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81827A - 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及充排压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及充排压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81827A
CN115181827A CN202210827464.4A CN202210827464A CN115181827A CN 115181827 A CN115181827 A CN 115181827A CN 202210827464 A CN202210827464 A CN 202210827464A CN 115181827 A CN115181827 A CN 1151818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blast
blast stove
hot
charging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2746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81827B (zh
Inventor
魏文洁
冯燕波
陈舟
程琳
全强
孟凯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filed Critical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2746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818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81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81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81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818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9/00Stoves for heating the blast in blast furn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及充排压控制方法,涉及冶金技术领域,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包括:用于与第一高炉相接的第一热风结构,所述第一热风结构包括第一总管路、第一热风管路、第一热风炉、以及第一充排管路;用于与第二高炉相接的第二热风结构,所述第二热风结构包括第二总管路、第二热风管路、第二热风炉、以及第二充排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一废气总管与所述第二废气总管之间的炉压控制结构,在所述第二热风炉处于换炉状态下,所述第一热风炉通过所述炉压控制结构能够对所述第二热风炉进行充风加压。本发明通过所述热风炉充排压系统能够解决热风炉换炉过程中对高炉内的入炉风量造成扰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及充排压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及充排压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炼铁行业高炉生产过程中,热风炉换炉操作普遍采用冷风充压和排压废气直接排放的方式。在热风炉充压过程中,由于热风炉与高炉之间存在压差,需要将一部分冷风输入处于焖炉状态的热风炉,用于对热风炉进行充风加压用于消除压差,这导致进入热风炉的送风量无法全部通过热风炉输入高炉中,使得高炉入炉风压、风量出现波动。当高炉入炉风量降低时,此过程相当于高炉减风生产,会导致高炉减产。且高炉入炉风压、风量出现波动后,还会导致高炉燃料比升高、炉缸不活跃、甚至炉缸堆积等问题,严重影响高炉的平稳运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及充排压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热风炉换炉过程中对高炉内的入炉风量造成扰动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包括:
用于与第一高炉相接的第一热风结构,所述第一热风结构包括第一总管路、连接所述第一高炉的第一热风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一热风管路上的第一热风炉、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热风炉与所述第一总管路之间的第一充排管路,所述第一总管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冷风总管、第一烟气总管、以及第一废气总管,所述第一充排管路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热风炉和所述第一冷风总管的第一冷风支管、连接所述第一热风炉和所述第一烟气总管的第一烟气支管、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热风炉和所述第一废气总管的第一废气支管;
用于与第二高炉相接的第二热风结构,所述第二热风结构包括第二总管路、连接所述第二高炉的第二热风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二热风管路上的第二热风炉、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热风炉与所述第二总管路之间的第二充排管路,所述第二总管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二冷风总管、第二烟气总管、以及第二废气总管;所述第二充排管路包括连接所述第二热风炉和所述第二冷风总管的第二冷风支管、连接所述第二热风炉和所述第二烟气总管的第二烟气支管、以及连接所述第二热风炉和所述第二废气总管的第二废气支管;
设置在所述第一废气总管与所述第二废气总管之间的炉压控制结构,所述炉压控制结构可控地连通所述第一热风炉和所述第二热风炉;
在所述第二热风炉处于换炉状态下,所述第一热风炉通过所述炉压控制结构能够对所述第二热风炉进行充风加压。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炉压控制结构包括第三控制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三控制管路上的送风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控制管路与所述第一废气总管之间的第三充排管路、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控制管路与所述第二废气总管之间的第四充排管路,所述第三充排管路可控地连通所述第三控制管路和所述第一废气总管,所述第四充排管路可控地连通所述第三控制管路和所述第二废气总管。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热风炉充排压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控制管路上储气装置,所述送风装置能够对所述储气装置进行充风加压。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废气总管的出口设有第一废气出口控制阀,所述第二废气总管的出口上设有第二废气出口控制阀。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热风管路上设有第一热风控制阀,所述第一热风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高炉与所述第一热风炉之间,所述第一冷风支管上设有第一冷风控制阀,所述第一烟气支管上设有第一烟气控制阀,所述第一废气支管上设有第一废气控制阀。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热风炉并联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一热风炉与所述第一高炉之间均对应设有所述第一热风控制阀,每个所述第一热风炉与所述第一总管路之间均对应设有所述第一充排管路。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热风管路上设有第二热风控制阀,所述第二热风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二高炉与所述第二热风炉之间,所述第二冷风支管上设有第二冷风控制阀,所述第二烟气支管上设有第二烟气控制阀,所述第二废气支管上设有第二废气控制阀。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热风炉并联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二热风炉与所述第二高炉之间均对应设有所述第二热风控制阀,每个所述第二热风炉与所述第二总管路之间均对应设有所述第二充排管路。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充排管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废气收集管和第一输气支管,所述第一废气收集管上设有第一废气收集控制阀,所述第一输气支管上设有第一输气控制阀,所述第一废气收集管可控地连接所述第一废气总管、以及所述第三控制管路的进口,所述第一输气支管可控地连接所述第一废气总管、以及所述第三控制管路的出口。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充排管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二废气收集管和第二输气支管,所述第二废气收集管上设有第二废气收集控制阀,所述第二输气支管上设有第二输气控制阀,所述第二废气收集管可控地连接所述第二废气总管、以及所述第三控制管路的进口,所述第二输气支管可控地连接所述第二废气总管、以及所述第三控制管路的出口。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三控制管路的送风方向,所述第三控制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所述送风装置、第一切断阀、所述储气装置、第一调节阀、以及第二切断阀。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控制管路上还设有吸风管路和放散管路,所述吸风管路上设有吸风控制阀,所述放散管路上设有放散控制阀。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充排压控制方法,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应用前述的热风炉充排压系统。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热风炉的排压操作、第二热风炉的充压操同步进行的状态下,通过炉压控制结构连通所述第一热风炉和所述第二热风炉,利用所述第一热风炉对所述第二热风炉进行充压;
当所述第一热风炉和所述第二热风炉内的压力差值达到设定值时,连通所述第一热风炉和储气装置,将所述第一热风炉内的残留废气吸入所述储气装置中存储,同时连通所述第二热风炉和所述储气装置,将所述储气装置内的带压气体输送进所述第二热风炉中用于充压;
当所述第一热风炉的压力降低至设定值时,断开所述第一热风炉和所述储气装置,连通所述第一热风炉与第一烟气总管完成排压;
当所述第二热风炉的压力上升至设定值时,连通所述第二热风炉、第二高炉和第二冷风总管,利用所述第二冷风总管将所述第二热风炉内的热风输送进所述第二高炉。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热风炉的排压操作、第二热风炉的充压操作不同步进行的状态下,连通所述第一热风炉和储气装置,将所述第一热风炉内的废气输入所述储气装置中进行存储;
当所述第一热风炉内的压力降低至设定值时,断开所述第一热风炉和所述储气装置,连通所述第一热风炉与第一烟气总管完成排压;
当所述第二热风炉需要充压时,连通所述第二热风炉和所述储气装置,利用所述储气装置对所述第二热风炉进行充压;
当所述第二热风炉内的压力上升至设定值时,断开所述第二热风炉和所述储气装置,连通所述第二热风炉、第二高炉和第二冷风总管,利用所述第二冷风总管将所述第二热风炉内的热风输送进所述第二高炉。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热风炉内的废气输入所述储气装置中进行存储后,所述储气装置的压力低于设定值时,连通所述储气装置与送风装置,打开吸风管路,利用所述送风装置对所述储气装置进行补压;当储气装置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断开所述送风装置和储气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热风炉和所述第二热风炉可交替地进行排压操作和充压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当第一热风炉首次送风时,连通第一热风炉与第一废气总管用于排压;
利用送风装置抽取大气充入储气装置内;
当所述第一热风炉需要充压时,连通所述储气装置与所述第一热风炉,利用所述储气装置对所述第一热风炉进行充压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当第二热风炉首次送风时,连通第二热风炉与第二废气总管用于排压;
利用送风装置抽取大气充入储气装置内;
当所述第二热风炉需要充压时,连通所述储气装置与所述第二热风炉,利用所述储气装置对所述第二热风炉进行充压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所述热风炉进行检修时,连通送风装置与第一热风炉和/或第二热风炉进行抽风,使所述第一热风炉和/或所述第二热风炉形成负压,然后对所述热风炉进行检修。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所述热风炉需要冷却时,连通储气装置与第一热风炉和/或第二热风炉,将储气装置内的低温气体充入第一热风炉和/或第二热风炉进行降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热风炉充排压系统使用时,能够利用第一热风结构产生热风输送进第一高炉内,也能够利用第二热风结构产生热风输送进第二高炉内,用于高炉送风生产过程。在使用过程中,当第二热风炉需要换炉时,可通过炉压控制结构将第一热风炉和第二热风炉相连通,通过炉压控制结构能够将第一热风炉内的排压废气充入第二热风炉内以提高第二热风炉的内压。当第二热风炉的内压上升至设定值时,可开启第二冷风总管,利用第二热风管路将第二热风炉内的热风输送进第二高炉内。
本发明所述热风炉充排压系统通过利用炉压控制结构能够回收第一热风炉的排压废气对第二热风炉进行充风加压,从而缩小或消除了第二热风炉与第二冷风总管之间的压差,实现了第二热风炉无扰动换炉操作。由于第二热风炉经过充风加压后,缩小或消除了第二热风炉与第二高炉之间的压差,在第二热风炉送风过程中,第二冷风总管无需对第二热风炉进行充风加压,进而第二冷风总管能够将送风量全部输入第二高炉中,从而避免了第二高炉的入炉风量出现降低的情况。且本发明还可通过炉压控制结构回收第二热风炉的排压废气对第一热风炉进行充风加压操作,从而缩小或消除了第一热风炉和第一冷风总管之间的压差,实现了第一热风炉无扰动换炉操作。本发明能够避免第一热风炉和第二热风炉在换炉过程中对第一高炉和第二高炉造成扰动,提高了高炉的运行平稳性,使得高炉的产量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发明。
图1为所述热风炉充排压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炉压控制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第一热风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第一高炉;
2、第一热风结构;
21、第一总管路;211、第一冷风总管;212、第一烟气总管;213、第一废气总管;214、第一废气出口控制阀;
22、第一热风管路;221、第一热风控制阀;
23、第一热风炉;
24、第一充排管路;241、第一冷风支管;242、第一烟气支管;243、第一废气支管;244、第一冷风控制阀;245、第一烟气控制阀;246、第一废气控制阀;
3、第二高炉;
4、第二热风结构;
41、第二总管路;411、第二冷风总管;412、第二烟气总管;413、第二废气总管;414、第二废气出口控制阀;
42、第二热风管路;421、第二热风控制阀;
43、第二热风炉;
44、第二充排管路;441、第二冷风支管;442、第二烟气支管;443、第二废气支管;444、第二冷风控制阀;445、第二烟气控制阀;446、第二废气控制阀;
5、炉压控制结构;
51、第三控制管路;511、第一切断阀;512、第一调节阀;513、第二切断阀;514、吸风管路;515、放散管路;516、吸风控制阀;517、放散控制阀;
52、送风装置;
53、第三充排管路;531、第一废气收集管;532、第一输气支管;533、第一废气收集控制阀;534、第一输气控制阀;
54、第四充排管路;541、第二废气收集管;542、第二输气支管;543、第二废气收集控制阀;544、第二输气控制阀;
55、储气装置;
6、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包括:用于与第一高炉1相接的第一热风结构2,所述第一热风结构2包括第一总管路21、连接所述第一高炉1的第一热风管路22、设置在所述第一热风管路22上的第一热风炉2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热风炉23与所述第一总管路21之间的第一充排管路24,所述第一总管路21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冷风总管211、第一烟气总管212、以及第一废气总管213,所述第一充排管路24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热风炉23和所述第一冷风总管211的第一冷风支管241、连接所述第一热风炉23和所述第一烟气总管212的第一烟气支管24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热风炉23和所述第一废气总管213的第一废气支管243;用于与第二高炉3相接的第二热风结构4,所述第二热风结构4包括第二总管路41、连接所述第二高炉3的第二热风管路42、设置在所述第二热风管路42上的第二热风炉4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热风炉43与所述第二总管路41之间的第二充排管路44,所述第二总管路41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二冷风总管411、第二烟气总管412、以及第二废气总管413;所述第二充排管路44包括连接所述第二热风炉43和所述第二冷风总管411的第二冷风支管441、连接所述第二热风炉43和所述第二烟气总管412的第二烟气支管442、以及连接所述第二热风炉43和所述第二废气总管413的第二废气支管443;设置在所述第一废气总管213与所述第二废气总管413之间的炉压控制结构5,所述炉压控制结构5可控地连通所述第一热风炉23和所述第二热风炉43;在所述第二热风炉43处于换炉状态下,所述第一热风炉23通过所述炉压控制结构5能够对所述第二热风炉43进行充风加压。
整体上,本发明所述热风炉充排压系统使用时,能够利用第一热风结构2产生热风输送进第一高炉1内,也能够利用第二热风结构4产生热风输送进第二高炉3内,用于高炉送风生产过程。在使用过程中,当第二热风炉43需要换炉时,可通过炉压控制结构5将第一热风炉23和第二热风炉43相连通,通过炉压控制结构5能够将第一热风炉23内的排压废气充入第二热风炉43内以提高第二热风炉43的内压。当第二热风炉43的内压上升至设定值时,可开启第二冷风总管411,利用第二热风管路42将第二热风炉43内的热风输送进第二高炉3内。其中,当第二热风炉43设有多座时,第二热风炉43之间可依次进行换炉操作以保证第二高炉3的稳定生产,此时可通过炉压控制结构5对处于换炉状态下的第二热风炉43进行充风加压。
本发明所述热风炉充排压系统通过利用炉压控制结构5能够回收第一热风炉23的排压废气对第二热风炉43进行充风加压,从而缩小或消除了第二热风炉43与第二冷风总管411之间的压差,实现了第二热风炉43无扰动换炉操作。由于第二热风炉43经过充风加压后,缩小或消除了第二热风炉43与第二冷风总管411之间的压差,在第二热风炉43送风过程中,第二冷风总管411无需对第二热风炉43进行充风加压,进而第二冷风总管411能够将全部的送风量输入第二高炉3中,从而避免了第二高炉3的入炉风量出现降低的情况。且本发明还可通过炉压控制结构5回收第二热风炉43的排压废气对第一热风炉23进行充风加压操作,从而缩小或消除了第一热风炉23与第一冷风总管211之间的压差,实现了第一热风炉23无扰动换炉操作。本发明能够避免第一热风炉23和第二热风炉43换炉过程中对第一高炉1和第二高炉3造成扰动,提高了高炉的运行平稳性,使得高炉的产量更加稳定。
其中,第一高炉1、第二高炉3的种类这里不做限制,第一热风炉23、第二热风炉43的种类这里不做限制。且为了便于排烟,使用人员可将第一烟气总管212和第一废气总管213与烟囱6相连通,将第二烟气总管412和第二废气总管413也与烟囱6相连通。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炉压控制结构5包括第三控制管路51、设置在所述第三控制管路51上的送风装置52、设置在所述第三控制管路51与所述第一废气总管213之间的第三充排管路5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控制管路51与所述第二废气总管413之间的第四充排管路54,所述第三充排管路53可控地连通所述第三控制管路51和所述第一废气总管213,所述第四充排管路54可控地连通所述第三控制管路51和所述第二废气总管413。
当第一热风炉23需要充压时、第二热风炉43处于排压状态时,通过炉压控制结构5连通第一热风炉23和第二热风炉43,利用送风装置52抽取第二热风炉43的排压废气输入第一热风炉23内用于对第一热风炉23进行充风加压,从而缩小或消除了第一热风炉23与第一冷风总管211之间的压差,实现了第一热风炉23无扰动换炉操作,进而提高了第一高炉1的运行稳定性,使第一高炉1的产量更加稳定。且通过抽取第二热风炉43的排压废气方式对第一热风炉23进行充风加压,能够对第二热风炉43内的排压废气进行回收再利用,防止排压废气直接排放后造成资源和能源损失。
当第二热风炉43需要充压时、第一热风炉23处于排压状态时,则可以利用送风装置52抽取第一热风炉23的排压废气输入第二热风炉43内用于对第二热风炉43进行充风加压,从而缩小或消除了第二热风炉43与第二冷风总管411之间的压差,实现第二热风炉43无扰动换炉操作,进而提高第二高炉3的运行稳定性,使第二高炉3的产量更加稳定。且通过抽取第一热风炉23的排压废气方式对第二热风炉43进行充风加压,能够对第一热风炉23内的排压废气进行回收再利用,防止排压废气直接排放后造成资源和能源损失。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热风炉充排压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控制管路51上储气装置55,所述送风装置52能够对所述储气装置55进行充风加压。
通过设置储气装置55,当第一热风炉23和第二热风炉43的充压过程和排压过程不同步时,则可以先将第一热风炉23内的排压废气抽取到储气装置55中进行储存,当第二热风炉43需要进行充风加压时,则利用储气装置55对第二热风炉43进行充风加压,从而实现第二热风炉43无扰动换炉操作。当然,使用人员也可将第二热风炉43内的排压废气储存在储气装置55中,当第一热风炉23需要充风加压时,则利用储气装置55对第一热风炉23进行充风加压。
其中,储气装置55可以选用储气罐。当然,设计人员也可将储气装置55设置为其他结构,这里不做限制。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废气总管213的出口设有第一废气出口控制阀214,所述第二废气总管413的出口上设有第二废气出口控制阀414。
通过关闭第一废气出口控制阀214和第二废气出口控制阀414,能够防止第一热风炉23或第二热风炉43内的排压废气被排放。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风管路22上设有第一热风控制阀221,所述第一热风控制阀221设置在所述第一高炉1与所述第一热风炉23之间,所述第一冷风支管241上设有第一冷风控制阀244,所述第一烟气支管242上设有第一烟气控制阀245,所述第一废气支管243上设有第一废气控制阀246。
通过第一热风控制阀221、第一冷风控制阀244和第一废气控制阀246相配合能够实现各管路的连通或关闭,从而便于控制炉压控制结构5实现第一热风炉23的充排压操作。当然,设计人员也可在各管路上设置其他装置,这里不做限制。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风炉23并联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一热风炉23与所述第一高炉1之间均对应设有所述第一热风控制阀221,每个所述第一热风炉23与所述第一总管路21之间均对应设有所述第一充排管路24。
其中,多个可以为两个及以上的数量。通过设置多座第一热风炉23,一部分第一热风炉23可处于燃烧状态用于蓄热,另一部分第一热风炉23处于送风状态用于保证第一高炉1生产,通过多座第一热风炉23相互配合从而保证了第一高炉1的稳定生产过程。例如,可设置两座第一热风炉23,两座第一热风炉23之间可采用一烧一送的工作制度。或者,可设置三座第一热风炉23,三座第一热风炉23之间可采用两烧一送的工作制度。或者,可设置四座第一热风炉23,四座第一热风炉23之间可采用两烧两送的工作制度。当然,设计人员也可根据使用需要确定第一热风炉23的设置数量和工作制度,这里不做限制。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热风管路42上设有第二热风控制阀421,所述第二热风控制阀421设置在所述第二高炉3与所述第二热风炉43之间,所述第二冷风支管441上设有第二冷风控制阀444,所述第二烟气支管442上设有第二烟气控制阀445,所述第二废气支管443上设有第二废气控制阀446。
通过第二热风控制阀421、第二冷风控制阀444和第二废气控制阀446相配合能够实现各管路的连通或关闭,从而便于控制炉压控制结构5实现第二热风炉43的充排压操作。当然,设计人员也可在各管路上设置其他装置,这里不做限制。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热风炉43并联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二热风炉43与所述第二高炉3之间均对应设有所述第二热风控制阀421,每个所述第二热风炉43与所述第二总管路41之间均对应设有所述第二充排管路44。
其中,多个可以为两个及以上的数量。通过设置多座第二热风炉43,一部分第二热风炉43可处于燃烧状态用于蓄热,另一部分第二热风炉43处于送风状态用于保证第二高炉3的生产,通过多座第二热风炉43相互配合从而保证了第二高炉3的稳定生产过程。例如,可设置两座第二热风炉43,两座第二热风炉43之间可采用一烧一送的工作制度。或者,可设置三座第二热风炉43,三座第二热风炉43之间可采用两烧一送的工作制度。或者,可设置四座第二热风炉43,四座第二热风炉43之间可采用两烧两送的工作制度。当然,设计人员也可根据使用需要确定第二热风炉43的设置数量和工作制度,这里不做限制。
其中,第一热风炉23与第二热风炉43可对应设置相同数量,并使各第一热风炉23的送风周期与对应的各第二热风炉43相同。当多座第一热风炉23进行排压操作时,对应的多座第二热风炉43可同步进行充压操作,从而实现第一热风炉23的排压废气回收再利用。当然,设计人员也可根据使用需要调整第一热风炉23和第二热风炉43设置的方式,这里不做限制。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充排管路53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废气收集管531和第一输气支管532,所述第一废气收集管531上设有第一废气收集控制阀533,所述第一输气支管532上设有第一输气控制阀534,所述第一废气收集管531可控地连接所述第一废气总管213、以及所述第三控制管路51的进口,所述第一输气支管532可控地连接所述第一废气总管213、以及所述第三控制管路51的出口。
通过第一废气收集管531能够将第一废气总管213内的排压废气输送进第三控制管路51的进口,从而配合送风装置52能够将排压废气输送进储气装置55或第二热风炉43内。通过第一输气支管532能够将第三控制管路51内的充风气体输送进第一废气总管213,从而输入第一热风炉23内用于对第一热风炉23进行充风加压。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充排管路54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二废气收集管541和第二输气支管542,所述第二废气收集管541上设有第二废气收集控制阀543,所述第二输气支管542上设有第二输气控制阀544,所述第二废气收集管541可控地连接所述第二废气总管413、以及所述第三控制管路51的进口,所述第二输气支管542可控地连接所述第二废气总管413、以及所述第三控制管路51的出口。
通过第二废气收集管541能够将第二废气总管413内的排压废气输送进第三控制管路51的进口,从而配合送风装置52能够将排压废气输送进储气装置55或第一热风炉23内。通过第二输气支管542能够将第三控制管路51内的充风气体输送进第二废气总管413,从而输入第二热风炉43内用于对第二热风炉43进行充风加压。
具体的,沿所述第三控制管路51的送风方向,所述第三控制管路51上依次设置有所述送风装置52、第一切断阀511、所述储气装置55、第一调节阀512、以及第二切断阀513。
当然,设计人员也可根据使用需要在第三控制管路51上设置额外的其他装置,这里不做限制。
其中,所述第三控制管路51上还设有吸风管路514和放散管路515,所述吸风管路514上设有吸风控制阀516,所述放散管路515上设有放散控制阀517。
当然,设计人员也可在所述的热风炉充排压系统上设置控制器及压力变速器,其中,压力变速器可设置在第一热风炉23、第二热风炉43和储气装置55上以获取压力数据,所述控制器可基于获取的压力数据控制各阀门的启闭,从而实现所述热风炉充排压系统的自动控制过程。其中,控制器和压力变速器的种类和设置位置这里不做限制。当然,设计人员还可在所述热风炉充排压系统上设置温度传感器以获取温度数据,使所述控制器能够基于温度数据和压力数据共同控制所述热风炉充排压系统的运行,这里不做限制。当然,设计人员还可在第一热风炉23和第二热风炉43上设置其他装置,这里不做限制。
在一个具体的场景下,例如对于现有的高炉生产系统,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两个或多个高炉之间通过增加第三控制管路51及第一充排管路24和第二充排管路44管路的方式,能够对现有技术中的高炉生产系统进行改造,从而使现有技术中的高炉之间能够协同配合实现无扰动换炉过程,进而提高现有技术中的高炉生产系统的生产稳定性和生产产能。且通过对现有技术中的高炉生产系统进行改造形成本发明的热风炉充排压系统还能够回收热风炉内的排压废气,实现排压废气再利用,且能够防止排压废气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和热污染。设计人员通过对现有技术中的高炉生产系统进行改造,即可获得本发明所述热风炉协同换炉系统,改造工程量小,改造成本低,适应性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充排压控制方法,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应用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热风炉充排压系统。该热风炉充排压系统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与前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热风炉23的排压操作、第二热风炉43的充压操同步进行的状态下,通过炉压控制结构5连通所述第一热风炉23和所述第二热风炉43,利用所述第一热风炉23对所述第二热风炉43进行充压。
当所述第一热风炉23和所述第二热风炉43内的压力差值达到第一设定值时,连通所述第一热风炉23和储气装置55,将所述第一热风炉23内的残留废气吸入所述储气装置55中存储,同时连通所述第二热风炉43和所述储气装置55,将所述储气装置55内的带压气体输送进所述第二热风炉43中用于充压。
当所述第一热风炉23的压力降低至第二设定值时,断开所述第一热风炉23和所述储气装置55,连通所述第一热风炉23与第一烟气总管212完成排压。
当所述第二热风炉43的压力上升至第三设定值时,连通所述第二热风炉43、第二高炉3和第二冷风总管411,利用所述第二热风管路42将所述第二热风炉43内的热风输送进所述第二高炉3。
具体的,关闭第一废气出口控制阀214、第二废气出口控制阀414、吸风控制阀516、放散控制阀517、第二切断阀513、第一废气收集控制阀533以及第二废气收集控制阀543。开启第一废气控制阀246、第二废气控制阀446、第一输气控制阀534以及第二输气控制阀544。此时,第一热风炉23与第二热风炉43相连通,第一热风炉23内的排压废气在压力作用下自动流入第二热风炉43内,对第二热风炉43进行自发的充风加压操作。
当第一热风炉23和第二热风炉43的内压差值达到第一设定值时,关闭第一输气控制阀534,打开第一废气收集控制阀533、第二切断阀513,使第一热风炉23与送风装置52相连通,此时启动送风装置52,利用送风装置52将第一热风炉23内的残留废气吸出。当设有储气装置55时,则吸出的残留废气存储在储气装置55内,然后通过储气装置55将带压残留废气输入第二热风炉43内,进而再一次对第二热风炉43进行充风加压操作。当没有设置储气装置55时,则吸出的残留废气可直接输入第二热风炉43内。
当第一热风炉23的内压下降到第二设定值时,打开第一烟气控制阀245,第一热风炉23的排压操作完成;
当第二热风炉43的内压上升至第三设定值时,第二热风炉43的充风加压操作完成,打开第二冷风控制阀444和第二热风控制阀421,第二热风炉43向第二高炉3输送热风;
最后关闭送风装置52,关闭第一废气控制阀246、第二废气控制阀446、第一废气收集控制阀533、第二切断阀513以及第二输气控制阀544。
其中,使用人员可根据各热风炉和高炉的种类及生产需要确定第一设定值、第一设定值以及第一设定值的具体数值大小,这里不做限制。例如,当第一热风炉23的排压操作、第二热风炉43的充压操作同步进行时,通过炉压控制结构5连通所述第一热风炉23和所述第二热风炉43,利用所述第一热风炉23内的排压废气自动对所述第二热风炉43进行充压,从而第一热风炉23内约一半的排压废气会在压差作用下进入第二热风炉43内,对第二热风炉43进行自动充风加压,当达到第一设定值时,即第一热风炉23和第二热风炉43内的压差平衡时,可认为达到第一设定值,此时第一设定值约为0。当然,设计人员也可根据生产需要将第一设定值设置为其他大小,这里不做限制。并且,使用人员可根据生产需要确定第二设定值和第三设定值的数值大小,这里不做限制。当然,使用人员也可根据高炉生产需要调整各使用步骤,这里不做限制。
当然,作为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热风炉23的排压操作、第二热风炉43的充压操作不同步进行的状态下,连通所述第一热风炉23和储气装置55,将所述第一热风炉23内的废气输入所述储气装置55中进行存储;
当所述第一热风炉23内的压力降低至第四设定值时,断开所述第一热风炉23和所述储气装置55,连通所述第一热风炉23与第一烟气总管212完成排压;
当所述第二热风炉43需要充压时,连通所述第二热风炉43和所述储气装置55,利用所述储气装置55对所述第二热风炉43进行充压;
当所述第二热风炉43内的压力上升至第五设定值时,断开所述第二热风炉43和所述储气装置55,连通所述第二热风炉43、第二高炉3和第二冷风总管411,利用所述第二热风管路42将所述第二热风炉43内的热风输送进所述第二高炉3。
具体的,当第一热风炉23需要进行排压操作时,关闭第一废气出口控制阀214、吸风控制阀516、放散控制阀517以及第一输气控制阀534。
打开第一废气控制阀246、第一废气收集控制阀533、第一切断阀511,启动送风装置52,将第一热风炉23内的排压废气吸入储气装置55中进行存储。
当第一热风炉23的内压下降到第四设定值时,打开第一烟气控制阀245,关闭送风装置52、以及关闭第一废气控制阀246、第一废气收集控制阀533,完成第一热风炉23的排压操作。
当第二热风炉43需要充风加压时,打开第二切断阀513、第二输气控制阀544、第二废气控制阀446,使第二热风炉43与储气装置55相连通,储气装置55将带压气体输入第二热风炉43内,对第二热风炉43进行充风加压。
当第二热风炉43的内压上升到第五设定值时完成第二热风炉43充风加压操作,此时打开第二冷风控制阀444和第二热风控制阀421,关闭第二切断阀513、第二输气控制阀544以及第二废气控制阀446。
当然,使用人员也可将第二热风炉43内的排压废气储存在储气装置55中,当第一热风炉23需要进行充风加压时,则利用储气装置55对第一热风炉23进行充风加压操作,这里不做限制。
其中,使用人员可根据各热风炉和高炉的种类及生产需要确定第四设定值以及第五设定值的具体数值大小,这里不做限制。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热风炉23内的排压废气输入所述储气装置55中进行存储后,所述储气装置55的压力低于设定值时,连通所述储气装置55与送风装置52,打开吸风管路514,利用所述送风装置52对所述储气装置55进行补压;当储气装置55的压力达到第六设定值时,断开所述送风装置52和储气装置55。
具体的,关闭第一废气收集控制阀533和第二废气收集控制阀543,打开吸风控制阀516,启动送风装置52抽取大气充入储气装置55中进行补压,直到储气装置55的内压达到第六设定值。其中,使用人员可根据各热风炉和高炉的种类及生产需要确定第四设定值以及第五设定值的具体数值大小,这里不做限制。
当所述第二热风炉43内的排压废气输入所述储气装置55中进行存储后,所述储气装置55的压力低于设定值时,也可进行上述补压操作,这里不做限制。
通过设置储气装置55,能够利用送风装置52将第一热风炉23内的排压废气抽入储气装置55中进行储存。当第二热风炉43需要充分加压时,则利用储气装置55将预存充分气体输入第二热风炉43内进行充风加压操作,以提高第二热风炉43的内压。通过设置储气装置55能够解决第一热风炉23的排压操作和第二热风炉43的充风加压操作不同步的问题,提高了热风炉充排压系统的适用性。
当然,使用人员也可利用储气装置55储存第二热风炉43的排压废气,当第一热风炉23需要充分加压时,则利用储气装置55内的充风气体对第一热风炉23进行充风加压操作,这里不做限制。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风炉23和所述第二热风炉43可交替地进行排压操作和充压操作。通过第一热风炉23和第二热风炉43交替进行排压操作和充压操作,能够利用第一热风炉23的排压废气对第二热风炉43进行充风加压操作,进而实现第二热风炉43的无扰动换炉过程。或,利用第二热风炉43的排压废气对第一热风炉23进行充风加压操作,进而实现第一热风炉23的无扰动换炉过程。且利用第一热风炉23和第二热风炉43的排压废气进行充风加压,还能够起到回收排压废气的作用,能够防止排压废气直接排放造成资源和能源浪费的问题。
当然,也可打开第一废气控制阀246、第一废气出口控制阀214,第一热风炉23内的排压废气能够通过第一废气支管243、第一废气总管213直接排出,然后打开吸风控制阀516,启动送风装置52,送风装置52将大气抽取充入储气装置55中。当第二热风炉43需要充风加压时,则打开第二切断阀513、第二输气控制阀544和第二废气控制阀446,使储气装置55与第二热风炉43相连通,利用储气装置55对第二热风炉43进行充风加压操作。当然,也可以利用储气装置55对第一热风炉23进行上述操作,这里不做限制。
当然,作为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还可包括如下步骤:当第一热风炉23首次送风时,连通第一热风炉23与第一废气总管213用于排压;利用送风装置52抽取大气充入储气装置55内;当所述第一热风炉23需要充压时,连通所述储气装置55与所述第一热风炉23,利用所述储气装置55对所述第一热风炉23进行充压操作。
通过先对第一热风炉23进行排压操作,然后利用送风装置52抽取大气将第一热风炉23充风加压到设定内压,能够快速地增加第一热风炉23的内压,进而消除第一冷风总管211与第一热风炉23之间的压差,能够减少第一高炉1内的炉压扰动,提高第一高炉1的生产稳定性。
当然,作为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第二热风炉43首次送风时,连通第二热风炉43与第二废气总管413用于排压;利用送风装置52抽取大气充入储气装置55内;当所述第二热风炉43需要充压时,连通所述储气装置55与所述第二热风炉43,利用所述储气装置55对所述第二热风炉43进行充压操作。
通过先对第二热风炉43进行排压操作,然后利用送风装置52抽取大气将第二热风炉43充风加压到设定内压,能够快速地增加第二热风炉43的内压,进而消除第二高炉3与第二热风炉43之间的压差,能够减少第二高炉3内的炉压扰动,提高第二高炉3的生产稳定性。
当然,作为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所述热风炉进行检修时,连通送风装置52与第一热风炉23和/或第二热风炉43进行抽风,使所述第一热风炉23和/或所述第二热风炉43形成负压,然后对所述热风炉进行检修。
具体的,当第一热风炉23需要进行维修时,关闭第一废气出口控制阀214、吸风控制阀516、第一切断阀511,依次打开第一废气控制阀246、第一废气收集控制阀533、放散控制阀517,启动送风装置52对第一热风炉23进行抽风操作,使第一热风炉23形成负压状态,从而防止第一热风炉23内部热风从检修处喷出。当然,使用人员也可对第二热风炉43进行上述抽风负压操作,这里不做限制。
通过利用送风装置52抽取第一热风炉23或第二热风炉43内的热风,能够防止检修过程中,炉膛内的热风从检修口喷出而产生安全风险。
当然,作为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所述热风炉需要冷却时,连通储气装置55与第一热风炉23和/或第二热风炉43,将储气装置55内的低温气体充入第一热风炉23和/或第二热风炉43进行降温。
具体的,当对第一热风炉23进行冷却时,打开第一废气控制阀246、第二切断阀513、第一输气控制阀534、以及第一调节阀512,使储气装置55与第一热风炉23相连通,利用储气装置55内较低温的气体对第一热风炉23进行冷却。可将储气装置55内的冷却气体从第一热风炉23的炉底充入第一热风炉23内,从而冷却第一热风炉23的底部相关设备,从而防止高温破坏第一热风炉23内设备,提高了第一热风炉23的使用寿命。当然,使用人员还采用上述方式对第二热风炉43进行冷却,以提高第二热风炉43的使用寿命,这里不做限制。
例如,当热风炉内的炉箅子、下部耐材等部件温度过高时,通过利用送风装置52能够快速地将储气装置55内的较为低温的气体充入待冷却的第一热风炉23和/或第二热风炉43内,通过储气装置55内的气体对第一热风炉23和/或第二热风炉43进行降温操作,能够防止第一热风炉23和第二热风炉43出现失控风险,提高了热风炉的使用安全性。
本发明通过该充排压控制方法能够缩小或消除第一热风炉23与第一冷风总管211之间的压差,从而实现第一热风炉23的无扰动换炉操作,提高了第一高炉1的运行平稳性,使得第一高炉1的产量更加稳定。且通过该充排压控制方法还能够缩小或消除第二热风炉43与第二冷风总管411之间的压差,从而实现第二热风炉43的无扰动换炉操作,提高了第二高炉3的运行平稳性,使得第二高炉3的产量更加稳定。且通过充排压控制方法还能够对第一热风炉23或第二热风炉43内的排压废气进行回收再利用,还能够解决排压废物造成的资源和能源浪费的问题。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与第一高炉相接的第一热风结构,所述第一热风结构包括第一总管路、连接所述第一高炉的第一热风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一热风管路上的第一热风炉、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热风炉与所述第一总管路之间的第一充排管路,所述第一总管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冷风总管、第一烟气总管、以及第一废气总管,所述第一充排管路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热风炉和所述第一冷风总管的第一冷风支管、连接所述第一热风炉和所述第一烟气总管的第一烟气支管、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热风炉和所述第一废气总管的第一废气支管;
用于与第二高炉相接的第二热风结构,所述第二热风结构包括第二总管路、连接所述第二高炉的第二热风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二热风管路上的第二热风炉、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热风炉与所述第二总管路之间的第二充排管路,所述第二总管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二冷风总管、第二烟气总管、以及第二废气总管;所述第二充排管路包括连接所述第二热风炉和所述第二冷风总管的第二冷风支管、连接所述第二热风炉和所述第二烟气总管的第二烟气支管、以及连接所述第二热风炉和所述第二废气总管的第二废气支管;
设置在所述第一废气总管与所述第二废气总管之间的炉压控制结构,所述炉压控制结构可控地连通所述第一热风炉和所述第二热风炉;
在所述第二热风炉处于换炉状态下,所述第一热风炉通过所述炉压控制结构能够对所述第二热风炉进行充风加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压控制结构包括第三控制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三控制管路上的送风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控制管路与所述第一废气总管之间的第三充排管路、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控制管路与所述第二废气总管之间的第四充排管路,所述第三充排管路可控地连通所述第三控制管路和所述第一废气总管,所述第四充排管路可控地连通所述第三控制管路和所述第二废气总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炉充排压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控制管路上储气装置,所述送风装置能够对所述储气装置进行充风加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废气总管的出口设有第一废气出口控制阀,所述第二废气总管的出口上设有第二废气出口控制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风管路上设有第一热风控制阀,所述第一热风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高炉与所述第一热风炉之间,所述第一冷风支管上设有第一冷风控制阀,所述第一烟气支管上设有第一烟气控制阀,所述第一废气支管上设有第一废气控制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风炉并联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一热风炉与所述第一高炉之间均对应设有所述第一热风控制阀,每个所述第一热风炉与所述第一总管路之间均对应设有所述第一充排管路。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风管路上设有第二热风控制阀,所述第二热风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二高炉与所述第二热风炉之间,所述第二冷风支管上设有第二冷风控制阀,所述第二烟气支管上设有第二烟气控制阀,所述第二废气支管上设有第二废气控制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风炉并联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二热风炉与所述第二高炉之间均对应设有所述第二热风控制阀,每个所述第二热风炉与所述第二总管路之间均对应设有所述第二充排管路。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充排管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废气收集管和第一输气支管,所述第一废气收集管上设有第一废气收集控制阀,所述第一输气支管上设有第一输气控制阀,所述第一废气收集管可控地连接所述第一废气总管、以及所述第三控制管路的进口,所述第一输气支管可控地连接所述第一废气总管、以及所述第三控制管路的出口。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充排管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二废气收集管和第二输气支管,所述第二废气收集管上设有第二废气收集控制阀,所述第二输气支管上设有第二输气控制阀,所述第二废气收集管可控地连接所述第二废气总管、以及所述第三控制管路的进口,所述第二输气支管可控地连接所述第二废气总管、以及所述第三控制管路的出口。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控制管路的送风方向,所述第三控制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所述送风装置、第一切断阀、所述储气装置、第一调节阀、以及第二切断阀。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管路上还设有吸风管路和放散管路,所述吸风管路上设有吸风控制阀,所述放散管路上设有放散控制阀。
13.一种充排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应用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风炉充排压系统。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排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热风炉的排压操作、第二热风炉的充压操同步进行的状态下,通过炉压控制结构连通所述第一热风炉和所述第二热风炉,利用所述第一热风炉对所述第二热风炉进行充压;
当所述第一热风炉和所述第二热风炉内的压力差值达到第一设定值时,连通所述第一热风炉和储气装置,将所述第一热风炉内的残留废气吸入所述储气装置中存储,同时连通所述第二热风炉和所述储气装置,将所述储气装置内的带压气体输送进所述第二热风炉中用于充压;
当所述第一热风炉的压力降低至第二设定值时,断开所述第一热风炉和所述储气装置,连通所述第一热风炉与第一烟气总管完成排压;
当所述第二热风炉的压力上升至第三设定值时,连通所述第二热风炉、第二高炉和第二冷风总管,利用所述第二冷风总管将所述第二热风炉内的热风输送进所述第二高炉。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排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热风炉的排压操作、第二热风炉的充压操作不同步进行的状态下,连通所述第一热风炉和储气装置,将所述第一热风炉内的废气输入所述储气装置中进行存储;
当所述第一热风炉内的压力降低至第四设定值时,断开所述第一热风炉和所述储气装置,连通所述第一热风炉与第一烟气总管完成排压;
当所述第二热风炉需要充压时,连通所述第二热风炉和所述储气装置,利用所述储气装置对所述第二热风炉进行充压;
当所述第二热风炉内的压力上升至第五设定值时,断开所述第二热风炉和所述储气装置,连通所述第二热风炉、第二高炉和第二冷风总管,利用所述第二冷风总管将所述第二热风炉内的热风输送进所述第二高炉。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充排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热风炉内的废气输入所述储气装置中进行存储后,所述储气装置的压力低于设定值时,连通所述储气装置与送风装置,打开吸风管路,利用所述送风装置对所述储气装置进行补压;当储气装置的压力达到第六设定值时,断开所述送风装置和储气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充排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风炉和所述第二热风炉可交替地进行排压操作和充压操作。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排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当第一热风炉首次送风时,连通第一热风炉与第一废气总管用于排压;
利用送风装置抽取大气充入储气装置内;
当所述第一热风炉需要充压时,连通所述储气装置与所述第一热风炉,利用所述储气装置对所述第一热风炉进行充压操作。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排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当第二热风炉首次送风时,连通第二热风炉与第二废气总管用于排压;
利用送风装置抽取大气充入储气装置内;
当所述第二热风炉需要充压时,连通所述储气装置与所述第二热风炉,利用所述储气装置对所述第二热风炉进行充压操作。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排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所述热风炉进行检修时,连通送风装置与第一热风炉和/或第二热风炉进行抽风,使所述第一热风炉和/或所述第二热风炉形成负压,然后对所述热风炉进行检修。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排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排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所述热风炉需要冷却时,连通储气装置与第一热风炉和/或第二热风炉,将储气装置内的低温气体充入第一热风炉和/或第二热风炉进行降温。
CN202210827464.4A 2022-07-13 2022-07-13 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及充排压控制方法 Active CN1151818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7464.4A CN115181827B (zh) 2022-07-13 2022-07-13 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及充排压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7464.4A CN115181827B (zh) 2022-07-13 2022-07-13 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及充排压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81827A true CN115181827A (zh) 2022-10-14
CN115181827B CN115181827B (zh) 2024-02-27

Family

ID=83519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27464.4A Active CN115181827B (zh) 2022-07-13 2022-07-13 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及充排压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8182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9910A (ja) * 1998-01-13 1999-07-27 Nisshin Steel Co Ltd 熱風炉の操業方法
KR20060071730A (ko) * 2004-12-22 2006-06-27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열풍로 균압 제어장치
CN103509904A (zh) * 2012-06-29 2014-01-15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热风炉废气充压装置以及充压方法
CN111020092A (zh) * 2019-12-06 2020-04-17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热风炉用均压能源回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14701784U (zh) * 2021-03-29 2021-11-12 天津市新天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 炼铁用热风炉废气再利用系统
CN216337762U (zh) * 2021-08-26 2022-04-19 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风炉换炉废气相互充压系统
CN217628467U (zh) * 2022-07-13 2022-10-21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热风炉充排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9910A (ja) * 1998-01-13 1999-07-27 Nisshin Steel Co Ltd 熱風炉の操業方法
KR20060071730A (ko) * 2004-12-22 2006-06-27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열풍로 균압 제어장치
CN103509904A (zh) * 2012-06-29 2014-01-15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热风炉废气充压装置以及充压方法
CN111020092A (zh) * 2019-12-06 2020-04-17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热风炉用均压能源回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14701784U (zh) * 2021-03-29 2021-11-12 天津市新天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 炼铁用热风炉废气再利用系统
CN216337762U (zh) * 2021-08-26 2022-04-19 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风炉换炉废气相互充压系统
CN217628467U (zh) * 2022-07-13 2022-10-21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热风炉充排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81827B (zh) 2024-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66421B (zh) 一种煤粉制备系统及方法
CN217628467U (zh) 热风炉充排压系统
CN115287386B (zh) 一种热风炉废气全回收的均压系统和方法
CN103237971B (zh) 用于运行固定式的燃气轮机的方法,用于对燃气轮机的运行进行调节的装置和发电设备
CN105803146A (zh) 一种独立的热风炉充压方法及充压装置
CN104641002A (zh) 煤粉吹入装置、具备该煤粉吹入装置的高炉设备以及煤粉供给方法
CN114959146B (zh) 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7628466U (zh) 热风炉充排压系统
CN115029492B (zh) 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181827A (zh) 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及充排压控制方法
CN217628468U (zh) 热风炉充排压系统
CN217628470U (zh) 热风炉换炉系统
CN114774608B (zh) 一种热风炉无波动换炉装置
CN104263866B (zh) 高炉炉顶料罐均压放散煤气净化、利用系统及工艺
CN115094179B (zh) 一种热风炉换炉废气回收利用系统及方法
CN217628469U (zh) 热风炉充压机构以及协同换炉系统
CN111020092A (zh) 一种高炉热风炉用均压能源回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5109884A (zh) 热风炉换炉系统以及换炉方法
CN210718691U (zh) 一种烧结矿竖式冷却显热回收系统及其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CN109443002A (zh) 一种基于燃料分层和烟气循环的生物质炭替代焦炭的铁矿烧结装置和方法
CN111961781B (zh) 一种余富冶金煤气循环利用方法
CN114659374A (zh) 丙烷脱氢装置烟气利用方法、丙烷脱氢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5786617B (zh) 一种快速无扰动换炉装置
CN108103254B (zh) 基于低品质氧及大加湿的富氢高炉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19430031U (zh) 一种利用废气充压的热均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