像头配置成本,即可满足近距离下覆盖全身的应用互动和交互。同时,使用时不需要手动调节获得摄像头大视角,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前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摄像头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设备摄像头位于内收工作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摄像头组件的局部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设备摄像头位于外伸工作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摄像头组件的局部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传动推杆的工作姿态改变的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摄像头组件在反驱力作用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装配爆炸图;
图8为图7中所示摄像头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在图1中的A-A剖切位置处形成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所示滑轨与滑槽的适配关系放大图;
图12为图4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装配关系正视图;
图14为图13中所示摄像头模组的装配爆炸图;
图15为图13中的D-D剖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视角利用原理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子设备摄像头位于内收工作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子设备摄像头位于外伸工作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装配爆炸图;
图20为在图18中的E-E剖切位置处形成的剖视图;
图21为图20的G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升降式摄像头解决方案,能够确保顺畅实现摄像头工作位的切换。在智能电视、笔记本电脑和显示器等电子设备的具体应用上,摄像头启用时切换至外伸工作位,非工作状态下切换至内收工作位,隐藏于电子设备本体侧,达成保护用户隐私的功能。
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以升降的方式切换摄像头模组工作位的电子设备1作为描述主体,详细说明摄像头组件的构成及其作用基理。应当理解,基于不同类型产品的总体设计,摄像头模组工作位的切换也可采用侧向位移的方式,即通过侧向位移的方式将摄像头模组切换于外伸工作位或者内收工作位。
为了便于描述,本文中针对该电子设备定义了三个方向:第一方向X为摄像头载体的升降位移方向,第二方向Y为带动摄像头载体位移的传动推杆的本体布置方向,第三方向Z为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所构成平面的方向。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设置在摄像头载体2上,该摄像头载体2与电子设备1的壳体11之间设置滑动适配副5,以带动摄像头模组3升降,也即,沿第一方向X,摄像头模组3可相对于电子设备1本体进行工作位的切换。位于图1和图2所示的内收工作位时,摄像头被隐藏;位于图3和图4所示的外伸工作位时,摄像头被启用。
可以理解的是,除电子设备壳体11的既有功能作用外,这里还兼具构建上述滑动适配副5的固定安装结构的作用,也即用于安装固定摄像头组件的非动作部分。
当然,对于具有自有壳体的摄像头组件来说,摄像头组件非动作部分安装在其自有壳体(图中未示出)上,形成具有较高集成度的总成组件,能够方便总成组件快速安装于电子设备1的本体。实际应用时,可根据相应电子设备的总体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其中,传动机构4用于将致动部件6输出的动力传递至摄像头载体2。本实施例中,以传动推杆41作为动力传递路径上的终端构件,与摄像头载体2传动连接。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传动推杆41的本体沿第二方向Y设置,且其第一端可传动连接于致动部件6的动力输出端,其第二端具有自本体延伸形成的传动部(411);其中,摄像头载体2上设置有在第一方向X上与传动部(411)的传动端4111相抵的传动面211,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构成的平面内,传动部(411)相对于传动推杆41本体的工作姿态可调节,相应地,也就是说,传动推杆41相对于摄像头载体2产生倾斜趋势时,通过传动端4111与传动面211压抵的传动部(411)可相对于传动推杆41的本体改变工作姿态,改变工作姿态过程中,该工作姿态变化的过程中,传动端4111与传动面211之间保持线接触。
这里“工作姿态”是,指使用状态下该传动部的形状及其相对于传动推杆41位置关系所呈现的工作状态。由于滑动适配副5对摄像头载体2的约束,当传动推杆41相对于摄像头载体2偏离理想设计位置时,在传动面211的压抵作用下,其传动部工作姿态的改变使得该摄像头组件具有自适应能力,摄像头载体2不会随传动推杆41产生倾斜;并且,保持传动端4111与传动面211线接触,使得摄像头载体2在该自适应过程中的受力较小。
这里的“传动端”,是指传递工作位切换作用力至传动面211,并在使用状态下始终通过线接触与传动面211相适配的局部区域。如图2和图4所示,该传动端4111为外凸弧状。需要说明的是,该传动端及传动部具体结构形态,可根据实际功能需要及工艺性进行确定,例如但不限于,在传动面211的压抵作用下,传动部的本体结构伸缩实现工作姿态的适应性改变,或者,采用可相对于传动推杆41的本体形变的弹性臂411的形式。
本实施例中,该传动部具体为自传动推杆41的本体延伸形成的弹性臂411,与传动面211适配的传动端4111形成于弹性臂411的活动端,在传动面211的压抵作用下,弹性臂411可相对于传动推杆41的本体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构成的平面内产生形变,以改变工作姿态。请一并参见图5,该图以传动推杆41第二端上移后倾斜角度α的情形,示出了弹性臂411形变前、后的工作姿态。
具体来说,该弹性臂411的受压形变区域,可以形成在弹性臂411的与传动推杆41本体相连的位置,也可以形成在弹性臂411的延伸端部区域。实际上,该弹性臂411的受压形变区域,还可以为整体弹性臂41均可受压形变。
本实施例中,传动推杆41上设置有第一弹性臂411a和第二弹性臂411b。具体为第一弹性臂411a和第二弹性臂411b相对于传动推杆41的本体对称设置,相应地,第一传动面211a位于第一弹性臂411a在第一方向X上的一侧,以通过传动推杆41带动摄像头模组3切换至外伸工作位;第二传动面211b位于第二弹性臂411b在第一方向X上的另一侧,以通过传动推杆41带动摄像头模组3切换至内收工作位。这样,致动部件6正、反向提供驱动力时,可通过传动机构4的传动推杆41达成双向控制。
结合图2和图4所示,弹性臂411的传动端4111相抵于传动面211的中部位置,该中部位置与摄像头载体2沿第一方向X的对称中心线L重合,以避免偏载影响作动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弹性臂411的形变,其传动端4111与传动面211之间所保持的线接触位置非固定点。上述“重合”是指,在传动推杆41推动摄像头载体2升降过程中,其传动端4111与传动面211保持线接触的区域,重合于摄像头载体2沿第一方向的对称中心。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存在手动反驱操作摄像头载体2的使用状态。为了避免反驱力过大,本方案针对反驱传动结构进行了优化。结合图2、图4、图5所示,摄像头载体2上设置有反驱传动面212,相应地,在传动推杆41具有在第一方向X上与该反驱传动面212相对设置的反驱适配部412,该反驱适配部412设置在传动推杆41的本体中段,并配置为:图2所示的常态下,反驱传动面212与反驱适配部412间具有预定距离T,这样,在传动推杆41推动摄像头载体2伸出或者收回的操作过程中,基于该预定距离T的设定,反驱传动面212与反驱适配部412之间处于分离状态,不会产生动作干涉;在反驱力作用下,弹性臂411受传动面211的压抵形变后,反驱传动面与反驱适配部压抵,以推动传动推杆位移。
请参见图6,反驱动操作摄像头载体时,弹性臂411首先在传动面211的压抵作用下形变,直至反驱传动面212压抵传动推杆41上的反驱适配部412,进一步在反驱力F的作用下,通过反驱适配部412推动传动推杆41。施加于传动推杆的反驱力F作用于其本体中段位置处,也即反驱适配部412距离致动部件6相对较近,因此,反驱力矩较小,施加较小的反驱力即可完成相应操作。
为了确保反驱适配部412与反驱传动面212动态适配关系的可靠性,并兼顾良好的加工工艺性,如图所示,反驱适配部412配置为间隔设置在传动推杆41上的两个凸筋,通过两个线接触受力位置传递反驱作用力,易于控制加工装配精度,并可避免传动推杆受力偏载。
本实施例中,反驱适配部412和反驱传动面212相应设置为两组;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反驱适配部412a和第二反驱适配部412b相对于传动推杆41的本体对称设置,相应地,第一反驱传动面212a位于第一反驱适配部412a在第一方向X上的一侧,以通过位于内收工作位的摄像头载体2推动传动推杆41;第二反驱传动面212b位于第二反驱适配部412b在第一方向X上的另一侧,以通过位于外伸工作位的摄像头载体2推动传动推杆41。这样,可分别达成双向反驱操作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传动面211和反驱传动面212的设置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合理控制电子设备的厚度尺寸,如图2所示,在摄像头载体2上可开设有沿第二方向Y设置的传动槽21,结合图5所示,其两侧槽壁的中部区域分别形成第一传动面211a和第二传动面211b,其两侧槽壁近致动部件6的旁侧区域分别形成第一反驱传动面212a和第二反驱传动面212b。这样,常态驱动及反驱动操作的工作面均位于传动槽21的两侧槽壁,且传动推杆41第二端的部分本体置于该传动槽21中,充分利用摄像头载体2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的空间,整体结构具有较高的集成度。
组装完成后,传动推杆41第二端的第一弹性臂411a和第二弹性臂411b置于传动槽21中,并分别与相应的第一传动面211a、第二传动面211b相抵。为了避免非常态受力而脱出该传动槽21,可以针对传动推杆41的第二端增设在第三方向Z上的限位。
请一并参见图7和图8。在传动推杆41的第二端还具有连接部413,该连接部413与摄像头载体2间配置有在第三方向Z上的限位副,该连接部413与摄像头载体2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弹性连接。组装后,弹性臂411的活动端与摄像头载体2的传动面211之间始终保持压抵适配关系,确保相应操作的作动性能;同时,该连接部413与摄像头载体2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弹性连接,这样,施加反驱作用力时,该弹性连接关系的连接部413所在位置处不受反驱力的影响,可避免反驱力过大导致传动推杆41和关联构件受损。
例如但不限于,如图8,利用螺纹紧固件47将连接部413固定在摄像头载体的传动槽21的槽底面。如图所示,第一弹性臂411a和第二弹性臂411b对称设置在连接部413两侧,与连接部413之间预留形变所需空间即可。
例如但不限于,利用第一弹性套42构建连接部413与摄像头载体2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的弹性连接。请一并参见图9和图10,连接部413设置有凹部414,摄像头载体2上设置有凸柱22,该凸柱22沿第三方向Z延伸形成并置于该凹部414中,第一弹性套42设置在两者之间。
当然,适配于第一弹性套42的凸柱和凹部也可以反向配置(图中未示出),也即凸柱设置在连接部上,凹部设置在摄像头载体2上,两者间嵌装该第一弹性套42后,同样可建立上述弹性连接关系。
进一步如图10所示,第一弹性套42的外周表面与凹部的侧壁之间可具有径向间隙H;如此设置,反驱作用力下,该径向间隙H提供了位移冗余空间,也即,第一弹性套在凸柱与凹部间径向相对位移的初始阶段不会受力,能够有效规避反驱力过大导致构件受损的情形。
示例性的,可在连接部413上开设有台阶孔,该台阶孔的大尺寸孔段形成与凸柱22相适配的凹部414,利用螺纹紧固件穿过该台阶孔的小尺寸孔段与凸柱22连接,大、小尺寸孔段之间的台阶面与第一弹性套42相抵,该凸柱依次经由第一弹性套42和台阶孔的小尺寸孔段伸出,由此形成连接体,构建连接部413与摄像头载体2之间在第三方向Z上的限位副。
进一步如图8所示,连接部413自传动推杆41的本体朝向传动槽21槽底弯折延伸,这样,螺纹紧固件的螺帽部分不会在第三方向Z上超出传动推杆41,利于设备轻薄化设计。
为了避免摄像头受换位冲击或震动影响,本实施例进一步在摄像头载体2与电子设备1的壳体11之间具有缓冲适配副(7、23),具体配置为:摄像头载体2位移切换至外伸工作位的临界位置处时,该缓冲适配副产生缓冲阻尼。这里的“临界位置”是指,在摄像头伸出动作行程上快要到达外伸工作位的末端行程区间,不需要在摄像头的伸出全程上均配置该缓冲适配副,也即仅在快要到达外伸工作位的行程区域间才产生缓冲阻尼的作用。
这样,沿第一方向X驱动摄像头载体2临近图3所示外伸工作位时,缓冲阻尼提前在临界位置处起作用,其上升瞬时速度得以减慢,可规避切换到位时产生的瞬时冲击,摄像头到达外伸工作位时无抖动现象。
另一方面,基于该缓冲适配副,摄像头载体2在外伸工作状态下始终受缓冲阻尼的作用,相当于在其与壳体11之间构建了柔性连接关系。这样,在应用于低音互动场景下共振产生的使用状态下,该缓冲阻尼提供的吸能缓震作用,可避免引起视频画面抖动。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11具有沿第三方向Z延伸形成的第一安装柱12,该第一安装柱12上套设有第二弹性套7,相应地,摄像头载体2具有向旁侧延伸形成的适配体23;结合图4和图12所示,该适配体23具有与第二弹性套7压抵适配的斜面231,以构建该缓冲适配副;并配置为:摄像头载体2自临界位置至外伸工作位的切换过程中,该第二弹性套7的受压形变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变化。这样,随着摄像头模组2逐渐到达外伸工作位的过程中,该缓冲阻尼得以逐渐提高,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见图12。该第二弹性套7的内壁设置有周向均布的多个弹性齿71,相邻弹性齿71间具有齿隙,且优选均布。如此设置,在其内侧齿隙提供了形变冗余空间,当摄像头载体2旁侧的适配体23的斜面231压抵第二弹性套7时,可增强缓冲阻尼的能力。
根据内部装配空间的实际情况,该第二弹性套7和适配体23可相应设置为两组,对称设置在摄像头载体2的两侧,缓冲定位过程中可避免摄像头载体2产生偏载。
结合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滑轨51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壳体11上,相应地,与滑轨51适配的滑槽52设置在摄像头载体2上。本实施例中,上述结构配置在摄像头载体2和壳体11在第一方向X上的相临近侧,以减少在第二方向Y上的空间占用。
另外,针对摄像头载体2与壳体11之间的滑动适配副5,本实施例提供了防偏载设计。结合图8和图10所示,该滑动适配副包括两组沿第一方向X滑动适配的滑轨51和滑槽52,两组相互平行布置,以在工作位切换过程中同步适配,确保摄像头载体2可保持沿第一方向X的位移精度,避免卡滞现象。具体如图11所示,每个滑轨51通过外凸弧面511与滑槽52的相应槽壁521,构建线接触滑动适配副,以降低滑动摩擦阻力。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滑轨可优选采用POM(Polyoxymethylene,聚甲醛树脂)材料制成,或者采用PTFE(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具有良好的滑动适配自润滑能力。
如图8所示,两个滑轨51集成在安装板53上一体成型,且方便滑轨51与壳体11之间快速组装,在获得良好位移精度的基础上,工艺性较好。
提供位移驱动力的致动部件6,可以为电机,并利用传动机构4的丝杆丝母传动副,将电机输出的转动扭矩转换为驱动传动推杆41直线位移的驱动力。结合图8所示,在传动推杆41的第一端设置有丝母43,与丝母43相适配的丝杆44两端枢接于固定支座45;并且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杆44传动连接。结构简单可靠,并可提高工作位切换的控制精度。
具体应用中,为了有效降低传动推杆41第一端的驱动偏载,可在丝杆44的两侧平行配置导柱46,相应地,传动推杆41与两个导柱46滑动适配,确保其沿第一方向X的位移精度。
对于配置摄像头的电子设备来说,大多需要满足较高的人机交互体验。例如但不限,游戏、学习及AI健身等应用场景,相应的应用场景下存在较高大视角需求。
本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嵌装固定在摄像头载体2内,且摄像头模组3的视角前倾设置。请一并参见图13和图14,在摄像头载体2的通过口25处封固有玻璃盖板26,通过口25内侧具有安装凹部27,如图15所示,部分摄像头模组3卡装在该安装凹部27中,且安装凹部27的底面271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所在平面具有夹角,呈倾斜状设置,以提供摄像头模组3在前倾预定位。位于安装凹部27与玻璃盖板26之间的部分摄像头模组3的外周,套装设置有仿形密封硅胶28,这样,摄像头模组3由安装凹部27与仿形密封硅胶28共同限位约束,由此构建摄像头模组3的可靠定位;与此同时,结合图15所示,该仿形密封硅胶28的第一端与玻璃盖板26之间形成第一环形密封,该仿形密封硅胶28的第二端与安装凹部27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密封,这里,第一端和第二端为仿形密封硅胶28上相对设置的两个端侧。由此,构建摄像头模组3的密封。
实际组装时,摄像头模组3通过背胶粘贴在安装凹部27上,仿形密封硅胶28卡装在摄像头模组3上,并压抵安装凹部27建立第二环形密封,玻璃盖板26通过背胶粘贴在摄像头载体2的通过口25位置处,并压抵仿形密封硅胶28建立第一环形密封。
结合图16所示,相比于配置平视摄像头3A的传统方案,本实施例将传统配置方式可视天花板的部分视角利用起来,减少视角上半部分区域浪费,通过视角前倾的摄像头3B,视角向前覆盖。相比于平视摄像头3A,图16中以尺寸标记W示出了前倾摄像头3B视角向前覆盖的距离,用户使用时无需手动调节即可实现摄像头的大视角。如此设置,无需增加摄像头配置成本,即可获得摄像头大视角,满足近距离下覆盖全身的应用互动和交互。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17和图18,为了清楚示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和联系,图中相同功能构成和结构以同一标记进行示明。
本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设置在摄像头载体2'上,该摄像头载体2'与壳体11之间设置滑动适配副5',以带动摄像头模组3升降。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是,传动机构4用于将致动部件6输出的动力传递至摄像头载体2',并以传动推杆41'作为动力传递路径的终端构件,与摄像头载体2'传动连接。
请一并参见图19。该传动推杆41的本体沿第二方向Y设置,且其第一端可传动连接于致动部件6的动力输出端,其第二端具有自本体延伸形成的弹性臂411,相应地,摄像头载体2'上设置有传动面211,该传动面211可在第一方向X上与弹性臂411的传动端相抵,并配置为:传动推杆41相对于摄像头载体2'产生倾斜趋势时,通过传动端与传动面211压抵的弹性臂411可相对于传动推杆41的本体改变工作姿态,改变工作姿态过程中,其传动端与传动面211之间保持线接触。同样地,使得该摄像头组件具有自适应能力,避免卡滞现象。
同时,摄像头载体2'上设置有反驱传动面212,相应地,在传动推杆41具有在第一方向X上与该反驱传动面212相对设置的反驱适配部412,该反驱适配部412设置在传动推杆41的本体中段,并配置为:常态下,反驱传动面212与反驱适配部412间具有预定距离T,以兼顾反驱作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与实施例一相比,本方案采用相同作用基理的传动机构4和致动部件6,来实现摄像头的升降驱动和反驱。同时,摄像头模组3的视角前倾设置,无需增加摄像头配置成本,即可获得摄像头大视角的用户体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滑动适配副5'采用了与实施例一不同的反向配置方式。图中所示,滑轨51'设置在电子设备1'的壳体11'上,相应地,滑槽52'设置在摄像头载体2'上。这里,该滑动适配副5'包括两组沿第一方向X滑动适配的滑轨51'和滑槽52',两组相互平行布置,以在工作位切换过程中同步适配,避免偏载。
进一步地,摄像头载体2'可根据产品功能需要采用分体式,如图19所示,摄像头固定座21'和设置有该滑轨51'的滑轨基体22'固定连接,这样,两个分体部分可采用不同材质制成。
例如但不限于,摄像头固定座2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滑轨基体22'则可采用POM(Polyoxymethylene,聚甲醛树脂)材料制成,或者采用PTFE(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通过其自润滑能力提高滑动适配副的作动性能。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形式的缓冲适配副,以避免摄像头受换位冲击和使用过程中震动的影响。请一并参见图20和图21,滑轨基体22'上具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形成的第二安装柱221',该第二安装柱221'上套设有第三弹性套222',相应地,壳体11'上开设适配孔12',该适配孔12'的孔缘具有与第三弹性套222'压抵适配的倒角121',以构建该缓冲适配副。这样,摄像头载体2'位移切换至外伸工作位的临界位置处时,该缓冲适配副产生缓冲阻尼,且受压形变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变化,该缓冲阻尼逐渐提高,摄像头到位时无抖动现象。另外,基于该缓冲适配副,在滑轨基体22'与壳体11'之间构建了柔性连接关系,所提供的吸能缓震作用可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视频画面抖动的现象。
为了进一步提高该缓冲适配副的能力,如图21所示,第三弹性套222'的压抵侧具有倒角223',具体地,在孔缘和外周缘可均设置倒角223'。由此,在第三弹性套222'压抵适配孔时,该压抵侧倒角223'提供了形变冗余空间。
示例性的,第三弹性套222'和适配孔12'相应设置为两组,对称设置在摄像头载体2'的两侧,缓冲定位过程中可避免产生偏载。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设备内部装配空间的实际情况,前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摄像头组件的非动作部分,可直接安装固定在电子设备壳体11或者摄像头组件的自有壳体上,也包括通过过渡构件或结构间接安装固定在相应壳体上的实现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前述图1至图21中所描述的摄像头组件。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电视、笔记本电脑和显示器等产品类型。可以确定的是,该电子设备的其他功能构成非本申请的核心发明点所在,故本文不再赘述。

Claims (28)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头组件,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
摄像头载体,其本体上设置有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载体与电子设备壳体之间具有滑动适配副,以沿第一方向带动所述摄像头模组相对于电子设备本体在内收工作位和外伸工作位之间位移切换;
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摄像头载体传动连接的传动推杆;
其中,所述传动推杆的本体沿第二方向设置,且其第一端可传动连接于致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其第二端具有自本体延伸形成的传动部;所述摄像头载体上设置有传动面,所述传动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传动部的传动端相抵;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构成的平面内,所述传动部可相对于所述传动推杆的本体改变工作姿态,且所述传动端与所述传动面之间保持线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具体为自本体延伸形成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的活动端形成所述传动端,并配置为:在所述传动面的压抵作用下,所述弹性臂可相对于所述传动推杆的本体在所述平面内产生形变,以改变工作姿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载体上设置有反驱传动面,所述传动推杆的本体中段设置有反驱适配部,所述反驱适配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反驱传动面相对设置,并配置为:常态下,所述反驱传动面与所述反驱适配部间具有预定距离;反驱力作用下,所述弹性臂受所述传动面的压抵形变后,所述反驱传动面与所述反驱适配部压抵,以推动所述传动推杆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推杆的第二端还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摄像头载体间配置有在第三方向上的限位副,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摄像头载体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弹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摄像头载体,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凸柱、另一者设置有凹部;所述凸柱沿第三方向延伸形成并置于所述凹部中,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套,以构建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摄像头载体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弹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的所述传动端相抵于所述传动面的中部位置,所述中部位置与所述摄像头载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对称中心线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和所述传动面相应设置为两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相对于所述传动推杆的本体对称设置,相应地,第一传动面位于所述第一传动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以通过所述传动推杆带动所述摄像头模组切换至所述外伸工作位;第二传动面位于所述第二传动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以通过所述传动推杆带动所述摄像头模组切换至所述内收工作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驱适配部和所述反驱传动面相应设置为两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第一反驱适配部和第二反驱适配部相对于所述传动推杆的本体对称设置,相应地,第一反驱传动面位于所述第一反驱适配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以通过位于内收工作位的所述摄像头载体推动所述传动推杆;第二反驱传动面位于所述第二反驱适配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以通过位于外伸工作位的所述摄像头载体推动所述传动推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载体开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传动槽,其两侧槽壁的中部区域分别形成所述第一传动面和所述第二传动面,其两侧槽壁近所述致动部件的旁侧区域分别形成所述第一反驱传动面和所述第二反驱传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沿第三方向形成的投影面内,所述传动端配置为外凸弧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载体与所述电子设备壳体之间具有缓冲适配副,并配置为:所述摄像头载体位移切换至所述外伸工作位的临界位置处时,所述缓冲适配副产生缓冲阻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壳体具有沿第三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上套设有第二弹性套,相应地,所述摄像头载体具有向旁侧延伸形成的适配体,所述适配体具有与所述第二弹性套压抵适配的斜面,以构建所述缓冲适配副,且所述摄像头载体自临界位置至外伸工作位的切换过程中,所述第二弹性套的形变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变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套的内壁设置有周向均布的多个弹性齿,相邻所述弹性齿间具有齿隙。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载体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柱上套设有第三弹性套,相应地,所述电子设备壳体上开设适配孔,所述适配孔的孔缘具有与所述第三弹性套压抵适配的倒角,以构建所述缓冲适配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性套的压抵侧具有倒角。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嵌装固定在所述摄像头载体内,且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视角前倾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载体的通过口处封固有玻璃盖板,所述通过口的内侧具有安装凹部,部分所述摄像头模组卡装在所述安装凹部中,且所述安装凹部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在平面间具有夹角,所述安装凹部与所述玻璃盖板之间的部分所述摄像头模组的外周套装设置有仿形密封硅胶,所述仿形密封硅胶的第一端与所述玻璃盖板之间形成第一环形密封,仿形密封硅胶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凹部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密封。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载体与所述电子设备壳体之间的所述滑动适配副,包括两组平行的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适配的滑轨和滑槽。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壳体上,所述滑槽设置在所述摄像头载体上;或者,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摄像头载体上,所述滑槽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壳体上。
20.一种摄像头组件,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像头载体,其本体上设置有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载体与摄像头组件壳体之间具有滑动适配副,以沿第一方向带动所述摄像头模组相对于所述摄像头组件壳体在内收工作位和外伸工作位之间位移切换;
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摄像头载体传动连接的传动推杆;
其中,所述传动推杆的本体沿第二方向设置,且其第一端可传动连接于致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其第二端具有自本体延伸形成的传动部;所述摄像头载体上设置有传动面,所述传动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传动部的传动端相抵;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构成的平面内,所述传动部可相对于所述传动推杆的本体改变工作姿态,且所述传动端与所述传动面之间保持线接触。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具体为自本体延伸形成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的活动端形成所述传动端,并配置为:在所述传动面的压抵作用下,所述弹性臂可相对于所述传动推杆的本体在所述平面内产生形变,以改变工作姿态。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载体上设置有反驱传动面,所述传动推杆的本体中段设置有反驱适配部,所述反驱适配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反驱传动面相对设置,并配置为:常态下,所述反驱传动面与所述反驱适配部间具有预定距离;反驱力作用下,所述弹性臂受所述传动面的压抵形变后,所述反驱传动面与所述反驱适配部压抵,以推动所述传动推杆位移。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推杆的第二端还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摄像头载体间配置有在第三方向上的限位副,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摄像头载体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弹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摄像头载体,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凸柱、另一者设置有凹部;所述凸柱沿第三方向延伸形成并置于所述凹部中,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套,以构建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摄像头载体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弹性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和所述传动面相应设置为两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相对于所述传动推杆的本体对称设置,相应地,第一传动面位于所述第一传动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以通过所述传动推杆带动所述摄像头模组切换至所述外伸工作位;第二传动面位于所述第二传动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以通过所述传动推杆带动所述摄像头模组切换至所述内收工作位。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驱适配部和所述反驱传动面相应设置为两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第一反驱适配部和第二反驱适配部相对于所述传动推杆的本体对称设置,相应地,第一反驱传动面位于所述第一反驱适配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以通过位于内收工作位的所述摄像头载体推动所述传动推杆;第二反驱传动面位于所述第二反驱适配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以通过位于外伸工作位的所述摄像头载体推动所述传动推杆。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载体开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传动槽,其两侧槽壁的中部区域分别形成所述第一传动面和所述第二传动面,其两侧槽壁近所述致动部件的旁侧区域分别形成所述第一反驱传动面和所述第二反驱传动面。
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嵌装固定在所述摄像头载体内,且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视角前倾设置。
CN202110528687.6A 2021-04-08 2021-05-14 一种电子设备及摄像头组件 Active CN1152090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2783909.9A EP4300938A4 (en) 2021-04-08 2022-03-29 ELECTRONIC DEVICE AND CAMERA ASSEMBLY
JP2023561851A JP2024513933A (ja) 2021-04-08 2022-03-29 電子デバイスおよびカメラアセンブリ
US18/284,760 US20240171664A1 (en) 2021-04-08 2022-03-29 Electronic device and camera assembly
PCT/CN2022/083537 WO2022213842A1 (zh) 2021-04-08 2022-03-29 一种电子设备及摄像头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97504 2021-04-08
CN202110379750 2021-04-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9009A CN115209009A (zh) 2022-10-18
CN115209009B true CN115209009B (zh) 2024-04-12

Family

ID=83573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28687.6A Active CN115209009B (zh) 2021-04-08 2021-05-14 一种电子设备及摄像头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0900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9517A (zh) * 2018-11-06 2019-02-2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KR102108152B1 (ko) * 2018-12-21 2020-05-08 주식회사 다이아벨 카메라 팝업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기기
CN111182180A (zh) * 2019-12-23 2020-05-19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装置、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1561633A (zh) * 2020-04-15 2020-08-21 睿恩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可倾斜摄像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11427203U (zh) * 2020-02-26 2020-09-04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可升降、旋转的电子设备
WO2020192518A1 (zh) * 2019-03-28 2020-10-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WO2020199920A1 (zh) * 2019-03-29 2020-10-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2235499A (zh) * 2020-11-13 2021-01-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摄像头的安装结构、摄像模组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3071B (zh) * 2017-11-17 2020-07-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9517A (zh) * 2018-11-06 2019-02-2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KR102108152B1 (ko) * 2018-12-21 2020-05-08 주식회사 다이아벨 카메라 팝업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기기
WO2020192518A1 (zh) * 2019-03-28 2020-10-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WO2020199920A1 (zh) * 2019-03-29 2020-10-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1182180A (zh) * 2019-12-23 2020-05-19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装置、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11427203U (zh) * 2020-02-26 2020-09-04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可升降、旋转的电子设备
CN111561633A (zh) * 2020-04-15 2020-08-21 睿恩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可倾斜摄像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2235499A (zh) * 2020-11-13 2021-01-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摄像头的安装结构、摄像模组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9009A (zh)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007554A1 (en) Folding mechanism, suppor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8713758B2 (en) Opening/closing device
US9397586B2 (en) Ultrasonic wave motor and ultrasonic wave motor-equipped device
EP4311207A1 (en) Folding mechanism, suppor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8759698B2 (en) Key switch structure
CN211206913U (zh)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
US20240015909A1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07122748A1 (ja) 撮像レンズ繰出し装置及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WO2023179726A1 (zh) 按键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110176230A1 (en) Focus controlling device for a beam projector
CN115209009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摄像头组件
EP430093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amera assembly
EP2334042B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EP4382755A1 (en) Foldable screen device and hinge assembly
KR101864540B1 (ko) 클러치 액츄에이터의 마모 보상장치
WO2023116668A1 (zh) 一种轴体、倍数键以及键盘
WO2023077756A1 (zh) 铰链部件和电子设备
TW202125021A (zh) 薄型位移驅動裝置
JP7333379B2 (ja) 電子機器
US20200381189A1 (en) Key unit, and keyboard using key units
CN210491460U (zh) 弹出装置和具有弹出装置的终端设备
JP2735179B2 (ja) 超音波モータを利用した駆動装置
US8643961B2 (en) Optical device
CN110139527B (zh) 弹出装置和具有弹出装置的终端设备
WO2024083078A1 (zh) 折叠组件、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