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1332B - 一种守护策略生成方法、服务器、终端设备和守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守护策略生成方法、服务器、终端设备和守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1332B
CN115171332B CN202210747600.9A CN202210747600A CN115171332B CN 115171332 B CN115171332 B CN 115171332B CN 202210747600 A CN202210747600 A CN 202210747600A CN 115171332 B CN115171332 B CN 1151713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position information
daemon
rang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76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71332A (zh
Inventor
冯攀
路洪震
孙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4760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713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71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1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71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13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0202Child monitoring systems using a transmitter-receiver system carried by the parent and the child
    • G08B21/0205Specific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child monitoring using a transmitter-receiver system
    • G08B21/0208Combination with audio or video communication, e.g. combination with "baby phone" func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0202Child monitoring systems using a transmitter-receiver system carried by the parent and the child
    • G08B21/0266System arrangements wherein the object is to detect the exact distance between parent and child or surveyor and item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0202Child monitoring systems using a transmitter-receiver system carried by the parent and the child
    • G08B21/028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 and child units via remote transmission means, e.g. satellite network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04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non-activity, e.g. of elderly pers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1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schedules, e.g. using calenda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7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geographic 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rontology & Geriatric Medicin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守护策略生成方法、服务器、终端设备和守护系统,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在获取到被守护终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上报的多个位置信息后,可以根据各个位置信息和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生成守护策略,并将守护策略发送至被守护终端,以指示被守护终端在守护时间段内,实时发送被守护终端所在的位置。通过上述方法,服务器可以根据被守护终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上报的各个位置信息和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生成守护策略,而不需要用户手动设置,可以帮助用户节省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守护策略生成方法、服务器、终端设备和守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守护策略生成方法、服务器、终端设备和守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孩子上下学和老人出行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人们通常因为繁忙的工作,而无法实时陪伴在老人和孩子身边,因此,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对孩子或老人的出行轨迹进行监控,不仅有助于人们对孩子上下学和老人出行过程进行监控,还可以帮助人们节省时间。
目前,人们在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对孩子或老人的出行轨迹进行监控之前,需要在手机等终端设备上手动输入监控持续时间、定位上报周期、监控开启时间段等信息来创建守护策略,操作繁琐,会浪费用户大量的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守护策略生成方法、服务器、终端设备和守护系统,可以帮助用户节省时间。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守护策略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被守护终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上报的多个位置信息;
根据各个位置信息和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生成守护策略;所述守护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被守护终端在守护时间段内,实时发送所述被守护终端所在的位置;
将所述守护策略发送至所述被守护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守护策略包括第一轨迹监控规则和第二监控轨迹规则;所述守护时间段包括由所述第一轨迹监控规则确定的第一守护时间段和由所述第二轨迹监控规则确定的第二守护时间段;
所述第一轨迹监控规则是根据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第一监控范围和第二监控范围生成的;所述第一轨迹监控规则用于指示所述被守护终端在所述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内监测所述被守护终端所在的位置,并指示所述被守护终端将监测到所述被守护终端移出所述第一监控范围的时间,作为所述第一守护时间段的第一起始时间,以及将监测到所述被守护终端移入所述第二监控范围的时间,作为所述第一守护时间段的第一结束时间;
所述第二轨迹监控规则是根据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所述第一监控范围和所述第二监控范围生成的;所述第二轨迹监控规则用于指示所述被守护终端在所述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内监测所述被守护终端所在的位置,并指示所述被守护终端将监测到所述被守护终端移出所述第二监控范围的时间,作为所述第二守护时间段的第二起始时间,以及将监测到所述被守护终端移入所述第一监控范围的时间,作为所述第一守护时间段的第二结束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监控范围包括第一监控位置;所述第二监控范围包括第二监控位置;所述第一监控位置和所述第二监控位置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分别确定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其中,第一场所标识是与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位置距离最近的场所的标识;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为所述多个位置信息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各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将各个位置信息和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划分至第一组位置信息或第二组位置信息;
将所述第一组位置信息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场所标识对应的场所确定为所述第一监控位置;并将所述第二组位置信息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场所标识对应的场所确定为所述第二监控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监控范围还包括第一监控半径;所述第二监控范围还包括第二监控半径;所述第一监控半径和所述第二监控半径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确定第一定位位置和第二定位位置;所述第一定位位置为所述被守护终端发送的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中距离所述第一监控位置最近的位置;所述第二定位位置为所述被守护终端发送的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中距离所述第二监控位置最近的位置;
将所述第一定位位置与所述第一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作为所述第一监控半径;
将所述第二定位位置与所述第二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作为所述第二监控半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各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将各个位置信息和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划分至第一组位置信息或第二组位置信息,包括:
将各个位置信息依次作为当前位置信息,若当前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处于设定的第一时间范围内,则将当前位置信息和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划分至第一组位置信息;若当前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处于设定的第二时间范围内,则将当前位置信息和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划分至第二组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和所述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确定第三组位置信息和第四组位置信息;所述第三组位置信息包含相邻的至少两个位置信息,且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信息满足第一设定条件;所述第一设定条件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信息中仅有第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监控位置内,且仅有最后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监控位置内;所述第四组位置信息包含相邻的至少两个位置信息,且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信息满足第二设定条件;所述第二设定条件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信息中仅有第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监控位置内,且仅有最后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监控位置内;
根据所述第三组位置信息中的第一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
根据所述第四组位置信息中的第一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轨迹监控规则还包括第一监控持续时间;所述第一轨迹监控规则还用于指示所述被守护终端从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开始,在所述第一监控持续时间内,发送所述被守护终端的位置,直至所述被守护终端移入所述第二监控范围内;
所述第二轨迹监控规则还包括第二监控持续时间;所述第二轨迹监控规则还用于指示所述被守护终端从所述第二起始时间开始,在所述第二监控持续时间内,发送所述被守护终端的位置,直至所述被守护终端移入所述第一监控范围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监控持续时间和所述第二监控持续时间:
根据所述第三组位置信息中第一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和最后一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监控持续时间;
根据所述第四组位置信息中第一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和最后一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监控持续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轨迹监控规则还包括第一定位上报周期;所述第一轨迹监控规则还用于指示所述被守护终端在所述第一守护时间段内按照所述第一定位上报周期发送所述被守护终端所在的位置;
所述第二轨迹监控规则还包括第二定位上报周期;所述第二轨迹监控规则还用于指示所述被守护终端在所述第二守护时间段内按照所述第二定位上报周期发送所述被守护终端所在的位置;
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定位上报周期和所述第二定位上报周期:
根据所述第一监控位置和所述第二监控位置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监控持续时间,确定所述第一定位上报周期;
根据所述第一监控位置和所述第二监控位置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监控持续时间,确定所述第二定位上报周期。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通信组件和处理器;
所述通信组件被配置为,与被守护终端连接并传输数据;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守护策略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被守护终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上报的多个位置信息;
生成单元,根据各个位置信息和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生成守护策略;所述守护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被守护终端在守护时间段内,实时发送所述被守护终端所在的位置;
发送单元,将所述守护策略发送至所述被守护终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所述终端设备运行所使用的程序或数据;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设定时间范围内,按照设定时间间隔向服务器上报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并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守护策略,按照所述守护策略,在守护时间段内,实时发送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位置;所述守护策略是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设定时间范围内上报的各个位置信息和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生成的。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守护系统,包括:守护终端、被守护终端和服务器;
所述被守护终端,用于在设定时间范围内,按照设定时间间隔向服务器上报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被守护终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上报的多个位置信息;根据各个位置信息和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生成守护策略;所述守护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被守护终端在守护时间段内,实时发送所述被守护终端所在的位置;将所述守护策略发送至所述守护终端和所述被守护终端;
所述守护终端和所述被守护终端基于所述守护策略执行守护过程。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守护策略生成方法、服务器、终端设备和守护系统,在获取到被守护终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上报的多个位置信息后,可以根据各个位置信息和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生成守护策略,并将守护策略发送至被守护终端,以指示被守护终端在守护时间段内,实时发送被守护终端所在的位置。通过上述方法,服务器可以根据被守护终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上报的各个位置信息和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生成守护策略,而不需要用户手动设置,可以帮助用户节省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打开守护策略输入界面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创建守护策略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守护策略生成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软件结构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守护策略生成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拉菜单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桌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社交应用主界面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亲情守护公众号的主界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信息设置界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被守护终端的位置信息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当前位置信息进行划分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位置信息和场所标识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位置信息与第一监控位置的位置关系和距离关系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位置信息与第二监控位置的位置关系和距离关系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位置信息与第一监控位置和第二监控位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守护策略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守护策略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守护策略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守护策略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应用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孩子上下学和老人出行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人们通常因为繁忙的工作,而无法实时陪伴在老人和孩子身边,因此,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对孩子或老人的出行轨迹进行监控,不仅有助于人们对孩子上下学和老人出行过程进行监控,还可以帮助人们节省时间。目前,人们在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对孩子或老人的出行轨迹进行监控之前,需要在手机等终端设备上手动输入监控持续时间、定位上报周期、监控开启时间段等信息来创建守护策略,操作繁琐,会浪费用户大量的时间。
示例性地,假设用户A的手机a和用户B的手机b具有绑定关系,即用户A可以通过手机a为用户B的手机b创建守护策略,并基于该守护策略对用户B的移动轨迹进行监控。图1和图2为现有技术中用户A通过手机a为用户B的手机b创建守护策略的步骤流程图,其中,图1为用户A打开守护策略输入界面的流程图,图2为用户A创建守护策略的流程图。
具体地,如图1(a)所示,用户A可以在社交应用的操作界面中,点击“扫一扫”按键,手机响应于用户点击“扫一扫”按键的操作,显示如图1(b)所示的扫描界面,并扫描“亲情守护公众号”对应的二维码图片,扫描成功后显示如图1(c)所示的“亲情守护公众号”的主界面。用户A可以在该公众号的主界面中,点击守护中心按键,手机a响应于用户A点击守护中心按键的操作,显示如图1(d)所示的亲情守护公众号的选择界面;用户A可以点击该选择界面中的创建守护策略按键,手机a响应于用户点击创建守护策略按键的操作,显示如图1(e)所示的守护策略输入界面,在该界面中,可以包括轨迹开启事件检测时间段输入框、轨迹开启事件输入框、轨迹持续时间输入框、定位上报周期输入框、轨迹终止事件输入框和创建按键。其中,轨迹开启事件检测时间段、轨迹开启事件、轨迹持续时间和定位上报周期属于必填项,轨迹终止事件属于非必填项。
通过上述方式打开守护策略输入界面后,用户A可以在轨迹开启事件检测时间段输入框中输入相应的时间范围,例如,轨迹开启事件检测时间段可以为周一到周五的上午7:30到8:30;用户A可以点击轨迹开启事件输入框,手机a响应于用户点击轨迹开启事件输入框的操作,显示如图2(a)所示的位置选择界面,在该界面中,可以包括位置输入框201、设为中心按键202、地图显示框203和完成按键204。
用户A可以在位置输入框201中输入目标位置关键词,例如,XX小区;手机a响应于用户A输入目标位置关键词的操作,显示如图2(b)所示的目标位置选择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含与目标位置关键词相关的多个候选位置,用户A可以在多个候选位置中选择一个作为目标位置,例如,用户可以将XX小区15号楼作为目标位置并进行点击操作,手机a响应于用户针对目标位置的点击操作,返回位置选择界面,并在地图显示框203中标记目标位置,用户A可以点击设为中心按键202,手机a响应于用户A点击设为中心按键202的操作,将目标位置设为中心位置;并显示如图2(c)所示的半径选择界面,在该界面中,可以包括半径选择框205,用户A可以在半径选择框205中选择目标半径,例如500米,输入完成后,用户A以点击确定按键,手机a响应于用户A点击确定按键的操作,返回位置选择界面,并在位置选择界面中,显示用户A输入的信息,如图2(d)所示,用户A可以对该信息进行检查,若确定无误,用户A可以点击完成按键204,手机a响应于用户A点击完成按键204的操作,保存用户A输入的轨迹开启事件中包含的中心位置和目标半径,并返回如图2(e)所示守护策略输入界面。
用户A可以在轨迹持续时间输入框中,输入轨迹持续时间,即监控持续时间,例如,30分钟;用户A还可以在定位上报周期输入框中,输入定位上报周期,例如,1分钟。输入完成后,用户A可以点击创建按键,手机a响应于用户A点击创建按键的操作,将用户A输入的守护策略发送至服务器。
上述操作过程需要转换几个页面,进行多次输入操作才可以完成对“守护策略”的创建,操作过程繁琐,会浪费用户大量的时间。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守护策略生成方法、服务器、终端设备和守护系统,在获取到被守护终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上报的多个位置信息后,可以根据各个位置信息和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生成守护策略,并将守护策略发送至被守护终端。其中,守护策略用于指示被守护终端在守护时间段内,实时发送被守护终端所在的位置。用过上述方法,服务器可以根据被守护终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上报的各个位置信息和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生成守护策略,而不需要用户手动设置,可以帮助用户节省时间。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守护策略生成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中可以包括守护终端301,被守护终端302、网络303和服务器304。具体地,被守护终端302在设定时间范围内,获取到自身不同时刻的位置信息后,可以通过网络303将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304,服务器304在接收到被守护终端302在设定时间范围内上报的多个位置信息后,可以根据各个位置信息和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生成守护策略,并将该守护策略发送至守护终端301,守护终端301的用户在确定守护策略无误后,可以通过服务器304将守护策略发送至被守护终端302,以使被守护终端根据该守护策略中包含的各个信息,在守护时间段内,实时发送被守护终端302所在的位置。
图4中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硬件配置框图。应该理解的是,图4所示终端设备400仅是一个范例,并且终端设备400可以具有比图4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400包括:通信组件410、处理器420、存储器430、显示器440、输入组件450、音频电路460、SIM卡接口470以及传感器480等部件。
其中,通信组件410用于接收或发送通话请求,并在通话过程中接收和发送信号,以及连接服务器,上传或下载数据。
存储器430可用于存储终端设备运行时所使用的数据或程序代码。处理器42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30的数据或程序代码,从而执行终端设备400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43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存储器430存储有使得终端设备400能运行的操作系统。
处理器420是终端设备4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430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43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设备4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2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本申请中处理器420可以运行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用户界面显示及触控响应,以及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守护策略生成方法。处理器420执行守护策略生成方法的具体过程,将在下文中详细介绍。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4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安卓(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其中,三维图形处理库和2D图形引擎均属于公共相机资源。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为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此进行详细的说明。虽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述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需创造性的劳动在所述方法中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在逻辑上不存在必要因果关系的步骤中,这些步骤的执行顺序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执行顺序。所述方法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或者装置执行时,可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执行。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守护策略生成方法的交互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1,被守护终端向服务器发送位置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被守护终端在向服务器发送位置信息之前,可以先和守护终端建立绑定关系。
具体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假设守护终端为用户A的手机a,被守护终端为用户B的手机b,其中,用户A可以是守护者,例如孩子的爸爸或妈妈等,用户B可以为被守护者,例如孩子或老人等;手机a的桌面上显示有用户A安装的各个软件的图标,用户A可以点击社交应用的图标,手机a响应于用户A点击社交应用图标的操作,启动社交应用,并显示社交应用的操作界面。
示例性地,如图1(a)所示,用户A可以在社交应用的操作界面中,点击“搜一搜”按键,手机a响应于用户A点击“搜一搜”按键的操作,显示搜索界面,用户A可以在搜索界面中输入“亲情守护公众号”,手机a响应于用户A针对“亲情守护公众号”的搜索操作,显示该公众号的主界面;或者,用户A可以在社交应用的操作界面中,点击“扫一扫”按键,手机a响应于用户A点击“扫一扫”按键的操作,显示如图1(b)所示的扫描界面,扫描“亲情守护公众号”对应的二维码图片,并在扫描成功后显示该公众号的主界面。示例性地,如图1(c)所示,在该公众号的主界面中,包含有添加设备按键,守护中心按键和使用帮助按键。
在该公众号的主界面中,用户A可以点击添加设备按键,手机a响应于用户A点击添加设备按键的操作,扫描手机b对应的绑定二维码的图片,与手机b建立绑定关系。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手机a可以重复上述步骤,与多个被守护终端,例如,手机b、手机c和手机d等,建立绑定关系。
通过上述方法,手机a与手机b建立绑定关系后,用户A或用户B可以在手机b上开启定位信息上报功能。具体地,用户B可以打开手机b的定位功能,并开启手机b“亲情守护公众号”中的定位信息上报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被守护终端在检测到用户开启定位信息上报功能后,可以在设定时间段内按照预先设置的上报周期将各个时刻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被守护终端在检测到用户开启定位信息上报功能后,可以根据用户设置的上报周期,将各个时刻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用户可以从手机顶部执行下拉操作,打开手机下拉菜单栏,在手机的下拉菜单栏中包含定位按键701,用户B可以在手机b的下拉菜单栏中点击定位按键701,手机b响应于用户点击定位按键701的操作,打开手机中的定位功能。开启定位功能后,用户B可以在手机b的桌面上针对任一应用的图标进行点击操作,手机响应于用户针对任一应用图标的点击操作,启动该应用。示例性地,如图8所示,在手机b的桌面上,显示有用户安装的各个应用的图标,用户可以点击手机桌面上的社交应用图标,手机响应于用户点击社交应用图标的操作,启动社交应用,并显示社交应用的主界面,如图9所示,用户可以点击发现按键901,手机b响应与用户点击发现按键901的,显示如图1(a)所示的社交应用的操作界面,用户可以按照上述打开手机a“亲情守护公众号”主界面的过程,打开手机b中的“亲情守护公众号”的主界面,如图10所示,该界面中可以包含定位信息上报按键1001、守护者按键1002和使用帮助按键1003,用户可以点击定位信息上报按键1001,手机b响应于用户点击定位信息上报按键1001的操作,打开定位信息设置界面,如图11所示,该界面中包含上报天数输入框、间隔时长输入框、起始上报时刻输入框和完成按键,用户可以在上报天数输入框中输入相应的天数,例如,1天;可以在间隔时长输入框中输入相应的时长,例如,30分钟;可以在起始上报时刻输入框中输入相应的时刻,例如,00:30,即第一次上报位置信息的时刻为凌晨0点30分,设置完成后,用户B可以点击完成按键,手机b响应于用户单击完成按键的操作,对定位信息设置界面中的信息进行存储,并按照周期性定位信息设置界面中包含的信息向服务器上报位置信息。例如,手机b在凌晨0点30分,获取当前时刻的位置信息并上报至服务器,之后每间隔30分钟获取一次位置信息并上报至服务器,直至当天晚上的23点30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被守护终端在每次上报位置信息时均可以携带时间标识和被守护终端的终端标识。
步骤S602,服务器确定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在确定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时,可以根据预先存储的各种场所的POI(Point Of Interest,兴趣点)信息,确定出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POI信息中可以包含POI类型,POI编码,POI名称,POI经度以及POI纬度;POI经度和POI纬度是指对应场所的中心点经度和中心点纬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场所标识可以为POI名称,也可以为POI编码,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下述以场所标识为POI名称为例进行描述。
示例性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假设图12为手机b(被守护终端)发送至服务器的各个时刻的位置信息和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共包含24条位置信息,在对24条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可以将各个位置信息依次作为当前位置信息。将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定位位置称为当前位置,根据当前位置信息中包含的经纬度信息,确定位于当前位置周围设定范围内的至少一个场所,若存在多个场所,可以分别确定多个场所与当前位置之间的距离,并将与当前位置距离最小的场所的POI名称确定为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
假设序号为1的位置信息为当前位置信息,则当前位置为东经100度,北纬100度所标识的位置,即序号为1的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可以根据当前位置的经纬度信息,确定出位于当前位置周围设定范围内的至少一个场所,若仅存在一个场所,则将该场所的POI名称确定为序号为1的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若存在多个场所,则根据当前位置的经纬度信息,与服务器中存储的各个场所的POI经度和POI纬度,确定出当前位置与各个场所之间的距离,并将与当前位置距离最小的场所的POI名称确定为序号为1的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例如,假设根据当前位置的经纬度信息和各个场所的POI经度和POI纬度,确定出距离当前位置距离最小的场所的POI名称为小区001,则可以将小区001确定为序号为1的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
步骤S603,服务器根据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和时间标识,确定第一监控位置和第二监控位置。
通过步骤S602确定出被守护终端发送至服务器的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后,服务器可以根据各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所处的时间范围,将各个位置信息和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划分至第一组位置信息或第二组位置信息;并将第一组位置信息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场所标识对应的场所确定为第一监控位置,将第二组位置信息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场所标识对应的场所确定为第二监控位置。
具体地,在将各个位置信息划分为第一组位置信息或第二组位置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将各个位置信息依次作为当前位置信息,并参照图13所示的方法,对当前位置信息进行划分。
步骤S1301,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
步骤S1302,判断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是否处于设定的第一时间范围内;若是,则执行步骤S1303;若否,则执行步骤S1304。
步骤S1303,将当前位置信息划分至第一组位置信息。
步骤S1304,将当前位置信息划分至第二组位置信息。
示例性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假设设定的第一时间范围为18:30到6:30,服务器在获取到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后,可以判断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是否处于第一时间范围,若是,则将当前位置信息划分至夜间位置信息,即第一组位置信息,若否,则将当前位置信息划分至白天位置信息,即第二组位置信息。
通过上述方式对各个位置信息进行划分后,可以分别确定出第一组位置信息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场所标识和第二组位置信息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场所标识;并将第一位置信息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场所标识对应的场所确定为第一监控位置,将第二位置信息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场所标识对应的场所确定为第二监控位置。
示例性地,假设图14为根据各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对各个位置信息和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进行划分后的示意图,其中,白天位置信息和夜间位置信息分别包含12条位置信息,且小区001为夜间位置信息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场所标识对应的场所,学校003为白天位置信息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场所标识对应的场所;因此,可以将小区001确定为第一监控位置,将学校003确定为第二监控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监控位置和第二监控位置前,还可以获取用户设置的上报天数,并判断上报天数是否小于设定的天数阈值,若上报天数小于设定的天数阈值,则终止生成守护策略。例如,假设设定的天数阈值为2,获取的上报天数为1,小于设定的数量阈值,则终止生成守护策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监控位置和第二监控位置前,可以对接收到的位置信息的数量进行确定,当位置信息的数量小于设定的数量阈值时,则终止生成守护策略。例如,假设设定的数量阈值为20,接收到的位置信息的数量为15,小于设定的数量阈值,则终止生成守护策略,即不再执行后续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出第一监控位置后,可以确定出场所标识为第一监控位置的位置信息的数量和第一组位置信息中包含的位置信息的数量的第一数量比例,若第一比例小于设定的数量比例,则表明获取到的位置信息过于分散,可以终止生成守护策略;示例性地,假设设定的数量比例为80%,场所标识为第一监控位置的位置信息的数量为11个,第一组位置信息中包含的位置信息的数量为12个,则第一比例为91.7%,大于设定的数量比例,因此可以生成守护策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出第二监控位置后,可以确定出场所标识为第二监控位置的位置信息的数量和第二组位置信息中包含的位置信息的数量的第二数量比例,若第二数量比例小于设定的数量比例,则表明获取到的位置信息过于分散,可以终止生成守护策略;示例性地,假设设定的数量比例为80%,场所标识为第一监控位置的位置信息的数量为5个,第一组位置信息中包含的位置信息的数量为12个,则第一比例为41.7%,小于设定的数量比例,因此终止生成守护策略。
步骤S604,确定多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与第一监控位置的位置关系和距离关系。
通过步骤S603确定出第一监控位置后,可以从数据库中提取出第一监控位置的场所范围,根据多个位置信息和第一监控位置的场所范围,确定出多个位置对应的定位位置与第一监控位置的位置关系;并根据多个定位位置与第一监控位置的位置关系,以及多个位置信息和第一监控位置的POI经度和POI纬度,确定出多个定位位置与第一监控位置的距离关系,其中,多个定位位置可以是第一组位置信息中包含的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定位位置,也可以是第一组位置信息和第二组位置信息中包含的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定位位置。
示例性,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组位置信息中包含的各个位置信息依次作为当前位置信息,若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第一监控位置的场所范围,确定出当前位置位于第一监控位置之内,则可以将当前位置与第一监控位置的距离设置为设定阈值,例如,0;若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第一监控位置的场所范围,确定出当前位置位于第一监控位置之外,则可以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第一监控位置的POI经度和POI纬度,确定出当前位置与第一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
步骤S605,根据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与第一监控位置的位置关系和距离关系,确定出第一监控半径。
通过步骤S604确定出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定位位置与第一监控位置的位置关系和距离关系后,可以根据第一定位位置与第一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确定第一监控半径,其中,第一定位位置为被守护终端发送的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中,位于第一监控位置之外,且距离第一监控位置最近的位置。
示例性地,如图15所示,图15为确定出的各个位置信息与第一监控位置的位置关系和距离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位于第一监控位置之外,且与第一监控位置的距离最近的定位位置为序号为4的位置信息对应的定位位置,因此,可以将序号为4的位置信息对应的定位位置与第一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确定为第一监控半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监控半径过程中,还可以对第一定位位置与第一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向上整百取整,得到第一监控半径。例如,假设第一定位位置与第一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为275米,则可以将第一监控半径设置为300米。
步骤S606,确定多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定位位置与第二监控位置的位置关系和距离关系。
通过步骤S603确定出第二监控位置后,可以从数据库中提取出第二监控位置的场所范围,根据各个位置信息的经纬度信息和第二监控位置的场所范围,确定出各个位置信息与第二监控位置的位置关系;并根据各个位置信息与第二监控位置的位置关系,以及各个位置信息的经纬度信息和第二监控位置的POI经度和POI纬度,确定出各个位置信息与第二监控位置的距离关系,其中,多个定位位置可以为第二组位置信息中包含的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定位位置,也可以是第一组位置信息和第二组位置信息中包含的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定位位置。
示例性,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组位置信息中包含的各个位置信息依次作为当前位置信息,若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第二监控位置的场所范围,确定出当前位置位于第二监控位置之内,则可以将当前位置与第一监控位置的距离设置为设定阈值,例如,0;若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第二监控位置的场所范围,确定出当前位置位于第二监控位置之外,则可以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第二监控位置的POI经度和POI纬度,确定出当前位置与第一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
步骤S607,根据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定位位置与第二监控位置的位置关系和距离关系,确定出第二监控半径。
通过步骤S606确定出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定位位置与第二监控位置的位置关系和距离关系后,可以根据第二定位位置与第二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确定第二监控半径,其中,第二定位位置为被守护终端发送的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中,位于第二监控位置之外,且距离第二监控位置最近的位置。
示例性地,如图16所示,图16为确定出的各个位置信息与第二监控位置的位置关系和距离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位于第二监控位置之外,且与第二监控位置的距离最近的定位位置为序号为10的位置信息对应的定位位置,因此,可以将序号为10的位置信息对应的定位位置与第二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确定为第二监控半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二监控半径过程中,还可以对第二定位位置与第二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向上整百取整,得到第二监控半径。例如,假设第二定位位置与第二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85米,则可以将第二监控半径设置为200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监控半径和第二监控半径的最大值为设定的第一半径阈值,例如,1000米;最小值为设定的第二半径阈值,例如,50米。
步骤S608,根据各个位置信息与第一监控位置和第二监控位置的位置关系,确定第三组位置信息和第四组位置信息。
具体地,根据上述步骤S604和步骤S606确定出的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与第一监控位置和第二监控位置的位置关系后,可以将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相邻的至少两个位置信息确定为第三组位置信息,并将满足第二设定条件的相邻的至少两个位置信息确定为第四组位置信息。
其中,第一设定条件为至少两个位置信息中仅有第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第一监控范围内,且仅有最后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第二监控范围内。第二设定条件为至少两个位置信息中仅有第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第二监控范围内,且仅有最后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第一监控范围内。
示例性地,如图17所示,序号为8的位置信息和序号为9的位置信息为相邻位置信息,且序号为8的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在第一监控位置内且在第二监控位置外,序号为9的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在第一监控位置外且在第二监控位置内;因此,可以将序号为8的位置信息和序号为9的位置信息确定为第三组位置信息。序号为16的位置信息、序号为17的位置信息和序号为18的位置信息为相邻位置信息,且序号为16的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在第一监控位置内且在第二监控位置外,序号为18的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在第一监控位置外且在第二监控位置内,因此,可以将序号为16的位置信息、序号为17的位置信息和序号为18的位置信息确定为第四组位置信息。
步骤S609,根据第三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
具体地,可以根据第三组位置信息中包含的相邻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确定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
示例性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假设根据步骤S608确定出的起始位置信息中包含的相邻位置信息为序号为8的位置信息和序号为9的位置信息。其中,序号为8的位置信息为第一个位置信息,其时间标识为7:30,则可以以该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为中点,误差范围为30分钟,设置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即将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设置为7:00~8:0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误差范围可以为30分钟,也可以为20分钟,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S610,根据第四组位置信息确定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
具体地,可以根据第四组位置信息中包含的相邻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确定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
示例性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假设根据步骤S608确定出的第四组位置信息中包含的相邻位置信息为序号为16的位置信息、序号为17的位置信息和序号为18的位置信息,其中,序号为16的位置信息为第一个位置信息,其对应的时间标识为15:30,则可以以该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为中点,误差范围为30分钟,设置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即将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设置为15:00~16:00。
步骤S611,根据第三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监控持续时间,并根据第四组位置信息确定第二监控持续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三组位置信息中包含的相邻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确定第一监控持续时间;并根据第四组位置信息中包含的相邻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确定第二监控持续时间。
示例性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假设第三组位置信息中包含的相邻位置信息为序号为8的位置信息和序号为9的位置信息,其中,序号为8的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为7:30,序号为9的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为8:30;则可以将第一监控持续时间设置为1小时。假设第四组位置信息中包含的相邻位置信息为序号为16的位置信息、序号为17的位置信息和序号为18的位置信息,其中,序号为16的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为15:30,序号为18的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为17:30,则可以将第二监控持续时间设置为2小时。
步骤S612,根据第一监控位置和第二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监控持续时间,确定第一定位上报周期。
具体地,可以根据第一监控位置的POI经度和POI纬度以及第二监控位置的POI经度和POI纬度,确定出第一监控位置和第二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并根据第一比值与设定的速度阈值的关系,确定第一定位上报周期,其中,第一比值为第一监控位置和第二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与第一监控持续时间的比值。
示例性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假设设定的速度阈值为10公里/小时,根据第一监控位置的POI经度和POI纬度以及第二监控位置的POI经度和POI纬度,确定出第一监控位置和第二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5公里,通过步骤S611确定出第一监控持续时间为1小时,则第一比值为15公里/小时,大于速度阈值,因此,可以将第一定位上报周期设置为第一设定值,例如,1分钟。
步骤S613,根据第一监控位置和第二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监控持续时间,确定第二定位上报周期。
具体地,可以根据第一监控位置的POI经度和POI纬度以及第二监控位置的POI经度和POI纬度,确定出第一监控位置和第二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并根据第二比值与设定的速度阈值的关系,确定第二定位上报周期,其中,第二比值为第一监控位置和第二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与第二监控持续时间的比值。
示例性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假设设定的速度阈值为10公里/小时,根据第一监控位置的POI经度和POI纬度以及第二监控位置的POI经度和POI纬度,确定出第一监控位置和第二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5公里,通过步骤S611确定出第二监控持续时间为2小时,则第二比值为7.5公里/小时,小于速度阈值,因此,可以将第一定位上报周期设置为第二设定值,例如,0.5分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设置上报天数大于1天时,服务器在确定出每天的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监控半径、第二监控半径、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第一监控持续时间、第二监控持续时间、第一定位上报周期和第二定位上报周期后,可以分别对每个轨迹监控规则属性信息对应的多个数据进行异常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多个数据的平均值或中位数作为每个轨迹监控规则属性信息对应的值。
示例性地,假设用户设置的上报天数为3天,服务器根据上述步骤确定出第一天的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监控半径为300米、第二监控半径为200米、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为7:00~8:00、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为17:00~18:00、第一监控持续时间为1小时、第二监控持续时间为2小时、第一定位上报周期为1分钟,第二定位上报周期为0.5分钟;第二天的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监控半径为800米、第二监控半径为200米、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为7:30~8:30、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为17:30~18:30、第一监控持续时间为1小时、第二监控持续时间为1小时、第一定位上报周期为1分钟,第二定位上报周期为0.5分钟;第三天的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监控半径为400米、第二监控半径为200米、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为7:00~8:00、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为17:30~18:30、第一监控持续时间为1小时、第二监控持续时间为2小时、第一定位上报周期为1分钟,第二定位上报周期为0.5分钟。
则服务器可以先对每个轨迹监控规则属性信息对应的多个数据进行异常处理,示例性地,可以将第二天的第一监控半径确定为异常值,并进行舍弃,根据第一天和第三天的第一监控半径的平均值,将最终的第一监控半径设置为350米;同理可以将第二监控半径为200米、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为7:15~8:15、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为17:15~18:15、第一监控持续时间为1小时、第二监控持续时间为1.7小时、第一定位上报周期为1分钟,第二定位上报周期为0.5分钟。
步骤S614,服务器生成守护策略,并进行存储。
具体地,守护策略中包含第一轨迹监控规则和第二轨迹监控规则,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一监控位置、第二监控位置、第一监控半径、第二监控半径、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第一监控持续时间和第一定位上报周期生成第一轨迹监控规则;并根据第一监控位置、第二监控位置、第一监控半径、第二监控半径、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第二监控持续时间和第二定位上报周期生成第二轨迹监控规则。
示例性地,图18为生成的守护策略的示意图,如图18所示,守护策略包括第一轨迹监控规则、第二轨迹监控规则和轨迹监控规则属性信息。其中,轨迹监控规则属性信息包含轨迹开启事件监测时间段、轨迹开启事件、轨迹持续时间、定位上报周期和轨迹终止事件。第一轨迹监控规则的轨迹开启事件监测时间段中的重复规则可以根据步骤S601中的上报周期进行确定,时间段即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轨迹开启事件中的围栏中心即为第一监控位置,围栏半径即第一监控半径,围栏事件可以根据轨迹开启事件和轨迹终止事件进行确定,即当为轨迹开启事件时,围栏事件为出围栏事件;当为轨迹终止事件时,围栏事件为入围栏事件;轨迹持续时间是根据第一监控持续时间确定的;定位上报周期是根据第一定位上报周期确定的;轨迹终止事件中的围栏中心即为第二监控位置,围栏半径即第二监控半径。
第二轨迹监控规则的轨迹开启事件监测时间段中的时间段即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轨迹开启事件中的围栏中心即为第二监控位置,围栏半径即第二监控半径;轨迹持续时间是根据第二监控持续时间确定的;定位上报周期是根据第二定位上报周期确定的;轨迹终止事件中的围栏中心即为第一监控位置,围栏半径即第一监控半径。
通过上述步骤生成守护策略后,服务器可以将守护策略,和与被守护终端具有绑定关系的守护终端的终端标识进行对应存储。
步骤S615,守护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守护策略获取请求。
示例性地,假设守护终端为用户A的手机a,手机a在检测到用户进入“亲情守护公众号”后,可以向服务器发送守护策略获取请求,该守护策略获取请求中可以携带有手机a的终端标识。
步骤S616,服务器向守护终端发送守护策略。
服务器在接收到守护策略获取请求后,可以根据守护终端的终端标识,找到对应的守护策略,并发送至守护终端。
步骤S617,守护终端根据守护策略,生成修正守护策略。
具体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假设守护终端为用户A的手机a,手机a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守护策略后,可以对守护策略中包含的第一轨迹监控规则和第二轨迹监控规则进行展示,用户A可以对第一轨迹监控规则和第二轨迹监控规则进行检查,确认是否需要对第一轨迹监控规则和第二轨迹监控规则进行修正。
示例性地,假设用户A确定需要对第一轨迹监控规则和第二轨迹监控规则进行修正,可以在图19所示的界面上将第一轨迹监控规则中的定位上报周期修改为0.5分钟,将第二轨迹监控规则中的轨迹继续时间修改为1小时,完成修改后,用户可以点击保存按键1901,手机a响应于用户点击保存按键1901的操作,生成修正守护策略。
步骤S618,守护终端将修正守护策略发送至服务器。
步骤S619,服务器将修正守护策略发送至被守护终端。
步骤S620,被守护终端按照修正守护策略进行定位上报。
具体地,手机b在接受到服务器发送的修正守护策略后,可以获取到修正守护策略中包含的各个轨迹监控规则属性信息,并按照各个轨迹监控规则属性信息进行定位上报。其中,修正守护策略中可以包括如下轨迹监控规则属性信息:轨迹开启事件检测时间段、轨迹开启事件、轨迹持续时间、定位上报周期和轨迹终止事件。
具体地,手机b在获取到修正守护策略中包含的各个轨迹监控规则属性信息后,可以对当前时间进行检测,若当前时间处于设定的轨迹开启事件检测时间段内,则手机b按照可以对当前所在位置进行检测,并将相邻两次检测的当前所在位置进行比对,若相邻两次中第一次检测的当前所在位置处于轨迹开启事件所标识的位置范围内,第二次检测的当前所在位置处于轨迹开启事件所标识的位置范围外,则开启监控事件。
示例性地,假设当前时刻为7:20,设定的轨迹开启事件检测时间段为7:00-8:00,即当前时刻处于设定的轨迹开启事件检测时间段内,手机b可以每隔5分钟检测一次手机b的当前所在位置,示例性地,手机b在7:30的时候,检测到手机b的当前所在位置在小区001300米的范围内;在7:35的时候,检测到手机b的当前所在位置也在小区001 300米的范围内;则手机b继续对当前所在位置进行检测,假设在7:40的时候,检测到当前所在位置在小区001 300米的范围外,则手机b开启监控事件,其中,7:40为上述第一守护时间段的起始时间。
开启监控事件后,手机b可以在轨迹持续时间范围内,获取手机b的当前所在位置,并根据获取的手机b的当前所在位置生成手机b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直至检测到手机b的当前所在位置处于轨迹终止事件标识的位置范围内,则终止监控事件。
示例性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假设定位上报周期为1分钟,轨迹持续时间为1小时,轨迹终止事件为学校003 200米范围内,则从07:40开始,手机b可以每隔1分钟获取一次当前所在位置,根据获取的当前所在位置生成手机b的位置信息,并发送至服务器,当手机b检测到当前所在位置位于学校003 200米范围内时,终止监控事件,假设手机b检测到当前所在位置位于学校003 200米范围内的时间为8:20,则8:20为上述第一守护时间段的终止时间。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手机b开启监控事件后,直至监控事件的监控时长超出轨迹持续时间,手机b仍未检测到当前所在位置处于轨迹终止事件标识的位置范围内,则向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以使服务器将告警信息发送至手机a。
示例性地,假设轨迹持续时间为1小时,轨迹终止事件为学校003 200米范围内,从07:40开始,手机b可以每隔1分钟获取一次当前所在位置,根据获取的当前所在位置生成手机b的位置信息,并发送至服务器,直至8:40,手机b仍未监测到当前所在位置处于学校003200米范围内,则向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以使服务器将告警信息发送至手机a。
通过上述方法,服务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被守护终端的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守护策略,不再需要守护终端的用户手动设置守护策略,因此,可以帮助用户节省时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在上述步骤S614中,生成第一轨迹监控规则和第二轨迹监控规则,可以直接将生成的第一轨迹监控规则和第二轨迹监控规则发送至被守护终端,被守护终端在接受到服务器发送的第一轨迹监控规则和第二轨迹监控规则后,可以直接按照第一轨迹监控规则和第二轨迹监控规则中包含的各个轨迹监控规则属性信息进行定位上报。
图2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守护策略生成方法,该方法可以由服务器执行。如图20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01,获取被守护终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上报的多个位置信息。
步骤S2002,根据各个位置信息和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生成守护策略。
其中,守护策略用于指示被守护终端在守护时间段内,实时发送被守护终端所在的位置。
步骤S2003,将守护策略发送至被守护终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守护策略生成装置,如图21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2101,获取被守护终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上报的多个位置信息;
生成单元2102,根据各个位置信息和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生成守护策略;所述守护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被守护终端在守护时间段内,实时发送所述被守护终端所在的位置;
发送单元2103,将所述守护策略发送至所述被守护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守护策略包括第一轨迹监控规则和第二监控轨迹规则;所述守护时间段包括由所述第一轨迹监控规则确定的第一守护时间段和由所述第二轨迹监控规则确定的第二守护时间段;
所述第一轨迹监控规则是根据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第一监控范围和第二监控范围生成的;
所述第二轨迹监控规则是根据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所述第一监控范围和所述第二监控范围生成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监控范围包括第一监控位置;所述第二监控范围包括第二监控位置;所述生成单元2102,具体用于:
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第一监控位置和第二监控位置:
分别确定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
根据各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将各个位置信息和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划分至第一组位置信息或第二组位置信息;
将所述第一组位置信息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场所标识对应的场所确定为所述第一监控位置;并将所述第二组位置信息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场所标识对应的场所确定为所述第二监控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监控范围还包括第一监控半径;所述第二监控范围还包括第二监控半径;所述生成单元2102,具体用于:
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监控半径和所述第二监控半径:
确定第一定位位置和第二定位位置;所述第一定位位置为所述被守护终端发送的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中距离所述第一监控位置最近的位置;所述第二定位位置为所述被守护终端发送的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中距离所述第二监控位置最近的位置;
将所述第一定位位置与所述第一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作为所述第一监控半径;
将所述第二定位位置与所述第二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作为所述第二监控半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生成单元2102,具体用于:
将各个位置信息依次作为当前位置信息,若当前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处于设定的第一时间范围内,则将当前位置信息和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划分至第一组位置信息;若当前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处于设定的第二时间范围内,则将当前位置信息和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划分至第二组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生成单元2102,具体用于:
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和所述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
确定第三组位置信息和第四组位置信息;所述第三组位置信息包含相邻的至少两个位置信息,且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信息满足第一设定条件;所述第一设定条件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信息中仅有第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监控范围内,且仅有最后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监控范围内;所述第四组位置信息包含相邻的至少两个位置信息,且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信息满足第二设定条件;所述第二设定条件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信息中仅有第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监控范围内,且仅有最后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监控范围内;
根据所述第三组位置信息中的第一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
根据所述第四组位置信息中的第一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轨迹监控规则还包括第一监控持续时间;所述第二轨迹监控规则还包括第二监控持续时间;所述生成单元2102,具体用于:
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监控持续时间和所述第二监控持续时间:
根据所述第三组位置信息中第一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和最后一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监控持续时间;
根据所述第四组位置信息中第一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和最后一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监控持续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轨迹监控规则还包括第一定位上报周期;所述第二轨迹监控规则还包括第二定位上报周期;所述生成单元2102,具体用于:
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定位上报周期和所述第二定位上报周期:
根据所述第一监控位置和所述第二监控位置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监控持续时间,确定所述第一定位上报周期;
根据所述第一监控位置和所述第二监控位置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监控持续时间,确定所述第二定位上报周期。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能够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实现的任一守护策略生成方法。
图2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2所示,该终端包括处理器2201、存储器2202和收发机2203。
处理器22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2202可以存储处理器22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收发机2203用于在处理器22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22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2202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处理器22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2202可以存储处理器22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2201中,或者由处理器2201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信号处理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22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22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2202,处理器2201读取存储器22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信号处理流程的步骤。
具体地,处理器2201,用于读取存储器2202中的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2201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实现上述任一项守护策略生成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守护策略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被守护终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上报的多个位置信息;
根据各个位置信息和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生成守护策略;所述守护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被守护终端在守护时间段内,实时发送所述被守护终端所在的位置;
将所述守护策略发送至所述被守护终端;
所述守护策略包括第一轨迹监控规则和第二轨迹监控规则;所述守护时间段包括由所述第一轨迹监控规则确定的第一守护时间段和由所述第二轨迹监控规则确定的第二守护时间段;所述第一轨迹监控规则是根据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第一监控范围和第二监控范围生成的;所述第二轨迹监控规则是根据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所述第一监控范围和所述第二监控范围生成的;所述第一监控范围包括第一监控位置;所述第二监控范围包括第二监控位置;
所述第一监控位置和所述第二监控位置通过如下方式确定:分别确定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将各个位置信息依次作为当前位置信息,若当前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处于设定的第一时间范围内,则将当前位置信息和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划分至第一组位置信息;若当前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处于设定的第二时间范围内,则将当前位置信息和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划分至第二组位置信息;将所述第一组位置信息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场所标识对应的场所确定为所述第一监控位置;并将所述第二组位置信息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场所标识对应的场所确定为所述第二监控位置;
所述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和所述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确定第三组位置信息和第四组位置信息;所述第三组位置信息包含相邻的至少两个位置信息,且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信息满足第一设定条件;所述第一设定条件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信息中仅有第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监控范围内,且仅有最后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监控范围内;所述第四组位置信息包含相邻的至少两个位置信息,且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信息满足第二设定条件;所述第二设定条件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信息中仅有第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监控范围内,且仅有最后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监控范围内;根据所述第三组位置信息中的第一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根据所述第四组位置信息中的第一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第一监控位置和第二监控位置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设置的上报天数;
确定所述上报天数未小于设定的天数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场所标识为第一监控位置的位置信息的数量和所述第一组位置信息中包含的位置信息的数量的第一数量比例;
若所述第一数量比例小于设定的数量比例,则终止生成守护策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控范围还包括第一监控半径;所述第二监控范围还包括第二监控半径;所述第一监控半径和所述第二监控半径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确定第一定位位置和第二定位位置;所述第一定位位置为所述被守护终端发送的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中距离所述第一监控位置最近的位置;所述第二定位位置为所述被守护终端发送的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中距离所述第二监控位置最近的位置;
将所述第一定位位置与所述第一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作为所述第一监控半径;
将所述第二定位位置与所述第二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作为所述第二监控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一定位位置和第二定位位置之前,还包括:
提取所述第一监控位置的场所范围;
根据多个位置信息和第一监控位置的场所范围,确定所述多个位置对应的定位位置与第一监控位置的位置关系;
根据所述多个定位位置与第一监控位置的位置关系,以及多个位置信息和第一监控位置的兴趣点POI经度和POI纬度,确定所述多个定位位置与第一监控位置的距离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迹监控规则还包括第一监控持续时间;所述第二轨迹监控规则还包括第二监控持续时间;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监控持续时间和所述第二监控持续时间:
根据所述第三组位置信息中第一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和最后一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监控持续时间;
根据所述第四组位置信息中第一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和最后一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监控持续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守护策略还包括轨迹监控规则属性信息;所述轨迹监控规则属性信息包括:根据第一定位上报周期确定的定位上报周期;
所述第一定位上报周期为:根据所述第一监控位置和第二监控位置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监控持续时间确定的。
8.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通信组件和处理器;
所述通信组件被配置为,与被守护终端连接并传输数据;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读取计算机程序指令,并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所述终端设备运行所使用的程序或数据;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设定时间范围内,按照设定时间间隔向服务器上报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并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守护策略,按照所述守护策略,在守护时间段内,实时发送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位置;所述守护策略是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设定时间范围内上报的各个位置信息和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生成的;所述守护策略包括第一轨迹监控规则和第二轨迹监控规则;所述守护时间段包括由所述第一轨迹监控规则确定的第一守护时间段和由所述第二轨迹监控规则确定的第二守护时间段;所述第一轨迹监控规则是所述服务器根据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第一监控范围和第二监控范围生成的;所述第二轨迹监控规则是所述服务器根据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所述第一监控范围和所述第二监控范围生成的;所述第一监控范围包括第一监控位置;所述第二监控范围包括第二监控位置;
所述第一监控位置和所述第二监控位置是所述服务器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的:分别确定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将各个位置信息依次作为当前位置信息,若当前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处于设定的第一时间范围内,则将当前位置信息和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划分至第一组位置信息;若当前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处于设定的第二时间范围内,则将当前位置信息和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划分至第二组位置信息;将所述第一组位置信息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场所标识对应的场所确定为所述第一监控位置;并将所述第二组位置信息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场所标识对应的场所确定为所述第二监控位置;
所述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和所述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是所述服务器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的:确定第三组位置信息和第四组位置信息;所述第三组位置信息包含相邻的至少两个位置信息,且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信息满足第一设定条件;所述第一设定条件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信息中仅有第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监控范围内,且仅有最后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监控范围内;所述第四组位置信息包含相邻的至少两个位置信息,且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信息满足第二设定条件;所述第二设定条件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信息中仅有第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监控范围内,且仅有最后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监控范围内;根据所述第三组位置信息中的第一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根据所述第四组位置信息中的第一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
10.一种守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守护终端、被守护终端和服务器;
所述被守护终端,用于在设定时间范围内,按照设定时间间隔向服务器上报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被守护终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上报的多个位置信息;根据各个位置信息和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标识,生成守护策略;所述守护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被守护终端在守护时间段内,实时发送所述被守护终端所在的位置;将所述守护策略发送至所述守护终端和所述被守护终端;所述守护策略包括第一轨迹监控规则和第二轨迹监控规则;所述守护时间段包括由所述第一轨迹监控规则确定的第一守护时间段和由所述第二轨迹监控规则确定的第二守护时间段;所述第一轨迹监控规则是根据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第一监控范围和第二监控范围生成的;所述第二轨迹监控规则是根据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所述第一监控范围和所述第二监控范围生成的;所述第一监控范围包括第一监控位置;所述第二监控范围包括第二监控位置;所述第一监控位置和所述第二监控位置通过如下方式确定:分别确定各个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将各个位置信息依次作为当前位置信息,若当前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处于设定的第一时间范围内,则将当前位置信息和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划分至第一组位置信息;若当前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处于设定的第二时间范围内,则将当前位置信息和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场所标识划分至第二组位置信息;将所述第一组位置信息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场所标识对应的场所确定为所述第一监控位置;并将所述第二组位置信息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场所标识对应的场所确定为所述第二监控位置;所述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和所述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确定第三组位置信息和第四组位置信息;所述第三组位置信息包含相邻的至少两个位置信息,且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信息满足第一设定条件;所述第一设定条件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信息中仅有第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监控范围内,且仅有最后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监控范围内;所述第四组位置信息包含相邻的至少两个位置信息,且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信息满足第二设定条件;所述第二设定条件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信息中仅有第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监控范围内,且仅有最后一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监控范围内;根据所述第三组位置信息中的第一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监控开启时间段;根据所述第四组位置信息中的第一个位置信息的时间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监控开启时间段;
所述守护终端和所述被守护终端基于所述守护策略执行守护过程。
CN202210747600.9A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守护策略生成方法、服务器、终端设备和守护系统 Active CN1151713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7600.9A CN115171332B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守护策略生成方法、服务器、终端设备和守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7600.9A CN115171332B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守护策略生成方法、服务器、终端设备和守护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1332A CN115171332A (zh) 2022-10-11
CN115171332B true CN115171332B (zh) 2024-04-02

Family

ID=83488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7600.9A Active CN115171332B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守护策略生成方法、服务器、终端设备和守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7133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1095A (zh) * 2015-09-25 2015-11-2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及基于位置信息的告警方法、系统
CN106534348A (zh) * 2016-12-09 2017-03-22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位置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06993168A (zh) * 2017-04-28 2017-07-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系统
KR101770795B1 (ko) * 2016-09-13 2017-08-25 전우수 분실 방지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실행하기 위하여 컴퓨터로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에 저장된 애플리케이션
WO2019041322A1 (zh) * 2017-09-01 2019-03-07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防遗失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99467A (zh) * 2020-07-16 2020-11-06 深圳鞠慈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意外走失的预警系统和方法
CN112165518A (zh) * 2020-09-23 2021-01-01 北京蓦然认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监控策略生成方法、装置
CN113824461A (zh) * 2021-08-04 2021-12-21 惠州Tcl云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14120588A (zh) * 2021-11-03 2022-03-01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4513753A (zh) * 2022-01-28 2022-05-17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轨迹监控方法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38861B2 (en) * 2017-05-25 2021-10-05 Robert Blatt Easily customizable inhabitant behavioral routines in a location monitoring and ac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1095A (zh) * 2015-09-25 2015-11-2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及基于位置信息的告警方法、系统
KR101770795B1 (ko) * 2016-09-13 2017-08-25 전우수 분실 방지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실행하기 위하여 컴퓨터로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에 저장된 애플리케이션
CN106534348A (zh) * 2016-12-09 2017-03-22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位置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06993168A (zh) * 2017-04-28 2017-07-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系统
WO2019041322A1 (zh) * 2017-09-01 2019-03-07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防遗失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99467A (zh) * 2020-07-16 2020-11-06 深圳鞠慈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意外走失的预警系统和方法
CN112165518A (zh) * 2020-09-23 2021-01-01 北京蓦然认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监控策略生成方法、装置
CN113824461A (zh) * 2021-08-04 2021-12-21 惠州Tcl云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手表的定位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14120588A (zh) * 2021-11-03 2022-03-01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4513753A (zh) * 2022-01-28 2022-05-17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轨迹监控方法和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安卓手机的人员实时定位与监管系统;邹东尧,等;电子世界(第17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1332A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6943B (zh) 终端位置信息的处理方法
CN112419516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4854884B (zh) 基于联系人信息来标注被访问的位置的方法和系统
CN103994764B (zh) 一种随身定位系统
US9459105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mmunity based user involvement in map updating
US20130226878A1 (en) Seamless context transfers for mobile applications
CN111368221A (zh) 信息提供方法、信息获取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10970318B2 (en) Active change detection for geospatial entities using trend analysis
WO2016115668A1 (zh) 一种车位确认、导航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8874474B2 (en) Communication server, communication method, memory medium and integrated circuit for mediating requests for content delivery according to expectation values of a probability of acceptance of the request, desired location, and history information
CN112256682B (zh) 一种多维异构数据的数据质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506942A (zh) 模型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464055A (zh) 进度估算方法及装置
CN112233428B (zh) 车流量预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6957887B (zh) 智慧抄表方法及抄表系统
CN113268641A (zh) 基于大数据的用户数据处理方法及大数据服务器
CN105678855A (zh) 适用于智能移动终端的通过手势动作考勤的方法及装置
CN115171332B (zh) 一种守护策略生成方法、服务器、终端设备和守护系统
CN110083529A (zh) 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0967036B (zh) 导航产品的测试方法和设备
JP2016035679A (ja) Poiデータ生成装置、端末装置、poiデータ生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4443977A (zh) 一种场所信息的获取以及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14164117A1 (en) Service tracking display grid system and method
KR20210079001A (ko) 데이터베이스를 기반으로 기업의 문제를 해결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16150237B (zh) 一种新型智能安防系统中的人口热力动态展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angxi City Road No. 11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angxi City Road No. 11

Applicant befor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