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00094A - 一种节能空调系统及节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空调系统及节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0094A
CN115200094A CN202210737546.XA CN202210737546A CN115200094A CN 115200094 A CN115200094 A CN 115200094A CN 202210737546 A CN202210737546 A CN 202210737546A CN 115200094 A CN115200094 A CN 1152000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
return
fresh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375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振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mao Health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mao Health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mao Health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mao Health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3754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000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00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00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humidifica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空调系统及节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所述系统通过新风管引入室外的新风,并通过与新风管连通的换热模块对新风管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处理,根据系统运行模式确定是否需要空气加湿模块对换热模块流出的空气进行加湿。然后送风机将从空气加湿模块中流出的空气通过第一送风管送入到室内。通过第一回风管将室内回风导出,一部分回风通过排风机驱动从排风管排出室外,另一部分回风通过连接管进入到新风管内与室外新风混合后进入到换热模块中进行循环。其中,通过位于连接管内的回风调节阀来控制第一回风管进入到新风管的回风量,可以调节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负荷,从而在保证室内舒适度的情况下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空调系统及节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空调系统及节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建筑所应用的空调系统普遍采用VRV(Variable Refrigerant Volume,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式空调系统)空调系统、中央空调系统、辐射空调系统以及分体空调等4种形式。上述几种形式的空调普遍存在能耗高的问题,且需要额外配置新风系统才能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从而导致使用成本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节能空调系统和节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空调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空气处理设备,所述空气处理设备包括:
新风管,所述新风管的出风口位于室外,用以引入新风,所述新风为建筑物外未被所述系统循环的空气;
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的进风口与新风管的进风口连通,用以对新风进行换热处理;
空气加湿模块,所述空气加湿模块的进风口与换热模块的出风口连通,用以对换热后的新风进行加湿;
送风机,所述送风机的进风口与空气加湿模块的出风口连通;
第一送风管,所述第一送风管的进风口与送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出风口位于室内,用以在所述送风机的驱动下向室内输送新风;
第一回风管,所述第一回风管的进风口位于室内,用以导入室内回风;
排风机,所述排风机的进风口与第一回风管的出风口连通;
排风管,所述排风管的进风口与排风机的出风口连通,且出风口位于室外,用以在所述排风机的驱动下将室内回风排到室外;
连接管,所述第一回风管和新风管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形成连通;
回风调节阀,所述回风调节阀安装于所述连接管中,用以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回风管进入到新风管的回风量来调节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负荷。
依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空气处理设备,所述空气处理设备包括:
新风管,所述新风管的出风口位于室外,用以引入新风;
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的进风口与新风管的进风口连通,用以对新风进行换热处理;
空气加湿模块,所述空气加湿模块的进风口与换热模块的出风口连通,用以对换热后的新风进行加湿;
送风机,所述送风机的进风口与空气加湿模块的出风口连通;
第一送风管,所述第一送风管的进风口与送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出风口位于室内,用以在所述送风机的驱动下向室内输送新风;
第一回风管,所述第一回风管的进风口位于室内,用以导入室内回风;
排风机,所述排风机的进风口与第一回风管的出风口连通;
排风管,所述排风管的进风口与排风机的出风口连通,且出风口位于室外,用以在所述排风机的驱动下将室内回风排到室外;
连接管,所述第一回风管和新风管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形成连通;
回风调节阀,所述回风调节阀安装于所述连接管中,用以控制所述第一回风管进入到新风管的回风量;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启动所述节能空调系统时,调节所述回风调节阀的开度为100%,并在预设运行间隔之后降低所述回风调节阀的开度为预设开度值;
获取室内相关数据,并依据所述室内相关数据计算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一次送风温度、一次送风湿度以及一次送风量;
按照所述一次送风温度和一次送风湿度调节所述换热模块的运行工况,并按照所述一次送风量调节所述送风机的转速。
依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另一种节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空气处理设备,所述空气处理设备包括:
新风管,所述新风管的出风口位于室外,用以引入新风;
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的进风口与新风管的进风口连通,用以对新风进行换热处理;
空气加湿模块,所述空气加湿模块的进风口与换热模块的出风口连通,用以对换热后的新风进行加湿;
送风机,所述送风机的进风口与空气加湿模块的出风口连通;
第一送风管,所述第一送风管的进风口与送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出风口位于室内,用以在所述送风机的驱动下向室内输送新风;
第一回风管,所述第一回风管的进风口位于室内,用以导入室内回风;
排风机,所述排风机的进风口与第一回风管的出风口连通;
排风管,所述排风管的进风口与排风机的出风口连通,且出风口位于室外,用以在所述排风机的驱动下将室内回风排到室外;
连接管,所述第一回风管和新风管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形成连通;
回风调节阀,所述回风调节阀安装于所述连接管中,用以控制所述第一回风管进入到新风管的回风量;
所述系统还包括混风装置,所述混风装置包括:
第二送风管,所述第二送风管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送风管连通;
第二回风管,所述第二回风管的进风口位于室内,用以导入室内回风;
混风机,所述混风机的进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二送风管的出风口和第二回风管的出风口连通,用以混合所述第一送风管内的新风和室内回风后送入室内;
风量传感器,所述风量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二送风管中,用以检测所述第一送风管内新风对应的一次送风量;
混风调节阀,所述混风调节阀安装于所述风量传感器和所述混风机之间,且根据一次送风量调节所述第二送风管进入到混风机的风量,用以控制送入室内的混合风的温度;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人体检测信号;
在根据所述人体检测信号确定室内有人的情况下,获取室内的当前温度和设定温度;
依据所述当前温度、设定温度以及温度带宽,确定出目标风量档位;
匹配出所述目标风量档位对应的目标开度和目标转速,并调节所述混风调节阀按照目标开度运行,调节所述混风机按照目标转速运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新风管引入室外的新风,并通过与新风管连通的换热模块对新风管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处理,根据系统运行模式确定是否需要空气加湿模块对换热模块流出的空气进行加湿。然后送风机将从空气加湿模块中流出的空气通过第一送风管送入到室内。通过第一回风管将室内回风导出,一部分回风通过排风机驱动从排风管排出室外,另一部分回风通过连接管进入到新风管内与室外新风混合后进入到换热模块中进行循环。其中,通过位于连接管内的回风调节阀来控制第一回风管进入到新风管的回风量,可以调节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负荷,从而在保证室内舒适度的情况下降低能耗。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空调系统的信号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节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附图标记:1、空气处理设备;101、新风管;102、换热模块;103、空气加湿模块;104、送风机;105、第一送风管;106、第一回风管;107、排风机;108、排风管;109、连接管;110、回风调节阀;2、混风装置;201、第二送风管;202、第二回风管;203、混风机;204、风量传感器;205、混风调节阀;3、回风过滤网;4、送风过滤网;5、风量平衡口;6、温湿度控制器;7、人体感应器;8、压力传感器;9、人机交互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参照图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空调系统,所述系统可以包括空气处理设备1,如图1所示,所述空气处理设备1包括新风管101、换热模块102、空气加湿模块103、送风机104、第一送风管105、第一回风管106、排风机107、排风管108、连接管109以及回风调节阀110,其中:
所述新风管101的出风口位于室外,用以将室外的新风引入到所述空气处理设备1中。其中,新风指的是位于建筑物外未被所述系统循环的空气。所述换热模块102的进风口与新风管101的进风口连通,用以对新风进行换热处理。所述换热模块102可以是常规的室外机和室内机的组合,例如通过室内机的换热盘管完成从新风管101进入的空气的制热或制冷。所述空气加湿模块103的进风口与换热模块102的出风口连通,用以对换热后的新风进行加湿。所述送风机104的进风口与空气加湿模块103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送风管105的进风口与送风机104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送风管105的出风口位于室内,用以在所述送风机104的驱动下向室内输送新风。
在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换热盘管对新风管101进入的空气进行冷却降温,并把空气中的水分通过降温方式析出,生成低温干燥的新风由送风机104送入室内,由此,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空气加湿模块103不进行工作。在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换热盘管对新风管101进入的新风进行加热,并通过空气加湿模块103对加热后的新风进行加湿处理,从而生成温暖湿润的新风由送风机104送入室内。
新风与室内空气完成热交换之后,形成待导出到室外的回风。所述第一回风管106的进风口位于室内,用以导入室内回风。所述排风机107的进风口与第一回风管106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排风管108的进风口与排风机107的出风口连通,且出风口位于室外,用以在所述排风机107的驱动下将室内回风排到室外。所述第一回风管106和新风管10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109形成连通。所述回风调节阀110安装于所述连接管109中,用以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回风管106进入到新风管101的回风量来调节所述空气处理设备1的运行负荷。其中,所述回风调节阀110是电动调节的,其开度调节范围为0%-100%,通过调节所述回风调节阀110的开度,可以控制流入到新风管101重新循环形成新风的回风量。由此,一部分室内的回风可以经过排风机107排出到室外,另一部分的回风可以通过连接管109流入到新风管101中,与室外新风进行混合形成新风重新进入到所述换热模块102中进行处理。
在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内的回风比新风的温度低;在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室内的回风比新风的温度高。一种示例中,可以将所述回风调节阀110的开度调至100%,使得室内回风回到所述换热模块102中进行系统风循环,从而降低换热模块102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的设备负荷。对应的,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系统运行中所需要的制冷量或者是制热量,使得空气处理设备1整体进入到节能运行方式。另一种示例中,可以将所述回风调节阀110的开度调至0%,或者是按照实际情况将所述回风调节阀110的开度调节至0%-30%之间的任一开度。从而使得进入到所述换热模块102中的空气中所包含的室外新风量较大,可以增大室内通风换气量(对应降低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室内空气品质,提高用户的空间舒适度和体验感。
一种可选的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排风管108内还可以设置一回风阀,所述新风管101内还可以设置一新风阀,在将回风调节阀110的开度调至100%时,使得排风机107停止工作以降低能耗,同时,可以关闭回风阀和新风阀,从而可以保证在无排风机107的排风风压的情况下,确保排风管108外的风不会受系统内风压影响而进入到排风管108内影响制热或制冷效果。
一种可选的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减小新风管101的尺寸,同时使得一次送风对应的空气承担室内更多的换热负荷,可以在空气处理设备1中进行空气处理时,将对应的空气温度降温或加热幅度变大一些,对应的空气量小一些。例如,在制冷模式下将空气温度控制为5-15℃之间,在制热模式下将空气温度控制为35-45℃之间。对应的,还可以减小送风管的尺寸和空气处理设备1的运行负荷,可以减少一次送风量,并在所述空气处理设备1的出风口设置用于二次送风的混风装置2。所述混风装置2包括第二送风管201、第二回风管202、混风机203、风量传感器204以及混风调节阀205,其中:
所述第二送风管201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送风管105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回风管202的进风口位于室内,用以导入室内回风。所述混风机203的进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二送风管201的出风口和第二回风管202的出风口连通,用以混合所述第一送风管105内的新风和室内回风后送入室内,所述混风机203可以采用超静音风机。在室内安装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室内具体场景确定室内气流路径,再根据气流路径确定与混风机203的出风口连通的二次送风管的安装位置,从而能够提高室内的送风舒适度。
所述风量传感器204安装于所述第二送风管201中,用以检测所述第一送风管105内新风对应的一次送风量。所述混风调节阀205安装于所述风量传感器204和所述混风机203之间,且根据一次送风量调节所述第二送风管201进入到混风机203的风量,用以控制送入室内的混合风的温度,其中,所述混风调节阀205的开度调节范围为0%-100%,通过调节所述混风调节阀205的开度来控制流入到混风机203中的一次空气量,从而通过一次空气量和回风量的混合比例来实现二次送风的温度调节,保证室内温度舒适性。
上述混风装置2仅仅包括混风机203和混风调节阀205等部件,其是通过一次送风和室内回风混合实现温度调节,在其内部并不会产生冷凝水,从而不用考虑混风装置2内滋生细菌的问题,能够保证送入到室内的空气质量。
参照图3所示,一种可选的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回风过滤网3,所述回风过滤网3设置于所述回风管的进风口处,所述回风过滤网3用于滤除室内回风中的颗粒杂质。
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送风过滤网4,所述送风过滤网4设置于所述换热模块102的进风口处,所述送风过滤网4用于滤除室外新风中的颗粒杂质。
一种可选的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风量平衡口5,例如,所述回风管的出风口和所述混风机203的出风口位于室内的两个不同区域中,所述风量平衡口5连通两个不同区域,用以平衡输入混合风的区域对应的风压,即当一次送风对应的空气送入到对应区域内时,会使室内压力增高,将多余的空气通过所述风量平衡口5把空气排到回风管的进风口对应的区域以保证室内区域的环境舒适度,如风量平衡口5可以用于连通私人区域和公共区域,再由回风管把公共区域内的回风排出室外或重新回到空气处理设备1内。
参照图4所示,一种可选的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温湿度控制器6,其中,所述温湿度控制器6可以通过采购得到。用户可以在温湿度控制器6上进行点选操作,生成对应私人区域内的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所述混风装置2还包括混风控制器,所述温湿度控制器6与所述混风控制器信号连接,基于所述温湿度控制器6,可以检测室内温度、室内湿度、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所述混风控制器与所述混风调节阀205信号连接,用以根据所述温湿度控制器6传输的温湿度检测信号调节所述混风调节阀205。
参照图3和图4所示,一种可选的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人体感应器7,其中,所述人体感应器7与所述混风控制器信号连接,以使所述混风装置2根据人体感应器7传输的人体检测信号调节所述混风调节阀205。例如,若根据人体检测信号确定室内区域没有人时,所述混风装置2调节混风调节阀205使得对应室内区域维持一个基本的舒适度,实现节能运行。若根据人体检测信号确定室内区域有人时,所述混风装置2按照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进行调节,保证有人的室内区域的环境舒适度。
参照图4所示,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人机交互屏9,人机交互屏9可以把整个系统数据进行展示,并给用户进行操作控制私人区域内的温度和湿度。例如,所述人机交互屏9可以安装在客厅、餐厅或者是物业办公区等公共区域内。
一种可选的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设备1还可以包括处理控制器,所述处理控制器与所述混风控制器信号连接,以通过所述混风控制器输送的室内相关数据调节空气处理设备1的设备运行方式,其中,所述室内相关数据包括设定温度、设定湿度、当前温度、当前湿度以及所述混风装置2的开关状态等。所述设备运行方式可以包括:节能运行方式和舒适运行方式等。
参照图1所示,一种可选的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风管105的出风口处还安装有用于检测送风风压的压力传感器8,所述压力传感器8与所述处理控制器信号连接,以使所述处理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8传输的压力检测信号调节所述送风机104的转速。
并且,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以根据需求在空气处理设备1、混风装置2中或是系统中其他部件中设置各种传感器,例如温度传感器和/或湿度传感器等,在此不做限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空调系统,通过新风管101引入室外的新风,并通过与新风管101连通的换热模块102对新风管101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处理,根据系统运行模式确定是否需要空气加湿模块103对换热模块102流出的空气进行加湿。然后送风机104将从空气加湿模块103中流出的空气通过第一送风管105送入到室内。通过第一回风管106将室内回风导出,一部分回风通过排风机107驱动从排风管108排出室外,另一部分回风通过连接管109进入到新风管101内与室外新风混合后进入到换热模块102中进行循环。其中,通过位于连接管109内的回风调节阀110来控制第一回风管106进入到新风管101的回风量,可以调节空气处理设备1的运行负荷,从而在保证室内舒适度的情况下降低能耗。
参照图5,示出了一种节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系统为上述提及的节能空调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混风装置2的混风控制器中,所述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S501、获取人体检测信号。
S502、在根据所述人体检测信号确定室内有人的情况下,获取室内的当前温度和设定温度。
S503、依据所述当前温度、设定温度以及温度带宽,确定出目标风量档位。
S504、匹配出所述目标风量档位对应的目标开度和目标转速,并调节所述混风调节阀205按照目标开度运行,调节所述混风机203按照目标转速运行。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人体感应器7上传的人体检测信号来检测对应区域内是否有人。在根据人体检测信号确定室内无人的情况下,若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内设定温度Tsd在原设定温度的基础上升2℃;若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室内设定温度Tsd在原设定温度的基础下降2℃。
在根据人体检测信号确定室内有人的情况下,依据室内的当前温度Tn、用户所选择的设定温度Tsd以及预先确定的温度带宽△T,确定出目标风量档位。其中,预先确定混风调节阀205的开度调节和混风机203的转速对二次送风的温度影响,例如,将混风调节阀205的开度K为100时,混风机203的转速为500r/min确定为第一风量档位(也可以称为高档),其对应的温度调节速度快。将混风调节阀205的开度K为50时,混风机203的转速为240r/min确定为第二风量档位(也可以称为中档),其对应的温度调节速度较第一风量档位有所下降。将混风调节阀205的开度K为10时,混风机203的转速为120r/min确定为第三风量档位(也可以称为低档),其对应的温度调节速度慢。
因此,当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若当前温度Tn大于设定温度Tsd和温度带宽△T的和时,在当前风量档位上增加一档,如当前为第二风量档位时,需要转换为第一风量档位,此时第一风量档位即为目标风量档位;若当前温度Tn小于设定温度Tsd和温度带宽△T的差时,在当前风量档位上减小一档,如当前为第二风量档位时,需要转换为第三风量档位,此时第三风量档位即为目标风量档位;若当前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Tsd和温度带宽△T的差,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Tsd和温度带宽△T的和时,所述混风装置2按照当前的风量档位继续运行,此时第二风量档位即为目标风量档位。对应的,可以按照上述逻辑确定出当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的目标风量档位,在此不做过多阐述。
在确定出目标风量档位之后,可以匹配出所述目标风量档位对应的目标开度和目标转速,并调节所述混风调节阀205按照目标开度运行,调节所述混风机203按照目标转速运行。对应的,可以预设控制间隔,例如,控制时间间隔可以为10min、15min等,每隔一段控制间隔,执行一次获取人体检测信号的操作。
其中,在根据所述人体检测信号确定室内有人的情况下,还可以与当前时刻结合进行系统调节。例如,当前时刻在预设夜间时刻之后,如在22:00PM之后,可以确定为夜间,且确定某一区域例如卧室有人的情况下,将其他区域,例如客厅的混风装置2自动关闭或者是调节混风调节阀205的开度至10%之内,使得客厅维持一个基本的环境舒适度。
参照图6,示出了一种节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系统为上述提及的节能空调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所述空气处理设备1中的处理控制器中,所述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S601、启动所述节能空调系统时,调节所述回风调节阀110的开度为100%,并在预设运行间隔之后降低所述回风调节阀110的开度为预设开度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刚开始启动节能空调系统时,调节所述回风调节阀110的开度为100%,此时,完全通过回风进行系统循环,在节约能耗的情况下快速提升室内舒适度,在系统运行一段预设运行间隔后,确定系统运行稳定,此时将回风调节阀110的开度降低为预设开度值,从而能够使得室外新风和回风同时流入系统进行风循环,保证了室内新风需求和环境舒适度,且空气处理机组不需要很低或很高的送风温度,从而可以降低设备能耗,提高设备能效。所述预设开度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确定,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S602、获取室内相关数据,并依据所述室内相关数据计算所述空气处理设备1的一次送风温度、一次送风湿度以及一次送风量。
在回风调节阀110的开度调节为预设开度值之后,所述处理控制器可以读取混风控制器中存储的室内相关数据。并依据所述室内相关数据计算所述空气处理设备1的一次送风温度、一次送风湿度以及一次送风量。其中,所述室内相关数据可以包括设定温度、设定湿度、当前温度、当前湿度以及所述混风装置2的开关状态等。另外的,所述室内相关数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8的压力检测信号。由此,可以根据压力检测信号确定空气处理设备1的一次送风量。其中,在进行系统调试阶段中,可以根据系统安装区域的面积大小和混风装置2的数量确定送风时所需要的风压上限值和风压下限值。从而使得压力检测信号对应的送风风压在风压上限值和风压下限值之间。若根据压力检测信号确定的送风风压小于风压下限值,则提高送风机104的转速。若根据压力检测信号确定的送风风压大于风压上限值,则降低送风机104的转速。
一种示例中,由于空气处理机组需要承担室内所有区域的负荷,例如需要满足所有区域的送风温度,由此,可以先确定出目标区域对应的送风温度来确定空气处理机组的一次送风温度。其中,将各区域内的混风装置2的混风机203转速一致,并且将各混风装置2的混风调节阀205的开度均调节到100%。确定出各区域内混风装置2的当前温度和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t最大的一个区域。
例如在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温度差△t最大的一个区域的当前温度为Tnd,则根据下述送风温度的公式(1)计算出一次送风温度Tsdsf。
Tsf=(Tsdsf-A%*Tnd)/B%公式(1)
其中,Tnd为目标区域内的当前温度;A%为目标区域中的混风装置2的回风比例;B%为混风装置2的一次送风比例(其可以根据1-A%得到)
一种示例中,依据所述当前温度、当前湿度、设定温度以及设定湿度来确定一次送风湿度。具体的,可以根据不同区域内的当前温度和当前湿度计算出室内所有区域的空气的当前平均含湿量θnpj,根据不同区域内的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计算出室内所有区域的空气的设定平均含湿量θsdpj。则根据当前平均含湿量θnpj和设定平均含湿量θsdpj确定含湿量差值Δθ。则根据下述送风湿度的公式(2)计算出一次送风湿度θk。
Figure BDA0003716505380000131
其中,p为空气处理设备1调节的比例系数i为空气处理设备1调节的积分系数,C为修正常数,这三种参数均为固定的参数,可以直接读取,其中,Δθn为第n个区域内的设定空气含湿量和当前空气含湿量的差值。
S603、按照所述一次送风温度和一次送风湿度调节所述换热模块102的运行工况,并按照所述一次送风量调节所述送风机104的转速。
计算出所需的一次送风温度、一次送风湿度以及一次送风量之后,可以通过一次送风量调节空气处理设备1中送风机104的转速,使其送风风压始终保持在风压上限值和风压下限值之间。依据一次送风温度和一次送风湿度调节所述换热模块102的运行工况,例如在制热模式下,可以使得空气加湿模块103工作以使送入室内的空气湿度达到计算出的一次送风湿度。还可以通过调节室外机的运行功率来达到计算确定的一次送风温度。从而可以根据室内符合来主动调节空气处理设备1的输出负荷,实现按需供给,能够节约空气处理设备1的能耗,提高能效。
一种可选的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人机交互屏9或温湿度控制器6的运行请求,当接收到节能运行方式的第一运行请求时,调节所述回风调节阀110的开度为100%,以使所述回风管的风量全部进入到所述换热模块102中。例如,在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下,室内的回风比新风的温度低;在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室内的回风比新风的温度高。可以将所述回风调节阀110的开度调至100%,使得室内回风回到所述换热模块102中进行系统风循环,从而降低换热模块102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的设备负荷。对应的,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系统运行中所需要的制冷量或者是制热量,使得空气处理设备1整体进入到节能运行方式。
当接收到舒适运行方式的第二运行请求时,调节所述回风调节阀110的开度为0%,以使所述回风管的风量全部排出室外。从而使得进入到所述换热模块102中的空气中所包含的室外新风量较大,可以增大室内通风换气量(对应降低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室内空气品质,提高用户的空间舒适度和体验感。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想到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任意组合应用都是可行的,故上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任意组合都是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但是由于篇幅限制,本说明书在此就不一一详述了。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发明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Claims (10)

1.一种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空气处理设备(1),所述空气处理设备(1)包括:
新风管(101),所述新风管(101)的出风口位于室外,用以引入新风,所述新风为建筑物外未被所述系统循环的空气;
换热模块(102),所述换热模块(102)的进风口与新风管(101)的进风口连通,用以对新风进行换热处理;
空气加湿模块(103),所述空气加湿模块(103)的进风口与换热模块(102)的出风口连通,用以对换热后的新风进行加湿;
送风机(104),所述送风机(104)的进风口与空气加湿模块(103)的出风口连通;
第一送风管(105),所述第一送风管(105)的进风口与送风机(104)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送风管(105)的出风口位于室内,用以在所述送风机(104)的驱动下向室内输送新风;
第一回风管(106),所述第一回风管(106)的进风口位于室内,用以导入室内回风;
排风机(107),所述排风机(107)的进风口与第一回风管(106)的出风口连通;
排风管(108),所述排风管(108)的进风口与排风机(107)的出风口连通,且出风口位于室外,用以在所述排风机(107)的驱动下将室内回风排到室外;
连接管(109),所述第一回风管(106)和新风管(10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109)形成连通;
回风调节阀(110),所述回风调节阀(110)安装于所述连接管(109)中,用以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回风管(106)进入到新风管(101)的回风量来调节所述空气处理设备(1)的运行负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混风装置(2),所述混风装置(2)包括:
第二送风管(201),所述第二送风管(201)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送风管(105)连通;
第二回风管(202),所述第二回风管(202)的进风口位于室内,用以导入室内回风;
混风机(203),所述混风机(203)的进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二送风管(201)的出风口和第二回风管(202)的出风口连通,用以混合所述第一送风管(105)内的新风和室内回风后送入室内;
风量传感器(204),所述风量传感器(204)安装于所述第二送风管(201)中,用以检测所述第一送风管(105)内新风对应的一次送风量;
混风调节阀(205),所述混风调节阀(205)安装于所述风量传感器(204)和所述混风机(203)之间,且根据一次送风量调节所述第二送风管(201)进入到混风机(203)的风量,用以控制送入室内的混合风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回风过滤网(3),所述回风过滤网(3)设置于所述回风管的进风口处;和/或,
所述系统还包括送风过滤网(4),所述送风过滤网(4)设置于所述换热模块(102)的进风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风量平衡口(5),所述回风管的出风口和所述混风机(203)的出风口位于室内的两个不同区域,所述风量平衡口(5)连通两个不同区域,用以平衡输入混合风的区域对应的风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温湿度控制器(6),所述混风装置(2)还包括混风控制器,其中,所述温湿度控制器(6)与所述混风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混风控制器与所述混风调节阀(205)信号连接,用以根据所述温湿度控制器(6)传输的温湿度检测信号调节所述混风调节阀(2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人体感应器(7),所述人体感应器(7)与所述混风控制器信号连接,以使所述混风装置(2)根据人体感应器(7)传输的人体检测信号调节所述混风调节阀(20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设备(1)还包括处理控制器,所述处理控制器与所述混风控制器信号连接,以通过所述混风控制器输送的室内相关数据调节空气处理设备(1)的设备运行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管(105)的出风口处还安装有用于检测送风风压的压力传感器(8),所述压力传感器(8)与所述处理控制器信号连接,以使所述处理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8)传输的压力检测信号调节所述送风机(104)的转速。
9.一种节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空气处理设备(1),所述空气处理设备(1)包括:
新风管(101),所述新风管(101)的出风口位于室外,用以引入新风;
换热模块(102),所述换热模块(102)的进风口与新风管(101)的进风口连通,用以对新风进行换热处理;
空气加湿模块(103),所述空气加湿模块(103)的进风口与换热模块(102)的出风口连通,用以对换热后的新风进行加湿;
送风机(104),所述送风机(104)的进风口与空气加湿模块(103)的出风口连通;
第一送风管(105),所述第一送风管(105)的进风口与送风机(104)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送风管(105)的出风口位于室内,用以在所述送风机(104)的驱动下向室内输送新风;
第一回风管(106),所述第一回风管(106)的进风口位于室内,用以导入室内回风;
排风机(107),所述排风机(107)的进风口与第一回风管(106)的出风口连通;
排风管(108),所述排风管(108)的进风口与排风机(107)的出风口连通,且出风口位于室外,用以在所述排风机(107)的驱动下将室内回风排到室外;
连接管(109),所述第一回风管(106)和新风管(10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109)形成连通;
回风调节阀(110),所述回风调节阀(110)安装于所述连接管(109)中,用以控制所述第一回风管(106)进入到新风管(101)的回风量;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启动所述节能空调系统时,调节所述回风调节阀(110)的开度为100%,并在预设运行间隔之后降低所述回风调节阀(110)的开度为预设开度值;
获取室内相关数据,并依据所述室内相关数据计算所述空气处理设备(1)的一次送风温度、一次送风湿度以及一次送风量;
按照所述一次送风温度和一次送风湿度调节所述换热模块(102)的运行工况,并按照所述一次送风量调节所述送风机(104)的转速。
10.一种节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空气处理设备(1),所述空气处理设备(1)包括:
新风管(101),所述新风管(101)的出风口位于室外,用以引入新风;
换热模块(102),所述换热模块(102)的进风口与新风管(101)的进风口连通,用以对新风进行换热处理;
空气加湿模块(103),所述空气加湿模块(103)的进风口与换热模块(102)的出风口连通,用以对换热后的新风进行加湿;
送风机(104),所述送风机(104)的进风口与空气加湿模块(103)的出风口连通;
第一送风管(105),所述第一送风管(105)的进风口与送风机(104)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送风管(105)的出风口位于室内,用以在所述送风机(104)的驱动下向室内输送新风;
第一回风管(106),所述第一回风管(106)的进风口位于室内,用以导入室内回风;
排风机(107),所述排风机(107)的进风口与第一回风管(106)的出风口连通;
排风管(108),所述排风管(108)的进风口与排风机(107)的出风口连通,且出风口位于室外,用以在所述排风机(107)的驱动下将室内回风排到室外;
连接管(109),所述第一回风管(106)和新风管(10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109)形成连通;
回风调节阀(110),所述回风调节阀(110)安装于所述连接管(109)中,用以控制所述第一回风管(106)进入到新风管(101)的回风量;
所述系统还包括混风装置(2),所述混风装置(2)包括:
第二送风管(201),所述第二送风管(201)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送风管(105)连通;
第二回风管(202),所述第二回风管(202)的进风口位于室内,用以导入室内回风;
混风机(203),所述混风机(203)的进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二送风管(201)的出风口和第二回风管(202)的出风口连通,用以混合所述第一送风管(105)内的新风和室内回风后送入室内;
风量传感器(204),所述风量传感器(204)安装于所述第二送风管(201)中,用以检测所述第一送风管(105)内新风对应的一次送风量;
混风调节阀(205),所述混风调节阀(205)安装于所述风量传感器(204)和所述混风机(203)之间,且根据一次送风量调节所述第二送风管(201)进入到混风机(203)的风量,用以控制送入室内的混合风的温度;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人体检测信号;
在根据所述人体检测信号确定室内有人的情况下,获取室内的当前温度和设定温度;
依据所述当前温度、设定温度以及温度带宽,确定出目标风量档位;
匹配出所述目标风量档位对应的目标开度和目标转速,并调节所述混风调节阀(205)按照目标开度运行,调节所述混风机(203)按照目标转速运行。
CN202210737546.XA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节能空调系统及节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52000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7546.XA CN115200094A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节能空调系统及节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7546.XA CN115200094A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节能空调系统及节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0094A true CN115200094A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77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37546.XA Pending CN115200094A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节能空调系统及节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0009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02652A (zh) * 2023-11-07 2023-12-08 浙江德塔森特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机房的节能调节方法和节能调节装置
CN117267916A (zh) * 2023-11-20 2023-1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9153A (zh) * 2012-07-09 2012-10-31 赵伟 一种温湿度独立处理的净化空调机组
CN103335363A (zh) * 2013-05-22 2013-10-02 华中科技大学 一体化集中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5757892A (zh) * 2016-03-18 2016-07-1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空调区域内人员信息的空调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518764A (zh) * 2018-03-15 2018-09-11 浙江盾安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送风温湿度精确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8012003U (zh) * 2018-04-03 2018-10-26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通过无线信号改变风量的风量控制系统
CN109073256A (zh) * 2016-04-25 2018-12-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9579212A (zh) * 2019-01-14 2019-04-05 杭州龙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被动式极低能耗住宅的新风空调系统
CN209279302U (zh) * 2018-07-31 2019-08-20 云森威尔智能环境(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多联环境机系统
CN111059624A (zh) * 2019-12-04 2020-04-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13713347U (zh) * 2020-12-05 2021-07-16 四川万方空调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机组二次回风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9153A (zh) * 2012-07-09 2012-10-31 赵伟 一种温湿度独立处理的净化空调机组
CN103335363A (zh) * 2013-05-22 2013-10-02 华中科技大学 一体化集中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5757892A (zh) * 2016-03-18 2016-07-1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空调区域内人员信息的空调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073256A (zh) * 2016-04-25 2018-12-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8518764A (zh) * 2018-03-15 2018-09-11 浙江盾安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送风温湿度精确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8012003U (zh) * 2018-04-03 2018-10-26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通过无线信号改变风量的风量控制系统
CN209279302U (zh) * 2018-07-31 2019-08-20 云森威尔智能环境(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多联环境机系统
CN109579212A (zh) * 2019-01-14 2019-04-05 杭州龙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被动式极低能耗住宅的新风空调系统
CN111059624A (zh) * 2019-12-04 2020-04-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13713347U (zh) * 2020-12-05 2021-07-16 四川万方空调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机组二次回风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02652A (zh) * 2023-11-07 2023-12-08 浙江德塔森特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机房的节能调节方法和节能调节装置
CN117202652B (zh) * 2023-11-07 2024-03-15 浙江德塔森特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机房的节能调节方法和节能调节装置
CN117267916A (zh) * 2023-11-20 2023-1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
CN117267916B (zh) * 2023-11-20 2024-04-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200094A (zh) 一种节能空调系统及节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US4437608A (en) Variable air volume building ventilation system
US11391475B2 (en) Radian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omfortable and healthy indoor environment based on infrared sensing technology
CN101354172B (zh) 空调控制装置及空调控制方法
US11293655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107883531B (zh) 新风机与空调联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WO2018109844A1 (ja) 熱交換型換気装置
KR101911227B1 (ko) 선박의 공기조화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2001056146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9556249A (zh) 一拖多空调器及其室内末端装置出风温度调节方法
JP2013047603A (ja) 空調システム
CN106152285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03737B (zh) 空调设备和运行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968510A (zh) 一种降温除湿独立可调的空调系统
JP2011513684A (ja) 多数の部屋の自在適応空調制御用の2チャネル空調装置
CN111578375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温湿分控方法
CN111089353A (zh) 用于空调的湿度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4655419A (zh) 一种船用集中式空调装置及送风温湿度调节方法
CN111853943A (zh) 室内空气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2431093U (zh) 室内空气调节系统
CN110865546A (zh) 一种联合温度调节的智能家电系统
CN215637697U (zh) 一种变风量系统调节末端及变风量空调系统
CN217031479U (zh) 与空调系统室内机联动的变风量恒温恒湿新风系统
CN218068681U (zh) 基于全热交换器的新型温湿度控制系统
CN219473839U (zh) 一种基于水系统空调的能调节出风的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