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8108A - 柔性显示装置及支撑组件 - Google Patents
柔性显示装置及支撑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48108A CN115148108A CN202210865016.3A CN202210865016A CN115148108A CN 115148108 A CN115148108 A CN 115148108A CN 202210865016 A CN202210865016 A CN 202210865016A CN 115148108 A CN115148108 A CN 1151481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b teeth
- supporting
- contact surface
- support
- screw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5
- 244000126211 Hericium coralloide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12374 Depressed mood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37 plain nood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支撑组件,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支撑组件以及柔性显示屏,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壳体和第二支撑壳体,第一支撑壳体和第二支撑壳体通过交错设置的多个第一梳齿和多个第二梳齿在第一方向上滑动,第一梳齿和第二梳齿均与第一方向平行;第一梳齿包括侧面上朝向第二梳齿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一止挡部;第二梳齿包括侧面上朝向第一梳齿的第二支撑部和第二止挡部,第一梳齿的第一支撑部与相邻第二梳齿的第二止挡部支撑抵接,且第二梳齿的第二支撑部与相邻第一梳齿的第一止挡部支撑抵接;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通过相邻梳齿侧边滑动连接能够有效降低支撑组件的体积占比,提高柔性显示装置的整机续航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支撑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柔性显示装置逐渐向大屏幕方向发展,为了实现大屏显示同时方便携带,通常将显示装置制作为可折叠屏或者滑移屏;
在滑移屏显示装置中,滑移屏滑动部分无法硬性固定、始终属于柔性状态,在触控使用过程中用户按压会有下陷感、整体结构软绵,用户体检感差;
同时,滑移屏显示装置的支撑组件通常设置有两套设的壳体,两壳体分别设置支撑件对柔性显示屏进行支撑,两支撑件之间采用相互嵌套的凸凹架构卡位方式实现相对滑动,此卡位设计为全包裹设计,接触面积大,相互摩擦力大,且卡槽设计占用抽拉厚度更厚,给予内部空间小,严重影响整机续航。
为解决上述问题,亟需一种相对滑动摩擦力小及抽拉结构厚度薄的柔性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支撑组件,其侧滑的相对滑动摩擦力小,抽拉丝滑,磨损程度低,且抽拉结构厚度薄,能够有效降低支撑组件在柔性显示装置中的体积占比,提高柔性显示装置的整机续航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
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的第二支撑壳体;
柔性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部和第二显示部,所述第二支撑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壳体滑动,带动所述第二显示部的出光面由与所述第一显示部的出光面朝向相反滑动切换至与所述第一显示部出光面朝向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壳体包括多条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一梳齿,所述第二支撑壳体包括多条与所述第一梳齿平行的第二梳齿,所述第一梳齿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一止挡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二梳齿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二梳齿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一梳齿的两侧面上;
所述第一梳齿和所述第二梳齿并排交错设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梳齿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梳齿的所述第二止挡部的相抵接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出光面的方向上支撑所述第二止挡部,且所述第二梳齿的所述第二支撑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梳齿的第一止挡部相抵接以使所述第二支撑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出光面的方向上支撑所述第一止挡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止挡部包括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三接触面、所述第二止挡部包括第四接触面,在与所述第一梳齿相邻的两所述第二梳齿中,其中一所述第二梳齿的所述第四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梳齿的所述第一接触面滑动抵接,另一所述第二梳齿的所述第三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梳齿的所述第二接触面滑动抵接;
所述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三接触面和所述第四接触面均为平面,且与垂直所述第一显示部出光面的方向呈一预设夹角。
可选的,所述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三接触面和所述第四接触面均与所述第一显示部平行。
可选的,在垂直所述第一显示部出光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梳齿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梳齿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一止挡部设置于两所述第一表面所在的平面之间,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设置于两所述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之间。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梳齿上,两所述第一表面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显示部的第一上表面、背离所述第一显示部的第一下表面,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主体的所述第一下表面平齐,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一主体的所述第一上表面平齐;
在所述第二梳齿上,两所述第二表面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显示部的第二上表面、背离所述第一显示部的第二下表面,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主体的所述第二下表面平齐,所述第二止挡部与所述第二主体的所述第二上表面平齐。
可选的,所述第一主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一接触面的第一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一下表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的第二连接面;
所述第二支撑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下表面和所述第三接触面的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二止挡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上表面和所述第四接触面的第四连接面;
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上表面具有第一钝角,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一下表面具有第二钝角,所述第三连接面与所述第二下表面的夹角为第一锐角,所述第四连接面与所述第二上表面的夹角为第二锐角,或
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上表面具有第一锐角,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一下表面具有第二锐角,所述第三连接面与所述第二下表面的夹角为第一钝角,所述第四连接面与所述第二上表面的夹角为第二钝角;
其中,所述第一钝角与所述第二锐角互补,所述第二钝角与所述第一锐角互补。
可选的,所述第二主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上表面和所述第三接触面的第五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二下表面和所述第四接触面的第六连接面;
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下表面和所述第一接触面的第七连接面、所述第一止挡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的第八连接面;
所述第五连接面与所述第二上表面具有第三钝角,所述第六连接面与所述第二下表面具有第四钝角,所述第七连接面与所述第一下表面的夹角为第三锐角,所述第八连接面与所述第一上表面的夹角为第四锐角,或
所述第五连接面与所述第二上表面具有第三锐角,所述第六连接面与所述第二下表面具有第四锐角,所述第七连接面与所述第一下表面的夹角为第三钝角,所述第八连接面与所述第一上表面的夹角为第四钝角;
其中,所述第三钝角与所述第四锐角互补,所述第四钝角与所述第三锐角互补。
可选的,所述第一显示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上,所述第二显示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绕设在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外周侧,且所述第二显示部与所述第二支撑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
外框;
第一丝杆构件,包括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丝杆平行设置的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丝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外框上,所述第一导向杆固定设置于所述外框上,所述第一丝杆和所述第一导向杆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丝杆的轴向往复移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丝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导向杆滑动连接;
第二丝杆构件,包括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平行设置的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丝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外框上,且与所述第一丝杆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固定设置于所述外框上,所述第二丝杆和所述第二导向杆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丝杆的轴向往复移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丝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导向杆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外框与所述第二支撑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显示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的轴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可选的,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通过同步传动件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所述同步传动件包括:
第一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齿轮齿数相同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二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二丝杆,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以使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同步反向转动。
可选的,所述同步传动件还包括转动电机,所述外框上转动连有第三齿轮,所述转动电机的转轴与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或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支撑组件,包括:
第一支撑壳体,包括多条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一梳齿,所述第一支撑壳体,所述第二支撑壳体所述第一梳齿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一止挡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二梳齿的两侧面上;
第二支撑壳体,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包括多条与所述第一梳齿平行的第二梳齿,所述第二梳齿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一梳齿的两侧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梳齿和所述第二梳齿并排交错设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梳齿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梳齿的所述第二止挡部的相抵接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的方向上支撑所述第二止挡部,且所述第二梳齿的所述第二支撑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梳齿的第一止挡部相抵接以使所述第二支撑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的方向上支撑所述第一止挡部。
本发明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设置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的第一支撑壳体和第二支撑壳体,第一支撑壳体包括多条第一梳齿,第二支撑壳体包括多条第二梳齿,所述第二支撑壳体包括多条与所述第一梳齿平行的第二梳齿,所述第一梳齿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二梳齿的两侧面上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二梳齿包括第二主体部,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一梳齿的两侧面上的第二支撑部和第二止挡部;第一梳齿和第二梳齿并排交错设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出光面的方向上,第一梳齿的第一支撑部与相邻的第二梳齿的第二止挡部相抵接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支撑所述第二止挡部,且第二梳齿的第二支撑部与相邻的第一梳齿的第一止挡部相抵接以使第二支撑部支撑所述第一止挡部,实现第一支撑壳体和第二支撑壳体的相互锁叠,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梳齿的凹凸包裹结构,接触面更少,减少了第一梳齿和第二梳齿之间的摩擦阻力,滑动更顺畅,稳定性高,将第一支撑部和第一止挡部设置于第一梳齿朝向第二梳齿的两侧面上,将第二支撑部和第二止挡部设置于第二梳齿朝向第一梳齿的两侧面上,使得第一梳齿和第二梳齿的侧面形成错层上下卡接的结构有效降低了支撑组件的整体厚度,使得柔性显示装置中支撑组件的体积占比低,提高了柔性显示装置的整机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侧滑屏侧滑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侧滑屏侧滑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组件处于拉伸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组件处于回缩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梳齿和第二梳齿错位卡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梳齿和第二梳齿错位卡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梳齿和第二梳齿卡接的截面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梳齿和第二梳齿卡接的截面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梳齿和第二梳齿卡接的截面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梳齿和第二梳齿卡接的截面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梳齿和第二梳齿卡接的截面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梳齿和第二梳齿卡接的截面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梳齿和第二梳齿卡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7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梳齿和第二梳齿卡接的截面图;
图17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梳齿和第二梳齿卡接的截面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动组件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动组件回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动组件的零件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动组件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支撑组件。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包括”是指“包括但不限于”。用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作为标示使用,并没有强加数字要求或建立顺序。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以一个范围的型式存在;应当理解,以一范围型式的描述仅仅是因为方便及简洁,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硬性限制;因此,应当认为所述的范围描述已经具体公开所有可能的子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单一数值。例如,应当认为从1到6的范围描述已经具体公开子范围,例如从1到3,从1到4,从1到5,从2到4,从2到6,从3到6等,以及所数范围内的单一数字,例如1、2、3、4、5及6,此不管范围为何皆适用。另外,每当在本文中指出数值范围,是指包括所指范围内的任何引用的数字(分数或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如图1~图21所示,包括:
支撑组件20,包括第一支撑壳体201,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201沿第一方向F1滑动连接的第二支撑壳体202;
柔性显示屏10,包括第一显示部101和第二显示部102,所述第二支撑壳体202沿所述第一方向F1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壳体201滑动,带动所述第二显示部102的出光面由与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出光面朝向相反滑动切换至与所述第一显示部101出光面朝向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壳体201包括多条与所述第一方向F1平行的第一梳齿2012,所述第二支撑壳体202包括多条与所述第一梳齿2012平行的第二梳齿2022,所述第一梳齿2012包括第一主体部2012c、第一支撑部2012a和第一止挡部2012b,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和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2012c朝向所述第二梳齿2022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二梳齿2022包括第二主体部2022c、第二支撑部2022a和第二止挡部2022b,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和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2022c朝向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两侧面上;
所述第一梳齿2012和所述第二梳齿2022并排交错设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F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梳齿2022的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的相抵接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显示部101出光面的方向上支撑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且所述第二梳齿2022的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第一止挡部2012b相抵接以使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显示部101出光面的方向上支撑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F1为柔性显示屏10回缩和展开的运动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为所述柔性显示屏10的长度方向。
具体地,所述柔性显示屏10可以为柔性的OLED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部101,以及与所述第一显示部101连接的第二显示部102,且所述第一显示部101和所述第二显示部102之间无缝隙,为整块屏幕;
具体地,所述第一显示部101背光面可以通过粘合胶贴设在所述第一支撑壳体201的第一支撑面(即多条所述第一梳齿2012)上,所述第一显示部101远离所述第二显示部102的一侧边与所述一第支撑壳体的第一主干2011固定贴设。
具体地,所述第二显示部102绕所述第二支撑壳体202设置,且所述第二显示部102远离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一侧边绕过所述第二主干2021与所述第二支撑壳体202背离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一侧面(即第二支撑壳体202的背面)相对滑动连接。
具体地,如图2、如图4和图5所述第一显示部10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201上,所述第二显示部102沿所述第一方向F1绕设在所述第二支撑壳体202的外周侧,且所述第二显示部102与所述第二支撑壳体202沿所述第一方向F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显示部102远离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一侧边连接有第三显示部103,所述第三显示部103始终与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出光面朝向相反。
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组件20包括第一支撑壳体201,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201滑动连接的第二支撑壳体202,所述第一支撑壳体201和所述第二支撑壳体202的尺寸相匹配;
在一具体实例中,第一支撑壳体201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支撑壳体202的大小相同,所述第二支撑壳体202相对所述第一支撑壳体201沿第一方向F1滑动连接,第一支撑壳体201和第二支撑壳体202相对滑动,包括重叠的回缩状态和展开的伸长状态,使得支撑组件20的支撑面积状态在小面积与大面积之间进行切换。
具体地,如图6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支撑壳体201包括梳形结构,具体包括第一主干2011,所述第一主干2011上连接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一梳齿2012,多条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形状、尺寸可以相同,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F1相同,多个所述第一梳齿2012靠近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一侧面组成第一支撑面,用于贴设所述第一显示部101。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支撑壳体202也包括梳形结构,具体包括第二主干2021,所述第二主干2021上连接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二梳齿2022,多个所述第二梳齿2022的形状、尺寸可以相同,所述第二梳齿2022设置于两相邻的所述第一梳齿2012之间的空隙处,且所述第一梳齿2012和所述第二梳齿2022可以为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梳齿2012与所述第二梳齿2022滑动连接,多个所述第二梳齿2022组成第二支撑面;
具体地,所述第二主干20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主干2021平行的多段滚轴,多段滚轴同轴设置且通过固定轴承204转动连接至所述第二主干2021上,所述第二显示部102的背光面与所述滚轴的轴面抵接,能够提高滑移屏滑动(即第二显示部102绕第二支撑壳体202移动)的顺畅程度,减小移动终端滑移屏滑动负载。
具体地,所述第一梳齿2012和所述第二梳齿2022实现滑动连接的具体结构可以为:
所述第一梳齿2012包括第一主体部2012c、第一支撑部2012a和第一止挡部2012b,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和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2012c朝向所述第二梳齿2022的两侧面上,第一支撑部2012a和第一止挡部2012b的厚度不作具体限制,优选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厚度;
所述第一梳齿2012上,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的设置方式和数量具体不作限制,只要第一支撑部2012a能够与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相配合实现沿第一方向F1滑动,第一止挡部2012b能够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相配合实现沿第一方向F1滑动的技术方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一梳齿2012朝向第二梳齿2022的两侧边分别形成第一方向F1凹槽和凸起,第二梳齿2022朝向第一梳齿2012的两侧边分别形成沿第一方向F1延伸的凹槽和凸起,第一梳齿和第二梳齿通过凹槽和凸起滑动卡接;
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为(本申请实施例以该方式为主),如图8、图9、图10所示,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纵剖面(如图8中的A-A’剖面)均为Z字型(Z字形的左右朝向不作限制),即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的数量均为一个;
例如,该Z字形可以如图10(为正向的Z字形)和图11(为反向的Z字形)所示,第一支撑部2012a和第一止挡部2012b的截面可以为矩形,如图12、图13、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支撑部2012a和第一止挡部2012b的截面也可以为梯形,该梯形的形状不作限制,第一支撑部2012a和第一止挡部2012b的截面可以为楔形。
所述第二梳齿2022包括第二主体部2022c、第二支撑部2022a和第二止挡部2022b,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和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2022c朝向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两侧面上,第二支撑部2022a和第二止挡部2022b的厚度不作具体限制,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厚度;
具体地,所述第二梳齿2022上,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的设置方式和数量具体不作限制,只要第二支撑部2022a能够与第一止挡部2012b相配合实现沿第一方向F1滑动,第二止挡部2022b能够与第一支撑部2012a相配合实现沿第一方向F1滑动的技术方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图9、图10所示,所述第二梳齿2022的纵剖面(如图9中的B-B’剖面)均为Z字型(Z字形的左右朝向不作限制),即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的数量均为一个;
例如,该Z字形可以如图10、图11所示,第二支撑部2022a和第二止挡部2022b的截面可以为矩形,如图12、图13、图14和图15所示,第二支撑部2022a和第二止挡部2022b的截面也可以为梯形,该梯形的形状不作限制,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和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的梯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支撑部2022a和第二止挡部2022b的截面可以为楔形。
具体地,可以如图16所示,第一梳齿2012的第一支撑部2012a和第一止挡部2012b的纵剖面为矩形,第二梳齿2022的第二支撑部2022a和第二止挡部2022b的纵剖面为梯形,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和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的梯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实施例中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为交叉错层设置的结构,如图17a和图17b所示,以一个第一梳齿2012与两第二梳齿2022的连接单元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17a和图17b所示,第一梳齿2012包括第一支撑部2012a和第一止挡部2012b,第二梳齿2022包括第二支撑部2022a和第二止挡部2022b,在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右侧,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第一止挡部2012b与其右侧相邻的第二梳齿2022的第二支撑部2022a滑动抵接,在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左侧,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第一支撑部2012a与其左侧相邻的另一第二梳齿2022的第二止挡部2022b滑动抵接。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和第二支撑部2022a提供向上的支撑力,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和第二止挡部2022b提供向下的稳固力,使得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均处于平衡状态,实现稳固支撑效果。
在上述重复单元的基础上,多个第一梳齿2012和多个第二梳齿2022形成错层上下卡接的稳定结构,以对柔性显示屏10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的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的滑动连接方式为滑块与凹槽的滑动连接方式,例如第一梳齿2012为凹形滑槽的结构,第二梳齿2022上对应该凹形滑槽形成有凸形滑块,凸形滑块在该凹形滑槽内滑动,使得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实现滑动连接,但是该结构整体滑动接触面较大,厚度较大,滑动结构占据过多的显示装置的内部空间,严重影响整机续航。
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通过设置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为Z字型,且相邻的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为错层上下卡接的结构,使得第一支撑壳体201和第二支撑壳体202的相互锁叠,由于避免了设置凹凸型滑槽,相对减薄了支撑结构的厚度,预留出更多的内部空间,能够设置更大容量的电池,提升显示装置的整机续航能力,同时相对原本的凹凸型滑槽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接触的面积较小,减少了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之间滑动的摩擦阻力,滑动更顺畅,稳定性高。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壳体201和所述第二支撑壳体202之间可以设置同步传动件,以使所述第一支撑壳体201和第二支撑壳体202同步传动且滑动更稳定。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通过第一支撑壳体201与第二支撑壳体202的相对滑动在平展状态和回缩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平展状态下,所述第一显示部101和第二显示部102的出光面位于同一平面,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其中,图2和图5为展平状态下的柔性显示装置的背面;
回缩状态下,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显示部101和所述第二显示部102的出光面相反;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由回缩状态切换至平展状态,所述第二支撑壳体202沿所述第一方向F1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壳体201的一侧移动,同时,第二显示部102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二支撑壳体202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壳体201的一侧边向所述第二支撑壳体202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壳体201的一侧边移动,使得第二显示部102的出光面绕第二支撑壳体202的第二主干2021转动,使得第二显示部102的出光面由与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出光面朝向相反切换至与所述第一显示部101出光面朝向相同。
当所述第一支撑壳体201的所述与所述第二支撑壳体202处于回缩状态时,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重合,当所述第一支撑壳体201的所述与所述第二支撑壳体202处于回缩状态时,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同平面展开。
具体地,所述支撑组件20可以为金属或者合金构件。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所述支撑组件20包括第一支撑壳体201和第二支撑壳体202,第一支撑壳体201包括多条第一梳齿2012,第二支撑壳体202包括多条第二梳齿2022,所述第一梳齿2012包括第一主体部2012c、第一支撑部2012a和第一止挡部2012b,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和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2012c朝向所述第二梳齿2022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二梳齿2022包括第二主体部2022c、第二支撑部2022a和第二止挡部2022b,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和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2022c朝向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两侧面上,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并排交错设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F1相对滑动连接;在垂直所述第一方向F1的平面上,第一梳齿2012的第一支撑部2012a与相邻的第二梳齿2022的第二止挡部2022b相抵接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支撑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且第二梳齿2022的第二支撑部2022a与相邻的第一梳齿2012的第一止挡部2012b相抵接以使第二支撑部2022a支撑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实现第一支撑壳体201和第二支撑壳体202的相互锁叠,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凹凸包裹结构,接触面更少,减少了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之间的摩擦阻力,滑动更顺畅,稳定性高,将第一支撑部2012a和第一止挡部2012b设置于第一梳齿2012朝向第二梳齿2022的两侧面上,将第二支撑部2022a和第二止挡部2022b设置于第二梳齿2022朝向第一梳齿2012的两侧面上,使得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的侧面错层上下卡接的结构也有效降低了支撑组件20的整体厚度,使得柔性显示装置中支撑组件20的体积占比低,进而提高柔性显示装置的整机续航能力。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图17a和图17b所示,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包括第一接触面C1、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包括第二接触面C2,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包括第三接触面C3、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包括第四接触面C4;
在与所述第一梳齿2012相邻的两所述第二梳齿2022中,其中一所述第二梳齿2022的所述第四接触面C4与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所述第一接触面C1滑动抵接,另一所述第二梳齿2022的所述第三接触面C3与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所述第二接触面C2滑动抵接;
所述第一接触面C1、所述第二接触面C2、所述第三接触面C3和所述第四接触面C4均为平面,且与垂直所述第一显示部101出光面的方向呈一预设夹角。
具体地,所述预设夹角为非零的任意角度,例如可以为45°、60°、90°,优选90°。
具体地,所述第一接触面C1、所述第二接触面C2、所述第三接触面C3和所述第四接触面C4均为平面是指上述四个接触面均为平坦面。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接触面C1、所述第二接触面C2、所述第三接触面C3和所述第四接触面C4均为平面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一梳齿和第二梳齿相对滑动之间的摩擦阻力。
承上述实施例,如图8~图17a和图17b所示,所述第一接触面C1、所述第二接触面C2、所述第三接触面C3和所述第四接触面C4均与所述第一显示部101平行。
具体地,第一梳齿2012和与其相邻的第二梳齿2022中第一接触面C1与第四接触面C4抵接,第二接触面C2和第三接触面C3抵接,在相抵接的接触面上因重力产生相应的支撑力,当接触面(第一接触面C1、第二接触面C2、第三接触面C3和第四接触面C4)倾斜时,重力产生的支撑力会对应的分散,导致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之间互相支撑的效果减弱。
可以理解的是,设置所述第一接触面C1、所述第二接触面C2、所述第三接触面C3和所述第四接触面C4均与所述第一显示部101平行,第一接触面C1与第四接触面C4抵接后,第二接触面C2和第三接触面C3抵接后,其产生的支撑力方向在垂直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方向上,提升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互相支撑的稳固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图17a和图17b所示,在垂直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梳齿2022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和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设置于两所述第一表面所在的平面之间,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和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设置于两所述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之间。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和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的厚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和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的厚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施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梳齿2022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和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的厚度均小于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厚度,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和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厚度,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和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设置于两所述第一表面所在的平面之间,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和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设置于两所述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之间,在保证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滑动时具有较小的滑动摩擦力的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所述支撑组件20的厚度,使得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的互锁结构不会额外占据过多的空间,避免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和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干涉柔性显示屏10的正常显示,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的互锁结构设置在两梳齿的侧面,使得柔性显示装置中支撑组件20的体积占比低,进而提高柔性显示装置的整机续航能力。
承上述实施例,如图17a和图17b所示,在所述第一梳齿2012上,所述第一主体部2012c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第一上表面、背离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第一下表面,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与所述第一主体的所述第一下表面平齐,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与所述第一主体的所述第一上表面平齐;
在所述第二梳齿2022上,所述第二主体部2022c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第二上表面、背离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第二下表面,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与所述第二主体的所述第二下表面平齐,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与所述第二主体的所述第二上表面平齐;
具体地,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与所述第一主体的所述第一下表面平齐,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与所述第一主体的所述第一上表面平齐,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与所述第二主体的所述第二下表面平齐,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与所述第二主体的所述第二上表面平齐,能够使得支撑组件20朝向所述柔性显示屏10的两支撑面具有较高的表面平整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第一止挡部2012b设置于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侧面,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和第二止挡部2022b设置于所述第二梳齿2022的侧面,当第一梳齿2012相对第二梳齿2022滑动,使得支撑组件20展开,所述支撑组件20朝向所述柔性显示屏10的一侧面上形成的滑动槽的深度由于支撑部的填充,相对于现有技中的凹凸型滑槽结构,深度更低,因此在支撑组件20上贴设柔性显示屏10后能够缓解用户在触控使用过程中按压的下陷感,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得支撑组件20的厚度更薄,且第一支撑部2012a、第一止挡部2012b设置于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侧面,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和第二止挡部2022b设置于所述第二梳齿2022的侧面,也能够缓解侧滑屏显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支撑结构的表面凹凸不平导致的用户在触控使用过程中按压屏幕产生下陷感,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7a和图17b所示,所述第一主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一接触面C1的第一连接面M1、连接所述第一下表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C2的第二连接面M2;
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下表面和所述第三接触面C3的第三连接面M3、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上表面和所述第四接触面C4的第四连接面M4;
如图17a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面M1与所述第一上表面具有第一钝角A1,所述第二连接面M2与所述第一下表面具有第二钝角A2,所述第三连接面M3与所述第二下表面的夹角为第一锐角B1,所述第四连接面M4与所述第二上表面的夹角为第二锐角B2,或
如图17b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面M1与所述第一上表面具有第一锐角B1,所述第二连接面M2与所述第一下表面具有第二锐角B2,所述第三连接面M3与所述第二下表面的夹角为第一钝角A1,所述第四连接面M4与所述第二上表面的夹角为第二钝角A2;
其中,所述第一钝角A1与所述第二锐角B2互补,所述第二钝角A2与所述第一锐角B1互补。
具体地,所述第一钝角A1和所述第二钝角A2均大于90°且小于180°;所述第一锐角B1和所述第二锐角B2均大于0°小于90°,当所述第一钝角A1为120°时,对应的所述第二锐角B2的度数为60°,当所述第二钝角A2为150°时,对应的所述第一锐角B1的度数为30°。
具体地,所述第一钝角A1和所述第二钝角A2的度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不作限制,但是所述第一钝角A1和所述第二锐角B2的度数需要互补,所述第二钝角A2和所述第一锐角B1的度数需要互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面M1和所述第四连接面M4能够相贴合,第二连接面M2和第三连接面M3相贴合。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面M1和所述第四连接面M4能够相贴合(过盈设置),第二连接面M2和第三连接面M3相贴合(过盈设置),且其贴合面倾斜,使得在连接面(第一连接面M1、第二连接面M2、第三连接面M3和第四连接面M4)上也能够对应产生相应的支撑力,即使增加了部分接触面积,但是相应的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之间互相支撑的效果更好,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调整第一钝角A1、第二钝角A2、第一锐角B1和第二锐角B2的角度进行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7a和图17b所示,所述第二主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上表面和所述第三接触面C3的第五连接面M5、连接所述第二下表面和所述第四接触面C4的第六连接面M6;
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下表面和所述第一接触面C1的第七连接面M7、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C2的第八连接面M8;
如图17a所示,所述第五连接面M5与所述第二上表面具有第三钝角A3,所述第六连接面M6与所述第二下表面具有第四钝角A4,所述第七连接面M7与所述第一下表面的夹角为第三锐角B3,所述第八连接面M8与所述第一上表面的夹角为第四锐角B4,或
如图17b所示,所述第五连接面M5与所述第二上表面具有第三锐角B3,所述第六连接面M6与所述第二下表面具有第四锐角B4,所述第七连接面M7与所述第一下表面的夹角为第三钝角A3,所述第八连接面M8与所述第一上表面的夹角为第四钝角A4;
其中,所述第三钝角A3与所述第四锐角B4互补,所述第四钝角A4与所述第三锐角B3互补。
具体地,所述第三钝角A3和所述第四钝角A4均大于90°且小于180°;所述第三锐角B3和所述第四锐角B4均大于0°小于90°,当所述第三钝角A3为120°时,对应的所述第四锐角B4的度数为60°,当所述第四钝角A4为150°时,对应的所述第三锐角B3的度数为30°。
具体地,所述第三钝角A3和所述第四钝角A4的度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不作限制,但是所述第三钝角A3和所述第四锐角B4的度数需要互补,所述第四钝角A4和所述第三锐角B3的度数需要互补,使得所述第五连接面M5和所述第八连接面M8能够相贴合,第六连接面M6和第七连接面M7相贴合。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所述第五连接面M5和所述第八连接面M8能够相贴合(过盈设置),第六连接面M6和第七连接面M7相贴合(过盈设置),且其贴合面倾斜,使得在连接面(第五连接面M5、第六连接面M6、第七连接面M7和第八连接面M8)上也能够对应产生相应的支撑力,即使增加了部分接触面积,但是相应的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之间互相支撑的效果更好,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调整第三钝角A3、第四钝角A4、第三锐角B3和第四锐角B4的角度进行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面M1、所述第二连接面M2、所述第三连接面M3、第四连接面M4、第五连接面M5、第六连接面M6、第七连接面M7、第八连接面M8均与所述第一显示部101垂直,所述第一连接面M1和所述第四连接面M4间隙设置,第二连接面M2和第三连接面M3间隙设置,所述第五连接面M5和所述第八连接面M8面间隙设置,所述第六连接面M6和所述第七连接面M7面间隙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面M1、所述第二连接面M2、所述第三连接面M3、第四连接面M4、第五连接面M5、第六连接面M6、第七连接面M7、第八连接面M8均与所述第一显示部101垂直,且相对应的连接面之间间隙设置,使得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之间仅通过第一接触面C1、第二接触面C2、第三接触面C3和第四接触面C4相抵接设置,使得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最小,第一支撑壳体201和第二支撑壳体202之间的滑动更顺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朝向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主体朝向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一侧面平齐,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朝向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主体朝向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一侧面平齐,且所述第一梳齿2012和所述第二梳齿2022朝向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一侧面平齐。
具体地,如图10~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第一支撑部2012a、第二止挡部2022b和第二支撑部2022a的厚度,但是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与第二支撑部2022a抵接后,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朝向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主体朝向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一侧面平齐,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抵接后,第二止挡部2022b朝向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主体朝向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一侧面平齐,即使得支撑组件20朝向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一侧面具有较高的表面平整度。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朝向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主体朝向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一侧面平齐,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朝向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主体朝向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一侧面平齐,且所述第一梳齿2012和所述第二梳齿2022朝向所述第一显示部101的一侧面平齐,使得支撑组件20朝向柔性显示屏10的支撑面平整度更高,当用户触控时,柔性显示面板不容易发生变形,降低在触控使用过程中用户按压的下陷感、提升用户使用的体检感。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8~图21所示,所述支撑组件20还包括滑动组件203,所述滑动组件203包括:
外框213;
第一丝杆构件,包括第一丝杆2031、与所述第一丝杆2031平行设置的第一导向杆2032,所述第一丝杆2031转动连接于所述外框213上,所述第一导向杆2032固定设置于所述外框213上,所述第一丝杆2031和所述第一导向杆2032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丝杆2031的轴向往复移动的第一滑块2033,所述第一滑块2033与所述第一丝杆203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2033与所述第一导向杆2032滑动连接;
第二丝杆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丝杆2031平行设置的第二丝杆2034、与所述第二丝杆2034平行设置的第二导向杆2035,所述第二丝杆2034转动连接于所述外框213上,且与所述第一丝杆2031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2035固定设置于所述外框213上,所述第二丝杆2034和所述第二导向杆2035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丝杆2034的轴向往复移动的第二滑块2036,所述第二滑块2036与所述第二丝杆203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2036与所述第二导向杆2035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外框213与所述第二支撑壳体2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2033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2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2036与所述第二显示部1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杆2031的轴向与所述第一方向F1平行。
具体地,如图19、图20和图21所示,所述外框213为方形框体,所述第一丝杆2031和所述第二丝杆2034均沿所述外框213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外框213内,所述第一导向杆2032和所述第二导向杆2035均沿所述外框213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外框213内;
具体地,所述第一丝杆2031和所述第二丝杆2034上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丝杆2031和所述第二丝杆2034上的外螺纹旋转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滑块203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丝杆2031上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二滑块2036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丝杆2034上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具体地,所述第一丝杆2031和所述第二丝杆2034均通过转动轴承2040与所述外框21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2034与所述第一丝杆2031同步反向转动是通过齿轮组实现,在一具体实例中,所述第一丝杆2031的一端套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丝杆2034的一端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丝杆203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外框213(所述外框213上对应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通孔)后与第一齿轮213a固接,所述第二丝杆203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外框213(所述外框213上对应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通孔)后与第二齿轮213b固接,所述第一齿轮213a和所述第二齿轮213b啮合,且所述第一齿轮213a和所述第二齿轮213b均与所述外框21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固定设置于所述外框213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滑块2033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杆2032上,所述第一滑块2033与所述第一导向杆2032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滑块2036套设在第二导向杆2035上,所述第二滑块2036与所述第二导向杆2035间隙配合。
具体地,如图19和图20所示,当所述第一齿轮213a转动,带动所述第一丝杆2031转动,第二齿轮213b与第一齿轮213a转动方向相反,第二丝杆2034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丝杆2031转动方向相反,同时所述第一滑块2033与所述第二滑块2036沿所述第一方向F1反向移动。
具体地,所述外框213与所述第二支撑壳体2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2033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2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2036与所述第二显示部1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杆2031的轴向与所述第一方向F1平行。
具体地,所述第一滑块2033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201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外框213、所述第一丝杆2031、所述第二丝杆2034、第一导向杆2032、第二导向杆2035、所述第一滑块2033、所述第二滑块2036均为金属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所述第一丝杆2031与所述第二丝杆2034通过同步传动件连接,所述同步传动件包括:
第一齿轮213a、以及与所述第一齿轮213a齿数相同的第二齿轮213b,所述第一齿轮213a连接于所述第一丝杆2031上,所述第二齿轮213b连接于所述第二丝杆2034,所述第一齿轮213a与所述第二齿轮213b啮合以使所述第一丝杆2031与所述第二丝杆2034同步反向转动。
具体地,所示第一齿轮213a和所述第二齿轮213b的直径小于所述外框213的厚度。
具体地,所述第一齿轮213a和所述第二齿轮213b可以为金属件。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齿轮213a和第二齿轮213b实现第一丝杆2031和第二丝杆2034的同步反向转动连接,其结构简单,精度要求低,生产成本低,适合批量生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所述同步传动件还包括转动电机2037,所述转动电机2037的转轴上连接有第三齿轮213c,所述外框213上转动连有第三齿轮213c,所述转动电机2037的转轴与所述第三齿轮213c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213c与所述第一齿轮213a或所述第二齿轮213b啮合。
具体地,所述转动电机2037包括外接电路2038,所述外接电路2038外接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模块以及电源,控制所述转动电极转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撑壳体201和所述第二支撑壳体202的相对移动的自动化。
具体地,在一具体实例中,如图20和图21所示,所述转动电机2037固定设置于所述外框213上,所述第三齿轮213c与所述外框213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213c与所述转动电机2037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213c与第四齿轮213d啮合,所述第四齿轮213d与所述第一齿轮213a啮合。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所述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转动电机2037的转动,进而控制所述第三齿轮213c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213a或所述第二齿轮213b转动,实现第一支撑壳体201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滑动的自动化。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支撑组件20,包括:
支撑组件20,包括第一支撑壳体201,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201沿第一方向F1滑动连接的第二支撑壳体202,所述第一支撑壳体201上设置有多条与所述第一方向F1平行的第一梳齿2012,所述第二支撑壳体202上设置有多条与所述第一梳齿2012平行的第二梳齿2022,所述第一梳齿2012和所述第二梳齿2022并排交错设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F1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梳齿2012包括第一主体部2012c、第一支撑部2012a和第一止挡部2012b,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和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2012c朝向所述第二梳齿2022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二梳齿2022包括第二主体部2022c、第二支撑部2022a和第二止挡部2022b,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和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2022c朝向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两侧面上;在垂直所述第一方向F1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梳齿2012和所述第二梳齿2022的截面均为Z字型,在与所述第一梳齿2012相邻的两所述第二梳齿2022中,其中一所述第二梳齿2022的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与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第一止挡部2012b抵接且沿所述第一方向F1滑动连接,另一所述第二梳齿2022的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与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第一支撑部2012a抵接且沿所述第一方向F1滑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支撑组件20的相关结构和材质可以参照上述柔性显示装置的实施例,此处不作赘述。
综上,通过设置所述支撑组件20包括第一支撑壳体201和第二支撑壳体202,第一支撑壳体201包括多条第一梳齿2012,第二支撑壳体202包括多条第二梳齿2022,所述第一梳齿2012包括第一主体部2012c、第一支撑部2012a和第一止挡部2012b,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和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2012c朝向所述第二梳齿2022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二梳齿2022包括第二主体部2022c、第二支撑部2022a和第二止挡部2022b,所述第二支撑部2022a和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2022c朝向所述第一梳齿2012的两侧面上,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并排交错设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F1相对滑动连接;在垂直所述第一方向F1的平面上,第一梳齿2012的第一支撑部2012a与相邻的第二梳齿2022的第二止挡部2022b相抵接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2012a支撑所述第二止挡部2022b,且第二梳齿2022的第二支撑部2022a与相邻的第一梳齿2012的第一止挡部2012b相抵接以使第二支撑部2022a支撑所述第一止挡部2012b,实现第一支撑壳体201和第二支撑壳体202的相互锁叠,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凹凸包裹结构,接触面更少,减少了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之间的摩擦阻力,滑动更顺畅,稳定性高,将第一支撑部2012a和第一止挡部2012b设置于第一梳齿2012朝向第二梳齿2022的两侧面上,将第二支撑部2022a和第二止挡部2022b设置于第二梳齿2022朝向第一梳齿2012的两侧面上,使得第一梳齿2012和第二梳齿2022的侧面错层上下卡接的结构也有效降低了支撑组件20的整体厚度,使得柔性显示装置中支撑组件20的体积占比低,进而提高柔性显示装置的整机续航能力。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支撑组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的第二支撑壳体;
柔性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部和第二显示部,所述第二支撑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壳体滑动,带动所述第二显示部的出光面由与所述第一显示部的出光面朝向相反滑动切换至与所述第一显示部出光面朝向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壳体包括多条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一梳齿,所述第二支撑壳体包括多条与所述第一梳齿平行的第二梳齿,所述第一梳齿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一止挡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二梳齿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二梳齿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一梳齿的两侧面上;
所述第一梳齿和所述第二梳齿并排交错设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梳齿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梳齿的所述第二止挡部相抵接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出光面的方向上支撑所述第二止挡部,且所述第二梳齿的所述第二支撑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梳齿的第一止挡部相抵接以使所述第二支撑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出光面的方向上支撑所述第一止挡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止挡部包括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三接触面、所述第二止挡部包括第四接触面,在与所述第一梳齿相邻的两所述第二梳齿中,其中一所述第二梳齿的所述第四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梳齿的所述第一接触面滑动抵接,另一所述第二梳齿的所述第三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梳齿的所述第二接触面滑动抵接;
所述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三接触面和所述第四接触面均为平面,且与垂直所述第一显示部出光面的方向呈一预设夹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三接触面和所述第四接触面均与所述第一显示部平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所述第一显示部出光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梳齿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梳齿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一止挡部设置于两所述第一表面所在的平面之间,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设置于两所述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梳齿上,两所述第一表面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显示部的第一上表面、背离所述第一显示部的第一下表面,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主体的所述第一下表面平齐,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一主体的所述第一上表面平齐;
在所述第二梳齿上,两所述第二表面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显示部的第二上表面、背离所述第一显示部的第二下表面,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主体的所述第二下表面平齐,所述第二止挡部与所述第二主体的所述第二上表面平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一接触面的第一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一下表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的第二连接面;
所述第二支撑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下表面和所述第三接触面的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二止挡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上表面和所述第四接触面的第四连接面;
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上表面具有第一钝角,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一下表面具有第二钝角,所述第三连接面与所述第二下表面的夹角为第一锐角,所述第四连接面与所述第二上表面的夹角为第二锐角,或
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上表面具有第一锐角,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一下表面具有第二锐角,所述第三连接面与所述第二下表面的夹角为第一钝角,所述第四连接面与所述第二上表面的夹角为第二钝角;
其中,所述第一钝角与所述第二锐角互补,所述第二钝角与所述第一锐角互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上表面和所述第三接触面的第五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二下表面和所述第四接触面的第六连接面;
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下表面和所述第一接触面的第七连接面、所述第一止挡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的第八连接面;
所述第五连接面与所述第二上表面具有第三钝角,所述第六连接面与所述第二下表面具有第四钝角,所述第七连接面与所述第一下表面的夹角为第三锐角,所述第八连接面与所述第一上表面的夹角为第四锐角,或
所述第五连接面与所述第二上表面具有第三锐角,所述第六连接面与所述第二下表面具有第四锐角,所述第七连接面与所述第一下表面的夹角为第三钝角,所述第八连接面与所述第一上表面的夹角为第四钝角;
其中,所述第三钝角与所述第四锐角互补,所述第四钝角与所述第三锐角互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上,所述第二显示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绕设在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外周侧,且所述第二显示部与所述第二支撑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
外框;
第一丝杆构件,包括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丝杆平行设置的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丝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外框上,所述第一导向杆固定设置于所述外框上,所述第一丝杆和所述第一导向杆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丝杆的轴向往复移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丝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导向杆滑动连接;
第二丝杆构件,包括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平行设置的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丝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外框上,且与所述第一丝杆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固定设置于所述外框上,所述第二丝杆和所述第二导向杆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丝杆的轴向往复移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丝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导向杆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外框与所述第二支撑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显示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的轴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通过同步传动件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所述同步传动件包括:
第一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齿轮齿数相同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二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二丝杆,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以使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同步反向转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传动件还包括转动电机,所述外框上转动连有第三齿轮,所述转动电机的转轴与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或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12.一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壳体,包括多条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一梳齿,所述第一支撑壳体,所述第二支撑壳体所述第一梳齿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一止挡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二梳齿的两侧面上;
第二支撑壳体,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包括多条与所述第一梳齿平行的第二梳齿,所述第二梳齿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一梳齿的两侧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梳齿和所述第二梳齿并排交错设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梳齿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梳齿的所述第二止挡部的相抵接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的方向上支撑所述第二止挡部,且所述第二梳齿的所述第二支撑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梳齿的第一止挡部相抵接以使所述第二支撑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的方向上支撑所述第一止挡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65016.3A CN115148108B (zh) | 2022-07-21 | 2022-07-21 | 柔性显示装置及支撑组件 |
PCT/CN2023/088591 WO2024016755A1 (zh) | 2022-07-21 | 2023-04-17 | 柔性显示装置及支撑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65016.3A CN115148108B (zh) | 2022-07-21 | 2022-07-21 | 柔性显示装置及支撑组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48108A true CN115148108A (zh) | 2022-10-04 |
CN115148108B CN115148108B (zh) | 2024-04-19 |
Family
ID=83414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65016.3A Active CN115148108B (zh) | 2022-07-21 | 2022-07-21 | 柔性显示装置及支撑组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148108B (zh) |
WO (1) | WO2024016755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16755A1 (zh) * | 2022-07-21 | 2024-01-2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及支撑组件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33503A (zh) * | 2015-03-17 | 2015-06-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封装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曲面显示面板 |
CN208167790U (zh) * | 2018-03-06 | 2018-11-30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综合管廊的预制拼装结构 |
CN208918344U (zh) * | 2018-09-12 | 2019-05-31 | 佛山市奥尼斯洁具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组装的淋浴房 |
CN111664337A (zh) * | 2020-06-30 | 2020-09-1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 |
KR20200111083A (ko) * | 2019-03-18 | 2020-09-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롤-슬라이드 이동 단말기 |
CN113063075A (zh) * | 2021-04-09 | 2021-07-02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支撑结构件及显示装置 |
CN113098995A (zh) * | 2021-03-18 | 2021-07-0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滑动的柔性显示设备 |
CN113539089A (zh) * | 2021-07-07 | 2021-10-22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14244931A (zh) * | 2021-12-21 | 2022-03-2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4263819A (zh) * | 2021-12-31 | 2022-04-01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支撑组件、支撑机构及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08373B (zh) * | 2020-05-26 | 2024-09-2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 |
CN111508374A (zh) * | 2020-05-26 | 2020-08-0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 |
CN115148108B (zh) * | 2022-07-21 | 2024-04-1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及支撑组件 |
-
2022
- 2022-07-21 CN CN202210865016.3A patent/CN115148108B/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4-17 WO PCT/CN2023/088591 patent/WO202401675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33503A (zh) * | 2015-03-17 | 2015-06-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封装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曲面显示面板 |
CN208167790U (zh) * | 2018-03-06 | 2018-11-30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综合管廊的预制拼装结构 |
CN208918344U (zh) * | 2018-09-12 | 2019-05-31 | 佛山市奥尼斯洁具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组装的淋浴房 |
KR20200111083A (ko) * | 2019-03-18 | 2020-09-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롤-슬라이드 이동 단말기 |
CN111664337A (zh) * | 2020-06-30 | 2020-09-1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 |
CN113098995A (zh) * | 2021-03-18 | 2021-07-0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滑动的柔性显示设备 |
CN113063075A (zh) * | 2021-04-09 | 2021-07-02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支撑结构件及显示装置 |
CN113539089A (zh) * | 2021-07-07 | 2021-10-22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14244931A (zh) * | 2021-12-21 | 2022-03-2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4263819A (zh) * | 2021-12-31 | 2022-04-01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支撑组件、支撑机构及显示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16755A1 (zh) * | 2022-07-21 | 2024-01-2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及支撑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48108B (zh) | 2024-04-19 |
WO2024016755A1 (zh) | 2024-0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129407A1 (zh) | 一种柔性屏和可折叠设备 | |
US20210011514A1 (en) | Bendable mechanism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 |
WO2022135293A1 (zh) | 电子设备 | |
WO2020093975A1 (zh) | 柔性屏扩展机构、可扩展的柔性屏组件及终端 | |
CN115148108A (zh) | 柔性显示装置及支撑组件 | |
WO2019223013A1 (zh) | 可弯曲机构、可弯曲显示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 |
WO2019223009A1 (zh) | 可弯曲显示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 |
WO2023125595A1 (zh) | 电子设备 | |
CN108682302B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217207307U (zh) | 一种阻尼铰链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 |
CN208908130U (zh) | 一种可折叠支撑装置及可折叠柔性显示装置 | |
EP4191368A1 (en) | Hing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 |
CN212509197U (zh) | 一种折叠铰链及电子设备 | |
CN202948365U (zh) | 电子装置 | |
CN211550435U (zh) | 同步转动机构、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
CN213458799U (zh) | 折叠机构及终端设备 | |
WO2021129773A1 (zh) | 电子设备 | |
CN114244934B (zh) | 电子设备 | |
CN112764465B (zh) |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 |
WO2021068810A1 (zh) | 竖屏型及滑板型笔记本电脑 | |
WO2023125593A1 (zh) | 电子设备 | |
CN216519159U (zh) | 一种用于柔性屏折叠的同步翻转阻尼机构以及折叠铰链 | |
US20120019993A1 (en) |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5650106A (zh) | 电子设备及其双轴同动机构 | |
CN115823103B (zh) | 柔性屏折叠手机无折痕弯折的三角形内折铰链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