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9054B - 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及卸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及卸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9054B
CN115179054B CN202210792404.3A CN202210792404A CN115179054B CN 115179054 B CN115179054 B CN 115179054B CN 202210792404 A CN202210792404 A CN 202210792404A CN 115179054 B CN115179054 B CN 1151790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loading
guide rail
force
worm wheel
w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924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79054A (zh
Inventor
陈传海
陈尚
刘志峰
刘春时
严昊明
黎志杰
段佳瑞
王健
齐宝宝
郭劲言
王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MACHINE TOOL (GROUP) CO Ltd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MACHINE TOOL (GROUP) CO Ltd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MACHINE TOOL (GROUP) CO Ltd,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MACHINE TOO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9240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790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79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905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9659 priority patent/WO2024007683A1/zh
Priority to US18/346,876 priority patent/US2023034746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79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90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00Members which are comprised in the general build-up of a form of machine, particularly relatively large fixed members
    • B23Q1/01Frames, beds, pillars or like members; Arrangement of ways
    • B23Q1/017Arrangements of 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1/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chine tool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or for cooling work;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 B23Q11/001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weight or flexion on parts of the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及卸荷方法,用以安装在滑板装配体上,其包括:第一增力机构及第二增力机构,利用蜗轮蜗杆副与挡套组件实现竖直方向卸荷力的调节,在蜗杆旋转带动蜗轮转动时,使蜗轮能够沿蜗轮轴产生轴向位移,推顶挡套组件,产生的卸荷力作用在第一安装支架上,第二增力机构的卸荷螺栓与压板通过螺纹连接,转动卸荷螺栓使其产生轴向位移,通过第二安装支架使第二滑块压紧卸荷导轨立面,产生卸荷力,本发明是实现滑板装配体以特定速度快速移动,并使各导轨面载荷分布合理,以满足加工中心的设计要求,提高加工精度与导轨的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及卸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床加工中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及卸荷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龙门加工中心在工业制造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几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市场上对这一类机床的需求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横梁导轨作为保证龙门加工中心加工精度的关键部件,其导向精度、直线度、刚度、耐磨性都对加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横梁导轨受滑板装配体重力作用,一般导轨面受载较大,磨损成为产品设计必须考量的关键问题;滑板装配体的重力使横梁导轨形成倾覆趋势,导轨直线度同样收到影响。因此,通常涉及卸荷机构来解决导轨面磨损问题、保证横梁导轨的直线度与机床加工精度。
横梁导轨的卸荷方式常见的有液压卸荷、机械卸荷和气动卸荷,增力机构所提供的卸荷力往往依靠工程经验来设计其数值大小,而对于不同种类、不同结构的导轨结构与卸荷方案而言,缺乏对于卸荷力进行分析的理论方法,而卸荷方案的评价与优化更加难以进行。
现有卸荷力的设计方法主要依据《现代实用机床设计手册》所述方法,为避免卸荷比例过大而产生运动件的漂浮,根据工程经验对不同类型机床给出卸荷因数a的粗略范围。如专利CN103286625B机床用卸荷装置,其在卸荷单元增力机构中设置调节螺母,通过调节该螺母改变弹性件的变形量,使滑鞍自重的80%卸荷到横梁中部的镶钢导轨上。
但此种卸荷方案设计方法主要依靠工程经验,其设计结果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且缺乏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卸荷力的求解方法未考虑滑板移动速度对导轨受载的影响,缺乏针对特定移动速度工作条件的卸荷力求解方法;由于硬式横梁导轨的导轨面数量较多、受力情况复杂,现有卸荷方案的设计方法无法量化各导轨面的实际受载情况。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保证横梁导轨直线度,提高机床加工精度的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卸荷装置及卸荷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及卸荷方法,进一步保证横梁导轨的直线度和承载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用以安装在滑板装配体上,滑板装配体滑动连接在龙门加工中心的横梁导轨上,所述横梁导轨上设有上导轨面、下导轨面、卸荷导轨水平面、卸荷导轨立面及预紧导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增力机构,所述第一增力机构包括蜗杆、蜗轮压盖、蜗轮轴、蜗轮、挡套组件、第一安装支架及第一滑块,所述蜗杆水平转动连接在所述滑板装配体上,所述蜗轮压盖固定在所述滑板装配体上,所述蜗轮压盖上设有螺孔,所述蜗轮轴的顶端螺纹连接在所述螺孔内,所述蜗轮固定在所述蜗轮轴上且与蜗杆的螺旋齿啮合,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开设有轴孔,所述蜗轮轴的底端滑动连接在所述轴孔内,所述挡套组件套接在所述蜗轮轴上,所述挡套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抵接,所述第一滑块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卸荷导轨水平面滑动连接;
第二增力机构,所述第二增力机构包括卸荷螺栓、第二安装支架及第二滑块,所述滑板装配体的一侧固定有卸荷压板,所述卸荷螺栓水平螺纹连接在所述卸荷压板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开设有穿孔,所述卸荷螺栓的一端同轴固定有轴杆,所述轴杆适配安装在所述穿孔内,所述卸荷螺栓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支架抵接,所述第二滑块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卸荷导轨立面滑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增力机构利用蜗轮蜗杆副与挡套组件实现竖直方向卸荷力的调节,其中蜗杆的转动,使得蜗杆上螺旋齿带动蜗轮转动,由于蜗轮轴是螺纹连接在蜗轮盖板上的,蜗轮盖板与滑板装配体固定,则蜗轮轴的转动会发生轴向位移,进而推顶挡套组件,挡套组件产生的卸荷力作用在第一安装支架上,使第一滑块下压卸荷导轨水平面;第二增力机构安装在卸荷压板上,卸荷螺栓与卸荷压板螺纹连接,卸荷螺栓的转动发生水平方向的轴向位移,卸荷螺栓推顶第二安装支架,使得第二滑块水平压向卸荷导轨立面,产生卸荷力。
优选的,所述挡套组件包括蜗轮挡套及碟簧,所述蜗轮轴为阶梯轴,所述蜗轮挡套及碟簧分别穿套在所述蜗轮轴的外周侧,所述蜗轮挡套的顶端与蜗轮轴的轴肩抵接,所述蜗轮挡套的底端与碟簧的顶端抵接,所述碟簧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顶端面抵接。
优选的,所述卸荷压板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卸荷压板上对应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水平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卸荷螺栓上连接有圆螺母,所述圆螺母与所述卸荷压板的另一侧壁抵接。
优选的,所述卸荷压板的底端水平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第二安装支架滑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底端与所述挡板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均为机床用滚动滑块。
优选的,所述蜗杆的一端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多个螺钉孔,所述固定座通过螺钉与所述滑板装配体固定连接限制所述蜗杆的转动,所述蜗杆的一端开设有便于带动蜗杆转动的内角盲孔。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方法,使用了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龙门加工中心的横梁导轨上滑动连接有滑板装配体,根据工程实际,将横梁导轨上的导轨面划分为上导轨面、下导轨面、卸荷导轨水平面、卸荷导轨立面及预紧导轨面,上导轨面为靠近滑板装配体一侧的上竖直面,下导轨面包括下竖直面和下水平面,卸荷导轨水平面为上水平面,卸荷导轨立面为与竖直面平行布置的立面,预紧导轨面与下水平面和下竖直面平行布置,下竖直面平行滑板装配体一侧布置;
其中,将所受载荷只起到预紧作用且对滑板装配体倾覆趋势无对抗作用的导轨面视为预紧导轨面,所述上导轨面、下导轨面、卸荷导轨水平面、卸荷导轨立面为主要受载导轨面,对主要受载导轨面建立受力平衡方程;
步骤二:引入滑板装配体受倾覆作用形成的转角α、贴塑面垂直方向变形量δ及旋转中心坐标,划分旋转中心分布区域,结合主要受载导轨面受力面积S,得到变形协调方程;
δ=cosβαl (2)
F=cosαβlkS (3)
设旋转中心与主要受载导轨面所受合力F作用点距离为l,旋转中心至卸荷导轨立面与其对应的卸荷作用点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接触面刚度为k;
步骤三:以各导轨面合力作用点横、纵坐标为边界将平面划分为多个矩形区域,按照滑板装配体向横梁所在位置的反方向倾覆,判断相比滑板装配体不发生倾覆时各导轨面压力的增大减小趋势,并分析当旋转中心位于各矩形区域时各导轨面压力变化趋势,筛选出变化趋势符合实际情况的各个矩形区域作为旋转中心的可能分布区域,对各个可能分布区域建立几何方程,结合变形协调方程、平衡方程建立数学模型:
在所述步骤三中,主要受载导轨面总个数为n,Ai表示各导轨面所受合力作用点,O表示旋转中心,根据向量相加的三角形法则,建立旋转中心处于各区域时关于各主要受载导轨面的向量方程组,为使最终建立的数学模型为静定问题,方程组所含方程个数为n-1:
将向量向x、y坐标轴投影,a,b分别为两导轨面合力作用点距离在y,x轴上投影,根据式(4)建立几何关系方程组:
通过上述公式,建立旋转中心位于不同区域时的数学模型;
上述公式中λ、ψ为向量方向系数;
步骤四:根据滑板装配体最大移动速度分析各导轨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计算各导轨面许用最大压力,为避免卸荷量过大,运动部件漂浮导致加工精度降低的问题,卸荷后各水平导轨面所受竖直方向压强p≥0.025MPa,且龙门加工中心横梁竖直方向卸荷比例小于等于0.7,计算各导轨面的最小压力;结合各导轨面许用压力范围,求解卸荷力许用区间;
步骤五:将旋转中心分布的全部区域求解结果整合,分析各导轨面受载情况与竖直方向、水平方向两组卸荷力F1、F2变化的关系;
步骤六:竖直方向卸荷力取许用区间中的极大值,以使下导轨面竖直方向受载尽量小来提高几何精度;
步骤七:求解上下导轨面压强相同时的水平方向卸荷力,以使导轨面寿命相同,导轨整体寿命达到最大;
步骤八:计算各导轨面受载情况,通过各导轨面极限受载区间加以验证;
步骤九:根据选定卸荷力大小与同一位置所布置增力机构的数量,计算每个增力机构所提供的分力大小,进而完成对增力机构进行零件设计。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S为各导轨面受力面积,根据特定厚度的TSF软带变形—载荷特性曲线,计算接触面刚度k为:
其中,Δσ为特定厚度下TSF软带所受压强,Δδ为在此压强下TSF软带压缩形变量;
在所述步骤四中,根据滑板Y轴最大移动速度vmax与软带材料极限pv值,计算得到各贴塑面的受载极限值:
当主要受载导轨面存在对立预紧导轨面时,因主要受载导轨面上合力F的实际值为理论值与对应预紧导轨面所受预紧力之和,按照预紧力不超过0.2倍极限压强的设计原则,得到主要受载导轨面的所受压力:
Fmax=(1-0.2)F′max (9)
综上得到各导轨面压力Fi的许用区间Φi
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单方向卸荷力对同方向导轨受载影响程度大,对异向导轨面压力影响程度小,当卸荷力仅有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种时,对两种方向卸荷力的选取进行独立分析;在所述步骤五中,若卸荷机构存在卸荷力方向与水平面夹角小于90°的情况,则将此种卸荷力进行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分解,得到两方向分量与此种卸荷力的函数关系:
将Fsx、Fsy作为不同方向的两个卸荷力,按照相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进一步完成对卸荷力的设计。
本发明方法获得效果是:首先,数学模型的创新:本发明对导轨面分类为主要受载导轨面与预紧导轨面并对主要受载导轨面独立进行受力分析,引入倾覆角与旋转中心,结合塑料导轨刚度与变形量,建立数学变形协调方程组,进而建立数学模型。
其次,计算满足滑板装配体最大移动速度的创新:本发明考虑移动速度与导轨面压强相互影响关系,将塑料导轨最大移动速度作为约束条件,提出满足任意目标移动速度的卸荷力求解方法。
再次,卸荷力最优解选取的创新:本发明按下导轨竖直方向小负载、上下主导轨面载荷等分配的载荷分配原则,求解满足主导轨面受载分布合理、保证下导轨直线度的卸荷力最优解。
最后,量化各导轨面受载情况的创新:本发明按一定比例对预紧力进行选取,通过带入卸荷力最优解,实现对全部导轨面所受压力与压强的求解。本发明最终目的是实现滑板装配体以特定速度快速移动,并使各导轨面载荷分布合理,以满足加工中心的设计要求,从而保证横梁导轨的直线度,提高加工精度与导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的与横梁导轨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的第一增力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的第二增力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的第二增力机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的横梁导轨各个轨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的滑板装配体受力分析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的滑板装配体倾覆状态分析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的列举实例中上下主导轨压强差分析图。
1滑板装配体、2横梁导轨、21上导轨面、22下导轨面、23卸荷导轨水平面、24卸荷导轨立面、25预紧导轨面、3第一增力机构、31蜗杆、32蜗轮压盖、33蜗轮轴、34蜗轮、35挡套组件、351蜗轮挡套、352碟簧、36第一安装支架、37第一滑块、4第二增力机构、41卸荷螺栓、42第二安装支架、43第二滑块、5轴杆、6安装槽、7挡板、8圆螺母、9内角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本发明附图1至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用以安装在滑板装配体1上,滑板装配体1滑动连接在龙门加工中心的横梁导轨2上,横梁导轨2上设有上导轨面21、下导轨面22、卸荷导轨水平面23、卸荷导轨立面24及预紧导轨面25,其包括:
第一增力机构3,第一增力机构3包括蜗杆31、蜗轮压盖32、蜗轮轴33、蜗轮34、挡套组件35、第一安装支架36及第一滑块37,蜗杆31水平转动连接在滑板装配体1上,蜗轮压盖32固定在滑板装配体1上,蜗轮压盖32上设有螺孔,蜗轮轴33的顶端螺纹连接在螺孔内,蜗轮34固定在蜗轮轴33上且与蜗杆的螺旋齿啮合,第一安装支架36上开设有轴孔,蜗轮轴33的底端滑动连接在轴孔内,挡套组件35套接在蜗轮轴33上,挡套组件35与第一安装支架36抵接,第一滑块37安装在第一安装支架36上,第一滑块37与卸荷导轨水平面23滑动连接;
第一增力机构利用蜗轮蜗杆副与碟簧实现竖直方向卸荷力的调节,在蜗杆旋转带动蜗轮转动时,使蜗轮能够沿蜗轮轴产生轴向位移,进而压缩碟簧,使碟簧产生的卸荷力作用在滚动体支架上,将第一滑块压紧卸荷导轨水平面;
第二增力机构4,第二增力机构4包括卸荷螺栓41、第二安装支架42及第二滑块43,滑板装配体1的一侧固定有卸荷压板10,卸荷螺栓41水平螺纹连接在卸荷压板10上,第二安装支架42上开设有穿孔,卸荷螺栓41的一端同轴固定有轴杆5,轴杆5穿设在穿孔内,卸荷螺栓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支架抵接;第二滑块43连接在第二安装支架42上,第二滑块43与卸荷导轨立面24滑动连接。通过转动卸荷螺栓,使得卸荷螺栓发生轴向位移,进而推动第二安装支架水平方向趋近横梁导轨,使得第二滑块压向横梁导轨,完成滑板装配体的卸荷调节。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挡套组件35包括蜗轮挡套351及碟簧352,蜗轮轴33为阶梯轴,蜗轮挡套351及碟簧352分别穿套在蜗轮轴33的外周侧,蜗轮挡套351的顶端与蜗轮轴的轴肩抵接,蜗轮挡套351的底端与碟簧的顶端抵接,碟簧352的底端与第一安装支架36的顶端面抵接。蜗轮轴的轴向位移推顶蜗轮挡套位移,进而推顶碟簧,使碟簧产生的卸荷力作用在第一安装支架上,碟簧能更加的稳定机构的运动,行程短,负荷大。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卸荷压板10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安装槽6,卸荷压板10上对应安装槽6的槽底水平开设有螺纹孔,卸荷螺栓41上连接有圆螺母8,圆螺母8与卸荷压板10的另一侧壁抵接。圆螺母能锁紧卸荷螺栓,完成卸荷调节后的锁紧。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卸荷压板10的底端水平固定连接有挡板7,第二安装支架42位于在安装槽6内,第二安装支架42的底端与挡板7滑动连接。挡板能保证第二安装支架的稳定运行。
具体的,第一滑块37及第二滑块43均为机床用滚动滑块。滑块的底部安装多个滚子。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蜗杆31的一端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上开设有多个螺钉孔,固定座通过螺钉与滑板装配体1固定连接限制蜗杆31的转动,蜗杆31的一端开设有带动蜗杆转动的内角盲孔9,固定座用于蜗杆调节完成后的定位,内角盲孔方便使用工具转动蜗杆。
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方法:
通过引入滑板装配体转角、旋转中心与导轨面刚度,建立求解各未知参数的数学模型,按下导轨竖直方向小负载、上下导轨面载荷等分配的载荷分配原则,结合对滑板装配体最大移动速度的分析,实现对卸荷力的求解,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滑板装配体以特定速度快速移动,并使各导轨面载荷分布合理,以满足加工中心的设计要求,从而提高加工精度与导轨寿命。
旋转中心的确定方法:
1、把旋转前后重合的点看成是两图的对应点。
2、找出两组对应点,分别连接每组对应点并作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就是旋转中心。
首先建立数学模型
步骤1:根据工程实际,将所受载荷只起到预紧作用且对滑板装配体倾覆趋势无对抗作用的导轨面视为预紧导轨面,其余导轨面作为主要受载导轨面,如图6所示横梁导轨(2)上的导轨面划分为上导轨面(21)、下导轨面(22)、卸荷导轨水平面(23)、卸荷导轨立面(24)及预紧导轨面(25),通过受力分析对主要受载导轨面建立支持力的平衡方程组为:
上导轨面(21)为靠近滑板装配体一侧的上竖直面,下导轨面(22)包括下竖直面和下水平面,卸荷导轨水平面(23)为上水平面,卸荷导轨立面(24)为与竖直面平行布置的立面,预紧导轨面(25)为与下水平面和下竖直面平行布置,下竖直面平行滑板装配体一侧布置;
令滑板装配体受倾覆作用形成的转角为α、贴塑面法向的变形量为δ,设旋转中心与各导轨面所受合力F作用点距离为l,作用点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转角朝向滑板装配体的倾覆方向,得到变形协调方程为:
δ=cosβαl
F=cosβαlkS
其中,S为各导轨面受力面积,根据特定厚度的TSF软带变形—载荷特性曲线,计算接触面刚度k为:
其中,Δσ为特定厚度下TSF软带所受压强,Δδ为在此压强下TSF软带压缩形变量。
通过划分旋转中心的分布区域,建立旋转中心处于各区域时的几何关系方程组:
通过上述公式,建立旋转中心位于不同区域时的数学模型。
滑板最大移动速度分析
步骤2:根据滑板装配体Y轴最大移动速度vmax与软带材料极限pv值,计算得到各贴塑面的受载极限值:
当主要受载导轨面存在对立预紧导轨面时,因主要受载导轨面上合力F的实际值为理论值与对应预紧导轨面所受预紧力之和,按照预紧力不超过0.2倍极限压强的设计原则,得到主要受载导轨面的所受压力:
Fmax=(1-0.2)F′max
根据《现代实用机床设计手册》,为避免卸荷量过大、运动部件漂浮导致加工精度降低的问题,卸荷后各水平导轨面所受竖直方向压强p≥0.025MPa,且龙门加工中心横梁竖直方向卸荷比例小于等于0.7,由此计算各导轨面的最小压力。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各导轨面压力Fi的许用区间Φi
卸荷力最优值求解
步骤3:结合边界条件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考虑各参数的物理含义,得到边界条件为
α,li,βi>O
将满足边界条件的全部区域的求解结果进行整合,分析各导轨面受载情况与两卸荷力F1、F2变化的关系,可知,由于特定卸荷力对同方向导轨的受载情况影响较大,对不同方向的导轨面压力影响较小,所以对两方向的卸荷力进行单独求解。
对于竖直方向卸荷力F1的选取,可根据平衡方程∑FY=0计算得到:
F1=G-F3
根据F3的许用区间Φ3计算竖直方向卸荷力F1的许用区间Φ1,取许用区间的极大值F1′作为竖直方向卸荷力的选取值,其原因是龙门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受下导轨直线度的影响更大,应使下导轨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F3尽量小,以提高导轨几何精度。
对于水平方向卸荷力F2的选取,通过对数学模型求解分析上下主导轨面所受压强差|P3-P6|与水平方向卸荷力F2间的变化关系,将竖直方向卸荷力F1取一固定值,则当上下导轨面压强差|P3-P6|趋于极小值时,求解得到的水平方向卸荷力F2′即为所取值。在此情况下,上下主导轨面塑料软带所受压强相同,从而保证两主导轨面寿命相同,导轨整体寿命达到最大。
计算各导轨面受载
步骤4:将两卸荷力的选取值F1、F2代入数学模型,计算其余各导轨面的受载,并将计算结果与各导轨面压力许用区间Φi进行比较。当设计卸荷力满足最大移动速度与导轨面最小压强下的极限载荷要求时,判断卸荷力的选取满足设计要求。
以此数控龙门五面加工中心实际计算为实例,说明此卸荷力选取与主要受载导轨面受载情况计算方法。由已知条件,滑板装配体重力G=63700N,TSF塑料软带极限pv值为30MPa·m·min-1,滑板最大移动速度vmax=25m·min-1,各导轨面受力面积:
S3=49000mm2
S4=130000mm2
S6=95000mm2
计算各主要受载导轨面作用力的许用极大值:
F1max=0.7G=44590N
由各导轨面所受竖直方向压强p≥0.025MPa,计算F3许用极小值:
F3min=pmin·S3=1225N
进而得到得到各导轨面压力Fi的许用区间Φi
Φ3=[1225,47040N]
Φ4=[0,124800N]
Φ6=[0,91200N]
对于竖直方向卸荷力F1的选取,根据平衡方程ΣFY=0计算得到:
16660≤F1=G-F3≤62475
进而得到竖直方向卸荷力F1的许用区间Φ1
Φ1=[16660,44590N]
按下导轨竖直方向小负载原则,取:
F1=44590N
根据平衡方程∑FY=0计算得到:
F3=G-F1=62475
将计算得到的F1和F3代入方程组,将卸荷力F2以20000N为步长在[40000,100000N]区间上通过数学模型求解各参数值,按照上下主导轨面载荷等分配的载荷分配原则,分析上下主导轨面压强差|P4-P6|对卸荷力F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当F2趋近于60000N时,|P4-P6|趋于极小值,因此通过不断减小F2求解区间与步长,最终当求解步长为1N时,选取|P4-P6|达到极小值时的水平方向卸荷力:
F2=58625N
将求解出的两卸荷力F1、F2和F3代入方程组,求解其余导轨面受力:
F4=33946.1N
F6=24678.9N
增力机构设计与校核
步骤5:第一增力机构利用蜗轮蜗杆副与碟簧实现竖直方向卸荷力的调节,其中涡轮盖板的蜗轮轴孔有内螺纹,在蜗杆旋转带动蜗轮转动时,使蜗轮能够沿蜗轮轴产生轴向位移,进而压缩碟簧,使碟簧产生的卸荷力作用在第一安装支架上,将第一滑块压紧卸荷导轨水平面。
第二增力机构安装在卸荷压板上,卸荷螺栓与压板通过螺纹连接,转动卸荷螺栓使其产生轴向位移,通过第二安装支架使第二滑块压紧卸荷导轨立面,产生卸荷力。
蜗轮蜗杆副设计与校核
对于蜗轮蜗杆副的设计,初选蜗轮蜗杆副的传动比i、选择蜗杆头数z1与蜗轮齿数z2
蜗轮轴孔内螺纹与蜗轮轴相配合。根据卸荷装置空间结构尺寸,由普通螺纹直径与螺距系列及基本尺寸(GB/T196-2003)查取螺纹公称直径D,螺距P,中径D′,螺纹面夹角α,计算螺纹升角:
确定所选蜗轮材料的接触强度安全系数SH,载荷系数K,根据接触疲劳极限应力σHlim,计算许用接触应力:
当确定增力机构轴向夹紧力Fq、当量摩擦角取承托表面摩擦因数f1,初选蜗轮内径D1、外径D2后,可计算得到承托表面摩擦力矩的力臂:
根据螺旋增力机构夹紧力的计算公式,可计算蜗轮轴所受转矩T2。
由于增力机构中的蜗轮蜗杆副并非长期保持传动运动,故按照U系数法对蜗轮蜗杆副进行设计。已知U系数法校核计算公式。
U=KAFt2m/b2≤UP=Ulim/SFmin
计算蜗轮圆周力:Ft2=T2/d2
推导蜗轮参数设计计算公式,并根据圆柱蜗杆传动基本参数GB10085-2018选取蜗轮模数m、分度圆直径d2与蜗杆分度圆直径d1,计算蜗轮齿数z2=d2/m,由蜗杆跨度取值范围L≥(12+0.1z2)m以及空间结构尺寸得到蜗杆的跨度L。
d2b2m≥KAT2SFlim/Ulim
根据设计齿宽B2可计算得到蜗轮蜗杆的中心距。
进而,对第一增力机构的蜗轮轴外螺纹与蜗轮蜗杆进行校核:
由螺纹升角与蜗轮所受转矩确定蜗轮轴所受的轴向最大工作载荷
按控制预紧力确定安全系数S,计算螺纹的许用应力[σ]=σs/S,
由强度条件计算螺纹的最小直径
由普通螺纹直径与螺距系列及基本尺寸(GB/T196-2003),当所选螺纹小径d1<d1min,蜗轮轴外螺纹满足强度要求。
碟簧选型
对于第一增力机构中碟簧的选型,根据碟形弹簧的特性曲线,为满足特性线趋近于直线,取
因碟簧直径比C=D/d≈1.7时,碟簧单位体积材料的变形量最大,而C值过大会导致碟簧外径过大,因此取C=1.7~2。
随着碟簧变形量与最大形变行程比值s/h0增大,实际杠杆臂缩短,弹簧实际承载能力与计算值的差值增大,当时,该差值已十分明显。根据GB/T1872规定smax/h0=0.75,当/>时,I点可能出现裂纹。因此所选弹簧应在0.20<s/h0<0.60时满足受载条件。
已知同一方向上增力机构个数为n,每个增力机构上的载荷为根据各家厂商提供的产品参数,结合上述选型原则,完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增力机构中碟簧的选型。
结合单片碟簧的受载变形曲线,分析单片碟簧受载Fq时变形量s,通过螺纹升角与传动比的推导,计算使用单片碟簧的情况下调整卸荷力从0到目标值蜗杆的回转次数,考虑增力机构调整卸荷力的灵敏度和弹簧压缩的理想形程,完成碟簧的组合形式的设计。
通过上述的计算和校核,可实现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卸荷力的求解和设计方案的校核。
第二增力机构螺栓设计与校核
对于第二增力机中螺栓设计,因其常处于受变载荷、振动、冲击载荷的工作环境,且作为微调机构要具备调整功能,可选用普通粗牙螺纹的螺柱进行连接。
根据螺栓数z,计算每个螺栓所受的最大工作载荷按控制预紧力确定安全系数S,计算螺栓的许用应力/>由公式/>计算螺栓的最小直径d1min
由普通螺纹直径与螺距系列及基本尺寸(GB/T196-2003),当所选螺纹小径d1<d1min,第二增力机构的螺栓满足强度要求。
螺栓间距校核
当同一压板上使用多个卸荷螺栓时,需要对螺栓间距进行校核。由工程经验得知,连接用途为普通连接时,螺栓连接允许的螺栓最大间距t0≤10d。螺柱间距还应满足扳手空间的要求,由扳手空间尺寸(JB/ZQ4005-1997)确定间距参数A,当同一压板任意两螺柱实际间距t0′>A时,判断螺栓间距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和使用方法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龙门加工中心的横梁导轨(2)上滑动连接有滑板装配体(1),根据工程实际,将横梁导轨(2)上的导轨面划分为上导轨面(21)、下导轨面(22)、卸荷导轨水平面(23)、卸荷导轨立面(24)及预紧导轨面(25),上导轨面(21)为靠近滑板装配体一侧的上竖直面,下导轨面(22)包括下竖直面和下水平面,卸荷导轨水平面(23)为上水平面,卸荷导轨立面(24)为与竖直面平行布置的立面,预紧导轨面(25)与下水平面和下竖直面平行布置,下竖直面平行滑板装配体一侧布置;
其中,将所受载荷只起到预紧作用且对滑板装配体倾覆趋势无对抗作用的导轨面视为预紧导轨面,所述上导轨面(21)、下导轨面(22)、卸荷导轨水平面(23)、卸荷导轨立面(24)为主要受载导轨面,对主要受载导轨面建立受力平衡方程;
步骤二:滑板装配体(1)受倾覆作用并以旋转中心发生旋转,转角为α,设旋转中心与各导轨面所受合力F作用点距离为l,旋转中心至卸荷导轨立面(24)与其对应的卸荷作用点的连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β,贴塑面垂直方向的变形量为δ,根据特定厚度的TSF软带变形—载荷特性曲线,计算得到接触面刚度系数k,结合主要受载导轨面受力面积S,得到变形协调方程;
δ=cosβαl (2)
F=cosβαlkS (3)
步骤三:以各导轨面合力作用点横、纵坐标为边界将平面划分为多个矩形区域,按照滑板装配体(1)向横梁所在位置的反方向倾覆,判断相比滑板装配体(1)不发生倾覆时各导轨面压力的增大减小趋势,并分析当旋转中心位于各矩形区域时各导轨面压力变化趋势,筛选出变化趋势符合实际情况的各个矩形区域作为旋转中心的可能分布区域,对各个可能分布区域建立几何方程,结合变形协调方程、平衡方程建立旋转中心位于不同区域的数学模型,
在所述步骤三中,主要受载导轨面总个数为n,Ai表示各导轨面所受合力作用点,O表示旋转中心,根据向量相加的三角形法则,建立旋转中心处于各区域时关于各主要受载导轨面的向量方程组,为使最终建立的数学模型为静定问题,方程组所含方程个数为n-1:
将向量向x、y坐标轴投影,a,b分别为两导轨面合力作用点距离在y,x轴上投影,根据式(4)建立几何关系方程组:
通过上述公式,建立旋转中心位于不同区域时的数学模型;
上述公式中λ、ψ为向量方向系数;
步骤四:根据滑板装配体最大移动速度分析各导轨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计算各导轨面许用最大压力,为避免卸荷量过大,运动部件漂浮导致加工精度降低的问题,卸荷后各水平导轨面所受竖直方向压强p≥0.025MPa,且龙门加工中心横梁竖直方向卸荷比例小于等于0.7,计算各导轨面的最小压力;结合各导轨面许用压力范围,求解卸荷力许用区间;
步骤五:将旋转中心分布的全部区域求解结果整合,分析各导轨面受载情况与竖直方向、水平方向两组卸荷力F1、F2变化的关系;
步骤六:竖直方向卸荷力取许用区间中的极大值,以使下导轨面竖直方向受载尽量小来提高几何精度;
步骤七:求解上下导轨面压强相同时的水平方向卸荷力,以使导轨面寿命相同,导轨整体寿命达到最大;
步骤八:计算各导轨面受载情况,通过各导轨面极限受载区间加以验证;
步骤九:根据选定卸荷力大小与同一位置所布置增力机构的数量,计算每个增力机构所提供的分力大小,进而完成对增力机构进行零件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计算接触面刚度k为:
其中,Δσ为特定厚度下TSF软带所受压强,Δδ为在此压强下TSF软带压缩形变量;
在所述步骤四中,根据滑板Y轴最大移动速度υmax与软带材料极限pv值,计算得到各贴塑面的受载极限值:
р·S中的р为贴塑面单位面积的负载压强;
当主要受载导轨面存在对立预紧导轨面时,因主要受载导轨面上合力F的实际值为理论值与对应预紧导轨面所受预紧力之和,按照预紧力不超过0.2倍极限压强的设计原则,得到主要受载导轨面的所受压力:
Fmax=(1-0.2)F′max (9)
综上得到各导轨面压力Fi的许用区间Φ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单方向卸荷力对同方向导轨受载影响程度大,对异向导轨面压力影响程度小,当卸荷力仅有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种时,对两种方向卸荷力的选取进行独立分析;在所述步骤五中,若卸荷机构存在卸荷力方向与水平面夹角小于90°的情况,则将此种卸荷力进行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分解:
将Fsx、Fsy作为不同方向的两个卸荷力,按照相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方法,其特征在于,需使用卸荷装置,卸荷装置安装在滑板装配体(1)上,所述滑板装配体(1)滑动连接在龙门加工中心的横梁导轨(2)上,所述横梁导轨(2)上具有上导轨面(21)、下导轨面(22)、卸荷导轨水平面(23)、卸荷导轨立面(24)及预紧导轨面(25),卸荷装置包括:第一增力机构(3),所述第一增力机构(3)包括蜗杆(31)、蜗轮压盖(32)、蜗轮轴(33)、蜗轮(34)、挡套组件(35)、第一安装支架(36)及第一滑块(37),所述蜗杆(31)水平转动连接在所述滑板装配体(1)上,所述蜗轮压盖(32)固定在所述滑板装配体(1)上,所述蜗轮压盖(32)上设有螺孔,所述蜗轮轴(33)的顶端螺纹连接在所述螺孔内,所述蜗轮(34)固定在所述蜗轮轴(33)上且与蜗杆的螺旋齿啮合,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6)上开设有轴孔,所述蜗轮轴(33)的底端滑动连接在所述轴孔内,所述挡套组件(35)套接在所述蜗轮轴(33)的底端边缘,所述挡套组件(35)底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6)抵接,所述挡套组件(35)包括蜗轮挡套(351)及碟簧(352),所述碟簧(352)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6)的顶端面抵接,所述第一滑块(37)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6)底端,所述第一滑块(37)底端与所述卸荷导轨水平面(23)滑动连接;
第二增力机构(4),所述第二增力机构(4)包括卸荷螺栓(41)、第二安装支架(42)及第二滑块(43),所述滑板装配体(1)的一侧固定有卸荷压板(10),所述卸荷螺栓(41)水平螺纹连接在所述卸荷压板(10)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2)上开设有穿孔,所述卸荷螺栓(41)的一端同轴固定有轴杆(5),所述轴杆(5)转动连接在所述穿孔内,所述卸荷螺栓(41)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支架(42)抵接,所述第二滑块(4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2)远离所述卸荷螺栓(41)一侧,所述第二滑块(43)与所述卸荷导轨立面(24)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轴(33)为阶梯轴,所述蜗轮挡套(351)及碟簧(352)分别穿套在所述蜗轮轴(33)的外周侧,所述蜗轮挡套(351)的顶端与蜗轮轴的轴肩抵接,所述蜗轮挡套(351)的底端与碟簧的顶端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压板(10)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安装槽(6),所述卸荷压板(10)上对应所述安装槽(6)的槽底水平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卸荷螺栓(41)上连接有圆螺母(8),所述圆螺母(8)与所述卸荷压板(10)的另一侧壁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压板(10)的底端水平固定连接有挡板(7),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2)滑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槽(6)内,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2)的底端与所述挡板(7)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37)及第二滑块(43)均为机床用滚动滑块。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31)的一端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多个螺钉孔,所述固定座通过螺钉与所述滑板装配体(1)固定连接限制所述蜗杆(31)的转动,所述蜗杆(31)的一端开设有内角盲孔(9)。
CN202210792404.3A 2022-07-05 2022-07-05 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及卸荷方法 Active CN1151790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2404.3A CN115179054B (zh) 2022-07-05 2022-07-05 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及卸荷方法
PCT/CN2023/089659 WO2024007683A1 (zh) 2022-07-05 2023-04-21 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及卸荷方法
US18/346,876 US20230347465A1 (en) 2022-07-05 2023-07-05 Unloading device and unloading method for gantry-type machining center beam guide rai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2404.3A CN115179054B (zh) 2022-07-05 2022-07-05 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及卸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9054A CN115179054A (zh) 2022-10-14
CN115179054B true CN115179054B (zh) 2024-04-12

Family

ID=83517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92404.3A Active CN115179054B (zh) 2022-07-05 2022-07-05 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及卸荷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79054B (zh)
WO (1) WO20240076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9054B (zh) * 2022-07-05 2024-04-12 吉林大学 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及卸荷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130934B (de) * 1931-01-17 1932-12-27 Stefan Goetz & Soehne Kommandi Weichenstellvorrichtung für Nah- und Fernbetätigung.
WO2005030428A1 (en) * 2003-10-01 2005-04-07 Trumpf, Inc. Laser cutting installation with workpiece support with parallel spaced grid elements and a parts unloading unit comprising a pair of opposed fork assemblies
CN101342659A (zh) * 2008-08-15 2009-01-14 宁波海天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复合导轨
CN101462232A (zh) * 2007-12-21 2009-06-24 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横向溜板用导轨卸荷装置
CN208841015U (zh) * 2018-09-21 2019-05-10 深圳市鑫凯祥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加工中心滑动导轨卸荷装置
CN211949551U (zh) * 2020-03-20 2020-11-17 广西协安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爬架导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3132B (zh) * 2009-08-28 2010-12-08 中捷机床有限公司 立式五轴加工中心z向垂直导轨卸荷装置及制造方法
DE102010049319A1 (de) * 2010-10-22 2012-04-26 Gleason-Pfauter Maschinenfabrik Gmbh Führunsanordnung und 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r solchen Führungsanordnung
CN103286625B (zh) * 2013-06-03 2016-02-10 柳州正菱重型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机床用卸荷装置
CN203448995U (zh) * 2013-07-24 2014-02-26 宁波海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复合导轨
CN115179054B (zh) * 2022-07-05 2024-04-12 吉林大学 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及卸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130934B (de) * 1931-01-17 1932-12-27 Stefan Goetz & Soehne Kommandi Weichenstellvorrichtung für Nah- und Fernbetätigung.
WO2005030428A1 (en) * 2003-10-01 2005-04-07 Trumpf, Inc. Laser cutting installation with workpiece support with parallel spaced grid elements and a parts unloading unit comprising a pair of opposed fork assemblies
CN101462232A (zh) * 2007-12-21 2009-06-24 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横向溜板用导轨卸荷装置
CN101342659A (zh) * 2008-08-15 2009-01-14 宁波海天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复合导轨
CN208841015U (zh) * 2018-09-21 2019-05-10 深圳市鑫凯祥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加工中心滑动导轨卸荷装置
CN211949551U (zh) * 2020-03-20 2020-11-17 广西协安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爬架导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7683A1 (zh) 2024-01-11
CN115179054A (zh) 2022-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79054B (zh) 一种龙门加工中心横梁导轨的卸荷装置及卸荷方法
CN104565333B (zh) 自动消除限转角齿轮齿侧间隙的方法
US20060123954A1 (en) Ratcheting tool with vertically curved tooth arrangement
KR101657967B1 (ko) 로터리 테이블장치
CN110704968A (zh) 基于摆线轮齿廓修形的rv减速器多目标优化方法
CN114354104A (zh) 一种测量余弦波规则形貌结合面切向刚度的装置及方法
US20230347465A1 (en) Unloading device and unloading method for gantry-type machining center beam guide rail
CN104551025B (zh) 磨齿机的工件主轴箱
CN111810567A (zh) 一种可变阻尼、可调质量和刚度的减振器及刚度定量调节方法
CN113899328B (zh) 一种连轴装配式大齿轮渐开线样板
CN202884183U (zh) 一种电动执行器三轴定位导向机构
CN115647235A (zh) 薄壁高筋环筒多自由度径向包络成形装备
CN111015246B (zh) 基于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动态特性的滚珠直线导轨装配平行度的确定方法
Yang et al. Effects of parameters on rotational fine blanking of helical gears
CN114818172A (zh) 环形零件变形校正方法和系统
CN210059833U (zh) 用于车床加工长轴的支撑机构
CN102642111B (zh) 一种齿底滚压装置
CN107900979B (zh) 一种弹簧压缩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CN101508041A (zh) 节圆夹具使用技术
Zhao et al. A modified ball screw lapping method and optimized lapping factors for ideal surface quality
CN113523850B (zh) 一种非回转体锥形零件的夹具及装夹方法
CN1281354C (zh) 基于进给力控制的双轴柔性滚弯机
CN214417364U (zh) 一种高精度、高刚度、紧凑型手动矫直机构
CN112643147B (zh) 一种带轴齿轮磨齿用工装夹具的找正方法
CN215766726U (zh) 一种耐磨稳定的高精度连接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