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63707B - 一种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和调整、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和调整、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63707B
CN115163707B CN202210521407.3A CN202210521407A CN115163707B CN 115163707 B CN115163707 B CN 115163707B CN 202210521407 A CN202210521407 A CN 202210521407A CN 115163707 B CN115163707 B CN 1151637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part
self
adjusting
control system
b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214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63707A (zh
Inventor
马果
韦理颢
韦勇标
唐轩昊
蒋华
余文涛
宾慧明
杨子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2140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637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63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63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63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63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38Slack adjusters
    • F16D65/40Slack adjusters mechanical
    • F16D65/62Slack adjusters mechanical self-acting in both directions for adjusting excessive and insufficient pla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38Slack adjusters
    • F16D65/72Slack adjusters hydraulic
    • F16D65/76Slack adjusters hydraulic self-acting in both dir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和调整、检测方法,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控制系统,制动器的固定元件和旋转元件能够分别固定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控制系统能够分别控制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移动至预设位置,控制系统还能够控制第二定位部带动旋转元件反复周向转动,并控制固定元件反复对旋转元件进行制动,使自调机构在制动过程中进行自调。采用如上结构,将制动器的固定元件和旋转元件分别固定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后,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位置和动作,使固定元件反复对旋转元件进行制动,自调机构在该制动过程中便能进行自调,整体过程较为简单,调整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和调整、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和调整、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客车、总质量大于3500kg的货车和专项作业车、半挂车及所有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所有行车制动器上应装备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装置。
制动器包括固定元件和旋转元件,固定元件通过摩擦面压靠旋转元件以产生制动力矩,使旋转元件停止转动,其中,固定元件为易损件,在制动器的使用过程中,固定元件的摩擦面与旋转元件摩擦以提供制动力矩,固定元件的摩擦面便会产生磨损,而当其磨损量达到一定值时,固定元件与旋转元件之间便会产生间隙,导致制动效果降低,甚至制动完全失效。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即自调机构,其能够在固定元件的磨损量达到预设值时,及时产生自动调整动作,以将固定元件和旋转元件之间的间隙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保证制动器的正常制动效果。
在现有技术中,制动器在生产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调整自调机构,以使固定元件和旋转元件之间的间隙在设计范围值内。以鼓式制动器为例,工作人员需要手动调整自调机构的安装长度尺寸,推动前蹄和后蹄(固定元件)向外张开,直至前蹄和后蹄的摩擦面与制动鼓(旋转元件)接触,再通过卡尺等测量工具量取前蹄和后蹄中心线位置的尺寸,以间接测量其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直至该间隙在设置范围值内。手动调整自调机构的整体过程较为复杂,调整效率较低,影响制动器产品的整体生产效率。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效率较高的自调机构调整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较高的自调机构调整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用于调整制动器的自调机构,所述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控制系统,所述制动器的固定元件能够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制动器的旋转元件能够固定于所述第二定位部,所述控制系统能够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带动所述固定元件和所述旋转元件移动至预设位置,所述控制系统还能够控制所述第二定位部带动所述旋转元件反复周向转动,并控制所述固定元件反复对所述旋转元件进行制动,使所述自调机构在制动过程中进行自调。
采用如上结构,将制动器的固定元件和旋转元件分别固定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后,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位置和动作,使固定元件反复对旋转元件进行制动,自调机构在该制动过程中便能进行自调,整体过程较为简单,调整效率较高。
可选地,还包括测距机构,所述测距机构能够测量所述固定元件和所述旋转元件之间的制动间隙大小,并将所测得的距离信息传输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所述距离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
可选地,所述测距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两侧的两组激光测距件和接触件,两所述接触件靠近对应所述激光测距件的一侧设有激光照射面,两所述接触件能够分别靠近并抵接所述固定元件中心线位置的两侧,两所述激光测距件能够测量与对应所述接触件的所述激光照射面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的底端,且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同轴设置,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第二定位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定位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中一者设有定位孔,另一者对应设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能够插入所述定位孔以对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导向和限位;和/或,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的缓冲器,所述缓冲器能够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相靠近时对二者进行缓冲。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均设置于柜体总成的内部,所述柜体总成仅在正面开放设置,且在正面的开口处设有安全光栅。
可选地,所述柜体总成的外壁连有分柜体,所述分柜体设有控制面板和警报灯;和/或,所述柜体总成的外壁设有启动开关和总开关,所述启动开关为双手按钮;和/或,所述柜体总成的两侧侧壁至少部分镂空设置,且镂空部分均设有网帘。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柜体总成内的供能系统,所述供能系统至少能够为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提供气源或电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调结构的调整方法,基于上文所描述述的自调结构的调整工装,具体方法如下:将制动器的固定元件和旋转元件分别对应固定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控制系统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移动,带动所述固定元件和所述旋转元件移动至能够相配合的预设位置;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二定位部带动所述旋转元件反复周向转动,同时控制所述固定元件反复对所述旋转元件进行制动,自调机构在制动过程中进行自调;待所述自调机构自调完成,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停止动作,并控制二者移动至初始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调结构的检测方法,基于上文所描述述的自调结构的调整工装,具体方法如下:S1、将制动器的固定元件和旋转元件分别对应固定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控制系统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移动,带动所述固定元件和所述旋转元件移动至能够相配合的预设位置;S2、测距机构测量所述固定元件和所述旋转元件的制动间隙大小,输出为第一制动间隙,所述控制系统对比第一制动间隙与预设值范围,计算出自调机构调整完成所需的制动次数;S3、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二定位部带动所述旋转元件周向转动,同时控制所述固定元件对所述旋转元件进行制动,重复n次,n等于S2步骤中的制动次数;S4、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停止动作,所述测距机构测量所述固定元件和所述旋转元件的制动间隙大小,输出为第二制动间隙,所述控制系统判断第二制动间隙是否在预设值范围内,若是,则执行S5步骤;若否,则重复S3步骤,并记录S3步骤次数,若判断S3步骤次数大于警报次数,则执行S6步骤;S5、所述自调机构自调完成且合格,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移动至初始位置;S6、所述自调机构不合格,发出警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的正视图;
图2是图1中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的后视图;
图3是图1中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的右视图;
图4是图1中第二定位部的俯视图;
图5是制动器的固定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前蹄和后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底板和支承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中自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自调机构的棘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制动器的旋转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0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第一定位部、2第二定位部、21定位轴、22第一驱动件、23第二驱动件、3升降机构、31缓冲器、41固定元件、42旋转元件、43自调机构、431棘轮、5测距机构、6柜体总成、61分柜体、62控制面板、63警报灯、64启动开关、65总开关、66供能系统、67网帘;
71前蹄、72后蹄、73底板、74支承销、75制动轮缸、76拨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用于调整制动器的自调机构43,请参考图1-4,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包括第一定位部1、第二定位部2和控制系统,制动器的固定元件41能够固定于第一定位部1,制动器的旋转元件42能够固定于第二定位部2,控制系统能够分别控制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带动固定元件41和旋转元件42移动至预设位置,控制系统还能够控制第二定位部2带动旋转元件42反复周向转动,并控制固定元件41反复对旋转元件42进行制动,使自调机构43在制动过程中进行自调。
采用如上结构,将制动器的固定元件41和旋转元件42分别固定于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后,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的位置和动作,使固定元件41反复对旋转元件42进行制动,自调机构43在该制动过程中便能进行自调,整体过程较为简单,调整效率较高。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待调整的制动器以双向增力式制动器为例,请参考图5-10,双向增力式制动器的固定元件41包括前蹄71、后蹄72、底板73、支承销74和制动轮缸75,前蹄71和后蹄72的结构如图6所示,二者均为半圆环状结构,底板73和支承销74的结构如图7所示,底板73为圆形板状结构,支承销74为突出设置于其表面的圆柱结构,前蹄71和后蹄72的端部均能够转动连接于支承销74,且前蹄71和后蹄72能够在制动轮缸75的作用下张开或合拢;
双向增力式制动器的旋转元件42为制动鼓,制动鼓的结构如图10所示,制动鼓的侧壁为圆柱结构,当制动鼓对应设置于固定元件41时,制动鼓侧壁的内圆柱面即为摩擦制动工作面,前蹄71和后蹄72所形成的外圆柱面即为与之配合的另一摩擦制动工作面,前蹄71和后蹄72张开时便能够与制动鼓的侧壁相接触以进行摩擦制动;
自调机构43设置于固定元件41的前蹄71和后蹄72之间,自调机构43的结构如图8和图9所示,其中部设有如图9所示的棘轮431和与之配合的螺纹副,拨动棘轮431能够改变其相对螺纹副的位置,即改变图8中自调机构43的横向长度,以改变前蹄71和后蹄72之间的距离,以间接改变固定元件41和旋转元件42之间的制动间隙大小;
具体的,支承销74还通过弹簧顶杆连有拨片76。以图5中双向增力式制动器的设置方式为例,当制动鼓逆时针转动时,前蹄71和后蹄72受制动轮缸75的作用张开,二者的摩擦制动工作面便能够与制动鼓的摩擦制动工作面相接触,以进行摩擦制动,前蹄71与制动鼓摩擦产生的制动力矩能够通过自调机构43传递至后蹄72,使后蹄72进一步张开以增加摩擦制动力,后蹄72的制动力矩则作用于支承销74,即后蹄72紧靠于支承销74,而前蹄71则远离于支承销74,当制动鼓顺时针转动时,上述制动力矩传递的方向及前蹄71、后蹄72的动作相反;
在前蹄71/后蹄72远离支承销74的过程中,便能够带动弹簧连杆使拨片76摆动,进而产生拨动自调机构43的棘轮431的动作,当前蹄71/后蹄72的移动距离(即固定元件41与旋转元件42之间的制动间隙)大于棘轮431的齿距(即图9中的A)时,拨片76的拨动距离即大于棘轮431的齿距,使拨片76落入棘轮431的下一齿,棘轮431相对自调机构43的螺纹副转动,增加自调机构43的横向长度,前蹄71和后蹄72之间的距离增加,进而减小固定元件41和旋转元件42之间制动间隙的大小,自调机构43的调整过程即为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拨片76的拨动距离小于棘轮431的齿距,即固定元件41与旋转元件42制动时,拨片76仅能在棘轮431的一个齿距内反复空拨而不能落入下一齿,自调机构43的调整完成。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即是通过将固定元件41和旋转元件42分别固定于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移动并使固定元件41和旋转元件42重复制动动作,自调机构43便能够在制动过程中完成自调,达到自动调整自调机构43的目的,而无需工作人员手动调整,整体调整效率较高。
其中,控制系统控制固定元件41和旋转元件42重复制动动作是指,控制系统在通过控制第二定位部2转动旋转元件42的同时,控制固定元件41的制动轮缸75使前蹄71和后蹄72张开,前蹄71和后蹄72的摩擦制动工作面便能够与旋转中的旋转元件42的摩擦制动工作面相接触,并持续摩擦制动一定时间,以充分完成上文中的力矩传递、前蹄71/后蹄72靠近或远离支承销74,进而带动自调机构43进行自调,上述动作视为一个完整的制动动作;
在完成一个完整的制动动作后,控制系统控制前蹄71和后蹄72合拢,并控制第二定位部2带动旋转元件42沿反方向转动,同时再次控制前蹄71和后蹄72张开,以完成反方向的完整制动动作,而后不断重复制动动作直至自调机构43自调完成即可。上述制动过程也可视为固定元件41对第二定位部2进行制动。
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2包括第一驱动件22和第二驱动件23,二者的移动端之间连接有转动杆,旋转元件42即固定于转动杆中心位置的底部,控制系统能够通过控制第一驱动件22和第二驱动件23的移动端伸出、缩回,使转动杆沿旋转元件42的轴心转动,以带动旋转元件42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2和第二驱动件23均为气缸,在实际应用中二者亦可采用驱动电机、液压机等驱动件进行驱动。
当然,根据制动器的种类以及结构不同,其自调机构43的自调方式也不同,本实施例能够通过控制系统调整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的动作,或者添加其他能够满足自调机构43调整需要的部件,以适应不同自调机构43的自调方式,例如,本实施例还可适用于双向增力式制动器以外的其他行车自调鼓式制动器,只需要通过控制系统停止第二固定部2对旋转元件42的转动驱动,对应的自调机构43即可进行自调;或者,本实施例还可以适用于驻车自调的鼓式制动器,需要在第一固定部1、第二固定部2或其他位置增设与自调机构43对应的拉索驱动器,并通过控制系统停止第二固定部2对旋转元件42的转动驱动,对应的自调机构43即可进行自调。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测距机构5,测距机构5能够测量固定元件41和旋转元件42之间的制动间隙大小,并将所测得的距离信息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能够根据距离信息控制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
具体的,测距机构5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定位部1两侧的两组激光测距件和接触件,两接触件靠近对应激光测距件的一侧设有激光照射面,两接触件能够分别靠近并抵接固定元件41中心线位置的两侧,两激光测距件能够测量与对应接触件的激光照射面之间的距离。
如图5所示,固定元件41中心线位置的两侧是指,前蹄71和后蹄72所形成的外圆柱面的径向两侧,由于前蹄71和后蹄72的摩擦制动工作面为弧形,且其表面通常具有微小凹坑,激光测距件发出的激光直接照射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故需要设置接触件以提供光滑、平直的激光照射面,提高测量结构的精度。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旋转元件42两侧与测距机构5相对应的位置开有缺口,两接触件能够穿过对应缺口以抵接固定元件41中心线位置的两侧,由于旋转元件42的内壁尺寸、接触件的长度和两激光测距件之间的距离均为已知参数,故在两接触件分别抵接固定元件41后,两激光测距件测量其与激光照射面之间的距离,便可测得固定元件41中心线位置两侧的距离,即图5中的B,而通过该距离和旋转元件42的内壁尺寸,便能够计算出固定元件41与旋转元件42之间的制动间隙大小,控制系统将计算出的制动间隙与预设值(满足制动器使用需求的标准值)相对比,即可判断自调机构43是否调整完成,或者自调机构43在经过几次制动动作调整后能够自调完成。
可以理解,测距机构5还可以通过除激光测距件以外的其他结构进行测距,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只要测距机构5能够测量并计算出固定元件41和旋转元件42之间的制动间隙大小即可。
本实施例还包括升降机构3,第二定位部2设置于升降机构3的底端,且第二定位部2与第一定位部1同轴设置,控制系统能够控制升降机构3带动第二定位部2靠近或远离第一定位部1。
请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3为液压伸缩组件,第二定位部2固定于液压杆的底端,当控制系统控制液压杆伸长时,第二定位部2便向下移动以靠近第一定位部1,直至旋转元件42移动至预设位置,该预设位置是指旋转元件42套设至固定元件41的径向外侧并压紧,使其能够与固定元件41相配合模拟行车制动的位置,待自调机构43调整完成后,控制系统即可控制液压杆缩短,第二定位部2带动旋转元件42远离固定元件41,以便于工作人员卸下固定元件41和旋转元件42。
此外,升降机构3还可以是除液压伸缩组件以外的其他结构,例如滑轨滑块组件、气动伸缩组件等,只要其能够带动第一定位部1或第二定位部2移动,使二者相互靠近并移动至预设位置即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对应设有定位孔和定位轴21,定位轴21能够插入定位孔以对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导向和限位。
定位孔和定位轴21能够在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相互靠近时,为二者提供导向和限位作用,使固定元件41和旋转元件42能够准确的移动至预设位置,保证固定元件41和旋转元件42的轴心能够重合,或保证固定元件41和旋转元件42的摩擦制动工作面同轴;当然,定位孔和定位轴21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中制动器的具体结构,以及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之间的空余空间而定,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只要定位孔和定位轴21能够为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提供导向和限位作用即可。
另外,如图1所示,通过升降机构3控制移动的第二定位部2与后方柜体总成6之间还设有相配合的滑轨与滑块结构,该滑轨滑块结构能够进一步为第二定位部2提供导向作用,使其更准确的移动至预设位置,增加自调机构43在自调时的精度。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之间的缓冲器31,缓冲器31能够在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相靠近时对二者进行缓冲。请继续参考图1,缓冲器31能够对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的间距进行限制,防止第一定位部1或第二定位部2过于靠近而导致固定元件41和旋转元件42损坏。
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均设置于柜体总成6的内部,柜体总成6仅在正面开放设置,且在正面的开口处设有安全光栅;柜体总成6的外壁连有分柜体61,分柜体61设有控制面板62和警报灯63;柜体总成6的外壁设有启动开关64和总开关65,启动开关64为双手按钮;柜体总成6的两侧侧壁至少部分镂空设置,且镂空部分设有网帘67。
柜体总成6仅在正面设有开口,该正面是指调整机构43相对固定元件41轴心位置所在的方向,即在柜体总成6的正面能够观测到调整机构43的自调动作,工作人员仅能从开口处触碰到柜体总成6的内部,而安全光栅的检测范围能够完全覆盖正面开口处,在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开始运行时,只要有物体触碰到安全光栅,即进入安全光栅的检测范围,控制系统会立刻停止整体设备的运行,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本实施例的总开关65设置于柜体总成6的侧壁后方,工作人员若想开启设备总电源,则需要移动至设备的侧后方,而无法触碰到柜体总成6的内部,防止开启时发生安全事故;启动开关64为双手按钮,即设置于两侧的按钮需要同时按下设备才能够开始运行,避免工作人员存在单手操作,另一只手处于柜体总成6内部而引发安全事故;另外,启动开关64的上方还设有急停按钮(图中未示出),急停按钮的设置位置较为明显,按下急停按钮后控制系统会立刻停止整体设备的运行,以进一步增强设备的安全性,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柜体总成6的侧壁至少部分镂空设置,使位于两侧的工作人员也能及时观察到柜体总成6内部的设备运行状况,增强设备的安全性;控制面板62设于分柜体61,实现运行设备和控制设备的分离,工作人员在柜体总成6的外部即可控制设备运行,而设备运行一旦出现故障,或因意外事故导致设备急停,则警报灯63会立刻发出灯光、声音效果,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查看。
采用上述设置形式,能够有效提高本实施例的安全性,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柜体总成6内的供能系统66,供能系统66至少能够为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提供气源或电源。如图1和图2所示,供能系统66设置于柜体总成6内部下侧,并通过管路连通于第一定位部1、第二定位部2以及其他部件,为各连通的部件提供气源或电源;柜体总成6在供能系统66的设置位置设有柜门和通风孔,柜门处于常闭状态,防止工作人员误触到供能系统66而引发安全事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调结构的调整方法,基于上文所描述的自调结构的调整工装,具体方法如下:
将制动器的固定元件41和旋转元件42分别对应固定于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控制系统分别控制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移动,带动固定元件41和旋转元件42移动至能够相配合的预设位置;
控制系统控制第二定位部2带动旋转元件42反复周向转动,同时控制固定元件41反复对旋转元件42进行制动,自调机构43在制动过程中进行自调;
待自调机构43自调完成,控制系统控制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停止动作,并控制二者移动至初始位置。
采用如上方法,自调机构43能够较为方便进行调整,且调整效率较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调结构的检测方法,基于上文所描述的自调结构的调整工装,具体方法如下:
S1、将制动器的固定元件41和旋转元件42分别对应固定于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控制系统分别控制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移动,带动固定元件41和旋转元件42移动至能够相配合的预设位置;
S2、测距机构5测量固定元件41和旋转元件42的制动间隙大小,输出为第一制动间隙,控制系统对比第一制动间隙与预设值范围,计算出自调机构43调整完成所需的制动次数;
S3、控制系统控制第二定位部2带动旋转元件42周向转动,同时控制固定元件41对旋转元件42进行制动,重复n次,n等于S2步骤中计算出的制动次数;
S4、控制系统控制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停止动作,测距机构5测量固定元件41和旋转元件42的制动间隙大小,输出为第二制动间隙,控制系统判断第二制动间隙是否在预设值范围内,若是,则执行S5步骤;若否,则重复S3步骤,并记录S3步骤次数,若判断S3步骤次数大于警报次数,则执行S6步骤;
S5、自调机构43自调完成且合格,控制系统控制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移动至初始位置;
S6、自调机构43不合格,发出警报。
采用如上方法,能够对制动器的自调机构43的功能以及调整后是否符合预设范围实现有效防错,整体调整、检测过程均自动进行,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操作,调整效率较高且能够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的零件,进一步提高制动器产品的整体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S2步骤中控制系统对比第一制动间隙与预设值的范围,计算出自调机构43调整完成所需的制动次数是指,以双向增力式制动器为例,控制系统通过测得的第一制动间隙以及预设值范围,计算出二者的差值范围,自调机构43在每次制动动作中最多能够通过拨片76拨动棘轮431一次,即自调机构43每次制动动作受棘轮431转动而伸长的长度为定值,通过上述计算出的差值范围以及该伸长长度,即可计算自调机构43需要经过几次制动动作后,制动间隙能够落入预设值范围内,该制动动作次数即为上文中自调机构43调整完成所需的制动次数。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用于调整制动器的自调机构(43),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包括第一定位部(1)、第二定位部(2)和控制系统,所述制动器的固定元件(41)能够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部(1),所述制动器的旋转元件(42)能够固定于所述第二定位部(2),所述控制系统能够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定位部(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带动所述固定元件(41)和所述旋转元件(42)移动至预设位置,所述控制系统还能够控制所述第二定位部(2)带动所述旋转元件(42)反复周向转动,并控制所述固定元件(41)反复对所述旋转元件(42)进行制动,使所述自调机构(43)在制动过程中进行自调;
还包括测距机构(5),所述测距机构(5)能够测量所述固定元件(41)和所述旋转元件(42)之间的制动间隙大小,并将所测得的距离信息传输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所述距离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定位部(1)、所述第二定位部(2);所述测距机构(5)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部(1)两侧的两组激光测距件和接触件,两所述接触件靠近对应所述激光测距件的一侧设有激光照射面,两所述接触件能够分别靠近并抵接所述固定元件(41)中心线位置的两侧,两所述激光测距件能够测量与对应所述接触件的所述激光照射面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机构(3),所述第二定位部(2)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3)的底端,且所述第二定位部(2)与所述第一定位部(1)同轴设置,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升降机构(3)带动所述第二定位部(2)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定位部(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中一者设有定位孔,另一者对应设有定位轴(21),所述定位轴(21)能够插入所述定位孔以对所述第一定位部(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导向和限位;
和/或,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部(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之间的缓冲器(31),所述缓冲器(31)能够在所述第一定位部(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相靠近时对二者进行缓冲。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均设置于柜体总成(6)的内部,所述柜体总成(6)仅在正面开放设置,且在正面的开口处设有安全光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总成(6)的外壁连有分柜体(61),所述分柜体(61)设有控制面板(62)和警报灯(63);
和/或,所述柜体总成(6)的外壁设有启动开关(64)和总开关(65),所述启动开关(64)为双手按钮;
和/或,所述柜体总成(6)的两侧侧壁至少部分镂空设置,且镂空部分均设有网帘(67)。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柜体总成(6)内的供能系统(66),所述供能系统(66)至少能够为所述第一定位部(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提供气源或电源。
7.一种自调结构的调整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调结构的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如下:
将制动器的固定元件(41)和旋转元件(42)分别对应固定于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控制系统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定位部(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移动,带动所述固定元件(41)和所述旋转元件(42)移动至能够相配合的预设位置;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二定位部(2)带动所述旋转元件(42)反复周向转动,同时控制所述固定元件(41)反复对所述旋转元件(42)进行制动,自调机构(43)在制动过程中进行自调;
待所述自调机构(43)自调完成,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定位部(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停止动作,并控制二者移动至初始位置。
8.一种自调结构的检测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描述的自调结构的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如下:
S1、将制动器的固定元件(41)和旋转元件(42)分别对应固定于第一定位部(1)和第二定位部(2),控制系统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定位部(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移动,带动所述固定元件(41)和所述旋转元件(42)移动至能够相配合的预设位置;
S2、测距机构(5)测量所述固定元件(41)和所述旋转元件(42)的制动间隙大小,输出为第一制动间隙,所述控制系统对比第一制动间隙与预设值范围,计算出自调机构(43)调整完成所需的制动次数;
S3、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二定位部(2)带动所述旋转元件(42)周向转动,同时控制所述固定元件(41)对所述旋转元件(42)进行制动,重复n次,n等于S2步骤中计算出的制动次数;
S4、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定位部(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停止动作,所述测距机构(5)测量所述固定元件(41)和所述旋转元件(42)的制动间隙大小,输出为第二制动间隙,所述控制系统判断第二制动间隙是否在预设值范围内,若是,则执行S5步骤;若否,则重复S3步骤,并记录S3步骤次数,若判断S3步骤次数大于警报次数,则执行S6步骤;
S5、所述自调机构(43)自调完成且合格,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定位部(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移动至初始位置;
S6、所述自调机构(43)不合格,发出警报。
CN202210521407.3A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和调整、检测方法 Active CN1151637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21407.3A CN115163707B (zh)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和调整、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21407.3A CN115163707B (zh)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和调整、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63707A CN115163707A (zh) 2022-10-11
CN115163707B true CN115163707B (zh) 2023-10-10

Family

ID=83483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21407.3A Active CN115163707B (zh)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和调整、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6370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69025A (en) * 1972-10-10 1975-03-04 Eaton Corp Self-adjusting brake mechanism
JPS58166143A (ja) * 1982-03-26 1983-10-01 Akebono Brake Ind Co Ltd ドラムブレ−キの制動間隙調整装置
CN105090299A (zh) * 2015-09-28 2015-11-2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可自调鼓式制动器
CN107478186A (zh) * 2017-08-14 2017-12-15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制动钳检测装置
CN208547337U (zh) * 2018-08-30 2019-02-26 无锡晶华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 一种鼓式间隙自调制动器制动蹄初始尺寸测量工装
CN208719209U (zh) * 2018-08-30 2019-04-09 无锡晶华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 一种鼓式间隙自调制动器制动蹄初始尺寸调整工装
CN209157613U (zh) * 2018-10-26 2019-07-26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abs齿圈压装工装
CN112697421A (zh) * 2020-12-04 2021-04-23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鼓式制动器的自调功能模拟检测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69025A (en) * 1972-10-10 1975-03-04 Eaton Corp Self-adjusting brake mechanism
JPS58166143A (ja) * 1982-03-26 1983-10-01 Akebono Brake Ind Co Ltd ドラムブレ−キの制動間隙調整装置
CN105090299A (zh) * 2015-09-28 2015-11-2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可自调鼓式制动器
CN107478186A (zh) * 2017-08-14 2017-12-15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制动钳检测装置
CN208547337U (zh) * 2018-08-30 2019-02-26 无锡晶华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 一种鼓式间隙自调制动器制动蹄初始尺寸测量工装
CN208719209U (zh) * 2018-08-30 2019-04-09 无锡晶华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 一种鼓式间隙自调制动器制动蹄初始尺寸调整工装
CN209157613U (zh) * 2018-10-26 2019-07-26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abs齿圈压装工装
CN112697421A (zh) * 2020-12-04 2021-04-23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鼓式制动器的自调功能模拟检测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63707A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58020B2 (en) Disc brake having a clearance-monito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clearance
EP3032131B1 (en) Brak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control
US6198242B1 (en) Powered sliding device for vehicle slide door
US5957246A (en) Electric brake including a pad clearance adjusting mechanism and a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pad clearance of the same
CN105673744B (zh) 制动器组件
CA2369243A1 (en) Brake shoe proximity sensor
CA2580559A1 (en) Sliding device for a fifth wheel coupling
EP180404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brake system of two-wheeled vehicle
JP2018523607A (ja) 常用ブレーキを状態監視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ブレーキおよび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CN115163707B (zh) 一种自调机构的调整工装和调整、检测方法
ITMO20130049A1 (it) Atrezzatura per banchi di prova dell'impianto frenante di veicoli, particolarmente per veicoli a trazione integrale
CN110944898A (zh) 机车驻停制动器
US11673771B2 (en) Elevator car parking brake
CN109238548B (zh) 一种测量电梯曳引机制动力矩的装置
US9921043B2 (en) Measurement tool and method of measuring brake stroke
JP2012116623A (ja) 電動巻上機
KR100788097B1 (ko) 자동차용 드럼식 브레이크의 라이닝 간극 자동 조정장치 및방법
KR101350192B1 (ko) 차량의 전자식 주차 브레이크 검사 모드 제어 방법
CN210981797U (zh) 一种制动鼓自动间隙调整臂调整功能检测装置
KR100305707B1 (ko) 자동차의 드럼브레이크장치
EP409189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wear of a braking frictional sheet of a motor vehicle
CN215064997U (zh) 一种气压盘式制动器拖滞力及装车间隙检测设备
CN213812890U (zh) 自动驾驶机器人油门执行机构
US20100072007A1 (en) Machine tool, production machine and/or handling machine
CN213580117U (zh) 一种双向适应的反力式制动试验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