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99068A - 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99068A
CN115199068A CN202211034952.6A CN202211034952A CN115199068A CN 115199068 A CN115199068 A CN 115199068A CN 202211034952 A CN202211034952 A CN 202211034952A CN 115199068 A CN115199068 A CN 1151990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pring
plate
rack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349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援国
夏友金
王慧东
李胜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ans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ans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ans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ans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3495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990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99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990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24Safety or protective measures preventing damage to building parts or finishing work during construction
    • E04G21/26Strutting means for wall parts; Supports or the like, e.g. for holding in position prefabricated w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施工方法,属于剪力墙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斜撑、预埋件上板、预埋件螺杆以及钢垫板,斜撑的底端设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一安装板,斜撑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滑移设置于第一安装板,第一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第一滑槽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存放槽,第一存放槽内转动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相啮合,第一安装板上设有限位组件;斜撑的顶端设有连接组件。本申请具有便于工作人员调节斜撑与预埋件上板之间的连接位置,从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将斜撑的两端分别与钢垫板以及预埋件上板进行连接的效果。

Description

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剪力墙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剪力墙是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防止结构剪切破坏,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做成,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
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05888108B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内置定位预埋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施工方法,包括预制件加工制作、楼板结构上预埋件设置、定位梯子筋制作、钢筋绑扎、预制件安装、钢模板安装、钢模板斜撑支设等,其中钢模板安装中包括钢模板、钢模板外侧槽钢以及槽钢上的钢垫板;楼板结构上预埋件设置中包括预埋件上板以及预埋件螺杆;钢模板斜撑支设中包括斜撑,斜撑的两端均通过铰接装置与钢模板外侧槽钢上的钢垫板以及预埋件上板进行连接。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预埋件上板的位置可能不确定,从而可能导致预埋件上板与钢垫板之间的距离不确定,从而可能不便于工作人员将斜撑与钢垫板以及预埋件上板进行连接。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工作人员调节斜撑与预埋件上板之间的连接位置,从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将斜撑的两端分别与钢垫板以及预埋件上板进行连接,本申请提供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包括斜撑、预埋件上板、预埋件螺杆以及钢垫板,所述斜撑靠近所述预埋件上板的一端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一安装板,所述斜撑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滑移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存放槽,所述第一存放槽内转动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相啮合,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齿轮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
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供所述预埋件螺杆进行插接的第一插槽,所述预埋件上板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杆,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插杆进行插接的第二插槽;所述斜撑靠近所述钢垫板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钢垫板的连接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首先移动第一安装板,并将预埋件螺杆插接于第一插槽内,第一插杆插接于第二插槽内,随后工作人员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带动第一齿条移动,第一齿条移动能够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当第一连接板移动至合适位置时,此时斜撑的顶端高度和与斜撑顶端相对应的钢垫片高度相平齐,工作人员通过限位组件将第一齿轮进行限位,从而能够将第一齿条以及第一连接板进行限位;之后工作人员再通过连接组件将斜撑顶端与钢垫板进行连接,从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调节斜撑与预埋件上板之间的连接位置,进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将斜撑的两端分别与钢垫板以及预埋件上板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内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存放槽相连通;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杆、固定块、第一限位块、拉杆以及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限位杆滑移于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一限位杆能够插接于所述第一齿轮上的齿槽;
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拉杆穿设且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固定连接于所述拉杆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一端,所述第一限位杆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限位块进行插接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拉杆上,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以及所述固定块的相对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移动第一连接板之前,此时第一限位杆处于远离第一齿轮的位置,之后当第一连接板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工作人员移动第一限位杆插接至第一齿轮上的齿槽内,同时第一连接杆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限位块始终滑动连接于第一限位杆的侧壁上,并且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限位杆插接至第一齿轮上的齿槽内时,此时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槽相对应,第一弹簧的弹力能够推动第一限位块插接至第一限位槽内,从而能够降低第一限位杆发生移动的可能性,进而能够降低第一齿轮发生转动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安装板、第二插杆、第二限位块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二连接板活动连接于所述斜撑,所述第二安装板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插杆固定连接于所述钢垫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插杆进行插接的第三插槽;
所述第三插槽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储存槽,所述第二限位块滑移于所述第一储存槽,所述第二限位块靠近所述第二插杆的一端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插杆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限位块进行插接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储存槽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储存槽的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要将斜撑的顶端与钢垫板相连接时,首先拉动第二安装板,并将第二插杆插接至第三插槽内,第二插杆与第三插槽相插接的过程中,第二插杆能够通过第一斜面推动第二限位块克服第二弹簧的弹力进行移动,之后当第二插杆完全插接至第三插槽内时,此时第二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槽相对应,第二弹簧的弹力能够推动第二限位块插接至第二限位槽内,从而能够降低钢垫板与第二连接板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第二插槽与所述第一存放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存放槽内设有第二齿条以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条滑移于所述第一存放槽,所述第二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存放槽,所述第二齿条靠近所述第一齿轮的一端能够插接于所述第一齿轮上的齿槽内,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
所述第一存放槽内还设有第三齿条以及第三弹簧,所述第三齿条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齿条穿设且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插槽的内壁,所述第三齿条能够抵接配合于所述第一插杆,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齿条,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存放槽的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杆与第二插槽相插接之前,第二齿条插接于第一齿轮上的齿槽内,此时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安装板之间不会发生滑动;之后在第一插杆与第二插槽相插接的过程中,第一插杆能够推动第三齿条克服第三弹簧的弹力进行移动,第三齿条能够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条向远离第一齿轮的方向移动,之后当第一插杆完全插接至第二插槽内且被限位时,此时第二齿条处于远离第一齿轮的位置,从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调节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安装板之间的位置;当工作人员移动第一安装板远离第一插杆时,此时第三弹簧的弹力能够推动第三齿条移动至第二插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内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二插槽相连通,所述第三滑槽内滑移有定位杆,所述第一插杆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杆进行插接的定位槽,所述第三滑槽内设有用于推动所述定位杆的推动组件。
所述第一安装板内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与所述第三滑槽相连通,所述第四滑槽内滑移有第二限位杆,所述定位杆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限位杆进行插接的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杆上固定连接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上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四滑槽内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二限位杆进行复位的复位件;所述第一存放槽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抵接块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杆与第二插槽相插接之前,第二限位杆插接于第三限位槽内,此时定位杆处于远离第一插杆的位置,之后在第一插杆与第二插槽相插接的过程中,第一插杆能够驱动第二齿条移动,第二齿条移动能够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抵接块向远离定位杆的方向发生移动,抵接块移动带动第二限位杆移动,当第二限位杆移动至远离定位杆的位置后,此时定位杆能够在推动组件的作用下移动插接至第一插杆上的定位槽内,从而能够对第一插杆进行限位,进而能够降低预埋件上板与第一安装板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挡板以及推动弹簧,所述挡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定位杆,所述推动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挡板,所述推动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滑槽的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位杆完全位于第三滑槽内时,此时推动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之后当定位杆被解除限位后,此时推动弹簧的弹力能够向靠近第一插杆的方向拉动挡板,挡板移动带动定位杆移动,从而能够降低定位杆发生移动的难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四弹簧、连杆以及推块,所述第四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齿条,所述第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存放槽的内壁,所述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齿条,所述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推块,所述推块穿设且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存放槽的内壁,所述推块能够抵接配合于所述抵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齿条向远离第一齿轮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二齿条能够克服第四弹簧的弹力进行移动,第二齿条移动能够带动连杆转动,连杆转动带动推块向靠近抵接块的方向发生移动,随后推块能够通过抵接块上的第二斜面推动抵接块向远离定位杆的方向发生移动,从而能够降低抵接块发生移动的难度。
优选的,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相连通,所述第三滑槽内设有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套管、推杆以及第五弹簧,所述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杆,所述推杆的一端滑移于所述套管的内腔,所述第五弹簧设置于所述套管内,所述第五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推杆,所述第五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管的内壁,所述推杆靠近所述挡板的一端设有第三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人员向靠近第一齿轮的方向移动第一限位杆的过程中,第一限位杆带动套管以及推杆移动,随后推杆能够通过第三斜面与挡板进行抵接配合,随后推杆能够克服第五弹簧的弹力向远离定位杆的方向发生移动,并移动至挡板靠近第一插杆的一侧;之后当工作人员需要将第一安装板与预埋件上板进行分离时,首先向远离第一安装板的方向拉动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移动带动套管以及推杆移动,随后推杆能够带动挡板以及定位杆向远离第一插杆的方向发生移动,当定位杆移动至远离第一插杆的位置时,从而能够降低第一安装板与预埋件上板发生分离的难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工作人员首先移动第一安装板,并将预埋件螺杆插接于第一插槽内,第一插杆插接于第二插槽内,随后工作人员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带动第一齿条移动,第一齿条移动能够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当第一连接板移动至合适位置时,此时斜撑的顶端高度和与斜撑顶端相对应的钢垫片高度相平齐,工作人员通过限位组件将第一齿轮进行限位,从而能够将第一齿条以及第一连接板进行限位;之后工作人员再通过连接组件将斜撑顶端与钢垫板进行连接,从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调节斜撑与预埋件上板之间的连接位置,进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将斜撑的两端分别与钢垫板以及预埋件上板进行连接;
2.工作人员移动第一连接板之前,此时第一限位杆处于远离第一齿轮的位置,之后当第一连接板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工作人员移动第一限位杆插接至第一齿轮上的齿槽内,同时第一连接杆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限位块始终滑动连接于第一限位杆的侧壁上,并且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限位杆插接至第一齿轮上的齿槽内时,此时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槽相对应,第一弹簧的弹力能够推动第一限位块插接至第一限位槽内,从而能够降低第一限位杆发生移动的可能性,进而能够降低第一齿轮发生转动的可能性;
3.在工作人员向靠近第一齿轮的方向移动第一限位杆的过程中,第一限位杆带动套管以及推杆移动,随后推杆能够通过第三斜面与挡板进行抵接配合,随后推杆能够克服第五弹簧的弹力向远离定位杆的方向发生移动,并移动至挡板靠近第一插杆的一侧;之后当工作人员需要将第一安装板与预埋件上板进行分离时,首先向远离第一安装板的方向拉动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移动带动套管以及推杆移动,随后推杆能够带动挡板以及定位杆向远离第一插杆的方向发生移动,当定位杆移动至远离第一插杆的位置时,从而能够降低第一安装板与预埋件上板发生分离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突显预埋件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突显第一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突显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突显第二插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斜撑;2、预埋件上板;3、预埋件螺杆;4、钢垫板;5、调节机构;6、第一连接板;7、第一安装板;8、第一滑槽;9、第一齿条;10、第一存放槽;11、第一齿轮;12、限位组件;13、第一插槽;14、第一插杆;15、第二插槽;16、连接组件;17、第二滑槽;18、第一限位杆;19、固定块;20、第一限位块;21、拉杆;22、第一弹簧;23、第一限位槽;24、第二连接板;25、第二安装板;26、第二插杆;27、第二限位块;28、第二弹簧;29、第三插槽;30、第一储存槽;31、第一斜面;32、第二限位槽;33、第二齿条;34、第二齿轮;35、第三齿条;36、第三弹簧;37、第三滑槽;38、定位杆;39、定位槽;40、推动组件;41、第四滑槽;42、第二限位杆;43、第三限位槽;44、抵接块;45、第二斜面;46、第一驱动组件;47、挡板;48、推动弹簧;50、第四弹簧;51、连杆;52、推块;53、套管;54、推杆;55、第五弹簧;56、第三斜面;57、定位块;58、驱动杆;59、定位弹簧;60、置放槽;61、挡块;62、滑移槽;63、滑移杆;64、顶升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如图1和图2所示,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包括斜撑1、预埋件上板2、预埋件螺杆3以及钢垫板4,斜撑1的底端设有调节机构5,调节机构5包括第一连接板6以及第一安装板7,第一连接板6以及第一安装板7均呈长方体状,斜撑1的底端铰接于第一连接板6的顶部侧壁。
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板7的顶部侧壁开设有第一滑槽8,第一滑槽8沿第一安装板7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板6的底部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9,第一齿条9沿第一安装板7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齿条9沿第一安装板7的长度方向滑移于第一滑槽8,第一齿条9的相对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第一滑槽8的相对两边内壁均开设有导向槽,导向块沿第一安装板7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导向槽的内壁。
如图3所示,第一滑槽8的底部内壁开设有第一存放槽10,第一存放槽10内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1,第一齿轮11与第一齿条9相啮合,第一安装板7上设有用于对第一齿轮11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12;第一安装板7内开设有第二滑槽17,第二滑槽17沿第一安装板7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滑槽17的右端与第一存放槽10相连通;限位组件12包括第一限位杆18、固定块19、第一限位块20、拉杆21以及第一弹簧22,第一限位杆18沿第一安装板7的长度方向滑移于第二滑槽17,第一限位杆18的右端能够插接于第一齿轮11上的齿槽。
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块19呈长方体状,固定块19焊接于第一安装板7的左侧侧壁,拉杆21呈圆柱体状且竖直设置,拉杆21穿设且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固定块19的侧壁;第一限位块20呈长方体状,第一限位块20固定连接于拉杆21靠近第一限位杆18的一端,第一限位杆18上开设有供第一限位块20进行插接的第一限位槽23;第一弹簧22竖直设置,且第一弹簧22套设于拉杆21上,第一弹簧22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限位块20以及固定块19的相对内壁;拉杆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拉块。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安装板7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供预埋件螺杆3进行插接的第一插槽13,第一插槽13沿竖直方向延伸,预埋件上板2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杆14,第一插杆14呈圆柱体状,第一安装板7的底部侧壁开设有供第一插杆14进行插接的第二插槽15,第二插槽15沿竖直方向延伸;斜撑1的顶端设有用于连接钢垫板4的连接组件16。
如图1和图2所示,结合图3,工作人员首先移动第一安装板7,并将预埋件螺杆3插接于第一插槽13内,第一插杆14插接于第二插槽15内,随后工作人员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一连接板6,第一连接板6带动第一齿条9移动,第一齿条9移动能够带动第一齿轮11转动,当第一连接板6移动至合适位置时,此时斜撑1的顶端高度和与斜撑1顶端相对应的钢垫片高度相平齐,工作人员通过限位组件12将第一齿轮11进行限位,从而能够将第一齿条9以及第一连接板6进行限位;之后工作人员再通过连接组件16将斜撑1顶端与钢垫板4进行连接,从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调节斜撑1与预埋件上板2之间的连接位置,进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将斜撑1的两端分别与钢垫板4以及预埋件上板2进行连接。
如图3所示,工作人员移动第一连接板6之前,此时第一限位杆18处于远离第一齿轮11的位置,之后当第一连接板6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工作人员移动第一限位杆18插接至第一齿轮11上的齿槽内,同时第一连接杆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限位块20始终滑动连接于第一限位杆18的侧壁上,并且第一弹簧22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限位杆18插接至第一齿轮11上的齿槽内时,此时第一限位块20与第一限位槽23相对应,第一弹簧22的弹力能够推动第一限位块20插接至第一限位槽23内,从而能够降低第一限位杆18发生移动的可能性,进而能够降低第一齿轮11发生转动的可能性。
如图1和图5所示,连接组件16包括第二连接板24、第二安装板25、第二插杆26、第二限位块27以及第二弹簧28,第二连接板24铰接于斜撑1的顶端,第二插杆26有两个,两个第二插杆26均固定连接于钢垫板4,第二安装板25上开设有供两个第二插杆26进行插接的第三插槽29;第二连接板24的上、两端内壁均开设有滑移槽62,滑移槽62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安装板25的上、下两端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滑移杆62,两个滑移杆62分别沿水平方向滑移于两个滑移槽62,滑移槽62内设有定位组件。
如图5和图6所示,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57、驱动杆58以及定位弹簧59,滑移槽62的内壁开设有置放槽60,驱动杆58穿设且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置放槽60的内壁,定位块57固定连接于驱动杆58靠近第二插杆26的一端,第二插杆26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挡块61,定位弹簧59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套设于驱动杆58上,定位弹簧59的一端抵接于定位块57,定位弹簧59的另一端抵接于置放槽60的内壁。
如图5所示,两个第三插槽29的内壁均开设有第一储存槽30,第一储存槽30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限位块27有两个,两个第二限位块27与两个第二插杆26对应设置,两个第二限位块27沿竖直方向分别滑移于两个第一储存槽30,第二限位块27靠近第二插杆26的一端设有第一斜面31,第二插杆26上开设有多个供第二限位块27进行插接的第二限位槽32;第二弹簧28有两个,两个第二弹簧28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储存槽30内,第二弹簧2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限位块27,第二弹簧2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储存槽30的内壁;第二限位块27上固定连接有拉板,以便于工作人员拉动第二限位块27。
如图1和图5所示,当工作人员需要将斜撑1的顶端与钢垫板4相连接时,首先拉动第二安装板25,并将第二插杆26插接至第三插槽29内,第二插杆26与第三插槽29相插接的过程中,第二插杆26能够通过第一斜面31推动第二限位块27克服第二弹簧28的弹力进行移动,之后当第二插杆26完全插接至第三插槽29内时,此时第二限位块27与第二限位槽32相对应,第二弹簧28的弹力能够推动第二限位块27插接至第二限位槽32内,从而能够降低钢垫板4与第二连接板24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如图3所示,第二插槽15与第一存放槽10相连通,第一存放槽10内设有第二齿条33以及第二齿轮34,第二齿条33沿竖直方向滑移于第一存放槽10,第一存放槽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轴,第二齿轮34转动连接于转轴的周侧壁,第二齿条33的顶端能够插接于第一齿轮11上的齿槽内,第二齿条33与第二齿轮34相啮合。
如图3所示,第一存放槽10内还设有第三齿条35以及第三弹簧36,第三齿条35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三齿条35与第二齿轮34相啮合,第三齿条35穿设且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二插槽15的内壁,第三齿条35能够抵接配合于第一插杆14;第三弹簧36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三弹簧36的底端固定连接于第三齿条35,第三弹簧36的顶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存放槽10的内壁。
如图3所示,第一插杆14与第二插槽15相插接之前,第二齿条33插接于第一齿轮11上的齿槽内,此时第一连接板6与第一安装板7之间不会发生滑动;之后在第一插杆14与第二插槽15相插接的过程中,第一插杆14能够推动第三齿条35克服第三弹簧36的弹力进行移动,第三齿条35能够带动第二齿轮34转动,第二齿轮34转动带动第二齿条33向远离第一齿轮11的方向移动,之后当第一插杆14完全插接至第二插槽15内且被限位时,此时第二齿条33处于远离第一齿轮11的位置,从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调节第一连接板6与第一安装板7之间的位置;当工作人员移动第一安装板7远离第一插杆14时,此时第三弹簧36的弹力能够推动第三齿条35移动至第二插槽15内。
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板7内开设有第三滑槽37,第三滑槽37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三滑槽37的右端与第二插槽15相连通,第三滑槽37内沿水平方向滑移有定位杆38,定位杆38呈圆柱体状,第一插杆14上开设有供定位杆38进行插接的定位槽39,第三滑槽37内设有用于推动定位杆38的推动组件40。
如图3和图7所示,第一安装板7内开设有第四滑槽41,第四滑槽41沿竖直方向延伸,第四滑槽41的底端与第三滑槽37相连通,第四滑槽41内沿竖直方向滑移有第二限位杆42,定位杆38上开设有供第二限位杆42进行插接的第三限位槽43,第二限位杆42上固定连接有抵接块44,抵接块44的底端设有第二斜面45,第四滑槽41内设有用于对第二限位杆42进行复位的复位件,复位件为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竖直设置,复位弹簧的底端抵接于抵接块44,复位弹簧的顶端抵接于第四滑槽41的内壁;第一存放槽10内设有用于驱动抵接块44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46。
如图3和图7所示,第一插杆14与第二插槽15相插接之前,第二限位杆42插接于第三限位槽43内,此时定位杆38处于远离第一插杆14的位置,之后在第一插杆14与第二插槽15相插接的过程中,第一插杆14能够驱动第二齿条33移动,第二齿条33移动能够通过第一驱动组件46驱动抵接块44向远离定位杆38的方向发生移动,抵接块44移动带动第二限位杆42移动,当第二限位杆42移动至远离定位杆38的位置后,此时定位杆38能够在推动组件40的作用下移动插接至第一插杆14上的定位槽39内,从而能够对第一插杆14进行限位,进而能够降低预埋件上板2与第一安装板7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如图3所示,推动组件40包括挡板47以及推动弹簧48,挡板47呈圆板状,且套设固定于定位杆38的右端侧壁,推动弹簧48水平设置且套设于定位杆38上,推动弹簧4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挡板47,推动弹簧4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滑槽37的内壁。
如图3所示,当定位杆38完全位于第三滑槽37内时,此时推动弹簧48处于拉伸状态,之后当定位杆38被解除限位后,此时推动弹簧48的弹力能够向靠近第一插杆14的方向拉动挡板47,挡板47移动带动定位杆38移动,从而能够降低定位杆38发生移动的难度。
如图3和图7所示,第一驱动组件46包括第四弹簧50、连杆51以及推块52,第四弹簧50竖直设置,第四弹簧50的顶端固定连接于第二齿条33,第四弹簧50的底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存放槽10的内壁,连杆51的一端铰接于第二齿条33,连杆51的另一端铰接于推块52,推块52呈长方体状,推块52穿设且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一存放槽10的内壁,推块52能够抵接配合于抵接块44。
如图3和图7所示,第二齿条33向远离第一齿轮11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二齿条33能够推动驱动块克服第四弹簧50的弹力进行移动,驱动块移动能够带动连杆51转动,连杆51转动带动推块52向靠近抵接块44的方向发生移动,随后推块52能够通过抵接块44上的第二斜面45推动抵接块44向远离定位杆38的方向发生移动,从而能够降低抵接块44发生移动的难度。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三滑槽37与第二滑槽17相连通,第三滑槽37内设有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套管53、推杆54以及第五弹簧55,套管53呈长方体状且竖直设置,套管53的顶端固定连接于第一限位杆18;推杆54的顶端沿竖直方向滑移于套管53的内腔;第五弹簧55设置于套管53内,且第五弹簧55竖直设置,第五弹簧55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推杆54,第五弹簧55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套管53的内壁,推杆54靠近挡板47的一端设有第三斜面56;推杆54上固定连接顶升块63。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工作人员向靠近第一齿轮11的方向移动第一限位杆18的过程中,第一限位杆18带动套管53以及推杆54移动,随后推杆54能够通过第三斜面56与挡板47进行抵接配合,随后推杆54能够克服第五弹簧55的弹力向远离定位杆38的方向发生移动,并移动至挡板47靠近第一插杆14的一侧;之后当工作人员需要将第一安装板7与预埋件上板2进行分离时,首先向远离第一安装板7的方向拉动第一限位杆18,第一限位杆18移动带动套管53以及推杆54移动,随后推杆54能够带动挡板47以及定位杆38向远离第一插杆14的方向发生移动,当定位杆38移动至远离第一插杆14的位置时,从而能够降低第一安装板7与预埋件上板2发生分离的难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首先移动第一安装板7,并将预埋件螺杆3插接于第一插槽13内,第一插杆14插接于第二插槽15内,随后工作人员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一连接板6,第一连接板6带动第一齿条9移动,第一齿条9移动能够带动第一齿轮11转动,当第一连接板6移动至合适位置时,此时斜撑1的顶端高度和与斜撑1顶端相对应的钢垫片高度相平齐,工作人员通过限位组件12将第一齿轮11进行限位,从而能够将第一齿条9以及第一连接板6进行限位;之后工作人员再通过连接组件16将斜撑1顶端与钢垫板4进行连接,从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调节斜撑1与预埋件上板2之间的连接位置,进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将斜撑1的两端分别与钢垫板4以及预埋件上板2进行连接。
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方法:
S1、预制件加工制作:加工预制件模具,浇筑水泥砂浆,养护成型待用;
S2、楼板结构上预埋件设置:在下层楼板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在其钢筋架上预埋件相应位置处设置隔离套管,安装预埋件底板、预埋件螺杆3,并通过预埋件紧固螺栓与预埋件上板2固定;
S3、定位梯子筋制作:在垂直梯子筋上设置定位八字筋,并每隔一定垂直距离设置一道水平梯子筋,垂直梯子筋和水平梯子筋交错形成网格;随后对垂直分布筋和水平分布筋进行定位、绑扎;
S4、预制件安装:将预制件上的垂直凹槽和水平凹槽分别卡入垂直分布筋和水平分布筋上,并绑扎牢固;
S5、钢模板安装:将侧面带方钢背楞的钢模板安装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两侧,外侧方钢背楞上设置槽钢背楞,通过穿过连接钢管内的高墙对拉螺杆和对拉螺栓紧固;
S6、钢模板斜撑1支设:在槽钢背楞外侧的钢垫板4上设置斜撑1,斜撑1靠近钢垫板4的一端通过连接组件16与钢垫板4进行连接,斜撑1靠近预埋件上板2的一端通过调节机构5与预埋件上板2进行连接;
S7、混凝土浇筑: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进行混凝土浇筑,并养护成型;
S9、拆模及预埋件回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强度达到脱模强度要求后,拆除两侧钢模板,并回收楼板结构上的预埋件,相关孔洞回填水泥砂浆。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包括斜撑(1)、预埋件上板(2)、预埋件螺杆(3)以及钢垫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1)靠近所述预埋件上板(2)的一端设有调节机构(5),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第一连接板(6)以及第一安装板(7),所述斜撑(1)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6),所述第一安装板(7)上开设有第一滑槽(8),所述第一连接板(6)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9),所述第一齿条(9)滑移于所述第一滑槽(8),所述第一滑槽(8)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存放槽(10),所述第一存放槽(10)内转动设置有第一齿轮(11),所述第一齿轮(11)与所述第一齿条(9)相啮合,所述第一安装板(7)上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齿轮(11)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12);
所述第一安装板(7)上开设有供所述预埋件螺杆(3)进行插接的第一插槽(13),所述预埋件上板(2)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杆(14),所述第一安装板(7)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插杆(14)进行插接的第二插槽(15);所述斜撑(1)靠近所述钢垫板(4)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钢垫板(4)的连接组件(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7)内开设有第二滑槽(17),所述第二滑槽(17)与所述第一存放槽(10)相连通;所述限位组件(12)包括第一限位杆(18)、固定块(19)、第一限位块(20)、拉杆(21)以及第一弹簧(22),所述第一限位杆(18)滑移于所述第二滑槽(17),所述第一限位杆(18)能够插接于所述第一齿轮(11)上的齿槽;
所述固定块(19)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7),所述拉杆(21)穿设且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块(19),所述第一限位块(20)固定连接于所述拉杆(21)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杆(18)的一端,所述第一限位杆(18)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限位块(20)进行插接的第一限位槽(23);所述第一弹簧(22)套设于所述拉杆(21)上,且所述第一弹簧(2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块(20)以及所述固定块(19)的相对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16)包括第二连接板(24)、第二安装板(25)、第二插杆(26)、第二限位块(27)以及第二弹簧(28),所述第二连接板(24)活动连接于所述斜撑(1),所述第二安装板(25)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4),所述第二插杆(26)固定连接于所述钢垫板(4),所述第二安装板(25)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插杆(26)进行插接的第三插槽(29);
所述第三插槽(29)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储存槽(30),所述第二限位块(27)滑移于所述第一储存槽(30),所述第二限位块(27)靠近所述第二插杆(26)的一端设有第一斜面(31),所述第二插杆(26)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限位块(27)进行插接的第二限位槽(32),所述第二弹簧(28)设置于所述第一储存槽(30)内,所述第二弹簧(2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块(27),所述第二弹簧(2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储存槽(30)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槽(15)与所述第一存放槽(10)相连通,所述第一存放槽(10)内设有第二齿条(33)以及第二齿轮(34),所述第二齿条(33)滑移于所述第一存放槽(10),所述第二齿轮(34)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存放槽(10),所述第二齿条(33)靠近所述第一齿轮(11)的一端能够插接于所述第一齿轮(11)上的齿槽内,所述第二齿条(33)与所述第二齿轮(34)相啮合;
所述第一存放槽(10)内还设有第三齿条(35)以及第三弹簧(36),所述第三齿条(35)与所述第二齿轮(34)相啮合,所述第三齿条(35)穿设且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插槽(15)的内壁,所述第三齿条(35)能够抵接配合于所述第一插杆(14),所述第三弹簧(3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齿条(35),所述第三弹簧(3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存放槽(10)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7)内开设有第三滑槽(37),所述第三滑槽(37)与所述第二插槽(15)相连通,所述第三滑槽(37)内滑移有定位杆(38),所述第一插杆(14)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杆(38)进行插接的定位槽(39),所述第三滑槽(37)内设有用于推动所述定位杆(38)的推动组件(40);
所述第一安装板(7)内开设有第四滑槽(41),所述第四滑槽(41)与所述第三滑槽(37)相连通,所述第四滑槽(41)内滑移有第二限位杆(42),所述定位杆(38)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限位杆(42)进行插接的第三限位槽(43),所述第二限位杆(42)上固定连接有抵接块(44),所述抵接块(44)上设有第二斜面(45),所述第四滑槽(41)内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二限位杆(42)进行复位的复位件;所述第一存放槽(10)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抵接块(44)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4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40)包括挡板(47)以及推动弹簧(48),所述挡板(47)固定连接于所述定位杆(38),所述推动弹簧(4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挡板(47),所述推动弹簧(4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滑槽(37)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6)包括第四弹簧(50)、连杆(51)以及推块(52),所述第四弹簧(5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齿条(33),所述第四弹簧(5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存放槽(10)的内壁,所述连杆(51)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齿条(33),所述连杆(5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推块(52),所述推块(52)穿设且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存放槽(10)的内壁,所述推块(52)能够抵接配合于所述抵接块(4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槽(37)与所述第二滑槽(17)相连通,所述第三滑槽(37)内设有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套管(53)、推杆(54)以及第五弹簧(55),所述套管(5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杆(18),所述推杆(54)的一端滑移于所述套管(53)的内腔,所述第五弹簧(55)设置于所述套管(53)内,所述第五弹簧(5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推杆(54),所述第五弹簧(5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管(53)的内壁,所述推杆(54)靠近所述挡板(47)的一端设有第三斜面(56)。
9.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施工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方法:
S1、预制件加工制作:加工预制件模具,浇筑水泥砂浆,养护成型待用;
S2、楼板结构上预埋件设置:在下层楼板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在其钢筋架上预埋件相应位置处设置隔离套管,安装预埋件底板、预埋件螺杆,并通过预埋件紧固螺栓与预埋件上板固定;
S3、定位梯子筋制作:在垂直梯子筋上设置定位八字筋,并每隔一定垂直距离设置一道水平梯子筋,垂直梯子筋和水平梯子筋交错形成网格;随后对垂直分布筋和水平分布筋进行定位、绑扎;
S4、预制件安装:将预制件上的垂直凹槽和水平凹槽分别卡入垂直分布筋和水平分布筋上,并绑扎牢固;
S5、钢模板安装:将侧面带方钢背楞的钢模板安装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两侧,外侧方钢背楞上设置槽钢背楞,通过穿过连接钢管内的高墙对拉螺杆和对拉螺栓紧固;
S6、钢模板斜撑支设:在槽钢背楞外侧的钢垫板上设置斜撑,斜撑靠近钢垫板的一端通过连接组件与钢垫板进行连接,斜撑靠近预埋件上板的一端通过调节机构与预埋件上板进行连接;
S7、混凝土浇筑: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进行混凝土浇筑,并养护成型;
S9、拆模及预埋件回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强度达到脱模强度要求后,拆除两侧钢模板,并回收楼板结构上的预埋件,相关孔洞回填水泥砂浆。
CN202211034952.6A 2022-08-26 2022-08-26 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51990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4952.6A CN115199068A (zh) 2022-08-26 2022-08-26 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4952.6A CN115199068A (zh) 2022-08-26 2022-08-26 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99068A true CN115199068A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72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34952.6A Pending CN115199068A (zh) 2022-08-26 2022-08-26 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9906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88108A (zh) * 2016-05-25 2016-08-24 中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施工方法
CN205655060U (zh) * 2016-05-31 2016-10-19 南京江源测绘有限公司 一种三脚架
CN208379596U (zh) * 2018-04-02 2019-01-15 韦七会 基坑支护结构
CN114541747A (zh) * 2022-04-06 2022-05-27 安徽开盛津城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构造柱防溢浆施工工艺
CN114562037A (zh) * 2022-03-03 2022-05-31 中铁六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吊挂显示屏施工中的预埋件及其预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88108A (zh) * 2016-05-25 2016-08-24 中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施工方法
CN205655060U (zh) * 2016-05-31 2016-10-19 南京江源测绘有限公司 一种三脚架
CN208379596U (zh) * 2018-04-02 2019-01-15 韦七会 基坑支护结构
CN114562037A (zh) * 2022-03-03 2022-05-31 中铁六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吊挂显示屏施工中的预埋件及其预埋方法
CN114541747A (zh) * 2022-04-06 2022-05-27 安徽开盛津城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构造柱防溢浆施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12120B (zh) 液压自升桁架式悬臂重型拱坝模板系统
JP3772657B2 (ja) スライド式山留め支保工システム
CN114991303B (zh) 免灌浆套筒装配整体式梁柱结构uhpc连接施工方法
CN210422618U (zh) 非开挖管道修复作业井支护结构
JP3735522B2 (ja) スライド式切梁支保工のコーナー火打ち切梁架設装置
CN115199068A (zh) 内置定位预制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施工方法
CN108868130B (zh) 一种双层连梁洞口模板系统及其应用于双层连梁的工法
JP3797858B2 (ja) スライド式山留め支保工システムの上下スライド装置およびジャッキ装置
CN113818480B (zh) 顶部堆土山形结构挡土墙模板
CN114508232A (zh) 一种船式屋顶构架端部挑梁施工工艺
CN210049272U (zh)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插入式柱脚结构
CN113107196A (zh) 一种梁、墙、板面组合快装早拆结构
JP3780833B2 (ja) 地下躯体の構築工法
CN113073837A (zh) 一种装配式免螺栓穿孔模组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9528385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墙体模板
CN106812122B (zh) 液压自升悬臂重型模板
CN220503946U (zh) 一种基坑挡土墙结构
CN217353544U (zh) 一种住宅项目主楼沉降缝支模装置
CN219342879U (zh) 一种箱梁拼装式竹胶板内模
CN214785946U (zh) 一种梁、墙、板面组合快装早拆结构
CN216921332U (zh) 用于混凝土复合地基用组合式铝合金模板
CN218669405U (zh) 一种管廊施工用液压钢模台车
CN218714080U (zh) 一种环筋连接的内斜式预制剪力墙
CN212388305U (zh) 雨水斗组合式内模
CN219952777U (zh) 一种隔墙快速安装固定的承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