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54258A - 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54258A
CN115154258A CN202210865986.3A CN202210865986A CN115154258A CN 115154258 A CN115154258 A CN 115154258A CN 202210865986 A CN202210865986 A CN 202210865986A CN 115154258 A CN115154258 A CN 1151542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ion
rebound
chest
time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659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伟方
章军辉
龚玉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life Science (suzhou) Inc
Original Assignee
Sunlife Science (suzhou)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life Science (suzhou) Inc filed Critical Sunlife Science (suzhou)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8659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542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54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425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0187 priority patent/WO2024016909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1/00Artificial respiration or heart stimulation, e.g. heart massage
    • A61H31/004Heart stimulation
    • A61H31/006Power drive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其中,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包括:获取由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和由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根据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的时间节点;根据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根据质量参数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如此,提高了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的反馈准确性,协助改善了心肺复苏成功率。

Description

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心脏骤停,是指由于心律失常和/或心脏有效搏动消失而直接导致心脏泵血功能机械活动突然停止,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的濒临死亡状态。心肺复苏是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基石,在心搏骤停的大部分时间内,必须通过有效的胸外按压产生足够的血流,给关键器官和组织输送氧气和代谢底物;能否恢复自主循环取决于心肺复苏期输送给心肌氧和血流量。
在胸外按压期,通过按压胸骨,胸骨下陷,使位于胸骨和脊柱之间心脏受到挤压将血液泵出心脏,同时,胸外按压产生胸腔内外血管系统压力梯度,血管收到“挤压”,将血液向前推动,使其流向胸外压力较低的动脉。静脉瓣和动脉瓣的存在阻止了血液逆流,保证血液在按压期间单向流动。在胸腔回弹放松期,由于胸廓具有弹性,利用储存在其内的按压动能被动扩张,胸廓扩张使胸腔内产生相对于大气压的负压,促进静脉回流、增加胸泵前负荷,血液从静脉系统“回流到泵内-心脏”,为下一次按压时泵出做好准备。
临床大数据已证实,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才能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此,目前国际指南均要求严格控制胸外按压的质量,并对各项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提出了具体指标。然而,有研究表明,手动按压很少能够符合指南的规定,即使是训练有素的人也是如此,因为救援人员的疲劳会对按压的质量产生负面的影响。
进行高质量的胸外按压的困难还在于救援人员无法准确的判断按压的时间和深度,在现有技术中,已有胸外按压反馈装置能够对人工按压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反馈,从而为胸外按压的评判和指导提供依据。
现有的胸外按压反馈装置,例如,公开号为US6390996B1的美国专利,公开了有一种仅使用加速度计来测量按压深度的CPR辅助设备,这种CPR辅助设备仅依靠加速度计获得的加速度的数据来推测按压深度。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使用者,拿着该CPR辅助设备晃动,那么加速度计也能够获得加速度数据,从而该CPR辅助设备会在没有真实按压的情况下得出按压次数和按压深度,这显然是不准确的。同样可以预见的是,在实际救援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和CPR辅助设备受到晃动或者震动,加速度传感器也会因为接收到非真实按压产生的加速度数据,而该CPR辅助设备会得出与真实按压不同的按压次数和按压深度,这也是不准确的。
现有的胸外按压反馈装置,例如,公开号为US5496257A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辅助应用心肺复苏术的装置;公开号为US6125299A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力传感器的AED。这些设备只测量施加在患者胸部的力,而不测量实际的按压深度,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不同患者的体质的不同,通过检测施加在患者胸部的压力,并不能准确推测出按压的深度。因此,这些设备也不能准确的提供按压深度。
可见,现有技术中的胸外按压反馈装置提供的反馈的准确性均存在不足之处。因此,提高胸外按压反馈的准确性是本领域始终致力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而提供一种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胸外按压反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由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和由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根据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的时间节点;根据所述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根据所述质量参数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的时间节点,包括:根据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各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按压下降期结束时间点、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以及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所述根据所述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根据本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和按压下降期结束时间点确定本次的按压下降期及按压下降期时长,根据在本次的所述按压下降期内的加速度数据以及本次的所述按压下降期时长确定本次的按压深度;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和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及胸腔回弹上升期时长,根据在本次的所述胸腔回弹上升期内的加速度数据以及本次的所述胸腔回弹上升期时长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高度;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期,根据在本次的所述胸腔回弹期内的压力数据确定是否存在滞留压;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及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若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阈值,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以及本次之前的至少一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确定本次的按压中断时长;根据本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确定本次的按压周期时长,根据至少一次的按压周期时长确定按压频率;根据本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和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确定本次的按压期时长,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期时长,根据至少一次的按压期时长和胸腔回弹期时长确定按压回弹比。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包括: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及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若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阈值,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以及本次之前的至少一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确定本次的按压中断时长;所述根据所述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还包括:根据胸外按压过程中第一次按压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确定心肺复苏期及心肺复苏期时长,根据在所述心肺复苏期内各次的按压中断时长确定按压中断总时长,根据所述按压中断总时长和所述心肺复苏期时长确定胸外按压比例。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检测到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距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之间的时间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阈值,且并未检测到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则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距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之间的时间长度以及本次之前的至少一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确定为按压中断更新时长;根据在所述心肺复苏期内各次的按压中断时长和按压中断更新时长确定按压中断更新总时长,根据所述按压中断更新总时长和所述心肺复苏期时长确定胸外按压更新比例;直至检测到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则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及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以及本次之前的至少一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确定本次的按压中断时长。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若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阈值,则根据本次之前的至少一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更新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在本次的所述胸腔回弹期内的压力数据确定是否存在滞留压,包括:
根据在本次的所述胸腔回弹期内的压力数据确定平均压力值,根据所述平均压力值与零位进行比较,如果所述平均压力值大于零位,则识别为存在滞留压;
根据在本次的所述胸腔回弹期内的压力数据与零位进行比较,如果检测到比较结果为压力数据大于零位,则识别为存在滞留压。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质量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按压深度、胸腔回弹高度、存在滞留压情况、按压中断更新时长、胸外按压比例、按压频率、按压回弹比;所述根据所述质量参数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对应于所述质量参数包括按压深度,根据最近的若干次的按压深度确定平均按压深度,根据所述平均按压深度与预设按压深度范围的端点值的大小关系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对应于所述质量参数包括按压深度和胸腔回弹高度,若所述胸腔回弹高度小于所述按压深度,则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对应于所述质量参数包括存在滞留压情况,若所述存在滞留压情况为是,则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对应于所述质量参数包括按压中断更新时长,若所述按压中断更新时长超过第二预设时长阈值,则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对应于所述质量参数包括胸外按压比例,若所述胸外按压比例不大于预设比例阈值,则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对应于所述质量参数包括按压频率,根据所述按压频率与预设按压频率范围的端点值的大小关系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对应于所述质量参数包括按压回弹比,根据所述按压回弹比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的时间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根据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各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并且具体将压力数据由零或接近零的波谷值变化成满足预设条件的高位压力值的时间点确定为所述按压开始时间点;根据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各次的按压下降期结束时间点,并且具体将压力数据为满足预设条件的高位压力值且由加速度数据经处理后得到的速度数据由正向速度变化成零的时间点确定为所述按压下降期结束时间点;根据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各次的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并且具体将压力数据由满足预设条件的高位压力值变化成零或接近零的波谷值且由加速度数据经处理后得到的速度数据由零变化成反向速度的时间点确定为所述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根据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各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并且具体将压力数据为零或接近零的波谷值且由加速度数据经数据处理后的速度数据由反向速度变化成零的时间点确定为所述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胸外按压反馈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由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和由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的时间节点,根据所述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质量参数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提供的胸外按压反馈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胸外按压反馈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其中,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包括:获取由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和由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根据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的时间节点;根据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根据质量参数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如此,提高了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的反馈准确性,协助改善了心肺复苏成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通过获取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如果使用者仅仅手持胸外按压反馈装置晃动,与真实按压不同的是,此时使用者不会对该胸外按压反馈装置产生真实的有规律的按压压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该胸外按压反馈装置不会将非按压的晃动产生的加速度数据识别为按压次数和按压深度,提高了胸外按压质量参数的反馈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能够根据在本次的所述胸腔回弹期内的压力数据确定是否存在滞留压,提高了胸外按压质量参数的反馈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通过获取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的不同,通过检测施加在患者胸部的压力,准确的测量并反馈出按压的深度。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胸外按压反馈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a和图2b为胸外按压反馈装置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胸外按压反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具体示例提供的胸外按压反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胸外按压反馈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通过列举具体实施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局部特征可以被放大或缩小,以更加清楚的显示局部特征的细节;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申请所属的技术领域中的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相同。
除另作定义外,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具有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具备一般技能的人所理解的一般含义。在本申请中的“一”、“一个”、“一种”、“该”、“这些”等类似的词并不表示数量上的限制,它们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其任何变体,其目的是涵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和系统、产品或设备并未限定于列出的步骤或模块(单元),而可包括未列出的步骤或模块(单元),或者可包括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模块(单元)。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只是对相似对象进行区分,并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终端、计算机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比如在胸外按压反馈装置上执行,该胸外按压反馈装置的结构可以参考图1,该胸外按压反馈装置的使用场景可以参考图2a和图2b。如图所示,患者仰卧于平地上或用胸外按压板垫于其肩背下,施救人员可采用跪式等不同体位处于患者身体的一侧,施救人员将胸外按压反馈装置100安放在患者胸腔上方,施救人员双手放置在胸外按压反馈仪100之上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施救人员应尽量保证持续有效的胸外按压,快速有力,中间不间断。
本申请中,患者指的是包含例如由于心脏骤停、呼吸窘迫、创伤性损伤、休克、以及可能需要复苏处置的其它状况而可能需要急性护理的任何人;施救人员,例如为实施手动胸部按压的护理者或救助者,同时,也至少为使用胸外按压反馈装置100的用户之一,且一般为直接使用胸外按压反馈装置100;但,用户不仅可以包括施救人员,还可以包括其他间接使用胸外按压反馈装置100的人员,如其他查看由胸外按压反馈装置100反馈的质量参数的人员。
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或称胸外按压的按压质量物理指标)按重要性排序可以包括:(1)胸外按压比例(Chest Compression Fraction,CCF),或称胸外按压指数,其比例值应当大于60%,且任何一次按压中断时长应控制在10秒内;(2)胸外按压频率严格控制在100-120次/分钟;(3)胸外按压深度在5.0-6.0厘米;(4)按压回弹比,即按压期时长/胸腔回弹期时长比,应为50%:50%;(5)胸廓充分回弹程度,应让胸廓充分回弹,两次按压之间不倚靠在患者胸廓上;(6)通气次数及通气时间,避免过度通气。
上述各质量参数的计算基本都与时间有关。发明人发现,现有的质量参数计算方法其实在对胸外按压过程中的各时间节点的确定问题上做的并不准确。例如,根据压力传感器测得的按压力大小以及按压的时长折算按压深度,将施加压力的过程均认定为胸外按压深度增加的过程,然而,事实上患者的胸腔是存在阻尼的,并且每位患者的胸腔按压阻尼不一样,可能会出现在某一时刻压力虽然继续施加但按压深度已经不再增加的情况,这就类似于将按压反馈装置放置在硬地面上,不管按压力多大,实际的按压深度均应为零,因此,如果不确定出按压下降期是何时结束的,按压反馈装置显然会反馈按压深度在继续增加。又如,采用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判断加速度的变化确定按压开始/结束以及回弹等各时间节点,但是,在临床试验中,通常是先开机、接通胸外按压反馈装置的电源,在此过程中手持胸外按压反馈装置的任何晃动或者将其放置在患者胸腔上的过程,加速度传感器都会产生对应的加速度值变化,这些都属于非按压伪信号,如果将这些信号或者这些信号中的部分信号错误的认定为按压过程中的时间节点,显然会导致质量参数的计算错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可能会导致仪器误判的情况,比如,加速度传感器脱离患者胸腔上下晃动,患者胸腔的上下晃动(如除颤、通气、转运期晃动或因其他治疗所需移动患者导致的晃动),如果被错误的认定为按压过程,将直接影响CCF、按压频率等质量参数的准确性。由此可见,在没有准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的各时间节点的情况下,就利用感测数据计算各质量参数,是导致质量参数的反馈准确性不尽人意的因素之一。
考虑到心肺复苏过程通常需要争分夺秒,且胸外按压过程实施的非常快速,因此想要通过人工观察或视觉检测的方法判断胸外按压过程中的各时间节点是十分困难的。如果增设更加复杂的部件来实现各时间节点的确定,不仅会增加胸外按压反馈的成本,也会导致胸外按压反馈装置体积和重量的增加,从而不利于装置的携带和使用;同时,增设的时间节点的确定部件与原有部件之间的时钟同步问题以及时间传输误差问题也会为反馈的准确性带来不利影响。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胸外按压反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获取由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和由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
步骤302、根据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的时间节点;
步骤303、根据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
步骤304、根据质量参数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对胸外按压过程中的时间节点进行了确定,并具体结合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二者作为胸外按压过程中的时间节点的确定依据,能够更为准确地判断出各时间节点,进而更为准确地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避免了由于其他抢救措施所致的患者人体上下晃动造成伪按压数据错误,也避免了压力传感技术的非线性深度测量误差,从而提高了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的反馈准确性,协助改善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请继续参考图1,胸外按压反馈装置100可以包括:壳体170、压力传感器110、加速度传感器120、处理单元130、存储单元140、以及反馈单元160等。其中,壳体170将各部件封装在内部,保护各部件不受损失,并且使得整个装置便于携带。压力传感器110,被配置为采集压力数据;该压力数据反映了在各采集时刻施救人员所施加的按压力的大小。加速度传感器120,被配置为采集加速度数据;该加速度数据反映了在各采集时刻患者胸腔面胸骨加速度的变化,包括胸腔被按压所致的下陷加速度和胸腔回弹期的回弹加速度等。处理单元130,被配置为获取由压力传感器110采集的压力数据和由加速度传感器120采集的加速度数据,并根据获取到的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进行时间节点的确定和质量参数的计算。处理单元130根据计算得到的质量参数指示反馈单元160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当然,处理单元130也可以将质量参数传输给外部设备,如计算机或其他医疗装置等,以通过外部设备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外部设备可以向位于远端的用户实时提供该反馈消息,也可以进行数据存储和/或分析等,以供稍后复查救助期间内所进行的动作。反馈单元160在处理单元130的指示下,完成具体的信息反馈工作。这里,反馈单元160所进行的反馈工作有助于向用户提供通知、指示、和/或提醒;反馈单元160可以以任何合适的形式进行反馈,包括但不限于:视觉反馈,如通过指示灯的亮起/关闭、闪烁、不同颜色等向用户反馈不同的信息内容,又如通过显示屏幕向用户展示相关信息;声音反馈,如提醒音、语音指示;触觉反馈,如震动等。
其中,压力传感器110采集压力数据和加速度传感器120采集加速度数据的时钟同步,或者二者的采集过程使用同一时钟记录。采集数据的时间趋近于实时采集。根据采集到的各压力数据和各加速度数据以及采集数据的时间,可以得到压力变化曲线和加速度变化曲线,进一步的,还可以根据采集到的各加速度数据和采集数据的时间得到位移变化曲线和/或速度变化曲线。
胸外按压过程中的各时间节点,例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按压开始时间点(记为t0)、按压下降期结束时间点(记为t1)、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记为t2)、以及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记为t3);可以理解的,由于胸外按压过程一般包括多次按压,正常情况下以每次按压开始至下次按压开始作为一个按压周期,或称“一次按压”,则上述各时间节点为各次按压的按压周期内包含的各时间节点;对于整个胸外按压过程,具体可以包括多个上述各时间节点,例如包括:第一次按压的开始时间点、第一次按压的按压下降期结束时间点、第一次按压的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第一次按压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第二次按压的开始时间点、第二次按压的按压下降期结束时间点、第二次按压的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第二次按压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第三次按压的开始时间点……为便于描述,本文使用“本次”代表上述中的任意一次,使用“下次”代表发生在“本次”之后的且与“本次”时间最临近的下一次,使用“上次”代表发生在“本次”之前的且与“本次”时间最临近的上一次,使用“最近一次”代表与当前时刻最为临近的一次。由于在正常情况下,下次按压开始代表了本次按压周期结束,因此在确定本次按压周期时,还可能需要利用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这里将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记为t4。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根据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的时间节点,可以包括:根据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各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并且具体将压力数据由零或接近零的波谷值变化成满足预设条件的高位压力值的时间点确定为按压开始时间点。
这里,考虑到如果在某两次按压之间存在滞留压,那么压力数据可能不会下降为零,此时将接近零的波谷值视为未施加压力的情况。应当理解,在压力变化曲线上,压力数据位于波谷值往往是容易识别的,压力数据由高位压力值下降,逐渐接近零但未到零时反弹,则这一过程中的最小值即为接近零的波谷值。此外,为了降低识别误差,还可以通过设置零位点位阈值范围的方式确定接近零的波谷值,例如在预设的零位点位阈值范围内的波谷值为接近零的波谷值。
如此,本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t0,以及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记为t4,均可以采用上述步骤确定。
在胸外按压过程中,施救人员在患者胸腔上施加的按压力一般是瞬时增大,即变化成高位压力值,这在压力变化曲线上也是容易识别的。进一步为了避免设备将搭扶、倚靠等非按压力产生的压力值错误的识别为按压力,可以通过设置高位阈值的方式确定高位压力值,如将压力数据超过高位阈值确定为满足预设条件,将压力数据超过高位阈值的时刻确定为变化成满足预设条件的高位压力值的时间点。
在实际应用中,当压力传感器监测的按压压力高于零位压力电位且处于高位时,识别为本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t0,此时间点作为后续胸腔被按压所致的下陷加速度测量按压深度Dp的计算开始时间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根据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的时间节点,还可以包括:根据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各次的按压下降期结束时间点,并且具体将压力数据为满足预设条件的高位压力值且由加速度数据经处理后得到的速度数据由正向速度变化成零的时间点确定为所述按压下降期结束时间点。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施加按压力的方向定义为正向,将胸腔回弹的方向定义为反向。在此基础上,可以理解的,正向速度指的是方向与按压方向一致的速度;相应的,反向速度指的是方向与胸腔回弹方向一致的速度。
在实际应用中,当压力传感器监测的按压压力处于高位且由加速度数据经处理后得到的速度数据由正向速度变化成零的时间点,识别为本次的按压下降期结束时间点t1。
如此,可以计算出本次的按压下降期时长T1=t1-t0。
通过在该按压下降期时长内对本次按压下降期的加速度积分,可以得到速度V(t),具体采用下面的公式(1)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3759138670000151
在此基础上,通过在该按压下降期时长内对本次按压下降期的加速度进行二次积分,可以得到本次的按压深度Dp。具体的,在通过上述公式(1)计算得到速度V(t)之后,
再采用下面的公式(2)对速度V(t)进行积分,得到按压深度Dp:
Figure BDA0003759138670000152
其中,加速度a是对采集得到的加速度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后的加速度。对加速度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具体可以包括:通过高通滤波,滤除加速度数据中的重力加速度g的直流信号,从而消除因检测重力加速度g偏移而造成的基线漂移;还可以包括:经过低通滤波,滤除高频干扰和/或噪声信号。
如此,可以获得按压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也可以称为“速度变化曲线”;还可以获得按压深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也可以称为“位移变化曲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根据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的时间节点,还可以包括:根据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各次的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并且具体将压力数据由满足预设条件的高位压力值变化成零或接近零的波谷值且由加速度数据经处理后得到的速度数据由零变化成反向速度的时间点确定为所述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
在实际应用中,当压力传感器监测的按压力电位由高位转为接近零位点位、且由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值经处理后得到的速度数据由零变化成反向速度的时间点,识别为本次的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t2(也表示本次的按压的结束时间点)。
如此,可以计算出本次的按压平台期时长T2=t2-t1。
可以理解的,在按压平台期,施救人员仍然施加按压力,但此时胸腔位置已基本不再继续下降,施加的按压力与患者的胸腔的回弹力达到平衡;由于一般要求胸外按压深度在5.0-6.0厘米左右,因此施救人员在感觉到按压深度大致符合要求后会出现一段停顿时间,而后施救人员将会撤销按压力,患者的胸腔开始回弹。因此,在按压平台期,不应累积计算按压深度Dp。
如此,本次的按压期时长Tp=T1+T2。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根据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的时间节点,还可以包括:根据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各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并且具体将压力数据为零或接近零的波谷值且由加速度数据经数据处理后的速度数据由反向速度变化成零的时间点确定为所述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
可以理解的,若压力数据为零,则可以表示不存在滞留压;相反的,若压力数据为接近零的波谷值,则可以表示存在滞留压。
在实际应用中,例如当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值经数据处理后的速度数据由反向速度变化成零的时间点,识别为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t3。
如此,可以计算出胸腔回弹上升期时长T3=t3-t2。通过在该胸腔回弹上升期时长内对本次胸腔回弹上升期的加速度积分,可以得到本次的胸腔回弹高度Dr。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测量的按压力为正时,才将胸腔下陷过程的加速度数据转算为胸腔按压深度;压力传感器测量的按压力归零时,才将胸腔回弹的加速度数据转算为胸腔回弹高度;从而提高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的准确性。
接下来,如果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值经数据处理后的速度数据由反向速度变化成零后,压力传感器测量值由接近或等于零位点位转为高位按压压力,则可以识别出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t4。在正常情况下,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t4也表示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的结束时间点。换言之,利用与本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t0相同的方法步骤确定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t4。
如此,可以计算出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T4=t4-t3。
本次的胸腔回弹期时长Tr=T3+T4。
可以理解的,在胸腔回弹平台期,施救人员虽然还未开始下一次按压,但不应将其认定为属于中断时间。胸腔回弹平台期对于整个施救过程而言是必要的,在经过胸腔回弹上升期后,胸腔回弹的速度被加速到最大,在胸腔回弹平台期内,胸腔回弹的速度将快速降为零,在这个过程中,胸腔得到充分回弹,血液得以回流。施救人员感知到这一时刻后,将会开始下一次按压。反之,如果施救人员没有及时进行下一次按压,那么在合理的胸腔回弹平台期过后的时间应当被认为属于中断时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根据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可以包括:根据本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t0和按压下降期结束时间点t1确定本次的按压下降期及按压下降期时长T1,根据在本次的按压下降期内的加速度数据以及本次的按压下降期时长T1确定本次的按压深度Dp。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根据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可以包括: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t2和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t3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及胸腔回弹上升期时长T3,根据在本次的所述胸腔回弹上升期内的加速度数据以及本次的所述胸腔回弹上升期时长T3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高度Dr。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根据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可以包括: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t2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t4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期Tr,根据在本次的胸腔回弹期内的压力数据确定是否存在滞留压Pr。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胸腔回弹期内的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平均压力值与零位进行比较,如果大于零位,则识别为存在滞留压,两次按压之间存在倚靠患者胸腔的现象。此外,也可以直接根据胸腔回弹期内的压力数据与零位进行比较,如果检测到比较结果为压力数据大于零位,则识别为存在滞留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根据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可以包括: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t3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t4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及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T4,若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T4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阈值,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T4以及本次之前的至少一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确定本次的按压中断时长Th。
这里,根据本次之前的至少一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可以为根据上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或者根据本次之前的多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的平均值,也可以为根据本次之前的某一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可选的,在本次之前的多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中,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取剩余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的平均值。如此,可以根据本次之前的至少一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确定一个估算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
将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T4减去估算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即得到本次的按压中断时长Th。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若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阈值,则根据本次之前的至少一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更新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
这里,第一预设时长阈值例如设定为2秒。可以理解的,如果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大于或等于2秒,则应当是出现了按压中断的情况。为了后续计算需要,可以将上述估算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更新为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
进一步地,根据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还可以包括:根据胸外按压过程中第一次按压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确定心肺复苏期及心肺复苏期时长Ttot,根据在心肺复苏期内各次的按压中断时长Th确定按压中断总时长Tht,根据按压中断总时长Tht和心肺复苏期时长Ttot确定胸外按压比例CCF。
具体的,CCF=(Ttot-Tht)/Ttot。
接下来,请参考图4。在具体示例中,开始按压反馈后,首先根据加速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采集得到的数据计算得到速度曲线和压力曲线;接下来,根据速度曲线和压力曲线计算得到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然后,可以根据质量参数对按压质量进行反馈。
可以理解的,如果本次的胸腔回弹结束后,一直没有检测到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那么有可能已经出现了按压中断。如果等到检测到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再反馈按压中断时长,显然只能作为数据统计,而无法有效起到实时监测和提醒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示例中,还设置了判断2秒内是否有下一次按压的步骤,如果有按压,整个过程可以循环继续;如果无按压,则按压中断时间计时,并实时更新CCF,直至按压恢复。
如此,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若检测到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距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之间的时间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阈值,且并未检测到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则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距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之间的时间长度以及本次之前的至少一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确定为按压中断更新时长;
根据在心肺复苏期内各次的按压中断时长和按压中断更新时长确定按压中断更新总时长,根据按压中断更新总时长和心肺复苏期时长确定胸外按压更新比例;
直至检测到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则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及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以及本次之前的至少一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确定本次的按压中断时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根据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可以包括:根据本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t0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t4确定本次的按压周期时长,根据至少一次的按压周期时长确定按压频率。
可以理解的,本次的按压周期时长=Tp+Tr。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本次的按压周期时长确定本次的按压频率,即按压频率=60秒/按压周期时长。当然,也可以根据多次按压周期时长确定平均按压频率,从而提高按压频率的准确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根据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可以包括:根据本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t0和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t2确定本次的按压期时长Tp,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t2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t4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期时长Tr,根据至少一次的按压期时长Tp和胸腔回弹期时长Tr确定按压回弹比。
在实际应用中,按压回弹比例如等于Tp的平均值除以Tr的平均值。如此,更好地反应按压回弹比的普遍情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质量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按压深度、胸腔回弹高度、存在滞留压情况、按压中断更新时长、胸外按压比例、按压频率、按压回弹比。
根据质量参数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例如包括:对应于质量参数包括按压深度,根据最近的若干次的按压深度确定平均按压深度,根据平均按压深度与预设按压深度范围的端点值的大小关系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对于按压深度的计算,如果本次为第一次按压,显然应当将本次的按压深度视为平均按压深度,从而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最近的若干次的按压深度具体例如为最近的3次,或者最近的8次等。如果若干次超过4次,则根据最近的若干次的按压深度确定平均按压深度,具体可以为:在最近的若干次的按压深度中,去掉一个最大值,去掉一个最小值,取剩余的按压深度的平均值作为平均按压深度。如此,避免了偶然误差造成的平均按压深度的准确性降低。当然,以上仅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不应理解为对平均按压深度确定方法的限制。
此外,根据质量参数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例如包括:对应于质量参数包括按压深度,根据所述按压深度与预设按压深度范围的端点值的大小关系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如此,只要出现按压深度不符合预设按压深度范围要求的情况,即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保证了反馈的及时性。
根据质量参数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例如包括:对应于质量参数包括按压深度和胸腔回弹高度,若胸腔回弹高度小于按压深度,则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可以理解的,如果胸腔回弹高度小于按压深度,则识别为胸腔回弹不充分,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这里,胸腔回弹高度和按压深度为同一次按压的胸腔回弹高度和按压深度。
其中,对应于识别为胸腔回弹不充分的情况,向用户提供的反馈信息具体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剩余未回弹的高度值、已回弹的高度比例、剩余未回弹的高度比例。可以理解的,剩余未回弹的高度值指的是按压深度与胸腔回弹高度的差值;比如,按压深度为5厘米,胸腔回弹高度为4厘米,则向用户提供的反馈信息包括剩余未回弹的高度值为1厘米(5厘米-4厘米=1厘米);已回弹的高度比例指的是胸腔回弹高度与按压深度的比值,具体可以为胸腔回弹高度占按压深度的百分比;仍然以按压深度为5厘米、胸腔回弹高度为4厘米为例,向用户提供的反馈信息包括已回弹的高度比例为80%(4厘米÷5厘米=80%);剩余未回弹的高度比例指的是按压深度与胸腔回弹高度的差值与按压深度的比值,即剩余未回弹的高度值与按压深度的比值;在上面的举例中,向用户提供的反馈信息包括剩余未回弹的高度比例为20%,具体计算过程为:(5厘米-4厘米)÷5厘米=20%。
根据质量参数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例如包括:对应于质量参数包括存在滞留压情况,若存在滞留压情况为是,则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根据质量参数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例如包括:对应于质量参数包括按压中断更新时长,若按压中断更新时长超过第二预设时长阈值,则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对应于质量参数包括按压中断更新时长,可以将按压中断更新时长实时与第二预设时长阈值进行比较;这里,第二预设时长阈值例如设定为10秒;如果按压中断更新时长超过10秒,则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中断更新时长可以理解为中断时长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当检测到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时,中断更新时长即为本次的中断时长。如此,不仅可以向用户提供CCF的情况,同时也做到了对任何一次按压中断时长的及时反馈,有效地向用户提醒了中断时长的变化情况。此外,按压中断更新时长还能够辅助判断通气时间是否过长。
根据质量参数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例如包括:对应于质量参数包括胸外按压比例,若胸外按压比例不大于预设比例阈值,则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根据质量参数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例如包括:对应于质量参数包括按压频率,根据按压频率与预设按压频率范围的端点值的大小关系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根据质量参数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例如包括:对应于质量参数包括按压回弹比,根据按压回弹比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如前所述,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中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通过指示胸外按压反馈装置100中的反馈单元160实现,也可以通过外部设备实现;可以实时反馈,也可以进行存储以备用户复查。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胸外按压反馈装置;请参考图5,胸外按压反馈装置100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101,用于获取由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和由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102,用于根据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的时间节点,根据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
反馈模块103,用于根据质量参数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数据处理模块102,具体用于根据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各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按压下降期结束时间点、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以及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
根据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根据本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和按压下降期结束时间点确定本次的按压下降期及按压下降期时长,根据在本次的按压下降期内的加速度数据以及本次的按压下降期时长确定本次的按压深度;
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和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及胸腔回弹上升期时长,根据在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内的加速度数据以及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时长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高度;
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期,根据在本次的胸腔回弹期内的压力数据确定是否存在滞留压;
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及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若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阈值,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以及本次之前的至少一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确定本次的按压中断时长;
根据本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确定本次的按压周期时长,根据至少一次的按压周期时长确定按压频率;
根据本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和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确定本次的按压期时长,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期时长,根据至少一次的按压期时长和胸腔回弹期时长确定按压回弹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根据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包括: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及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若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阈值,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以及本次之前的至少一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确定本次的按压中断时长;
根据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还包括:根据胸外按压过程中第一次按压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确定心肺复苏期及心肺复苏期时长,根据在心肺复苏期内各次的按压中断时长确定按压中断总时长,根据按压中断总时长和心肺复苏期时长确定胸外按压比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数据处理模块102还用于:
若检测到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距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之间的时间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阈值,且并未检测到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则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距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之间的时间长度以及本次之前的至少一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确定为按压中断更新时长;
根据在心肺复苏期内各次的按压中断时长和按压中断更新时长确定按压中断更新总时长,根据按压中断更新总时长和心肺复苏期时长确定胸外按压更新比例;
直至检测到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则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及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以及本次之前的至少一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确定本次的按压中断时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数据处理模块102还用于:若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阈值,则根据本次之前的至少一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更新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质量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按压深度、胸腔回弹高度、存在滞留压情况、按压中断更新时长、胸外按压比例、按压频率、按压回弹比;
反馈模块103具体用于以下至少之一:
对应于质量参数包括按压深度,根据最近的若干次的按压深度确定平均按压深度,根据平均按压深度与预设按压深度范围的端点值的大小关系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对应于质量参数包括按压深度和胸腔回弹高度,若胸腔回弹高度小于按压深度,则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对应于质量参数包括存在滞留压情况,若存在滞留压情况为是,则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对应于质量参数包括按压中断更新时长,若按压中断更新时长超过第二预设时长阈值,则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对应于质量参数包括胸外按压比例,若胸外按压比例不大于预设比例阈值,则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对应于质量参数包括按压频率,根据按压频率与预设按压频率范围的端点值的大小关系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对应于质量参数包括按压回弹比,根据按压回弹比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根据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的时间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根据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各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并且具体将压力数据由零或接近零的波谷值变化成满足预设条件的高位压力值的时间点确定为按压开始时间点;
根据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各次的按压下降期结束时间点,并且具体将压力数据为满足预设条件的高位压力值且由加速度数据经处理后得到的速度数据由正向速度变化成零的时间点确定为所述按压下降期结束时间点;
根据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各次的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并且具体将压力数据由满足预设条件的高位压力值变化成零或接近零的波谷值且由加速度数据经处理后得到的速度数据由零变化成反向速度的时间点确定为所述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
根据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各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并且具体将压力数据为零或接近零的波谷值且由加速度数据经数据处理后的速度数据由反向速度变化成零的时间点确定为所述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
在具体应用中,数据获取模块101、数据处理模块102以及反馈模块103例如为前述处理单元130的至少一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执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胸外按压反馈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是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这里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图6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电子设备6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2;存储器602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处理器601,用于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胸外按压反馈方法中的步骤。
处理器6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或者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或指令执行能力的其他形式的处理单元,并且可以控制电子设备中的其他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
存储器6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闪存等。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指令,处理器1501可以运行程序指令,以实现上文的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的文本识别方法中的步骤以及/或者其他期望的功能。
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这些组件通过总线系统和/或其他形式的连接机构(图中未示出)互连。
当然,为了简化,图6中仅示出了该电子设备600中与本申请有关的组件中的一部分,省略了诸如总线、输入装置/输出接口等组件。除此之外,根据具体应用情况,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任何其他适当的组件。
应当说明的是,该电子设备600可以为前述胸腔按压反馈装置100或前述胸腔按压反馈装置100的一部分,例如,处理器601具体为处理单元130,存储器602具体为存储单元140。此外,本申请也不排除该电子设备600位于远端的情况,该电子设备600可以不与压力传感器110和加速度传感器120共同封装在壳体170内,压力传感器110和加速度传感器120采集数据后,可以将数据发送至远端的电子设备600,电子设备600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实施例、胸外按压反馈装置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和电子设备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中各技术特征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应当理解,以上实施例均为示例性的,不用于包含权利要求所包含的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各种变形和改变。同样的,也可以对以上实施例的各个技术特征进行任意组合,以形成可能没有被明确描述的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因此,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不对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

Claims (11)

1.一种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由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和由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
根据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的时间节点;
根据所述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
根据所述质量参数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的时间节点,包括:根据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各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按压下降期结束时间点、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以及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
所述根据所述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根据本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和按压下降期结束时间点确定本次的按压下降期及按压下降期时长,根据在本次的所述按压下降期内的加速度数据以及本次的所述按压下降期时长确定本次的按压深度;
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和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及胸腔回弹上升期时长,根据在本次的所述胸腔回弹上升期内的加速度数据以及本次的所述胸腔回弹上升期时长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高度;
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期,根据在本次的所述胸腔回弹期内的压力数据确定是否存在滞留压;
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及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若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阈值,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以及本次之前的至少一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确定本次的按压中断时长;
根据本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确定本次的按压周期时长,根据至少一次的按压周期时长确定按压频率;
根据本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和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确定本次的按压期时长,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期时长,根据至少一次的按压期时长和胸腔回弹期时长确定按压回弹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包括: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及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若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阈值,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以及本次之前的至少一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确定本次的按压中断时长;
所述根据所述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还包括:根据胸外按压过程中第一次按压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确定心肺复苏期及心肺复苏期时长,根据在所述心肺复苏期内各次的按压中断时长确定按压中断总时长,根据所述按压中断总时长和所述心肺复苏期时长确定胸外按压比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距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之间的时间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阈值,且并未检测到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则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距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之间的时间长度以及本次之前的至少一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确定为按压中断更新时长;
根据在所述心肺复苏期内各次的按压中断时长和按压中断更新时长确定按压中断更新总时长,根据所述按压中断更新总时长和所述心肺复苏期时长确定胸外按压更新比例;
直至检测到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则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和下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确定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及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根据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以及本次之前的至少一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确定本次的按压中断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阈值,则根据本次之前的至少一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更新本次的胸腔回弹平台期时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在本次的所述胸腔回弹期内的压力数据确定是否存在滞留压,包括:
根据在本次的所述胸腔回弹期内的压力数据确定平均压力值,根据所述平均压力值与零位进行比较,如果所述平均压力值大于零位,则识别为存在滞留压;
根据在本次的所述胸腔回弹期内的压力数据与零位进行比较,如果检测到比较结果为压力数据大于零位,则识别为存在滞留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按压深度、胸腔回弹高度、存在滞留压情况、按压中断更新时长、胸外按压比例、按压频率、按压回弹比;
所述根据所述质量参数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对应于所述质量参数包括按压深度,根据最近的若干次的按压深度确定平均按压深度,根据所述平均按压深度与预设按压深度范围的端点值的大小关系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对应于所述质量参数包括按压深度和胸腔回弹高度,若所述胸腔回弹高度小于所述按压深度,则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对应于所述质量参数包括存在滞留压情况,若所述存在滞留压情况为是,则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对应于所述质量参数包括按压中断更新时长,若所述按压中断更新时长超过第二预设时长阈值,则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对应于所述质量参数包括胸外按压比例,若所述胸外按压比例不大于预设比例阈值,则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对应于所述质量参数包括按压频率,根据所述按压频率与预设按压频率范围的端点值的大小关系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对应于所述质量参数包括按压回弹比,根据所述按压回弹比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的时间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根据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各次的按压开始时间点,并且具体将压力数据由零或接近零的波谷值变化成满足预设条件的高位压力值的时间点确定为所述按压开始时间点;
根据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各次的按压下降期结束时间点,并且具体将压力数据为满足预设条件的高位压力值且由加速度数据经处理后得到的速度数据由正向速度变化成零的时间点确定为所述按压下降期结束时间点;
根据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各次的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并且具体将压力数据由满足预设条件的高位压力值变化成零或接近零的波谷值且由加速度数据经处理后得到的速度数据由零变化成反向速度的时间点确定为所述胸腔回弹开始时间点;
根据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各次的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并且具体将压力数据为零或接近零的波谷值且由加速度数据经数据处理后的速度数据由反向速度变化成零的时间点确定为所述胸腔回弹上升期结束时间点。
9.一种胸外按压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由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和由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压力数据和所述加速度数据确定胸外按压过程中的时间节点,根据所述时间节点确定胸外按压的质量参数;
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质量参数向用户提供反馈信息。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胸外按压反馈方法。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胸外按压反馈方法。
CN202210865986.3A 2022-07-22 2022-07-22 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1542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5986.3A CN115154258A (zh) 2022-07-22 2022-07-22 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PCT/CN2023/100187 WO2024016909A1 (zh) 2022-07-22 2023-06-14 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5986.3A CN115154258A (zh) 2022-07-22 2022-07-22 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4258A true CN115154258A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96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65986.3A Pending CN115154258A (zh) 2022-07-22 2022-07-22 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54258A (zh)
WO (1) WO202401690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6909A1 (zh) * 2022-07-22 2024-01-25 苏州尚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01346A1 (en) * 2009-07-03 2011-01-0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feedback system
CN104274172B (zh) * 2013-07-08 2017-05-17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胸外按压深度的监测方法、系统和除颤仪
US11311456B2 (en) * 2015-06-12 2022-04-26 Zoll Medical Corporation Assisting a CPR treatment
CN206651984U (zh) * 2016-12-06 2017-11-21 汕头大学 心肺复苏辅助按压垫
US10832594B2 (en) * 2017-03-09 2020-11-10 Zoll Medical Corporation Automated detection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hest compressions
CN108231182B (zh) * 2018-01-04 2021-09-17 苏州尚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压力传感器的心肺复苏胸外按参数检测和反馈方法
CN108205941A (zh) * 2018-01-04 2018-06-26 苏州尚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检测胸腔弹性系数的方法及胸外按压反馈系统
CN111135053A (zh) * 2020-01-15 2020-05-12 久心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视听反馈装置及方法
CN113345308A (zh) * 2021-05-21 2021-09-0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监测心肺复苏操作安全性的反馈装置
CN115154258A (zh) * 2022-07-22 2022-10-11 苏州尚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6909A1 (zh) * 2022-07-22 2024-01-25 苏州尚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16909A1 (zh) 2024-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63405A1 (en) Processing impedance signals for breath detection
US20220280378A1 (en) Assisting a cpr treatment
CN104661703B (zh) 用于适当的胸外按压的矫正提示系统
US20230346637A1 (en) Chest compliance directed chest compressions
JP5310542B2 (ja) 運動状態検出装置、運動状態検出プログラム、運動状態検出方法
WO2016188001A1 (zh) 跑步引导方法及跑步引导装置
EP1491175A1 (e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device with feedback from measurement of pulse and/or blood oxygenation
JP6579890B2 (ja) 疲労度計
JP2019501678A5 (zh)
WO2024016909A1 (zh) 胸外按压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US20140323928A1 (en) Compression Depth Monitor with Variable Release Velocity Feedback
JP2017063966A (ja) 疲労度計
EP2588056A1 (en) Pediatric patient-safe cpr device
CN115154259A (zh) 胸外按压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4983794B (zh) 胸外按压的风险反馈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206473328U (zh) 一种老人用体征检测警报手环
US20230233403A1 (en) Moving distance calculation method
US11517502B2 (e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ssisting apparatus
EP3547903B1 (en) Compression depth calculating device
JP5807700B2 (ja) カロリー消費量計算装置及びカロリー消費量計算方法
CN212282147U (zh) 心肺复苏质量检测装置
CN115634139A (zh) 基于心肺复苏反馈仪的记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30067253A (ko) 제세동기가 결합된 스마트 심폐소생술 장치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