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62713A - 自爬升式井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爬升式井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62713A
CN115162713A CN202210981102.0A CN202210981102A CN115162713A CN 115162713 A CN115162713 A CN 115162713A CN 202210981102 A CN202210981102 A CN 202210981102A CN 115162713 A CN115162713 A CN 115162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inner cylinder
base
climbing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811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亚林
王康
旃宏
梅逾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Sixth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Sixth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Sixth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Sixth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8110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627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62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627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0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walls, e.g. curved end panels for wall shutterings; filler elements for wall shutterings; shutterings for vertical ducts
    • E04G11/20Movable forms; Movable forms for moulding cylindrical, conical or hyperbolical structures; Templates serving as forms for positioning blocks or the like
    • E04G11/28Climbing forms, i.e. forms which are not in contact with the poured concrete during lifting from layer to layer and which are anchored in the hardened concret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爬升式井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组装内筒模板;S2、安装自爬升底座;S3、吊装所述内筒模板;S4、调整所述内筒模板使其下端紧贴电梯井道的结构完成面,并校验所述内筒模板的垂直度以及对角尺寸;S5、在所述内筒模板的外侧安装预埋盒、穿墙丝杆,并安装外模板;S6、在所述内筒模板的顶部安装顶盖,然后在所述内筒模板和所述外模板之间浇筑电梯井道混凝土;S7、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同步拆除外模板和所述内筒模板;S8、通过所述自爬升底座带动所述内筒模板上升至下一段电梯井道浇筑位置;S9、重复步骤S4‑S8,直至完成全部电梯井道的浇筑。本发明操作简单,可有效提高电梯井道的施工工效,简化施工步骤。

Description

自爬升式井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井道施工方法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爬升式井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建筑行业传统电梯井道模板支撑体系,始终是困扰建筑施工的一大难点,作为楼层内电梯运行的空间,保持井道内墙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是未来电梯可否安全运行的首要保证;因此这也是成为工程验收最为重要的一项指标。
传统电梯井支模浇筑技术依然采用人工设模板或者现场拼装简易操作平台的方式,支模时需要层层搭架管,层层拼装和拆卸模板,加固材料浪费尤为严重。操作空间更是狭小,流程繁琐。工人施工速度极缓慢,内井道施工环境不仅缺少防护措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很难避免垂直精度误差,特别是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这种误差更加明显。对验收和后期电梯运行平稳性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自爬升式井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组装内筒模板,并在所述内筒模板的外侧涂刷脱模剂;所述内筒模板为可收缩结构;
S2、安装自爬升底座,所述自爬升底座的尺寸小于电梯井道的内径,所述自爬升底座的两侧设置有可伸缩的爪臂,将各所述爪臂伸入电梯井道的结构完成面内,以将所述自爬升底座固定在电梯井道内;
S3、吊装所述内筒模板,采用吊具将所述内筒模板吊装至所述自爬升底座上;
S4、调整所述内筒模板使其下端紧贴电梯井道的结构完成面,并校验所述内筒模板的垂直度以及对角尺寸,然后将所述内筒模板与所述自爬升底座固定;
S5、在所述内筒模板的外侧安装预埋盒、穿墙丝杆,并安装外模板,通过所述穿墙丝杆将外模板与所述内筒模板固定;
S6、在所述内筒模板的顶部安装顶盖,然后在所述内筒模板和所述外模板之间浇筑电梯井道混凝土;
S7、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同步拆除外模板和所述内筒模板;拆除所述内筒模板时,先解除所述内筒模板与所述自爬升底座的固定连接,再收缩所述内筒模板的尺寸,然后将所述内筒模板与所述自爬升底座临时固定;
S8、通过所述自爬升底座带动所述内筒模板上升至下一段电梯井道浇筑位置;
S9、重复步骤S4-S8,直至完成全部电梯井道的浇筑。
优选的是,所述内筒模板包括多个依次首尾连接的模板组,相邻两个模板组之间通过角柱连接,所述角柱在水平面内可折叠,通过调整各所述角柱以伸展或收缩所述内筒模板。
优选的是,所述角柱包括角模板和折叠组件,所述角模板的两侧分别铰接有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柱分别与两侧的所述模板组可拆卸连接;所述角模板包括两个铰接的侧模板,所述折叠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模板之间,且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模板铰接;通过所述折叠组件调整两个所述侧模板之间的夹角,以将所述角柱伸展或折叠。
优选的是,所述折叠组件包括多个上下依次同轴连接的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上间隔设置有两段方向相反的螺纹,上下两端段螺纹上均配合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两侧分别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侧模板铰接,上下两个所述滑块以及所述滑块两侧的连杆对撑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双向丝杆与所述角模之间,所述双向丝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套设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自爬升底座包括支撑底座和动力底座,所述动力底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底座上方,所述内筒模板与所述动力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底座和所述动力底座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爪臂;所述支撑底座的中心设置有爬架,所述爬架穿过所述动力底座,且其顶面与所述内筒模板的顶面平齐;所述动力底座上设置驱动装置和卷扬机,所述驱动装置用以带动所述动力底座以及所述内筒模板沿所述爬架爬升,所述卷扬机用以提升所述支撑底座。
优选的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板、支撑板以及驱动电机;所述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动力底座上,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所述固定板的顶面滑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齿轮,所述爬架上沿其高度方向对应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配合的齿条;调整所述支撑板在所述固定板上的位置,以使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或者远离所述齿条。
优选的是,所述预埋盒沿竖直方向设置两排,两排所述预埋盒之间的间隔为同一竖直方向上所述动力底座上的爪臂与所述支撑底座上的爪臂之间的间距;位于上排的各所述预埋盒与所述动力底座上的各爪臂一一对应,位于下排的各所述预埋盒与所述支撑底座上的各爪臂一一对应。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8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8.1、收缩所述动力底座两侧的爪臂,使其不支撑于电梯井道的结构完成面;再拆除所述动力底座与所述支撑底座之间的连接;
S8.2、启动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动力底座与所述内筒模板沿所述爬架爬升,直至所述动力底座的各爪臂对准刚施工完成的电梯井道内位于上排的各所述预埋盒,伸长所述动力底座的各爪臂至对应的所述预埋盒内,完成所述动力底座的固定;
S8.3、移动所述支撑板,使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分离;
S8.4、收缩所述支撑底座两侧的爪臂,使其不支撑于电梯井道的结构完成面;然后启动所述卷扬机,带动所述支撑底座上升至与所述动力底座的底部接触,然后伸长所述支撑底座的各爪臂至刚施工完成的电梯井道内位于下排的各所述预埋盒内,完成所述支撑底座的固定,并将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动力底座连接。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自爬升式井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法,通过自爬升底座和内筒模板相配合,无需层层搭架管,层层拼装和拆卸模板,并且自带操作平台,工作人员可直接在自爬升底座上进行操作,可有效提高施工工效,简化施工步骤,节约材料,节省人工。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内筒模板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内筒模板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折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动力底座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支撑底座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自爬升底座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爬升式井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组装内筒模板200,并在所述内筒模板200的外侧涂刷脱模剂;所述内筒模板200为可收缩结构;
S2、安装自爬升底座400,所述自爬升底座400的尺寸小于电梯井道的内径,所述自爬升底座400的两侧设置有可伸缩的爪臂430,将各所述爪臂430伸入电梯井道的结构完成面110内,以将所述自爬升底座400固定在电梯井道内;
S3、吊装所述内筒模板200,采用吊具将所述内筒模板200吊装至所述自爬升底座400上;
S4、调整所述内筒模板400使其下端紧贴电梯井道的结构完成面110,并校验所述内筒模板200的垂直度以及对角尺寸,然后将所述内筒模板200与所述自爬升底座400固定;
S5、在所述内筒模板200的外侧安装预埋盒300、穿墙丝杆,并安装外模板,通过所述穿墙丝杆将外模板与所述内筒模板固定;
S6、在所述内筒模板200的顶部安装顶盖,然后在所述内筒模板200和所述外模板之间浇筑电梯井道混凝土;
S7、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同步拆除外模板和所述内筒模板200;拆除所述内筒模板200时,先解除所述内筒模板200与所述自爬升底座400的固定连接,再收缩所述内筒模板200的尺寸,然后将所述内筒模板200与所述自爬升底座400临时固定;
S8、通过所述自爬升底座400带动所述内筒模板200上升至下一段电梯井道浇筑位置;
S9、重复步骤S4-S8,直至完成全部电梯井道的浇筑。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根据电梯井的尺寸参数设定所述内筒模板的尺寸,并且所述内筒模板200的底部应从电梯井道的结构完成面下伸至少150mm,使所述内筒模板200在安装时其下端能紧靠电梯井道的结构完成面。为防止浇筑、收面时混凝土落入所述内筒模板200内,所述内筒模板200的顶部要伸出待浇筑的电梯井道的顶部至少150mm。所述自爬升底座400的尺寸比电梯井道的尺寸每边缩小20mm,以便于收模和爬升。
首层电梯井道的内筒模板200安装前,采用脚手架搭设操作平台,脚手架平台搭设需确保牢固,其立杆和水平杆应保持垂直平整,以使脚手架的上口保持水平,然后安装所述自爬升底座400,并确保所述自爬升底座400水平。吊装所述内筒模板200之前,先收缩所述内筒模板200的尺寸,吊装至所述自爬升底座400上之后,将伸展所述内筒模板200使其下端紧靠电梯井道的结构完成面,防止漏浆现象发生。利用钢尺、铅垂仪校验所述内筒模板200的垂直度、对角尺寸后,利用夹具将其与所述自爬升模板400固定。所述内筒模板200上根据所述预埋盒300的位置设置有垫板,待所述内筒模板200固定后,在所述垫板处安装所述预埋盒300。所述预埋盒300用以在当前浇筑的电梯井道的墙体内预留出供所述自爬升底座400的爪臂伸入固定的空间。然后将各穿墙丝杆从所述内筒模板200穿出,穿出部分不超过电梯井道的墙体厚度,并将套管依次挂到各穿墙丝杆上。所述内筒模板200预留供穿墙丝杆穿过的孔道,各穿墙丝杆的长度及直径需保持一致并且保证各穿墙丝杆水平。根据现场定位轴线,安装外模板,将穿墙丝杆穿出外模板。所述内筒模板200与外模板应同时加固,避免单面加固时用力不均造成所内筒模板200位移的现象。在所述内筒模板200顶部安装顶盖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所述顶盖也可在工作人员进入所述内筒模板200后进行安装,使得工作人员得以在顶部有保护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4及后续操作,避免高空坠物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应尽早拆模,拆模时外模板和所述内筒模板200应配合施工,同时进行拆除。在所有的穿墙丝杆以及所述预埋盒300和垫板之前的连接拆除后,解除所述内套模板200与所述自爬升底座400之间的固定后收缩所述内筒模板200的尺寸,然后通过夹具再次将所述内筒模板200与所述自爬升底座400临时固定。通过所述自爬升底座400带动所述内筒模板200上升至下一段电梯井道浇筑位置,此时所述自爬升底座400的各所述爪臂430恰好伸入刚施工完成的电梯井道的预埋盒300内,进行支撑和固定。然后解除所述内筒模板200与所述自爬升底座400的临时固定,重复步骤S4-S8,直至完成全部电梯井道的浇筑。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内筒模板200包括多个依次首尾连接的模板组210,相邻两个模板组210之间通过角柱220连接,所述角柱220在水平面内可折叠,通过调整各所述角柱220以伸展或收缩所述内筒模板200。收缩各所述角柱220,以带动各所述模板组210向所述内筒模板200的中心移动,从而实现收缩所述内筒模板200;伸展所述角柱220,以带动各所述模板组210向背离所述内筒模板200的中心的方向移动,实现伸展所述内筒模板200。具体地,所述内筒模板200包括模板面板、竖向龙骨和横向龙骨,其中模板面板选用优质黑模,竖向龙骨和横向龙骨采用镀锌方钢,竖向龙骨和横向龙骨均与模板面板固定连接,竖向龙骨与横向龙骨之间采用镀锌角钢固定。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角柱220包括角模板221和折叠组件,所述角模板221的两侧分别铰接有连接柱228,两个所述连接柱228分别与两侧的所述模板组210可拆卸连接;所述角模板221包括两个铰接的侧模板,所述折叠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模板之间,且与所述侧模板铰接,通过所述折叠组件调整两个所述侧模板之间的夹角,以将所述角柱220伸展或折叠。
具体地,所述折叠组件包括多个上下依次同轴连接的双向丝杆223,所述双向丝杆223上间隔设置有两段方向相反的螺纹,上下两端段螺纹上均配合连接有滑块222,所述滑块222的两侧分别铰接有连杆224,所述连杆224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侧模板铰接,上下两个所述滑块222以及所述滑块222两侧的连杆224对撑设置。
转动所述双向丝杆223,使位于两段方向相反的螺纹的上的滑块222相向或相对移动。当两个所述滑块222相向移动时,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通过滑块222两侧的连杆224带动所述角模板221的两个侧模板相对打开,从而将所述角柱220伸展,并带动所述角柱220两侧的模板组210向远离所述内筒模板200中心的方向移动,实现将所述内筒模板200伸展开来,当所述角柱220伸展至所述角模板221的两个侧模板分别与相邻的所述模板组210平时,所述内筒模板200的尺寸与电梯井道的尺寸相同;当两个所述滑块222相对移动时,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通过滑块222两侧的连杆224带动所述角模板221的两个侧模板相向合拢,从而将所述角柱220收缩,并带动所述角柱220两侧的模板组210向所述内筒模板200中心的方向移动,实现将所述内筒模板200收缩。多个所述双向丝杆223在竖直方向同轴连接,所述双向丝杆223的数量由所述内筒模板200的高度决定,在所述内筒模板200的顶部转动最上方的所述双向丝杆223以带动同一角柱220的所有双向丝杆223一通转动,共同带动所述角模板221伸展或折叠,以保证对所述角柱220的稳定控制。较优的,可以在位于最上端的双向丝杆223的顶部同轴设置驱动电机,由驱动电机带动所述双向丝杆223转动,进一步减少人工操作。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支撑板225,所述支撑板225设置在所述双向丝杆223与所述角模221之间,所述双向丝杆223的上下两端分别套设有限位座228,所述限位座228与所述支撑板225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板225的高度与所述内筒模板200的高度相同,通过所述支撑板225和所述限位座228对多个所述双向丝杆223上下连接形成的的双向丝杆组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保证双向丝杆组的垂直度,以使所述内筒模板200尽在水平面内收缩或伸展二不发生倾斜。较优地,所述角模板221的两个侧模板可以采用合页或者铰链227进行连接,所述支撑板225通过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杆226与合页或者铰链227的中心处连接,将所述支撑板225固定,进一步提高所述角柱220的稳定性。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自爬升底座400包括支撑底座420和动力底座410,所述动力底座41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底座420上方,所述内筒模板200与所述动力底座410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底座420和所述动力底座410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爪臂430;所述支撑底座420的中心设置有爬架421,所述爬架421穿过所述动力底座410,且其顶面与所述内筒模板200的顶面平齐;所述动力底座410上设置驱动装置和卷扬机412,所述驱动装置用以带动所述动力底座410以及所述内筒模板200沿所述爬架421爬升,所述卷扬机412用以提升所述支撑底座420。
所述支撑底座420和所述动力底座410均为由镀锌方钢焊接而成的框架结构,且所述动力底座410的中心留出供所述爬架421穿过的空间。所述爪臂430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使用的伸缩杆结构,如液压伸缩缸、电动伸缩杆等,其承载力和承载面积符合要求即可。当所述内筒模板200安装在所述动力底座410上方时,所述爬架顶面与所述内筒模板200的顶面平齐。
所述动力底座420上设置有模板连接架418,所述模板连接架418的尺寸介于所述动力底座420的尺寸和所述电梯井道尺寸之间,用以进一步扩展所述动力底座420的尺寸,以提高所述动力底座410与所述内筒模板200连接的稳定性。
所述动力底座410的底部向上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顶部固定有减震弹簧,所述支撑底座420的顶部对应各所述凹槽设置都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长度小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使得所述卷扬机412带动所述支撑底座420上升时,所述定位杆优先接触到所述减震弹簧,所述支撑底座420和所述动力底座410不会产生硬性接触,从而不会对所述内筒模板200造成撞击。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板413、支撑板414以及驱动电机411;所述固定板413固定设置在所述动力底座410上,所述支撑板414的底部与所述固定板423的顶面滑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41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414上,所述驱动电机411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齿轮,所述爬架421上沿其高度方向对应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配合的齿条422;调整所述支撑板414在所述固定板413上的位置,以使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422啮合或者远离所述齿条422。
当需要提升所述内筒模板200时,首先使所述支撑板414沿所述固定板413向所述爬架421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422啮合,然后固定所述支撑板414。然后收缩所述动力底座410两侧的所述爪臂430使其不支撑于电梯井道,并解除所述动力底座410和所述支撑底座420之间的连接,再启动所述驱动电机411,带动所述齿轮沿所述齿条422移动,实现所述动力底座410和所述内筒模板200沿所述爬架421上移。当需要提升所述支撑底座420时,此时所述动力底座410支撑于电梯井道的结构完成面内,首先使所述支撑板414沿所述固定板413向远离所述爬架421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422解除啮合,然后固定所述支撑板414。启动所述卷扬机412,所述卷扬机412通过钢丝绳带动所述支撑底座420上移。较优地,所述驱动电机411、所述齿条422以及所述卷扬机412均设置有两组,且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爬架421两侧。为进一步提高所述动力底座410爬升时的稳定性,所述支撑板414的截面设置为U型,其两侧环抱住所述爬架421,且其两侧设置有滑轮423,所述爬架421上设置对应设置有滑槽417,所述滑槽417的宽度需满足所述支撑板414的移动,以保证对所述齿轮与齿条422的啮合的调整,在所述动力底座4190沿所述爬架421爬升时,所述滑轮423沿所述417滑动,防止所述动力底座410爬升时发生大幅度的倾斜。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预埋盒300沿竖直方向设置两排,两排所述预埋盒之间的间隔为同一竖直方向上所述动力底座410上的爪臂430与所述支撑底座420上的爪臂430之间的间距;位于上排的各所述预埋盒300与所述动力底座410上的各爪臂430一一对应,位于下排的各所述预埋盒300与所述支撑底座420上的各爪臂430一一对应。通过所述预埋盒300在当前的电梯井道混凝土浇筑时,预留出下一段电梯井浇筑时所述支撑底座420和所述动力底座410上各所述爪臂430的支撑位置,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8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8.1、收缩所述动力底座410两侧的爪臂430,使其不支撑于电梯井道的结构完成面;再解除所述动力底座410与所述支撑底座420之间的连接;
S8.2、启动所述驱动电机411,带动所述动力底座410与所述内筒模板200沿所述爬架421爬升,直至所述动力底座410的各爪臂430对准刚施工完成的电梯井道内位于上排的各所述预埋盒300,伸长所述动力底座410的各爪臂430至对应的所述预埋盒300内,完成所述动力底座410的固定;
S8.3、移动所述支撑板414,使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422分离;
S8.4、收缩所述支撑底座410两侧的爪臂,使其不支撑于电梯井道的结构完成面;然后启动所述卷扬机412,带动所述支撑底座420上升至与所述动力底座410的底部接触,然后伸长所述支撑底座410的各爪臂430至刚施工完成的电梯井道内位于下排的各所述预埋盒300内,完成所述支撑底座410的固定,并将所述支撑底座420与所述动力底座410连接。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9)

1.一种自爬升式井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组装内筒模板,并在所述内筒模板的外侧涂刷脱模剂;所述内筒模板为可收缩结构;
S2、安装自爬升底座,所述自爬升底座的尺寸小于电梯井道的内径,所述自爬升底座的两侧设置有可伸缩的爪臂,将各所述爪臂伸入电梯井道的结构完成面内,以将所述自爬升底座固定在电梯井道内;
S3、吊装所述内筒模板,采用吊具将所述内筒模板吊装至所述自爬升底座上;
S4、调整所述内筒模板使其下端紧贴电梯井道的结构完成面,并校验所述内筒模板的垂直度以及对角尺寸,然后将所述内筒模板与所述自爬升底座固定;
S5、在所述内筒模板的外侧安装预埋盒、穿墙丝杆,并安装外模板,通过所述穿墙丝杆将外模板与所述内筒模板固定;
S6、在所述内筒模板的顶部安装顶盖,然后在所述内筒模板和所述外模板之间浇筑电梯井道混凝土;
S7、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同步拆除外模板和所述内筒模板;拆除所述内筒模板时,先解除所述内筒模板与所述自爬升底座的固定连接,再收缩所述内筒模板的尺寸,然后将所述内筒模板与所述自爬升底座临时固定;
S8、通过所述自爬升底座带动所述内筒模板上升至下一段电梯井道浇筑位置;
S9、重复步骤S4-S8,直至完成全部电梯井道的浇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爬升式井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模板包括多个依次首尾连接的模板组,相邻两个模板组之间通过角柱连接,所述角柱在水平面内可折叠,通过调整各所述角柱以伸展或收缩所述内筒模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爬升式井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柱包括角模板和折叠组件,所述角模板的两侧分别铰接有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柱分别与两侧的所述模板组可拆卸连接;所述角模板包括两个铰接的侧模板,所述折叠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模板之间,且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模板铰接;通过所述折叠组件调整两个所述侧模板之间的夹角,以将所述角柱伸展或折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爬升式井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包括多个上下依次同轴连接的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上间隔设置有两段方向相反的螺纹,上下两端段螺纹上均配合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两侧分别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侧模板铰接,上下两个所述滑块以及所述滑块两侧的连杆对撑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爬升式井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双向丝杆与所述角模之间,所述双向丝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套设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爬升式井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爬升底座包括支撑底座和动力底座,所述动力底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底座上方,所述内筒模板与所述动力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底座和所述动力底座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爪臂;所述支撑底座的中心设置有爬架,所述爬架穿过所述动力底座,且其顶面与所述内筒模板的顶面平齐;所述动力底座上设置驱动装置和卷扬机,所述驱动装置用以带动所述动力底座以及所述内筒模板沿所述爬架爬升,所述卷扬机用以提升所述支撑底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爬升式井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板、支撑板以及驱动电机;所述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动力底座上,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所述固定板的顶面滑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齿轮,所述爬架上沿其高度方向对应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配合的齿条;调整所述支撑板在所述固定板上的位置,以使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或者远离所述齿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爬升式井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盒沿竖直方向设置两排,两排所述预埋盒之间的间隔为同一竖直方向上所述动力底座上的爪臂与所述支撑底座上的爪臂之间的间距;位于上排的各所述预埋盒与所述动力底座上的各爪臂一一对应,位于下排的各所述预埋盒与所述支撑底座上的各爪臂一一对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爬升式井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8.1、收缩所述动力底座两侧的爪臂,使其不支撑于电梯井道的结构完成面;再拆除所述动力底座与所述支撑底座之间的连接;
S8.2、启动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动力底座与所述内筒模板沿所述爬架爬升,直至所述动力底座的各爪臂对准刚施工完成的电梯井道内位于上排的各所述预埋盒,伸长所述动力底座的各爪臂至对应的所述预埋盒内,完成所述动力底座的固定;
S8.3、移动所述支撑板,使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分离;
S8.4、收缩所述支撑底座两侧的爪臂,使其不支撑于电梯井道的结构完成面;然后启动所述卷扬机,带动所述支撑底座上升至与所述动力底座的底部接触,然后伸长所述支撑底座的各爪臂至刚施工完成的电梯井道内位于下排的各所述预埋盒内,完成所述支撑底座的固定,并将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动力底座连接。
CN202210981102.0A 2022-08-16 2022-08-16 自爬升式井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51627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1102.0A CN115162713A (zh) 2022-08-16 2022-08-16 自爬升式井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1102.0A CN115162713A (zh) 2022-08-16 2022-08-16 自爬升式井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62713A true CN115162713A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79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81102.0A Pending CN115162713A (zh) 2022-08-16 2022-08-16 自爬升式井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62713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7580A (zh) * 2016-01-27 2016-04-20 山东方圆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井整体提升模板装置
CN106013776A (zh) * 2016-07-01 2016-10-12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液压自爬式电梯井定型化操作平台及施工方法
CN107975233A (zh) * 2018-01-11 2018-05-01 山东方圆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收支系统
CN214575646U (zh) * 2021-01-27 2021-11-02 山东方正建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电梯井道施工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7580A (zh) * 2016-01-27 2016-04-20 山东方圆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井整体提升模板装置
CN106013776A (zh) * 2016-07-01 2016-10-12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液压自爬式电梯井定型化操作平台及施工方法
CN107975233A (zh) * 2018-01-11 2018-05-01 山东方圆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收支系统
CN214575646U (zh) * 2021-01-27 2021-11-02 山东方正建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电梯井道施工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56C (zh) 房屋建筑系统
US5327690A (en) Erection workbench for constructing a frame
CN111877746A (zh) 一种高层建筑爬升浇筑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9914822B (zh) 面向装配式建筑墙板搭建装置的滑槽结构
CN112342920A (zh) 一种钢筋网片快速定位及节段钢筋部品精准成型拼装方法
CN115788012A (zh) 一种适用于斜墙施工的液压爬模整体爬升滑移装置及方法
CN117248714B (zh) 互爬式钢立柱水平梁板施工平台及施工方法
CN113353832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现浇筑墙板的钢制模板吊装装置
CN115162713A (zh) 自爬升式井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法
CN115306136B (zh) 一种斜墙外翻爬升式钢平台施工装置及方法
CN115045507B (zh) 一种井道支座循环爬升式混凝土布料机
CN212802516U (zh) 一种高层建筑爬升浇筑系统
CN209907898U (zh) 搭设电梯井剪力墙浇筑模板的内架式工作台
JP3078931B2 (ja) 筒状構造体のクライミングステージ工法と煙突の施工法
CN112554075A (zh) 一种一体式预制墩柱安装调整现浇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14384047U (zh)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爬升浇筑的液压系统
AU597836B2 (en) Wall casting system
CN217948805U (zh) 一种适用于河道的大跨度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梁桥的支架
CN115506534B (zh) 一种剪力墙结构及建筑
CN217326481U (zh) 一种工字钢组件快速组合施工结构
JP4101232B2 (ja) 昇降可能な仮設足場を用いた建設物の施工方法
CN217439509U (zh) 用于高层空心结构内模施工的操作平台
CN216787786U (zh) 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装置
CN216076221U (zh) 一种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
CN211421802U (zh) 一种高层建筑施工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