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00115B - 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0115B
CN115200115B CN202210768220.3A CN202210768220A CN115200115B CN 115200115 B CN115200115 B CN 115200115B CN 202210768220 A CN202210768220 A CN 202210768220A CN 115200115 B CN115200115 B CN 1152001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nergy storage
temperature
heat exchange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82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00115A (zh
Inventor
陈凯
郑波
庄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076822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001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00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0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00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01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其中的空调器,包括:壳体、温度调节系统、蓄能系统和换热通道,所述温度调节系统、蓄能系统和换热通道均处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通道内流经的第一换热介质能够将所述温度调节系统产生的冷量或者热量至少部分地转移并储存在所述蓄能系统内。根据本发明,通过将蓄能系统一体化结合到空调器内,相比于空调和蓄能设备为两个单独的设备并通过管路连接,本申请能够大幅度减小整套设备的占用空间,而且重新设计后的空调器既能制冷和制热又能储存冷量和热量,简单便捷,更加利于市场推广。

Description

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温度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白天的用电量越来越大,电网系统在白天时处于用电峰值,到了晚上之后,随着人们的作息,电网系统又处于用电的低谷,基于这一原因,国家出台了峰平谷电价政策,为了利用好晚上用电处于低谷且电价较为便宜,出现了空调蓄能技术。所谓空调蓄能技术就是利用管路将空调和蓄能设备连接起来,在晚上处于用电低谷时,空调正常制冷,并将多余的冷量储存进蓄能设备内,等到白天用电峰值时,蓄能设备向外释放冷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力系统在峰值时的负担,具有较好的“削峰填谷”效果。但是,由于额外增加了蓄能设备,且蓄能设备通过管路和空调连接,致使整套设备占用空间过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能够克服现有的空调和蓄能设备为两个单独的设备,且两者之间通过管路连接,致使整套设备占用空间过大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温度调节系统、蓄能系统和换热通道,所述温度调节系统、蓄能系统和换热通道均处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通道内流经的第一换热介质能够将所述温度调节系统产生的冷量或者热量至少部分地转移并储存在所述蓄能系统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壳体分割为朝向用户侧的第一独立空间和背向用户侧的第二独立空间,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换热通道和蓄能系统分别处于所述第一独立空间内,所述压缩机和第二换热器分别处于所述第二独立空间内,所述换热通道内流经的第一换热介质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蓄能系统热耦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蓄能系统包括储能装置和第三换热器,所述储能装置和第三换热器之间形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二循环回路内具有第二换热介质,所述换热通道内流经的第一换热介质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三换热器热耦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蓄能系统还包括循环驱动部件,所述循环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储能装置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的回路上,所述循环驱动部件能够调节流量大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空调器的运行,所述换热通道具有入口,所述入口处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外侧,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开机步骤,用于开启所述空调器并使所述温度调节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所述换热通道内流通第一换热介质;获取步骤,获取所述入口处的入口温度T2;判断执行步骤,当所述T2<Tc时,所述循环驱动部件开启,其中,Tc为第三预设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温度调节系统运行制冷模式,且当所述T2>Tc时,所述循环驱动部件减小流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获取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之间的所述换热通道内流通的所述第一换热介质的温度T5,所述换热通道具有出口,所述出口处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外侧,获取所述出口处的所述第一换热介质的温度T6,当所述T6≤T5时,所述循环驱动部件关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温度调节系统运行制冷模式后,获取所述用户侧单位时间内温度的上升值△T3,当所述△T3>Td时,所述循环驱动部件开启,其中,所述Td为第四预设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获取所述第一换热器单位时间内温度变化值△T4,当所述△T3≤Td,所述△T4<Te,且当所述T2≥Tf时,所述循环驱动部件开启,其中,所述Te为第五预设值,所述Tf为第六预设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T2<Tf时,所述循环驱动部件关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获取所述用户侧温度T1,当max(T1,T2)>Ta时,所述空调器开启,所述温度调节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所述换热通道内流通第一换热介质,其中,Ta为第一预设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T2<Tg时,所述空调器关闭,所述换热通道内停止流通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其中,所述Tg为第七预设值。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通过将蓄能系统一体化结合到空调器内,相比于空调和蓄能设备为两个单独的设备并通过管路连接,本申请能够大幅度减小整套设备的占用空间,而且重新设计后的空调器既能制冷和制热又能储存冷量和热量,简单便捷,更加利于市场推广。同时,由于蓄能系统被一体化结合到空调器内,也会大幅度缩减之前用于将空调和蓄能设备连接的管路的长度,从而也克服了因连接管路较长造成的能量损耗较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温度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蓄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壳体;2、温度调节系统;21、第一换热器;22、第二换热器;23、压缩机;3、蓄能系统;31、储能装置;32、第三换热器;33、循环驱动部件;4、换热通道;5、分隔件;6、第一独立空间;7、第二独立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1、温度调节系统2、蓄能系统3和换热通道4,温度调节系统2、蓄能系统3和换热通道4均处于壳体1内,换热通道4内流经的第一换热介质能够将温度调节系统2产生的冷量或者热量至少部分地转移并储存在蓄能系统3内。该技术方案中,蓄能系统3处于空调器的壳体1内,意味着蓄能系统3被一体化结合到空调器内,相比于空调和蓄能设备为两个单独的设备并通过管路连接,本申请能够大幅度减小整套设备的占用空间,而且重新设计后的空调器既能制冷和制热又能储存冷量和热量,简单便捷,更加利于市场推广。同时,由于蓄能系统3被一体化结合到空调器内,也会大幅度缩减之前用于将空调和蓄能设备连接的管路的长度,从而也克服了因连接管路较长造成的能量损耗较多的问题。当本申请的空调器制冷或者制热,换热通道4内循环流通第一换热介质。第一换热介质在换热通道4内流通的过程中,先和温度调节系统2进行热耦合,即第一换热介质先持续和温度调节系统2进行热交换,将温度调节系统2产生的冷量或者热量至少部分地储存到第一换热介质自身上并进行转移;接下来,和温度调节系统2发生过热交换的第一换热介质在流动过程中又和蓄能系统3进行热耦合,即第一换热介质又持续和蓄能系统3发生热交换,从而将之前储存在自身上的冷量或者热量转移到蓄能系统3内并被其储存起来。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分隔件5,分隔件5将壳体1分割为朝向用户侧的第一独立空间6和背向用户侧的第二独立空间7,温度调节系统2包括第一换热器21、第二换热器22和压缩机23,第一换热器21、换热通道4和蓄能系统3分别处于第一独立空间内,压缩机23和第二换热器11分别处于第二独立空间7内,换热通道4内流经的第一换热介质分别与第一换热器21以及蓄能系统3热耦合。
在本实施例中,当温度调节系统2制冷时,第一换热器21是蒸发器,第二换热器22是冷凝器;当温度调节系统2制热时,第一换热器21是冷凝器,第二换热器22是蒸发器。压缩机23、蒸发器和冷凝器为温度调节系统2的主要部件,除此之外,温度调节系统2还包括空调制冷所需的节流装置和过滤器等其它部件。在制冷过程中,冷媒在蒸发器内由液态变为气态将用户侧的热量带走,实现用户侧温度降低,变为气态的冷媒在冷凝器中由气态变为液态将从用户侧吸收的热量释放出去;在制热过程中,冷媒在蒸发器内由液态变为气态将外界的热量吸收,然后变为气态的冷媒在冷凝器中由气态变为液态将从外界吸收的热量释放到用户侧室内,实现用户侧室内升温。优选的,分隔件5为隔板,之所以采用分隔件5将壳体1分割为朝向用户侧的第一独立空间6和背向用户侧的第二独立空间7,且第一换热器21、换热通道4和蓄能系统3分别处于第一独立空间内,压缩机23和第二换热器11分别处于第二独立空间7内,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第一换热器21产生的冷量或者热量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其部分冷量或者热量还要被储存于蓄能系统3内,蓄能系统3不仅能够储存冷量或者热量,其还担负着用户侧温度较高时释放冷量或者用户侧温度较低时释放热量的责任,因此第一换热器21和蓄能系统3不仅要处于同一空间而且还要面向用户侧;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第二换热器11释放的热量或者冷量传递至时第一换热器21所在空间和用户侧,以及考虑到压缩机工作时产生噪音,因此将第一换热器21和压缩机23装配在第二独立空间7内。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蓄能系统3包括储能装置31和第三换热器32,储能装置31和第三换热器32之间形成第二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内具有第二换热介质,换热通道4内流经的第一换热介质分别与第一换热器21以及第三换热器32热耦合。
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蓄能系统3储存冷量或者热量时,换热通道4内循环流通第一换热介质,其中,第一换热介质可以是空气、水等物质,可以通过使用鼓风机或者水泵为第一换热介质在换热通道4内循环流通提供动力。当第一换热介质流经第一换热器21时,第一换热介质和第一换热器21发生热耦合,即第一换热介质持续和第一换热器21发生热交换,从而将第一换热器21内冷媒释放的冷量或者热量至少部分地储存并进行转移;当和第一换热器21发生过热交换的第一换热介质在流动过程中又和第三换热器32进行热耦合,即第一换热介质又通过第三换热器32持续和第三换热器32内的第二换热介质发生热交换,从而将之前热交换得到的冷量或者热量转移并储存至第二换热介质,而后第二换热介质又将热交换得到的冷量或者热量转移至储能装置31,并被储存在储能装置31内。对于储能装置31的储能原理,可以是储能装置31内具有只处于储能装置31内的第三换热介质,第二换热介质在流经储能装置31时,其会和储能装置31内的第三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最终实现将冷量转移并储存在储能装置31内。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蓄能系统3还包括循环驱动部件33,循环驱动部件33设置在储能装置31和第三换热器32之间的回路上,循环驱动部件能够调节流量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循环驱动部件33既能为第二换热介质在第二循环回路内循环流通提供动力,使得热交换效率提高,其又能够调节第二换热介质在第二循环回路中的流量大小,从而可以调节储能装置31单位时间内储存冷量或者热量以及释放冷量或者热量的速度及大小。优选的,循环驱动部件33为变量泵。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空调器的运行,换热通道4具有入口,入口处于第一换热器21的外侧,控制方法包括:开机步骤,用于开启空调器并使温度调节系统2运行制冷模式,换热通道4内流通第一换热介质;获取步骤,获取入口处的入口温度T2;判断执行步骤,当T2<Tc时,循环驱动部件33开启,其中,Tc为第三预设值。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预设值Tc为用户侧最大设计温度,该温度为24℃。空调器具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和判断执行单元,获取单元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各温度传感器负责获取各对应处的温度值。当空调器开启,温度调节系统2运行制冷模式,则换热通道4内持续流通第一换热介质,此时获取单元获取换热通道4的入口处的入口温度T2,如果换热通道4入口处的入口温度T2<24℃时,说明空调器的制冷量已经有余,可以开启蓄能系统3的循环驱动部件33,使蓄能系统3储存冷量。储存冷量的过程为,第一换热介质在换热通道4内流通的过程中,分别与第一换热器21以及第三换热器32进行热耦合,并将第一换热器21产生的冷量转移至第三换热器32,同时,由于循环驱动部件33开启,第二换热介质开始在第二循环回路中循环流通,当第二换热介质流经第三换热器32时,第二换热介质和第一换热介质在第三换热器32处发生热交换,从而将冷量由第一换热介质传递至第二换热介质,当第二换热介质从第三换热器32流经储能装置31时,其又会和储能装置31内的第三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最终将冷量储存在储能装置31内。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只有在晚上用电处于谷值时,空调产生的冷量才会储存进蓄能设备内,本申请则不受此限制,不管是晚上还是白天,只要制冷需求低,满足上述条件时,储能装置31就会储存冷量,当空调器启动,用户侧升温较快或者白天用电处于峰值,电力系统负载较大时,储能装置31又会释放冷量,从而有利于节能和充分利用能量。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当温度调节系统2运行制冷模式,且当T2>Tc时,循环驱动部件33减小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当前面因为换热通道4入口处的温度T2小于24℃,循环驱动部件33开启,储能装置31处于储存冷量阶段时,若换热通道4入口处的温度T2>24℃后,则循环驱动部件33减小流量,以减小蓄能系统吸收的冷量,使制冷产生的冷量大部分用于用户侧降温。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获取第一换热器21和第三换热器32之间的换热通道4内流通的第一换热介质的温度T5,换热通道4具有出口,出口处于第三换热器32的外侧,获取出口处的第一换热介质的温度T6,当T6≤T5时,循环驱动部件33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当T6>T5时,说明第一换热器21正在通过换热通道4内流通的第一换热介质向第三换热器32传递冷量,循环驱动部件33正在开启,储能装置31正在吸收第三换热器32通过热交换所得的冷量;当T6≤T5时,说明储能装置31存储的冷量已经饱和,不需要再储存冷量,因此循环驱动部件33关闭。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当温度调节系统2运行制冷模式后,获取用户侧单位时间内温度的上升值△T3,当△T3>Td时,循环驱动部件33开启,其中,Td为第四预设值。
在本实施例中,制冷模式具有制冷起步阶段,在制冷起步阶段,制冷量较小,用户侧的温度升高较快,需要及时释放冷量降温。当用户侧单位时间内温度的上升值△T3>Td时,说明此时处于制冷起步阶段,需要蓄能系统3将先前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进行降温。其中,第四预设值Td为5±1℃。当蓄能系统3释放冷量时,循环驱动部件33开启,第二换热介质在第二循环回路内循环流通,在第二换热介质循环流经储能装置31和第三换热器32时,第二换热介质和第三换热介质在储能装置31内进行热交换,将储存的冷量由第三换热介质传递至第二换热介质,经过热交换后的第二换热介质在流经第三换热器32时,第二换热介质又会通过和第一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以将先前储存的冷量释放至用户侧,从而实现储能装置31将储存的冷量释放至外界,这样其就会和制冷模式下产生的冷量一起释放到用户侧以满足降温减负需求。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获取第一换热器21单位时间内温度的变化值△T4,当△T3≤Td,△T4<Te,且当T2≥Tf时,循环驱动部件33开启,其中,Te为第五预设值,Tf为第六预设值。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预设值Te为1±0.5℃,第六预设值Tf为28±1℃。优选的,△T4为第一换热器21单位时间内管壁的温度变化值,因为第一换热器21管壁的温度和用户侧温度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制冷模式还具有制冷运行平稳阶段,当△T3≤Td,且当△T4<Te时,说明单位时间内用户侧升温较低,第一换热器21单位时间内温度变化较低,制冷模式进入了制冷运行平稳阶段。在制冷运行平稳阶段,当换热通道4入口处的入口温度T2≥Tf时,说明用户侧依然集聚着大量热负荷,此时还需蓄能系统3向外释放冷量,循环驱动部件33开启,储能装置31储存的冷量先由第二换热介质和第三换热介质在其内进行热交换,而后再由第二换热介质和第一换热介质在第三换热器32处进行热交换,最终由第一换热介质将冷量释放出去,从而实现对用户侧快速降温。而如果之前因为温度调节系统2运行制冷模式,且换热通道4入口处的入口温度T2<24℃,蓄能系统3进行蓄冷,而后又因为T2>24℃,蓄能系统3的循环驱动部件33减小流量,以减小储能装置31储存冷量,则当T2≥Tf时,蓄能系统3则是由储存冷量切换至释放冷量状态,此时,循环驱动部件33开启到减小流量以前的开度。当用户侧单位时间内温度的上升值△T3小于等于第四预设值Td,而第一换热器21单位时间内温度的变化值△T4≥Te时,说明制冷模式还未处于制冷运行平稳阶段,需要返回上一步重新判定用户侧单位时间内温度的上升值△T3与第四预设值Td之间的关系。由于不同型号空调的功率不同,因此以上提到的单位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当T2<Tf时,循环驱动部件33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前面因为T2≥Tf,循环驱动部件33开启,储能装置31将储存的冷量先由第二换热介质和第三换热介质在其内进行热交换,而后再由第二换热介质和第一换热介质在第三换热器32处进行热交换,并由第一换热介质释放出去,当T2<Tf时,则关闭循环驱动部件33,使第二换热介质在第二循环回路中停止流通,储能装置31存储的冷量停止向外释放,因为此时用户侧温度较低,单靠温度调节系统2制冷就能满足用户侧需求。若是之前蓄能系统3并没有蓄冷也没有释放冷量,那么在T2<Tf的条件下,循环驱动部件33仍保持关闭状态。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获取用户侧温度T1,当max(T1,T2)>Ta时,空调器开启,温度调节系统2运行制冷模式,其中,Ta为第一预设值。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目标值Ta为空调器开启,且温度调节系统2运行制冷模式的条件,第一目标值Ta为24℃。max(T1,T2)表示T1和T2中温度值较大的一个,其中,用户侧温度T1与换热通道4入口处的入口温度T2都表明是用户侧的温度,这两个数值应当是十分接近的,同时获取这两个温度值进行对比可以减小用户侧的温度误差对温度调节系统2制冷产生影响的概率。当T1、T2中温度值较大的一个大于24℃时,空调器开启,温度调节系统2运行制冷模式,此条件的设置实现了空调器的自动开机。此外,还设置了第二预设值Tb,Tb为2℃,当用户侧温度T1和换热通道4入口处的入口温度T2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Tb,且这种情况持续半个小时以上的,说明获取这两处温度中的其中一个温度传感器出现了故障,此时,空调器会发出报警,需要维修人员查看。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当T2<Tg时,空调器关闭,换热通道4内停止流通第一换热介质,其中,Tg为第七预设值。
在本实施例中,第七预设值Tg为17-19℃,Tg也是空调器设计关闭温度,当换热通道4入口处的温度T2<Tg时,说明用户侧室内温度已经很低了,此时也就不需要空调器再制冷了,空调器自动关闭。同时,只要空调器处于开启状态,换热通道4内就会一直流通第一换热介质,直至空调器关闭之后,换热通道4内才会停止流通第一换热介质。
参见图4所示,图4中温1即上述中的用户侧温度T1,温2即上述中的换热通道4入口处的入口温度T2,T1即上述中的第一目标值Ta;单位时间温1的上升值即上述中的用户侧单位时间内温度的上升值△T3,T2即上述中的第四目标值Td;单位时间温5的变化值即上述中的第一换热器21单位时间内温度变化值△T4,T3即上述中的第五目标值Te;T4即上述中的第六目标值Tf;T5即上述中的第三目标值Tc;温3即上述中的第一换热器21和第三换热器32之间的换热通道4内流通的第一换热介质的温度T5,温4即上述中的换热通道4出口处的第一换热介质的温度T6;T6即上述中的第七目标值Tg。当max(温1,温2)>T1时,表明用户侧温度高于24℃,需要开启制冷系统降温(即空调器开启,温度调节系统2运行制冷模式,换热通道4内流通第一换热介质),接下来判断温1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若满足单位时间温1的上升值>T2,说明此时负荷较高,在制冷起步阶段制冷能力较低,而用户发热量较大,从而导致用户侧温度升高较快,因此需要开启蓄能系统释放冷量进行降温(即循环驱动部件33开启,蓄能系统3释放冷量),若不满足单位时间温1的上升值>T2,则进入下一步,判断单位时间内温5的变化;若不满足单位时间温5的变化值<T3,则说明制冷还未进入运行平稳阶段,此时需要重新返回判断单位时间温1的上升值和T2之间的关系,若满足单位时间温5的变化值<T3,则说明制冷已经进入运行平稳阶段,温度调节系统2产生的冷量在整个降温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进入下一步判断温2和T4之间的关系;若不满足温2<T4,说明用户侧还集聚着大量的热负荷,仍需开启蓄能系统3释放冷量,帮助用户侧快速降温,若满足温2<T4,则可关闭蓄能系统3(即循环驱动部件33关闭,蓄能系统3关闭),单靠温度调节系统2制冷已经足够自身电器元件和用户侧降温了,然后进入下一步判断温2和T5之间的关系,若此前未开启蓄能系统3,则跳过关闭蓄能系统3这一步;在进入判断温2和T5之间的关系这一步时,若不满足温2<T5,则蓄能系统3继续保持关闭,若满足温2<T5,则说明温度调节系统2产生的冷量已经超过了满足空调器自身电器元件的降温以及用户侧的需求,可以开启蓄能系统3蓄存冷量了(即换热通道4内流通第一换热介质,循环驱动部件33开启,蓄能系统3蓄存冷量),接着在蓄存冷量过程中继续判断温2和T5之间的关系;若不满足温2≤T5,则说明用户侧有升温迹象,此时需要调节循环驱动部件33减小流量(即换热通道4内流通第一换热介质,循环驱动部件33减小流量),以减少蓄能系统3吸收冷量;若满足温2≤T5,则按循环驱动部件33原本的开度持续蓄存冷量,进入下一步判断温4和温3之间的关系;若不满足温4≤温3,说明蓄能系统3还在吸收蓄存冷量,若满足温4≤温3,说明蓄能系统3蓄存冷量已经达到饱和,此时需要关闭蓄能系统3(即循环驱动部件33关闭,蓄能系统3关闭),进入下一步判断温2和T6之间的关系,若满足温2<T6,说明用户侧温度已经比较低了,不需要再制冷了,关闭制冷系统(即关闭空调器,换热通道4内停止流通第一换热介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空调器的运行,
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1)、温度调节系统(2)、蓄能系统(3)和换热通道(4),所述温度调节系统(2)、蓄能系统(3)和换热通道(4)均处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换热通道(4)内流经的第一换热介质能够将所述温度调节系统(2)产生的冷量或者热量至少部分地转移并储存在所述蓄能系统(3)内;还包括分隔件(5),所述分隔件(5)将所述壳体(1)分割为朝向用户侧的第一独立空间(6)和背向用户侧的第二独立空间(7),所述温度调节系统(2)包括第一换热器(21)、第二换热器(22)和压缩机(23),所述第一换热器(21)、换热通道(4)和蓄能系统(3)分别处于所述第一独立空间内,所述压缩机(23)和第二换热器(22)分别处于所述第二独立空间(7)内,所述换热通道(4)内流经的第一换热介质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1)以及所述蓄能系统(3)热耦合;所述蓄能系统(3)包括储能装置(31)和第三换热器(32),所述储能装置(31)和第三换热器(32)之间形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二循环回路内具有第二换热介质,所述换热通道(4)内流经的第一换热介质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1)以及所述第三换热器(32)热耦合;所述蓄能系统(3)还包括循环驱动部件(33),所述循环驱动部件(33)设置在所述储能装置(31)和所述第三换热器(32)之间的回路上,所述循环驱动部件能够调节流量大小;所述换热通道(4)具有入口,所述入口处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1)的外侧,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开机步骤,用于开启所述空调器并使所述温度调节系统(2)运行制冷模式,所述换热通道(4)内流通第一换热介质;
获取步骤,获取所述入口处的入口温度T2;
判断执行步骤,当所述T2<Tc时,所述循环驱动部件(33)开启,其中,Tc为第三预设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温度调节系统(2)运行制冷模式,且当所述T2>Tc时,所述循环驱动部件(33)减小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第一换热器(21)和第三换热器(32)之间的所述换热通道(4)内流通的所述第一换热介质的温度T5,所述换热通道(4)具有出口,所述出口处于所述第三换热器(32)的外侧,获取所述出口处的所述第一换热介质的温度T6,当所述T6≤T5时,所述循环驱动部件(33)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温度调节系统(2)运行制冷模式后,获取所述用户侧单位时间内温度的上升值△T3,当所述△T3>Td时,所述循环驱动部件(33)开启,其中,所述Td为第四预设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第一换热器(21)单位时间内温度变化值△T4,当所述△T3≤Td,所述△T4<Te,且当所述T2≥Tf时,所述循环驱动部件(33)开启,其中,所述Te为第五预设值,所述Tf为第六预设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T2<Tf时,所述循环驱动部件(33)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用户侧温度T1,当max(T1,T2)>Ta时,所述空调器开启,所述温度调节系统(2)运行制冷模式,所述换热通道(4)内流通第一换热介质,其中,Ta为第一预设值。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T2<Tg时,所述空调器关闭,所述换热通道(4)内停止流通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其中,所述Tg为第七预设值。
CN202210768220.3A 2022-07-01 2022-07-01 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52001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8220.3A CN115200115B (zh) 2022-07-01 2022-07-01 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8220.3A CN115200115B (zh) 2022-07-01 2022-07-01 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0115A CN115200115A (zh) 2022-10-18
CN115200115B true CN115200115B (zh) 2023-10-20

Family

ID=83578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8220.3A Active CN115200115B (zh) 2022-07-01 2022-07-01 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0011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69064A (ja) * 2017-03-29 2018-11-0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駆動式空気調和装置
CN210861422U (zh) * 2019-09-11 2020-06-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2628887A (zh) * 2020-11-24 2021-04-09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除霜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69064A (ja) * 2017-03-29 2018-11-0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駆動式空気調和装置
CN210861422U (zh) * 2019-09-11 2020-06-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2628887A (zh) * 2020-11-24 2021-04-09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除霜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0115A (zh)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78626A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thermal energy storage and load leveling capacity
CN107883602A (zh)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849814U (zh) 一种冷媒循环系统
CN105627472A (zh) 立体式冷暖浴冰柜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
CN117366792B (zh) 一种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2362185U (zh) 自除霜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14234468A (zh) 热泵装置控制方法、装置、机组、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00115B (zh) 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110762890A (zh) 具有冷热回收功能的制冷机组
CN216384419U (zh) 四管制风冷冷热水机组
JP3370501B2 (ja) 冷房システム
CN203893476U (zh) 用于冰箱的制冷系统及冰箱
CN115200121B (zh)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系统
CN220911563U (zh) 空调器
CN218495423U (zh) 蒸发器、制冷系统及冰箱
JPS5843732Y2 (ja) 蓄熱式空気調和機
CN111578549B (zh) 可调节供冷量的冷凝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JP3536081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15031319B (zh) 一种利用自然能源的供水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JP2008170045A (ja) 空調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CN118856661A (zh) 一种可供冷、供暖、供热水的多联机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5742866A (zh) 电池冷却系统、电池冷却机、机动车及控制方法
CN118375986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除霜防冷风方法
JP2001074331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の室外ユニットを用いた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18224666A (zh) 一种空调和热水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