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90083B - 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90083B
CN115190083B CN202211107084.XA CN202211107084A CN115190083B CN 115190083 B CN115190083 B CN 115190083B CN 202211107084 A CN202211107084 A CN 202211107084A CN 115190083 B CN115190083 B CN 1151900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arget
transmission
target data
intellig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070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90083A (zh
Inventor
杜劲松
赵春华
张宇
蚁泽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lann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of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lann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of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lann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of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lann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of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0708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900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90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90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90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900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50Queue scheduling
    • H04L47/62Queue scheduling characterised by scheduling criteria
    • H04L47/625Queue scheduling characterised by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service slots or service orders
    • H04L47/6275Queue scheduling characterised by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service slots or service orders based on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2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managing network security; network security policies in general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分析第一智能设备所需传输的目标数据,得到每个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信息,并对每个目标数据划分优先级,并根据每个数据的数据信息确定用于接收目标数据的所有第二智能设备,根据第一智能设备与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关联关系,进而确定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根据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并按照传输类型将目标数据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可见,实施本发明能够提高智能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效率,以及有利于提高智能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际生活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设备已然成为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的技术热点,无论在日常运动监测、医疗、健康或是睡眠等的应用范畴,智能设备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进而使得智能设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智能设备除了能够采集人们日常的行为信息,还是能够进行数据的传输。但是,目前的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式通常是对于所有设备都采取固定的模式进行数据传输,这不仅会造成智能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效率低下,还会影响用户使用智能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体验感。可见,提供一种新的数据传输方案以提高在智能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能够有利于提高智能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效率,进而能够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智能设备的体验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分析第一智能设备中需要进行传输的至少一个目标数据,得到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信息;
根据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划分不同的优先级;
针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确定用于接收该目标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二智能设备;
对于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分析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判断所述关联关系是否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是否存在历史数据传输记录;
当所述关联关系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存在所述历史数据传输记录时,获取与所述历史数据传输记录相匹配的关联验证信息,判断所述关联验证信息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验证条件,当判断出所述关联验证信息满足预先设定的所述验证条件时,确定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
当所述关联关系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不存在所述历史数据传输记录时,获取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历史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用户信息,根据所述历史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传输安全程度,根据所述传输安全程度,判断所述第一智能设备是否满足该第二智能设备的安全传输条件,当判断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满足该第二智能设备的所述安全传输条件时,确定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其中,所述历史传输信息包括历史传输数据信息、历史传输数据接收端信息、历史传输数据频率信息、历史传输数据大小信息、历史传输数据种类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针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并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其中,所述传输类型包括高速传输类型或者低速传输类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确定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以及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将所有所述目标数据划分为至少一个目标数据组;
所述针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并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组,根据该目标数据组所包括的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并按照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组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根据每个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以及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将所有所述目标数据划分为至少一个目标数据组,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将归属于同一个第二智能设备的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确定为一个备用数据组,得到至少一个所述备用数据组;
针对每个所述备用数据组中所包括的所有所述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将归属于同一个所述数据类型的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确定为一个目标数据组;和/或
对于每个所述备用数据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确定该目标数据与该备用数据组中所包括的除该目标数据外的每个其他目标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得到该目标数据的关联程度集合;
根据所述关联程度集合,判断该备用数据组中是否存在与该目标数据的关联程度高于预设的关联程度阈值的目标组合数据,当判断出存在所述目标组合数据时,将该目标数据与所有所述目标组合数据确定为目标数据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针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组,根据该目标数据组所包括的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组,根据该目标数据组中所包括的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从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中确定出最高优先级,并将该最高优先级确定为该目标数据组的目标优先级;
根据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组的目标优先级,按照预先设定的数据组排序方式对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组进行排列,得到目标顺序;
根据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分析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所包括的所有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状态,所述信道传输状态包括空闲状态或者工作状态;
根据所述目标顺序以及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信道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顺序以及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信道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第二智能设备,所述目标第二智能设备为需要接收多个所述目标数据组的第二智能设备;
当判断出存在所述目标第二智能设备时,针对每个所述目标第二智能设备,确定出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中的高速传输信道以及低速传输信道,并根据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的信道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中所有处于空闲状态的目标高速传输信道以及所有处于空闲状态的目标低速传输信道;
针对每个所述目标第二智能设备,根据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对应的目标传输数据组,判断所有所述目标传输数据组的数据数量是否小于等于所述目标高速传输信道对应的最大传输数据数量,当判断结果为是时,将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对应的所有所述目标传输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确定为高速传输类型,所述目标传输数据组为需要传输至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的所有目标数据组;
当判断出所有所述目标传输数据组的数据数量大于所述目标高速传输信道对应的最大传输数据数量,在所述目标顺序中确定出满足所述目标高速传输信道对应的最大传输数据数量的关键传输数据组,并将除所有所述关键传输数据外的其它数据确定为剩余传输数据组;
将所有所述关键传输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确定为高速传输类型,以及将所有所述剩余传输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确定为低速传输类型;或者,
计算所述目标高速传输信道传输完毕所有所述关键传输数据组之后通过所述目标高速传输信道传输完毕所有所述剩余传输数据组的第一时长,以及计算通过所述目标低速传输信道传输完毕所有所述剩余传输数据组的第二时长,判断所述第一时长是否小于所述第二时长,当判断出所述第一时长小于所述第二时长时,将所有所述关键传输数据组以及所有所述剩余传输数据组确定为高速传输类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所述第一智能设备所在的第一场景的第一场景信息以及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所在的每个第二场景的第二场景信息,根据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所述第一场景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场景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场景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数据传输安全条件且所有所述第二场景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所述数据传输安全条件,当判断结果为否时,将不满足所述数据传输安全条件的场景对应的场景确定为目标场景,以及将所述目标场景对应的智能设备确定为目标智能设备;
分析所述目标场景不满足所述数据传输安全条件的目标原因,根据所述目标原因,确定与所述目标原因相匹配的解决操作,并执行所述解决操作,以使所述目标场景满足所述数据传输安全条件,并触发执行所述的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操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原因,确定与所述目标原因相匹配的解决操作,包括:
当所述目标原因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场景中所存在的用户的数量大于等于预设的用户数量阈值且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表示该目标数据为加密数据时,在所述目标数据中确定出目标摘要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摘要数据用于表示所述目标数据的摘要信息,所述加密数据在场景中存在的用户的数量小于预设的用户数量阈值时进行传输;
对所述目标摘要数据执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摘要数据,判断所述加密摘要数据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安全传输条件;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重新执行所述的在所述目标数据中确定出目标摘要数据,对所述目标摘要数据执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摘要数据,判断所述加密摘要数据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安全传输条件的操作;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所述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包括:
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所述加密摘要数据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
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分析模块,用于分析第一智能设备中需要进行传输的至少一个目标数据,得到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信息;
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划分不同的优先级;
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确定用于接收该目标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二智能设备;
所述分析模块,还用于对于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分析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关联关系是否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是否存在历史数据传输记录;
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关联关系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存在所述历史数据传输记录时,获取与所述历史数据传输记录相匹配的关联验证信息;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关联验证信息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验证条件;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关联验证信息满足预先设定的所述验证条件时,确定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关联关系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不存在所述历史数据传输记录时,获取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历史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用户信息,其中,所述历史传输信息包括历史传输数据信息、历史传输数据接收端信息、历史传输数据频率信息、历史传输数据大小信息、历史传输数据种类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历史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传输安全程度;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传输安全程度,判断所述第一智能设备是否满足该第二智能设备的安全传输条件;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满足该第二智能设备的所述安全传输条件时,确定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针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并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其中,所述传输类型包括高速传输类型或者低速传输类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划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之后,根据每个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以及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将所有所述目标数据划分为至少一个目标数据组;
所述确定模块针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并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方式具体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组,根据该目标数据组所包括的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并按照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组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划分模块根据每个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以及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将所有所述目标数据划分为至少一个目标数据组的方式具体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将归属于同一个第二智能设备的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确定为一个备用数据组,得到至少一个所述备用数据组;
针对每个所述备用数据组中所包括的所有所述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将归属于同一个所述数据类型的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确定为一个目标数据组;和/或
对于每个所述备用数据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确定该目标数据与该备用数据组中所包括的除该目标数据外的每个其他目标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得到该目标数据的关联程度集合;
根据所述关联程度集合,判断该备用数据组中是否存在与该目标数据的关联程度高于预设的关联程度阈值的目标组合数据,当判断出存在所述目标组合数据时,将该目标数据与所有所述目标组合数据确定为目标数据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确定模块针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组,根据该目标数据组所包括的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的方式具体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组,根据该目标数据组中所包括的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从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中确定出最高优先级,并将该最高优先级确定为该目标数据组的目标优先级;
根据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组的目标优先级,按照预先设定的数据组排序方式对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组进行排列,得到目标顺序;
根据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分析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所包括的所有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状态,所述信道传输状态包括空闲状态或者工作状态;
根据所述目标顺序以及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信道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确定模块根据所述目标顺序以及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信道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的方式具体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第二智能设备,所述目标第二智能设备为需要接收多个所述目标数据组的第二智能设备;
当判断出存在所述目标第二智能设备时,针对每个所述目标第二智能设备,确定出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中的高速传输信道以及低速传输信道,并根据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的信道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中所有处于空闲状态的目标高速传输信道以及所有处于空闲状态的目标低速传输信道;
针对每个所述目标第二智能设备,根据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对应的目标传输数据组,判断所有所述目标传输数据组的数据数量是否小于等于所述目标高速传输信道对应的最大传输数据数量,当判断结果为是时,将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对应的所有所述目标传输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确定为高速传输类型,所述目标传输数据组为需要传输至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的所有目标数据组;
当判断出所有所述目标传输数据组的数据数量大于所述目标高速传输信道对应的最大传输数据数量,在所述目标顺序中确定出满足所述目标高速传输信道对应的最大传输数据数量的关键传输数据组,并将除所有所述关键传输数据外的其它数据确定为剩余传输数据组;
将所有所述关键传输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确定为高速传输类型,以及将所有所述剩余传输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确定为低速传输类型;或者,
计算所述目标高速传输信道传输完毕所有所述关键传输数据组之后通过所述目标高速传输信道传输完毕所有所述剩余传输数据组的第一时长,以及计算通过所述目标低速传输信道传输完毕所有所述剩余传输数据组的第二时长,判断所述第一时长是否小于所述第二时长,当判断出所述第一时长小于所述第二时长时,将所有所述关键传输数据组以及所有所述剩余传输数据组确定为高速传输类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之前,采集所述第一智能设备所在的第一场景的第一场景信息以及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所在的每个第二场景的第二场景信息;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所述第一场景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场景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场景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数据传输安全条件且所有所述第二场景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所述数据传输安全条件;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第一场景不满足预先设定的数据传输安全条件和/或所有所述第二场景不满足预先设定的所述数据传输安全条件时,将不满足所述数据传输安全条件的场景对应的场景确定为目标场景,以及将所述目标场景对应的智能设备确定为目标智能设备;
所述分析模块,还用于分析所述目标场景不满足所述数据传输安全条件的目标原因;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原因,确定与所述目标原因相匹配的解决操作,并执行所述解决操作,以使所述目标场景满足所述数据传输安全条件,并触发执行所述的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操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确定模块根据所述目标原因,确定与所述目标原因相匹配的解决操作的方式具体包括:
当所述目标原因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场景中所存在的用户的数量大于等于预设的用户数量阈值且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表示该目标数据为加密数据时,在所述目标数据中确定出目标摘要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摘要数据用于表示所述目标数据的摘要信息,所述加密数据在场景中存在的用户的数量小于预设的用户数量阈值时进行传输;
对所述目标摘要数据执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摘要数据,判断所述加密摘要数据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安全传输条件;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重新执行所述的在所述目标数据中确定出目标摘要数据,对所述目标摘要数据执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摘要数据,判断所述加密摘要数据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安全传输条件的操作;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所述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包括:
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所述加密摘要数据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
本发明第三方面公开了另一种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的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调用时,用于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的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分析第一智能设备所需传输的目标数据,得到每个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信息,并对每个目标数据划分优先级,并根据每个数据的数据信息确定用于接收目标数据的所有第二智能设备,根据第一智能设备与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关联关系,确定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根据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并按照传输类型将目标数据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可见,实施本发明能够提高智能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效率,以及有利于提高智能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端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端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智能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效率,以及有利于提高智能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1所描述的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中,也可以应用于基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的本地服务器或云端服务器中,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如图1所示,该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操作:
101、分析第一智能设备中需要进行传输的至少一个目标数据,得到每个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数据类型可以包括图片类型、文字类型、视频类型、音频类型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可选的,数据信息可以包括目标数据的关键字词、关键图片、关键帧、数据数量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目标数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102、根据所有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对每个目标数据划分不同的优先级。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当目标数据的数量为1时,将目标数据确定为首要优先级。
103、针对每个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确定用于接收该目标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二智能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二智能设备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进一步可选的,同一个目标数据能够发送至不同的第二智能设备,同一个第二智能设备能够接收不同的目标数据。
104、对于每个第二智能设备,分析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判断关联关系是否用于表示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是否存在历史数据传输记录。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关联关系用于表示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存在历史数据传输记录时,触发执行步骤105;当关联关系用于表示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不存在历史数据传输记录时,触发执行步骤106。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历史数据传输记录包括每次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内容,进一步可选的,历史数据传输记录还可以包括历史进行数据传输的次数、每次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刻、每次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数量中的一种或多种。
105、获取与历史数据传输记录相匹配的关联验证信息,判断关联验证信息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验证条件,当判断出关联验证信息满足预先设定的验证条件时,确定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与历史数据传输记录相匹配的关联验证信息包括关联验证信息匹配度、关联验证信息匹配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当判断出关联验证信息不满足预先设定的验证条件时,根据目标数据确定目标验证信息,向第一智能设备发送目标验证信息并获取第一智能设备的反馈的目标验证结果,当目标验证结果表示验证通过时,执行确定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当目标验证结果表示验证不通过时,重新执行根据目标数据确定目标验证信息,向第一智能设备发送目标验证信息并获取第一智能设备的反馈的目标验证结果的操作。
106、获取第一智能设备的历史传输信息以及第一智能设备的用户信息,根据历史传输信息以及用户信息,确定第一智能设备的传输安全程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用户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属性信息、用户的使用安全等级信息、用户的设备登陆信息、用户的历史传输对象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的,传输安全程度用于表示第一智能设备向每个第二智能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安全程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举例来说,当获取得到的第一智能设备的历史传输信息用于表示该第一智能设备曾向多个陌生智能设备发送传输数据的请求,且第一智能设备的用户信息用于表示该用户的使用安全等级信息较低时,确定第一智能设备的传输安全程度低。
107、根据传输安全程度,判断第一智能设备是否满足该第二智能设备的安全传输条件,当判断出第一智能设备满足该第二智能设备的安全传输条件时,确定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当判断出第一智能设备不满足该第二智能设备的安全传输条件时,可以结束本流程;也可以分析第一智能设备不满足安全传输条件的异常原因,并将异常原因发送至第一智能设备,以使第一智能设备执行与异常原因相匹配的处理操作。
108、针对每个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并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传输类型包括高速传输类型或者低速传输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可以包括传输空闲状态或者传输工作状态。
可见,实施图1所描述的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能够分析第一智能设备中需要进行传输的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信息,并对目标数据划分优先级以及确定用于接收目标数据的第二智能设备,分析第一智能设备与第二智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确定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根据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并按照传输类型将目标数据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能够提高智能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效率,以及有利于提高智能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2所描述的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中,也可以应用于基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的本地服务器或云端服务器中,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如图2所示,该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操作:
201、分析第一智能设备中需要进行传输的至少一个目标数据,得到每个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信息。
202、根据所有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对每个目标数据划分不同的优先级。
203、针对每个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确定用于接收该目标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二智能设备。
204、对于每个第二智能设备,分析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判断关联关系是否用于表示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是否存在历史数据传输记录。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关联关系用于表示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存在历史数据传输记录时,触发执行步骤205;当关联关系用于表示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不存在历史数据传输记录时,触发执行步骤206。
205、获取与历史数据传输记录相匹配的关联验证信息,判断关联验证信息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验证条件,当判断出关联验证信息满足预先设定的验证条件时,确定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
206、获取第一智能设备的历史传输信息以及第一智能设备的用户信息,根据历史传输信息以及用户信息,确定第一智能设备的传输安全程度。
207、根据传输安全程度,判断第一智能设备是否满足该第二智能设备的安全传输条件,当判断出第一智能设备满足该第二智能设备的安全传输条件时,确定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
208、根据每个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以及每个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将所有目标数据划分为至少一个目标数据组。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目标数据组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目标数据组中所包括的所有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均为同一个第二智能设备,不同目标数据组中所包括的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不为同一个第二智能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进一步可选的,将所有目标数据划分为至少一个目标数据组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对每个目标数据组执行数据压缩操作,得到压缩目标数据组,并将压缩目标数据组更新为目标数据组。这样能够对每个目标数据组执行压缩操作进而减小每个目标数据组的大小,能够有利于提高智能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智能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使用感和舒适度。
209、针对每个目标数据组,根据该目标数据组所包括的所有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并按照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组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步骤201-步骤207的其他描述,请参照实施例一中针对步骤101-步骤107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
可见,图2所描述的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能够分析第一智能设备所需传输的目标数据,得到每个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信息,并对每个目标数据划分优先级,并根据每个数据的数据信息确定用于接收目标数据的所有第二智能设备,根据第一智能设备与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关联关系,进而确定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并根据每个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以及每个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将所有目标数据划分为至少一个目标数据组,针对每个目标数据组,根据该目标数据组所包括的所有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并按照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组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第二智能设备,能够提高智能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智能性,以及能够提高智能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智能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每个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以及每个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将所有目标数据划分为至少一个目标数据组,包括:
根据每个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将归属于同一个第二智能设备的所有目标数据确定为一个备用数据组,得到至少一个备用数据组;
针对每个备用数据组中所包括的所有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将归属于同一个数据类型的所有目标数据确定为一个目标数据组;和/或
对于每个备用数据组中的其中一个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确定该目标数据与该备用数据组中所包括的除该目标数据外的每个其他目标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得到该目标数据的关联程度集合;
根据关联程度集合,判断该备用数据组中是否存在与该目标数据的关联程度高于预设的关联程度阈值的目标组合数据,当判断出存在目标组合数据时,将该目标数据与所有目标组合数据确定为目标数据组。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可选的,每个备用数据组中所包括的所有目标数据可以为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且每个备用数据组中所包括的所有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均为同一个第二智能设备。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可选的,根据该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确定该目标数据与该备用数据组中所包括的除该目标数据外的每个其他目标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可以包括:提取该目标数据的第一信息关键字,以及提取该备用数据组中所包括的除该目标数据外的每个其它目标数据的第二信息关键字,计算第一信息关键字与每个第二信息关键字之间的关联度,将第一信息关键字与所有第二信息关键字的关联度确定为该目标数据与该备用数据组中所包括的除该目标数据外的每个其他目标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这样能够提高确定目标数据与该备用数据组中所包括的除该目标数据外的其它每个其它目标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可选的,目标组合数据中所包括的每个目标数据与该目标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高于预设的关联程度阈值,且目标组合数据中至少包括一个目标数据。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举例来说,根据该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将归属于同一个数据类型的所有目标数据确定为一个目标数据组,可以包括:当目标数据中包括文字数据类型、图片数据类型、音频数据类型时,将所有归属于文字数据类型的目标数据确定为第一目标数据组,将所有归属于图片数据类型的目标数据确定为第二目标数据组,将所有归属于音频数据类型的目标数据确定为第三目标数据组。
可见,实施该可选的实施例能够将归属于同一个第二智能设备的所有目标数据确定为一个备用数据组,并根据每个备用数据组中所包括的所有目标数据,归属于同一个数据类型的所有目标数据确定为一个目标数据组,和/或,对于每个备用数据组中的其中一个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确定该目标数据与该备用数据组中的其它目标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得到该目标数据的关联程度集合,并且当关联程度集合中存在与该目标数据的关联程度高于预设的关联程度阈值的目标组合数据时,将该目标数据与所有目标组合数据确定为目标数据组,能够提高确定目标数据组的智能性,以及能够提高确定目标数据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确定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后续将目标数据组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第二智能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针对每个目标数据组,根据该目标数据组所包括的所有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包括:
针对每个目标数据组,根据该目标数据组中所包括的所有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从所有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中确定出最高优先级,并将该最高优先级确定为该目标数据组的目标优先级;
根据所有目标数据组的目标优先级,按照预先设定的数据组排序方式对所有目标数据组进行排列,得到目标顺序;
根据每个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分析每个第二智能设备所包括的所有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状态,信道传输状态包括空闲状态或者工作状态;
根据目标顺序以及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信道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可选的,根据该目标数据组中所包括的所有目标数据的优先级,对该目标数据组中所包括的所有目标数据进行排序,得到该目标数据组中的所有目标数据的优先级排序,并按照该目标数据组中的所有目标数据的优先级排序对应的顺序对该目标数据组中的所有目标数据执行数据传输操作。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可选的,预先设定的数据组排序方式,可以为优先级从高到低的排序方式。进一步可选的,根据所有目标数据组的目标优先级,按照预先设定的数据组排序方式对所有目标数据组进行排列,得到目标顺序,可以包括:根据所有目标数据组的目标优先级,按照目标优先级从高到低的排序方式对所有目标数据组进行排列,得到目标顺序。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可选的,空闲状态用于表示该传输信道当前状态未进行数据传输,工作状态用于表示该传输信道当前状态正在进行数据传输。进一步可选的,第二智能设备可以所包括的传输信道可以包括高速传输信道和/或低速传输信道,其中,高速传输信道的传输速率大于低速传输信道。
可见,实施该可选的实施例能够针对每个目标数据组中所包括的所有目标数据的优先级确定该目标数据组的目标优先级,并根据所有目标优先级对所有目标数据组进行排列,得到目标顺序,根据每个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分析每个第二智能设备所包括的所有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状态,根据目标顺序以及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信道传输状态,确定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能够提高确定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的智能性,以及能够提高确定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后续将目标数据组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第二智能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目标顺序以及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信道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包括:
根据每个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第二智能设备,目标第二智能设备为需要接收多个目标数据组的第二智能设备;
当判断出存在目标第二智能设备时,针对每个目标第二智能设备,确定出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中的高速传输信道以及低速传输信道,并根据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的信道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中所有处于空闲状态的目标高速传输信道以及所有处于空闲状态的目标低速传输信道;
针对每个目标第二智能设备,根据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对应的目标传输数据组,判断所有目标传输数据组的数据数量是否小于等于目标高速传输信道对应的最大传输数据数量,当判断结果为是时,将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对应的所有目标传输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确定为高速传输类型,目标传输数据组为需要传输至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的所有目标数据组;
当判断出所有目标传输数据组的数据数量大于目标高速传输信道对应的最大传输数据数量,在目标顺序中确定出满足目标高速传输信道对应的最大传输数据数量的关键传输数据组,并将除所有关键传输数据外的其它数据确定为剩余传输数据组;
将所有关键传输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确定为高速传输类型,以及将所有剩余传输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确定为低速传输类型;或者,
计算目标高速传输信道传输完毕所有关键传输数据组之后通过目标高速传输信道传输完毕所有剩余传输数据组的第一时长,以及计算通过目标低速传输信道传输完毕所有剩余传输数据组的第二时长,判断第一时长是否小于第二时长,当判断出第一时长小于第二时长时,将所有关键传输数据组以及所有剩余传输数据组确定为高速传输类型。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可选的,目标第二智能设备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可选的,当该目标智能设备中仅存在目标高速传输信道时,将所有目标传输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确定为高速传输类型;当该目标智能设备中仅存在目标低速传输信道时,将所有目标传输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确定为低速传输类型。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可选的,所有剩余传输数据组的传输顺序晚于所有关键传输数据组。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可选的,在目标顺序中确定出满足目标高速传输信道对应的最大传输数据数量的关键传输数据组,包括:根据目标高速传输信道对应的最大传输数据数量,按照目标顺序由高到低的排序,确定出关键传输数据组。这样能够按照目标顺序选择出优先级较高且满足目标高速传输信道对应的最大传输数据数量的关键传输数据组,能够提高智能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效率,以及有利于提高智能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智能性。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举例来说,当目标高速传输信道传输完毕所有关键传输数据组之后,计算通过目标高速传输信道传输完毕所有剩余传输数据组的第一时长为10分钟,计算通过目标低速传输信道传输完毕所有剩余传输数据组的第二时长为20分钟,则第一时长小于第二时长,则将所有剩余传输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确定为高速传输类型,且所有剩余传输数据组的传输顺序晚于所有关键传输数据组。
可见,实施该可选的实施例能够在判断出存在需要接收多个目标数据组的第二目标智能设备时,确定每个第二目标智能设备处于空闲状态的目标高速传输信道以及目标低速传输信道,并根据每个第二目标智能设备所需接收的数据数量确定每个目标传输数据组的传输方式,能够提高确定每个目标传输数据组的传输方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能够提高每个目标传输数据组的智能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后续将目标数据组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第二智能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有利于提高将目标数据组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第二智能设备的效率。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采集第一智能设备所在的第一场景的第一场景信息以及每个第二智能设备所在的每个第二场景的第二场景信息,根据每个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第一场景信息以及第二场景信息,判断第一场景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数据传输安全条件且所有第二场景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数据传输安全条件,当判断结果为否时,将不满足数据传输安全条件的场景对应的场景确定为目标场景,以及将目标场景对应的智能设备确定为目标智能设备;
分析目标场景不满足数据传输安全条件的目标原因,根据目标原因,确定与目标原因相匹配的解决操作,并执行解决操作,以使目标场景满足数据传输安全条件,并触发执行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操作。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可选的,当判断出第一场景满足预先设定的数据传输安全条件且第二场景满足预先设定的数据传输安全条件时,触发执行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目标数据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操作。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可选的,场景信息可以包括场景地点信息、场景用户信息、场景时刻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的,数据传输安全条件可以包括数据传输签名鉴别条件、数据传输认证条件、数据传输信道安全条件、数据传输保密安全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见,实施该可选的实施例能够根据第一智能设备所在的第一场景以及第二智能设备所在的第二场景的场景信息,判断第一场景与第二场景是否均满足数据传输安全条件,若否,则将不满足数据传输安全条件的场景确定为目标场景,以及将目标场景对应的智能设备确定为目标智能设备,分析目标场景对应的场景信息不满足数据传输安全条件的目标原因,并根据目标原因确定相匹配的解决操作,执行该解决操作以使目标场景满足数据传输安全条件,并执行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目标数据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操作,能够提高智能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及有利于提高智能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智能性,进而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智能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体验感和舒适度。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目标原因,确定与目标原因相匹配的解决操作,包括:
当目标原因用于表示目标场景中所存在的用户的数量大于等于预设的用户数量阈值且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表示该目标数据为加密数据时,在目标数据中确定出目标摘要数据,其中,目标摘要数据用于表示目标数据的摘要信息,加密数据在场景中存在的用户的数量小于预设的用户数量阈值时进行传输;
对目标摘要数据执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摘要数据,判断加密摘要数据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安全传输条件;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重新执行在目标数据中确定出目标摘要数据,对目标摘要数据执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摘要数据,判断加密摘要数据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安全传输条件的操作;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包括:
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加密摘要数据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可选的,预设的用户数量阈值可以为2个,也可以为5个,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进一步可选的,当判断出目标场景中所存在的用户的数量小于预设的用户数量阈值时,获取目标场景中存在的每个用户的用户信息,根据所有用户信息,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用户,其中,目标用户为未达到数据传输安全条件的用户;当判断出存在目标用户时,确定目标原因为目标场景中存在目标用户。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可选的,对目标摘要数据执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摘要数据,可以包括:通过预先设定的加密方式,对目标摘要数据执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摘要数据。其中,预先设定的加密方式可以包括对称加密方式、非对称加密方式、单向加密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见,实施该可选的实施例能够当目标原因表示目标场景中的用户数量大于等于预设的用户阈值且目标数据为加密数据时,在目标数据中确定出目标摘要数据并执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摘要数据,判断加密摘要数据是否满足安全传输条件,若不满足,则重新执行在目标数据中确定出目标摘要数据并执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摘要数据,判断加密摘要数据是否满足安全传输条件的操作;若满足,则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加密摘要数据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第二智能设备,能够有利于提高智能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智能性,以及有利于提高智能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进而有利于提高智能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包括:
分析模块301,用于分析第一智能设备中需要进行传输的至少一个目标数据,得到每个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信息;
划分模块302,用于根据所有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对每个目标数据划分不同的优先级;
确定模块303,用于针对每个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确定用于接收该目标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二智能设备;
分析模块301,还用于对于每个第二智能设备,分析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
判断模块304,用于判断关联关系是否用于表示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是否存在历史数据传输记录;
获取模块305,用于当关联关系用于表示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存在历史数据传输记录时,获取与历史数据传输记录相匹配的关联验证信息;
判断模块304,还用于判断关联验证信息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验证条件;
确定模块303,还用于当判断模块304判断出关联验证信息满足预先设定的验证条件时,确定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
获取模块305,还用于当关联关系用于表示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不存在历史数据传输记录时,获取第一智能设备的历史传输信息以及第一智能设备的用户信息,其中,历史传输信息包括历史传输数据信息、历史传输数据接收端信息、历史传输数据频率信息、历史传输数据大小信息、历史传输数据种类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确定模块303,还用于根据历史传输信息以及用户信息,确定第一智能设备的传输安全程度;
判断模块304,还用于根据传输安全程度,判断第一智能设备是否满足该第二智能设备的安全传输条件;
确定模块303,还用于当判断模块304判断出第一智能设备满足该第二智能设备的安全传输条件时,确定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
确定模块303,还用于针对每个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并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其中,传输类型包括高速传输类型或者低速传输类型。
可见,实施图3所描述的装置能够分析第一智能设备中需要进行传输的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信息,并对目标数据划分优先级以及确定用于接收目标数据的第二智能设备,分析第一智能设备与第二智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确定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根据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并按照传输类型将目标数据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能够提高智能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效率,以及有利于提高智能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划分模块302,还用于在确定模块303确定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之后,根据每个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以及每个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将所有目标数据划分为至少一个目标数据组;
确定模块303针对每个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并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方式具体包括:
针对每个目标数据组,根据该目标数据组所包括的所有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并按照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组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
可见,实施图3所描述的装置能够分析第一智能设备所需传输的目标数据,得到每个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信息,并对每个目标数据划分优先级,并根据每个数据的数据信息确定用于接收目标数据的所有第二智能设备,根据第一智能设备与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关联关系,进而确定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并根据每个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以及每个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将所有目标数据划分为至少一个目标数据组,针对每个目标数据组,根据该目标数据组所包括的所有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并按照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组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第二智能设备,能够提高智能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智能性,以及能够提高智能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智能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划分模块302根据每个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以及每个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将所有目标数据划分为至少一个目标数据组的方式具体包括:
根据每个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将归属于同一个第二智能设备的所有目标数据确定为一个备用数据组,得到至少一个备用数据组;
针对每个备用数据组中所包括的所有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将归属于同一个数据类型的所有目标数据确定为一个目标数据组;和/或
对于每个备用数据组中的其中一个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确定该目标数据与该备用数据组中所包括的除该目标数据外的每个其他目标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得到该目标数据的关联程度集合;
根据关联程度集合,判断该备用数据组中是否存在与该目标数据的关联程度高于预设的关联程度阈值的目标组合数据,当判断出存在目标组合数据时,将该目标数据与所有目标组合数据确定为目标数据组。
可见,实施图3所描述的装置能够将归属于同一个第二智能设备的所有目标数据确定为一个备用数据组,并根据每个备用数据组中所包括的所有目标数据,归属于同一个数据类型的所有目标数据确定为一个目标数据组,和/或,对于每个备用数据组中的其中一个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确定该目标数据与该备用数据组中的其它目标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得到该目标数据的关联程度集合,并且当关联程度集合中存在与该目标数据的关联程度高于预设的关联程度阈值的目标组合数据时,将该目标数据与所有目标组合数据确定为目标数据组,能够提高确定目标数据组的智能性,以及能够提高确定目标数据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确定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后续将目标数据组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第二智能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确定模块303针对每个目标数据组,根据该目标数据组所包括的所有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的方式具体包括:
针对每个目标数据组,根据该目标数据组中所包括的所有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从所有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中确定出最高优先级,并将该最高优先级确定为该目标数据组的目标优先级;
根据所有目标数据组的目标优先级,按照预先设定的数据组排序方式对所有目标数据组进行排列,得到目标顺序;
根据每个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分析每个第二智能设备所包括的所有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状态,信道传输状态包括空闲状态或者工作状态;
根据目标顺序以及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信道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
可见,实施图3所描述的装置能够针对每个目标数据组中所包括的所有目标数据的优先级确定该目标数据组的目标优先级,并根据所有目标优先级对所有目标数据组进行排列,得到目标顺序,根据每个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分析每个第二智能设备所包括的所有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状态,根据目标顺序以及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信道传输状态,确定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能够提高确定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的智能性,以及能够提高确定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后续将目标数据组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第二智能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确定模块303根据目标顺序以及每个第二智能设备的信道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的方式具体包括:
根据每个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第二智能设备,目标第二智能设备为需要接收多个目标数据组的第二智能设备;
当判断出存在目标第二智能设备时,针对每个目标第二智能设备,确定出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中的高速传输信道以及低速传输信道,并根据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的信道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中所有处于空闲状态的目标高速传输信道以及所有处于空闲状态的目标低速传输信道;
针对每个目标第二智能设备,根据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对应的目标传输数据组,判断所有目标传输数据组的数据数量是否小于等于目标高速传输信道对应的最大传输数据数量,当判断结果为是时,将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对应的所有目标传输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确定为高速传输类型,目标传输数据组为需要传输至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的所有目标数据组;
当判断出所有目标传输数据组的数据数量大于目标高速传输信道对应的最大传输数据数量,在目标顺序中确定出满足目标高速传输信道对应的最大传输数据数量的关键传输数据组,并将除所有关键传输数据外的其它数据确定为剩余传输数据组;
将所有关键传输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确定为高速传输类型,以及将所有剩余传输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确定为低速传输类型;或者,
计算目标高速传输信道传输完毕所有关键传输数据组之后通过目标高速传输信道传输完毕所有剩余传输数据组的第一时长,以及计算通过目标低速传输信道传输完毕所有剩余传输数据组的第二时长,判断第一时长是否小于第二时长,当判断出第一时长小于第二时长时,将所有关键传输数据组以及所有剩余传输数据组确定为高速传输类型。
可见,实施图3所描述的装置能够在判断出存在需要接收多个目标数据组的第二目标智能设备时,确定每个第二目标智能设备处于空闲状态的目标高速传输信道以及目标低速传输信道,并根据每个第二目标智能设备所需接收的数据数量确定每个目标传输数据组的传输方式,能够提高确定每个目标传输数据组的传输方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能够提高每个目标传输数据组的智能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后续将目标数据组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第二智能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有利于提高将目标数据组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第二智能设备的效率。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装置还包括:
采集模块306,用于在确定模块303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之前,采集第一智能设备所在的第一场景的第一场景信息以及每个第二智能设备所在的每个第二场景的第二场景信息;
判断模块304,还用于根据每个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第一场景信息以及第二场景信息,判断第一场景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数据传输安全条件且所有第二场景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数据传输安全条件;
确定模块303,还用于当判断模块304判断出第一场景不满足预先设定的数据传输安全条件和/或所有第二场景不满足预先设定的数据传输安全条件时,将不满足数据传输安全条件的场景对应的场景确定为目标场景,以及将目标场景对应的智能设备确定为目标智能设备;
分析模块301,还用于分析目标场景不满足数据传输安全条件的目标原因;
确定模块303,还用于根据目标原因,确定与目标原因相匹配的解决操作,并执行解决操作,以使目标场景满足数据传输安全条件,并触发执行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操作。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装置能够根据第一智能设备所在的第一场景以及第二智能设备所在的第二场景的场景信息,判断第一场景与第二场景是否均满足数据传输安全条件,若否,则将不满足数据传输安全条件的场景确定为目标场景,以及将目标场景对应的智能设备确定为目标智能设备,分析目标场景对应的场景信息不满足数据传输安全条件的目标原因,并根据目标原因确定相匹配的解决操作,执行该解决操作以使目标场景满足数据传输安全条件,并执行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目标数据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操作,能够提高智能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及有利于提高智能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智能性,进而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智能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体验感和舒适度。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确定模块303根据目标原因,确定与目标原因相匹配的解决操作的方式具体包括:
当目标原因用于表示目标场景中所存在的用户的数量大于等于预设的用户数量阈值且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表示该目标数据为加密数据时,在目标数据中确定出目标摘要数据,其中,目标摘要数据用于表示目标数据的摘要信息,加密数据在场景中存在的用户的数量小于预设的用户数量阈值时进行传输;
对目标摘要数据执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摘要数据,判断加密摘要数据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安全传输条件;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重新执行在目标数据中确定出目标摘要数据,对目标摘要数据执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摘要数据,判断加密摘要数据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安全传输条件的操作;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包括:
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加密摘要数据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装置能够当目标原因表示目标场景中的用户数量大于等于预设的用户阈值且目标数据为加密数据时,在目标数据中确定出目标摘要数据并执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摘要数据,判断加密摘要数据是否满足安全传输条件,若不满足,则重新执行在目标数据中确定出目标摘要数据并执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摘要数据,判断加密摘要数据是否满足安全传输条件的操作;若满足,则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加密摘要数据从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第二智能设备,能够有利于提高智能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智能性,以及有利于提高智能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进而有利于提高智能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401;
与存储器401耦合的处理器402;
处理器402调用存储器4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一或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描述的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被调用时,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一或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描述的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该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所描述的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例的具体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项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项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分析第一智能设备中需要进行传输的至少一个目标数据,得到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信息;
根据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划分不同的优先级;
针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确定用于接收该目标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二智能设备;
对于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分析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判断所述关联关系是否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是否存在历史数据传输记录;
当所述关联关系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存在所述历史数据传输记录时,获取与所述历史数据传输记录相匹配的关联验证信息,判断所述关联验证信息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验证条件,当判断出所述关联验证信息满足预先设定的所述验证条件时,确定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
当所述关联关系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不存在所述历史数据传输记录时,获取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历史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用户信息,根据所述历史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传输安全程度,根据所述传输安全程度,判断所述第一智能设备是否满足该第二智能设备的安全传输条件,当判断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满足该第二智能设备的所述安全传输条件时,确定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其中,所述历史传输信息包括历史传输数据信息、历史传输数据接收端信息、历史传输数据频率信息、历史传输数据大小信息、历史传输数据种类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针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并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其中,所述传输类型包括高速传输类型或者低速传输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以及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将所有所述目标数据划分为至少一个目标数据组;
所述针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并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组,根据该目标数据组所包括的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并按照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组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以及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将所有所述目标数据划分为至少一个目标数据组,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将归属于同一个第二智能设备的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确定为一个备用数据组,得到至少一个所述备用数据组;
针对每个所述备用数据组中所包括的所有所述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将归属于同一个所述数据类型的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确定为一个目标数据组;和/或
对于每个所述备用数据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确定该目标数据与该备用数据组中所包括的除该目标数据外的每个其他目标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得到该目标数据的关联程度集合;
根据所述关联程度集合,判断该备用数据组中是否存在与该目标数据的关联程度高于预设的关联程度阈值的目标组合数据,当判断出存在所述目标组合数据时,将该目标数据与所有所述目标组合数据确定为目标数据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组,根据该目标数据组所包括的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组,根据该目标数据组中所包括的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从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中确定出最高优先级,并将该最高优先级确定为该目标数据组的目标优先级;
根据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组的目标优先级,按照预先设定的数据组排序方式对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组进行排列,得到目标顺序;
根据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分析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所包括的所有传输信道的信道传输状态,所述信道传输状态包括空闲状态或者工作状态;
根据所述目标顺序以及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信道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顺序以及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信道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组的传输类型,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组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第二智能设备,所述目标第二智能设备为需要接收多个所述目标数据组的第二智能设备;
当判断出存在所述目标第二智能设备时,针对每个所述目标第二智能设备,确定出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中的高速传输信道以及低速传输信道,并根据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的信道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中所有处于空闲状态的目标高速传输信道以及所有处于空闲状态的目标低速传输信道;
针对每个所述目标第二智能设备,根据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对应的目标传输数据组,判断所有所述目标传输数据组的数据数量是否小于等于所述目标高速传输信道对应的最大传输数据数量,当判断结果为是时,将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对应的所有所述目标传输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确定为高速传输类型,所述目标传输数据组为需要传输至该目标第二智能设备的所有目标数据组;
当判断出所有所述目标传输数据组的数据数量大于所述目标高速传输信道对应的最大传输数据数量时,在所述目标顺序中确定出满足所述目标高速传输信道对应的最大传输数据数量的关键传输数据组,并将除所有所述关键传输数据外的其它数据确定为剩余传输数据组;
将所有所述关键传输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确定为高速传输类型,以及将所有所述剩余传输数据组的传输类型确定为低速传输类型;或者,
计算所述目标高速传输信道传输完毕所有所述关键传输数据组之后通过所述目标高速传输信道传输完毕所有所述剩余传输数据组的第一时长,以及计算通过所述目标低速传输信道传输完毕所有所述剩余传输数据组的第二时长,判断所述第一时长是否小于所述第二时长,当判断出所述第一时长小于所述第二时长时,将所有所述关键传输数据组以及所有所述剩余传输数据组确定为高速传输类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所述第一智能设备所在的第一场景的第一场景信息以及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所在的每个第二场景的第二场景信息,根据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所述第一场景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场景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场景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数据传输安全条件且所有所述第二场景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所述数据传输安全条件,当判断结果为否时,将不满足所述数据传输安全条件的场景对应的场景确定为目标场景,以及将所述目标场景对应的智能设备确定为目标智能设备;
分析所述目标场景不满足所述数据传输安全条件的目标原因,根据所述目标原因,确定与所述目标原因相匹配的解决操作,并执行所述解决操作,以使所述目标场景满足所述数据传输安全条件,并触发执行所述的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原因,确定与所述目标原因相匹配的解决操作,包括:
当所述目标原因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场景中所存在的用户的数量大于等于预设的用户数量阈值且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表示该目标数据为加密数据时,在所述目标数据中确定出目标摘要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摘要数据用于表示所述目标数据的摘要信息,所述加密数据在场景中存在的用户的数量小于预设的用户数量阈值时进行传输;
对所述目标摘要数据执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摘要数据,判断所述加密摘要数据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安全传输条件;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重新执行所述的在所述目标数据中确定出目标摘要数据,对所述目标摘要数据执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摘要数据,判断所述加密摘要数据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安全传输条件的操作;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所述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包括:
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所述加密摘要数据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
8.一种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分析模块,用于分析第一智能设备中需要进行传输的至少一个目标数据,得到每个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信息;
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所有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划分不同的优先级;
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数据信息,确定用于接收该目标数据的至少一个第二智能设备;
所述分析模块,还用于对于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分析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关联关系是否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是否存在历史数据传输记录;
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关联关系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存在所述历史数据传输记录时,获取与所述历史数据传输记录相匹配的关联验证信息;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关联验证信息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验证条件;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关联验证信息满足预先设定的所述验证条件时,确定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关联关系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该第二智能设备之间不存在所述历史数据传输记录时,获取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历史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用户信息,其中,所述历史传输信息包括历史传输数据信息、历史传输数据接收端信息、历史传输数据频率信息、历史传输数据大小信息、历史传输数据种类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历史传输信息以及所述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传输安全程度;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传输安全程度,判断所述第一智能设备是否满足该第二智能设备的安全传输条件;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满足该第二智能设备的所述安全传输条件时,确定每个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针对每个所述目标数据,根据该目标数据的优先级以及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的传输状态,确定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并按照该目标数据的传输类型,将该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传输至该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二智能设备,其中,所述传输类型包括高速传输类型或者低速传输类型。
9.一种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调用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211107084.XA 2022-09-13 2022-09-13 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51900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7084.XA CN115190083B (zh) 2022-09-13 2022-09-13 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7084.XA CN115190083B (zh) 2022-09-13 2022-09-13 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90083A CN115190083A (zh) 2022-10-14
CN115190083B true CN115190083B (zh) 2022-12-02

Family

ID=83524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07084.XA Active CN115190083B (zh) 2022-09-13 2022-09-13 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900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15359A (zh) * 2023-11-28 2024-02-27 广州视声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种规则引擎的蓝牙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30952A (ja) * 2011-12-20 2013-07-04 Canon Inc データ転送装置及びデータ転送方法
CN108234049A (zh) * 2017-12-18 2018-06-29 深圳市华讯方舟空间信息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3507422A (zh) * 2021-06-25 2021-10-15 中标慧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多终端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4698008A (zh) * 2020-12-28 2022-07-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排队优先级的方法、通信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10806B2 (en) * 2017-03-13 2020-10-20 Renovo Motor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vehicle sensor data
EP3723444A1 (en) * 2019-04-12 2020-10-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30952A (ja) * 2011-12-20 2013-07-04 Canon Inc データ転送装置及びデータ転送方法
CN108234049A (zh) * 2017-12-18 2018-06-29 深圳市华讯方舟空间信息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4698008A (zh) * 2020-12-28 2022-07-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排队优先级的方法、通信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507422A (zh) * 2021-06-25 2021-10-15 中标慧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多终端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90083A (zh) 2022-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04336B (zh) 服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25417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服务器、检测卡顿的方法及服务器
CN104980402B (zh) 一种识别恶意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CN115190083B (zh) 应用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614789B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验证方法及设备
CN114647698A (zh)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756644A (zh) 热点限流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54031A (zh) 一种基于云手机的设备状态通知方法
CN108923967B (zh) 一种去重流量记录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969172A (zh) 一种基于云手机的通讯流量控制方法
CN112182520B (zh) 非法账号的识别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204692A (zh) 数据处理任务执行进度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9858632B (zh) 一种确定阈值的方法及装置
CN112165638A (zh) 基于云计算的视频直播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CN110610164A (zh) 人脸图像处理方法、系统、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45696A (zh) 基于视频的违法事件监控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774762A (zh) 即时通讯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80961B (zh) 访问请求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1314496B (zh) 注册请求拦截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97104A (zh) 文件上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033189B (zh) 链路结构日志的压缩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39317A (zh) 用户注册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89623B (zh) 验证码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7294578B (zh) 一种通信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32508B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